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君博文库网!

浅谈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教学目标(9篇)

文章来源:网友投稿 时间:2023-11-07 16:11:02

篇一:浅谈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教学目标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内容的教学目标设计分析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是小学数学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目标的设计对于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以及学生能否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十分重要。本文主要分析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内容的教学目标设计。

  一、知识与技能方面的教学目标设计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的教学目标涵盖了数学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培养。在知识方面,教学目标应该以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基础,从易到难,由浅入深地设计。具体来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1.掌握计算技能

  如加减法、乘除法的口算,以及列竖式,可以提高学生计算的熟练度。

  2.理解数学概念

  如数的概念、大小比较、数的分类等,可以提高学生对于数学概念的理解能力。

  3.掌握计量单位

  包括长度、重量、时间等各种计量单位的换算,可以提高学生实际生活中的计量能力。

  5.掌握数字化和数据分析

  包括对于数据进行搜集、整理、分类和分析处理等,提高学生的数字化素养和数据分析能力。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也需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学目标的设计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数学思维习惯

  如逻辑思维、推理能力、归纳总结、类比思维等,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2.强化实践能力

  如实验设计、数据搜集与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等,使学生在实践中理解数学概念,同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创新意识

  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探索新的解决方法等,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

  4.提高数学思维技能的应用能力

  例如,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为数学思维技能能够帮助学生在生活中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

  总之,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的教学目标应该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基础为核心,注重教学目标的体现,注重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不单纯的强调考试成绩,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思考、探索、创新,从而实现数学学科的全面深度发展。

篇二:浅谈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教学目标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内容的教学目标设计分析

  “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是小学数学的四部分课程内容。其中,“综合与实践”是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主动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将综合运用相关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随着课程的进一步推进,“综合与实践”的价值越发在新时期得到彰显。而综合与实践内容的教学目标设计就成了综合与实践课程目标达成的关键一步。本文将介绍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内容的教学目标的设计原则和教学目标的设计步骤。

  综合与实践内容教学目标是关于综合与实践活动将使学生发生何种变化的明确表述,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所期待得到的学生的学习结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学活动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且始终围绕实现教学目标而进行;教学活动的结果的测量与评价以教学目标为依据;课程目标的落实以教学目标为载体等等。因此,综合与实践内容的教学目标设计是整个教学设计中最关键、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它直接影响着综合与实践内容整体设计的效果,影响着综合与实践课程目标的达成。

  1综合与实践内容的教学目标设计的基本原则

  综合与实践作为一门的经验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更加贴近生活,强调实践、体验与探究,它的实施过程方法与语文、数学等传统学科课程存在较大差异。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内容的教学目标设计涉及课程本身、教材、学生、社会环境等方面,制约因素较多,相互之间的关系复杂。因此,综合与实践内容的教学设计必须处理好各种关系,贯彻系统化、具体化和层次化等基本原则。

  1.1系统化原则

  系统化原则即数学综合与实践内容的教学目标设计必须根据教育目的、培养目标和课程目标对小学阶段的要求,用系统的方法来设计教学目标。首先从一般到特殊逐级地将目标具体化,形成一个多层级的完整体系。其中既要考虑目标体系的纵向联系,又要考虑目标体系的横向联系。纵向要保证各个层次目标的连续性与递进性,横向要考虑不同层次教育目标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促进。其次要综合分析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程与教学系统的各要素,包括学生,教师,课程内容,社会,环境等。要分析小学生的一般心理,学习能力,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等;要分析教师的专业知识,教学能力等;要分析综合与实践内容所涉及的数学知识和其他学科知识之间的关系,数学知识与生活经验之间的联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关系。

  1.2具体化原则

  具体化原则即要求综合与实践内容教学目标设计的表诉要具体和明确。

  综合与实践内容教学目标是教师对学生达到的某种学习效果或行为的预期设想,是综合与实践活动的出发点和依据,也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归宿。如果教学目标含糊不清,势必会影响“怎么教”,影响教学策略与方法的选用,影响“教的怎么样”,影响教学结果的测量和评价。进一步影响教学的方向,使教学目标不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案例: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我长高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测量活动,加深对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认识:90%的同学能够估算一个物体大概有多高。

  (2)过程与方法:通过测量活动,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的过程,初步体验数学实验的方法和数学发现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测量活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加强学生对数学应用性的感知。

  1.3层次化原则

  层次化原则即综合与实践内容教学目标设计的表诉要具有层次性。综合与实践活动是一门开放性的课程,对于学生来说,每个学生是不同的个体,个体间具有差异性。不同学生在综合与实践活动中会获得不同的学习结果,教学目标设计应充分考虑不同个体学习结果间的差异性,表述出学习结果的层次性。

  案例: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植树的学问》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利用学生熟悉的情境,通过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观察分析等探究活动,发现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关系:90%的同学能够说出一般的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关系;80%的同学能够根据不同的要求对“植树问题”的一般规律进行变通以适应要求。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关系得出一般的植树问题的规律,让学生经历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初步学会运用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研究数学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经历从一般到特殊的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的魅力,进而发展出对数学的好奇心,养成积极思考,反复质疑的学习习惯。

  2综合与实践内容教学目标设计的基本步骤

  2.1确定综合与实践内容教学目标的类型

  确定综合与实践内容教学目标类型即确定综合与实践课程中有哪些教学目标,弄清这些教学目标的类型以及他们之间的层次性。对于不同学段来说,要弄清不同学段的教学目标的类型,确保不同学段之间教育目标的衔接性,连续性和递进性。对于同一学段来说,要每一学段各个目标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再按照有关的目标分类,将已经确定的目标划入不同的邻域。这对于教师全面的把握教学目标,适当选取教学策略与方法,科学地评价学习结果,保证课程目标的達成具有重要意义。

  2.2确定综合与实践内容教学目标的水平和行为

  确定综合与实践内容教学目标的水平和行为即确定教学目标的行为表现及达到的程度。这样更利于学习结果的测量与评价。基础教育课程标准将教育目标分为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分为三个水平:了解水平、理解水平和应用水平;技能分为三个水平:模仿水平、独立操作水平和迁移水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也分为三个水平:感受水平、认同水平和内化水平;过程与方法贯穿于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的全过程,相关的行为动词如经历

  、发现

  、考察、探索、解决问题等。在确定每个综合与实践内容教学目标的类型及其顺序后,再按照三维目标将每个目标划分到不同的维度,确定不同的目标需要达到的不同水平,进一步选取相应的行为动词将教学目标转化为相应的行为表现。

  2.3表述综合与实践内容教学目标

  表述综合与实践内容教学目标即将上面确定了的教学目标类型,水平和行为表述出来。一个科学地教学目标表述可以直接为教师选择内容和经验提供依据,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提供基本准则。教学目标的恰当表诉为教学目标的实现奠定基础,反之则会误导教学活动。当前,教学目标的表述主要有以下三种方法:行为目标的ABCD表诉、表意目标的表诉和内部过程与外显行为的目标表诉。行为目标的ABCD表诉即用科观察和科测量的行为目标进行表诉。其中主要包括四个要素:学习者(Audience)、行为(Behavior)、条件(Conditions)和程度(Degree)。表意目标表诉即学生在具体的教学活动,教育情境和学习活动中的个性化表现,陈述目标是只陈述学习者在具体活动中应有的行为和态度,不提出具体科测量的学习结果。主要用于需要长时间才能形成的情感、能力或价值观等。内部过程与外显行为的目标表诉即将内部心理过程与外显的行为结合起来表诉目标。

  案例:人教版小学四年级综合与实践活动《水的调查》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够对水污染和水资源浪费情况进行简单的考察、调查和实验,并写成简单的实验报告。通过做一做,算一算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研究问题的能力和实验能力。培养学生的调查能力,处理能力和计算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水的调查,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的过程,初步体验数学实验的方法和数学发现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水的调查,让学生了解水污染和水资源浪费对地球的危害,激发学生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责任感。同时让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动机。

篇三:浅谈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教学目标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教学目标落实路径探析

  摘要:如今,随着我国经济的加快发展,小学数学是很重要的学科,是学生的数学启蒙时期,需要教师非常重视小学数学的教学,尤其是数学的综合实践活动部分。目前虽然有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加入了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但是效果不是很理想,还是存在许多问题。比如在课堂上由于选择的实践活动不够丰富多彩,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课堂效果不佳;有些由于没有结合数学知识点,导致综合实践活动流于形式。基于这样的现实情况,笔者将会结合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以及对于理论的教学研究进行分析和讨论,从突出数学学科特点、整合多种教学资源、使用合作探究方式三个层面探讨如何让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教学更加优质和高效。

  关键词: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教学目标;落实路径

  引言

  在数学“综合与实践”开展过程中,普遍存在一些问题,教师不重视,学生不积极,导致课堂教学非常低效。因此,本文探讨了如何使“综合与实践”的教学变得更加有效,让学生乐于参与“综合与实践”课堂,达到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目标。

  1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的新要求

  新课标沿用了旧课标中综合与实践这一说法,但不再对综合与实践的内容给出明确定说明,而是重点指出综合与实践内容应以提升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推荐综合与实践教学采取主题式教学和项目化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另外,新课标还对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提出了培养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通过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新要求。总而言之,新课标背景下的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的教学内容更开放,教学形式更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时间更长、教学目的更侧重核心素养的培养。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加强对综合与实践的教学研究,通过合理设计教学课时、创新设计教学内容、提升课后作业的实践性和针对性、重视教学评价的方式推动综合与实践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显著提升。

  2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教学目标落实路径

  2.1把握匹配性原则

  匹配性原则指根据学生学情和教学内容设置目标,将目标框定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做到主次有序,兼顾知识学习与情感体验。具体而言,首先教师应当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基础、接受能力和智力水平差异,尤其是小学阶段,不同年龄学生之间的差异显著。因此,基于学生学情的教学目标设置,要求教师考虑到班级内学生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合理调整教学目标。此外,教师应当透彻分析和理解教材内容,了解所教章节在知识框架体系中的定位,联系已学和将学内容,进而明确教材内容的教学侧重点。小学数学教材的内容框架分为“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和“数学好玩”四个模块,显然“数学好玩”部分同其他三部分的教学要求不尽相同,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需要考虑到这种差异性。在“数学好玩”的教学中,教师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积累学生的活动经验,提高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为重要目标。如果学生能够通过一定形式的教学活动感受到教学的魅力,获得学习数学的乐趣以及解决某一类问题的经验,在潜移默化中对数学思维进行锻炼,那么这样的一堂课就可以被认为是完整而成功的。

  2.2以研究为主,“活”在合作交流

  “综合实践”课在每一个探究活动中,基本是按照“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索研究,解决问题;汇报交流,启发思考;评价激励,收获成果”这一过程模式来设计进行的。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的“认识时间”为例,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可以以学生早晨上学、中午休息、放学时间以及在家时间等为中心,并让学生估计生活中不同事情所需时间,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时间意识以及认识时间的重要性等有促进作用。在数学“综合与实践”的教

  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引导学生在课堂情境中发现问题,将问题与学生自身所学知识联系到一起,鼓励学生在小组合作中通过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促使学生可以主动、积极地对相关问题进行思考、分析、计算以及验证。在探究训练与合作学习中,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教学中,学生学完被2、5整除数的特征的相关知识后,教师鼓励学生尝试判断可以被4整除的数的特点以及被6、9整除的数的特点,在引导学生解决这一类问题过程中,对数的特点展开小组探究与合作交流,在讨论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对进一步提高综合与实践的实践性与创新性具有促进作用。知识探究与实践教学结合在一起,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并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在实践探究过程中,从实践研究训练以及知识拓展的角度,对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性进行优化,通过学生独立、自主地对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计算、总结与归纳,帮助学生用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对知识实践探究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利率的问题”后,可结合学生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对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进行实践训练,增强学生对学习数学知识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2.3重视过程性评价,提升学生信心

  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综合与实践教学时,要选择科学的教学评价方式,令教学评价能充分起到指导学生发扬优势、克服缺点的作用。首先,教师应该采取生成性的教学评价方式,重视过程评价,即针对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开展评价,评价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学生的学习态度、创新创造能力、动手能力、发散思维等。例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某学困生虽然并未取得明显的学习成果,但学习态度严谨认真,小学数学教师可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开展表扬鼓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某优等生虽然取得较好的研究成果,但在团队合作过程中不重视团队的力量,小学数学教师可针对学生团队协作意识弱这一问题开展教育。其次,教师应该采取多种教学评价方式,为学生带来更丰富的评价体验。除了小学数学教师根据自己的观察对学生开展教学评价,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开展自评或互评,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一方面能锻炼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另一方面能加深学生对评价内容的印象,从而在后续学习中以评价内容为指导开展查缺补漏工作。最后,考虑到小学学段学生普遍心理承受能力较弱,所以教师应该尽量采取正面评价,即以表扬鼓励为主。一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开展正面评价,提升学生信心;另一方面,教师应采取鼓励式、期待式的教学评价语言,如针对学生表现出来的粗心这一问题,教师可以用“老师相信你一定会改掉粗心这一问题”代替“以后不能再粗心”。

  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实践活动的教学,教师需要总结自身经验,结合优秀的实践活动案例,不断改进和完善实践教学活动的设计,让小学数学的综合实践活动变得更加合理、更加科学。在教师进行教学的时候,需要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上课状态,为小学生的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明确方向和目标,同时需要多整合各种资源,丰富实践教学活动的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学生的注意力,教师还需要运用合作探究的方法,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以及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成就感,加强学生对于实践活动的认知,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刘璇.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程实施策略探究[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22,36(1):173-176.

  [2]殷旭义,方连娣.基于高阶思维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的教学策略思考[J].教育文汇,2022(02):47-49+56.

  [3]苗文林.提高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教与学有效性的思路研究[J].文理导航,2021(12):38-39.

篇四:浅谈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教学目标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目标的定位与落实

  【摘要】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的教学是以数学为依据,注重数学学科与其它学科、学生生活、社会生活之间的整体联系,它以问题为中心,以活动为主要形式,考虑各个阶段学生身心发展和语言能力发展的特征,以综合性学习内容和综合性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综合性的发展,初步形成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能更好地落实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关于“关于综合与实践”的教学目标,本文从综合与实践的内涵和教育价值、各学段的目标定位及落实作了深入的探研。

  【关键词】综合与实践

  目标

  定位

  落实

  一、深刻领悟“综合与实践”的内涵。

  深刻领悟“综合与实践”的内涵是上好“综合与实践”课的必要前提。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了“综合与实践”的教学内涵与意义。“综合与实践”是指一类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综合与实践”是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重要载体。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将综合运用“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等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同时,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走出课本、走出教室、走出传统知识接受方式的课程。它在课程结构上,是学校、教师及学生“课程自由度”最大、“课程空间”最广、“课程实施”最为灵活的课程,它取走了罩在学生学习上的“玻璃罩”,它可以使学生在成长的道路上跳得更高、飞得更远。

  二、深入了解

  “综合与实践”的教育价值。

  “综合与实践”的教育价值在于三个“重建”:

  1、重建课程观。课程不再只是特定知识的载体,而成为一种师生共同探索新知的过程;课程发展的过程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不再是完全预定的、不可更改的。

  2、重建教学观。“专业个人主义”→“协同教学”,恢复学生在知识构建中的主体地位;消除师生之间“知识权威”与“无知者”的紧张关系。

  3、重建学习观。从学习“单纯的认知行为”→“整体学习”和“全人学习”;学习从“封闭的个体行为”→“合作与交流”。

  三、要准确把握各学段的目标定位。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深深体会到要提高“综合与实践”课的教学效果,必须要准确把握各学段的目标定位。

  1、总体目标:《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提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

  (1)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2)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科学态度。

  从总目标中具体表现在综合与实践的方面的要求应为:

  2、第一学段的目标是:

  (1)通过实践活动,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体验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获得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

  (2)在实践活动中,了解要解决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办法。

  (3)经历实践操作的过程,进一步理解所学的内容。

  3、第二学段的目标是:

  (1)经历有目的、有设计、有步骤、有合作的实践活动。

  (2)结合实际情境,体验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3)在给定目标下,感受针对具体问题提出设计思路、制定简单的方案解决问题的过程。

  (4)通过应用和反思,进一步理解所用知识和方法,了解所学知识之间的联系,获得数学活动经验。

  四、“综合与实践”教学目标的有效落实。

  1、选择合适的活动内容是落实“综合与实践”活动目标的关键。

  开展综合与实践活动所选择的都应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能激发学生兴趣的内容。如: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的综合实践课——《节约用水》,这部分内容是在于让学生综合运用已学过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认识日常生活中有关于水资源浪费的问题,让学生能从珍惜水资源的角度去反思自己的行为,把节约用水内化为自己的行动,积累节约用水的方法,加强环保教育。同时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是落实“综合与实践”目标的有效方法。

  以“掷骰子写数”为例谈第一学段如何组织活动。例如,活动之前,怎样帮助学生理解游戏规则。我想不管是哪一种游戏,只有学生理解了游戏的规则,知道怎样做,活动才能顺利进行。而且,只能当学生理解了游戏规则,体会游戏的内涵,他们才有兴趣参与到活动中来。第二学段《楼梯的设计》为例,介绍了活动的几个环节:一是确定研究题目,二是研究操作实施,三是设计研究报告。这个例子是以科研的方式进行数学小课题研究,很有现实意义,对于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研究能力,研究习惯等几方面都有很好的作用。

  3、联系实际生活,注重实践性,是落实“综合与实践”目标的有效途径。

  实际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广泛参与实践,既要“全程”也要“全员”。如: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搭配》,首先通过学生合作学习,在操作、交流中研究出排列的方法,然后模拟生活实际进行应用。如:课件出示四件衣服。你能帮他们搭配一下吗?你有几种搭配方法?学生商量后汇报。并选出自己喜欢的一套。他们选到了自己的衣服,终于参加了森林运动会,并取得了好成绩,这时候他们要高高兴兴的回学校了。出示课件:从森林运动会场到学校有多少条路?课件显示的信息是:从森林运动会场到学校要经过一公园,从家到公园有两条路,从公园到学校有3条路。学生独立找到回学校的路。回到学校后,学校领导要对他们取得的成绩给予奖励,送给他们一瓶花。课件出示:有四种不同颜色的花,每瓶插两枝花,有几种不同的插法,学生独立完成。在模拟实践中积累经验,加强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4、选择恰当的评价方式是落实“综合与实践”目标的保证。

  教学评价在数学综合实践课教学中具有导向和监控的作用。为了充分发挥数学综合实践课教学在全面提高学生数学素养方面的作用,必须构建新的有效评价机制,是确保数学综合实践课目标教学顺利进行的保证。主要的评价方式有:一是应用情境式评价。应用情境式评价,主要是让学生表现所知、所能的学习结果。这种评价的特点:强调实际生活的表现,着重较高层次的思考与解决问题技巧,重视学生学习的个别差异,适宜年龄幼小、发展较迟缓的学生。二是学习档案评价或学生成长记录袋评价。记录袋是指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搜集起来的,可以反映学生的努力情况、进步情况、学习成就等一系列的学习作品的汇集,它展示了学生某一段时间内、某一领域内的技能的发展。这种评价的特点是促进评价与教学相结合,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全面深入地展示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体现了师生之间的合作,提供了学生发展的证明。三是口头语言式评价。通过向学生问问题来评价学生的学习,具有下列优点:评价学生的概念的完整性,可以更好地评价学生的认知与情感,改善学生的学习方法与态度,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有利于师生沟通。四是游戏活动式评价。游戏活动式评价,就是通过游戏活动等活泼生动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评价。综合实践活动倡导将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将课程中的经验与学生生活经验关联起来,让学生去体验,做到“在做中教”、“做中学”、“在活动中发展”,实现“教学做合一”,那么,在评价这些探究活动、实践活动过程的时候,采用游戏的方式,正是追求人性化、生命化教育理念的一种彰显。五是学生同伴式评价。同伴评价,主要是指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参与活动的学生对其同伴的一种评价。同伴评价有利于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形成学习共同体。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2]杨庆余,《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2015年10月

篇五:浅谈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教学目标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内容的教学目标设计分析

  一、教学目标概述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内容是小学数学学科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涉及面较广,内容丰富。其中综合部分包括数的大小比较、数的运算、数的应用等,实践部分包括数的测量、图形的认识与制作、数据的处理等。

  1.教学目标的总体设计

  1.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主体性

  通过本学科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采用自主学习的方式进行探究,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自己的主体性。

  2.强调数学知识和实践技能的相结合

  数学知识和实践技能的相结合是数学综合与实践内容的重要特点,因此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中应注重这两方面的平衡,在提高学生数学知识水平的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

  3.培养数学兴趣与爱好

  小学数学学科是一个基础学科,但也是一门有趣的学科。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中,应注重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与爱好,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1.认识和掌握各种基本数的性质

  通过数的分类和比较等方式,使学生认识和掌握自然数、整数、分数、小数和负数等各种基本数的性质、大小关系和运算规律。

  2.掌握数的四则运算

  通过举例、归纳等方式,使学生掌握加、减、乘、除的基本运算规律,并能运用在实际问题中,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应用能力。

  3.认识数的应用

  以应用为出发点,引导学生认识数的应用,在生活中掌握使用数的基本技能,如计算时间、长度、面积等,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1.认识测量的概念

  通过用尺子、计时器等测量工具进行实践操作,让学生认识测量的概念和意义,积累测量数据和经验。

  2.掌握测量单位和换算

  通过生活实际问题的引导,让学生掌握各类测量单位的概念、大小关系和换算方法,如时间的换算、长、宽、高的测量单位等。

  3.图形的认识与制作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认识平面图形、立体图形的概念和性质,掌握用尺子、量角器、剪刀等工具的制作方法,培养学生对图形的认识与制作能力。

  4.数据的处理

  通过图表的形式,让学生掌握数据的收集、整理、分类和处理方法,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

  总体而言,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内容的教学目标设计应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强调数学知识和实践技能的相结合,培养学生数学兴趣与爱好。针对不同的内容,设计出具体的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篇六:浅谈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教学目标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内容的教学目标设计分析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内容是小学数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其教学目标设计应包含以下几方面:

  一、知识与能力的目标

  1、掌握基本数学概念和算法。应注重小学数学基础和数学概念的教学,如自然数和整数的概念、加减乘除的算法,以及几何图形等基本概念。

  2、培养数学语言表述和逻辑思维能力。通过数学实践,让学生逐步熟练掌握数学专用语言,将自己所学的数学知识能够准确地表述出来,同时培养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能够熟练运用各种数学工具。让学生了解数学工具的作用和使用方法,如尺、规、量角器、计算器等,并通过生活实例演示其重要性。

  4、培养小学生数学兴趣。采用有趣的数学实践,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感受到乐趣和成就感,从而激发他们的数学兴趣和探究欲望。

  1、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和探究精神。引导学生从认知层面向深度思考,逐渐形成完整的数学思想体系,并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2、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通过探究、实验、探索等方式,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培养直觉、经验和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训练创新思维并进行跨学科的思维活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为其未来的发展提供核心能力。

  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与交流能力。小学数学实践教育在实践过程中具有社交性,通过团队合作与交流,让学生互相借鉴、互相学习,培养合作精神与团队凝聚力。

  三、情感与态度目标

  1、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通过实践探究,学生的探索意愿和创新意识得到提高,课堂中不断获得了成功感,增强自信。

  2、培养学生的求知欲。通过实践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3、培养学生的正直品质和思维品质。通过小学数学实践,让学生养成诚实守信、踏实勤奋、自信自强、敢于挑战等优良品质,培养发散思维、立体思维、顺序思维等品质。

  4、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感和好奇心。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了解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其艺术美感,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探究,增强人文情感和好奇心。

  总之,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内容的教学目标应当面向素质教育、面向未来,充分考虑学生个体差异和兴趣特点,培养创新思维、探究性思维和协作精神,让学生在乐趣中成长。

篇七:浅谈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教学目标

  

  浅谈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的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是小学数学的一种教学形式,是一种结合实际生活的教学方式,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提高。本文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三个方面,浅谈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的教学策略。

  一、教学目标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是一种注重实践和探究的教学形式,因此,教学目标应该突出实践和探究,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实践和探究中获得学习。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的教学目标应该有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学活动应该突出实际,让学生通过实践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到数学的奥妙。

  2.促进学生的探究精神。实践探究是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的核心,在实践过程中,学生要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与能力。

  3.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体验到数学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的教学内容应该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习数学,从而打破学生对数学的枯燥印象,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到数学的乐趣。

  1.比较大小。在实践活动中,让学生通过比较大小,理解大、小,轻重、长短等基本概念。

  2.空间形体。在实践活动中,让学生用积木等实物制作各种三维图形,理解立体图形的特征。

  3.数的概念及简单计算。在实践活动中,让学生通过实物积木等器材进行数的加减乘除计算,体验数的大小比较和简单计算的过程。

  4.数据分析。在实践活动中,让学生通过游戏等形式,学会采集、整理、分析数据的方法,培养学生数据分析能力。

  三、教学方法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的教学方法应该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在实践和探究中获得新知识。具体教学方法如下:

  1.问题导向。在开始课程时,让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解决的方法和思路。

  2.实践探究。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和探究,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数学知识,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3.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学习,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轻松愉悦。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篇八:浅谈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教学目标

  

  浅谈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教学

  浅谈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教学

  摘要: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课程一种学习领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努力拓展教学活动空间和活动内容,由课堂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引导者和启发者,引导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探究,在应用中创新,不断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实践活动;注重过程;拓展空间

  课程教学的改革由过去的在课堂学习知识转变为让学生动手操作,进行社会实践,把数学知识与综合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综合与实践能力,真正把综合实践扎根在教学中沃土之中,使综合实践活动走进每一个学生心灵里,让数学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回顾近几年在综合与实践教学过程中进行探索。

  一、选择实践活动主题,培养学生参与探讨实践能力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处处有题材,关键在于挖掘。因为小学生思维活跃,具有强烈的探究欲望,他们不满足于对书本知识简单地死记硬背,在知识和能力方面具有了一定研究基础。随着生活空间不断扩大和知识阅历不断丰富,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开始萌芽,对人生、对社会、对自我有了初步的认识,初步形成了对个体和社会生活方式的思考能力、判断能力。所以挖掘题材,从拓展教学活动空间和活动内容作为出发,引导他们在生活

  中学习,在实践中探索,在应用中提高,主动地参与生活实践,成为学生身心发展和求知的客观需要。

  例如教四年级下册“密铺”一课,它属于综合与实践的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平面图形的分类,三角形、四边形内角和等知识基础上进行学习新的内容,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围绕教学重点和难点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1.在教学上要从学生学习起点出发

  为了更好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我先设计合理的活动方案,让学生在实践方案的过程中去感受、去观察、去发现密铺的奥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究意识,为学习做好铺垫。

  2.在教法上从学校的平面图引入教学

  为了将抽象知识转变为形象的教学内容,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中以“观察—猜测—验证—深化”为主,采用启发法和讨论法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设计方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通过看一看,铺一铺,拼一拼,量一量实践活动,让学生探索密铺的形状和特点,感受密铺图形的美,体现密铺的构思和巧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注重实践活动过程,引领学生参与测量实践的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过程包括课内和课外的活动。我在听课的时候常常会发现有的指导老师把大量的精力放在如何呈现课堂“观赏性”和“精彩度”上,整个课堂上学生的讲解专业熟练,学生的互动参与环环相扣,学生的解答精彩绝伦、有条不紊,一切都在老师的预料之中,看似精彩纷呈,但是实际上是“预设”太多,“生成”太少,学生在活动中的自主学习、能力发展太少,完全背离了综合实践开放性、生成性的原则。所以,我在课堂教学中不再是关注看点,而在于实实在在关注学生的能力发展,在活动实施过程中让学生“做”起来,才能防止综合与实践活动“形式化”倾向,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例如教学三年级“校园中的测量”时,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常用的长度单位,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能用尺子测量一些较短的距离。本节课将引导学生综合运用以上所学的知识,经历完整的测量活动过程,学生合作,积累直接经验。儿童正处于具体运算思维阶段,思维尚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三年级学生已经具备解决现实生活中简单测量问题的能力,但缺乏测量活动的实际经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创设可操作的学习平台,引导学生在校园中开展测量活动,组织学生测量篮球场一圈长度,测量前先让学生难备测量工具,再想好运用什么测量方法,然后做好测量数据的记录,最后做好测量结果的评价。

  三、拓展活动空间,提高学生参与探索实践的能力

  综合与实践活动课程与其他学科最大的差别在于它的课堂里只要你经历了,在活动中你有所收获、有所反思了,你就获得了成功。在活动中学生的实践越多样、经历越丰富、体验越深刻。但是,在综合与实践活动中,我发现表现能力强的学生非常积极

  参与,而有些实践能力稍弱的学生很容易被忽视,他们往往只是冷冷的听众和看客。所以,我应当关注全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使学生通过活动增强自信心,学会在研究中学习,在行动中研究,在实践中提高。

  1.活动设计为学生提供参与的平台

  例如我校开展《回收旧日历和利是封》这主题活动,老师将大主题分解出多个小主题,按照学生的意愿自由分组,要求组内具体分工到人,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特别是集体玩游戏,学生自己组织,选好裁判员、计数员、计分员和后勤服務员,各负其责,全员参与。学生个个使出浑身解数,一个都不敢怠慢,因为游戏规则是哪里出现问题,就追究谁的责任,这种高度的责任感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发挥自己的能力,个个热情迸发,大胆地进行实践。

  2.活动设计要符合学生的活动特点

  例如讨论六年级《在游戏中成长》时,有一个主题谈到“网络游戏的好与坏境”,这就说到了学生的心坎里,他们不由自主地被这个问题吸引住了,谁不爱玩呢?沉迷于网络游戏而不能自拔的现象太多了,当我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心里话时,每个学生跃跃欲试,由此可见,只要老师设计的活动方案符合能够学生的特点,不用你去强制他们参与,学生也会以十二分的热情投入实践中来。

  3.鼓励弱势群体积极参与实践活动

  一个班里总会有学生因为胆小、成绩不好或能力不强等原因而退缩的,教师要特别留意这些弱势群体,及时指导他们解决所面对的问题,多鼓励他们积极融入到集体中。正如陈树杰教授说:“课程必修,普遍实施;教师能教,便于操作;学生爱学,积极投入;效果实在,确有收获。”比较全面地反映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新常态发展的基本特征,我也很欣喜地看到综合与实践活动正以良好的态势向前发展。

  课程与教学回到学生“说”与“做”的统一中,将学生思想付诸于实际行动的综合与实践活动课,可以开启学生的心智,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和生活融为一体,并且把学到的知识加以运用,体现实践出真知的教育真谛。

  参考文献:

  [1]《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研究》李小燕

  20xx年8期《小学数学》.[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基本操作模式研究》关美或20xx年9期《数学教学研究》.

篇九:浅谈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教学目标

  

  一、绪论

  (一)相关概念界定

  1、“综合与实践”概念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小学数学开设了“综合与实践”内容,明确了“综合与实践”的教学内涵与意义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综合与实践”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学习探讨某一实际数学问题的学习活动。在数学课程中,应当强调数学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小学数学课本中也专门为了“综合与实践”设置了独立单元,每册教材中至少设置一个单元,每个单元会设置一个或多个活动主题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学生根据教师引导以及所学知识,自主探究、动手实践与合作交流,在完成任务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实践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以及探究能力。

  2、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内涵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指出: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将综合运用“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等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综合与实践”的教学活动应当保证每学期至少一次,可在课堂上完成,也可以课内外结合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它作为义务教育数学课程内容之一,以追求数学知识的整体性和现实性为价值取向,引导学生以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方式理解数学,体会数学与生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

  (二)研究目的当进入21世纪,中国对于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便逐渐开展。2001年的时候,我国教育部做出了一个重大的举措:将综合与实践课程加入学校的核心必修课程,在10年后,我国出台了相关政策:把“综合与实践”作为课程的重要部分,目的便是让学生运用多种数学方式来实际性地解决现实困难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而自从上述的政策进入实施后

  打破了以往仅仅改变教材内容的局限性,使人们对固有的课程概念、教育观念有了新的认识。学校和教师不仅要整合教材内容转变教育观念,还要改变教学方式,格外强调学生对于内容选择和乐趣的相关性,符合学生发展规律,也更好地强调了学生对于主动进行学习的积极性。距离基于数学而言的“综合与实践”已经有十几年的时光在运行,在这十几年中他的运行结果如何呢?笔者在了解了达州市的部分学校的教学状况之后,发现了在小学中上述活动的进行有着许多弊端,而对此笔者做出相关的意见,这也是这篇文章的主要目标。

  (三)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教学要求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综合运用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从熟悉的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够自我探索、动手实践与合作交流,甚至是向教师和家长求助。这一过程的活动属性将各种数学学习方法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应用意识的发展,提高数学实践能力,学会与同学合作交流,有助于构建适合学生发展的解决问题结构。

  2、实践意义

  本文分别对教师与学生进行了调查,了解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中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现状以及学生学习态度及学习效果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为教师能够更深刻的认识到数学“综合与实践”的内涵与意义提出教学建议,然后在教学过程中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四)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对数学“综合与实践”的关注是从21世纪初开始,通过中国知网(CNKI)以“小学数学综合实践”为题名检索2000年-2011年共有文献101篇,2011年后共有文献1276篇。通过上述数据表明,对于2001年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关于“实践与综合”的观点,我国许多学者对其进行了大数目的研究,在2011年版课标颁布后更是呈成倍增长。而从这些研究的指向性来看,大部分都是从“小学数学的综合实践”出发进行研究,其可以大致包括这四种情况:(1)概念和含义研究;(2)内容和其选择性研究;(3)学校的教学情况研究;(4)对课程的反馈研究。

  (1)概念和内涵研究

  因为在2001年的关于“实践与综合”这个新兴话题的出现,在国内引起了巨大的轰动,所以国内很多学着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一件新事物的出现必定引发人们对其的探索与研究,而概念的界定与内涵成为了首要的关注点。所以研究者对概念和内涵的研究多发生于2001年与2005年之间。但是对于其理论含义的研究,不止是包含对综合运用这个板块的研究,还应该提高对数学在生活当中的关注度,换句话来说就是注重数学的综合与相关性。

  (2)内容与主题的选择研究

  内容与主题的选择研究主要是探讨内容与主题的来源,是参考教科书还是学校策划,又或是教师个人决定或者从学生兴趣决定。内容与主题的选择研究众多,大多数研究者更为倾

  向“主题教学”这类研究。由此可见,在数学教育当中,可以采用“主题教学”的方式,这不仅是一种实践性的活动,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也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将数学应用到实践中,最终可以达到让学生创建属于自己的,具有积极性的学习方法的目的。

  (3)教学现状研究

  这是由于我国教学现状话题的炽热性,我国的学者对于教学现状研究的力度较大,产生了非常丰富的文献资料,而这些资料大致包括对线教学现状的分析及提出他们自己的观点来解决这个问题。各地的教学现状各有不同,但又大同小异,多数为教学设施不够完善,学校与教师不够重视,实施情况困难等等。

  (4)课程评价研究

  对于数学这门课程的评价研究的突破点在于对其《综合与实践》活动的评价。由于教学现状并不乐观,大部分的考试没有具体的分数作为评判标准,教师对其评价多为口头评价,研究准确性无法考量,因此我国的学者在这个板块的研究很难达到一定的成就,研究文献也较为稀少。例如廖大海关注活动的过程,万伟关注评价活动中所需要的能力等。

  2、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于数学课程的设置与我国有着巨大的反差,他们并没有明确开设这个内容,但对数学知识的实践性与应用性却是十分重视。并且国外对数学知识的实践性与应用性的重视起源很早。

  自文艺复兴以来,思想家们对于数学活动就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与关注。卢梭的“自然教育”到杜威的“从做中学”的新三中心论的思想转变使得人们开始重新思考数学活动的内涵、价值和意义。“实践性”与“应用性”的数学实践活动课程改革成为新的趋势。在上个世纪60年代,对传统数学教育的改革首先发生在荷兰,在这次改革中,他们着重培养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要赋予其生活性;美国对“综合与实践”课的开展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改革;新加坡的教育体制则以“五边形”课程为切入点,以“问题解决”为核心思想,他们有效地利用了因材施教这个方法,在多个年龄段的学生为其设置了不同的游戏实践课程,试图通过学生们爱玩的天性来启发其对于数学的兴趣,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日本则是以自然体验、义务服务为活动形式,致力于培养学生自我发现课题、自己学习、自我思考的能力。多年以来,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不仅开展在上文的部分国家,例如法国,韩国等都针对其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了不同的开展,这些活动的实施虽然方法不一样,内容也不尽相同,但是其核心点都大致一样,都强调了综合与实践活动的重要性。

  由此可见,国外的教育很大一部分上极其重视数学的综合与实践活动,这种重视性就体

  现在把这个课题开展在了学生主要学习与生活的各个领域当中。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加强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的综合性、应用性与创新性。但是他们对于其研究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比如只涉及在教学的形式和内容这两个板块,且与我国国情以及政策不相符合。所以我们只能稍加借鉴,再结合本国实际情况加以改变,但也因为相关研究背景的相似性,在一定程度上为本文的研究进度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五)理论支持

  1、杜威“从做中学”理论

  (1)“从做中学”是学生兴趣所在

  杜威认为,相较于学习来说,儿童对于活动会更感兴趣。对于儿童来说,感兴趣的事情会去触摸,会模仿,会动手操作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所以,这些孩童就会对入学的实践活动中的动手能力形成向往性,这种向往心慢慢的就变成了乐趣。并想尽一切办法去做他感兴趣的事情。这个时候他就会思考应该怎么做,能用什么办法。因此,对教育者最重要的是要注意观察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对某事物感兴趣,目的便是要激发学生主动性。要让学生真正的爱上数学,就不能只是教师单方面灌输,更多需要的是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进行自主的学习。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提供给了学生一个亲自接触具体事物,运用器官感知事物的平台,教育者也可以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一种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

  (2)儿童中心论以儿童为中心

  在杜威博士认为,传统教育早就应该被时代所淘汰,他的缺陷就在于对学生的学生就像是学生在进行一场苦役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整个教育的着重点在教师以及书本上,或者就是在其他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的方面,没有充分考虑儿童的兴趣和能力。他认为,教育的核心点应该得到改变,这种改变是指从教师和书本转移到学生本身上,学校应该关注的是个体学生的成长,坚持培养学生的个人兴趣爱好。这不仅促进了儿童的发展,更是为教育观念现代化做出了巨大贡献。数学的综合与实践活动必须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才能够解决学生在其成长过程当中的问题,并且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不只是促进了儿童的发展,更是为民主社会打好坚实的基础。在如今更为迅猛的网络时代,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儿童的世界和生活,了解社会的需要,才能真正的实现现代教育。

  2、布鲁纳发现教学理论

  著名的布鲁纳提出一种方法,那就是布鲁纳发现教学法。这种方法的重点在于老师给学生创造一些特定的情形或者问题,鼓励学生们对这些情况或者问题进行独立的思索,以此来达到学生对知识进行自愿学习的目的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即在教师启发下,学生们独立的完成相应

  的任务,并学习相关的方法。教师与学生角色发生转变,即教师为引导者,学生为发现者。他的基本教学过程有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假设、检验假设和得出理论四个阶段。布鲁纳的这个理论在世界学术界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其影响力一个是不可测量,虽然其中个别观点存在缺陷,但也能为我国素质教育提供借鉴。

  3、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

  美国一位心理学家提出,智力所包含的范围广阔,具体囊括了八种独立性较高的智力成分,这八种智力不是绝对孤立、毫无关系的,而是以多种方式组合在一起,所以每个人都有独特的表现方式并各具特点错误!未找到引用源。。而正因为每个人的智力各不相同,我们很难找到适合的统一标准来评价学生,因此在“唯分数论”的今天,给学生客观公正和积极的评价,以及提高智力,激发潜能的环境是不可或缺的。综合与实践教学的出现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这实现了教师评价的良好转变,具体说来使其变为看重过程而不是单方面的看重结果,这一转变可以更精准的体现出学生对于问题解决的水平。因此依据上述的理论

  教师应该从学生的个体发展来进行因材施教,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帮助其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可以很好的提高教师教学反馈度。

  二、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

  (一)调查目的这篇文章主要是以问卷调查和文献研究方法来进行研究,从多个方面来剖析“综合与实践”这个新兴的活动方法在教学当中的具体实施情况,大致包括了开展活动的次数,活动的内容以及活动最终达到的效果,以最终的研究结果来大致了解小学数学教师对实践活动这个板块的实施情况,更深一层次的分析教师们在这种实践活动当中扮演的角色以及对学生们起到了如何的教育作用。在以上的基础上,笔者针对其发展的不足之处,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和建议,以期为小学数学的教育提供具有实际操作性的措施,最终促进小学数学教育的发展。

  (二)调查对象

  针对调查需要,本次研究调查了达州市通川区实验小学和达州市通川区第七小学(新锦校区)两所学校的部分教师与学生。向数学教师发放了50份问卷,其中只有三份问卷没有回收,且全部回收的问卷皆属于有效问卷。其他学生类的问卷发出去200张,回收率达90%,有效率达90%,教师问卷内容分为五个模块:教师基本情况、实践活动开展频次及教学效果、教学目标设置及达成情况、实践活动主题来源、实施情况。学生问卷内容有四个板块,这四个板块包括了该活动开展的次数、相关的学习内容、教学的现状以及最终结果。

  (三)学生对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的态度及参与现状调查结果

  1、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的开展频率

  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来说,数学“综合与实践”类的活动次数不低于一学期进行一次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由图表3-1可知,90%的学生表示,班上开展“综合与实践”活动的次数达到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其中开展活动1到2次和3到5次的频率相当,都超过了40%,仅有8.3%的学生表示一次也没有开展。从学生的回答中可以看出两个学校的教师有按照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开展“综合与实践”课程,同时也有接近60%的教师超额完成任务要求。可见,两所学校已经将“综合与实践”活动纳入数学课堂中,并积极响应开展。

  图表3-1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一学期的开展频率

  题目

  选项

  10次以上

  3.

  在数学课堂中开展“综合与实践”活动一学期大约几次?

  5次到10次

  3次到5次

  一次也没有

  总计

  2、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的教学内容

  (1)小学“综合与实践”活动的主题来源

  如图表3-2所示,对于小学数学关于“综合与实践”活动的核心内容是不是以数学教材为主要组成部分,选择一定是的占3.3%,选择多数情况下是的占16.7%,选择一般的占45%,选择偶尔是的占30%,选择完全不是的占5%,说明教师在选择主题时对课本的依赖小,自主思考、探究的比较多。

  图表3-2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主题来源

  题目

  选项

  一定是

  6.你们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的主题时来源于数学课本吗?

  多数情况下是

  一般

  偶尔是

  完全不是

  频率

  63081549所占百分比

  3.3%16.7%45.0%30.0%5.0%频率

  1118172180所占百分比

  0.6%6.1%45.0%40.0%100%

  总计

  180100%

  (2)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的综合性

  从图表3-3中可以看出,在实践活动中,学生一定会应用到其他学科知识的比例是2.2%,多数情况下会用到的比例是20.6%,一般会应用到的比例是40%,偶尔会应用到的比例是31.1%,从来没有应用到的比例是6.1%,这说明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学习的内容主要是数学,与其他学科联系不够紧密。

  图表3-3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内容与其他学科的综合性

  题目

  选项

  一定会

  多数情况下会

  10.在数学“综合与实践”活一般

  动中你会用到其他学科的偶尔会

  知识吗?

  完全不会

  总计

  3、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的教学现状

  (1)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预习情况

  如图表3-4所示,在这个活动进行之前,老师对学生们要求进行材料的选取时,绝大部分学生选择一般会和偶尔会,从来没有的仅占3.9%。在学生是否主动搜集资料的一题中,仅有1.7%和6.1%的学生分别选择一定会和大多数情况会,相当数量的学生会选择偶尔,接近20%的学生选择几乎没有。在活动前教师是否会讲清目标、程序和注意事项一题中,学生选择一定会的占10.6%,选择大多数情况会的占42.8%,选择一般的占31.7%,选择偶尔会541118030.0%6.1%100%6938.3%频率

  838所占百分比

  4.4%21.1%

  的占10%,选择从来不会的占5%。从总体情况来说,多数教师会让学生做“综合与实践”的课前准备,但大部分学生并不会主动搜集资料,表明“综合与实践”活动在准备时就存在着隐患,学生对待该课程比较轻视。

  图表3-4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预习情况

  个选项人数所占比例

  题目

  一定会

  况下会

  4.在“综合与实践”活动还未开始时,老师会让你5.0%们提前搜集一些相关资料吗?

  5.当活动还在准备阶段,你会自觉收集一些关于1.7%活动的资料吗?

  7.当该活动还未开始时,老师对于该活动的基本10.6%情况会进行详细的介绍吗?

  (1)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师生互动情况

  如图表3-5所示,在学生是否积极参与综合与实践活动的问题中,学生选择一定会的占12.8%,选择多数情况会的占33.3%,选择一般的占35%。在学生是否会在活动中主动提出问题的问题中,学生选择一定会的占3.3%,选择多数情况会的占6.1%,选择一般的占20%,选择偶尔会的占41.1%,而接近30%的学生对于活动持消极态度。在教师是否在活动过程中给予指导的问题中,学生选择一定会的占7.8%,选择多数情况会的占40%,选择一般的占39.4%,选择偶尔会的占11.7%,选择从来没有都占1.1%。从这三个问题可以看出,对该活动抱有不积极态度的学生人数很少,但是由于可以积极地提出有关问题的学生也较少,总体上可以说学生对综合与实践活动的关注度比较高,但是主动参与情况堪忧。教师在活动过程中给予指导的次数较多,所以学生价各项活动中对于老师的依赖程度较高,缺乏主动提出问题的意识和思考力。

  图表3-5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师生互动情况

  个选项人数所占比例

  题目

  一定会

  况下会

  多数情一般

  偶尔会

  有

  从来没42.8%31.7%10.0%5.0%6.1%28.9%45.6%17.821.1%45.0%25.0%3.9%多数情一般

  偶尔会

  有

  从来没

  8.当“综合与实践”活动正在开展时,你会积极的12.8%参与吗?

  9.当“综合与实践”活动正在开展时,你会主动提3.3%出问题吗?

  11.当综合与实践活动正在开展时,老师会对学7.8%生进行引导吗?

  (2)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成果反馈情况

  由图表3-6可知,从教师角度来看,46.7%的教师会让每位学生展示活动成果,有60.6%的教师会让学生阐述过程和方法,有相当于大部分的老师会对学生在活动当中的表现及结果进行评判,但只有约1/3的教师会主动要求学生进行反思总结。这些数据说明,多数教师重视学生的活动成果,会让学生阐述过程和方法,且对他们在活动当中的表现及结果进行评判,较少的教师不注重学生的自我总结,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会重视过程、方法以及活动成果,但缺少活动反思以及对活动的自我看法。

  图表3-6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成果反馈情况

  个选项人数所占比例

  题目

  一定会

  况下会

  12.课上没有完成的活动任务在课下你会继续7.2%完成吗?

  14.你的活动成果完成上交后,你会自觉修改你1.7%的活动成果吗?

  15.在综合与实践活动结束之后,老师会让你展17.8%示你的成果吗?

  16.在你展示自己的活动成果时,老师会让你阐22.2%述过程、方法吗?

  17.老师会针对你的活动成果进行评价分析23.3%吗?

  18在综合与实践活动结束之后,.老师会让你们7.8%进行自我总结吗?

  26.7%37.8%23.3%4.4%40.0%23.3%11.7%1.7%38.3%28.9%10.0%0.6%28.9%33.9%17.2%2.2%8.3%26.7%40.6%22.8%22.8%47.8%22.2%1.1%多数情一般

  偶尔会

  有

  从来没40.0%39.4%11.7%1.1%6.1%20.0%41.1%29.4%33.3%35.0%16.1%2.8%

  从学生角度来看,30%的学生会在课下继续完成在课堂上未完成的活动任务,10%的学生会在活动成果完成后自觉修改活动成果。这种情况说明学生只关注课上内容,而不注重课后复习,也从侧面看出教师的课后指导不够,只关心课上而忽视了课后。

  4、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的教学效果

  教学效果是指经过教学取得了相应的教学成效。新课程改革中,教学效果主要体现在三维教学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达成。

  (1)知识与能力目标的实现情况

  如图表3-7所示,12.8%的学生认为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对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帮助非常大,328%的学生认为帮助比较大,38.3%的学生认为帮助一般大,16.1%的学生认为进步不大或完全没有进步。由此可见,接近一半的学生认为进步较大,约有40%的学生觉得进步不明显,这可以表明数学的综合与实践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学生对于数学专业能力水平的提升,但是效果却并不显著。

  图表3-7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教学对学生知识理解产生的效果

  题目

  选项

  非常大

  20.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对你理解数学知识的帮助大吗?

  比较大

  一般

  不大

  完全没有

  总计

  (2)过程与方法中的动手操作能力方面

  如图表3-8所示,超过一半的学生认为经过一学期的“综合与实践”活动课自己的动手操作水平与之前相比进步很大,只有8.3%和0.6%的学生认为进步不大或没有。该数据说明,开展综合与实践课程能够促进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发展。

  图表3-8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产生的效果

  题目

  19.经过这一学期的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你动手操作选项

  进步很大

  进步比较大

  频率

  2194所占百分比

  11.7%52.2%频率

  235969272180所占百分比

  12.8%32.8%38.3%15.0%1.1%100%

  水平比开展活动前

  一般

  进步不大

  完全没有

  总计

  4915118027.2%8.3%0.6%100%(3)情感态度目标实现的情况

  如图表3-9所示,超过80%的学生喜欢数学,接近80%的学生喜欢数学课本中“综合与实践”的内容,且在学生喜欢数学和喜欢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的积差相关表中可以看出,这两者之间的相关性较只有0.554。呈显著相关,说明越喜欢数学“综合与实践”的学生有可能越喜欢数学。

  图表3-9学生对数学及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喜欢的程度

  个选项人数所占比例

  题目

  非常喜欢

  1.你喜欢学习数学吗?

  2.你对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的内容感兴趣吗?

  图表3-10学生喜欢数学与喜欢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的关系

  喜欢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

  Pearson相关性

  显著性(双侧)

  个案数

  喜欢数学

  0.5540.000180**比较喜一般

  欢

  47.2%40.0%12.2%17.8%不太喜欢

  3.3%3.9%完全不喜欢

  0%0.6%37.2%37.8%(四)教师对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的开展现状调查结果

  1、教师基本情况

  在教师基本情况问答中,男教师16名,女教师31名,女教师占比较大。如表4-1所示,其中35周岁以下的教师占比51.06%,35-45周岁的教师占比29.79%,约有20%的老师岁数大于45岁,教师学历95%以上在本科及以上。可以看出该校多以高学历青年教师为主,青年教师专注力强、精神力好,对课堂活跃程度的要求也比较高,这也对数学的综合与实践活动的实施更具有促进作用。

  图表4-1教师年龄情况

  题目

  选项

  35岁以下

  35-45岁

  您的年龄

  45岁以上

  总计

  2、实践活动开展频次及教学效果的调查

  从图表4-2中可以看出,近50%的教师选择教学频率每学期1-2次,35.56%的教师平均每月一次,13.33%的老师认为该活动2~3周举行一次就可以了,说明绝大部分教师完成了新课标中要求的每学期至少进行一次“综合与实践”活动教学。而且也因为接近50%的老师对教学任务的超量完成,也可以表明有相当数量的教师对于数学的综合与实践活动的重视程度比较高,并在努力探索钻研新课程改革中更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图表4-2“综合与实践”活动教学的频率

  题目

  选项

  每学期一至两次

  1.您认为平均多久进行一次综合与实践的教学活2-3周一次

  动?

  没有

  总计

  1472.13%100%612.77%平均每月一次

  频率

  2317所占百分比

  48.94%36.17%94719.15%100%频率

  2414所占百分比

  51.06%29.79%图表4-3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的老师认为开展数学的综合与实践活动有很多好处,例如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从而促进学生对于数学教学的多方位认知。说明教师开展“综合与实践”活动更看重学生的多元化发展,重视学生的创新性与综合性。少数教师选择是否在期末考试范围内,说明教师在开展活动时会受到考试影响,为了分数而上课的情形。

  图表4-3“综合与实践”活动的教学价值依据

  题目

  2.您判断“综合与实践”领域内容是否有教学价值的选项

  是否在期末测验范围内

  能否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用频率

  2739所占百分比

  57.45%82.98%

  依据是?

  意识和创新意识

  能否提高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29力

  能否促进学生对数学的全面认识

  总计

  264755.32%

  61.7%图表4-4和图表4-5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在“综合与实践”教学中,约有50%的老师可以有效调动学生关于运用相关知识来解决部分难度比较低的问题的积极性,但大部分教师对教学效果满意程度一般。说明教师虽然在教学频率上达到了目标要求,但教学效果并不能达到期待值。50%的学生可以通过相关的实践活动来解决在学习上遇到的困难程度较低的问题,说明教师在教学中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回忆巩固所学知识,教学情况也达到了预期效果。

  图表4-4学生“综合与实践”活动的掌握情况

  题目

  3.在该活动的进行当中,学生是否可以做到举一反三,将在实践活动中学习到的部分知识成功运用到解决问题上来?

  图表4-5教师对“综合与实践”活动的满意程度

  题目

  4.您觉得在这个班级当中所开展的实践活动最终的成果可以让您满意吗?

  总计

  47100%选项

  非常满意

  一般

  不满意

  频率

  15311所占百分比

  31.91%65.96%2.13%选项

  是

  有时是

  不是

  总计

  频率

  2323147所占百分比

  48.94%48.94%2.13%100%3、对教学目标的设置和达成情况

  图表4-6调查显示,53.33%的教师在教学时制定了详细目标但没有完全按照目标进行教学,11.11%的教师制定了粗略的目标并展开教学。可以看出,很多老师对于综合实践活动仅仅是做出了相关的计划,但没有按照目标进行教学,理论知识大于实践。而如果依旧按照

  这种方法进行,最终的效果将不会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

  图表4-6教师对“综合与实践”教学目标的设置情况

  题目

  选项

  制定了详细的目标并以此展165.您在进行“综合与实践”教学时会明确教学目标并以此展开教学吗?

  开教学

  制定了详细的目标但没有完26全按照目标进行教学

  制定了粗略的目标并展开教5学

  总计

  47100%10.64%55.32%34.04%频率

  所占百分比

  图表4-7调查显示,教师会参考网上经典案例、根据学生个性情况以及根据课标或教学参考书来确定教学目标,这三种情况都比较平均,可以表明老师在制定计划时有明确的指向性,教学目标制定来源多元化,能够根据学生的个性制定,对班级学生比较了解并且整个过程有针对性。

  图表4-7教师对“综合与实践”教学目标的确定情况

  题目

  6.您在活动开始之前是如何制定相关的教学认为的?

  选项

  参考网上的经典案例

  根据课标或教学参考书

  根据学生个性情况

  总计

  频率

  323833103所占百分比

  68.09%80.85%70.21%219.15%图表4-8和4-9调查显示,,很多老师认为自己的教学任务大部分得到了完成,并为目标的达成情况做了详细的分析,但是也有少部分教师目标达成情况较少,也只在少数情况下对教学任务的完成度进行了系统的剖析,说明该校教师在“综合与实践”的教学中两极分化比较大,缺乏统一意见,学校教研组对此模块没有起到关键的指导作用。

  图表4-8教师对“综合与实践”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题目

  7.在实施教学后,你觉得您的教学目标都达成选项

  每次都达成

  多数达成

  频率

  436所占百分比

  8.51%76.6%

  了吗?

  少数达成

  没有达成

  总计

  614712.77%2.13%100%

  图表4-9教师对“综合与实践”教学目标达成的分析情况

  题目

  选项

  经常

  8.针对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偶尔

  况,您会做出一个详细的分析吗?

  没有

  总计

  4、活动主题的来源的调查

  在活动主题来源方面,从图表4-10、图表4-11、图表4-12中可以看出,超过60%的教师对“综合与实践”这一板块的教材进行了梳理。在设计主题来源时也多关注现实生活和学生兴趣,超过一半教师会与学生共同商讨确定主题。这说明整个主题来源关注学生、关注生活,尊重学生的想法,从而达到了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的目标,进一步推动了学生的个人发展。

  图表4-10教师对“综合与实践”活动的整理情况

  题目

  9.您有详细的整理过教材中“综合与实践”这一领域的内容吗?

  图表4-11教师对“综合与实践”教学内容主题设计情况

  题目

  10.您对于综合与实践活动的内容制定灵感是来自于什么地方?

  选项

  课本或教参

  教师取材于现实生活

  学生感兴趣的东西

  频率

  161912所占百分比

  34.04%40.43%25.53%选项

  有

  没有

  总计

  频率

  311647所占百分比

  65.96%34.04%100%3476.38%100%2757.45%频率

  17所占百分比

  36.17%

  总计

  47100%图表4-12“综合与实践”主题的确定情况

  题目

  11.您即将要开展的活动主题是以谁作为确定目标的主体的?

  5、课堂的实施情况的调查

  图表4-13调查显示,老师对于学生的教育方式丰富多样,选项中的多种形式绝大部分超过了50%,甚至超过60%,其中融合于其他板块的学习中与数学实验所占最多,表明老师们在进行相关的教学活动的时候,注重教学形式多元化,设置了多种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投入到这里面,进而激发他们的乐趣,对数学产生一定的向往性。

  图表4-13“综合与实践”活动的学习形式

  题目

  选项

  融合于其他版块的学习31中

  12.在制定教学与实践活动的过程当中,您一般使用的教学方法是什么?

  课外调查报告

  数学制作

  数学实验

  数学游戏

  小课题探究

  其他

  总计

  2825302921617059.57%53.19%63.83%61.7%44.68%12.77%361.70%65.96%频率

  所占百分比

  选项

  您自己

  师生共同决定

  所在年级组商讨决定

  总计

  频率

  8251447所占百分比

  17.02%53.19%29.79%100%图表4-14调查显示,超过一半的教师认为自己扮演的角色是指导者,在学生遇到困难时给予指导,这些做法也产生了一定的不足之处,例如,学生不能获得一定的独立性进行问题的思索与解决。限制了学生克服困难能力的发展。学生在遇到困难时就向教师提问求指导,思想和活动方向依附于教师,长期以往,学生如同提线木偶,缺乏自主性。

  图表4-14“综合与实践”活动中教师的角色

  题目

  选项

  传授者

  频率

  815所占百分比

  17.02%31.91%13.在活动的进行过程组织者(组织学生有序进行)

  中,您所担任的角色是什么?

  指导者(学生遇到困难时,24给予指导)

  总计

  47100%51.06%图表4-15调查显示,在制定“综合与实践”任务的目标的时候,教师选择社会需要的比重是14.89%,选择考试需要的占比21.28%,选择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占比51.06%,选择学生是否感兴趣的占比仅有12.77%。从数据中可以看出,在素质教育的潮流中,教师尊重学生的多元化、个性化发展,但在考试机制的影响下,教师仍然受考试需要的影响,重考试,轻发展。

  图表4-15教师对“综合与实践”教学内容的选择情况

  题目

  选项

  社会的需要

  14.对于教学与实践活动,你认为最重要的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什么?

  学生是否感兴趣

  总计

  2464751.06%12.77%100%考试的需要

  频率

  710所占百分比

  14.89%21.28%图表4-16调查显示,31.91%的教师认为在“综合与实践”教学中学生能经历实践操作的过程,从而理解所学内容,但接近60%的教师认为学生有时能理解,说明在教学过程中,大部分老师认为这个活动的效率较低,学生收获一般。在“综合与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否应当有更多自主探索、动手实践的机会的问题中,绝大部分教师认为学生应当有更多自主探索、动手实践的机会,但也有17.02%的教师认为不应当,并且根据对学校的观察,有众多的缘由导致学生的自主独立性的缺失,可以提升其实践能力的机会较少。

  图表4-16教师对学生学习“综合与实践”活动的了解情况

  个选项人数所占比例

  题目

  是

  15.在综合与实践活动的过程当中,学生们是否在31.91%有时是

  59.57%不是

  6.38%不确定

  2.13%

  理解相关的内容之后,获得一定的技能技巧?

  16.您觉得在这个活动实施的过程当中,学生是否40.43%应当有更多自主探索、动手实践的机会?

  6、教学效果评价的调查

  图表4-17和图表4-18调查显示,教师选择的评价方式多样且每个占比相当,且接近80%的教师主要以课堂表现和操作过程来评价学生在“综合与实践”过程中的学习情况,说明教师的评价方式朝评价主体和评价方式多元化发展,重视学生的需要、学习的过程以及学生在学习中的体验。

  图表4-17在“综合与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评价方式

  题目

  17.对于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表现,您采用的评价方式是?

  图表4-18教师评价方式的依据

  题目

  18.您主要以什么方式评价学生在“综合与实践”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情况?

  在对以上图表的内容进行深刻的剖析后超过一半的教师认为有时或者不需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以外的表现。很多老师仅关心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但是却忽略了“综合与实践”活动是与生活具有极大的相关性,缺乏客观性,教师需要提升自身知识,更多的关心综合与实贱活动的部分特殊性质,例如其实践性。

  图表4-19教师评价的关注点

  总计

  47100%选项

  分数

  课堂表现、操作过程

  任务完成结果

  频率

  7364所占百分比

  14.89%76.6%8.51%选项

  测验或测试

  教师综合性评价

  学生自评或互评

  总计

  频率

  31343196所占百分比

  46.96%72.34%65.96%185.26%42.55%17.02%0%

  题目

  19.您是否认为对学生学习此模块的评价还要注意其在课堂以外的表现?

  选项

  是

  有时是

  不是

  不确定

  总计

  频率

  21223147所占百分比

  44.68%46.81%6.38%2.13%100%三、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教师方面

  1、教师教学内容缺乏综合性

  在小学数学的综合与实践活动当中,应该是让老师起到牵引作用,而学生才是主体,学生应该积极主动的进行实践创造。这个活动是建立在在学生对于经验的理解之上,大部分都是关于学生自身的生活经历,从而表现出其对于实践课程知识运用。在笔者的问卷调查中,超过70%的学生认为在“综合与实践”活动中运用到其他学科知识的情况较少,老师们在制定综合与实践活动的相关标准时,很多都缺乏了与其他学科之间的相关性。这种现象说明,很多老师对“综合与实践”活动的内容理解上存在着偏差,忽略了“综合与实践”活动内容既要注重跨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也要注重知识之间的融合。它的综合性未能体现出来,那么学生对其价值缺少认知,以至缺少重视。

  2、教师教学停留于表面

  通过问卷调查得出,大部分老师在设立该活动的教学目标时,多数教师制定了目标,到没有按照目标执行,对“综合与实践”活动的认识和关注仅停留于表面,实际教学效果不佳。除此,虽然教师多注重课上内容,会要求学生预习,做好课前准备,但课堂结束后,就忽视对结果、反思、评价的督察,这种做法容易使得学生做事“有头无尾”,忽视反思的重要性。

  3、教师角色认知不明确

  当进行“综合与实践”活动时,它所主要表现的是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导地位,学生可以独立的进行思索并解决相应的问题。在问卷调查中,高达50%的教师认为实践活动的指导权不在于学生,学生遇到问题就向教师提问。学生缺少对问题的思考,从小被灌输“不会就问老师”的思想,在家长、教师的纵容下,学生遇到问题就容易放弃思考,直接寻求帮助。而在信息化的潮流中,社会需要的是善于思考、自立自强、能辨别信息和解决问题的人才,从

  小培养学生善于思考、主动发现问题的能力和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才能紧跟时代,成为新型社会人才。

  (二)学生方面

  1、学生主动性不高

  孔子有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对于学生的培养主要集中于激发其对于学习的兴趣。从图表中可以看出,84.4%的学生喜欢数学,有接近80%的学生对于数学教材中的综合与实践内容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但学生在活动中主动提出问题的比例较低,且自觉搜集相关资料的比例仅占7.8%,这几个问题可以看出学生对数学以及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的兴趣是比较浓厚的,但主动性不高。对于出现以上的情况有如下几点分析。一是课堂活动中的问题较少,学生无法主动提问。二是学生对该活动的重视程度不够。三是学生过度依赖于教师。四是活动主题和内容无法吸引学生的兴趣。

  2、学生主体地位不明显

  在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课程中,学生的前期准备工作不充分,课程的效果不明显,所以学生的主体地位无法发挥作用。除此,活动课主题的来源与选择多数为教师确定,学生少有机会接触到令他们感兴趣的主题,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无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四、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教学的建议

  (一)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专业能力

  数学“综合与实践”这一板块不同于其他三大板块,它是2001年新创建的板块,至今发展不够成熟。它既有自身的独特性,且又与各学科有极大的相关性,没有统一的活动主题、评价标准以及考试范围,老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与部分数学内容的不一致性。既需要确定活动主题,又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形式,因此,急需教师在该板块的技能水平的提升。

  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学习为其提供的培训支持,离不开自身的不断钻研。通过相关培训,教师能够更多的了解数学“综合与实践”的理论知识,这时才能从根本上激发该模块对于教育发展的潜能,才能更快的转变思想,由内因的转变带动行动的转变。除此,只有当老师们充分认识到综合与实践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的独特性,才能及时做出相应的教学改变,树立全新的课程观念。

  (二)教育部门提供相应支持

  1、与学校合作开发校本教材,提供资金支持

  在数学书“综合与实践”模块中,许多活动设置难度性太大,学校无法满足书本的操作

  任务,并且数学教材全国统一,综合全国的知识点来设置主题活动,缺乏针对性,所以建议学校能够根据当地的风俗习惯、建筑特点等等来编写教材。如果有相应的教材,那么教师对“综合与实践”活动的处理则相对轻松,也对之后的教学有了借鉴与反思作用。

  2、与高校合作提供场地及师资力量

  笔者在查阅文献时发现,在有关于“综合与实践”的现状调查的相关文献中,这些活动一个很普遍的问题就是学校对于活动场地的缺失,缺乏教具,缺乏资源。达州市教育行政部门或许可以划分一个场地供市内小学进行“综合与实践”教学,各个小学分配好时间场地进行教学。除此,小学还可以与四川文理学院中的师范生合作对该领域进行教学,这种形式能解决活动场地过大人手不够的问题,还能帮助师范生提前体验该课程的特点、内容与其他内容的独特之处,为今后的职业生涯做准备,对于小学生来说,面对不同的主题、教师,可以极致的满足学生对其的需要,提高他们对这种形式的关注度,并且每个教师风格、教法不同,学生更能体会到“综合与实践”活动的独特之处。

  (三)提升学生“组织者”地位

  《国内外师生关系中》有言:“探索教育问题的根源在于师生之间的关系,要使任何的教育改革有效,首先必须改变师生关系”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因此,数学当中的“综合与实践”活动作为当下教育改革的一个重头戏,如果它能得到普遍的实施,那么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也可以提升学生相应的实践能力,同时还可以增强学生自主独立思考的能力。所以“综合与实践”活动也必须改变现状,改变不合适的师生关系。虽然在新型的师生关系中,教师是指导者、组织者,却因为在这个活动实施时,学生更适合当“组织者”。师生之间可以共同确定活动主题,尊重学生的自由发展。教师也可以“放手”让学生组织、设计活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尽可能的对学生在解决问题方面仅仅起到一个牵引作用。在这种学生自主设计、独立探索的过程下,学生更容易发现自身的不足并进行补充。这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数学及其他学科的认识,还是自己获得了计划组织的能力。

  (四)明确“综合与实践”活动的评价形式

  很多老师和学生对于“综合与实践”这个活动评价不是很充分,主要源于教师的评价多数是口头评价或者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的书面评价较少,时间一长,学生就会慢慢遗忘该知识。所以建议教师在教学时,注意评价方式的多样性,多进行书面评价,加深学生的印象。也建议在今后期末检测中适当加入“综合与实践”活动内容,加强对它的检验,以此督促学生。

  五、结语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的发展顺应了素质教育下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发展,促进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而这对于学生个人的进步和教师的相关技能水平提升有着重大的影响。所以,笔者在这篇文章中运用了文献法和问卷调查法,对小学数学的“综合与实践”活动的发展情形进行了深刻的剖析。主要从教师与学生两个方面了解当前的教学情况,从这里面挖掘存在的不足,然后进行相应的解释,最终形成自己的解决方案,以期对教育这个行业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由于笔者自身研究能力有限,仅对达州市其中两所学校的部分教师与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对象不足,部分措施的内容不够详尽,其体系也不够全面,需要进行更深一层次的研究。

推荐访问:浅谈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教学目标 浅谈 实践活动 教学目标

本文来源:https://www.taohy.cn/fanwendaquan/gongwenfanwen/37836.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