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君博文库网!

三资管理不到位9篇

文章来源:网友投稿 时间:2022-12-10 18:20:03

三资管理不到位9篇三资管理不到位  农村“三资”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林泽益来源:《乡村科技》2018年第20期  [摘要]“三资”主要指的是我国农村集体经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资管理不到位9篇,供大家参考。

三资管理不到位9篇

篇一:三资管理不到位

  农村“三资”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林泽益来源:《乡村科技》2018年第20期

  [摘要]“三资”主要指的是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资金、资产、资源三方面。农村“三资”管理问题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问题,近年来又逐渐演变成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点问题和难点问题。基于此,本文针对我国农村“三资”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以顺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关键词]农村;“三资”管理;新农村建设

  [中图分类号]F30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909(2018)20-47-2

  农村的集体资产是农村群众辛苦劳动所得,因此,加强农村“三资”管理,对于我国新农村的建设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对于我国全面实现小康、农村基层建设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非凡的意义。近年来,我国村集体组织在“三资”管理工作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一些地区并没有认识到农村“三资”管理的重要意义、相关法律制度不完善、一些基层村干部法律意识薄弱等,大大降低了农村“三资”管理工作效率和质量。而为了保障我国农村集体组织成员的合法权益,应认真研究农村“三资”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1加强农村“三资”管理的意义

  近年来,我国相关部门越来越重视农村“三资”管理问题。农村“三资”管理问题已经逐渐成为农村建设的基本问题,是实现农村共同富裕的工作热点和难点,对于推进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有着重要的意义。党中央、国务院发布了一系列的意见和通知,强调农村基层干部应做好农村“三资”管理工作,实现农村集体组织村务公开,推动我国农村经营管理工作的开展[1]。

  2农村“三资”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三资”管理机构职责不明确。首先,大多数乡镇的资产资源监管服务中心没有认真履行职责,形同虚设;招投标委托代理服务中心没有业务技术骨干,组成人员缺乏专业资质。其次,会计委托代理服务中心是临时机构,代理会计大部分是社会临时人员,会计基础薄弱,待遇低,人员流动频繁,一些地区在长期推行农村财务委托代理工作过程中出现了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程序不够严格、资金管理中报账不够及时等问题。二是对于专项资金存在管理不善的情况,甚至挪用、挤占这方面的资金。三是集体资产资源家底不清晰。大部分村未建立完整的资产管理台账,未纳入账务核算和台账登记管理;对集体所有的耕地、林地、水域等自然资源也未进行完整、详细的登记管理。有的原本隶属集体所有的资产资源由群众自行管理后成了群众所有,或被群众占有,造成集体资产资源流失。受历史遗留问题的影响,村民与村集体存在资产、资源方面的争议。四是合同的签订不够规范,如在一些村级书面合同的签订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合同中必须出现的要素常常达不到标准,进而导致合同履行起来存在很多问题和漏洞。

  3产生问题的原因

  3.1对于“三资”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目前,我国农村对于“三资”的管理并没有受到农村基层干部的重视,出现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来我国农村实行税费制度改革后,一些基层管理干部认为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大幅度缩水,负债开始增多,没有必要进行资产管理。还有就是基层干部认为我国对于农村财务制度的管理愈发严格,人民群众对于财务制度的监督也越来越严格,对于资产的管理并无漏洞可

  言。而且,近年来我国农村基层自治意识愈发强烈,一些基层干部认为他们无需插手资产管理,这就导致长期以来基层干部对于村里的财务状况并不了解,对于财务管理也并不重视。在“三资”工作开展之后,我国农村基层对于这一领域所颁布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并没有进行认真的贯彻落实,而且在传统思想和方法的影响下,导致农村基层干部对于我国正在实行和颁布的相关法律与财务并不了解和熟悉,无法对“三资”进行有效管理。

  3.2“三资”管理人员不足

  村集体“三资”管理主要依托乡镇经管人员进行,而乡镇经管站人员编制最少,很多经管人员是身兼多职或由其他部门人员来兼任,各地的“三资”监管水平极不均衡。自党中央“八项”规定贯彻执行后,对各方面的监管力度在不断增强,乡镇经管能力显得尤其薄弱。另外,各村务监督委员会组成人员在“三资”管理方面的知识严重匮乏,加之培训力度不足,导致监督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3.3财会队伍不稳定

  由于村干部存在换届问题,因此,基层管理单位中的报账员常常会跟着上一届的村委一同换届,这就会导致报账员队伍换届之后无法在短期内熟悉村内的财务状况及一些财务问题,进入引发一系列问题。而且代理会计没有编制,属于兼职人员,报酬偏低,因而流动性较大。

  4加强农村“三资”管理的对策

  4.1提高基层领导对于“三资”管理工作的重视度要想进一步提高基层领导干部对于农村“三资”工作的认识程度,就要不断加大对于农村基层干部的教育和管理力度,要将农村“三资”管理纳入基层干部考核的重要范围内,并且要完善农村“三资”管理的相关制度,逐渐形成一套严谨的模式,使基层管理人员认识到管理工作的严峻性和重要性。同时,要加强对于基层干部的党性教育、廉政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基层干部的综合素质,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2]。

  4.2健全制度,加强“三资”管理

  4.2.1加大“三资”管理力度。例如,成立“一委三中心”(三资管理委员会辖资金、资产、资源3个管理中心),定职能、定编制,或将工作人员纳入政府购买服务,重点加强招投标委托代理服务中心人员业务培训和廉政建设,将村报账员补贴、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列入财政村干部定补范畴,完善各乡镇“一委三中心”各项配套设施建设,保证“三资”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4.2.2加强财务业务学习培训。不仅要注重会计代理中心会计的岗前培训,而且要注重对新思想、新政策、新制度的培训,尤其要加强对各村(社区)书记、主任、代理会计、报账员和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的培训,不断提升其业务素质,充分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的监督作用,规范农村“三资”监管。

  4.2.3实行决策公开。严格将农村内部的“三资”管理工作进行公开透明处理,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要实行决策公开,同时还要实施重大事项公开制度,保证农村群众了解农村集体的“三资”状况,实施自身的监督管理权力。4.2.4规范招投标工作。政府要制定招投标操作规范,对乡镇的招投标中心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更好地为各村集体服务。村内的一系列招标事务委托给社会相应的招标单位,政府要建立报备制度。

  

篇二:三资管理不到位

  当前农村三资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当前农村“三资”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1、“三资”管理台账不完善。在调查中,很多村干部、财政所干部对本村、本镇的三资家底不清,一笔糊涂账,有点连基本的台账都没有。对资金、资产还好一些,特别是对土地(机动地)、“四荒”等的登记就不全、不细或没有台账登记。有的要求村里做好三资的台账,但村里故意敷衍,不让镇里知道实情。

  2、合同不规范,损害了村集体利益。一是对于合同的签订随意性大,有些合同要素不全,条款不明,对权利和义务的规定不平等,不全面,造成群众利益损失。二是村干部违规发包,搞暗箱操作,一些地方存在着发包不按照民主程序,不民主公开、不招标投标,少数人说了算。三是少数村对合同签订后不按照要求履行,合同变更随意,变更的内容和承包时间群众根本不知情。四是有极少数村搞一言堂,口头说了算,根本不签订合同。

  3、“三公开”不全面,透明度不高。对党务公开、村务公开、财务公开工作全市曾经作过一系列的安排和部署,纪检、组织、农经等部门都高度重视,也出台了不少行之有效的制度。但是在个别村由于思想认识不到位、群众意识淡薄,公布的内容、形式、时间都不符合要求,有的对于重大支出项目没有专项公布,实质性内容公开不细,有时甚至是走过场。有的村务公开只强调财务公开,不注重“三资”管理的公开。

  4、财务制度执行不力。有些村对一般性开支不集体研究,大的开支不讨论;民主理财形同虚设,有个别村民主理财小组的公章在村干部手中;有的由于村干部自己开据收款、长期不报账,造成无法正常结账;有的村收款开具非统一收款收据,开支白条入账;有的报销凭证不够规范,支出凭证手续不完整等。

  5、资产收益管理不规范。对村里的存量固定资产都通过租赁、转让等形式进行盘活,如学校、砖瓦厂等。但在盘活过程中,存在着租赁、转让收入不入账,或以其它收入冲抵;有的入账后对变现的资金使用也无计划,既没有对村公益事业进行建设,也没有投入村集体水利设施的改造,有的村群众根本不知情;有的甚至随意**发包期限,指标降低,造成集体“三资”收益减少,寅吃卯粮。

  6、少数村财会人员素质低,责任心差。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有的村财会人员对三资的概念模糊不清,根本不知道如何管理;有的财会人员故意拖延报账时间,无法正常结账;有的财务人员调整以后,移交档案不全,甚至拒不移交账册凭证,村干部也束手无策。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1、农村“三资”内容广泛,复**样,管理难度大。农村“三资”涉及面广、项目多,既有现金的,又有实物财产的,还有资源性质的;既有可移动的,又有不动的;既有国家支农资金、各项补偿补助款,又有集体收入,还有筹资、捐资等,具有较强的复杂性、多样性,带来管理难度较大。

  2、“三资”管理力量薄弱。经管机构归并、经管职能淡化、经管人员边缘化是导致对农村”三资”工作管理监督跟不上的重要因素之一。2000年乡镇事业单位改革后,各乡镇农经站并入财政所,叫农村会计服务中心,由于人员调整,人员减少,监管力量严重不足,有的甚至没有人管理。此外,有些农村会计服务中心人员常年围绕乡镇财政所的中心工作奔忙,顾不上本身的工作业务,往往是“种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己的田”。

  3、对农村“三资”管理的监督渠道不畅。一是纪检机关监督乏力。村干部是党员的,纪检部门还可以查处,对不是党员的,纪检部门不便查处。二是司法机关监督乏力。由于职能限制、违规金额小等种种因素,司法机关不能、不愿介入村组干部的经济问题。三是群众监督乏力。村民集体观念、民主管理意识淡薄。此外,有的村的村民忙于在外打工,对集体的事不是很关心、有的根本不了解,民主管理和监督流于形式。四是村班子内部监督不力。有的村主要干部搞一言堂,大事不开会,小事不研究,班子成员无法监督。五是民主理财小组监督乏力。有的民主理财小组成员不是民选的,不为群众说话;有的一干多少年不调整;有的不懂财务知识,没有理财能力;还有的原则性不强。

  4、管理职能没有进一步明确。农村“三资”属于村集体所有,应该由镇村统一进行管理。但我市目前对三资的管理并没有明确具体的机构来管理,有的是在财政所或农村会计服务中心在进行管理,但因为没有职能设置和有关制度要求,管理也不严格,流于形式。

  5、房头霸势力强占强霸集体资产。个别地方存在着农村恶势力强占强霸,随意侵占集体资产,任期内的村干部图**,不愿惹;群众敢怒不敢言,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致使集体资产安全无法保证,造成集体资产的流失。

  6、对农村“三资”管理认识不高。一是一些乡镇干部认为农村集体经济收入少、债务多,无资产可管;二是认为村民自治,应该由村里自主管理,镇里不宜多管。三是“三资”管理方面的政策、规章制度没有得到很好地贯彻落实。有些村干部不熟悉法规和财务制度,不按规章制度办事,不听财会人员的意见和建议,造成管理混乱的局面。

  三、加强农村“三资”管理的对策及建议1、加强对镇村干部的教育管理。要加强对基层干部和财会人员开展党性教育、廉政教育,加强财经管理知识的培训,提高干部的综合素质,增强法纪观念。同时要把“三资”管理纳入干部岗位目标考核和廉政考核内容之一,从机制上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对违反三资管理制度的党员、干部,各乡镇党委、政府要严肃处理,决不姑息;对管理民主,严格执行管理制度、集体资产保值增值的村干部应给予表彰奖励;对坚持原则,严格执行财务管理规定、业务能力强、责任心强的村财务人员也要进行奖励。

  2、健全制度,加强管理。建立健全农村“三资”管理的各项制度,做到有章可寻,制度约束。具体有:全面清查界定产权的台账登记制度、民主公开管理制度、审核审批制度、招标投标制度、债权债务管理制度、承包合同管理制度、集体资产发包或产权变更的资质评估制度、农村“三资”年度检查制度、产权改革、有序流转制度和“村财乡管”的财务管理制度等。制定三资委托代理服务制度,成立“农村‘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接受所属村集体组织的委托,进行“三资”委托代理服务工作。

  3、强化人员培训,充实力量。要对农村“三资”管理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增强精力素质和敬业精神,加强对镇村财务人员的会计基础知识、法律法规、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培训,全面提升村会计的素质;配足“三资”管理员。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机构配备总会计、总出纳、信息化管理员、档案管理员、招投标协调员、合同订立管理员等工作人员。

  4、推进农村信息化平台建设。依托网络优势,构建市、镇、村三级联动的农村管理信息平台,建立一套“网上办公+村务公开”系统平台,信息平台由办公自动化系统、财务管理系统和信息公开系统三部分组成。乡镇政府设立网络管理站,配备网络管理员,接入移动专线光缆。各行政村设立信息网点,村级网点统一由大学生村官管理。没有大学生村官的可配备懂电脑、有一定文化水平、有责任心的青年协助管理,具体负责网络运行和村民对村务询问解答。要以信息化平台的建设推行涉农党务、政务、村务的办公自动化、决策程序化、管理民主化和公开经常化,对群众关心的热点、焦点事项推行网上公开、网上办公、网上审批和网上管理。

  5、严肃纪律,加大查处力度。要提高各级各有关部门对加强农村“三资”管理主要性的认识和工作的重视,加强有关职能部门的密切配合,重点是纳入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建立健全农村“三资”管理各项制度的基础上,与纪检、监察、财政、村务公开等职能部门联合下发一个“关于违反农村“三资”管理实行责任追究的办法”,加大监督检查和查处的力度,严格制度管理,开展村务公开,给予工作保障,严肃处理处罚。

  

  

篇三:三资管理不到位

  优质文本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建议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简称“三资”)管理问题,是农村广大干部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也是容易滋生腐败现象的重点领域。但是,由于制度不完善,运作不规范、监管不到位,有的乡村出现过财务管理混乱、资产管理无序、资源处置不当等问题,甚至个别乡村集体“三资”管理引发了严重的干群矛盾,影响了农村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本文以县为例,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作一些粗浅的探讨。一、当前“三资”管理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从开始,县逐步推行了以会计委托代理制为核心、“五统一”为主要内容的村级财务规范化管理工作。运行几年来,村级财务规范化管理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一是组建了农村经营管理信息网络系统和开通“村级财务公开内容自动生成”系统,保证了财务公开的准确性、与时性。二是健全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三是把村级财务管理列入对各镇的年终考核内容,加强专项整治,规范票据管理。同时,工作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与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在思想上存在误区。一是认为实施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村级基本没有集体资产,不需要管理;二是村民自治,不能管理;三是情况复杂,不好管理。农村“三资”情况复杂,管理难度大。农村“三资”涉与面广、项目多,既有现金的,又有实物财产的,还有资源性质的;既有可移动产,又有不动产;既有国家支农资金、各项补偿补助款,又有

  优质文本

  集体收入,还有筹资、捐资等,具有较强的复杂性、多样性,带来管理难度较大。2、“三资”管理基础工作薄弱,登记的台账管理不完善。由于过去会计人员更换频繁,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会计账务不全,以致“三资”管理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三资”的底子不清;其次是台账登记管理不全面,对资金、资产还好一些,而对土地(机动地)、“四荒”等的登记就不全、不细或没有台账登记。如王港村对矿山、鱼塘、荒山、荒沙和机动地承包租赁合同没有存档保管。通过清理,该村承包租赁矿产资源等项目48个,其中签订正式合同34个,以收据代合同4个,未签正式合同10个。应收承包租赁费119.23万元,仅收98.22万元,下欠21.01万元无账面反映。沙洋镇洪岭村发包渔池134亩,4年来既未向承包户签订承包合同,也未收取承包费,村里没有任何记录。少数村干部不明“家底”,也不想弄清“家底”,并因此以权谋私,送人情,搞暗箱操作,已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3、村级集体收入管理力度不大,不够规范。一是部分村干部担心自己的岗位报酬不能到位,为了用钱方便,将经手收取的资金不与时缴入收入专户,坐收坐支,报账时只有一堆发票。不管开支是否合规,成了既成事实,会计服务中心只能被动记账;二是有抵扣、结算现象,主要是对税改财政转移支付等资金在一些地方以抵扣方式结算,造成村级运转艰难;三是返还收入不交会计入账。如在清理中发现,洪岭村固定资产账面总额170.1万元,有效资产151.4万元,账实不符达19.5

  优质文本

  万元,大多数为管理不规范造成。4、民主管理和村务公开不规范。一些地方存在着发包不按照民主程序、不民主公开、不公开招标投标;村务公开只强调财务公开,不注重“三资”管理的公开。5、合同签订不规范,集体利益得不到有效保证。合同条款不完善,甚至没有书面合同等;寅吃卯粮,发包期限过长,指标降低,集体“三资”承包收益减少。6、强占强霸集体资产。个别地方存在着农村“狠人”强占强霸,随意侵占集体资产,任期内的村干部图安宁,不愿惹;群众敢怒不敢言,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致使集体资产安全无法保证,造成集体资产的流失。二、加强农村“三资”管理的几点建议1、进一步统一各级党委、政府的对管理好农村“三资”思想认识。“三资”管理看起来是业务工作,实质上是政治工作、稳定工作。在进一步强化部门责任的同时,要强化地方党委政府的责任,把“三资”管理作为党委、政府谋发展、抓稳定的重要内容,克服极少数乡镇党委不够重视“三资”管理的倾向。2、进一步清理核查,摸清家底,健全台账。首先要在农村“三资”清理的基础上,再摸底,再公示。建立健全“三资”台账,加强档案管理。3、健全制度,加强管理。建立健全农村“三资”管理的各项制度,做到有章可循,用制度规范行为。具体有:资产资源清查界定、登记台账

  优质文本

  制度、民主公开管理制度、资产处置审批制度、集体资产发包或产权变更的资质评估制度、招标投标制度、债权债务管理制度、承包合同管理制度(合同要鉴证,统一使用规范文本)、农村“三资”年度检查制度、保值增值的股份制、股份合作制产权改革办法、集体土地有序流转制度等。4、改进方法,强化监督。过去实行“村账乡管”存在思想障碍:一是法律障碍,如“村民自治”;二是财力障碍,现在随着情况的变化,这种障碍发生了变化,村级资金主体部分由过去自己收,变为了上级转移支付。为全面推行农村会计委托代理制度,进一步提供了制度和财力保障。因此要以“农村会计服务中心”为平台,通过建立健全各项监管机制等措施,扎实做好“双代管”工作。加强预算管理,突出资金管理,加强民主理财小组的作用,民主理财小组的成员要通过民主推选,每年一次。5、重拳出击,严肃查处。要进一步统一对加强农村“三资”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加强有关职能部门的密切配合,在建立健全农村“三资”管理各项制度的基础上,纪检、监察、财政、政务公开等职能部门要联合制发“关于违反农村‘三资’管理实行责任追究的办法”,加大监督检查和查处的力度,严格制度管理,严肃处理处罚。6、建立村干部岗位补助财政直达个人帐户办法,解决村干部岗位补助的后顾之忧,促进农村集体“三资”规范化管理。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篇四:三资管理不到位

  农村“三资”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美丽乡村建设等一系列战略、政策的贯彻落实,农村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发展。同时,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问题日益成为农民群众关注的热点,由此引发的矛盾与信访事件频发,对农村党群干群关系以及基层党组织形象造成了严重损害。近年来,笔者所在单位通过乡镇经济责任及涉农专项资金审计、农村“三资”管理审计调查等发现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问题突出,亟需整治。

  一、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三资”监管机构履职尽责不到位,监管流于形式。

  1.乡镇“三资”管理监督委员会履职不尽责。各乡镇虽然均以文件形式成立“三资”管理监督委员会,但执行中存在部分单位未严格履行《湖北省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办法》规定的监督管理职责。

  2.“三资”监管代理中心履职不到位、监管乏力。一是农村集体资产、资源的动态管理不及时,资产、资源台账登记信息失真,数据不完整、不准确。二是农村集体财务会计信息不真实、不完整。“三资”监管代理中心对农村财务监管流于形式,沦为村级财务记账员和会计凭证保管员,不能保证村级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三是对村级资金使用情况监管不力。村级资金拨付使用现金支票和转账支票,通过村支书或会计个人银行卡进行结算;村级资金使用村支书既是审批人、经手人又是报账员,村级资金使用脱离监督。

  3.农村集体经济产权交易中心履职不到位,机构形同虚设。一是乡镇农村集体产权交易中心人员由财政所人员兼任,缺乏一定数量的专职、专业人员,对农村集体资产资源交易活动、建设项目实施缺乏有效的监管手段。二是农村集体资产、资源的交易只有少部分通过农村集体经济产权交易中心公开发包,各乡镇对农村集体资产资源交易监督管理流于形式。

  (二)农村集体资产、资源不按规定程序交易、发包,管理无序,资产资源收益流失现象严重。

  1.资产资源发包、处置不规范。一是未执行“四议两公开”制度,由各村村支书自行发包、处置现象普遍。二是承包期限过长、承包价格明显偏低。三是超期不缴承包费、提前发包预收承包费、超过合同承包期限逾期发包等现象。

  2.农村集体资产资源承包收益流失严重。一是部分村集体资源由于村民强占、权属不清或未按期足额缴纳承包费导致村集体收益损失。二是发包价格普遍低于市场承包价格,导致村集体资产资源收益流失严重。

  (三)农村集体资金使用及财务管理极不规范,违纪违规问题多发,乱象从生。具体表现为:违反《会计法》《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的相关规定,建账、报账不及时;村集体收入不纳入“三资”监管代理中心代管专户统一管理,由村级自收自支;白条报账、借款列支、挪借集体资金、违规开支等问题突出;虚报工程支出套取村级建设资金;收入不上账、私设“小金库”现象屡禁不止;虚报冒领、贪污侵占村民权益现象时有发生。

  (四)农村工程项目建设管理不规范。表现为村级工程建设项目未通过招投标,或者化整为零规避招投标;建设项目不通过乡镇产权交易平台违规自行发包;村支书本人或者亲属、无公司法人资质的社会个人违规承包项目工程;项目承包合同签订不规范;工程项目违规转包分包;项目监理人员素质不高导致工程质量较差;虚报工程量套取项目资金;工程项目支出票据不规范等。

  二、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中存在以上突出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一是乡镇党委、政府对农村“三资”管理工作重视不够,对存在问题的危害性认识不足;二是村集体“两委”成员素质良莠不齐,法纪法规意识淡薄;三是乡镇农村“三资”监管机构履行职能不够,执行力薄弱;四是各级主管部门、执法机关对农村“三资”监督处于“碎片化”“应急式”状态,未实行常态化监管,也没有形成监督合力。

  三、规范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近些年来,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问题日益成为农村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由此引发的矛盾与信访事件频发,对农村党群干群关系以及基层党组织形象造成了严重损害。乡镇党委、政府和各级监管部门应切实转变对农村集体“三资”的管理观念,充分认识其存在问题的危害性,高度重视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工作,维护农村经济社会稳定与和谐发展。

  (二)强化措施,加强管理。针对部分乡镇干部、村两委成员法律意识、财经纪律意识淡薄,村级财务管理仍然存在很多漏洞与薄弱环节的现状,各乡镇人民政府应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对乡镇干部、村两委班子成员的法制与财经纪律教育力度,牢固树立对国家法律法规、财经法纪的敬畏之心,增强其遵纪守法的自觉性。进一步建立健全“三资”管理制度,强化监管措施,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三)增强责任心,提高执行力。乡镇“三资”监管代理中心、农村集体经济产权交易中心等农村集体“三资”监管机构应增强责任心,严格执行有关规定,改变目前“监管乏力”“流于形式”的工作现状,在地方党委、政府支持下,配齐人员力量,切实履职尽责,提高执行力。

  (四)部门协同,增强监督合力。针对农村集体“三资”监管领域依然存在各种违法违纪问题的现状,各级监管执法部门应改变“碎片化”“应急式”监督管理模式,加大工作协同力度,形成监督合力。尤其是要强化执纪执法与责任追究力度,对严重违法违纪问题采取“零容忍”态度,严格依法依规处理,绝不姑息。

  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简称“三资”)管理涉及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事关农村稳定和农业发展大局,随着集体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农村集体资金往来多元化、资产利用多样化、资源开发产业化、资本收益隐形化的趋势明显,对加强“三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由于工作关系下乡驻村3年多时间,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有了切身感受,“三资”管理也是目前农村工作的热点和难点之一。

  一、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现状

  (一)资金管理不到位。资金管理不规范,公款私款难分、不分,对于上级安排的专项性资金,由于检查严格,管理较为规范;但对农村集体的一些自有资金、社会捐赠资金等,管理则非常松散,坐支或账外结算的问题突出,资金核算不完整,存在着公款私存、坐支现金的现象。(二)资产管理不规范。未建立完整的资产管理台账,特别是对集体投资建设的公益用房、倒闭后集体企业资产、社会捐赠资产等,未纳入会计核算账登记管理;有的资产购建时手续不全,使用多年仍在账外。有的房屋资产产权不明,管理乏力。有的办公设备等资产轻易购置、随意处置,账实不符。(三)资源管理不健全。经过多轮对外承包后,对集体所有的耕地、林地、山地、水域等自然资源,不愿或不进行资源清查,对于农村村级资源性资产的位置、类别、地籍类型、地力等级等情况登记不够规范,造成农村“三资”底数不清、底子不明,管理混乱,有的改变了性质,有的资源价值缩水,有的长期被私人占用,损害了集体利益。(四)资本收益不公开。有的村集体以三资形成的股权收益以其他费用直接冲抵承包款和租金;有的收取后,私自保管,长期不报账;有的资本收益使用无计划,存在着“小金库”和“寅吃卯粮”的现象,集体利益得不到保证。

  

篇五:三资管理不到位

  浅谈集体“三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作者:暂无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上半月)》2015年第4期

  刘淑华

  随着农村经济的改革和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投资项目也越来越多,村级组织负责管理的修路、新农村建设、征地拆迁等方面的款项也明显增大。实行“村账乡(镇)管”,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预防农村职务犯罪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落实不够到位,诱发出一些村干部的违法违纪现象,疏远了党群关系,影响了当地社会稳定及村民之间的和谐。

  一、存在问题及表现

  从近期部分地区通报的审计情况来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三资”动态管理不到位,账实不符。从账面上看,部分村存在资产账面价值与实物不符,主要是陈年老账未及时清理核对且未按程序审批后进行调账处理,实物下落不明情况较多。在资源性资产管理方面:部分村存在动态登记不到位情况,有的村存在出租、拍卖土地未纳入台账管理。在资金管理方面:存在备用金管理不严,使用超过核定的额度。

  2.项目建设资金管理不严,拨付审批程序不到位。有的村超审批额度使用资金;有的村审批程序不到位便拨款,有的村超额度未审批;还有部分村存在大额度专项项目建设事前无协议事后无主管单位验收。

  3.经济合同管理不规范。一是存在所拟经济合同不严谨,经济合同主要要素不全。有的签订的合同无标的额;有的未填写日期、金额;有的大小写不一致;还有合同不是单位法人代表签字等现象。二是经济合同兑现力度不够。有的村存在承包户长期拖欠经济合同承包款。三是个别村存在经济合同无“三资”交易所鉴证甚至暗箱操作。四是到期合同不及时续签。

  4.村级招待费等非生产性开支居高不下。近年来,一些村干部打着争取上级资金扶助、外援资金以及洽谈招商项目等旗号,公私不分,用途不清,事由不明,混淆事实真相。造成部分村招待费开支数额超过10万多元,个别村年招待费还超过30万元。

  5.会计基础工作欠缺,财务手续不规范。部分村存在以下不同程度的问题:一是报账手续不规范,按照现有的农村财务报销制度规定,开支票据必须有经办人、证明人、村民委员会主任签字才能同意报销。而在实际操作中,有些票据只有经办人、负责人而无证明人,有的票据只有负责人而无经办人和证明人;二是票据来源不规范,有的用汽油、柴油发票代替运输发票或施工发票;三是票据审核不严格,个别村、组干部为截留部分资金以及报销不合理费用而使用虚假票据,进行虚报冒领,造成假账、糊涂账,致使部分人从中谋取了不正当利益。四是原始发票为不合格或错误发票,如批量开支无清单、所附原始单据不全、不能充分证明该项经济业务、所附原始单据与经济事项不符等等。

  6.村务公开制度不落实,村民知情少。虽然政府都规定了比较完善的村务公开管理制度,但实际工作中落实不到位。一是村班子不重视。农村税费改革后,村级收入主要来自上级拨入的一些款项,不再向农民收费,而且实行了“村账乡(镇)管”,一些村干部就认为没有必要再跟群众公示账务。二是公示内容不全面不细化,既使公示,也是避重就轻,大多只公示“村账

  乡(镇)管”账务上的收支情况,对详细的收支情况不作说明,村民即使看了,也是摸不着头脑。三是基础设施建设未按严格的程序办理。有的村搞建设,事前不召开村民代表会议,不听取群众意见,事后村民闹意见或反馈一些财务问题时,村干部却采取回避态度,置之不理,甚至采取压制措施。村监督委员会监督不到位,使得村级财务无法在阳光下运行。

  二、原因分析

  上述问题的产生,其主要是因为乡村两级对财务工作重视度不够,监管不到位以及部分村干部的思想认识不高造成的。在实践中,乡(镇)政府重经济发展、地方稳定工作而轻财务管理工作,因为村民自治,乡(镇)一般在监管村级财务中有为难情绪,具体原因如下:

  1.乡镇对村级财务没有管严、管死。一是乡镇代管的村级账务大多是财政收入补助,对村的非财政性收入(承包费收入、村办企业收入以及村集体经济的房屋租赁收入等)没有管住;二是资源性资产未纳入账务中核算,使得无法对村的资源性资产收益进行监督,容易造成流失,引发腐败。

  2.由于制度的原因,乡镇农村财务代理中心对村级财务的核查难度较大。一是认为村集体是自治机构,不易多管,对村干部报上来的支出只是做账、报表。二是对一般支出只要票据正规,审批程序到位就准予入账。由于工作量大,实际支出难以逐笔核实,有时也使得一些不合理的支出“合理化”;三是在例行的对村财务审计监督时,也只是重点审计乡镇代管的村账面情况,账外的情况审计由于数量大、范围广、时间紧,难以做实。

  3.村监委会对财务监督职能缺失。现阶段村监委会对村财务工作监督流于形式,不去管也不敢管。村监委会本是村民们选出来代表大家对村委会的各项事务进行审查监督,但实际中,由于村民选举制度实施中的不规范,这些监委会的成员都是被人为内定了的,再加上其待遇由村委会负担,所以他们对村财务工作一般都是不管不问,审查监督职能完全缺失。

  4.个别村干部思想认识不够。一是对“村账乡(镇)管”存在认识不清,部分村干部认为农村村级财务是村民自治重要组成部分,在不改变村所有权和支配权的提前下,实行“村账乡(镇)管”,完全是政府强制行为,加上财务规章制度、办事程序较为复杂,一些村干部把“村账乡(镇)管”当做一种负担和障碍,对这项制度不支持。二是为“官”动机不纯,部分村干部当“官”是为了给自己挣面子,图吃喝,利用职务之便赚取一些利益,如将自家花费混到村开支中一起报销、承包和变相承包村上工程建设项目等。三是霸权思想严重,搞“一言堂”,在村事务财务管理上听不进去其他村干部及群众的意见,自己搞独权,甚至利用自己的权势排挤他人。四是财经法律意识淡薄,有的村虽然设有会计、出纳人员,但他们只是充当了记账的工具,没有起到监督管理村财务作用。

  三、对策及建议

  由于以上的原因,造成村级财务管理不严、不全,诱发了部分村干部违法违纪,群众上访、缠访等事件的发生,为加强村级财务管理,我们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政府要加强对村级财务监管力度。一是乡镇首先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克服畏难情绪,把村级财务管理当做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大事来抓,认真落实“村账乡(镇)管”各项制度;二是规范财务管理手续,会计代理中心工作人员必须严把审核关,审查村级报来的每一笔收支单据的合理性、合法性、正确性及真实性,对不规范的票据坚决不予入账;对未经村监委会审核的票据坚决不予入账;除报账员外,其他人一律不得经手钱物。对不按规定报账、集体财务管理混乱的,除对责任人做出处理外,还要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三是充分发挥乡镇财政专管员的作用,对大额、非正常的财务开支进行核实证明;四是乡镇要定期组织财务人员对各村账务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篇六:三资管理不到位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分析

  作者:赵志臣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上半月)》2020年第11期

  赵志臣

  一、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存在的问题

  1、台账管理不完善

  农村集体三资的涉及范围比较广,项目比较复杂,部分农村存在集体资金范围不清、具体资产资源不明以及管理混乱,很多管理台账未健全完善等问题,尤其是一些集体土地、惠农资金以及集体收益等项目,这些项目登记不全、不明细甚至存在未登记现象,还有一些台账管理制度的不完善,致使农村集体三资在管理过程中存在产权不清、闲置浪费以及流失严重和私自被挪用的问题。

  2、村务民主形式化

  一些农村干部没有深刻的认识到集体三资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对村务公开工作做的不到位,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且很多农村基层干部由于文化水平比较低,所以参与村务工作监督的积极性较低,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会出现内容比较随意,民主制度比较形式化的现象,再加上村民对一些村级事务漠不关心,或者具有错误的认知,从而导致一些基层矛盾冲突。

  3、管理人员专业素养较低

  目前,农村集体三资项目会计和审计人员的整体素质较低,农村集体三资的管理工作是由乡镇审计中心负责,而乡镇里的会计和审计人员大多数都是半路出家,并不专业,而且还缺乏系统性的培训,使其专业素养以及业务技能较差,难以满足新形势下农村三资管理工作的发展需求,从而影响着三资项目管理的质量和水平。

  4、监管存在较多盲点

  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相关司法机关缺乏相应的监督,受到职能限制和违规金额较小等因素的影响,相关司法机关不愿意介入农村经济管理中。二是相关纪检机关缺乏相应的监督,村镇干部经常在一起共事,在进行违纪问题查处时存在一定的困难。三是相关村民群众缺乏监督,很多村民的民主意识比较淡薄,没有集体观念,一些有知识、有能力的村民也大多走向了城市,农村留下的村民一般都没有劳动能力或者文化水平比较低,他们不了解民主监督,致使某些干部有了可乘之机。四是村监委会缺乏监督,有些农村的村监委会只是形式上的存在,缺乏作为,有些农村甚至未成立村监委会,致使监管不严影响管理效率。

  二、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策略

  1、健全三资管理制度

  以划分清晰、权能完整、流通顺畅以及严格保护为原则,实行农村集体三资制度改革,优化集体三资管理体系,并且要结合农村的具体情况开展各项管理活动,不断的进行总结和探索,规范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审评的办法,完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例如:建立健全台账制度,强化农村集体财产清算制度,加强集体资产监督检查制度等。另外,还可以实行承包租赁管理,如果农村的集体资产需要对外进行出包、租赁,那么需要签订相关书面合同,进行统一编号、

  统一管理,合同中要明确承包双方的权利和责任,相关书面材料要及时归档,并且如实报备至上级服务中心,以便备案待查。

  2、规范程序,民主决策

  面对一些矛盾冲突问题,为了能够切实的保障基层农民的民主权利,一定要将农村集体资产、固定资产的处置列为村级重大事项,进行流程化和精细化管理,从强化程序的监督开始入手,所有村级重大事项的办理都要履行支部提议、村民决议、政府审核以及集中采购、公开公示的流程,并且每道程序都要在相关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督下进行,没有经过村民决议的,政府不予以批准。另外,针对具体问题要出台相关规章制度,例如:农村集体三资精细化管理实施意见等,用制度约束人、权、事。

  3、加强队伍建设

  相关管理部门要加强对管理人员的业务监督和指导,加大经管人员的建设力度,首先,乡镇政府做好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工作,并且在经费上能够保障农村集体三资工作的顺利开展。其次,加大培训力度,可以进行集体培训,通过开展讲座进行岗前教育和继续教育,也可以利用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网络培训,目的是提高项目相关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道德素养。最后,重点岗位的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例如:会计人员,要接受经济审计业务培训,全面实行持证上岗制度,通过竞聘上岗的人员必须具有专业业务能力。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建设一支具有专业素质强、专业技能强以及管理水平较高的管理队伍,有助于提高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质量。

  4、加强监督体系的建设

  首先,实现民主决策能够从根本上防治管理腐败现象,建立健全委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制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管理的民主性,不断的规范民主决策流程,包括集体资产的处理、集体资源的承包租赁、集体三资制度改革、集体三资管理经费的筹集等,都要坚持公开公正的原则。其次,政府要定期对村支部书记、财务人员等开展党风廉政教育和财务管理方面的培训,强化其遵纪守法的意识,并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纳入岗位目标考核以及廉政考核中。最后,各级监管部门应改变传统的碎片化监督模式,要加大协同力度,强化执纪执法力度和奖优罚劣力度,对于违反相关制度和农村集体三资规章制度的管理人员要进行追责,严重违法违纪的人员要依法依规处理,对于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中严格按照规定执行、坚持民主决议的优秀干部给予一定的鼓励和表扬,从而带动其他干部的监督积极性。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关系着农村经济发展的进程,所以要引起重视。

  (作者单位:125302辽宁省葫芦岛市建昌县娘娘庙乡农经站)

  

  

篇七:三资管理不到位

  农村“三资”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我处农村“三资”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以下简称“三资”)属于村(组)集体经济组织全体成员集体所有,是发展农村经济和实现农民共同富裕的重要物质基础。农村“三资”管理一直是广大农民群众十分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也是农村基层干部违法违纪问题的易发多发部位。可见,强化对农村“三资”管理,对于推进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维护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农村“三资”管理存在的问题1、“三资”管理台账不完善。很多村干部对本村的三资家底不清,一笔糊涂账,有点连基本的台账都没有。对资金、资产还好一些,特别是对土地(机动地)、“四荒”等的登记就不全、不细或没有登记。要求村里做好三资的台账,但村里故意敷衍,不让办事处知道实情。2、合同不规范,损害了村集体利益。一是对于合同的签订随意性大,有些合同要素不全,条款不明,对权利和义务的规定不平等,不全面,造成群众利益损失。二是村干部违规发包,搞暗箱操作,一些地方存在着发包不按照民主程序,不民主公开、不招标投标,少数人说了算。三是少数村对合同签订后不按照要求履行,合同变更随意,变更的内容和承包时间群众根本不知情。四是有极少数村搞一言堂,口头说了算,根本不签订合同。五是有的甚至随意__发包期限,降低承包金,造成集体“三资”收益减少,寅吃卯粮。3、“三公开”不全面,透明度不高。个别村由于思想认识不到位、群众意识淡薄,公布的内容、形式、时间都不符合要求,有的对于重大支出项目没有专项公

  

  布,实质性内容公开不细,有时甚至是走过场。有的村务公开只强调财务公开,不注重“三资”管理的公开。

  4、财务制度执行不力。有些村对一般性开支不集体研究,大的开支不讨论;民主理财形同虚设,有个别村民主理财小组的公章在村干部手中;有的由于村干部自己开据收款、长期不报账,造成无法正常结账。

  5、少数村报帐员素质低,责任心差。有的村报帐员对“三资”的概念模糊不清,根本不知道如何管理;有的报帐员故意拖延报账时间,无法正常结账;有的报帐员调整以后,移交档案不全,甚至拒不移交账册凭证,村干部也束手无策。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1、农村“三资”内容广泛,复__样,管理难度大。农村“三资”涉及面广、项目多,既有现金的,又有实物财产的,还有资性质的;既有可移动的,又有不动的;既有国家支农资金、各项补偿补助款,又有集体收入,还有筹资、捐资等,具有较强的复杂性、多样性,带来管理难度较大。2、对农村“三资”管理的监督渠道不畅。一是纪检机关监督乏力。村干部是党员的,纪检部门还可以查处,对不是党员的,纪检部门不便查处。二是司法机关监督乏力。由于职能限制、违规金额小等种种因素,司法机关不能、不愿介入村组干部的经济问题。三是群众监督乏力。村民集体观念、民主管理意识淡薄。此外,有的村的村民忙于在外打工,对集体的事不是很关心、有的根本不了解,民主管理和监督流于形式。四是村班子内部监督不力。有的村主要干部搞一言堂,大事不开会,小事不研究,班子成员无法监督。五是民主理财小组监督乏力。有的民主理财小组成员不是民选的,不为群众说话;有的一干多少年不调整;有的不懂财务知识,没有理财能力;还有的原则性不强。

  

  3、管理职能没有进一步明确。农村“三资”属于村集体所有,应该由处村统一进行管理。但目前对三资的管理并没有明确具体的机构来管理,暂时纳入处“三资”管理办公室管理,管理也不严格,流于形式。

  4、恶势力强占强霸集体资产。个别地方存在着农村恶势力强占强霸,随意侵占集体资产,任期内的村干部图安稳,不愿惹;群众敢怒不敢言,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致使集体资产安全无法保证,造成集体资产的流失。

  5、对农村“三资”管理认识不高。有些村干部认为农村集体经济收入少、债务多,无资产可管;有些村干部认为村民自治,应该由村里自主管理,处里不宜多管。有些村干部不熟悉法规和财务制度,不按规章制度办事,不听财会人员的意见和建议,造成管理混乱的局面。

  三、加强农村“三资”管理的建议1、加强对村干部的教育管理。要加强对村干部和报帐员开展党性教育、廉政教育,加强财经管理知识的培训,提高干部的综合素质,增强法纪观念。2、健全制度,加强管理。建立健全农村“三资”管理的各项制度,做到有章可寻,制度约束。制定“三资”委托代理服务制度,对村集体进行“三资”委托代理服务工作。3、强化人员培训,充实力量。要对农村“三资”管理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增强精力素质和敬业精神,加强对处村财务人员的会计基础知识、法律法规、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培训,全面提升村报帐员的素质。4、推进“三资”信息化平台建设。开发一套真正符合实际的“三资”管理工作软件,使全处的“三资”管理工作进入信息化管理。5、严肃纪律,加大查处力度。在建立健全农村“三资”管理各项制度的基础上,加大对违反农村“三资”管理办法的责任追究,加大监督检查和查处的力度,严格制度管理。

  

  

  

篇八:三资管理不到位

  浅析农村“三资”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

  作者:王薇来源:《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3年第6期

  王薇

  摘要:村集体经济组织“三资”管理历年是广大农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也是农村工作的重难点,处理失当将会直接影响农村改革发展和农村社会的稳定。本文从农村“三资”管理存在问题入手,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农村;三资管理;财务公开;民主管理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资金、资产和资源)问题是农村广大干部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也是容易滋生腐败现象的重点领域,成为影响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如何管理好农村集体“三资”,有效化解农村社会矛盾,是村集体经济发展中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

  有的村干部对“三资”管理认识不清,缺乏必要的财务理念,规章制度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要么认为“三资”情况复杂,管理难度大,要么认为现在村民自治,不能管理;有的对“三资”管理的内容和相关政策不了解,也就自然不按规章制度办事,加之缺乏经营管理能力,在利用专项资金实施项目时,缺乏必要的调查论证、预测评估,导致较大的损失;有的甚至于藐视法律法规,以权谋私,对一切事务独断专行,不听财务人员的意见和建议,暗箱操作。

  (二)规章制度执行不力

  首先,资金管理方面,有的资金违规滞留账外,规避财务监管;有的存在收入不及时入账,支出凭证和手续不规范,财务制度执行不力等现象。其次,资产和资源管理方面,一是存在有账无物、账实不符的问题,尤其对土地、荒地等村级资源的登记不全、不细,甚至没有建立台账;二是管理和使用等方面没有严格按规定程序操作,如在集体资产和资源的承包、租赁和出让过程中,由于程序不合法、手续不完整、低价处理,造成大量资产的流失和投资效益低下。

  (三)监管不到位

  一方面,民主管理不到位。由于村民缺乏一定的文化和财务相关知识,加之对操作程序不清楚等因素,因而对“三资”管理的民主意识不强,水平不高;此外,部分村民因为碍于情面怕得罪村干部,没能充分发挥民主理财小组的作用。另一方面,财务公开不规范。公布的内容、形式都不符合要求,造成村民不知晓该村的收支情况和重大事项的操作程序。

  二、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对策

  (一)贯彻观念,提高认识

  从国家部门到各省市农业厅、财政厅,近年来多次印发了一系列有关加强农村资金、资产和资源管理的相关文件,同时,加大涉农违纪违法案件查办力度。2010年11月至2011年11

  月,全国共立案查处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5.85万件,给予党政纪处分或组织处理5.79万人。可见国家对农村“三资”管理的重视程度。

  首先要加强对村干部的培训,村干部一定要有全局观念和法制观念,通过相关政策培训和案例警示,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和政策解读水平;通过业务知识培训,促进他们转变观念,提高经营管理能力。其次是要切实加强对财会人员的培训,针对村财会人员缺少、素质较差的现状,有关部门要尽快加强对村财会人员的业务培训,促进他们深入学习财务相关法律法规,更新知识,增强会计核算水平。然后要广泛开展法律政策宣传工作,使广大村民了解“三资”管理的政策,提高民主监督效果。

  (二)健全制度,规范管理

  建立健全农村“三资”管理的各项制度,做到有章可循,用制度规范行为。对于资金的管理,重在两方面:一是规范现金支出凭证,原始凭证要真实、合法、合规,尽量控制“白条”等不规范的凭据。二是健全支出审批手续,第一步,由报账员对经办人员交来的支出凭证认真进行初审,对符合条件的原始凭证予以受理;第二步,由村民主理财小组审核原始凭证并签字;第三步,由村书记和主任审批原始凭证并同时签字;第四步,由村财会报账员根据经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按规定办理货币资金支付手续,及时登记日记账;第五步,由村组代理会计核算中心人员根据各村组年度收支预算和季度收支执行计划,审核报销各村组批准的各项支出,并根据已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收支明细表等;第六步,由村财会报账员将收支明细表进行公示。

  对于资产和资源的管理,重在两方面:一是摸清家底,建立台账,首先要对现有的资产和资源进行全面清理。坚持账内账外相结合、实物盘点同核实账簿相结合,以账查物、以物对账、以账对账,全面清点品种、型号、数量,查清来源、去向和管理情况;对资源的清理,要采取实地勘测丈量的方式,查明实际数量及其权属;其次,对公示通过的清查结果,以村为单位逐项逐类登记造册,建立健全的资产资源台账,以此掌握资产资源各方面详细情况及变动信息,确保其账面记录的真实完整。二是规范资产资源管理和使用的操作流程。首先,资产资源的处置和发包必须经村民代表会议或村“两委会”讨论通过,并且在讨论的过程中要形成详实完整的会议记录,包括会议的时间、地点、研究的内容和结果,以及与会人员的签名等;其次,资产资源的承包、租赁等应当按照公开、公正、合理的原则,采取公开协商或招投标的方式进行,并且签订统一监制的合同文本。

  (三)完善机构,强化监督

  一是加强民主理财,由民主理财小组负责村集体经济组织日常经济活动和财务活动的审核、监督检查,保证本村财务活动能够按照财务制度运行,并体现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大会的意愿。以“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专项资金”为例,在利用专项资金进行村内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时,要坚持“四民议事”原则:首先进行民主提议,由村广泛收集村民意见,钱拿来要做哪些事;其次进行民主商议,每组5%—10%的代表集中对提议进行商议,并由村议事会根据群众意见多少,要解决问题的轻重缓急,确定为拟办事项;然后进行民主决议,各村把拟办事项和项目预算经费初步安排了交给全体村民以户为单位,进行表决,要有过半数户主同意;最后进行民主复议,由民主理财小组全体成员集中起来,对结果进行复议,作出最终决定后,上报县级统筹管理委员会。

  二是加强财务公开。凡是本村集体经济组织经济管理和社区管理及社区福利活动中的主要事项,村民关注和敏感的经济事项和财务事项,都应该成为财务公开的内容。以“强农惠农资金”的拨付为例,这笔资金的受益对象是针对规定种植范围内的少数农民,但是由于基础信息

  

篇九:三资管理不到位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简称“三资”)管理问题,是农村广大干部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也是容易滋生腐败现象的重点领域。但是,由于制度不完善,运作不规范、监管不到位,有的乡村出现过财务管理混乱、资产管理无序、资源处置不当等问题,甚至个别乡村集体“三资”管理引发了严重的干群矛盾,影响了农村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本文以XX县为例,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作一些粗浅的探讨.一、当前“三资"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开始,XX县逐步推行了以会计委托代理制为核心、“五统一”为主要内容的村级财务规范化管理工作。运行几年来,村级财务规范化管理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一是组建了农村经营管理信息网络系统和开通“村级财务公开内容自动生成”系统,保证了财务公开的准确性、及时性。二是健全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三是把村级财务管理列入对各镇的年终考核内容,加强专项整治,规范票据管理。同时,工作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与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在思想上存在误区。一是认为实施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村级基本没有集体资产,不需要管理;二是村民自治,不能管理;三是情况复杂,不好管理.农村“三资”情况复杂,管理难度大。农村“三资”涉及面广、项目多,既有现金的,又有实物财产的,还有资源性质的;既有可移动产,又有不动产;既有国家支农资金、各项补偿补助款,又有集体收入,

  还有筹资、捐资等,具有较强的复杂性、多样性,带来管理难度较大.2、“三资"管理基础工作薄弱,登记的台账管理不完善。由于过去会计人员更换频繁,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会计账务不全,以致“三资"管理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三资”的底子不清;其次是台账登记管理不全面,对资金、资产还好一些,而对土地(机动地)、“四荒”等的登记就不全、不细或没有台账登记。如王港村对矿山、鱼塘、荒山、荒沙和机动地承包租赁合同没有存档保管.通过清理,该村承包租赁矿产资源等项目48个,其中签订正式合同34个,以收据代合同4个,未签正式合同10个。应收承包租赁费119.23万元,仅收98。22万元,下欠21.01万元无账面反映。沙洋镇洪岭村发包渔池134亩,4年来既未向承包户签订承包合同,也未收取承包费,村里没有任何记录.少数村干部不明“家底”,也不想弄清“家底",并因此以权谋私,送人情,搞暗箱操作,已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3、村级集体收入管理力度不大,不够规范。一是部分村干部担心自己的岗位报酬不能到位,为了用钱方便,将经手收取的资金不及时缴入收入专户,坐收坐支,报账时只有一堆发票。不管开支是否合规,成了既成事实,会计服务中心只能被动记账;二是有抵扣、结算现象,主要是对税改财政转移支付等资金在一些地方以抵扣方式结算,造成村级运转艰难;三是返还收入不交会计入账.如在清理中发现,洪岭村固定资产账面总额170。1万元,有效资产151.4万元,账实不符达19。5万元,大多数为管理不规范造成。

  4、民主管理和村务公开不规范。一些地方存在着发包不按照民主程序、不民主公开、不公开招标投标;村务公开只强调财务公开,不注重“三资”管理的公开。5、合同签订不规范,集体利益得不到有效保证。合同条款不完善,甚至没有书面合同等;寅吃卯粮,发包期限过长,指标降低,集体“三资”承包收益减少。6、强占强霸集体资产。个别地方存在着农村“狠人”强占强霸,随意侵占集体资产,任期内的村干部图安宁,不愿惹;群众敢怒不敢言,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致使集体资产安全无法保证,造成集体资产的流失.二、加强农村“三资”管理的几点建议1、进一步统一各级党委、政府的对管理好农村“三资”思想认识。“三资"管理看起来是业务工作,实质上是政治工作、稳定工作.在进一步强化部门责任的同时,要强化地方党委政府的责任,把“三资”管理作为党委、政府谋发展、抓稳定的重要内容,克服极少数乡镇党委不够重视“三资”管理的倾向。2、进一步清理核查,摸清家底,健全台账。首先要在农村“三资”清理的基础上,再摸底,再公示。建立健全“三资”台账,加强档案管理.3、健全制度,加强管理。建立健全农村“三资”管理的各项制度,做到有章可循,用制度规范行为。具体有:资产资源清查界定、登记台账制度、民主公开管理制度、资产处置审批制度、集体资产发包或产权变更的资质评估制度、招标投标制度、债权债务管理制度、承包合同管

  理制度(合同要鉴证,统一使用规范文本)、农村“三资"年度检查制度、保值增值的股份制、股份合作制产权改革办法、集体土地有序流转制度等。4、改进方法,强化监督.过去实行“村账乡管”存在思想障碍:一是法律障碍,如“村民自治”;二是财力障碍,现在随着情况的变化,这种障碍发生了变化,村级资金主体部分由过去自己收,变为了上级转移支付.为全面推行农村会计委托代理制度,进一步提供了制度和财力保障。因此要以“农村会计服务中心"为平台,通过建立健全各项监管机制等措施,扎实做好“双代管”工作。加强预算管理,突出资金管理,加强民主理财小组的作用,民主理财小组的成员要通过民主推选,每年一次。5、重拳出击,严肃查处。要进一步统一对加强农村“三资"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加强有关职能部门的密切配合,在建立健全农村“三资”管理各项制度的基础上,纪检、监察、财政、政务公开等职能部门要联合制发“关于违反农村‘三资’管理实行责任追究的办法”,加大监督检查和查处的力度,严格制度管理,严肃处理处罚。6、建立村干部岗位补助财政直达个人帐户办法,解决村干部岗位补助的后顾之忧,促进农村集体“三资”规范化管理。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推荐访问:三资管理不到位 不到位 管理

本文来源:https://www.taohy.cn/fanwendaquan/gongwenfanwen/27640.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