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君博文库网!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宣讲稿(3篇)

文章来源:网友投稿 时间:2022-12-09 07:10:02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宣讲稿(3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宣讲稿  县长在新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现场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刚才,我们现场观摩了千斤乡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情况,新集镇、吴陈河镇和千斤乡分别作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宣讲稿(3篇),供大家参考。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宣讲稿(3篇)

篇一: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宣讲稿

  县长在新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现场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刚才,我们现场观摩了千斤乡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情况,新集镇、吴陈河镇和千斤乡分别作了典型发言,火红同志具体安排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借此机会,我想说三层意思,就是讲一点认识,谈一点看法,提几点要求。一、讲一点认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既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对新农村建设起着重要的引领、支持和保障作用。特别是在全县上下大力开展“英雄梦·新县梦”规划设计公益行活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大背景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更显得尤为重要。一是乡村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之“根”。中国传统文化实际上发于乡村文化,或者说是乡绅文化,因为乡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维系力量,他们深受儒家文化熏陶,是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从原始社会到农耕文化再到现在,中国传统文化代代传扬,其范围和内涵很广泛,包括以孝顺父母、教育子女、“家和万事兴”、“百善孝为先”为内涵的家庭文化;以“远亲不如近邻”、“前门来客、后门借米”、邻里和睦相处为内涵的乡村社会文化;还有环境文化和生态文化,早在几千年前,《礼记·月令》中就有“孟春之月,禁止伐木”等记载,就是关于环境和生态的要求。而且,传统村落文化中背山面水、负阴抱阳等理念,都是中国乡村文化、生态文化、环境文化对山水和自然的一种尊重和敬畏。二是乡村文明是新农村建设之“魂”。我们建设美丽乡村或者保护古村落,绝不仅仅是把破旧的房子修补、加固和完善,而是以此为平台,切实传承和保护好乡村文化,实实在在地做好美丽乡村建设和古村落保护工作。前几天,在筹备丁李湾古民居保护工程启动仪式时,我提出要让参加仪式的同志有回老家、过大年、办喜事的感觉。后来通过举行杀年猪、唱大戏、摆酒席等仪式,以各种细节完整地再现农村的民风民俗。这些就是乡村的“魂’,这种“魂”小到可以凝聚一个家庭、一个阶层、一个村落,大到可以凝聚全县人民。前不久在全县森林资保护电视电话会上,我给大家讲过,现在农村大部分青年人外出务工,留守在家的都是老年人和

  

  妇女儿童,青年人对老家最大的记忆,就是所谓的“乡愁”,简单说就是村旁的一条河、房后的一座山、门前的一棵树。如果砍掉门前的树,就可能砍掉一代人对家乡的回忆和对父母的血缘亲情。多年后,当外出务工的人回到老家,看到门前那棵树,首先会想到父母,想到在那棵树下的一个家庭、一个家族、甚至是村庄里的亲戚邻居们,以及在那棵树下发生过的许多美好故事,这就是让他们记得住乡愁。在推进城镇化、美丽乡村建设和古村落保护中,一定要将乡村文明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魂”,离开这个“魂”,就会徒有其形而不可持续。

  三是乡村文明建设是美丽乡村建设之力。推进城镇化和美丽乡村建设,必须要借助精神文明建设之力。客观上讲,现在农村确实有一些歪风邪气在抬头,大的方面来说是封建迷信、邪教等;小的方面来说,对政府正面倡导、关心和支持的一些事情,一些群众有抵触情绪,甚至对特殊群体的关心,也会带来面上的一些偏离,所以要通过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来倡导、弘扬正能量。我们开展美丽乡村和新农村建设,如果只是建成了一些新村,而村庄只住着留守老人、留守儿童,就违背了建设美丽乡村的初衷和目的。我们的目的是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真正实现农民脱贫致富,让在外务工的年轻人返乡创业。现在八里畈镇丁李湾、周河乡西河村正在学习借鉴平桥郝堂村经验,探索走合作发展之路,就是把集体经济、外来的龙头企业、本村的成功人士、村里每一户村民,都集中到合作社里面,建立类似原来的“人民公社”,实际上是“村级公社”的合作组织。要构建这样一个合作社,最重要的是需要农民参与及支持。农民的参与支持就涉及到乡村文化、乡村文明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这是一个前提。今后的美丽乡村建设,只有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转化成美丽新县建设的正能量,真正把它使用好、落实好、创新好,融入载体,抓住切入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才会在我们推进城镇化和美丽乡村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谈一点看法关于业务工作,刚才三个乡镇作了发言,讲的都很好,在千斤乡看到的几个点,可以说很切合实际,既有面上的东西,也有实实在在的东西。关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我有两点看法。一要处理好“实”与“虚”的关系。就是务实和务虚的关系。

  

  一是务实。这个“实”就是产业发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要以物质文明建设为基础,对新县来说,这个物质基础就是特色农业发展。我到新县工作后,经过反复调研,得出一个结论,在新县发展种养殖业,就是什么挣钱、什么值钱就种什么,一些特色农产品、中药材值钱,那么我们就种这些。当然也不是号召千家万户都去种,我们要通过支持、扶持龙头企业和大户发展壮大,通过他们带动千家万户发展,因为千家万户都来发展中药材和特色种植,要面对自然灾害和市场两大风险。今年以来,通过县委、县政府大力扶持引导,我县特色农业基地建设发展很快,像千斤乡、陡山河乡的油牡丹,苏河镇的红豆杉、泗店乡的石斛种植等,势头都很好。对特色农业包括中药材种植,县委、县政府下了很大决心,采取了很多措施,对达到一定规模的,基地发展到哪,土地整治项目就配套到哪;县财政每年拿出1000万元奖励资金,扶持特色产业发展,目前正在完善奖励标准;另外还采取财政贴息、财政担保的办法,为种植基地、种植大户和农户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因为没有产业支撑,我们美丽乡村建设的初衷和宏图就难以实现。

  二是务虚。这个“虚”就是培训。主要开展两方面的培训:一是围绕产业发展,加大对乡干部、村干部、技术能人和农民培训力度,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既要有理论培训又要有实践培训,既要有教室里的培训,又要有在田间地头的培训,对培训合格的,可以发一个县内通用证书,有了这个证书,工资报酬就要比别人高,我们要把农民培养成农业技术员、农业专家。第二个培训是依托中国绿十字和“英雄梦、新县梦”规划设计公益行活动,加大对乡村建设方面的培训。在美丽乡村建设上,特别是豫南、长江一带,很多乡村都是传统村落,基本上是复古一类的潮流。如果新县能够培养出一批仿古建筑方面的建筑工人、建筑农民,将来不仅可以支持县里的美丽乡村和新农村建设,还可以输出到南方,这是一个很大的市场。

  

篇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宣讲稿

  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座谈会上的发言

  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张生祥

  一、现状:首先,感谢市文明办领导能够来到我们襄汾进行调研,这既是对我们襄汾县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支持和肯定,也是对我们工作的鞭策。近年来,在市文明办的领导和关怀下,我县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一直搞的不错,截至目前,已有国家级文明乡镇2个,省级文明乡镇3个,省级文明村3个,市级文明乡镇4个,市级文明村25个,并且以这些文明村镇为主体,开展了一系列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特别是“文明创建”系列评选活动一直坚持的很好,评选出了一系列“好媳妇”、“好婆婆”、“好妯娌”、“道德模范”、“卫生示范户”和“文明家庭”,可以说是有活动、有制度、有载体、有成效;同时,我们的群众文化活动也是做的很不错,我们的道德讲堂、老年活动中心等,都是做的有声有色,特别是像南辛店乡的“孝和堂”,可以说是开了我县农村群众自发以国学经典教育村民的一个先河,好多家媒体都曾经报道过,值得我们学习推广。二、问题:虽然我们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面

  临的问题也不小,比较突出的问题主要有四方面:一是领导干部思想认识不到位,认为精神文明建设是软

  指标,只有物质文明建设才是硬指标,抓精神文明建设不如抓物质文明建设的影响大、政绩好、见效快,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精神文明建设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

  二是乡镇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参差不齐,方式方法单一、思路狭窄,还停留在喊口号、刷标语的老路子上,缺乏工作方式方法的创新;还有就是基层工作者年龄老化、知识结构不合理现象严重,乡镇缺乏专业人才,组宣委员的作用发挥不充分,导致精神文明建设的进度不快、质量不高、后劲不足,创建的效果不明显。

  三是精神文明建设步伐没有跟上当前形势的变化速度。襄汾的乡镇可以大略的分为工业乡镇和农业乡镇,咱们先说工业乡镇,襄汾的煤焦企业在前几年经济效益好的时候,极大的带动了周边乡镇的发展,但是最近几年,由于市场大环境的变化,很多煤焦企业纷纷停产限产,许多原先在厂里上班的村民都失去了工作机会,收入锐减,生活的压力迫使这些人将更多的精力和思想都用在了怎么赚钱上,片面地认为只有金钱才是实的,“一切向钱看”,只讲实惠,不讲理想,只想索取,不想奉献;我们再说农业乡镇,以我们县赵康、永固一带为代表,农村的壮劳力几乎全部都在外打工,驻守农村

  的就只有老人和儿童。面对这种思想和对象的变化,我们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却还依旧沿照着旧路子进行,没有及时进行方式方法的转变,造成精神文明建设要么是没人关注,要么是没人参与。

  四是陈旧观念依旧难以消除。农村现在的经济条件越来越好,跟之前相比可以说是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但生活水平提高了,一些陈旧思想却依然存在,陈规陋俗依旧有存活的土壤。虽然说去年由县宣传部组织开展了一次陈规陋俗专项整治活动,各种不良现象有所好转,但是红白喜事大操大办、封建迷信、薄养厚葬、酗酒赌博、比阔斗富等现象依旧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基层对这些现象既缺乏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也没有有效的管理约束体系,而这些也是当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难点和重点.

  三、建议:结合我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现状,就下一步各乡镇如何做好各项工作,我有这么几点建议:一是领导干部要高度重视。近年来,中央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放在了一个很高的高度,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意见》,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作出了新部署、提出了新要求,省、市也接连有一些新的政策和安排.我们乡镇领导一定要把精神文明建设这项工作的位置摆正,一定要明白

  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意义所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是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迫切需要,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作为基层领导一定要有责任感和使命感,一定要全力保障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人力、财力需求,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对陈规陋俗,主动作为,主动探索,当好农村精神文明创建的“领路人”.

  二是要精心组织活动,让活动“活”起来。现在一些乡镇的精神文明创建工作还停留在刷标语、提口号的老办法上,偏重于形式,针对性不强,农民参与面有限。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一定要利用活动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开展各种以老百姓为对象的评选活动,把活动过程抓好,把活动开展到每家每户去,千万不能是几个领导坐一起,闭门造车的制定标准、指定模范典型,到最后评选活动结束了,老百姓都没搞明白这个活动到底是要干啥呢。我们一定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评选标准、评选流程,并且把这些标准、流程以及评选活动的意义传达给每一位村民,老百姓了解评选活动的意义、标准,参与评选活动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受教育的过程,一个提升他们思想水平的过程,一个正能量的传播过程,一定要重视各种活动的过程,做到过程大于结果。

  同时,通过评选“好媳妇”、“好婆婆”、“道德模范”、“卫生示范户”等模范人物带动老百姓向模范看起、向模范学习,

  用健康向上的正能量凝聚人心,用向善力量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三是要开展有针对性的活动。当前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是农村主力军,我们开展活动一定要有针对性,不能再套用以前的活动模式,一定要灵活掌握,创新载体;还有就是利用春节、中秋等在外务工人员集中返回的时间节点,针对这些人群开展活动,有的放矢,这样才能取得理想的成效。

  四是要把活动阵地抓好.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不同于单位,没有一个稳定的活动阵地和平台。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打造一个或者多个属于农村老百姓自己的活动阵地和平台,比如说道德讲堂,各个乡镇政府都成立了道德讲堂,我们就可以利用现有已经成熟的道德讲堂队伍在村里组织一个流动的道德讲堂,利用农村文体广场有计划的组织开展活动,向村民讲授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让更多群众在村中学习优秀传统文化,活动阵地有了保障,活动才能形成制度,活动有了制度,老百姓的参与性自然就会得到提高。

  同时,还要加大氛围营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农村孝文化墙、传统道德文化等内容的宣传教育一定要有氛围,有了氛围人们才有学习的动力。我们一定要充分利用好中央文明网“图说我们的价值观”这个版块里的各种版面、宣传画,把它们巧妙的画在墙上、挂在黑板上,融入到老百姓的生活中,让老百姓们抬头能看见、低头能想起,这样的氛围

  才能做到宣传成效入脑入心。五是要狠刹赌博之风、大操大办之风、封建迷信之风,

  要下大力整治社会治安秩序,扫除歪风,弘扬正气,净化社会环境,开展农村反邪教警示教育、无神论教育,破除封建迷信,崇尚科学,用先进的思想和健康的文化教育引导农民群众,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创建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农村精神文明。现在生活条件、经济条件相比较之前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在一些村里一些不良风气就有所抬头了,比如说春节期间,大量在外务工人员返回,带回了大量资金,春节期间聚赌、大吃大喝的情况特别严重,还有的村兴起的大过“36”、“49”,全村36岁、49岁的人每人交多少钱,然后用这些钱唱戏、放炮、吃喝,浪费金钱的同时也助长了吃喝奢侈、封建迷信的不良风气,这些都需要一个良好的引导去改变。像是我们县西贾乡、赵康镇,同样是大过“36”、“49”,他们把钱集中起来却不是用于大吃大喝,当地乡镇通过大量的宣传、教育工作,引导这些人将这笔钱用在了村里的公益事业、孤寡老人、贫困大学生等对象身上,将以往的奢侈浪费转变为了向善崇德,这些人的生日过的更有意义,村风也得到了更好的改善。这个事例就是一个很好的引导工作的典型,而我们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要做的就是这样的引导,引导向善、引导文明,引导树立与现代文明相适应的一种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

  六是要重视家风家训的宣传。家风家训,寓意深刻、朗朗上口,是农村德育的“教科书”,从内容到形式都十分讲究。农村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小群体,一个好的家风家训可以影响至少三代人的成长,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不可小觑,各乡镇一定要鼓励广大群众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编写家风家训,既体现传统之美,又突出时代特色,动员各类文艺队以好家风好家训小故事为原型,创作文艺节目,用乡音土话讲述和表演好家风好家训故事,利用家风家训摒弃农村中存在的不良风气、封建迷信、陈规陋俗,鞭策村民正衣冠、做好人、行善事,以“好家风”带动“好村风”。

  我们襄汾有着悠久的人文历史,传统文化底蕴深厚,这些都是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不可多得的先天条件,在接下来,我们将在全县各乡镇大力推广南辛店乡北贾村“以孝治村”和“孝和堂”道德讲堂模式,也希望这项工作能够得到市文明办领导的支持.

  

  

篇三: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宣讲稿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发言稿

  精神文明建设在中国近代开展的语境为改革开放新词语,将精神文明及物质文明并列的两种文明的理论及政策语汇。以下是本站分享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发言稿,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发言稿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教育系统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条件建设为根底,以课程改革为重点,以实践活动为依托,全面推进农村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新进展。

  牢固树立立德树人观念,加强农村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坚持校内德育和校外实践相结合我们以深化课程改革为重点,在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规定德育课程根底上,积极开发地方德育课程,把爱国主义教育、民族精神教育、诚信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民主法制教育、地方文化教育等有机结合起来,增强了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我厅下发文件,召开现场会,明确提出将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化,在农村中小学校建设劳动实践场所,通过组织农村学生开展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农村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德育活动形式。坚持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的原那么,加大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力度。截至目前,全省利用中央和省级彩票公益金支持建设7所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126所县级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1415所乡村学校少年宫。在全省部署开展了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墨香书法、小小百家讲坛等系列主题活动,在广阔中小学生中掀起了学习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热潮。开展向当代小雷锋周美玲学习专题教育活动。全国道德模范周美玲同学奋不顾身勇救他人,我厅授予她当代小雷锋荣誉称号,并开展学习活动,在社会引起了良好反响。

  全面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促进教育公平

  1/7

  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开展的意见》,我厅进一步完善了以合格学校建设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开展的工作机制。将中小学合格学校建设纳入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五年来,全省共投入资金151亿元,建成9120所合格学校。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方案。5年来,中央和省级财政共安排我省薄改专项资金3315亿元,市县配套40多亿元,实施校舍改造类工程的学校共4172所。实施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工程。我省共投入财政资金2626万元,为3482个农村教学点配备卫星接收设备和教学显示终端。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方案。三年来,国家和省财政资金共投入21

  8亿元建设800余所农村公办幼儿园。通过一系列农村学校工程建设,我省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明显提升,根本满足了农村学生就近入学的要求。

  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农村教育质量

  深入推进根底教育课程改革。遴选、培育了62所省级根底教育课程改革样板校建设学校。改革德育教学方式。近几年来,各地依据各学科特点和教学大纲要求,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品德陶冶有机结合,积极开展了思想品德课、文化知识课、活动课程的德育教学研究活动。通过实施贫困地区专项方案等招生政策,农村大学生录取率持续提升,2022年一本高校录取农村户籍考生人数比上年增加105%。通过实施国培省培方案、民族地区师资专项培训等工程,近5年累计为全省农村贫困地区培训各类师资近50万人次。实施农村小学、幼儿园教师公费定向培养方案,累计培养近3万名农村中小学教师。实施特岗方案,为农村中小学招聘特岗教师3万余人。在全国率先开展县域内义务教育师资均衡配置试点工作,引导骨干教师向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合理流动,泸溪县试点经验被教育部在全国推介。

  强化儿童关爱,构筑农村教育和谐蓝天

  2/7

  强化留守儿童关爱体系建设。我厅指导、催促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高度重视并不断加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和管理工作,完善学生寄宿管理,加强农村学校信息化建设,建立留守儿童学生登记备案制度,推行代管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实现了从学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的资助全覆盖。2022年共资助农村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6688万人次,资助金额到达766亿元。大力实施贫困地区农村学生营养改善方案,补助标准从每人3元提高至4元,2022年全省43个农村贫困县的150万名农村学生共享受96亿元膳食补助。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发言稿江西历史悠久,农村传统文化资源十分丰富,仅省级以上历史文化名镇、

  名村就有86个,中国传统文化村落有89个。2022年以来,我们以这些文化名镇、名村和传统文化村落为重点,分期分批开展农村村史馆建设工作,努力使之成为人文历史的宣传阵地、文化遗产的传承基地、民俗风情的展示场地,真正让人们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一、加强统筹规划,把村史馆建起来。将村史馆建设,作为保护自然风貌、延续文化传统、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重要举措,摆上重要工作日程。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总体牵头,屡次召开协调推进会,协调建设、文化等部门,对工作进行部署。加强村史馆建设理论研究,确定了20个具体专项课题,组织专家学者和实际工作部门的同志进行攻关,推进文化名村各种信息的记录、收集和整理。制定村史馆建设规划,要求各地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利用现有祠堂、文化活动中心等场所建设村史馆,原那么上不再新建,力求保存村落自然历史特色。为加大支持力度,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多方筹措资金,对每个村史馆建设工程各给予10万元资金支持,各设区市、相关县(区)两级共同出资5万元,确保村史馆建设顺利进行。

  二、彰显人文情怀,让记忆中的乡愁暖起来。在村史馆建设中,各级宣传部、文明办和镇村组织,深入村庄实地,找村民、找干部,翻历史、找族谱,广

  3/7

  泛征集历史文化典籍和各种资料,多方收集过去农村的生活用品、农具实物,聚集整理地方的风土民俗,保护古树、古院落、古祠院和非遗遗迹,最大可能地保存村容村貌、历史文化、风情民俗、自然生态等状况。创新村史馆展陈形式,以历史沿革、村落文化、民俗风情、乡贤名人、特色成就等为重点,运用文字、图片、实物、文物、视频等多种形式,努力把原汁原味的乡间生活场景展现出来。村史馆给农民群众提供了一个延续历史文脉、回忆田间乡愁的好去处。

  三、开掘红色文化,让崇高的精神立起来。江西是革命老区,红色文化资源十分丰富,很多村子都出过革命烈士,他们的英雄事迹和崇高精神值得我们铭记和弘扬。但随着时间的迁移,村里很多老人都已故去,那段历史也慢慢变模糊了。很多村民知道村里出过不少烈士,但究竟有多少、都叫什么、怎么牺牲的,没人考证,也弄不清楚。在村史馆建设中,我们按照省委书记强卫同志提出的激活红色基因,焕发生机活力的要求,对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2个主题词24个字,在村史馆建设中突出红色历史文化、展示红色基因,立足村史馆弘扬优秀革命传统、开展红色教育。一个个村史馆建立起来了,寻乌县圳下村的红四军战斗、浮梁县瑶里镇的新四军改编等历史又重新被挖掘出来、梳理清楚,尘封多年的记忆盒子又重新翻开,熠熠地闪烁着历史的光辉。有的村民看了以后,冲动地说,要不是村史馆,我都不知道我的亲叔叔是烈士。村史馆为在农民群众中开展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教育提供了重要阵地,广阔农民群众焕发出坚持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

  四、精心组织活动,让乡村民俗文化活起来。过去,农村传统的祠堂承当着维护公序良俗、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功能。今天,农村村史馆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利用乡土文化、红色文化资源开展宣传教育,以史明理,以史育人,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我们把建设村史馆与培育民间特色文化结合起来,大力推进乐安县千年流坑古村、龙虎山上清镇道教文化、浮梁县瑶里镇陶瓷文化、龙南县关西村围屋、青原区钓源村道教民居、新建县汪山土库府第文化、金溪县竹桥村古雕版印刷技术等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积极倡导现代乡贤文化,彰显地方特色,提升村庄的文化底蕴。把建设村史馆与促进乡风文明结合起来,利

  4/7

  用传统节日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节日民俗、文化娱乐和经典诵读活动,开展科普知识和健康知识宣传教育,举办入党、入队和成人礼,倡导优秀的家风、村风和民风。把建设村史馆与开展乡村文化旅游结合起来,通过科学讲解、情景重现、参与互动等方式,让旅游者参入其中,亲身体验民间民俗文化,感受农村村史馆的魅力。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发言稿近年来,永州市按照建设美丽中国的要求,大力实施生态优先战略,着力

  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注重顶层设计,突出美丽主题

  永州市是传统农业大市,全面小康建设的难点和短板在农村、在农民。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将美丽乡村建设纳入全市四个三工作部署,作为破解农村经济社会开展瓶颈的突破口,作为走生产开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文明开展道路的牛鼻子工程。领导办点示范推动。按照生态美、生活美、生产美、行为美的要求,每个市级领导牵头联系一个村,抓住村庄规划、村庄建设、生态环境、经济开展、乡风文明、基层组织、长效机制等关键环节,全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加大农村环境整治。市里统筹确定了520个人居环境整治试点村。目前已实施改造连片示范村213个,去除垃圾污泥29万吨,改水、改厕、改厨3万户,清理空心房9万间20万平方米。实施乡村风貌工程。按照近看有特色,远看有亮点的要求,加大交通干线沿线、城乡结合部和旅游景区村庄风貌工程建设,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工作成效显著。推进城乡统筹开展。永州市今年有13个乡镇被列为全省城乡统筹试点镇。为充分发挥试点镇以城带乡、统筹开展的作用,我们在规划建设、工程用地、资金保障等方面加大了扶持力度,一批具有永州乡土气息的田园小镇正在脱颖而出。

  注重价值引领,突出乡风文明

  5/7

  文明是最美的风景。美丽乡村,不仅美在自然,更要美在心灵,美在风气。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始终。紧密结合农村实际,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大力宣传普及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爱心进村、孝心入户主题活动,城乡共建,结对共建;开展学雷锋志愿效劳活动,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五保户、困难户,邻里守望,互帮互助,弘扬奉献友善新风。用道德之乡讲道德活动持续用力。永州市是舜德文明发祥地,舜帝孝感天地,所倡导的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理念浸润630万永州人民心田,形成了道德之乡的文明支撑。我们通过持续开展道德之乡讲道德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组织道德模范、美德少年、孝星孝子,以及好媳妇、好妯娌、好公婆、好邻里等评选表彰活动。征集好家规好家风好家训,并与五好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文明信用户、文明村镇创立活动紧密结合。全市农民涌现了56名县以上道德模范、27名市以上道德模范和全国身边好人。用自我教育促自我管理能力快速提升。普遍建立了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老协、关协等群众自治组织。我们注重发挥这些组织在移风易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高的独特作用,推动形成家庭和睦、民风淳朴、文明有礼、崇德向善、守望相助的乡风民风。

  注重文化权益,突出以文化人

  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保障农民文化权益。近年来,永州市不断加大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力度,相继新建和改建了一大批乡镇宣传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农民文体广场,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必要的阵地和载体。目前,每个乡镇都建立了文化中心,乡村文化大院到达5000多个,形成了县、乡、村三级文化阵地网络,有效保障了农民的文化权益。加大古村落文化保护和开发利用,弘扬乡贤文化。乡贤文化是一个地域的文化标记,是联系故土、维系乡情的精神纽带。永州市拥有大量享誉国内外的历史文化名村,江永千年古村上甘棠、宁远下灌村、零陵周家大院、祁阳李家大院、道县濂溪故里等古村落底蕴深厚。我们组织力量对各地农村历代名贤积淀下来的思想观念、文化传统、文史典籍进行挖掘整理,着力延续传统乡村文脉,培育富于地方特色和时代精神的乡贤文化,增强农村的

  6/7

  文化吸引力和凝聚力。我们注重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使之成为修养今人、以文化人的丰厚文化资源,助力乡风文明。加快文化信息产业开展,提升共享程度。永州市依托丰厚的文化旅游资源,大力推进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文化旅游和文化产业来势喜人。市委、市政府顺应互联网+的大趋势,与阿里巴巴联手打造互联网+农村电商,成为全国首个各县区同步整体推进阿里巴巴农村淘宝工程的地级市。通过兴建乡村电商驿站,城乡两个市场无缝对接,正在改变农民群众的精神面貌,催生新的生产生活方式。

  7/7

  

  

推荐访问: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宣讲稿 宣讲 论述 精神文明建设

本文来源:https://www.taohy.cn/fanwendaquan/gongwenfanwen/26407.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