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君博文库网!

浅谈新媒体在考古领域中的应用(4篇)

文章来源:网友投稿 时间:2023-11-04 19:33:01

篇一:浅谈新媒体在考古领域中的应用

  

  探讨数字媒体技术在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应用

  摘

  要:中华文明经过五千年的历史积淀,物质文化遗产极为丰富。历史文物作为不可再生资源承载着传承中国历史文化的重任。数字媒体技术为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提供了保障,为文化发展、交流与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文章将针对数字媒体技术在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应用进行讨论。

  关键词:数字媒体技术;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文物修复

  我国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呈现出了不同的文化进程,其中产生了大量具有文化代表性的物质文化遗产,我们称其为文物。但时间长河是无情的,在现在的环境下不利于文物长久保存。怎样才能有效保护文物是从古至今的难题。如今是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数字媒体技术的研发为文物保护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持。数字媒体技术对文物的精密修复和复原、虚拟展示、登记记录查找等方面能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1]。

  1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的难题

  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包括了对文物的发掘、抢救、修复和保存。为文物创造适宜的存在环境,让文物能够清晰地展示,为文物构建特定的保存环境进行长期有效保存是文物保护工作的重点。在传统的文物保护中存在现阶段难以解决的问题,文物保护与经济利益之间存在着难以调和的矛盾。部分人为了追求个人的短期利益,放弃了对文物的保护,导致买卖文物的违法案件屡禁不止。只看重文物的经济价值,忽视了文物历史价值的投机主义者大有人在。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现代,国民文化素质和道德水平整体有所提高,世界经济的快速进步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但部分人面对这些历史文化遗产时考虑的第一件事仍然是经济利益,所以物质文化遗产还是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被破坏的现象。此外,除了人们的观念问题,在如何更好地进行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还存在着不少技术难题[2]。

  2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的缺陷

  我国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还存在着很多不足。

  2.1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不够

  虽然我国一直致力于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但是部分国民素质跟不上文化发展的脚步,缺乏对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和责任意识。物质文化遗产是对全民族历史的承载,每个人都有保护物质文化遗产的责任和义务。

  2.2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不完善

  部分管理单位对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了目前保护制度的不完善以及现有制度约束性的薄弱。因此,很难对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足够的支持。

  随着信息技术时代的来临,西方文化传播到了全球各地,我国的年轻一代越来越多地接受了西方强势的文化融合,无论是生态文化还是思维方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的文化观念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础,蕴含着我国悠久的文化历史传承,保护物质文化遗产便是传承中华民族文明内涵[3]。

  3如何制定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策略

  3.1加强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人员的文物保护意识

  换句话说,就是要增强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人员自发的责任感。工作人员首先要意识到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要自发地进行自我提升,严格要求自己。同时根据我国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实际情况建立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按照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实时监督,并对其进行逐渐完善。要对所有的工作部门进行统一的管理整合,更要面向全社会宣传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必要性,提高国民的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4]。

  3.2提高对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监督意识

  国家相关单位应当加强对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监督保护。不断完善相关的保护制度和工作方法,时刻关注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摒弃以文物价值来提高经济效益的想法,提升相关责任人的工作态度,明确落实到人的保护责任。要根据每个工作人员的工作内容和责任进行实时考评,约束工作人员的不当做法,并适当地对工作成绩突出的工作人员进行鼓励,激发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3.3提升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专业素质

  相关部门应该定期对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专业素质进行训练和培养,加强专业培训,让工作人员能够熟练地掌握各种工作技巧,尤其是数字媒体技术的使用方法。更要注重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品质的培养和教育,让工作人员能够严格地遵守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做有害国家利益的事情,不做损毁物质文化遗产的事情,杜绝侵害国家财产、历史文化遗产的行为。

  4国内外对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研发

  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和传承是在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和世界各国对文化资源逐渐重视的基础上出现的跨学科、注重实用性和综合性的重要研究课题。因为其注重对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实用性,所以国内外都积极开始了运用数字媒体技术进行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应用研究。具有代表性的是美国、英国和日本,这些国家很早就开始研发利用数字媒体技术来进行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5数字媒体技术在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应用

  数字媒体技术是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对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的。具体来说,数字媒体技术是指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对历史遗迹进行扫描、计算、数据输出,最终进行三维立体显示,利用计算机将历史遗迹进行全方位还原,为大家展现出一个完整的历史文物或遗迹原貌。数字媒体技术的应用对考古专业来说是一次重大的技术突破,为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了最为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那么,利用数字媒体技术进行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具体途径有哪些呢?

  5.1对历史遗迹进行数字模拟还原

  数字媒体技术能够准确地搜集发掘出历史遗迹的基础数据,再根据数据进行现场历史遗迹的还原。很多历史遗迹因为太过古老,受到自然环境或是人为影响,普遍存在风化、氧化、液体侵蚀、在自然灾害或者战争中受损等现象,对历史遗迹的损害非常大,难以观察出历史遗迹的原始状态。而最常出现的是在历史遗迹进行发掘的过程中,很容易会对历史文物或遗迹现场造成不可挽回的破坏,而这些损伤可能会导致一些重要的历史信息无法被解读,造成信息缺失,这对呈现完整的历史文化遗迹将是致命的打击。

  5.2针对历史文物进行完美修复及还原

  当前针对历史文物修复工作最为有效的技术就是数字媒体技术。众所周知,文物的出土是给文物换了一个生存环境,这并不利于文物的长久保存,所以要为出土文物尽快营造一个比较适宜的环境,这就需要尽快完成对文物的修复。对于已经残缺的文物和年代久远难以修复的文物,我们采用数字化修复技术,通过电脑软件进行计算,利用三维立体成像根据文物现存的部分进行原始数据的测算和构建。

  5.3为历史文化遗产建档,建设数字博物馆

  数字媒体技术收集、存档的文物数据不但可以为考古人员和研究人员进行历史研究时提供快捷的数据查询,还可以在庞大的文物数据基础上让文物信息通过互联网进行公开展示。通过互联网展示文物大大方便了对此感兴趣的民众,足不出户即可随时浏览,同时也为打造数字博物馆建立了基础。

  6结束语

  数字媒体技术在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应用弥补了传统技术手段中的不足,使大量的残损文物得到了重现,将很多之前无法了解的历史资料进行了还原,不得不说这对璀璨的中华文明历史传承的保护和延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其本身所体现的价值无法估量。根据当前的科学技术发展态势,可以预见未来数字媒体技术还将更加进步与完善。期望数字媒体技术继续为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做出杰出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万展豪.新媒体技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研究——以中國茶文化为例[J].视听,2018(3):207-208.

  [2]周世明,李东垟.初探数字媒体艺术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应用[J].电脑迷,2017(2):170.

  [3]葛保周.浅论新媒体技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J].新闻研究导刊,2017(3):256.

  [4]高莹.新媒体技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实践与思考[J].新闻研究导刊,2016(2):22-23.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篇二:浅谈新媒体在考古领域中的应用

  

  新媒体技术在博物馆展示中的应用实践分析

  作者:成舒宇

  来源:《收藏与投资》2021年第11期

  摘要:随着新媒体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博物馆工作,博物馆对外展示的范围与信息传递的效能有了极大的扩展与提高。然而,新媒体技术作为依托于网络的全新技术,其在应用中逐渐出现流于形式、喧宾夺主等问题。近年来,郑州二七纪念馆在新媒体技术的应用和实践上不断探索与深入,取得了一些成果。分析具体实践中的得失,有助于更准确地做好发展规划,在融媒体时代促进博物馆事业的繁荣。

  关键词:新媒体;博物馆;展示;观众

  新媒体的“新”,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新媒体的定义:“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以网络为载体进行信息传播的媒介。”新媒体技术给博物馆带来了新的契机和展示途径,拓宽了博物馆为大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空间范围,促使博物馆服务模式发生了重大的变革。郑州二七纪念馆是郑州唯一一家近现代革命纪念馆,于2018年9月晋升为国家二级博物馆,自建馆以来,就是郑州市鲜明的文化地标之一,承载着郑州这座城市的记忆与荣耀,它所承载的“二七精神”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与“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一起,共同铸成河南人的“精神脊梁”。如何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优势、提升二七纪念馆各项职能与文化服务水平,成为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一、新媒体与博物馆的供需关系

  从新媒体的定义可以看出,新媒体是因依托于网络而具有强大的传播力及灵活性。网络的成熟推动了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微信、微博、网站、各种形式的App等已经成为现代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信息来源。作为一种新兴媒介,新媒体介入众多传统行业,为其增加了新的传播端口,极大提高了信息传导速度,使信息交流更加及时和流畅。

  博物馆是人们了解历史,亲近地域文化的重要场所,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重要一员。在纸媒时代,博物馆的对外宣传展示手段仅限于自发印制宣传手册、电视及报纸媒体零星报道等,陈列展览也主要以图片、实物为主,辅以一些多媒体影音设备,比较简单,但在纸媒时代社会信息传播方式整体较少的情况下,到博物馆参观学习仍然是很多人的选择,博物馆的留言簿上往往写满了观众真切的感受和建议。新媒体时代来临后,传统的展示方式不再适应技术的发展,尽管一些大型博物馆或是有自我特色的地方博物馆仍保持着可观的日接待游客量,但观众浏览的热情和滞留时间正逐渐消减,留言簿变成了可有可无的形式。一些小型博物馆或民营博物馆甚至门可罗雀。

  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现代信息传播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变为网络渠道,信息传递突破了地域和时间的限制,变得即时、方便和快捷,信息形式更多样、立体,人们足不出户即可了解来自世界各地的海量信息,对博物馆的需求也就有所降低。博物馆本身属于非营利性机构,对新技术的敏感度较低,又受到资金的制约,在对新媒体技术的引入和应用上反应较为迟缓,滞后于时代和观众需求。

  从供需关系上看,新媒体向广大用户提供了接受海量信息的端口,而博物馆作为一个信息传播基础平台,更需要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借助新媒体实现与更多潜在观众的信息对接。

  二、郑州二七纪念馆在新媒体运用上的实践

  (一)新媒体技术在陈列展示中的应用实践

  郑州二七纪念馆作为郑州市唯一一座近现代纪念馆,充分挖掘和研究工运历史、二七文化的深刻内涵,占领郑州百年历史记忆和展示高地,积极打造专业化的主题展演活动,使“二七精神”的展示方式向多样化发展。在郑州二七纪念塔和纪念堂里分别设置有“千秋二七”和“百年郑州”的主题展览。展览注重空间艺术、色彩拼搭与文物建筑的文化气质相匹配;注重观众视、听及参与式互动;设置放映厅、文创产品室、阅览室等,最大限度满足观众对历史文化的需求。在陈展中主要使用3D全息模拟成像技术。

  “千秋二七”展览设有二维码自助导览系统,并关联郑州二七纪念馆微信公众号。第六展厅中设有新旧二七塔立体投影,用3D全息模拟成像技术展示两个时期的二七塔建筑。全息投影使观众在通过图片和模型了解新、旧二七塔的历史后,360°观看到新、旧塔的建筑细节。

  在“百年郑州”陈展中也有两处应用了3D全息模拟成像,一处主要还原了20世纪初期郑州德化步行街的商业交易场景,另一处则展示了商都遗址文物。前者位于第一展厅“商业的兴起与繁荣”,通过对现场布景、人物以及情节的设计,利用光学成像原理,创造出独特的环境空间,重现郑州20世纪20年代的商业街实景。全息影像中有背着筐的小贩,有来往的行人,全景展现了当时郑州德化街的建筑风貌、市政设施、时代服饰、商业发展等,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历史气息,生动有趣。

  (二)新媒体技术在博物馆宣传展示上的實践

  郑州二七纪念馆在对外宣传展示上对接的多媒体平台,以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为主,也借助QQ、抖音等App进行辅助推广。

  郑州二七纪念馆利用官方网站、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QQ看点等新媒体媒介,做好馆内免费开放信息的宣传,如“国际博物馆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等,同时加强对社会志愿者工作等日常工作的宣传。“百年郑州”展览是二七馆2019年度的重点展览,为此,郑州二七纪念

  馆在微信公众号上创立了“百年郑州”主题专栏,定期推送与“百年郑州”相关的优质文章,为郑州市民送上郑州百年的历史文化,为“百年郑州”展览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

  在日常活动中,郑州二七纪念馆也多次采用“线上+线下”的双线并进模式,如在世界文化遗产日线上推出了云享郑州近现代文物遗迹知识、线下推出文化遗产普法宣传等活动,唤起了广大民众对文化遗产的关注。

  网络直播作为新兴的传播方式,成为互联网新宠,引起了全社会和各行各业人士的重视。2020年,郑州二七纪念馆在抖音平台采用连麦直播的方式,进行了抖音直播首秀“‘非遗’潮计划—博物馆奇妙夜”活动,在疫情防控期间,为观众带去优质文化服务,带领观众云游二七广场,参观二七纪念塔,用趣味的互动丰富了观众的“宅”时光,广受支持与喜爱。

  三、反思与应对

  (一)新媒体应用贵精不贵多

  新媒体巨大的吸引力来源于不同表达方式的结合对人们产生的深刻感官刺激,如近年流行的虚拟现实技术和增强现实技术,前者可以让用户完全沉浸在虚拟的合成环境中,体会虚拟的神奇;后者则可以将虚拟的信息融合在现实场景中,丰富现实世界。二者都能起到强烈刺激用户感官体验、使用户产生身临其境之感的作用,对展示信息进行三维化以达到情感的强化,是新媒体技术的巨大优势。需要注意的是,博物馆对新媒体的应用要贵精不贵多,在持续产生新鲜感、调动观众观看积极性的同时,重点打造出精品展示点。

  “百年郑州”展览中,在重现火车站的繁荣商圈时植入了德化街的商业街景,在表现片段上选取小范围的活动场景没有问题,但在表达上稍显单一。建议配合场景分发辅助小耳麦,在场景复原上增添吆喝叫卖、讨价还价等音频内容,就会让整个场景更生动,完美融入民俗、商业、方言俗语等信息,充实场景内容的同时更能烘托出历史感,进一步吸引观众注意力。

  (二)新媒体应用在博物馆宣传展示中要突出亮点

  新媒体应用于博物馆的对外宣传展示,可以有多种途径和形式,关键在于要突出亮点,即要有外在形式上的亮点和内容上的亮点。目前,大多数博物馆在新媒体应用上普遍中规中矩,没有发挥出新媒体的特色。

  一是外在形式上的亮点。互联网时代,信息传达效率有高低之分。同样的信息、同一门户网站,不同的设计、不同的搜索过程,会直接影响信息被检索和获取的容易程度。以网站为例,位于首页、醒目位置的信息能获得更高的浏览量,更容易被用户点击。

  二是在内容选择上的亮点。用户都是有黏性的,如果用户在搜索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时,看到某一作者提供了内容精美、品位不俗的优秀作品,接着又发现该作者的其他作品也很好,那么,大概率会进一步关注这位作者。因此,博物馆要重视各种网站、微信公众号、短视频账号等平台的运营,一是创新信息传播渠道,创作、推介优秀作品;二是要提高用戶黏性,积极与活跃用户沟通,听取意见反馈,不断改进自身,形成宣传优势,打造宣传亮点。

  (三)注重新媒体技术人才的引进与培养

  新媒体技术的开发与应用虽分属两个板块,但不能完全割裂,并不是说博物馆在重金打造门户网站、公众号后,按部就班地填充相应内容就可以了。这种做法实际上浪费了新媒体的效能。新媒体效能的充分发挥离不开专业的传播学知识,博物馆的新媒体技术的应用实际上融合了传播学、营销学、博物馆学、历史学、考古学、美术学、设计学等一系列学科知识,在博物馆宣传工作中最为缺乏的是传播学及营销学的人才。博物馆积极引进、培养相关技术人才,一方面可以降低运营及维护成本,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对外宣传的精准度和吸引力,再通过合理营销,取得“1+1>2”的效果。

  四、结语

  新媒体技术的成熟增加了博物馆展示的深度和广度,拓宽了博物馆的公共文化服务空间,增添亮点,提高效能,成为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有效方式。在具体应用中,博物馆要避免将新媒体技术用作吸引观众的噱头,而应该从展览实际出发,充分、有效地传达博物馆的文博信息,让新媒体技术与博物馆展示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形成外在与内涵的契合。

  作者简介

  成舒宇,1985年12月生,女,汉族,河南济源人,郑州二七纪念馆,中级馆员,硕士,研究方向为文物博物。

  参考文献

  [1]李洁.利用新媒体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调查与思考—以成都博物馆为例[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17(6):79-82.[2]张静.刍议新媒体交互设计在现代展陈空间中的应用[J].科学技术创新,2018(2):91-92.[3](美)詹姆斯.戈登.班尼特.新媒体设计基础[M].王伟,王倩倩,译.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4]刘宏宇.呈现的真相和传达的策略:博物馆历史展览中的符号传播和媒介应用[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6.[5]王荔.新媒体艺术发展综述[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9.

篇三:浅谈新媒体在考古领域中的应用

  

  IDENTIFICATIONANDAPPRECIATIONTOCULTURALRELICS文物鉴定与鉴赏新媒体在公共考古领域的应用赖兰芳(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广西…南宁…530003)摘 要:盗墓小说的风靡虽然为人们的业余生活带来了乐趣,但是也为犯罪分子提供了机会,我国文物保护工作受到了影响。为此,有必要采取有效措施,合理应用新媒体,为考古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文章对新媒体在公共考古领域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和阐述,以供参考。关键词:新媒体;公共考古领域;应用1 公共考古领域的发展现状随着南派三叔作品的流行,我国掀起了一股盗墓风,盗墓电影备受大众欢迎。其通过绚丽的场景布置和紧凑的关系线,配以传统的风水秘术、灵异传说以及野史内容将人们带入一个奇幻、惊悚、悬疑的世界,再加上盗墓类题材影片不会受到价值观念的束缚,能够达到很好的降压效果,因此深受人们喜爱。但是盗墓小说或影视作品的流行使得人们对于考古存在一定的误区,认为考古同挖坟掘墓相同,扭曲了考古工作的本意。盗墓电影中虽然不乏一些考古类的知识,但是却并不能真实地反映出考古工作的现状,并没有激发人们深入了解考古的热情,使得考古工作以及考古文化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制约。另外,盗墓小说也为一些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在阅读该类小说时,人们不禁会被其中的场景所吸引,一些存在侥幸心理的人们也会受到诱导,将其称为“现实版的犯罪教科书”也不为过。这样不仅增大了盗墓犯罪活动的治理难度,也为文物保护的开展带来了阻碍,给考古界的社会形象带来了负面影响。基于此,为了改善公众对考古工作的认知,加强人们对考古工作的了解,有必要加大考古工作的宣传力度,通过与新媒体相结合的方式推广考古学文化,实现考古与大众的互动,让大众摆正对考古的认知,增强考古工作的专业性。感受考古工作的魅力。不过,在采用人性化语言形式进行文化传播时,官方机构要注重自身的严肃性和准确性,真实还原历史文化内容,处理好官方形象和个人运营风格之间的关系。另外,还可借助微博问答和微博直播等功能,加强机构与人们之间的交流,将考古工作的流程和内容更多地展现在人们眼前,提高人们对考古工作的认同。微信在发展初期就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喜爱,也成为目前人们交流的重要方式。人们可以在微信公众号中了解更多的考古信息,并通过朋友圈转发、分享等方式提升考古文化的传播效率。公众号的建立也为人们提供了自主选择机会,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是否要关注公众号。另外,微信融合了声音、图像、视频、文字等多方面,有效增强了考古内容编辑的灵活性,吸引人们眼球,实现了考古学文化的有效传递。网络直播是一种新型互动性交流平台,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网络直播分享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而将考古文化传播同网络直播结合起来,也是一次大胆的创新和尝试。网络直播具有开放性、及时性和真实性等特征,将其应用在考古文化传播上,可以将考古的日常工作、文物挖掘和保护全过程更加直观地展现在人们眼前。这样不仅能让人们心灵产生共鸣,提升人们对考古工作的重视和尊重,还可以让人们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加强对历史的探索欲望。综上所述,虽然新媒体与考古领域的结合还存在一些不完美之处,但是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随着人们对考古工作认识的增加,新媒体将会推动考古工作进一步的发展与完善,从而更好地进行新知识的探索和创新,为我国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贡献力量。■2 新媒体在公共考古领域中的应用目前在进行考古学文化传播过程中,最常使用的新媒体渠道有微博、微信和网络直播。微博的创立时间相对较长,且用户量较多,将考古文化与微博结合起来,可以用较为人性化、拟人化的语言表达方式拉近人们与官方机构之间的距离,使人们近距离了解和【作者简介】赖兰芳,现供职于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参考文献[1]朱正.南昌海昏侯墓报道:考古传播中新媒体传播优势分析[J].中国记者,2016(4).2019.01(上)161

篇四:浅谈新媒体在考古领域中的应用

  

  新媒体在博物馆展示传播的作用

  摘要:随着人们对历史文物品鉴水平的不断提升,传统静态、平面化展示传播形式已经无法满足参观者日益增长的品鉴需求,这也是当代博物馆所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信息技术的开展和应用为博物馆展示传播活动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渠道,并以丰盛、鲜明和新颖的特征受到了广阔参观者的好评。本文就新媒体在博物馆展示传播中的应用进行全面探讨和研究,希望为相关领域工作者提供必要的参考和帮忙。

  关键词:新媒体;博物馆;展示传播;应用

  作为历史文化继承、传播和发扬的重要媒介,博物馆代表了一个时代的展示,同时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堡垒。长期以来,博物馆传统陈列式展示传播活动难以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限制了博物馆价值和作用的发挥。新媒体技术的开展和应用,为博物馆展示传播活动带来全新开展契机,因此加强新媒体在博物馆展示传播领域的研究有着十分深远的影响和意义。

  1新媒体概述

  新媒体是一种基于数字信息技术开展所产生的新型传播形态,能够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无线通信技术等渠道,以及电脑、电视和手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数字信息和效劳。相比传统媒体传播方式,新媒体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包容性、丰盛性和互动性等方面,能够以更加个性格效劳满足用户对数据信息的需求。新媒体技术的开展和应用,不仅颠覆了传统媒体效劳行业,同时也极大的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特别是在文化传播领域给人们提供了更加丰盛与便利的条件。

  2新媒体在博物馆展示传播中的应用价值

  博物馆是我国一项十分重要的文化传播和教育研究机构,通过将人类历史中具有典藏价值的人文自然遗产进行陈列和宣传,从而起到历史文化教育和传承的目的。传统博物馆文物展览形式单一,文物与参观者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感,同时不足全面的历史讲解很难将文物背后的“故事〞传递给参观者,因此博物馆传播作用十分有限。新媒体在博物馆展示传播中的应用,极大的颠覆了传统博物馆展览方式,并以鲜明、丰盛和新颖的内容获得了参观者的一致好评。首先,新媒体技术能够对历史文物进行仿真模拟展示,主要通过3D技术复原文物的原貌,并结合历史故事讲解等影音更好的挖掘文物的内在价值。其次,新媒体技术能够实现信息平台与用户的互动交流,更有利于激发用户的参观与学习兴趣,从而起到更好的文化教育效果。由此可见,新媒体在博物馆展示传播中有着十分凸显的应用价值,有助于我国博物馆展示传播水平的创新与提升。

  3博物馆展示传播中所应用的主流新媒体技术

  3.1巨幕投影技术。受客观环境因素的影响,许多历史文物无法长时间进行展示传播,示例举世闻名的?清明上河图》受自身材质及光照影响,会在展示过程中出现一定程度耗损,因此难以展示长卷书画的全貌,这便给参观者带来诸多遗憾。巨幕投影技术的应用,使得相关文物展示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束缚,同时对书画进行比例放大,并且实现画中人物、景致“活〞起来,能够给参观者带来更加真实、身临其境的感受。3.2全息投影技术。全息投影是一种运用干预原理记录并实现物体真实三维图像的3D技术,随着相关技术的不断开展与进步,全息投影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物品展示展览活动中。在博物馆展示传播中,全息投影技术的应用打破了传统展示的束缚,在全方位展示历史文物的同时还给参观者带来更具冲击的传神感。现阶段,全息投影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博物馆展示传播中,如上海世博会中许多宝贵文物都进行全息投影展示,同时这种方式还能防止文物运输所形成的的昂贵费用。3.3VR技术。VR技术是当前一种十分流行的3D虚拟技术,通过计算机技术、传感技术及人工智能等多方面前沿科技实现模拟现实。VR技术在博物馆展示传播中的应用,能够更加真实地探知文物背后的故事与价值。示例故宫博物院所举办的瓷器展中,参观者通过VR技术实现文物出土地的考古模拟,并参观窑炉烧造瓷器的整个过程。在博物馆展示传播活动中,参观者通过VR技术能够“零距离〞接触历史文物,给参观者带来更加真实、丰盛的参观体验。

  4博物馆展示传播中新媒体应用的考前须知

  4.1适度应用新媒体技术。新媒体给博物馆展示传播带来的转变是十分凸显的,同时以其新颖、方便和深刻的特点提升了博物馆展示传播的效果和质量。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我们要仍以历史文物为主要参观对象,将新媒体应用控制在一个恰当的节点,实现新媒体与博物馆端庄环境的有机融合。众所周知,博物馆具有古典庄重的内在特质,滥用新媒体技术会一定程度上破坏博物馆的固有形象,并将参观者注意力吸引到多媒体身上,从而失去了博物馆展示传播的教育价值和作用。4.2注重细节、突出文物价值。在博物馆展示传播的历史文物中,一般都具有很高的价值,因此往往出于爱护目的而采取一定的爱护措施。一般情况下,文物的平安距离会妨碍参观者对其进行深度探索,特别是一些精密文物的细节部位参观者很难近距离参观,如此便影响了文物的价值和魅力。新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弥补文物细节展示方面的缺乏,通过数字信息技术实现文物的仿真模拟及文物细节进行全方位展示,极大

  的拉近了宝贵文物与参观者的距离,提高了博物馆展示传播活动的效果及质量。4.3删繁就简、弘扬历史文化。博物馆展示传播活动的目的在于弘扬历史文化,实现理想的宣传和教育目的。相比单调、古板的文物展览,新媒体传播方式受众度更高,能够将文物背后的历史故事进行浅显易懂的阐述,从而使群众更容易接受和学习。青年儿童作为博物馆重要的受众群体,为取得更好的展示传播效果,新媒体在应用过程中还要做到删繁就简,在传播内容上加以甄别和取舍,尽量做好传播内容浅显易懂,从而更有利于参观者学习、继承并弘扬我国优秀的历史文化。

  5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媒体技术的开展和应用推动了博物馆展示传播活动的效果和质量,并为参观者带来全新的感受与体验,从而到达理想的宣传和教育目的。为进一步提高博物馆展示传播水平,相关领域工作者要加强新媒体应用研究,由此推动我国博物馆的现代化创新开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陈仕桦.论新媒体在博物馆展示、传播中的应用.数字通信世界,2008〔07〕.

  【2】姜杨.浅谈新媒体在博物馆宣传工作中的应用.才智,2008〔26〕.

  【3】陈杰.新媒体背景下博物馆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与革新.传媒论坛,2008,2〔14〕.

推荐访问:浅谈新媒体在考古领域中的应用 浅谈 考古 领域

本文来源:https://www.taohy.cn/fanwendaquan/gongwenfanwen/37444.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