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君博文库网!

浅谈陶行知教育思想与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12篇

文章来源:网友投稿 时间:2022-12-09 07:45:04

浅谈陶行知教育思想与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12篇浅谈陶行知教育思想与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  幼儿教育中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理念的  实践分析  摘要:幼儿阶段是儿童学习兴趣养成与生活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幼儿教师尤其要注重挖掘幼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浅谈陶行知教育思想与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12篇,供大家参考。

浅谈陶行知教育思想与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12篇

篇一:浅谈陶行知教育思想与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

  幼儿教育中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理念的

  实践分析

  摘要:幼儿阶段是儿童学习兴趣养成与生活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幼儿教师尤其要注重挖掘幼儿的潜能,培养幼儿对生活的热爱,为其以后的综合发展打下基础。幼儿园阶段的儿童,注意力集中能力较差,多用直观的方式去感受、认识世界,根据这一年龄特点,教师可以在陶行知理论的指导下适当地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幼儿在快乐的游戏实践活动中体会社会交往,感受学习的乐趣,形成阳光积极的心理,促进幼儿快乐健康地成长。

  关键词:陶行知;快乐成长;幼儿教育

  陶行知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其教育思想和理论对教育改革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至今仍然是教师课堂实践的重要理论依据,学好陶行知思想,是教育工作者的必修课程。

  一、贯彻平民教育思想

  陶行知先生说:“人像树木一样要让其尽力的向上生长,不能勉强其长的一样高,应当是在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幼儿园阶段的幼儿向师性极强,且对大人的态度较为敏感,所以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态度,公平地面对班级成员,要以尊重的态度对待每个个体。

  幼儿阶段是儿童性格养成的重要时期,教师要在这一阶段帮助幼儿树立起成长的自信,让其适应校园生活以及集体生活,为其之后学习生涯打下良好的心理与行为基础。在这样的教学目标下,教师要注重自己的言行,不要在言语以及行为上表现出自己对某个个体的偏爱或忽略某个个体,防止幼儿产生心理落差,导致自卑心理的产生[1]。比如,教师在组织幼儿活动的过程中,要注意及时对幼儿提出的问题进行回应,不要有选择性的回答或者故意忽略某一个体成员。同时,教师发现幼儿行为偏差时要及时地指出幼儿存在的问题,但要尊重幼儿的人格,

  维护幼儿的自尊心,尤其不能挖苦讽刺幼儿,给幼儿造成心灵上的伤害。教师的作用是促进、辅助幼儿的成长,在一些教育活动中,教师要学会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问题,不能对幼儿提出千篇一律的要求,要尊重幼儿个体发展的差异性,如此才能落实平等教育、平民教育的理念。

  二、践行生活教育理念

  合理运用生活化教学,有利于帮助幼儿养成热爱生活的态度,增强幼儿对生活的感受力,提升幼儿学习的主动性,让幼儿在实际探索过程中提升和发展综合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提供动力。生活化教育理念是陶行知思想的核心内容,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即教育”,教师应本着这一思想原则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发现知识,利用幼儿的主观能动性与好奇心激发幼儿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例如笔者在带领幼儿进行植物养护时,便积极地践行生活化教学的理念,首先笔者将植物养护活动的教学目标确定为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与责任心,养成幼儿亲近自然的习惯,帮助幼儿树立起正确的生命意识。在这一教学目标指导下,笔者组织幼儿选择自己想要养护的植物,并且在教师简要讲解了植物的习性之后,每日进行观察与记录,并书写“养护日记”。在幼儿观察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引导幼儿如何对自己好奇的问题进行探索,比如“植物是否会呼吸”“植物的养分从何而来”等。在幼儿探索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地给予引导与帮助,以使幼儿保持学习的动力,让幼儿可以更好地完成实践探索活动[2]。

  三、落实因材施教理念

  陶行知先生认为:“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的情况给以施肥,浇水与培育,如此才是‘因材施教’。”通过这段话我们可以看出陶行知先生认为因材施教的前提是教师要对幼儿有充足的了解,如此才能挖掘幼儿的闪光点与兴趣点,为幼儿提供更好的个性发展的平台。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观察儿童的行为习惯与天赋技能,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实践活动,实现幼儿个性技能的提升,促进幼儿综合能力的进步。

  四、实现教、学、做的合一

  幼儿的思维认知最终都要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获得并表现出来,教师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要设计合理的环节,将教师的教与幼儿的学有效结合,让幼儿在实践的过程中主动地探索,获得技能与知识。此外,动手能力是个体创造性思维发展的重要表现,提升幼儿的动手能力,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让幼儿在生活学习中更具创造性,为其以后综合能力、社会竞争力的提升打下基础。

  结语

  总之,“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在幼儿园教育阶段教师要带领儿童积极地进行各类实践活动,要开展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课堂活动,激发他们对未知的探索热情,让儿童在幼儿阶段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与学习习惯,为他们今后的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张静华.在幼儿教育中践行陶行知思想[J].课程教育研究,2018(41):19-20.

  [2]刘金辉.幼儿教育中如何践行陶行知"爱满天下"的教育思想[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14):599.

  

  

篇二:浅谈陶行知教育思想与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

  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幼儿教育教学实践中的运用

  摘要:陶行知主张的教学理念就是要做到教和学的有机结合,通过教学的过程中来培养幼儿手脑并用的学习方式,所以对于幼儿的教学运用过程中,我们最忌讳的就是对幼儿进行空口说教,要把教和学做到有机的统一,老师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做到真正的教育、教学这样可以让教育切实的进行发展。还有要在开展幼儿教育的时候让幼儿了解生活,因为亲民教育也是陶行知的教育主张之一,教育不要脱离生活实际,我们开展教育就是为了让幼儿更好的生活,提高幼儿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陶行知教学思想;幼儿教育;实践教学中图分类号:G67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2019)10128-01生活教育不是一个新话题,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有人提出来了,在进行生活的时候来开展教育,在开展教育的时候来融入生活,我们进行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让幼儿能够更好的生活。生活和游戏是开展幼儿园综合教学的重要途径,同时也为幼儿园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提供整个课程资源整合,开展有效的互动,这是提高课堂教学领域的最重要途径。一、从生活教育视野来开展幼儿教育(一)加强课程和生活的相互联系我们在进行幼儿教学的时候,要不断的加强幼儿课程和生活之间的相互联系,因为在进行联系的时候幼儿通过日常的生活经验可以更好的对知识进行诠释,比如我们在对孩子进行图形认读的时候,可以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来进行教学,让孩子想一下生活中都有哪些常用的图形,汽车的轮胎是什么形状的,建筑的脚手架是什么形状的,我们用的格尺是什么形状的。孩子在进行回忆的时候我们可以进行恰当的引导。这些形状都有什么样的特性,如果我们把汽车轮子换成方形的可以吗?为什么不行?幼儿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进行思考,在进行思考的时候幼儿的整体学习气氛就更加的浓厚,他们可以进行探究式的教学,这也是幼儿教学理念的更新。所以说现在幼儿生活化的教育视野要尤其实用性和针对性,让孩子在进行学习过程中学会生活,学会对生活中的现象进行解释。(二)生活教育事业对幼儿园课程的良性导向幼儿在认知方面还是很弱的,我们总是想要加强幼儿的认知,所以带领幼儿来认知一些新鲜实物,其实我们在开展认知教学的时候最好从幼儿的身边开始。因为观察生活是一种好的学习习惯,这样在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也有很大的帮助[1]。孩子在进行生活教学的时候,可以更加的热爱生活,因为我们所开展的活动是让幼儿更加的喜欢生活,热爱生活,生活的热爱要从小培养,当一个人能够学会热爱生活,就可以安排自己的生活,生活中的很多东西都是要依靠自己的主观意识来进行的。现在幼儿的发展走向是教会幼儿更多实用性,在学习的过程中教会幼儿更多实用性的知识。二、游戏化的教学课堂开展游戏是开展课程的一个很重要背景,也是进行课程实践一个非常重要途径。在教的时候我们让幼儿来做,就是通过游戏的方式来激发孩子的动手实践能力,游戏的发展要符合幼儿的行为习惯,要和幼儿的行为进行相互配合,所以游戏是幼儿课程的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以及进行实施的非常重要途径,游戏在这里面

  有生成课程的重要功能。(一)要善于在游戏中寻找课程资源老师要从游戏中对课程资源进行发现。其实在进行游戏的时候是幼儿自我能

  力发挥的最好方法,因为幼儿在进行游戏的时候是非常放松的,任何一个游戏都可以看到潜藏智慧火花,老师就要在这里面进行挖掘,要有鹰一眼的眼睛要善于不断的观察和发现,在游戏中寻找孩子喜欢的东西,在素材挖掘中来进行生成性的教育。比如:我们可以组织幼儿比较喜欢喝熟悉的“过家家”游戏,幼儿在活动的时候就会主动的进行思考,在家庭生活中我们要想那些东西,要思考那些可能出现的情况,还有在这个游戏中我们能够看到孩子的自身特点,幼儿会有很大的兴趣来参加到活动中来,这样每一个孩子都进行积极的参与可以让课堂气氛更加的活跃,我们可以让他们表演妈妈的一天,来观察妈妈的一天都进行什么样的生活,怎么样来收拾屋子,怎么样来买菜,我们可以让孩子进行简单的计算,通过简单数学计算让孩子了解家庭生活的日常开销。我们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很自然的过渡到新的课程“我的家”。这样开展起来的课程可以让幼儿倍感亲切,比我们进行生搬硬套的教学方式要好的多,幼儿在进行理解的时候也有一个心理过渡,让幼儿在学习中也感觉很轻松[2]。

  (三)开展实践的游戏教学活动游戏和教学的一体化让我们对游戏的生活经验有了很好的感悟,我们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不要在形式上来进行游戏化,有时候老师问幼儿今天我们都干什么了,幼儿说我们今天玩了,但是玩什么了,幼儿自己其实也不知道,这就是非常失败的,玩和学其实在进行课堂活动的时候是没有太大的冲突,我们可以在玩的过程中来进行提高,比如可以通过玩让他们的语言沟通能力提高,让他们展开现象的翅膀,通过现象来进行科学的解释。或者可以通过歌舞的方式来对让他们进行感知,老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做到心中有目标,把目标真正从有形转化到无形,在整个游戏的过程中来进行渗透,这样孩子在进行游戏的时候就可以开展自主学习。社会实践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延伸,科学教育活动应该是面向园外丰富的科学资源,我们要对儿童的科学参与空间进行拓展,要不断的对孩子的科学教育资料来进行充实,在这个过程中来提升科学教育活动的质量,我们可以在园区里面建立绿色角,可以种一些植物,让幼儿自己来进行种植以及后期维护,这样孩子有了切实的经历就会对植物的生长过程有一定的了解,我们可以让这个孩子在一定的时间里对植物的生长状况进行记录,这样他们就你能够有一个系统数据,可以方便幼儿进行学习,还可以带儿童出去走走,比如进行空气的记录,还有就是进行环保宣传,让幼儿切身的感受科学的魅力。这样可以激发幼儿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结语生活才是进行教育的真正源泉,开展游戏我们进行快乐学习的关键,所以说幼儿园的建设要回归生活,要让孩子知道怎么来进行生活,这样我们才能够把游戏不断的还给孩子,当孩子在游戏和生活中进行学习的时候,他们就会看到知识的实用性和趣味性。总之,现在我们开展幼儿的课程建设要有生活化和游戏化,这也是我们进行课程改变的感悟。参考文献[1]雷小雪对幼儿园课程生活化、游戏化的思考[J].法制与社会.2009(02):35.

  [2]王莉.关于幼儿园课程生活化的实践思考[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11(04):10-11.

  

  

篇三:浅谈陶行知教育思想与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

  作者:李静来源:《读与写·教育教学版》2017年第02期

  摘要:幼儿时期良好习惯地培养十分重要,播种了一种行为,就能让学生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了一种习惯,相应的就会收获性格;播种了性格,就会收获命运。本文从陶行知教育思想入手,分析了培养幼儿良好习惯地相应措施。

  关键词:陶行知教育思想良好习惯

  中图分类号:G612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2-0229-01

  在陶行知先生的思想下,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是如此的重要。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必须从小抓起。根据陶行知的思想,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1树立规则意识,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

  好的习惯从规则意识开始,由于幼儿天性的影响,他们对规则并没有很强的意识,可以说完全不懂什么叫做“规则”,这就需要家长和老师树立起孩子的规则意识,明确幼儿的良好习惯。树立规则意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1采用幼儿游戏卡,建立角色规则

  在游戏的过程中,幼儿之间难免会出现各种冲突,刚开始游戏的时候,幼儿之间也相对比较混乱,甚至会因为游戏中的角色而争吵不休。所以,教师在组织游戏的时候,就可以采用游戏卡来限制游戏的人数,还可以使用登记表去登记每一位孩子游戏的次数,以便让幼儿能在规定下进行游戏,让他们知道这就是游戏的规则,谁也不可以违背。每一个幼儿都要发放一张游戏卡,先让他们选择自主性的游戏,并将游戏卡放置到适当区域,通俗的讲,就是幼儿喜欢玩哪个游戏就将游戏卡放在哪个区域。通过采用游戏卡的方式,能够让学生井然有序的玩耍,不仅节省了角色的分配时间,还提高了游戏的整体效率,同时,孩子们在游戏的过程中也能体会到角色意识,懂得遵守规则。

  1.2增添游戏材料,丰富游戏形式

  “规则”,“规”的是游戏的整个过程,培养幼儿的规则就要避免游戏过程中的冲突,由于游戏中幼儿经常会因为材料问题而发生冲突,所以,为了让幼儿能够在和谐的程序下选用游戏材料,就需要教师增添游戏材料,丰富游戏的形式,变废为宝。并且要求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应当正确的使用材料,不能随意的挪动材料的位置,即使材料不够,也不能任意拿走别人的材料,要与别人协商之后才能取走材料。在制定好规则之后,幼儿就会有了规则的约束,在使用游戏材料的时候也不会再轻易地发生冲突,协商和谦让的气氛也会逐渐的充满课堂。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这两种方法都巧妙地解决了人数和游戏材料的问题,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培养规则意识,还能提高参与游戏的积极性,在游戏中,他们懂得了在游戏中遵守规则,渐渐地也就养成了规则意识,明确了良好的习惯。

  2关注幼儿生活,重视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

  在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下,他主张各种知识的学习以及技能的培养最好都能融入生活加以培养,良好习惯地培养也应当如此。他在《生活教育》一文中写道:“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因此,我们说:生活即教育,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整个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教育之场所……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随手抓来,都是活书,都是学问,都是本领……自有人类以来,社会即是学校,生活即是教育”。

  幼儿良好习惯地培养源于生活,良好的习惯又作用于生活,所以,家长和老师在生活中都要多多关注学生的生活习惯,细心观察幼儿的活动表现,随时抓住活动过程中幼儿所呈现的细微表现。幼儿良好习惯地培养应当从多个方面进行培养,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1生活方面

  生活中最重要的习惯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也就是培养幼儿成为一个能干的人,能够打理自己最基本的生活。比如,自己做饭、自己穿衣服、自己系鞋带、自己收拾玩具等等,生活方面良好习惯地培养,家长占很大一部分比例,不要强迫,也不能强求,需要循序渐进的让学生去自己做,适当的加以鼓励,通过一份小礼物鼓励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久而久之,生活中的好习惯就会被逐渐的培养出来。

  2.2学习方面

  虽然幼儿年龄还比较小,他们对学习的概念理解的并不是很深刻,但是学习的好态度必须从小培养,俗话说:“态度决定成败”,不一定非得得第一才是最棒的,对于那些学习态度很好地幼儿应当进行当众褒奖,并通过发“大红花”等一些奖励方式让全班幼儿都看到他们的努力。比如在学习单词的时候,当老师领读了三遍之后,已经开始下一个单词了,但是有一位学生由于失误又把上一个读了一遍,但是读的却很标准,出现这样的状况,教师不应当因为幼儿读错了而去批评他,而应该表扬,因为发音的标准,发音标准从另一方面体现出这个孩子良好的学习态度,所以应当放大其学习态度的部分。

  2.3思想方面

  思想在幼儿时期表现的并不是很明显,但是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家长和老师的一言一行都有可能影响到幼儿的思想发展,所以在平时的教育和教学中,家长和老师都应当注意自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身的教育方法,给幼儿传输正确的思想,教会他们享受克服困难的快乐而不是遇见困难的惆怅,为一生的好习惯打下坚实的基础。

  3丰富培养形式,巩固幼儿的良好习惯

  陶行知的教育教学理论中的重点便是“教学做合一”,强调在做中学,所以,他主张在“做”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习惯,他也在《教育的新生》中指出:“我们所提出的是: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有行动之勇敢,才有真知的收获”。所以,教师应当丰富培养形式。

  比如,在给幼儿讲“大公鸡和漏嘴巴”的故事时,就要告诉幼儿在吃饭的时候不要掉米粒;采用情景表演的形式来展现“娃娃家”,让幼儿切实的感受凌乱的玩具,并培养他们整洁的思想和自己动手收拾玩具的能力,以后最好也通过积分的形式引导幼儿每天都要进行玩具整理。幼儿通过不同形式的教育形式,能够不同程度的将优缺点表现出来,更有利于老师发现他们的问题并及时给予纠正,巩固幼儿的良好习惯。

  

篇四:浅谈陶行知教育思想与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

  小议陶行知教育思想与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教育思想家和实践家。他早年留学美国,师从美国进步大师杜威,成为杜威的即门弟子,归国后,他终身致力于中国教育的改造,教育思想和实践经验都十分丰富,他在实践中创立“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社会即学校”为中心的教育理论,是我国教育思想史上的一座丰碑。如何养成儿童的良好行为习惯是其教育思想和实践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幼儿教育时期是形成习惯的关键时期,陶行知先生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指出,幼儿时期是人格和习惯形成的最佳时期,他在《创设乡村稚园室言书》一文中写道:“从福禄信尔发明幼儿园以来,世人渐渐的觉得幼儿教育之重要;蒙台梭利毕业研究幼儿教育以来,世人渐渐的觉得幼稚园之效力;从小学注意比较家庭送来的与幼稚园升来的孩子性质,世人渐渐觉得幼儿教育之人生之基,不可不乘华给他建立得稳。儿童学者告诉我们凡人生所需之重要习惯,倾向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的好,以后只顾顺着他继长增高的培养上去,自然成为社会的优良分子;倘若培养不好,那么习惯成了不易改,倾向定了不易移,态度决定了不易变。”?

  习惯要在生活中培养,陶行知先生在改造中国教育的实践中提出了生活教育的理论,他主张各种知识最好在生活中进行,习惯培养

  更应该如此,他在《生活即教育》一文中写道“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教育的意义。”因此,我们说:生活即教育,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整个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教育之场所……随手抓来,都是活书、都是学问、都是本领……自有人类以来,社会即是学校,生活即是教育。?

  他又在《生活即教育》一文中指出:什么是生活?有生命的东西,在一个环境里生生不已的就是生活……是生活就是教育,不是生活就不是教育……幼儿园的教育,是生活教育,是供给孩子人生需要的最初教育,那是与生活即教育相通的。?

  在实践中养成习惯,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非常重视在做中学。因此,他主张在做中养成习惯,即在实践中养成习惯,培养幼儿创造的习惯,在养成幼儿的各种习惯中,最重要的是什么?陶行知先生认为是培养幼儿创造的习惯,他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一文中指出:儿童的创造力是千千万万祖先,至少经过五十万年与环境适应关键中所获得而传下来才创之精华,教育是要在儿童自身的基础上过滤并运用环境的影响,以培养加强发挥这创造力,使他长得更有力量,以贡献于民族与人类。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创造儿童创造力,使其从事于创造之工作。?

  对此,作为教育者的父母和教师应该有什么样的观念呢?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者应该“把自己摆在儿童的队伍里,成为孩子当中的一员,”认识孩子有能力、有力量,解放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儿童的头脑。先要把儿童的头脑从迷信、成见、曲解、幻想中解放出来;解放小孩的双手、嘴;解放孩子的空间,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但中国一般是不许多说话,小孩子得到__,特别是问的自由,才能充分发挥他的创造力;解放儿童的时间,我个人反对约束幼儿,让幼儿有自己的想象、思考的时间和空间,真正去理解孩子、尊重孩子。?

  怎样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呢?陶行知先生认为应该做好三个方面的事情。一是需要有充分的营养,孩子的体力与心理都需要逐步的营养;二是建立最基础的良好的行为习惯,以解放幼儿高层次的潜能,这样才能从事于高级的思想追求,以至于发明创造;三是需要因材施教,培养幼儿的创造力要同园丁一样,首先要认识儿童,发现他们的特点而予以适宜的肥、水分、阳光,并除去害虫,这样,他们才能欣欣向荣,否则,幼儿的创造潜能就会逐渐枯萎。

  ?:xx-06-25

  内容仅供参考

  

  

篇五:浅谈陶行知教育思想与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

  基于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幼儿良好习惯培养研究

  作者:陈静来源:《成才之路》2016年第4期

  摘要:结合陶行知的教育思想,针对“教学做合一”,联系幼儿的实际情况,从父母与孩子共同成长、教师和孩子共同学习、同伴和孩子共同进步三个方面研究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陶行知教育思想;幼儿;良好习惯;父母;孩子;同伴

  中图分类号:G61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16)04-0077-01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深刻影响着中国的教育。结合陶行知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主张,针对“教学做合一”,联系幼儿的实际情况,从父母的陪伴、教师的欣赏支持和同伴的强化作用三个方面进行研究,以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要做到父母与孩子共同成长

  从简单的模仿到拥有自己的想法,父母都是孩子心目中高大的形象。有人提出一个观点:陪伴孩子成长不应该是家长的负担,孩子成长的每一个环节都极其重要,特别是品格的塑造,家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现在有些父母忙于工作或外出打工,他们的孩子由爷爷奶奶代为照顾,但是隔代教育有时可能出现一些问题,比如照顾孩子时更多地关注物质方面,不注重孩子精神方面的成长。面对孩子的时候,有些家长更多的是只顾自己娱乐,甚至打发孩子去看电视,殊不知孩子更需要父母的陪伴。当父母花时间来观察孩子的成长时他们会发现,每天孩子都会有一些不一样,比如会画新的图案了、会说一些新的词语了、会摆放东西了,等等。有的孩子可能会有一些不好的习惯,父母若没有及时制止,那么孩子便会觉得这个习惯并不是坏习惯;有的家长吃饭会挑食,若是保持这种习惯,幼儿也会养成挑食的毛病。父母陪伴孩子共同成长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要信任孩子。孩子天真又富有创造力,要相信孩子的能力,不要进行过多的干涉。第二,要赏识孩子。孩子时时刻刻都在探索,越是自己不会做的,他就越想尝试。孩子是教育的对象,而不是无知觉的玩偶,不要剥夺孩子探索的权利,而是要赏识孩子的一切努力。父母要注重陪伴孩子,做孩子最好的老师,以身作则地培养孩子健康的人格,让孩子学会独立解决困难,自信面对挑战,主动承担责任,热情地投入生活……这些是父母所要树立给孩子的榜样,也是孩子能够获得的比电视节目更好的东西。

  二、要做到教师和孩子共同学习

  陶行知先生提出,教师的职责是教孩子学。教师不应该运用填鸭式教学方式,仅仅将书本上的知识教给孩子就了事,而应该教会孩子如何去学。3岁~6岁这个年龄阶段,是各种兴趣、品性养成的关键时期,教师必须针对孩子的特性来引导他们发展兴趣,拓展他们各种能力。比如孩子阅读习惯的养成,教师若是硬性规定孩子一定要怎么做,孩子一开始可能会听老师的话,但时间一长,孩子可能就会不耐烦,不再认真阅读。因此,作为教师,寻找适合孩子的阅读方法就至关重要。同样的,孩子其他方面的学习也会有这种情况的发生。陶行知先生提出,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顺应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创设宽松、自由、丰富的学习环境。这样,便于孩子充满乐趣地学习。同时,教师也需要进行相关的研究:如何让孩子自主学习,自我探索。教师不仅要做孩子的引导者,更要做孩子的支持者,用孩子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的作品,经常夸奖孩子,有针对性地鼓励孩子。面对不愿意创作或是能力不够的孩子,更是要

  有耐心,用多种方式进行引导和鼓励。教师是要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而不是将孩子变成学习的机器,所以,教师不能随意批评孩子的作品。“教师作为孩子父母的代理人,若能赢得孩子的喜欢和模仿,则为孩子的发展提供了最为适宜的重要因素。”教师对事物的态度和行为,会给孩子产生非常大的影响。教师怎么对待事情,孩子对相应事物也会有相同的态度和行为。因此,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教师要不断学习、更新观念和知识,不断地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逐步提高教育教学能力。要以幼儿为主体,以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为主要目标,促进幼儿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

  三、要做到同伴和孩子共同进步

  每个幼儿都是一个有着自己不同的想法和喜好的个体,但到了班级,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往往影响孩子的言行。当一个孩子对另一个孩子说他喜欢什么,并且得到那个孩子认同时,他喜欢做这件事的行为就会得到强化,而且同伴也受到他的影响,从而喜欢这件事。若一个孩子告诉同伴自己喜欢什么儿歌,但却没有得到同伴的认可和肯定,反而受到同伴的嘲笑,他可能从此就不再喜欢这首儿歌。一个班内几乎大多数幼儿喜欢的东西都有很大程度的雷同,这正是同伴之间相互强化的结果。当这种效应放到平时的一日活动中,会获得相应的效果。心理学认为,同伴可以作为一种社会模式或榜样影响幼儿的行为发展。幼儿还没有足够的能力来评定自己行为的对或错,除了家长和老师,同伴的反应对于幼儿建立自我形象与自我尊重也有很大的影响。有的孩子为了和别人交朋友,会把自己的喜好与他们的喜好进行比较,找出相同和不同。因此,有的幼儿喜欢某一件东西或是一种行为,不一定是因为自己喜欢而喜欢,而是为了在和同伴交往中得到同伴的认可,努力与同伴达成一致的喜好。所以,教师平时就需要关注孩子与同伴的交往,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与同伴共同思考,共同探索,共同成长与进步。

  参考文献:

  [1]刘金花.儿童发展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2]刘光仁,游涛.学前教育学[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13.

  

  

篇六:浅谈陶行知教育思想与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

  浅谈陶行知教育思想与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近代着名的教育思想家和实践家,他在实践中创立"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社会即学校"为中心的教育理论,是我国教育思想史上的一座丰碑。如何养成儿童的良好行为习惯是其教育思想和实践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个人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在幼儿时期是极为重要的,陶行知先生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指出,幼儿时期是人格和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陶行知先生在改造中国教育的实践中提出了生活教育的理论,他主张各种知识最好在生活中进行,习惯培养更应该如此,他在《生活即教育》一文中写道"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教育的意义。"因此,在日常生活中,重视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十分重要。在一日生活各环节中,进行随机教育,让幼儿体验讲卫生的重要性。良好的卫生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必须长期坚持,潜移默化,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纲要》指出,幼儿园社会领域(包括常规习惯的养成)的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其常规习惯的培养尤应渗透在一日社会的各个环节之中。因此,我们十分注意在日常社会的各个环节中对幼儿进行卫生习惯的培养,在盥洗之前,教育幼儿饭前便后要洗手,防止病从口入。进餐时提醒他们不挑食,桌面、地面不掉饭菜,保持清洁;饭后记着漱口,不做剧烈运动。午睡时注意动作轻、说话轻,按时睡觉、起床,不要影响到他人,游戏手工时,把碎纸屑扔入纸篓,活动结束后自己整理教、玩具,锻炼后不猛喝开水等。在各种活动中,使幼儿通过好习惯带来的好处和坏习惯造成的坏处进行对比,亲身体验到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重要性。

  而一个好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养"不难,养成就需要很大的坚持性,需要不断的强化。在这个过程中,很容易疲劳以至于忽视,从而使坏习惯卷土重来。特别是小班的孩子,他们基本上还没有很自觉的意识,所以需要成人的提示和帮助。如针对幼儿"拉扯小椅子"的现象,我们首先请他们观察磨损的椅子,然后讨论该怎么保护这些椅子,经讨论商定出共同的规则"轻搬轻放,有倒下的椅子及时扶起来"。在规则制定后我们就要训练孩子轻搬椅子、轻放椅子的正确方法,而后在搬椅子过程中检查督促幼儿的执行情况,对遵守规则的及时表扬肯定,而对于违反规则的教师应及时制止,并给予一定的惩罚。还有"上课时举手回答问题"这一规则也要多次重复才能被孩子们所领悟、执行……教师要把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渗透于孩子们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内容要具体化、生活化,可操作。

  影响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来自家庭的,也有来自幼儿园、社会的,他们通过不同的侧面、各种渠道综合影响着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一、成人对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到幼儿是否会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有些家长对子女望子成龙,学习上不断加大压力,生活上关怀备至,却将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置之脑后,听之任之。成人的错误观念会折射到孩子的心灵中,变成孩子的观念。个别家长公开宣称孩子到幼儿园一要吃饱睡好,二要多学点东西,其他方面无所谓。这种将良好行为形成置若罔闻的做法,明显影响了老师在幼儿行为习惯形成方面的教育效果。所以成人重视与否,教育方法正确与否,首先是观念问题。幼儿的习惯养成需要成人重视,加以培养。

  二、孩子好习惯的的形成与孩子的个性有关,但最主要还是靠后天环境的熏陶与教育的引导

  如排队,对新入园幼儿来说总显得有些困难。每次排队总是乱七八糟。采用机械式反复的练习和枯燥的语言引导,效果也不佳。于是我们想到了在地上涂了红、黄两种颜色的小圆圈,幼儿小脚站在小圆圈内,队伍自然就排好了。又如,我班有个小女孩,名叫沙雯萱,聪明可爱、唱歌、跳舞、念儿歌、画画样样都好。可是她有一个不好的习惯:在吃饭时,东看看、西瞧瞧,尽管不断地提醒她认真吃,但每次都吃得很慢。我们老师总是第一个让她先吃,她还是最后一个吃好;老师要搞卫生了,她还是若无其事,好像与她无关。通过和她妈妈的晨间谈话得知这孩子在家吃饭总是让大人喂,一顿饭最起码要吃一个小时,吃饭时也是边吃边

  玩。经过一段时间的深思熟虑,终于想出一个能让她认真吃饭的好办法:让她给先吃好饭的小朋友贴上小红花。前提是自己必须遵守午餐纪律,否则这项光荣的任务就不让她来做。经过一段时间的引导和鼓励,晓谕小朋友吃饭再也不东张西望了。她还高兴地告诉同伴和家人:“我现在吃饭每次都很认真,不是很慢了,我也很棒喽!”可见,采用适当灵活的方法培养幼儿的好习惯非常重要。

  三、幼儿行为形成的渐进性、反复性决定了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方法的多样。其中,榜样法是经常会提供的方法之一

  陶行知先生有句名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作为他们学习、生活中的引导者,首先成为他们最易跟从模仿的对象。因此,教师的态度和管理方式应有助于形成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言行举止应成为幼儿学习的良好榜样"。为此,我们首先从教师自身的生活习惯抓起,要求幼儿做到的,自己必须先做到,在日常生活中处处做幼儿的表率。在个人卫生方面,杜绝了留长指甲、饭前不洗手、用脏手抓东西吃、吃东西后不漱口等陋习;在保持外部环境卫生方面,也注意到了乱丢果皮纸屑及随地吐痰的不良影响,都牢记把垃圾扔入箱、吐痰入盂,过去常有倒剩菜剩饭的现象也不见了,操场上带班活动后乱丢的器械也能及时整理好。通过这一阶段的活动,教师们时时、处处以自己的模范表率影响着幼儿,对幼儿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除此,家园合作也是促使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有效方法。要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靠教师单方面的努力是不够的,它需要多方面的配合,特别是家园的配合,才能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只有家园教育步伐保持一致,形成共识,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才能有效的形成。通过经常与家长互相交流,引起家长意识到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什么样的教育观塑造出什么样的孩子,作为家长,一定要“该出手时就出手”,重视孩子的“第一次”,因为这是良好习惯的开端。许多家长正是在教育中没有抓住“一”字关,不但没能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反而给以后的教育带来了后患。

  

篇七:浅谈陶行知教育思想与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

  陶行知教育思想对幼儿教育的启示

  摘要:国家对于未来的希望主要寄托在幼儿教育中,现实中存在众多通过教育改变自身命运的实例。众多教育家将教育事业致力于幼儿园,例如,著名的陶行知教育思想被认为是具有现实重要指导意义的教育理论之一,为我国的幼儿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思想启示,为幼儿教育事业开拓出新的发展方向,指明了前进的阳光大道。

  关键词:幼儿教育;陶行知教育思想;启示

  引言

  针对《陶行知文集》进行再次阅读,仍然深感亲切,通过思考陶行知教育思想仍然可以体会到“真正的教育”是什么、“生命化的教育”是什么,可以深刻地感悟到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对我们有着引领的作用。心系当下,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对幼儿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一、陶行知幼儿教育的真正意义

  陶行知先生心系伟大的祖国,放眼望去,陶行知对欧美等众多国家和我国的实际国情进行细致认真的考察,认定必须将科学教育进行大力推广,真正踏上“科技兴国”的发展道路,才能将旧中国进行改造,创造出具有科学性的、现代化的中国。他认为应从小实行科学教育,在幼儿教育时期就开展科学的教育工作,培养一代代“科学的幼儿”,随之才能诞生出“科学的中国”。幼儿的科学教育有助于学生在未来的健康发展,并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二、目前我国幼儿教育的现状分析

  (1)就我国幼儿教育的发展现状来看,存在最大的问题就是教育资源的不平衡,其根源在于我国各个区域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其直接反映在对幼儿家庭教育的投资层面。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均衡,不同的家庭在幼儿的情感和教育等各个方面投入的资金、精力都不一样。同时,由于经济发展给文化带来了极大

  冲击,各个家庭形成了不同的教育观、期望观,使得家长在幼儿教育观念上存在差异。而且当前幼儿教育存在师资力量较为缺乏的现象,进而导致部分幼儿无法得到良好的教育。

  (2)我国教育学在研究、运用以及普及方面的滞后,使幼儿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了一定的制约。我国某些地方的教育事业在切实的实施中未能将教育的根本涵义进行较好的体现。由于存在较低的起点,导致我国幼儿教育在长时间段停留于普及基本知识的阶段,一代又一代的教学者只是对知识的积累量较为重视,却忽视了对创造力、想象力的有效培养,对于发散和创造方面思维的有效激发和训练一并忽视了,而这种思维的习惯和模式的养成正是通过最早期对幼儿发展的教育中进行的。

  (3)幼儿园属于公共教育机构,其功能包含:对幼儿进行周到的照顾;对游戏场地、教学材料、内容等的提供;为家长传授幼儿在发展和教育中具有专业性的知识。虽然幼儿教育机构能够给幼儿教育创造良好的硬件条件,但是某些家长在幼儿教育和心理学知识方面存在的不足,确是短时间内难以弥补的,从而使得相关的教育机构对于社会中的部分责任有着承担。现代社会中,随着幼儿教育需求量的不断增加,教育知识愈加显得的相对匮乏、难以统一,幼儿教育事业呈现出了百花齐放的现象。

  三、陶行知教育思想对幼儿教育的启示

  (1)提高幼儿早期教育的重视,进而使幼儿园提高课程质量

  人类大脑的关键发展阶段是六岁之前,六岁前的幼儿时期受到的的良好教育为其一生的发展和进步提供了坚固基础,人们的态度、个性以及行为习惯部分是在六岁之前养成的。陶行知先生曾提出“教人需要从小教起”、“教育的根本之根本在于优质的教育”等教育观点,我们要对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进行有效借鉴,对幼儿的教育应做到高度重视,进而实现高质量幼儿课程教育。部分幼儿教师对幼儿的早期教育并未做到重视,同时不重视幼儿园课程的教学质量,对于活动和游戏只是进行随意的设计,导致课程质量的降低,进而无法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作为幼儿园的教师,应将自身对幼儿教育的重视深度进行深化,对

  幼儿园中的每一堂课程应进行认真的准备,使幼儿可以在每堂课程活动中有所收获,有助于幼儿的发展。首先,教师应将课堂的主题进行确定,能够围绕主题进行课堂内容的有效开展,具备一定的层次感和条理感。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应将主题作为中心,设计相应的游戏和活动,使教学内容得以丰富,实现趣味化教学。在实际教学活动中,为幼儿提供将自己内心想法和看法进行发表的机会,对于幼儿的语言能力的锻炼有着重大帮助,使幼儿的思维能力得到有效的拓展,使幼儿的想象力得到最大化的发挥。作为新上任的幼儿教师,可以对经验丰富教师的课程进行观摩,并与之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沟通,做到互相学习和进步的效果,构建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2)对幼儿教育内容进行丰富,促使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

  对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进行有效的学习,现代化幼儿教育应将对幼儿的教育内容进行有效的丰富,使幼儿可以得到全面性的发展,幼儿教育的内容包含了健康、科学、劳动、思想道德以及行为习惯等各个方面的教育和培养。对于幼儿而言,有着较小的年龄,同时体质较为瘦弱,所以,幼儿教育应对幼儿在健康方面的教育进行强化。在幼儿园中儿童的健康问题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事情,所以,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将健康教育进行有效的融入,为学生讲授关于卫生方面的知识常识,促使幼儿可以从小建立良好的卫生习惯。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锻炼,使幼儿的体格得以增强,使身体得到有效的锻炼,进而拥有健康的身体素质。同时可以对幼儿开展科学教育,使幼儿的科学意识和精神可以从小养成,进而对幼儿进行科学兴趣的有效培养,使其科学创造能力得到充分发挥,教师可以不断的鼓励有效进行科学知识的自主探索,并积极的进行深入思考。还应该对儿童进行思想道德行为习惯和品质培养的重视,六岁之前的时期是儿童人格养成的重要阶段,在这个最关键的阶段,应着重培养儿童的思想道德行为和品质,对幼儿进行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怀和社会强大责任感的有效培养,对幼儿开展真善美的教学模式,拥有良好的额人格魅力。教师还可以对幼儿开展劳动教育,使儿童建立劳动的思想意识,进而养成勤劳的人格品质,通过劳动将幼儿的自立能力进行强化,最终实现良好和对劳动产生热爱的良好品质的培养。

  (3)结合现实生活开展幼儿教育

  幼儿教师在对幼儿开展教育活动中,应将教育内容和幼儿的现实生活进行有效的结合。对于教育而言,不应限制于教室范围之内,可以将学生带入社会和大自然的环境中,带领幼儿到美丽的公园和植物园等地方,让幼儿可以和大自然产生亲密的接触,通过大自然将所学的知识内容进行深刻的感悟。使教育内容和现实生活产生密切的练习,使幼儿可以通过现实生活体会切实的感受,使幼儿对教师所传授的知识能够做到更好的理解,同时对教师讲解的内容进行较好的吸收。现实生活中蕴藏着丰富多样化的知识,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中对生活中的知识进行深入的了解,促使幼儿通过实际生活建立学习的思想意识,进而使幼儿对生活的观察和感悟等方面的能力得到强化,在生活中完成学习。教师可以在幼儿的教学活动中融入家务和园艺等形式的活动,使幼儿学会在生活中进行知识能力的获取,让幼儿产生生活是获取知识的根本源泉的思想意识,通过现实的生活进行知识的有效获取。

  结语

  我国的幼儿教育应对陶行知的教育思想进行有效的吸收学习,深化对幼儿的早期教育的认识,进而提高幼儿园的课程教学质量,丰富幼儿的教育内容,有效融入健康、科学、劳动以及思想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培养,使幼儿的身心得到有效的启迪和发展。同时对幼儿的教育应结合现实生活,帮助幼儿认识到现实生活是产生知识的真正源泉,学会在现实生活、学习中获取知识。

  参考文献:

  [1]金林祥,屠棠,冯鸿甲.二十世纪陶行知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03).

  [2]黄仁贤,涂怀京.陶行知教育思想理论体系与当代价值[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9,(09).

  [3]李煜.从陶行知“生活教育”的内涵看当前幼儿教育[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7,(02).

  作者简介:唐凤月(1980-),女,汉,江苏苏州。本科,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友联幼儿园,研究方向:学前教育。

  

  

篇八:浅谈陶行知教育思想与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

  运用陶行知教育思想促进幼儿行为习惯养成

  作者:暂无来源:《家教世界·现代幼教》2019年第4期

  叶保红江苏省宿迁市中豪幼儿园

  【摘要】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是幼儿成长过程中重要的一环,培养幼儿的人格和性格形成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尤其是需要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指导。陶行知先生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总结出了丰富的习惯养成理论,他曾说过:“幼儿时期是养成习惯的最佳时期。”鉴于此,本文先是简要阐述了陶行知教育思想对幼儿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意义,再提出幼儿行为习惯养成的六点建议,以供相关人士交流参考。

  【关键词】陶行知教育思想、幼儿、行为习惯

  行为习惯的养成是每个人一生的必修课,要从小抓起。幼儿时期是人生的启蒙时期,是培养行为习惯的最基础的阶段,最是不能掉以轻心。我国思想家陶行知曾说:“凡人生所需之重要习惯、性格、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所以如何巧妙地运用陶行知教育思想,培养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是幼儿教育工作中的必要课题,也是幼儿茁壮成长的必经之路,这些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一、陶行知教育思想对幼儿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意义

  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全世界共同关注的话题。中国有句俗语“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足以表达出幼儿教育的重要性。人的一生中,幼儿阶段的启蒙和教育非常重要。幼儿时期的基础教育,将直接决定一个人生活的道路。幼儿时期好习惯的养成会让人终生受益,这将为后来的学习、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础。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有了幼儿时期的好的行为习惯的开端,成长路上的阻碍也能变成前进的动力。

  我国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多次提到:“教人要从小教起,幼儿好比幼苗,必须培养得宜,方能发荣滋长,否则幼年受了损伤,即使不夭折,也难成材。”足以见得幼儿时期培养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内涵十分丰富,包含: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这三个方面的具体内容,这三个方面涵盖了参与幼儿教育的各个主体,及它们在幼儿教育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解放幼儿教育的重要部分,是幼儿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方法。这套思想博大精深,对今后幼儿教育及其幼儿行为习惯养成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是幼儿教育过程中必须坚持和遵循的重要思想。由此可见,陶行知教育思想和当下教育环境相结合,幼儿教育的发展才能欣欣向荣。

  二、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方法

  1、父母言传身教,影响幼儿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一言一行都会受到孩子的关注。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严格要求自己,注意言谈举止,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孩子树立好的榜样,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孩子,教育孩子。因此,父母首先要注重自己的精神风貌,语言习惯以及生活习惯,争取用自己的自理能力来影响孩子,提高孩子的独立性。其次,父母要及时和孩子进行互动沟通,要注意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关于良好习惯的闪光行为,给予鼓励和表扬,对其中不得体

  的、不合适的思想要给予正确的引导并让其改正,这样孩子才能正确把握行为习惯养成的方向和方法。

  2、教师循循善诱,引导幼儿

  幼儿的思想千变万化,十分不稳定,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有足够的耐心和细心。不光是在幼儿出现问题的时候不厌其烦地教导,还要时刻关注幼儿养成行为习惯的过程中个体的差异。在幼儿行为习惯养成的过程中,每个孩子的脚步都是不一样的,教师应该表扬优秀的孩子,同时帮助和鼓励习惯养成慢的孩子。要尊重差异,同时想办法缓解个体之间不平衡的局面,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责任心。一个负责任的教师必然会培养出良好行为习惯的孩子,这是毋庸置疑的。

  3、创设生活环境,影响幼儿

  环境可以影响人,也可以塑造人。在不同的环境中,人所接收到的教育信息是不同的,可见,环境对人的影响作用十分巨大。因此,良好的环境是幼儿行为习惯养成的必要性条件。作为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孩子们创设清新的物质环境和丰厚的精神环境。清新的物质环境主要是指教室的整洁度、教学环境的舒适等等,而丰厚的精神环境则主要包括幼儿在环境里的学习能力及教师对幼儿学习能力的评估和奖惩。

  4、播放礼仪音乐,感染幼儿

  音乐是幼儿记忆最快的学习方式,尤其是儿歌这种朗朗上口的短音乐。在培养幼儿行为习惯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自主创新,将一些好的行为习惯编成儿歌。比如刷牙、洗脸等生活习惯和待人接物等行为习惯,一旦成了儿歌,孩子们有了兴趣,既锻炼了孩子们的语言能力,又提高了孩子们的行为习惯养成能力,实在是一举两得。幼儿经过这样的引导,自身的规范就得以形成,养成文明的生活礼仪不是问题。

  5、开展趣味游戏,规范幼儿

  游戏教学是幼儿最喜欢的方式,这是幼儿教学最大的特点,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的时候,可以适当地创设游戏来激发幼儿参与的兴趣和热情,倡导幼儿主动进入游戏角色当中,游戏学习,这些用到幼儿行为习惯养成的过程中十分有必要,会让孩子在趣味性的游戏当中找到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乐趣。比如:在对幼儿进行语言能力的培养时,可以分各种社交场合告诉孩子礼貌用语的重要性,孩子就等于自己已经经历了这些场景,以后遇到类似情景就不会紧张,反倒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因此,利用游戏养成幼儿良好行为规范是非常必要的途径。

  6、家园合力,培育幼儿

  首先,在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过程中,家长的影响力非常大。父母言传身教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是家庭生活中最不可忽视的教育力量,这种力量直接影响孩子的一生。其次,教师作为孩子的校园领路人,作用同样不可小觑。专业的教育能力和优秀的职业素养可以帮助孩子更好更快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样的教育更具有针对性,适合幼儿的循序渐进发展。最后,既然家长和教师缺一不可,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幼儿教育就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共同努力,合力前行,家长树立好家庭的好榜样,教师做好校园的好灯塔,孩子自然而然就会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和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这是一个漫长又艰难的过程,也不是单方面的努力,而是需要各个方面的合作,才能达成。只有在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的过程中,为幼儿提供适合发展的土壤,将行为习惯培养于生活和活动中,使孩子能够潜移默

  

篇九:浅谈陶行知教育思想与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幼儿教育的启示

  摘要:教育是我国社会发展中的永恒话题,同时也是为国家未来发展提供优质人才的主要途径,所以必须针对教育的科学性进行创新,以此确保学生可以通过教育,养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行为意识。现阶段,在我国幼儿教育中,教育的重点不应该放在文化知识教学上,而是要以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意识和生活习惯为重心,以此为幼儿的后期发展和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本文就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幼儿教育的启示,展开了合理的分析和研究,并且总结出了几点实践教学的方式,希望可以为幼儿教育的发展提供些许帮助。

  关键词:生活教育理论;幼儿教育;教学方式

  引言:陶行知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其对于教育的理解更是影响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在教育中陶行知主张,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行是知之始,在此教育思想下应该放下对教材的依赖,而要以教授学生如何做人。而在幼儿教育阶段,幼儿正处在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并且没有形成具体的认知能力,所以应该针对幼儿实施生活教育理论,让幼儿以实际生活为基础,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意识。

  1.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概述

  知识源于生活,也应该用之生活,所以在陶行知教育理念中,应该将生活作为教育根本,将社会作为学校,以此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让学生真正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1]。此外,陶行知教育理念与我国核心素养教育理念相辅相成,因为在当下社会发展迅猛的背景下,单纯的教授学生课本理论知识,已经不能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所以教育必须实施理念和方式上的更新,以此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另外,在陶行知教育理念中,还指出了家庭教育环境的重要性,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是学生成长和学习的基础。除此之外,在教学中

  贯彻陶行知教育理念,要求教师必须鼓励学生多参与社会实践,从而将教育和生活结合在一起,进而达到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1.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指导幼儿教育的有效方法

  1.实现爱的教育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对教师的肯定,更是对教师的严格要求,而针对幼儿教育的特殊性,教师必须积极贯彻陶行知教育理念,对幼儿实现爱的教育,以此确保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2]。首先,由于幼儿的年龄较小,对于事物的理解能力极为有限,所以教师必须具有足够的耐心、细心和爱心,对幼儿进行引导,以此对幼儿实施有效教育。其次,教育开展不能仅仅局限在学校中,而是要结合家庭和社会,以此让幼儿在关爱中成长,从而培养幼儿的行为意识。最后,在幼儿教育中教师必须密切观察幼儿的生活行为,当发现存在不良行为时,教师必须对幼儿进行正确的引导,从而促使幼儿对生活行为形成正确的认知。

  例如,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就餐活动,有些幼儿会在吃饭的同时,吵闹、说话、嬉笑,此时教师必须介入活动,引导幼儿如何正确的就餐。如,教师秉持着对幼儿的爱,对其细心的讲解,吃饭时说话打闹的后果,如此一来幼儿就能够养成正确的就餐礼仪。这种以生活为基础开展的教育,更容易让幼儿所接受,也成功地让幼儿将所学用在实际生活中。

  1.给予学生充足的空间

  幼儿正处在思想意识形成的关键时期,所以在幼儿教育中应该贯彻陶行知教育理念,积极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3]。首先,教师在幼儿教育中要发挥出充分的引导作用,并且教师要在合理的时机介入引导,以免对幼儿的思维发展造成限制。其次,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包含了一整天的活动,例如吃饭、游戏、阅

  读、睡觉等,所以教师必须针对这些活动,设计出最为合理的生活化教学方案,给幼儿创造出足够的自我发展空间,从而确保幼儿养成自主行为意识,进而为后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良好的帮助。最后,教师还要认识到,幼儿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因此教师必须约束自己在生活上的言行,以此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

  1.生活化游戏教育

  教育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应该是根据学生的特点,采用与之相应的教学模式,从而提升教育的质量。而在幼儿教育中,根据幼儿对游戏的喜好,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融入生活化的游戏元素,以此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首先,教师在设计生活化的游戏活动时,应该确保游戏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这样就可以让幼儿在游戏体验中,获得良好的教育。其次,陶行知教育理念所说,生活即使教育,所以在幼儿教育中,教师应该将生活、游戏、教育相结合,从而提升教育的水平。

  结语:综上所述,在陶行知教育理念下,以生活作为开展幼儿教育的基础,使幼儿能够养成正确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意识。此外,教师在开展幼儿教育活动时,也要尽量使活动形式贴合于实际生活,如此一来便可以让学生通过参与活动体验生活。另外,教师在设计游戏教学活动时,应该融入生活元素,并且尽量为幼儿提供充足的创造和想象空间,从而促使幼儿养成良好的思维意识。除此之外,幼儿年龄较小身心发育不成熟,教师必须以足够的爱心、耐心和细心,对幼儿开展教育活动,进而保证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张君宇.浅谈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在幼儿教学中的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0):195.

  [2]黄婉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小学课外科技活动的应用探讨[D].闽南师范大学,2020.

  [3]金悦帆.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幼儿多媒体教学中的渗透[J].才智,2020(15):198.

  

  

篇十:浅谈陶行知教育思想与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

  谈陶行知教育思想与幼儿“文明礼仪”习惯的培养

  摘要:

  习惯要在生活中培养,陶行知先生在改造中国教育的实践中提出了生活教育的理论,他主张各种知识最好在生活中进行,习惯培养更应该如此,他在《生活即教育》一文中写道“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教育的意义。”因此,我们说:生活即教育,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整个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教育之场所我们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的引领下,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把“文明行为习惯”作为幼儿园工作的重要内容,从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孝敬父母、关爱他人等方面入手,实施礼仪教育,引导幼儿学礼仪,讲礼仪,重礼仪。我们从幼儿园、家庭和社区着手,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最基本的日常生活行为规范和道德要求抓起,把礼仪教育渗透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的。关键词:

  习惯、八礼四仪、正文:

  幼儿时期是形成习惯的关键时期,陶行知先生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指出,幼儿时期是人格和习惯形成的最佳时期,他在《创设乡村稚园室言书》一文中写道:“从福禄信尔发明幼儿园以来,世人渐

  渐的觉得幼儿教育之重要;蒙台梭利毕业研究幼儿教育以来,世人渐渐的觉得幼稚园之效力;儿童学者告诉我们凡人生所需之重要习惯,倾向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的好,以后只顾顺着他继长增高的培养上去,自然成为社会的优良分子;倘若培养不好,那么习惯成了不易改,倾向定了不易移,态度决定了不易变。”习惯要在生活中培养,陶行知先生在改造中国教育的实践中提出了生活教育的理论,他主张各种知识最好在生活中进行,习惯培养更应该如此,他在《生活即教育》一文中写道“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

  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教育的意义。”因此,我们说:生活即教育,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整个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教育之场所

  我们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的引领下,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把“文明行为习惯”作为幼儿园工作的重要内容,从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孝敬父母、关爱他人等方面入手,实施礼仪教育,引导幼儿学礼仪,讲礼仪,重礼仪。我们从幼儿园、家庭和社区着手,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最基本的日常生活行为规范和道德要求抓起,把礼仪教育渗透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的。

  一、“文明礼仪”养成目标

  在全园中开展教师和幼儿乐意与人交往,礼貌、大方,对人友好,全面提高幼儿园的文明礼仪素养,在幼儿中开展学会共处、学会做人、说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做到“日常行为讲规范、人际交往

  讲礼仪,社会活动讲文明”;通过主题宣传和教育实践活动,使幼儿园形成“人人有礼貌、个个懂礼节、处处讲礼仪”的良好氛围。

  二、“文明礼仪”养成措施在每学期初,我们制订了文明教育计划,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文明礼仪行为常规教育,并通过多种渠道、多个层次、生动活泼的方式来训练,在一日活动中渗透和通过专门的教育活动,帮助幼儿和教师理解《文明礼仪行为规范》内容,掌握文明用语、礼仪示范动作,使每一位师生都认识行为规范,文明礼仪的内容和教育意义,养成自觉地、比较牢固的良好行为习惯。(一)打造良好的文明礼仪教育环境。

  环境的创设既可以折射出幼儿园的教育理念,也可以促进孩子的发展提高教师的素质。只有这样幼儿在良好的环境中将受到有益的熏陶和感染。

  1.营造良好的礼仪教育精神环境。

  孩子是成人的一面镜子,成人的言谈举止都会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我们要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为孩子传递爱的正能量。为此我园行政、班组、后勤及家长代表等各口商讨出台了“实幼八大礼仪规范”,针对仪表、餐饮、言谈、待人、行走、观赏、游览、仪式礼仪八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目标和具体规范,并做到园内每位老师、每个孩子、每个家长都知晓规范要求,形成三位一体的教育合力,让孩子在言传身教中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并通过园网站、家教园地专栏、园刊等多种形

  式将文明礼仪教育实践活动宣传到每一位教师,每一位孩子,每一位家长。形成“全面发动、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促使师幼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讲规范、讲礼仪、讲公德、讲文明。此外,幼儿园还定期购置文明礼仪相关的教材,将教材走进课堂、将教材走进阅读角,教师利用谈话活动、游戏活动组织孩子阅读、学习,使孩子掌握礼仪知识,践行礼仪规范,提升文明素质。

  2.创设良好的礼仪教育物质环境。我们充分利用幼儿园的环境,来渗透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内容。

  在幼儿园公共区域,张贴“弟子规”等图文并茂的画册,让孩子在游戏、散步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感受传统文明礼仪的熏陶。根据实幼“八大礼仪”规范,设计文明礼仪宣传展牌,创设浓厚的学礼仪,讲礼仪,重礼仪的氛围,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知礼懂礼。在班级墙饰的布置上,老师们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参与班级礼仪公约的设计和布置。在孩子们的游戏区域,我们利用提示牌不断规范礼仪言行。图书角里提醒孩子保持安静,爱护图书有序整理的提示牌;午睡六部曲,让孩子知道保持舒适睡姿,安静入睡;进区环节中,让孩子知道对号入区,学会礼让,自觉遵守游戏秩序。

  (二)有序开展形式多样的礼仪教育活动。1.“文明礼仪”专题活动丰富多元。在专题教育活动中,我园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样的教育实践活动,让孩子们在活动中体验文明礼仪,真正做到“文明礼仪伴我行”,展示实幼孩子的风采。我园开展“遵守交规”文明礼仪专题活动,

  邀请交警爸爸走进活动,带孩子们认识交通标识,讲解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孩子们利用每周的“国旗下讲话”,向全体师生宣讲“讲礼貌、懂感恩;”“讲诚信、懂友善;”“讲公德,懂尊重;”等专题内容,号召大家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让文明礼仪之花在实幼处处盛开。在“园六一庆祝活动”、妇联组织的各类活动中,我园孩子参演的“文明礼仪”节目—弟子规诵读、文明小天使等获领导、社会好评。中、大班教研组组织开展的“争做文明人”故事比赛,参赛的小选手们讲述了《不讲礼貌的小狗熊》、《好心眼的小蘑菇》、《小狮子学礼貌》等故事,稚嫩的童声,可爱的表情和动作,让在场的大朋友、小朋友忍不住微笑着给他们鼓掌。“文明故事大家讲”系列活动,不仅提高了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感受讲故事的乐趣,也将文明礼仪教育渗透在活动中,让孩子们愉快的体验文明礼仪的魅力。在“文明礼仪”教育过程中,为了给孩子们直观形象的感知,老师们自编自导自演完成了“诚实守信”、“友爱伙伴”“恪守公德”等微电影的拍摄,形成了具有我园“生活体验”园本特色的礼仪课程。

  

篇十一:浅谈陶行知教育思想与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

 二陶行知的教育用于幼儿创新精神的培养陶行知认为创造教育最好是从幼儿开始进行培养从小就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与独立创新能力不能从小就贯彻幼儿只读书的习惯只求高考分的思想上进行幼儿的培养这样会抑制儿童的创造能力要将陶行知教育思想应用在幼儿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上要从以下方面进行儿童思想的解放

  浅谈陶行知教育思想与幼儿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培养

  【摘要】1933年陶行知对于什么是创造教育做出系统的阐述,与此同时对创造教育的目的、范围、方法也做出了论述。陶行知教育思想是以创造教育为核心内容,这也是教育的最终目的。本文针对陶行知教育思想与幼儿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进行论述与研究。

  【关键词】陶行知教育思想幼儿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一、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内容及意义

  陶行知认为要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要从以下方面进行入手,而对于幼儿的创造能力的培养同样受用。一是提倡实验教学,反对重视书本知识,死读书会抑制儿童的创造能力,没有发明和探究的能力。二是提倡建立实验学校,不提倡一定模式的教学目的。三是提倡用统计教学原理,反对一人的思想的教育原则,应该让孩子思维不受限。四是侧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陶行知认为要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从以下方面进行入手,而对于幼儿的创造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样受用。一是提倡实验教学,反对重视书本知识,死读书会抑制幼儿的创造能力,没有发明和探究的能力。二是提倡建立实验学校,不提倡一定模式的教学目的。三是提倡用统计教学原理,反对一人的思想的教育原则,应该让孩子思维不受限。四是侧重培养幼儿的独立思考能力。

  在科技发展的今天,身边事物无时无刻不再发生变化,新鲜事物的不断更新也正如陶行知所说的处处都是创造之地,人们时刻都[来自WwW.lW5u.com]在进行创造。所以加强创造教育,让孩子从幼儿时代就迈上创造之路。

  陶行知以生活教育为核心,认为教育应该是提供人们需要的教育,源于生活,是生活的必要教育。他所提出的生活是教育的著名命题,在实施过程中老师的教育方式应该依照幼儿的学习方式,一边教一边学,老师的教与幼儿的学多有依据的进行。陶行知说:[来自Www.Lw5u.com]做的最高境界就是创造。想要进行创造首先要进行行动,二要进行脑力的行动也就是思想,三是在进行想与行动的同时就会产生全新的价值。做是进行发明的前提,为创造探寻道路。陶行知强调做在实践中的价值何地位,这符合辩证唯物主义,并加强幼儿们的认识。而在幼儿创造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中也要注重对孩子做的培养与做的认知,以发展幼儿的创造能力与创造心理。

  二、陶行知的教育用于幼儿创新精神的培养

  陶行知认为创造教育最好是从幼儿开始进行培养,从小就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与独立创新能力,不能从小就贯彻幼儿只读书的习惯,只求高考分的思想上进行幼儿的培养这样会抑制儿童的创造能力,要将陶行知教育思想应用在幼儿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上要从以下方面进行儿童思想的解放。

  第一,给儿童充分的思考。陶行知认为幼儿的思想像是被固有的成见所束缚,想头部的思想被封存一样,要想解放幼儿的创造力,就要先将这道封印打开,像是我们看的小说一样,打开了封印才会把幼儿的创造力挖掘出来。

  第二,给幼儿充分的动手机会,让他们学会做。陶行知说人类与动物不同,人可以创造文字、武器甚至更深的创造。我们不能只凭脑袋去想,忽视双手的用途,而是在大脑进行思考时动手进行操作把自己的所想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来。人类不同于动物就是把前脚变成了双手从而进行创造,是人类成为了这地球上的主宰者。而传统的中国思想不让幼儿动手,认为动手就是孩子贪玩,会受罚,这样使幼儿天生的创造力被禁锢。所以在解放头脑的同时也要注重让幼儿勤动双手。

  第三,给幼儿问的机会,让他们学会问。在中国课堂上不许孩子随便说话,和多提问怕影响老师的正常教学进度。陶行知主张让幼儿言论自由,遇见不懂要多问,只有问才会引发幼儿思考,才能发挥他们的创造力。陶行知说:“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陶行知把发明起点归结于问。

  第四,给幼儿充分的活动空间,让孩子们到大自然中去寻找更丰富的学问。陶行知认为学校就是鸟笼,而规模大的学校就是放大的鸟笼。这样的空间使幼儿的精神营养缺乏,所以要让孩子们充分接触大自然。在大自然中感受大自然的万物,并对地球的外的世界充满好奇,主动进行探索。解放了幼儿的活动空间,才能使他们搜集丰富的资料,扩大自己的眼界,并发挥他们的创造能力。

  第五,给幼儿充足的时间,用时间消化自己所学的知识。陶行知在进行各种考试模拟实验后发现考试不会让孩子把所学的知识都扎实的消化到思想里,一般都是为应对考试而进行记忆,并没有将知识的内涵真正的学到骨子里。陶行知认为学校剥夺了幼儿的自己思考的时间,让幼儿们养成了,老师讲幼儿记,很少进行自己的总结。即使有了时间也不知道怎样的进行应用了。因此陶行知说创造教育先要做的就是给幼儿足够的时间。

  第六,开扩幼儿的眼界。陶行知认为传统的封建教育是幼儿脱离了现实的社会生活,虽在科

  技发展的今天很多东西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了解,但是这样阻断了幼儿的自我分析能力,应培养幼儿对社会对大自然的分析能力,陶冶幼儿的情操,在自然环境下释放自己的思维。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来自他自身的教育实践,他对中国当时社会、政治、文化等问题进行考察研究,通过长期自身教育经验创造出这种新的教育思想,他的这种思想引发教育学者对幼儿创新意识和实践经验的关注。而在科技发展不断的今天,陶行知的创新教育方式依旧值得我们继续挖掘。参考文献:[1]邹开煌,周志平.陶行知教育思想进教师教育课程实践与探索[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2(05).[2]刘建英.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10.(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东莱幼儿园)

  -全文完-

  

  

篇十二:浅谈陶行知教育思想与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

 浅谈在陶行知德育思想指导下将立德树

  人融入幼儿园教育

  摘要:幼儿园在教育管理阶段,要深入落实思政理论教学工作。围绕现代社会发展需要,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从幼儿时期的成长教育工作做起,为幼儿发展奠定良好条件。运营陶行知德育思想,突出立德树人的价值,优化幼儿园教育,能够将幼儿园教育的现实意义展现,对此笔者将结合实践开展细致化探究。

  关键词:陶行知德育思想;立德树人;幼儿园教育;策略

  引言:而言的道德认知发展,是一个他律转变为自律的基本过程。按照陶行知德育思想要求,做好幼儿社会化的实践教学管理,教师要展现自我的榜样作用,而不是一味地进行说教。现如今在幼儿园教育阶段,教师对幼儿不够尊重,忽视教育的核心,在立德树人方面有一定的缺失,就会出现教学趣味性不足,或者说教性普遍的情形,即便有游戏活动,也不能展现教育教学工作的内涵。所以教师要以立德树人为基础,融合陶行知教育理论,帮助幼儿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中,获得完善自我、发展我的机会。

  1.以日常生活为基础,实现立德树人

  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教育理论之中,教育是不可替代的环节。也就是说生活会决定教育,有怎样的生活,那么幼儿就会接受怎样的教育。他认为学校工作需要将教育与生活有效联系,突出生活教育的价值[1]。这样一来立足于学生的日常生活,德育知识转化的难度明显降低。日常生活是立德树人思想传递的基础,教师要帮助学生在生活实践之中感知、体验以及实现良好的品德发展。教师关注学生的认知要素以及情感体验,那么在学生行为规范引导期间,能够掌握主动权。

  幼儿园在行为认知方面存在诸多不足,所以教师要以现实生活为基础,渗透立德树人的思想,将生活活动、游戏活动、舞台表演等适当的与幼儿园教学工作

  结合,那么在不同的教学领域、教学方法以及生活场景之中,立德树人思想导入的思路有所不同,那么幼儿的人格品质发展也能全方位的落实。

  1.以游戏为基础推进立德树人的目标

  教师在课程教学阶段,设计角色游戏是幼儿所推崇的游戏活动,让幼儿以实践为基础进行角色扮演,幼儿的体验感显著提升。幼儿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能够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教师设定角色游戏,检验幼儿的安全知识以及自我保护的能力,让幼儿在规则之内进行游戏活动。教师可以在交通区设计角色游戏体验,与幼儿一起去讨论在交通出行阶段,不同角色的责任。比方说交警要负责指挥,司机要看准红绿灯,小朋友要在人行横道上行走。通过模拟情境的方式,幼儿能掌握安全规则以及交通规则,且幼儿能很好的感受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能搀扶老人过马路,或者帮助其他小朋友找家人等等[2]。对于幼儿来讲,生活是充满趣味的,在交通区之中能设想的人物身份也是不同的,教师设定游戏活动,将立德树人的思想落脚于实践,此时游戏的价值展现,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体验感会进一步提升。老师对游戏之中,幼儿所展现的良好品质,表示赞扬与支持,对一些不好的行为进行规劝或教育,那么在游戏活动之中,幼儿能获得调整思想的机会。

  如果教师设计户外游戏活动,想要突出立德树人的特点,必然要关注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实际需要,利用户外游戏活动丰富德育教育形式,将游戏的冒险性、价值性、社会性进一步提升,这就好比是在现实生活之中,意外总是随处可见的。教师帮助幼儿深入情境之中,能够让幼儿更好的体验游戏活动,强化自我的认知理解能力,让幼儿保持良好的态度,真诚的面对各种现实问题,并强化自我的发展意识。

  教师作为游戏活动的引导者,要围绕长远发展要求,给幼儿提供新的发展条件。用开放的思维去解读幼儿,让幼儿能够在创造性、趣味性的游戏活动释放自我,同时还能接受教师携带的立德树人的思想引导。那么教师在过程中,便要凸显自己的教育主体地位,对幼儿的游戏活动进行干预。教师是幼儿游戏的支持者以及合作者,能够给幼儿提供一定的发展思路,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关注

  幼儿的个体差异,经过观察、询问以及评价指导的方式,教师的角色身份参与性提升,能够给幼儿提供深层次发展的条件,教师对幼儿全方位引导,并展现榜样的力量,必然能够期待幼儿。

  1.以实践为基础强化学生体验感

  陶行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之中,在实践中感受教育,对于幼儿来讲在学校学习的知识,能够自然的应用于生活实践方面。分析幼儿的心理年龄、性格特点,教师将教育活动转化为丰富、趣味的实践活动。加强实践体验是立德树人的基本行动方式,幼儿园定期组织实践活动,设定相应的活动主体,那么知识学习以及思想品德的发展,始终是围绕实践开展的,经过体验之后,幼儿能把握自己的认知要素以及情感体验,能够实现个体行为统一的目标,比方说在九月的教师节,幼儿与教师一起开展创新性的幼儿园文化活动,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实现幼儿良好思想品德的培养。此时围绕实践活动要求,将生活实践之中的内化美德展现,让幼儿获得切实的体验,德育教学模式调整,能脱离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

  1.实现家校合作的德育工作

  教育幼儿的工作不只是幼儿园教师的事情,需要多方面的人员协同参与。如果没有家长的配合,教师想要实现立德的目标,难度会非常大,而且在过程中各项教育教学任务的衔接性不足[3]。陶行知德育思想更注重对幼儿的言传身教,也就说教师所传递的思想或某种态度,教师能够做到,那么才有资格去要求幼儿。这是在幼儿社会化教育阶段所不容忽视的环节,因为社会便是如此,能自动筛选不合格的人。幼儿在学校接受思想品德教育,获得良好的思想品格并构建全方位的育人管理机制,需要家长的支持以及协同参与,这样一来在对幼儿进行全方位引导的过程中,家长和教师都能够给幼儿带来示范影响,幼儿在成长的过程中,始终能追随榜样的步伐。

  1.

  结束语:

  陶行知德育思想的引导之下,教师要将德育工作深入落实,注入立德树人的思想,帮助幼儿积极参与学习与实践活动之中,那么传统的教学模式调整,在幼儿思想品德教育以及行为意识引导期间,教师始终能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幼儿的发展进步得以保障,未来也会慢慢成长为社会所需人才。

  参考文献:

  [1]徐小华.在陶行知德育思想指导下将立德树人融入幼儿园教育[J].启迪与智慧:教育,2019,000(010):P.94-95.

  [2]马文娟.借用陶行知德育思想及方法来指导幼儿园德育活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03):213-213.

  [3]张慧英.论陶行知生活德育思想对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指导[J].新校园(中旬),2017(4):179-179.

  

  

推荐访问:浅谈陶行知教育思想与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 浅谈 行为习惯 幼儿

本文来源:https://www.taohy.cn/fanwendaquan/gongwenfanwen/26430.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