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君博文库网!

徐汇区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全文完整)

文章来源:网友投稿 时间:2023-05-18 13:07:01

政府工作报告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徐汇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一、2009年工作回顾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也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徐汇区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徐汇区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全文完整)


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徐汇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9年工作回顾

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也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各项筹办工作抓紧推进的关键一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蔓延加深和自身发展方式转变的双重挑战,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区人民和各有关方面的大力支持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四个确保”要求,积极应对,迎难而上,奋力拼搏,基本完成了区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年实现生产总值800亿元,增长11%。完成财政总收入218.7亿元,增长8.0%,其中区级财政收入78.6亿元,增长7.2%。迎世博600天行动计划扎实推进,民生和社会稳定工作有效开展,9方面37项民生项目全部完成。

(一)区域经济实现了平稳较快发展

坚持把保增长作为全年工作的重中之重,积极贯彻国家和市有关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方针政策,注重在政策落实、招商引资、服务企业、拉动需求、楼宇建设等方面多管齐下,全力以赴保增长。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从上年度的78.6%提升到80.5%。四大主要产业“三增一降”,其中现代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790亿元,增长12.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17.3亿元,增长8.1%;房产实现交易额394亿元,增长59.5%;工业受国际市场订单减少、区内产业调整等因素影响,完成产值485.6亿元,下降10.9%。在实施“保增长、调结构”的工作中,主要采取了五方面措施:一是抓紧制定并落实各类产业政策。先后制定实施了关于发展金融服务业、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大力培育股权投资、金融信息服务等金融服务行业,推进生物医药、电子信息、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及新能源、新材料“3+X”高新技术重点产业发展。上海联升新材料基金等3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创业投资基金落户徐汇。加强政策宣传,提高产业资金在项目启动阶段的拨付比例,切实发挥产业资金扶持作用。二是大力开展招商引资。积极落实招商、安商、兴商措施,吸引内资101亿元,增长52%;吸收合同外资8.6亿美元,增长11%。引进总部经济机构8家,全区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累计达到50家。楼宇和园区集聚效益进一步显现,税收超亿元商务楼宇达到14幢。三是全力帮扶企业。建立为基层、为企业服务制度,积极开展走访企业活动,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专项安排企业帮困扶持资金3900万元,为企业应对金融危机影响提供帮困经费,支持企业获得国家和市产业化项目。加强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建立中小企业融资平台6个,帮助中小企业实现贷款超过10亿元。四是积极拉动消费需求。组织开展节庆主题营销活动,徐家汇商圈销售额和影响力持续提升,“五一”、“十一”及暑期促销活动期间实现销售额20亿元,同比增长21%。启动实施《徐汇区旅游会展服务业三年行动计划(2009-2011年)》,促进商旅文联动发展。五是进一步加快楼宇建设。适应房地产市场需求,增加土地供应,为产业载体和住房建设奠定基础。全年共出让土地17块,出让土地面积47.7公顷。

区域创新体系和联动发展工作扎实推进。进一步加大对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投入,科技投入占财政支出比例达到7.6%。科技“双百”工程持续推进,累计培育自主创新产业化项目105个、科技小巨人企业101家;认定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68项、高新技术企业270家。专利申请增长较快,技术合同交易活跃。加大科技人才培养力度,支持企业引进软件、金融等专业人才,推荐30人参与市学科带头人、市科技启明星计划和浦江人才计划的申报评选。重点功能区一批项目建设取得新进展。与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院和上海中医药大学分别签署合作协议,共同推进枫林生命科学园区建设。上海医药临床研究中心I期研究基地、中心实验室建成并投入运行。与漕河泾开发区签订新一轮区区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与仪电集团等开展园区改造、产业升级等合作。上海南站周边地区开发有了实质性启动。建业里保护改造工程稳步实施,对武康路及其延伸段实施历史街区综合整治。全面实施滨江地区土地收储,路网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同步推进。与中国电信上海公司签订新一轮信息化战略合作协议,推进“无线城市”、产业信息化等五方面合作项目。

国有资产管理、合作交流等工作取得新成绩。区属国有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8亿元,增长5%,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达到109%。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试点推行外部董监事管理模式。国资企业在生物医药、金融服务、软件服务等导向性产业的引领作用进一步显现。完善与民营企业的沟通机制,支持企业与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自主创新能力。通过中小企业融资平台为民营企业提供融资、用工等方面服务,民营经济平稳发展。加大节能减排工作力度,节能工作连续两年被市政府考核为优秀。搬迁上海联合水泥厂、上海长春胶塑厂等工业企业3家;落实节能专项资金2500万元,推行合同能源管理、节能产品认证等节能新机制,启动节能技改项目63项。积极推进对口支援都江堰灾后重建工作。先后派遣12名医疗队员、4名教师赴川支援,援建部分山区人畜饮水、市政道路等基础设施;建立徐汇-灌口招商引资平台,帮助灌口镇促进商贸、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继续做好云南红河、西藏日喀则、新疆阿克苏等地区对口帮扶工作。

(二)迎世博600天行动计划全面推进

世博配套各项工程抓紧实施。“七路二隧”工程中宛平南路、东安路已基本完工,龙华路、云锦路、丰溪路等道路建设按计划推进;滨江公共开放空间主体工程基本建成。轨道交通7号线、9号线二期9个站点全部建成并通车,10号线4个站点建设按计划实施,11、12号线15个站点完成近80%的居民动迁任务。宛平、宜山等5个变电站项目进展顺利,新宛平、龙华机场排水系统和吴中、蒲汇塘泵站建设稳步推进,完成华泾地区中小河道整治和丰谷路等道路积水点改造。过去的一年,以世博配套为重点的各项工程建设全面铺开,施工占路多,涉及范围广,对市民的工作生活和项目周边企事业单位都带来了影响。正是在大家的理解、支持和大力配合下,至去年底已有209条道路还路于民,城市交通和市民出行条件得到了有效改善。借此机会,我代表徐汇区人民政府,向广大居民群众和企事业单位表示诚挚的感谢!

城区长效管理机制不断健全。条块联手,落实市容环境卫生责任区制度和“定人、定责、定路”工作机制,重点开展跨门营业、违法建筑、非机动车停放、道路扬尘管理等专项整治,11个街道创建成市容环境责任区管理达标街道。大力推进市容市貌改观工程,完成高架沿线、河道沿岸、交通干线等市容环境整治工作,整治居住房屋立面421万平方米、拆除各类非法广告6000余块。第四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启动,以水环境、扬尘、噪声敏感点治理以及生态专项工程为代表的重点项目进展顺利。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通过市级验收。整治和改造绿化景观185公顷,新辟公共绿地35公顷,人均公共绿地达到5.25平方米。

窗口服务水平稳步提升。加大商贸、文化、卫生等行业窗口单位设施建设,积极开展文明礼仪、服务规范、双语、手语等培训。在徐家汇、上海南站等标志性区域举办丰富多彩的世博宣传和都市旅游推介活动,推广“刷卡无障碍”、“徐家汇一卡通”等便捷消费方式。开展千行百业立功竞赛活动,实施餐饮行业标准化管理创建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窗口服务和食品安全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

动员社会各方参与世博工作深入开展。大力普及世博知识,完成迎世博市民培训39万人次。继续推进“迎世博、讲文明、树新风”等主题实践活动,发动市民积极参与“三五”集中行动,结合迎世博倒计时等重要节点举办大型宣传活动,市民参与世博、奉献世博的热情不断提升。加强志愿者服务队伍和内容建设,在全市率先成立迎世博365网格巡访志愿者总队,组建3.7万人的平安志愿者队伍,参与社区治安巡访、消防安全、交通管理等服务活动。

(三)民生保障和社会事业发展取得新成效

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贯彻实施市政府就业计划,针对大学生群体和就业困难群体,修订完善促进就业政策,加强就业指导,多方位实施就业援助。全年新增就业岗位5.07万个,完成职业技能培训3.82万人次,安置就业困难人员600余人。建立“校区、企业、社区、培训机构”联合推动大学生就业的工作模式。与漕河泾开发区合作建立大学生创业创新园区,帮助249名青年人实现自主创业;新增113个见习基地,为大学生提供各类培训和见习实践。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加大劳动监察和劳动争议调解力度,促进劳动争议案件积压逐月下降,初步达到“降增量、减存量”的双控目标。探索推进多样化的社会救助措施,对50.5万人次发放最低生活保障、医疗救助等各类保障救助金1.9亿元。制定《徐汇区促进老龄事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不断完善居家养老、机构养老和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成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1个、老年人助餐服务点21个,为700名老年人安装紧急呼叫器,新增养老床位500张。积极创建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城市,持续加强残疾人康复、就业、教育等工作。

保障性住房规划建设进一步加快。全面梳理土地资源利用规划,将若干原规划用于商品房建设地块调整为保障性住房建设用地,完成经济适用房规划选址33万平方米,加快华发路地块、田东佳苑等项目建设。旧区改造深入推进,改造广元里、陆家堰、兆丰路等旧改地块15个,其中世博配套道路沿线旧改全部启动。全年累计动迁居民5000余户。率先开展上海市经济适用房试点工作,已受理经济适用房申购家庭211户。坚持对廉租房对象应保尽保,新增廉租房实物和租金配租家庭947户。旧住房综合改造加快实施,完成多层旧住房综合改造303万平方米、高层旧住房综合整治195万平方米、居民住宅二次供水设施改造280万平方米、家庭卫生设施改造1396户,启动旧住房成套改造12.5万平方米。

教育、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完成,幼托教育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义务教育以实现均衡发展为目标,积极推广“示范带动、校际联动、委托管理”等模式,一批薄弱学校办学质量有所提升。启动市、区第二轮实验性、示范性高中评估工作,促进高中学校特色发展。建成覆盖全区的市民终身学习卡系统,组建徐汇职业教育集团。南模中学新校区、华泾小学、启新小学等一批新校舍竣工使用,校舍安全评估及修缮工作加快推进。加大公共卫生领域投入,社区卫生预防保健经费达到人均每年50元,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第二轮三年行动计划22个重点项目基本完成。区公共卫生中心、市八医院门急诊大楼等项目结构封顶。切实做好甲型H1N1流感等各类传染病防控工作,严密监控疫情,全力抓好学校等重点场所疫情防控工作,中小学生、教师、医务人员等8.5万名重点对象接受了甲流疫苗接种。深入推进医疗资源纵向整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别与二、三级医院建立了共建合作关系,方便居民就近得到良好的基本医疗服务。

文化、体育及其他各项社会事业协调推进。文化工作取得新成绩,被评为全国文化先进区。群众文化、文物遗产保护、文化市场管理等工作扎实开展,全年举办各类群众文化活动6400余场。认真贯彻实施《全民健身条例》,完成龙临路门球场建设和康健社区羽毛球综合馆改建,成功举办徐家汇商城杯2009上海国际飞镖公开赛等赛事。认真落实民族宗教政策,切实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发挥民族宗教界人士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对台经贸交流与合作稳步推进,台商投资环境进一步改善。现场初级急救培训、救灾救助、捐款募集工作有效拓展,被评为全国红十字会系统先进集体。圆满完成兵役工作,先后被评为全国征兵工作先进单位和全民国防教育先进单位。人口计生、妇女儿童、档案、侨务、双拥、知识产权保护等各项工作扎实推进。

社区管理和服务有序开展。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完成“五网合一”系统建设,全面实现“一口受理、全年无休”;完善区-街道(镇)-居(村)委会三级公共文化网络,40个居(村)委会综合文化活动室建成达标;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信息化建设和慢性病管理,在长桥、华泾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试点开设慢性病关爱门诊、全科团队服务平台。在湖南、徐家汇等街道试点建设社区生活服务中心,为群众提供更便捷的生活服务。完成第九次居(村)委会换届选举,直选比例达到94.8%,176名大学毕业生通过属地选举、社工聘任进入居委会工作。加大物业管理力度,完善服务标准,规范补贴流程,公房和售后房小区物业服务规范化管理不断加强。创建成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斜土、康健等8个街道、213个居委会创建成为上海市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单位。

(四)平安建设和社会维稳工作深入开展

平安城区建设成效明显。创建成为2005-2008年度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区。全面启动世博安保群防群治工作,落实推进10项防控任务。平安建设10个实事项目全部完成,实现居民区技防和物防设施全覆盖。夯实基层综治工作网络基础。组建徐家汇商圈和上海南站2个区域性综治委和枫林街道等6个街道综治工作中心,309个居(村)委会已全部建立综治工作站。加大对治安复杂地区和治安突出问题的整治力度,刑事案件万人发案率同比下降6.5%。

社会面总体保持稳定。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完善利益协调机制,启动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在南模中学搬迁等3个事项中进行试点。以基层司法所和各类调解组织为平台,深化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联动机制,在华泾、龙华试点综治、司法、信访一体化办公,大调解工作格局初步形成。继续推进领导下访、周四领导接待以及领导包案等制度,积极组织律师参与信访接待和矛盾处理,全年共化解各类疑难信访矛盾211件。着力做好疏访稳控工作,确保了新中国成立60周年国庆及其他重要节点期间的社会稳定。扎实推进禁毒、安置帮教、社区矫正和无业青年帮教工作,预防和减少犯罪体系建设进一步向外来人员延伸。

人口管理等工作进一步加强。理顺人口综合服务和管理体制,推进实有人口、实有房屋全覆盖管理工作,初步形成“以房找人、以人找房、人房一致”的管理机制。与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签订合作协议,全面推进“质量兴区”工作。完善防汛防台等9个专项应急预案,加强日常应急演练。大力开展安全生产执法、治理和教育行动,扎实推进建筑工地、危险化学品、公众聚集场所、地下空间、特种设备等领域安全隐患治理,加强消防检查和交通管理疏导,全区安全生产和城市秩序总体平稳。

(五)政府自身建设取得新进展

圆满完成第二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各项任务。紧扣“坚持科学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一流中心城区”的实践载体,坚持走群众路线,突出实践特色,较好完成了学习调研、分析检查、整改落实三个阶段各项任务。通过学习实践活动,区政府在一些事关科学发展的重大问题上形成了共识,即知即改一批制约科学发展、群众反映比较集中的突出问题,着眼长远制定完善一系列工作机制。特别是根据市政府部署,开展“十二五”规划前期课题研究工作,启动4项一级课题和20项二级课题研究,为正式编制“十二五”规划提供思路参考。

依法行政和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全面推进。坚持定期向区人大、区政协报告或通报工作,自觉接受区人大的法律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全面完成95件区人大代表书面意见和193件区政协提案的办复工作。实施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政府职能配置进一步优化。制定实施《徐汇区加强依法行政的实施意见》和规范性文件管理规定,对19个单位开展依法行政督察。政府信息公开机制进一步健全。制定政府信息公开发布协调、监督保障、保密审查等三个文件,新增主动公开政府信息1070条。推进政府门户网站改版优化工作,电子政务发展基础不断夯实。

行政审批和公共财政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加强企业服务网上协同办事系统建设,拓展系统服务功能。建设项目网上审批系统建成并投入试运行。继续开展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清理工作,取消和停止了6个部门的16个收费项目。着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确保世博配套工程、重大建设项目、民生保障等投入。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党政机关厉行节约若干问题的通知》,从严从紧压缩因公出国(境)、公务用车和公务接待等经费开支,在年初预算已压缩1890万元的基础上,再压缩行政经费530万元。对区政府采购中心实行“管采分离”。启动建设产业类专项资金信息管理平台。加强内部审计和同步跟踪审计,完成科技、卫生事业财政资金管理和使用绩效情况审计调查,审计结果主动公开进一步扩大。

勤政廉政和公务员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增强主动服务意识,建立“基层会商日”工作制度,区政府领导和区有关部门每周四到街道(镇)和企事业单位,现场协调解决基层管理、公共设施建设、旧区改造和企业发展中的问题。开展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专项检查,切实增强了各级领导班子反腐倡廉建设的责任意识和工作能力。开展公务员退休(辞职)后从业行为自查自纠工作,规范公务员离职后从业行为。启动8方面43项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开展政风行风民主评议,结果纳入年度公共目标考核。初步建成电子监察系统,对网上办理的相关行政事务实施全过程监察。健全公务员继续教育学习考核制度,优化新录用公务员试用期培养和职后跟踪培养方案,实施科级及科以下公务员交流机制。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我们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逆势而上,共克时艰,最终实现了区域经济社会的平稳较快发展。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这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区人民齐心协力、克难奋进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徐汇区人民政府,向辛勤耕耘、团结奉献的全区人民,向给予政府工作积极支持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工商联和各界人士,向市有关部门、驻区部队、区域内各企事业单位,向海内外同胞和国际友人,向所有关心、帮助、支持徐汇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由衷的感谢!

各位代表,在总结全年工作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徐汇在发展中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国际金融危机对经济的影响将持续较长时间,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够稳固,现代服务业发展速度需要进一步加快、发展领域需要进一步拓展。二是动拆迁、企业改制、涉法涉诉矛盾等历史遗留问题较多,信访总量居高不下,维护社会稳定的难度很大,化解社会矛盾的机制和方法亟待创新和突破。三是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还不够,在满足群众基本公共服务需求、社区建设、社会组织培育等方面还需加大力度。四是作为紧邻世博园区的中心城区,区域环境与举办一届“成功、精彩、难忘”的世博会要求相比仍有差距,需要进一步完善长效化、精细化管理机制。五是政府管理及监督机制还不够健全,少数政府工作人员干劲不足、推诿扯皮现象仍然存在,主动服务意识和行政效率有待提高。上述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0年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

2010年是上海世博会的举办之年,也是完成“十一五”规划、编制“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从宏观发展形势看,世界经济进入后危机时代,总体由趋稳向回暖过渡,但不确定因素仍然存在。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总体向好,中央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丰富完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一揽子计划,提高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上海世博会的举办必将为经济发展带来难得机遇。但也要看到,当前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日渐抬头,贸易摩擦加剧,出口形势不容乐观;扩大内需、消费拉动尚需多种政策配套;上海房价和地价过高、潜在风险加大等因素,都对经济稳定增长带来较大压力。同时,当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一些深层次社会矛盾逐步显现。因此,我们要深刻分析发展形势,既要看到机遇,更要认清挑战,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要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奋力拼搏的精神状态,坚定信心,扎实工作,努力推动区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做好2010年工作,我们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市委九届十次全会、区委八届十一次全会精神,坚决按照中央提出的“五个更加注重”的要求,确保世博会成功举办,确保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取得新进展,确保民生持续改善,确保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十一五”规划目标全面完成、高质量编制好“十二五”规划,努力实现区域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

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今年的主要预期目标有:

(1)经济发展目标

——生产总值完成875亿元,增长9%。

——区级财政收入完成85.6亿元,增长9%。

——现代服务业营业收入实现900亿元,增长14%;工业总产值实现500亿元,其中高新技术工业产值比重比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345亿元,增长9%。

(2)民生和环境目标

——新增就业岗位3.15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为2.06万名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新增养老床位500张。

——新开工保障性住房98万平方米。

——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3%。

——二氧化硫年排放总量控制在500吨以内,环境空气质量指数达到或优于二级的天数占全年天数大于85%。

——新辟公共绿地30公顷,绿化覆盖率达到27%。

为实现上述目标,要着重做好以下六方面工作:

(一)全力以赴做好世博筹办及运营保障各项工作,为举办一届“成功、精彩、难忘”的世博会作出积极贡献

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中华民族的百年之梦,是向全世界展示开放的现代中国的重要平台。必须把世博筹办作为今年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围绕“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主题,全面落实世博筹办及运营保障各项繁重任务,以一流的城区面貌和精神状态迎接世博会的胜利举办。

加快推进以世博配套为重点的重大工程建设。抓紧云锦路、枫林路、丰溪路、龙华路及滨江公共开放空间建设,确保“七路二隧”世博配套项目在一季度全面建成。继续推进轨道交通11、12号线徐汇段15个站点动迁腾地工作,启动龙华旅游城站点及周边区域综合改造工程。完成天钥桥路自来水管道改造、架空线入地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安排世博会期间城区建设,严格控制重点限制区域施工,加强对非重点区域在建项目和改造工程的管理,减少对城市环境和周边居民生活的影响。

着力营造良好的市容环境。推进9条景观道路、滨江地区以及主要商务楼宇灯光、绿化和主题景点的布置。建立世博会期间市容环境应急指挥保障系统,完善市容环境卫生责任区制度和“定人、定责、定路”工作机制,加强日常巡查、快速处置和重点区域常态固守,妥善解决乱设摊、跨门营业等顽症,并强化店招店牌的长效管理。对40条背街弄堂实施环境改造,完善弄管会管理机制。继续做好水、气、声环境质量的综合监测,提高污染应急处置能力,确保全年区域环境质量总体处于优良水平。加快生态专项工程,做好轨道交通站点周边绿化建设和绿地恢复工作,新辟公共绿地30公顷。加强排堵保畅工作,健全防汛防台和市政管线抢险机制,确保各项市政设施正常运行。

全力做好世博安保和社会动员工作。安全是上海世博会成功的根本前提。要围绕平安世博的目标,按照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层层落实世博安保工作责任制,全面推进社会面防控10项任务。有效发挥平安志愿者作用,做好重点地区和重要设施的安全保卫工作,确保世博会期间社会稳定、治安平稳、秩序良好。成立世博接待服务综合协调机构,统筹协调推进外事接待、活动组织、志愿者服务、医疗卫生等各项保障工作。精心组织与希腊、几内亚、南太平洋旅游理事会等13个世博会参展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对口接待工作。整合优势资源,重点推出经典武康路、印象衡山路、相聚徐家汇等都市旅游线路,吸引中外游客体验徐汇历史文化底蕴和时尚消费,扩大徐汇在海内外的影响力。以徐家汇、上海南站等标志性区域为重点,继续做好服务窗口全员培训;注重引导文明行为,加强社会公共秩序管理,营造安全、诚信、有序的消费环境。开展迎世博文明实践活动和世博会期间重要节点的主题宣传活动。广泛开展信息咨询、便民服务、语言翻译等志愿者行动,引导市民以热情、文明的精神风貌支持、参与和奉献世博。

(二)坚定不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持区域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积极贯彻落实中央和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把“调结构、促转型”作为今年经济工作的主攻方向,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稳定在80%以上,确保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加快现代服务业从先导向主导的转变,促进以高新技术为引领的先进制造业以及商贸业的持续发展。

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一是大力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发挥资源优势和政策扶持的综合效应,积极引进证券和基金管理公司,探索股票、债券、知识产权等质押融资,培育引进股权投资、风险投资等金融服务企业。加快信息服务、专业服务、科技研发和生命健康服务业发展,把握上海举办世博会和徐汇承办2010年上海国际创意活动周机遇,加快发展文化创意、旅游会展服务业,形成服务业发展的新增长点。二是着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深化与大院、大所、大校、大厂等合作,共同促进科研成果转化。聚焦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三个重点领域,深入推进徐家汇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漕河泾电子信息制造业两个市级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建设。聚焦重点项目和重点企业,继续推进“双百”工程,完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健全科技投融资机制,加快培育科技小巨人企业。三是持续推进商贸业能级提升。抓住上海建设国际贸易中心机遇,面向长三角、面向全国,内外贸并举,大力发展服务外包、技术贸易、跨国采购等服务贸易。下决心加快业态调整和品牌升级,进一步提升徐家汇商圈综合消费功能,并依托轨道交通大型枢纽作用,不断提升商圈集聚辐射能力。加强对衡山路、天钥桥路、宜山路特色街及其周边支马路的业态调整和功能规划,发展休闲体验型消费,完善与徐家汇商圈功能互补的社区商业网络。四是全面加强节能减排工作。以建筑节能为重点,加强能耗实时监测,有效落实节能技改项目,扩大合同能源管理范围,实现产业类节能项目累计达到100项、总节能3.5万吨标准煤的目标。

继续加大楼宇建设和招商引资力度。以项目为载体,加快徐家汇、淮海-东湖等现代服务业和漕河泾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建成商务楼宇和园区面积24万平方米。推进仪电、广电、纺织控股等大型企业的产业园项目开发,不断提高楼宇、园区产业集聚度和单位面积产出。推动已出让地块的规划建设进度,增加一级市场供应量,规范市场交易,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做强区级招商服务团队,发挥商务楼宇和园区动态管理系统作用,增强招商、安商、兴商合力,做好企业服务工作,确保全年吸引内资110亿元、吸收合同外资5.5亿美元。大力发展总部经济,进一步密切与中央和市属企业合作,争取一批项目落户徐汇。

积极促进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共同发展。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推动国有企业加快整合非主业资产和中小企业改革重组,稳步实施社会资本参与国有企业的多元化改革。引导国有资本加大对现代服务业、高科技产业以及旧区改造项目的投入。加强对国资企业的监管,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建立专门的中小企业服务机构,大力改善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发挥科技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作用,探索“投贷保”联动机制,促进民营企业特别是创新创业型中小企业加快发展。认真做好国家级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创建工作,培育领军人才,促进各类人才在徐汇的集聚,努力打造人才高地。认真落实市政府工作部署,以援建项目为主,完成都江堰灌口镇灾后援建任务,继续做好对口帮扶工作。

(三)坚持不懈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完善以就业、住房、养老等为重点的基本保障体系

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大力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安排预算资金25.83亿元,抓好新一轮9方面32项民生项目和区政府实事项目。

继续加大促进就业工作力度。以充分就业社区创建工作为载体,加强就业援助,鼓励企业创造就业岗位,确保完成年度新增就业岗位和失业率控制目标。完善以小额贷款担保、创业场地扶持、创业能力提升为重点的综合扶持政策,发挥专家志愿团开业指导作用,鼓励青年和大学生群体创业。加强政府部门、社会中介机构、企业三方联动,强化公共就业服务,针对性开发一批就业岗位,有效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组建区公共就业(人才)服务中心,促进社会劳动人才中介服务机构有序发展。完善劳动人事仲裁院建设,做好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及纠纷调解等工作。

着力推进旧区改造和保障性住房建设。建立旧区改造专项资金,试点“二次征询”制度,加快启动成片二级以下旧里和城中村动迁以及历史风貌区零星地块改造,抓紧一批旧改基地收尾。全年完成居民动迁4000户。建立健全以动迁配套房、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公共租赁房为主的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建立保障性住房专项资金,实施锦江、百联等地块项目建设,全年新开工保障性住房98万平方米。严格按程序做好经济适用房试点工作。健全房源筹措和管理机制,继续做好扩大廉租房受益面及廉租房实物配租工作。探索推进保障性住房的公共租赁模式,以人才公寓为重点,实施公共租赁房试点,着力解决企事业单位等各类新进人才的住房困难。继续加大旧住房综合改造力度,年内完成旧住房综合改造82万平方米、家庭卫生设施改造1500户、居民住宅二次供水设施改造75万平方米,启动旧住房成套改造12万平方米。

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认真落实市政府推出的改善民生政策,确保各项措施及时落实到位。坚持救助与就业互联、救助与保险互动、政府救助与社会扶助互补,努力实现救助对象的多层次、救助形式的多渠道和救助主体的多元化。继续推进区级收入核对中心及救助事务管理中心建设,完善社会救助“一口上下”信息管理系统,开展以认助、认养、认项目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帮困活动。进一步健全以居家为基础、社会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加快区老龄事业发展中心建设,探索信息化电子保姆式助老和异地养老、以老养老等服务模式。全面完成创建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城市各项任务,不断提高“阳光之家”、“阳光心园”管理和服务水平,逐步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

(四)加快社会事业发展,进一步提高基层公共服务水平

努力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完善区域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服务体系,保持徐汇社会事业发展领先水平,逐步提高城区文明程度,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制定《徐汇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申报上海教育创新人才培养试验区,推进“光启创新基地”建设,开展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统筹幼托资源应对入园高峰,推进校际联动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深化课程改革加强高中内涵建设,实施特殊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深化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探索,增强市民终身学习卡的应用功能。推进中小学校安全建设工程。不断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实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制定第三轮公共卫生体系三年行动计划,建成区公共卫生中心并投入使用,加快漕河泾、龙华、凌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医疗救治和应急管理网络。深化社区卫生综合改革,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建立健全二级医疗机构专科医生对口支援社区制度、双向转诊机制和社区重点慢性病联合防治模式。加强重大传染性疾病防治工作。着力营造浓厚的世博文化活动氛围。加强群文团队建设,选送一批优秀文化演艺节目参加“社区文化进园区”活动。继续推进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完成天平、虹梅社区文化活动中心达标和居(村)委文化活动室90%达标任务。制定《徐汇区文化遗产保护三年行动计划(2010-2012年)》,做好土山湾博物馆开馆工作。加大出版物市场、文化娱乐场所等执法力度,进一步拓展文化综合监管覆盖面。认真贯彻落实《全民健身条例》,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持续推进公共体育场地建设,年内新增公共体育场所面积5万平方米。深化体教结合工作,加强运动员和教练员队伍建设,积极备战第十四届上海市运动会。

全面推进科普、人口计生等其他各项工作。进一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纲要》,深入开展科学素质行动。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推进优生促进工程,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促进妇女儿童“十一五”规划检测指标的达标。探索档案信息化建设新模式,做好世博档案整理和汇编。认真完成现场初级急救培训任务,推进困难失智老人关怀服务试点工作。贯彻落实《宗教事务条例》,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启动新一轮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开展项目推介与交流,引导台侨资企业参与区域经济和社会项目建设。加强国防教育、兵役及拥军优属等工作,继续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区。推进健康城区建设、地方志和《徐汇年鉴》编撰、物价监管、外事等各项工作。

(五)切实加强社会管理,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加强社会管理,提高管理水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要以全面提升基层管理和服务能力为突破,加快社会管理模式创新,确保城区和谐稳定。

切实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注重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在区和街道(镇)综合治理委员会的统筹协调下,发挥综治工作中心平台作用,加强基层信访维稳综治力量整合,构建完善群防群治的治安防控体系。继续实施平安实事项目,扎实开展平安城区、平安社区、平安单位创建,进一步将平安建设向行业场所和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延伸。推进技防物防设施建设,建成徐汇看守所,加强对治安复杂地区和治安突出问题整治,维护社会秩序的总体稳定。

加大社会矛盾调处化解力度。探索建立利益协调和协商求同机制,稳步推进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矛盾发生。深入开展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和包案化解工作,建立健全初信初访首办责任制、信访督查制度和信访终结制度,完善律师参与社会矛盾化解工作机制,并加强对信访人员疏导和教育,引导信访人依法表达诉求,维护正常的信访秩序。有效整合社会各类资源,完善区-街道(镇)-居(村)委会三级调解工作网络和基层大调解工作信息平台建设。推进“五五”普法,努力争创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先进城区。

完善社区建设运行机制。切实贯彻市社会建设大会精神,认真落实有关居委会、业委会等建设管理的一系列文件要求,强化街道办事处“组织公共服务、实施综合管理、监督专业管理、指导自治组织”的功能,按照实现和谐社会生活共同体的目标要求,着力推进社区建设。进一步理顺居委会、业委会和物业公司的关系,完善社区治理结构。以社区“三个中心”为基础,加快建设社区生活服务中心,推进社区便民服务网建设。坚持管办分离、政社分开,完善政府购买服务机制,积极培育发展公益性社会组织。不断加强居委会建设,鼓励并吸引大学毕业生进入居委会工作。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增强居委会自治能力和居民区自治活力。深入开展和谐社区示范单位及文明社区、文明小区等创建工作。完善菜市场布局,新建和改建标准化菜市场6家。加快华泾社区商业和公共交通设施建设,提高华泾城市化水平。

积极推进社会管理创新,进一步做好实有人口管理、安全生产管理等工作。认真组织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建立健全“两个实有”全覆盖管理长效、常态机制,有效落实对外来流动人员、社区无业青年等对象的管理和服务措施。加强区域性、专项性应急预案编制和演练,提高社区居民的防灾减灾意识,不断增强积极防御、有效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扎实开展建筑工地、危险化学品、公众聚集场所、地下空间、特种设备等安全隐患专项整治,确保不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

(六)创新规划理念和编制方法,高质量开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

科学编制“十二五”规划,对徐汇未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在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的同时,依据国家和市关于“十二五”规划编制的总体部署,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群策群力,科学确定“十二五”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统筹经济、社会、人口、资源和环境等发展要素,编制完成“十二五”规划。深刻把握外部发展环境变化和徐汇发展阶段特点,从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社会建设、城区建设和管理、空间布局优化、政府管理创新等入手,理清制约发展的主要矛盾和瓶颈问题,找出突破的方向和基本思路。突出重点领域、重点任务和重点区域,加强与全国和上海市规划发展目标、政策措施、基础设施布局、行业发展方向的对接,科学合理确定徐汇区“十二五”发展目标、任务、保障措施及评价指标。创新规划的编制和实施机制,强化全区规划的指导和约束功能,做实做深重点领域的专项规划。

加强规划编制组织保障工作。成立区“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统筹兼顾、协调推进编制工作。积极借助“外脑”,集思广益,提高规划透明度和社会参与度。健全规划决策咨询制度,成立规划专家咨询论证委员会,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各领域专家在规划编制、论证、咨询中的积极作用。建立社会公示制度,发动社会公众参与规划的编制和讨论。

三、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按照中央提出的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廉洁政府”的要求,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加快公共管理和服务创新步伐,加快推进政府职能向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为举办一届“成功、精彩、难忘”的世博会和“十一五”规划的顺利完成提供保障。

(一)全力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紧紧围绕上海建设“行政效率最高、行政透明度最高、行政收费最少”城市之一的目标,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精简审批事项,缩短审批时限,并提高审批过程的公开透明度。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认真做好行政事业性收费清理工作。要在全面履行政府职能的同时,更加注重公共服务。深刻理解徐汇综合资源优势的内涵,强化“服务也是资源”的理念。在保障社会和居民基本公共服务需求的前提下,积极探索政府职能实现方式和公共服务供给方式的有机结合。继续在实践中深化“基层会商日”等工作制度,努力把居民和企业的基本公共服务需求维护好、保障好;逐步完善社会组织参与机制和市场竞争机制,拓展公共服务的供给渠道和供给主体。着力提高预算管理的精细化、科学化水平。保障迎世博、办世博和民生实事项目的资金需求;实施各类财政资金导向政策,助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严格控制经常性行政项目支出,规范专项资金使用,落实医保改革、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资金安排。

(二)大力加强依法行政,切实提高行政执法公信力和透明度

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和市政府有关加强政府依法行政的实施意见,加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进一步理顺行政执法体制,规范行政执法程序,全面推行“阳光执法”。强化对行政执法行为的监督,对重点部门行政审批、行政执法过程中的主要环节加强监督检查。完善政府法制工作网络,建立行政执法协调制度,从源头上治理不规范执法、执法缺位、多头执法和重复执法等问题。健全政府信息发布协调机制,以深化公开内容为核心,逐步形成以主动公开为主、依申请公开为补充的政府信息公开格局。大力推进电子政务建设。进一步发挥徐汇门户网站作为区政府网站群的中心平台作用,继续推进网上办事大厅建设,完善企业服务网上协同办事系统和建设项目网上审批系统,拓展电子监察系统应用范围,更新网络视频会议系统。探索社会公众在网上参与评议政府工作、讨论重大事项的有效途径,提高社会公众对政府工作的知晓度和参与度,切实把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落到实处。

(三)健全对行政权力的监督机制,加强政府工作制度建设

自觉接受区人大的法律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完善政府向人大、政协报告或通报工作制度,拓展监督内容,并为代表、委员履行监督职能提供便利。加强政府自我监督,充分发挥监察、审计等专业监督的作用。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入推进勤政廉政建设。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继续落实《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加大教育、监督、改革、制度创新力度,推进惩防体系建设。建立财政资金使用网上监管平台,完善重大资金监管使用制度,规范重大资金的立项申报、审批、拨付、使用和监管程序。继续深化审计“三公开”工作,加强审计结果综合运用,建立审计整改六项制度并强化执行,深化对公共财政重点领域、部门、资金的审计监督,提高审计效果。高度重视新闻舆论监督和社会公众监督,提高危机公关能力,快速有效处置并回应各类突发事件。

(四)稳步推进绩效管理和行政问责制度,提高政府行政效能

扩大绩效评估的项目和领域,从政府实事项目进一步向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重点项目延伸,开展对区“十一五”规划的整体评估和“十二五”规划绩效评估的基本思路研究,明确各考评主体责任,落实行政问责制度。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增强政府工作人员的宗旨意识、责任意识,切实转变政府工作作风,加强调查研究,主动服务基层,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推行新录用公务员试用期培养、职后五年跟踪培养、科级后备干部培养的公务员分类培养模式。探索实施科级领导职位调任,加强紧缺专业人员配备,提升公务员整体素质。严格落实厉行节约要求,规范因公出国(境)管理、公务用车、公务接待。健全条块联动考核机制,加强政府部门公共服务窗口作风建设。积极开展政风行风专项治理,认真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提高群众满意度。

各位代表,世博会的脚步日益临近,我们的工作繁重而艰巨,责任重大而光荣。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振奋精神,抢抓机遇,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为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各项任务、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一流中心城区而努力奋斗!

推荐访问:徐汇区 政府工作报告 徐汇区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

本文来源:https://www.taohy.cn/fanwendaquan/gongwenfanwen/29053.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