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君博文库网!

财经基础教案11篇

文章来源:网友投稿 时间:2022-12-02 11:40:09

财经基础教案11篇财经基础教案  基础会计(机械工业版)授课教案  周数8  讲授时间2学时  章、节第四章第1节  备注借贷记账法  教学目的  本节的学习目标是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财经基础教案11篇,供大家参考。

财经基础教案11篇

篇一:财经基础教案

  基础会计(机械工业版)授课教案

  周数8

  讲授时间2学时

  章、节第四章第1节

  备注借贷记账法

  教学目的

  本节的学习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复式记账原理以及借贷记账法的基本要点。

  重点内容难点

  讲授内容

  本章应重点掌握复式记账原理以及借贷记账法。

  借贷记账法的具体内容第一节借贷记账法一、记账方法概念

  记账方法是指对客观发生的会计事项在有关账户中进行记录时所采用的方法。记账方法一般都是由记账符号、所记账户、记账规则、试算平衡等内容所构成。二、记账方法种类单式记账法、复式记账法。三、复式记账法及原理

  (一)复式记账法的概念复式记账法是指对每一项经济业务,都以相等的金额,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登记的一种记账方法。复式记账的意义:复式记账是一种科学的记账方法。它从资金运动的总体出发,全面反映经济业务引起的资金变化。它能反映账户间的对应关系和平衡关系。通过对应关系,可以反映资金的来路、去向;通过平衡关系,可以检查账务处理有无差错。(二)复式记账法的理论依据资金运动的内在规律性。即各种业务的发生,起码会引起两个会计要素(或同一要素中两个项目)发生增减变化。运用会计方法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变动记录下来,即复式记账。(三)复式记账的基本内容1.借贷记账法2.收付记账法3.增减记账法(四)复式记账的作用1.能够全面、系统地在账户中记录经济业务,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2.能够清晰地反映资金运动的来龙去脉,便于对业务内

  1

  容的了解和监督。3.能够运用平衡关系检验账户记录有无差错。

  四、借贷记账法(一)借贷记账法的产生与发展

  1.产生——大约在12--13世纪起源于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的意大利,总结于14世纪末,并逐渐流传于全世界。

  2.演进——借、贷二字最初只表示借贷资本家与贷款人与借贷人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及其增减变化,随着会计记录业务内容的丰富,逐渐演变为单纯表示各种财产物资增减变化的记账符号。(二)借贷记账法的内容记账符号

  1.记账符号——借贷记账法为“借”、“贷”二字。2.主要作用——表示“增加”或“减少”;反映账户的登记方向。3.符号含义:表示增减,但对于六类性质不同的账户具有不同的含义。(三)账户的设置和结构1.资产类账户的结构资产类账户余额与发生额的关系:期初借方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期末借方余额2.负债、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结构负债、所有者权益类账户余额与发生额的关系:期初贷方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期末贷方余额3.收入类账户的结构4.费用类账户的结构成本类账户中的“生产成本”可能有余额,应在借方,表示期末在产品成本。5.双重性账户的结构(四)记账规律(规则)1.有借必有贷——账户登记方向。2.借贷必相等——账户登记金额。·其具体应用:(1)资产类账户:增加记“借”,减少记“贷”,余额在借方;(2)权益类账户:增加记“贷”,减少记“借”,余额在贷方;(3)收入相当于权益,成本、费用相当于资产,但一般没有余额;(4)双重性账户:如“待处理财产损益”,借方登记发生的损失及冲转的溢余,贷方登记发生的溢余及冲转的损失。期

  2

  末余额如在借方,表示净损失;在贷方则表示净收益。

  (五)会计分录的编制与账户对应关系

  1.会计分录的含义

  经济业务在登记账户前预先确定的应记账户名称、方向和

  金额的一种记录形式。在实际工作中,会计分录是填写在

  记账凭证上的。

  2.编制会计分录的基本方法

  3.教学中会计分录的内容、格式及书写要求

  4.会计分录的种类

  ①简单会计分录——由两个账户组成的会计分录。

  ②复合(复杂)会计分录——由两个以上账户所组成的

  会计分录。

  5.复合会计分录的分解

  6.两个重要名词

  ①账户对应关系:复式记账时一笔经济业务所涉及的几

  个账户之间存在的相互依存系。例如,收到投资者投资存入银

  行,“银行存款”与“实收资本”账户就建立起了对应关系。

  一项经济业务的会计分录账户之间的对应关系是固定的,不可

  随意“拉郎配”。

  ②对应账户:分录中存在着对应关系的账户。在上例中,

  “银行存款”与“实收资本”账户就互为对应账户。

  (六)试算平衡

  1.试算平衡的含义

  根据会计等式的平衡原理,按照记账规则的要求,通过汇

  总计算和比较,检查账户

  记录的正确性、完整性的技术方法。

  2.试算平衡的基本方法

  ①发生额平衡法

  发生额即在一定会计期间内账户所登记的增加额和减少

  额。

  ·平衡公式:全部账户借方发生额=全部账户贷方发生

  额

  ·平衡原理: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有借必有贷,借贷必

  相等。

  ·平衡依据:一定时期内全部账户发生额合计。

  ②余额平衡法

  ·平衡公式:全部账户借方余额合计=全部账户贷方余

  额合计

  ·平衡原理:会计等式的平衡原理。

  ·平衡依据:一定时期末全部账户余额。

  ·平衡方法:编制“总分类账户余额试算平衡表”

  (七)借贷记账法的具体运用——实例

  1.星海实业公司2003年10月初有关账户余额如表3-4所示。

  表3-4

  星海实业公司2003年10月初账户

  3

  余额

  单位:元

  账户名称

  期初余额借方

  贷方

  银行存款

  600000

  固定资产

  1000000

  短期借款

  200000

  应付账款

  160000

  实收资本

  1000000

  资本公积

  240000

  合计

  1600000

  1600000

  2.该公司10月份发生下列经济业务:

  (1)收到某单位投入的资本800000元存入银行。

  (2)用银行存款100000元偿还前欠某企业账款。

  (3)用银行存款200000元购入一台全新机器设备。

  (4)将资本公积金160000元按法定程序转增资本。

  (5)签发并承兑一张面额40000元,为期两个月的商业汇票,

  用以抵付应付账款。

  (6)购进原材料30000元,其中20000元货款已用银行存

  款付讫,其余10000元货款尚未支付(不考虑增值税)。

  (7)以银行存款60000元,偿还银行短期借款40000元和

  前欠某单位货款20000元。

  3.根据上述经济业务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1)借:银行存款

  800000

  贷:实收资本

  800000

  (2)借:应付账款

  100000

  贷:银行存款

  100000

  (3)借:固定资产

  200000

  贷:银行存款

  200000

  (4)借:资本公积

  160000

  贷:实收资本

  160000

  (5)借:应付账款

  40000

  贷:应付票据

  40000

  (6)借:原材料

  30000

  贷:银行存款

  20000

  应付账款

  1000

  (7)借:短期借款

  40000

  应付账款

  20000

  贷:银行存款

  6000

  课后作业

  1.什么叫复式记账?复式记账的理论依据是什么?2.采用复式记账法时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3.什么叫借贷记账法?4.借贷记账法记账符号的含义是怎样的?5.借贷记账法下各类账户的结构是怎样的?

  4

  参考资料

  李桂媛、迟旭升主编《基础会计》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制定《企业会计制度》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年6月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企业会计准则

  5

  

篇二:财经基础教案

  《基础会计》(立信版)教案

  授课内容第一章导论

  所需课时6学时

  授课班级

  主要教材或参考资料

  《基础会计》(第一版)

  知识目标:1、弄清会计的基本含义、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2、了解会计的基本职能、会计的目标、会计核算方法与程序。

  能力目标:

  教学目标教学重点

  1、训练学生领会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会计基本技能进行会计业务处理的

  能力。

  德育目标:1、正确理解会计工作的重要性。2、从开始就灌输并让学生领会严格遵守会计准则的重要性。

  会计的含义、会计核算方法体系、会计职能、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的具体内容。

  教学难点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教学方法

  以讲授法为主,理论联系实际,间以课堂练习,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教学内容及时间安排

  第一节会计基本知识一会计的概述二会计工作的基本内容

  第二节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和程序一会计核算的基础方法二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

  课堂练习

  1学时1学时

  1学时0.5学时

  0.5学时

  教学程序

  教学的基本内容

  时间安排教学方法

  导入新课:

  有人说会计就是记账、算账、报账;有人说在财务部门工作的人就是会计;

  请同学们思考:这些说法对不对?究竟什么是会计?会计是怎样产生的?日常的

  会计工作主要有哪些?会计与实务是一门经济管理的应用科学。《基础会计》是10分钟

  会计与实务科的入门课程,是为学习后续的专业会计课程打基础的,主要阐述会讲授

  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第一章

  总论

  第一节会计的概述

  一、会计的产生和发展1.会计适应生产活动发展的需要而产生2.会计是生产活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3.会计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会计的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会计是适应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需要而产生的.生产需要管理,管理需要核算,核算离不开会计,生产越发展,会计越重要。讲完会计的相关概念后,老师可利用启发式向学生提出:你怎么理解“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进行课堂讨论。

  二、会计的概念

  会计是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货币计量为基本形式,运用专门的方法,15

  对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

  分钟讲

  1、社会生产→耗费人财物力→劳动成果→记录所费与所得→会计产生

  授,组织

  2、会计是适应社会生产活动的客观要求产生的。

  课堂讨

  3、会计是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论,怎么

  经济管理工作。

  三、会计的意义1.会计能够为经济决策提供有用的信息2.会计有助于企业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3.会计有助于企业强化经济监督,防范财务风险

  理解“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

  会计工作的基本内容

  一、会计的职能(反映职能、监督职能、会计职能的扩展)

  (一)会计的基本职能

  1、会计核算职能

  (1)会计核算的五环节:确认→计量→记录→计算→报告

  (2)会计核算的三项工作:记账→算账→报账

  2、会计监督职能

  (1)即在会计核算的同时,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进行

  审查。

  15分钟

  如是否符合法律法规、遵守财经纪律;是否符合收支计划,有否浪费行为等。讲授,使

  (2)会计核算与监督两职能的关系

  学生了解

  会计核算是会计监督的基础,没有核算所提供的信息,监督就失去依据;只会计是什

  有进行会计监督,核算所提供的数据资料才能在经济管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3、么,会计

  随着生产过程的日趋复杂,经济管理对会计会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会计职能的内干什么。

  容也在不断发展变化。

  (二)会计的拓展职能

  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济决策、控制和分析经济活动等。

  二、会计的特点1、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2、会计连续、系统、全面、综合地纪录经济业务3、会计具有一套比较科学、完整的有别于其他学科的方法

  三、会计的对象1、含义:即会计所核算与监督的内容。凡是特定对对象能够以货币表现有经济活动,都是会计对象。2、内容:即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资金运动。(1)工业企业的资金运动:资金投入→供应→生产→销售→资金回流→投入(部分资金退出企业)

  40分钟讲授

  (2)商品流通企业的资金运动资金投入→供应→销售→资金回流→投入(部分资金退出企业)

  课

  外

  什么是会计?它有什么特点?

  作

  业

  “基础会计”是会计与实务专业的入门课程,本节又属第一次课,因而讲述会

  教

  计的概念一定要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经济学知识,不可照本宣科。既要

  学

  激发学生对会计的学习兴趣,又要加重理论知识的灌输,为“会计与实务基础”

  后

  后续知识的学习以及会计与实务专业课程的开设奠定良好基础。

  记

  教学程序教学的基本内容

  时间安排教学方法

  第二节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和程序

  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

  一、会计的方法会计方法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它由会计核算、会计分析、会计检查和会计预测四个部分所组成.会计核算是会计的基本环节,会计分析是会计核算的继续和发展,会计检查是对会计核算的必要补充.

  二、会计核算方法1、设置会计科目及账户2、复式记账3、填制与审核会计凭证4、登记账簿5、成本计算6、财产清查7、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40分钟讲授

  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

  本章小结

  20分钟讲授简要演示会计核算的工作流程,使学生对核算方法与操作过程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一、重点概念总结会计核算的方法,会计的基本职能,会计的概念(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巩

  固知识)

  20分钟二、做复习题(提问,讨论)

  P9-10

  课

  请同学们课后加深对会计的概念、会计的基本职能、会计核算方法的掌握;

  外

  完成对P9-10“练一练”的习题。

  作

  业

  由于受学生所学知识和“基础会计”课程内容的限制,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教

  法与程序,无法让学生深透的理解,故授课中应力求简明易懂、深入浅出。进学

  行完这一模块的学习后要及时地进行复习,巩固刚吸收的知识。由于基础会计后

  是学习会计与实务的入门的第一门课,其基础的概念都十分重要,将对学生今记

  后的学习造成深远的影响,所以必须帮助学生学好这门课。

  

篇三:财经基础教案

  经济法基础知识教案

  课程性质:经济法基础知识是为财经类各专业开设的一门课程,是一门既有

  理论性又有实践性的学科。本课程的开设,旨在通过对经济法基础理论及其实际应用的研究和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经济法的基本理论、基本制度、基本原则,培养学生运用经济法理论及有关法律、法规分析和解决经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以讲授经济法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制度为核心内容,讲求理论性和应用性的结合,使学生系统地、准确地理解和掌握经济法的基本原理、具体法律制度及其相应的规章制度。本课程使用的主教材为《经济法纲要》。该教材根据财经类学员的需要,比较系统地介绍了经济法的基本知识,特别是对合同法、金融法、税收、公司法等方面的内容作了较为系统的阐述。

  参考书:

  1、曲振涛.《经济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年版.2、孙艺军.《经济法》.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XX年版.3、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经济法(中)》.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XX年版.4、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经济法(初)》.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XX年版.5、史际春.《企业和公司法》.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XX年版.

  课

  时:45学时

  周学时:3学时

  适用专业:会计电算化等相关专业

  知识结构:理论知识(50%)+实践能力(50%)

  成绩匹配:

  总成绩(100%)=平时成绩(30%即30分)+期末成绩(70%即70分)

  平时成绩(30%即30分)=作业(10分)+考勤和纪律(10分)+实训(10分)

  期末成绩(70%即70分):采取考试方式(笔试)

  第一章经济法基础理论教学目的:理解并掌握经济法的概念,经济法的调整对象,经济法律关系及其构成,经济法律责任等基础理论。了解经济法的产生和作用,为以后各章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课时分配:2学时教学重点:经济法的概念,经济法的调整对象,经济法律关系及其构成,经济法律责任教学难点:调整对象和客体授课方法:讲授法

  经济法是法律、法学体系中最年轻的"法种"。就世界范围看,不过八九十年的历史,在我国也只有十多年的历史。无论是奴隶制法,还是封建制法,都有不少调整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甚至还有一些单行法规。但它们充其量也只是广义经济法的某种历史形态。它们既不是现代的经济法,更不是独立科学意义上的经济法。现代经济法最早产生于资本主义社会,继而发展于社会主义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法理所当然地应发生在资本主义矛盾最集中最激化的地方。一般都认为它最早产生于德国,时间大约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经济法经历了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战备经济法"("经济统制法"),30年代的"危机对策法",以及二次世界大战后"复兴经济法"几个阶段。20年代,俄国在十月革命后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础上,适应国家组织管理经济生活的需要,于颁布《苏俄民法典》前后,也颁布了许多经济法规。第一节经济法概述一、经济法的概念经济法是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关系进行整体、系统、全面、综合调整的一个法律部门。在现阶段,它主要调整社会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以各类组织为基本主体所参加的经济管理关系和一定范围的经营协调关系。要从以下三点把握这个概念:(一)经济法是经济法律规范的总称(二)经济法是调整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三)经济法调整的是一定范围的经济关系二、经济法调整的对象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指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及各类经济实体在组织领导、经营管理和协调发展经济活动过程中所发生的经济关系。(一)国家经济管理关系

  经济管理关系即纵向经济关系。包括国家(国家机关及其授权组织)对企业、事业单位等社会组织的宏观经济管理关系以及企业等社会组织自身的微观经济管理关系,比如税收、金融、物价调节、土地规划等等。(二)经营协调关系

  经营协调关系,即专指经济法所调整的那部分横向经济关系。这一概念与经济协作关系概念不同,它包含着经营过程中必然发生的经济竞争关系。大体上说,经济法主要调整由国家计划制约的、由国家直接管理的,或涉及全局利益的。以及其他一些重要的关系国计民生的经营协调关系。横向经济关系包括经济联合关系(如企业间的合并、兼并),经济协作关系(联营中的合同型联营)和经济竞争关系。(三)组织内部经济关系

  组织内部经济关系,是指在企业等组织内部各组织之间所发生的一些重要的纵向经济关系和横向经济关系。主要指有关内部领导体制、经济责任制、内部承包、内部经济合同、经济核算制等方面发生的关系。(四)涉外经济关系

  涉外经济关系,是指具有涉外因素的经济管理关系和经营协调关系,比如外商投资企业法律制度。(五)其他应由经济法调整的经济关系三、经济法的本质经济法的本质有两层含义,一是指一般意义上的阶级性;二是指它不同于其他法律部门的法律属性。中国经济法作为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组成部分,在总体上也体现着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的意志和利益,有其不同于剥削阶级法律的应有的阶级性。我们所述的经济法的法律属性,是经济法不同于其他法律部门的本质和功能。(一)经济法是综合、系统调整法:首先,经济法在调整对象上包括了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环节和部门。其次,在调整方法上综合运用行政的、民事的乃至刑事的调整方法。(二)经济法是平衡协调法:经济法的立法和执法从整个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社会整体利益出发,调整具体经济关系,促进实现社会整体目标与个体利益目标的统一,比如税收的法律规定。(三)经济法是经济集中与经济民主对立统一的法:经济法是保护个体利益和社会全体利益相结合的法律。(四)经济法是"社会责任本位"法:传统的行政法的主旨思想是"行政权力本位"。传统民法是以个体为本位,以权利为主导,即以"个体权利本位"作为自己的主旨思想。经济法是"社会责任本位"法,是以社会责任为最高准则的。无论国家还是企业,都要首先对社会负责。在对社会尽责的基础上享受权利、获得利益。社会责任本位绝不是什么"企业义务本位"。因为它要求国家和企业都要对社会负责。"社会责任本位"思想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符合社会发展的方向。四、经济法的形式(经济法的渊源)(一)宪法(二)法律(三)行政法规(四)地方性法规(五)部门规章(六)司法解释(七)国际条约或协定(限于我国参加制定或认可的)五、经济法的体系

  

篇四:财经基础教案

  教师备课教案

  2016-2017学年一学期

  系(部)

  课程名称财经法规

  授课班级

  主讲教师

  职

  称

  课程学时

  48学时

  课程教案

  教案编写时间:2016年9月1日

  课程名称财经法规

  学时

  总学时:48学时

  讲课:48学时

  48

  上机:学时

  实验:学时

  其他:学时

  公共课()基础课()专业课()课程类别

  专业基础课(√)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

  授课对象(填写“年级、专业、班级号、本科/专科”)*******************

  教材:(填写教材全名、出版社、版别、出版时间、是否国家/省级规划教材)*****************************************************************主要参考资料(或网站):《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会计从业资格无纸化考试编导教材组编,东北财大出版社,2014年6月第4版《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全国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中心编,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年3月出版教学目的、要求:《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是综合法学与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伦理学等学科知识的交叉课程,是财经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会计从业人员资格考试的必考科目之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全面和较深入的了解、掌握会计行为规范,掌握会计核算和监督的依据、手段和过程,了解对会计机构与人员的要求、会计从业人员从业资格管理和继续教育管理规定,掌握支付结算法规,税收征收管理的相关规定,会计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增强会计人员诚信教育,强化学生在会计工作中依法处理经济业务,严格遵守会计准则与会计法规,养成良好的依法办事、依法经营的意识与习惯,其作用在于提高准会计人员的思想境界和道德修养,强化准会计人员的职业责任感,为顺利走上会计工作岗位并严格执行会计法律规范和技术规范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包括掌握会计法规体系及会计法主要规定;掌握支付结算的主要规定;掌握税收征收管理法的主要规定;掌握会计职业道德的内涵。教学难点包括明辨违反财经法规的行为与责任后果;熟悉的支付结算方式,规范使用不同的支付结算方式;明辨违反税收征管的行为及责任后果;明辩违背职业道德的财经行为。

  各章节学时的分配:

  章次课程内容

  1

  会计法律制度

  2

  支付结算法律制度

  3

  税收管理

  4

  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

  5

  所得税

  6

  财政法律制度

  7

  会计职业道德

  合计

  讲授内容6126993348

  上机课时

  实验课时

  总计课时6126993348

  注:1、本页内容针对所讲授课程的总体情况填写;2、版面不够可另附页

  分教案(课次)

  第1次课3学时

  授课章节:第一章会计法律制度第一节会计法律制度的构成;第二节会计工作管理体制;第三节会计核算

  教学目的、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会计法律制度的构成;熟悉会计核算的一般要求及内容,熟悉会计监督的主体及内容;掌握会计核算的具体要求及规定,掌握会计机构的设置要求,掌握会计人员的任职资格,掌握违反会计法律制度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本次课讲授的主要内容:一、导入新课。(5分钟)

  计划讲授时间:

  二、讲述新课(90分钟)

  3学时

  (一)会计法的概念(二)我国会计法律制度的构成

  (三)会计工作管理体制(四)会计核算: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会计档案

  管理的基本要求等三、课堂练习及讲解(20分钟)

  四、教师小结(5分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讲授会计核算、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以及违反会计法应承担的法律责任。难点部分:对违反会计法行为的界定。

  教学过程中应注意问题:

  依据学生的接受能力调整授课内容所分配的时间,注意及时与学生互动。

  教学组织(含课堂教学方法、辅助手段、师生互动、板书设计等):

  启发式教学。

  作业布置:

  见《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教材练习题部分,要求学生完成第一章课后练习。

  主要参考资料:《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会计从业资格无纸化考试编导教材组编,东北财大

  出版社,2014年6月第4版《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全国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中心编,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2年3月出版

  教学反思(教学计划的执行情况,效果如何,有何经验教训,应如何改进等):

  1.可以通过多次强化的作用,巩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2.通过精炼的概括,可以使学生对繁多的教学内容有比较系统的理解,方便学生记

  忆。3.要注重课堂练习环节的作用。课堂练习环节,让学生自主参与,消除学生的惰

  性,能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注:各栏大小可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分教案(课次)第2次课3学时

  授课章节:第一章会计法律制度

  第四节会计监督;第五节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第六节法律责任

  教学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会计法律制度的构成;熟悉会计核算的一般要求及内容,熟悉会计监督的主体及内容;掌握会计核算的具体要求及规定,掌握会计机

  构的设置要求,掌握会计人员的任职资格,掌握违反会计法律制度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本次课讲授的主要内容:

  一、导入新课。(5分钟)二、讲述新课(90分钟)

  (一)单位内部会计监督、政府监督及社会监督(二)会计机构的设置

  (三)代理记账(四)会计从业资格、会计专业技术资格

  计划讲授时间:3学时

  (五)会计工作岗位设置、会计人员的工作交接(六)违反《会计法》的法律责任形式

  (七)违反会计法规的法律责任三、课堂练习及讲解(20分钟)

  四、教师小结(5分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讲授会计核算、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以及违反会计法应承担的法律责任。难点部分:对违反会计法行为的界定。教学过程中应注意问题:依据学生的接受能力调整授课内容所分配的时间,注意及时与学生互动。教学组织(含课堂教学方法、辅助手段、师生互动、板书设计等):启发式教学。作业布置:见《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教材练习题部分,要求学生完成第一章课后练习。主要参考资料:《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会计从业资格无纸化考试编导教材组编,东北财大出版社,2014年6月第4版《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全国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中心编,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年3月出版教学反思(教学计划的执行情况,效果如何,有何经验教训,应如何改进等):1.可以通过多次强化的作用,巩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2.通过精炼的概括,可以使学生对繁多的教学内容有比较系统的理解,方便学生记忆。3.要注重课堂练习环节的作用。课堂练习环节,让学生自主参与,消除学生的惰性,能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篇五:财经基础教案

  基础会计课程标准教案

  课程名称、代码:基础会计0412001总学时数:60适用专业:会计电算化、投资理财、物流管理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的性质基础会计是财经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对会计职业基础学习的应用和操作。通过学习,使学生熟练掌握会计基础理论、基础知识与账务处理的基本方法,具备处理会计业务的基本技能,具备基本的分析和利用会计信息的职业能力,使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与操作技能达到本专业上岗标准。(二)课程定位按照现行人才培养方案的规定,基础会计是会计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投资与理财专业的职业能力必修课。教学的目的和要求应限于学习会计的基础知识,解决学习会计学的入门问题。所谓会计学的基础知识,或称会计原理,学术界的看法基本上是一致的,即都是指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亦称会计的“三基”。至于“三基”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1)会计的基本概念;会计的基本假设和准则;会计的职能和作用;会计的目的和任务。(2)会计方程式和会计的平衡理论;复式记账原理;会计凭证和会计帐簿;存货盘存和财产清查方法;成本计算方法;财务报表。(3)会计循环理论,会计从分录、过帐、试算、调整到结帐、编表的全过程及其基本操作技能。

  基础会计的基本教学目的要求,就是要使学生扎实地掌握会计的“三基”,以便为学习后续专业课程财务会计、银行会计等课程奠定良好的基础。明确课程的性质、地位及其教学的目的要求,是组织好课堂教学的前提条件。因为这是安排教学内容和设计教案的基本依据。

  (三)设计思路本课程以就业为导向,是在行业专家对财会类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开设的。课程设置以会计循环流程为主线,根据高等职业院校财会类学生的认知特点来展示教学内容。在工作任务引领下以情景模拟、角色互换、仿真操作、分组讨论等形式展开教学,

  使学生真切体会到会计人员在会计循环中所需的职业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要求学生做学结合、边学边做,以培养学生胜任会计业务操作的职业能力,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会计问题的实际操作能力,适应该岗位实际运用需要,并为学习掌握其他相关专业主干课程做好铺垫。

  本课程建议课时数60,其中实践课时数30.

  二、课程基本目标

  (一)知识目标:结合高职会计专业教学的培养目标,本课程强调不是简单培养学生了解和应用会计业务技术,而是重点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和解决会计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了解会计所生产的信息的经济含义,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综合运用的能力。因此,财会类专业的学生应该通过会计基础课程的学习与训练活动,了解并运用会计基础的相关知识,掌握处理会计基本业务的能力。通过仿真模拟操作,让学生切实体会账务处理流程。让学生首先学会辨识真实的会计凭证,然后通过学会复式记账法、处理各种经济业务、登记各种账簿、成本核算、对账、结账、利润的分配及结算、财务报告的编制、凭证的装订及会计档案的保管等整个账务处理过程,从而使学生对企业的整个会计业务流程得到一个全真认识,使学生掌握分析和运用会计信息进行相关决策与评价的方法,提高学生解决经济生活中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二)职业技能目标:

  能执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和《会计法》的规定能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能识别、确认核算单位经济业务的基本情况能识别原始发票并根据原始发票判断具体的经济业务能填制基本的原始发票能根据原始发票编制会计分录能够识别专用记账凭证和通用记账凭证能设置账簿,包括明细账、日记账、总账能填制记账凭证能够根据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填制明细账、总账、日记账能编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能装订会计凭证,了解会计档案的保管要求(三)职业素质养成目标:

  具备一定的沟通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具备一定的分析和运用会计信息进行评价的能力(四)职业技能证书考核要求:会计从业资格初级会计从业资格中级会计从业资格理财规划师营销师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要求

  序号单元(工作任务模块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

  活动设计

  课内学时安

  或实训项目)

  时安排排

  1会计职业入门1.了解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1.多媒体演示:教师根据相关

  2.掌握会计的基本概念和会计的基本账簿资料制成多媒体课件进行演

  3.掌握会计核算对象以及会计要素的示和讲解

  分类

  2.情景模拟:由学生扮演会计

  4.了解会计核算工作的假设前提人员和出纳,出纳负责日记账的登

  5.了解会计核算信息质量的要求记和保管,设置银行存款的现金账

  6.掌握会计科目的类别,账户设置的和日记账,并将期初余额进行登

  14

  用途,将各个账户的初始资料包括账记。总账和明细账由不同会计人员

  户名称、日期、摘要、借方或贷方金登记并保管,将期余余额进行登记

  额等填写在新账簿中,对原材料等涉3.角色互换:由学生分别扮演

  及数量等信息的账户要填写清楚出纳、会计人员的角色,要求按照

  7.掌握借贷记账法的记账符号、账户角结色分别开设和保管不同的账簿

  构、记账规则

  2会计原始凭证1.了解仿真实践企业的基本经济业务1.多媒体演示:教师根据相关

  识别与填制2.了解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制度的制定原始凭证资料制成多媒体课件进

  和国家财经法规的情况,了解《会计行演示和讲解

  基础工作规范》对原始凭证的要求

  2.案例分析:根据不同的业务类型

  3.了解仿真实践企业所用到的原始凭选证择有

  种类

  代表性的业务,分小组讨论,使学

  4.能识别银行单据,如委托收款凭证、生对典

  委托付款凭证、某银行进账单等

  型的经济业务深入理解

  5.能识别和填制收据和现金缴款单3.情景模拟:由学生扮演经办10

  6.能识别和填制普通销售发票人员和会计人员,经办人员告诉会

  和增值税专用发票

  计人员发生了何种业务,由会计人

  7.能识别和填制现金支票和转账支员票审核原始凭证;由会计人员填制

  8.能识别和填制商业承兑汇票、银原行始凭证并传递给经办人员需要

  承兑

  审核。

  汇票、本票、汇票

  4.角色互换:由学生分别扮演

  9.能识别和填制材料验收通知单、领经办人员、企业高管、会计人员的

  

篇六:财经基础教案

  授课时间

  第1周第1次

  教学章节或主题:财政金融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流通

  课时安排

  6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货币的含义,货币产生和演化的过程;掌握货币的各种职能及其在经济中的作用;掌握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了解货币制度的演变历史。

  教学重点:货币的职能,货币制度的演变

  教学难点:货币的产生和职能,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的本质特征,货币制度的演变

  教材及参考资料选用情况:教材:《金融学基础》清华大学出版社,高职高专教材金融专业教材新浪财经,和讯财经采用的教学方法(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视频教学,案例教学,分组讨论,情景演练教学

  教学基本内容与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给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集中营中流通的香烟的案例资料,构建学习情境,让学生思考学习什么是货币45分钟

  问题1:了解学习货币的本质与形式,讲授货币的起源和发展,以及几种主要的价值形式等主要内容,

  给出货币的演变和本质的问题,学生课堂讨论发言,教师总结

  75分钟

  问题2:了解货币形式的演变多媒体课件展示各个不同历史时期各国的实物货币和金属货币,给出信

  用卡的发展及其普及是否为货币的问题,学生课题讨论发言,教师结合自身工作和消费,说明货币的各

  种不同形式

  45分钟

  问题3:理解货币的职能与作用给出货币的职能和作用是什么的问题,学生课堂讨论发言,教师

  给出结合经济学基础的相关知识,说明货币的职能

  30分钟

  问题4:理解货币制度的演变讲授金本位、银本位及不可兑现的纸币等几种货币制度的阶段给出我国货币制度的演变的问题,学生课堂讨论发言,教师总结,深入了解货币演变的过程的特点75分钟

  思维训练与作业:30分钟1、思考你的生活中是否缺少货币?货币在生活中发挥了什么作用;

  授课时间

  第2周

  教学章节或主题:财政金融第二章信用与信贷资金运动

  第2次

  课时安排

  6学时

  1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信用关系的产生与发展进程,理解信用的本质;掌握信用的表现形式及各类信用工具;分析信用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信用的概述、信用的形式、利息和利息率、信用工具、银行的信贷资金运动

  教学难点:信用的形式、利息和利息率

  教材及参考资料选用情况:教材:《金融学基础》清华大学出版社,高职高专教材金融专业教材《货币战争》,新浪财经,和讯财经采用的教学方法(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案例教学,分组讨论,情景演练教学

  教学基本内容与过程设计:

  以提问让学生回答的方式总结上节课的主要内容如外汇的概念等

  10分钟

  导入新课:给出国家助学贷款发放及发展中违约率较高的案例资料构建学习情境,让学生思考信用在经济生活中有哪些意义,存在哪些问题30分钟

  问题1:了解信用的概念构成要素及发展讲授信用的概念及构成要素,给出“校园一卡通”的刷卡

  消费和现金消费有哪些不同的问题,学生课堂讨论发言,教师总结

  45分钟

  问题2:掌握信用的几种形式多媒体课件展示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消费信用等几种信用形

  式的实例,讲授这些信用的形式及主要内容,给出我国国家贷款发展的问题,学生课堂讨论发言,教师

  总结

  75分钟

  问题3:了解信用工具的特征及种类多媒体课件展示几种商业票据如汇票、本票以及国库券等的例子,

  讲授信用工具的特征,构成要素及种类,给出人寿保险单是否可以抵押转让的问题,引导学生课堂讨论

  发言,教师进行总结

  60分钟

  问题4:掌握利息与利率的计算分析讲授利息的概念本质及单利和复利的计算分析方法

  给

  出2、3道课后练习单利和复利的分析计算的问题,学生课堂练习发言,教师总结

  75分钟

  复习思考题与作业:5分钟1、教材第81页到第14页,计算题第1—4题

  授课时间

  第3周第3次

  课时安排

  6学时

  教学章节或主题:财政金融

  第三章利息与利息率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信用关系的产生与发展进程,理解信用的本质;掌握信用的表现形式及各类信用工具;分析信用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信用的概述、信用的形式、利息和利息率、信用工具、银行的信贷资金运动

  2

  教学难点:信用的形式、利息和利息率

  教材及参考资料选用情况:教材:《金融学基础》清华大学出版社,高职高专教材金融专业教材《货币战争》,新浪财经,和讯财经采用的教学方法(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案例教学,分组讨论,情景演练教学

  教学基本内容与过程设计:

  以提问让学生回答的方式总结上节课的主要内容如外汇的概念等

  10分钟

  导入新课:给出国家助学贷款发放及发展中违约率较高的案例资料构建学习情境,让学生思考信用在经济生活中有哪些意义,存在哪些问题30分钟

  问题1:了解信用的概念构成要素及发展讲授信用的概念及构成要素,给出“校园一卡通”的刷卡

  消费和现金消费有哪些不同的问题,学生课堂讨论发言,教师总结

  45分钟

  问题2:掌握信用的几种形式多媒体课件展示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消费信用等几种信用形

  式的实例,讲授这些信用的形式及主要内容,给出我国国家贷款发展的问题,学生课堂讨论发言,教师总

  结

  75分钟

  问题3:了解信用工具的特征及种类多媒体课件展示几种商业票据如汇票、本票以及国库券等的例子,

  讲授信用工具的特征,构成要素及种类,给出人寿保险单是否可以抵押转让的问题,引导学生课堂讨论

  发言,教师进行总结

  60分钟

  问题4:掌握利息与利率的计算分析讲授利息的概念本质及单利和复利的计算分析方法

  给

  出2、3道课后练习单利和复利的分析计算的问题,学生课堂练习发言,教师总结

  75分钟

  复习思考题与作业:5分钟1、教材第81页到第14页,计算题第1—4题

  授课时间

  第4周第4次

  课时安排

  6学时

  教学章节或主题:财政金融

  第四章

  商业银行业务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商业银行的产生发展及其与其他金融机构的差别;了解商业银行组织制度的类型及特点;了解商业银行资产业务、负债业务以及中间业务的种类及内容;理解银行存款货币的创造

  教学重点:商业银行资产业务、负债业务及中间业务的种类及内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原则及演变;商业银行信用创造过程以及存款货币的创造

  教学难点: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负债业务的内容;商业银行信用创造的过程以及存款货币的创造

  教材及参考资料选用情况:教材:《金融学基础》清华大学出版社,高职高专教材金融专业教材新浪财经,和讯财经,外汇交易简介

  3

  采用的教学方法(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案例教学,分组讨论,情景演练教学

  教学基本内容与过程设计:

  以提问让学生回答的方式总结上节课的主要内容如汇率的标价方法等

  15分钟

  导入新课:给出工商银行,汇丰银行日常业务的实例资料,构建银行日常业务往来与经营管理的学习情境,让学生思考学习商业银行是如何经营管理的,并分组讨论商业银行的经营

  问题1:了解商业银行的发展、性质及组织形式,给出以汇丰银行为实例的银行控股公司的经营管理,学生课堂讨论发言,教师总结30分钟

  问题2:学习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多媒体课件展示几种人民币储蓄存款如活期存款、定期存款的例

  子,讲授银行负债业务的主要内容,给出商业银行负债业务的内容与特征的问题,学生课堂讨论发言,

  教师总结。

  45分钟

  问题3:学习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多媒体课件展示几种不动产贷款及消费贷款的例子,讲授资产业务的主要内容,给出目前我国不良贷款现状的资料问题,学生课堂讨论发言,教师总结。45分钟

  问题4:学习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多媒体课件展示几种结算、信托、担保等中间业务的例子,讲授

  中间业务的主要内容,给出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和国外比有哪些差距的问题,学生课堂讨论发言,教

  师总结。

  45分钟

  问题5:了解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原则讲授银行经营管理的5C原则以及资产负债管理理论

  30分钟

  问题6:掌握商业银行存款货币创造的职能讲授商业银行存款货币创造的过程及限制因素,给出以甲乙丙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为例,存款货币如何创造的问题,课堂讨论教师总结60分钟

  思维训练与作业:30分钟

  1、以工商银行和花期银行为例,参照利用网络资源了解世界知名银行的经营管理模式

  授课时间

  第5周第5次

  课时安排

  6学时

  教学章节或主题:财政金融第五章中央银行理论与实务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中央银行产生的原因和发展过程,理解中央银行的性质与职能;掌握中央银行的负债业务、资产业务及其他业务;了解中央银行金融监管的含义、原则及监管内容

  教学重点:掌握中央银行的负债业务、资产业务及其他业务;了解中央银行金融监管的含义、原则及监管内容

  教学难点:掌握中央银行的负债业务、资产业务及其他业务;理解中央银行金融监管的含义、原则及监管内容

  教材及参考资料选用情况:《金融学基础》清华大学出版社,高职高专教材金融专业教材新浪财经,和讯财经,外汇交易简介

  采用的教学方法(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案例教学,分组讨论,情景演练教学

  4

  教学基本内容与过程设计:

  以提问让学生回答的方式总结上节课的主要内容如即期外汇的交易流程等

  15分钟

  导入新课:给出中国人民银行的职责实例,构建中央银行职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思考学习中央银行

  的性质、职能和业务是如何进行的

  90分钟

  问题1:学习中央银行的发展、职能与组织形式。多媒体课件展示几个国家中央银行的例子,提出中央银行的业务职能的问题,学生课堂讨论,教师总结。45分钟

  导入新课:给出美国次贷危机中金融监管缺失的实例资料,如雷曼兄弟投资公司的倒闭,构建中央银

  行如何监管的学习情境,让学生思考中央银行如何监管的问题。

  75分钟

  问题1:学习中央银行的监管方法多媒体课件展示各国中央银行的监管模式,教授中央银行如何监

  管,学生课堂讨论发言,教师总结。

  45分钟

  思维训练与作业:30分钟1、教材第207页,中央银行的监管.

  授课时间

  第6周第6次

  课时安排

  6学时

  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六章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教学,了解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概念及其产生,掌握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特点.了解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对宏观经济产生哪些影响,掌握致力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治理对策。

  教学重点:通货膨胀的表现

  通货紧缩的表现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治理

  教学难点: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治理

  采用的教学方法(手段):任务式教学案例分析法学生讨论多媒体课件讲授通过BBS、QQ等多种手段,与老师、同学进行交流

  5

  教学基本内容与过程设计:回顾:上次课内容先导案例:目前我国的宏观经济形式导入新课: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内容一:通货膨胀概述内容二:通货紧缩概述内容三: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治理方案

  案例:CPI指数讨论:1、你关注过通货膨胀吗?在生活中有什么感受?

  2、政府可以采取那些政策应对通货膨胀?3、在通货膨胀时,居民个人应该如何实现财产的保值增值?思维训练: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为什么会出现课堂模拟训练:结合实际,分析下列货币制度下是否会出现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1)金属货币(2)代用货币(3)信用货币教师总结:

  10分钟30分钟45分钟65分钟

  60分钟30分钟45分钟15分钟

  复习思考题与作业:课后同步测试准备下周实训作业

  授课时间

  第7周第7次

  课时安排

  6学时

  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七章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教学,了解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概念,掌握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类型,熟悉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工具,了解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实施。

  教学重点: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应用

  教学难点: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应用

  采用的教学方法(手段):任务式教学案例分析法学生讨论

  6

  多媒体课件讲授通过BBS、QQ等多种手段,与老师、同学进行交流

  教学基本内容与过程设计:

  回顾:上次课内容

  5分钟

  案例导入:我国当前的经济特点以及政府干预措施

  30分钟

  内容一:财政政策目标

  20分钟

  内容二:财政政策工具

  30分钟

  内容三:财政政策实践

  20分钟

  案例分析:增收节支新举措

  讨论:1、谈一谈严格控制行政支出与稳健财政政策的关系

  2、为什么在财政收入大幅增长的情况下仍然要严格压缩行政管理指出30分钟

  内容四:货币政策目标

  25分钟

  内容五:目标市场选择

  内容六:货币政策实践

  25分钟

  案例分析:中央银行票据发行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讨论:央行票据发行对货币政策有何影响30分钟

  课堂模拟训练:考虑哪种情况下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能比较好的配合实施,并解释原因:20分钟

  实战演练:细心体验并讲述在现实生活中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对你带来了什么影响?30分钟

  教师总结:

  10分钟

  复习思考题与作业:课后同步测试准备下周实训作业

  7

  

篇七:财经基础教案

  基础会计(机械工业版)授课教案

  周数6

  讲授时间4学时

  章、节第2章第1节

  备注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会计要素的概念、内容,以及会计基本等式的涵义、经济业务发生对会计等式的影响。

  重点内容难点

  讲授内容

  会计要素、会计等式

  会计要素包括的具体内容、经济业务发生对会计等式的影响第二章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第一节会计要素一、会计要素的概念

  (一)对会计对象(资金运动)的基本分类,是会计对象的具体化。

  (二)是反映会计主体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基本单位。(三)可分为静态会计要素与动态会计要素两大类。二、会计要素的内容(一)资产1.资产的定义资产是指由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2.资产的基本特征①由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并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②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3.资产的内容企业的资产按其流动性可分为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①流动资产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一年内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如现金、银行存款、短期投资、应收账款、原材料、库存商品等。②长期投资长期投资是指除短期投资以外的投资,包括持有时间准备超过一年的股权投资、不能变现或不准备随时变现的债权投资等。③固定资产固定资产是指企业使用期限超过一年的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不属于生产经营主要设备的物品,单位价值在2000

  1

  元以上,并且使用年限超过两年的,也应当作为固定资产。④无形资产无形资产是指企业为生产商品或提供劳务、出租给他人,或为管理目的而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长期资产。如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商誉等。⑤其他资产其他资产是指除上述资产以外的其他资产,如企业已经支出,但摊销期限在一年以上的长期待摊费用。(二)负债1.负债的定义负债是指由过去的交易、事项所形成的现实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2.负债的基本特征3.负债的内容企业的负债按其偿还期可分为流动负债(偿还期不超过一年)和长期负债(偿还期超过一年)两种。①流动负债流动负债是指将在一年内(包括一年)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如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应交税金、预收账款和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等。

  ②长期负债长期负债是指偿还期在一年以上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的债务。如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等。(三)所有者权益所有者权益是指投资者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所有者权益包括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等。1.实收资本(股本)实收资本是指投资者按照企业章程,或合同、协议的规定,实际投入企业的资本。2.资本公积资本公积是指企业资本方面的公共积累。它包括资本溢价、接受捐赠、拨款转入、外币资本折算差额等。3.盈余公积:

  盈余公积是指企业从税后净利润中提取的公共积累。它包括法定盈余公积、任意盈余公积、法定公益金等。4.未分配利润:

  未分配利润是企业留待以后年度进行分配的利润。它的数额等于本年利润减去利润分配。所有者权益与负债的关系:所有者权益与负债都是对企业资产的要求权。企业所拥有的资产,一部分属于投资者(所有者),

  2

  一部分属于债权人,前者为所有者权益,后者为企业的负债。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1)两者性质不同。负债是债权人对所提供的资产的要求权;所有者权益是投资者对企业净资产的要求权。净资产即企业全部资产减去全部负债后的余额。(2)偿还规定不同。负债一般有规定的偿还期,企业必须在规定的偿还期限内予以偿还;所有者权益没有规定偿还期限,只有在企业解散清算时,如有剩余财产,才可能还给投资者。在企业持续经营的情况下,投资者一般不能从受资企业收回投资。

  (3)两者享有的权利不同。债权人只享有收回债权本息的权利,无权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利润分配;所有者权益可以凭借对企业的所有权,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利润分配。

  (4)两者风险程度不同。一般情况下,不论企业是否盈利,债权人都能按规定条件收取本金和利息,其风险较小;所有者权益只有在企业盈利的情况下,才能从企业利润分配中获取股利,获取股利的多少,取决于企业盈利的多少和企业的分配政策,其风险较大。但债权人获取的收益是固定的,而投资者则有可能获取丰厚的回报。

  (四)收入收入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它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1.收入的特征:①收入是从企业的日常活动中产生,而不是从偶发的交易或事项中产生。如出售固定资产。②收入可能表现为企业资产的增加,也可能表现为负债的减少。③收入能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增加。④收入只包括本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入,不包括为第三方代收的款项。2.收入按经济业务的不同分类:分为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①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收入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如安装费收入、广告费收入、订制软件收入等)及让渡资产使用权(如利息收入、使用费收入等)等日常活动中所产生的收入。②其他业务收入:是指企业主营业务以外的其他销售或其他业务的收入,如材料销售、代购代销、包装物出租等收入。(五)费用1.费用的定义费用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等而发生的各种耗费。包括成本和费用两个方面。

  3

  2.费用的特征①费用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所产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而不是偶发的交易或事项中产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如对外捐赠支出就不是费用。

  ②费用是为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而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如派发现金股利也是费用。3.费用的内容

  广义的费用包括企业的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支出、期间费用(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投资净损失、营业外支出和所得税费用等;狭义的费用仅指企业的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支出和期间费用,即营业费用。费用按其归属不同分为直接费用、间接费用和期间费用。

  ①直接费用:直接费用是指企业为了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费用,如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等。这些费用发生时,直接计入生产成本。②间接费用:间接费用是指生产车间为组织和管理生产活动而发生的共同性费用,如车间管理人员工资、车间固定资产折旧费等。这些费用应按一定标准分配计入生产经营成本。③期间费用是指不计入生产成本,而应计入当期损益的各项费用。如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管理费用,为筹集资金而发生的财务费用,为销售商品而发生的营业费用。(六)利润1.利润的定义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的经营成果。它是收入与费用的差额。利润包括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2.利润的特征3.利润的内容企业的利润包括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投资净收益、营业外收支净额、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等。①营业利润营业利润是指企业在业务经营中取得的利润,它包括主营业务利润和其他业务利润。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利润=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支出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期间费用②利润总额利润总额是指营业利润加上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减去营业外支出后的金额。

  4

  ③净利润净利润是指利润总额减去所得税后的金额。三、划分会计要素的意义(一)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科学分类,是实现会计反映职能,分类、系统的反映会计对象的需要。(二)会计要素是设置会计科目和会计账户的基本依据。

  (三)会计要素是构成会计报表的基本框架。四、会计等式(一)会计基本等式1.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之间的恒等关系企业为了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就必须拥有一定量的资产。这些资产都有一定的资金来源,都是投资人或债权人提供的,所以投资人和债权人对企业资产都有要求权。这种要求权称为权益。

  资产和权益是同一事物(经济资源)的两个侧面,有一定量的资产,就必定有其相应的资金来源;反之,有一定的资金来源,也必然表现为等量的资产。也就是说,资产和权益相互依存,金额相等。这种客观存在的、必然相等的关系,称为会计等式。用公式表示为:

  资产=权益权益包括债权人权益(即企业的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所以,上式具体表示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以上会计等式是静态等式,它反映企业在某一时日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者之间存在的恒等关系。2.收入、费用、利润之间的恒等关系企业的资产投入营运后,随着企业经济活动的进行,企业一方面会取得收入,另一方面,企业会发生各种各样的费用。收入大于费用的差额称为利润,反之,差额为亏损。公式表示为:收入–费用=利润(二)会计基本等式的转化形式1.定义:由静态会计等式和动态会计等式综合而成的全面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等式。2.组合方式: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3.对扩展会计等式的理解第一,资金两个不同侧面的扩展:资金存在形态与资金来源渠道。第二,等式双方是在数量增加基础上的新的相等。三、经济业务及其对会计等式的影响(一)经济业务的含义应办理会计手续、能运用会计方法反映的经济活动。亦称作会计事项。(二)经济业务的基本类型1.经济业务影响基本会计等式的类型

  5

  2.经济业务影响扩展会计等式的类型归纳(四类)①使等式双方要素同时增加、增加金额相等,等式保持平衡。

  ②使等式双方要素同时减少、减少金额相等,等式保持平衡。③使会计等式左方要素有增有减,增减金额相等,等式保持平衡。④使等式右方要素有增有减,增减金额相等,等式保持平衡。(三)经济业务类型影响会计等式的规律每项经济业务发生后,至少要影响会计等式中的两个会计要素(或一个要素中的两个项目)发生增、减变化。(四)经济业务类型不会影响会计等式平衡关系的分析结论1.经济业务的发生只影响会计等式一方要素发生有增有减变化,双方总额不变,等式保持平衡;2.经济业务的发生影响会计等式双方要素发生同增或同减变化,双方总额或增或减,但等式仍保持平衡。(五)建立会计等式的重要意义1.会计等式的平衡原理揭示了企业会计要素之间的规律性联系;2.会计等式是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编制会计报表的理论依据,是复式记账的基础。

  课后作业

  1.会计要素的含义是什么?2.资产要素的含义与特征是怎样的?包括哪些基本内容?3.负债要素的含义与特征是怎样的?包括哪些基本内容?4.所有者权益要素的含义与特征是怎样的?包括哪些基本内容?5.收入要素的含义与特征是怎样的?包括哪些基本内容?6.费用要素的含义与特征是怎样的?包括哪些基本内容?7.利润要素的含义与特征是怎样的?包括哪些基本内容?8.什么叫会计等式?会计等式包括哪些种?9.静态会计等式是怎样组成的?如何理解静态会计等式?10.动态会计等式是怎样组成的?如何理解动态会计等式?11.综合会计等式是怎样组成的?如何理解综合会计等式?12.什么叫经济业务?从对会计等式影响的角度可以将经济业务分为哪些种?13.建立会计等式的意义是什么?14.假定某企业8月1日的资产为8000元,负债为2000元,所有者权益为6000元。本月发生收入3000元,发生费用2000元。根据资料计算:该企业8月31日该企业的财务状况。并用会计等式表达出来。

  6

  参考资料

  李桂媛、迟旭升主编《基础会计》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制定《企业会计制度》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年6月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企业会计准则

  7

  

篇八:财经基础教案

  第二章公司法教学目的:重点掌握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和组织机构。公司债券的发行和转让及公司财务,会计的有关法律规定。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有关公司法问题教学重点: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和组织机构。教学难点:公司的组织机构课时分配:4课时授课方法:讲授法第一节公司法概述(一)公司的概念和种类

  公司是由两个以上的股东以营利为目的,共同出资,依法定条件和程序设立的企业法人。我国《公司法》第二条规定:"本法所称公司是指依照本法在中国境内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这一条规定只是强调了公司必须是在中国境内依照《公司法》设立,而且是仅指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的特征:1、公司必须是依照《公司法》的规定设立的社会经济组织;2、公司必须是以营利为目的企业法人,这是与企业的重要区别,凡是公司必须是法人,但法人不一定都是公司和以营利为目的:3、公司必须是企业法人。所谓企业法人是指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二)公司的种类

  依据不同标准对于公司可以作以下分类1、依责任基础可分为:无限责任公司、有限责任公司、两合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和股份两合公司2、依公司组成为基础:人合公司、资合公司3、依组织系统为基础可分为:母公司、子公司4、依公司管辖系统为基础可分为:总公司、分公司5、以公司的国籍为基础可分为:本国公司、外国公司和跨国公司6、以公司股份掌握的对象为基础可分为:封闭式公司、开放式公司

  在这其中我国公司的种类有两种,即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是指由两个以上股东共同出资,每个股东以其认缴的出资额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其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股份有限公司是指全部资本由等额股份构成并通过发行股票筹集资本,股东以其所认购股份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全部资产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

  两者区别可以通过下表简单说明:

  有限责任公司

  股份有限公司

  1股东以认缴的出资额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

  股东以认购的股份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

  2实行资本金制度,公司股份不分成均等股份资本划分为等额股份

  3

  股东数两人以上,50资公司

  人以下;例外:国有独

  股东人数不限,但至少人

  5

  人为发起

  4不能公开募股,不能发行股票

  通过发行股票募集资本

  5股东出资不能随便转让6财务不必公开

  股票可以随便转让财务公开

  (三)公司的设立和登记管理制度(1)设立公司必须有明确的出资人和出资额,其中根据公司种类的不同又有所区分;(2)设立公司必须制订公司章程;(3)设立公司必须选定公司的名称和住所。根据我国《公司法》和我国《工商企业名称登记管理暂行规定》的规定,设立公司在选定名称时,应遵守如下要求:依照《公司法》设立的有限公司,必须在公司名称中标明有限责任公司字样;设立股份有限公司的,必须在公司名称中标明股份有限公司字样;一个公司只能选用一个名称。因有特殊原因,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核准使用两个名称的,其资金不得重复登记;不得选用下列名称:对国家、社会或者公共利益有损害的名称;外国国家(地区)名称;国际组织名称;以外国文字或汉语拼音字母组成的名称;以数字组成的名称;公司申请登记时,名称前应冠以企业所在地的市名或县名,有的还可以在名称前冠以省名或自治区名。凡冠以市名或县名的,由该市、县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准;凡冠以省名、自治区名而不冠市名、县名的,由该省、自治区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定5、除全国性公司外,都不得使用"中国"、"中华"等字样的名称。凡使用"中国"、"中华"等字样为企业名称的,由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准;(4)设立公司必须办理法定登记、审批手续。

  公司的登记管理:在我国,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是公司登记机关。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主管全国的公司登记工作。我国的公司登记实行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县(市)三级管辖制度。

  设立登记:是将公司的主要事项依法呈报:公司登记机关审核,并依法领取《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的行为。公司只有完成设立登记手续后,才能取得企业法人资格,才能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办理设立登记必须先申请名称预先核准,即在正式申请办理公司设立之前,应先将拟设立公司的名称依照规定向公司登记机关提出申请,待取得公司登记机关发给的《企业名称预先通知书》后,方可正式办理公司的报批或设立登记申请事项。

  申请设立登记:设立有限责任公司的,应由全体股东指定的代表或者共同委托的代理人向公司登记机关申请设立登记。设立国有独资公司的,应由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或者国家授权的部门作为申请人,申请设立登记。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设立有限责任公司必须报经审批的,应当自审批之日起90日内向公司登记机关申请设立登记;逾期申请设立登记的,申请人应当报审批机关确认原批准文件的效力或者另行报批。设立股份有限公司的,应由董事会于创立大会结束后30日内向公司登记机关申请设立登记。

  变更登记:公司的变更是指构成公司基本要素的变化。一般说来,公司设立登记时已登记的事项发生变化,都应办理变更登记手续。但公司的董事、监事、经理发生变动的,只向原公司登记机关备案即可。公司的章程修改末涉及登记事项的,也应将修改后的公司章程或者公司章程修正案送原公司登记机关备案。公司变更注册资本的应提交具有法定资格的验资机构出具的验资证明。

  公司增加注册资本的,应当自股款缴足之日起30日内申请变更登记,股份有限公司增加注册资本的,还应提交国务院授权部门或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批准文件。以募集方式增加注册资本的,还应提交国务院证券管理部门的批准文件。

  公司减少注册资本的,应自减少注册资本决议或者决定作出之日起90日内申请变更登记,并应提交公司在报纸上登载其减少注册资本公布至少三次的有关证明和公司债务清偿或者债务担保情况的说明。

  登记程序:公司被核准登记后,公司登记机关将核准登记的公司登记事项记载于公司登记簿上,供社会公众查阅、复制。二、有限责任公司(一)有限责任公司的设立设立有限责任公司要具备以下5个条件:(1)法定股东人数为2人以上,50人以下,(国有独资公司为例外);(2)股东出资达到法定资本最低限额;这种限制包括:以生产经营为主的公司人民币50万元;以商品批发为主的公司人民币50万元;以商品零售为主的公司为人民币30万元;科技开发、咨询、服务性行业为人民币10万元。(3)股东共同制定章程;(4)有公司名称、建立符合有限责任公司要求的组织机构;(5)有固定的生产经营场所和必要的生产经营条件。(二)有限责任公司的组织机构。(1)股东会股东会由股东组成,是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股东是公司的出资人。在我国,除国家有某些限制的特别规定外,有权代表国家投资的政府部门或机构企业法人、具有法人资格的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自然人均可以依照规定成为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股东会的拥有以下职权:决定公司的经营方针和投资计划;选举和更换董事,并决定有关董事的报酬事项;选举和更换由股东代表出任的监事,并决定其有关报酬事项;审议批准董事会、监事会或监事的报告;审议批准公司的年度财务预算方案、决算方案、利润分配方案和弥补亏损方案;对公司增加或减少注册资本,股东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出资作出决议;对发行公司债券作出决议;对公司合并、分立、变更公司形式,解散和清算等事项作出决议;修改公司章程。(2)董事会有限责任公司的董事会是公司股东会的执行机构。董事会由3一13人组成。两个以上的国有企业或者两个以上的国有投资主体投资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其董事会成员中应当有公司职工代表。董事会中的职工代表由公司职工民主选举产生。董事会设董事长一人,可以设副董事长1一2人。董事长为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股东人数较少和规模较小的有限责任公司,可以设一名执行董事,不设董事会。董事会拥有以下职权:负责召开股东会,并向股东会报告工作;执行股东会的决议;决定公司的经营管理计划和投资方案;制定公司的年度财务预算方案、决算方案、利润分配方案、弥补亏损方案、增减注册资本方案;拟定公司合并、分立、变更公司形式、解散方案;决定公司的内部管理机构的设置;聘任或解聘公司经理(总经理),根据经理的提名,聘任或解聘公司的副经理、财务负责人,决定其报酬事项;制定公司的基本管理制度。

  (3)监事会有限责任公司的监事会是公司的内部监督机构。我国《公司法》规定,经营

  规模较大的有限责任公司,设立监事会;股东人数较少和经营规模较小的,可以只设1一2名监事。监事会成员不得少于3人,由股东代表和适当比例的公司职工代表组成。监事会的职权包括:检查公司财务;对董事、经理执行公司职务时违反法律、法规或者公司章程的行为进行监督;当董事和经理的行为损害公司的利益时,要求董事和经理予以纠正;提议召开临时股东会;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职权。监事列席董事会会议。(4)有限责任公司的董事、监事、经理的资格和职责

  我国《公司法》没有从正面规定哪些人可以担任董事、监事、经理,但从反面限制了上述三种人的任职条件。以下5种人不能担任有限责任公司的董事、监事、经理: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因犯有贪污、贿赂、侵占财产、挪用财产罪或者破坏社会经济秩序罪,被判处刑罚,执行期满未逾5年。担任因经营管理不善而破产清算的公司、企业的董事或者厂长、经理,并对该公司、企业的破产负有个人责任的,自公司、企业破产清算完结之日起未逾3年的人。担任因违法被吊销营业执照的公司、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并负有个人的责任的,自该公司、企业被吊销营业执照之日起未逾3年的人。个人所负数额较大的债务,到期未清偿的人。

  此外,国家公务员不得兼任公司的董事、监事和经理;本公司的董事、经理和财务负责人不得担任公司的监事。三、国有独资公司

  我国《公司法》上所称国有独资公司是指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或者国家授权的部门单独投资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与一般的有限责任公司比较起来国有独资公司具有以下特点:1、国有独资公司的发起人只能是国家授权的投资机构或国家授权的部门单独担任,而有限责任公司则没有限制;2、在股东人数上,国有独资公司是国家独股,而有限责任公司是2~50人;3、章程制定的办法上,国有独资公司有国家授权机构或部门制定或董事会制定;一般的有限责任公司则是由股东会制定;4、最低注册资本上,国有独资公司没有限制,且实践中一般远远大于一般有限公司的要求;5、股权的表现形式,和一般有限公司不同国有独资公司没有股权证书或投资证明书;6、在股权的转让上,国有独资公司的股权转让必须由国家授权机构部门来进行审批;7、在机构设置上,国有独资公司不设立股东会,授权董事会来进行股东会的部分职权;董事会成员为3一9人,由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或者国家授权的部门委派或更换。董事会成员中应当有公司职工代表,职工代表由公司职工民主选举产生;8、在监督权上,国有独资公司没有监事会,由国家授权机构或部门来依法行使对于国有资产的监督;9、国有独资公司必须设立职工代表大会;10、国有独资公司可以发行公司债券。

  四、股份有限公司(一)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

  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方式有两种:发起设立是由公司发起人自己认购公司应发行的全部股份而成立公司。募集设立是由发起人认购公司应发行股份的一部分,其余部分向社会公开募集而成立公司,发起人认购的股份不得少于公司股份总数的35%。(二)股份有限公司的发起人。

  根据我国《公司法》规定:发起人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我国《公司法》规定设立股份有限公司的发起人应当在5人以上,其中须有半数的发起人在中国境内有住所。国有企业改建为股份有限公司的,发起人可以少于5人(但应当采取募集设立方式)。也就是说,在我国股份有限公司的发起人的人数最少的可以是1人,一般情况下为5人以上,多则不限。

  作为股份有限公司发起人要承担以下责任:1、依法认购其应认购的股份;2、承担公司筹办事务;3、在公司不能成立时,对设立行为所产生的债务和费用负连带责任;4、在公司不能成立时,对认股人己缴纳的股款,负返还股款并加算银行同期存款利息的连带责任;5、在公司设立过程中,由于发起人的过失致使公司利益受到损害的,应当对公司承担赔偿责任。(三)资本要求。(1)我国《公司法》中明确规定:公司注册资本应为在公司登记机关登记的实收股本总额。股本总额为公司股票面值与股份总数的乘积。同时还规定,公司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为人民币1000万元。最低限额需要高于1000万元的,由法律、行政法规另行规定。(2)发起人可以用货币出资,也可以用实物、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土地使用权作价出资。其中发起人以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作价出资的不得超过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的20%。高新技术企业的相关比例由国务院确定。(3)创立大会

  股份有限公司创立大会应在股款筹足,经法定验资机构验资并出具证明后30日内召开。否则,认股人有权抽回股份。股份有限公司创立大会由发起人召集主持。股份有限公司创立大会应有代表股份总额1/2以上的认股人出席。(四)股份有限公司的组织机构

  股份有限公司的组织机构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和监事会组成。股份有限公司股东大会的形式分为年会和临时会两种。年会即每年按时召开一次。临时会是指年会以外遇到特殊情况依法召开的大会。我国《公司法》规定了召开临时会的5种情况:

  董事人数不足《公司法》规定的人数或者公司章程所定人数的2/3人时;公司未弥补的亏损达到股本总额的1/3时;持有公司股份10%以上的股东请求时;董事会认为必要时;监事会提议召开时。上述5种情形,只要有一种出现,应当在两个月内召开临时股东会。

  股东大会的决议分为特别决议和一般决议。特别决议是指对公司合并、分立或者解散和修改公司章程所作的决议。在此之外的决议为一般决议。特别决议须经出席会议的股东所持表决权的2/3以上通过,一般决议只须经出席会议的股东所持表决权的半数以上通过。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会是股东会的执行机构。董事会由5一19人组成。董事长和副董事长由董事会以全体董事的过半数选举产生,董事长为公司的法定代

  表人。有限责任公司与股份有限责任公司董事会、股东会、监事会比较表

  项目

  股东会

  董事会

  监事会

  有限责任股份有限有限责任股份有限有限责任股份有限公

  公司

  公司

  公司

  公司

  公司

  司

  人数

  2~505~

  3~13(或1执行董5~19事)

  3以上(或1~2执行3人以上监事)

  1.持有

  10%股权

  的股东请

  求时

  临时会议召开

  1.1/4以上的表决权的股东2.1/3以上的董事提议时3.1/3以上的监事提议时

  2.董事会认为必要时3.监事会提议时4.董事人数不足法定人数的1/3时5.公司未

  1/3以上董事提议

  董事长

  弥补的亏

  损达股本

  总额的1/3

  时

  公司法未规定

  由章程规定

  定期会议召开

  按章程规定召集

  董事会召集,一年一次

  董事长,次数由章程决定

  董事长,一年至少两次

  公司法未规定

  按章程规定

  1.增加或

  特别决议的事项(需要代表2/3表决权股东通过)

  减少注册资本2.合并与分立3.解散4.变更公司形式5.修改公

  1.合并与分立2.解散3.变更公司形式4.修改公司章程

  无议表和章的程特决方规规别程式定定决序由,无议一均董数的通特切须事规过别决全过定决议体半,无决定特程别序决和议方的式规由定章,程表规

  司章程

  主者

  持

  会议

  董事长

  董事长

  董事长

  董事长

  公司法未规定

  由章程规定

  会议记录由出席会由出席会由出席会由出席会公司法未由章程规定

  议的股东议的董事议的董事议的董事规定

  在记录上在记录上在记录上和记录员

  签名

  签名

  签名

  在记录上

  签名

  列席人员未规定未规定监事、经理监事、经理未规定

  董事会决

  议违

  违反

  法或章程

  未规定

  时

  股东有权向人民法院要求停未规定止违法行为的诉讼

  参与决议的董事对公司负赔偿责任,除非在表决未规定时普表示异议并记载于会议记录的

  (五)股份的发行和转让股份的发行条件要具备以下条件:(1)前一次发行的股份已经募足,并间隔

  一年以上;(2)最近三年内连续盈利,并可向股东支付股利;(3)最近三年内财务会计文件无虚假记载;(4)预期利润可达同期银行存款利率。

  股份转让要在依法设立的证券交易场所进行,同时要注意以下限制:(1)对发起人所持股份的转让限制:发起人自公司成立起3年内不得转让;(2)对公司董事、监事、经理应当申报持有本公司股份,并在任职期间内不得转让;(3)公司不得收购本公司的股票。(六)上市公司

  上市公司,指所发行的股票经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证券管理部门批准在证券交易所上市的股份有限公司。非上市公司要转为上市公司,必须具备《公司法》规定的上市公司的条件:五、公司债券

  公司债券是指公司依法发行的,约定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公司法》对于发行债券的条件作出了严格规定:1、股份有限公司、国有独资公司和两个以上的国有企业或其他国有投资主体投资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可以发行公司债券,以筹集生产经营资金。2、股份有限责任公司的净资产额不低于人民币3000万元,有限责任公司的净资产额不低于人民币6000万元。3、累计债券总额不超过公司净资产额的40%。4、最近3年的平均可分配利润足以支付公司债券1年的利息。5、筹集资金的投向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6、债券的利率不得超过国务院限定的利率水平。7、符合国务院规定的其他条件。

  复习思考题:

  一、单项选择题1、根据《公司法》的规定,持有公司股份(A)以上的股东,请求召开临时股东大会的,应当在两个月内召开临时股东大会。A、10%B、5%C、15%D、20%

  2、根据《公司法》规定,发起人持有的本公司股份,自公司成立之日起(C)内不得转让。

  3、根据《公司法》规定,有限责任公司规模较小,不设董事会的,由(C)作为公司的法定代表人。

  4、股份有限公司可以发行无记名股票,其发行对象是(B)5、甲有限责任公司于2006年5月1日召开股东会,选举公司的董事、监事,下列(A)人员可以担任该公司的董事。监事。A、李某于93年曾犯侵占财产罪,并于2000年1月1日刑满释放B、某公民曾担任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后在2004年11月20日因违法经营而被吊销营业执照

  C、黄某是国家工商银行的工作人员D、吴某对外15万元到期债务尚未支付6、根据《公司法》的规定,申请股票上市的股份有限公司,其股本总额应不少于人民币(C)万元。A、1000B、3000C、5000D、60007、根据《公司法》规定,股份有限公司的法定成立日期是(B)A、公司设立登记申请日期B、公司营业执照签发日期C、公司依法成立公告日期D、公司创立大会召开日期8、公司以其(A)为住所。A、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B、董事会C、公司章程D、上级主管部门9、股份有限公司股东大会作出以下决议,只需要出席股东大会的股东所持表决权的半数以上通过(A)A、审查批准公司年度财务预算、决算方案B、审查批准公司合并、分立方案C、审查批准公司解散方案D、修改公司章程10、国有独资公司在2005年的净资产为5000万元,其在2003年曾发行过1年期债券400万元。依《公司法》规定,该国有独资公司在2005年可以发行公司债券的数额为(D)A、2000万元B、1600万元C、1000万元D、0元D、有效,其民事责任由分公司承担,A公司负连带责任二、多选题

  1、公司章程除对股东、董事、监事有约束力外,还对(AC)有约束力。A、公司B、公司职工C、经理D、公司债券的持有人2、根据《公司法》规定,下列各项中,可以提议召开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会临时会议的有(ACD)A、代表1/4以上有表决权的股东B、持有公司股份10%以上的股东C、1/3以上董事D、监事3、根据《公司法》的规定,属于股份有限公司发行新股应当符合的条件有(ABCD)A、公司在最近3年内连续盈利,并可以向股东支付股利B、前一次发行股份已募足并间隔1年以上C、公司在最近3年财务会计文件中无虚假记载D、公司预期利润率可达到同期银行存款利率4、下列各项内容,股份有限公司章程中应当载明的有(ACD)。A、公司经营范围

  B、股东的姓名或者名称C、股东的权利和义务D、公司的法定代表人5、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规定,在下列情形中,有限责任公司的董事、经理可以同本公司订立合同或者进行交易的是(AC)A、公司章程规定B、董事会决议通过C、股东会决议通过D、监事会决议通过

  6、我国《公司法》规定,上市公司终止其股票上市的情形有(BCD)A、公司最近3年连续亏损B、公司决议解散C、公司被行政主管部门依法责令关闭D、公司被依法宣告破产7、上市公司应当暂停其股票上市交易的情形有(ABC)A、公司股本总额、股权分布发生变化不再具备上市条件B、公司对财务会计报告作虚假记载C、公司有重大违法行为D、公司最近3年连续亏损,在限期内未能消除的8、根据《公司法》规定,股份有限公司创立大会行使的职权有(ABCD)A、审议发起人关于公司筹办情况的报告B、通过公司章程C、选举董事会成员D、选举监事会成员9、根据《公司法》规定,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会行使的职权有(BC)A、制订公司增加或者减少注册资本的方案B、对发行公司债券作出决议C、对股东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出资作出决议D、拟订公司合并或者分立的方案10、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和股份有限公司的发起人都可以用下列方式出资(ABC)A、货币B、公司生产经营所需的实物C、专利技术和非专利技术D、土地使用权

  三、判断题

  1、国有企业改建为股份公司的,其发起人可少于5人,但应采用募集设立方式。()

  答案:√解析:国有企业改制的特殊规定。2、在办理公司设立登记之前,须先将拟设立公司的名称报公司登记机关预先核准。()

  答案:√解析:3、《公司法》规定,设立股份有限公司,应当有5人以上为发起人,其中须有三分之二的发起人在中国境人有住所。()

  答案:×解析:《公司法》规定,设立股份有限公司,应当有5人以上为发起人,其中须

  有过半数的发起人在中国境内有住所。4、股份有限公司股东可以自由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股份,无须经股东大会审议通过;而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出资,须经股东会会议通过。答案:√解析:属于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的区别。5、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会有权对股东对外转让出资作出决议,而股份有限公司股东大会无此权。()答案:√解析:这是两种公司股东会的职权的重要区别所在。6、王某为甲有限责任公司的董事兼总经理,甲公司主要经营办公家具销售业务。任职期间,王某代理乙公司从国外进口一批办公家具并将其销售给丙公司。甲公司股东会认为,王某的行为违反了公司法律制度的规定,决定将其从事上述行为所得收入收归本公司所有。甲公司股东会的决定是正确的。()答案:√解析:董事、经理违反规定自营或者为他人经营与其任职公司同类的业务的,除将其所得收入归公司所有外,并可由公司给予处分。7、公司不得收购本公司的股票,但为减少公司资本而注销股份或者与持有本公司股票的其他公司合并时除外。答案:√解析:股份有限公司不得收购本公司的股票,但为减少公司资本而注销股份或者与持有本公司股票的其他公司合并时除外。四、简答题1、有限责任公司与股份有限公司的区别2、公司的董事监事经理的资格是什么3、什么是上市公司和公司债券

  

篇九:财经基础教案

  授课时间

  第1周第1次

  教学章节或主题:财政金融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流通

  课时安排

  6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货币的含义,货币产生和演化的过程;掌握货币的各种职能及其在经济中的作用;掌握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了解货币制度的演变历史。

  教学重点:货币的职能,货币制度的演变

  教学难点:货币的产生和职能,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的本质特征,货币制度的演变

  教材及参考资料选用情况:教材:《金融学基础》清华大学出版社,高职高专教材金融专业教材新浪财经,和讯财经采用的教学方法(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视频教学,案例教学,分组讨论,情景演练教学

  教学基本内容与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给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集中营中流通的香烟的案例资料,构建学习情境,让学生

  思考学习什么是货币

  45分钟

  问题1:了解学习货币的本质与形式,讲授货币的起源和发展,以及几种主要的价值形式等主要内

  容,给出货币的演变和本质的问题,学生课堂讨论发言,教师总结

  75分钟

  问题2:了解货币形式的演变多媒体课件展示各个不同历史时期各国的实物货币和金属货币,给

  出信用卡的发展及其普及是否为货币的问题,学生课题讨论发言,教师结合自身工作和消费,说明货币

  的各种不同形式

  45分钟

  问题3:理解货币的职能与作用给出货币的职能和作用是什么的问题,学生课堂讨论发言,教师

  给出结合经济学基础的相关知识,说明货币的职能

  30分钟

  问题4:理解货币制度的演变讲授金本位、银本位及不可兑现的纸币等几种货币制度的阶段给出我国货币制度的演变的问题,学生课堂讨论发言,教师总结,深入了解货币演变的过程的特点75分钟

  思维训练与作业:1、思考你的生活中是否缺少货币?货币在生活中发挥了什么作用;

  30分钟

  授课时间

  第2周第2次

  教学章节或主题:财政金融

  第二章信用与信贷资金运动

  课时安排

  6学时

  1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信用关系的产生与发展进程,理解信用的本质;掌握信用的表现形式及各类信用工具;分析信用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信用的概述、信用的形式、利息和利息率、信用工具、银行的信贷资金运动

  教学难点:信用的形式、利息和利息率

  教材及参考资料选用情况:教材:《金融学基础》清华大学出版社,高职高专教材金融专业教材《货币战争》,新浪财经,和讯财经采用的教学方法(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案例教学,分组讨论,情景演练教学

  教学基本内容与过程设计:

  以提问让学生回答的方式总结上节课的主要内容如外汇的概念等

  10分钟

  导入新课:给出国家助学贷款发放及发展中违约率较高的案例资料构建学习情境,让学生思考信用在

  经济生活中有哪些意义,存在哪些问题

  30分钟

  问题1:了解信用的概念构成要素及发展讲授信用的概念及构成要素,给出“校园一卡通”的刷卡消

  费和现金消费有哪些不同的问题,学生课堂讨论发言,教师总结

  45分钟

  问题2:掌握信用的几种形式多媒体课件展示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消费信用等几种信用

  形式的实例,讲授这些信用的形式及主要内容,给出我国国家贷款发展的问题,学生课堂讨论发言,教

  师总结

  75分钟

  问题3:了解信用工具的特征及种类多媒体课件展示几种商业票据如汇票、本票以及国库券等的例

  子,讲授信用工具的特征,构成要素及种类,给出人寿保险单是否可以抵押转让的问题,引导学生课堂讨

  论发言,教师进行总结

  60分钟

  问题4:掌握利息与利率的计算分析讲授利息的概念本质及单利和复利的计算分析方法

  给

  出2、3道课后练习单利和复利的分析计算的问题,学生课堂练习发言,教师总结

  75分钟

  复习思考题与作业:5分钟1、教材第81页到第14页,计算题第1-4题

  授课时间

  第3周第3次

  课时安排

  6学时

  教学章节或主题:财政金融

  第三章利息与利息率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信用关系的产生与发展进程,理解信用的本质;掌握信用的表现形式及各类信用工具;分析信用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信用的概述、信用的形式、利息和利息率、信用工具、银行的信贷资金运动

  2

  教学难点:信用的形式、利息和利息率

  教材及参考资料选用情况:教材:《金融学基础》清华大学出版社,高职高专教材金融专业教材《货币战争》,新浪财经,和讯财经采用的教学方法(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案例教学,分组讨论,情景演练教学

  教学基本内容与过程设计:

  以提问让学生回答的方式总结上节课的主要内容如外汇的概念等

  10分钟

  导入新课:给出国家助学贷款发放及发展中违约率较高的案例资料构建学习情境,让学生思考信用

  在经济生活中有哪些意义,存在哪些问题

  30分钟

  问题1:了解信用的概念构成要素及发展讲授信用的概念及构成要素,给出“校园一卡通”的刷卡

  消费和现金消费有哪些不同的问题,学生课堂讨论发言,教师总结

  45分钟

  问题2:掌握信用的几种形式多媒体课件展示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消费信用等几种信用

  形式的实例,讲授这些信用的形式及主要内容,给出我国国家贷款发展的问题,学生课堂讨论发言,教

  师总结

  75分钟

  问题3:了解信用工具的特征及种类多媒体课件展示几种商业票据如汇票、本票以及国库券等的例

  子,讲授信用工具的特征,构成要素及种类,给出人寿保险单是否可以抵押转让的问题,引导学生课堂

  讨论发言,教师进行总结

  60分钟

  问题4:掌握利息与利率的计算分析讲授利息的概念本质及单利和复利的计算分析方法

  给

  出2、3道课后练习单利和复利的分析计算的问题,学生课堂练习发言,教师总结

  75分钟

  复习思考题与作业:5分钟1、教材第81页到第14页,计算题第1—4题

  授课时间

  第4周第4次

  课时安排

  6学时

  教学章节或主题:财政金融

  第四章

  商业银行业务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商业银行的产生发展及其与其他金融机构的差别;了解商业银行组织制度的类型及特点;了解商业银行资产业务、负债业务以及中间业务的种类及内容;理解银行存款货币的创造

  教学重点:商业银行资产业务、负债业务及中间业务的种类及内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原则及演变;商业银行信用创造过程以及存款货币的创造

  教学难点: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负债业务的内容;商业银行信用创造的过程以及存款货币的创造

  教材及参考资料选用情况:教材:《金融学基础》清华大学出版社,高职高专教材金融专业教材新浪财经,和讯财经,外汇交易简介

  3

  采用的教学方法(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案例教学,分组讨论,情景演练教学

  教学基本内容与过程设计:

  以提问让学生回答的方式总结上节课的主要内容如汇率的标价方法等

  15分钟

  导入新课:给出工商银行,汇丰银行日常业务的实例资料,构建银行日常业务往来与经营管理的学习情境,让学生思考学习商业银行是如何经营管理的,并分组讨论商业银行的经营

  问题1:了解商业银行的发展、性质及组织形式,给出以汇丰银行为实例的银行控股公司的经营管理,

  学生课堂讨论发言,教师总结

  30分钟

  问题2:学习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多媒体课件展示几种人民币储蓄存款如活期存款、定期存款的例

  子,讲授银行负债业务的主要内容,给出商业银行负债业务的内容与特征的问题,学生课堂讨论发言,

  教师总结。

  45分钟

  问题3:学习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多媒体课件展示几种不动产贷款及消费贷款的例子,讲授资产业务的主要内容,给出目前我国不良贷款现状的资料问题,学生课堂讨论发言,教师总结。45分钟

  问题4:学习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多媒体课件展示几种结算、信托、担保等中间业务的例子,讲授

  中间业务的主要内容,给出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和国外比有哪些差距的问题,学生课堂讨论发言,教

  师总结。

  45分钟

  问题5:了解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原则讲授银行经营管理的5C原则以及资产负债管理理论

  30分钟

  问题6:掌握商业银行存款货币创造的职能讲授商业银行存款货币创造的过程及限制因素,给出以甲乙丙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为例,存款货币如何创造的问题,课堂讨论教师总结60分钟

  思维训练与作业:

  30分钟

  1、以工商银行和花期银行为例,参照利用网络资源了解世界知名银行的经营管理模式

  授课时间

  第5周第5次

  课时安排

  6学时

  教学章节或主题:财政金融

  第五章中央银行理论与实务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中央银行产生的原因和发展过程,理解中央银行的性质与职能;掌握中央银行的负债业务、资产业务及其他业务;了解中央银行金融监管的含义、原则及监管内容

  教学重点:掌握中央银行的负债业务、资产业务及其他业务;了解中央银行金融监管的含义、原则及监管内容

  教学难点:掌握中央银行的负债业务、资产业务及其他业务;理解中央银行金融监管的含义、原则及监管内容

  教材及参考资料选用情况:《金融学基础》清华大学出版社,高职高专教材金融专业教材新浪财经,和讯财经,外汇交易简介

  采用的教学方法(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案例教学,分组讨论,情景演练教学

  4

  教学基本内容与过程设计:

  以提问让学生回答的方式总结上节课的主要内容如即期外汇的交易流程等

  15分钟

  导入新课:给出中国人民银行的职责实例,构建中央银行职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思考学习中央银

  行的性质、职能和业务是如何进行的

  90分钟

  问题1:学习中央银行的发展、职能与组织形式。多媒体课件展示几个国家中央银行的例子,提出中

  央银行的业务职能的问题,学生课堂讨论,教师总结。

  45分钟

  导入新课:给出美国次贷危机中金融监管缺失的实例资料,如雷曼兄弟投资公司的倒闭,构建中央银

  行如何监管的学习情境,让学生思考中央银行如何监管的问题。

  75分钟

  问题1:学习中央银行的监管方法多媒体课件展示各国中央银行的监管模式,教授中央银行如何监

  管,学生课堂讨论发言,教师总结。

  45分钟

  思维训练与作业:30分钟1、教材第207页,中央银行的监管。

  授课时间

  第6周第6次

  课时安排

  6学时

  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六章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教学,了解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概念及其产生,掌握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特点。了解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对宏观经济产生哪些影响,掌握致力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治理对策。

  教学重点:通货膨胀的表现

  通货紧缩的表现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治理

  教学难点: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治理

  采用的教学方法(手段):任务式教学案例分析法学生讨论多媒体课件讲授通过BBS、QQ等多种手段,与老师、同学进行交流

  5

  教学基本内容与过程设计:回顾:上次课内容先导案例:目前我国的宏观经济形式导入新课: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内容一:通货膨胀概述内容二:通货紧缩概述内容三: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治理方案

  案例:CPI指数讨论:1、你关注过通货膨胀吗?在生活中有什么感受?

  2、政府可以采取那些政策应对通货膨胀?3、在通货膨胀时,居民个人应该如何实现财产的保值增值?思维训练: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为什么会出现课堂模拟训练:结合实际,分析下列货币制度下是否会出现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1)金属货币(2)代用货币(3)信用货币教师总结:

  10分钟30分钟

  45分钟65分钟

  60分钟30分钟45分钟

  15分钟

  复习思考题与作业:课后同步测试准备下周实训作业

  授课时间

  第7周第7次

  课时安排

  6学时

  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七章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教学,了解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概念,掌握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类型,熟悉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工具,了解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实施。

  教学重点: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应用

  教学难点: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应用

  采用的教学方法(手段):任务式教学案例分析法学生讨论

  6

  多媒体课件讲授通过BBS、QQ等多种手段,与老师、同学进行交流

  教学基本内容与过程设计:

  回顾:上次课内容

  5分钟

  案例导入:我国当前的经济特点以及政府干预措施

  30分钟

  内容一:财政政策目标

  20分钟

  内容二:财政政策工具

  30分钟

  内容三:财政政策实践

  20分钟

  案例分析:增收节支新举措

  讨论:1、谈一谈严格控制行政支出与稳健财政政策的关系

  2、为什么在财政收入大幅增长的情况下仍然要严格压缩行政管理指出30分钟

  内容四:货币政策目标

  25分钟

  内容五:目标市场选择

  内容六:货币政策实践

  25分钟

  案例分析:中央银行票据发行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讨论:央行票据发行对货币政策有何影响

  30分钟

  课堂模拟训练:考虑哪种情况下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能比较好的配合实施,并解释原因:20分钟

  实战演练:细心体验并讲述在现实生活中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对你带来了什么

  影响?

  30分钟

  教师总结:

  10分钟

  复习思考题与作业:课后同步测试准备下周实训作业

  7

  

篇十:财经基础教案

  《财经法规会计职业道德》教案

  《财经法规会计职业道德》教案

  课程名称财经法规会计职业道德

  课题名称第一章会计法制度

  适用对象大专一年级学生

  课时数1课时(40分钟)

  授课类型基础课

  刚入校的中职学生不具备相关会计法制度的知识,理解能力尚有

  学情分析

  欠缺,且实践能力较差,但他们对陌生知识存在好奇心,这样我们可以通过设问来提高学生对本次课的兴趣,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新课的

  状态。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会计工作管理体制的规定

  2.掌握会计法律制度的构成、会计核算的内容和要求、会计监督

  体系的构成和有关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的法律规定

  3。学会识别违反会计核算与监督的财经行为和识别违反会计法

  的行为及责任后果。

  4.培养学生能够运用会计法律制度的相关规定进行现实案例分

  析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问题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探究问题由简单的理论知识到复杂的实践知识的变化过程。

  2。通过自主探究学习,能够比较熟练的运用会计法律制度的相关规定进行现实案例分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分组讨论、课堂练习等活动,让学生在参与这些活动中,体验学习的乐趣,获得学习知识的感悟,养成自主学习的态度,内化成价值观。

  2。创设问题导入新课,引导学生研究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判断、决策反思的能力,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

  3。学生回答问题后进行阳光评价,就是要赋予课堂这些新的内涵,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内在潜力,给学生一个深情的学习催化剂,让课堂迸发生命活力。情趣性评价、多元性评价等都是阳光评价。

  【重点】1、会计法律制度体系的构成及内容

  2、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相关规定

  教学重难点【难点】够运用会计法律制度及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相关规定进行现

  实案例分析

  教学方法全程多媒体教学、分组讨论法、课堂练习法

  《财经法规会计职业道德》教案

  课前准备备课、预习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与时间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分配

  导入新课(2分钟)

  教师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如我国的会计法律制度主要包括哪些?)

  教师创设问题,学生积极回答问题

  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养成自主学习的态度

  第一节会计法律制度的构成

  讲授新课(30分第二节会计工作管理体制

  钟)

  第三节会计核算

  第四节会计监督

  第五节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

  第六节法制责任

  教师用多媒体演示新课内容,学生认真听课、做笔记

  教师用多媒体演示新课内容,直观易懂,使学生对新课产生兴趣

  巩固练习(5分钟)

  课堂练习,让学生自主参与回答问题

  (如1.关于《会计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会计法》是国家宪法B.《会计法》是会计法律制度中层次最高的法律规范

  教师列出问题,学生讨论问题,讨论完后回答问题

  巩固学生新课的知识;学生互相讨论,促进学生友好关系,利于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C.《会计法》是会计工作的最高准则

  D.《会计法》是制定其他会计法规的依

  据)

  归纳小结(3分钟)

  1。创设良好的多媒体教学环境,通过多次强化的作用,巩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2.通过课堂习题环节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3。通过精炼的概括,使学生

  教师总结本堂课的学习情况,学生认真听课

  归纳小结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所学知识,掌握本堂课的主要学习方向

  对繁多的教学内容有比较系

  统的理解,并方便学生的记

  忆。如:将会计行政法规的构

  成内容概括为:两条例+一准

  则,便于学生较好的记忆。

  1.熟记会计法律制度体系的构成及内容

  巩固学生对本

  作业安排(1分钟)

  2.掌握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相关规定3.做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习题集练习题部分

  教师布置作业,学生课后认真写作业

  《财经法规会计职业道德》教案堂课所学的知识

  第一节会计法律制度的构成

  会计法律会计行政法规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

  理)第二节会计工作管理体制

  会计工作的行政管理(统一指挥,分级管

  会计工作的自律管理单位会计工作管理

  板书设计

  第三节会计核算

  会计凭证

  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会计档案其他(会计年度自公历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

  第四节会计监督

  单位内部监督

  政府监督社会监督

  第五节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

  会计机构的设置代理记账会计从业资格会计专业职务与会计专业技术资格

  会计工作岗位的设置

  会计人员的工作交接

  教学反思

  法制责任的概念

  第六节法制责任不依法设置会计账簿等会计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

  其他会计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

  通过《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德》第一章会计法制度一课的教学,发现本课教学,如果充分利用活动资源,在设问场景中让学生自主探究,就会使学生乐学,积极参与,从中认识到学习会计法制度的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从最基本的知识入手,让学生通过会计法律制度体系的构成及基本内容的学习,掌握基本理论。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一如既往的把学生在实践中的表现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成果的一种方式,希望学生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达到所学为我所用的目的.

  

篇十一:财经基础教案

 经济学基础课程教案

  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

  总学时:36理论学时:36课程所属学院:财经学院专业:会计、市场营销等教案设计:授课教师:

  周学时:2实践学时:0

  年级班级:2020级

  单元课题(章节名称)

  项目一绪论

  单元授课学时

  2学时(第1-2学时)

  教学课型新授课√复习课理论课实践课其他

  教学目的(说明本课程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

  1.树立经济学的基本观念,对这门学科有一个总体的认识。2.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3.紧密联系实际,学会分析和解决经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说明本课所必须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经济学、经济资源、资源配置、市场运行模型、价格机制、机会成本等基本概念,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主要区别,

  与教学难点(说明本课学习时易产生困难和障碍的知识点)

  机会成本的应用,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过程(或称课堂结构,说明教学进行的内容、方法、步骤、时间分配)

  45′导入案例1.1,提出问题分析案例1.1问题,得出结论视频案例:公办幼儿园要“摇号”一、经济学的两个基本前提1.经济资源的稀缺性1)经济资源的概念与分类2)经济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要的无限性2.资源配置的可选择性1)资源配置的概念与可选择性2)机会成本的概念、条件、作用与实例3)生产可能性曲线的概念、模型、意义与实例二、经济学的定义1.经济学的概念2.经济学的基本问题1)资源配置问题2)资源利用问题45′三、经济体制1.经济体制的概念与分类1)计划经济体制2)市场经济体制3)混合经济体制

  2.市场经济体制1)市场运行简图(不考虑政府)2)市场、市场主体、市场客体与市场竞争视频案例:看不见的手3)价格机制的概念、运行过程及功能四、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一)微观经济学(二)宏观经济学(三)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四)均衡分析法(五)边际分析法(六)经济模型分析法课堂讨论: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主要区别有哪些?五、为什么要学习经济学、怎样学习经济学课堂讨论:学习经济学的主要收益是什么?

  作业处理

  见PPT

  板书设计(需要学生记录的要点等,或PPT展示要求等)

  见PPT

  教学用具

  多媒体教学设备、课件、案例

  教学反思

  要多举例子和讲解习题才能让他们理解。

  单元课题(章节名称)

  项目二应用需求与供给原理(一)

  单元授课学时

  2学时(第3-4学时)

  教学课型新授课√复习课理论课√实践课其他

  教学目的(说明本课程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

  1.树立经济学的基本观念,对这门学科有一个总体的认识。2.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3.紧密联系实际,学会分析和解决经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说明本课所必须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1.需求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2.需求定理3.供给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4.供给定理

  教学难点(说明本课学习时易产生困难和障碍的知识点)

  1、需求与需求量的变动(难点)2、供给与供给量的变动(难点)

  教学过程(或称课堂结构,说明教学进行的内容、方法、步骤、时间分配)

  一、需求视频案例:幸福我做主二、影响需求的因素及需求函数视频案例:水果大战三、需求定理及例外视频案例:吉芬商品四、需求与需求量的变动1.区分需求与需求量的变动2.需求定理及需求曲线的运用课堂讨论:思考与讨论五、供给六、影响供给的因素及供给函数课堂讨论:思考与讨论七、供给定理及例外八、供给与供给量的变动1.区分供给与供给量的变动2.供给定理与供给曲线的运用课堂讨论:思考与讨论2.7

  作业处理教材习题板书设计(需要学生记录的要点等,或PPT展示要求等)见PPT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设备、课件、案例及实训资料教学反思要多举例子和讲解习题才能让他们理解。

  单元课题(章节名称)

  项目二应用需求与供给原

  理(二)

  单元授课学时

  2学时(第5-6学时)

  教学课型新授课√复习课理论课√实践课其他

  教学目的(说明本课程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

  1.树立经济学的基本观念,对这门学科有一个总体的认识。2.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3.紧密联系实际,学会分析和解决经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说明本课所必须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1.供求定理2.均衡分析方法3.需求价格弹性的计算

  教学难点(说明本课学习时易产生困难和障碍的知识点)

  1.需求的价格弹性与总收益的关系2.均衡分析方法

  教学过程(或称课堂结构,说明教学进行的内容、方法、步骤、时间分配)

  导入案例2.1,提出问题

  一、均衡价格决定

  1.均衡价格的概念

  2.均衡价格的形成

  二、均衡价格的变动

  1.供给不变,需求变动对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影响

  2.需求不变,供给变动对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影响

  3.供求同时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

  分析案例2.1问题1-3,得出结论

  三、政府限价的影响

  1.支持价格2.限制价格

  3.均衡分析方法及其运用

  四、需求的价格弹性

  1.概念2.计算3.分类

  分析案例2.1问题4,得出结论

  4.需求弹性的影响因素

  案例分析:日本人“鬼”在哪里?

  5.需求的价格弹性与总收益

  1)缺乏弹性的商品

  2)富有弹性的商品

  视频案例:价格有弹性

  五、需求的收入弹性和交叉弹性

  视频案例:“草原天路”取消收费

  六、供给弹性

  七、政府税收的影响

  作业处理见PPT板书设计(需要学生记录的要点等,或PPT展示要求等)见PPT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设备、课件、案例及实训资料教学反思

  要多举例子和讲解习题才能让他们理解。

  单元课题项目三消费者行(章节名称)为理论(一)

  单元授课学时

  2学时(第7-8学时)

  教学课型新授课√复习课理论课√实践课其他

  教学目的(说明本课程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

  1.树立经济学的基本观念,对这门学科有一个总体的认识。2.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3.紧密联系实际,学会分析和解决经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推荐访问:财经基础教案 教案 基础 财经

本文来源:https://www.taohy.cn/jiaoansheji/20530.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