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君博文库网!

英国退欧世界经济企业的解决方案就是竞争力(7篇)

文章来源:网友投稿 时间:2023-11-11 18:55:04

篇一:英国退欧世界经济企业的解决方案就是竞争力

  

  英国脱欧的利与弊分别是什么

  英国日前举行了脱欧公投,超过半数以上的英国公民选择了脱欧这一选项。这一事件也对国际政治和国际经济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英国退出欧盟的利弊是什么呢。以下是店铺分享给大家的英国脱欧的主要利与弊,一起来看看英国脱欧对欧盟的利弊吧!英国脱欧的利弊

  原标题:“脱欧”10大利弊

  英国人准备好了吗?“脱欧”之利:

  1、“脱欧”之后,英国可以不必向欧盟缴纳每年数十亿到上百亿不等的会费。以2015年为例,英国向布鲁塞尔支付的欧盟会费高达178亿英镑,相当于每周缴纳3.5亿英镑。按照“脱欧派”的设想,省下的这笔钱可以贴补英国巨大的公共服务开支。

  2、“脱欧”之后,英国就能大幅减轻对欧洲经济的援助义务,不必担心被日益严峻的欧债危机所拖累。更何况,欧债危机爆发后,欧洲大陆经济体要求加强欧洲政治联盟的呼声逐渐增强,而这正是英国最担心和抗拒的事情。

  3、“脱欧”之后,英国可以摆脱欧盟在各个领域所制定的严格的生产标准和监管法规的束缚,从而降低生产成本。英国媒体称,仅仅是欧盟现有的100项生产标准和监管法规,就给英国企业增加了每年330亿英镑的生产成本。摆脱这些条条框框,英国中小企业的生产规模可以扩大,进而制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4、“脱欧”之后,英国政府就不必再为那些来英国求学的欧盟学生提供贷款。以2015年为例,英国大学共接纳了71000名来自欧盟各国的本科生,耗费了英国政府大量的助学贷款。而根据往年经验,这些贷款通常不太可能获得偿还。省下的这笔钱,就能用来资助英国本地的学生或其他教育用途。

  5、“脱欧”之后,英国政府就可以加强对边境的控制,减少移民的涌入。根据欧盟“人员自由流动”的原则,英国必须接纳外来移民。2015年进入英国的净移民人数为33.3万人,其中有18.4万人来自欧

  盟成员国,创历史最高纪录。不断涌入的移民客观上占用了英国大量的公共资源,并抢走了本地人的就业机会。

  “脱欧”之弊

  1、“脱欧”之后,包括一部分中国企业在内的大批跨国企业可能会重新考虑在英国的投资规模,甚至撤出英国。国际企业和资本之所以青睐英国,看中的不仅是英国6500万人的市场,更是有着5亿人口的欧盟市场,以及英国与欧盟其他成员国密切的经济往来。“脱欧”让英国的这些优势荡然无存,国际制造商会向欧盟内部生产成本相对较低的国家转移生产线。

  2、“脱欧”之后,英国对外贸易将面临萎缩。英国生产的商品28%销往国外,其中45%出口欧盟,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欧盟成员国内部的“零关税”待遇。“脱欧”将使英国进出口关税大幅增加,英国出口业的竞争力将下降,进口货物的价格将上涨,进而影响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涉及进出口贸易的300万就业岗位可能受到影响。

  3、“脱欧”之后,英国与欧盟在教育领域的交流势必受到影响。一方面,英国的教育机构无法利用欧盟的科研经费,邀请欧盟各国的顶尖学者到英国讲学;另一方面,英国本地的学生和学者也无法借助欧盟框架下的合作机制前往欧盟其他国家交流、深造。

  4、“脱欧”之后,英国公民在欧盟地区的行动自由可能受到限制。例如,英国人无法在欧盟国家自由地工作、生活、定居,也无法购买当地的房产,或者享受当地的医疗服务。即便英国政府有能力通过一对一的谈判解决这一问题,但势必要耗费一定时间,进而对当下的跨境人员流动造成影响。

  5、“脱欧”之后,欧盟其他国家的移民无法自由进入英国。在一些劳动力短缺的行业——不论是劳动能力要求不高的普通行业,还是对顶尖人才较为依赖的高新技术行业,雇主都无法自由聘请哪些技能匹配、成本较低的移民雇员,进而对企业竞争力造成影响。更重要的是,将大量外来移民拒之门外,将令英国这个向来崇尚人道主义和绅士精神的国家背负巨大的道义责任。

  英国脱欧后对欧盟的影响

  24日,英国公投以赞成脱离欧盟而尘埃落定。这一意外结果将给欧盟预算、资本市场一体化、贸易协定谈判、金融机构等带来冲击,也将拖累欧盟经济发展。

  在预算方面,英国是欧盟预算第四大净出资国,排在德国、法国和意大利之后。

  按2016年预算安排,英国需向欧盟缴纳194亿欧元,欧盟将返还英国70亿欧元农业和地区补贴。英国“脱欧”后,欧盟整体预算和再分配将受到影响,欧盟成员国需补上这个预算“窟窿”,同时调整相关补贴方案。

  在投融资方面,英国“脱欧”还意味英国将离开欧盟正在着力打造的资本市场联盟,该联盟旨在为公司和投资者清除障碍、灵活撬动资本、疏通投资渠道,为基础设施项目和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提供所需资本以促进增长和提高就业。

  英国是欧盟资本和金融市场的重要部分,欧盟股市一半资本通过英国资本市场筹集。英国“脱欧”对欧盟资本市场一体化是一个打击,同时也将冲击伦敦金融中心地位。

  在贸易协定谈判方面,英国“脱欧”公投结果可能会对“跨大西洋贸易和投资伙伴关系协定”(TTIP)谈判产生影响。美国贸易代表迈克尔·弗罗曼曾警告说,英国“脱欧”风险和其他欧洲政治问题正在削弱TTIP谈判前景。

  如果欧美顺利达成TTIP协定,双方将建起世界最大自贸区,涵盖全球约40%的经济产出和50%的贸易活动。美国智库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资深研究员加里·赫夫鲍尔表示,受英国“脱欧”公投结果影响,TTIP谈判将被推迟到“遥远的未来”。

  对金融机构来说,英国“脱欧”的冲击也不小。欧洲投资银行(EIB)预计将受到较大影响,因为英国在该银行的资本份额为16.1%,英国“脱欧”后,其他欧盟成员国或将不得不补足英国份额。问题还在于,英国的离开有可能影响欧洲投资银行目前的AAA信用评级。

  专家普遍认为,英国“脱欧”必将拖累欧盟经济增长。根据摩根士丹利欧洲经济团队测算,英国“脱欧”后,在“温和”和“高压”

  两种情形下,欧盟2017年经济增速将可能下降0.7个百分点和两个百分点,并且区域内金融环境将出现显著紧缩状况。

  负面冲击大,利空欧元

  欧盟在全球经济、政治事务中的地位和影响力将大打折扣。当前,欧盟总人口占全球接近10%,GDP占比高达24%,进出口占比均在15%以上。所以欧盟在国际诸多事务中具有较强的影响力,而英国的经济、金融、军事实力对欧盟国际地位贡献巨大。从总人口来看,英国总人口6488万,占欧盟总人口的12.76%,仅次于德国和法国。从经济总量来看,英国GDP占欧盟的17.56%,仅次于德国。从对外贸易来看,英国对欧盟对外进口的贡献高达14.5%,对出口的贡献达11.6%,也仅次于德国。如果英国脱欧,欧盟不仅是损失会员费那么简单,其国际地位和影响均会受到影响。

  英国脱欧对欧盟的影响负面冲击大。

  首先,欧盟内部不稳定性增加,欧盟在全球的影响力将被削弱。英国是欧洲最强的国家之一,完全是支撑欧盟的三根台柱子之一。从总人口来看,英国总人口6488万,占欧盟总人口的12.76%,仅次于德国和法国。从经济总量来看,英国GDP占欧盟的17.56%,仅次于德国。从对外贸易来看,英国对欧盟对外进口的贡献高达14.5%,对出口的贡献达11.6%,也仅次于德国。如果英国脱欧,欧盟不仅是损失会员费那么简单,其国际地位和影响均会受到影响。如果英国人走了,欧盟这个草台班子还能不能撑得住就很难说了。这将会给其他国家带来示范效应,“脱欧”洪水很可能会进一步泛滥。

  其次,欧盟的自由贸易进程可能放缓,欧元存在下行压力。英国是欧盟与美国、日本之间贸易投资协定的坚定支持者,一旦脱欧,欧盟自由贸易的进度也可能放缓。近几年欧盟暴露出债务危机、难民流入等诸多问题,内部分歧增加。这些都给增长乏力、通胀低迷的欧洲经济带来不确定性,欧元存在下行压力。

  不过,英国脱欧公投给欧盟强响了警钟,这或许能令欧盟下定决心,进一步改革以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英国《泰晤士报》指出,法国和德国似乎认为,采取新措施,加强外交政策和防务合作,以及进

  一步推动共同市场的深化,可以让全世界相信,欧洲计划仍有生命力。很多经济学家认为有必要采纳的、关于加深财政和政治一体化的新建议,可能不会被提上日程。不过,德国和法国在这种一体化应采取怎样的形式,以及应当向布鲁塞尔让渡哪些主权权力的问题上,很难达成一致。

  英国脱欧影响中国企业商标的十大问题

  1.商标权在英国——基于注册还是使用?与中国不同,在英国商标权可以基于使用。英国不全然适用“申请在先制度”。

  2.英国如何审查中文商标?英国商标局审查中文商标不需要申请人提供英文翻译或者音译。

  3.英国商标申请是否会审查绝对理由和相对理由?否,英国商标局仅针对绝对理由进行审查。另外,英国商标局会进行商标检索,看在相同或者类似商品/服务上是存在在先相同或者近似商标。如有,英国商标局会通知商标申请人和在先商标所有人。由在先商标所有人决定是否针对在后商标申请提起异议。不提异议的话,在后商标申请则获得注册。这是与中国商标审查制度非常不同的一个地方。这也意味着品牌所有人需要商标监测服务来检索第三方申请的与品牌所有人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

  4.英国法律如何界定“近似商标”?

  英国的审理标准与中国基本相同。评判近似的基本标准是申请商标与在先商标比较,是否在字形、读音、和/或商业/概念含义,标识整体印象以及显著性主要部分相同或者近似。

  5.在英国,异议他人商标大概需要多长时间?一般商标申请初审公告日起2个月内可以提起异议。如果向英国商标局提交了TM7a表格,那么异议期可以延长1个月。一旦异议程序启动,到作出裁定通常需要12-18个月的时间。如不服裁定,可以向法院或特殊指定官(商标专家)申请上诉。最近上诉成功的机率没有那么高。

  6.是否需要提交商标使用声明?

  无论是商标申请阶段还是商标获准注册后,都不需要提交商标使用声明,但需要在申请时具有在指定商品/服务上使用商标的真实意图。

  7.英国注册商标什么时候开始有面对不使用撤销的风险?和中国的3年不使用撤销不同,在英国自商标注册之日起满5年起,任何人可以提起不使用撤销程序。

  8.在英国如何证明商标的使用?权利人需要证明商标在5年内已投入真实使用,不能仅是象征性使用(即,仅为了维持商标注册的使用行为)或者内部使用,应当是为了取得或者维持英国市场份在指定商品/服务上的商业性使用。--这一点和美国商标制度是非常相像的。

  通常来说,以下证据可以用来证明商标的使用,所有证据应当体现商标标识并且在5年时间段内:

  发票(证明产品销售)、价目表、标签、签条、产品包装、基于商品或者服务的广告宣传展示、清楚显示商标的产品或者产品包装照片、产品目录、宣传材料、报纸广告、网站网页以及其他宣传资料。服务商标在使用场所的招牌或者其他展示照片也可以作为使用证据。

  9.如果一家公司在英国有注册商标,但是没有将该注册商标进行使用,那么该公司是否可以重新提交新申请来对抗可能的不使用撤销程序?在英国,如果一件商标超过5年时间没有投入使用,权利人还希望以后使用它,这个时候律师通常会建议重新提交申请,从而来对抗他人可能提起的不使用撤销。在英国,权利人不需要先放弃现有的注册商标然后再重新提交申请,这是因为英国商标局允许同一权利人名下有重复商标申请。然而,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申请人在英国提交申请时必须具备使用商标的真实意图。如果该真实意图不存在的话,该商标申请(或者稍后商标注册)面临撤销风险。

  10.何时可以进行商标续展以及需要哪些文件?英国商标有效期十年,自申请日起算,每十年续展一次。英国不需要提交使用声明,也不需要提交证据证明商标在英国的实际使用。续展期届满后,英国给予6个月宽展期进行续展。

篇二:英国退欧世界经济企业的解决方案就是竞争力篇三:英国退欧世界经济企业的解决方案就是竞争力

  

  。

  英国的对外贸易

  英国是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强国,在世界经济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英国是世界上第六大经济体,经济发展程度高,市场体系成熟,近几年来英国经济克服了世界经济衰退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保持了稳增长、低物价、高就业、福利改善的运行态势,实现了过去200年英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一个最长的经济持续增长期。

  第一部分

  对外贸易形式、特点、体制、及政策

  一、国际贸易的必要性

  1、国际贸易是生产力水平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当生产力发展出现了分工私有制就产生了贸易,国际贸易的产生还必须出现国家,国家与国家之间贸易就是国际贸易。

  2、国际贸易是各国追求比较利益的必然结果。相对成本的不同,为两国之间的互利的分工和贸易创造了条件,两国都专门生产本国占相对优势的产品,并互相交换,对贸易双方都有利。各国生产成本不同,各国总能够找出在某种产品生产上的相对优势,只要正确地利用这种生产上的相对优势,积极地开展对外贸易,就能够增进本国的利益。

  3、国际贸易是各国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的需要。在现代化的社会大生产中,许多产品的生产都具有规模报酬递增的特点,生产规模扩大,平均生产成本反而降低,这样就形成了规模经济,各国能够在世界范围内选择其所需的原料及机器设备等,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使劳动力价值降低。

  4、国际贸易是进一步满足各国需求,增进各国福利的需要。由于各国消费偏好或需求的不同,即使两国的生产能力完全一致,也会使双方的贸易成为必要。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收入变动引起需求变动,导致国际间工业品的双向贸易成为必然。

  -可编辑修改-。二、英国国内经济现状

  1、英国自然资源情况。英国是欧盟中能源资源最丰富的国家,能源产业在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主要工业有采矿、冶金、化工、机械、电子、电子仪器、汽车、航空等。生物制药、航空是最具创新力和竞争力的行业,服务业是英国经济的支柱产业。英国的农业以乳畜业为主,较为集中,高度机械,英国的主要能源生产大约占总GDP的10%。服务业特别是银行业,保险业以及商业服务业占

  GDP的比重最大,而工业的重要性则不断下降,尽管英国仍是欧洲最大的军火,石油产地、电脑、电视和手机的制造地。

  2、英国经济发展历程。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英国与其他西方经济体一起遭受重创,2009年第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自2008年第二季度开始连续6个季度大幅下挫,金融危机后,英国政府迅速采取了一系列刺激经济的措施。在采取了扩大货币发行量即定量宽松措施及维持低利率之后,英国金融系统在过去6个月已稳定得多,虽然英国经济面临较多的不利因素且整体复苏尚需时日,但从2009年下半年以来有所回升,2009年9月英国工业生产以两年来最快速度增长。

  3、英国经济发展现状。英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在2009年居世界第七,落后于美国、中国、日本、德国、法国和意大利。英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英国经济比上年萎缩5.0%,比第一次发布的下降4.8%下调0.2个百分点,初步统计2年英国现价国内生产总值为13964.74亿英镑,同比名义下降3.6%。

  三、英国对外贸易现状

  1、英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

  英国是世界经济强国之一,是世界第四大贸易国,贸易额占世界贸易总额的5%以上,商品和劳务出口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5%。英国主要出口机械、汽车、航空-可编辑修改-。设备、电器和电子产品、化工产品和石油,主要进口原材料和食品。

  (1)、出口情况。机电产品,化工产品,运输设备和矿产品是英国的前四大类出口商品,2009年占英国出口总额的23.2%、18.6%、11.8%、和1.4%。

  英国出口项目占总出口货物比重简表(表1)

  占出口货物比重(%)农业原材料

  食品

  燃料

  制成品

  矿物和金属

  从上表可以看出,在英国的出口货物中,制成品占有很大比重,在五年中都是60%以上,但是从趋势上看,这个比重随年份减少。农业原材料整体呈小幅度上升趋势,在年有所波动。食品、燃料、矿物和金属,都是上下波动,整体呈稳定趋势。

  (2)、进口情况。英国的主要进口商品是机电产品,运输设备,化工产品和矿产品,2009年进口1067.1亿美元,604.8亿美元

  531.4亿美元和521.7亿美元,占英国进口总额的20.9、11.8%、10.4%、10.2%。其中在机电产品

  、化工产品和运输、设备方面、德国均在英国市场上居首位

  在运输设备市场上更是占到了5.713.470.24.56.611.272.13.26.312.670.14.06.413.568.34.86.213.966.40.660.620.690.740.7020082009201020112012-可编辑修改-。25.9%的绝对优势。

  英国进口项目占总进口货物比重简表(表2)

  占出口货物比重(%)农业原材料

  食品

  燃料

  制成品

  矿物和金属

  1.29.513.068.13.61.110.810.369.13.11.29.711.368.43.81.29.614.467.04.11.08.914.160.20082009201020112012从上表可知,在英国总进口中,制成品的比例依然最大,而且比较稳定,燃料以及矿物和金属呈增长趋势,食品和燃料所占比例较小,而且也比较稳定。

  2、英国对外贸易总体情况

  英国总体贸易情况简表(单位:英镑)(表3)

  年份

  类别

  出口贸易总额

  进出口贸易余额

  出口货物总额

  进出口货物余额

  出口服务总额

  进出口服务余额

  422864-39124251977-9418117088755057395588-25637228126-8285216746257215442880-36738265708-9851417517261776487309-27825299097-9967818821271853488175-36058300456-1063431877197028520082009201020112012-可编辑修改-。从上表看,英国自2008年到2012年,出口贸易总额呈现增长的趋势,保持贸易逆差,但总体有所缓解;出口货物总额在持续增长,但是贸易逆差也在增大;出口服务贸易总额在增长,在服务贸易上,一直保持贸易顺差,而且贸易顺差在扩大。

  3、英国对外贸易地区结构

  英国与8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关系,主要贸易对象是欧盟、美国等,英国前20个贸易国主要是发达国家,其中欧盟成员国占9个。

  2009年英国对外贸易国家简表(表4)

  国家

  进出口

  各国出口占总出口比例(%)

  各国进口占总进口比例(%)

  由上表可知,英国对外贸易中,对美国、法国、爱尔兰、都是贸易顺差,而对德国、荷兰、中国则是贸易逆差。

  四、英国对外贸易形式与特点

  1、英国对外贸易形式。

  (1)主要贸易形式英国对外贸易分为进口和出口,由表1可知,英国对外贸易中加工贸易占大部分,大概在60%左右,而且都是制成品。其它的初级产品及原料,9.712.16.45.68.58.514.810.97.96.77.77.1美国

  德国

  法国

  爱尔兰

  荷兰

  中国

  -可编辑修改-。比如矿物和金属所占比例较小,约为3.5%。此外还有其它贸易方式:

  (2)其他贸易形式:一般贸易(包销、代理、寄售、拍卖、展销、招标、投标),商品期货交易,对销贸易(易货贸易、互购贸易、转手贸易、补偿贸易)。

  2、英国对外贸易特点。英国是世界贸易大国,外贸依存度大,外贸对国内经济有重要影响。大力发展对外贸易是英国提高就业,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的重要战略。英国对外贸易现状与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进出口商品结构方面,进出口商品为机器设备、电机和电气产品、汽车及其零件、石油、珠宝及贵金属、药品、光学仪器、有机化学品、飞机及塑料制品等,因此在进出口贸易中制成品的比例较大,由表1得出。

  (2)、对外贸易增长,贸易逆差扩大

  。2008年以来,英国对外贸易呈增长的趋势但贸易逆差不断扩大,由表3就可以得出

  2009年以及2011年贸易逆差出现大幅增加。

  (3)、欧盟区域内贸易占主导地位,欧盟是英国最主要的贸易区域。这个结论由表4的数据分析就可以得知。

  (4)、贸易关系以美国、欧盟为主。英国与8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关系,主要贸易对象是欧盟、美国等。主要出口国为:美国、德国、法国、爱尔兰、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等;主要进口国为:德国、美国、法国、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等。英国前20个贸易国主要是发达国家,其中欧盟成员国占

  9个,发展中国家只有中国、南非和印度。

  五、英国对外贸易政策及体制

  1、对外贸易政策

  (1)英国的自由贸易政策

  -可编辑修改-。A、英国总体实行的是自由贸易政策,但是不是纯粹的自由贸易政策。在经济全球化下,自由贸易政策成为世界贸易政策主流,但存在正当的贸易保护。竞争力强的行业倾向自由贸易政策,而竞争力弱的行业倾向保护贸易政策;在同一行业,竞争力强的企业倾向自由贸易政策;而竞争力弱的企业则寻求保护贸易政策;在一个国家,以国内市场为主的企业偏于贸易保护政策,而以国外市场为主的企业倾向自由贸易政策。由表1就可以得出,英国在制成品中占有较大优势,围在原材料及燃料对外贸易比例就相对小。

  B、贸易自由化发展不平衡。就贸易领域来说,由表3可知英国货物贸易自由化程度高于服务贸易;工业部门的自由化程度高于农业;出口贸易自由化程度高于进口贸易自由化。由表4知,英国主要贸易国是欧盟成员国,可见高级阶段的地区经济贸易集团内部自由化程度高于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内部的贸易自由化。

  C、自由贸易政策不时受到干扰。由表1、表3都可以看出2009年的数据波动明显强于其他年份,这是因为2008年经济危机对英国国际贸易政策的影响。在不平衡发展规律作用下,世界经济、各国经济都处于不平衡发展中。当经济高涨时,自由贸易政策比较盛行;在经济危机下,自由贸易政策被干扰。

  (2)英国的保护贸易政策

  对于开放国内市场,英国政府持积极态度,但也采取适当的非关税措施。英国政府在此方面的立场是:在考虑到各种宏观因素的同时,也要考虑各行业及个人的利益,以确保有关措施的使用并完全反映英国国家的整体利益。

  A、英国进口许可证制度。欧盟成员国之间大部分货物的进口,不需要进口许可证,但是,某些进口则需向有关部门申请许可证。在多数情况下,进口受到限制的-可编辑修改-。货物,如已在欧盟内部流通,在进入英国时,则不再需要许可证。

  B、英国进口限制。由英国贸工部进口许可证司实施的进口限制分为两部分-欧盟进口限制及国内进口限制。欧盟进口限制包括纺织品及成衣、钢铁和其他产品等三个方面;国内进口限制,大部分轻型武器及弹药的进口需要进口许可证,进口许可要求也适用于武器零部件的进口,某些核材料,在进口至英国时,需要相关的进口许可证;制裁:由于外交政策等需要,配合某些国际组织限制同某些国家进行贸易往来的具体措施。

  C、英国的反倾销、反补贴政策。英国在贸工部内建立了反倾销小组,其主要工作是,从英国的利益出发,做好协调工作。

  2、对外贸易管理体制

  (1)贸工部。管理全部工业行业和贸易事务。其中包括国际贸易政策、促进出口和对内投资的政策、以及欧盟内的经济事务。

  (2)外交部。派遣商务外交人员、协同贸工部和国际贸易总局负责国外部分的促进出口工作。

  (3)国际贸易总局。负责研究与开发出口市场,对有关政府部门和出口企业提供信息咨询、技能、项目、资金等支持,外派和接待贸易团体及商展,以及促进石油和天然气出口等)的基础上正在组建的新部门。

  (4)出口信贷担保局。为企业性质的政府部门,业务受贸工大臣和财政部的管辖,职能是帮助英国公司克服向海外销售和投资的风险,为英国项目和生产资料出口商提供拒付款保险、为对外投资提供政治风险的保险、为英国私营保险公司对出口的保险提供再保险。

  -可编辑修改-。(5)国际发展部。负责制定所有国际发展事务的政策,其中包括以合作成员的身份与各发展中国家的政府、世界组织以及英国国内和国际上的非官方机构,协定各种支持英国和

  世界经济发展的有关政策。通过双边项目、投资和援助来协助贫困国家改善经济、贸易和生活水平,同时帮助英国企业发展海外业务。

  (6)海关与货物税务署。负责对一般进出口货物的具体控制管理、征收货物税(包括增值税VAT)和对外贸易统计。对特定国家进行进出口的控制管理,比如对从欧盟内

  某

  些国家商品的进口管制、对某些国家的贸易制裁或禁运管制等。HMCE的管制范围较宽,涉及特定动物,肉、鱼的卫生标准,濒危动、植物,文物和艺术品,其中包括照片、文件、手稿和考古学材料等。

  第二部分

  英国对外贸易案例分析

  选取案例为英国与中国之间的贸易往来

  一、中国与英国进出口贸易合作情况简介

  中国是英国在亚洲的传统重要贸易伙伴,双方经贸往来源远流长。近年来,在中英两国政府的积极推动下,双边经贸合作不断深化,成效显著。

  英国目前是中国在欧盟内第三大贸易伙伴,最大的投资来源地和主要目的国,中国是英国在欧盟外第二大贸易伙伴。根据中方统计,2010年1-12月,中英货物贸易额为500.8亿美元,并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27.9%。其中出口387.7亿美元,增长24%,进口113亿美元,增长43.5%。据英方统计,2010年1-11月,中英货物贸易额为345.6亿英镑,同比增长28%。其中出口276.2亿英镑,增长24.4%,进口69.4亿英镑,增长44.3%。

  英国是欧盟内对华投资最多的国家之一,截至2010年11月底,英国累计在华实-可编辑修改-。际投资169.9亿美元。英国是中国在欧盟内的第二大投资目的国,截至2010年11月底,我对英非金融类投资总额约7亿美元。英国也是欧盟国家中中资银行最多的国家。近年来,重大双边投资并购项目不断涌现,其中壳牌南海石化项目总投资额达40亿美元,是我国目前最大的中外合资项目。我国上汽/南汽集团并购英国罗孚汽车公司,也成为中国汽车企业“走出去”的典型案例。

  服务贸易方面,中英金融合作领域不断拓宽,业务渗透加深。目前,已有7家英资银行、4家英资保险及1家再保险公司在华设立营业性机构。汇丰银行和渣打银行于2007年3月成为内地首批完成本地注册的外资银行。2008年1月,伦敦证券交易所在北京设立办事处。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保险等先后在英国设立了分支机构,取得英国法人资格,国家开发银行投资30亿美元入股巴克莱银行。在专业服务领域,已有14家英国律师事务所在中国设立了办事处,1家中国律师事务所在英国设立分所。此外,创意产业成为合作新领域,北京奥运、上海世博、广州亚运等大型活动吸引了英国创意企业的目光,一些中国企业也投资于英国的创意产业。

  中英双方领导人均高度重视发展双边经贸关系:

  2008年1月,英国前首相布朗访华期间两国领导人确立了2010年双边贸易额达到600亿美元的目标。

  2009年4月胡锦涛主席出席伦敦G20峰会和2月份温家宝总理访英期间,中英领导人传递了对中英经贸合作前景的乐观与信心。

  2010年11月英国卡梅伦首相率4位内阁大臣、40多名重量级企业家成功访华,达成多项重要协议,并提出了2015年使中英双边贸易额翻一番、达到每年1000亿美元的新目标。

  2011年1月李克强副总理访英又给中英经贸合作注入了新的动力,双方签署能源、-可编辑修改-。金融、文化等领域的15项协议,涉及金额达46.8亿美元。

  目前,中英双方已建立了中英经贸联委会、中英经济金融对话、中英能源对话等多层次的双边经贸交流机制。

  二、中英双边贸易迅速增长

  据中国海关总署发布数据,在2013年中英双边贸易增长11%的基础上,2014年1-7月增长22.3%。

  1-7月中英货物贸易总值444.8亿美元,其中中国对英出口307.1亿美元,增长17.3%,中国自英进口137.8亿美元,增长35.1%。

  2014年以来,中英贸易增长势头旺盛,一直引领中欧贸易。英国已超越荷兰,成为中国在欧盟内第二大贸易伙伴。7月单月,在中国全球进口增速为负的形势下,自英进口持续提速,达到35.3%的高位;对英出口表现抢眼,增幅高达18.8%。

  目前,英国主要从中国进口前三大类商品是机电产品、纺织品及原料和家具玩具,出口给中国的前三大类商品是运输设备、机电产品、化工产品,其中运输设备占出口商品额的三分之一以上。

  《金融时报》2014年8月13日报道,英国的时尚零售品牌“Topshop”和“MissSelfridge”与中国时装零售网站“尚品网”达成协议,其品牌产品下个月将在中国网购市场

  上亮相。英国两个品牌的所有人菲利普格林爵士表示,随着品牌全球扩张的继续推进,进入中国市场将成为向前迈出的重要一步,利用中国网络覆盖的威力,其产品面向的是世界上最激动人心的消费市场。

  三、中英贸易特点

  1、双边贸易不断增长,但存在部分贸易保护政策,是不完全的自由贸易政策。中英双边贸易始于2O世纪5O年代,6O年代平均贸易额为2亿美元左右,1995—2004年,贸易总额不断增长占英国贸易总额的比重逐年增加。2004年中英双边贸易总额-可编辑修改-。同比增长24.O2%,从中国进口、向中国出口以及中英贸易总额分别约占英国总进口额、总出口额以及对外贸易总额的4.23%、1.25%和2.94%。2005年1-9月,中英双边贸易额

  265.3亿美元,同比增长24。其中,英国对中国出口36.5亿美元,占英国出口总额

  1.3%,同比增17.6%,在英国的出口国中,中国排第17位,英国从中国进口228.18亿美元,占英国

  进口总额的6.2%,同比增长25.1%。英中贸易逆差额为192.3亿美元,同比增长26.7%,仅次于德国居第二位。

  2、贸易结构改善,机电产品占主导,体现了贸易自由化发展不平衡,2004年中国机电产品对英出口39.4亿英镑,约占对英出口总额的37%。2005年,主要出口电子和电气产品、机器设备

  、服装等,此3类商品的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4.68%。英国对中国出口最大商品也是机电产品,2004年对中国出口21.78亿美元,约占英国对中国出口总额的50%,2005年,英国对中国出口的主要商品为机械设备、电子和电气产品等,如2005年5-9月,英国出口中国的机械设备、电子和电气产品合计占对中国出口总额的41.52%,进口中国的电子和电气产品机器设备、服装(包括针织和非针织)占从中国进口总额的46.8%。

  四、中英贸易2013年合作概况及前景展望

  1、2013年是中英经贸合作突破之年。

  中英经贸关系延续了2013年的强劲势头,取得了新的突破。合作领域扩宽,重大项目频现,广度和深度提升,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

  (1)双边贸易“量”“质”齐升

  A.2013年,中英双边贸易突飞猛进,创历史最高水平,首次突破700亿美元大关,同比增长11%,远超同期中欧贸易2.1%的增长率。2013年,中国对英出口首次突破500亿美元大关,达到509.5亿美元,同比增长10%。中国-可编辑修改-。取代德国成为英国机电产品最大进口来源地。此外,中国纺织服装、家具玩具、鞋帽箱包等产品档次升级,在英保持了较高的市场份额。

  B.英国汽车对华出口势头强劲,全年超过11万辆,金额接近70亿美元,创下新纪录。根据路虎捷豹统计,2013年,路虎捷豹对华出口突破8万辆,占其全球出口四分之一。英国农产品有望成为对华出口新增长点,猪肉产品已实现对华出口,海产品和乳制品对华出口前景看好。

  (2)合作纵深扩展

  2013年来,中英在多个领域的合作取得重大突破,意义和影响深远。

  A.

  基础设施合作迈出坚实步伐。2013年,在中英两国召开的中英财金对话期间,签署了民用核能合作备忘录,为中国核电企业进军英国核电市场奠定了政治基础。英国的核电市场进入有贸易保护政策限制,例如进口许可证制度,某些核材料,在进口至英国时,需要相关的进口许可证。

  B.

  两国领导人就中英高铁建设合作达成共识。卡梅伦首相表示欢迎我国企业参与英国高铁建设。两国高铁合作显现出光明前景.C.

  金融合作势头迅猛。2013年,中英在人民币跨境交易合作方面大踏步前进,硕果累累,伦敦作为人民币离岸中心的轮廓日渐清晰。2013年,伦敦的人民币交易量增加了50%,使英国首都成为全球仅次于香港的人民币离岸市场。中英签署的2000亿元人民币的货币本币互换协议,是中国同七国集团国家签署的首个此类协议。伦敦获得800亿人民币RQFII额度,首只交易基金近日在伦敦证交所上市。中国银行伦敦分行在英发行25亿元人民币债券,成为继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之后第三家在伦敦提供人民币投资产品的中资银行。

  D.

  新的合作领域不断涌现。2013年10月,两国政府宣布建立2亿英镑的联合-可编辑修改-。研发基金,为两国科技合作注入了活力。医疗卫生和养老有望成为中英两国合作新领域。在非常规能源领域,英国石油企业积极参与中国页岩气勘探开发,大有捷足先登之势。

  E.

  英国企业对华投资热情重现。同时英国也很重视反倾销政策,组成反倾销小组,保护国家自身利益。英国企业看好中国经济发展前景,并且随着英国经济形势好转,英国企业加大了对华投资力度。2013,汇丰集团为汇丰中国注资30亿元人民币,新开21家网点。怡和集团拟在华投资近50亿元,参与中国酒店、高端地产的开发。英国石油公司在华合作的珠海炼厂三期扩建项目动工在即。

  (3)中国对英投资如火如荼

  A.2013年,中国对英投资在2012超过80亿美元的基础上,投资并购总金额超过

  亿美元,英国再度成为我国海外投资主要目的地。

  B.商业地产成为我国企业对英投资新热点。平安保险、中投共斥资约6亿美元收购伦敦标志性建筑,大连万达和绿地集团先后宣布在伦敦投资逾10亿英镑开发商业地产项目。

  C.中国企业投资并购英品牌方兴未艾。大连万达斥资3亿多英镑收购世界第二大豪华游艇公司英国圣汐公司,成为收购英国奢侈品牌的首家中国公司。吉利集团收购英国百年品牌锰铜公司,把伦敦黑色出租车的制造商收在麾下。蓝色光标集团收购著名公关公司亨茨沃兹(Huntsworth)公司19.8%的股份。波斯登全面收购英国第二大男装连锁运营商格林伍兹公司的88个零售店面。

  D.在英投资地域分布扩宽。2013年,逾20家新设中资企业在英伦三岛安家落户,数量创历年之最,运营中心延伸至大伦敦以外的多个地区,包括伯明翰、雷丁、-可编辑修改-。柴郡、北安普顿等地区。英属维尔京和开曼群岛继续成为我国企业“走出去”的“宠儿”,投资金额创下近年之最。

  2、把握当前机遇期,推动中英经贸合作再创辉煌

  随着卡梅伦首相2013年成功访华,中英关系重回正轨。2014年,中英高层对话将迎来活跃期。中英年度总理会晤和第六次财金对话可望举行。这将为两国经贸合作营造良好的政治环境,巩固两国工商界开展合作的信心。

  十八届三中全会拉开了中国深化改革的大幕,标志中国发展进入新阶段。中国全面深化改革,不仅为中国的发展提供强大动力,也给中英合作带来更多机遇。

  英国创新能力全球领先,高端制造业发达,研发能力强。中英加强研发合作大有

  可为。英国有望成为我高端产品和技术的重要来源地。英国崇尚自由贸易,市场规范,对我国投资持开放态度。中英在基础设施、房地产开发、新能源等领域合作可望迈出新步。

  作为国际金融、贸易、信息中心,英国对全球市场辐射强,可以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开拓欧洲、北美、中东、非洲市场的跳板。中国企业还可以利用英国发达的创意产业和品牌营销经验,将英国作为我提升品牌形象、开拓营销网络的节点。

  3、中英合作发展前景良好

  (1)英国举办中小企业2013中国论坛。

  10月17日,英中贸协和英国贸易投资总署在曼彻斯特举办了英国中小企业2013中国论坛,约160家英国中小企业和英中媒体与会。与会企业对中国经济发展前景表示乐观,认为中国在知识产权保护、政府行政效率等方面改进明显,吸引外资环境不断优化,企业赴华投资或与中方相关企业合作意愿较强。

  (2)第五次中英经济财金对话。

  -可编辑修改-。国务院副总理马凯和英国财政大臣奥斯本于2013年10月15日在北京共同主持了第五次中英经济财金对话,就中英双方在核能领域的合作达成了一致意见。中英双方愿通过投资、技术和专业知识运用和民用核能项目建设,加强在两国各自国内市场和第三国市场的合作。两国政府代表签署了《中英关于加强民用核能领域合作的备忘录》。

  4、英国媒体称:英国需东行。

  英国如想在未来保持繁荣,就要将贸易重点从过去转换到新的现实中,与中国做生意,英将获益多多。

  英国《泰晤士》15日刊登题为《英国需东行》的评论文章,现摘译如下:

  英国的未来离不开中国,除奥斯本和鲍瑞斯外,其他那些野心勃勃的英国政治家亦会不断访华。中国的巨大现金流可能是世界经济中最重要的一个要素,诸如英国等国家都面临着选择:是否寻求来自中国的投资。因2012年英国首相会见达赖,两国关系曾受到冷落。

  英中关系中也有令人乐观的因素,比如高等教育和科技联系较强,英国与中国高校的合作项目比其他任何国家都多,中国也在为加入国际商界而努力学习英语,中国学习英语的人数已是英国人口的4倍。但毫无疑问的是,中国是英国未来的一部分。

  五、结论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的资本主义国家之一,有着悠久的议会民主传统,政治制度成熟稳固,高增长、低通胀、低失业的英国经济目前正处于历史最好发展时期。英国经济实力雄厚,科技先进,金融服务业居领先地位,而中国劳动力资源丰富,市场空间巨大,中英两国在经济上有很强的互补性,中英双边贸易的合作有着巨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前景。

  -可编辑修改-。近年来,由于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给中英双边经贸发展带来了许多不确定因素和负面影响,两国间的加强互利合作也更凸显其迫切性和必要性,如何在金融危机背景下进一步拓展双边合作空间,发掘彼此在贸易投资领域的新的增长点,对双方来说是挑战,更是机遇,相信这种经济上的互补性将促使中英双边经贸合作向更高的水平大步迈进。

  -可编辑修改-。THANKS!!!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课件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可编辑修改-

篇四:英国退欧世界经济企业的解决方案就是竞争力篇五:英国退欧世界经济企业的解决方案就是竞争力

  

  决定企业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因素

  彭绍仲;李振华

  【期刊名称】《开放导报》

  【年(卷),期】2001(000)002【摘

  要】@@近20年来,国际经济次序比以前更自由、更公平,然而,世界上贫富分化却越来越严重.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中国企业如何面对拥有技术和资本优势的跨国集团的挑战,如何在世界经济舞台努力争得一席之地,是一个重大问题.

  【总页数】3页(P7-9)

  【作

  者】彭绍仲;李振华

  【作者单位】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F2【相关文献】

  1.决定企业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因素[J],彭绍仲;李振华

  2.建声条件是决定语言可懂度优劣的主要因素[J],曾维坚

  3.语言知识是决定英语写作成功的主要因素[J],李永大

  4.决定南美白对虾养殖成败的主要因素[J],闫雪崧

  5.消纳、创新、成本成为决定风电发展主要因素[J],本刊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篇六:英国退欧世界经济企业的解决方案就是竞争力

  

  国际竞争力的概念

  不同的机构对国际竞争力作出定义的有:美国总统产业竞争力委员会在1985年的总统经济报告中将国际竞争力定义为:国际竞争力是在自由良好的市场条件下,能够在国际市场上提供好的产品、好的服务的同时又能提高本国人民生活水平的能力。‘经合组织在1986年出版的《科学、技术和竞争力》一书提出:“国家经济的竞争能力是建立在国内从事外贸的企业竞争能力之上的,但又远非国内企业竞争能力的简单累加或平均的结果。”1994年,经合组织将国际竟争力的概念定义为一种创新能力。1998年,经合组织将国际竞争力的概念定义为生产要素取得持续的高收益和高使用率的能力。世界经济论坛(WEF)在1985年将国际竟争力定义为:企业主目前和未来在各自的环境中比他们国内和国外的竞争者更有吸引力的价格和质量来进行设计生产并销售货物以及提供服务的能力和机会。

  不同的学者对国际竞争力作出定义的有: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H一O、邓宁等从国际贸易角度出发将国际竞争力定义为一种比较优势,认为一个国家或一个企业之所以比其他国家或企业有竞争优势,主要是因为其在生产率、生产要素或所有权方面有比较优势。按照Krugman的新贸易理论的解释,竞争力是某种技术优势、规模优势的反映。SMarkusen在1992年将国际竞争力定义为在一个国家通过贸易使实际收入的增长高于其贸易伙伴,则说明其有竞争力。Cohen和Zyman在1989年认为,国际经济竞争实质上是企业之间的竞争,国际竞争力最核心的是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而一个企业有竞争力是指这个企业能够在建立和保持市场地位的同时获得利润的能力。

  尽管国际竞争力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但迄今为止仍是一个难以统一定义的复杂概念。借鉴国内外有关国际竞争力研究的成果,可以认为,国际竞争力只有在国际比较中才有意义,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实际有两方面的含义:其一是指国家增加国民收入和财富的能力,其二是指国家在进出口贸易中所表现出的竞争力。前者为广义上的竞争力,定义为综合竞争力,后者是狭义上的竞争力,定义为出口竞争力。

篇七:英国退欧世界经济企业的解决方案就是竞争力

  

  2016年6月23日,英国举行公投,52%的投票者选择“脱欧”。经过三年多艰难的谈判,布鲁塞尔当地时间2020年1月29日,欧洲议会以621票支持、49票反对、13票弃权的票数正式批准了英国“脱欧”协议。两天之后,英国正式实现“脱欧”。作为资本主义国际经济秩序的推动者和引领者之一的英国实现了“脱欧”,是欧洲新自由主义史上的重大事件。新自由主义推动的欧洲一体化进程又在新自由主义之下走向了分裂,英国“脱欧”背后正是新自由主义重大危机的缩影。

  一、英国的新自由主义传统与新自由主义下的欧洲一体化进程

  新自由主义是英国现代政治思想的主要流派,起源于亚当·斯密的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思想,经20世纪30年代的伦敦学派得以迅速发展,后又被1979年上台的撒切尔政府加以广泛实践,使之在英国经济政治政策中起主导作用。作为一种经济自由主义的复苏形式,新自由主义被广泛接纳,蔓延至欧洲大陆,自19世纪70年代以来在欧洲各主要国家的对外战略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一)英国的新自由主义传统

  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经济停滞不前、衰退、失业率上升、通货膨胀居高不下的“滞涨”危机。针对这种情况,凯恩斯主义却毫无有效措施。随着西方福利政策的破产,以哈耶克为首的朝圣山学社逐渐兴起,提出以恢复古典自由主义为主要内容的新古典自由主义(Neo-liberalism)。

  在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把新自由主义的货币主义作为主导思想,反对英国工党所坚持的企业国有化、福利国家和国民计划经济的政策,对保守党政府的反危机政策表示强烈反对,倡导实行“撒切尔主义”,对福利国家体系开始推进其深度改革;提出了系统的、全面的放开国家干预、使自由经济恢复活力的经济政策;还发动了规模宏大的私有化运动。英国“撒切尔主义”与美国“里根主义”统称为新自由主义。新自由主义经济模式逐渐在全球化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

  新自由主义是一种经济和政治学思潮,它反对国家和政府对经济的不必要干预,强调自由市场的重要性。但不同于古典自由主义,它提倡社会市场经济,即政府只对经济起调节以及规定市场活动框架条件的作用。在国际政策上,强调开放国际市场,支持全球性的自由贸易和国际分工。新自由主义者反对社会主义、贸易保护主义、环境保护主义和民粹主义,认为这会妨碍个人自由,极力鼓吹以超级大国为主导的全球一体化。

  (二)新自由主义推动了欧盟成立

  20世纪70年代,美国和英国联合操纵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组织机构,向全世界推行金融自由化和国家化政策,把西欧国家接受“华盛顿共识”作为前提条件,强迫德国、法国和新西兰等西欧国家推行市场自由化、放弃政府干预和私有化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改革。新自由主义思想和政治的核心要素即市场中心观念逐步渗入欧洲其他国家和政治力量,甚至是一些表面激烈抵制新自由主义政治的左翼力量。[1]新自由主义思潮在欧洲其他国家政党中不断蔓延,这表明,新自由主义作为一种政治话语已通过制度化的方式渗入欧洲的国内政治和欧盟制度。欧洲主要国家开始进行新自由主义体制改革以来,愈发强调要开放国际市场,深化国际分工与合作,发展全球自由贸易。二战后,出于抗衡苏联威胁、消除战争隐患以及联合自强等现实考虑,欧洲开始了一体化实践。在新自由主义的背景下,通过区域一体化来推动全球一体化,成为主要资本主义大国的共识,英国顺势加入了欧盟组织。

  1993年11月1日,欧盟正式成立,标志着欧洲由区域一体化组织开始向联邦化方向发展。1999年,作为经济一体化象征的欧元问世,2002年1月1日,欧元正式启用。随着欧盟6次大规模扩张,27个成员国已经成为拥有5亿多人口,总面积达433万平方公里的全球第一大經济体。经济一体化对欧盟保持宏观经济稳定、推动跨境贸易和投资、促进金融市场发展、提升欧盟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地位,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欧盟作为区域一体化的最成功范本,引领着全球化的发展。

  (三)欧盟主要大国存在新自由主义体制差异

  虽然欧洲主要国家纷纷进行了新自由主义改革,但是英国与欧洲大陆在体制上存在明显分歧。英国与德、法等国同属于市场经济体制,但在市场经济运行的具体模式上存在一定差异。英国是资本主义的发源地,也是自由放任市场经济的发轫地。英国模式主张国家对私人企业尽可能少地干预,实行自由经济、自由贸易;鼓励企业通过高风险获得高利润;强调个人自由,反对国家制定经济发展规划等。自由竞争曾给英国带来历史性的辉煌,失去竞争力也导致大英帝国没落。20世纪80年代初,撒切尔夫人上台后,推行新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使英国模式进入新阶段——“新盎格鲁—撒克逊模式”。

  德国、法国的新自由主义体制与英国有很大区别。在德国,市场自由受到国家调节的约束,实际上德国实行的是社会市场经济的模式,即国家调节之下的市场经济,来保护市场自由基础之上的社会公平,将个人的自由与社会的公平结合起来,既保护了私有财产,又推动了社会的稳步前进,保障了个人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平衡。在法国,市场的自由离不开有效的行政管理,通常这一模式被称为行政管理导向的市场经济模式。在这种体制下,市场经济在国家行政管理下运营,行政管理有效解决了市场自由的盲目性和对公共部门的垄断和侵蚀,行政管理是为了维护市场自由,也是为了监督市场自由。

  基于此,在欧盟一体化建设上,英国主张把欧洲建成松散的自由贸易区,反对建立单一货币等一切深化措施,主张自由贸易区要不断扩大。这从欧洲自由贸易区与欧共体的区别也可见一斑。自贸区仅限于在成员国之间取消工业品关税和限额,而对外不实行统一的关税,农产品也不列入自由贸易范围,其联合与合作的程度要大大逊于欧共体。与此相反,欧盟在德法轴心的驱动下,一体化不断向纵深发展。这一系列的压力迫使英国重新看待英欧关系,并希望通过全民公投的方式明确英国与欧盟关系的新定义,为后来“脱欧”成为现实埋下了伏笔。

  二、英国“脱欧”源于欧洲新自由主义出现重大危机

  歐盟一体化进程并非一帆风顺,英国与欧盟的关系也不是十分融洽。事实上,英国基于光荣孤立的传统,从加入欧盟的开始就十分犹豫,后来在欧洲一体化进程中也一直“貌合神离”,甚至有时会扮演阻碍一体化进程的角色。尤其是近年来,新自由主义引发的金融和债务双重危机使得英国与欧洲大陆间矛盾明显上升,多年来的新自由主义实践使得欧盟内部不均衡拉大,欧盟成员身份也使得英国民主体制遭受冲击。英国作为曾经全球化的积极倡导者转而脱离欧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英国民众对近几十年来新自由主义造成的经济、政治和社会不平等加剧的不满,对以紧缩为主基调化解欧债危机造成社会分化的抗议。英国“脱欧”事件将新自由主义问题突显了出来。

  (一)新自由主义引发欧洲金融和债务双重危机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席卷全球,最终演变为全球性金融危机。此次金融危机对欧洲经济、政治和社会各个领域均造成严重冲击,是欧盟成立以来遭遇到的经济衰退程度最深、持续时间最长、影响范围最广、破坏程度最大的一场经济和金融危机。从2008年第2季度到2009年第2季度,欧盟和欧元区经济连续5个季度负增长,经济收缩幅度均在4%以上,许多经济指标回到10年前的水平。为应对金融危机,欧盟及各成员国政府被迫实施了规模空前的金融救助和经济刺激计划,总支出规模相当于欧盟GDP的5%左右。

  经过一系列超宽松的货币政策和扩张性财政政策,欧洲经济开始艰难复苏。然而由于欧盟财政透支和微观经济增长乏力,债务问题又接踵而至,欧盟随之陷入了主权债务危机与经济低迷的漩涡中。从2009年10月希腊爆发债务危机以来,爱尔兰、葡萄牙、意大利、西班牙、法国等国相继卷入债务危机之中,债务危机呈现出由点到面、由局部到整体、由边缘小国到核心大国不断深化和蔓延的态势,整个欧盟都深受债务危机的困扰。

  国际金融危机与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存在着密切的内在联系。英国《金融时报》主编马丁·沃尔夫认为,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衰退的延续,债务危机是金融危机在货币一体化条件下的结果。[2]受金融危机和债务危机的双重打击,欧盟一体化结构岌岌可危,英国与欧洲大陆渐行渐远。尤其是欧债危机爆发以来,法国和德国对欧盟的主导性显现了出来,而英国在欧债危机中却将自己置身事外,其处境与地位都很尴尬,并且逐渐被欧盟区域内的其他大国排挤、边缘化。

  (二)新自由主义造成欧盟内部分化和不平等加剧

  新自由主义之下的欧盟内部经济发展极为不平衡。欧洲西北部地区经济发达,而东欧南欧经济发展则相对滞后。对发达的英国而言,虽然欧盟提供了诸多优惠政策,但是英国要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也相对较大,比如要承担高昂的欧盟会费。而新自由主义进一步加剧了欧盟内部的发展不平衡问题。追求经济增长是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首要目标。新自由主义的全球化逻辑即无止境地追求高利润,并且必要时可以以牺牲公平和平等为代价,造成的结果就是灾难性的贫困增加和严重的两极分化。随着新自由主义造成的全球发展不均衡加剧,在国际上引发了一系列严重危机,如民主政治问题、经济发展模式问题、多元文化问题等,这些问题也深刻地冲击着新自由主义制度和体制模式。

  不可否认,新自由主义带动了金融化与技术变革的全球推进,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但是却使社会愈发形成了鲜明的两极“分层”。[3]从上层来看,金融化的日趋成熟促使上层精英群体获得高额的金融收入,并借助信息技术的变革和全球化的推进,从全球市场中获利。而从底层来看,由于知识水平以及技术能力低下,不仅在一国之内被精

  英群体所压榨,也在一体化区域内日益沦为社会的边缘群体,并且还要受到外来移民的冲击和进一步掠夺。金融危机之后以英国为代表的新自由主义国家恰好反映出“新自由主义转向在某种程度上与经济精英力量的恢复或重建密切相关”。[4]由于财富分配不公,欧盟内部富人与穷人的对立越来越尖锐。内部分化导致国家、地区的动荡和冲突不断,移民问题使欧盟内部的分化雪上加霜。

  (三)民众对新自由主义的逻辑和价值观失去信心

  在欧盟内部,作为应对危机和社会冲突的唯一解决方案,新自由主义已经通过制度化的方式渗入到了欧盟各国的决策机制中,主流政党失去了选择,民主也失去了意义,民众也有了对既有秩序的失望乃至寻求新的带有颠覆性的替代力量和政治议程的渴望。[1]因为当新自由主义成为政治统治的工具,就被镶嵌在英国的国家治理机制中,成为政党执政的逻辑,这意味着新自由主义作为主流意识形态开始发挥作用,中下层民众的意见很难有有效表达的途径,民主制度逐渐被侵蚀。

  自撒切尔执政以来,新自由主义的标志就是“削减”和“私有化”。而英国民众对政府削减医疗保健支出和公共福利、冻结公共部门工资感到失望和愤怒。《英国医学杂志》指出,仅在英格兰,紧缩政策就导致了12万多例额外死亡,而英国最大的食品银行称,自2013年以来吸收的人数增加了73%。与此同时,到2016年,旨在消除紧缩状况的赤字增加了53%。其他许多类似的事例引起了公众的强烈反弹,他们不仅是反对保守党政府,而且是反对推动其政策的意识形态——新自由主义。

  新自由主义的价值观正不断受到攻击。调查显示,接近半数的英国人认为欧盟成员国身份正在削弱英国独特的身份认同。[5]对新自由主义失去信心的民众自然而然地会走上了反抗新自由主义的道路。

  三、后“脱欧”时代欧洲新自由主义的走向

  英国“脱欧”成为现实,欧洲新自由主义由此陷入了严重危机,但是摒弃新自由主义仍是遥不可及的。后“脱欧”时代,随着英欧关系出现大变革,欧洲大陆的新自由主义秩序开始失衡。过去由区域一体化主导的新自由主义全球化中,国家的意志被弱化,但是随着英国与欧盟的逐渐脱离,英国或将以更加自由的身份参与全球经济贸易往来,新自由主义之后可能是更极端的新自由主义。

  (一)欧洲大陆新自由主义秩序的失衡

  英国历史性地退出欧盟,直接导致了英欧关系变革,对英欧日后的经贸往来是重大考验。虽然英国强调,“脱欧”后,欧盟仍是英国主要的经贸合作伙伴,但过去长达三年之久的“脱欧”过程毫无疑问已经逐渐瓦解了英欧双方之间的信任和友好关系。按照谈判双方的约定,“脱欧”后英國与欧盟随即进入过渡期。在过渡期内,一方面,即使没有了欧盟成员国的身份,英国仍需遵守欧盟规则,按照现有规则进行贸易往来和人员流动,并按期缴纳欧盟预算费用;另一方面,根据此间谈判双方的约定,在过渡期内,英欧双方将继续就贸易、金融、渔业、航空业、医药业和国土安全等方面进行漫长而艰难的谈判。未来英欧关系的走向以及英欧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很大程度上仍取决于谈判的结果。

  对欧盟而言,“脱欧”对欧盟以及欧洲一体化进程而言是一个不小的打击。在欧盟内部,英国是紧随德国之后的第二大经济体,又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无论是在经济上还是政治上,其国际影响力都不容小觑。英国的退出,使欧盟失去了一员猛将,同时多了一个对手,无疑会削弱欧盟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另外,英国的退出也给欧盟其他国家带来了负面效应,使本来就“貌合神离”的欧盟组织更加缺乏凝聚力,其他国家一旦效仿,欧盟将分崩离析。

  对于英国而言,“公投结果对英国的影响最为直接,不仅为英国经济带来一段时间的不确定性,也会加剧国内政治的碎片化”。[6]“脱欧”后的英国也面临艰难的过渡期,除了调整与欧盟的关系,英国自身也急需重振经济、解决内患、提升国际地位。“脱欧”最直接的影响就是英国不再受欧盟规则体系的束缚,英国未来将以更加独立的角色面对欧盟组织和全球市场。

  (二)逆全球化中“国家主义”的强势回归

  英国“脱欧”可以说是一个“逆全球化”的现象,改变了过去新自由主义史上以区域一体化推动全球化的逻辑。过去,区域一体化作为实现全球化的最主要途径之一,在使各个民族、各个国家越来越成为一个整体的同时,也失去了各个国家作为独立主体的经济贸易、政治往来的自由。被束缚在区域一体化的规则和高压之下,新自由主义国家必然要冲破这些束缚,在新自由主义逻辑之下实现新的发展。

  从英国脱欧看西方制度困境观后感

  从英国脱欧看西方制度困境观后感

  从世界历史的角度来看,经济全球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客观规律和必然趋势。但经济全球化并不意味着全球经济、政治、文化一体化甚至同一化,经济全球化也并不排斥和否定全球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途径的的多元化。新自由主义并不是一般地鼓吹经济全球化,而是着力强调要推行以超级大国为主导的全球经济、政治、文化一体化,即全球资本主义化。

  新自由主义普遍衰败之下,普通民众已不再相信精英们所鼓吹的“开放自由的经济增长可以自然让每个人都从中获益”,全球化、一体化对他们已经不再有吸引力,他们转而依赖“民族国家”,[7]“国家主义”开始回归。英国民众希望英国脱离了欧盟的束缚之后可以再次成为创新国家,“随时准备带领世界进入第四次工业革命”。可见,在全球化的推进过程中,“国家”的概念伴随着区域一体化的弱化而回归到强势地位。

  英国“脱欧”派主张“脱欧”的一个重要理由,是欧盟组织限制了英国的国家自主性,这有违英国作为一个独立国家的国家利益和国际地位。实际上,在“脱欧”公投之后不久,英国就在外交上制定了名为“全球英国”的外交政策,试图增加国家自主性,回归“国家主义”,实现英国与国际上各主要国家的单边外交关系,尤其是英美特殊关系以及与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经贸关系。不同于作为“欧盟”会员国的一员,脱离欧盟的英国开始将外交眼光从欧洲大陆放眼到更广阔的新兴经济体。摆脱了欧盟束缚的英国,其国家利益不再受区域共同体利益的压制和侵占,更灵活的外交战略和外贸政策将陆续推出,国家作为国际社会最重要的主体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新自由主义之后是更极端的新自由主义

  英国“脱欧”的成功,让世界哗然,也被定义为是全球化的倒退。但是全球化并非只有区域一体化主导这一种模式,国家作为全球化的行为主体同样发挥着巨大作用。“脱欧”公投时,英国政府对英国国际角色的判断是,英国不会退回到过去英国利益和价值观优先的孤立主义,而是作为“全球化英国”的角色屹立于世界。英国前首相特雷莎·梅多次强调,脱欧可以使英国摆脱欧洲一体化模式的束缚,在更广阔的平台上以更加独立的身份加强与欧洲大陆之外的国家的交往与合作,进一步打开市场并参与全球贸易往来。

  而从全球化的角度而言,英国“脱欧”事件,确实给新自由主义秩序带来了冲击,甚至在公投结果公布的当天,英国股市就发生了大震荡,暗含着英国可能会调整未来部分政策。但是,对英国和欧盟双方而言,这何尝不都是新自由主义改革和调整的一个契机。保守党“脱欧”派及独立党之所以不满意欧盟,是因为他们想执行比欧盟政策更加令人不满的新自由主义政策,比如缩减劳工福利、缩减移民福利、缩减儿童福利等等。[8]英国退出欧盟,看似是放弃了新自由主义,但实际上却并非如此。脱离欧盟的英国要重振经济,首要的是要重振市场经济自由、实行私有化、减少税收、削减政府开支与社会福利。另外,对英国社会本身而言,要限制外来移民,尤其是欧盟成员国移民工人,就要减削对他们的福利,维护本国尤其是本国资本家阶级的利益。

  新自由主义是为资本和富人代言的。只要沿着资本主义的发展逻辑,市场化、自由化、私有化都只会扩大而不会缩减,“脱欧”后的英国只能继续推行新自由主义的经济政策。这是因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必然以追求利润为导向,因此,“万物皆可商品化”是不可避免的发展趋势,资本逻辑的发展必然导致“全面市场化”。而资本有着“自由”的属性,尤其是金融市场的高度发展为资本的流动和增殖提供了自由空间,表明新自由主义主张的“资本自由化”是资本发展的内在要求。[9]最为重要的是,只要资本主义能够继续发展,就一定会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私有化”这一根本属性丝毫不会动摇。基于此,新自由主义的道路完全契合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内在逻辑。至此,新自由主义的脚步不会停止,新自由主义之后可能还是新自由主义,甚至是更极端的新自由主义。

推荐访问:英国退欧世界经济企业的解决方案就是竞争力 英国 世界经济 竞争力

本文来源:https://www.taohy.cn/fanwendaquan/gongwenfanwen/38443.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