欢迎来到君博文库网!

在全市乡村振兴(3篇)

文章来源:网友投稿 时间:2022-12-10 13:05:07

在全市乡村振兴(3篇)在全市乡村振兴  从去年经验看乡村振兴片区考核打分成绩直接影响甚至决定全年考核排名区乡村振兴工作小组办公室要与各部门街道镇密切配合抓紧研究4月底前拟定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在全市乡村振兴(3篇),供大家参考。

在全市乡村振兴(3篇)

篇一:在全市乡村振兴

  从去年经验看乡村振兴片区考核打分成绩直接影响甚至决定全年考核排名区乡村振兴工作小组办公室要与各部门街道镇密切配合抓紧研究4月底前拟定观摩路线和观摩点各个环节的准备工作要有的放矢精益求精一些成熟的大项目比如茶旅小镇现代农业科技孵化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等都要巧妙设计嫁接进来

  乡村振兴会议讲话稿(三篇)(篇一)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安排部署今年全区乡村振兴工作任务,动员全区上下进一步提高认识,明确重点,强化措施,全面提升乡村振兴工作水平。通过实地查看5个乡村振兴项目现场、听取有关街道镇的现场工作汇报,王部长通报了省市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情况,总的感到,今年的乡村振兴工作,各级要求比较严,工作标准比较高,各有关街道镇、部门和单位的思路清晰、重点突出、措施有力,希望在今后工作中,要严格按照区委、区政府要求,认真抓好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去年以来,全区上下坚持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统揽,精准施策,拼搏实干,农业农村工作保持了稳定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年全市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我区获第二名,工作中呈现出几个鲜明特点:一是乡村振兴树起了泰山样板。重点打造了3个示范区、14个示范村、20多个示范点,在全市两次示范区观摩考核中,均列第二名,争取奖补资金1275万元;培树“五社同行”“乡村记忆馆”“文化讲习所”等振兴样板,乡村振兴工作走在全市前列、树立了全市的样板。二是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了全国标杆。总投资26亿元,争取中央财政奖补资金1亿元,建设完成9大项目,以全国第二名的成绩通过国家认定,成为全省**年唯一、历史第四个创建成功的县市区。三是文明乡村建设

  迈上了新台阶。农村改水、改厕、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有序推进,美丽庭院覆盖率达到13%、美丽乡村覆盖率达到87%、文明乡村覆盖率达到95%,均居全市前列。可以说,在农业经济占比较小,耕地面积相对较少的情况下,农业农村工作特别是乡村振兴工作取得这些成绩,完成了区委、区政府确定的任务目标,非常难得,实属不易,是大家共同努力、辛勤付出的结果。区委、区政府对大家的工作是满意的、肯定的。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全区“三农”工作还存在一些短板弱项和问题。一是主观方面,发展的主动性、创新性、均衡性不强。有的街道镇、部门重视程度不够、思想解放不够、用心用力不够,对乡村振兴工作把握不透、理解不深、研究不足,思路不清晰、重点不突出、亮点不明显。个别村动员发动不深入,存在“干部干、群众看”现象,主动破解难题勇气不足、招数不多,缺乏乡村振兴内生动力。比如,在农村闲置资产、土地流转、资金投入等方面,思路不宽,以地生财、招财引财的能力不强,“等靠要”思想仍然存在。二是客观方面,考核成绩和重点指标优势不足。标兵越来越远,追兵越来越近。从考核成绩看,我们在全市考核中是第二名,但与第一名新泰市相差了13.25分,比第三名肥城市只高出0.5分,差距非常小。从加分项上看:我区举办的省级以上现场会只有2个,全省推广的特色亮点工作只有1个,省以上宣传报道只有5篇,在各县市区中排名靠后。从重点指标看,今年市级重点调度两项指标:“现代

  高效农业增加值占农林牧渔业增加值比重及增长率”和“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之比及提高幅度”,我区农业大企业少,省级以上龙头企业仅有6家,纳统企业仅有14家,在6个县市区中排最后。从重点工作看,人居环境治理方面的群众满意度有待提高,存在垃圾收集收运设施落后、更换不及时、使用地埋式垃圾中转箱等问题,道路两侧环境差,去年观摩时很难确定道路环境比较好的路线;农村改厕普及率92.21%,低于全市平均水平。

  市级已经通报了全省考核情况,泰安市在全省考核成绩不理想,明确要求今年要打翻身仗,对各级、各部门和各项工作的标准更高、要求更严,要求每个县市区必须要全力以赴、奋起直追。对此,大家务必要高度重视,聚焦“五大振兴”任务目标,认真分析,横向比较,纵向赶超,确保乡村振兴工作在全市继续保持领先。

  一、合力共为,再创佳绩今年的时间已经过去近三分之一,受疫情影响,全面铺开乡村振兴工作推后了两个月,但是对今年的工作,还是要坚持目标不变、任务不减、标准不降,以更强力度、更实举措、更快节奏推进落实,确保取得更好的成绩。各级各相关单位要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形成工作合力,在任务落实和人员配备、资金使用、项目安排、用地指标等要素保障方面大力支持乡村振兴。区委组织部要统筹做好组织振兴有关工作,抓

  好带头人队伍建设,持续开展软弱涣散班子整顿,大力提升村级保障能力,领办创办100家专业合作社,年底集体收入30万元以上村达到**%,过百万元以上村达到30%;要制定人才回引办法,积极引进大型社会资金和先进管理经验,培育一支懂农业、爱农村、为农民的“三农”干部队伍。区委宣传部要进一步牵头抓细抓实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工作,不断推出宣传乡村文化振兴经验。区人社局要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00人以上,新建1处省级服务乡村振兴继续教育基地。区农业农村局要发挥好牵头作用,继续开展村级“三资”清理清查活动,摸清底数,管护运营好村级资产资源,10月底前全面完成村改居产权制度改革。区农办、财政局要抓紧编制资金整合方案,加快项目实施,确保资金用在刀刃上;包保部门、街道镇、第一书记要盯紧靠实,帮助解决项目推进中的实际问题。各项工作要责任到单位、到人头,哪一项拖了全区后腿,省、市考核细则都能倒追到具体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区委、区政府将严肃追究责任。

  二、突出重点,打造亮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习总书记、党中央的战略部署,打造“齐鲁样板”是习总书记对山东的政治嘱托,是市委、市政府18项重点任务公开承诺事项之一。打造片区亮点依然是今年乡村振兴工作的重中之重。要科学把握乡村的差异性,做到因村制宜、精准施策、各具特色、亮点成片。一要提高创建标准,抓好示范创建。对标全省一流、全市最

  优,打造全市领先水平的示范区和示范村。对工作重点和项目要再细化、再明确,继续实行领导包保,把任务落实到人、确定到天、压实到位。重点抓好王林坡、北部山区、花样年华三大片区中的示范村、示范点建设。邱家店镇要争创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区,4月底要拿出申报书,确保创建成功。王林坡片区要积极创建市级乡村振兴先行区。近期,区级组织相关部门单位外出学习,主要到去年迎接全省现场会的地市认真学习经验,大家要把真经取回来,对照自身工作查不足、补短板,确保各项工作有新的提升。

  二要突出产业支撑,彰显休闲游特色。要充分发挥好农高区作用,做好科技孵化、成果转化,发展现代高效农业,构建互联全国的农业农村云平台、大数据平台,全面启动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建设数字乡村。要建设高质量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打造全国现代农业产业园标杆,持续巩固提升原有项目建设,认真抓好新项目策划实施,再创亮点,再提成绩。要举办好泰山茶炒茶比赛、泰山茶博会等活动,持续推动泰山茶产业不断壮大。要提升泰山国际花木城影响力,举办好第16届苗交会,高标准建设苗交会配套设施和中转、展示、交易、信息四大中心,打造中国江北最大的花卉苗木交易基地。各街道镇要围绕“环泰城都市农业圈”“大泰山休闲旅游圈”,以休闲农业、生态颐养为主导,重点培植小津口、王林坡等特色村;培育大河峪猕猴桃、魏家庄草莓等6个采摘休闲游项目;建成曳尾园、泰山净舍等5处高端民宿,建设完善养心谷、上高庄园2个颐养中心。

  三要注重细节打造,认真准备现场。精心做好省、市现场考核准备工作。从去年经验看,乡村振兴片区考核打分成绩,直接影响甚至决定全年考核排名,区乡村振兴工作小组办公室要与各部门、街道镇密切配合、抓紧研究,4月底前拟定观摩路线和观摩点,各个环节的准备工作要有的放矢,精益求精,一些成熟的大项目,比如茶旅小镇、现代农业科技孵化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等都要巧妙设计、嫁接进来。同时,省级要求好村、差村都看,这就需要我们在点上、面上进行充分准备、整体推进。

  四要加压奋进赶超,夯实重点指标。去年全省考核的两项指标:“现代高效农业增加值占农林牧渔业增加值比重及增长率”和“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之比及提高幅度”,泰安市在全省排名靠后,市领导高度重视,对市农业农村局进行了约谈,明确将这两项指标作为今年泰安市对县市区考核的否决项。4月17日,市工作组到我区对这两项指标落实工作进行了督导。我区农业体量小,但是现代高效农业还有很大潜力,花样年华智能温室、魏家庄采摘园、花木城桂花园、苗木花卉市场、山农大实验基地、万亩茶园,都可以包装纳统。农业企业方面,虽然我们去年纳统14个,个数较少,但今年已经摸排出有增长潜力企业10家,重点培植康平纳智能染色、超泰宠物食品、世初食品、大江食品、新农方舟饲料、乐林饲料6家企业,要确保升规纳统3家以上。立勇同志、吴杰同志已经召开专门会议安排两项指标工作,农业农村局要牵好头,统计局、生态林业

  发展中心、畜牧兽医服务中心紧密配合,各街道镇明确专人负责这项工作,做到应报尽报,应纳尽纳,确保年底这项工作走在全市前列。

  三、攻坚克难,齐头并进打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成果和最大优势,也是乡村振兴工作的难点之一,要一体推进、统筹兼顾,在振兴中保护好绿水青山。一要实施人居环境整治。要突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抓好农村垃圾、生活污水处理,持续实施农村“厕所革命”、道路“三通”等工作,年底确保生活污水治理村达到50%以上,美丽乡村覆盖率达到90%以上,农村道路“三通”率达到100%。要大力开展“美丽庭院”建设,年内“美丽庭院”示范户建成数达到15%、全区每个村庄都要建有“美丽庭院”示范户。今年市级每季度将对各县市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开展暗查暗访和电视问政,对暗访发现问题整改不到位或连续两次暗访排名最后的县市区进行通报、约谈,造成严重负面影响的进行问责。区住建局、生态环境分局、农业农村局、交运局、综合行政执法局、妇联和各街道镇等相关单位,要立足各自职能,对照市里要求,抓紧落实任务,确保不出问题。二要深度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当前,全区“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的城乡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早已形成,村庄覆盖率连续多年达到100%,但是由于宣传工作力度不够,

  考核力度不足,还存有死角盲区,群众还有不满意的地方。对此,要在全区范围内,开展环境卫生死角盲区清理整治,努力提升城乡环境质量和水平。

  三要大力推动移风易俗。强化制度建设,实行零缝隙、全覆盖走访,将移风易俗宣传到每家每户,确保村规民约落实落地、落在群众心里。区级将委托第三方,每季度对各街道镇开展一次移风易俗和城乡环卫一体化民调,打分排名通报,及时掌握不足、改进工作,切实提升群众满意度。

  同志们,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年,抓好乡村振兴工作意义重大、任务艰巨。希望大家担当作为,拼搏实干,创新争先,狠抓落实,推动“三农”工作提质增效,确保乡村振兴工作继续在全市领先,为加快建设“富强和美泰山区”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篇二)(一)生态文明自然美。建设美丽乡村,生态环境优美宜居是显著的标志。要坚持生态环境优先,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实现人与自然、环境与经济、人与社会的和谐共生。让农村这片广袤的土地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鸟更多,花更美,空气更清新,努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农民幸福生活家园、市民休闲旅游乐园的美丽乡村。

  (二)科学规划布局美。一是要根据新一轮行政区划调整,进行扩镇、并乡并村,使乡村设置更加科学合理。坚决处理农村违法用地、违章建设。二是以优化村庄和农村人口布局为导向,修编完善以中心村为重点的村庄建设规划,通过村庄整理、经济补偿、异地搬迁等途径,推动自然村落整合和农居点缩减,引导农村人口集中居住。三是全面开展“强塘固房”工程建设,推进农村屋顶山塘和饮用水源山塘综合整治、水库除险加固、易灾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四是深入实施农村联网公路、农民饮水安全、农村电气化等工程建设,促进城乡公共资源均等化。(三)生产发展殷实美。一是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加强现代农业园区、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发展农业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经营,推广种养结合等新型农作制度,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扩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森林食品生产。切实保护耕地,力争粮食丰收。二是利用农村森林景观、田园风光、山水资源和乡村文化,发展各具特色的乡村休闲旅游业,加快形成以重点景区为龙头、骨干景点为支撑、“农家乐”休闲旅游业为基础的乡村休闲旅游业发展格局。

  三是按照生态功能区规划的要求,严格产业准入门槛。鼓励有条件的村建设标准厂房、民工公寓,发展农民技能培训服务中心、来料加工服务点和村级物业等,不断壮大村域经济实力。(四)创业增收生活美。一是继续深化、完善林权制度改革,真正让生态得到保护,农民得到实惠。二是积极落实国家扶持家庭服务业发展税收优惠等政策,深入开展家庭服务、企业(单位)和优秀品牌创建活动,促进农民工等各类劳动者在家庭服务业就业。三是多渠道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使村民逐渐富裕起来,为农民上学、医疗、养老、安居等民生需求提供物质保障,为幸福生活提供物质基础。四是倡导低碳生活,引导村民生态消费、理性消费、文明消费。(五)乡风文明身心美。一是重视村民道德建设,教育他们树立和践行“务实、守信、崇学、向善”的当代浙江人共同价值观,努力做到不迷信、酗酒、赌博、偷窃、诈骗、打骂、嫖娼、虐老、欺小。二是在充分发掘和保护古村落、古民居、古建筑、古树名木和民俗文化等历史文化遗迹遗存的基础上,优化美化村庄人居环境,把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传统村落培育成传统文明和现代文明

  有机结合的特色文化村。二是深入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活动,把提高农民群众生态文明

  素养作为重要创建内容。开辟生态文化阵地,形成农村生态文明新风尚。坚持文化富民,科教强村。三是结合农村乡风文明评议,开展群众性生态文明创建活动。提倡优生优育,提高人口素质。倡导生态殡葬文化,全面推行生态葬法。四是积极推行以村党组织为核心和民主选举法制化、民主决

  策程序化、民主管理规范化、民主监督制度化为内容的工作机制,实行民主理村,依法治村。

  (六)村容整洁环境美。一是按照“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则,建设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卫生改厕等环保设施项目。二是深入实施污水净化沼气工程,畜禽养殖场(户)沼气利用技术普遍应用,努力推进农村沼气集中供气。三是编制农村区域性路网、管网、林网、河网、垃圾处理网、污水治理网一体化建设规划,开展沿路、沿河、沿线、沿景区的环境综合整治,深入开展万里清水河道建设。四是以增加绿量为重点,大力发展乔木和乡土、珍贵树种,形成道路河道乔木林、房前屋后果木林、公园绿地休憩林、村庄周围护村林的村庄绿化格局。

  五是建立农村卫生长效管护制度,加强村庄卫生保洁、设施维护和绿化养护等工作。

  (七)民生保障和谐美。一是既要结合乡镇、农村行政区划调整,合理布局,加强农村学校建设,又要完善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就读相关政策,让广大农村孩子和农民工子女尽可能就近就读,享受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义务教育。二是大力支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创业,加强外出劳动力的就业指导、职业介绍和就业信息服务。加强农村劳动力和外来务工人员的就业服务和创业服务,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三是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残疾人保障、农村五保户保障等社会保障制度,尤其是要尽最大可能为农民提供方便廉价的医疗,千方百计降低老百姓的医疗负担,实现“病有所医”。四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完善和改进信访制度,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及时调处民事纠纷,尽可能在源头上解决与老百姓利益最相关的事,使人民群众过上更加幸福和谐的生活。(篇三)女士们、先生们、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我们齐聚北京举办这次座谈会,目的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共商推进农村创业创新、助力乡村振兴大计,采取有力有效的措施,把农村双创推向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持续推动农村双创掀起新浪潮,保持好态势,为农业农村发展增添新动能。首先,我代表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加工局、农村创业创新推进协调机制办公室,对座谈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向出席本次论坛的各位来宾表示诚挚欢迎!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农村双创风生水起、蓬勃发展。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亲切关怀、赋予重任。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李克强总理强调,健全农村双创促进机制,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到农村创业创新。今年中央一号文件、近期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22)》和**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意见》等,都为农村双创送出了政策大礼包,为农村双创营造了良好的环境。下面,结合学习中央精神,我讲五点意见,跟大家分享交流。

  一、准确把握农村双创形势特点我国农村是广阔舞台,农民群体人多力量大,农业农村蕴含巨大的创造活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历了一波又一波创业热潮,大体上分三次。第一次是乡村集体和能人创业。上世纪

  80年代初,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亿万农民生产积极性,农村大举发展工商建运服等二三产业,乡村集体经济多点开花,农村能人纷纷加入创业队伍,乡镇企业“异军突起”,这是亿万农民的伟大创造。乡镇企业的本质就是农民创办企业,在农村创办了各类产业的过程,曾经一度形成了国民经济“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局面,为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工业化、城镇化、农业农村现代化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第二次农村青壮年就近创业和进城务工经商创业。1992年邓小平同志考察南方讲话之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快转型,大量青壮农民工就地就近或到城里务工经商创业,同时大量城镇体制内人员“下海”到农村创业,带来了新一轮农村创业浪潮。第三次是返乡下乡人员到农村创业创新。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积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三农”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农业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兴起,城乡交流日益密切,为农村双创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更好的要素和更大的舞台,推动形成了农村双创新热潮。

  (一)农村双创人数不断增多。主要是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退役军人、科技人员、企业主、城镇和“海归”等返乡下乡人员,统称为“雁归”,近5年增幅均保持在两位数左右。目前,返乡下乡农村双创人员达740万人,其中农民工约占7成,平均年龄44.3岁,高中和大中专以上学历的占40.7%。他们与本乡非农创

  业的3140万人一道,共同形成磅礴的农村双创主体力量。(二)农村双创领域不断拓宽。据调查,82%的返乡下乡双

  创项目属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领域,广泛覆盖特色种养、加工流通、休闲旅游、信息服务、电子商务、工艺制造等特色化、小众类、中高端、高附加值产业,并且融入到当地的现代农业和特色经济中。

  (三)农村双创水平不断提高。54.3%的返乡下乡双创主体通过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创业创新,创办的大多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新动能产业,现代要素投入增加,89.3%是多人联合创业、合作创业、抱团创业,管理方式更新。

  如今,全国广袤的农村大地上,从一条条创业大街的创业者,到农村企业“内部双创”的大工匠,再到投身“互联网+农业+扶贫”的“农创客”,越来越多来自农村双创、涵盖一二三产业的人们投身其中,被中央领导热情地赞扬为中国乡镇企业的2.0升级版。

  二、深刻认识农村双创重要意义从各地实践看,农村双创是一支庞大力量,是巨大的人口红利和发展红利,已成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强大动力,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既为解决当前矛盾提供了新办法,又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能。一是为现代农业建设增添了新要素。农村双创人员带着深厚的农业情怀,利用多年打拼积累的技术、资金、经验和市场渠道

  开展双创,实现理念回农、人才回归、技术回乡和资金回流,带动能人返乡、企业兴乡和市民下乡,他们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将现代科技、生产方式和经营理念引入农业,有效提高了创新效率、缩短了创新路径,提升了农业生产标准化、规模化和品牌化水平。

  二是为农村经济发展增强了新动能。农村双创人员开办新企业、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成为产业发展的带动者、城市文明的传播者和美丽乡村的建设者,给农村留下了资源要素、资金技术、产业体系、经营理念、营收模式,为乡村产业兴旺提供强大的引擎,成为乡村振兴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三是为农民就业增收增加了新渠道。农村双创人员爱农业、懂技术、会经营,他们以创意为源带动创新,以创新为魂带动创业,以创业为根带动就业,形成输出打工者、引回创业者、带动就业者的良性互动格局,平均每个经济实体可带动8个农民就业,他们在自己成为财富的创造者和拥有者的同时,也使农民分享到双创带来的红利,带动小农户一起奔小康。

  四是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城乡融合发展增补了新力量。农村双创人员大多既懂城市、又懂农村,他们以工业化理念搞生产、以市场化理念搞营销、以城镇化理念搞融合,增强了供给侧对需求侧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架起了城乡互动融合的桥梁,探索出构建新型城乡关系的新模式。

  总的看,农村双创激发出了亿万农民的想象力、创新力、创

  造力,农村广阔天地任他们挥洒豪情、施展才干,广大农村真正成为他们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

  三、紧紧抓住农村双创良好机遇党的十九大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是重大政策导向。我们要把握机遇,乘势而上,再造农村创业创新新辉煌。首先是政策推动机遇。国家扶持力度越来越大,政策环境越来越优,给农村双创带来更大空间、更好机遇。我们要看到这一点,把握好难得的历史机遇。其次是基础条件机遇。农村水电路气房讯等基础设施和科教文卫等公共服务条件逐步改善,以全程冷链为代表的现代物流向农村加快延伸,改善了农村设施条件,提升了流通效率。第三是对接主体机遇。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加工企业、休闲农业等新型经营主体蓬勃发展,越来越成熟,总量已达到400万家,农村的经纪人、供货商、分销商、共享农庄等大量涌现,为农村双创提供了更多平台载体。第四是消费升级机遇。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人们对绿色优质农产品、休闲旅游观光、农耕文化体验等需求越来越旺盛,为农村双创带来了无限商机。现在到农村吃喝玩住、赏花摘果、农事体验、养眼养胃养肺养心养脑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农产品加工业成为22万亿元、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成为7400亿元、农村电子商务成为1.25万亿元营业收入的巨大产业。所有这些,

  都为农村双创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四、牢固树立农村双创新的理念新时代,农村双创不能再沿用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老办法,

  不能搞坐等上门、一成不变的旧模式,要特别注意以创意促创新、以创新促创业、以创业促就业、以就业促增收。

  一要树立大农业融合双创理念。现在人们对农业的功能要求发生了明显变化,不再满足于提供吃饱喝足穿暖的原料,更需要一些文化体验、休闲娱乐、教育科普、健康养生等生态文化功能,发展“农业+”工业、商业、休闲旅游、康养、文化、教育等多种模式,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广大农民能够实实在在分享到全产业链增值收益。

  二要树立大市场抱团双创理念。现在的市场是买全国卖全国、买全球卖全球的大市场,要搞出名堂、树立品牌,仅靠单个主体“唱独角戏”“跑单帮”已很难实现,尤其很多新主体是搞农业的新生力量,经验不足,难以抵御农业自然风险、市场风险和质量安全风险。这就需要通过联合与合作模式开展双创,组建合作制、股份合作制和股份制等形式的双创联盟,抱团闯市场。

  三要树立大生态绿色双创理念。绿色是农业的本色,稻田就是湿地,麦田就是绿地,油菜田就是花海,草原就是屏障,森林就是碳汇。农业本身就是生态产业,能够给人们提供清心养眼洗肺的好去处。搞双创,要把农业的绿色价值挖掘出来,不仅生产各种绿色优质安全的农产品,还要提供更多清新的空气、洁净的

  田园,打造蓝天白云、青山碧水、稻花麦浪、绿草牛羊、荷花锦鲤、鸡鸭成群相映成趣的生产生态新景观。

  四要树立大网络联通双创理念。信息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制高点,农村双创要善于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现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人等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腾笼换鸟”“鸟枪换炮”“机器换人”“电商换市”等一系列新变革,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在这样的背景下,推进农村双创要树立互联网思维、用好信息化手段,把小农户和新型经营主体与生产、加工、流通、管理、服务和消费等各环节连在一起,实现产品相通、信息相通、服务相通、利益共享,打造“互联网+”农村双创新模式,发展电子商务、众筹农业、网上农场、网上农家乐等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把藏在深山无人知的优质土特产品更多地摆到城里人的家中。

  五、积极推动农村双创政策措施落地生效近年来,农业农村部门积极发挥牵头作用,抓政策、建机制、育主体、树典型、搭平台,推动农村双创取得了一定成效。发布了1096个农村双创园区,印发了指导园区(基地)建设的意见,遴选推介了200个农村双创带头人和100个典型县,组织了3万多人参加农村双创项目创意大赛,近期印发了《农业农村部关于实施乡村就业创业促进行动的通知》。但也要看到,农村双创仍处于起步阶段,面临支持政策散、服务指导缺、创业融资难、人才留不住等问题。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适应新形势新要求,转变

  观念、创新思路,为农村双创主体清障搭台、营造环境。要在政策、产业、人才、服务等方面下功夫,构建起相互协同的支撑体系,将农村双创引向深入。

  第一,健全政策体系。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双创的系列政策特别是《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意见》,加大督导力度,推动落实财政税收、金融服务、用地用电等“八大政策礼包”,实施好乡村就业创业促进行动,构建全链条优惠政策体系,尽快形成政府激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农民勇于创业、各方参加创业的新机制。

  第二,打造平台载体。结合产业发展规划和当地资源禀赋,联合相关部门培育一批国家农村双创园区(基地)。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乡村产业体系,鼓励在规模种养、采摘分拣、物流保鲜、加工流通、休闲旅游、健康养生和电商营销等环节开展创业创新,打造从低端到高端梯次发展的产业链条。

  第三,培育人才队伍。抓住农村双创主体培育这个“牛鼻子”,把支持农村双创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结合起来,完善培训内容,改进培训方式,提高培训质量,通过开展“百县千乡万名带头人”培育和百万人才培训活动,到2020年培育40万人次农村双创人才。

  第四,完善公共服务。打造一批标准高、服务优、带动作用强的公共服务平台,推动市县政府设立农村双创联合服务窗口,

  建立健全农村双创协调推进机制,讲好双创故事,宣传好模式好经验,营造创业创新良好氛围。

  同志们、朋友们!当年,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发扬想尽千方百计、说尽千言万语、受尽千辛万苦、走尽千山万水的“四千”精神,为改变农村贫困落后面貌发挥了历史性作用;如今,农村双创风生水起,一定能为农业农村发展再造新的辉煌。我们要抓住这一历史机遇,深入推进农村双创,迅速在全国农村掀起双创热潮,不断开创农业农村发展新局面。我坚信,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在各地区、各部门、各机构和广大农村双创主体的共同努力下,农村双创必将创出新天地,乡村振兴必将给农业农村带来翻天覆地的新变化,农业一定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农村一定会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农民一定会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

  

  

篇二:在全市乡村振兴

  市2。21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施方案

  一、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一)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

  1.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按照省有关规定将符合条件

  的家庭纳入防止返贫监测范围,确保守住防止返贫底线。(牵头单位:市乡村振兴局)

  2.建立返贫致贫帮扶机制。建立防贫工作机制,通过发展

  产业、实现就业、组织劳务输出、开发临时性乡村公益性岗位等方式开展针对性帮扶。对符合救助条件的脱贫人口纳入低保或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对产生临时性生活困难的家庭及时给予临时救助。(牵头单位:市乡村振兴局、市农业农村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民政局)

  (二)加大精准帮扶力度

  3.实施重点帮扶工程。将东郭街道、石新镇、羊圈子镇确

  定为重点帮扶镇街,实施特色种养业提升行动,扶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乡村服务业。(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

  4.实施精准帮扶工程。落实好产业、就业、教育、健康、

  兜底等帮扶措施,开展“百企兴百村”行动,持续改善农村低收入人口生产生活条件。(牵头单位:市乡村振兴局、市农业农村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教育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医保局'市民政局'市工商联)

  (三)做好工作衔接

  5.完善体制机制。按照国家及省乡村振兴局“三定”方案

  要求,做好市、县(区)乡村振兴局机构设置、人员配备。(牵

  头单位:市委编办、市乡村振兴局)(四)加强扶贫项目资产管理

  6.加强扶贫项目资产后续管理。加强扶贫项目资产后续管理,推动构建资产家底清晰、产权权属明晰、类型界定科学、

  管护主体职责明确、运行管理规范的扶贫资产管理制度。(牵

  头单位:市乡村振兴局)

  7.明晰经营性资产产权关系。防止资产流失和被侵占,

  资

  产收益重点用于项目运行管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村级公益事业等。按照规定处置扶贫资产,及时盘活长期闲置、效益差扶贫资产。(牵头单位:市乡村振兴局)

  二、着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五)稳定粮食作物播种面积

  8.稳定粮食生产。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2021年全

  市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81.5万亩以上,粮食产量达到23.4亿斤以上。(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

  9.落实好相关政策。积极争取产粮大县支持政策,扎实

  推进粮油作物各项保险,贯彻落实好国家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生产者补贴、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等惠农政策。(牵头单位:市

  农业农村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

  (六)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

  10.遏制耕地“非农化”。统筹布局生态、农业、城镇等

  功能空间,科学划定各类空间管控边界,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牵头单位:市自然资源局)

  11.防止耕地“非粮化”。全市耕地面积稳定在213万亩以上,永久基本农田稳定在169万亩以上。明确耕地利用优先序,严格控制耕地转为林地、园地等其他农用地。(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自然资源局)

  12.实施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提高建设标准和建设质量,健全管护机制,2021年新建高标准农田9.96万亩。(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

  13.加强建设占用耕地占补平衡管理。严格新增耕地数量认定、质量评定,加强耕地保护执法监督。(牵头单位:市自然资源局)

  (七)大力发展现代种业

  14.保护农业种质资源。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开发利用,

  落实好全省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任务。(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

  15.研发推广优质水稻新品种。支持**大米产业联盟企业、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陈温福院士团队、省盐碱地研究所、**北

  方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等育种单位合作,研发推广优质水稻品种。推进我市育种企业与沈阳农业大学、省盐碱地研究所等高校院所实质性产学研联盟建设,研发优质高产多抗水稻新品种。(牵头单位:市科技局、市农业农村局)

  16.开展河蟹养殖技术攻关。建设国家河蟹种质资源场和

  国家河蟹种质基因库项目,支持**河蟹产业联盟企业开展河蟹新品种选育、病害防控联合攻关。(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

  (八)加大技术集成推广服务

  17.制定主导产业标准。抓好**大米、**河蟹两大主导产业标准制定实施工作,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市场监管局)

  18.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应用。开展亚美柯水稻钵苗移栽技术推广,加强黑土地保护利用,2021年实施保护性耕作作业面积3万亩。(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

  19.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继续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

  加大粮食和生猪等重要农产品全程机械化生产所需机具补贴

  力度,2021年全市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6%以上。(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20.加强粮食储备。优化地方储备粮品种结构和区域布局,

  2021年口粮品种数量比例达到70%,持续实施“优质粮食工

  程”。开展粮食节约行动,提高储粮技术水平,减少粮食损耗浪费。(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

  三、加快乡村产业振兴

  (九)推进农业高质高效

  21.做大做强产业联盟。推动“产业联盟+新型农业经营

  主体+基地+农户”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取得更大实效,加大土地资

  源整合力度,推广优质稻蟹品种,打造“十大庄,品,牌,2021年联盟企业土地规模化经营面积达到80万亩以上,优质水稻品种种植面积达到30万亩以上。(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

  22.实施重要农产品保障战略。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保障肉蛋奶、果菜鱼等重要农副产品生产供给安全,2021年设施蔬菜产量稳定在**万吨以上,肉蛋奶总产量达到32万吨,**产量达到*万吨以上,稻蟹综合种养面积达到85万亩以上。(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

  23.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开展绿色、有机农产品认

  证,加大**大米、**河蟹、**碱地柿子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假冒侵权行为打击力度。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强化对农产品全链条全过程监测,依法打击损害农产品、食品安全行为。

  (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市场监管局)(十)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24.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和精深加工。围绕粮油、畜禽、

  水产、果蔬、饲料等五大农产品产业链,推进农副产品加工项

  目投资,大力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和精深加工。到2021年底,规模以上农副食品加工业实现产值同比增长12%o(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5.加快东北粮食集散中心和精深加工产业基地建设。做

  大粮食精深加工及中转规模,提高粮食加工能力、储备应急能力和物流效率,打造“北粮南运”重要枢纽。(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

  26.加快高升省级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建设。推动农产品加工企业向集聚区集中,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

  (十一)加快产业融合发展

  27.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县、**区农村一二

  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建设,引领带动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

  28.向上争取政策项目支持。积极争取全国“一村一品”

  示范村、乡村产业强镇项目,争创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推动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发展。(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

  29.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充分利用好“红海滩+”“生态+”

  等模式,壮大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民宿经济、农村电商等特色产业,创建省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特色乡镇、特色村。(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文旅广电局、市商务局)

  30.发挥乡村振兴产业园作用。推进展示区棚户区改造征

  收工作,加大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升产业区项目承载能力和展示区整体形象。举办各类展会及活动,开展招引资工作,引进乡村振兴产业项目。(牵头单位:**区政府)

  31.做好乡博会筹备工作。对博览会场馆进行整修,整治

  周边环境,高标准完成第三届乡村振兴产业博览会招展布展等各项筹备工作,搭建**乡村产业融合发展平台。(牵头单位:**区政府、市农业农村局)

  (十二)加强品牌和市场建设

  32.宣传推介农产品品牌。聚焦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

  大湾区市场,组织参加第十九届中国国际农交会、第十二届**国际农业博览会等重要展会,宣传推介**大米、**品牌。

  (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33.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加快公益性农产品市场和农产

  品流通骨干网络建设,支持发展区域性农业全产业链综合服务平台。(牵头单位:市商务局)

  34.做好**大米、**河蟹市场营销。加强产业联盟企业与

  首农集团、北京新发地市场、中石油销售公司合作,发挥“神州沃粮・**大米”“蟹稻家”**河蟹冠名高铁经济效应,开展**大米、**河蟹中高端市场营销。(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

  35.实施农产品品牌提升行动。放大**大米《中欧地理标

  志协定》产品的品牌效应,组织开展广告营销、展会营销、线上营销,提高**大米、**河蟹品牌影响力。(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

  (十三)加强农业科技创新

  36.提升农业主导产业技术水平。完善农业科技领域创新研究稳定支持机制,组织实施农业领域科技计划项目。2021

  年,重点支持水稻种植、水产养殖、设施农业和农产品深加工

  科技示范项目5个以上。(牵头单位:市科技局)

  37.提高农业科技创新水平。加强星创天地建设,发挥**省级农业科技园区示范带动作用。2021年,推进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应用10个以上。(牵头单位:市科技局)

  38.发挥科技支农作用。开展农业科技示范主体遴选培育,加大农业主推技术推广力度,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牵头单

  位:市科技局)39.深入开展乡村振兴科技支撑行动。对接省级科技特派

  团,争取更多的省级特派团来盘开展科技咨询、技术攻关、产

  品研发、成果推广、技能培训等工作。2021年,争取来盘省级特派团3个以上。(牵头单位:市科技局)

  四、全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十四)开展村庄规划和规范村庄撤并

  40.编制村庄规划。优化村庄布局,有序推进“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工作。(牵头单位:市自然资源局)

  41.加强乡村文化保护。持续加大历史文化名村名镇、传

  统村落、传统民居和农村地区文化遗产遗迹保护力度,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牵头单位:市文旅广电局)

  42.严格规范村庄撤并。落实《**省关于严格规范村庄撤

  并具体工作措施》精神,严格规范村庄撤并工作,坚决防止盲目撤并村庄等现象发生。(牵头单位:市委农办)

  (十五)加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43.加强农村道路建设管理。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2021年,实施农村公路建设工程159公里,建设一事一议村内道路151公里。推行“路长制”,加大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监管力度。(牵头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市财政局)

  44.保障农村饮水安全。推进农村饮水水源替代工程,加强水质检测能力。2021年,加强农村饮水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供水**应急支线输水工程建设。(牵头单位:市水利局、

  市水务集团)45.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推动农田水利设施提档升级,

  实施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节水改造。2021年,完成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年度任务,改善灌溉面积2.5万亩。

  (牵头单位:市水利局)46.提升农村供电保障能力。加强农村电网建设,2021年

  农网供电可靠率提升至99.847%o(牵头单位:国网**供电公司)

  47.保障农村燃气安全。加强农村燃气安全管理,及时消除安全隐患。(牵头单位:市住房城乡建设局)

  (十六)实施数字乡村建设工程

  48.推进农业农村数字化发展。推进应用于设施农业生产、

  农产品加工等农业物联网建设,促进大田农业生产和农业全产业链应用的农业大数据发展,着力推动发展精准农业及智慧农业,与联通公司合作推进数字乡村建设。(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

  49.加快农村电商发展。创建村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完善

  县镇村三级电商公共服务体系。支持农产品电商平台和乡村电商服务站点建设,开展农村电商培训,培育一批农村电商带头人。(牵头单位:市商务局)

  (十七)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

  50.巩固农村“厕所革命”成果。推进农村改厕工程收尾工作,全面完成农村改厕问题排查整改。(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

  51.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推进垃圾就地分类处理,抓好**市固废综合处理园区建设,2021年全市行政村垃圾分类体系实现全覆盖。(牵头单位:市住房城乡建设局)

  52.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和黑臭水体治理。完成农村小污设施工程验收,到2025年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85%以上,农村黑臭水体做到及时排查、及时治理。(牵头单位:市生态环境局)

  53.建全运维管护机制。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处理设

  和农村户厕等运维管护机制,提高村内道路、边沟、路灯等基

  础设施管理养护专业化水平。(牵头单位:市生态环境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农业农村局)54.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深入推进村庄清洁和绿化行动,开展美丽宜居村和美丽庭院创建,2021年建设美丽宜居村101个、园林新村24个、农村植树23万株。(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卫生健康委'市林湿局、市妇联)55.提升农村房屋建设质量。推广农村建筑图集,开展农村房屋建设试点示范,支持新建一批宜居型示范农房。(牵头单位:市住房城乡建设局)

  (十八)全面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

  56.夯实农村教育发展。多渠道扩大农村学前教育资源,

  继续加强镇街寄宿制学校建设,积极推动集团化办学模式改革,努力实现集团(联盟)成员学校数量占义务教育阶段学校

  数量的80%。(牵头单位:市教育局)

  57.培育乡村专业人才。加大涉农专业、养老服务、乡村

  旅游等职业教育建设力度,组建职业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开展**乡村旅游经济发展及人才状况调研。(牵头单位:市教育局)

  58.全面推进健康乡村建设。加快医联体和县域紧密型医

  体建设,强化乡村医生队伍建设。提升镇街卫生院医疗服务能力,加强县级医院建设,提升县级疾控机构应对重大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牵头单位:市卫生健康委)

  59.建全就业帮扶机制。建立健全农村地区就业帮扶长效

  机制,推进公共就业服务向乡村地区延伸。(牵头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60.完善城乡保险制度。完善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

  险制度,落实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正常调整机制。(牵头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医保局)

  61.提高社会救助标准。2021年全市城乡居民低保标准提高幅度不低于4%,提高特困人员供养、孤儿基本生活养育标准。(牵头单位:市民政局)

  62.强化社会保障服务。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

  年人、残疾人以及困境儿童的关爱服务。大力推进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建设一批示范性村级公益性公墓。(牵头单位:市民政局、市妇联'市残联)

  (十九)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

  63.加强水土污染防治。加强土壤污染防治、重点区域地

  下水保护与超采治理。实施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强

  化河湖长制。(牵头单位:市生态环境局、市水利局)体建设,强化乡村医生队伍建设。提升镇街卫生院医疗服务能力,加强县级医院建设,提升县级疾控机构应对重大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牵头单位:市卫生健康委)

  59.建全就业帮扶机制。建立健全农村地区就业帮扶长效机制,推进公共就业服务向乡村地区延伸。(牵头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60.完善城乡保险制度。完善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

  险制度,落实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正常调整机制。(牵头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医保局)

  61.提高社会救助标准。2021年全市城乡居民低保标准提高幅度不低于4%,提高特困人员供养、孤儿基本生活养育标准。(牵头单位:市民政局)

  62.强化社会保障服务。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

  年人、残疾人以及困境儿童的关爱服务。大力推进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建设一批示范性村级公益性公墓。(牵头单位:市民政局、市妇联'市残联)

  (十九)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

  63.加强水土污染防治。加强土壤污染防治、重点区域地

  下水保护与超采治理。实施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强化河湖长制。(牵头单位:市生态环境局、市水利局)

  70.大力推进移风易俗。推广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等

  典型经验,开展高价彩礼、人情攀比、厚葬薄养、铺张浪费、封建迷信等不良风气专项整治。抵制土葬“回潮”,推进节地生态安葬。(牵头单位:市委宣传部、市民政局)

  71.丰富农村文化生活。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和

  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促进农村文化事业发展。(牵头单位:市文旅广电局)

  (二十一)强化和改进乡村治理

  72.推动农村共享共治。推动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

  丰富基层民主协商实现形式,推动形成共治共享的乡村善治新格局。建立农村社区协商事项清单制度,围绕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公共事务、公益事业确定协商议题,通过村民协商维护群众利益。(牵头单位:市委政法委、市民政局)

  73.加强农村智慧治理。贯彻落实“党建引领、智慧治理”1+N系列方案,开展好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牵

  头单位:市委政法委、市委组织部、市营商局)

  74.有效化解信访案件。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

  完善信访制度和调解联动机制,有效化解一批重点矛盾纠纷和信访案件。(牵头单位:市委市政府信访局)

  75.推进“平安乡村”“法治乡村”建设。加强各级社会

  治理综合服务规范化建设和乡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充分利用

  “村民评理说事点”工作平台和网格员、调解员、辅警等力量,完善矛盾纠纷多元预防化解机制,加强矛盾纠纷预警排查力度,有效预防个人极端案(事)件发生。(牵头单位:市委政法委、市司法局、市公安局)

  76.加大普法宣传力度。继续深化“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

  活动,推进实施“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不断提升村民法律素质。(牵头单位:市司法局)

  77.加强农村社会治安。建立健全农村地区扫黑除恶常态

  化机制,严厉打击农村黑恶势力和各种涉农违法犯罪活动,严密防范、严厉打击农村地区非法宗教活动。进一步完善“一村一辅警”配备机制,加强乡村消防安全体系建设。(牵头单位:市公安局'市民宗局)

  五、统筹城乡融合发展(二十二)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78.不断壮大县域经济。把县域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

  切入点,加快打通城乡要素双向流动通道,培育支柱产业,承接适宜产业转移。(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

  79.加大特色小镇发展。以培育发展主导产业为重点,促

  进产城融合,推进特色小镇高质量发展。(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

  80.加大刚需住房保障。推动在县域就业的农民工就地市

  民化,统筹住房建设、用地供应等条件,增加适应进城农民刚性需求的住房供给。(牵头单位:市住房城乡建设局)

  81,加快**县西部镇街振兴发展。努力破解**县西部镇街

  区域发展难题,推动生态融合、产业融合、城乡融合、油地融合发展。(牵头单位:市委农办)

  (二十三)强化县镇为农服务功能

  82.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加快环境卫生设施提级扩能、市政公用设施提挡升级、公共服

  务设施提标扩面、产业配套设施提质增效,把镇街建设成为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

  83.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国家试点。扎实开展**县羊圈

  子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国家试点,以全域土地整治助力乡村振兴。(牵头单位:市自然资源局)

  84.实施“一网通办”。推进“一网通办”工作,优化农村营商环境。(牵头单位:市营商局)

  (二十四)全面促进农村消费

  85.加强农村物流体系建设。深入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综

  合示范,加强县域乡镇商贸设施和到村物流站点建设,加快推进农产品仓储保鲜、田头小型仓储保鲜等冷链设施建设,不断健全县镇村三级乡村物流体系。(牵头单位:市商务局、市商

  贸物流服务中心)

  86.加快发展镇街生活服务。支持和引导建设立足乡村、

  贴近农民的生活消费服务综合体,提供购物、餐饮、休闲、旧物回收等各种服务。(牵头单位:市商务局)

  (二十五)强化发展要素投入保障

  87.提高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业农村比例。把农业农村作

  为一般公共预算优先保障领域,确保“十四五”末期全市土地

  出让收益用于农业农村比例达到50%以上。(牵头单位:市财政局、市委农办)

  88.强化金融支农服务。加大对农业产业信贷的担保支持

  力度,鼓励银行机构围绕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投放中长期信贷资金,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个人涉农创业担保贷款投放,优化对农民创业活动金融服务。(牵头单位:市金融发展局、人民银行**市中心支行)

  89.加快金融支农改革创新。深化农信机构改革,发展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加强涉农信用信息数据库建设。(牵头单位:市金融发展局'人民银行**市中心支行)

  90.保障乡村发展用地。完善盘活农村存量建设用地政策,

  实行负面清单管理,优先保证乡村产业发展和乡村建设用地。

  探索规划“留白”机制,预留不超过5%的建设用地机动指标,用于乡村文旅设施及新产业、新业态等项目建设。(牵头单位:市自然资源局)

  91.创新农村人才工作体制机制。组建“清华学子下基层”

  清华大学博士研究生社会实践队,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持。引导各县区围绕乡村发展需求组建“专家服务团”,解决基层技术难题。(牵头单位:市委组织部)

  92.加强农村人才培育。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培育高

  素质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实施新一轮“三支一扶”计划。(牵头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农业农村局)

  六、持续深化农村改革(二十六)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93.加强宅基地管理。按照“查缺补漏”的原则,有序开展农村宅基地统计调查。(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

  94.盘活农村闲置资源资产。落实好国家及省关于实施农

  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各项制度,扩大国有农场居民点住房用地改革试点范围,盘活闲置住房和存量建设用地。(牵头单位:市自然资源局)

  (二十七)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95.提高产权制度改革成效。深入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

  改革“回头看”,规范集体经济组织运行机制,夯实集体经济发展制度建设基础。(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

  96.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监管。集体统一经营管理的资源资

  产必须通过省农村产权流转交易网络信息服务平台公开流转交易,规范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行为。(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

  97.发展壮大村级经济。深化扶持壮大村集体(分场)经济,积极向上争取2021年扶持壮大村级集体(分场)经济奖补资金,加强对2019年以来全省扶持村(分场)集体经济项目跟踪指导。(牵头单位:市委组织部、市财政局、市农业农村局)

  (二十八)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98.发挥新型经营主体联农带动作用。继续开展市、县示

  范家庭农场评选工作,争创省级示范家庭农场,加强市级示范

  家庭农场监测,2021年新增认定家庭农场25家。(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

  99.开展合作社规范化建设。推进**县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省级试点工作,2021年新增市级示范合作社5家。(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

  (二十九)统筹农村其他改革

  100.推进农村各项改革。深化农垦改革,加强国有农场土

  地管理。继续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抓好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牵头单位:市自然资源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发展改革委'市水利局、市林湿局'市供销社)

  101.依法严格渔船管控。按规定对全市渔船全部安装船载

  终端设备,将渔业重点镇村和重点渔港纳入全省渔港监控管理系统。(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

  102.强化农业防灾减灾防疫工作。加强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和动物防疫工作,确保防灾减灾防疫成效。(牵头单位:市气象局'市水利局、农业农村局)

  (三十)完善农业经营主体与农民利益联结机制

  103.建立利益联结机制。鼓励产业联盟企业和各类新型农

  业经营主体与小农户建立契约型、股权型等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小农户专业化生产,促进增效增收。(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

  104.打造现代农业全产业链。依托乡村特色优势资源,打

  造具有健全标准体系的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把产业链主体留在县域,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

  七'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三十一)全面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

  105.完善乡村振兴工作制度。建立乡村振兴联系点制度,

  市、县党委和政府负责同志都要确定联系点,由市联系镇、县联系村,制定方案并抓好落实。(牵头单位:市乡村振兴局)

  106.加强乡村振兴培训。综合运用集中授课、专题研讨、

  现场教学、典型示范、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等方式方法,开展县镇村三级党组织书记乡村振兴培训,提升党组织书记乡村振兴能力。(牵头单位:市委组织部)

  (三十二)加强党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建设

  107.强化乡村振兴统筹协调。围绕“五大振兴”任务设立

  由党委和政府负责同志领导的乡村振兴专项小组或工作专班,推动形成乡村振兴工作合力。(牵头单位:市委农办)

  108.加强党委农办机构建设。加强全市各级党委农村工作

  领导小组办公室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充分发挥各级党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牵头抓总、统筹协调作用。(牵头单位:市委农办'市委编办)

  (三十三)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109.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管理。有序开展乡镇、村集中换

  届,选优配强乡镇领导班子、村“两委”成员特别是党组织书记,推行村党组织书记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民委员会主任,同步推选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向重点乡村持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牵头单位:市委组织部、市民政局)

  110.强化农村基层党建。开展农村基层党建“整乡推进、

  整县提升”示范县乡创建行动,推动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顿工作常态化、长效化,以点带面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牵头单位:市委组织部)

  in.推进村务公开。加强村务公开建设,健全民主决策、

  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全面实行村级事务流程化管理,进一步完善民主决策机制,建立健全村级监督委员会,确保村级公共权力阳光规范运行。(牵头单位:市民政局)

  112.落实基层基础保障政策。保障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严

  格执行村干部基本报酬和村级组织办公经费两项合计每村每

  年不低于11万元标准,村党组织书记基本报酬不低于我市上年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两倍。(牵头单位:市委组织部、市财政局)

  (三十四)实施乡村振兴考核评价

  113.开展乡村振兴实绩考核。对县区党政领导班子和领

  导干部开展乡村振兴实绩考核,把乡村振兴实绩考核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使用的重要参考,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纳入乡村振

  兴考核。(牵头单位:市委农办、市委组织部)

  114.强化乡村振兴督查。按照市委工作部署,对各县区

  开展乡村振兴督查,推动政策举措落实落地。(牵头单位:市委

  农办)115.营造乡村振兴氛围。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加强乡村振

  兴宣传,营造共同推进乡村振兴的浓厚氛围。(牵头单位:市

  委宣传部)

  

  

篇三:在全市乡村振兴

  20XX年某市乡村振兴推进落实情况汇报

  某市乡村振兴推进落实情况汇报今年以来,全市上下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1号文件精神,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农业农村工作的总抓手,科学谋划,统筹推进,着力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农村改革发展步伐,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农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一、全面启动乡村振兴战略(一)迅速传达贯彻。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亲自过问和批示,要求各地各部门全面细致深入学习贯彻中央、省委一号文件精神,制定具体贯彻意见,结合实际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进行全面谋划安排,营造了浓厚的学习贯彻和宣传发动氛围。(二)及时出台文件。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六发〔20XX〕3号),印发了《关于基层组织建设、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三个示范”的实施意见》(六发〔20XX〕10号)《关于18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点工作安排》(六农组〔20XX〕9号)等一系列配套文件,列出68项重点任务分解到市直相关单位负责落实。(三)全面部署安排。召开了由市四大班子领导、市直各单位、县区及乡镇党政负责人参加的高规格市委农村工作会议,市长叶露中作工作报告,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孙云飞出席会议并讲话,对我市乡村振兴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和要求。(四)加强培训辅导。在新闻传媒、专家论坛和重要会议上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深入解读。先后在市委党校和南京农业大学举办两期乡村振兴专题培训班,对市直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各县区党委和政府分管负责同志以及131个乡镇负责同志开展集中培训。4月13日,市委中心组召开扩大学习会议,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孙云飞同志作了乡村振兴战略专题辅导报告。6月13日,市委、市政府举行报告会,邀请海龟控股集团董事长傅智建为市直部门、各县区政府以及乡镇主要负责同志200多人作乡村振兴战略主题报告。(五)开展考察调研。市四大班子主要和分管负责同志多次深入江浙、湖北、山东、四川等地开展乡村振兴专题调研考察活动,集中了解各地在推进产业发展、生态环境整治、乡村旅游、农村社会治理、特色小镇建设、乡村田园综合体等方

  1/7

  面的成功经验,为下一步谋划我市乡村振兴战略启发思路,开阔视野,借鉴经验,助推发展。(六)启动编制规划。印发了《XX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编制工作方案》,成立规划编制工作组,由市发改委、市农委牵头市直有关部门做好乡村振兴五年规划编制工作,各县区人民政府积极参与配合。围绕乡村“五个振兴”要求,确定前期研究重点专题22个,提出发展目标和指标体系,部署重大工程、重大计划、重大行动。(七)加大资金投入。成立XX市绿色振兴开发有限公司,计划在金安、裕安和叶集3区42个乡镇实施乡村振兴一期工程项目,申请国开行贷款100亿元,目前贷款项目内容已提交国开行总行评审。与此同时,市产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设立了“XX市乡村振兴基金”,首期规模2亿元,重点扶持“一谷一带”“一岭一库”区域范围内的龙头企业和特色产业发展。市级财政今年预算安排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5000万元,支持农产品加工业、主导产业培育和现代农业发展。市融资担保公司设立5000万元市级产业扶贫引导资金,为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的龙头企业增加授信,提供担保贷款。(八)强化督查指导。由市委、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市政协领导率队,围绕当前农业农村重点工作,先后开展了春季农业生产、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农村土地确权颁证及后续成果应用、“三变”改革试点、现代渔业发展、“三夏”工作等多项专项调研和督查检查活动。二、扎实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一)稳定“米袋子”“菜篮子”生产。1-5月份,全市农业农村经济形势平稳,开局良好。午季小麦面积209.6万亩,较上年增加17.55%;总产13.9亿斤,较上年增加6.11%。扎实开展夏种工作,完成种植面积609.27万亩。全市蔬菜产量118万吨,肉类总产17.66万吨,蛋类总产4.97万吨,较上年同期均有增长。预计上半年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6557元,同比增长10%。(二)培育发展农村特色优势主导产业。市政府出台了《18年度特色产业发展行动计划》,以XX茶谷、淠河生态经济带、江淮果岭、西山药库和沿淮适应性农业为核心平台,通过集中连片规模种养、公司经营、大力招商、打造园区、三产融合、集群集聚等发展路径,新培育一批产业基地、园区载体、企业主体和新型业

  2/7

  态。今年全市计划在“一谷一带”“一岭一库”区域组织实施基础设施、产业发展、休闲旅游和品牌建设等重大建设项目231个,总投资115.6亿元。大力发展稻渔综合种养业,稻渔综合种养面积28.3万亩。近日,张曙光副省长进行专题调研并给予充分肯定,全省渔业转型升级暨稻渔综合种养现场会在霍邱县召开。(三)推动农业产业化转型升级。1-5月份,全市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增幅同比增长4.8%,规模以上龙头企业经营状况总体向好趋稳。组织开展“四送一服”活动,帮助协调龙头企业开展信贷融资、人才引进、水电税费减免、用地指标等要素对接服务。加强现代农业产业园提档升级和软硬件设施建设,今年以来各地新入住园区经营主体70家以上。开展农业对外贸易,上半年农产品进出口超过8824万美元,同比增长39.7%。加快品牌农业发展,目前全市拥有地理标志商标注册量37件,总量位居全省第一位;拥有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1件,位居全省第二位。XX瓜片被国家质检总局评为“2017质量之光年度魅力品牌”称号,霍山黄芽、霍山石斛荣登18年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信息百强榜单。(四)大力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加快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和冷链物流,XX瓜片、霍山石斛已形成完善的农产品网上销售体系,借助阿里巴巴电商平台,开设XX瓜片旗舰店,扩大我市茶叶线上销售、推广和宣传。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组织200余家休闲农业经营主体参加高德地图集中上线活动,推荐第十八届XX瓜片茶文化节和16个休闲农业主体为全省休闲农业精品品牌,预计上半年全市乡村旅游接待量1800万人次,实现总收入110亿元,直接就业人数2万人以上。推进农产品交易市场建设,推荐XX周谷堆农产品市场、大别山农产品物流市场、叶集思源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等5家单位申报农业部定点市场。(五)加快绿色农业发展步伐。全面实施秸秆综合利用民生工程,组织参加全省第二届秸秆综合利用博览会。开展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在果蔬茶领域率先推行有机肥替代化肥、生物农药替代化学农业试点示范工作。抓好禁养区关闭搬迁后续跟踪服务和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目前全市已配套建设粪污处理设施的畜禽规模养殖场1366家,畜禽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82.3%。落实农业质量年和农产品安全监管工作,今年以来开展食用农产品监督抽检2750批次。深入开展红盾护农行动和质监利剑农资产品专项检查,共检查农资经营户1313户,农资产品122批次,查处农资违法案件10起,涉案金额11.5万元。

  3/7

  (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一是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各县区成立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职责,落实责任,制定实施方案,召开动员大会,开展专题培训,落实专项工作经费。二是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深入推进金寨县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破题农村土地征收和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目前金寨县自愿退出宅基地3万余户,腾退复垦宅基地3.7万亩,成功交易节余宅基地腾退复垦节余建设用地指标2.06万亩,成交金额90亿元。三是扩大农村“三变”改革试点范围。全市17个试点村通过清产核资,集体总资产1.14亿元,其中折股量化资产1050万元,850万资金变股金,5400亩土地入股,37246人变成股东,保底收益分红430万元。四是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工作。在金安区、霍邱县、舒城县、金寨县发展试点村204个,项目总投资6945万元,其中财政补助资金达到1450万元、试点资金4270万元、村集体投入507万元。三、统筹推进各项重点工作(一)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治理。高标准推进美丽乡村建设,1-5月份已完成18年度47个乡镇政府驻地、118个省级中心村和95个县区中心村建设任务,启动了18年度103个省级中心村和106个县区中心村规划编制和建设工作。推动农村垃圾、厕所、污水专项整治“三大革命”,舒城县一个非正规垃圾堆放点已整治启动,霍山县、舒城县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已开始选址;完成改厕农户43063户,竣工9430户。组织实施全市90个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各县区已将建制村细化到位并出台了整体整治方案。(二)组织开展乡风文明建设。出台了《XX市推进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行动的实施方案(20XX-18年)》,全面组织实施核心价值观融入行动、人居环境提升行动、婚丧礼俗规范行动、不良风气整治行动、乡风评议推动行动、精神文明创建行动“六大行动”,有效遏制婚丧嫁娶大操大办、奢侈浪费、人情攀比等不良风气和封建迷信、黄赌毒等陈规陋习。计划年底前将全市所有行政村移风易俗纳入乡规民约,普遍建立起“一约四会”并发挥作用。(三)深入开展乡村综合治理。深入推进法治乡村建设,建立健全人民调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目前全市共有调委会2087个,1-5月份调处矛盾纠纷15713件。组织开展第四批“XX市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命名了31个“民主法治示范村”。落实“一村一法律顾问”制度,全市村(居)法律顾问覆盖率达100%。

  4/7

  扎实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依法严惩黑恶势力犯罪,共摸排农村涉黑涉恶违法犯罪团伙线索29条,抓获处理涉黑涉恶犯罪人员224人,破案71起。(四)扎实推进涉农领域重点民生工程。坚持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投入资金11134万元,实施农村校舍维修改造投资项目376个。实施农村教师“特岗计划”,计划定向培养农村教师532名。推进健康乡村建设,全年计划对705个村卫生室开展标准化建设,目前金安区、舒城县、霍山县、叶集区已动工。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截至5月底,全市共有农村低保对象9.49万户,16.49万人,低保覆盖面3.4%。全面落实贫困人口健康脱贫“三保障一兜底一补充”综合医保政策,1-5月份全市共支付87843名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综合医疗保障待遇47170.7万元,贫困患者综合医保实际补偿比达到85%左右。(五)纵深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印发了《XX市脱贫攻坚“四个行动”实施意见》(六办发〔20XX〕26号),全面开展特色产业增效行动、边缘边远均衡行动、防范返贫预警行动、内生动力激活行动。深入实施村级集体经济“五年提升工程”,要求每村至少发展1个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全面消除集体经济“空壳村”。把深山区、库区、沿淮行蓄洪区作为主战场,加大人力、物力、财力及政策支持,构建适应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需要的支撑保障体系。今年1-4月份,全市整合涉农资金21.7亿元,建立扶贫项目库421359个,重点支持贫困村开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产业发展项目建设。(六)优化要素资源配置。一是推进科技兴农。加快农业科技特派员队伍建设,在优势产业基地创建农业科技专家大院,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目前全市动态发展科技特派员984人,创建农业科技专家大院134家,科技特派员创业链工作站45家,农业科技园区25家,国家级星创天地4家,省级科技特派员工作站12家。二是强化人才振兴。建立健全新型职业农民队伍,新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200人。加快农村实用技能人才和企业家队伍建设,支持企业家发展农产品加工、农村电商、冷链物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带动农户增收致富。出台《乡村振兴新青年计划》,动员全市各级团组织、广大团员青年投身乡村振兴战略。三是建立“三农”投入稳定增长机制。今年全市支农支出预算安排522275万元,截止目前完成支付进度316379万元,同比增长21%。落实好各项强农惠农政策,1-5月份共打卡发放各类惠民补贴资金15.7亿元。深入开展政

  5/7

  策性农业保险工作,1-5月份全市投保种植业政策性农业保险124.96万亩,养殖业政策民生农业保险保险3689头,财政补贴保费875.16万元。四、存在问题一是思想认识需要再提高。各级各部门对乡村振兴的重视程度和层层传导压力的责任意识有待加强,基层推进乡村振兴的宣传发动和舆论氛围还不够浓厚,在乡村振兴组织机构、人员配备和工作推进机制等方面还需要加强完善,少数县区还存在贯彻意见未出台、任务落实不到位、工作举措不深入等问题。二是产业经济实力需要再加强。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普遍实力较弱,发展后劲不足,市场竞争力不强,全市特色优势产业发展项目进展不快。农业产业园区入住企业总体偏少,休闲农业、乡村田园综合体、农村电商等整体发展水平不高,对农户的示范带动力不强。三是金融支持“三农”力度需要再加大。由于农业生产不确定因素多,信贷风险相对较大,金融机构服务“三农”的成本相对较高,因而金融部门服务“三农”主动性不强。大型商业银行信贷审批流程长,县区域分支机构没有创新权限,金融服务效率不高。从贷款结构看,多数商业银行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跳出“农门”的倾向。四是农民增收渠道需要再拓宽。近年来,农民经营性收入占比有所降低,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来源单一且缺乏弹性,农民收入的增长主要靠工资性收入,而工资性收入有相当一部分是靠农村人口离开农业、离开农村到城市去打工获得的收入,对城市产业依赖性强。因此从乡村振兴的角度来看,必须要建立一个更多依靠农业农村,可持续、稳定的农民增收长效机制。五、下一步工作安排进一步压实各级各部门工作责任,加强督查调度,加快农村特色主导产业、脱贫攻坚、城乡融合、乡村综合治理、民生服务等领域发展步伐,全面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把乡村振兴各项工作向纵深推进。(一)着力增强农业生产能力。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扎实开展农村土地整治和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大力推广良种良法,实施农机化提升工程,发展数字农业、智慧农业和高效农业,不断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二)着力增强绿色发展能力。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加快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统筹农业生态循环系统保护治理,全面推进

  6/7

  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有机肥替代化肥、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病虫害绿色防控等工作。(三)着力增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能力。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程,带动小农户发展现代农业。加快优质专用农产品原料基地建设,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培育发展一批休闲观光园区、森林人家,养生小院,乡村民宿、特色小镇和乡村田园综合体。(四)着力增强农村改革发展能力。完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扩大农村“三变”改革试点,进一步盘活利用农村闲置房屋,对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和设施农业给予充足的用地保障,强化资本、科技、人才等要素保障,推进特色农业、设施农业保险提标扩面。(五)着力增强农村各项事业全面发展能力。全面推进农村公路、供水、供气、环保、电网、物流、信息、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建设,统筹抓好农村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养老等社会公共事业发展,认真落实促进农民就业创业的相关政策措施,提升乡村文化发展和综合治理水平,加快建设农民幸福美好家园。

  7/7

  

  

推荐访问:在全市乡村振兴 振兴 乡村 在全市

本文来源:https://www.taohy.cn/fanwendaquan/zhenxingxiangzhen/27452.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