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君博文库网!

礼仪教育的现实价值是什么9篇

文章来源:网友投稿 时间:2022-12-11 01:00:01

礼仪教育的现实价值是什么9篇礼仪教育的现实价值是什么  中国传统礼仪教育的价值  创造性地转化、创新性地发展中国传统礼仪教育的精华,对于改进和加强当代青少年的文明礼貌教育,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礼仪教育的现实价值是什么9篇,供大家参考。

礼仪教育的现实价值是什么9篇

篇一:礼仪教育的现实价值是什么

  中国传统礼仪教育的价值

  创造性地转化、创新性地发展中国传统礼仪教育的精华,对于改进和加强当代青少年的文明礼貌教育,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中国是文明古国,素以“礼仪之邦”享誉世界。中国传统文化就其本质特征而言,属于礼仪文化。这与中国古代的当政者以及思想家、教育家重视礼仪的制定及其教育是分不开的。创造性地转化、创新性地发展中国传统礼仪教育的精华,对于改进和加强当代青少年的文明礼貌教育,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中国传统礼仪教育的历史溯源中国自古就有重视礼仪教育的优良传统。据记载,尧舜时期就有了礼乐教育的先例。《尚书?舜典》就有舜命契、夔以“礼乐”教育百姓、胄子的记载:“帝曰:‘契,百姓不亲,五品不逊。汝作司徒,敬敷五教,在宽。’……帝曰:‘夔!命汝典乐,教胄子。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诗言志,歌永言,?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1]“五教”即礼教,指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五种人伦教育。通过乐教,使人们正直而温和,宽厚而谨慎,刚毅而不妄为,简朴而不高傲;从而达到“神人以和”的境地。夏商周时期,用“礼乐”教育世子成为传统。

  西周时期,礼仪就已经成为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周礼?春官?大宗伯》记载,大宗伯的主要职责是掌管“五礼”之事,即吉礼、凶礼、宾礼、军礼、嘉礼等五礼。通过这“五礼”实现对民众的教

  化、国家的治理。按照《周礼》的记载,西周治国有“六典”,其二为“教典”,为地官所掌。通过社会方面的礼仪教育,从而达到教化民众、治国安民的目的。西周学制分“乡学”与“国学”,予以实施礼仪教育。“乡学”中的教育内容,主要是“六德”“六行”和“六艺”。六德是指六种品德,即知(智)、仁、圣、义、忠、和;六行是指六种善行,即孝、友、睦、姻、任、恤;六艺是指六种才能,即礼、乐、射、御、书、数。“国学”的教育内容,主要是“三德”“三行”“六仪”和“三乐”。三德指三种品德,即至德、敏德、孝德;三行是指三种善行,即孝敬父母、尊敬贤良、顺从师长;六仪指六种重要场合或事件的礼仪,即祭祀礼仪、宾客礼仪、朝廷礼仪、丧纪礼仪、军旅礼仪、车马礼仪;三乐指三种乐教,即乐德、乐语和乐舞。通过学校礼仪教育,目的是为了“节民性”“兴民德”,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和修养。可见,西周的礼仪教育实质是以道德伦理为主要内容的行为规范教育。

  值得注意的是,西周的礼仪教育主要针对贵族及其子弟,具有一定的狭隘性。孔子在对西周的礼仪教育进行借鉴反思的基础上,把礼仪教育从贵族的狭小范围推广到平民社会,使礼仪教育成为提高普遍人性和个体道德品质的重要手段。孔子强调,通过礼仪教育,不能使人们仅停留在知礼、识礼的层面,而是引导社会中的每个人都能够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2]使人们明礼知耻,自觉修正自己的行为以符合礼仪规范,不做与社会规范相违背的事,从而在全社会范围实现“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3]的和谐局面。

  继孔子之后,荀子更为重视礼仪教育。从其性恶论出发,更加强调礼乐教育的现实意义,即通过“礼”调节人的欲望与现实之间的矛盾,规范人们的行为;通过“乐”的感染熏陶,使人们认同并自觉遵循礼仪规范,也即“乐行而志清,礼修而行成,耳目聪明,血气和平,移风易俗,天下皆宁,美善相乐”。[4]242荀子强调,通过礼仪教育,人人都可以成为像大禹那样的圣人。

  西汉时期,汉武帝实行“罢黯百家,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五经成为官学的主要教学内容,学校教育也就成了经学教育,礼仪教育受到了格外的重视。此后,历朝历代的政治家、思想家及教育家,大多也重视礼仪教育。宋代张载特别推崇“礼”,认为学礼、崇礼、从礼、守礼,是道德教育的核心内容和基本途径。朱熹著有《家礼》一书,主要介绍家庭生活方面所行的礼事,包含饮食、起居、丧葬嫁娶、祭祀等日常应用家庭礼仪;同时,他为白鹿书院制订了学规《白鹿洞书院揭示》,提出了学生在修身、处事、接物方面的基本礼仪要求。

  二、中国传统礼仪教育的实践价值中国传统礼仪教育之所以被当政者和诸多文人重视,原因是其在教化民众、涵养德性、治国安民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有助于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礼仪是一种文明行为标准,是个人的生活行为规范与待人处世的准则,也是个人仪表仪容、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等方面的个体规定。通过礼仪教育,使青少年了解立身处世中个人应遵循的准则和规范方面的基

  本知识,并鼓励、督促他们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的实践中,反复体验、感受并践行这些礼仪规范,日积月累,良好的行为习惯便会随之养成。中国传统礼仪教育的内容体现为非常具体、细致乃至繁琐的礼仪规范,这些规范几乎覆盖社会中每个人人生中的每个阶段,弥散于生活实践中的每一个场景,蕴含于每一个或盛大隆重或简单朴素的礼仪活动之中,使人无时无刻不处于礼仪规范的浸染之中,经过长期的熏陶和感染,从而内化为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学习、模仿、掌握并自觉遵循的行为准则和处事原则。可见,中国传统礼仪教育通过实践养成、榜样示范、环境熏陶等方式,把外在的礼仪规范内化为素质修养和文明教养,使外在的约束转化为内心的自觉,从而使人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有助于提升人的道德素质

  中国传统礼仪浩如烟海,表面上是规定人的仪表仪容、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等具体内容,但实质是以涵养人的良好德性为旨归,使人做出更多的道德行为。孔子认为,礼仪的本质(核心)是仁爱,不只是表现为人际交往的仪式和形式。通过各种形式的礼仪教育,特别是各种重要的仪式活动,使受教育者领悟、体会、感受到其中蕴含的道德要求,并自觉的认同和践行,从而逐渐内化为个人品德。中国古代众多礼仪活动的举行,除了表达人们的情感之外,主要目的是给人以教化,净化人的心灵,提升人的道德素质。例如,作为众礼之始的冠礼,中国古代上至帝王下至百姓都是非常重视的。因此,通过冠礼的各种仪

  

篇二:礼仪教育的现实价值是什么

  学习礼仪的作用和意义

  “做人先学礼”,礼仪教育是人生的第一课。礼仪必须通过学习、培养和训练,才能成为人们的行为习惯。每一位社会成员都有义务和责任,通过学习礼仪、传承礼仪,自然而然地成为这个民族和团体的一员。个人文明礼仪一旦养成,必然会在社会生活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1.礼仪是个人美好形象的标志

  礼仪是一个人内在素质和外在形象的具体体现;礼仪是个人心理安宁、心灵净化、身心愉悦、个人增强修养的保障。礼仪的核心是倡导人们要修睦向善。当每个人都抱着与人为善的动机为人处事,以文明市民的准则约束自己时,那么,所有的人都会体验到心底坦荡、身心愉悦的心情。

  2.礼仪是家庭美满和睦的根基

  家庭是以婚姻和血缘为纽带的一种社会关系。家庭礼仪可以使夫妻和睦、父慈子孝、家庭幸福。

  3.礼仪是人际关系和谐的基础

  社会是不同群体的集合,群体是由众多个体汇合而成的,而个体的差异性是绝对的,例如:性别、年龄、贫富、尊卑等。礼仪是社会交往的润滑剂和黏合剂,会使不同群体之间相互敬重、相互理解、求同存异、和谐相处。

  4.礼仪是各项事业发展的关键

  职业是人们在社会上谋生、立足的一种手段。讲究礼仪可以帮助人们实现理想、走向成功,可以促进全体员工团结互助、敬业爱岗、诚实守信,可以增强人们的交往和竞争实力,从而推动各项事业的发展。

  5.礼仪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载体

  要继承弘扬祖国优秀的文化传统,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文明礼仪宣传教育是其中重要的一项内容。

  树立讲文明懂礼仪的社会风尚

  礼仪就是礼节和仪式,它有三大要素:语言、行为表情、服饰器物。一般地说,任何重大典礼活动都需要同时具备这三种要素才能完成。礼仪的分类很多,可以分为个人礼仪、家庭礼仪、社会礼仪、商务礼仪等,还有外事礼仪、习俗礼仪、礼仪文书等等。

  礼仪从个人修养的角度来看,可以说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从交际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人际交往中适用的一种艺术,一种交际方式或交际方法。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示人以尊重、友好的习惯做法。从传播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在人际交往中进行相互沟通的技巧。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每个人的言谈举止都体现出他的行为是否文明,是否合乎礼仪。讲得轻一点,人们之间在相互交往中,特别是在与外国人交往中,如果不注意文明礼仪,会被人家耻笑。讲得重一点,不同民族之间,如果不互相尊重(各自的风俗习惯或礼仪),有可能会挑起民族仇恨和争斗。

  礼仪的主要功能,从个人的角度来看,一是有助于提高人们的自身修养;二是有助于美化自身、美化生活;有助于促进人们的社会交往,改善人们的人际关系;还有助于净化社会风气。

  礼仪是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它是人们在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并且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方式固定下来。

  对一个人来说,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一个社会来说,礼仪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度、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

  重视、开展礼仪教育已成为道德实践的一个重要内容。法律、制度属于社会规范的底线,虽然重要,但它们毕竟只是社会的一些最基本、最重要的规范,而无法包含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比如法律规定,盗窃价值超过一定数额时要追究刑事责任,当达不到追究刑事责任的数额时,则可依据治安管理条例的规定予以治安处罚。但是,如果治安处罚的条件也够不上,比如偷了别人的一件衣服怎么办?如果社会的所有成员都会小偷小摸,这个社会将是一个怎样的社会?然而,法律却管不了偷鸡摸狗之类事。怎么办?这就要依靠道德来规范。事实上,不偷不窃这既是道德的要求,同时也属于礼仪的要求。因为,小偷小摸行为显然不属于礼貌行为。小偷小摸如此,其他方面何尝不是如此。所以,没有规矩固然不成方圆,没有礼仪同样不成方圆。

  条件的。

  从礼仪的现实条件来看,我们必须学习礼仪知识。讲礼仪是有

  首先,礼仪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就是我们平时所提倡的一些基本礼仪也不例外。如不随地吐痰需要纸巾、污物桶的物质基础;不随地大小便需要完善公共厕所设施。所以,讲礼仪要切合实际,礼仪过于繁琐或超前会成为负担。有钱人参加晚会固然可以穿晚装、礼服,但农民上山砍柴穿西装就没必要了。

  其次,礼仪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在多数国家,朋友见面时握握手是礼仪,但到了中东,异性之间随便握手弄不好是要受惩罚的。又如,在西方国家,朋友相见互相拥抱非常正常,但在我国,如果普通的异性朋友之间动不动就拥抱,就会受到人家的耻笑,甚至被对方认为是性骚扰。同样是在国内,在街上随地吐痰是不文明、不礼貌的表现,但农民在田间耕作时,如果也要求吐痰入盂则会成为笑谈。所以,讲礼仪要符合国情,不能照搬照抄,要实事求是。

  礼仪教育的内容涵盖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内容上看有仪容、举止、表情、服饰、谈吐、待人接物等;从对象上看有个人礼仪、公共场所礼仪、待客与作客礼仪、餐桌礼仪、馈赠礼仪、文明交往等。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的行为规范称为礼节,礼仪在言语动作上的表现称为礼貌。加强道德实践应注意礼仪,使人们在"敬人、自律、适度、真诚"的原则上进行人际交往,告别不文明的言行。

  礼仪、礼节、礼貌内容丰富多样,但它有自身的规律性,其基本的礼仪原则:

  一是敬人的原则;二是自律的原则,就是在交往过程中要克己、慎重、积极主动、自觉自愿、礼貌待人、表里如一,自我对照,自我反省,自我要求,自我检点,自我约束,不能妄自尊大,口是心非;三是适度的原则,适度得体,掌握分寸;四是真诚的原则,诚心诚意,以诚待人,不逢场作戏,言行不一。

  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学习礼仪知识,促进礼仪习惯养成,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树立讲文明懂礼仪的社会风尚。

  浅谈礼仪的重要性

  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古至今,源远流长。《论语》中说:“不学礼,无以立”。就是说“不学会礼仪礼貌,就难以有立身之处。”礼仪是一种待人接物的行为规范,也是交往的艺术。它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由于受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时代潮流等因素而形成,既为人们所认同,又为人们所遵守,是以建立和谐关系为目的的各种符合交往要求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

  具体来说,首先,礼仪是一种道德行为规范,是对人的行为进行约束的条条框框。礼仪的约束靠道德修养的自律。

  其次,礼仪的直接目的是表示对他人的尊重。尊重是礼仪的本质。人都有被尊重的高级精神需要,当在社会交往活动过程中,按照礼仪的要求去做,就会使人获得尊重的满足,从而获得愉悦,由此达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礼仪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社会正常的生活秩序。没有它,社会正常的生活秩序就会遭到破坏,在这方面,它和法律、纪律共同起作用。

  再次,礼仪要求在人际交往、社会交往活动中遵守。这是它的范围,超出这个范围,礼仪规范就不一定适用了。

  对一个人来说,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一个社会来说,礼仪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序、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

  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我国自古就十分注重礼仪。而且随着社会交往的日益扩大,真诚、文明、富有魅力的交往礼仪已成为扩大交流、增进友谊、加强合作、促进发展的重要手段。如何体现自己有礼、有节、有度的修养和风度,已成为越来越多的人的思考。人们的精神需求层次和自我认知价值越来越高,越来越希望得到理解、受到尊重。越来越多的人都意识到礼仪的重要性。

  文明礼仪,强调的是“尊重为本”。“礼”这个字的意思是什么呢?尊重。“礼者敬人也”。在人际交往中,既要尊重别人,更要尊重自己,礼者敬人就是你善待自己也好,善待别人也好,尊重自己也好,尊重别人也好,你既有礼,礼就是尊重,又有仪,仪就是表达。没有礼是没有仪的。

  礼仪的几大原则就更充分体现了它的规范和要求:

  律己。律己就是自我约束,按照礼仪规范严格要求自己,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礼仪规范由对待个人的要求和对待他人的做法两大部分构成。对待个人的要求,是礼仪的基础和出发点。学习、应用礼仪,最重要的就是要自我要求、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自我对照、自我反省、自我检点。

  敬人。在礼仪中,有关对待他人的做法,比对待个人的要求更重要,这一部分实际上就是礼仪的重点和核心。而对待他人的诸多做法中最要紧的一条,就是要敬人之心常存,处处不可失敬于人,不可伤害他人的尊严,更不能侮辱对方的人格。掌握了这一点,就等于掌握了礼仪的灵魂。

  宽容。要求人们在交际活动中运用礼仪时,既要严于律己,更要宽以待人。要多容忍他人,多体谅他人,要时常有换位思考的意识,多理解他人,千万不要求全责备,斤斤计较。

  平等。礼仪是在平等的基础上形成的,是一种平等的、彼此之间的相互对待关系的体现,其核心问题是尊重以及满足相互之间获得尊重的需求。在交际活动中既要遵守平等的原则,同时也要善于理解具体条件下对方的一些行为,不应过多地挑剔对方的行为。在礼仪的核心点,即尊重交往对象、以礼相待这一点上,对任何交往对象都必须一视同仁,给予同等程度的礼遇。不允许因为交往对象彼此之间在年龄、性别、种族、文化、身份、财富以及关系的亲疏远近等方面有所不同而厚此薄彼,给予不同待遇。但可以根据不同的交往对象,采取不同的具体方法。

  真诚。在人际交往中运用礼仪时,务必诚实无欺,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只有如此,自己在运用礼仪时所表现出来的对交往对象的尊敬与友好,才会更好地被对方理解并接受。

  适度。这要求在应用礼仪时,为了保证取得成效,必须注意技巧及其规范,特别要注意做到把握分寸,认真得体。

  从俗。由于国情、民族、文化背景的不同,必须坚持入乡随俗,与绝大多数人的习惯做法保持一致。切勿目中无人、自以为是。《礼记》中说:“入境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俗话说“十里不同风、八里不同俗”,“到什么山唱什么歌”,这些劳动人民有益的格言都说明尊重各地不同风俗与禁忌的重要性。

  礼仪无小事,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讲究礼仪的国度,礼仪在我国社会政治文化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从个人修养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

  从交际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人际交往中适用的一种艺术,一种交际方式或交际方法。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示人以尊重、友好的习惯做法;

  的技巧;

  从传播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在人际交往中进行相互沟通

  从团体的角度来看,礼仪是企业文化、企业精神的重要内容,是企业形象的主要附着点。大凡一个成功的企业,对于礼仪都有高标准的要求,都把礼仪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

  礼仪,作为在人类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并积淀下来的一种文化,始终以某种精神的约束力支配着每个人的行为,是适应时代发展、促进个人进步和成功的重要途径。

  礼仪的主要功作用一是有助于提高自身修养;二是有助于外塑形象美化自身;再者就是有助于促进人们的社会交往,改善人们的人际关系。

  如果人们都能够自觉主动地遵守礼仪规范,按照礼仪规范约束自己,就容易使人际间感情得以沟通,建立起相互尊重、彼此信任、友好合作的关系,进而有利于各种事业的发展。作者:吕涛

  文明礼仪知识

  1.什么是礼仪?礼仪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形成的行为规范与准则。具体表现为礼貌、礼节、仪表、仪式等。

  2.礼仪是由哪几项基本要素组成?礼仪是由(1)礼仪的主体;(2)礼仪的客体;(3)礼仪的媒体;(4)礼仪的环境等四项基本要素所构成的。

  3.什么是礼貌?礼貌是指人们在相互交往过程中应具有的相互表示敬意、友好、得体的气度和风范。

  4.什么是礼节?礼节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过程中表示出的尊重、祝颂、致意、问候、哀悼等惯用的形式和规范。

  5.什么是仪表?仪表是指人的外表。如容貌、服饰、姿态等。

  6.什么是仪式?仪式是指在特定场合举行的、具有专门程序、规范化的活动。如发奖仪式、签字仪式、开幕式等。

  7.礼仪的六个基本特征是什么?共同性、继承性、统一性、差异性、阶级影响性、时代发展性。

  8.礼仪的四个原则是什么?(1)尊重的原则;(2)遵守的原则;(3)适度的原则;(4)自律的原则。

  9.礼仪的功能有哪些?(1)它有助于提高人们的自身修养;(2)它有助于人们美化自身,美化生活;(3)它有助于促进人们的社会交往,改善人们的人际关系;(4)它有助于净化社会风气,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

  10.为什么要讲究礼仪?讲究礼仪并非是个人生活小节或小事,而是一个国家社会风气现实反映,是一个民族精神文明和进步的重要标志。

  11.礼仪对社会的作用是什么?对社会来说,礼仪能够改善人们的道德观念,净化社会风气,提高社会文化素质。

  个人礼仪五大基本要素

  第一,以个人为支点。个人礼仪是对社会成员个人自身行动的种种规定,而不是对任何社会组织或其他群体行为的限定。但由于每个群体都是由一定数量的个体所组成的,每一个社会组织也都是由一定数量的组织成员所构成的。因此,个人行为的良好与否将直接影响着任一群体、社会组织乃至整个社会的生存与发展。从此意义看,我们强调个人礼仪,规范个人行为,不仅是为了提高个人自身的内在涵养,更重要的是为了促进社会发展的有序与文明。

  第二,以修养为基础。个人礼仪不是简单的个人行为表现,而是个人的公共道德修养在社会活动中的体现,它反映的是一个人内在的品格与文化修养。若缺乏内在的修养,个人礼仪对个人行为的具体规定,也就不可能自觉

  遵守、自愿执行。只有“诚于中”方能“行于外”,因此个人礼仪必须以个人修养为基础。

  第三,以尊敬为原则。在社会活动中,讲究个人礼仪,自觉按个人礼仪的诸项规定行事,必须奉行尊敬他人的原则。“敬人者,人恒敬之”,只有尊敬别人,才能赢得别人对你的尊敬。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个人礼仪不仅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和友好合作的新型关系,而且还可以避免或缓解某些不必要的个人或群体的冲突。

  第四,以美好为目标。遵循个人礼仪,尊重他人的原则,按照个人礼仪的文明礼貌标准行动,是为了更好地塑造个人的自身形象,更充分地展现个人的精视风貌。个人礼仪教会人们识别美丑,帮助人们明辨是非,引导人们走向文明,它能使个人形象日臻完美,使人们的生活日趋美好。因此,我们说,个人礼仪是以“美好”为目标的。

  第五,以长远为方针。个人礼仪的确会给人们以美好,给社会以文明,但所有这一切,都不可能立竿见影,也不是一日之功所能及的,必须经过个人长期不懈的努力和社会持续不断的发展,因此,对个人礼仪规范的掌握切不可急于求成,更不能有急功近利的思想。

  人际交往的阶段性

  尽管人际关系的建立在形式上是多种多样的,有的自幼为邻居;有的十年同窗,有的志趣相投;有的同甘共苦……但是,从互不相识到形成友谊,一般总要经历以下三个逐渐深化的过程。

  1.觉察阶段:觉察是人际关系发展的前提,谁也不会生下来就有朋友,总是从互相以对方作为知觉和交往对象开始的。在茫茫的人海之中,有的对面相逢;有的擦肩而过,由于没有交往的动机,没有特别注意,时过境迁也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只有一方已觉察到另—方的存在,并进行详细的知觉和判断,才说明有了结交的表示,有了面对面的交往。

  2.表面接触阶段:这是人际间最为普遍的关系。如一般同学、同事和邻居,虽然经常见面、经常打交道,但只此而已。来则聚之,去则散之,只是角色性的接触而无进一步感情上的融合。

  3.亲密互惠阶段:经过一个阶段的交往彼此从熟悉到了解,从了解到主动热情地关心和帮助对方。这种亲密互惠的关系又可分为三种水平。

  第一种是合作水平。比如科研团体的成员;业余兴趣小组的成员,同班同学;同一教研组的老师,等等。这种以共同行为联结起来的人际关系,感情的依赖性不是很强的,分开后,可能就彼此淡漠了。只是在共同活动过程中,能够互相融洽相处。

  第二种是亲密水平。这时,彼此情感的依赖性较大而内心沟通不足。双方不仅共同活动,平时也常在一起相处,不分彼此,在一块生活、学习和工作感到很愉快;分离时,彼此惦念,久不见面十分想念。

  第三种是知交水平。这时,彼此在对方心目中占有极高的地位,无话不谈、相互引为知音、心心相印。双方不仅有着强烈的情感依恋,而且在观点态度、志向目标上都趋向一致。任何外力都难以拆散。正如孟子说过:“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这乃是人际关系的最高境界。

  人际交往的适度性

  中国人管犯错误叫过失,“过”之有余,“失”则不足,都不可取,应当恰到好处。在成功的人际交往中,十分讲究适度。既不能过,也不能不及,不妨从几个方面来看适度性:

  1.“谢谢”这两个字,如果能够被正确地运用,它就会变得很有魅力。只有当你真心有感谢的愿望时,再去说它,才会令人感到亲切。否则,便成了应付人的“客套话”。要直截了当地道谢,不要含糊地小声嘟哝。指明道姓地一一道谢,比笼统地致谢,显得有诚意。

  当你应邀拜访亲朋时,应注意:准时。姗姗来迟,是不尊重主人的表现;提前到达,对方还没作好准备,也会很尴尬。

  跟对方交谈应注意得体。不应抢接别人的话头或连续地追问,也不应独占话题;如果对方比较拘谨,不妨随便谈些琐碎的小事,以便打开僵局。如果觉得对方与自己在情趣上相差较远,话题不可深入,适可而止。

  2.第一次“亮相”不能贸然前往。首次印象往往决定着交际的成败‘出场前必须对交际场所的情景、活动内容和参加的人员有所了解,特别是对你交际对象的职业、爱好、家庭、气质、性格等尽可能了解得详细些,以此,相应地设计好自己的亮相。这点在交际中是不可忽视的。

  3.社交中作介绍时要有分寸。介绍时应先向对方打个招呼,如“请允许我介绍你们认识—下”,介绍名字时,吐字要清楚并作必要的说明。

  4.告别方式也应该适度。如果在宴会里你想早走,不能匆匆离去,应小声向主人表示歉意,对其他客人也要说声再见。

  

  

篇三:礼仪教育的现实价值是什么

  浅谈社交礼仪对当代大学生的重要性以及现实意义

  浅谈社交礼仪对当代大学生的重要性以及现实意义

  中国自古以来一直有“礼仪之邦"之美誉。荀子曰:“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成。"所谓“礼”,是教人尊敬与关心他人,使之合乎情理。所谓“节"是教人在言谈举止上要恰到其分,使之合乎事理.可见,小到人与人的交往,大到国家间的交往,都必须遵守社交礼仪规范,否则就会失礼失态。源远流长的礼仪文化是前人留给我们的一笔丰厚的遗产.随着时代的进步,人际交往的日趋频繁和密切,作为交往润滑剂的礼仪也越加显得重要。在大力提倡注意精神文明的今天,讲文明,讲礼仪,讲礼貌,是每一位公民必须具体的社会公德。本文是阅读关彤编著的《社交礼仪》后,对书籍中关于“社交装束"“社交惯例”“社交语言”“社交礼节"“社交工具”“交际礼仪"“商务礼仪”“涉外礼仪”等内容的总结和反思,着重探讨社交礼仪对当代

  大学生的重要性以及当代大学生学习社交礼仪的现实意义。

  西文中“礼仪”一词最早见于法语etiquette,原意长方形纸板上面书写进入法庭所遵守的规则秩序,因而这种纸板被视为法庭上的通行证。巧合的是,“礼仪”正好成为当今社会人际交往的“通行证”。可

  见社交礼仪对大学生充当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一,社交礼仪有利于大学生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和谐的心理氛围,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任何社会的交际活动都离不开礼仪,而且人类越进步,社会生活越社会化,人们也就越需要礼仪来调节社会生活.礼仪是人际交往的前提条件,是交际生活的钥匙。当代大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活环境的变化,自我意识有了新的发展,他们十分渴望获得真正的友谊,进行更多的情感交流。大学生一般都远离家乡父母,过着集体生活,与其他同学处在平等位置,失去了以前那种对父母的“血缘上的”、“无条件的"依赖。因此,通过人际交往活动,并在交往过程中获得友谊,是适应新的生活环境的需要,是从“依赖于人”的人发展成“独立”的人的需要,也是大学生成功地走向社会的需要。事实上,在大学期间,能否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一个人

  的成长和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第二,社交礼仪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社会化,提高社会心理承受力。人在社会化过程中,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而社交礼仪教育是一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任何一个生活在某一礼仪习俗和规范环境中的人,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该礼仪的约束,自觉地接受社会礼仪约束的人,就被人们认识为“成熟的人”,符合社会要求的人。反之,一个人如果不能遵守社会生活中的礼仪要求,他就会被该社会中的人视为“警世骇俗”的“异端”,就会受到人们的排斥,社会就会以道德和舆论的手段来对他加以约束。大学生堪称“准社会人",还不是真正的社会人.他们有一种强烈地走向社会的需要,同时又普遍存在一些心理困惑,比如,走上工作岗位后如何与领导、同事打交道,如何建立

  良好的人际关系,如何进行自我形象设计,如何尽快地适应社会生活等社会交往问题.然而大学生的社会心理承受力直接影响到交际活动的质量。一个具有良好的心理承受力人,在交际活动中遇到各种情况和困难时,都能始终保持沉着稳定的心理状态,根据所掌握的信息,迅速采取最合理的行为方式,化险为夷,争取主动。相反,一些缺乏良好的心理承受力的人,在参加重大交际活动前,常会出现惊慌恐惧,心神不定,坐卧不安的状况,有的在交际活动开始后,甚至会出现心跳加快,四肢

  颤抖,说话声调不正常的现象。

  第三,社交礼仪有利于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目前,在不少高校中存在着这样的现象:学生学的是高层次的道德规范,实际行为上却往往达不到基础道德的水平。这是与社交礼仪教育的缺乏分不开的。因为,礼仪是一种社会规范,是调整社会生活成员在社会中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社会规范主要包括法律规范和非法律规范两大类别。礼仪是一种非法律规范,它主要包括道德规范、宗教规范、习俗、共同生活准则等。其中,道德规范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因为,它是从社会生活中概括提炼出来的一种自觉的社会意识形态,它是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个人的内心信念来维持的。社会礼仪反映了人们在共同生活、彼此交往中最一般的道德关系,是保证交往活动顺利进行

  和社会生活正常秩序的重要因素。社交礼仪是一门具有较强的实

  践性和实用性的学科。

  第四,社交礼仪有利于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知识教育,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文化素质教育主要是指通过人文学科的教育去塑造和培养大学生的内在品格和修养,也就是塑造大学生具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和高品位的文化境界。人文教育有明显的教化功能。它作用于人的情感状态,影响和改变人的价值观、人生观、个性等,最终目标是较会大学生学会

  与他人相处,学会做文明人。

  第五,社交礼仪有利于强化大学生文明行为,提高文明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交礼仪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育体系中最基础的内容。讲文明、讲礼貌是人们精神文明程度的实际体现。普及和应用礼仪知识,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通过社交礼仪教育,让大学生明确言谈、举止、仪表和服饰能反映出一个人的思想修养、文明程度和精神面貌.然而每个人的文明程度不仅关系到自己的形象,同时也影响到整个学校的精神面貌乃至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通过社交礼仪教育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社交礼仪修养,培养大学生应对酬答的实

  际能力,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具备基本的社交礼仪尤其重要。

  讲究礼仪,遵从礼仪规范,可以有效地展现一个人的教养、风度与魅力,更好地体现一个人对他人和社会的认知水平和尊重程度,从而使个人的学识,修养和价值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一个知书不达礼,知识水准和道德水准严重不协调的大学生,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人才。一个优秀人才,不仅应当有高水平的专业知识,还必须有良好的道德品质

  修养和礼仪修养.因此,当代大学生学习社交礼仪的具有现实意义.

  首先,大学生学习社交礼仪是适应对外开放的需要.对外开放的国策打破了长期封闭的环境,使得人们深刻地意识到坐井观天已难以适应形势,惟有从井底跳出,走向社会,走向世界,方是当代大学生应有的意识.要从狭小封闭的环境中走出来,除了应具备一些必备的专业技能外,还必须了解如何与他人相处的法则和规范,这些规范就是社交礼仪。礼仪的学习能够帮助学习者顺利的走向社会,走向世界,能够更好地树立起自身的形象,在与他人交往中给人留下彬彬有礼、温文尔雅的

  美好形象.其次,大学生学习社交礼仪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

  要.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大范围的分工协作关系和商品流通关系,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地域与地域之间的相互依赖和相互合作,同时更带来了激烈的市场竞争,“皇帝女儿不愁嫁”、“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局面已一去不复返。这对于企业和服务行业而言,就更需要积极的适应这种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而这种转变总是需要具体的人去实施、操作的,这些实践者如不懂得现代的社交礼仪,那么就很难在市场上立稳脚跟。比如说一个供销员上门推销产品时,如事先不敲门径直而入,那是不礼貌的,甚至会被人误解。所谓“礼多人不怪”,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不仅为自己也为组织均应更多地了解学交礼仪的知识,帮助自己顺利走向市场、立足市场。作为明天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理应在此方面走在前列。

  再次,大学生学习社交礼仪是适应现代信息社会的需要。现代信息社会飞速发展的传播沟通技术和手段,正日益改变着人们传统的交

  往观念和交往行为。尤其是人们交往的范围已逐步从人际沟通扩展为大范围的公众沟通,从面对面的近距离沟通发展到了不见面的远程沟通,从慢节奏、低频率的沟通变为快节奏、高频率的沟通。这种现代信息社会的人际沟通的变化,给人类社交礼仪的内容和方式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沟通的条件下,实现有礼有节的交往,去实现创造“人和”的境界,就必须学习和运用礼仪。而从某种意义上说,交际实质上就是一种信息交流,而信息乃是现代社会中最为宝贵的资源。由此可见,具有较强的交际能力,是现代人立足于社会并求得发展的重要条件。

  最后,学习礼仪是争做“四有”新人的需要。党和国家号召每个大学生均应争做“四有"新人,即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要争做“四有"新人,那么学会必要的礼仪知识也是其中一个方面,我们经常会对擦肩而过的一位教师或同学行注目礼,这是因为他们高雅的气质或潇洒的风度深深吸引了我们。那么如何在与人交往中,给人留下好印象呢?起码的一点就是多学一点社交礼仪,它可以免除你交际场上的胆怯与害羞,它可以指点交际场中的迷津,它可以给你平添更多的信心和勇气,做一个有教养的、有礼貌的、受人欢迎的现代人。因此,大学生学习社交礼仪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社交礼仪贯穿着人际交往的始终,为交往的内涵服务;不重视礼仪必然会影响交流的深度和交往的持久性;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要提高文化道德修养,学习积累一些必要的社交礼仪常识。社交礼仪相关的选修课和讲座逐渐在大学开设,而《社交礼仪》这一类的书籍,.就像《社交礼仪》这本书,里面涵盖了诸如日常社交装束、社交语言、交

  际礼仪、社交礼仪等方方面面,我们大学生要在日常学习与工作中重视社交礼仪,让社交礼仪成为习惯,成为一种从骨子里面透出来的优雅气质.

  

  

篇四:礼仪教育的现实价值是什么

  论大学生礼仪教育的现代价值

  [摘要]礼仪教育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从大学生礼仪教育的现代价值基础、核心、目标、实现四个方面,阐述了大学生礼仪教育对弘扬中华美德、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构建文明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指出将礼仪教育带进课堂和加强大学生礼仪行为规范养成、提升其礼仪修养,是实现大学生礼仪教育现代价值的途径。[关键词]大学生礼仪教育现代价值

  “礼仪教育”是个古老而又时兴的话题,说它古老,因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说它时兴,因其当前蓬勃发展,方兴未艾,具有推进道德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现代价值和现实意义。高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场所,礼仪教育的重要性更为显著,将礼仪教育纳入育人体系,加强大学生礼仪行为规范养成,有效改变大学生群体中存在的“礼仪缺失”现象,不仅对现代大学生提高思想品德、专业知识、综合能力,成为知礼、守礼、有礼的社会主义新人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对引领社会风气,加速文明社会、和谐社会建设具有巨大价值。

  一、价值基础:中华传统美德的弘扬

  我国自古崇尚礼仪,素以“礼仪之邦”的盛誉而著称于世。“礼仪”一词,由“礼”和”仪”组成。《说文·示部》曰:“禮,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即为祈祷美好的未来而实行的行为准则。“仪”,度也。即仪式,指礼节、规矩,仪典、仪礼,仪表、贺仪等。“礼”和“仪”相辅相成,“礼”是仪的行动准则,“仪”是礼的具体表现形式。伦理道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礼仪文化则是中国伦理文化的突出精神和主要表现。礼仪教育在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中有多重内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礼不仅是人与动物相区别的标志,是人的立身之本和区分人格高低的标准,而且是治国安邦的根本。先秦儒家的第三位大师荀子专门写了《礼论》,认为礼是适应社会调节欲望、避免争乱的需要而产生的,把礼区分为等级制度、道德规范和礼节仪式等方面。作为伦理制度和伦理秩序,称为“礼制”“礼教”,主要是维护封建等级制度,强化封建等级观念,所谓“贵贱有等,长幼有序,贫富轻重皆有称者也”。(《荀子·礼论》)这不仅在历史上产生过消极影响,而且在现实中仍残存着保守、僵化观念,阻挠着思想解放。其中的封建糟粕,应予以舍弃。同是,礼仪是中华民族的母德之一。作为立身处世,待人接物的态度和文明、修养的体现,称为“礼仪”“礼节”。作为为人的品德、涵养和对他人的尊重,称为“礼貌”“礼让”,知书达理,好礼有礼,注重礼仪,

  是中国人立身处世的重要美德,都是应当继承、发扬的。古往今来,中国人极其强调礼仪教育,“不知礼,何以立”,礼仪成为评判一个人的重要标准之一,家庭、学校、社会均责无旁贷地承担着礼仪教育的重任。因此,重视和加强礼仪教育,是对中华传统美德的发扬光大,“富者有礼高雅,贪者有礼免辱,父子有礼慈孝,兄弟有礼和睦,夫妻有礼情长,朋友有礼意笃,社会有礼祥和”(2000年12月12日香港《公正报》),就是对礼仪作用的精彩诠注。当今礼仪教育更应该在时代精神的引领下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创造价值。

  二、价值核心: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把“明礼诚信、团结友善”作为对大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可见,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是礼仪教育的现代价值目标。礼仪教育能帮助他们提高个性修养,保持身心健康,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实现自我完善,获得他人和组织的认可和尊重,增强自信,走向成功,实现人生价值。1.提高大学生的道德修养。人的礼貌、礼节、礼仪是受人的道德思想水平支配的,而人的思想道德水平又是通过人的礼貌、礼仪表现出来的。可见,道德包含礼仪,礼仪教育是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载体。通过可操作、可实践的礼仪行为教育,把抽象的、概括的道德教育具体化、明确化,加强大学生的道德修养,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礼仪文化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礼仪修养是个人修养的重要体现。重视和实施大学生礼仪教育,培养大学生良好的礼仪修养,可以使大学生知书达理,举止庄重,执事谨敬,进退有礼,塑造有理想、有追求的良好形象,表现出现代大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优秀的个人品质和较高的综合素质。2.塑造大学生的健康人格。大学生的心理障碍和心理不健康问题已成为高等教育不能忽视和回避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当个人理想和现实情况、个人需要与实际条件出现矛盾时,理智、情感或心理无法平衡和协调,自我不能采用正确的方式、方法进行调试,容易走向极端。尊重和友情、宽容和理解、关心和爱护是缓解其心理压力、排解其孤独苦闷、减少其内心矛盾冲突的良药。但是,走进大学校园里,你会发现有些大学生不懂礼仪或无视礼仪,与人相处只要求他人尊重自己,而不知尊重他人,更不懂得与人合作时要理解对方、协助对方,往往随心所欲、唯我独尊、盛气凌人。这样的状态直接导致其人际关系的恶化,缺乏知心朋友、丧失值得信任的师长,从而显得孤僻、离群,久而久之,则会恐惧人际交往,自封自闭。“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实践证明,礼仪学习能够丰富个人的内心世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获得尊重和友情,从而有助于大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和健康的人格。

  3.培养大学生的职业素质。在时代变革、社会转型的宏观背景下,毕业生就业情况成为衡量高校教育成功与否的标准之一,这也对大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提出更高的要求。“21世纪的教育,不但要使学生有知识、会做事,更重要的是先学会做人。”一个人的言行举止不能成为其道德水准和工作能力的判定标准,但却会对别人的第一印象和看法产生较大的影响。个人礼仪、应聘礼仪、社交礼仪、政务礼仪、商务礼仪等礼仪的掌握,能够塑造大学生良好的职业形象,促进大学生的社会化,帮助其建立良好的职业人际关系,提高大学生的职业技能素质,使大学生适应社会的需要,增强竞争能力。

  三、价值目标:文明和谐社会的推进

  现代社会交往中的各种礼仪与中国传统礼仪有着密不可分的传承关系。“文革”时期,在批判传统封建礼制、去其文化糟粕的同时,也割舍了文化精华,否定了传统礼仪在人际交往中的和谐作用,于是出现了人际交往时既不讲礼貌、礼节、礼仪,也无行为规范可循,人与人之间相互猜忌,没有诚信、友善,充满了敌意和斗争,社会的文明和谐受到了重创。“文革”结束后拨乱反正、正本清源,但由于宣传文明礼仪和重视礼仪教育的力度不够,其收效甚微。党的十七大提出构建和谐社会这一重大战略任务,即构建各种要素相互协调,结构合理,各种事物具有良好的生长及发展环境的社会;构建政通人和,和衷共济,和睦相处,和谐有序的社会。推进文明和谐社会的建设,是大学生礼仪教育的现代价值目标。1.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建设的栋梁,高校教育的目的是使大学生学会“做人”和“做事”。“做人”即在人际交往中,注重人的价值,“修己以敬”,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学会以正确方法实现美好理想,达到事物发展的最佳境界。礼仪教育有助于大学生树立和谐世界观,使其以尊重他人的眼光看待和认识世界,注重人际之和、社会之和,为和谐社会的实现做出应有贡献。2.高校是传播知识的殿堂,理应成为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示范区和辐射源。大学生礼仪教育可以起到由内而外、由点及面,带动全社会讲文明、树新风,进而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基础。礼仪教育应以实践科学发展观为依据,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内涵,以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文化为目标,在传统礼仪、传统美德基础上,改革创新,不断发展。3.大学生是青年中的佼佼者,是新时代具有较高文化程度的建设者,积极向上、勤奋努力是其主体形象。少数大学生随心所欲,行为失礼,不遵守公共秩序和道德规范,破坏了大学生的公信力。重视和加强大学生礼仪教育,当务之急就是对大学生自身行为失范的纠正和扶助,从而影响和带动良好的社会风气的形成,促进社会的和谐安定。

  

篇五:礼仪教育的现实价值是什么

  古代礼仪的现代价值

  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礼仪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法国著名思想家孟德斯鸠指出,中国人“把宗教、法律、道德、礼仪都混在一起,这一切都是行善,都是美德。有关这四方面的箴规就是礼教”。“文人之用于育人,官吏之用于说教,生活中的一切细小的举动都包罗在这些礼教里边”。中国传统礼仪的意蕴非常丰富,且具有多重功能。深刻认识传统礼仪的意蕴,充分发挥其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现实意义。

  一、古代传统礼仪

  礼仪起源于原始先民的祭神敬鬼活动。当人类社会跨入“文明”的门槛以后,伴随着阶级和国家的产生,原始礼仪也就逐渐演变成为社会的行为规范体系。西周的周公“制礼作乐”,十分注重以礼教推动礼制,一生呕心沥血,兢兢业业,留下“周公吐哺”的美谈,堪称遵礼的典范。特别是到春秋时期,孔子积极提倡礼仪及其教育,儒家十三经中,讲述礼仪的精神实质与行为规范的就占了三部,即《周礼》、《仪礼》和《礼记》,通称“三礼”,成为历代读书人必读之书。在孔子看来,礼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不学礼,无以立”,而孔子所设定的具有道德理想人格的“士君子”,更是应“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另一儒家代表人物荀子也非常重视礼仪教育,荀子说:“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豍南宋儒学大师朱熹,在其讲学的白鹿洞书院制定的《白鹿洞学规》中开宗明义地对学子提出“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礼仪要求。凡此种种,中国传统礼仪教育有效地实现了礼仪在全社会的推行,使礼仪文化深入人心,同时也保证了礼仪在历史上的连续传衍,“礼仪之邦”的美称也正是由此产生。中国的礼仪不同于西方的礼仪。在西方人眼里,礼仪通常是指一种风俗,是依据民族或地域差异来区别的风俗。而中国的礼仪是传统文化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核心是礼。在中国人眼里,礼是可以凝聚不同民族和地域的一种精神,是社会生活中一切行为的准则。因此,以礼为核心的中国传统礼仪蕴含着特殊的意义,涉及政治、道德和社会等各个方面。

  二、古代传统礼仪的现代价值

  礼仪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由于受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时代潮流等因素而形成,既为人们所认同,又为人们所遵守,是以建立和谐关系为目的的各种符合交往要求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礼仪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传统礼仪受到历史条件的制约,存在着一些封建性、宗法性、专制性和保守性的因素,但我们仍不能忽视传统礼仪发挥的不可磨灭的作用。它体现着统治阶级的意志,代表着国家和社会的整体利益,在塑造完美人格、协调社会矛盾、安定社会秩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第一,有助于综合国力的提升。

  礼仪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一个国家综合国力所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我们在评价一个国家时,通常是从这个国家国民的言行举止、文明习惯所体现的公民素质与精神面貌人手。一个国家真正的强大在于其国民素质的提高,我国要跻身世界之强,一定要提高全体国民素质。从国家和民族的角度讲,礼仪是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社会风貌、道德水准、文明程度、文化特色和公民素质的重要标志。我国清末思想家龚自珍在《古史钩沉论二》中说:“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龚自珍的这一思想被后人引申为:欲灭一国,先灭其文化。同时,传统礼仪文化是传统文化的核心。改革开放虽然使我们在经济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相比之下我们的人文素质教育却在下降。国民在公共生活及私人生活领域的礼仪教养的缺乏,已严重造成国民形象的危机。因此,学习传统礼仪,弘扬传统文化,已成为当务之急。

  第二,促进社会更加和谐。

  孔子指出,礼之用,和为贵。孔子既强调礼的运用以和为贵,又指出不能为和而和,要以礼节制之。这点出了“礼”的社会历史价值,即社会和谐之本。“礼”是人际交往的行为准则,在古代,它作为一种法度,严格维护着社会的秩序。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礼仪文化的教育,一个具有良好秩序及人际和谐的社会,一定是一个具有良好礼仪修养的社会。目前社会中,我们的国民礼仪修养不够,不知礼、不守礼和不文明的行为普遍存在,比如公共场所随地吐痰,大声喧哗,乱扔垃圾,乱穿马路,横行逆行,不按顺序排队上车,乱抢座,不让座,出口脏话,社交场合不会用敬语雅语等等行为,这与我们构建和谐的人文社会极不协调,其原因就在于中华传统礼仪文明的失落以及礼仪教育的缺失。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汲取传统礼仪中合理的、有益的因素,并且与时俱进地赋予其新的内涵,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有机融合,可以使传统礼仪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第三,可以塑造完美人格,激励个体成长。

  中国传统礼仪文化对个体具有教导、规范、约束、平衡的作用,影响和造化了一代代的中国人,促使社会协调、稳定、有序的向前发展,起着准法律的作用。孔子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豎。在个体人格修养方面,传统礼仪文化提倡人们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诚实忠厚、慷慨仗义、乐于助人以及服从大局等等;在个体价值观定位方面,中华传统礼仪文化强调仁者爱人、遵守礼规、止恶扬善。这样的价值取向教导,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一代代的中国人。成为人们心目中不成文的评判标准,教导着人们应该提倡什么、禁止什么、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从而促进个体之间和谐关系的形成。

  世界对中国的认识往往是具体的,一个人的言行举止,见微知著地体现着中国经济发展后的文化价值观,由此表明一个民族的精神取舍,判断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我们每个人都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载体,是中华文化传承的主体,正是无数中国人的言行,塑造了中国的整体形象。

  三、礼仪教育的实施途径

  源远流长的礼仪文化,是聪明睿智的先人留给我们的一笔丰厚遗产和宝贵财富,讲“礼”重“仪”,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优秀传统。时至今日,现代礼仪与古代礼仪已有很大差别,我们应当取其精华,摒弃和剔除其糟粕,努力塑造讲求文明礼仪的社会风气,形成人人都讲究文明礼仪、遵守礼仪规则、处处礼让三分、谦逊有礼、祥和融洽的美好社会。

  

篇六:礼仪教育的现实价值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什么是礼仪教育?个人礼仪是一种文明行为标准,是社会个体的生活行为规范与待人处世的准

  则,是个人仪表、仪容、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等方面的个体规定,是个人道德品质、文化素养、教养良知等精神内涵的外在表现。其核心是尊重他人,与人友善,表里如一,内外一致。个人礼仪是社会成员之间相互尊重、彼此友好的表示,这也是一种德,是一个人的公共道德修养在社会活动中的体现。对个人来说,个人礼仪是文明行为的道德规范与标准,就国家而论,个人礼仪乃属一种社会文化,它是构成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基本要素,也是一个国家文化与传统的象征,更是一国治国教民的经典。从表面看,个人礼仪仅仅涉及个人穿着打扮、举手投足之类无关宏旨的小节小事,但小节之处显精神,举止言谈见文化。个人礼仪,作为一种社会文化,不仅事及个人,而且事关全局。若置个人礼仪规范而不顾,自以为是,我行我素,必然授人以笔柄,小到影响个人的自身形象,大到足以影响社会组织乃至国家和民族的整体形象。事实如此,绝非无病呻吟,耸人听闻。无数事实证明了个人礼仪对一个社会的净化与美化起着积极的作用。个人礼仪所形成的一种具有较强约束力的道德力量,使每一位社会成员能够自觉按社会文明的要求,调整行为,唾弃陋习,最终将自己的言行纳入符合时代之礼的轨道,以顺应社会发展的潮流。可以说,个人礼仪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由此可见,个人礼仪不仅是衡量一个人道德水准高低和有无教养的尺度,而且也是衡量一个社会、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个人礼仪应该以社会主义公德为基础,以个人品格修养、文化素养为基础,如果只是在形式上下功夫,势必事与愿违。因为它无法从本质上表现出对他人的尊敬之心,友好

  精品资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之情,因而也就不可能真正地打动对方,感染对方,增进彼此间的友谊,融洽彼此间的关系。二、幼儿礼仪教育的必要性。

  国内外的不少研究表明:在个体的发展中,某些行为的习得有一个关键期,期间,个体处在一种积极的准备和接受状态,如果给予必要的刺激和帮助,某种行为能力就会迅速发展起来,并产生长久的影响。学前期幼儿,可塑性强,易接受外界的各种的各种信息,因而也是了解社会、学习各种行为要求的理想时期,更是礼仪等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礼仪教育实质是培养人的教养,是教人如何尊重人,如何与他人相处。人是社会的人,这就决定了我们教育的终极目标不是单纯的学习知识和智力开发,而是要使人适应社会的需要,推动社会的发展,并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人在社会中生活,必须要学会尊重他人,才能真正自立于社会,才能做到自尊自爱,才能营造出和谐融洽的人文环境和文明社会。现代教育家提出了“千教万教,先教做人”的教育理念。因此,我们的教育要培养人,首先就要注重培养有教养、知礼仪的人。

  倡行礼仪教育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特别是在今天,针对“三千宠爱于一身”的独生子女来说,从小就受到过多的呵护甚至溺爱,不少孩子在社会交往中,往往习惯于以自我为主,往往缺乏一种与人谦让、合作的思想,不懂得尊重、关心、体谅别人,有时显得智力有余而教养不足、缺乏必要的礼仪修养。也有一些孩子因为不擅社交,孤独无伴,而形成了任性、内向、偏执等不良性格。而在我们的现代生活中,最需要的恰恰是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互相包容、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因此,在幼儿园开设礼仪课,让孩子们从小就开始学习如何做人,如何与人相处、交往、合作,不仅有利于孩子教养的提高及其人格的健全发展,也有利

  精品资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于提高下一代的综合素质,最终促进全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因此,越来越多的人重视起礼仪教育,曾经南京一所学校还提出“让女生成为淑女,让男生成为绅士。”的校训,在社会上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了社会广泛争论,剔除“淑女绅士”中的封建色彩,毋庸置疑,这个校训中所蕴涵的“有修养、懂礼貌、豁达大度、讲究谦让”韵味是耐人寻味的。三、礼仪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价值功能(一)有利于培养幼儿的生活常识

  幼儿由于接触社会外界人士不多,主要生活在家庭和学校等场所,许多生活常识多比较缺乏,而通过礼仪教育可以使幼儿懂得许多生活常识诸如待人接物方面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知识。在礼仪教育过程中,通过学习进餐礼仪、仪表仪态礼仪、行走礼仪、交往礼仪,儿童能够懂得如何称呼别人,问候他人,怎么样与别人交谈等方面的生活常识。(二)有利于对幼儿进行道德教育

  礼仪是人类文明的基本要求,“礼俗可以保持秩序”礼也是社会个体道德素质的外在表现。通过礼仪教育,幼儿可以学会尊重长辈,团结同学,礼貌待人,遵守公共场所的社会公德,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增强道德自律能力,正如教育家叶圣陶所言“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三岁孩儿定八十”的经验告诉我们: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孩提时代开始培养。因为幼儿期正处在个性及品性形成发展的重要时期,在人格形成方面具有极大的可塑性,对幼儿实施礼仪教育是发展幼儿社会行为的重要内容、其意义深远。(三)有利于幼儿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精品资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篇七:礼仪教育的现实价值是什么

  礼仪教育含义及其好处(教育意义)

  精品资料

  一、什么是礼仪教育?个人礼仪是一种文明行为标准,是社会个体的生活行为规范与待人处世的

  准则,是个人仪表、仪容、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等方面的个体规定,是个人道德品质、文化素养、教养良知等精神内涵的外在表现。其核心是尊重他人,与人友善,表里如一,内外一致。个人礼仪是社会成员之间相互尊重、彼此友好的表示,这也是一种德,是一个人的公共道德修养在社会活动中的体现。对个人来说,个人礼仪是文明行为的道德规范与标准,就国家而论,个人礼仪乃属一种社会文化,它是构成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基本要素,也是一个国家文化与传统的象征,更是一国治国教民的经典。从表面看,个人礼仪仅仅涉及个人穿着打扮、举手投足之类无关宏旨的小节小事,但小节之处显精神,举止言谈见文化。个人礼仪,作为一种社会文化,不仅事及个人,而且事关全局。若置个人礼仪规范而不顾,自以为是,我行我素,必然授人以笔柄,小到影响个人的自身形象,大到足以影响社会组织乃至国家和民族的整体形象。事实如此,绝非无病呻吟,耸人听闻。无数事实证明了个人礼仪对一个社会的净化与美化起着积极的作用。个人礼仪所形成的一种具有较强约束力的道德力量,使每一位社会成员能够自觉按社会文明的要求,调整行为,唾弃陋习,最终将自己的言行纳入符合时代之礼的轨道,以顺应社会发展的潮流。可以说,个人礼仪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由此可见,个人礼仪不仅是衡量一个人道德水准高低和有无教养的尺度,而且也是衡量一个社会、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个人礼仪应该以社会主义公德为基础,以个人品格修养、文化素养为基础,如果只是在形式上下功夫,势必事与愿违。因为它无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精品资料

  法从本质上表现出对他人的尊敬之心,友好之情,因而也就不可能真正地打动对方,感染对方,增进彼此间的友谊,融洽彼此间的关系。二、幼儿礼仪教育的必要性。

  国内外的不少研究表明:在个体的发展中,某些行为的习得有一个关键期,期间,个体处在一种积极的准备和接受状态,如果给予必要的刺激和帮助,某种行为能力就会迅速发展起来,并产生长久的影响。学前期幼儿,可塑性强,易接受外界的各种的各种信息,因而也是了解社会、学习各种行为要求的理想时期,更是礼仪等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礼仪教育实质是培养人的教养,是教人如何尊重人,如何与他人相处。人是社会的人,这就决定了我们教育的终极目标不是单纯的学习知识和智力开发,而是要使人适应社会的需要,推动社会的发展,并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人在社会中生活,必须要学会尊重他人,才能真正自立于社会,才能做到自尊自爱,才能营造出和谐融洽的人文环境和文明社会。现代教育家提出了“千教万教,先教做人”的教育理念。因此,我们的教育要培养人,首先就要注重培养有教养、知礼仪的人。

  倡行礼仪教育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特别是在今天,针对“三千宠爱于一身”的独生子女来说,从小就受到过多的呵护甚至溺爱,不少孩子在社会交往中,往往习惯于以自我为主,往往缺乏一种与人谦让、合作的思想,不懂得尊重、关心、体谅别人,有时显得智力有余而教养不足、缺乏必要的礼仪修养。也有一些孩子因为不擅社交,孤独无伴,而形成了任性、内向、偏执等不良性格。而在我们的现代生活中,最需要的恰恰是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互相包容、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因此,在幼儿园开设礼仪课,让孩子们从小就开始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3

  精品资料

  学习如何做人,如何与人相处、交往、合作,不仅有利于孩子教养的提高及其人格的健全发展,也有利于提高下一代的综合素质,最终促进全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因此,越来越多的人重视起礼仪教育,曾经南京一所学校还提出“让女生成为淑女,让男生成为绅士。”的校训,在社会上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了社会广泛争论,剔除“淑女绅士”中的封建色彩,毋庸置疑,这个校训中所蕴涵的“有修养、懂礼貌、豁达大度、讲究谦让”韵味是耐人寻味的。三、礼仪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价值功能(一)有利于培养幼儿的生活常识

  幼儿由于接触社会外界人士不多,主要生活在家庭和学校等场所,许多生活常识多比较缺乏,而通过礼仪教育可以使幼儿懂得许多生活常识诸如待人接物方面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知识。在礼仪教育过程中,通过学习进餐礼仪、仪表仪态礼仪、行走礼仪、交往礼仪,儿童能够懂得如何称呼别人,问候他人,怎么样与别人交谈等方面的生活常识。(二)有利于对幼儿进行道德教育

  礼仪是人类文明的基本要求,“礼俗可以保持秩序”礼也是社会个体道德素质的外在表现。通过礼仪教育,幼儿可以学会尊重长辈,团结同学,礼貌待人,遵守公共场所的社会公德,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增强道德自律能力,正如教育家叶圣陶所言“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三岁孩儿定八十”的经验告诉我们: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孩提时代开始培养。因为幼儿期正处在个性及品性形成发展的重要时期,在人格形成方面具有极大的可塑性,对幼儿实施礼仪教育是发展幼儿社会行为的重要内容、其意义深远。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4

  精品资料

  (三)有利于幼儿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我国向来被称为“礼仪之邦”,有着注重礼仪的传统美德。从孔子时代的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到“举案齐眉”“让枣推梨”“虚席以待”“倒履相迎”“三顾茅庐”“程门立雪”,以礼待人的案例层出不穷,数不胜数,这些都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在今天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和谐社会的构建,社会秩序的维持,人们的相互诚信和互相尊重仍然呼唤礼仪教育。通过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幼儿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重礼仪、遵纪守法、顾全大局、尊敬师长、待人真诚有礼,做到“诚于中而形于外”。(四)有利于增强幼儿学会生存、学会共同生活的能力

  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了一份幼儿教育未来方向的报告,即幼儿的“四个学会”:学会认知(learntoknow)、学会做事(learntodo)、学会共同生活(learntolivetogether)、学会生存(learntobe)。在21世纪的今天,幼儿就真的应该学会四个方面,特别是在国际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的前提下,四个学会尤其重要。礼仪教育作为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礼仪教育可以培养幼儿怎么样学会与其他个体、其他群体进行交流、沟通,可以培养幼儿的EQ(情商),让儿童能够更好的生存。“不知礼,无以立也。”幼儿通过学习生活礼仪、学习礼仪、公共场所礼仪能够知晓如何面对生活中的他者。从而有利于增强幼儿学会生存、学会共同生活的能力。(五)有利于促进幼儿的社会化

  

篇八:礼仪教育的现实价值是什么

  百度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幼儿园开设礼仪教育具有哪些现实意义

  〔为什么礼仪品格素质教育实践与研究是国家十一五规划课题〕

  从个人修养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从交际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人际交往中适用的一种艺术,一种交际方式或交际方法。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示人以尊重、友好的习惯做法。从传播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在人际交往中进行相互沟通的技巧。让孩子带着礼仪走向社会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长期以来被人们作为衡量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之一,也是体现国民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然而当今一种现象却令人担忧:中小学生文明礼仪缺失严重。一些青少年在学校里不懂得尊重他人,不懂礼让,不讲礼貌;在社会上不知道怎样称呼他人,甚至随心所欲;在家里不懂得孝敬长辈……礼仪教育再度引起关注。在2007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沈阳市政协主席赵金城向大会提交了“关于在幼儿园、中小学开设礼仪课程”的提案。他强烈呼吁:鉴于人的行为具有承续性,礼仪教育必须从小抓起。赵金城在调研中发现:“在当今的青少年学生当中,在学校里不懂得尊重他人,不懂礼让,不讲礼貌;在社会上不知道怎样称呼他人,甚至随心所欲,满口污言秽语;在家里不懂得孝敬长辈……这些现象让我们忧虑:‘礼仪之邦’的美称,能不能在这一代中传承?”“现在的孩子们最基本的文明礼仪都缺失了。不遵守公共秩序,讲话粗鲁,态度蛮横,没有礼貌,时常给同学取绰号,不尊重长辈,不敬重他人,吵架骂人时有发生,而一些家长也不注重对孩子的文明礼仪教育,只抓智力教育,不抓文明礼仪;有些家长还片面地认为,现代社会讲个人自由,懂不懂文明礼仪没有关系,只要学习好,有真本事就行了。”一位小学老师不无忧虑地说。“中华民族素以礼仪之邦而著称于世,但我们现在的中小学生只‘知书’而不能‘达礼’者多。像‘谢谢’与‘对不起’这样的礼貌用语很少有人说起,随手扔果皮、废纸等垃圾,自习课在教室里旁若无人地说话等不文明现象,在学生中很普遍。”一位教育界人士坦言。

  一个国家的未来在于孩子,一个孩子的未来在于教育。在所有幼儿的教育中,礼仪、品格、素

  质教育无疑是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然而我国几乎所有幼儿园在儿童教育的黄金期,针对其开设的

  品格、礼仪素质课程却近乎于零,这既有历史的原因,又与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以及家长的教育观

  念有关。

  在构建和谐社会、提倡社会主义荣辱观以及2008年奥运会的大环境下,品格、礼仪、素质教

  育已备受国人关注。全国各地的幼儿园和小学也相继开展了礼仪教育,然而因为缺乏权威的教材及

  专家的指导与培训,往往事倍功半.正是基于这种背景由我国著名礼仪专家(金正昆)教授、幼教

  专家梁志燊教授主编、北师大、汇佳等一线骨干教师参与编写的我国首部儿童礼仪教育的教材,由

  中国少儿出版社出版。这套教材已经在全国近千家幼儿园投入实验使用,教学效果显著。

  为了更好的在幼儿教育的黄金期开展礼仪、品格、素质教育,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申报了《礼

  仪品格素质教育实践与研究》课题,作为国家十一五规划课题,更利于广大幼教教育工作者以科研

  的态度面对素质教育的发展。

  在美国、英国、韩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幼儿园中都设有专门的礼仪教室和礼仪课,孩子们

  1

  百度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穿着自己国家的民族服装在精心布置的极富本国特色的礼仪教室来兴趣盎然学习基本礼仪常识。而这也将是我国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幼儿园开展礼仪品格素质教育的重大意义;

  1、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不要错过孩子良好行为养成的最佳期

  世界最著名的教育家蒙台梭利博士指出: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期在岁—6岁。如果错过这一时机,就像我们在织毛衣时丢掉了一针,既便是发现了,日后再补也总有补过的痕迹,如果没有发现,丢掉的这一针将来可能会使这件毛衣形成一个大洞。毛衣丢掉一针可以拆掉重织,而孩子的成长可以重来吗?因此,在幼儿期开展礼仪、品格素质教育不仅可以收到最佳的效果同时也是幼儿教育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因为良好的品格及行为习惯能够影响孩子一生的命运。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们举个小例子,经调研结果显示:人与人之间说“对不起”“请”等礼貌用语,这些看似小的不能再小的事情,却导致我国每年因琐事纠纷而发生近六十万起刑事案件,占全国每年刑事发案总量的85%。也就是说现在的青少年,成人因为从小没有人教他们学会尊重别人,没有教他们做错事要说对不起,没有人教他们在别人做错事时要学会宽容,结果每年都有近百万人因此被关进牢房,被判几年,几十年甚至被执行死刑。同样有近百万人被伤害,有的甚至致残,乃至死亡。

  我们今天要做的不敢保证每个孩子都能成功,但我们能保证每个孩子在未来的人生旅途中不会去伤害别人,不会被伤害,我们不能保证每个孩子都成为优秀但我们能保证孩子学会尊重他人同时会被他人尊重。

  2、最具显效性——家长100%的认可度和满意度

  无论是英语、识字、珠心算,还是钢琴、轮滑、绘画都是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孩子在任何时候都可以学到。上海外国语学院一个博士生导师专门做了一个课题研究,最后得出结论,同等智商幼儿园、小学开始学外语的孩子和初中学外语的孩子到了大学二年级,他们的英语水平几乎就一样了。而良好的礼仪、品格是人一生成功的基础,是人之初的必修课。礼仪、品格教育最适宜在幼儿园开展,因此会得到家长100%的认可。

  幼儿礼仪教育分四部份,从幼儿入园仪式开始,每天进行生活化、强化性教育。而且在近百家幼儿园经过的实践探索后,中心广泛吸收各园所一线教师工作实践,编写了一套教学教案,每节课都有孩子与家长的互动及延伸课程,使礼仪、品格教育达到最佳的显效性。

  例如在唐山,一民营幼儿园园要开设礼仪教育,结果在学期前发放宣传单时,周边几个幼儿园的孩子家长领着孩子转学到了这个幼儿园。

  在太原育蕾幼儿园,礼仪已成为该园的办园特色,教师的面貌焕然一新,每年都收到家长的无

  2

  百度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数的感谢信,尤其孩子上小学后,和周围的孩子比显示出巨大的差距。育蕾幼儿园已成为当地一知名品牌,每年慕名去参观学习的全国幼儿园同行络绎不绝,该园园长也被中央教科所培训中心礼仪讲师团聘为核心讲师为全国各地的幼师讲授教师礼仪。

  保定青年路幼儿园开设礼仪教育后,省教育厅相关领导专门组织了考核团前去调研考察。湖南郴州机关幼儿园一班主任就接到家长这样的问询“最近学校开什么课了?我的小孩会跟我说,妈妈请帮我倒杯水,比以前懂礼貌多了…”

  3、让所有幼儿园教师真正实现个人价值,使团队拥有成就感

  教孩子礼仪就是教孩子优雅的过一生,好品格是一切成功的基础。正如我国著名教育专家梁志燊教授为本书作序时所说:“现在我们带孩子迈出一小步,将来他可以带我们迈出一大步,现在我们给予孩子最科学最实用的教育,将来他们会回报我们一个伟大的国家与民族”。我们现在对孩子施以礼仪品格教育就像在戈壁上捡石子,二十年后我们后悔捡少了,因为这些石子已经变成了孩子最珍贵的钻石。

  所以说从儿童期对孩子施以礼仪品格教育,是我们每个幼教工作者的使命,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正如此,我们的幼儿园老师才能体会到一种成就感,才更能感觉到实现个人的价值,工作起来才会更有干劲,如果我们每个幼儿园都能很好的对孩子施以礼仪教育,那么二十年后我们对这个城市的贡献不亚于我们现在的市长、市委书对这个城市的贡献。

  我们做的事是真正积德行善的事。构建和谐社会的真正根基在幼儿园,构建和谐社会的生力军就是我们幼儿教师。

  4、最被家长、教委、媒体、政府推崇的特色教育

  因为儿童礼仪、品格教育采取6+1教育模式(即:六个成人与一个孩子共同学习),为创建文明社区、文明城市、构建和谐社会、迎奥运、提升市民精神文明水平起到最具意义的作用。因此幼儿园开设儿童礼仪、品格教育将会得到社会的大力支持和认可。可以说礼仪、品格教育是真正对孩子、家长、老师、幼儿园、政府都受益的教育。

  许多园长担心开展礼仪教育涉及到收元的教材费会被家长投诉,会被教委处罚。可是在去年实施礼仪教育的1000多家幼儿园中,不仅无一例家长投诉,而且是得到家长的大力认可,不仅未被教委处罚,而且是被媒体大力宣传,被教委精神文明办评为文明单位,许多园长都纷纷表示,如果教委只允许定一本教材,那我们就把别的都砍掉,只定礼仪教育一本书。因为他给我们幼儿园带来的变化太大了,给孩子带来的变化太大了,给家长带来的变化太大了,给社会带来的变化太大了,我们也相信,二十年后给社会会带来更大的质的变化。

  5、大力提升幼儿园的知名度与美誉度对扩大生源有很好的效果。

  幼儿园在开展此项教育前后,环境创设在视觉上就会有明显的差异,比如,入园仪式,每天清3

  百度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晨伴着清新的音乐幼儿园门口左右各站五名身披“礼仪小标兵”绶带的孩子们,迎接他们的老师和小伙伴的到来并致礼问候,从形式和内容都会引起社会和家长的高度关注,再加上六个成人也参与到礼仪学习当中,这就使幼儿园这一特色课程形成了更为广泛的传播,在政府、传媒看来,幼儿园是真正为孩子一生着想的最具爱心的教育机构。因此开设礼仪、品格教育会大大提升幼儿园的知名度、美誉度,从而为幼儿园打造知名品牌奠定坚实基础。

  有一天无论城市乡村我们都会看到这样一个情景:斑马线红灯前,一只小手牵着一只大手说:“妈妈红灯不能过危险……”,这可能就是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最大的回报……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礼仪品格素质教育实践与研究课题组

  2007年3月

  4

  

  

篇九:礼仪教育的现实价值是什么

  论中国传统礼仪的现代价值

  学号:2011040101034姓名:江丹丹摘要:礼仪,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一种统治工具,上至政治制度、法律思想,下至贫民百姓的吃饭穿衣,无不在礼仪的规范与约束之下,可以说中国古代社会就是一个礼仪社会。礼仪为中国带来了“礼仪之邦”的美誉,也曾经成为近代社会卫道士们戕害进步人士的帮凶,既为现代中国的道德建设提供了充足的养料,又夹杂着大量落后的思想渣滓。那么,古代社会的礼仪制度与礼仪思想,在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还有用武之地吗?中国古代社会丰富的礼仪思想,究竟给我们的是难以抹去的“国民劣根性”,还是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关键词:传统礼仪现代价值礼仪教育正文: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礼仪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法国著名思想家孟德斯鸠指出,中国人“把宗教、法律、道德、礼仪都混在一起,这一切都是行善,都是美德。有关这四方面的箴规就是礼教”。“文人之用于育人,官吏之用于说教,生活中的一切细小的举动都包罗在这些礼教里边”。中国传统礼仪的意蕴非常丰富,且具有多重功能。深刻认识传统礼仪的意蕴,充分发挥其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现实意义。一、传统礼仪

  礼仪起源于原始先民的祭神敬鬼活动。当人类社会跨入“文明”的门槛以后,伴随着阶级和国家的产生,原始礼仪也就逐渐演变成为社会的行为规范体系。西周的周公“制礼作乐”,十分注重以礼教推动礼制,一生呕心沥血,兢兢业业,留下“周公吐哺”的美谈,堪称遵礼的典范。特别是到春秋时期,孔子积极提倡礼仪及其教育,儒家十三经中,讲述礼仪的精神实质与行为规范的就占了三部,即《周礼》、《仪礼》和《礼记》,通称“三礼”,成为历代读书人必读之书。在孔子看来,礼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不学礼,无以立”,而孔子所设定的具有道德理想人格的“士君子”,更是应“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另一儒家代表人物荀子也非常重视礼仪教育,荀子说:“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豍南宋儒学大师朱熹,在其讲学的白鹿洞书院制定的《白鹿洞学规》中开宗明义地对学子提出“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礼仪要求。凡此种种,中国传统礼仪教育有效地实现了礼仪在全社会的推行,使礼仪文化深入人心,同时也保证了礼仪在历史上的连续传衍,“礼仪之邦”的美称也正是由此产生。

  中国的礼仪不同于西方的礼仪。在西方人眼里,礼仪通常是指一种风俗,是依据民族或地域差异来区别的风俗。而中国的礼仪是传统文化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核心是礼。在中国人眼里,礼是可以凝聚不同民族和地域的一种精神,是社会生活中一切行为的准则。因此,以礼为核心的中国传统礼仪蕴含着特殊的意义,涉及政治、道德和社会等各个方面。二、传统礼仪的现代价值

  礼仪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由于受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时代潮流等因素而形成,既为人们所认同,又为人们所遵守,是以建立和谐关系为目的的各种符合交往要求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源远流长的中国

  传统礼仪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传统礼仪受到历史条件的制约,存在着一些封建性、宗法性、专制性和保守性的因素,但我们仍不能忽视传统礼仪发挥的不可磨灭的作用。它体现着统治阶级的意志,代表着国家和社会的整体利益,在塑造完美人格、协调社会矛盾、安定社会秩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第一,有助于综合国力的提升。

  礼仪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一个国家综合国力所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我们在评价一个国家时,通常是从这个国家国民的言行举止、文明习惯所体现的公民素质与精神面貌人手。一个国家真正的强大在于其国民素质的提高,我国要跻身世界之强,一定要提高全体国民素质。从国家和民族的角度讲,礼仪是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社会风貌、道德水准、文明程度、文化特色和公民素质的重要标志。我国清末思想家龚自珍在《古史钩沉论二》中说:“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龚自珍的这一思想被后人引申为:欲灭一国,先灭其文化。同时,传统礼仪文化是传统文化的核心。改革开放虽然使我们在经济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相比之下我们的人文素质教育却在下降。国民在公共生活及私人生活领域的礼仪教养的缺乏,已严重造成国民形象的危机。因此,学习传统礼仪,弘扬传统文化,已成为当务之急。第二,促进社会更加和谐。

  孔子指出,礼之用,和为贵。孔子既强调礼的运用以和为贵,又指出不能为和而和,要以礼节制之。这点出了“礼”的社会历史价值,即社会和谐之本。“礼”是人际交往的行为准则,在古代,它作为一种法度,严格维护着社会的秩序。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礼仪文化的教育,一个具有良好秩序及人际和谐的社会,一定是一个具有良好礼仪修养的社会。目前社会中,我们的国民礼仪修养不够,不知礼、不守礼和不文明的行为普遍存在,比如公共场所随地吐痰,大声喧哗,乱扔垃圾,乱穿马路,横行逆行,不按顺序排队上车,乱抢座,不让座,出口脏话,社交场合不会用敬语雅语等等行为,这与我们构建和谐的人文社会极不协调,其原因就在于中华传统礼仪文明的失落以及礼仪教育的缺失。

  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汲取传统礼仪中合理的、有益的因素,并且与时俱进地赋予其新的内涵,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有机融合,可以使传统礼仪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第三,可以塑造完美人格,激励个体成长。

  中国传统礼仪文化对个体具有教导、规范、约束、平衡的作用,影响和造化了一代代的中国人,促使社会协调、稳定、有序的向前发展,起着准法律的作用。孔子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豎。在个体人格修养方面,传统礼仪文化提倡人们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诚实忠厚、慷慨仗义、乐于助人以及服从大局等等;在个体价值观定位方面,中华传统礼仪文化强调仁者爱人、遵守礼规、止恶扬善。这样的价值取向教导,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一代代的中国人。成为人们心目中不成文的评判标准,教导着人们应该提倡什么、禁止什么、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从而促进个体之间和谐关系的形成。

  世界对中国的认识往往是具体的,一个人的言行举止,见微知著地体现着中国经济发展后的文化价值观,由此表明一个民族的精神取舍,判断一个

  国家的文明程度。我们每个人都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载体,是中华文化传承的主体,正是无数中国人的言行,塑造了中国的整体形象。三、礼仪教育的实施途径

  源远流长的礼仪文化,是聪明睿智的先人留给我们的一笔丰厚遗产和宝贵财富,讲“礼”重“仪”,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优秀传统。时至今日,现代礼仪与古代礼仪已有很大差别,我们应当取其精华,摒弃和剔除其糟粕,努力塑造讲求文明礼仪的社会风气,形成人人都讲究文明礼仪、遵守礼仪规则、处处礼让三分、谦逊有礼、祥和融洽的美好社会。(一)加强理论研究,建立礼仪学科体系

  目前我国礼仪理论与实践等方面的研究存在着严重的滞后,传统礼仪更没有在理论上形成一整套的学科体系,无法较好的指导我国的礼仪教育。以礼仪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及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而论,礼仪学理当成为最热门的学科之一。然而“在那些缤彩纷呈的中国社会科学的各门学科中竟难以找到‘礼仪学’的一席之地。不仅全国性的‘礼仪学会’尚未闻名,《礼仪学》之类的刊物也没发现,而且专门从事礼仪研究的机构也极为罕见。”豏因此,应尽快构建礼仪学学科体系,深人系统地研究当代中国社会礼仪建设,不仅有学理的研究,更有对礼仪实践的总结和探研,特别是要对建立科学的礼仪教育的体系,包括对礼仪教育的适用范围、内容、模式、途径等进行探讨研究,为现代礼仪教育提供理论支撑和有效指导。(二)完善学校礼仪教育体系

  学校作为教育青少年的重要基地,对青少年的礼仪教育也不容忽视。学校礼仪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应贯穿小学(幼儿园)、中学、大学全过程,根据不同阶段对礼仪教育的内容进行全面规划,形成一个循序渐进、有机衔接的完整的学校礼仪教育体系。目前,我国的小学、中学、大学一般是将礼仪教育纳入德育范畴,但都没有专门的礼仪教育内容,地位不突出,内容不明确,重视程度明显不足,往往出现礼仪教育的缺位。而作为我国高校德育主渠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其中也没有涉及中国礼仪文化及教育的内容。

  因此,在学校礼仪教育中,应对其礼仪教育的内容进行合理规划和统筹安排;根据学校礼仪教育的不同阶段,采取分阶段重点教育;组织相关人员编写既有传统礼仪文化内涵,又富有时代特征,能被广泛认可的系列教材。(三)大力开展全社会的礼仪教育,提高公民素质

  礼仪属于社会公德的范畴,是每个公民在社会公共生活领域都应掌握和遵守的以示尊重的行为规范。通过礼仪教育,提升礼仪素质,涵养温良民风,保证社会稳定。因此,社会各行各业应结合公民道德教育,全方位地开展礼仪教育。如在社区开展各种喜闻乐见的礼仪宣传教育活动;组织专家及相关人员编写普礼读本;利用大众传媒的优势,对全民进行礼仪宣传等等。(四)重视家庭在礼仪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青少年的礼仪教育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必须以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为基本途径,彼此密切配合。家庭礼仪教育处于基础地位,起着关键作用。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突出家长表率作用、紧抓日常生活规范、营造家庭文化氛围、强化孩子礼仪意识。总之,家庭礼仪教育立足于家庭的日常生活,从最基本的社会交往方式出发,着眼于从小就培养,从小事、身边、现在做起,培养孩子的礼仪

  素养。

  通过礼仪改善社会,社会安定有序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应有之义,它

  体现为社会相对稳定而协调的存在状态。礼仪对社会秩序的调控,往往是通

  过约定俗成的群体规范、文化认同等来实现的,在某些时候这是一种更加有

  效的调控方式。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应深入研究传统礼

  仪对社会秩序的调控作用,高度重视礼仪在实现社会安定有序中的意义,充

  分发挥礼仪作为社会关系的润滑剂、人际交往的纽带和化解矛盾的手段作

  用,不断促进社会和谐。

  参考文献:钟敬文中国礼仪全书(上下集)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曾仕强中华文化的特质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余秋雨北大授课:中华文化四十七讲北方联合出版公司

  2012

  姜汝真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阐释与现代价值山西教育出版社

  2010

  张良才中国传统礼仪教育及其现代价值齐鲁学刊2000

  

  

推荐访问:礼仪教育的现实价值是什么 礼仪 现实 价值

本文来源:https://www.taohy.cn/fanwendaquan/gongwenfanwen/27875.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