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君博文库网!

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学习心得(通用合集)

文章来源:网友投稿 时间:2023-12-04 14:38:02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学习心得(通用合集),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学习心得(通用合集)

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学习心得5篇

第1篇: 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学习心得

坚定不移地走群众路线推进民族地区发展与稳定

  作者简介:牟小加,男,系四川省成都市西华大学政治学院2012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生。高君(1984.3-),泸州医学院,助教,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和思想政治教育。阮超明(1988- ),男,云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2级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专业硕士研究生。

  摘 要:
党的群众路线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工作路线和工作方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群众问题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集中体现。中国共产党在自身实际工作中坚持走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实践。只有坚持不懈的走群众路线,才能密切联系群众,推进各民族共同发展与稳定;
才能促进社会和谐进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任务,实现中国梦。

  关键词:
群众路线;

发展与稳定;

社会和谐;

中国梦

  【中图分类号】d9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236-1879(2017)02-0027-03

  中国自古以来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华夏文明五千余年,各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纷繁多样,共同构建了一个多元体系的中华民族、共同促进着中国社会进步与发展。马克思主义讲,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社会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而各族人民在社会进步发展的历程中,起到主导作用。由此,坚定不移地走人民群众路线,这是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中制胜的法宝,要在新形势下继续发扬光大;
要带领少数民族群众发展致富,把解决好群众的利益问题作为坚持群众路线的重要内容,维护好群众合法权益。[1]

  1 在少数民族地区坚持走群众路线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经过长期历史发展而形成的,是中华各民族人民共同缔造的。在不断的民族交流融合中,中国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朝代不断更迭、历史不断进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共产党坚持走人民群众路线,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辉煌成就,构建起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社会国家。至秦汉以来,中国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虽天下大势“久合必分、分久必合”,但纵观中国历史发展轨迹不难看出,统一与多民族化的国家一直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主流,而在这分分合合的历史进程中,民族与民族之间共同交往、文化交汇、不断融合,才形成了今天一个富有多样性文化的中国社会。

  1.1 群众路线的产生:

  近代的群众路线来自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群众观。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非常重视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重视做好群众工作。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提出的一系列关于党和人民群众关系的理论观点,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基本内容。

  中国近代社会的群众路线。在《中共中央给红军第四军前委的指示信》中第一次提出了“群众路线”这个概念。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领导人,总结大革命失败的教训,为推翻压迫在中国人民身上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三座大山所提出。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斗争中形成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工作路线。

  1.2 群众路线是民族地区发展、稳定的不竭动力:

  我国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国家,少数民族地区作出巨大的贡献。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的斗争。中国共产党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军不得不进行战略转移。长征所经途中,中国共产党坚持贯彻人民群众路线,得到全国各族人民极大地支持与帮助。毛泽东同志曾说,“长征是历史纪录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3]这些工作的对象都是广大群众。红军爬雪上、过草地,经过少数民族地区,在少数积极宣传中国共产党方针政策,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少数民族群众纷纷踊跃参军支持中国革命,如彝族首领小叶丹支持刘伯承通过彝区。正是由于党在途经少数民族地区坚持走群众路线,大力宣传,保持优良作风,为中国社会革命进步播下了火种,才为新中国建立提供广泛的群众基础。长征期间,尽管中国共产党人当时对群众路线尚未做出定型的表述,但是群众路线的主要内容都得到了彻底的贯彻,创造了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最为典型的经验。其实,红军长征的胜利,从根本上说,就是党的群众路线的胜利。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明确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分别建立各种民族自治机关。”后来,民族区域自治又明确载入历次宪法,成为我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这一政策是党和国家坚持走群众路线,实现少数民族人民群众、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2 阿坝州地区当前群众工作的主要任务及其特点

  在中共中央的指导下,全国各地掀起走群众路线的工作要求,各省市自治区在中央领导下积极开展群众工作教育活动。深入明确当前群众工作主要任务、根据各个地方实际情况,贯彻和落实群众工作。这需要明确当前阿坝州地区的群众工作的主要任务、基本特点和原则。

  2.1 当前阿坝州群众工作的主要任务:

第2篇: 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学习心得

坚定不移走符合实际的科学发展道路

发布时间:2012年07月16日 09:00
来源:《求是》   期号:2012/14   作者:吉炳轩

    党的十七大以来,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发展第一要义,突出以人为本核心,落实统筹兼顾根本方法,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基本要求,大力实施“八大经济区”发展战略和“十大工程”发展举措,走出了一条符合黑龙江实际的科学发展道路。过去的五年,是黑龙江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城乡面貌显著变化、社会事业显著进步、人民生活显著改善、改革开放显著加快、党风政风显著好转的五年。五年来黑龙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归根到底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成就,充分显示了科学发展观的巨大威力。

  一是始终坚持解放思想,拓宽科学发展思路。解放思想是科学发展的先导,践行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勇于冲破条条框框束缚,坚定不移地走符合实际的科学发展道路。我们始终坚定不移地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这一主题,紧紧抓住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机遇,深化省情认识,找准发展优势,认清发展不足,理清发展思路,制定并实施了“八大经济区”发展战略和“十大工程”发展举措。通过坚持不懈推进“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建设,实现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2011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2503.8亿元,比2006年翻了一番,年均增长12%,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620.3亿元,是2006年的3.4倍,年均增长27.6%,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7206.3亿元,是2006年的3.2倍,年均增长32%,使过去五年成为黑龙江改革开放以来发展速度最快的时期。

  二是始终坚持固本强基,积蓄科学发展后劲。固本强基是科学发展的必要条件,践行科学发展观必须大力发展实体经济,不断提升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能力。我们牢牢抓住经济社会发展根本任务,着力做好打基础、利长远、增后劲的事情,既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又为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固牢现代农业发展之本,扎实推进大水利、大农机、大科技、大合作建设,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综合机械化程度持续提升,粮食总产量达1114.1亿斤,实现粮食生产总量、增量、商品量、调出量四项全国第一,有力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
固牢工业转型升级之本,着力推进重点产业大项目建设,拉动工业经济强势增长,传统支柱产业焕发新的生机,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兴起,经济发展内生动力更加强劲;
固牢商贸流通繁荣之本,着力构建现代流通体系,商贸流通繁荣活跃,现代服务业迅猛发展,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4700亿元,旅游业指标增幅在全国名列前茅;
固牢基础设施建设之本,高速公路总里程跨入全国先进行列,机场总数居东北三省之首,铁路、水运建设步伐加快,现代立体交通网络已经形成,能源、水利、信息、环保等一大批重大项目相继建成,实现了由基础设施欠缺、发展条件不足向基础设施完善、发展后劲十足的跨越式转变。稳固坚实的基础支撑,推动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发展方式加快转变,黑龙江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提高。

  三是始终坚持改革开放,激发科学发展活力。改革开放是科学发展的活力源泉,践行科学发展观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开放,以大改革释放蓬勃发展活力,以大开放赢得广阔发展空间。我们着眼破解制约黑龙江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勇于探索,大胆实践,不断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全方位深层次宽领域推进对外开放,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活力。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国有企业改革深入推进,鼓励非公有制经济迅速发展,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全面完成,省直管县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正式启动,文化、医药卫生、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着力打造沿边对外开放和对俄经贸合作桥头堡,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在国际金融危机大背景下,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外贸进出口总值达到385亿美元,排名列全国第12位,对俄贸易第一大省地位得到巩固,新兴市场进一步拓展,多元化对外贸易新格局初步形成。不断扩大利用外资规模,五年来累计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29亿美元,有力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改革开放释放了发展活力、赢得了发展空间,提升了黑龙江的创造力、竞争力和吸引力。

  四是始终坚持民生为本,共享科学发展成果。改善民生是科学发展的根本目的,践行科学发展观必须始终把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推动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我们秉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大力实施民生工程、积极实施民生财政,最大限度地使更多财力投向民生领域,千方百计解决收入、就业、社保、住房、医疗、教育等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切实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持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696元,比2006年增长71%;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591元,比2006年增长1.1倍,进入全国前10名行列。深入开展就业再就业工作,就业岗位不断增多,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就业形势总体保持稳定。加快构建普惠型社会保障体系,保障水平不断提高,覆盖范围不断扩大,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应保尽保。大力改善城乡群众居住条件,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三棚一草”改造走在全国前列,300余万户城乡居民喜迁新居。统筹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显著提升。具体实在的民生工作,让黑龙江人民得到更多实惠、生活更加幸福。

  五是始终坚持维护稳定,提供科学发展保障。和谐稳定是科学发展的重要保障,践行科学发展观必须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作为大事来抓,全面提升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我们大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着力营造和谐稳定、正义公平、祥和安宁的社会环境,努力建设平安龙江、和谐龙江、幸福龙江。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着力完善“大调解”工作体系,及早发现、一线调处、就地化解各类矛盾纠纷,信访形势保持总体平稳。全力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突出重点部位、关键环节,加强煤矿、交通、消防等专项整治,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好转。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不断完善治安防控体系,连续五年被评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省份。不断创新社会管理方式,系统推进决策风险评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特殊人群救助、互联网监管、基层党组织建设等重点工作,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显著提升。不断巩固和发展的和谐稳定局面,为龙江经济繁荣发展、人民幸福安康提供可靠社会保障。

  六是始终坚持创业创新,增添科学发展动力。创业创新是科学发展的不竭动力,践行科学发展观必须大力弘扬创业创新精神,汇聚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智慧和力量。我们大力弘扬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带领全省党员干部群众艰苦创业、开拓创新,形成了推动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走出一条合作化发展新路,打破区划限制、条块分割,开展全社会、深层次、多方面合作,积极稳妥地调整农业生产关系、改进农业生产方式,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把分散的作业统一起来,把分散的经营联合起来,院地科技共建、垦地合作共建、企业农民合作、农民专业合作硕果累累。走出一条新农村建设新路,探索农垦示范、产业发展、龙头辐射、专业合作、引资开发、科技助推、基础建设、城镇吸纳、新村集聚、林农共建等多方式带动路子。走出一条城镇化建设新路,探索垦区带动、林区带动、油区带动、矿区带动、口岸带动、交通水利带动、景区带动、龙头企业带动、比较发达的乡村带动、县城和有实力的乡镇带动等多条小城镇建设路子。全省人民振奋精神,创业创新创优,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初步形成。

  七是始终坚持狠抓落实,务求科学发展实效。狠抓落实是科学发展的关键所在,践行科学发展观必须对定下来的事情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持之以恒抓落实。我们不论形势如何变化,困难多么巨大,坚持狠抓落实,破解难题,推动经济社会好发展、快发展、大发展。坚持以抓工程项目的举措抓落实,把重点工作工程化、项目化、具体化,在大力实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十大工程”的同时,深入实施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的“十项工程”、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八项工程”、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八项工程”等,推动各项工作科学有效落实。坚持以抓典型示范的方法抓落实,及时发现、总结、培育、推广典型,以典型的示范引领带动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在推进“三优”文明城市建设、旅游名镇建设、农业科技推广等工作中,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一座座宜居城市展现全新风貌,一个个旅游名镇彰显独特神韵,一块块科技示范田发挥带动作用。坚持以抓攻坚战役的手段抓落实,集中力量推动工程项目建设,实现突破进展。公路建设三年决战、水利建设攻坚战、造林绿化大会战等破解一个又一个难题,突破一道又一道关卡,取得了丰硕成果。全省上下合力攻坚,扎扎实实办好自己的事情,以实实在在成果推动龙江科学发展不断取得新进步。

  八是始终坚持凝心聚力,优化科学发展环境。凝心聚力是科学发展的政治环境,践行科学发展观必须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形成推动发展的强大合力。我们牢固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坚持以发展论功过、看政绩用干部,理顺情绪,凝聚人心,把广大干部的心思集中到推动科学发展上来,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持续优化。汇聚发展合力,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作用,支持人大依法履行职能,提高政府行政效能;
发挥政协参政议政作用,充分调动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群团组织,以及中省直单位、当地驻军等社会各方面力量投身“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建设,形成了齐心协力共谋发展的大好局面。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扎实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广泛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领导科学发展、破解发展难题、深化改革开放、构建和谐社会、处理复杂问题、正确选人用人、保持清正廉洁、勇于开拓创新等工作能力,打造政治坚定、能力突出、作风过硬、清正廉洁的干部队伍。推进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八项工程”,加强完善党内监督,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政府行政效能得到进一步提高。全省上下形成了心齐、气顺、劲足、风正的良好局面,为又好又快发展营造了有利环境。

  (作者:中共黑龙江省委书记

第3篇: 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学习心得

∙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是人类追求文明进步的一条全新道路,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是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的郑重选择和庄严承诺。



——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国情的必然选择。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的100多年里,中国受尽了列强的欺辱。消除战争,实现和平,建设独立富强、民生幸福的国家,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今天的中国虽然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但人口多,底子薄,发展不平衡,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始终是中国的中心任务。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中国人民最需要、最珍爱和平的国际环境,愿尽自己所能,为推动各国共同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必然选择。中华民族历来就是热爱和平的民族。中华文化是一种和平的文化。渴望和平、追求和谐,始终是中国人民的精神特征。600年前,中国明代著名航海家郑和率领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船队“七下西洋”,远涉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带去的是茶叶、瓷器、丝绸、工艺,没有侵占别国一寸土地,带给世界的是和平与文明,充分反映了古代中国与有关国家和人民加强交流的诚意。立足当代,中国的发展不仅造福13亿中国人民,也给世界各国带来了巨大的市场和发展机遇。中国的发展有利于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



——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求和平、促发展、谋合作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心愿,也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特别是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深入发展,给世界和平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国际环境是可以实现的。同时,中国也清楚地看到,世界上仍存在诸多不稳定不确定的因素,人类还面临许多严峻挑战,但机遇大于挑战,只要世界各国共同努力,就能够逐步实现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目标。长期以来,中国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宗旨就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早在1974年中国重返联合国的时候,邓小平就向全世界宣布,中国永远不称霸。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趋势,坚持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这一重大战略判断,多次公开阐明:中国过去不称霸,现在不称霸,将来强大了也不称霸。中国的发展不会对任何人构成威胁,只会给世界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和更加广阔的市场。事实表明,中国经济的发展,正在成为亚太地区和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已成为中国的国家意志。

∙xiongkc | 2009-04-26 21:22:12

∙有0人认为这个回答不错 | 有0人认为这个回答没有帮助

∙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是人类追求文明进步的一条全新道路,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是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的郑重选择和庄严承诺。



——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国情的必然选择。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的100多年里,中国受尽了列强的欺辱。消除战争,实现和平,建设独立富强、民生幸福的国家,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今天的中国虽然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但人口多,底子薄,发展不平衡,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始终是中国的中心任务。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中国人民最需要、最珍爱和平的国际环境,愿尽自己所能,为推动各国共同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必然选择。中华民族历来就是热爱和平的民族。中华文化是一种和平的文化。渴望和平、追求和谐,始终是中国人民的精神特征。600年前,中国明代著名航海家郑和率领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船队“七下西洋”,远涉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带去的是茶叶、瓷器、丝绸、工艺,没有侵占别国一寸土地,带给世界的是和平与文明,充分反映了古代中国与有关国家和人民加强交流的诚意。立足当代,中国的发展不仅造福13亿中国人民,也给世界各国带来了巨大的市场和发展机遇。中国的发展有利于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



——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求和平、促发展、谋合作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心愿,也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特别是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深入发展,给世界和平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国际环境是可以实现的。同时,中国也清楚地看到,世界上仍存在诸多不稳定不确定的因素,人类还面临许多严峻挑战,但机遇大于挑战,只要世界各国共同努力,就能够逐步实现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目标。长期以来,中国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宗旨就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早在1974年中国重返联合国的时候,邓小平就向全世界宣布,中国永远不称霸。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趋势,坚持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这一重大战略判断,多次公开阐明:中国过去不称霸,现在不称霸,将来强大了也不称霸。中国的发展不会对任何人构成威胁,只会给世界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和更加广阔的市场。事实表明,中国经济的发展,正在成为亚太地区和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已成为中国的国家意志。

∙添加评论

评论读取中...

取消

∙nk0207 | 2009-09-09 19:39:12

∙有0人认为这个回答不错 | 有0人认为这个回答没有帮助

∙在人类文明史上,大国崛起往往伴随血腥和战争。一个日渐发展起来的中国,将会展示出什么样的形象,对世界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这是当前和今后相当一段时期世界高度关注的一个问题。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重申:“中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这是中国政府和人民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自身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中华民族是热爱和平的民族,中国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我们坚持把中国人民的利益同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结合起来,秉持公道,伸张正义。我们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不干涉别国内部事务,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中国致力于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热点问题,推动国际和地区安全合作,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中国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不搞军备竞赛,不对任何国家构成军事威胁。中国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这些论述鲜明回答了中国在国际上走什么道路的问题,阐明了中国选择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根本原因和方向,既坚持了中国外交方针的一贯原则,又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申明了中国对当今世界一些重大问题的基本态度,更是对形形色色的“中国威胁论”的响亮回答。


∙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对时代主题的科学判断,是我国外交方针的一贯原则。当今世界尽管存在着综合国力的激烈竞争,全球经济失衡的深刻矛盾,单极和多极的激烈较量,形形色色的局部战争,以及恐怖主义、环境污染等各种各样的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但是,从大局、主流、根本趋势看,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在外交实践中,中国从来就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推动国际合作的坚定力量。党的十七大报告再度申明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顺应时代潮流,切合时代主题,符合我国追求和平发展的一贯原则和立场,有利于澄清外界的各种无端猜测和疑虑。



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主题是发展。中国的发展战略归结起来就是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这是中国人民根本利益之所在。和平发展是中国国家战略的一部分,是中国国家发展战略和方向在对外领域的自然延伸,是中国国家本质在国际上的自然展现。中国人民高度珍视和平的价值,在集中精力建设自己国家的同时,把争取良好周边环境和国际环境作为保障国家发展的重要外部条件,作为外交政策的重要目标。



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符合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中国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坚持以积极负责的态度致力于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积极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追求人类共同的美好未来。和平发展道路体现了这样的宗旨和追求,充分表明我们是始终从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处理问题的,是在兼顾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共同利益的基础上决定我们的发展道路的。



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始终不渝的战略选择,贯穿我国对外工作各个方面。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我们将继续同发达国家加强战略对话,增进互信,深化合作,妥善处理分歧,推动相互关系长期稳定健康发展。我们将继续贯彻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加强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和务实合作,积极开展区域合作,共同营造和平稳定、平等互信、合作共赢的地区环境。我们将继续加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深化传统友谊,扩大务实合作,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维护发展中国家的正当要求和共同利益。我们将继续积极参与多边事务,承担相应国际义务,发挥建设性作用,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我们将继续开展同各国政党和政治组织的交流合作,加强人大、政协、军队、地方、民间团体对外交往,增进中国人民和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这些部署充分体现和平发展精神,表明中国人民愿同各国人民携手实现人类美好理想的坚强决心。


和谐世界”理念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有高度的内在一致性
新中国成立之初,面临着严峻的国内国际形势。西方国家对华采取敌对封锁政策,周边国家对新中国心存疑虑,如何实现中国与不同制度国家间的友好交往,突破帝国主义的外交封锁,成为新中国领导人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
1953年12月31日,周恩来总理在接见印度政府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他说:新中国成立后就确定了处理中印两国关系的准则,那就是,互相尊重领土主权(在亚非会议上改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和平共处的原则。
1954年6月底,周总理应邀访问了印度和缅甸,分别同印度总理尼赫鲁、缅甸联邦总理吴努就共同关心的问题举行了会谈,并在会后的联合声明中重申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指导双边关系的原则。
1955年4月,在印尼万隆召开了有29个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会上少数代表发言攻击新中国。周总理在发言中着重阐述了“求同存异”的思想。他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不是来吵架的;
是来寻求共同的基础,不是制造分歧的。“求同存异”就是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放在一边,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找共同点。周总理的讲话得到了与会代表的广泛赞同。最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被写入万隆会议公报。
自那时起,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中国处理同一切国家关系的基本准则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基础。在长期的外交实践中,中国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建立和发展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出现在中国与160多个国家的建交公报中。
中国还积极倡导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准则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和平共处、互不干涉内政是国际政治新秩序的核心;
平等互利、共同发展是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核心。
中国领导人根据形势发展,不断丰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涵。邓小平同志依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神,与时俱进,提出了从国家战略利益出发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主张,强调既要着眼自身长远的战略利益,同时也要尊重对方的利益。他还提出了“搁置争议、共同开发”这一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新思路以及通过“一国两制”解决一个国家内部某些问题的伟大创举。
“和谐世界”理念注重国家间的对话、协调与合作,强调国家间的平等、相互依存和遵守国际规则的重要性,体现了和平共处的意愿。它实际上高度概括地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这是对五项原则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
“和谐世界”理念与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一脉相承
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新中国从成立之日起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定的《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在冷战时期,由于面临严峻的国际环境,中国通过团结广大发展中国家,甚至采取与一些大国结盟或准结盟的策略,反对形形色色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国家的独立和领土完整。
冷战结束后,中国继续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把推动自身和世界的发展放在维护自身安全与世界和平同等重要的地位。根据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中国陆续提出了新安全观、新文明观、新发展观及“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和“睦邻、安邻、富邻”的外交政策,在追求自身发展和强大的同时,努力实现与他国和平共处、共享繁荣。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不管国际风云如何变幻,我们始终不渝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和谐世界”新理念的目标──建立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是对我国外交政策宗旨的继承和升华。在和谐世界中,各国内部的事情由各国人民自己决定,世界上的事情由各国平等协商解决,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享有平等参与权与决策权。各国互相尊重,平等相待,不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不将自身的安全与发展建立在牺牲他国利益基础之上。“和谐世界”新理念的这些主张,是我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集中体现。
“和谐世界”理念在继承的基础上实现创新
由于各种原因,新中国成立后曾长期游离于国际制度之外,并对战后国际秩序抱有批判、反对的意识。在外交实践中,中国扮演着革命者的角色,试图建立一个全新的国际秩序。
改革开放后,中国逐步融入现有国际机制,特别是各种国际经济组织,搭上经济全球化的列车,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随着参与多边机制的增多,中国对多边机制及其运行规则逐步有了全面的认识,对国际秩序的认识也逐渐发生变化,从现有秩序的批判者向有保留的认同者、建设性的融入者转变。
近年来,国内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尽管现存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包含着大国政治、维护西方发达国家政治经济利益的不合理成分,但也存在尊重各国主权和人权、照顾发展中国家及对大国力量进行制约等积极因素。当前国际秩序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合理的一面正在受到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冲击,而不合理的一面未能得到改变。中国及广大发展中国家可以通过改革的方式使其更为公正合理。
正是基于这种认识,中国希望作为一个建设性的合作者,通过积极参与制定、修改国际规则,参与国际制度建设,逐步改正其中不合理、不公正的地方,使之能够反映大多数国家和人民的共同利益。近年来,中国在联合国改革、朝核六方会谈、东亚区域合作、上海合作组织建设、反恐、防扩散等领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已成为世界体系的建设性参与者、国际矛盾的积极协调者、周边秩序的务实塑造者

第4篇: 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学习心得

心得体会: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最新)
当前经济形势的基本特点
当前我国经济形势的基本特点,可以用四个词来概括,那就是:总体平稳、
稳中有进、稳中有变、变中有忧。
第一,总体平稳。之所以说总体平稳,主要是基于以下四个方面指标的表现。
一是经济增长基本平稳。经济增长情况可以用不同的指标来观察,其中最重要的
是GDP,代表总体或者综合的增长情况。2018年前三季度我国GDP增长6.7%,根据
DRC的初步预计,2018年全年增长6.6%左右,符合预期目标。二是物价水平保持基本
平稳。2018年1至10月份CPI温和上涨2.1%,全年预期目标是3%左右。三是就业和
收入情况保持基本平稳。失业率持续保持在较低水平。2018年
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8.8%,扣除价格因素,
实际增长6.6%,延续了2018年上半年以来的平稳增长态势。四是国际收支状况
基本平稳。2018年1至11月,按美元计算,出口增长11.8%,进口增长18.4%,顺差

收窄18.1%。这四个方面的指标在经济学上被称作“神秘四角”,是分析和评判宏观经济状况应当主要观察的指标。
第二,稳中有进。当前我国经济运行稳中有进,或者说稳中有好,突出表现在以下五
点:一是工业结构继续优化。一方面,工业生产结构优化,比如,2018
年1至10月,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9%,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5.5个百分
点。规模以上工业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比增长10.1%,占规模以上工业的
比重为19.1%。另一方面,制造业投资结构也呈现继续优化趋势。比如,2018年1至
10月,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6.1%,比全部制造业投资快7个百分点。二是企业
效益状况有所改善。产能利用率保持在较高水平,企业经营成本持续下降,企业盈利状况
稳定增长。三是控风险取得进展。企业杠杆率继续降低。四是污染防治取得新进展。五是
能耗强度继续下降。2018年前三季度全国单位
GDP能耗同比下降3.1%。
第三,稳中有变、变中有忧。首先是外部环境的变化,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经济全球化和自由贸易体系面临挑战。其次是一些重要指标比如消费、投资增速

等,出现较大波动。再次是企业、行业、区域发展分化的情况比较突出。最后是防范和化解风险的任务依然艰巨,对此不可掉以轻心。
总的来看,当前形势在很大程度上是我国经济中长期阶段性变化的反映,是我们主
动调控、主动作为的结果,因此是正常的。从客观方面讲,我国经济已经从高速增长阶段
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潜在增长率有所下降,这是经济增长速度回落的主因。从主观方面
讲,为了推进高质量发展,我们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三大攻坚战,尤其是其中的
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控风险和治理环境污染,会在短期内导致生产的下降。因此,
从一定意义上说,当前速度的回落,既是客观规律使然,也是我们各项政策作用的结果,
是符合预期的。
当然,我们的改革举措和调控政策还有不少需要改进的地方。包括一些重大的改革
还没有完全落地见效,一些改善营商环境和支持企业发展的努力还需要史具针对性,在去
产能、去杠杆、治污染等方面,一些政策举措需要更加透明,等等。这是我们下一步需要
加以改进、努力做好的地方。
我国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日趋复杂,我们必须把握规律、辨明
大势,从而更好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从国际环境来看,2019年全球经济增长将逐步见顶回调,主要发达经济体复苏动
能将逐步弱化,新兴经济体波动压力增大,国际金融市场大幅振荡可能性增大。总体来
讲,2019年国际经济环境形势不会好于2018年,一方面,经济总体呈现见顶回落;

一方面,面临的风险、挑战及不确定性也会增多,这些动态变化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并加
强研究。
从国内环境来看,一是2019年我国经济增速将继续小幅回调。国际机构一
致认为,2019年中国经济将继续呈现稳定回落的态势。二是中美经贸摩擦将是我
们面临的最大不确定外部因素。尽管2018年以来中美经贸摩擦的实际影响还没有充分
显现,但对我国全球分工产业链及对部分企业的预期、信心的影响却不容忽视。三是国
内需求预期也将继续走弱。在内外压力下,包括基础设施投资、房地产开发投资以及制
造业投资等在内的三大投资需求都会面临比较大的下行压力。在消费需求方面,根据有
关分析,2018年以来消费需求的放缓,主要是受汽车销售增幅大幅下滑的影响,其背后

的原因相对复杂,既有政策性因素,也受居民收入增长放缓、居民家庭债务负担上升、
住房和汽车等耐用消费品消费意愿回落等因素影响。从2019年来看,政策因素的滞后影
响将会减弱,而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的因素短期内很难变化。
构建支撑咼质量发展的体制
在看到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复杂形势和风险挑战的同时,也要充分看到现阶段我国
发展面临的诸多有利因素、优势条件和发展潜力。无论从发展的供给条件还是需求条件
看,现阶段我国经济仍然具有实现中高速增长的巨大潜力。只要我们能够根据环境变化
和发展实际,及时调整不适宜的政策,及时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着力构建
能够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就一定能够促进增长潜力的充分释放,就能够为
较长时期的稳定增长奠定基础。
对于我们而言,现阶段最为关键的,就是要保持定力,办好自己的事情。要坚定不
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尤其需要强调的是,虽然我们面
临的困难增多、挑战更大,但必须避免两个误区或者两种倾向。一是要避免那种试图通
过大规模需求刺激促进增速回升的老路。二是要避免因为面临的风险挑战增多而放松或

放慢改革、放慢开放的倾向。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只要我们保持头脑清醒,坚定不移
推进改革、扩大开放,就一定能够更加充分地发挥我们自身所具有的有利条件和有利因
素,就一定能够在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更大的成就。
当前通过深化改革完善高质量发展的体制环境需要做的事很多,主要应从以下五个
方面进行努力。
一是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着力完善有利于资源优化配置和结构优化升级的社会
环境。其中最关键的,就是要进一步减少政府对经济活动特别是产业升级方向、方式以
及产业优胜劣汰与重组等的直接干预。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增长将更多依靠创
新,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方向将会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什么技术、产业和企业更有发
展前景,什么技术、企业、产业需要淘汰,都只能通过市场竞争来检验。政府过多直接
干预,不仅会扭曲市场信号、降低市场效率,也会造成新的损失、积累新的风险。政府
的作用,要更多转向功能型社会性支持政策,切实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防范和化解财政
金融风险,为市场作用的发挥创造更好的社会环境。

二是要根据实际情况变化,及时更新和提高质量、环境、安全标准,并严格执行。调研发现,当前在不少行业,国家标准过低和执行不严格,是比较突出的问题。通过环境、质量、安全等技术标准实施社会性规制,保护公众利益,既是政府职责所在,也是形成倒逼机制,实现优胜劣汰和促进产业升级的有效途径。
三是要着力构建优质优价和优胜劣汰的市场环境。从供给侧来讲,推动高质量发
展的关键,就是要大幅度提升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创新和
提升质量的根本动力在于优质优价、优胜劣汰,政府作用的着力点,也应当放在这
里。这既包括通过相关行政和司法机构依法依规实施更加严格的市场监管,也包括充
分发挥和利用好各类信用信息平台和市场化社会化的检验检测认证认可等中介服务机
构在消除信息不对称、促进和强化市场竞争方面的积极作用
四是要进一步完善促进创新发展的制度环境。创新对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
不言而喻。下一步还需要进一步改革教育体制,培养更多创新创业型人才和工匠队
伍;
进一步改革科研项目立项管理制度和科技成果评价激励制度,促进产学研更好结
合和成果转化;
进一步改革政府监管和政府采购制度,为各类市场主

体创造更加宽松和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
进一步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规范市场竞争秩序,等等。
五是要切实加快对支撑高质量发展、提升经济整体活力和竞争力至关重要且具
有基础性的一些重点或重大改革。包括土地制度、国资国企、金融财税、社会保
障、干部制度改革,等等。

第5篇: 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学习心得

心得体会: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最新)
当前经济形势的基本特点
当前我国经济形势的基本特点,可以用四个词来概括,那就是:总体平稳、
稳中有进、稳中有变、变中有忧。
第一,总体平稳。之所以说总体平稳,主要是基于以下四个方面指标的表现。
一是经济增长基本平稳。经济增长情况可以用不同的指标来观察,其中最重要的
是GDP,代表总体或者综合的增长情况。2018年前三季度我国GDP增长6.7%,根据
DRC的初步预计,2018年全年增长6.6%左右,符合预期目标。二是物价水平保持基本
平稳。2018年1至10月份CPI温和上涨2.1%,全年预期目标是3%左右。三是就业和
收入情况保持基本平稳。失业率持续保持在较低水平。2018年
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8.8%,扣除价格因素,
实际增长6.6%,延续了2018年上半年以来的平稳增长态势。四是国际收支状况
基本平稳。2018年1至11月,按美元计算,出口增长11.8%,进口增长18.4%,顺差

收窄18.1%。这四个方面的指标在经济学上被称作“神秘四角”,是分析和评判宏观经济状况应当主要观察的指标。
第二,稳中有进。当前我国经济运行稳中有进,或者说稳中有好,突出表现在以下五
点:一是工业结构继续优化。一方面,工业生产结构优化,比如,2018
年1至10月,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9%,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5.5个百分
点。规模以上工业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比增长10.1%,占规模以上工业的
比重为19.1%。另一方面,制造业投资结构也呈现继续优化趋势。比如,2018年1至
10月,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6.1%,比全部制造业投资快7个百分点。二是企业
效益状况有所改善。产能利用率保持在较高水平,企业经营成本持续下降,企业盈利状况
稳定增长。三是控风险取得进展。企业杠杆率继续降低。四是污染防治取得新进展。五是
能耗强度继续下降。2018年前三季度全国单位
GDP能耗同比下降3.1%。
第三,稳中有变、变中有忧。首先是外部环境的变化,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经济全球化和自由贸易体系面临挑战。其次是一些重要指标比如消费、投资增速

等,出现较大波动。再次是企业、行业、区域发展分化的情况比较突出。最后是防范和化解风险的任务依然艰巨,对此不可掉以轻心。
总的来看,当前形势在很大程度上是我国经济中长期阶段性变化的反映,是我们主
动调控、主动作为的结果,因此是正常的。从客观方面讲,我国经济已经从高速增长阶段
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潜在增长率有所下降,这是经济增长速度回落的主因。从主观方面
讲,为了推进高质量发展,我们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三大攻坚战,尤其是其中的
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控风险和治理环境污染,会在短期内导致生产的下降。因此,
从一定意义上说,当前速度的回落,既是客观规律使然,也是我们各项政策作用的结果,
是符合预期的。
当然,我们的改革举措和调控政策还有不少需要改进的地方。包括一些重大的改革
还没有完全落地见效,一些改善营商环境和支持企业发展的努力还需要史具针对性,在去
产能、去杠杆、治污染等方面,一些政策举措需要更加透明,等等。这是我们下一步需要
加以改进、努力做好的地方。
我国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日趋复杂,我们必须把握规律、辨明
大势,从而更好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从国际环境来看,2019年全球经济增长将逐步见顶回调,主要发达经济体复苏动
能将逐步弱化,新兴经济体波动压力增大,国际金融市场大幅振荡可能性增大。总体来
讲,2019年国际经济环境形势不会好于2018年,一方面,经济总体呈现见顶回落;

一方面,面临的风险、挑战及不确定性也会增多,这些动态变化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并加
强研究。
从国内环境来看,一是2019年我国经济增速将继续小幅回调。国际机构一
致认为,2019年中国经济将继续呈现稳定回落的态势。二是中美经贸摩擦将是我
们面临的最大不确定外部因素。尽管2018年以来中美经贸摩擦的实际影响还没有充分
显现,但对我国全球分工产业链及对部分企业的预期、信心的影响却不容忽视。三是国
内需求预期也将继续走弱。在内外压力下,包括基础设施投资、房地产开发投资以及制
造业投资等在内的三大投资需求都会面临比较大的下行压力。在消费需求方面,根据有
关分析,2018年以来消费需求的放缓,主要是受汽车销售增幅大幅下滑的影响,其背后

的原因相对复杂,既有政策性因素,也受居民收入增长放缓、居民家庭债务负担上升、
住房和汽车等耐用消费品消费意愿回落等因素影响。从2019年来看,政策因素的滞后影
响将会减弱,而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的因素短期内很难变化。
构建支撑咼质量发展的体制
在看到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复杂形势和风险挑战的同时,也要充分看到现阶段我国
发展面临的诸多有利因素、优势条件和发展潜力。无论从发展的供给条件还是需求条件
看,现阶段我国经济仍然具有实现中高速增长的巨大潜力。只要我们能够根据环境变化
和发展实际,及时调整不适宜的政策,及时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着力构建
能够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就一定能够促进增长潜力的充分释放,就能够为
较长时期的稳定增长奠定基础。
对于我们而言,现阶段最为关键的,就是要保持定力,办好自己的事情。要坚定不
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尤其需要强调的是,虽然我们面
临的困难增多、挑战更大,但必须避免两个误区或者两种倾向。一是要避免那种试图通
过大规模需求刺激促进增速回升的老路。二是要避免因为面临的风险挑战增多而放松或

放慢改革、放慢开放的倾向。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只要我们保持头脑清醒,坚定不移
推进改革、扩大开放,就一定能够更加充分地发挥我们自身所具有的有利条件和有利因
素,就一定能够在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更大的成就。
当前通过深化改革完善高质量发展的体制环境需要做的事很多,主要应从以下五个
方面进行努力。
一是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着力完善有利于资源优化配置和结构优化升级的社会
环境。其中最关键的,就是要进一步减少政府对经济活动特别是产业升级方向、方式以
及产业优胜劣汰与重组等的直接干预。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增长将更多依靠创
新,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方向将会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什么技术、产业和企业更有发
展前景,什么技术、企业、产业需要淘汰,都只能通过市场竞争来检验。政府过多直接
干预,不仅会扭曲市场信号、降低市场效率,也会造成新的损失、积累新的风险。政府
的作用,要更多转向功能型社会性支持政策,切实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防范和化解财政
金融风险,为市场作用的发挥创造更好的社会环境。

二是要根据实际情况变化,及时更新和提高质量、环境、安全标准,并严格执行。调研发现,当前在不少行业,国家标准过低和执行不严格,是比较突出的问题。通过环境、质量、安全等技术标准实施社会性规制,保护公众利益,既是政府职责所在,也是形成倒逼机制,实现优胜劣汰和促进产业升级的有效途径。
三是要着力构建优质优价和优胜劣汰的市场环境。从供给侧来讲,推动高质量发
展的关键,就是要大幅度提升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创新和
提升质量的根本动力在于优质优价、优胜劣汰,政府作用的着力点,也应当放在这
里。这既包括通过相关行政和司法机构依法依规实施更加严格的市场监管,也包括充
分发挥和利用好各类信用信息平台和市场化社会化的检验检测认证认可等中介服务机
构在消除信息不对称、促进和强化市场竞争方面的积极作用
四是要进一步完善促进创新发展的制度环境。创新对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
不言而喻。下一步还需要进一步改革教育体制,培养更多创新创业型人才和工匠队
伍;
进一步改革科研项目立项管理制度和科技成果评价激励制度,促进产学研更好结
合和成果转化;
进一步改革政府监管和政府采购制度,为各类市场主

体创造更加宽松和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
进一步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规范市场竞争秩序,等等。
五是要切实加快对支撑高质量发展、提升经济整体活力和竞争力至关重要且具
有基础性的一些重点或重大改革。包括土地制度、国资国企、金融财税、社会保
障、干部制度改革,等等。

推荐访问:之路 坚定不移 走高 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学习心得(通用合集) 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学习心得 坚定不移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

本文来源:https://www.taohy.cn/fanwendaquan/gongwenfanwen/41387.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