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君博文库网!

劳动与社会保障就业情况(7篇)

文章来源:网友投稿 时间:2023-11-07 15:55:05

篇一:劳动与社会保障就业情况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就业前景如何

  2016年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就业前景如何

  劳动与社会保障(110303)属于管理学大类,公共管理类。四年修业年限,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下面店铺就为大家详细分析2016年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就业前景。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比较扎实的管理学与经济学专业知识,掌握现代管理技术与方法,能在政府部门、政策研究部门、大中型企事业单位从事劳动与社会保障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

  本专业要求学生系统掌握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等相关专业的基础知识,了解国内外劳动与社会保障理论及实践的历史和现状,具备运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调查分析和实际操作的能力,具备较强的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熟练掌握一门外语。

  知识技能

  1.掌握管理学、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2.掌握现代管理和计算机应用技能;3.了解中外劳动与社会保障领域的理论与实践进展;4.熟悉党和国家有关的方针政策和法规;5.掌握中外经济学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经济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就业方向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人才是我国全面建立和发展社会保障事业的急需人才,具有长久稳定的就业潜力。毕业生可以进入国家各级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人事管理部门、企业与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等从事劳动与社会保障方面的政策制定与组织管理工作,或者可以进入相关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或者进入法院、劳动仲裁机关等部门从事劳动与社会保障方面的实务工作。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毕业生主要担任人事专员、人力资源专员、人事主管、直招

  海员、直招船员、人事行政专员、人力资源主管、人事经理、人力资源经理等岗位工作。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就业前景

  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是公共管理的.一个重要分支,社会保障是现代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是现代社会人的基本需求及政府的基本社会政策之一,其目的是使公民在生、老、病、死、伤残和失业的情况下,能够从社会得到必要的物质帮助和服务,是现代社会的“安全网”和“减震阀”。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社会保障在稳定社会、保障公民基本生活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劳动就业问题和社会保障问题的研究也显得越来越重要,劳动保障事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支柱,建立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因此,当前劳动社会保障系统本身需要进一步加强能力建设,需要一大批具有劳动社会保障专业知识人才,需要尽快提高服务质量,努力赶上发达国家的社会保障水平,才能在国家经济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才能为构建和谐社会保驾护航。与此相对应,对相关人才——尤其是高级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所以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劳动和社会保障专业人才是我国全面建立和发展社会保障事业的急需人才,具有长久稳定的就业潜力。因此,劳动和社会保障专业虽然是一个新专业,但其社会需求十分强烈,需求量极大,其专业发展前景极好。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在专业学科中属于管理学类中的公共管理类,其中公共管理类共16个专业,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在公共管理类专业中排名第5,在整个管理学大类中排名第29位。截止到2013年12月24日,43168位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毕业生中10年以上工资1000元,0-2年工资3737元,应届毕业生工资3962元,3-5年工资4513元,6-7年工资7410元,8-10年工资7985元。

  据统计,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就业前景最好的地区有:1、北京、2、上海、3、深圳、4、广州、5、武汉、6、杭州、7、朝阳、8、郑州、9、威海、10、成都,平均薪酬在4356元。

篇二:劳动与社会保障就业情况

  

  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劳动力就业情况汇报

  今年以来,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按照“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就业为中心,面对复杂多变的客观经济形式,不等不靠,提前行动,有效应对,全县就业再就业形势稳定。1—7月份,全县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820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10500人,培训农村技能型人才2080人,再就业免费培训97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以内。在具体工作中,主要抓了以下几点:

  一是强化培训,提升技能。我们把技能培训作为促进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重点和突破口,有针对性的开展各种培训,大力提升劳动者的就业技能。今年,在县农民工实训基地原有开设计算机、电气焊、美容美发、缝纫、财会和物业管理等专业的基础上,根据企业用工需求及农民工的培训意愿,又新增了汽车维修、车工、钳工、糕点制作、家政服务、绒绣艺术、烹饪等7个专业,将培训项目由6个增加到13个,有力提高了农民工参训的积极性,满足了市场的用工需求。

  在拓宽培训项目的同时,结合各乡镇特点,将培训向纵深方向发展,先后在XX乡、XX镇开展了枣树管理培训,在XX乡、XX乡开展了养鸡培训,在XX镇、XX镇开展了渔业生产知识培训,受到了农民的普遍欢迎和好评。我们还大力指导各乡镇劳动保障所积极开展农民工再就业培训工作,各乡镇因地制宜,至少确立了1-2个培训项目,并先后创出“吴店电焊工”、“范家装修工”、“谢家刮瓷工”、“枣湾打桩工”、“范家缝纫工”等五大劳务品牌,叫响了XX劳务培训口号

  今年2月份,为提高劳动者技能,满足企业的技能型人才需求,我局联合县财政部门举办了XX县“第一届劳动技能比赛”,比赛设电气焊、财会、计算机等5个大项、8个小项,全县100余名劳动者参加了技能竞技,达到了以赛促训、以训促学、学用结合的目的。在培训中注意创新形式,形成了灵活务实的培训模式。如针对建筑行业民工的特点,利用早晨、晚上的时间进行短期培训,做到了既培训了民工,又不延误工时和工程进度;XX乡谢家村进行刮瓷工培训时,利用本村的鲁北大鼓进行动员,寓教于乐,提高了人们参训的积极性,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是扶持创业,带动就业。大力实施“创业促就业”工程,鼓励支持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农村富

  余劳动力等各类人员自主创业。对有创业愿望的农民工免费开展创业培训,并提供政策咨询、项目推荐、开业指导、后续支持等创业服务,鼓励、推动自主创业。原县浩立食品公司下岗职工XXX,通过参加县劳动部门组织的创业培训和参观学习后,成功开办欣德家纺和欣德食品厂,带动200多人实现就业,成为我县力促创业带动就业的一个典型。为支持创业,我们还主动与本地开发商联系,商定在地理位置优越的“喜购时尚广场”拿出40个店铺支持下岗失业人员创业,创业者享受第一年免收半年,第二年免收三个月租金,并减免各项税费的优惠待遇,为创业者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今年上半年,累计开展创业培训360人,协调县工商、税务、城建等部门为273人减免各类税费万元;为16名下岗失业人员发放小额担保贷款80万元。

  我们还高度重视返乡农民工创业工作,把目光瞄准返乡农民工在外积累的技术、资金和创业经验,积极指导各乡镇搭建返乡农民工创业的“凤凰台”,在全县形成了返乡农民工创业带动农村发展的新风气。如XX镇开展了“返乡农民工创业”活动,积极联系返乡人员回乡创业,并多次开展了渔加工创业项目培训,累积参训人员达200余人,在当地掀起了自主创业的高潮。

  三是搭建平台,强化服务。近年来,我们不断强化服务意识,大力完善劳动力市场服务体系建设,为农民工就业再就业提供全方位服务。XX年,按照县级一类标准改建了使用面积1600平方米的人力资源市场;XX年,成立了建筑面积2680平方米的XX县农民工实训基地的基础上;XX年,又在全县11个乡镇高标准建立起了基层劳动保障平台,目前已全部达到“机构、人员、制度、场所、经费、工作”的六到位要求。在就业培训、职业介绍、劳动力转移就业、农村劳动力调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平台作用。

  08年下半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县出现部分在外务工人员提前返乡的现象,我们及时指导各乡镇劳动保障所开展了返乡农民工调查摸底和建档工作,做到了底数清、情况明,为做好农民工就业工作奠定了基础。今年春节前后,开展了以完善农民工就业服务为主题的“春风行动”系列行动,充分发挥县、乡就业服务平台作用,积极为农民工就业“牵线搭桥”。正月初六,第一批325名农民工赴天津滨海新区转移务工;正月初七,针对农民工就业组织开展了“民营企业招聘周”专项就业服务活动,期间35家企业参加了招聘会,求职登记达1500余人,968人实现了就业。

  同时,加强与县内企业联系,深挖企业用工潜力,及时发布招聘信息,强化供需双向对接,积极引导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仅XX镇3家企业就新招用员工1200余人,有力地促进了各类人员就业再就业。

  我县就业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就业观念落后、意识不强。部分农民工求职愿望层次较高,脏活、累活不愿干,难以找到合适岗位,出现了“有的人没活干,有的活没人干”的现象。二是就业技能不高。大多数农民工缺乏一技之长,难以适应就业岗位的需要,技能培训的力度和农民工的素质还需进一步提高。三是培训资金投入不足。由于上级财政专项支付的培训资金难以满足全县农民工培训需求,影响了农民工培训工作的开展。

  结合我县实际,对就业再就业工作提两点建议:一是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针对我县培训资金缺乏的实际,建议上级加大培训资金投入力度,对县乡就业技能培训给予倾斜和扶持,安排专项配套资金用于就业培训工作。二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建议上级积极研究制定和落实各项优惠扶持政策,在工商注册、建设用地、税费减免、小额担保贷款等方面给予优惠待遇,以政策激励就业,切实为农民工就业和创业营造良好

  环境,推动就业再就业工作健康顺利进行,努力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二oo九年八月

篇三:劳动与社会保障就业情况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就业方向的简介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就业方向

  在劳动与社会保障特色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知识、能力、素质三者之间的关系不是平行的关系,掌握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是基础,只有掌握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基础知识,才能培养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人才的各种基本能力,才能提高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人才的整体素质,因此,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特色课程体系的设置要体现层次性、结构性和系统性,立足于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的培养上,使专业特色建立在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基础之上。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就业方向1、市、县(区)、乡(镇)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管理部门的劳动和社会保障职业管理岗位;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就业方向2、城市街道、社区劳动社会保障管理服务站(中心)劳动就业、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社会保险等业务管理服务岗位;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就业方向3、各类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业务管理服务岗位;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就业方向4、民政部门、社会福利机构、社区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区建设与社区服务岗位;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就业方向5、各级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劳动监察机构、职业介绍服务机构、职业培训机构、职业技能鉴定机构等相关事业组织劳动关系管理服务岗位。

  1.IT专业就业方向

  2.苏州大学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就业前景

  3.思政专业就业方向

  4.公路专业就业方向

  5.软件专业就业方向

  6.法语专业就业方向

  7.管理专业就业方向

  8.计算专业就业方向

  9.园林专业就业方向

  10.营养专业就业方向

篇四:劳动与社会保障就业情况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百度文库

  浅谈我国社会保障专业的就业前景

  ——以重庆市为例

  作

  者:叶

  蕾

  导

  师:孙晓锦

  摘

  要:近年来,随着高校的扩招以及大学生就业率的逐步下降,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当代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而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作为一个新兴的跨学科、文科性、应用性强的专业,具有不俗的竞争力;但是作为一个新专业在发展过程中又存在许多的缺陷和问题,对该专业学生的就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以重庆地区为例,分析社会保障专业的优势和学生的就业心理,研究社会保障专业的就业前景,发找出本专业就业面临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

  关键词:社会保障;毕业生;就业;竞争

  一、重庆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发展现状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是教育部1998年在新修订的《普通高等院校本科专业目录》中新增设的专业。该专业设立时间虽晚,但发展速度很快。到目前为止,全国开设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高校已有100多所,其中30多所高校具有硕士点、7所高校具有博士点。著名的有武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复旦大学等。重庆地区开设了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本科高等院校有重庆理工大学、重庆三峡学院、重庆文理学院、重庆工商大学、西南大学共5所,其中,重庆三峡学院民族学与公共管理学院的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为2008年新开,重庆文理学院的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是于2009年新开设的。社会保障工作的专业性要求较高,涉及面广,包括:劳动经济、劳动关系、社会保险、人力资源管理等多个学科的知识。我国目前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了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和社会优抚四个部分,其中社会保险又包括了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五大险种。更具体的则体现为,养老保险又被划分为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三个层次,具有特殊性的又如重庆地区特有的城乡统筹的养老保险。

  根据2005年的统计,我国在各行各业从事劳动与社会保障的工作人员大约有100多万人,但大多数非专业人员,属于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毕业生少之又少。在发达国家,从事劳动与社会保障工作的专业人员与劳动力的比例一般是1∶1000左右。目前,由于我国社会保障工作的专业化水平不高,社会保障制度不发达,从事劳动与社会保障工作的专业人员与劳动力的比例偏低,仅为1∶7300。因此,从发展趋势看,我国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人才的社会潜在需求量很大。

  据笔者调查数据显示,以重庆市江北区为例,至少有8个人力资源管理公司的业务涉及到代办企业职工社会保险,其中规模较小的一家公司(简称ZX公司,下文同),员工仅有11人,在2012年第四季度开始甚至只有3名员工在负责大约2300人左右的职工社会保险,甚至涉及到“中国人寿”、“中美联泰大都会”两家国内规模最大的两家保险公司的员工社会保险业务,且他们的代理业务规模在不断的增加,而这3名员工中仅有一人是社会保障专业。而在重庆市江北区社会保障局内部,直接负责社会保障业务的职工大约为30人左右,平均年龄为24岁,均是社会临时招聘人员的身份,此类工作人员专业多分布在:文秘类、经济类、计算机类、会计类,无一人是社会保障或者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根据重庆市江北区社会保障局提供的最新资料显示,截至2013年1月份,江北区总共需要购买职工社会保险的人数约为288000人,但是由于辖区内的人力资源管理公司和各个公司内部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无法完全承接大批量的社保业务,故1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百度文库

  江北区数家大型企事业单位将该项业务外包给其他外地公司,由这些北京、深圳、上海的公司通过其他手段为职工在重庆范围内购买社会保险。

  从以上例子不难看出,仅重庆地区对于社会保障和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需求量还是很大的,如以ZX公司为模型,1名社会保险代理专员负责大约600人的职工保险,工作压力巨大,而且从各个人力资源管理公司透露出的信息来看,各家单位已经不堪重负。一是因为公司内部社会保障和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奇缺,工作质量无法保证,社会保险代理专员不是该专业出身,无法很好解答员工各方面的社会保险问题,甚至误导员工,耽误员工的社会保险待遇享受,公司同社会保险代理员工的矛盾冲突严峻,几乎每日都有冲突事件;二是因为业务量太过巨大,就目前的形势来看,重庆地区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还不够完善,一名人力资源管理专员或者社会保险专员负责的业务多种多样,包括:绩效管理、薪酬发放、保险购买、工伤申报、生育申报、面试招聘、法律顾问等多个方面的角色,这也间接导致人力资源管理和社会保险代办行业内部从业人员更新换代速度奇快,针对56人社会保险代理专员和人力资源管理专员的统计调查显示,最长的从业时间为3年,由于专业的特殊性,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上任之后必须100%投入到工作中,所以最短的从业时间仅为2周

  根据不完全统计,西南大学2010年该专业毕业学生为70人;重庆工商大学2011年该专业毕业学生为89人;重庆三峡学院2012年该专业毕业学生为55人①,即重庆地区目前为止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本科毕业生数量奇少。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对于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人才的需求极大,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刻不容缓。

  二、劳动与社会保障学生的就业困境和就业现状

  (一)就业困境

  1.学校层面

  我国于1998年正式新增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几乎很多高校都还处于专业建设的摸索阶段,各个高校对于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专业方向定位多种多样,有劳动经济方向、劳动关系方向、薪酬管理方向、人力资源管理方向、社会保障方向、社会保险方向等。学术研究的多样性,突出各自学院的特色对于专业的发展是十分有利的,但是很多高校在开办专业时一是无视市场的需求盲目制定人才培养计划,没有对特殊情况进行科学论证,取向不明确;二是盲目跟风,甚至在没有足够师资力量的情况下盲目开课,让本身是历史学、哲学学位或者其他非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教师对学生进行授课,导致一些高校开设的劳动与社会保障课程中的社会学知识占到了80%,造成极端化,使学生的知识体系单一,实践的程度不够深入。在当前国内的高校甚至出现了教材内容枯燥、重复、缺乏实践的情况。在对重庆三峡学院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学生的调查中,笔者发现,社会保障理论书籍《社会保障理论》《社会保障国际比较》《社会保险》,管理学书籍《管理学原理》《行政管理学》《公共管理学》中均出现了大量的重复内容,学生表示这些重复的知识点每学期都会重新学习一次,首先是浪费了教育资源,其次学习积极性大受影响;而老师们表示本专业的授课内容过于侧重理论,同时由于环境的局限性,实践学习难以展开。这些授课方面的限制,加上目前社会各界对本专业的认识不够,学生的就业面变得狭窄,在当前国内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高校如何对自己进行专业的定位,打造专业特色,以培养出适合社会需求的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人才,成为了设有此专业的各个高校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

  2.学生层面

  在就业方面,学生自身的问题往往是对专业知识掌握的不熟练和对自身定位的错误。本次针对学生的调查选取了重庆三峡学院、重庆工商大学、西南大学三所高校2012年应届毕

  ①重庆地区开设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本科制的共5所大学,其中由于重庆文理学院该专业为2009年新开,故截至本论文编写结束时尚无毕业学生。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百度文库

  业生,发放了100份问卷、回收82份,其中有效问卷79份,问卷的有效回收率为79%。下文中,笔者将对该问卷中具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分析。

  (1)专业知识掌握不强。虽然学习的是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但是80%左右的学生表示自己对于专业知识的掌握并不够,大学期间,对于知识的掌握主要是为了应对考试。甚至有65%左右的学生表示一旦顺利的通过了考试,很快就会将上一学期学习到的专业知识忘记,包括一些十分基础的知识。同时,上文中也提到重复的知识结构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积极性。在参加专业对口的职位面试中,考官则或多或少的提及相关的知识,其中专业职位面试不过关的同学表示,很多问题自己不知道答案或是一知半解,他们相信这是面试失败的主要原因。

  从笔者此次2013年年初开始针对重庆地区社会保险行业进行为期3个月的调查发现,在行业内部,包括政府的社会保险部门,各个公司的人力资源部,各个人力资源管理公司,对于从业人员的理论知识要求并不高,更多要求的是实践,结合具体问题提出解决办法的能力,且重庆地区每个县市之间也有些许政策的不同,这就要求社会保障专业的学生将大量的时间投入到实践和最近1-2年新政策的学习之中去,专业老师和教学计划也必须投入大量的精力保持教学内容的时代性,否则仅停留在对国家层面上的政策理解是无法帮助专业学生很好的就业的,甚至会禁锢他们的思想,不从工作的实际出发。

  (2)缺乏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在调查中,70%的同学表示在大学期间没有考虑过未来的发展方向,15%的同学表示有想过发展方向,但没有制定过完整、系统的学习计划;10%的同学表示制定了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但却没有努力实施;仅仅5%的同学,即只有4名同学认真的制定了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也认真的实施了自己的计划,并达到了目标。如,受调查者中有14%的同学选择了考研,但是其中有高达4成左右的同学在最后阶段放弃了考研,根据他们说,其实在真正考研考试前,他们都没有考虑好自己未来的工作,仅仅是看到其他同学在准备找工作、参加面试、准备考研,而自己对职业生涯毫无规划的一种选择。

  上文提到过社会保障行业内人员的从业周期不长,也是缺乏职业生涯规划的一个重要表现,本专业的前途和发展前景十分光明,社会需求量也巨大。但众多学生没有进行过仔细的分析,被眼前的困难所蒙蔽,过早放弃了这份职业。在人力资源管理公司内部的猎头名单上可以看出,具有3-5年工作经验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如果从事过薪酬管理、争议处理、面试招聘等多个方面的工作,年薪决不会低于10万人民币,这其中还不包括其他福利和年底分红。所以,加强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和长期目标制定对于他们有十分重大的影响,甚至直接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3)期望和实际不符。这种情况是一个长期性和广泛性的问题,代表了现在全国大部分大学生的一个就业现状。但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学生相比其他专业的学生更加追求稳定而不是高收入,在关于“您觉得选择工作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什么”的调查中,笔者发现70%的学生选择了“高稳定性”,20%的学生选择了“高收入”,10%的学生选择了其他选项。选择“高稳定性”的学生对于未来工作的选择大多是参加公务员考试,或者进入到事业单位工作,他们表示,也许刚开始的工资只够保证自己的基本生活,但是一旦稳定下来,工资自然会慢慢上涨,所以自己更担心的问题是失去工作。这些选择往往是在缺乏现实了解的情况下做出的,没有考虑自己专业的实际情况。尽管有70%受调查者的理想工作地点是国家机关以及事业单位,但是由于该类工作巨大的竞争性,受调查者中,仅仅只有不到10%的人考取了公务员或以其他的社会公开招聘的形式进入事业单位工作。

  (三)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学生的就业现状

  在调查回收的79份问卷中,已经确定找到工作的为61人,考研的7人,而还有3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百度文库

  11名同学没有找到工作或者还在等待通知。而找到工作的同学中,有8.19%的同学是在机关、企事业单位中工作,这些学生中,有些只是以临时招聘人员的身份进入工作岗位的;6.55%的同学供职于金融机构,如银行、投资公司、信贷公司从事相关工作;27.87%的同学从事与管理相关的工作;57.39%的同学在从事其他种类的工作,如销售、客服、自由职业。可以看出,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学生的去向大体分为三类,一是进入高校继续深造,从事科研活动;二是进入各级政府部门、各种事业单位从事具体的工作;三是进入企业、小公司或者自由职业者。

  总体来说,社会保障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不容乐观,虽然包括考研学生在内的第一就业率拥有77.21%,但是只有23%左右的工作较为稳定,工资也较为令人满意,进入政府或相关部门工作的比例却不到8%,比例相对较小。而剩下的在各种企业的就业者,面临失业的风险远远大于这33%的毕业生。

  三、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学生的就业优势

  (一)行业发展空间大,人才紧缺

  就我国目前的发展水平来看,社会保障体系十分不完善,专业人才储备不足,尤其是熟练掌握社保知识的专业性人才更是十分缺乏,因此,这方面人才缺口较大。以重庆为例,重庆市2009年的劳动力资源总量为2600万左右,而需要从事社会福利、社会保障的工作人员大约为1%,既26万,而目前为止重庆本地的社会保障专业本科毕业生不足1500人,可以看出重庆,乃至于全国对于社会保障从业人员的需求量十分巨大。所以,在未来几年的时间内,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将会是一个很有潜力的专业。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各类与劳动与社会保障事业相关的各类单位达到了4.4万个,即使平均每个单位专业从业人员为10个,也总共需要44万的从业人员。而相关社会保障法中也规定,符合条件的企业和事业单位都必须为职工提供养老、医疗、失业、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障,这就要求每个单位都有专人负责这些项目。截止2001年底的统计,我国的企业和事业单位个数达到了200万个,以平均每个单位由一个人负责相关业务,人员需求也会达到200万,因此采取最保守的估计方式,我国在2001年年底就需要200多万的社会保障从业人员。

  最近几年,由于社会保险的推广以及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强制实施,人员的缺口在不断的扩大。而在中国占据人口大多数的农村人口还没有享受到任何类型的社会保障,这也就意味着我国需要大量劳动与社会保障的专业人才来扩大我国人口的社会保险覆盖率,社会保障专业的人员在市场上会长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紧缺资源。以重庆市万州区为例,万州区社会保障局的相关专业人才十分紧缺,大部分部门没有一个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从业人员,是一个以前万县市劳动局的工作人员为主、退伍转业军人为辅的人员构成体系。部分科室的工作人员都曾普遍向笔者反映过一个问题,社会保障局每周都会举行社会保险咨询日,但他们面对很多来访的群众,很多问题无法解答,一方面是因为从事的工作较为单一,而群众的问题涉及面往往是社保的各个范围;另一方面,由于不是专业人士,对于群众的问题容易形成误解,造成双方信息的不平衡和沟通的困难。笔者在2011年对万州区社保局的调查显示,万州区社会保障局的社保业务大厅内,62名工作人员无一人是人力资源管理或社会保障专业出身,除开科长级别,其余工作人员均为临时招聘人员。

  (二)专业性强,不易和其他专业毕业生就业发生冲突

  社会保障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应用性都比较强的专业,并且具有知识性、政策性、应用性相结合的特点,这就把社保专业的学生与其他专业的学生区别开来。该专业要求学生要系统掌握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等相关专业的基础知识,通晓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基本理论专业技能,具备运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调查分析和实际操作的能力,还要具备较强的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以及较强的人际交往沟通能力。社会保障专业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相比,4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百度文库

  有其类似之处,但又比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更为宽泛。很多工作只有在熟练掌握社保知识的学生手中才能准确高效的完成。正如前文所述,社会保障专业是一个十分宽泛的专业,它涉及到多个学科的知识,所以不能让其他人员仅仅通过简单的培训之后就匆忙上岗,必须由经过专门系统学习和业务培训的专业人士来担任此工作。此外,社保基金需要保值增值,这就需要将社保基金进入到股票等金融市场进行投资运作,其复杂程度可见一斑,这些工作并不是任何人都可以做的,因而劳动保障的从业人员需要经过专门的系统学习和业务培训才能胜任工作。

  四、解决社保专业学生就业困境的决策

  (一)学校方面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重理论,轻实践”是国内各个高校存在的普遍问题,甚至这个问题不仅仅出现在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将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部分课程采取案例教学的形式,如人力资源管理、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等课程,教师在课件上模拟实际工作场景,让学生更加真实形象地消化所学知识。同时根据不同的职能部门和工作岗位的要求定期或不定期组织相应的培训,提高其业务素质和专业化水平。可选择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管理部门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部等作为教学实践基地。教学实践基地的建设可使实践教学制度化、规范化,同时也有助于学校教育与社会应用的自然衔接,增强专业建设与发展的生机与活力。

  学校要切实重视与与用人单位的联系,建立畅通的就业实习渠道,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学校要多组织学生参与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调查等工作,并且推荐学生到相关部门进行认知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等。如,重庆三峡学院民族学与公共管理学院的社会保障专业每年都会与万州区社保局合作,由社保局为即将毕业的学生提供实习岗位,使其能够尽快熟悉相关业务。

  2.打造专业特色,科学设置专业课程体系

  课程设计合理与否,专业特色鲜明与否不仅决定着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是区别于其他高校以吸引人才的不二选择,而且决定其学生以后的就业机会和就业去向。长期以来,我国高等院校由于国家计划办学的单一性和相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同一性,使得各院校专业课程体系的统一性非常明显,不同院校相同专业的课程结构几乎一致。这一方面使部分高校,特别是非重点院校,因生源不足、缺乏竞争而面临生存危机;另一方面也使毕业生因缺少自身特色而陷入恶性就业竞争状态。

  以重庆文理学院为例,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隶属于政法学院。那么与其他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属于管理类二级院系的高校相比,法学院的师资背景和教师队伍并不具备经济学和社会学的优势,但是在法学方面他们则拥有雄厚的实力。法学院则可以依托自身的科研优势,将专业方向定位于劳动关系方向,培养社会急需的高素质社会保障立法人员和社会保障司法人员。

  (二)学生层面

  针对学生的价值判断盲目问题,需要学生认识到社会就业的整体趋势,自觉调整自己的就业期望,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观。其次,大学生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做人”的素质,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特殊性要求其学生注定要与大量的公众打交道,那么在工作过程中就一定要有良好的服务态度,并且充满服务热情,这样才会在工作中又所成就,同时受到单位、公众等方面的欢迎。有些大学生意识落后,只重视对学校所安排课程的学习,不注重对自己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造成毕业时高分低能,不能满足社会和用人单位的需要。在当今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里,既懂专业知识又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因此,大学5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百度文库

  生不但要掌握必要的书本知识,还要重视对自己综合素质的培养。要想真正提高一个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学生在社会上的就业竞争力,努力巩固本专业知识还是十分必要的。社会对该专业人才的要求,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而且越来越重视该专业人才的知识应用能力以及踏实的作风和专业素养。具体说来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要有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和认真负责的专业素质;2.具备坚实的经济学、社会学、法学和管理学等基础理论知识;3.要具备良好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沟通能力、操作能力和团队精神;4.要有不断创新的意识和潜力,能够在工作中不断提高知识、能力和素质,成为企业和基层服务的行家。

  (三)关于国家体制层面

  首先,针对目前一些制度的不合理性,国家应尽可能地做些循序渐进地调整,对某些部门进行内部改革,重组或调整,引进并学习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的先进理念和制度,从而使中国的社保制度不断走向完善化。只有制度完善之后,社会公众才能意识到社保的重要性,从而开始正视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学生的就业状况;其次,针对当今劳动市场这种供大于求的现象,国家应出台一些相关优惠政策来积极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及经济欠发达地区就业。十七大以来,国务院一直重视农村地区社会保障的覆盖率,可见在广大的中国农村地区,对于社会保障专业的人员需求是十分巨大的;最后,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发展主要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专业定位要明确在培养应用型的社会服务人才上。除了培养少数从事理论研究和教学人才外,应该大力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而不能过多发展学术型本科人才。在专业特色方面,要在应用型社会服务人才这个目标定位上着力探索。应用型社会服务人才的培养目标主要是定位于企业和基层的服务岗位,因此,需要毕业生具有踏实的作风、扎实的理论基础、过硬的素质和不断创新的意识和潜力。总之,专业特色要体现在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强,进人工作岗位后上手操作快、站稳岗位牢和发展后劲足。

  重庆市万州区社保局的宋局长曾向笔者表示,他们深知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人才的重要性,也愿意每年招收更多的专业毕业生来开展工作,但是由于上级政府重视还不够,每年分配到社会保障局的社会招聘名额十分少甚至没有,这也是他们工作中的一个难点。

  除此,政府要协助高校与用人单位根据就业需要设置专业招生人数,而不是招聘非专业人员再进行培训得模式,以此来满足就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总之,国家要下大力气,把解决大学生就业困难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完成。

  五、结语

  解决社保专业学生的就业问题是一个长期的问题,需要政府、学校以及个人的共同努力。大学生要在政府、学校的帮助下,转变就业观念,不断提高自的综合素质,自觉深入社会企事业单位中参加实习性劳动,在社会实践中接受实际环境和岗位技术的要求,不断对自己进行挑战和考验,争取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文强.论破解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策略[J].人才开发,2007(7):23.[2]李贺平,赵晓芳.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教学体系创新的实施机制研究[J].[3]刘晓君.试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人生发展[J].高教论坛,2005,(3).[4]魏晓华,程春生.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刍议[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6

篇五:劳动与社会保障就业情况

  

  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汇报

  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汇报范文

  一、稳定和扩大就业

  截止5月24日,城镇新增就业14215人,完成全年任务16220人的87.6%;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2663人,完成全年任务2948人的90.3%;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2000人,完成全年任务2360人的"84.7%;创业技能培训1381人,完成全年任务1000人的138%;推介创业小额贷款发放121人785万元。城镇失业率控制在3%内。

  二、征缴扩面,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一是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完成城乡社会保险基础养老金待遇调整,从2016年1月起,新农保与城镇居保合并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每人145元/月。2015年城乡居保征缴工作进度:我区落实参续保43219人,完成率80.21%。

  二是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工作。我区共收到被征地农民参加养老保险项目29个,目前已有25个项目正在开展,涉及约12000人,其中三期、两区四镇生态园和南渡江防洪堤项目中涉及到的4个村(770户,1750人)材料已通过审核,送交市农保局。

  三是城镇居民医保征缴工作已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待市里统一部署。

篇六:劳动与社会保障就业情况

  

  城市民工劳动就业及社保情况调研报告

  城市农民工生活质量状况调查报告共分四篇,第一篇为《城市农民工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状况》,第二篇为《城市农民工生活与教育状况》,第三篇为《农民工对城市生活的评价和希望》,第四篇为《农民工外出务工经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调查基本情况

  (一)调查范围、方式和内容

  本次调查范围为。全国各级城市(含直辖市、副省级市、地级市XX县区级市)中固定岗位就业的农民工和灵活就业的农民工。

  调查对象是。年龄在16-65周岁的跨地区外出进城务工经商人员,包括被企业(单位)招用的在固定岗位就业的农民工和在社区街道上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的灵活就业的农民工。

  调查采用面访方式,对在固定岗位上就业的农民工直接深入企业进行调查,对灵活就业的农民工采取街道社区拦截调查和入户调查方式。

  调查的主要内容是。城市农民工生活质量状况,包括劳动就业、获取报酬、就业保障、住房、子女教育、劳动技能培训等情况。

  (二)调查样本的抽取

  1、在固定岗位上就业的农民工样本的抽取

  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为总体,分两阶段抽取城市农民工进行调查。即先在制造业等12个主要行业中抽取一定数量的企业(单位),然后从中选取一定数量农民工进行调查。在抽取农民工时按照该企业(单位)农民工从事的主要职业,适当考虑了农民工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的分布。

  在抽取各省级农民工样本总量时,考虑到东部地区是农民工的主要输入地,因此江苏、浙江、XX省抽取的样本不少于1200个,其他东部省份抽取的样本不少于900个,中部省份不少于650个,西部省份不少于400个。

  2、灵活就业的个体农民工样本的抽取

  以城市(包括直辖市、副省级市、地级市XX县区级市)为总体从街道社区中选取灵活就业的农民工,适当考虑农民工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的分布。

  4个直辖市各抽取200名农民工,15个副省级市各抽取30名农民工,各地级市XX县区级市分别抽取10名和5名农民工进行调查。

  (三)调查的样本情况

  本次共调查各类农民工29425人。

  1、样本分布情况

  按工作岗位分,固定岗位就业农民工23880人,流动就业

  农民工为5545人,分别占81.16%和18.84%。

  按从事工作的行业分,在制造业,建筑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中工作的农民工分别占19.53%、15.12%和14.84%;在住宿和餐饮业,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中工作的农民工分别占13.88%、9.75%、8.22%和1.26%;其他农民工在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房地产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采矿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金融业中工作。

  按从事的职业分,主要为各类服务员、生产工人、技术工人、建筑工人、专业技术人员等,分别占17.49%、15.46%、13.22%、9.08%。和7.17%。

  按东中西部划分,东部地区调查农民工13435人,中部地区调查农民工8980人,西部地区调查农民工7010人,分别占被调查的农民工数的45.66%、30.52%和23.82%。

  2、农民工基本情况

  在调查的29425名农民工中,男性农民工19027人,女性农民工10398人,分别占64.66%和35.34%。

  从婚姻状况看,已婚的有18191人,未婚的有10743人,分别占被调查农民工数的61.82%和36.51%。

  从年龄上看,16-25岁的农民工有8954人,25-35岁的农民工有10553人,35-45岁的农民工有7516人,45岁以上的农民工有2402人,分别占被调查的农民工数的30.43%、35.86%、25.54%和8.17%。

  从文化程度上看,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农民工有756人,小学文化程度的农民工有3750人,初中文化程度的农民工有15312人,高中文化程度的农民工有7848人,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农民工有1759人,分别占被调查的农民工数的2.57%、12.74%、52.04%、26.67%和5.98%。城市民工劳动就业及社保情况调研报告内容加载中...

  二、城市农民工劳动就业情况

  (一)农民工的求职主要靠亲朋好友

  许多农民工在外出务工经商前并没有联系好工作,进城后,一般经城里的亲戚、朋友或已在城里定居的老乡介绍找到工作。据调查,由定居本地的亲属、朋友介绍的占28.20%,由同样在外务工经商的同乡、亲友介绍的占25.99%,自荐到用工单位工作,占10.51%。另外,还有部分农民工是通过自主就业,招工广告,包工头、老板招募,劳务市场,招聘会,报纸、电视、广播等媒体找到工作,分别占7.94%、7.38%、5.15%、3.85%、2.46%和2.05%。

  (二)农民工职业涉及城市生活的诸多方面

  调查结果表明,农民工从事的职业有各类服务员、生产工人、技术工人、建筑工人、专业技术人员、一般职员、办事

  员、管理人员、居民服务人员、商务服务人员、个体业主、小摊小贩、家政服务人员、市政环卫工人等。

  从性别上看,男性农民工从事的职业主要有技术工人、生产工人、建筑工人和专业技术人员,分别占被调查农民工总数的17.65%、16.66%、12.99%和8.94%;女性农民工从事的职业,依次为各类服务员、生产工人、一般职员及办事员,分别占被调查农民工总数的35.14%、13.27%和10.45%。

  (三)农民工工作时间过长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在城里务工经商的农民工平均每周工作6.29天,平均每天工作8.93小时。

  从每天工作时间看,平均每天工作时间不足8小时的占6.85%,每天正常工作8小时的占53.26%。每天工作9-10小时的占26.28%,每天工作11-12小时的占10.70%。有2.91%的农民工平均每天工作时间在12小时以上。

  从每周工作时间上看,46.90%的农民工每周工作7天,36.71%的农民工每周工作时间为6天,15.58%的农民工每周工作时间为5天,只有0.81%的农民工每周工作时间在4天以下。

  从调查中了解到,造成农民工劳动时间过长的原因主要是。私营、个体业主追求高产量,高效益,而工人也为了多挣钱,主动延长工作时间。

  三、城市农民工社会保障情况

  (一)农民工所在单位提供的工作待遇普遍不高

  据调查,29425名农民工所在的单位提供工作待遇情况是:签订合同或协议的占54.01%,能兑现工资的占85.14%,提供加班补贴的占49.87%,有双休日的占11.87%,能提供工伤补偿的占42.84%,可以带薪休假的占20.47%,可提供岗位培训的占47.23%,有住房补贴的占7.58%,提供住房公积金的占4.76%,妇女可以带薪休产假的占被调查的女农民工的比重为20.22%。

  (二)半数以上的农民工签订了劳动合同

  在调查的29425名农民工中,签订了劳动合同的有15891人,超过半数。其中,签订固定期限合同的占68.27%,签订无固定期限合同的占10.53%,签订临时合同的占21.20%。

  在签订有固定期限合同的10849名农民工中,平均签订合同期限仅为一年。其中,75.68%的农民工签订了9-12月的合同,7.91%的农民工签订了1-2年的合同,只有10%左右的农民工签订的合同时间超过两年。

  据调查,签订过合同的农民工对合同的认知程度相对较高,很清楚所签合同详细内容的农民工占了22.94%,比较清楚合同内容的占了41.94%,一般了解合同内容的占了

  23.02%,不大清楚和完全不清楚合同内容的只占9.05%和3.05%。

  (三)农民工购买保险比重较低

  据调查,农民工没有购买保险的情况居多,没有购买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的农民工分别占被调查农民工总数的73.37%、73.77%、84.65%、67.46%。以上四险由单位购买的比例分别为11.89%、12.61%、8.41%和23.09%,由农民工个人自己购买的比例分别为6.56%、7.23%、2.55%和4.62%,由农民工个人和单位共同购买的比例分别为8.18%、6.39%、4.39%和4.83%。

  (四)多数单位能够为农民工提供基本安全防护措施和防暑降温措施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在特殊岗位上就业的农民工中,10.93%的农民工有非常严密的劳动安全防护措施,23.74%的农民工有较为严密的劳动安全防护措施,51.47%的农民工有一些劳动安全防护措施,13.86%的农民工没有劳动安全防护措施。

  调查结果还表明,在高温下作业,由单位给农民工采取防暑降温措施的占60.97%,由农民工自己花钱采取防暑降温措施的占19.77%,还有19.26%的农民工未采取任何防暑降温措施。

  注。职业中各类服务员包括餐馆、饭店、发廊美容、保洁等服务员,技术工人包括木工、石工、泥水工、电工、修理工、缝纫工、厨师、驾驶员等,居民服务人员包括送货员、送奶工、送报员、送水员、洗衣、洗染、搬运工、人力车夫、废旧物资收购人员等,商务服务人员包括打字、排版、影印、美工人员、快递员、话务员、保安员等,家政服务人员包括保育员、保姆、小时工、护工等,小摊小贩包括卖菜、卖报、卖烟、推销员、售货员等。

  内容总结

  (1)城市民工劳动就业及社保情况调研报告

  城市农民工生活质量状况调查报告共分四篇,第一篇为《城市农民工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状况》,第二篇为《城市农民工生活与教育状况》,第三篇为《农民工对城市生活的评价和希望》,第四篇为《农民工外出务工经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2)每天工作9-10小时的占26.28%,每天工作11-12小时的占10.70%(3)在签订有固定期限合同的10849名农民工中,平均签订合同期限仅为一年

篇七:劳动与社会保障就业情况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就业前景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就业前景

  当前社会经济条件下,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社会去社保专业人才需求增加。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就业前景的相关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就业前景分析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人才是我国全面建立和发展社会保障事业的急需人才,具有长久稳定的就业潜力。毕业生可以进入国家各级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人事管理部门、政策研究部门、企业与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保险公司等从事劳动与社会保障方面的政策制定与组织管理工作,也可以进入相关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或者进入法院、劳动仲裁机关等部门从事劳动与社会保障方面的实务工作。就业前景十分广阔。毕业生可以参加社会保障学、劳动经济学、社会学、公共事业管理、行政管理、法律等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是公共管理的一个重要分支,社会保障是现代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是现代社会人的基本需求及政府的基本社会政策之一,其目的是使公民在生、老、病、死、伤残和失业的情况下,能够从社会得到必要的物质帮助和服务,是现代社会的“安全网”和“减震阀”。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社会保障在稳定社会、保障公民基本生活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劳动就业问题和社会保障问题的研究也显得越来越重要,劳动保障事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支柱,建立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

  因此,当前劳动社会保障系统本身需要进一步加强能力建设,需要一大批具有劳动社会保障专业知识人才,需要尽快提高服务质量,努力赶上发达国家的社会保障水平,才能在国家经济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才能为构建和谐社会保驾护航。与此相对应,对相关人才——尤其是高级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因此,该专业具有广阔的发展

  前景,劳动和社会保障专业人才是我国全面建立和发展社会保障事业的急需人才,具有长久稳定的就业潜力。因此,劳动和社会保障专业虽然是一个新专业,但其社会需求十分强烈,需求量极大,其专业发展前景极好。

  目前,我国专业化的劳动保障人才缺口较大。随着社会保障体系的日益完善,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对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加。该专业毕业生的去向大体分为三类:一是进入高校和科研机构从事教学和科研活动,这类学生往往需要进一步深造,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二是进入劳动和社会保障政府部门,成为各级政府公务员。三是进入企事业单位人事部门或人力资源部门从事具体业务工作。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介绍

  本专业培养具备比较扎实的管理学与经济学专业知识,掌握现代管理技术与方法,能在政府部门、政策研究部门、大中型企事业单位从事劳动与社会保障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要求学生系统掌握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等相关专业的基础知识,了解国内外劳动与社会保障理论及实践的历史和现状,具备运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调查分析和实际操作的能力,具备较强的`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熟练掌握一门外语。

  课程设置主干学科: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社会保障方面的专业课程主要课程:管理学原理、西方经济学、人口学、社会学、财政学、社会保障学、劳动经济学、基础会计、公共政策、社会保障国际比较、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社会保险学、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统计学、计量经济学、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福利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等。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城市就业指数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就业岗位最多的地区是北京。薪酬最高的地区是温州。

  就业岗位比较多的城市有:北京[147个]、上海[131个]、广州[99个]、深圳[66个]、杭州[48个]、武汉[48个]、朝阳[43个]、厦门[35个]、南京[33个]、重庆[32个]等。

  就业薪酬比较高的城市有:温州[5665元]、惠州[5427元]、北京[5312元]、上海[5085元]、烟台[5000元]、株洲[4999元]、潍坊[4642元]、南京[4620元]、天津[4566元]、深圳[4524元]、厦门[4462元]等。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大学排名

  1.武汉大学

  2.中国人民大学

  3.南京大学

  4.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5.浙江大学

  工资待遇

  截止到2014年12月24日,43168位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毕业生的平均薪资为4356元,其中10年以上工资1000元,0-2年工资3737元,应届毕业生工资3962元,3-5年工资4513元,6-7年工资7410元,8-10年工资7985元。

  招聘要求

  针对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招聘企业给出的工资10000-14999最多,占比100%;应届毕业生工作经验要求的最多,占比71%;初中学历要求的最多,占比100%。

  主干学科:

  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

  主要课程:

  管理学原理、西方经济学、人口学、社会学、财政学、保险学、统计学、计量经济学、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行政学和行政法、货币银行学、人力资源管理等。

  就业方向: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人才是我国全面建立和发展社会保障事业的急需人才,具有长久稳定的就业潜力。毕业生可以进入国家各级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人事管理部门、企业与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部

  门等从事劳动与社会保障方面的政策制定与组织管理工作,或者可以进入相关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或者进入法院、劳动仲裁机关等部门从事劳动与社会保障方面的实务工作。

  毕业生应获得知识和能力

  1.掌握管理学、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2.掌握现代管理和计算机应用技能;3.了解中外劳动与社会保障领域的理论与实践进展;4.熟悉党和国家有关的方针政策和法规;5.掌握中外经济学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经济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推荐访问:劳动与社会保障就业情况 社会保障 劳动 情况

本文来源:https://www.taohy.cn/fanwendaquan/gongwenfanwen/37832.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