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君博文库网!

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同坚持民主集中制是否矛盾?(7篇)

文章来源:网友投稿 时间:2023-11-11 18:11:45

篇一: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同坚持民主集中制是否矛盾?

  

  民主集中制贯彻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

  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也是科学的合理的有效率的制度。这一制度能否得到正确地贯彻执行,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的兴衰成败。因此,认真研究分析当前在贯彻民主集中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根据新形势、新要求,采取新的对策,对于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改善党的领导,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民主集中制贯彻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在恢复和健全民主集中制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使这一制度在改革开放中不断充实和完善起来。从目前情况看,党的各级组织贯彻民主集中制总体上讲是好的,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违反民主集中制的现象,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独断专行、个人说了算。其表现是:对重大问题的决策和重要干部的任免,本来应该召开正式会议,集体讨论,按少数服从多数作出决定,但有些领导同志却根本不召开会议讨论,或虽提交会议讨论,也只是走走过场,最终按自己的意志决定。

  二是各行其是,不执行决议。其表现是:多数人集体决定了的事情,有些人我行我素,拒不执行,甚至“你有政策、我有对策”,阳奉阴违,另搞一套,致使集体讨论作出的决定、决议无法实行。这里既包括委员会的成员不执行自己参与制定的决议,也包括下级组织对上级组织以至中央的决议、决定拒不执行。

  三是程序倒错,运行机制紊乱。其表现是:对于决策,本应按照正常程序,决定前认真调查研究,争取各方面意见;决策中反复酝酿,充分讨论;决策后无条件执行。但事实上却是搞临时动议,未经充分酝酿讨论,仓促草率地作出决定,而在执行时又议论纷纷,使决策无法贯彻执行。

  四是混淆体制,使用范围不清。主要表现是:在实行委员会制的地方,应该按民主集中制的少数服从多数决策,但有些领导同志却把首长负责制的决策机制搬到委员会中来,搞重大问题书记拍板、一锤定音。还有一种情况是实行首长负责制的地方,决策时应该在大家充分发表意见后首长及时拍板,但有些领导同志却一味等待多数人的意见统一。前者导致了个人专断,后者影响了工作效率。

  民主集中制贯彻执行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也很复杂,除一般历史和社会的根源以及环境条件外,比较直接的内在的原因主要是:

  1.民主集中制教育不到位。对于民主集中制的教育,在我们党内应该说是相当重视的,但教育的力度不够。长期以来,对民主集中制的教育文件传达多,系统教育少;原则说教多,分析解惑少;书本灌输多,通过实践予以观念渗透少。在教育宣传上虽然投入了很大精力,但是效果不能令人满意。

  2.民主集中制制度不健全。我们党对民主集中制的制度条文

  规定不少,这里的主要问题是有关制度在某些方面还比较笼统、抽象,或者说界限不具体、不明晰、缺乏可操作性,特别是对实行程序缺乏系统、严密的规定。与此相应的监督制度也不健全。这是民主集中制得不到有效贯彻执行的一个重要原因。

  3.民主集中制理论不完善。我们党关于民主集中制的理论,在很多方面是科学的明确的,但仍有不完善之处。有些理论,由于我们缺乏深入的研究,致使一些理论观念、基本概念都未能给予准确、具体的科学界定,以致常常被误解和曲解。在理论研究上,我们长期以来重视规范研究,轻实证研究;重抽象研究,轻具体研究;且研究基本上停留在对党的有关决议、规定的阐述上,理论研究不深势必导致认识上出现偏差,实践操作中出现倾斜,民主集中制也就势必不能得到有效地贯彻执行。

  4.民主集中制的实施环节抓的不实。对于民主集中制的实施环节,我们党是明确的和重视的,问题在于抓的不够。比如:对于发扬党内民主,强调了发扬民主的重要性,但对具体落实缺乏相应的硬措施;对于维护中央权威,虽然也是反复强调,但对那些“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事仍然制止、纠正不力;在坚持集体领导和监督执纪方面仍然是薄弱环节。可见,民主集中制的实施环节抓的不好,也是影响民主集中制有效贯彻执行的重要原因。

  二、确保民主集中制贯彻执行的对策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民主集中制不仅不能削弱,而且必须完善和发展。”(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第48页。)如何通过完善和发展民主集中制,以达到有效地贯彻实施,我认为应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一)深化民主集中制的教育

  第一,深化民主集中制重要性的教育。要把民主集中制能否得到贯彻执行提到有关党和国家前途和命运的高度来认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和我们党的历史一再证明,民主集中制坚持的好,我们的事业就兴旺发达,否则就会受到挫折。正如邓小平所说:“民主集中制执行得不好,党是可以变质的,国家也是可以变质的,社会主义也是可以变质的。干部可以变质,个人也可以变质。”(注:《邓小平文选》第1卷,第303页。)因此,正确认识坚持和发展民主集中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于增强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坚持、发展和贯彻民主集中制的自觉性和责任感,有着重要的意义。

  第二,深化民主集中制基本理论的教育。要把民主集中制作为一个系统的理论来把握。一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民主集中制的论述,深入了解民主集中制的由来和发展,充分认识民主集中制在建党原则上的重大意义;二要深入学习《党章》、《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党中央有关民主集中制的一系列条文规定,掌握民主集中制的具体内容和规范要求。这是完善和发展民主集中制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正确贯彻民主集

  中制的前提和基础。

  第三,注入现代文化教育。民主集中制作为现代文化的一部分,要根植于人们的头脑中需要现代文化的铺垫,没有一定的现代文化素养,就很难确立民主集中制观念。比如,在党员干部头脑中,封建传统文化影响较多,现代文化知识较少,就会自觉不自觉地以人治、专制的面孔出现,做出违背民主集中制的事来。因此,大力加强对党员、干部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使党员思想观念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这是确立民主集中制观念的必不可少的条件。

  第四,教育中要旗帜鲜明地反对对民主集中制的错误认识和贯彻执行中的错误倾向。在是否要坚持民主集中制问题上,前一个时期曾出现过四种错误认识。一是“过时论”,认为民主集中制是战争年代和计划经济的产物,已经不合时宜;二是“对立论”,认为民主集中制与市场经济的要求是相悖的、对立的;三是“替代论”,主张实行首长负责制代替民主集中制;四是“淡化论”,受国际影响,认为对民主集中制应逐步淡化。这几种观点虽然说法不同,但目的是一致的,都是要取消民主集中制。实践证明,这些认识都是错误的有害的,必须予以澄清和批判。同时,还要教育党员、干部高度重视民主集中制执行中存在的个人专断和极端民主化两种错误倾向,深刻认识这两种错误倾向的严重危害性,以便在工作中认真加以纠正,以保证民主集中制的有效贯彻执行。

  (二)健全民主集中制的制度

  健全民主集中制的制度,是完善和发展民主集中制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贯彻民主集中制的重要保证。邓小平指出,制度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过去执行民主集中制方面发生的各种错误,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没有形成严格的完善的制度。”因此,加强制度建设十分必要。

  健全民主集中制的制度,根据当前制度建设的现状,今后,一是要继续健全完善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制度;二是大力建立健全民主集中制的具体制度;三是努力探索在新的不同经济组织和机构中,党组织贯彻民主集中制的具体制度和程序。加强制度建设的一个基本目标,就是建立健全一套保障民主集中制贯彻执行的法规制度。可以设想就民主集中制制定一个专门条例,形成严密的制度体系,使民主集中制进一步规范化、程序化,具有可操作性。

  健全民主集中制的制度,应注意解决好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解决制度中不尽完善的问题,使制度具有完整性。比如对集体领导制度,应着重探索、改进集体决策的程序、方式,不断丰富制度的内容,使之与市场经济的快节奏、高效率相统一。二是解决制度过于原则化的问题,增强制度的可操作性。在这个问题上,应着重研究有关民主集中制贯彻执行的程序性规定,比如决策程序,就要明确对议题的确定、会前准备、议事规则、表决方法、决策的实施和监督检查等。这样执行起来就会有较强的可操作

  性,便于把制度的内容落到实处。三是解决制度类别不分问题,使制度具有层次性。由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党组织所处的地位和任务不尽相同,所处的层次也不完全一样,环境和条件也有差别,所以,要研究探讨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贯彻民主集中制的具体制度。这样才能使民主集中制不致于流于形式而得不到贯彻。

  (三)完善民主集中制的理论

  第一,正确认识民主集中制的含义。从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内容来分析,关于民主集中制的实质,应该理解为少数服从多数。比如,在四个服从原则中,少数服从多数是基础;在民主选举原则中,少数服从多数是前提;集体领导,也是要服从多数人的意见等等。可见,没有少数服从多数就没有民主集中制。从违反民主集中制的表现看,不论是独断专行、个人说了算,还是分散主义和极端民主化,包括违反民主集中制的运行程序等,从本质上讲,都是违背少数服从多数原则的。既然少数服从多数是民主集中制最本质的规定性,那么,关于民主集中制的含义可以概括为:民主集中制是以少数服从多数为基础的集中制。这样界定民主集中制,其实践意义就在于只要我们在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时,抓住少数服从多数这一最本质的规定性,就能使其得到较好的落实。

  第二,明确阐示民主集中制的运行程序。过去,一般把民主集中制的运行程序解释为民主、集中先后相继的两个阶段,这在

  理论上是不科学的,在实践上也无法运作。从理论上讲,民主集中制的运行程序应分为准备、决议、执行三个阶段。准备阶段,即作为某项决定,在正式召开会议之前,进行认真调查研究,征求各方面意见,酝酿协商,形成决定、决议的草案阶段;议决阶段,即准备工作做好之后,召开正式会议对议题或议案展开讨论,各抒己见,然后按一人一票的原则进行表决阶段;执行阶段,即决议一经按多数人意见作出,都要在组织上和行动上服从和贯彻执行,使之见诸于实践的阶段。严格按这样一种运行程序办事,对于党组织的建设、干部任免、领导决策,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第三,科学界定民主集中制的使用范围。民主集中制是党和国家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这是从整体意义上讲的。一个组织实行什么样的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是由这个组织的性质、任务和领导体制所决定的。不能认为任何性质的组织,都必须实行民主集中制。从领导体制角度看,实行委员会制的地方,委员会的形成和委员会的决策,都必须严格实行民主集中制,而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的地方,就不是按民主集中制决策,因为行政首长只能为自己的意志负责而不能为他人的意志负责,因而只能按自己的意志决策。当然,行政首长必须有民主作风、走群众路线,这是正确决策的前提。在实行首长负责制的地方,党组织自身无疑要实行民主集中制,是党员的行政负责人,同样要服从党组织的管理和监督。致于要求首长负责制的单位重大问题要集体决策,自然要采取民主集中制的决策方式,但应明确,这时行政首

  长只是决策主持人,集体决策,要有集体负责。

  第四,要分清民主集中制和群众路线两种领导方法的不同功能和作用。作为领导方法的民主集中制和群众路线,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有各自不同的内涵,如果混为一谈,在实践中是非常有害的。民主集中制和群众路线的不同功能和作用在于,按民主集中制原则决策时,要求集中多数人的意见,但从认识论的角度看,这个意见不一定正确,有时真理可能在少数人手里,但决不能以个人或少数人的意见正确而否定多数人的意见;按群众路线的方法决策,要求集中正确的意见,而不管赞成这个意见的人是多数还是少数。少数人意见正确,就按少数人意见决策。可见,在贯彻民主集中制时,决不能用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取而代之,如果把集中正确的意见强加在民主集中制上,在理论上是欠科学的,在实践上也不利于民主集中制的贯彻执行。从实行范围看,可以理解为,民主集中制是委员会制的决策方法,群众路线是首长负责制的决策方法。

  (四)抓好贯彻民主集中制的重要环节

  第一,进一步发展党内民主,这是贯彻民主集中制的基础环节。实践证明,民主集中制的贯彻执行程度,归根到底取决于党内民主的现状。因此,确保民主集中制的贯彻执行,首先要解决好发展党内民主这一主要矛盾。进一步发展党内民主,要充分发挥党员在民主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等方面的作用,积极疏通和拓宽党内民主渠道,做到重大事情党内先知道,重要文件党内先传达,重大问题的决定党内先讨论,重大决策的实施党内先发动,从而增强党员的荣誉感和责任感,调动党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二,切实维护中央权威,这是贯彻民主集中制的中心环节。维护中央权威,是民主集中制的一个重大问题,是全党和全国人民最高利益所在。邓小平指出,“四个服从”最重要的是全党服从中央,“党中央、国务院应当是有权威的,有能力的。没有权威不行啊。”(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12页。)维护中央权威,一要在思想上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在组织上维护中央的集中统一,在行动上认真贯彻执行中央的方针政策。二要牢固树立全局观念,在局部与全局发生矛盾时,自觉从全局出发,维护国家整体利益。三要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管理的责任和权限,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第三,严格实行集体领导,这是贯彻民主集中制的关键环节。集体领导,是党的领导的最高原则之一,是党的最根本的领导制度,坚持这个制度,对于发挥集体智慧和领导班子整体功能,提高决策水平和办事效率,有效地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具有重要意义。从另一个角度看,民主集中制执行不力,最突出的就是个人专断,不坚持集体领导。因此,必须把坚持和健全集体领导当作贯彻民主集中制的关键环节来抓。坚持和实行好集体领导,一要重大问题由党委民主讨论决定,党委决定重大问题必须

  严格执行少数服从多数原则。二要把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结合好,正确处理班长和委员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每个成员的积极性和责任心,使党委能够依靠集体的智慧做出比较符合实际的决策,实现正确领导。三是进一步健全党委集体领导的保障机制,对书记和委员的权限、责任进行严格界定,对集体领导的程序进行细化,特别是对于重大问题,既要明确包括哪些内容,又要严格实行表决。

  第四,加强监督和执纪,这是贯彻民主集中制的保证环节。监督检查执纪是民主集中制的最终保障机制。只有将民主集中制原则纳入有效监督,违反民主集中制受到检查追究处分的情况下,民主集中制贯彻的其他条件才能发挥有效的作用,形成导向机制。所以江泽民同志指出:“今后务必切实健全严格的党内监督制度,不管什么人,只要违反民主集中制,就要受到批评,破坏民主集中制的,就应该给予必要的纪律制裁。”加强监督,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党内监督机制,形成科学合理有效的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双向监督体系;要建立和完善纪委向同级代表大会负责、接受上级纪委领导的科学管理体制,充分发挥纪检机关在党内监督中的主导作用;要建立健全党内监督与党外监督相结合的制度,鼓励民主党派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严格纪律,对违反民主集中制的问题,应提醒的提醒,该批评的批评,该处分的处分。执行纪律必须体现刚性原则,使党的纪律真正起到威慑和约束作用。李

  剑

  当前领导班子民主集中制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3335033369于

  2013-07-2308:29发表

  只看该作者

  加强领导班子民主集中制建设,是实现党的集体领导,提高执政党的决策水平的重要措施,也是实施党内民主的一贯要求。当前,个别党的领导班子,仍不同程度的存在着贯彻民主集中制不彻底的问题,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班子团结,削弱了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必须引起各级党组织和党的领导班子的高度重视,积极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体现在两个方面,表现为五种形式。

  1、发扬民主不充分。一是只要集中不要民主。个别领导摆位不正,把个凌驾于组织之上,搞"一言堂"。二是民主程序形式化。有的领导班子在一些无关紧要的问题上广泛发扬民主,在大事、要事上一人说了算;有的班子虽然对重大事项召开常委会(或党委会)集体讨论,却会前做决定,民主讨论只表决不决策,走过场。"集体讨论,书记拍板"、"书记谈意向,委员齐响

  应"等违反民主集中制的做法仍然存在。三是《地方委员会工作条例》贯彻不到位,存在用书记个人意志指导常委会民主生活,用常委会的决定指导全委会,用党委会的决定指导党员代表大会现象,根本上颠倒了书记与常委会、常委会与全委会、全委会与党代会的关系。

  2、正确集中不得力。一是不能正确集中。有的主要领导分析、判断、综合驾驭能力不足,对集体讨论意见不能及时进行决断;有的怕影响团结,对班子成员中出现的不同意见,犹柔寡断,不敢集中,不善集中,造成议而不决。二是集体决定执行不力。个别班子成员缺乏全局观念,对班子整体决定存在不同意见时,抵触情绪大,工作不尽心尽力。个别班子软弱涣散,内耗严重,形不成整体合力。

  造成当前民主集中制原则贯彻不力,执行走样的主要原因是,各别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对新的历史条件下要不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如何坚持民主集中制认识模糊,缺乏对民主集中制重要意义和深刻内涵的全面认识和正确把握。此外,民主集中制方面的具体制度不完善,缺乏强有力的监督保障机制,也是影响民主集中制原则实施的重要因素。

  二、主要对策

  1、加强民主集中制教育,根本解决思想认识问题。提高思想认识,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的前提,也是确保各级领导干部自觉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的首要环

  节。要积极开展多渠道、全方位、有的放矢的民主集中制教育。重点加强各级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成员,特别是新进班子成员的教育,帮助各级领导干部提高思想认识,树立集体领导的观念,正确理解和把握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和方法,提高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的能力。

  2、坚持和完善党委工作制度,有效解决作风问题。坚持和健全集体领导,是贯彻民主集中制的关键环节,也是发挥班子集体智慧和整体功能,提高决策水平和办事效率的根本保证。

  一要严格执行《中国共产党地方委员会工作条例(试行)》,对违规行为严肃查处,坚决纠正。

  二要认真落实集体领导下的个人分工负责制。首先,坚决纠正个人凌驾组织之上的作法,牢固树立班子成员相互平等的观念,充分发挥每位班子成员和全体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其次,对集体领导的程序和内容进行细化,对书记和委员的权限、责任明确界定,切实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

  三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党委内部的议事和决策机制,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程度。按照"十六字"原则,坚决做到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建设项目和大额资金的使用由党的委员会集体讨论决定。同时建立健全领导干部责任追究制度,对违反民主集中制原则造成的重大过错认真追究,严肃查处。

  3、加强民主监督,切实解决保障机制问题。一是进一

  步拓宽监督渠道,健全监督机制,充分发挥党内监督、舆论监督、组织监督的作用,切实解决对领导干部"上级监督不到,同级监督不了,下级不敢监督"的问题,消除监督管理的死角。

  二是切实提高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质量,广泛开展批评与自批评,及时纠正违反民主集中制的行为。

  三是积极探索完善民主集中制的新途径。按照十六大要求,积极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和党的委员会制度,进一步发挥党的委员会全体会议的作用。

  民主集中制执行中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南阳市委常委、秘书长原永胜

  2009年08月13日11:2来源:《理论前沿》

  【字号

  大

  中

  小】

  打印

  留言

  社区

  网摘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是党的制度建设的核心,也是各级领导班子建设的永恒主题。党的十六大以来,以民主集中制为重点的党的制度建设得到全面加强和改

  善。各级党组织对民主集中制原则的执行情况也较好。特别是对“四个服从”,执行得比较坚决。但是有的地方、有的同志在实践中,确实还存在一些问题,亟须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

  (一)民主集中制执行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概括起来,民主集中制执行过程中有“两怕、”“四变”现象:

  “两怕”:有的“班长”怕班子成员对敏感议题跑风漏气影响决策,怕充分发扬民主限制自己的权利影响权威,怕反复走程序落下“不敢拍板,不敢负责”的口实;班子成员怕经常发表意见影响“沉稳”形象,怕发表不成熟意见影响能力评价,怕提不同意见落下“不保持一致,闹不团结”的骂名影响进步。

  “四变”:一是极个别基层班子主要负责同志独断专行,一人说了算,无视组织原则和程序,班子成员敢怒不敢言,使“班长变家长”。二是个别班子主要负责同志用实用主义态度对待组织原则,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使“通道变梗阻”。三是个别班子主要负责人对自己关注的甚至涉及自己切身利益的事项,以集体决策的面目出现,用形式上的民主集中制,让个人意见合法化,使“民主变味道”。四是一些班子议事质量不高,民

  主集中制成了“民主加集中”,先民主后集中,班子成员发表的往往是没有实质意义的“没意见”、“同意”等所谓意见,影响班子整体效能、乘数效应的发挥,使“乘法变加法”。此外,议而不决、决而不行的问题在一些地方和单位也时有发生。

  究其原因,大致有三:

  第一,认识不到位。讲理论多,讲方法少;正面引导多,警示教育少;报刊阐释“尊重少数”多,强调民主集中辩证统一、服从多数原则少;要求尊重上级、互相补台多,倡导拿起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开展积极思想斗争少;要求助手树立大局观念多,强调班长必须认真倾听群众意见少。

  第二,机制不健全。对民主集中制的总体要求,党员干部都能熟记于心,正常情况下也能自如运用,但是正向命题多,反向限定不够;抽象规定多,具体规则不够,特别是监督制约机制、纠错机制不够健全,有时还得靠领导者个人的政治修养、民主意识、工作经验来把握时机、火候,不利于班子解决自身问题。

  第三,程序有缺失。程序民主、方式规范是民主集中制题中应有之义。实践中各地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来运行,有时会因为没有法定程序,自觉

  不自觉、有意无意地省略环节。这样从议题确定到表决通过,不能始终如一地形成闭合的、完整的决策链。

  (二)进一步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的几条建议。

  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制度建设是根本,程序民主是核心,宣传教育是基础,监督制约是保证。为此建议:

  1.加强宣传教育,奠定坚实思想理论基础。主要是通过宣传教育,使各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真正掌握民主集中制的基本理论、基本内容、基本要求,增强执行中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2.健全各项制度规定,增强刚性约束。建议在已有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和《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三个条例的基础上,研究制订《地方党委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条例〈试行〉》,对民主集中制的程序、机制、范围、方式作出明确规定,以党内法规形式固定下来,便于操作。

  3.坚持程序民主,规范权力运行。一是程序。编制出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法定程序和简易程序,并且要有不可逆转、不易变通的刚性要求。二是内容。按照中发〔2008〕4号文件规定,把“三重一大”即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使用问题确定下来,作为必备内容。三是监督。包括常委会内部监督和全委会监督。具体讲,法定程序要有五个环节:确定议题——论证(社会公示制、听证制、专家咨询)——酝酿——讨论——表决(举手或投票)。对经常性工作或遇特殊情况,如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群体性事件,可按简易程序运行:议题确定——酝酿——讨论——决定。

  法定程序研究的事项,如得不到应到会人数三分之二同意,必须间隔一定时间后方可再启程序,两次通不过即行放弃。同时,党委常委会每半年要将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情况专题或在总体工作中单列,向全委会报告,以增强监督的时效性。

  文章来源:

  《理论前沿》2009年第13期

篇二: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同坚持民主集中制是否矛盾?

  

  新时代民主集中制的哲学思考55新时代民主集中制的哲学思考赵书昭摘要:新时代条件下,民主与集中、自由与纪律、弹性与刚性、科学与效率以及离心力与向心力依然是党的民主集中制面临的关键性问题。认识并解决好这些问题,需要上升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高度,找到适当的方法,包括:坚持以矛盾的观点和方法作为解析民主集中制的根本方法。坚持质量互变规律,把握好质量度的内在关系,处理好制度的刚性与弹性的关系。坚持发展的观点,不断在动态中发展和完善民主集中制,加强党的向心力,消解离心力。坚持实践的观点,在民主集中制的落实上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和纠错改错机制。坚持人民立场和人民观点,破除民主集中制的若干理论争论。关键字:新时代;民主集中制;四个伟大;制度自信中国分类号:D26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5706(2018)05-0055-05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完善和落实民主集中制

  (一)民主集中制是无产阶级政党最具生命力的各项制度,坚持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制度创造的民主相结合,既充分发扬民主,又善于集中统一。”①  1847年,马克思、恩格斯受正义者同盟委托将这说明在新时代条件下,党中央要继续发展和完善其改建为共产主义者同盟,并在起草同盟章程的同民主集中制,使其发挥更大的历史性作用。时初步确立了民主集中制的思想。有学者认为,马、一、新时代完善和落实党的民主集中制的重要恩此时确立的是民主制,而不是民主集中制,民主意义集中制是苏俄革命的产物。也有学者指出,马、恩  从历史的角度来讲,民主集中制是无产阶级政两人当时并未使用“民主集中制”这一称谓。但是,党的光荣传统和制度优势,在新时代条件下依然是他们忽略了民主内在地包含了集中这一点。因此,实现全面从严治党和践行“四个伟大”的内在要求,民主集中制无疑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重要思想创也是我党治国理政的重要制度支撑和重要抓手,是造。②当然,使民主集中制真正实现制度化,并不断坚持制度自信的可靠保证。得到淬炼和完善的是列宁和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本文为2017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民主集中制的五大内在关系研究”(201702030501)阶段性成果。①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62-63页。②辛向阳:《民主集中制若干理论问题辨析》,《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年第2期。Copyright?博看网www.bookan.com.cn.AllRightsReserved.特区实践与理论

  二〇一八年

  第五期PRACTICEANDTHEORYOFSEZS

  56新时代民主集中制的哲学思考人。民主集中制始终是无产阶级政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在一个半世纪的曲折历程中,民主集中制经历了理论上的长期争论和实践上的重大挫折。虽然,民主集中制在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上不时遭到质疑和诟病。但实际上,民主集中制在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和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突显了制度本身的优势和生命力。

  (二)发展和完善民主集中制是践行“四个伟大”的内在要求特区实践与理论

  二〇一八年第五期

  PRACTICEANDTHEORYOFSEZS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制度优势和制度自信。

  二、新时代民主集中制面临的关键性问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民主集中制的发展和完善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一项制度,民主集中制面临着民主与集中、自由与纪律、弹性与刚性、科学与效率以及离心力与向心力等诸多关键性问题。这些既是老问题,又有新特点,覆盖了民主集中制的理论与实践、内容与形式、手段与目的、过程与结果等各个方面。只有弄清这些问题的性质、相互关系,找到理论与实际的落差,才能为解决好这些问题铺平道路。

  (一)明确“民主与集中”的真实含义,清除杂音,以正视听  首先,要搞清“民主”与“集中”的准确含义。民主集中制中的“民主”具有目的和手段的双重属性。相比之下,“集中”不等于集权,集中不是目的而只是手段,是为了发扬和落实民主,为了更好地科学决策而实行的一种策略和方法。所以,集权甚至滥权并不是“集中”导致的,而是历史惯性和特殊政治环境造成的,党内存在的“一言堂”和“家长制”等现象不能简单归咎于民主集中制。其次,民主与集中并不是水火不容的对抗性关系。从理论上来讲,民主的对立面不是集中,而是集权,特别是个人式的集权。民主集中制本身就具有防止个人集权的意图。另外,集中的对立面也不是民主,而是分散。分散是极端民主化的结果,毛泽东同志在土地革命时期就提到了极端民主化的危害及解决办法。事实证明,极端民主化并不是加强民主而是削弱民主,导致组织软弱涣散而无力完成历史使命。①总之,民主内在地包含了集中,集中是民主的组成部分,没有集中就没有民主,二者是高度统一的关系。再次,民主与集中需要依靠制度运行,不能随意和任性,必须接受监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现在我们不断完善党内监督体系,目的都是形成科学管用的防错纠错机制,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②民主集中制具有严密的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之后,只有坚持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我们才能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才能抓好许多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伟大斗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梦想”。然而,不断完善和落实好民主集中制恰是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重要抓手。是否能够运用好民主集中制原则,是检验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重要标准,是检验全面从严治党成效的重要标准,是创造良好政治生态环境的重要条件。所以,必须对民主集中制的内在关系深入研究并进行哲学思考,找出其理论与实践上的症结,澄清学界的一些理论争论,为民主集中制正名,为践行好“四个伟大”的宏伟目标服务。

  (三)完善和落实民主集中制有利于发挥中国的制度优势和制度自信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而民主集中制又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是区别于中国传统政治制度和西方现代政治制度的独特制度。我们要坚持不断完善和落实好民主集中制,发挥好民主集中制的制度优势,妥善处理好民主与集中、自由与纪律的关系问题,解决并处理好民主集中制的制度弹性与刚性的问题,实现民主决策和科学决策,突出效率和执行力,实现科学与效率的高度统一。在贯彻和落实民主集中制的过程中不断培育党组织和党员个人的制度素养,不断加强党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显示出中①《毛泽东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88-89页。②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第185页。Copyright?博看网www.bookan.com.cn.AllRightsReserved.

  新时代民主集中制的哲学思考57制度体系,其运行必须遵从制度化、程序化的原则。中制。这说明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历史任务决同时,民主集中制的运行也必须在监督下进行。所定了民主集中制的发展走势,使其在制度建构和实谓监督主要就是限制滥用权力,把权力关进制度的际运行上存在很大的空间和弹性。比如在斗争形势笼子,使其在阳光下运行。比较严酷的革命时期,为了增强党的战斗力和向心

  (二)理顺“自由与纪律”的辩证关系,激发活力,就必须突出集中并避免极端民主化倾向。在和力,增强定力平建设时期,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和防止集中变为集  毛泽东同志指出:“在人民内部,不可以没有权的呼声则会更加强烈。当然,制度的第一属性还自由,也不可以没有纪律;不可以没有民主,也不是刚性。制度如果缺乏刚性,就变得能够随意变通可以没有集中。这种民主和集中的统一,自由和纪和曲解,就失去了严肃性。因此,加强制度的刚性律的统一,就是我们的民主集中制。”①自由与纪律建设,确立制度的边界,使任何人不能随意触碰和的矛盾关系表现在:一是自由是纪律的目的,纪律践踏,才能保证民主集中制的健康运行。此外,在是自由的保障。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的纪律不是为了坚持制度刚性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其制度弹性,不实行阶级统治,而是为了人民真正地享受民主和自断发展和完善民主集中制,以避免出现制度僵化、由,实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同时,自由必须以纪制度固化的弊端。总之,弹性与刚性的矛盾是实现律为前提,脱离纪律的自由是不存在的。二是自由制度自身突破创新,实现自我完善和发展的生长点。具有层次性。公共自由高于个人自由。公共自由是

  (四)必须坚持“科学与效率”的高度统一,由个人自由所构成,没有个人自由就谈不上公共自突显制度优势与制度自信由,但只有保证了充分的公共自由,个人自由才能  习近平总书记说:“制度自信不是自视清高,从根本上得以落实和维护。同时,个人自由不能凌自我满足,更不是裹足不前、固步自封,而是要把驾于公共自由之上,不能破坏公共自由。三是自由坚定制度自信和不断改革创新统一起来,在坚持根是有条件的,纪律是无条件的。任何自由都是有限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的基础上,不断推进制度的,都不能超越它所存在的时代条件和社会条件。度体系完善和发展。”②民主集中制最大制度优势就世界上从来不存在没有约束的绝对自由,那样的自是能够实现科学与效率的高度统一。邓小平同志说由是对他人自由的无情践踏,是对公序良俗的严重过,“民主集中制也是我们的优越性。这种制度更破坏。但是,纪律是无条件的。对于纪律,要说到利于团结人民,比西方民主好得多。”③从历史到现做到,有纪必执,有违必查。也就是说,纪律面前,实,民主集中制最突出的优势就在于实现科学与效人人平等。率的高度统一,充分发扬民主,集中大众智慧,汇

  (三)把握好“弹性与刚性”的内在张力,做到集人民意志,实现科学决策。相反,西方民主却难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以做到这一点,效率低下不仅成为西方民主制度难  任何一种制度都具有弹性和刚性两种属性,民以克服的顽疾,而且决策的科学性也很难保证。因为,主集中制也不例外。从历史上看,马克思、恩格斯西方的民主制度是利益博弈的舞台,是各种政治势从民主政治的角度创立并设计了民主集中制,列宁力和利益集团的角斗场。在这种政治生态下,很难和毛泽东从增强战斗力和完成革命任务的角度来发有政党能够超越集团利益之上做出正确的、科学的展民主集中制,当前我党是从科学决策、从严治党决策。各种博弈主体的妥协也具有极大的暂时性和和提高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的角度不断完善民主集不稳定性,这些都难以保障科学决策的一贯性。①《毛泽东文集》(第七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209页。②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第289页。③《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257页。Copyright?博看网www.bookan.com.cn.AllRightsReserved.特区实践与理论

  二〇一八年

  第五期PRACTICEANDTHEORYOFSEZS

  58新时代民主集中制的哲学思考

  (五)增强向心力,消解离心力,加强党的团结和统一  增强党的向心力,消解离心力是民主集中制的题中应有之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面临着重大风险考验,因此需要牢牢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等“四个意识”,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意志为意志,当政治上的明白人。每一位党员都要自觉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切实加强党的团结和统一。实际上,极端的民主化和极特区实践与理论

  二〇一八年第五期

  PRACTICEANDTHEORYOFSEZS向心力的对立则是非此即彼的关系,我们要追求的是向心力,避免的是离心力,而不是追求二者的某种平衡。二是把握好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比如,从历史的维度来看,在革命时期和建设时期,在党的秘密活动时期和公开活动时期,民主集中制所体现和突出的内容和形式是不同的。从空间维度来看,苏联、东欧各国和法国共产党所实行的民主集中制与我国的民主集中制也存在一些差异,这些都是矛盾特殊性的体现。三是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比如我们既坚持考察民主集中制的普遍性,但更要着眼于其特殊性,也就是重点考察和发展我国的民主集中制,研究我国的特殊历史、国情和未来的使命。

  (二)把握好质量度的内在关系,处理好刚性与弹性的关系  在民主集中制问题上,要把握好质、量、度的关系,防止突破制度的刚性约束,避免民主集中制在运行中跑偏走调。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党的组织性和纪律性,这就是民主集中制的制度刚性,是不容触碰的。习近平同志强调,领导干部遇到重大问题,重要事项要按规定向组织请示汇报。②某些领导干部不遵守请示汇报制度,犯了自由主义的错误,突破了度,就等于破坏了民主集中制。因此,我们一定要掌握好“度”的原则,防止极端化倾向的出现。具体讲,就要加强制度的刚性建设,明确制度和纪律的底线,培养领导干部和党员群众的底线意识。要使大家明白,底线不容触碰,不可对制度和纪律的底线进行随意性、歪曲性的解释,为制度的弹性确立边界,不能利用制度的弹性钻制度的空子。

  (三)坚持发展的观点,不断在动态中发展和完善民主集中制,加强党的向心力,消解离心力  民主集中制的发展和完善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最早起源于1847年马克思、恩格斯对共产主义者同盟章程的起草。1905年革命之前,列宁在俄国社会民主党内部倡导实行无产阶级的集中制原则。1905年革命之后,沙皇政府适当放宽了民主政策。同时,端的集中化都会削弱党的向心力而加剧离心力。毛泽东同志对极端民主化进行过严厉的批评,指出极端民主化不仅会导致组织的软弱涣散,战斗力下降,难以完成革命和建设的任务,难以应付复杂的局面,甚至会滑向无政府主义的深渊。当然,极端的集中化也会践踏民主,无视普通党员群众的民主权利,破坏民主程序,导致领导人个人专断和集权。毛泽东同志在《关于健全党委制》中就提出一切重要问题必须交于各级党委的全体委员充分讨论通过,避免出现个人专断现象,以党委制体现集体领导。①

  三、对新时代完善和落实民主集中制的哲学思考研究民主集中制必须要透过现象认识本质,从其纷繁复杂的表象和漫长的发展历史中寻找其真义。同时,研究民主集中制不能纸上谈兵,要从其实际运行着手,研究和分析鲜活的、运动的、发展的民主集中制。这就需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思维,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认识和把握。

  (一)坚持以矛盾的观点和方法作为解析民主集中制的根本指针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矛盾的观点和方法是我们认识世界和具体事物的一把金钥匙。具体而言,一是要把握对立统一规律,认真分析矛盾双方的对立性质。比如说,民主与集中、自由与纪律、弹性与刚性、科学与效率这四对矛盾的双方就是哲学意义上的对立,而不是水火不容的对抗关系。但是,离心力与①《毛泽东选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1340-1341页。②《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文章选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6年,第113页。Copyright?博看网www.bookan.com.cn.AllRightsReserved.

  新时代民主集中制的哲学思考59罗莎·卢森堡对列宁的集中制理论进行了讨论和争集中制与专制集中制的对立,并认为民主集中制的鸣,因此列宁开始强调民主的作用。在孟什维克提实质是少数服从多数。①无论怎样,我们都必须牢牢出“民主集中制”之后,布尔什维克也尊奉民主集把握住人民至上这一基本立场,唯有如此对民主集中制为党的组织原则和领导制度。中国共产党在革中制的理解就不会跑偏。我们必须要明白民主集中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对民主集中制的发展也体制中的“民主”一定是人民民主,而不是资产阶级现了动态发展原则。民主集中制从执政党范围扩大民主。其中的“集中”不是集权,而是为实现人民到国家范围,从一国范围扩大到多国范围,这正是民主的必要手段。毛泽东同志认为:“要求抽象的其生命力的体现,是其不断发展的体现。在面对“两自由,抽象的民主的人们认为民主是目的,而不承个一百年”目标,在全面从严治党和提高国家治理认民主是手段。民主这个东西,有时看来似乎是目的,现代化水平的新形势、新要求下,民主集中制更加实际上,只是一种手段。”②民主集中制的真正生命需要从理论上不断加以建构和完善,在实践中不断力就在于它是否真正地贯彻了人民立场,是否始终发展和创新。以人民的根本利益、国家和民族的整体利益和长远

  (四)坚持实践的观点,在民主集中制的落实利益为出发点,而不是成为擅权弄权的工具。所以说,上坚持问题导向和纠错机制如果脱离人民立场,割裂内容与形式、手段与目的,  民主集中制不仅是重大的理论问题,也是重大过程与结果的统一来讨论民主集中制,势必会陷入的实践问题。理论来源于问题,而问题又总是来源无休止的理论争论,坠入西方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于实践。因此,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对民主陷阱。集中制实际运行的研究,科学把握其内在关系。突

  出问题意识,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参考文献:比如,在坚持民主问题上,就应该着重研究和应对[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党内民主发扬不够,党员民主权利维护不当,言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不畅等现实问题。在坚持集中的问题上,就应该重2017.点研究和应对首长意志畸形发展,权力人格化,个[2]辛向阳.民主集中制若干理论问题辨析[J].思人专断,个人包办,以权代法,以言代法等问题。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2).面对这些问题,需要建立纠错改错机制。一是贯彻[3]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好民主集中制,坚决防止出现颠覆性错误。二是纠2008.错改错要及时进行,时时进行,常提常新,不可停顿,[4]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把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五)坚持人民至上,破除民主集中制的若干[5]许耀桐.关于民主集中制实质问题的探讨[J].理论争论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0,(3).  人民至上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和观点。正确理解民主集中制就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否则就作者:赵书昭,华北理工大学社科部讲师、博士会陷入误区。关于民主集中制的看法,当前学界有四种代表性的观点:一是认为民主集中制就是集中责任编辑:李荣华制;二是认为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制与集中制的结合;三是认为民主集中制就是民主制;四是侧重于民主①许耀桐:《关于民主集中制实质问题的探讨》,《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②《毛泽东文集》(第七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208-209页。Copyright?博看网www.bookan.com.cn.AllRightsReserved.特区实践与理论

  二〇一八年

  第五期PRACTICEANDTHEORYOFSEZS

篇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同坚持民主集中制是否矛盾?

  

  谈新形势下加强民主集中制的重要性

  一、民主集中制的科学内涵和依据

  所谓民主集中制,是指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民主集中制之所以有生命力,被确定为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并在党的建设和处理国家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其原因是其具有科学性,是无产阶级政党加强组织建设和进行科学领导的有效手段。

  1、从认识论看民主集中制。毛泽东说:“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就是说,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做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这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无限循环,就是认识的辩证运动,也就是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的矛盾运动。这一唯物辩证的认识论,既是惟一科学的认识路线,也是惟一科学的工作路线,是我们党的群众路线的认识方法、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的哲学基础。

  民主集中制作为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充分体现了认识论的基本原则。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民主的过程就是将人民群众的实践反映到决策层的过程,采取民主的手段是由认识的对象和源泉的客观性决定的。集中则是通过对“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进行分析和整理,达到对一事物的集中系统的意见或认识。再由这个意见去指导“民主”即各部门群众的工作。这也就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

  2、从历史唯物主义看民主集中制。没有社会的人,就没有社会的一切,就没有人的历史,社会的发展就是社会的人创造历史的过程。那么,历史上活动的一切人中,谁是历史的创造者?历史唯物主义科学地回答:“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要不要民主,是是否承认人民群众作用的问题,是一个重大的社会历史问题。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当然要民主,民主体现了群众的地位。

  另一方面,历史唯物主义的群众史观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不仅不否认个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而且对群众作用的肯定本身,就内在地包含了对包括历史人物在内的个人作用的肯定。要承认,历史人物是历史任务的发起者,是历史进程的影响者,伟人比一般人站得高、看得远。而所谓无产阶级领袖,列宁的说法是无产阶级党内“最有威信、最有影响、最有经验、被选出担任最重要职务而称为领袖的人们所组成的比较稳定的集团。”“历史上,任何一个阶级,如果不推举出自己善于组织运动和领导运动的政治领袖和先进代表,就不可能取得统治地位。”无产阶级尤其如此,没有领袖,群众的斗争就会陷入自发、摸索和涣散的状态之中。那种否认领袖的作用,反对一切权威的反权威主义和无政府主义是完全错误的,极端有害的。集中则反映了权威的必要性及个人与领袖在历史过程的作用。民主集中制充分体现了个人和集体、领袖和群众的辩证关系,是历史唯物主义在党建工作中的具体运用。

  3、从唯物辩证法看民主集中制。不论从认识论看民主集中制,还是从历史唯物主义看民主集中制,都离不开辩证唯物的思想基础。同时,民主和集中本身也是对立统一体。没有民主就没有集中,没有集中就谈不到民主。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和实质。对立统一规律告诉我们,矛盾既存在同一性又存在斗争性。对立和统一,是事物矛盾固有的两个相反而又相成的基本属性或特性。民主与集中的辩证关系,正是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反又相成的体现。

  二、新形势下贯彻民主集中制存在的问题

  总体来说,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的情况是好的,但是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存在认识上的偏差。有的把民主集中制当作一般的工作方法来看待,认为坚持不坚持民主集中制只是领导艺术和方法问题,没有当作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来看待;有的认为民主集中制仅仅是议事的规则,没有认识到这是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有的正职领导认为“民主已够,集中不足”,而一些副职则认为“集中有余,民主不够”;有的认为坚持民主集中制是“一把手”的事情,与己无关;有的认为民主集中制就是会上书记听大家的,会下大家听书记的。总之,不能正确处理党委委员制与行政首长负责制的关系。

  2、存在个人说了算的现象。有的班子决策前走群众路线不够,没有深入广泛征求群众的意见;有的决策没有经过充分论证,简单地以少数服从多数,造成不应有的失误;有的在经费开支和用人问题上透明度不强,群众有意见;有的把个人决定了的事情,拿到党委会上走一下形式,要求成员表一下态,名义上是集体讨论决定,实际上是个人说了算;有的党委会与办公会不分,利用行政首长的身份决定应该由党委集体讨论决定的事情;有的“一把手”对副职信任不够,把权力看得太重,无论大事小事,不请示就办不成;有的在讨论决定重大问题时,“一把手”先表态,造成副职不能充分发表意见。

  3、存在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现象。与某些个人说了算的权力过分集中相反的是,有的事无巨细都要集体讨论,本该决断的事情拖而不决,造成不应有的损失;有的班子成员对分管工作以外的事不关心,参与集体领导的程度不高;有的班子成员负责精神不够,在是非面前看风头,遇见问题绕道走,从而造成议而不决,决而不行,效率不高。

  4、存在批评与自我批评开展不起来的现象。党委的民主生活会是常开的,但会上批评与自我批评开展得不够也不好,要么你好我好大家好,名曰批评与自我批评,实为表扬与自我表扬;要么攻其一点不及其余,不是从团结的愿望出发,而是泄私愤、图报复。还有一种表现是,民主生活会上没有不同意见,一片赞扬声,把民主生活会开成了总结会、表扬会。

  三、原因分析

  根据调查分析,我们认为产生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对民主集中制学习不够。对民主集中制原则的内容不甚了解,特别是对新形势下坚持贯彻民主集中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据调查发现,有78%的班子成员不能完整地答出“民主集中制”的概念;能够完整说出“民主集中制”内涵的班子成员也很少。加之在实际工作中又没有新举措、新内容、新方法,而是按老一套或凭自己的主观臆断来开展工作,因此在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时必然会出现种种偏差。

  2、“一把手”的权力过于集中。在许多单位,“一把手”既是行政首长,又是党委书记,是法人代表,“一把手”负总责,任何事情“一把手”都是第一责任人。个别“官本位”思想严重的“一把手”,信奉“我当官,我说了算”的为政哲学,“集中才是关键”等。班子其他成员则认为自己虚有其名,说话不算数,好事没有自己的份,出了问题也找不到自己头上,还不如明哲保身,少说为佳,得过且过。

  3、制度的可操作性不强。有的制度太笼统,对决策的内容、程序缺乏严格的界定,哪些事情属于重大问题需要集体研究,哪些应提交党委会或行政办公会研究,哪些应由个人分工负责等界定不够具体,工作中难以把握,不好执行。

  4、监督不够有力。由于等级制,平行监督、逆向监督显得非常乏力,实际上没有可操

  作性。现在的制度只能监督老实人,对真正掌握实权者和“一把手”难以监督。在对民主集中制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上,缺乏必要的赏罚、奖惩,尤其对严重违反民主集中制的行为或现象惩治不力,甚至从来没有专门就违反民主集中制的问题给予单项处分。这也是民主集中制执行得不好或违反民主集中制现象得不到纠正的一个重要原因。

  四、在实际工作中如何更好地加强民主集中制

  加强民主集中制,一靠教育增强贯彻的自觉性,二靠制度达到贯彻的强制性,三靠监督保证贯彻的权威性。

  1、加强民主集中制的科学性、重要性教育。一是要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高度讲清民主集中制的科学性。民主集中制的理论基础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民主集中制是科学的组织原则和领导方法。二是要从历史的高度讲清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必然性。民主集中制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必然产物,坚持民主集中制是无产阶级政党从活动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中,得出的关于组织原则和领导方法的正确结论,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必然选择。三是要从现实的角度认清新时期坚持民主集中制的重要性。在我国正在进行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的情况下,不仅不能丝毫削弱和放弃民主集中制,而且要更加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要通过卓有成效的教育,使民主集中制更加深入人心,增强贯彻民主集中制的自觉性。

  2、加强民主集中制的制度建设。一是要大力加强民主的制度化建设。通过民主的制度化,切实保障党员和党组织的意愿、主张能充分表达,畅通民主渠道,从而使党员和党组织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防止个人专断。二是要大力加强集中的制度化建设。通过集中的制度化,确保全党意志,智慧的凝聚和行动一致,确保党中央的权威,确保“四个服从”的坚决落实,维护党的高度团结和统一。

  3、要强化对执行民主集中制的监督。一是完善自上而下的监督,全方位纠正下级党组织在贯彻民主集中制中出现的问题,严格奖惩。二是完善自下而上的监督,真正落实下级组织对上级组织、党员对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的监督权利

  实行民主集中制的意义是什么?

  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把它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几个重大问题之一,从理论上作了进一步的阐述,并对当前贯彻民主集中制的几个突出方面作了明确的规定。这说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申这一原则,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

  当前,我国正在进行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特别是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的经济体制改革,是一个从宏观到微观,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从生产关系到意识形态包括人们观念在内的庞大的系统工程,对党和国家领导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证全党意志的统一和行动一致是一个重要前提。要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把全党、全国人民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上来,统一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上来,使全体党员干部在思想认识上真正理解并自觉拥护党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战略决策,在行动上坚决服从党中央的统一号令和部署,否则就会损害党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就会各自为政、各行其是,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前两年出现过的“开发区热”、“集资热”、“上项目热”即是例子。因此,当前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强调维护中央的领导权威,特别是在中央加强宏观经济调控的形势下,各地方各部门都必须坚决服从中央的宏观经济调控,使国民经济健康、协调地发展。只有始终保持全党意志的统一和行动的一致,才能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得以建立和完善。

  其次,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也是一个重要前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但是市场变化错综复杂,信息传递快速,机遇稍纵即逝,竞争十分激烈,这就要求建立健全的领导、专家和群众相结合的决策机制,逐步完善民主科学决策制度,必须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依靠领导集体的智慧,依靠全体党员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使民主集中制的运行在决策和实施中,善于从实际出发,有时效观念,既能科学合理,又能高效率,从而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再次,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持党的先进性和各级领导干部的清正廉洁,这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这也必须依靠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来实现。市场经济体制下经济活动和经济交往的增多和复杂化,使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面临更严峻的考验。目前确有少数党员领导干部受到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侵蚀,丧失了党性原则,走向索贿受贿、贪污腐化的犯罪道路,腐败现象也有较大程度的蔓延,其中固然有市场经济负效应影响的客观原因,但更为主要的是一些党组织的政治生活不健全,对党的民主集中制坚持得不好。新形势下只有认真地坚持民主集中制,严肃党的纪律,严格对党员领导干部的监督检查,才能增强党员的党性修养,才能增强其抵御腐败侵蚀的能力,才能强化对滥用职权现象的制度制约,才能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二、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需要。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目标。现在,国际社会盛行一种民主集中制的“取消论”。把民主集中制同专制主义混为一谈,这是极其荒谬的。国内也有些人认为,民主集中制只适用于战争年代和计划经济时期,现在搞市场经济不适用了、过时了,认为搞市场经济主要就是靠价值规律和竞争起作用,强调放权搞活,再讲民主集中制就会束缚人们的手脚,影响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这些观点也是对市场经济本质的误解,也是不对的。在社会主义国家,民主集中制是治党治国的根本原则,是须臾不能放弃的。

  首先,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是党的建设的迫切需要,是增强党的战斗力的需要。我们党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的。刘少奇同志曾经说过:“我们的党,不是许多党员简单的数目字的总和,而是由全体党员按照一定规律组织起

  来的统一的有机体,是党的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结合体,是党的首脑(中央)、党的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群众依照一定规律组织起来的统一体。这种规律,就是党的民主集中制。”坚持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一贯的传统优势。在今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实行民主的科学的决策制度,保障各级党组织和党员的民主权利,并不意味着否定以上优势,相反,是要以发挥这一传统优势为前提。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不能否定权威,该集中的要集中,否则至少要耽误时间。”邓小平同志强调民主集中制,尤其强调要加强党的领导核心的权威。他说:“属于政策,方针的重大问题,国务院也好,全国人大也好,其他方面也好,都要由党员负责干部提到党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讨论,讨论决定之后再去多方商量,贯彻执行。”他还要求,“军队任何时候都要听中央的话,听党的话,选人也要选听党的话的人。军队不能打自己的旗帜。”邓小平同志正是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告诫全党,只有坚持民主集中制,才能在党中央统一领导下保持全党团结统一、协调一致,党的事业才能大有希望。

  其次,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是国家制度建设的需要。把民主集中制确定为我国政权机关的组织与活动原则,是我国革命政权组织建设的经验总结。毛泽东同志在《论联合政府》一文中指出:“新民主主义的政权组织,应该采取民主集中制,由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决定大政方针,选举政府。”同时又解释:“它是民主的,又是集中的,就是说,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在集中指导下的民主。”我国现行宪法总结过去的经验,不但在第三条中明确规定:“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而且在宪法关于国家制度和国家机构等部分把这一根本原则作了进一步的具体规定:其一,在人民代表大会同人民的关系上,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这就是说,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权力机关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这充分体现了高度的民主。另一方面,作为代表全体人民意志的权力机关一经做出决议和决定,任何组织、团体和公民都必须严格遵守和服从,这又体现了高度的集中。其二,在人民代表大会同国家其他机关的关系上规定,“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这一规定又充分表明,人民代表大会在国家机关中的最高地位和它的全权性,体现了国家权力的高度集中。同时它还注意在集中指导下充分发扬民主,发挥各个国家机关的自主权,如法院和检察院分别拥有审判权和检察权,各级政府拥有行政权,这又充分体现了集中指导下的民主。其三,在中央国家机关同地方国家机关的关系上,规定“在中央国家机构和地方国家机构的职权划分上,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下级服从上级,地方服从中央,同时中央又要照顾地方的不同特点,充分发挥地方的首创精神,这是民主集中制原则在处理中央和地方关系上的完整体现。

  现行宪法颁布以来的实践证明,正是把民主集中制作为国家政权机关的组织原则,才使人民代表大会便于人民群众参加国家管理,便于联系群众,接受群众监督;便于实行“议行合一”;便于正确地处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在新的形势下,需要进一步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需要进一步切实保证人民的民主权利,促进政治生活、经济管理和整个社会生活的民主化;需要保持正常秩序,维护社会稳定;需要进一步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所有这些目标,都必须依靠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才能实现。

  三、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是确保我国长治久安的需要。

  应该看到,我们正处一个新旧世纪交替、新旧体制转换、新旧格局变动的历史发展关键时期。党的十四大以来,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的改革开放迈出了新的步伐,各项事业都取得了新的成就,总的形势是好的。但是国际敌对势力不会放弃对我国进行“西化”和“分化”的图谋活动,国内的一些所谓“民运”分子也不会放弃寻找机会挑起事端,制造混乱的企图,党内也出现“淡化”和“腐化”的问题,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多。

  所谓“西化”问题就是帝国主义推行和平演变战略和国内搞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企图实行的“全盘西化”。我们不仅要看到和平演变的现实威胁,还应当充分认识和平演变与反和平演变斗争的长期性;所谓“分化”问题,就是帝国主义和国内极少数民族分裂主义分子在我国制造民族分裂,通过挑拨民族关系,激化民族矛盾,制造民族分裂企图以此颠覆、肢解社会主义的中国,这些虽是局部问题,有的还仅仅是一些不稳定的苗头,但我们决不可掉以轻心;所谓“淡化”问题就是指淡化党的领导和削弱党的建设,在一些单位和一部分同志中间对党的建设出现了“替代论”、“对立论”、“取消论”、“无所作为论”。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要聚精会神地抓党的建设,这个党该抓了,不抓不行了”;所谓“腐化”问题,则是众所周知的在党和国家机关及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消极腐败现象,如果不彻底有效地加以遏制,党就不可能取信于民,这是一个直接关系到党的执政地位、党的形象和威信的重大原则问题。

  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国际因素,又有国内因素;既有客观因素,又有主观因素;既有历史因素,又有现实因素。这些问题归结到一起,就是我们党能否经受住执政、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反和平演变这三大考验,从而巩固执政党地位的问题。而对这些问题,除了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之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面对这种形势,更要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只有加强民主集中制,才能加强党的团结和统一,才能从政治斗争的角度,把解决以上各种问题置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背景和贯彻党的基本路线的高度加以重视和落实;才能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确保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确保国家的统一和长治久安。

  正是基于这些重要意义的考虑,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决定》在总结我们党自身建设的历史经验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新鲜经验的基础上,针对党内生活的实际,深刻阐述了民主集中制的本质和内涵,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健全民主集中制的制度,确保民主集中制的贯彻和执行等主要问题,对党的制度建设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在党的文献中,像这样集中地提出和解决民主集中制问题,尚不多见,我们必须认真学习和贯彻四中全会《决定》,在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决定》精神的指引下,活跃党内生活和国家生活,激发全党和全国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统一认识、统一意志、统一行动的局面,使党成为更团结、更有战斗力的整体,为实现党的奋斗目标,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努力。

  民主集中制是党的建设的永恒主题

  ——对新形势下坚持和贯彻民主集中制重要意义的再认识

  中国共产党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无产阶级政党。在近80年的战斗历程中从小到大,并成为占世界人口1/4的东方大国的执政党。尽管国内外形势和党自身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但党的无产阶级性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和民主集中的组织原则没有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党的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科学总结历史上的经验与教训,把马克思主义关于党的组织建设理论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相结合,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丰富和发展了党的民主集中制根本原则和制度,为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奠定了基础。

  一、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和领导制度。

  《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规定,党的建设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它既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和领导制度,也是群众路线在党的生活中的运用。

  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我们党有5800万党员,有340万个基层党组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按照民主集中制组成统一的整体,为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奋斗,这是巨大的组织优势。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民主集中制不仅不能削弱,而且必须完善和发展。

  无产阶级政党之所以具有比其它一切政党更严密的组织和更强大的战斗力,就在于它是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和规律组织起来并进行活动的。马克思、恩格斯在建立共产主义者同盟和第一国际的时候,就把民主和集中相结合的原则作为同盟和国际的组织活动方式的基本准则。列宁在建设俄国布尔什维克的过程中,明确提出“要实行彻底的集中制和坚决扩大党组织内的民主制”。我们党在创造性地运用民主集中制过程中,完整地提出了民主基础上的集中与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原则,并从哲学的高度科学阐述了民主和集中的辩证关系:即我们所讲的集中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是全党意志、智慧的凝聚和行动上的高度统一。从程序上讲是先民主后集中,从逻辑上讲民主是前提,集中是结果。这就使无产阶级政党的民主集中制与任何一种专制独裁主义产生了原则性区别;我们所讲的民主是集中指导下的民主,是党员和党组织的意愿、主张的充分表达和积极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从理论上讲是一种有目的性的民主,从实践上讲是有规范的民主,而不是绝对化的毫无约束的“大民主”。这就使无产阶级政党的民主集中制同形形色色的无政府主义、极端民主化思潮产生了根本性对立。

  8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政治风云的激烈变幻,国际上出现了否定民主集中制的思潮,一些原来的共产党组织纷纷取消民主集中制。受此影响,我们有些同志也对民主集中制产生怀疑,尤其在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有人认为民主集中制是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产物,现在搞市场经济,讲究快节奏,若再强调民主集中制,什么事都发扬民主,无休止地进行讨论,一天到晚开会,必然会影响办事效率。这种认识是极其错误和有害的。我们大家都知道,民主集中制作为党和国家的根本制度,并不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并不必然同计划经济相伴随。从党的创建、开展武装斗争到夺取政权,从治理国家、发展经济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需要集中、调动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智慧,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发挥人民的主动性和创造力,都需要依靠民主集中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场新的革命,任务更加艰巨复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决定主体分散,利益矛盾突出,市场复杂多变,难以预测因素增多,对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和适应性、应变性的要求更高。利益关系的多元化和分散化,对正确处理各种利益矛盾,维护党的领导权威和集中统一,克服各种腐败现象,加强党的纪律和战斗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改革的深化和民主法制的健

  全,人民群众要求更多地参与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要求更多的知情权、议政权和参政权。因此,要准确认识和把握经济和社会发展客观规律,提高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水平,调节、协调好人与人之间、以及中央、地方、部门和单位之间的利益关系和矛盾冲突,搞好政府对经济、社会运行中的宏观调控和合理干预,维护广大人民的共同利益,维护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和长远利益,同样需要依靠民主集中制。同时,从党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也充分说明贯彻民主集中制的重要意义。1958年“大跃进”遭受到的重大挫折和“文化大革命”的严重错误,都是因为民主集中制遭到严重破坏而造成的恶果。可以设想,如果我们能严格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办事,一些重大决策出台前能够事先在党内和人民群众中充分发扬民主,让党员、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认真进行讨论,虚心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尤其能认真听取反面意见,决策中就不会发生重大失误。退一步说,即使产生了失误作出了错误决策,如果能严格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办事,在执行中也能及早发现错误并得到及时纠正。正像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那样:“民主集中制是党和国家的最根本的制度,也是我们传统的制度。坚持这个传统的制度,并且使它更加完善起来,是十分重要的事情,是关系我们党和国家命运的事情。”改革开放以来,是党和国家的民主集中制得到恢复并执行得比较好的时期,也是我们党和国家活力最强、两个文明建设取得成就最突出的时期。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都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把民主集中制作为党和国家的根本组织原则和领导制度是完全正确的,这一制度执行得好坏,决定着我们能否造成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也决定着我们事业的成败。

  二、民主集中制是现代政治、政党制度中最科学、最合理、最高效的组织原则、领导制度和工作制度。

  民主集中制的科学性,在于它完全符合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原理和群众路线的实践经验。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们的认识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无限循环发展的过程。人们的认识通过汇总、积累、归纳、整理而不断丰富发展,并通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维加工,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再用理性认识指导自己的实践,使人们的认识不断螺旋性上升、循环性发展和阶梯性深化。民主集中制的操作程序与上述认识过程是完全一致的。正如毛泽东同志指出的那样,我们的领导机关,就制定路线、方针、政策和办法这一方面来说,只是一个加工工厂。工厂没有原料就不可能进行加工。没有数量上充分的和质量上适当的原料,就不可能制造出好的成品来。如果没有民主,不了解下情,情况不明,不充分搜集各方面的意见,不使上下通气,只由上级领导机关凭着片面的或者不真实的材料决定问题,那就难免不是主观主义的,也就不可能达到统一认识,统一行动,不可能实现真正的集中。也就是说,没有民主,就不可能正确地总结经验。没有民主,意见不是从群众中来,就不可能制定出好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办法。毛泽东同志所讲的数量上充分的和质量上适当的原料,就相当于人们在实践中获得的感性认识。领导机关总结经验,制定路线、方针、政策和办法,就是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从这个意义讲,民主集中制的实施过程就相当于“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循环过程。同时,民主集中制的操作过程,也与党的群众路线相一致。党在长期的实践斗争中形成的群众路线优良传统,概括地讲就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就是将群众中分散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成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再到群众中去作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志和行动,并以实践结果检验其正确与否。群众路线中的“从群众中来”的过程就是民主的过程,“到群众中去”的过程就是经过集中按组织和领导者意志办事的过程。

  民主集中制的合理性,在于广大群众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可以直接或间接向任何一级组织和政府反映自己的意见。各级组织和政府领导人一般都通过无记名投票选出,重大问题的决策必须广泛征求群众意见集体讨论决定,并实行少数服从多数、个人服从组织、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的组织原则,从而使政党和多数人的根本利益、愿望和要求得到体现

  和保护。

  民主集中制的高效性,在于决策办事的快捷和较高的正确率。西方国家的多党制和三权分立,由于相互牵制和倾轧而使力量和效率受到极大损耗,而民主集中制则从程序规则上既可避免个人专断失误率高的缺陷,又可克服群议型争论不休、议而不决、效率低下的弊端,达到决策办事的及时性和合理性的尽可能统一。

  综上所述,党的民主集中制是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运用于无产阶级政党组织建设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在党内生活制度方面的创造性运用,从而使民主集中制具有科学、合理、高效的优点,使之成为党和国家的根本组织制度、领导制度和工作制度。

  三、深入进行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努力克服当前坚持民主集中制存在的思想障碍。

  党的民主集中制对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加强党的领导权威、增强党组织的团结和战斗力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全党和全国人民都面临着新的历史任务和严峻考验,对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提出了新的要求。但目前这一根本制度在贯彻执行中还存在不少问题,民主不够,集中也不够,在党内生活中还有一定的普遍性。在一些地方和单位违背以至破坏党的民主集中制的现象严重存在,党员和群众的民主权利得不到保障,党内民主生活不能正常开展,党员意见得不到充分发表,敢于给领导和上级提意见的人往往得不到公正的对待,甚至屡遭打击报复,使党内的消极腐败现象和工作中的错误不能得到及时纠正,广大党员和群众的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一些领导干部决策过程中不注意走群众路线,忽视调查研究、民主讨论、科学论证,在领导班子中搞个人专断、家长制、一言堂,把集体讨论当作形式,违背集体领导原则,导致决策失误。一些应当实行选举的党组织超出任期不按时进行换届选举,甚至违背组织法操纵选举或变相指定当选人,培植个人势力,在党内拉宗派,垒出头,搞分裂。在集中方面也存在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极端民主化、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分散主义、无政府主义等错误思想、不良倾向在党内有所滋长。有的领导干部全局意识差,对班子集体决定的事项,合乎自己胃口的就执行,不合乎自己意愿的就不执行。有些人只要组织照顾,不要组织纪律,在工作安排、调动和执行工作任务等方面同组织讨论还价,斤斤计较。一些地区和单位在执行中央方针、政策和上级决定上不坚决、打折扣,甚至采取阳奉阴违的错误态度,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那一套。还有一部分领导班子和领导同志对上对下态度不一样。对上,要求民主越多越好,权力下放得越多越好;对下,则希望越顺从越好,越集中越好。一些领导班子内部互不服气,各自为政,互不协作,各行其是,只顾局部利益,不顾整体利益,整个班子的团结和战斗力受到破坏和削弱。

  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在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中存在的这些问题虽然不是主流,情况和性质也不完全一样,但都是不讲学习、不讲政治、不讲正气的结果,都是忽视世界观改造和党性党风教育的结果。因此,在“三讲”教育中一定要认真查摆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在执行民主集中制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在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加强党性、党风教育,努力克服坚持民主集中制方面存在的思想障碍,切实纠正违反民主集中制的错误思想和行为,增强党的纪律观念和团结,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力。

  首先要努力克服来自封建主义的思想影响。我国封建社会时间长,影响深,一些人受专制思想影响,一旦大权在握就搞家长制和一言堂,自觉不自觉地煽动个人崇拜和个人迷信,在政治上、生活上谋求特殊化,甚至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其次要努力克服来自小农思想的影响。我国长时间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

篇四: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同坚持民主集中制是否矛盾?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练习题

  一、单选题(共计30题)

  1、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应当推动党的市(地、州、盟)和县(市、区、旗)委员会建立巡察制度,使从严治党向()延伸。

  A、深水区B、全党C、基层D、农村

  2、严格执行干部考察考核制度,全面考察德、能、勤、绩、廉表现,既重政绩又重()。

  A、廉洁B、自律C、能力D、政德

  3、定期分析研判信访举报情况,对信访反映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处置意见,督促信访举报比较集中的地方和部门查找分析原因并认真整改。

  A、典型性、普遍性B、突出性、普遍性

  C、典型性、持续性D、普遍性、持续性

  4、新闻媒体应当坚持()相统一,坚持正确导向,加强舆论监督,对典型案例进行剖析,发挥警示作用。

  A、政治性和群众性B、党性和群众性

  C、党性和人民性D、政治性和人民性

  5、对于上级党组织交办以及巡视等移交的违纪问题线索,应当及时处理,并在()内反馈办理情况。

  A、3个月B、6个月C、2个月D、30日

  6、接到对干部()违纪问题的反映,应当及时找本人核实,谈话提醒、约谈函询,让干部把问题讲清楚。

  A.一般性B.严重性C.特殊性D.经常性

  7、中央政治局委员应当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自觉参加双重组织生活,如实向党中央报告()。

  A.重大事项B.个人重要事项

  C.重要情况D.贯彻执行情况

  8、对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严重违纪被立案审查开除党籍的,严重失职失责被问责的,以及发生在群众身边、影响恶劣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应当()。

  A.点名道姓通报曝光B.适当提醒诫勉谈话

  C.党内警告警示谈话D.点名道姓内部批评

  9、在纪律审查中发现党的领导干部严重违纪涉嫌违法犯罪的,应当先(),再()。

  A.作出党纪处分决定;移送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处理

  B.移送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处理;作出党纪处分决定

  C.函询问责,让领导干部讲清楚;作出党纪处分决定

  D.函询问责,让领导干部讲清楚;移送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处理

  10、为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强化党内监督,保持党的(),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制定了()。

  A.先进性;《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

  B.先进性和纯洁性;《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

  C.纯洁性;《关于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

  D.先进性;《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

  11、党的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是党内监督的()。

  A.工作部门B.常设机构

  C.专责机关D.专门机关

  12、派驻纪检组应当带着实际情况和具体问题,定期向派出机关汇报工作,至少()会同被监督单位党组织专题研究1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A.每半年B.每年C.每届D.每两年

  13、党内监督没有禁区、没有例外。信任不能代替()。

  A.监督B.纪律C.法律D.法规

  14、党内监督的重点对象是()特别是()。

  A.党的领导机关;主要领导干部

  B.党的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主要领导干部

  C.党的全体干部;高级干部

  D.全体党员;党的领导干部

  15、党的中央委员会、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全面领导党内监督工作.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听取中央政治局工作报告,监督中央政治局工作,部署加强党内监督的重大任务。

  A.每月B.每三个月C.每半年D.每年

  16、中央委员会成员必须严格遵守党的(),发现其他成员有违反党章、破坏党的纪律、危害党的团结统一的行为应当(),并及时向党中央汇报。

  A.政治纪律;适当抵制

  B.政治规矩;坚决抵制

  C.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适当提醒

  D.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决抵制

  17、党委(党组)在党内监督中负()责任,()是第一责任人,党委常委会委员(党组成员)和党委委员在职责范围内履行监督职责。

  A.主体;纪委书记B.间接;书记

  C.主体;书记D.间接;纪委书记

  18、()是党内监督的重要方式.A.巡视B.考试C.走访D.管理

  19、发现领导干部有思想、作风、纪律等方面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有关党组织负责人应当及时对其();发现轻微违纪问题的,上级党组织负责人应当对其(),并由本人作出说明或者检讨,经所在党组织主要负责人签字后报上级纪委和组织部门。

  A.提醒谈话;批评谈话B.诫勉谈话;批评谈话

  C.提醒谈话;诫勉谈话D.批评谈话;诫勉谈话

  20、强化上级纪委对下级纪委的领导,纪委发现同级党委主要领导干部的问题,可以()向上级纪委报告;下级纪委至少()向上级纪委报告1次工作,每年向上级纪委进行述职。

  A.直接;每半年B.直接;每年

  C.间接;每年D.间接;每半年

  21、纪委派驻纪检组对派出机关负责,加强对被监督单位领导班子及其成员、其他领导干部的监督,发现问题应当及时向()报告,认真负责调查处置,对需要问责的提出建议。

  A.派出机关

  B.被监督单位党组织

  C.派出机关和被监督单位党组织

  D.派出机关和监督单位党组织

  22、严把干部选拔任用“党风廉洁意见回复”关,综合日常工作中掌握的情况,加强分析研判,实事求是评价干部廉洁情况,防止()。

  A.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B.“带病提拔”、“带病上岗”

  C.任人唯亲D.以偏概全

  23、对于上级党组织交办以及巡视等移交的违纪问题线索,应当及时处理,并在()反馈办理情况。

  A.半年内B.一年内C.3个月内D.一个月

  24、纪律检查机关必须把维护()放在首位。

  A.党章B.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

  C.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D.中央权威

  25、强化上级纪委对下级纪委的领导,纪委发现同级党委主要领导干部的问题,可以直接向()。

  A.上级纪委报告B.上级党委报告

  C.同级党委报告D.中央纪委报告

  26、党的领导干部应当强化自我约束,经常()检查自己的言行

  A、对照纪律B、对照八项规定

  C、对照党章D、对照优秀党员

  27、中央政治局委员应当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自觉参加(),如实向党中央报告个人重要事项。

  A、党的生活B、双重组织生活

  C、政治生活D、民主生活会

  28、党组织主要负责人个人有关事项应当在()公开,主动接受监督。

  A、党内公开B、党内一定范围

  C、单位内部D、支部内部

  29、考核评语在同本人见面后载入()。

  A、廉洁档案B、管理档案

  C、工作档案D、干部档案

  30、述责述廉报告应当载入(),并在一定范围内公开。

  A、廉洁档案B、管理档案

  C、工作档案D、干部档案

  二、多选题(共计37题)

  1、各级党组织应当把信任激励同严格监督结合起来,促使党的领导干部做到()。

  A、有权必有责B、有责要担当

  C、用权受监督D、失责必追究

  2、党委(党组)应当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日常管理监督,掌握其()状况。

  A、思想B、工作C、作风D、生活

  3、民主生活会重在解决突出问题,领导干部应当在会上把()的问题说清楚、谈透彻,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提出整改措施,接受组织监督。

  A、群众反映B、巡视反馈

  C、组织谈话提醒D、组织约谈函询

  4、建立健全党的领导干部插手干预重大事项记录制度,发现利用职务便利违规干预()等问题,应当及时向上级党组织报告。

  A、干部选拔任用B、工程建设

  C、执纪执法D、司法活动

  5、对()以及发生在群众身边、影响恶劣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应当点名道姓通报曝光。

  A、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B、严重违纪被立案审查开除党籍的C、严重失职失责被问责的D、不主动接受监督的6、各级党组织和党的领导干部应当认真对待、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利用(),推动党务公开、拓宽监督渠道,虚心接受群众批评。

  A、互联网技术B、信息化手段

  C、大众传媒D、广播电视

  7、对以监督为名()他人的,依纪严肃处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A、侮辱B、诽谤C、诬陷D、举报

  8、严格执行干部考察考核制度,全面考察德、能、勤、绩、廉表现,既重政绩又重政德,重点考察()。

  A.贯彻执行党中央和上级党组织决策部署的表现

  B.履行管党治党责任

  C.在重大原则问题上的立场

  D.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完成急难险重任务的情况

  E.在关键时候是否服从领导安排

  9、述责述廉重点是()。

  A.执行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

  B.履行管党治党责任

  C.推进党风廉政建设

  D.反腐败工作以及执行廉洁纪律情况

  E.执行群众路线的情况

  10、坚持和完善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制度,()。

  A.领导干部应当按规定如实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及时报告个人及家庭重大情况

  B.事先请示报告离开岗位或者工作所在地等

  C.有关部门应当加强抽查核实,对故意虚报瞒报个人重大事项、纂改伪造个人档案等资料的,一律严肃查处

  D.干部根据自己的个人情况有选择的上报有关部门,保证个人隐私。

  11、纪律检查机关必须把维护党的()和()放在首位,坚决纠正和查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口是心非、阳奉阴违,搞团团伙伙、拉帮结派,欺骗组织、对抗组织等行为。

  A.政治纪律B.政治规矩C.权威D.社会声誉

  12、加强对纪律检查机关的监督.发现纪律检查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违反纪律问题的,必须严肃处理.各级纪律检查机关必须()。

  A.加强自身建设

  B.健全内控机制

  C.自觉接受党内监督、社会监督、群众监督

  D.确保权力受到严格约束

  E.地方党委工作部门、直属机构、派出机关以及相当于这一级别的党组(党委)的领导班子成员

  13、党的基层组织应当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履行的监督职责有()。

  A.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监督党员切实履行义务,保障党员权利不受侵犯

  B.加强对纪律检查机关的监督.发现纪律检查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违反纪律问题的,必须严肃处理

  C.了解党员、群众对党的工作和党的领导干部的批评和意见,定期向上级党组织反映情况,提出意见和建议

  D.维护和执行党的纪律,发现党员、干部违反纪律问题及时教育或者处理,问题严重的应当向上级党组织报告

  14、党员应本着对党和人民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积极行使党员权利,履行的监督义务有()。

  A.加强对党的领导干部的民主监督,及时向党组织反映群众意见和诉求

  B.在党的会议上有根据地批评党的任何组织和任何党员,揭露和纠正工作中存在的缺点和问题

  C.参加党组织开展的评议领导干部活动,勇于触及矛盾问题、指出缺点错误,对错误言行敢于较真、敢于斗争

  D.向党负责地揭发、检举党的任何组织和任何党员违纪违法事实,坚决反对一切派别活动和小集团活动,同腐败现象作坚决斗争

  15、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的关系是()。

  A.长期共存B.互相监督

  C.肝胆相照D.荣辱与共E.互帮互助

  16、党组织对监督中发现的问题应当做到()。

  A.条条要整改B.件件有着落

  C.事事都查明D.人人能说清

  17、党委(党组)履行以下哪些监督职责()

  A.领导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党内监督工作,组织实施各项监督制度,抓好督促检查

  B.加强对同级纪委和所辖范围内纪律检查工作的领导,检查其监督执纪问责工作情况

  C.对党委常委会委员(党组成员)、党委委员,同级纪委、党的工作部门和直接领导的党组织领导班子及其成员进行监督

  D.对上级党委、纪委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开展监督

  18、党内监督必须把纪律挺在前面,运用监督执纪的“四种形态”,“四种形态”是指()。

  A.经常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约谈函询,让“红红脸、出出汗”成为常态

  B.党纪轻处分、组织调整成为违纪处理的大多数

  C.党纪重处分、重大职务调整的成为少数

  D.严重违纪涉嫌违法立案审查的成为极少数

  E.党内关系要正常化,挺纪在前

  19、党委(党组)、纪委(纪检组)应当加强对履行党内监督责任和问题整改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对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党内监督职责,以及纠错、整改不力的,依照()等规定处理。

  A.《中国共产党章程》

  B.《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

  C.《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

  D.《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

  20、《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共8章,前四章分别是()

  A.总则B.整改和保障

  C.党委(党组)的监督

  D.党的中央组织的监督

  E.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的监督

  F.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的监督

  21、党内监督重点对象是()

  A.党的领导机关B.党的领导干部

  C.党的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D.党的一般干部

  22、党内监督的任务是确保()在全党有效执行,A.党章B.党规C.党纪D.法纪

  23、党组织应当保障监督对象的()等相关权利。

  A.检举权B.控告权C.申辩权

  D.申诉权E.人身自由权F.财产权

  24、党组织应当保障党员的(),鼓励和支持党员在党内监督中发挥积极作用。

  A.知情权B.选举权C.监督权D.质询权

  25、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牢固树立(),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确保全党令行禁止情况。

  A.政治意识B.大局意识

  C.核心意识

  D.看齐意识E.纪律意识

  26、坚持民主集中制,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贯彻党员(),原则情况。

  A.个人服从党的组织

  B.少数服从多数

  C.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

  D.全党各个组织和全体党员服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

  27、党组织对监督中发现的问题应当做到()。

  A.条条要整改B.件件有着落

  C.条条要上报D.件件有回复

  28、党组织应当()党内监督中发现的问题和线索,及时了解核实,作出相应处理。

  A.如实记录B.集中管理

  C.及时上报D.严格管理

  29、各级党组织应当把信任激励同严格监督结合起来,促使党的领导干部做到()。

  A.有权必有责B.有责要担当

  C.用权受监督D.失责必追究

  30、党内监督的任务是确保党章党规党纪在全党有效执行,维护党的团结统一,重点解决(),保证党的组织充分履行职能、发挥核心作用,保证全体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保证党的领导干部忠诚干净担当。

  A.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全面从严治党不力

  B.党的观念淡漠、组织涣散、纪律松弛

  C.管党治党宽松软问题

  D.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等“四风”问题

  31、建立健全党中央统一领导,党委(党组)全面监督,()的党内监督体系。

  A.纪律检查机关专责监督B.党的工作部门职能监督

  C.党的基层组织日常监督D.党员民主监督

  32、各级党委应当支持和保证()等对国家机关及公职人员依法进行监督。

  A.同级人大B.政府C.监察机关D.司法机关

  33、各级党组织和党的领导干部应当社会监督认真对待、自觉接受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推动(),虚心接受群众批评。

  A.党务公开B.拓宽监督渠道

  C.政务公开D.工作公开

  34、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

  A.长期共存B.互相监督C.肝胆相照

  D.荣辱与共E.互惠共赢

  35、各级纪律检查机关必须加强自身建设,健全内控机制,自觉接受(),确保权力受到严格约束。

  A.党内监督B.社会监督

  C.群众监督D.舆论监督

  36、建立健全党的领导干部插手干预重大事项记录制度,发现利用职务便利()等问题,应当及时向上级党组织报告。

  A.违规干预干部选拔任用B.违规干预工程建设

  C.违规干预执纪执法D.违规干预司法活动

  37、纪委派驻纪检组对派出机关负责,发现问题应当及时向()报告。

  A.派出机关B.上级组织

  C.被监督单位党组织D.当地党组织

  参考答案

  单选题:

  1-5CDACA6-10ABAAB11-15CAABD16-20DCACA21-25CBCBA26-30CBBDA多选题:

  1-5(ABCD)(ABCD)(ABD)(ABCD)(ABC)

  6-10(AB)(ABC)(ABCD)(ABCD)(ABC)

  11-15(AB)(ABCD)(ACD)(ABCD)(ABCD)

  16-20(AB)(ABCD)(ABCD)(BC)(ACDE)

  21-25(ABC)(ABC)(CD)(AC)(ABCD)

  26-30(ABCD)(AB)(AB)(ABCD)(ABC)

  31-35(ABCD)(ABCD)(AB)(ABCD)(ABC)

  36-37(AB)(ABC)

篇五: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同坚持民主集中制是否矛盾?

  

  民主集中制原则的主要内容

  第一篇:民主集中制原则的主要内容

  民主集中制原则的主要内容

  (5)团的各级领导机关应当经常听取并认真处理下级组织和团员的意见;团的下级组织必须向上级组织如实地反映情况,及时请示,报告工作。

  (6)团的各级委员会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

  团的组织生活和团内管理

  1、团组织生活的主要内容

  团的组织生活的内容要讲求针对性和实效性,即针对团的工作和团员的思想实际,为提高团员的思想政治觉悟和基本素质服务。主要内容应包括:

  (1)对团员进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

  (2)对团员进行近、现代史和国情教育。

  (3)对团员进行团的知识和团的优良传统教育。

  (4)对团员进行团的知识和团的优良传统教育。

  (5)讨论团的工作,检查团员完成团的工作任务情况。

  (6)在团内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团的组织生活还可以根据团的工作和团员的思想实际,经常进行充实和调整,尤其要紧密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富有成效地开展团的组织活动。

  1、团的活动的主要内容

  为提高青年思想觉悟,培养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教育活动;

  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带领青年发挥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的生产活动;

  开阔青年视野,增长知识才干的学习,成才活动;

  加强团的自身建设,提高团的战斗力的组织活动;作用社会、服务社会的公益活动;关心青年全面成长,满足青年特殊要求的文化娱乐和体育活动。

  2、团的活动的主要作用

  团的活动是共青团生命力的重要体现。对于调动青年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增强团组织的战斗力,成为党的得力助手;丰富青年的生活,引导青年健康成长等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团的活动是引导青年在实践中学习共产主义的重要课堂。

  (2)团的活动是调动青年社会主义积极性的有效手段。

  (3)团的活动是促进青年全面、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

  在理论上,共产主义是一个消除了阶级的社会,一个生产力极大发展的社会,一个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极大丰富的社会,所有的财产归全人类所有,产品各取所需,所有的人平等地享受社会经济权利,人们不再将劳动做为谋生的手段,而「劳动将成为人们的第一需要」。

  第二篇:民主集中制落实情况检查内容

  民主集中制落实情况检查内容

  1、坚持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方面的情况。重大问题能否做到集体研究讨论决定,有无个人或少数人决定重大事项的问题;领导班子成员能否积极主动地做好分管工作、自觉维护集体领导。

  2、党委(党组)书记听取不同意见,发挥领导班子成员积极性、创造性,实行正确的集中方面的情况。是否存在“一言堂”和独断专行等问题。

  3、领导班子成员的党性观念和大局意识方面的情况。能否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做到令行禁止;是否存在只讲个人和小团体利益,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现象。

  4、领导班子建立健全并执行议事决策制度方面的情况。重大事项决策是否做到了广泛征求意见,实行民主科学决策;有无盲目决策造成重大损失的现象。

  5、严格执行干部选拔工作的规定和程序方面的情况。在研究干部过程中,是否存在沟通、酝酿不够及跑风漏气的现象;在干部选拔任用上,是否存在任人唯亲、搞小圈子、跑官要官和封官许愿的问题。

  6、健全完善党内民主制度方面的情况。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质量如何,能否开展积极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反映党员和党组织意愿的党

  内民主制度,如党内情况通报、情况反映、党员权利保障制度建立和执行情况;市、县委是否存在以书记办公会代替常委会的现象。

  7、领导班子成员的思想作风方面的情况。在密切联系群众,关心群众疾苦,为群众办实事方面做得怎样;工作中有无摆花架子,做表面文章的现象。

  8、领导班子凝聚力、战斗力方面的情况。班子是否团结、坚强、有力,工作成效如何;班子成员之间是否能够及时沟通,互相支持配合;班子内部有无闹不团结、犯自由主义的现象。

  第三篇:民主集中制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由选民直接或间接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统一管理国家事务的政治制度.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石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它直接体现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是建立我国其他国家管理制度的基础。

  民主集中制主要表现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国家行政、审判、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统一领导和国家法制统一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地方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原则。民主集中制主要表现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国家行政、审判、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统一领导和国家法制统一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地方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原则。主集中制的核心和关键是少数服从多数。

  民主集中制是指在民主基础上实行集中,在集中指导下民主的一个国家机构组织和活动原则,体现民主与集中的辩证统一。在具体的政治生活中包括两方面,政党的民主集中制和国家的民主集中制

  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关系:

  体现了国家权力来自人民,由人民组织国家机构。

  (1)从人民代表大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上看,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我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由人民通过直接选举或间接选举选出的代表所组成的。

  (2)从人民代表大会同其他国家权力机关的关系上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构成我国国家权力机关的统一体系。(3)从中央国家机关和地方国家机关的关系上看,中央和地方国家机关职权的划分,是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

  第四篇:民主集中制[范文]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有序推进基层党组织先进性建设

  民主集中制,本质上是群众作主与先进性引导有机统一的组织和领导制度,也是党的建设的核心制度和本质规律。从“决策”作用上看,民主集中制是形成集体智慧、实现决策科学民主的基本途径;从“执行”作用上看,是组织统一、行动一致的基本保证;从“监督”作用上看,是修正错误、纠正偏差的基本程序。因此,全面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对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先进性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加强基层党组织先进性建设

  党的先进性是由物质条件、组织条件和思想理论条件决定的,所谓组织条件,即党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的有机整体。以民主集中制原则指导基层党组织开展先进性建设,必须在深刻理解和把握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切实落实好四个目标要求:

  第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这是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党建工作的主要方向和重要任务,也是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首要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民主集中制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保障,特别是对基层党组织来说,要在特定地区、基层单位发挥先锋队的模范带头作用,必须加强宏观上的集中统一指导,形成以党委为核心的集体领导,否则就会人心涣散,无法正常开展工作。只有坚持“民主

  基础上的集中,集中指导下的民主”,保证必要的集中和权威,才能在整体上形成稳定有序的和谐局面。

  第二,统一党员思想认识。党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按照民主集中制组成统一整体。作为个体的党员,素质高低不等,情况千差万别,因此,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先进性建设,统一党员思想认识非常重要。要健全党内民主制度,疏通党内民主渠道,激发党员为党的事业建言献策、无私奉献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融合基层党组织自身的心灵资源。要在党内民主的基础上进行集中,真正做到企业党员、农村党员、无职无权党员等各种党员群体与基层党组织在思想上契合,心灵上融合,行动上配合。特别是要强化党员理想信仰。基层党组织深入开展党的先进性建设,就要运用最完备的教育培训手段,将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拓展到各个领域,实现全面覆盖,在最大程度上强化广大党员的理想信仰,在更广范围内统一党员的思想认识。

  第三,营造基层民主氛围。营造基层民主氛围的重点是敦促基层党组织和主要领导干部坚持以实事求是为行动指南,弘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提高依法行政、依程序决策、主动接受监督的意识,自发自觉地为人民服好务、负好责,努力营造基层党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良好氛围,明显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和先进性。通过活动开展,实践检验,群众评议,认真总结经验,形成长效机制,确保基层先进性建设取得实效。

  第四,始终坚持群众路线。党群关系是舟与水的关系,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党群关系如何,与党的前途命运生死攸关。《党章》明确规定,民主集中制既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也是群众路线在党的生活中的运用。全党开展的先进性教育活动,“群众满意不满意”是检验成效的唯一标尺,这是党的群众路线的深刻体现。各级基层组织要把先进性教育活动打造成“群众满意工程”,必须始终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团结群众,理顺关系,化解矛盾,保证在党的统一领导下切实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利益。

  二、坚持民主集中制理念,树立基层党组织先进性形象

  当前,在少数基层党组织中出现了一些违背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

  的现象和做法,严重影响了基层党组织先进性形象的树立。要切实解决这些存在的问题,树立基层党组织的先进性形象,必须坚持以民主集中制的理念来引导,重点是处理好四个层面的关系

  第一,正确处理党委班子成员的关系。少数基层单位和部门党委班子不团结、不协调、不统一的问题,在目前比较突出。一是班子内部缺乏民主,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二是民主“过剩”,班子成员“各自为政”,形不成统一认识;三是班长不善于集中班子成员的智慧和建议,形不成领导核心,造成无谓的分歧矛盾等。解决这些矛盾,要做到“三个坚持”:一是坚持顾全大局。始终把党的利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要位置,一切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出发,个人、局部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整体利益。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着眼于大局,从大局需要出发,明确分工,明晰职责,以理顺内部关系来增进班子团结。二是坚持尊重信任。副职要维护好班长权威,统一行动听指挥。班长要成为执行民主集中制的表率,既牵头抓总又充分信任副职,在解决重大问题时,大胆放手不撒手,宽容大度不无度,充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做到集思广益。三是坚持协调配合。班子成员之间经常进行思想交流,优势互补、互相促进,重大原则问题坚持集体决策,在非原则问题上求大同、存小异,努力营造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慧的和谐工作环境。

  第二,正确处理党组织与行政系统的关系。党组织与行政系统的矛盾主要表现为党组织决策与行政执行的交叉和分离问题。有的工作上“越位”,既当决策者,又当执行的主体,超越职权职责,干一些不该管、管不了、管不好的事;有的工作上“错位”,热衷于脱离实际喊新口号,往往在执行时无功而返;有的工作上“缺位”,该管的事不去管或管不好,把关定向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切实发挥民主集中制的选优、纠错功能,是基层党组织克服这些问题的法宝。具体来讲就是要强化“三种观念”:一是强化职责观念,从“越位”的地方“退位”。严格按照上级党委赋予的权限、职责和任务开展工作,明确分工,统一权责,由政府执行的事情不要主导,切实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二是强化务实观念,从“错位”的地方“正位”。坚持求

  真务实,广泛征求意见,立足实际决策,多在决策落实上想办法,确保执行到位,切实维护党委决策的严肃性,不要在追求轰动效应上费尽心思,不能超越区域实际标新立异,搞短期行为、政绩工程。三是强化服务观念,在“缺位”的地方“补位”。牢固树立“领导就是服务”的观念,突出工作重点,主动开展服务,充分调动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支持帮助行政部门搞好各项工作。

  第三,正确处理党组织与党员的关系。党的纪律是党的生命。其中,党的组织纪律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的原则与规范,核心就是要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在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过程中,我们发现少数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的原因,都是民主集中制坚持的不好造成的。部分基层党员,特别是无职无权党员,平时工作不能看出来,关键时刻不能站出来,没有纪律观念,令不行,禁不止,这样的党员群体结合而成的基层党组织只会是一盘散沙。只有坚持民主集中制,培养基层党员的“三种意识”,把全体党员凝聚在党组织周围,才能形成整体合力,提高战斗能力。一是培养基层党员的身份意识。党员要有党员意识,这是对每一个共产党员最起码的要求。基层党组织要通过创新培训机制,严格组织生活,健全管理制度,强化党员党性锻炼,使每一名基层党员都能牢记党员身份,自觉成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践者。二是培养基层党员的责任意识。党的先进性最终体现在党员身上,而党员的先进性最终体现在具体的为人民服务的作用发挥上。基层党组织要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引导广大党员学习《党章》,牢记《党章》,使忠实履行《党章》成为每一名共产党员不可推卸的责任,真正发挥出先锋模范作用。三是培养基层党员的大局意识。以总体的工作目标统一党员思想

  认识,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明确基层党员特别是无职无权党员的具体任务和工作职责,使这些党员清楚地认识到自己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从而付诸行动,真正形成各负其责、各显其能的生动局面,共同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凝心聚力、竭心尽力。

  第四,正确处理党组织与群众的关系。新时期新形势下,基层党组织按照民主集中制的要求开展工作,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必须切

  实增强“三种功能”:一是发挥“润滑剂”功能,增进组织凝聚力。基层党组织既负责执行上级决策,又直接服务人民群众,在密切党群关系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先天优势。通过积极主动地开展服务工作,实施“惠民工程”,能有效理顺党群关系,减少工作摩擦,进一步做到党组织和群众在思想上合心,工作上合力,行动上合拍。二是发挥“催化剂”功能,激发群众创造力。通过多种途径,广泛深入地开展“干部下基层”活动和“访民情、解民忧、帮民富”活动,给群众送去温暖和力量,能在最大程度上激发他们干事创业的热情,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三是发挥“粘合剂”功能,增强整体战斗力。在党组织和群众之间努力营造出既有集中又有民主,既有纪律又有自由,既有集体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的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以融洽的氛围促进党组织和群众的默契,使广大群众紧密团结在组织周围,形成有机整体,结成统一战线,增强战斗能力。

  三、坚持民主集中的机制,巩固基层党组织先进性地位

  要切实巩固基层党组织的先进性地位,坚持集体领导是最大的前提,选好人、用好人是最实际的办法,决好策、负好责是最关键的环节,建好章、立好制是最重要的保障。但实践中,往往这些最实际、最关键、最重要的问题容易出现偏差,只有坚持以民主集中制的具体措施来规范这些问题,才能确保基层党组织在体现先进性、永葆先进性的实践中不断巩固先进性地位。关键是要健全完善四项长效机制:

  第一,完善高效权威的集体领导机制。坚持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的组织原则,完善议事制度,规范程序决策,发扬团队精神,形成统一意志,做到以党委为核心的集体领导在管方向、管全局、管大事上落到实处。一是管好方向,在提高观察力上下功夫。按照党的先进性建设的要求,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模范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时刻保持政治敏感性和敏锐的洞察力,在思想认识和工作实践上与上级保持高度一致。二是管好全局,在提高分析力上下功夫。“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只有立足大局,了解大局,才能服务大局。基层党组织要切实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善于从全局上观察和处

  理问题,善于从普遍联系中总揽形势发展的趋势,从纷繁变幻的现象中看透本质,从容应对各种复杂局面。三是管好大事,在提高判断力上下功夫。重大事项决策、重大项目运作、重大资金使用时,要注意提高判断能力,突破思维惯性和思维定势,克服思维惰性,改进思维方式,防止“心中无数主意多,情况不明决心大”。

  第二,完善渠道畅通的民主选拔机制。用准一个干部,等于树立起一面旗帜,就会对广大干部起到引导、示范和激励作用;用错一个干部,等于发出了一个错误信号,就会挫伤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因此,选人用人必须规范民主。一是坚持德才兼备原则,把选任导向确立好。以发展论英雄,凭实绩用干部,努力把干部的注意力和兴奋点引导到想发展、干事业、创政绩、做贡献上来,形成勤政为民、踏实苦干、真抓实干的浓厚风气。二是推进民主建设进程,把改革举措落实好。以“5+1”文件为指导,大力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民主化进程,力求在完善选人用人的民主化程度上有所突破。进一步规范干部考察考核中的民主评议、民主测评、民主推荐,明确不同层次、不同代表、不同类型的参与主体,使这项工作更具广泛

  性、代表性和合理性。三是完善民主考评体系,把工作实绩评估好。目前基层尚未建立健全客观公正、民主透明的政绩考评体系,在领导干部政绩考评上,存在着“三重三轻”的现象,即在考评的体制上重上级领导的印象,轻群众的满意率;在考评的指标上重经济增长,轻社会人文发展;在考评的内容上重“显”绩的考评,轻“潜”绩的评估。基层党组织要集思广益,完善考核指标;分类指导,改进考核方法;拓宽渠道,扩大群众参与面,努力提高政绩评价的广泛性、准确性、科学性。

  第三,完善实事求是的民主决策机制。对部分基层单位和少数领导干部当中存在的不严格依照程序作出决策的现象,以坚持实事求是、强化民主参与的办法加以规范。一是强化实事求是意识。党组织决策与行政执行之间产生矛盾的原因,就是少数领导干部在决策时没有充分考虑结果,在落实工作时没有做到立足实际。强化实事求是意识,要自觉做到在决策时充分考虑现实依据,开展工作多在认真落实群众

  需要上想办法,切实做到想基层所想、急基层所急、需基层所需。二是弘扬求真务实作风。民主决策各个环节的工作是否得到有效落实,关键取决于决策者是否坚持和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要做到“三个符合”,即符合客观规律,符合当地实际,符合多数群众的意愿。要做到“三个充分考虑”,即推动一项工作要充分考虑可行性和社会承受程度,制定一项政策要充分考虑社会影响,上马一个项目应充分考虑其经济社会效益。要把握好“三个统一”,即从本地实际出发与保持同中央宏观政策的统一;创造性开展工作与认真贯彻上级指示的统一;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的统一。三是创新民主参与方式。决策的不科学性、不连续性和随意性等问题,直接影响到党的先进性作用的发挥。要保证决策的科学民主,就要营造民主氛围,畅通民主渠道,使社情民意得到充分表达,实现民主公开,使决策过程始终做到公正透明。具体而言,凡是涉及公众利益的,都应当向社会公开;凡是涉及局部群体利益的,必须让有关群体知晓;凡是涉及行业领域的,都应事先通知有关方面。

  第四,完善全面覆盖的民主监督机制。民主集中制的贯彻落实,直接表现为民主监督机制的建立健全。一是要把握一个关键。先进性教育活动要确保实效,领导带头是关键。同样,基层民主监督机制的建立健全,关键是切实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重点是围绕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建设项目安排和大额资金使用等重大事项实施监督,防止个人专断独行,凌驾于组织之上的非正常现象。二是要突出两个层次。两个层次是指上级对下级的监督和群众对领导的监督。要充分发扬民主,调动不同层次开展监督工作的积极性,利用民主评议、政务公开和信访工作等多种手段实施监督,规范权力的运行,防止决策和执行的失误。三是要抓住三个环节。事前要弄清搞准领导干部决策的动机,对一些干部头脑中不切实际的设想,该劝阻的劝阻,该制止的制止,不能一味迁就或迎合;事中要及时了解掌握进度,对已经存在问题,可以通过信息反馈等形式进行纠正,做到防微杜渐,避免小过酿成大错;事后要通过考核、离任审计以及换届考察等手段,调查了解干部的工作实绩,对浮夸不实的要予以批评,弄虚作假的要予以处理,因假升迁的要坚决撤下来。(第五篇:民主集中制

  民主集中制

  民主集中制是苏联布尔什维克派提出并实行的一种国家机构实行的制度,意思是国家机构不采纳权力互相制约原则。由书记主持工作,各委员集体研究制定部署、决定、规定和要求,并把它贯彻落实到部门系统的工作中。

  简介

  民主集中制是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民主是集中指导下的民主,在集中的前提下发扬民主,所以民主集中制的重点在集中制。是无产阶级政党、社会主义国家机关和人民团体的根本的组织原则。它规定了领导和群众、上级和下级、部分和整体、组织和个人的正确关系,是胜利推进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重要保证。

  无产阶级政党和社会主义国家机构的根本组织原则和领导制度,它的基本含义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在民主集中制中,民主与集中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民主是集中的前提和基础,集中是民主的指导和结果。对无产阶级政党来说,民主集中制既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也是群众路线在党的生活中的具体运用。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基本要求与目标,就是要在党内努力造成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通过发展党内民主,积极推动人民民主的发展。对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机构来说,民主集中制主要表现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

  督;国家行政、审判、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统一领导和国家法制统一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地方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原则。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是党和国家生活的内在要求,坚持民主集中制,必须把坚持党的领导同发扬人民民主、严格

  依法办事、尊重客观规律有机统一起来,进一步完善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和工作制度,防止和克服违反民主集中制原则的个人独断专行和软弱涣散现象。

  由来

  一般认为K.马克思、F.恩格斯在创建共产主义者同盟时,已经提出民主集中制的思想。1847年,在正义者同盟改组为共产主义者同盟的第一次代表大会上,通过了主要由恩格斯和W.沃尔弗起草的新章程。章程规定同盟由支部、区部、总区部、中央委员会和代表大会构成;代表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执行权属于中央委员会;各级委员会都由选举产生并随时可以罢免。这些规定体现了民主集中制的精神。1864年,马克思为第一国际起草的《协会临时章程》,也体现了民主集中制的精神。但是,他们都没有用过“民主集中制”的提法。第一个明确地提出“民主集中制”的是В.И.列宁。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建立之初,由于组织松散软弱和处于秘密状态的特殊条件,列宁强调党要实行严格的集中制。1905年俄国革命爆发后,党的斗争环境发生变化,列宁适时地提出了民主集中制原则。同年

  9月,他在《德国社会民主工党耶拿代表大会》一文中说:“实行彻底的集中制和坚决

  扩大党组织内的民主。”1906年

  3月20日,他又在《提交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统一代表大会的策略纲领》一文中说:“党内民主集中制的原则是现在一致公认的原则”。同年党的“四大”通过的党章第一次载明:“党的一切组织是按民主集中制原则建立起来的”。十月革命后,民主集中制推广成为各国共产党的组织原则。在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民主集中制进一步发展成为社会主义国家机关和人民团体的组织原则。

  基本内容

  民主集中制包括民主和集中两个方面,二者密切相关,缺一不可。民主是集中的基础,只有充分发扬民主,才能达到正确的集中;集中是民主的指导,只有实行高度集中,才能实现真正的民主。民主集中制是要使民主和集中二者辩证地统一。在政治上,围绕着共同的目标,使各方面的意见得以充分发表,然后对其中科学的符合实际要求的东

  西,通过集中形成统一的意志,作为共同的行动准则。在这过程中,要求少数服从多数、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个人服从集体、全党服从中央。在利益关系上说,民主集中制是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它要求统筹兼顾,使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相统一。在维护个人合理利益的基础上,做到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暂时利益服从长远利益。如果把民主与集中割裂开来,只讲集中,不讲民主,就必然出现个人独断专行,官僚主义滋长;反之,如果只讲民主,不讲集中,又会出现极端民主化以及无政府状态。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在人民内部,不可以没有自由,也不可以没有纪律;不可以没有民主,也不可以没有集中。这种民主和集中的统一,自由和纪律的统一,就是我们的民主集中制。”

  在中国,民主集中制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基本组织原则。1982年颁布的《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党的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原则是:①党员个人服从党的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全党各个组织和全体党员服从党的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②党的各级领导机关,除它们派出的代表机关和在非党组织中的党组外,都由选举产生。③党的最高领导机关,是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它所产生的中央委员会。党的地方各级领导机关,是党的地方各级代表大会和它所产生的委员会。党的各级委员会向同级的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④党的上级组织要经常听取下级组织和党员群众的意见,及时解决他们提出的问题。党的下级组织既要向上级组织请示和报告工作,又要独立负责地解决自己职责范围内的问题。上下级组织之间要互通情报、互相支持和互相监督。⑤党的各级委员会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凡属重大问题都要由党的委员会民主讨论,作出决定。⑥党禁止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要保证党的领导人的活动处于党和人民的监督之下,同时维护一切代表党和人民利益的领导人的威信。198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了国家机构的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原则: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②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③中央和地

  方的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

  表现

  1、在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的关系上,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在人民代表大会的活动中,法律的制定和修改以及一些重大问题的决策,由人民代表充分讨论,实行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民主决定。对违反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不称职的代表,人民有权依照法定程序予以罢免。

  2、在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上,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但它所决定的事情不是自己直接去办,而是由国家的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去贯彻执行。国家的行政机关,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政府;国家的司法机关包括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3、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的关系上,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的职权,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的两个积极性。

  4、民主集中制的具体表现就是极少数人对大多数人的绝对服从。反思

  新华网2006年12月20日《制度反腐才是根本之道》一文指出:只有改革监督机制,使制度架构真正形成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才能有效遏制腐败。该文指出:近期陈良宇、何闽旭等大要案的暴发,使人们再一次意识到,制度设计缺漏,监督机制失灵,干部权力过大,约束惩治太弱,是腐败案件频发的根本原因。

篇六: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同坚持民主集中制是否矛盾?

  

  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群众路线在党的生活和组织建设中的实际运用,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组织原则,是无产阶级先进性和世界观的必然要求。是否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直接影响到党和国家政治生活的全局,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邓小平曾尖锐指出:“民主集中制执行得不好,党是可以变质的……干部可以变质,个人也可以变质。”所以,我们在整个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过程中,都必须始终坚持民主集中制,不仅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的动摇和削弱,而且还要用新的实践经验来完善和发展民主集中制的理论和制度。这应该成为我们加强党和国家政治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要加强制度建设

  只有建立和完善民主集中制的具体制度,使民主集中制制度化、规范化,使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才能把民主集中制的要求真正落到实处。完善党委工作制度,必须坚持“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十六字方针。“集体领导”是党的领导的基本原则,“民主集中”是集体领导的具体实践过程和根本保证,“个别酝酿”是科学决策的必要环节和基本方法,“会议决定”是集体领导的实现形式和必经程序。这四个方面相互联系、紧密结合,构成科学决策的严密体系,抓住了领导班子决策中贯彻民主集中制的主要关节点。要根据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已有制度的配套建设,不断加以补充和完善。

  二、要拓宽渠道,切实推进党内民主

  发展党内民主,涉及党和国家政治生活的多个方面、多个层次。一方面,要解放思想,冲破一切阻碍发展党内民主的观念、做法和体制,在党内建立健全民主监督机制;另一方面,必须坚决反对照搬西方的政党制度,立足国情,从实际出发,有领导、有步骤地进行。拓展党内民主渠道,重点要处理好党组织与党员的关系、上级组织与下级组织的关系、党组织领导层内部的关系。在实际工作中,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实现党的纲领为目的,以党章党规为依据,紧密结合党组织的职能和党员的权利义务来展开。要促进决策民主化,把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贯穿于党的决策之中。

  三、要提高领导艺术,增强贯彻民主集中制的本领

  要紧密结合生产力发展和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紧密结合人民群众对提高物质文化生活的要求,不断提高驾驭市场的能力,提高运用民主法制办法开展工作的能力,提高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的能力,实现领导方式和领导方法的创新。要提高领导者的素质。一是主要领导者要胸怀宽广,善于采纳不同意见,善于集中归纳不同意见。二是领导者本人要有很高的素质。要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具有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熟悉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能深入实际,了解基层的实际情况;要有实事求是的精神,敢于为了党的利益,为了人民的利益,坚持原则、坚持真理的勇气;要敢于否定自己,纠正错误,按多数人的意见办事。要自觉地维护党中央的权威。保持一致不是口头上喊一喊,关键是要学习好、领会好、掌握好中央精神,并结合本地实际贯彻好,尤其要按照党委集体领导下的分工负责制,抓好落实。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维护中央权威,保证全党在重大问题上的统一行动。

  四、要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和改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必须做到:一是始终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二是以农村、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巩固党的组织基础;三是高度重视在思想上建党,坚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和武装全体党员;四是坚持党要管党的原则和从严治党的方针,坚决克服党内存在的消极腐败现象;五是始终把体现全体人民的意志和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始终把依靠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作为我们推进事业的根本工作路线,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始终带领人民群众胜利前进的坚强战斗堡垒。

  这些长v

  2009-12-2320:37:24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集中研究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问题,通过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学习这个《决定》,必须认真学习其主要内容,但是更重要的是把握其精神实质。做到这一点,关键要从总体上把握《决定》的内在逻辑。为此,需要领会好以下十个要点。

  要点一:四中全会集中强调加强和改进的是“新形势下党的建设”问题

  “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是四中全会《决定》的“文眼”。从整个《决定》的内容可以看出,《决定》的总题目就是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

  ”。《决定》的八个部分,就其所涉及的问题来说共分三个方面:一是阐述了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二是总结了执政60年党的建设的基本经验;三是提出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主要任务。可以看出,在这三个方面的内容中,讲党的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集中强调的是“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时代价值,实质是阐述“为什么”要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讲执政60年党的建设的基本经验,集中阐述的是“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基本原则,实质是阐述

  “怎么样”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讲党的建设的主要任务,集中论述的是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具体部署,实质是阐述“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加强和改进“什么”和

  “如何”具体来加强和改进。毫无疑问,把握四中全会精神要紧紧围绕“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这一核心词组来展开。

  要点二: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重要性集中体现为解决问题的紧迫性

  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党的建设直接决定着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新形势下,这种重要性集中体现为解决这个问题的紧迫性。从国际来看,金融危机的发生,成倍地放大了苏东剧变以来所形成的国际格局对我国的影响。特别是由此引发的我国产能过剩问题,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造成重大影响,集中暴露了我国发展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这对党的执政

  能力和先进性建设带来了空前的挑战和考验。从国内来看,我们面临着发展起来以后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实践表明,在走出温饱社会以后,社会对发展的要求发生重大变化,我们需要及时地调整原来的发展思路,真正把发展转到科学发展的轨道上来,否则会出现严重的社会矛盾和问题。这无疑也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从党情来看,目前党内存在的一些问题“严重削弱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严重损害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严重影响党的执政地位巩固和执政使命的实现。”可以看出,世情国情的新变化给党提出的非常高的要求与党情现状的巨大差距,集中凸显了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要点三: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要按照中国执政党建设的基本规律来进行

  如何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四中全会《决定》的一大突出亮点,就是立足执政60年这样一个宏大的历史视野,通过总结执政以来党的建设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教训,概括和凝练了执政60年来党的自身建设的6条基本经验。这6条基本经验分别从党的自身建设的根本、方向、主线、核心、动力、保证等方面,深刻揭示了在执政条件下中国共产党建设过程中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必然联系。因而,这些基本经验的实质,就是我们党对执政以来党的建设基本规律的理性认知。它们的提出,集中体现了我们党站在新的认识高度,着眼于新形势对党的建设提出的要求,对执政条件下党的建设规律的认知水平。这些经验来之不易,体现了中国执政党建设的客观规律,因此,它们理所当然地成为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根本指导原则。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必须也只能按照这些重要原则来进行,惟此,方能取得成效。这一点使得四中全会《决定》所提出的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所有重要举措都建立在理性分析的基础之上,符合中国执政党建设规律的基本要求。

  要点四:按照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明确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主要任务

  基于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给我们党提出的新要求,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关于党的建设的总体部署,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这就决定了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必须按照四中全会提出的“四个着眼于”的要求,即着眼于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着眼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着眼于增强全党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着眼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切实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服务,这也决定了新形势下的党的建设必须把解决阻碍科学发展观落实的环节作为党的建设要集中解决的问题。全会正是从这样一个高度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作出具体部署,提出了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做好抓基层打基础工作、弘扬党的优良作风、加快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等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重要任务,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完成这些任务的重要措施。

  要点五:以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为载体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

  对于马克思主义政党来说,思想理论建设始终是党的根本建设。只有加强思想理论建设,才能形成党内共识,凝聚全党意志,保证全党在重大问题上的思想统一。在执政特别是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新变化的历史条件下,如何通过行之有效地途径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理论建设,一直是我们党不断探索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四中全会的一个突出贡献就是在深刻总结历史经验、科学分析当前形势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这一战略任务,使新形势下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有了一个明确而且持久的载体。全会不仅深刻阐述了新形势下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重要性,而且明确提出“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基本要求,并把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作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重大任务来抓。

  要点六:在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的基本框架下积极发展党内民主

  政党是承载着特定历史使命、肩负着艰巨社会责任的政治组织,由此属性决定了整个党的组织结构及其运行都必须服从服务于这一根本要求,这就决定了政党在其存在和发展过程中既要组织活力,又要行动一致,而且组织活力最终要服务于行动一致。正是由政党存在发展的这一规律所决定,马克思主义政党确立以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来规范党内生活。因为只有按照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组织起来,才能保证达到上述要求。这在客观上就决定了党内民主的发展空间。四中全会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适应新形势对党提出的新要求,在强调积极发展党内民主、细化发展党内民主的具体措施的同时,不再单纯地强调党内民主的重要性,而是全面强调民主和集中两个重要性。在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积极发展党内民主的原则要求上强调,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集中统一是党的力量保证;要积极推进发展党内民主,但要坚决维护党的集中统一;要坚持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也要以党的坚强团结保证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这些都体现了上述精神。

  要点七:按照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要求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

  政治路线确定以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在新形势下,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把科学发展观切实落到实处,关键是要有一支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四中全会《决定》强调:“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形成充满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是培养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关键。”在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过程中为什么要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把那些在工作实践中真正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干部选拔上来,才能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逐步形成充满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才能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决定》为此明确提出,必须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全面贯彻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方针,坚持五湖四海,拓宽视野选拔干部,广辟途径培养干部,满腔热情爱护干部,严格要求管理干部,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并从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提高

  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能力、培养造就优秀年轻干部和健全干部管理机制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

  要点八:着眼于夯实新形势下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做好抓基层打基础工作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组织基础,是开展党的活动、落实党的工作、体现党的战斗力的基本单位,是党联系和服务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党在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正因为如此,四中全会《决定》强调:“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的战斗堡垒。”无论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还是巩固党的组织基础,都必须做好抓基层打基础的工作。为此,党的基层组织必须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党的基层组织,着力扩大覆盖面、增强生机活力。唯有如此,才能使党的基层组织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使广大党员牢记宗旨、心系群众。《决定》为落实这些原则重点从扩大基层党组织覆盖面、推进基层党组织工作创新、增强党员队伍生机活力、建设高素质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

  要点九: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根本目的,弘扬党的优良作风

  执政党的党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党和人民事业成败。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性集中体现为,它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重要内容,还是做好反腐倡廉工作的迫切需要。总结这些年来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实践经验,弘扬党的优良作风必须多管齐下,以思想教育、完善制度、集中整顿、严肃纪律为抓手,下大力气解决作风方面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等突出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抓出明显成效。《决定》从这样的高度出发,从推动科学发展和促进社会和谐入手,重点强调要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大兴艰苦奋斗之风、大兴批评和自我批评之风、以坚强党性保证党的作风建设,希望以此达到以优良党风促政风带民风,形成凝聚党心民心的强大力量。

  要点十:以加快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为抓手,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

  坚决反对腐败,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是不是坚决反对腐败,由于其直接关系着人心向背,关系着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因而是关系党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在新形势下,由于我们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因此,反腐败斗争面临着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为此,《决定》强调,必须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加快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为抓手,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加大教育、监督、改革、制度创新力度,更有效地预防腐败,不断取得反腐败斗争新成效。

  2009-12-2320:37:4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必要性

  邓小平同志多次指出:“民主集中制是

  党和国家的根本制度”。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还要否坚持民主集中制,如何更科学地坚持、贯彻和发扬党的这一传统制度,这是关系到新时期党的建设能否得到加强和改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能否顺利推进的重要问题。本文拟就这一问题略抒管见。

  (一)

  民主集中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还要否坚持、贯彻?首先必须对这一制度的科学性、合理性有一个明确而深刻的认识。

  众所周知,民主集中制作为

  党和国家的根本制度,是

  党的组织制度在国家政权建设中的创造性运用。它经过了革命的考验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检验,被实践证明是科学的根本制度,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讲,是最合理、最便利的制度。

  首先,就民主集中制自身而言,它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群众路线在党的建设和政权建设中的具体运用。历史由群众来创造,这是唯物史观和唯物认识论最一般的法则。

  在治党治国中坚持集中指导下的民主,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原则。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和政策,绝不是某些人的杜撰或冥想所致,正相反,它是在倾听最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的意见,充分尊重最广大群众的革命积极性和创造性,是在开动脑筋、集思广义基础上,进行归纳、集中的结晶。因此能够经受实践的检验并在实践中加以调整和完善。毫无疑义,这一制度是符合认识论的基本规律的科学制度。

  其次,就这一制度在实践中的运作结果而言,它不仅科学,而且最合理、最便利。民主集中制在党和国家的诸多制度中,处于统率的地位而起着制约、规定其他制度的作用。在党内,它规范了党的生活的基本准则,是党赖以建立和发展的最基本的制度保证。有了这一科学制度,才使得

  党紧密联结在一起,成为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才能正确处理党内各种矛盾关系,充分调动全党积极性创造性,使党成为既纪律严明又生气勃勃的战斗集体;才能集中全党智慧,使党的决策正确和有效执行,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在国家生活中,它规范了国家政权建设的基本准则。按照这一规范,使得

  能正确调整全国各方面利益关系,保证国家机器的有序运行;充分调动起各民族人民的社会主义自觉性和革命热情,为民族振兴、国家昌盛而共同奋斗。不仅如此,这一制度规定:决定问题坚持少数服从多数,不允许互相扯皮;一经决定就必须坚决执行,不允许各行其事。从而具有简捷、灵活、高效的特点。因

  此邓小平同志一再强调,民主集中制“这种制度更有利于团结人民,比西方的民主好得多。

  做某一项决定,可以立即实施。”〔1〕

  再次,民主集中制的科学性,也是被

  党和整个国际共运史的历史经验所证明了的。历史已经证明,是否坚持民主集中制,关系到党的前途命运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坚持这个制度,党就团结就统一,增强战斗力,革命和建设事业就兴旺发达,反之则使党涣散、分裂,革命和建设事业就受挫折,甚至严重失败。东欧发生剧变的沉痛教训之一,就是那里的党长期违背乃至最终根本否定民主集中制,导致组织的涣散和分裂,丧失战斗力,在敌对势力的进攻面前倾刻瓦解。正如邓小平同志谆谆告诫的那样:“民主集中制执行的不好,党是可以变质的,国家也是可以变质的,社会主义也是可以变质的。”〔2〕因此,一定要深刻理解并牢固坚持民主集中制这一最根本、最科学、最合理、最便利的制度,永远不能丢掉。

  (二)

  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否坚持民主集中制,还必须对这一制度的适应性有一个明确而深刻的认识。

  认为,民主集中制做为一种科学的制度,它不仅仅适应于党和国家的革命斗争,不仅仅适应于计划经济的体制运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建立与发展实践中,也必须坚持这一制度,才能既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又能遏制市场经济带来的某些消极因素,确保其健康发展。

  第一,市场经济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要求

  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结构发生变化、决策主体分散、利益矛盾突出、市场竞争激烈等等,这一切使党和国家的领导工作更加纷繁复杂。比之计划经济,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的要求更高了,难度更大了。因此,要对一个地区乃至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有关改革、发展和稳定的重大方针政策,重大项目举措等作出正确决策,需要更充分地发挥广大群众的革命热情和创造精神,需要最大限度地调动社会全体成员的建设积极性,才能保证这些决策和实践的科学性、系统性和现实性。而要达此目的,必须通过健全民主集中制来实现。

  党通过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去集中全体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对那些事关全局发展的政策方略和举措,在充分发挥民主的基础上进行科学论证,实现正确总结和升华,从而保证决策的正确性、科学性和有效性。

  第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利益多元化,给正确处理和协调各种利益关系,维护党的纪律提出了新要求。邓小平同志指出,民主和集中的关系,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归根到底是各种利益的相互关系在政治上和法律上的表现。如前所述,从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旧体制转换必然会引发各种利益关系的调整、矛盾和冲突。如果对这些关系处理不当,就必然会妨碍民主集中制的贯彻执行,必然会妨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也必然会妨碍国家意志的科学运转和通行。现实中一些地方表现出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自作主张,各行其事的错误现象,也给

  坚持民主集中制提供了客观依据,不仅如此,经济运行机制的转换是一项浩大的系统工程,市场经济体制的运作本身也是极复杂极富变化性的,这就需要

  党和政府对亿万群众的改革实践活动实施有效地组织领导,做好宏观统筹规划以提高改革的效率。因此,全党,特别是各级地方党委和政府,必须自觉加强和维护中央的领导权威,做到令行禁止,政令畅通,舍此,不能保障党的事业取得胜利。民主集中制以其民主与集中的科学结合,对维护中央的权威和各级决策机关的核心地位有了制约化的规定,能有效地克服无政府主义、分散主义各种错误苗头。因此,这一制度仍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三,市场经济的双重效应,要求

  进一步加强民主集中制。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一方面促使人们尽快实现效益、竞争和参与等一系列观念的转变;另一方面,又可以诱使某些唯利是图、拜金主义、追求享乐等不健康甚至腐朽思想的滋生。商品交换原则可能侵入党和国家的政治生活之中而产生权钱交易、尔虞

  诈等腐败现象,这就从客观上要求

  运用民主集中制这个有力武器,引导教育党员群众同违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违法乱纪现象作坚决斗争,同只要民主不要集中和纪律的极端民主化作斗争。通过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健全党和国家的政治生活,形成严格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防止滥用职权、以权谋私的行为发生。

  第四,市场经济的法制性,更加要求加强民主集中制的制度建设。市场经济在一定意义上说是法制经济。它要求有完备的法制来规范市场主体,维护市场秩序;加强宏观调控来保障经济的发展和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要求不断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并使民主法制化、制度化。与此相适应,党内也必须把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的着力点放在制度建设上,逐步完善各项具体制度,使民主集中制的贯彻执行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从而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三)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采取什么措施,才能确保民主集中制得以坚持和执行呢?

  第一,坚持和贯彻民主集中制,健全和完善制度是基础。一个制度的贯彻执行,建立一整套严格有效的具体规章制度是其根本。在

  党和国家建设的历史上,一个民主集中制执行得不够好、缺乏一整套严密规范的制度是重要原因。过去,强调领导机关和个人的民主作风和民主方法,这对于正确制定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必不可少的,但领导作风和工作方法带有极大的随意性和流动性,常因领导人的更迭和思想变化而改变,难以实现稳定性和连续性,因此,制度建设比作风、方法更重要。在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实践中,新的事业,新的矛盾,给传统的民主集中制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和内容。因此,必须从改革开放的实际出发,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目标出发,从实现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这一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大业出发,加强和完善业已建立的民主集中制,使之系列化、规范化、实现科学性与操作性的高度结合。

  第二,坚持对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进行经常性的制度教育,提高执行民主集中制的自觉

  性,是坚持贯彻民主集中制的条件。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制度建设最重要。但再好的制度,束之高阁不去执行,等于没有制度,好制度也必须由人去执行才能发挥效应。因此,加强思想教育,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遵守制度,执行纪律的自觉性,是坚持和贯彻民主集中制的根本保证。实践中不仅要克服片面强调制度建设而忽视思想教育的倾向,也要防止教育工作追求形式或一劳永逸的思想,通过经常性的纪律制度教育和宣传,造成既有一整套完善科学的规范制度,又有高度自觉的党员干部带头遵守执行那样一种风气。

  第三,建立严密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置制度执行于能动的制约机制之中,是坚持贯彻民主集中制的保障。严密而有序的监督检查机制,是确保民主集中制贯彻执行的重要途径,是实现民主集中制制度化的环节之一。民主集中制作为

  党和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在执行的实践中,广大党员干部的自觉性是必不可少的条件,这种执行制度的高度自觉意识,辅之以严密有序的监督制约机制,就能相互补充,相得益彰。但目前

  的监督制约机制还缺乏主动性、严密性和科学性,因而也就较少权威性。因此,要通过相应的组织机构和与之配套的纪律、准则建设,形成良好的监督制约关系,从而把各级组织和部门,全体党员和干部执行民主集中制的情况,纳入有序的检查、监督轨道之中,及时督促和总结制度执行的情况,并给予客观的指导,从而实现执行制度的自觉性和科学性

篇七: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同坚持民主集中制是否矛盾?

  

  建党100周年专题研究THEORETICAL

  INVESTIGATION013制度自信/制度自觉:中国共产党对民主集中制的&年探索◎周振超,李英西南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重庆401120摘要:民主集中制是保证中国共产党有效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开放的根本制度。建党百年来,经过几代中国共产

  党人对民主集中制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建立在制度自信之上的民主集中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实践中的制度自觉支撑着民

  主集中制的制度优势和根本地位,形成了客观需求与主观自省双重驱动下的民主集中制中国化的基本经验。新时代坚持和完

  善民主集中制,需要继续结合制度自信和制度自觉的路径,坚持完善体制机制,不断优化流程环节,将民主集中制的制度优势进

  一步转化为管党治党、治国理政的治理效能。关键词:民主集中制;建党百年;制度自信;制度自觉中图分类号:D262.11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

  8594(2021)

  03-0013-07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

  系,进一步丰富完善民主集中制思想。1?指出民主集中制的内涵要义,强调民主与集

  度。建党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和发扬实事

  求是、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根据历史阶段和时代任

  中的辩证关系。民主集中制是“两个带着矛盾性的务,不断深化发展对民主集中制的理论思考,不断探

  索发挥民主集中制优势的具体实践形式,使得民主

  集中制在客观需求与主观自省的双重驱动下逐步健

  东西的统一”,它统一的是“很高程度的民主”与“很

  高程度的集中”2。在党的七大上,毛泽东将这一关

  系概括为“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在集中指导下的民

  主”⑶。刘少奇解释道,前半句说的是“党的集中制

  是建立在民主基础上的,不是离开民主的,不是个人

  全和完善。民主集中制的适宜性和有效性,为中国

  共产党不断发展壮大、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提

  供了制度保证,为新中国日益繁荣发展、走出一条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道路提供了关键制度支撑。专制主义”,后半句说的是“党内民主制,不是没有

  领导的民主,不是极端民主化,不是党内的无政府状

  太”⑷O丿态

  2.明晰了民主集中制的实现载体和形式,指出

  一、制度自信:百年来党对民主集中制理论的深

  化发展“民主集中制问题是根本制度的问题,我们总有

  一天要找机会把这个问题表述清楚"[1]64$经过百

  要实行党的集体领导、充分发扬党内民主、严明党的纪律。实行民主集中制,必须加强党委集体领导,是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建设时期秉持的主张,由此提

  出了坚持集体领导、健全党委制、个人分工负责的重

  年努力,凝聚一代又一代中央领导的集体智慧,党对

  民主集中制的认识更加深刻,对民主集中制的根本

  地位的理解更加坚定。(一)没有民主集中制,无产阶级专政不能巩固

  建党初期,毛泽东便开始深入思考民主与集中

  要观点。毛泽东尤其强调发扬党内民主和严明党的纪律相统一。没有民主,党就不可能制定出好的路

  线、方针、政策和办法,不可能达到统一认识、统一行

  动。同时,要用严明的纪律来保证民主集中制,他提

  问题。到延安时期,总体上形成了民主集中制的理

  出的“四个服从”,既是党内重要的组织纪律,也是

  论框架。新中国成立之后,毛泽东、刘少奇等中共中

  党内民主生活的重要准则。3?确立民主集中制为新中国的政权组织原则,央领导人系统阐述了自由与纪律、民主与集中的关

  收稿日期:2021-03-10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共中央南方局机关党的政治建设的历史经验与现实启示研究"(19CDJ019)阶段性成果作者简介:周振超(1975-),男,山东嘉祥人,院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中国政府与政治研究;李英(1990—),女,四川广元人,

  博士研究生,从事党的建设研究。

  2021年第3期]

  THEORETICAL

  INVESTIGATION总第220期指出民主集中制是社会主义民主的特色。1948年月,毛泽东提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概念,并把新

  的国家政权定义为人民民主专政。毛泽东说,“我们

  采用民主集中制,而不采用资产阶级议会制”⑸,进

  而提出了建立民主集中制的各级人民代表会议的制

  度问题。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多次强调民主集中

  制的优势,认为这种民主“是任何资产阶级国家所不

  可能有的最广大的民主”,人民内部“有领导的自

  由”“集中指导下的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与资产阶

  级民主的区别⑹,“没有民主集中制,无产阶级

  专政不可能巩固”⑹沟$(二)民主集中制是党和国家的根本制度,是最

  便利、最合理的制度邓小平继承发展了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民主

  集中制思想,更加全面论述了民主与集中的关系,澄

  清了对民主集中制的错误认识,提出“民主集中制是

  党和国家的最根本的制度”

  [7]312,是贯穿于所有社会

  主义制度的一条主线,进一步明确了民主集中制的根本地位。1■创造性地揭示了民主集中制蕴含的利益性本

  质,将民主集中制的宏观原则转化为具体利益。民

  主集中制体现的是长远利益与暂时利益、整体利益

  与局部利益、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是各

  种利益的相互关系在政治上和法律上的表

  现[8]175-1762.

  从整体性与辩证性两个层面阐明了民主与集

  中的关系,初步形成了民主集中制的完整定义。在

  整体性层面,邓小平1979年提出“民主基础上的集

  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8-175的表述,并最终

  在党的十四大修改后的党章中固定下来。“相结

  合”的论述阐明了民主与集中之间紧密的动态的联

  系,使民主集中制焕发了新的生机活力。在辩证性

  层面,“没有民主,就没有集中”,民主集中制的中心

  是民主;而集中体现的是对多数人意见的集中,也是

  一种民主,“总是要在民主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地正

  确地实现-[7]304$3.

  着重厘清了民主集中制的民主与资产阶级民

  主、极端个人主义民主的界限,强化了民主集中制的优越性。邓小平强调,其根本区别就在于是否讲集

  中,是否“把民主和集中、民主和法制、民主和纪律、民主和党的领导结合起来”[8-176$基于上述思考,邓

  小平指出,民主集中制“是最便利的制度,最合理的制度,是我们的根本制度”[1-64$(三)

  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

  制度,是党巨大的组织优势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我们党“在马克思主义指

  导下按照民主集中制组成统一的整体,为实现共同

  的目标而奋斗,这是巨大的组织优势”,坚定了坚持

  和发展民主集中制的信心。这种自信既是建立在制

  度的基本优势上,也是建立在对民主集中制的更深

  刻认识上。1?不断发展民主集中制的内涵。民主集中制

  “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党的组织建设

  和制度建设上的体现”

  “是党的群众路线在组织制

  度建设上的创造性运用”[9-97$《中共中央关于加强

  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了民主

  集中制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

  相结合的制度”,对民主集中制的表述更加完善。2.

  逐渐完善民主与集中的关系理论,回答了什

  么是民主与集中。民主就是“党员和党组织的意愿、主张的充分表达和积极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肯定民主的主体是党员和党组织,扩展了民主形式的外

  延,强调民主的出发点在于引导、保护、发挥各方面

  的积极性,避免了认为民主就是允许有不同意见、让

  人讲话等的简单理解。集中就是“集中正确的意见,

  使之成为多数人的共识,形成正确的决策,并坚决付

  诸实施”,是“全党意志、智慧的凝聚和行动的一

  致”,否定了集中就是少数人说了算、自发的少数服

  从多数的误解[10-$3.

  强调提升领导干部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的本

  领,提出了“十六字”议事决策机制。如何发挥民主

  集中制对民主化、科学化决策的重要作用,是实践中

  的一个关键问题。江泽民从领导方式方法和领导艺

  术的层面出发,要求领导干部增强观念、严格执行、提高本领,贯彻落实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提

  出了

  “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

  定”[11]171的“十六字”工作规则,既明确了决策原则,又说清了决策程序,将民主集中制这一抽象的制度

  与原则转化为具体的议事决策规程,更便于把握和

  执行$(四)

  巩固全党的团结统一、增强全党的创新活

  力,关键要坚持民主集中制进入21世纪,世情、国情、党情发生了深刻变

  化,党的执政环境更加复杂,党的建设形势更加严

  建党100周年专题研究THEORETICAL

  INVESTIGATION015峻。党中央将健全民主集中制提升到党的制度建设

  的重点的地位,并作出了

  “尊重党员主体地位”的新

  论断,丰富发展了民主集中制理论。1?明确了民主集中制在制度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利益、党和国家前途命运,而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

  统一领导同坚持民主集中制是一致的。在处理集体

  领导和分工负责的辩证关系时,在处理党组织、党员

  的关系时,要按民主集中制原则充分民主、正确集

  和民主集中制建设的方向。党的十七大在布局“一

  中,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党的十八大以来对“旗帜鲜

  条主线、五个重点”的党的建设时,提出“以健全民

  主集中制为重点加强制度建设”。党建新布局凸显

  了民主集中制的核心地位,指明了民主集中制建设

  的目标和重点。其目标是完善具体制度,构建结构

  合理、内容完备、功能健全、科学管用的制度体系;其

  重点是落实好党的组织制度、领导制度、工作制度、选举和监督制度等。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强调了坚

  持民主集中制的极端重要性,提出建立健全以党章

  为根本、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的制度体系。在庆祝

  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讲话中,胡锦涛进一步强

  调,要坚持以党章为根本、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推

  进党的制度建设,坚决克服违反民主集中制原则的个人独断专行和软弱涣散现象。民主集中制建设提

  到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其建设方向愈来愈清晰。2?高度重视党内民主问题,丰富发展了党内民

  主的内涵。最大限度激发全党创造活力,凝聚全党

  智慧和力量,巩固党的团结统一,必须依靠全体党

  员,必须建设党内民主。“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和

  党的行为主体,党的先进性最终要靠党员的先进性

  来体现”[12],党的先进性建设“必须始终抓住党员队

  伍这个主体”[13]

  $后来,“坚持党员主体地位”的表

  述发展为“尊重党员主体地位”。在扩大党内民主

  的背景下,党中央多次强调将“保障党员民主权利”

  和“尊重党员主体地位”结合起来加强民主集中制

  建设,强调充分发挥党员参与、管理和监督党内事务

  的作用。(五)民主集中制是科学合理有效率的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面

  对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党中央多次确认民主集中制“是科学合理而又有效

  率的制度”[14],强调进一步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推进民主集中制的贯彻执行,实现民主集中制的优

  势转化。1?开辟民主集中制理论的新境界。党的十八大

  之后,党中央站在战略高度布局新时代的民主集中

  制建设,尤其强调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直接关系到全国各族人民根本

  明讲政治”

  “四个意识”以及政治规矩与政治纪律等

  的强调也正好反映了这一要求。2.扩展了民主集中制的领域,从国家治理领域

  的全过程来强调民主集中制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的基本原则,是国家能力与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

  件。历史实践中的民主集中制主要经历了从政党领

  域延伸到国家与社会领域、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

  主、从民主作风建设转到民主制度建设的三种创造

  性发展。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治理体

  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

  中体现〔15-91,而民主集中制正是我国组织制度、领导

  制度的根本原则,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

  代化就必须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的制度和原则$

  这说明,党从执政理念上开始将执行民主集中制的能力作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

  成部分。3?具体化了民主集中制的执行要求,突出强调

  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习近平总

  书记要求,健全和认真落实各项具体制度,“促使全

  党同志按照民主集中制办事”阳,并创造性提出“关

  键少数”概念,明确其在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中的作

  用。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主集中制贯彻

  得怎么样,关键看高级干部做得怎么样n[17];

  2015年,在中共中央党校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座谈会上

  要求县委书记带头执行民主集中制,18-

  ;2016年,在

  中共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会上要求政治局成为坚持

  民主集中制的全党典范,无论做什么决定、办什么事

  情都必须符合大局需要,无论担任什么职务、拥有多

  大权力都要执行集体作出的决策〔⑼。习近平总书

  记还强调,在一个领导班子之中,“班长”不是“家

  长”,要做到“总揽不包揽、分工不分家、放手不撒

  手”[迎,以形成既集体协作又激发个人、既担当作为

  又容错纠错、既支持信任又鞭策监督的良好政治生^态$二、制度自觉:百年来党对民主集中制实践的探

  索完善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一直注重在具体实践

  2021年第3期!

  THEORETICAL

  INVESTIGATION总第220期中落实民主集中制,推动民主集中制自我完善。(一)坚持民主集中制,将民主集中制嵌入国家

  政权建设建党初期,党内出现了“家长制”作风和极端民

  主化现象,不利于党的集体领导和党内民主。随着党的领导人对民主集中制认识的逐步深化,民主集

  中制实践逐步得到重视。到延安时期,初步形成了

  民主集中制的制度框架。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很长

  一段时间,民主集中制得到了健康的发展。总体来

  看,从建党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这一时期的民主集中制取得了如下成就:1?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党的集中统一领导

  是民主集中制的根本要求。党从成立伊始,就注重

  加强集中领导。党的一大成立了中央局,二大到四

  大成立了中央执行委员会,到党的五大,选出了中央

  委员会作为党的最高领导机关,并随后设立了中央

  政治局,选举了政治局委员、政治局常委和总书记,

  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务委员会成为党的核心领导机

  构,党中央的组织架构基本成型,加强了党中央的集

  体领导。后来,经过实践探索,逐步形成了集体领导

  与个人负责相结合的领导机制,并在党的八大通过

  的党章中实现了制度化。同时,中国共产党按照民

  主集中制原则进行组织建设,构建了从党中央到党

  委、党组再到基层党支部的严密组织体系,并通过健

  全党委制等方式加强党的领导。2■加强党内民主集中制建章立制。建立了党内

  监督制度,实行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党内

  监督。党的五大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选举产生了级

  别最高的党内监督机构——中央监察委员会,后在

  党的六大被取消,改为职权范围更小的中央审查委

  员会。新中国成立后,成立了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和地方各级纪律检查机构,成立了中央和地方各级

  监察委员会。1948年之后,全党各级组织建立了请

  示报告制度。建立了中央和地方各级代表大会常任

  制。开展了多次整党整风,制定了工商业企业、农村

  的基层党组织工作条例,规范化、制度化地推进基层

  党组织建设,大兴批评与自我批评之风,健全了党的组织纪律,完善了党内民主生活。3.将民主集中制原则嵌入国家政权建设,建立

  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949年9月的《共同纲领》

  规定国家机关的组织原则和组织制度为民主集中

  制。1954年9月,新中国首部《宪法》以根本大法的形式正式确认民主集中制为国家政权组织的原

  则,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宪法》规定

  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与人大、人大与其他

  机关、中央与地方、人大机构内部的关系处理问

  题,都体现着民主集中制原则。同时,为了加强党

  的统一领导,中央政治局决定在中央人民政府内

  组织党委会、建立党组,以保证党的执政地位和领

  导权力。(二)恢复民主集中制,加强民主集中制制度建

  设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是关系我们党和国家

  命运的事情”⑺312$因为“民主集中制执行得不好,

  党是可以变质的,国家也是可以变质的,社会主义也

  是可以变质的”⑺303$因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后,党着力恢复民主集中制,强调在实际执行中不断

  改进以巩固制度。1?加强民主集中制的制度建设,解决民主集

  中制建设的根本问题$制度问题具有“根本性、全

  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8]333$为解决根本问题,

  这一时期尤其重视加强制度建设,主要贡献是领

  导制度改革$

  1980年8月18日,邓小平提出改革

  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问题,随后出台了具体措施,

  建立了老干部退休制度,废除了领导干部职务实

  际存在的终身制$

  1982年,新修订的宪法恢复国

  家主席、副主席制度,规定国务院实行总理负责

  制,由此逐步完善了集体领导与个人负责的权力

  运行制度$2.改革完善党的组织制度,加强党的集中统一

  领导。1980年,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以坚持党的领

  导和改善党的领导为主题,决定恢复始设于1934年、1966年后一度撤销的中共中央书记处,作为中

  共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务委员会领导下的工作机构,以加强党的中央领导。随后,党的领导机构进行了

  调整,中共中央主要领导成员进行了改选和增选,各

  省级领导班子也进行了调整。并出台了中共中央政

  治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书记处的工作

  规则,建立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向中共中央政治

  局、中共中央政治局向中共中央委员会全会定期报

  告的制度,集体领导制度化得以确立,对党的领导人

  的监督和制约得到加强。3?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切实保障各级党组织和

  党员的权利。邓小平明确“特别需要强调民主”

  “要

  建党100周年专题研究THEORETICAL

  INVESTIGATION017创造民主的条件”,采取民主而不是打击压制的手段

  去处理党内和人民内部问题,要坚决保障法律党规

  规定的公民、党员及党委委员的权利⑻144,健全了党

  内民主生活会制度、党员民主评议制度。党的十二

  大通过的党章以及在此前后出台的《关于党内政治

  (四)

  巩固民主集中制,健全民主集中制具体制

  度党的十六大之后,党中央坚持全面推进党的建

  设新的伟大工程,以健全民主集中制为重点推进党

  的制度建设$1?完善民主集中制具体制度。按照民主集中制

  生活的若干准则》《关于民主评议党员制度的意见》

  均在党内民主和党员权利保障方面作出明确的规

  原则制定了规范中共中央政治局、中共中央委员会

  定。(三)稳步推进民主集中制,建设民主集中制制

  度体系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后,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民

  主集中制不动摇,把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视

  为“神圣责任”[9]404,提出“民主集中制不仅不能削

  弱,而且必须完善和发展”的思路,要求“从制度体

  系上保证民主集中制的正确执行”[11-172$1?进一步加强了民主集中制的制度建设,颁布

  实施了一系列党内法规。例如,《中国共产党党员权

  利保障条例》《中国共产党地方委员会工作条例》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分别对党员权利提供

  了具体保障措施,对地方党委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对违反民主集中制的行为给出了处罚措施;等等。

  这些法规的颁布实施,有力保障了民主集中制的自

  觉性和强制性。2?赋予民主集中制新内涵。在党的十四大通过

  的党章修正案中,首次把民主集中制同党的宗旨、基

  本路线、思想路线并列,列入党的建设的四项基本要

  求。在党的建设过程中,尤其重视充分发扬党内民

  主,强调发展党内民主“是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的重要

  保证”〔11-171$为此,在健全党委常委会的决策程序、坚持和健全党的代表大会制度、支持和保护党员依

  照党章规定的权利发表意见、加强党内监督等方面

  作出长期细致的努力$3.提出了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基本要求和具体路

  径。党的十四大党章专列一条全面阐释了民主集中

  制的基本原则,特别强调“要使党员对党内事务有更

  多的了解和参与”

  “维护一切代表党和人民利益的领导人的威信”

  “保证党的领导人的活动处于党和

  人民的监督之下”,丰富了党的八大党章规定的民主

  集中制六条要求。按照基本要求和目标,从改革体

  制机制入手,党开始探索形成了

  “以保障党员民主权

  利为基础,以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和党的委员会

  制度为重点”力-的具体路径。日常运作的工作规则和会议制度,制定了中共中央

  政治局向中共中央委员会报告工作制度。在地方党

  委,完善了党委内部的议事和决策机制,探索推行重

  要干部任免和重大问题讨论决定的票决制,建立健

  全地方各级党委会向全委会报告工作的制度。推动完善了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和党的委员会制度。加快

  健全了巡视制度,全面实行纪检监察机关对派驻机

  构的统一管理,逐步推进党务公开$2?探索扩大党内基层民主多种实现形式。一些

  地方试行党代表提案制,探索发挥闭会期间党委会、党代表的作用,夯实集中统一的民主基础$3.大力推进反腐败工作和党风廉政建设,并将

  其作为推进民主集中制建设的根本途径$

  具体措施

  包括出台《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明确

  将监督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执行民主集中制的情况作为党内监督的重点;出台《建立健全教育、制

  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要

  求监督民主集中制及领导班子议事规则的落实情

  况;制定《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

  2012年工作规划》,要求健全民主集中制的具体制

  度,并提出修订地方党委工作条例、制定党组工作条

  例、推行重大问题和重要任免决定票决制等具体规

  划,加快形成民主集中制运行机制和监督机制。(五)

  新时代民主集中制更加成熟党的十八大提出,要“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

  加定型”$党中央咼度重视完善与落实民主集中制,加强顶层设计和全局谋划、丰富制度的具体实现形

  式、加大制度执行的监督力度,全方位推进民主集中

  制的制度体系建设和贯彻执行$1?巩固了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最大限

  度凝聚团结了全党的力量。通过加强党的政治建

  设、强调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等实践途径在全党上

  下确立了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

  新成立了中央全面

  深化改革委员会、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等机构,

  推进对决策议事协调机构的优化调整,建立健全党

  2021年第3期01THEORETICAL

  INVESTIGATION总第220期对重大工作的领导体制机制,形成了中共中央政治

  局及其常委会领导下的党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的新格局,实现了党领导重大工作的全覆盖。出台了

  加强党委、党组领导的党内法规,印发了加强高校、国企党的领导的专门文件,建立健全了坚持和加强

  党的全面领导的制度体系,完善了各级党委、党组领

  导制度。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以深化集中统一

  领导为导向,统筹设置党政机构。2?深化推进制度改革,加快完善了民主集中制

  建设方面的党内法规,民主集中制更加成熟定型。

  2013年,《中央党内法规制定工作五年规划纲要

  (2013—2017年)》出台,明确将民主集中制纳入法

  治中国建设范畴。该纲要将民主集中制单列一部

  分,要求抓紧建立健全具体制度,推动民主集中制程

  序化、具体化,推进民主集中制落地生效。2014年,

  《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公布,明确坚持

  和完善民主集中制、严格党内生活是党的组织制度

  改革重点。《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部分党

  内法规修订完善,请示报告、党组工作等相关事项走

  向规范化、制度化,党内法规体系逐步完善,民主集

  中制更加具体、更加细致地覆盖党内运行机制的全

  过程,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更加彰显,民主集中制制

  度体系逐步趋于成熟定型。3.深化细化具体化民主集中制的贯彻执行,将

  集中与民主相结合的原则贯穿于用人、决策、执行、监督等各环节。做到“制度执行到人到事”

  “制度面

  前人人平等、执行制度没有例外"[22]$在干部人事

  方面,完善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将民主集中制原

  则贯穿于干部考察、选拔、考核的全过程,严格领导

  干部日常管理机制,全党上下大力实行领导干部个

  人事项报告制度。在议事决策方面,党内法规对议

  事规则和决策程序作出细致的规定,明确决策全过

  程的实施规范,细化了党委会议、党组会议的议事决

  策程序,强调“三重一大”等事项的决策机制。在执

  行监督方面,立足于“坚持民主集中制是强化党内监

  督的核心"[23]的思想,完善了党内监督法规,出台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强调党委在监督中负

  主体责任;改革纪检监察体制,组建中央、省、市、县

  监察委员会,与纪委合署办公,强化党和国家的自我

  监督;健全党内巡视制度,将其上升为党内监督的战

  略性制度安排,有序推进市县的巡察制度,巡视巡察

  的震慑作用逐步彰显。三、制度自信与制度自觉的相互促进:几点经验

  启示回顾中国共产党建立以来民主集中制的理论逻

  辑和实践路径,可以发现: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坚定制度自信、增强制度自觉、推

  动制度创新的过程。新时代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

  需要继承这一重要的百年经验。(—)以制度自信推动制度自觉不断推进民主集中制的理论创新是完善和发展

  民主集中制的内在要求,而历史也已经证明,理论的深化与发展可以推动实践的进展。1?立足国情,自信民主集中制的制度优势。中

  国共产党是中国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它既是通过民

  主集中制来组织的,也是通过民主集中制来实现对

  国家和社会的有效领导的。民主集中制实现了充分

  民主与集中领导、充满活力与统一意志、程序科学与

  富有效率的有机统一,是科学合理有效的制度。这

  种从历史中来、在现实中管用的制度,其优势在管党

  治党建设党、治国理政、建设现代化国家的过程中彰

  显得淋漓尽致,是中国制度的重要优势之一。2?发挥效能,坚定民主集中制的根本地位。民

  主集中制从“党和国家的最根本的制度”发展到“党

  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再到“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国家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的基本原

  则”,其在党和国家的制度体系中的根本地位逐步得

  到明确和巩固,逐渐成长为中国政治制度的核心机

  制之一。民主集中制的根本地位必须坚决不动摇,这是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3?遵循规律,推动民主集中制的改革创新。“制

  度自信不是自视清高、自我满足,更不是裹足不前、固步自封,而是要把坚定制度自信和不断改革创新

  统一起来”⑵],要不断革除体制机制弊端,推进制度

  发挥最大效能。依然需要以全面深化改革的勇气和

  信心推进民主集中制的健全与完善。(二)以制度自觉支撑制度自信制度自觉就是在意识到制度的极端重要性的同

  时,能自觉去检视制度完备性与匹配度,自觉去追求

  制度效能的最优化。对制度深远的长期的自信也必

  须建立在对制度自觉地加以完善和富有成效的落实

  上,自信需要自觉的支撑。推动民主集中制的制度

  自觉,需要的是以自我革命的勇气和自我完善的精

  建党100周年专题研究THEORETICAL

  INVESTIGATION019神,不断创新形式和内容,健全民主集中制的具体机

  [3+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2版)[M].北京:人民出版

  制并推动现实执行。1.

  自觉“对表”,对准顶层设计,弄清楚要怎样,

  社,1991:1057.[4+刘少奇选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

  359.路在哪里。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国家建设的进程中,要积极开发和利用民主集中制的优势,释放

  [5+毛泽东文集:第5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135-

  136.民主集中制的巨大能量和潜在活力。“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制度是特色鲜明、富有效率的,但还不是尽善

  [6+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尽美、成熟定型的”】15-10$百年历史之中的民主集中

  制亦是如此。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和领

  导制度,这一点在过去没有动摇,在未来也不会动

  摇,这是民主集中制的基本方向。进入新时代的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制度的体系及执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民主集中制的制度体系、具体机制及执行落实

  必须适应更高更严格的要求,以实现在推进国家治

  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效能。2.

  自觉“对位”,对准实践进展,弄清楚有什么、怎么样。贯彻民主集中制需要有效的工作机制和制

  度安排。围绕民主集中制,中国共产党建立了以党

  章为总则的党内制度体系、以党的委员会为中枢的领导体制和集中与民主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并在特

  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实践,但是在政

  治生活中依然存在民主不足或集中不够的问题。3.

  自觉“对接”,对准现实问题,弄清楚问题在

  哪里、为什么。坚持民主集中制需要提高党解决自

  身问题的能力。当前,党内集中不够和民主不够的问题同时存在,有些领导干部只讲民主不讲集中,有

  的一把手只讲集中不讲民主,一些班子里议而不决、决而不行的现象和家长制、一言堂的现象屡屡出现。

  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民主集中制的具体机制和执行

  保障出了问题,缺乏行之有效的配套机制,执行不规

  范出现偏差。问题即出路,原因即答案。坚持和完

  善民主集中制,需要继续在完善具体机制和执行保

  障、形成行之有效的配套机制、执行规范化程序化、完善议事规则等方面努力,推动民主集中制的制度

  化、规范化、程序化、法治化。参考文献:[1+邓小平年谱:第5卷(第2版)[M].北京:中央文献

  出版社,2019.[2]毛泽东文集:第3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399.[+邓小平文选:第1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邓小平文选:第2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江泽民文选:第1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0]

  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

  M].北京:中央文献

  出版社,199:6-9.[11]

  江泽民.论“三个代表”*

  M]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

  社,2001.[12]

  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

  M].北京:中央文献

  出版社,2011:618.[13]

  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

  M]

  ?北京:中央文献

  出版社,2011:529.[14]

  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

  维护”勇于担当作为以求真务实作风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

  到实处*

  .人民日报,201-

  12-27(01)

  ?[15]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M]

  ?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6]

  建设一支宏大高素质干部队伍确保党始终成为坚

  强领导核心*

  .人民日报,2013-06-30(01)

  ?[17]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文件选编[M]

  ?北

  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3:13.[18]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

  ?北京:外文出版

  社,2017:147.[19]

  对照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研究加强

  党内政治生活和党内监督措施*

  N].人民日报,2016-12-2(01)

  ?[20]

  做焦裕禄式的县委书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

  责心中有戒*

  N]

  ?人民日报,2015-01-13(01).[21]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

  M].北京:中央文献

  出版社,2011:39.[22]

  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

  的讲话*

  N].人民日报,2014-

  -0(02).[23]

  习近平.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

  体会议上的讲话*

  N].人民日报,2016-05-03(02).[24]

  习近平.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六十周年大

  会上的讲话*

  J]

  ?求是,2019,(1):4-15.〔责任编辑:惠国琴〕

推荐访问: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同坚持民主集中制是否矛盾? 党中央 民主集中制 矛盾

本文来源:https://www.taohy.cn/fanwendaquan/gongwenfanwen/38435.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