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君博文库网!

网络新闻标题的特点是什么3篇

文章来源:网友投稿 时间:2023-11-13 15:00:07

篇一:网络新闻标题的特点是什么

  

  网络传播中新闻标题的特点分析

  网络传播时代,新闻标题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在许多时候,新闻标题往往决定了读者是否会点击进去浏览文章。因此,新闻标题不仅要具有吸引读者注意的能力,而且还需要总结新闻内容,让读者对文章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下面对网络传播中新闻标题的特点进行分析如下。

  1.简洁明了

  新闻标题应该简洁明了,能够尽可能地表达文章内容的要点和主题。因为在网络环境下,许多读者的注意力非常有限,而新闻标题是吸引读者注意力的第一步,只有简短、清晰、精准的标题才能引起读者的兴趣。因此,新闻标题常常采用简单的语言,通过少量的文字来表达尽可能多的信息。

  2.强调新闻价值

  网络传播中的新闻标题通常会强调新闻的价值。这是因为许多用户习惯于通过标题来判断新闻是否有价值或者是否值得一读。因此,新闻标题需要准确地表达新闻的价值,引发用户的兴趣。这种价值通常可以包括新闻的特殊性或价值,如“独家”、“特别报道”,或者新闻所关注的内容,如“全球”、“环保”等。

  3.引人入胜

  好的新闻标题可以激起读者的好奇心,引导读者主动进入文章。人们通常在新闻标题中看到一些与自己真实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例如、老人、孩子、科技等等。这些常见的信息通常会吸引用户的注意力,引起他们的好奇心,并进入文章阅读更多相关内容。

  4.推销手法

  网络传播的新闻标题不仅是一个简单的概括,它还是一个推销的手段。因此,很多新闻标题会采用一些推销技巧,比如强调新闻的特殊性、诱导读者阅读、引导读者进入深度阅读等。许多新闻网站会使用这些技巧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并让他们成为忠实的读者和用户。

  5.结构简单清晰

  新闻标题的结构要求简单、清晰明了。通常,新闻标题的结构由两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一个简短的概括性描述,第二部分是一个关键词或句子,用于清晰地将标题与新闻内容联系起来。这种标题结构有利于读者像扫描文章的过程中抓取到必要的信息,快速了解文章主题,同时也方便自己的阅读搜找。

  总之,在网络传播时代,新闻标题不仅是吸引读者注意力的手段,还是反映新闻价值、主题和内容的重要途径。好的新闻标题可以吸引更多读者的注意力,进而增加新闻阅读量和分析力。

篇二:网络新闻标题的特点是什么

  

  网络新闻标题四大特点(精选5篇)

  第一篇:网络新闻标题四大特点

  网络编辑必知:网络新闻标题四大特点

  网络新闻标题具备内容和导读的双向功能。需要网络编辑准确地提炼出新闻要点,制作出富含新闻要素的生动标题。网络新闻标题一般不使用多行题,多为单行题。网络新闻标题一定要抓住新闻事实中的一个或几个新闻要素,通过恰当组合,抓住“新闻眼”,吸引受众点击。

  网络新闻标题与传统新闻标题区别很大。大量的新闻信息势必迫使其只能简明扼要地、列表式地把新闻标题呈现在主页面或者二级页面上,这样,网络新闻标题就具备了内容和导读的双向功能,它有4个显著特点:

  1.题文分家。网络新闻标题更像一本杂志的目录,读者不能像看报纸那样,将标题和正文尽收眼底,网络新闻需要通过受众点击标题打开正文,从而实现传播过程的继续。若标题对受众缺乏吸引力,就无法实现对标题的点击,此传播过程即告终止。这就需要网络编辑准确地提炼出新闻要点,制作出富含新闻要素的生动标题。

  2.题长受限。网页版面的整体布局是相对固定的,标题字数受到行宽的限制,既不宜折行,也不宜空半行。在标题板块中,各题长短以接近一致为宜。一般而言,网络新闻标题字数以16个~20个字为宜。

  3.单行为主。报纸新闻可以通过引题的引导、正题的概括、副题的补充,把一篇新闻报道做得有声有色。而网络新闻标题受网页显示面积限制,位置空间以行长为限,新闻标题板块通常由若干条新闻排列集成一个矩阵,所以网络新闻标题一般不使用多行题,多为单行题。

  4.多用实题。报纸的新闻标题有虚、实之分,实题要交代新闻要素,虚题可以是议论或警句等。报纸新闻最大的特点就是题文一体,即使是虚题,只要看一眼导语,新闻中的主要事实也就清楚了。而网络媒体不行,虚题往往使读者不得要领,也就影响了“点击率”。因

  此网络新闻标题一定要抓住新闻事实中的一个或几个新闻要素,通过恰当组合,抓住“新闻眼”,吸引受众点击。

  第二篇:浅谈新闻标题的特点

  浅谈新闻标题的特点

  俗话说:“题好一半文,眉清目传神”。标题是新闻和受众之间的桥梁,受众可以通过标题了解新闻,新闻可以通过标题宣传思想。一个好的新闻标题,犹如画龙点睛,能给新闻增色添辉,能帮受众选择阅读,使其产生共鸣。

  新闻标题大体包涵了三个方面的特征一一首先必须是新闻事实的概括,其次是新闻组成的一个部分,最后可以对新闻事实进行评说。因此,新闻标题往往都是文字简洁,极具个性,可以使受众通过它对新闻事实有所了解,具有新闻信息的导读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题文一致

  新闻标题是新闻的一部分。新闻用事实说话,标题用新闻说话,就是说标题要准确地概括新闻的核心内容、精神实质,要把新闻的主要内容反映到标题上。所以,新闻标题必须与新闻内容相一致,这是新闻标题的最基本特点。这种一致主要包括两方面含义:一是标题所提示的信息,要与新闻事实一致。具体来说,其一,标题所反映出来的信息必须是新闻中本来就有的,不能是虚构的。其二,标题可以从新闻中选择某一方面,但是这种选择要顾及新闻整体,不能歪曲或误解整个新闻的基本事实。二是标题中的观点在新闻中要有充分依据。标题可以具体描述新闻事实,也可以对新闻中的事实进行概括并作出评论,但对新闻内容所作概括及评论一定要有充足的新闻事实作为依据,不能想当然或肆意拔高。

  2、准确到位

  新闻标题是对新闻事实的高度概括与浓缩。新闻要准确地宣传马克思主义,宣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因此新闻标题都做到了表意准确,突出到位。表意准确是指,标题表达的含义要准确,评价新闻的观点要准确,运用文字的方式要准确。在重大问题和原则问题上,不允许模棱两可、含糊其词,态度要鲜明,对事实要有鲜明的倾向性,通过

  对新闻事实和文字的选择以及表现方式的运用来表达肯定、否定或中立的态度。突出到位是指,标题要突出新闻的重点,恰到好处地表达新闻的事实,不能越位和错位。要将新闻中的精彩部分当作撰写标题的主要内容,即将新闻中最具有新闻价值和社会意义的事实内容反映到标题上。同时,在有副题、引题的情况时,要将新闻内容中的精彩部分写在主题之中。

  3、简洁易懂

  新闻标题应当让受众在最短的时间里获得最多的信息,因此,精彩的新闻标题往往都是简洁明快,通俗易懂。简洁明快的标题使受众一瞥就能了解其中的含义,被受众所接受。冗长繁琐的标题,主题、引题、副题一大堆,会使受众感到沉闷,失去兴趣。好的标题都是惜墨如金,开门见山,不绕圈子,用最短的句子,最少的字词表达新闻事实的主题。用一行题就能说清楚的,决不用两行,力求言简意赅。而且,好的标题通俗流畅、朗朗上口,古字、方言、技术术语等艰涩怪异的字词一般不出现在新闻标题里,否则会造成阅读及理解障碍,容易让人产生视觉疲劳。2001年7月13日中国申奥成功后,很多新闻的标题只用了四个字“我们赢了”,甚至有的只用两个字“赢了”,虽然字数不多,但已经表达出最丰富的内容了,让受众记忆深刻。

  4、新颖生动

  精彩的新闻标题如传神之目,魅力无穷,往往令人拍案叫绝。一个众人叫好的标题,如果使

  用次数多了,频繁的出现在受众面前,就成了俗套,没有任何新鲜感了。因此,新闻标题要变化多样,不拘一格,新颖奇警,令人耳目一新,切忌千篇一律,千题一式。所谓求新颖,就是内容要新,形式要新,文字要新。要讲究生动性,以优美的形式吸引受众。一是巧用富有表现力的事物表现标题的内容,如比喻、比拟、借代。二是巧用诗词佳句或模仿现在句式格调表现标题内容,如引用,仿拟。三是巧用词语、语句之间的各种联系表现标题的内容,如对比、对偶、排比、拈边、反复、联珠。四是巧用词语的多重含义来表现新闻内容,如双关,反语。五是巧用提问和呼唤的方式表现标题内容,如设问,呼告等。通过精心选词和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增强标题的形象性、生动性,给受众以美的享受。

  5、逻辑性强

  我们知道,新闻报道涉及方方面面,新闻事实要素多样,信息负载量大,内容选择的可能性及组合方式多,造成了标题的种类和形式的复杂多样。因此,新闻标题逻辑性强,这是思维的逻辑性在新闻标题写作中的具体体现。在搜狐博客链接的搜狐新闻中,有一则新闻的标题是《台湾省选举产生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13名(图)》,第一反应就是台湾省怎么也选举起了全国人大代表?仔细查看,原来该新闻转自中国新闻网,原标题为《台湾省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选举产生(图)》。同样都是那些汉字,只不过

  “选举产生”4个字的位置挪了个地方,逻辑关系就错了,就造成了误解。所以,必须恰当安排新闻标题的逻辑关系,不仅可以多层次、多角度准确提示新闻的主要内容,使受众更好地把握、理解新闻事实和意义,而且合乎逻辑的标题内容组合也能使其新闻价值增加。

  6、预设信息

  新闻标题之所以对受众产生巨大的吸引力,预设信息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受众阅读新闻总是带有太多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于是在新闻标题中就存在着大量的新闻信息。新闻是传播者将接受者未知的信息进行传播,所以必须有一定量的共享信息,否则,新闻就会令人难以理解,达不到传递的目的和效果。因此,通过标点、句式、字体、词汇等手段,实现了新闻标题中存在着大量的预设信息,提高了新闻标题的表达效果,从而达到吸引受众的目的。

  正因为新闻标题在吸引受众注意力、营造读报兴奋点、争夺受众必读率等方面发挥着前所未有的作用,关注并研究“读题时代”,进而从技术层面上透视“读题时代”新闻标题的基本特征,对于我们新闻观念的更新、新闻业务的创新具有重要的实涉章交。

  第三篇:新闻标题的特点和作用

  新闻标题的特点和作用

  新闻评论标题的创新就是要求其特殊、要求其独特。让读者一看,使眼睛为之一亮,心灵为之一振,拍案叫绝。任何一篇文章,都需要有一个好的标题。对于评论来说,更是这样。之所以有如此要求,是因为评论题目具有特殊的作用。有人说:“标题是评论的眼睛。”这是一种“文学语言”。那意思无非是说,眼睛是传神的,评论的标题应该把评论的精神表达出来;或者是说眼睛能够把人勾住,评论的题目应该一眼就能把读者吸引过来,使他非把文章读下去不可。如果是广播评论,要能吸引听众,使人非听下去不可。正如汤姆森编著的《新闻写作基础知识》一书中写道:“你可以把马牵到水边,但你无法强迫它饮水。当你把你的报纸送到读者手中的时候,你会遇到类似的问题,无法强迫他阅读,不过有一个办法可以使他阅读你的报道,那就是运用精采的标题。”①在当今,报刊、广播电视频道的数量相对于过去已翻了好几番了。而且报刊已进入厚报时代,甚至有的报纸一天就出百版;广播、电视大多数已是全天候播出,这一切在过去是难以想象的。可以说,信息爆炸时代已经来临。加上社会生活的节奏大大加快,人们已无过多的时间去关注它,可以说,就连看完报纸几个版面的时间也没有。那么,新闻评论标题的创新就显得尤为重要。那新闻评论标题如何创新呢?这就涉及一个标题创新艺术的问题。

  一、评论标题的生动性

  一讲到生动,人们会立刻想到小说、散文、诗歌等,似乎与新闻评论无缘。其实生动和新闻评论早已是水乳交融,尤其在西方新闻评论作品中为一大特色。生动的标题能使新闻评论鲜活起来,才能收到好的阅读效果。

  农民怕政策变化而不敢下力长远致富,对当前农村的一大思想障碍的评论,标题可以想出很多。如《致富要有长远打算》、《兼顾当前和长远》、《当前和长远》、《农民致富中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等等,这些标题都可以据以成篇,但未免会给人千篇一律的感觉。作者却干脆把群众的语言直接用作定题:《致富不能“鸡啄米”》,这样既直截了当,鲜明地表达了作者的观点,从语言来说又比较形象生动,使听众听了以后不易忘却。

  同样的标题还有:《为分数“拧水分”好

  》(《光明日报》2005年06月10日)、《为健康“颁奖”》(载《人民日报》2004年8月5日第一版)、《当不上附马不能不取妻》(江苏如皋县人民广播站1986年7月15日播出)、《莫把“衙门”抬下乡》(湖南益阳县广播站1986年2月10日播出)等等,这些生动的标题,能使新闻评论鲜活、醒目、形象,从而产生吸引读者的魅力。

  二、评论标题的幽默性

  幽默是智慧的象征,才华的体现,它以特有的诙谐和意境,让人们在会心的微笑中领悟到生活的哲理。老舍先生说:“幽默地去奇袭侧击,使人先笑几声,然而一琢磨脸就红起来,这要比正颜厉色地教训人效果好得多。”②“讽刺家的心是冷的,而幽默者的心是热的,在心态上没有讽刺家那么厉害”。③具有幽默效果的新闻评论标题,不仅给读者以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而且能够激发读者对新闻评论内容的兴趣。要把评论写好,讲究语言文字的幽默性是高招之一,其中制作富有幽默性的标题,就会一下子抓住读者和听众。试举一例:

  《人民日报》2004年4月210日“今日谈”的标题为《喜人的“不习惯”》。这篇评论据以“前两天在北京火车站乘火车,登车后总感觉什么地方和过去不同。原来是站台加高和车底持平,上车如履平地了。习惯了踩着梯子上下车,对这方便之举一时倒有些不自然。”作者抓住了事件的性质——可喜的,借用自己的感受——“不习惯”来概括这一使人上下车方便的变化。事情本身没有逻辑矛盾,经过作者的艺术加工,逻辑矛盾就出来了,幽默感也出来了,于是人们才有读下去的欲望。如果标题为《可喜的变化》,这一标题是准确地反应了事情的原委,但太笼统,让人一看就是喜鹊评论,而这种性质的新闻在中国铺天盖地,根本没法吸引读者的眼球。

  再如:《“猪八戒”不该成为荧屏“香饽饽”》(《经济参考报》2005年08月22日)、《这样的“抠门”值得称赞》(《人民日报》2005年08月10日

  第一版)、《楼市:中央政府不是“千手观音”咋办》(《中国青年报》2005年07月07日)、《企业要有“野性”》(《文汇报》2005年08月19日)、《造林还是“造字”》(湖北十堰电视台2002年11月15日首播)、《乡镇企业不是属猪的》(甘

  肃人民广播电台1985年12月14日播出)、《既要打锣,就不要怕响》(江苏省阜宁县广播站1983年6月25日播出)1等等。这些标题诙谐有趣,它特有的幽默力量,比一本正经的说教有效的多。

  那么,如何制作引人入胜的新闻评论幽默标题呢?首先要了解读者精神和物质上的迫切需求,在此基础上发掘心理上的幽默敏感点,但最终还得利用一定的语言手段和表达技巧来激发读者对幽默敏感点产生共鸣。

  三、评论标题的哲理性

  哲是智慧,是人类科学思想的花朵。理就是道理,是符合科学规律的道理。哲理,是关于宇宙和人生的原理;原理,是带有普遍性的、最基本的、可以作为其他规律的基础规律,或者说带有普遍意义的道理。简单地说,哲理就是用简洁明了的话语来阐明一个道理,不管这个道理深刻与否,都能让人们听得明明白白,能回味其中的含义。所以,哲理性并不是一味追求深奥或玄妙,而是激发人深深地思考,能回味无穷。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就充满着哲理,事例、故事、寓言、格言、警句等,都存在着哲理性,有时候话说得越浅显,道理可能越深刻;说得越简单,内涵可能越丰富,完全可以用它们来说明道理。2004年5月24日《人民日报》的“今日谈”的题为《忠言何须逆耳》。这篇评论评述了领导者要注意批评的方法和批评的态度,教育要因人而异,因事而异。否定了“忠言”一定逆耳的形而上学的观点,指出非逆耳的忠言更易于人接受。这种评论标题,更富有哲理性,更给人深深的启迪。这篇评论如果标为《工作莫忽视方法》或者《工作方法要得当》,其吸引力和意味就淡多了。例如:《“爱富”不能“嫌贫”》(《人民日报》2005年09月05日

  第十四版)、《夜景照明应量“能“而行》(载《人民日报》2005年7月11日第一版)、《理直也当气和》(载《人民日报》2004年5月24日第一版)、《质量就是生命》(载《人民日报》2003年5月16日第一版)、《小脚未必走路慢》(载《人民日报》1986年9月17日播出)等等,这些标题以哲理的高度和深度取题立意,就易使人省悟,令人折服。

  四、评论标题的反思性

  创新从来就是超越常识,超越常理。凡是常理都是相对的,相对常理的含义是指正确认识的有限性,有三个方面:一是从认识广度上说,任何常理都只是一定范围的正确认识,有待扩展;二是从深度上说,任何常理都只是对客观事物和规律的近似的正确认识,有待深化;三是从进程上说,任何常理都只是对事物发展的一定阶段的正确认识,有待发展。就其对客观事物的近似正确而言,它是相对真理,是要不断发展的。这种由此及彼的审视,用现行的话叫“反思”。这些年,反思式的评论往往见诸报刊和广播电视,其标题每每标新立异,引人注意。

  按常理,“鸡”小而不用“牛刀”杀之。不然,小事大做,不但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而且会得不偿失。但是,在特定的情况下,“杀鸡”亦可用“牛刀”。清华大学研制出一种“炸鸡锅”,能自动调温升压,在市场颇有销路。科研院所,智力密集,自然可称“牛刀”。用现成的“牛刀”杀一杀能满足市场需求的“鸡”又何尝不可?这不但不会使“牛刀”贬值而只会增加效能。作者以此为题材加以评论,制题为《“杀鸡”亦可用“牛刀”》,使人耳目一新,给人以全新的理性的启迪。

  比如:《“失声”与掌声

  》(《光明日报》2005年06月13日)、《莫让“捐款”成“扣款”》(《人民日报》2005年04月09日

  第一版)、《“谢生宴”让人耳目一新》(《光明日报》2005年07月04日)等等。这些评论标题引发了读者深深的理性思考,使作者对问题有全新的认识。

  五、评论标题的抨击性。我们的社会,正邪并存,善恶同在。祛邪扶正,揭恶扬善,是评论肩负的政治使命,在报刊广播言论中占有重要地位。一切邪的恶的东西都是阴暗的反常的,抨击式评论的标题若直点其丑恶,便出奇制胜。2003年1月20日《人民日报》的“今日谈”的题为《不要提前过年》。过年,是一个时间问题,而时间又是客观的,不会随着人们的意向改变,不是说你想把过年的时间改变就怎样改变。作为读者,你会立即被吸引看下去:“元旦过后是春节。

  中间的这一个月里,随着过节的气氛越来越浓,有的部门和单位工作松松垮垮,电话没人接,事情没人办。一些应该迅速办理的事情,被推到了节后,前来办事的人们只能望门兴叹,徒劳往返。”由此可以看出,标题《不要提前过年》的内涵很丰富,深刻揭示了各部门不正之风的严重性,对此抨击十分有力。

  像《人情酒里少人情》(《人民日报》2005年06月16日

  第一版)、《请柬别成“催款单”》(载《人民日报》2005年2月2日第一版)、《“鲜奶倒进污水渠”,咋的了?》(《工人日报》2005年08月18日)、《莫让民工流汗又流泪》(《人民日报》2004年12月23日

  第四版)、《挥霍浪费也是犯罪》

  (载《人民日报》2004年11月10日第一版)、《“及时雨”为何落不到地里》(福建蒲城县广播电台1987年6月19日播出)等等,都是新闻评论者运用抨击式的创新艺术,勇于抓问题,关注社会热点,关注民生,抨击歪风与谬误所结出的硕果。

  六、评论标题的文采性

  标题的文采,是新闻评论标题成功的秘诀之一。从理论上来说,任何修辞方法,都可运用于新闻评论标题的制作中。

  (1)活用动词。通过观察主语和宾语的特点,来选用生动、富于个性的动词。在现代新闻评论标题的制作中,动词的重要性更加突出了。精心使用动词制作新闻评论标题的问题,便越来越受到重视。西方新闻学者艾米利达斯说过:“不要醉心于那种华而不实、铺张描写,要挤掉水分,因为这些除了证明记者善于使用陈腐的语言和手法外,不会有任何效果。”这段话警戒我们,在新闻语言中要尽量少用形容词。对新闻语言的要求是这样,作为概括新闻主要事实和揭示新闻主题的新闻评论的标题更是如此。比如:2005年6月21日《人民日报》“今日谈”的题为《“考后消费热”该降温了》。又如《让措施从墙上“走”下来》,一个动词“走”,让整个题目都活起来。

  (2)借用古文、古诗词、成语、俗语、流行歌曲等。无论古今中外,不管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都可以拿来,但一定要贴切。例如:四川人民广播电台1984年8月25日播出的评论题为《不要闲着“媳

  妇”抢“保姆”》(论点:不要忽视起用本单位的人才),作者采取隐喻的、疏导的方式,选用群众喜闻乐见的谚语——不要闲着“媳妇”抢“保姆”这个题目,富有生活情趣,能够发人深思。

  又如:《匹夫不可夺志

  国难见气节》(《人民日报》2005年08月23日

  第四版),其标题语出自“子曰:‘三军要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④读后真正感到:“当人们逡巡于旧战场之时,追忆于尘封史实之际,我们不能忘记其中所蕴含的“气节”二字。这种宝贵的精神发于胸臆,见于行动,是支撑前人浴血奋战的强大动力,也是激励我们实现振兴中华伟大理想的精神力量。”

  再如:《新党登陆令人耳目一新》(《新华网》2005年07月06日)、《期待物权观念深入人心》(《法制日报》2005年07月20日),均用成语作题,显得自然贴切、顺理成章。

  (3)借用形象,化静为动。例如:1986年8月30日《人民日报》在《新语》专栏里,发表了一篇评论,题为《叹老鼠偷权》,很形象,特别用了一个“叹”字,强烈地表现出作者对“老鼠偷权”行为的不满,不落俗套,非常引人。

  (4)巧用比喻、拟人。比喻、拟人是标题常用手法,但用多了就难以出新意,因此,应该经常换换脑子。例如:《“嫁“出去的“姑娘”也要管》(黑龙江省松花江人民广播电台1987年6月18日播出)。(5)用“数字”、“符号”说话。数字、符号可能带来“尽在不言中”的效果。例如:2005年07月04日《人民网》“人民时评”发表的题为《暂行条例45年不变说明了什么?》(论点:让这些不合时宜、落后于时代要求的“老皇历”限期退出历史舞台。)读了令人喟然长叹,顿生愤概。

  七、评论标题的情感性

  评论主要是以说理为主要手段,从思想、概念的角度阐明对事物、事件的看法。而说理一般是以逻辑思维为基础,这决定了新闻评论无不带有一定程度的概念性和抽象性,未免显得枯燥些。那这样很难抓住读者或听众,这就需要在情感上下功夫。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⑤新闻评论的说服工作只有善于运用情感技巧,动之以情,以情感人,才能打动人心,才能吸引住读者或听众。感情是沟通的桥梁,要想说服别人,必须跨越这一座桥,才能到达对方的心理堡垒,征服别人。这样既满足读者的“新闻欲”,又勾起读者的“欣赏欲”,给人以美感。

  2004年05月28日(《人民网》“人民时评”发表的题为《为“保民用电”叫声好!》该标题一看上去,就给人一种亲切感。北京市政府提出工业用电为居民生活用电让路,便是对居民应享权利的实质性复归。我们一直所强调的政策的以人为本,在北京市的用电决策中,无疑得到了直接体现。

  比如:《白了少年头,真悲切!》(《羊城晚报》2005年05月16日)、《五壮士兮,归来!》(《江南时报》(2005年03月29日

  第三版))、《英雄精神怎样才能不被“删除”?》(《燕赵都市报》2005年03月26日)、《让孩子继续是孩子吧》(《中国青年报》2005年03月21日)、《设路牌心贴行人》(载《人民日报》2003年12月1日第一版)、《让“海上孤儿”回到母亲的怀抱——评解决台湾渔船被

  扣问题的途径》(福建人民广播电台1989年4月13日对台湾广播)等,都能使受众感到新闻评论有一股股温情的暖流。

  八、评论标题的怪异性

  新闻评论注重标题的怪异(可以吸引眼球),这样才可以抓住受众心理,吸引他们读下去,文章的好坏倒成了其次。新闻评论标题若直指其怪,便出奇制胜。

  2005年3月28日《人民日报》的“今日谈”的题为《锄头柄与互联网》。怎么锄头柄与互联网还有联系,真是闻所未闻,怪事一桩。作为读者,有欲望仔细读下去:“前几日,回乡省亲。一踏进家门,就发现屋里摆放着一台崭新的电脑。二叔见我一脸惊讶,笑道:‘这玩艺还真是那么回事儿,咱家今年的二亩花木苗子能卖好价钱,就是沾了互联网的光。’过去只知攥着锄头柄在地里刨的二叔,如今也成了网民,并且从中受益。”由此可以,看出锄头柄与互联网这个怪异的题全面反应了信息化催生了农业现代化。上述这篇评论如果标为

  《信息化催生了农业现代化》或者《农民也用上了电脑》的标题,其吸引力就淡多了。这两个标题,一是太平淡,不一定能吸引住读者的眼球;二是太直白,读者一看标题,就知道这篇评论要论什么,根本没有看下去的欲望。

  这类标题有:《给发霉的“行规”晒晒太阳》(《新华网》2005年09月02日)《警惕思想“亚健康”》(《光明日报》2005年08月22日)、《体彩捐赠慷谁之慨》(《中国青年报》2005年08月25日)、《贫困大学生亟需“精神扶贫”》(《南国早报》2005年06月14日)、《博士猪倌与大学生就业》(《人民日报》2005年05月24日

  第十一版)、《文人和小偷》(载《新民晚报》1990年7月5日)、《“泼泠水”也是一种服务》(宁夏人民广播电台1988年10月26日播出)、《“没啥”?“有啥”?》(载《人民日报》1993年5月5日第一版)等等。上述标题确实很怪异,给人看了,不但吸引读者一口气读完全文,而且在读者的记忆中难以消失。

  第四篇:怎样写好网络新闻标题

  怎样写好网络新闻标题

  标题,是新闻的眼睛,是新闻编辑工作的重要环节。制作一条好的标题需要一定的创意,但也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规律,网络新闻标题的制作要符合网络传播的特点和规律。

  一、网络新闻标题的特点

  1、题文分家

  网络新闻的标题,更像一本杂志的目录,读者不能像看报纸那样,将标题和正文尽收眼底,网络新闻需要通过受众点击标题打开正文,从而实现传播过程的继续,如果标题对受众缺乏吸引力,无法实现对标题的点击,那此次传播过程即告终止。这就需要网络编辑准确地提炼出新闻要点,制作出富含新闻要素的生动标题。

  2、题长受限

  传统的纸质媒体可以灵活地利用版面,甚至刻意留白以使版面整洁美观。而网页版面的整体布局是相对固定的,标题字数受到行宽的限制,既不宜折行,也不宜空半行。在标题板块中,各题长短接近一

  致为宜,过长或过短都不合适。

  3、大多单行

  网络传播的环境下一般不适合多行标题。报纸的标题有引题、主题和副题几种,引题经常是虚题,起到概括、提示或渲染作用,主题一般是实题,起到介绍和概括新闻中主要内容的作用,副题以实题居多,通常起说明、补充和解释的作用。

  这种多层题的标题方法,用在报刊上是很有成效的编辑手段,但是在网络环境下,新闻标题受网页显示面积限制,新闻标题的位置空间以行长为限,新闻标题板块通常由若干条新闻排列集成一个矩阵,所以网络新闻标题一般不使用多行题。

  4、宁实勿虚

  由于在网络新闻传播过程中,新闻一般是以题文分离的形式出现的,标题采用虚题往往使读者难以理解,甚至产生荒诞的感觉,从而放弃点击,即便读者点击阅读后,也容易产生被误导的感觉,如果以此制造悬念吸引读者的话,也常常得不偿失,而且,读者仅凭字面上的理解,很有可能低估其价值,丧失传播机会。

  二、网络新闻标题的功能和制作要求

  1、明示内容

  新闻编辑需要首先准确地把握和提炼新闻主体内容,然后斟酌和组织好标题词语的表达,得当的新闻标题要告知实情,紧扣矛盾,避免设问,语态直陈,强调动态,言简意明。

  具体有以下几点作为标准:

  (1)实题明义;

  (2)尽量使用主动语态;

  (3)语句以主谓结构或主系表结构为主;

  (4)强调动感力求动态地报道新闻;

  (5)尽量避免疑问句式;

  2、评价功能

  制作标题时,编辑的评价功能是按照新闻价值规律来处理和突出新闻中的重要元素,它不是直接表达论断,而是通过选择和排列内容,使得读者比较容易地理解新闻,当然,这一评价工作的前提,也是全面和准确把握有关新闻的内容。

  3、吸引阅读

  作为连接读者和新闻内容之间的桥梁,标题应该力求吸引读者更多的注意力,吸引他们点击和阅读新闻。

  (1)标题点出新闻中的新奇事实;

  (2)标题批露出读者虽然熟悉却并不详知的事情细节或者内幕;

  (3)标题紧扣新闻事件的最新动态最新进展;

  (4)标题应该尽量形象生动;

  4、避免常识性错误

  三、网络新闻提要

  1、新闻提要。就是紧排在标题下面的简短文字,辅助和解说标题中传达的最重要内容,它的形式很接近新闻导语,但是通常比新闻导语更简练和浓缩。在版面形式上,新闻提要和标题都排在标题页面上,通常在某一标题下紧接着排简短的新闻提要,这些新闻提要的字号有时与标题相同,有时字号略小。

  2、新闻提要分析。新闻提要发挥的作用除了提示告知新闻内容以外,还有:

  (1)平衡标题的传播倾向,调整标题提示的内容范围或趣味分寸;

  (2)扩展标题词语和补充内容;

  (3)提供背景;

  3、新闻提要撰写原则。

  (1)强调新闻中的主要内容;

  (2)介绍标题某些方面内容的细节;

  (3)补充缺少的w;

  (4)通常省略时间;

  “新闻标题+提要”的呈现方式在国外的新闻网站中比较常用,相比之下,国内新闻网站往往采用单一的标题页,较少使用新闻提要这种形式,由于新闻提要可以突出补充和支撑标题,能够很有成效地吸引读者阅读,弥补和改善网络新闻传播因标题和正文分离而陷入的弱

  势情景。

  四、网络新闻标题要闻板块

  按照重要性排序的新闻标题板块,通常出现在网站主页或者新闻频道首页上,作为“要闻”提示来发挥作用。这种标题板块中的标题都是编辑特别挑选出来的,它们集中地体现了网站传播者的编辑重点和传播意向。

  1、新闻标题板块的样式

  重视分类,按照重要性或时序性排列。

  如新华网:国内、国际、财经、社会;

  新浪网:国内、国际、财经科技和体育娱乐;

  2、新闻标题板块的类型和编排原则

  (1)一种是按照重要性原则排序,把重要新闻的标题分类排列,在同类标题中按照重要性自上而下

  排列;

  (2)一种是用不同类项内容的新闻的标题,构成一个整体的、有编辑思路贯穿的标题板块。

  五、网络新闻标题挑选和排列原则

  1、确优先排序标准。以所服务的目标受众的主体需求为依据,优先考虑新闻的重要性和时新性因素,在此前提下参照新闻与受众的关系紧密度来决定标题的先后排列位置。

  2、注意分类分组。

  3、注意调剂强弱节奏

  (1)排在首位的头条应具有最强的冲击力;

  (2)排在中间位置的标题应具有一定的悬念,吸引读者;

  (3)接下来的标题应该与读者有比较密切的关切度;

  (4)排在下面最不重要位置上的标题,应该比较独具特色,有比较强的趣味性、新奇性或人情味。

  二、求实原则。实事求是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精髓,也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精髓。公文是用来指导工作、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文体。而公文要真正发挥这种作用,就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全面、准确地反映客观情况。一是向上行文,请示工作、报告情况,要一是一,二是二,有喜报喜,有忧报忧,要讲真理,说真话,成绩不夸大,问题不缩小,情况不虚构,准确地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二是对下行文,下达任务,部署工作,要从实际出发,有的放矢。三是平级行文,互通情报,联系工作,协调关系,要实事求是,情报要真实,态度要真诚,意见要客观。要做到这些,军队各级机关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全体机关干部要注重深入实际,及时掌握新情况,经常分析研究新问题,努力探索事物的客观规律,在公文写作中避免出现脱离实际,主观臆断现象,做到无论在发文目的、发文时机上,还是公文的内容上,都能体现实事求是精神,都能做到一切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全面而准确反映实际情况,使公文达到内容真实可靠、措施切实可行。

  三、高效原则。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信息爆炸的时代,情况瞬息万变,机遇稍纵即逝。信息化条件下的军队建设和战争,更要求果断决策,高效实施,作为指挥军队建设和战争的重要手段的军队机关公文,形成的各个环节,都需要快速高效,尤其成文速度要快。一是要及时了解领导意图。在拟制各种文书时,要及时了解上级领导的指示精神,及时了解本级首长的工作要求,及时把握公文写作的方向,预见工作进程,加强工作的主动性,缩短公文起草时间。二是要善于预先搜集和时常积累资料。要随时掌握部队现实情况,做好写作素材储备,避免临时抓材料,查情况,费时费力,延误时间。三是要加强机关间的协作配合。为了确保公文的快速写作,机关与机关之间、机关各业务部门之间,要主动配合,共享信息,互通情况,发挥集体力量,提高公文的拟制速度。四是要加强公文写作理论学习。各级机关干部要系统掌握各类公文的写作知识,熟悉各类公文的格式、结构、拟制方法和写作要求,努力提高快速成文的素质和能力。

  四、精简原则。我党我军历来反对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和文牍主义等不良作风,并把精简公文作为衡量机关作风的重要方面。公文写作必须始终坚持精简原则,这是提高工作效率的基本保证。反之,为办文而办文,过多发文,就会严重影响公文职能的发挥。公文写作要

  做到精简务实,一是要树立正确的领导观,不把向下发文的多少作为对工作重视程度的衡量标准。做到不应发的公文不发,能少发的少发。二是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不把上报材料的多少作为本单位工作成绩大小的努力目标,不要出于不正当的目的乱向上级报材料。三是要树立正确的效益观。明确公文发挥作用的大小与发文的多少及其公文篇幅的长短并不成正比,盲目地多发文、发长文,不仅起不到促进工作的目的,反而会打乱正常的工作秩序,使上下处于应付“文山”的忙乱之中,难以集中精力抓好工作落实。公文写作要贯彻精简原则,军队机关干部要发扬我军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反对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工作作风,克服写空文、写长文和乱发文的文牍行为,严格控制公文的篇幅和数量。

  五、准确原则。军队机关公文是军队各级机关对所属实施组织领导的重要工具,是所属部队行动的依据,拟制和处理必须准确细致,不能有一点的疏忽和丝毫差错。为此,一是要准确地体现首长意图,必须根据首长的要求拟制,准确地表达首长的指示精神。二是要准确地使用材料。公文内容必须真实可靠,不允许有任何虚构和夸张。公文写作人员要对所掌握的情况,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全面分析,从而获得准确的材料,得出正确的结论,并做到恰当地使用。三是要准确地遣词造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要选用肯定、确切的词语,不用模棱两可和含意不清的词语;尽可能使用军语或专业术语,不用方言和土语;语法和用字要准确,不要出现错误语法和错别字。

  六、慎重原则。军队机关公文是根据权限和职能而制发的,具有法定的权威性和现实的执行效力。或要求传达贯彻,或要求遵守服从,或要求执行办理,无不体现发文机关的意志,特别是决定、指示等公文,集中体现出公文的强制性和约束力。这一特点要求军队机关公文写作必须坚持慎重原则。一是必须严格按照本机关的权限和职能制发公文,不能越权发文。二是不能随便滥发公文,不需要发文办理的事项,不发文。三是要以部队机关的名义发布,如以首长名义发布公文,应明确并非以私人身份行事,而是以其所在机关法定领导人身份行使

  职权。特别是指挥性公文的制发要更加慎重,做到“慎乃出令”,文出必行,保证公文的权威性和有效性。

  七、规范原则。为了保证公文的执行效力,便于对公文的管理,各国军队都对公文做了许多规范化的要求,尤其对公文的体式作了严格的规定。我军自1963年10月至10月,先后颁发《关于军用公文分类和格式的规定》、《关于军用公文格式执行中几个具体问题的通知》、《关于军用公文分类和格式问题的规定》、《中国人民解放军机关公文处理条例》等重要文件,对军队机关公文体式进行了规范,要求撰写必须按照统一规范体式。

  公文体式包括文体与格式两个方面。规范的公文体式对保证公文质量,提高指挥效能和办事效率,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制发公文必须重视公文体式的规范性,不能把体式问题作为无足轻重的小事,更不能独出心裁,标新立异,进行所谓的“创造”。随着办公自动化的完善和发展,公文处理标准化、规范化要求越来越高。军队机关公文写作必须正确使用文种,并根据不同的文种要求,写全公文要素,保证公文格式的统一和完整。

  八、保密原则。公文作为信息的载体,它所运载的信息一般具有很强的机密性。公文的读者是有严格选择的,公文都有明确的发文对象,只能在一定范围内传达或传阅,具有严格的密级划分。军队机关公文有的直接标明“秘密”、“机密”、“绝密”;有的虽未标明密级,但要求传达到限定的范围。由于军事活动本身具有很强的机密性,如下达作战任务,调动部队和武器装备,变更编制体制,部署军事行动等,这就决定了记载和反映军事活动内容的军用公文比地方公文在密级划分上更为严格。军队机关在制发公文时,必须注意保密性。一是要严格控制公文的内容所涉及的范围,不要把不应让受文者了解的内容写入公文之中。二是要明确发文对象,严格控制发文范围和数量,必须按照批准的份数印刷,禁止发给无关单位或个人。三是正确划分秘密等级,确保军事秘密的安全。

  九、周密原则。坚持周密原则涉及公文写作的全过程。从公文的起草到公文的审核和修改,每个环节都必须周密。公文起草必须按照

  公文处理条例办事,文稿在送领导审批签发前,应由有关部门或人员认真校核。一要查矛盾抵触,检查文稿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上级机关的指示是否有不一致之处,同本机关已发布的有关规定有无矛盾,以及一份公文中前后有无矛盾。二要查措施落实,检查所提出的各项措施的理由是否充足,执行的方法、步骤、时限规定得是否恰当。三要查程序手续,审批手续是否符合要求,发布名义是否适当。四要查文字表达,检查有无错漏情况,尤其是人名、单位名称、地名、各种数字是否有误。发现问题,立即改正,使公文在行文必要性、政策性、针对性、可行性和规范化等方面都合乎公文写作要求,不出现任何差错。

  十、简明原则。公文属于应用文体,在写法上它既不需要像文学作品那样重视烘托和渲染气氛,讲究形象的刻画和细腻的描写,也不需要像学术著作那样长篇大论,而是要尽可能用简洁的文字,流畅而有条理地表达丰富的内容,力求言简意赅,通俗易懂。一是行文要注意主次分明,上下衔接,前后连贯,段落清楚,条理分明。二是语言不求华丽,防止玩弄词藻,堆砌形容词,避免文字生僻、意尽言不止等倾向。三是要防止滥用省略、句法不全、交代不明、眉目不清、篇幅冗长等现象。公文写作风格要朴实无华,使受文者易于接受,便于执行,更好地发挥军队机关公文在部队建设中的作用。

  一、党性原则。公文是随着阶级的出现而形成并发展起来的,是阶级及其政党意志的体现。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武装力量。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军的根本建军原则。党中央、中央军委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主要是通过公文在军内传达贯彻执行的。军队机关公文或者直接传达党的方针、政策,或者结合军队建设的实际,具体地体现党的方针、政策。因此,军队机关公文写作必须坚持党性原则。一是公文内容必须在政治上和思想上以及各种具体提法上与党中央和中央军委保持高度一致。二是行文程序要严格执行中央军委颁发的公文处理条例,依据各级党委的规定办事。三是公文起草者要注重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水平和政策水平,要加强政治学习,深刻理解党中央、中央军委的一系列方针、政策,要认真学习和

  领会各级党委的指示精神,保证所写公文不出现政治问题。四是公文的审定者要严把政治质量关。要把衡量公文质量高低的第一标准,定在是否正确体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上,切实保证公文的政治质量。

  第五篇:如何写新闻标题

  如何写新闻标题

  文/浙江大学

  郭庆

  前人云:“石蕴玉而山辉,水含珠而川媚。”新闻的标题可谓石中之玉,水面之珠,被称作新闻的“眼睛”。一篇新闻报道最先映入读者眼帘的是标题。好的标题,它可以鲜明地表现闻的主题,增强新闻的可读性,强化新闻的表达效果,从而让人产生“急欲一读”的强烈愿望。因此,编辑记者在标题的制作上多花点功夫,多推敲几回,还是非常值得的。

  通俗化——现代传播对标题的要求

  社会发展到今天,新闻受众群的变化,是标题制作不断走向通俗的文化基础,通俗浅显成了报纸新闻的本质特征。过去,中国报纸的读者大多是知识分子,因而报纸语言相对显得儒雅,书面语用得较多。而在西方,报纸新闻的读者面一直较广,普通老百姓是报纸的主要读者和消费者,所以他们的新闻标题一直以简洁、通俗为主。如今,我们的报纸也已走向千家万户,成为大众共享的“文化快餐”。既反映国内外大事,又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新闻性和可读性并举,是报纸赢得读者的基本原则,简洁明了,通俗易懂的新闻标题,成了报纸的“眼睛”和“卖点”。好的标题,它可以一目了然的直观性,紧紧抓住读者。

  以笔者的观察,《北京青年报》和《羊城晚报》这一南一北的两家报纸,堪称这方面的佼佼者。他们的标题,并不讲究刻意的对仗和工整,语言上也多使用没有精雕细刻的大白话,却让人一看到标题就感觉到特别亲切,特别贴近,好似跟你在拉家常。在组版上,再配以黑体大号字体,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力。比如《北京青年报》曾有一篇报道,说的是入冬以后北京煤炭市场的供求情况和煤炭质量上存在的一些问题。这样一篇内容很普通的报道,编辑做的标题是:《蜂窝煤有几个眼——来自煤炭市场的报道》,结果一下子就吊起了读者的胃

  口。实际上,一个好的标题,不但能给文章锦上添花,还能起到拾遗补缺修饰美化的作用,它能激发起读者的好奇心,吸引读者的眼睛顺着标题去看正文。

  报纸的生命力在于它的生动性、可读性和贴近性,“俗”标题在接近读者、接近生活、创造生动活泼的语言上,无疑是一种成功的尝试和可喜的进步。用普通老百姓日常口语中最形象生动的语言来作标题,犹似老百姓自己的道白,一看标题就让人心中有了底;这类标题所统领的新闻也往往是百姓爱看的。

  多元性——标题制作蕴含的业务能力

  新闻标题的制作,要说难,并不难。只要在新闻岗位上干过几年的,都能做个八九不离十。但要说易,却也不易,因为要做出个让人眼睛一亮、回味无穷的标题来,实在不比写一篇好文章省力。所以,标题制作对新闻编辑的业务能力是要求颇高的。这里说的业务能力,通常包含了三个方面的含义:

  一是理解能力。编辑对所报道的内容要有一个完整准确的理解,这是制作标题的先决条件。而有时,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编辑并不能完全理解报道的内容,把握不住报道内容的要旨,这就容易导致题文不符情况的出现。这样做出来的标题,或以偏概全,或夸大其词,或产生歧义,只会误导读者,更谈不上高明了。要避免出现这种问题,最好的办法是多读几遍文章,只有把报道的意思彻底搞清楚了,做出来的标题才能最贴切地反映内容,做到既形象生动又鞭辟入里。

  二是概括能力。恩格斯在谈到如何拟书名时曾说过:“我相信书名越简单、越不费解,便越好。”新闻标题的制作也是如此,简洁凝炼、不拖泥带水是一条重要标准。但要做到这一点,关键就是要有较强的概括能力,能够用最精练的文字将报道的内容主旨表达出来,这也是编辑的基本功之一。老报人曾提出过一个重要的思想方法,叫作全面、比较、反复。全面,就是不要听信单方面的意见,要多听听各方面的意见,包括对立面的意见,这样有助于提高独立判断事物的能力;比较和反复,就是要多加分析和估量,拿准以后再考虑考虑,再看一下还有没有不周密的地方,然后再办。制作标题也可以借鉴这种

  方法,在分析、比较、鉴别中提高自己的概括能力,使得题合文意,准确鲜明。

  三是表达能力。制作标题时,除了要准确简炼外,还应该力求形象生动,具备一定的文采,这样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象。而要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编辑必须具备良好的文字表达能力。有的新闻标题在制作时,要求编辑掌握新闻事物外形诸因素,通过巧妙的组合,给读者以美感,如闻其声,如观其形,引起联想,借标题加深对新闻内容的理解;有的新闻标题可以诗词入题,或古诗翻新,或反意用之,或借句发挥,使标题“意真,辞切,神远而含蕴不尽”;还有的标题制作,可像创作中国画那样,或写意,或泼墨,或工笔,“立象以尽意”、“传神写照”、“以形写神”。所以,编辑的文字功底如何,在标题中便可一目了然。要做一个好的编辑,不断加强自身的文学修养是十分必要的。同时,要充分发挥想像力,多想、多练、多推敲,只有不断地创新,才能使标题产生动人心魄的效果。

  新、趣、活——不经意间泄春光

  什么是好的标题,不同人有着不同的看法,但有几条应该是公认的:准确、鲜明、形象、生动。准确,就是题合文意,概括得当;鲜明,支持什么,反对什么,必须旗帜鲜明地体现在标题中;所谓形象,就是读之令人有身临其境之感,犹如面对电影镜头;生动,就是使标题生机勃勃,动感强烈。

  那么,怎样做一个好标题呢?

  首先是刻意求新,不落窠臼。新闻要新,早已为人所共识,那么,作为新闻之“眼”的标题,必须以创新为使命。有时为了拟制一个好的新闻标题,常常要写一二十个题目,以便从中挑选一个最有新意的,好标题就是在这样反复地分析、比较和鉴别中“跳”出来的。笔者曾经编过这样一则稿子,写的是宁波举行国际玩具展览会,文章内容不错,但原稿作者所做的标题却很平。如何跳出一般会议报道,做一个吸引人的标题,确实费了我不少心思。最后,我突然想到有一本非常轰动的动画片叫《玩具总动员》,于是灵机一动,顺手拈来,做了个标题:“宁波昨日‘玩具总动员’”(主),“国际玩具展览会开幕

  盛况空前”(副)。另外,在新闻实践中,常常有这样的情况,有时看似文章的主题在“此”,但实际上作者的笔触却有意无意间在“彼”处泄露春光。如南方某报刊登过一篇题为《这一“环”怎么如此难受》的文章,从标题上看写的是一位因医院上错节育环而带来无穷痛苦的妇女,实际上锋芒直指那些出了事故后再三推诿不负责任的医院。此标题一语双关,令人回味无穷。

  其次是生动形象,以“趣”引人。要使新闻报道博得读者的兴趣,就必须在“趣”字上下功夫。笔者在《羊城晚报》上曾看到过一则报道,标题是:《老板变卦,空姐变脸》(主),“国泰空中服务员停止笑容抗议减薪”(副)。这则标题好就好在语言谐趣,生动贴切,而主标题又恰到好处地套用了一部风靡一时的大片的名称,让读者读之不禁会心一笑,对稿子立时便产生了浓厚的阅读兴趣。不过,我们提倡趣味性,并不是为趣味而趣味,那种以离奇、庸俗、低级趣味去迎合部分读者口味的做法,是应该反对的。

  此外,语言秀丽的标题,也容易打动人心。语言美妙、句子传神的标题,会让人产生乐意一看的情感。因此,编者在拟制新闻标题时,应讲究点文采,尽量把标题做得妙趣横生、情景交融、兴味盎然。上海文汇报曾做过一只标题深受行家赞赏。标题是:《唐韵一曲惊四座,梅师知音识良才》。这只标题写的是世界小提琴大师梅纽因在上海访问时,对上海姑娘唐韵的演奏给予了高度评价。《文汇报》做的这只消息标题,琅琅上口,耐人寻味,被行家称为“乐曲动人、演奏惊人、佳句喜人、标题引人。”

篇三:网络新闻标题的特点是什么

  

  网络新闻标题的特点及制作技巧

  更多专业、稀缺文档请访问——搜索此文档,访问上传用户主页~

  网络新闻标题的特点及制作技巧

  网络新闻标题的特点及制作技巧

  新闻界有句行话:“标题是新闻的眼睛”,因为新闻标题不仅是一篇完整的新闻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对新闻信息的传递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整个新闻传播的角度来看,在一个新闻稿件基本确定之后,要想使其与读者见面,并且能达到预期的报道效果,产生应有的传播效果,编辑能调动的主要手段,只有版面和标题了。标题是在新闻作品和读者之间架起的桥梁,读者可以通过标题窥见新闻作品的“灵魂”,产生共鸣。

  网络媒体的发展以及网络新闻标题的重要性

  随着网络技术的日趋成熟,网络新闻媒体迅速发展。其文、图、声、像兼备的优势和新闻信息的海量性对传统新闻媒体产生了极大的冲击。然而,有利必有弊,对于网络新闻编辑来说,消息的条数太多了,展示起来就不容易安排。由于网络上的新闻信息是以一种超文本的形式呈现的,读者对新闻的选择过程,首先是通过对一个个标题的浏览来实现的,标题是新闻发生作用的起点,是新闻信息为读者所接受的必经通道。读者总是先接触到作为阅读索引的标题,然后通过点击标题,再看到相关的正文或图片。这种阅读程序决定了标题在网络传播中的作用,大大超过了它们在传统媒体传播活动中的作用。新闻标题已经成为网络受众认识新闻内容、判断新闻价值的第一信号,成为受众决定是否索取深层新闻信息的第一选择关口,由于网络新闻的标题与正文之间客观地存在着疏离性(阅读任何一条新闻都必须从一级页面或一级页面再度点击进去。才能抵达新闻主体),好的标题会吸引读者点击链接,索取下一层新闻内容,而不好的标题则成为新闻内容展示的直接障碍。因

  此,标题能否具有新颖性和创造性事关整个新闻文本乃至专栏与网站的成功,其重要性超过以往任何媒体的新闻

  更多专业、稀缺文档请访问——搜索此文档,访问上传用户主页~

  标题。网站新闻标题的创制、编排作为一种无声的语言,不仅表达了网络把关人对版面上的各个标题的评价、认识以及某种特定的编辑思想,也是读者选择新闻的索引。

  但是由于目前大多数网站都没有自己的采编队伍,加上带宽和速度等一些技术上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因此现今的网络新闻标题大多是报纸新闻的网上翻版:“或略去报纸上较长的引题和副题,只保留主题;或将报纸引题或副题作为网络版新闻标题;或把报纸两行题或三行题压缩综合成网上新闻的一行题。总的来说,至今还没有哪家网站在新闻标题的发布上创出特色,其仅停留在形式的整齐清晰上,忽略了网络载体的多媒体优势,尤其是在视觉冲击力上的优势。”因此,网络媒体要吸引受众向新闻的深层内容进入,就必须强化“标题意识”,在标题制作上下工夫。

  网络新闻标题的特点

  多媒介化:表现手段的多元化。比较报纸、广播、电视以及网络四种媒体的新闻标题,差异很明显:“广播用声音来传递信息,声音转瞬即逝的特点决定了广播新闻的标题简洁、完整、易懂;报纸主要以文字传播为主,受众在时间上有伸缩性,编辑就可以为提高新闻的受关注度而延长受众的解码过程,受众也乐于在阅读报纸时得到解码的乐趣。所以报纸新闻标题文字简约、语义丰富且更具吸引力;电视新闻具备了声画结合的特点,但是其在时间上的线性传播方式让受众只能被动地接收,而电视画面在传播时占有优势地位。观众往往对由声音或文字形式表现的新闻标题产生忽略心态。所以电视新闻标题与广播新闻标题接近,多简明、易懂。”网络新闻依赖的是多媒体技术,它集中了报纸、广播、电视所能运用视、听、读等全部技术手段,可以采用文字、画面、声音等多种媒介形式来提升标题的吸引力。

  单行化:单一型标题为主。为了吸引读者,传统媒体在标题的视觉冲击力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一般来说,报纸的标题多用多层标题。有主题、引题、副题等多种标题形式互相配合使用。而网络新闻为了容纳较多的标题条数,只能尽量采用反映主题的单一式的单行题。

  更多专业、稀缺文档请访问——搜索此文档,访问上传用户主页~

  而且单行标题也不能过长,否则易出现回行,会影响整个网页的视觉效果。这一切都对网络新闻的标题制作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所以网络新闻对单行标题的最多字数也会有所限制,一般要求在最短的文字内,既要高度浓缩消息的主要内容,提供尽可能多的信息,又要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和吸引力。当前网络新闻标题的显著特征是单行化,它要求其简洁传神、耐人寻味。从日前互联网接收终端所限定的版面布局结构上看,一则新闻需要一个单行的、一般不超过25个字的标题。

  实题化:网络新闻标题以实题为主。纸质媒体的新闻标题有虚、实之分。实标题需要交代新闻要素,虚标题不必交代新闻要素,可以使用议论和点评。但是报纸新闻最大的特点就是报道和标题融为一体,即使是虚题,因为报道就在旁边。只要看一眼导语,新闻中的主要事实也就清楚了。而网络媒体不行,一条虚的标题肯定使读者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也就影响了“点击率”。因此,网络新闻标题强调要抓住新闻事实中的一个或几个新闻要素,通过恰当组合描述出主要新闻事实和新闻中最新、最为本质的新闻要素及涵义,以此来作出“新闻眼”吸引受众点击。

  网络新闻标题的制作技巧

  充分发挥网络媒体的优势,以题图相配的形式来吸引受众的眼球。前面我们已经谈到网络新闻标题的最大特点是表现形式的多媒介化。每一种媒介形式都可以采用一些美术手段来达到辅助美化,最常见的是通过色彩的使用、照片图案的运用及排列形式的配合,来渲染标题和增强表现力,以刺激读者阅读。

  “一般而言,色彩的功能主要是信息功能、传情功能、强势功能、组织功能等。但它能起到以下作用:1揭示内容,凸显事实。2增加信息,帮助记忆。3引起注意,加深印象。色彩的作用就在于其不仅可以达到人们视觉心理上的平衡和认可,还增强了标题的表现力,从而营造出强烈醒目的视觉效果和气氛。”一些网站如新华网、南方网在新闻标题制作上大胆使用蓝、红、灰等颜色,力图通过颜色的变

  更多专业、稀缺文档请访问——搜索此文档,访问上传用户主页~

  化消除读者的视觉疲劳,使读者能够有效地保持阅读兴趣。

  文字与新闻图片的配合使用也可以达到吸引受众眼球的目的。以《今日美国》报为例。它的主页上部通常是一则新闻图片配发的两条醒目的新闻标题,字体粗黑,是整个页面上最突出抢眼的部分。在主页上右侧的“要闻”栏目中以及新闻主页上,各分类新闻标题字体都加粗,而且极为简洁,一般只有两三个单词,如:Cana-daschoolshooting(加拿大校园枪杀事件),Webcampaigning(网上总统竞选)等。

  采用标题加摘要的形式提示新闻中的有价值的信息,吸引受众的阅读欲望。从结构上看,一般将消息标题分单一型和复合型两种。单一型标题只有主题,没有辅题。复合型标题则在主题之外,还包含辅题。辅题分为引题和副题两种。复合型标题的组合形式有:引题+主题、主题+副

  题、引题+主题+副题。在报纸中是否需要采用复合题的方式,应该根据新闻内容本身的重要程度来决定。

  但是鉴于人们浏览网页的视觉习惯,两行题或三行题容易使网络受众分散注意力,不能一下子抓住最重要的信息,所以最好压缩为单行实题。但是单行实题最大的缺陷是不得不舍弃一些主要甚至很关键的新闻事实。为了弥补网络单行题传递信息不够全面的劣势,新闻摘要的形式在一些西方主要新闻网络媒体上开始被大量采

  用,并且深受欢迎。这一形式可使用户在只浏览主页及各分类新闻主页的情况下,就能对当日要闻要点了然于胸。

  天津“北方网”的做法是一种大胆的尝试。当阅看“北方网”要闻页面时,读者的鼠标在滑过某条新闻标题时,屏幕上会即刻自动生出一个很小的文字框,其中显示出该条新闻的提要:挪开鼠标,这个小框就会自动消失。这样,读者无须点击就能知道此条新闻的大概内容。这种技术并非尖端,如何评价这种做法,亦是见仁见智的事情。不过,这种手段的借用,可以弥补网络新闻标题单行化的不足。

  通过制作“焦点”标题来突出焦点新闻。目前各新闻网站、报刊网络版,为了将每个网民一网打尽,不约而同地在自己第一层版页上开起了杂货铺,在有限的版页(新闻主页)上,开辟了“时政”、“国际”、“经济”、“科教”、“社会”、“环保”、“文娱”、“军

  更多专业、稀缺文档请访问——搜索此文档,访问上传用户主页~

  事”、“体育”、“生活”、“健康”等栏目,新闻标题铺天盖地。这些版块,在很大程度上讲是重复、交叉的,它不仅浪费了有效的、宝贵的、有限的第一层版页,而且无意间增加了网民的负担,使得网民不得不像大海捞针似的去寻找自己想要的信息。要改变这种局面,网络新闻媒体一定要采取“异质化”手段来打破这种同质性的竞争。在这里我们不妨借鉴一下报纸在这方面积累的一些经验和方法。

  传统报纸上最重要的新闻一般都放在头版头条的位置并加以强势处理,网络版新闻主页不具有报纸版位、版次、加框加线等版面编辑语言,但突出强调同样可达到先声夺人的效果。比如,配发新闻照片,辅以大字号加大加粗处理的标题等。目前国内网络版报纸主页上,所有的新闻标题被一视同仁地排列在一起。不能一下子抓住读者。而在国外主要媒体的网络版上,每日都有“焦点”,成为与其他新闻网站竞争的“招牌”。一些网站对头条新闻进行强势处理。比如,在页面的中心版位安置头条新闻,在其标题下加排内容提要并配图片,以提高头条新闻的冲击力和

  “眼球吸引力”。对新闻价值较高的标题,对其进行强调有两种办法,一是采取加色彩的办法,把标题十分醒目地立于报道上。如南方网在重要的新闻上采取加红加绿的办法起提示的作用;二是舍得花版面,加大标题的厚度、宽度和字号。

  运用新闻价值标准,在标题中优化新闻要素配置。标题要有吸引力,必须在6个要素中寻找一个突破口。到底选取哪一个或哪几个要素需要斟酌。美国报业大王赫斯特曾经说过:“千万记住,如果你的第一句话不能打动读者,也就没有必要写第二句了。”读者最容易做的事情就是放弃阅读。人们在网上阅读新闻通常采用快速阅读的方式,对标题采取的是一扫而过的方式。如果一个标题的前半部分无法吸引读者的眼球,结果可想而知。因此,“一个好的网络新闻标题,应该力争在开头就能够一下子抓住读者,进而引导他完成整个阅读过程”。

  “两会”期间,很多新闻都是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开头,像“人大代表质疑”、“代表建议”、“政协委员主张”等。这些标题排列在网上,就像看公文似的。为了避免重要的内容被这样的开头淹没,可以考虑把最重要、最新鲜、最有看点的事实放到标题的最前面。例如:更多专业、稀缺文档请访问——搜索此文档,访问上传用户主页~

  政协委员建议发千元大钞轻荷包银行专家异议(TOM网)既然是双方意见不统一,可以采用“?”形式,同时把人们关心的“钞票”放到最前面,而相对次要的人物要素放到后面,改为:发行千元大钞?政协委员建议

  银行专家异议

  这样不仅主要事实得到了突出,而且使新闻标题显得很新颖,避免了前一标题给人的程式化、套话感觉。

  总之,在信息爆炸的今天,网络新闻以其时效性强、容量大、可检索、可保存、交互性、超链接等优势吸引了众多的媒介触网和独立的新闻网站的迅速发展。与此同时,网络媒体报道视、听、读综合的读取方式以及几乎无限的“版面”造就

  了它天然优势的同时,也孕育着它先天的缺点:因其量多,面对庞杂、密集的信息,结构复杂的多层页面,读者对新闻的分辨、取舍的难度加大,易陷入被动局面而茫然不知所措。同时,网络这一虚幻的世界,易让人产生一种不着边际的躁动:面对计算机屏幕,受众的目光呈“之”字形跳动,手中的鼠标可以随时甚至可以说不由自主地转向其他链接。对于网络来说,海量信息如果失去了标题的指引,黑压压的一大片文字,读者不仅无从看起,更谈不上自由选择,必然给读者的阅读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网络新闻的竞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网络新闻标题的竞争。

  网络新闻标题作为有效信息的集合,为了给人们快速寻找内容提供方便,一方面(这是考虑到目前国内网络媒体自身的技术特点;另一方面,要准确把握受众对网络信息阅读规律性的把握。虽然学海无涯。艺无止境,但若是每个编辑用“语不惊人死不休”要求自己,那么,新闻标题这双“眼睛”一定会更明亮一些、会更富有神采,网络新闻也会更好读、更耐看。(本文为河北省教育厅项目“新闻文体发展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s040613)编校

  郑艳

推荐访问:网络新闻标题的特点是什么 新闻标题 网络

本文来源:https://www.taohy.cn/fanwendaquan/gongwenfanwen/38686.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