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君博文库网!

小学音乐课音乐审美感受力培养10篇

文章来源:网友投稿 时间:2022-12-09 19:45:12

小学音乐课音乐审美感受力培养10篇小学音乐课音乐审美感受力培养  学段的学生有的鉴赏能力差喜欢流行歌曲对高雅健康音乐没有兴趣对此我通过课外文艺活动让学生大唱优秀的校园歌曲他们就对某些低级的流行音乐失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音乐课音乐审美感受力培养10篇,供大家参考。

小学音乐课音乐审美感受力培养10篇

篇一:小学音乐课音乐审美感受力培养

  学段的学生有的鉴赏能力差喜欢流行歌曲对高雅健康音乐没有兴趣对此我通过课外文艺活动让学生大唱优秀的校园歌曲他们就对某些低级的流行音乐失去兴趣从而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了音乐鉴赏力

  浅议小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摘要】审美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它包括健康的审美意识,良好的审美情趣,正确的审美准则和敏锐的辨美能力。苏霍姆林斯基指出:“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首先是培养人。”这里说的人是完善的人。因此,培养和提高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健康的审美情趣及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尤为重要。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通过歌曲教学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二、通过欣赏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力;三、学段的学生有的鉴赏能力差,喜欢流行歌曲,对高雅健康音乐没有兴趣;四、强化情感体验,提高音乐表现力。

  【关键词】音乐审美;培养;提高

  审美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它包括健康的审美意识,良好的审美情趣,正确的审美准则和敏锐的辨美能力。苏霍姆林斯基指出:“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首先是培养人。”这里说的人是完善的人。因此,培养和提高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健康的审美情趣及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尤为重要。那么,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呢?

  1通过歌曲教学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

  音乐感受力包括音乐听辨能力、记忆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通过歌曲教学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力。音乐教材所选的歌曲都是富有艺术性和趣味性的,或是热烈欢快,或是抒情优美,能唤起学生的美感。对他们产生极大的感染力。如教材中《红星歌》是一首昂扬而又带有抒情性的儿童歌曲,对学生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北京的路》歌唱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北京新貌,唤起儿童对北京的向往与热爱。《春雨蒙蒙地下》这首歌隐喻着少年儿童对家乡的喜爱和对生命的赞美。

  我正是利用教材上的歌曲教学来培养学生对家乡,对人民,对祖国,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从而培养他们的对音乐审美的感受力,激发他们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另外,积极组织课余歌唱队,既活跃了校园气氛,丰富了学生的精神生活,同时也使学生在活动中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2通过欣赏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力

  鉴赏力建立在欣赏能力的基础上,提高鉴赏力能增进人的音乐素质的修养。在欣赏教学中,教师帮助学生充分利用各种感知通道对音乐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认识、探究、理解和体验。

  在聆听与欣赏歌曲时,教师不断提出问题,吸引学生注意力。产生听觉记忆和感情共鸣。欣赏时揭示乐曲的创作背景,节奏特点,力度变化,思想感情等。

  让学生从力度和声音的变化上去体会其美感。让学生享受到音乐活动的欢快,提高了鉴赏能力。

  3学段的学生有的鉴赏能力差,喜欢流行歌曲,对高雅健康音乐没有兴趣

  对此我通过课外文艺活动,让学生大唱优秀的校园歌曲,他们就对某些低级的流行音乐失去兴趣,从而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了音乐鉴赏力。

  4强化情感体验,提高音乐表现力

  音乐表现力包括演唱技巧、乐感、音乐想象力和创造能力。在教学中要注重层次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具体体现在每节音乐课上,让学生体验歌曲的内涵、情感、带着情感来演唱歌曲,就有了一定的表现力。因为音乐的美不仅在于让人感到悦耳,更重要的是影响人的身心,使人油然而生美好的感受,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

  通过对不同风格,不同体裁作品的演唱,促使学生音乐表现力得到时了迅速提高。

  不同的歌曲,在制定教学计划和确立教学目标时,必须突出不同的感情色彩,启发诱导学生进入歌曲意境,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运用不同的方法和技巧演唱。如教材《采山》这首歌曲欢快、活泼、清新、别致,动作表情要体现出小朋友光着脚丫采山时灵巧的身影,加入喊山的回声效果,表现孩子们互相呼喊着,结伴去采山时的欢乐情景,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中,我鼓励学生大胆创编。比如教学《水乡歌》时,我让学生根据原曲分组合作进行创编,同学们编出了许多生动感人,富有真情实感的歌词,并根据本组编的歌词分别进行表演,使学生的创造力、表现力得到提高。学生乐于表现,学习音乐兴趣更浓了。

  学生在对歌曲感受和理解的基础上,有表情演唱歌曲的内涵,就是发展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力,使其音乐表现能力得到长期培养与提高。总之,音乐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三者之间相互联系,互相渗透。音乐感受力的发展必然促进音乐鉴赏力和表现力的提高,三者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培养和提高了小学生的审美能力。

  

  

篇二:小学音乐课音乐审美感受力培养

  小学音乐课堂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途

  径研究

  摘要:小学音乐课程是一种培养学生审美意识和能力的艺术性教学活动,对于现阶段小学音乐审美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学校领导和教师都必须积极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模式,增强对新课程教育改革的力度。教师要让教学活动变得丰富多元,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思考和想象空间。

  关键词:小学音乐;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研究

  引言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做到因材施教,立足本班学情和每一位学生的认知发展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给每一位学生都提供创造美的机会。

  一、小学音乐审美教育的现状

  (一)教学方式单一

  教师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导致教学效果十分不理想,教学目标也无法顺利实现。通常状况下,在实际开展音乐教学时,教师经常使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给学生讲解知识,这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喜好,导致很多学生逐渐失去了学习音乐知识的动力,最后给音乐教学活动的开展造成了极大的阻碍。

  (二)缺乏对学生思维的引导

  我们都知道,小学生对外界的新鲜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然而大部分教师在开展音乐课堂教学的时候,通常都忽略了锻炼和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同时缺乏对这项教学任务的重视,阻碍了学生发现美的能力的发展,导致他们缺乏音乐审美能力。如果教师依旧利用以往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音乐审美教学活动的良好开展。

  (三)教学内容过于专业化

  现阶段的小学音乐教学活动出现了过于专业化的现象,这与音乐审美教学的要求严重不符。所以,在实际开展音乐审美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可以只顾着把音乐知识和技能全部灌输给学生,也不能只根据专业音乐教学的标准开展教学活动。

  (四)教学内容缺乏艺术性

  音乐课程属于一门极具艺术性的教育活动,所以在实际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也必须注重教学内容的艺术性,根据“美”这一特征开展教学活动。但是部分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所设计的教学内容和语文课程有一定的相似度。在开展音乐教学中,教师通常会使用语言教学的方法,这样的教学方法忽视了音乐课程的特殊性。

  1.小学音乐审美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巧用信息手段,创设音乐情境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时,若能创设可知可感的具体情境,则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给课堂教学方法的推陈出新提供了技术支持。教师应将其与教学内容深度融合,为学生创设真实生动的音乐情境。不仅可以给学生带来更加精彩纷呈的音乐课堂,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助于提升学生对音乐的理解、鉴赏、学习、创造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加强理论教学,树立正确观念

  小学音乐教师应当树立正确的教学管理,逐渐重视起理论知识教学。乐理知识相对乐曲而言较为枯燥,教师可利用现代信息教学手段对乐曲中涉及的理论知识进行讲解,提升学生对音乐的审美理解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利用设置合理教学情境与内容的方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小学生的审美能力,但倘若教师要想进一步加强学生的音乐素养,就必须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潜移默化地全面培养小学生的音乐素养。所以,教师不仅需要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引导和培养他们,还应该在课后时间给学生布置相应的学习任务,比如选择和预习一篇喜欢的音乐作品,在这一过程中可以使他们更好地了解音乐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情感,进而更加有效地加强小学生的审美能力。

  (四)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

  因为小学阶段的学生思想发展处于萌芽时期,所以,他们并不能深刻地认识到“美”这一概念,他们不知道怎样通过眼睛发现音乐的美。教师在实际开展音乐审美教学的过程中,应充分结合教学内容,把音乐“美”的概念引入其中,另外,还要正确引导学生的思维,使他们能够充分体会到音乐美。

  (五)培养自我艺术修养

  在艺术领域中,音乐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而艺术来源于生活和人们的情感,因此教师对学生音乐修养的培养也是对他们艺术修养的培养,小学生对艺术的认识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他们对生活的认知。例如《我们美丽的祖国》这首歌曲,主要表达了对祖国的祝福与赞扬。小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接班人和新鲜血液,也是快速发展与成长的时期,在教师和家长的呵护下幸福快乐地长大,在学习这首歌的时候,教师不但要引导他们掌握歌曲节奏、风格以及歌词,还要激发他们对祖国的热爱和祝福之情,用心去感受和体会这首音乐背后的深刻含义。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培养小学生的艺术修养主要体现在他们在认识祖国的同时去体会这首歌的真实含义,表达对祖国浓厚的祝福和敬畏之情。这样就可以将歌曲中所包含的人文气息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这也是艺术修养提高到一定程度所体现出来的,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形成对音乐的审美意识和能力。

  (六)充分尊重学生,鼓励审美创造

  审美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感受美、鉴定美和表现美的能力,还要培养他们创造美的能力。但在以往的小学音乐教学中,部分教师没有认识到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了一刀切的教学方法。这不仅容易造成审美观千人一面的问题,而且会严重

  抑制学生个性化的审美创造。鉴于此,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着不同性格特征、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对同一首歌曲的理解能力及理解结果不同。因此,教师应正视并尊重学生的个人特征,开发学生在音乐方面的潜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力。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加入游戏、歌舞等环节,借此引导学生进行审美创造。

  结束语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各项能力的重要阶段,小学音乐教育不应只是简单地放松学生的心情,陶冶学生的情操,还应借助音乐的魅力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学习、理解、审美、创造能力。另外,还要重视加强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文化修养,只有不断提高小学生对音乐审美理念的认识,才可以在根源上加强他们对音乐的审美能力,进而切实有效地提升小学音乐审美教育的质量以及效率。

  参考文献

  [1]吉文艳.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实施方法探究[J].考试周刊,2021(44):153-154.

  [2]万晓晓.浅谈小学音乐中的审美教育问题[J].新课程,2021(13):91.

  

  

篇三:小学音乐课音乐审美感受力培养

  浅谈小学音乐学生感知、鉴赏、表现能

  力的培养

  摘要:音乐是综合性非常强的教学科目,对于学生的情感发展、审美、认知能力提升都有很好的教育引导作用。本文主要研究了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感知、鉴赏以及表现能力,并提出了具体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音乐感知鉴赏表现力培养策略

  音乐作为一门实践性非常强,而且对于学生的思想和素养有着很重要影响的科目,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音乐教学不仅局限于对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还能够为学生的多个学科学习以及综合能力的提升打开视窗。在整个教育过程的各个阶段,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以育人为根本的,将学生培养成适合时代发展的人才。

  一、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感知能力的策略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的感知能力多是来自于对节拍的感知,良好的节拍感既是学生学习和感知音乐的基础,同时也是参与音乐活动如唱歌、演奏以及舞蹈等必备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就是要培养学生对于音乐节奏的感知,通过音乐节奏变化以及曲调的变化体会音乐中情感的变化。

  1、利用身体动作培养学生的稳定节拍感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稳定的节奏感是培养学生音乐感知能力的基础。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音乐节奏感,首先要做的就是让学生掌握“稳定的节拍感”,也就是让学生了解一个节拍是多长时间,能够在欣赏音乐的时候感受到节拍,熟悉节拍的变化。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教师可以通过身体动作例如拍手、点脚尖,拍腿等动作,让学生先通过身体的“机械”动作,大致感知音乐中一拍的节奏,引导学生逐渐掌握稳定的节拍感。

  2、通过朗诵让学生掌握韵律感

  感知教学当中,尤其是节奏的感知,不仅仅是要学生能够读出音乐当中的节奏,而是要通过节奏感受音乐的韵律感,需要学生能够长时间、整体感知音乐的读拍。但是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对于身体的控制以及节奏的把握能力都比较差,教师可以通过朗诵的方式,让学生掌握韵律感。例如在欣赏《月亮月光光》这首歌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将歌词进行朗诵,通过朗诵感受其中的语音高低、语气强弱等变化,然后再让学生进行音乐欣赏,从而让学生更加容易掌握歌曲的韵律感。

  二、小学音乐中培养学生鉴赏能力的策略

  在音乐教学当中,学生的鉴赏能力培养一直以来就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这一方面是因为小学阶段学生的音乐知识比较匮乏,听音乐的经历也比较少,对于音乐的美感以及节奏、韵律等感知能力差;另一方面是因为学生的阅历比较浅,很多时候并不能够准确把握不同歌曲当中的情感差别,对于音乐当中表达的情绪认知不够。面对这种情况,很多教师选择了灌输式教育,就是先给音乐定一个调子,让学生提前知道歌曲表达的含义以及情感的倾向,然后再让学生去欣赏,但是这种方式对于学生形成自己的认知有很大的不利影响。

  对于音乐的鉴赏以及理解更多是从主观出发,教师如果强行给出“标准答案”,学生在鉴赏音乐的时候就会受到心理暗示,往教师指明的方向上靠,而不能够形成自己的认知。这样对于学生的鉴赏能力培养有害而无益。教师在培养学生鉴赏能力的时候,应该更加关注学生自主能力的发挥,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去体悟,形成自己的理解。在具体的教学方法上,教师可以利用小学阶段学生想象力丰富的特点加以利用,让学生通过歌曲进行想象和联想,然后再形成自己的认知。例如在教学《风车依呀呀》这首歌的时候,教师可以先结合风车相关的动画让学生进行音乐欣赏,然后让学生闭上眼睛,倾听歌曲,并在脑海中根据歌词和音乐进行联想,想象自己也在一个有风车的田野中和亲人一起农作或者踏青。通过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对于歌曲情感内涵的感受,让学生对于音乐的节奏以及韵味能够更好地进行感知,以此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此外,教师也需要通过音乐相关知识的教学,丰富学生的音乐基础,让学生对于音乐有更多的认知,这样对于提升学生鉴赏能力帮助也是非常大的。教师不能够只是让学生听,这样学生更多是出于自身偏好感受歌曲是不是好听,而不是关注与音乐本身的魅力。当然为了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教师在课堂中统一进行相关教学之后,也要鼓励学生在课下搜集自己喜欢的音乐进行欣赏和演唱。

  三、小学音乐中培养学生表现力的策略

  1、激发表现欲望

  小学阶段学生在音乐方面的表现力主要还是集中在歌曲的演唱方面,集中在学生对于音乐的感知和理解。要提升学生的表现力,首先就要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让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的音准感、节奏感、旋律感等知识后,通过演唱试着表达自己对于歌曲的理解。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进行统一的歌曲演唱教学,等学生对于歌曲比较熟悉的时候,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歌曲解读,表达自己对于歌曲的理解和感受。然后让学生进行个人演唱,让教师和其他学生进行评判。对于同一首歌而言,一百个学生心中有一百种感受,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自己的感受进行表达,正好能够迎合学生的表达欲望,通过在课堂中演唱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

  2、表现手法的教学

  教师可以通过比较基础的表现手法让学生能够有途径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其实,很多时候学生是有着自己对于音乐的理解的,但是在演唱过程中,因为没有技巧或者嗓音条件以及天赋等等因素影响,并不能够很好地进行表达,造成了学生音乐表现能力不足的情况。教师通过表现手法的教学能够让学生掌握一定演唱技巧的同时,也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认知和情感。让学生在演唱的时候更加有成就感,这样学生对于音乐的兴趣就会被更大程度的激发,对于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在具体的教学方法中,教师可以从最基本的咬字开始教学,通过歌词读音的强弱让学生进行歌曲情感的表达。教师还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舞蹈动作释义,让学生能够根据歌曲的意思进行一些肢体动作的表达,综合

  提升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如在教学《美丽的黄昏》这首歌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通过让学生先以朗诵的方式读一下歌词,然后着重突出“美妙”“美丽”两个字,让在读的时候加重语气,放缓速度,感受整体读下来的感觉。“听那钟声,美妙(加重语气)的钟声”,这样让学生感受歌词和歌曲的韵味,然后加上音乐让学生进行演唱,学生有了之前的“表现方法”学习,自然会在同样的位置进行语气变化,并逐渐模模糊糊掌握歌曲情感表达的方式。通过不断练习以及引导让学生掌握更多的表现手法,从而提升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3、提供表现机会

  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因为课程的时间有限,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都是大课堂式的教学,学生个人表现的机会并不多。为了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教师可以适当增加学生的表达机会,让学生每个人都有更多的机会来进行表现。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翻转课堂的教学策略,将音乐的演唱学习放在课下进行,让学生利用网络进行歌曲的倾听和练习,然后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演唱,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同时,也能够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让学生敢唱、想唱,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总之,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感知、鉴赏以及表达能力是一个综合性比较强的教学,教师可以通过分阶段、分环节的方式展开教学,通过肢体动作辅助、朗诵、表达技巧教学等等方式让学生的音乐综合能力得到提升,发展学生音乐方面的各种能力,挖掘学生的音乐天赋。

  参考文献

  [1]李晓冉.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的研究[J].艺术评鉴,2020(24):150152+177.

  [2]程馨永.小学音乐教学中律动教学的探究[J].北方音乐,2020(24):188190.

  [3]马林硕杰.小学中低年级学生音乐节奏感的培养策略[J].北方音乐,2020(24):194-196.

  

  

篇四:小学音乐课音乐审美感受力培养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音乐审美情趣:健康的审美

  情趣

  小学音乐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情和兴趣,提升他们的音乐素养及音乐审美能力。它是一种可以感染人心灵的情感教育,更是认知美和创作美的动态教育。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音乐教师必须引导他们积极参与音乐教学实践中的学习活动,让他们从亲身体验中感受音乐所传递的信息,并与之产生互动和共鸣。作为一线音乐教师,笔者就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音乐审美情趣。

  一、提高审美感知能力是培养审美情趣的前提条件学生审美理念及审美情趣无不以审美感知为基础,这就要求音乐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从而使学生感知音乐美的能力在音乐学习过程中逐步生成和提升。如在学习《在钟表店里》时,让同学们闭上眼睛倾听这首动感十足的音乐,并想象好多钟表在玩耍、摇摆、走路,使每一位学生都产生情感体验,学生表现非常积极,纷纷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理解,设计情境、模拟动作……全班同学霎时间变成了一个个特异的钟表,课堂气氛被充分激活,同学们通过想象,对抽象的音乐进行形象化解读,提高了对音乐的审美感知

  

  能力。二、开阔音乐视野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重要手段小学生受年龄、生活经验和知识构成的局限,审美情趣尚

  未完全生成,相对狭窄。因此,小学音乐教师需要通过教学实践引导他们的审美情趣呈发散性扩展,以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小学音乐教育要求教师不断扩展学生的音乐审美视野,使学生不只对当代流行音乐情有独钟,还要对近现代和古代的优秀作品逐渐接触、了解并喜欢。

  当然,在进行拓展审美情趣教育时不能脱离小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结构及情感体验。这就要求音乐老师要努力加强自身文化修养,积极开展音乐教学新探索,争取以最优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从古今中外的优秀音乐作品中汲取营养,开阔音乐视野,培养音乐审美情趣。

  三、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重要手段音乐教学是师生互动、共同体验、发现和感受音乐美的过程。而现代多媒体集影像、声效于一体,可以帮助教师生成以学生为中心的立体信息空间,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形象、真实、丰富、生动,调动了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发散了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有利于诱导学生感受音乐的美,利于他们音乐审美能力的提高。《小猫钓鱼》是一首比较活泼有趣的歌曲。教学目标要求

  

  同学们有感情地进行演唱,培养学生感受美、表现美的能力。依据这首歌曲的特点,笔者通过讲述《小猫钓鱼》的趣味故事导入,先吸引学生注意力,然后播放动画短片,精美动画片一下就激发了所有学生的兴趣,笔者趁机导入新课教学,给学生带来深刻印象,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事实证明:教师合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设计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因势利导,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感受多媒体技术与音乐整合带来的美的感受,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还能充分调动他们积极参与学习的意识,让学生乐学、爱学,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四、创新思维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追求创新思维是审美主体(学生)在审美活动中遵循审美原则进行创造性审美活动的源泉。一线音乐教师应把音乐创作教学适时渗透到音乐欣赏、器乐演奏、歌唱、律动等音乐教学活动中去,让学生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发散创新思维,提升审美创造能力。如,在学习乐曲《快速波尔卡》时,我让学生分组体验、探讨,鼓励学生通过研究表演性的动作来传达需要表达的内容,诱导他们自主改编和创作,丰富和完善乐曲的人物、时间、故事和场景。在欣赏活动中,学生通过发挥对音乐的理解力和再次创作感悟音乐的魅力,创新思维得到了生成和发展。

  

  总之,音乐审美能力的生成和发展可以使学生从形象、气质以及情感等方面去感知和体验音乐艺术的魅力,从而启迪智慧、净化心灵、提高音乐鉴赏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进而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奠定基础。

  (作者单位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孝丰小学教育集团)

  

  

  

篇五:小学音乐课音乐审美感受力培养

  小学音乐教育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摘要: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音乐教育已摒弃了陈旧落后的歌唱型模式,开始注重对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同时提高学生对音乐作品的鉴赏能力,以及对生活中事物的感知能力。基于此,文章联系教学实际,简要就培养小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意义以及小学音乐教育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策略进行分析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音乐;审美能力;培养

  引言:

  在教育部颁布实施的《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中明确指出:音乐教育是艺术教育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和主要实施途径。好的音乐教育可以培养小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为之后培养音乐审美力奠定基础。另外,音乐教学还能培养小学生的联想与想象能力,激发创造力,对小学生的身心健康也大有裨益。因此,小学教育应该重视音乐教学,关注学生的音乐素养培养。在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积极引领学生走进音乐世界,探寻音乐活动中美的元素,让小学生在感受音乐美、欣赏音乐美的活动中获得情感体验与美的愉悦,不断提升小学生在音乐活动中的审美力[1]。

  一、培养小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意义

  (一)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音乐无法直接具体地反映出所描绘的对象,但其借助抑扬顿挫的节奏、旋律所传递出的情感、感受却能感染人的心灵,给予学生独一无二的审美享受。其中饱含的情感能使学生在感受音乐魅力时逐渐流露出内心的真情实感,激发学生对生活、对自我、对人生的联想,从而使学生不断扩展想象空间,打破思维局限,在音乐的海洋中自由翱翔[2]。

  (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小学生因身心发展尚未健全,对事物的鉴赏能力有限,教师应在教育中不断指引其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教师在开展音乐教学活动时,应重视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将对音乐美的感悟与欣赏融入授课内容,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树立正确、健康的观念。教师应引导学生对不同风格的音乐进行鉴赏与感受,此举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对不同音乐的鉴赏能力,还能借此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在不断感受音乐的过程中丰富内心世界,过滤低俗内容,形成正向、健康、高雅的审美认知,从而逐渐提升自身对音乐作品的鉴赏能力,提升个人音乐素养。

  二、小学音乐审美教育的对策

  (一)营造审美氛围,激起审美兴趣

  在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倘若要让学生获得更加积极的音乐情感,教师就必须在教学活动中为学生营造审美的氛围,激起学生的审美兴趣。

  例如,在教学《童心是小鸟》这首歌曲时,笔者首先明确教学的目的,为教学活动营造具有美感的画面情境——播放鸟语花香的自然情景音视频,让学生的心灵能感受到音乐中的美[3]。接着,笔者再给学生讲解这首歌词中的乐理知识,让学生懂得这首歌的基本乐调与创作过程。而后,再引领学生学唱整首歌,让学生从歌唱表现中能体会这首歌曲所传递的积极情感,这也是常规性教学路径。为了让学生真正能融入审美的氛围中学习音乐,在新课伊始笔者就为学生播放关于春天的丰富图片资源,激起学生对美好春天的回忆,对美丽世界展开丰富的想象,甚至让学生回忆幼年的难忘趣事。同时,采用交流、讨论等方式营造氛围。这一环节的建构,真正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活起来,由此极具审美的课堂氛围便逐渐彰显出来。

  (二)预设审美路径,构建审美型课堂

  音乐艺术的教学是没有定法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也应该是不断创新与发展的。即使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不一,但根本目的皆是让学生获得更高的学习热情。对具体的音乐歌曲而言,不同的音乐皆蕴涵着特定情感思想与不同的创作背景。

  因而,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与实际学情进行教学预设,灵活调整课堂中的活动环节,教师带领学生将学唱与悟情、审美结合起来,开展审美活动,有效构建审美型音乐课堂模式。

  例如,在教学《铁匠波尔卡》这一首歌曲时,笔者依据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分析本课的教学目标,着重从该首曲目的节奏进行活动预设与环节把握,由此开展审美型音乐课堂活动。笔者将本首歌曲的教学分为四个层面:一是选择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具有高亢激昂的曲调音乐,带领学生在聆听中细心品味与欣赏,帮助学生建立起与本首歌曲相近或相同乐调的节奏,正确把握力度,让学生能获得前期的音乐情感体验,感受节奏中所蕴藏的美感与喜悦。二是在欣赏音乐活动后,开展与之相适宜的音乐小游戏,对音乐欣赏活动进行细化,从细微中明晰乐曲的情感变化(如停顿、重音……),真切感受到曲目的独特。学生也由此能对乐曲得到美的体验。三是在学生熟悉这首歌曲的基本乐调与节奏后,带领学生用多种方式学唱音乐,感受音乐,获得音乐学习的基本能力。四是借助适宜的乐器资源进行演奏,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上能直观、生动地获得乐器带来的不一样的体验。这既开阔学生音乐表演视域,又可以让学生尝试用乐器演奏歌曲,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由此,学生对整首歌曲的节奏就有正确的把握,增强学生审美意识,点燃学生的音乐审美性学习热情,在潜移默化中让美深入学生的心灵。

  (三)充分尊重学生,鼓励审美创造

  审美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感受美、鉴定美和表现美的能力,还要培养他们创造美的能力。但在以往的小学音乐教学中,部分教师没有认识到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了一刀切的教学方法。这不仅容易造成审美观千人一面的问题,而且会严重抑制学生个性化的审美创造。鉴于此,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着不同性格特征、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对同一首歌曲的理解能力及理解结果不同。因此,教师应正视并尊重学生的个人特征,开发学生在音乐方面的潜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力。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加入游戏、歌舞等环节,借此引导学生进行审美创造。

  结束语

  总之,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将审美始终贯穿于各个环节,通过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引发学生主动吸收音乐知识,激发创新思维,在音乐中享受美、创造美,实现以美育人。

  参考文献:

  [1]许淑花.立足音乐活动提高审美能力[J].基础教育论坛,2020(12):69-70.

  [2]占德凤.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J].小学时代,2020(11):90-91.

  [3]牛成颖.探究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J].科普童话,2020(14):46.

  

  

篇六:小学音乐课音乐审美感受力培养

  课题以素质个性化的培养目标为导向以开放型的课程体系为切入点以激励性评价为杠杆以集体的合作性学习为动力切实研究小学音乐欣赏的课堂教学致力构建自主合作创造的音乐欣赏教学模式尽量创造条件让学生有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动手动脑动口让全体学生能自始至终主动积极地参与到音乐教学的全过程之中使音乐课真正地活起来

  突出情感体验,培养学生音乐兴趣和审美能力

  山东省平度市东阁街道胜利路小学高红波摘要:小学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美育的一项基本任务,而音乐教育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因此,音乐教学要从培养儿童感受美、理解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等方面进行。关键词:小学音乐音乐欣赏审美情趣充分准备审美能力审美创造能力是人类创造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审美主体在审美实践过程中按照审美规律进行创造性审美活动的能力。通过一系列的教学实践与思考,笔者认为,要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就必须将音乐教学内容与尊重学生求真求异的主体意愿结合起来,将音乐教学渗透到欣赏、歌唱、管乐演奏、律动等一系列教学活动中去,任何教学活动都要体现审美创造的原则。在几年的音乐教学实践中,我深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十分重要。作为美育主要途径的音乐基础教育,它的特征在于情感审美。尤其对小学生而言,音乐艺术是一种内心的音乐审美体验。过去长期的音乐教学存在着“重技轻艺”的倾向。许多音乐课理性有余情感不足,变得枯燥乏味,找不到乐趣,当然更谈不上审美了。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放在课程目标的首位,通过“突出情感体验,强调对音乐兴趣、审美能力、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以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使学生树立终生学习音乐的愿望”。音乐对学生的美育作用是潜移默化的,逐步形成的。对小学生进行音乐教育,寓教于乐,既能扩展学生的听觉、视觉和感知觉,又能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手脚并用的能力,同时还能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对美的感知、享受和再创造,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智力,从而达到人格素质的提高。为此,我们确立了《在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研究》这一课题。课题以素质个性化的培养目标为导向,以开放型的课程体系为切入点,以激励性评价为杠杆,以集体的合作性学习为动力,切实研究小学音乐欣赏的课堂教学,致力构建“自主、合作、创造”的音乐欣赏教学模式,尽量创造条件,让学生有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动手、动脑、动口,让全体学生能自始至终、主动积极地参与到音乐教学的全过程之中,使音乐课真正地活起来。音乐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音乐家、舞蹈家,而是让学生在有趣的音乐活动中陶冶性情和品格。首先就要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只有当学生对所欣赏的音乐发生了兴趣时,才能注意去听、去想、去感受、去体验,去创造,这样才能达到美育的效果。为此,我们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发现有许多内容并不切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并不能为学生所接受。对此,我们分年级、阶段对音乐教学内容作了一定的调整和补充。作品的内容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他们所喜欢的、感兴趣的事物开始,逐步由近及远地扩展他们的视野。比如:在一年级上音乐欣赏课时,由于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也不能持久。且知识面窄,对事物的反映能力往往具有直观性,片面性,以自己的兴趣、爱好出发,我们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这些特点,巧妙设计课堂结构,启发引导学生想象,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音乐欣赏中,运用美妙的语言配以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情景,激发兴趣。并引导学生用身体的动作展现乐曲内容,或用线条划旋律线,或给音乐配上自己想象的画面。同时也选择一些既丰富多彩,又易于被学生理解的内容由浅入深地让他们欣赏,且篇幅短小,乐曲所运用的各种表现手法也由简到繁,作品的形式和内容也由易到难。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营造轻松愉快的音乐教学环境,使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感受音乐,理解音乐,从而受到美的教育。到了中年级,我们采取听音乐写感受的方式,把自己对音乐的理解,用美的语言表达出来。同时在欣赏教学中进一步增加了乐曲的复杂性,有意识地让学生接触国内外的一些经

  典的民族音乐。如四年级的边姜小朋友,欣赏了民乐合奏《金蛇狂舞》后,竟写了一首儿歌表达内心的感受:端午节呀端午节,是个好日子,那个吃饺子呢,那个大团圆呢,还有那个热闹的比赛,那个划龙舟。龙舟呀龙舟,带给我们欢乐,带给我们愉快。那个观众呀,欢呼欢呼,蹦蹦跳跳,叫呀喝呀,龙舟快乐人快乐……。看到同学们写的这些话语,我想如果学生没有自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是难以用语言表达出真情实感的。所以我们认为,很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教会孩子看到和感受到美。如在欣赏管弦乐组曲《动物狂欢节——狮子》的时候,首先利用多媒体播放狮子的一些生活片断,让学生感觉到狮子的威武神态,然后引导他们去听音乐中的节拍、节奏、乐器演奏的音区、音色,想象狮子在干什么?然后让他们跟着音乐的变化扮演狮子进行律动,使他们从感官欣赏过渡到情感的欣赏。当他们对狮子有了初步的了解后,便引导他们掌握欣赏规律,从而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会学”。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我们在音乐活动中除了进行以上实践还加入了歌词创作,以及谱写短小的乐曲,且取得了一些成绩,如李木子、邱雨欣同学共同创作了《让生活充满阳光》的歌词:校园里,有歌声,教室里,有欢笑,朋友,朋友,你自由地歌唱,让我们手拉手,去播种希望,让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同时她们把歌词填入作曲家刘庄的《小鸟小鸟》旋律里,全班同学一起演唱着由自己创作的歌词,个个脸上洋溢着笑容。学生的积极创作营造了热烈的课堂气氛,使学生获得了音乐美感的自我满足,从而提高了音乐审美教育的质量。.音乐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就是挖掘和发现人自身潜在的音乐素质和能力。在音乐教学中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的在愉快的音乐环境中去感受美,创造美,表现美,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也是我们的教学目的所在。参考文献:1.姜红敏;;音乐欣赏之我见[J];新课程(教师);2010年02期2.武新卉;;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年06期3.罗中波;;多媒体在中学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0年02期4.张宜娟;;音乐欣赏要强调音乐要素[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年07期

  

  

篇七:小学音乐课音乐审美感受力培养

  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如何实施音乐审美教育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的表现形式之一而审美教育又是音乐教育的核心所在小学音乐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激发学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在掌握一定音乐知识技能的基础上逐渐提高审美能力让音乐这门艺术带给他们审美的愉悦情感的共鸣以及心灵的净化使他们成为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的人

  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如何实施音乐审美教育

  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的表现形式之一,而审美教育又是音乐教育的核心所在,小学音乐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激发学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在掌握一定音乐知识技能的基础上,逐渐提高审美能力,让音乐这门艺术,带给他们审美的愉悦,情感的共鸣以及心灵的净化,使他们成为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的人。新课标明确指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作为一线的小学音乐教师,我们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感受到,音乐不完全是一门知识的传授,而应该把音乐作为一种音乐审美愉悦的体验来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去尽情地享受。在音乐课堂上,我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审美教育:一、音乐教学的导入,激发音乐审美注意与审美愿望“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音乐课堂教学的导入设计对于激发学生的审美注意与审美愿望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也是音乐教学过程实施审美教育效应的重要环节。一段充满新意而又匠心独具的音乐课堂教学导入,对成功上好一堂课关系极为重大。音乐课堂教学的导入常用以下几种方式:感情导入式、表演式导入、趣味式导入、悬念式导入。比如我在器乐口风琴课《生日快乐歌》时,作了这样的导入尝试:首先创设生日情景:在一个生日蛋糕上点燃蜡烛;然后教师手持贺卡,声情并茂地表演《祝你生日快乐》,熟悉的情景、熟悉的歌声唤起学生强烈的共鸣,学生情不自禁地拍着手跟着老师唱起来,老师

  也拍着手鼓励学生用情演唱这首歌。在学生充分体验歌曲欢快的情绪和因为成功演唱而获得创造美的喜悦时,教师向学生介绍了《生日快乐歌》是美国教师在1893年创作的歌曲,不少学生感到意外,教师抓住时机发问;为什么一首歌能长上翅膀超越时空飞过千山万水,飞遍世界?为什么在100多年后的今天,男女老少在过生日的时候还会常常唱起它?学生回答:“它有意义”,“它有感情”,“它好听”。教师总结:“对,同学们说得好,一首好的歌曲不受时间的限制,它永远不会老;一首好的歌曲不受国界的限制,可以传到世界的各个角落!让大家都喜爱它!”这个导入设计非常生动,非常煽情,视觉、听觉获得的美感,情感想象获得的审美喜悦,最终懂得的音乐无国界的道理深深地留在了孩子们的心里。二、音乐教学的展开,使学生处于音乐审美感知与音乐审美探索的积极状态该教学环节是音乐课堂教学的重点,也是音乐课堂教学实施审美教育的重要环节。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应体现在引导审美主体——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审美感知状态之中,并在此条件下,师生进行深层次的交流,在充分进行审美感的基础上,积极进入审美探索阶段。在新课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均渗透着音乐审美的感受知因素。唱歌教学中,教师富有感情的范唱或新歌曲的录音欣赏,配有背景音乐的绘声绘色的歌词朗诵,建立在歌曲美感体验上的以乐句为单位的轻声学唱,都会诱发学生的音乐审美感受,使他们对新教材的学习成为一个审美探索过程。欣赏教学中,对音乐美的感知主要体

  现在优美音响的聆听上,同时,教师精练见解的描述,充满感情的引导,以及学生通过多种方式(口头或身体的、歌唱或演奏的等)对欣赏教材所作的反应和参与,也会大大加强珍重审美感受。如《跳圆舞曲的小猫》内容是这样的:有一天晚上,小主人睡觉了,他梦见家里的小猫在“舞场”上跳起了优美的舞,天真活泼的小猫越跳越高兴,在“舞场”中快速的旋转,突然传来了几声狗叫,专心跳舞的小猫大为震惊,迅速逃离舞场,小主人赶快醒来,发现自己的小猫安然的躺在自己的身边,这位小主人长大以后,依然记得这场梦,记得梦中的音乐,他就是美国人安德森。这时我放音乐,拿出制作好的图片,边听边看把故事解说一下。这样,学生就会感到音乐是多么形象,一首乐曲原来就是一个故事。理解了作品的创作目的和内容后,再让学生复听时跟着音乐拍手,同时提醒学生乐曲的速度快慢、力度、强弱、各种情绪表现跟音乐的内容有关系。第三遍听时可让男孩子听到管乐器演奏的较弱音乐时用尺子弹出声音,女孩子听到旋乐器演奏的较弱音乐时用手帕挥舞。这种方法虽很简单,它却让孩子们通过自身的活动直接感受到了音乐;用手帕尺子更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把音乐的内涵都蕴于无言之中让孩子体验到了。三、音乐教学的复习总结,深化情感体验,加深对音乐美的认识与理解这是音乐教学中十分美好的阶段,是师生在音乐审美感知探索的基础上,加深对音乐的认识和理解并进行音乐审美创造的阶段。这个阶段,弥漫着浓郁的艺术气息,充满了音乐表现与创造,使师生获得

  音乐审美的快乐与愉悦,精神世界得到满足。音乐复习是一种具有创造性,能命名学习产生新的审美体验的复习,目的是从中领会更多的东西,从中创造更多的美。当学生发现他们现在唱的歌比上节课要好,这一遍比前一遍更具有魅力,他们例会感受到创造的欢乐,获得美的享受,甚至产生“震惊”或者“顿悟”,突然认识到自己在音乐上确实有了进步,发现自己确实已深深地喜爱上了音乐,同音乐分不开了。如《歌唱二小放牛郎》一歌学习后,教师不失时机地边复习边引导学生深入讨论:“王二小是如何机智勇敢地与敌人周旋?被敌人发觉后,王二小又是如何英勇不屈、视死如归的?”通过讨论,学生感悟到二小是个英雄、为祖国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有了这样的理解,学生的演唱一遍比一遍深情投入,令他们在悲壮的音乐氛围中对王二小肃然起敬。继而教师试问:“我们新世纪的儿童应为祖国做些什么呢?”有的学生说要从小学好知识本领,长大为祖国做贡献;有的学生说要当解放军保卫祖国,再也不让侵略者肆无忌惮地糟蹋国土;还有的学生说要时刻把祖国爱在心窝里„„那一刻孩子们幼小心灵中产生了爱国主义情感的共鸣,这是他们审美理解与创造的表现。显然,这样的复习、小结,令一堂音乐课意犹未尽,这种情境和气氛的感染力与熏陶作用是巨大的,学生的审美理解与创造得到了充分的完善与发展,音乐的表现与孩子心灵的感悟紧紧地连在一起,达到了心灵陶冶和人格塑造的目的。事实就是如此,提高学生审美品位,培养学生高尚情操,对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会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

  

  

篇八:小学音乐课音乐审美感受力培养

  小学生音乐素养培养【推荐】

  小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小学音乐教育应该培养小学生具备表现美的方法和技能以及良好的音乐欣赏水平,也就是说既要注重培养小学生对美的感受力、判断力、想象力和理解力的训练,又要注重表现小学生的欣赏音乐知识和能力的训练。小学音乐课的教学过程,教师都必须贯穿对审美感、欣赏能力和简单的创作能力的训练,让小学生能从音乐中获得美的感受和体验,并且尽可能地培养小学生的对音乐的欣赏和学习创作的热情,积极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小学生在音乐知识的学习中各方面都得到潜移默化的陶冶和提升。结合新课标的要求,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小学生音乐教学问题。

  一、小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是新课标实现的保障音乐欣赏是学生音乐审美的过程,学生只有学会了怎样欣赏一首音乐作品,才能分辨出这首音乐作品里所蕴含的情感和审美因素,才能得到美的享受。要实现音乐对学生的教化作用,让学生体会到音乐中包含的情感和审美效果,只能经过音乐欣赏来实现。因此,欣赏教学是音乐教学的基础和关键,是培养学生音乐兴趣爱好、扩大学生视野、陶冶情操、提高音乐鉴赏力的重要途径与手段。

  传统的欣赏教学一般是先介绍作曲家情况、作品创作背景和歌词、歌意,然后进行视听,这种教学只注重知识的一般传授,忽视了学生的积极参与,这样造成的结果往往是教师在讲台上侃侃而谈,学生在下面不知所云,结果必然使学生丧失了学习音乐的兴趣,也就不喜欢音乐欣赏课了。

  因此,如何上好音乐欣赏课,实现音乐教育目标,是摆在每位音乐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探索认为: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辅导,采用动静结合,综合运用多种方法,为学生提供多种渠道的音乐认知途径和参与音乐活动的机会,是提高音乐欣赏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第一,要引导学生“乐”听“会”听;第二,发挥视觉效应,视听结合欣赏;最后,我们可以采取结合表演欣赏音乐的方式来锻炼小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

  二、对小学生对音乐的审美锻炼,是新课标的本质要求在所有的音乐教育中,首先音乐知识和技能的掌握都是必要的,因为只有具备了一定的音乐知识与技能,才能更好地把握音乐表现的各种要素,才能更好地感受、理解音乐。然而,音乐知识技能的学习只是为了达到音乐教育目的所采取的一种手段。而非音乐教育的主要目的和最终目的,它真正的目的在于“培养人”,培养具一定审美能力、审美情操的人。小学音乐教育作为学习的基础阶段更加如此。对他们而言提高音乐的学习爱好及音乐素养是首要任务。因此,音乐课的教学应是以审美教育为主、德育为辅的教学。《音乐课程标准》也指出:

  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来锻炼学生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含于音乐中的丰富多彩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并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情智互补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以利于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他们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音乐教学要注意培养学

  生对美的认识和体验,使学生通过音乐的熏陶能逐渐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和人生价值观。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使小学生在思想道德、性格情操、品行修养各方面不断得到教化和提升,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积极的态度。

  三、对小学生音乐节奏感的培养。是新课标的基石音乐离不开节奏,节奏是音乐基本要素之一,是音乐所有表现力的基石、灵魂、生命。因此,音乐教学过程中也应该重视学生节奏感能力的培养,为感知音乐、表现音乐、创作音乐打下扎实的基础。我们在培养和加强学生节奏感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尝试着从生活中探寻节奏,并通过模仿和感知,去体会其中

  的节奏美,并能初步区别不同节奏之间的差别,来培养和锻炼他们感知节奏的水平。在模仿中学习,学生不一定要有高超的技能或出色的音质,每个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去做他们自己愿意做的事情。让学生在模仿学习中感知音乐的节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性。

  四、对小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新课标的升华由于音乐的自由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给人们对音乐的理解与表现提供了想象、联想的广阔空间,因此,音乐是创新性最强的艺术之一。它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有效途径,它能激发起学生创造音乐的情趣和无限的想象。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是不相同的,他们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也会不同,对音乐产生的想象也不同,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想象,通过想象激发学生的创新火花。小学音乐传承式的课堂教学.往往是老师唱一句,学生唱一句,或者先视唱曲谱再唱词。干巴巴的,让学生被动地学,

  呆板地学,甚至不想学,诱发不了学生的求知欲,更谈不育上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新才精神,以及使他们的思想、道德情感得到净化和升华。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和途径,它可以通过生动、直观的声音形象和风韵去感染人,影响人,并将这种审美情感转化为理性认识,从而产生精神力量去激励学生,逐渐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篇九:小学音乐课音乐审美感受力培养

  小学音乐教学中审美素养培养策略

  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音乐课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借助于音乐,可以唤醒了人身上关于周围世界和自身中崇高的、雄伟的、美好的东西的观念。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培养销售审美素养具有重要的教学意义。

  一、小学音乐课审美素养

  审美素养是小学音乐课程教学价值的主要体现。《音乐课程标准》提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音乐教育不再以传授音乐知识、音乐技能为主要目的,而应以情感教育、审美教育为核心,在音乐创作、表演、欣赏等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种新的音乐教育理念符合音乐艺术自身的特征以及我国正在实施的素质教育的要求。

  作为音乐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全面把握小学音乐教育理念,重视审美教育的重要地位及作用,让学生从美好的音乐中获得美的体验,从而净化心灵、启迪智慧、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为好曾为高素质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小学音乐教学中审美素养培养的有效策略

  1、精设教学内容,激发审美想象

  想象是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并创造新的形象的心理活动。音乐这门艺术的特点就是将美好的艺术情境用声音传达出来,所以,丰富的想象力是感知音乐的重要条件。学生只有充分调动自己的审美想象,才能感受并丰富音乐作品美;同时,音乐美也只有借助学生的想象力,才能充分地显现出来。在欣赏《瑶族舞曲》时,可以让学生们闭上眼睛,保持安静。教师用诗意的语言向学生娓娓道来:“在一个美丽的夜晚,远处传来瑶族长鼓动听的声音,它把人们引到瑶族山寨那和平幽静的意境之中。人们身着节日的盛装,从四面八方赶来,参加晚会的人越来越多,歌舞也越来越热情,晚会沉浸在一派幸福欢乐的气氛之中。”引导学生放飞想象的翅膀,在美好的境界中自由翱翔,对学生们在体验音乐艺术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想象力要充分尊重,并鼓励他们求新求异。

  同时充分挖掘利用与教学主题相关的内容,尽量展示对多种风格的优秀音乐作品进行快乐、开放和自由的吸收,通过熟练的教学,说明音乐不论风格如何都有表现力,从而帮助学生更多地从音乐的多种风格中获得审美体验。在课堂中要积极创设有助于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视听环境。音乐教室的布置应优雅、艺术化,座位的安排与乐器的摆放应富有新意、诱人遐想并有利于小组交流与活动,挂图应具有视觉欣赏的意义,其他教学手段(幻灯、录像、多媒体等)的?\用也都应努力遵循创设审美气氛与情境的原则。

  例如,在三年级下册欣赏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的第七首�D�D《保卫黄河》时,教师可以通过放映演唱录像,使学生从形象色彩、音乐旋律等视觉和听觉两方面,身临其境地强烈感受到磅礴的气势美和中国人民奋起斗争的英雄形象美,从心灵深处接受美的教育、美的熏陶,进而热爱美、追求美。突出音乐美,并通过音乐美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也提高了学生对音乐的审美素养。

  要激发学生的审美渴望,让学生去感知、体验一个具有美感的事物或环

  境,就要创造�D个具有美感特征的艺术氛围,激发起学生对这个美感的渴望。在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可以通过很多方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比如在教授革命歌曲时,可将教室四周多挂一些五角星、红旗以及一些革命战争时的图片,而当在教歌颂大自然的歌曲时,可以在教室里摆放一些花盆、盆景及假树造型,为教

  室营造一种清新自然的气氛。在这样�D个充满新鲜感和温馨的情境下,再巧妙地设置几个悬念,像磁铁一样吸引住学生,使之产生新奇感,集中注意力。

  2、发掘作品情感,提升审美理解

  音乐作品的形成不是偶然的,饱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凝聚着作者独特的创作意图和创作灵魂。小学音乐教学方法应从感性入手,采用体验的方式,以情动人、以美感人,重视教育教学的潜效应。小学音乐教育以审美对象来激发人的审美情感,使受教育者通过亲身的情感体验来获得心理的满足、情感的共鸣,使情操得到陶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在理解音乐内涵的基础上,进入角色意境中,可通过表演,或对主题及发展旋律哼唱,或为作品创编伴奏,或通过乐器演奏,引导学生在音响流动的同时,在自己创造的音响中亲身体验与感受其形式美、内容美,进而在知识的应用、拓展和延伸过程中延伸情感,达到提高审美素养的目的。

  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里,美的踪迹无处不在。但是,如果不善于发现,那就辜负了大自然这神奇的创造力,他的一生也注定是荒芜的。各种艺术形式都是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的很好途径,但音乐又是其中最直观、最具感染力的。所以,音乐老师一定要担负起培养学生审美感知能力的重任,通过提高他们的音乐感觉能力来构建对美的认知体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采用多种手段,如语言描述、再让同学展开想象用语言复述,利用大屏幕播放具体的景象,通过讲故事激发学生进入音乐情境等,来逐步培养学生审美意识、审美情趣以及创造美的能力。比如在欣赏《念故乡》这首歌时,我用语言描述这首歌创作背景,原名为《自新大陆》是德沃夏克的巅峰之作。这部交响曲反映了一个捷克人对美国这个“新大陆”所产生的种种印象与感受,表现出他对祖国的思念之情。德沃夏克从黑人音乐和印第安人音乐中得到启示,吸取养料,创作出自己的旋律。《自新大陆》第二乐章的主题是思乡。其浓郁的乡愁之情,恰恰是作曲家本人对祖国对故乡的深切怀念。身在异乡为异客,德沃夏克时时刻刻都在怀念伏尔塔瓦河畔自己的故乡。教师让学生随着我的语言产生联想:作曲家本人对祖国对故乡的深切怀念。身在异乡为异客,德沃夏克时时刻刻都在怀念伏尔塔瓦河畔自己的故乡。接着运用多媒体,播放家乡

  的美丽图片。对歌曲背景的讲述,对音乐画面的观看,让美的情境不断在学生的脑海中浮现,不断加强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

  3、重视审美体验,培养审美能力

  音乐审美经验是人们欣赏和创造音乐作品时产生的认识和愉悦的心理体验。音乐审美能力包括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音乐审美能力是在积累音乐审美经验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感受、欣赏音乐美一般分为官能、感情和理智三个阶段。官能欣赏主要满足于悦耳,是比较肤浅的。要获得完美的艺术享受,必须进入感情和理智的欣赏阶段。因此,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选择什么样的审美对象,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一个人的审美情趣,也体现出一个人的思想境界。由于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擅长于表现人的内心情感,在欣赏时,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积极的形象思维活动,动之以情地进行联想,让学生的情感与作品发生共鸣,从而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寓美于心灵之中,让作品所体现的人类精神文明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

  可以说每一部音乐作品都有丰富的内涵,至于到底怎样理解还要看每个学生的审美创造力。在音乐审美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各种方式启发学生的创造力。如在学习歌曲的同时或学会歌曲以后,启发引导学生依据歌曲的主题、情绪、意境即兴创编一些富有生活气息的表演,以律动、表演、集体舞等形式表现歌曲。对学生的创造成果要以赏识、鼓励为主,从而帮他们树立自信心,激发他们创作的热情。

  三、结语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说过:“音乐教育比其他教育都重要的多,如果教育的方式适合,它们就会用美来浸润心灵,如果没有这种适合的教育,心灵也就因而丑化”。可见音乐教育的重要性,作为音乐教师的我们在后面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扬长补短,总结经验,修正不足,为后面的课题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为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继续努力。

  

  

篇十:小学音乐课音乐审美感受力培养

  小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培养策略

  摘要:当下,美育教育是小学生的重要教学内容,学校对音乐教育事业也十分关注,小学音乐基础教育成为了一门重要的艺术课程。纵观现在小学艺术教学的研究领域,不难发现,增强小学的音乐素养已经引起各大教育机构的关注。为了塑造学生的高尚情怀,应该推进其教育改革,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所以本文就针对小学高年级的音乐教学进行研究和探索。

  关键词:音乐教学;小学高年级;审美能力

  音乐是一门充满艺术气息的课程,是人內心情感的表达方式。在小学生的教育阶段中,音乐艺术已经变为一种内心的审美体验。同时,教学要促使学生的双向发展,不但要培养学生的音乐技能,还要培养学生的艺术感受、艺术审美。在现在的教育模式中,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锻炼其坚毅的性格,培养其对于事物的审美能力,提高生活审美意识,学校教师必须对小学音乐的教学内容实行整改,进行完善的设计规划。通过学生的反映和教师的报告,本文将从小学高年级音乐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来进行具体阐述,这也是促进小学高年级音乐教育的必要条件。

  一、激发兴趣,多样趣味教学,活跃课堂,让学生初步感知美

  1.视听结合,激发学生兴趣

  人们总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所以想要培育学生的审美能力,音乐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要创设一种可以让学生视、听、感、触的环境氛围,以激发、陶冶学生的情感。进行课程教育之前,要激发起学生对于音乐的兴趣,因为兴趣是培养学生感知力的基础,比如教师可以用多媒体辅助欣赏教学,利用多媒体再现音乐所描绘的情景,让学生如临其境。只有当学生对音乐产生兴趣之后,才能集中精力去感受音乐的美,才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调动音乐课堂学习积极性

  让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对待音乐课堂,能够激励学生学习的自觉意识和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意识。学生只有全身心投入到音乐课堂,才能体验到音乐的艺术美与价值美。教学的曲目应该是学生所喜爱的,通过调查小学五年级学生所喜欢的歌曲,然后整合装订出来。从基本儿歌扩展到民歌、红歌、山歌,多样的教学内容可以更好的激发起学生的音乐兴趣。学生只有喜欢上音乐课,才能积极的去探索和发现身边的美,从而提高审美能力。

  二、因材施教,量体裁衣,针对不同学生情况,制定有针对性教学方案

  音乐教学不是普通的教学课程,而是一门具有艺术涵养的课程。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进行辅导教学,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基础来实施教学计划。在小学五年级的音乐教学主题:民族情怀,曲目《美丽的家乡》《56朵花》《故乡是北京》《雏鹰之歌》《红星歌》《乡间的小路》等,教学以“贴近学生生活、教学内容经典性、时代性和开放性”的原则。教师在课堂音乐教学时,要注重学生知识理论基础,根据班级学生情况的不同,划分不同的学习小组,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每个学生歌唱特色曲目,使学生在歌唱的过程中培养审美能力,提高对曲目的鉴赏水平。比如小学五年级经典歌曲《红蜻蜓》,这首儿歌的具体歌词是:“我心里有说不出的感觉,只觉得小时候,在农村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从没有过任何烦恼,每一天的生活都是五彩缤纷”。通过学生的歌唱水平,给学生安排不同的曲目,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体会音乐的魅力。

  同时,还要选择一些精彩的、易于学生理解的教学内容,由浅入深的让学生学习鉴赏,也发挥了教学中学生的主体能力。用多样的教学形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情趣。音乐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教学要完全挖掘学生的音乐素质,让学生在愉悦的学习环境中感受美,品味美、创造美。

  三、传承传统,积极创新,增加实践丰富学生教学内容

  音乐教材是学生进行音乐学习的必要条件,是教师授课的基础。学校课程教学的安排要系统合理,对教材进行严格的审核,选择符合学生审美能力的教材,教学方法要具备一定的时代性,要与当下的音乐发展水平平衡。小学的音乐

  曲目要从中国传统曲目中选择,中国传统歌乐是现代音乐传作的基础和源头,所以在小学教材的编订过程中,要增加内容教授的载体,在小学教学的过程中,学校和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的科技手段,突破通过传统教材教学的结构模式,采用多媒体音乐课件的、音乐专辑等方式,把音乐教材变得更具现代化,向学生直观的展现音乐魅力,以增强学生的音乐鉴赏和审美的能力。在课堂音乐欣赏中,教师要运用美妙精彩的语言搭配音乐教材相关的情景表现,并让学生用肢体行动来演示歌曲的内容,或者利用各种乐器教学表演,播放曲调让学生进行脑海想象,让学生自行品味歌曲的内涵,品鉴其中的韵味。

  与此同时,教师要跳出基本音乐教材的内容,以实践的方式使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音乐学习和鉴赏。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只要充当以监督者和引导者的角色。比如在五年级的音乐课本中歌曲“花鼓乐”,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歌唱曲目,让学生先自行理解和品味,教师从旁指导和监督;在学生有一定的了解基础后,教师便可以对学生教学歌曲教授。这种做法可以培养学生的歌唱水平和对于音乐的审美能力。

  四、结语

  “审美能力”是音乐教学课程中的重要组成因素,是艺术衍生的产物,象征着一种文化内涵。通过以上的论述,小学音乐教师要根据现实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努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在小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要挖掘每个学生的天赋,还要充分培养学生对于兴趣的热爱,让学生感受美的形式,引导学生自主的增强审美。

  参考文献

  [1]谢征.建构主义的教学观对我国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启示教育探索,2010(7).

  [2]廖夏林.体态律动教学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应用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101-102.

  [3]张瑞.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与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有机整合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07(12).

  

  

推荐访问:小学音乐课音乐审美感受力培养 感受力 音乐课 审美

本文来源:https://www.taohy.cn/fanwendaquan/gongwenfanwen/26840.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