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君博文库网!

军神教学设计第一课时6篇

文章来源:网友投稿 时间:2023-11-13 17:00:09

篇一:军神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三识刘伯承,军神“立”心间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军神》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

  关注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以三幕话剧的形式呈现课文内容,由扶到放,引导学生把握人物内心,感受军人特质,感悟军神形象。

  二、教学目标

  1.抓住描写人物语言、神态、动作的语句,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重点)

  2.从“病人-军人-军神”,在从对刘伯承的神态、动作描写中,体会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

  (难点)

  三、教学过程

  板块一

  以“词”为链,梳理文章情节

  (一)词组寻找“秘密”

  1.出示两组词语:

  冷冷地、惊疑、愣住、柔和、颤抖、吓了一跳、慈祥、肃然起敬

  从容镇定、微微一笑、平静、一声不吭、勉力一笑

  2.分享我的发现:

  预设

  生1:我发现这两组词语都是对人物的神态描写、生2:我发现第一组词语是描写沃克医生的,第二组词是描写刘伯承的。

  (二)情节梳理脉络

  1.选词填写情节图

  刘伯承

  一声不吭

  勉力一笑

  从容镇静

  平静

  就诊

  手术前

  手术中

  手术后

  2.梳理情节质疑

  沃克医生

  惊疑、冷冷地

  生气、愣住

  颤抖

  慈祥、肃然起敬

  生1:我发现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来写的。(你关注了课文的写作顺序)

  生2:我发现刘伯承一直很平静,但沃克医生的态度一直在变,这是为什么呢?

  板块二

  品读对话,初识“刘伯承”

  (一)初相见,品对话

  1.认真观察明简洁:1-8自然段有几次对话?最多几个字?最少几个字?

  2.结合背景知缘由。

  出示背景资料:1916年,刘伯承参加了“讨袁护国起义”,在战争中右眼受伤,袁世凯手下的北洋军阀正在捉拿他,而刘伯承身处敌人控制区,到处都是眼线,一旦被抓就有杀身之祸。

  (二)品反常,悟内心

  1.“微微一笑”中的临危不惧

  (1)出示句子:病人微微一笑,说:“沃克医生,你说我是军人,我就是军人吧。”

  (2)思考:刘伯承的内心真的很平静吗?此时的他可能在想些什么呢?总结:这是一位从容镇定的军人。

  2.“平静”下的坚毅勇敢

  (1)出示句子:病人平静地回答:“沃克医生,眼睛离脑子太近,我担心施行麻醉会影响脑神经。而我,今后需要一个非常清醒的大脑!”

  (2)分享:这里面让你震撼的词语是哪个?

  小结:这是普通病人无法做到的,这也再次印证了沃克医生的推断——他不是普通的病人,他是军人。

  板块三

  借助资料,再识“刘伯承”

  (一)资料分享,体会人物内心

  1.刘伯承为什么一定要保持一个清醒的大脑呢?

  2.出示刘伯承戎马一生的战斗经历。

  (二)再读感受,感受顽强意志

  1.出示:病人一声不吭,他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床单,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床单居然被抓破了。

  2.思考:这段话没有出现一个“痛”字,你从哪里感受到刘伯承非人的“痛”呢?

  3.入情:播放视频,指导朗读。

  小结:同学们,这就是中国军人的铮铮铁骨,这就是中华男儿的顽强意志,难怪沃克医生发自肺腑地赞扬刘伯承:“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

  板块四

  终识“刘伯承”,回读悟军神

  (一)从初识刘伯承,到再识刘伯承,最后终识刘伯承,由外而内,由表及里,沃克医生终于发现:他不是一个病人,而是一个军人,他不只是一个军人,是一位军神!

  (二)军人出军神,军神铸军魂。同学们,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在这一百年间,涌现了一批又一批党的英雄儿女,他们无畏狂风暴雨,他们穿越血雨腥风,生死之间他们毫不畏惧,民族大义他们共同担当,让我们再一次向英雄们庄严致敬!

  “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

  总结:这堂课我们走近了军神刘伯承,看到了一个立体的他,下节课让我们站在沃克医生的视角,再一次走近伟大的军神——刘伯承。

篇二:军神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军神》教学设计

  绥芬河市实验小学

  李妍

  一、教学内容:

  教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课《军神》(阅读课)

  二、设计理念: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是学生独立、充分、深入地与文本进行对话、与作者进行精神自由交流碰撞过程,也是学生走进课文,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并产生自己的读书感受、情感体验的过程。而实现这一对话过程,全在不同目标、不同层次、不同情味的朗读中点滴积累、感悟而成!学生亦在读中搜集处理文字信息并把握了意义(即读懂了什么),受到情感熏陶、心灵震撼,获得思想启迪、人生感悟,同时享受审美乐趣,丰富精神世界!

  《军神》这篇课文写了年轻军人刘伯承参加蔡锷“讨袁护国运动”右眼严重致残后,坚持坚持不用麻醉药、忍受巨大疼痛接受72刀手术治疗,被沃克医生称为“军神”,表现了刘伯承坚韧不拔的钢铁意志。文章叙事清晰,虽不复杂,但生动感人:前来求治,刘伯承伤势虽重,但十分镇定;手术之前,不用麻醉药的意志非常坚定;手术中,承受了常人无法忍受的疼痛;虽忍受折磨,但清楚地数下了72刀手术!读着这些文字,我们仿佛和沃克医生和作者一起强烈感受着刘伯承的钢铁般意志,并产生了由衷的深深敬意!由于文字朴实凝练,敬仰之情并未处处显山露水,所以反复朗读回味之后,这种敬意更真切更深刻!

  三、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设计理念与教材简析,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为:

  1、多层次地朗读感悟第一、二自然段,感受体验刘伯承求治的镇定与手术前的坚定,产生敬佩之情。

  2、读中悟法:回读感受、联系生活是朗读产生体验的好方法。

  四、教学重点:

  读懂重点段落,体会刘伯承的坚强意志。

  五、教学难点:

  读懂描写人物对话、神态的句子,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

  六、设计特色:

  营造积极主动、用心投入的读书氛围,在由浅入深的朗读实践中自主解疑、探究、发现、感悟,在读中实现与作者、与文中沃克医生和军神刘伯承、与师生多维的对话过程,对刘伯承的钢铁意志受到强烈的内心震撼,并在回顾读书过程中总结方法。整个设计,感性的读书探究中享受着无穷的读书乐趣,理性的读书解疑中体验着成功的无限快乐!

  七、教学过程:

  (一)读题质疑,导情导标。

  1、揭题:今天老师和同学们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谁来读课题?指名生读题。

  2、交流:刚看到课题时,你不禁产生了哪些问题?

  ⑴军神指谁?随机引导:通过预习你知道了吗?(板书:刘伯承)

  ⑵军神是什么意思?

  ⑶刘伯承是一位军人,为什么称他为军神?

  ⑷“人”怎会成为“神”呢?

  3、师激发兴趣,导入研读:同学们很会动脑筋,其实,问题答案都藏在书中,藏在同学们的心中。只要我们用心去朗读课文,用心去想,就一定会有自己的体会和收获。

  学习之前,老师想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1916年,24岁的刘伯承参加了蔡锷“讨袁护国运动”,在一次战斗中,敌人的炮火、子弹疯狂的轰射过来,为了救一位战士,刘伯承猛扑过去,敌人的一颗飞弹射中了他,从颅顶穿过,又从右眼眶飞出,刘伯承当即昏倒在地,血流如注。当他苏醒过来,用手摸摸伤口,黏糊糊的都是血块,在那血块中,他又摸到了一个圆球,啊?眼珠!原来他的右眼被打坏,眼珠掉出了眼窝!为了让战士们安心作战,他一狠心抓起了身边的一把大刀,把牵连着那已掉出的眼珠经络割断,紧紧的纂住那颗眼珠,又昏了过去!

  4、师:听着故事,很多同学产生了自己的感受,谁再来读读课题?指读后齐读

  过渡:刚才有很多同学提出了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刘伯承是一位军人,为什么称他是军神呢?(师在“军神”和“刘伯承”之间打上?)这节课我们一起读书探究这一问题好吗?

  (设计意图:题,是文眼,是文章的灵魂。读题后的质疑为进行研究性学习、读书实践活动找到了切入口。老师的激励性、导向性评价语也起到了营造积极投入的读书探究氛围和导情导标的点睛之效。介绍刘伯承右眼致残,也将课外信息资料搜集有机纳入到课堂学习中来,对刘伯承的坚定意志也可见一斑,此处初感其“神”!)

  (二)研读第一自然段,读中对话,读中感悟。

  1、初读感知第一自然段文字内容:

  ⑴过渡:轻轻打开课本,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难读的句子可以多读几遍,读准确流畅了,可举手示意。师巡视聆听

  ⑵读书点评:读书很用心很投入!这段话共有5句,第一句是个长句子,读时可稍作停顿,谁能读流畅了?指读后师激励性点评

  ⑶第二句,谁也能这样读准确流畅?

  ⑷师:年轻人找著名的外科医生沃克先生治眼睛,沃克医生怎么说?(男女生竞赛读)

  2、师过渡:年轻人说:“我是邮局的职员。”沃克医生是怎样说的?

  ⑴出示句段:沃克医生摇了摇头,说,“不,你是军人。这样重的伤势,只有军人才能如此镇定。”

  学生自由朗读,再轻读感悟:沃克医生的这段话该怎么来读?

  ⑵指名朗读,引导其余学生静静倾听,交流:沃克医生说话时态度十分果断的。并朗读表现其果断。

  ⑶过渡:从医生果断的话语中,你知道了什么?

  组织交流:医生断定这是位军人,而且他虽然伤势很重,但依然十分镇定。(师板书:伤虽重,但镇定)

  3、过渡:这段话中还有哪些语言也能感受到军人“伤势虽重,但很镇定”?请同学们再回过去读读第一句话,你还会有新的发现呢!

  生读后交流:

  ⑴“头缠绷带”:可引导学生联系刚才故事介绍和生活所见,感受伤势很重。

  ⑵“走进”:伤势这么重,可不是别人担架抬进来的,而是自己走进来的,表现十分镇定、勇敢!

  交流后,随机读好这句。

  4、过渡:再读读年轻人对沃克医生的对话,这番话该是怎么说呢?

  学生自读感受,读后交流,师引导平时你若生病时着急找医生的忙乱与紧张,体会这位军人的镇定与平静。交流后再朗读感悟。

  5、师:读到这儿,你想对这位军人说些什么呢?

  交流中,产生由衷的敬佩之情。(板书:敬佩)

  6、小结:读书时,有时还要回过去再读读想想,这样会一次比一次读得有味,感受会一次比一次强烈。(板书:回读感受)

  (设计意图:由疑导入,读中有悟。读,不是漫无目的,而是层层递进,一步步让学生抓住语言文字进行感悟。这一板块,先进入准确、流畅的朗读,初步感知文字内容。由于这段文字对刘伯承的镇定之举并未作描述性渲染,而短末沃克医生的果断话语更能让人直接捕捉感受到刘伯承负伤后仍然镇定自若的神态。故以此为切入口,进行朗读感悟,通过文本,似在和沃克医生进行穿越时空的传神的交流对话,感受着沃克医生的那分敬意与赞叹。然后,带着朗读对话产生的这种感受,再回到前段文字,去细细体察、去感受、去发现年轻军人的那份镇定与坦然,心中产生更真更浓的敬意!整个板块处理,读贯穿始终,读中感受、读中思索、读中碰撞、读中顿悟,并随机以说促读,读悟对话过程得以升华,枯燥的文字,在学生心中变成了流淌着的浓浓的情意!)

  (三)研读第二自然段,角色体验,以评促读,读中得法。

  1、过渡:即将要面临手术,这位年轻军人又是怎样做的?

  自由朗读,之后组织交流:这段话是写年轻人和沃克医生为了什么而在争论?

  2、角色体验:同桌分角色朗读,一个读有关军人的语句,一个扮演沃克医生,互相听听评评,同桌的朗读像不像课文中所写的那样?

  3、指名朗读,集体评议,感受年轻军人态度很坚决,话语诚恳又有些担心;感受沃克医生的劝说语重心长,评后再读。

  4、师:听了沃克医生的话,你知道了什么?

  交流:可引导联系生活中如果眼中有了沙砾灰尘的感受,来体会如果不打麻醉药,这种疼痛一般人是承受不了的!(板书:联系生活)

  5、出示句段:年轻人坚定地说:“能,我一定能!”说着,他自个儿爬上了手术台。

  指读评议:语气坚定,态度坚决。评中读悟。

  6、师引导深入体验:从他坚定的话语和果敢的行动中,你知道此时年轻人是怎样想的?

  7、小结:你佩服这位年轻军人吗?佩服他什么?

  交流后板书:忍痛苦,意志坚

  8、整体回读第二自然段。

  (设计意图:角色转移将学生从旁观者推向了与文本对话的位置,成为有情感的“事中人”,促进学生走进教材,积极进行角色体验,随后,将体验所得通过表情朗读显现出来,在评议中,学生敏锐捕捉文中语言文字,调动起听、辩、评的多种实践方式,主动去感受发现,以评促读。此时的读,已不是简单地朗读文字符号,而是一种内心的独白,情感的抒发,如同作者的文字叙述、情感描摹,又远比这些文字丰富、真切、有灵气!读中学习方法的出示也是水到渠成,只是教师对于学生已在运用的方法的总结与提炼,丝毫不显“教”、“塞”的痕迹。)

  (四)学习小结,体验收获与成功。

  1、师: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可以和大家一起分享呢?

  2、作业设计:运用学习所得自己读读悟悟第三、四自然段。

  (设计意图:学习反馈,不只是对文字内容的掌握回顾,还有学习情感态度方面的反思,更有学习技能、读书方法的总结,三个纬度的整体协调发展在这里得到提升。)

篇三:军神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军神》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南京晓庄学院11小教文科一班

  陆静静(11150118)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在课程资源的熏陶下,初步体会刘伯承钢铁般的坚强意志,有意识地激发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学重点:读懂重点段落,体会刘伯承的坚强意志。

  教学难点:读懂描写人物对话、神态的语句,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问题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新课文,课题是《军神》(板书课题,学生齐读)。看到课题,大家肯定会想军神是指谁?通过预习,你知道这篇文章的主人公是谁了吗?(生答:刘伯承,板书:20刘伯承,强调承字的写法,中间是三横)。对啊,军神就是指的我们文章主人公刘伯承将军。

  (预设一)(2分钟)

  那军神又是什么意思呢?“人”怎么会成为“神”呢?下面就带着这些疑问跟着老师一起走进课文吧,请把书打开到235页。

  (预设二)(5分钟)

  (出示刘伯承照片)预习要求中让大家搜集了刘伯承的资料以及这篇课文发生的背景,有哪个小朋友愿意当大家的讲解员,给大家介

  绍一下呢?

  (学生回答完后,出示刘伯承资料以及故事发生背景)讲解员讲得都十分详细,看来大家的预习工作做得十分认真,现在大家一起读一下老师搜集的资料。

  了解了这篇文章的背景,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故事发生的那天,看看刘伯承经历了什么?

  二、学习课文

  (一)学习生字、重点词语、难读句子(15分钟)

  (出示缠绷带、沃克、土匪、伤势、邮局、职员、不悦、麻醉药、担心、损伤、崭新、擦汗、晕过去、刀术、一共、钢板、刘伯承)同学们,这些字你们预习之后都认识了吗?我们请一位小老师来领读。

  嗯,这个小老师当得真仔细,读得不但准确,而且声音也很好听很洪亮,老师很喜欢。

  (强调绷、伤、术、承是后鼻音,伤势两个都是翘舌音,崭新两个都是前鼻音,醉、损、擦是平舌音)

  (去掉拼音)现在大家还认识它们吗?请这组同学开火车读。全班再一起读一遍。

  那除了这些字词,有没有其他有疑惑的词呢?(学生提问,老师回答。)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0分钟)

  请大家轻轻地朗读这篇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出示课文插图)同学们读完了课文,请一位小朋友看着这张图片,用两三句话概括一下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注意要交代清楚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两位同学)

  这位同学概括得清楚明了,我们知道故事发生在1916年(板书:时间:1916),主要讲的是刘伯承将军(板书人物:刘伯承)年轻时一次眼睛负重伤后,坚持不用麻醉药,忍受巨大疼痛接受手术治疗的故事。那么,现在大家能用自己的话告诉我什么叫“军神”?为什么我们要把刘伯承将军称为“军神”呢?(三位同学)

  (三)学习1、2自然段(18分钟)

  我们请三位小朋友分角色朗读一下第一自然段,(出示第一自然段),谁愿意当这个勇敢的年轻人?谁想当沃克医生,还要一个读旁白。

  大家读得都很棒,但老师有个问题想问大家,这个年轻人受伤这么严重,他为什么要去德国人开的诊所,而不去我们中国人开的大医院治病呢?(三位同学回答)

  对啊,你们想的可真周到,了不起,当时由于战争的需要,刘伯承不能暴露自己的身份,所以虽然自己伤势严重,但不得不德国人开的一家诊所去看病,并谎称自己是邮局职员。从这里我们看出刘伯承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呢?

  我再请三位同学分角色朗读第一自然段,注意现在要通过你的读把刘伯承的镇定从容体现出来。

  听出来了,我们真的感受到了刘伯承的坚强镇定(板书镇定),谢谢你们给大家带来的听觉盛宴,同时从这段对话中,我们看出沃克先生(板书沃克先生),他对刘伯承的态度是怎样的?

  是的,一开始因为刘伯承的谎言,沃克先生对他是不满的(板书不悦),那之后沃克先生的感情发生了什么变化呢?大家一起默读第二自然段。(出示第二自然段)

  我们发现,沃克先生由一开始的不悦、冷淡到“愣住了”(板书箭头,愣住了),当过军医的他照道理说什么大世面没见过,他为什么愣住了呢?(三位同学各抒己见)

  大家说得都很有道理,这种手术如果不用麻醉是非常痛苦的,一般的人根本承受不了,而刘伯承却坚决不愿意使用麻醉药,这使得沃克医生感到意外,所以他愣住了,那么从沃克先生的这个变化中,你又看出刘伯承将军的性格是怎么样的呢?

  是的,我们看出了他态度坚决,情绪平静(板书态度坚决,情绪平静),现在我们请三位同学读一下第二自然段,这里沃克先生只有一句话,但要读出他愣住的语言神态,刘伯承将军的坚定沉着也要表现出来,谁愿意尝试一下?

  (四)结束语

  从今天的学习中,我们初步感受到了刘伯承将军钢铁般的坚强毅力,大家在课后可以互相表演一下,体会当时主人公的心情。

  三、板书设计

  20、刘伯承

  时间:1916人物:刘伯承

  镇定

  态度坚决

  情绪平静

  沃克医生

  不悦

  愣住了

篇四:军神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军神第一课时教案

  一、学情分析

  课文记叙了刘伯承在手术过程中拒绝使用麻醉剂,坚强勇敢,沃克医生称赞其为军神的故事。表现了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在教学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结合资料感受时代背景,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理清事情的发展顺序。

  2,会读“沃、匪”等5个生字,会写“庆、诊”等15个生字,理解“诊所、年龄”等词语。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指导阅读,自主识字。按课文的表达特点,概括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自主阅读,能联系上下文,了解沃克医生赞扬刘伯承为“军神”的原因,初步感受人物特点。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英雄人物:出示英雄人物图片:你知道这些英雄人物的事迹吗?

  2.揭示课题:

  板书:军神。

  教师:大家齐读课文题目。

  展示体裁为记叙文,学生自主回答课文的人物、事例。

  (1)课题思考:谈谈你对军人的了解和对课题含义的理解。

  (2)问题探究:

  ①文中的主要人物是谁?

  ②“军神”体现在哪些方面?

  345.人物介绍:军神刘伯承。

  .背景链接:帮助学生更好理解人物。

  .检查预习:教师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检查,解答疑问。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按什么顺序写的?

  (2)梳理课文结构,结合旁批理解。

  (3)沃克医生是怎样称赘刘伯承同志的?画出相关句子。

  (4)找出你感受最深的地方,提出来交流。

  (二)字词积累

  1.字词识记:学生自主在文中找出出示的词语,指名读一读相关句子。

  沃克土匪绷带由衷堪称

  1生字读写:出示生字词并组词,生读后教师进行指导。

  3.归类认读:分别找出前鼻音和后鼻音的生字。

  4.重点生字指导:“诊”“沃”“龄”“崭”“衷”“慈”。

  教师从结构、部首、笔画、音序、运用、辨析组词等方面指导本课的重点字。

  (1)诊:左窄右宽。右下部三撇要均匀排列。

  (2)沃:左窄右宽。第四笔是撇,不要写成横。

  (3)龄:“齿”上下对正,不与中横相连。

  (4)崭:“山”不宜过大;下部左右大小相当,末笔竖稍长。

  (5)衷:“中”的“口”要扁,竖宜短,“我”的捺伸展。

  (6)慈:上部点、撇呼应;下部三点呼应。

  5.词语学习:出示本课需要理解的词语,引导学生读一读并积累。

  (三)阅读课文

  1.欣赏朗读:通过示范朗读、欣赏朗读、情景朗读的方式带领学生朗读课文,熟悉内容。

  2.了解事件:找到课文中事件发生的地点和人物。

  3,结构划分:默读课文,给课文划分结构并概括段意。

  第一部分(第175自然段):手术前,刘伯承伤重就医,拒绝麻醉。

  第二部分(第1677自然段):手术中,刘伯承一声不吭,忍受剧痛。

  第三部分(第18-26自然段):手术后,刘伯承笑谈刀数,沃克医生备受感动,赞其“军神”。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引导学生思考课文是按照顺序来叙述的(事情发展顺序)。

  4.主要内容:本文主要讲述了刘伯承到一家外国诊所做眼部手术,

  拒绝使用麻醉剂。为他做手术的外国医生沃克称他为“军神”的故事。

  (四)课堂小结

  1.我的收获:

  (1)我会认的字有:;会写的字有:;理解的词语有:

  (2)课文中的“军神”是指刘伯承,这是沃克医生对他的敬称。

  (3)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

  (4)本文的写作顺序:事情发展顺序。

  引导学生列出具体的时间节点:手术前T手术时T手术后。

  (五)随堂小测

  1.读拼音,写词语。

  zhensud

  (诊所)

  nianling

  (年龄)

  shenshi

  (审视)

  zhanxTn

  (崭新)

  youzhong

  (由衷)

  cixiang

  (慈祥)

  (六)布置作业

  1.分角色朗读课文,抄写本课生字新词。

  2.思考:完成课后练习第二题。

篇五:军神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军神》优质教案(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沃、匪、绷”等5个生字,会写“庆、诊、沃”等15个字,正确读写“诊所、年龄、熟练”等15个词语。

  2.朗读课文,读出人物说话的语气。

  3.从文中找出对沃克医生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他的心理变化。

  4.以沃克医生的口吻讲一讲这个故事。

  ?教学重难点

  1.朗读课文,读出人物说话的语气。

  2.从文中找出对沃克医生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他的心理变化。

  3.以沃克医生的口吻讲一讲这个故事。

  ?教学策略

  1.识字写字

  运用随文识字的策略识记生字,写字时关注易错字的指导。

  2.阅读理解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多读少讲,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读懂课文,有所感悟。从文中找出描写沃克医生和刘伯承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他们的内心世界。抓住沃克医生对刘伯承前后不同的表现,理解沃克医生称刘伯承为“军神”的原因。

  3.语言运用

  通过课后的第四题,指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对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再进行以课文中人物的口吻讲一讲故事的语言实践,帮助学生完成从积累到运用的有效迁移。

  ?教学准备

  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二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沃、匪、绷”等5个生字,正确读写“诊所、年龄、熟练”等151/5个词语,会写“庆、诊、沃”等15个字。

  2.朗读课文,读出人物说话的语气。

  ?教学过程

  板块一

  故事激趣,导入新课

  1.故事导入。

  今天老师给同学们讲一个发生在东汉末年的故事“关云长刮骨疗伤”。(视频播放“关云长刮骨疗伤”)

  2.教师相机小结:东汉末年,名将关云长不用麻药刮骨疗伤,全无痛苦之色,神医华佗尊称他为“天神”,而今天我们学的这篇课文的题目为《军神》。板书并齐读课文题目。(板书:军神)

  3.教师引导:在你们心中,军人是怎样的?(学生自由交流)

  4.看到《军神》这个题目,你的脑海中有什么疑问?

  5.生质疑,师梳理小结:谁是军神?为什么称他为军神?

  6.请同学们带着这些疑问,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学生自由读课文)

  【设计意图】用学生熟悉的、类似的视频导入新课,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既让学生注意到故事之间的联系,又使学生对即将学习的课文有个大致的了解。

  板块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答疑解惑。

  (1)谁是军神呢?(刘伯承)谁称他为军神?(沃克医生)

  (2)沃克医生为什么称刘伯承为军神?(因为刘伯承不打麻醉剂做眼球割除手术,还数出了手术一共七十二刀)

  2.谁能用自己的话把刚刚的问题串起来,说一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这篇课文讲了当时任川东支队将领的刘伯承同志在不使用麻醉剂的情况下进行眼球割除手术的事。在手术过程中,他因惊人的表现而被德国医生高度称赞为军神)

  3.这篇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事情发展的顺序)一般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可以把课文分为起因、经过、结果三部分。这篇课文是围绕沃克医生

  2/5为刘伯承做眼球割除手术来写的,全文还可以怎么分?(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

  4.请同学们按“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的分法,把课文划分为三部分。(先指名学生说,再课件出示课文层次划分)

  5.检查词语预习情况。(课件出示词语)

  指名学生读,教师相机正音,学生齐读。

  6.教师小结:本文写了刘伯承以当年关公刮骨之气概在不使用麻醉剂的情况下忍受了七十二刀的刀割之痛,却一声不吭,为其实施手术的沃克医生尊称其为“军神”。

  【设计意图】关注学情,以学定教,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其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板块三

  细读课文,顺学而导

  1.教师引导:下面就让我们穿越时光隧道,回到1916年的重庆,来到临江门外那个外国人开设的诊所里,与刘伯承、沃克医生一起经历那次特殊而又令人难忘的手术,解开我们心中的不解之谜。

  2.朗读对话,体会从容镇定。

  (1)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的第一部分(第1~15自然段),一边读一边画出刘伯承和沃克医生的对话。(学生边读边画)

  (2)指名学生读画线的句子。(课件出示对话部分)

  (3)从他们的对话中,你读到了什么信息?(学生自由交流)

  (4)教师小结,从他们的对话中,我们知道:①刘伯承受重伤;②刘伯承做右眼眼球摘除手术,但拒绝使用麻醉剂;③刘伯承拒绝使用麻醉剂的原因。

  (5)这是大家通过对话读到的信息,有没有读不懂的地方?(指名学生说)

  (6)生质疑,师梳理小结:①刘伯承为什么要说自己叫刘大川?②刘伯承为什么说自己今后需要一个非常清醒的大脑?

  (7)这些问题文中没有给出答案,需要我们根据当时的时代背景去找到答案。

  1915年袁世凯称帝,引起全国人民的反对。1915年12月25日,护国运动

  3/5爆发。1916年3月中旬,为支持云南护国军在川南战斗,24岁的刘伯承率领四川护国军第四支队,攻克丰都城。战斗中,刘伯承连中两弹,一弹擦伤颅顶,一弹从右太阳穴射入,透右眼而出。由于缺医少药,加上经此一役后各地都在悬赏追捕护国军将士,刘伯承在年底才几经辗转,来到重庆临江门外德国医生沃克开的诊所。

  (8)教师引导:因为当时护国军将士遭到追捕,刘伯承在不知道沃克医生是敌是友的情况下,只能隐瞒姓名和身份。

  (9)此时此刻,你心中对军神刘伯承产生了怎样的感情?(敬仰、肃然起敬)请大家带着这种敬佩之情,同桌分角色读一读他们的对话。

  【设计意图】通过读沃克医生与刘伯承的对话,体会沃克医生和刘伯承的内心想法。同桌分角色朗读对话,为完成课后第四题以沃克医生的口吻讲一讲这个故事做好准备。

  板块四

  品读感悟,指导朗读

  1.指名一对同桌上台分角色读对话。(学生评价)师相机引导:要想读出人物说话的语气,除了语言描写,我们还要关注人物的神态和动作描写。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的第一部分(第1~15自然段),一边看一边圈出描写刘伯承和沃克医生动作和神态的句子。(学生边看边圏)

  2.指名学生读圈出的词语。(课件出示描写动作和神态的句子)

  (1)从对他们动作和神态的描写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指名学生说)

  (2)教师小结:从对他们动作和神态的描写中,我们感受到沃克医生态度的变化,由开始的冷淡变成愣住、惊疑、目光柔和、生气、再一次愣住、口吃,还感受到刘伯承的从容镇定。

  3.这是大家从对他们动作和神态的描写中感受到的,还有没有什么疑问?(学生自由交流)

  4.生质疑,教师梳理小结:(1)课文两次写沃克医生愣住了,他因什么而愣住了?(2)沃克医生蓝色的眼睛里闪出一丝惊疑,他惊疑什么?(3)沃克医生怎么发现刘伯承是军人的?

  5.教师引导:只有一边读一边体会才能找到问题的答案。现在同桌两个,一个是刘伯承,一个是沃克医生,带上动作和神态来表演读他们的对话。(同

  4/5桌表演读对话)

  6.指名学生上台表演读刘伯承和沃克医生的对话。

  7.从对沃克医生动作和神态的描写中,你能体会到他的心理有什么变化?(学生自由交流)

  8.教师小结:(1)沃克医生解开病人右眼上的绷带后愣住了,是因为病人受的伤太严重了。(2)沃克医生蓝色的眼睛里闪出一丝惊疑,是因为他看到刘伯承受了这么重的伤,还如此从容镇定。(3)沃克医生再一次愣住了,是因为刘伯承要求做眼球摘除手术时不打麻醉剂,口吃是因为他太震惊了。

  9.读懂了沃克医生的心理变化,你们有什么感受?(指名学生说)

  10.全体师生共读对话。教师读沃克医生的话,学生读刘伯承的话。(师生合作读对话)

  11.教师相机小结:这是军医和军人之间的对话,所以他们的语言简短、干脆、有力,很好地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点。看来,写人物语言要符合人物的身份,突出人物的特点。

  【设计意图】紧扣对人物动作、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引导学生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入情入境地朗读,在读中体味、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质。

  5/5

篇六:军神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军神》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军神》是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革命课文,写了刘伯承年轻时有一次眼睛负重伤后,来到沃克医生的诊所治疗,坚持不用麻醉剂,忍受巨大痛苦接受手术的故事。课文着力通过动作、语言、神态描写刻画人物形象,故在教学中笔者以沃克医生对刘伯承称赞的句子贯穿课堂始终,以三幕话剧的形式呈现课文内容,由扶到放,引导学生关注刘伯承的动作、语言、神态,把握人物内心,感受军人特质,感悟军神形象。

  一、课前谈话,揭示课题

  (一)课前谈话

  1.神在你心目中是一个怎样的存在?

  2.我们班有没有男神、女神?为什么称他们是神?

  3.我们身边还有什么神?

  (二)揭示课题

  1.医术特别高超的医生,像钟南山,人们会尊称他为-医神。__

  2.而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位大名鼎鼎的军神。(板书:军神)

  [设计意图]笔者通过课前谈话,让学生初步感受“神”的形象,拉近学生与“神”的距离,激发学生阅读和探究的兴趣,通过列举身边的“神”,自然引出课题。

  二、初读感知,预学反馈

  (一)初读感知

  1.“军神”是对谁的称赞?(板书:刘伯承)

  2.你能从文中找到这句话吗?

  (出示:“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

  3.引发疑惑:看到这些文字,有没有什么想问的?

  4.初读课文:要想弄清这些问题,咱们先得搞清楚这句话是沃克医生在什么情况下说的。那天在重庆临江门外,沃克医生的诊所里,到底发生了什么?这个故事又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呢?默读果文,边读边思考。

  (二)预学反馈

  1.出示第一组词语:愣住、审视、颤抖、由衷、汗珠、滚滚、肃然起敬。重点关注“愣”“审”“肃”的读音。

  2.出示第二组词语:一声不吭、青筋暴起、脸色苍白、勉力一笑。重点关注“吭”“筋”的读音。

  [设计意图]笔者抓住体现文章主要线索的关键语句,鼓励学生自主质疑;让学生带着问题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对预学的字词进行集中反馈,对错误率较高的字词重点突破。

  三、初识刘伯承

  (一)梳理课文,厘清脉络

  1.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指名填空)

  2.梳理故事行文顺序。(板书: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

  3.过渡: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这台不一样的外科手术。

  (二)初次交锋,品读对话

  1.时间回到了1916年,那是一个再平常不过的上午,沃克医生的诊所走进了一个病人。(板书:病人)

  2.师生配合读第1~8自然段的对话。

  3.几次对话?最多几个字?最少几个字?有没有发现什么蹊跷?

  预设:

  生1:他们的对话为何如此简洁?

  生2:刘伯承为什么要隐瞒自己的身份?

  4.刻意隐瞒,惜字如金,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不为人知的秘密呢?看看当时的资料。(出示背景资料)

  5.当时刘伯承的处境如何?

  预设:当时刘伯承的处境十分危险,身负重伤又被四处追捕。

  6.一边是极力隐瞒,一边是不断试探,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心理战。而二人的第一次交锋,结果如何呢?

  预设:刘伯承的军人身份被发现了。

  (三)品读“微微一笑”

  1.出示:“这么重的伤势,只有军人才能这样从容镇定!”

  所以他一口咬定

  出示:“你是军人!”

  2.身临其境:哦,暴露了。如果你是刘伯承,你会怎么样?

  预设:紧张、害怕、想赶紧逃跑……

  3.追问:而刘伯承呢?

  预设:他只是“微微一笑”。

  (板书:微微一笑)

  (四)感受“从容镇定”

  设疑:在这样的情况下,他的内心真的这么从容镇定吗?此时刘伯承内心可能在想些什么?

  2.是的,此时此刻,刘伯承的心中千头万绪,但他决不能让对方看出丝毫的破绽。所以这一切都化作

  —

  —微微一笑(指向板书)。这让你见识到了

  一个怎样的刘伯承?

  预设:处变不惊、临危不乱、从容镇定……

  (五)二次交锋,明确军人身份

  1.短短的试探对于刘伯承来说却是如此的漫长,手术准备就绪。而此时这个病人却做了一个惊人的决定……

  (出示:不用麻醉剂)

  面对沃克医生的训斥,他说了这样一番话。

  (出示:“沃克医生,眼睛离脑子太近,我担心施行麻醉会影响脑神经。而我,今后需要一个非常清醒的大脑!”)

  调动感受:可是你们要知道,摘除眼球,在眼肉上开刀,不用麻药,是多么的……

  预设:痛苦、艰难、难以想象……

  3.聚焦刘伯承的神态和语言。

  4.这是他们之间的第二次交锋,而这一次结果又是如何呢?(再次引导学生感受“从容镇定”)

  5.正面交锋,临危不乱,拒绝麻药,从容镇定,这是普通病人无法做到的,这也再次印证了沃克医生的推断

  —

  —他不是普通的病人,他是军人。

  【设计意图】简洁明了的人物对话却暗含着丰富的内心戏。教师通过情境创设、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感受人物之间隐瞒与试探的心理较量;通过适时的背景资料的引入,让学生真切感受微微一笑背后所体现的从容镇定的军人特质。

  四、再识刘伯承

  (一)借助资料,体会人物内心

  1.一个清醒的大脑对他来说真的那么重要吗?(播放刘伯承演讲的视频)

  2.所以给他如此勇气的并不是他自己,而是?

  预设:国家的希望、人民的期盼

  (出示:脚下的土地,我身后的祖国)

  过渡:他带着这样的意志和力量走上了手术台……

  (二)再读课文,感受顽强意志

  1.再读课文:聚焦课文第16~22自然段,小组合作,找到文中对刘伯承的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圈出关键词,思考为什么后来沃克医生称刘伯承为军神。

  预设:从一声不吭、紧紧抓住、青筋暴起、汗如雨下等可以看出刘伯承勇敢、坚强的精神品质和坚定的意志力。

  2.调动生活经验:你们受过伤吗?比如,谁的小手被割破过一个小口子?(学生谈经历与感受)

  3.移情体验:刘伯承的痛到底有多痛呢?(引导学生感受非人的“痛”)

  4.入情入境,指导朗读:穿越时空,我们来到了沃克医生的手术室,目睹着眼前令人揪心的一幕。

  手术开始了。(学生读课文)

  5.同学们,这就是中国军人的铮铮铁骨,这就是中华男儿的顽强意志,难怪沃克医生发自肺腑地赞扬刘伯承:“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板书:顽强意志)

  6.是啊,这正是具有顽强意志的“钢板”啊!

  【设计意图】笔者由扶到放,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聚焦手术中刘伯承的动作和神态。由于时空的距离感,学生很难真正感受到刘伯承所经历的非人之痛,所以教师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逐步体会,并适时运用复沓的方式指导朗读,让学生在真情朗读中感受军人特质,感悟军神形象。

  五、终识刘伯承

  (一)品读“勉力一笑”

  1.还有哪个小组继续补充?

  预设:脸色苍白、勉力一笑、七十二刀。

  2.勉力一笑,那是怎样的笑?为什么会勉力一笑呢?这一笑背后又有什么深意呢?

  预设:

  (1)手术结束了,我终于解脱了,这是洒脱的笑。

  (2)为了国家和人民,我竟然挺过了这非人的折磨,这是欣慰的笑。

  (3)在外国人面前,我们不再是“东亚病夫”,而是具有“钢筋铁骨”的中国军人,这是胜利的笑。

  (二)三次交锋,感受英勇无畏

  1.聚焦手术后的对话,师生合作读。

  2.手术刀,刀刀入心,而刘伯承一声不吭,却又一刀不漏。至此,第三次交锋宣告结束,结果如何呢?(引导学生感受“肃然起敬”)

  3.沃克医生惊呆了,大声嚷道:“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板书:英勇无畏)

  (三)三识刘伯承,感悟军神形象

  1.从初识刘伯承,到再识刘伯承,最后终识刘伯承,由外而内,由表及里,沃克医生终于发现:他不是一个病人,而是一个军人,他不只是一个军人,更是一位军神!(板书:箭头由“军人”指向“军神”)

  2.这就是刘伯承,1926年他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新中国成立后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缔造者之一。

  3.军人出军神,军神铸军魂。同学们,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在这一百年间,涌现了一批又一批党的英雄儿女,他们无畏狂风暴雨,他们穿越血雨腥风,生死之间他们毫不畏惧,民族大义他们共同担当,让我们再一次向英雄们庄严致敬!

  (出示:“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

  总结:这堂课我们走近了军神刘伯承,看到了一个立体的他,下节课让我们站在沃克医生的视角,再一次走近伟大的军神

  —

  —刘伯承。

  【设计意图】三识刘伯承:初识—再识—终识,病人—军人—军神,多角度,全方位,步步推进,层层深入,还原了一个立体的刘伯承。最后笔者通过刘伯承这样一个军神形象,向学生展示建党百年来千千万万个党的英雄儿女,从而让学生将爱国心、爱党情根植心中。

  天时地利人和的合一。

推荐访问:军神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课时 教学设计 军神

本文来源:https://www.taohy.cn/fanwendaquan/gongwenfanwen/38710.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