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君博文库网!

2023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飞跃结合乡村实际心得体会范本(通用4篇)

文章来源:网友投稿 时间:2023-12-08 09:00:18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飞跃结合乡村实际心得体会范本(通用4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3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飞跃结合乡村实际心得体会范本(通用4篇)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结合乡村实际心得体会4篇

第1篇: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结合乡村实际心得体会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新飞跃

作者:寇清杰 来源:《天津日报》2015年05月18日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科学把握当今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从提出中国梦、“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到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等,新理念新方略接连提出,逐步形成了“四个全面”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战略布局。“四个全面”科学回答了新形势下如何发展、如何改革、如何治国、如何从严治党等根本性全局性方向性问题,开辟了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新境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新飞跃。

一、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理论品质的又一次鲜活体现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它总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创新和发展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形成,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逐步提出和形成的。从十六大的“一个全面”到十八大的“两个全面”,再到十八届四中全会的“三个全面”,最后到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四个全面”,体现出我党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自觉性和自信心。

2014年12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调研时提出,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四个全面”并提,是深思熟虑、深谋远虑的结果,意味着一项重大战略构想的形成。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践相结合,对中国战略布局的新谋划,是又一重大的理论创新。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对战略布局问题先后有过三次权威表述。

第一次是1986年9月,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地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并且使这几个方面互相配合,互相促进。”

第二次是2012年11月,习近平同志就任党的总书记不久,就在党的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提出:要“深刻领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党的十八大强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他指出:“强调总布局,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我们要牢牢抓好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经济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协调推进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其他各方面建设。”他还说:“我们要按照这个总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

第三次是2015年2月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开班式的讲话中,首次把这“四个全面”定位于党中央的战略布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他还强调:“要把全面依法治国放在‘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中来把握,深刻认识全面依法治国同其他3个‘全面’的关系,努力做到‘四个全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科学谋划中国战略布局的过程,体现出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断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前进的使命担当和自觉意识。

二、“四个全面”是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及党执政和建设规律认识不断深化的结果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伟大事业伟大工程,以中国梦凝聚力量,以全面深化改革激发活力,以全面依法治国规范秩序,以全面从严治党振奋人心,在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同时,以一系列富有创见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为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新的奋斗目标提供了科学指南和基本遵循。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第一次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定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
第一次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确定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第一次将全面依法治国,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姊妹篇”,形成“鸟之两翼、车之双轮”;
第一次为全面从严治党标定路径,要求“增强从严治党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实效性”。“四个全面”明确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坐标、全面深化改革的发展动力、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治理方式、全面从严治党的治国保障,治国理政的总体框架更加完整,内在逻辑更加严密。“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和战略布局,是中国“发展起来以后”,更加注重发展和治理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必然选择,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党的建设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的结果,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四个全面”使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视野更加开阔,执政理念更为科学,执政方式更为理性,向国人、向世界展示了一个成熟政党的定力、追求与智慧。特别是全面从严治党,反映了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管党治党的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彰显了管党治党的决心、勇气和谋略。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实施,提升了党的威望和声誉,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三、全面深刻理解“四个全面”的时代价值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既是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客观规律的阐释,也是用来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工作进行科学指导的有力思想武器。我们必须站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时代高度,深刻领会“四个全面”的重大意义和时代价值。

“四个全面”的每一个“全面”,都有其特定的内涵。然而,把握“四个全面”的基本内涵,要着眼于从整体上来理解,不能孤立来看待。“四个全面”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支撑、相互贯通的有机统一体,内在蕴含着一整套结合实际、继往开来、勇于创新、独具特色的系统思想,必须用全面的、联系的、发展的观点来认识和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表明中国的发展方向是通过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文化软实力持续增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稳步推进等具体举措来实现可持续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通过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体制改革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来加强国家治理体系建设、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全面从严治党,通过加强中国共产党的纪律和作风建设等巩固其执政根基。“四个全面”构成了一个逻辑严密的系统,是我们党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回应时代关切、实现人民福祉、建设现代中国的基本方略。

总之,“四个全面”彰显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中国共产党科学社会主义观一系列最新的理论观点的总概括,是中国共产党人坚定不移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基本信仰、继承党的思想理论建设优良传统的必然成果,是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共同思想基础,必将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向新的更大胜利。

  (作者单位: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

第2篇: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结合乡村实际心得体会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在中国的两次历史性飞跃及启示

邹谨;张丽红

【期刊名称】《唐山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2(010)003

【摘要】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在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在中国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在中国的两次历史性飞跃,给我们提供了深刻启示。

【总页数】4页(P.66-69)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历史性飞跃;启示

【作者】邹谨;张丽红

【作者单位】吉林医药学院人文社科学院,吉林吉林132013

【正文语种】英文

【中图分类】A811

【相关文献】

1.实事求是的两座里程碑——试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历史性飞跃及其逻辑联系 [J], 许雁峰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与中国的"跨越"问题 [J], 汤涛

3.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次历史性飞跃 [J], 梁亚敏

4.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的两次历史性飞跃 [J], 刘福军

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次历史性飞跃的哲学思考 [J], 汪青松

以上内容为文献基本信息,获取文献全文请下载

第3篇: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结合乡村实际心得体会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次历史性飞跃 马克思这个伟大的人,一直让我敬佩不已,关于在中国化的进程中大体出现了三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三大理论成果。
三大理论成果:
(1)毛泽东思想,(2邓小平理论,(3)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三大理论成果相铺相成,密不可分,辩证统一,有力的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发展。这个历史进程具有鲜明的特点,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于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乃至推动整个社会主义的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
150多年来,马克思主义穿越历史的迷雾,时而凯歌行进,时而曲折前行,势不可挡地奔走在历史的大道上。在潮起潮落的历史变幻中,马克思主义与各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不断形成新的理论成果,保持了自身的生机与活力,推动了历史的进程,特别是世界的东方,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真理之光照耀下,一次又一次地冲破重重思想枷锁,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得三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三大理论成果。

三大理论成果,科学的解决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三大基本问题,推进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在80多年的光辉历程中,中国曾经遇到了许多的问题,可以概括为三大基本问题,这就是“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怎样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一个怎样的党“…….这些问题在不同时期,分别成为制约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首要的基本的问题。而这
些问题的解决,既不可能从马克思主义的书本里找到这些答案,更不可能背离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而另起炉灶。怎么办?这就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科学理论的思考,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在毛泽东的思想指导下,我党走出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指导中国革命取得了胜利。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我党走出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指引我国社会主义事业进入蓬勃发展的时期。”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深入总给我们党80年历史经验,深入思考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历史经验,紧密联系我们党面临的形势任务和现实状况而提出的科学论断,这是对党的性质,宗旨和历史任务的新概括,对马克思主义建设党学说的新发展,是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这个重大问题的科学回答。
特点鲜明,品格卓越。
尽管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革命和建设所面临的形式,任务,条件各有不同,但我们挡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却有鲜明的共同特点,这些特点非常突出表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卓越的理论品格,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态度,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善于集中全党智慧,注重全面发展,步步递进。
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次历史性飞跃,树立了中国共产党的光辉旗帜,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形象,对于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寓意深刻,启迪至深:
人类社会的历史变迁,可谓沧海桑田,而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历程却如波涛汹涌的河流川流不息,掩卷深思,马克斯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给了我们以什么样的深刻启示,我们有应怎样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呢? 而三次历史性飞跃告诉我们只有不断地探索马克思主义的内涵,历史的进程不会把我们湮灭而是我党生生不息的发展下去。

第4篇: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结合乡村实际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最新)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在绪论部分,开宗明义地阐明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和理论贡献,强调这一思想“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旗帜,是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根本指针,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只有深刻认识这一思想的历史地位和理论贡献,才能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才能不断增强贯彻落实的内生动力和行动自觉。
一、在勇于洞察时代中创立新时代的马克思主义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力量所在。自19世纪中叶马克思主义诞生,再到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无一不是顺应时代大势、解决时代问题、推动时代发展的理论结晶。正如恩格斯所说,我们的理论“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马克思主义,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发展,已成为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发展的基本规律。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方位是新时代,逻辑起点也是新时代。这个新时代,凝练地说,就是世情、国情、党情深刻变化的新时代。从世情看,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又一次处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世界怎么了?”“应该怎么办?”十分紧迫地摆在了世人面前。从国情看,当今中国正处于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关键时期,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前所未有,如何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十分紧迫地摆在了国人面前。从党情看,我们党管党治党取得显著成效,但“赶考”依然在路上,如何应对“四大考验”、克服“四种危险”,十分紧迫地摆在了全党面前。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不仅呈现出各自的特点,而且相互交织、叠加在一起,进一步增加了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复杂性艰巨性。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中应运而生。
时代需要理论创新,但理论创新决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实现的。历史反复表明,推进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是一个十分艰苦的创造过程,需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需要自我革命、不断超越的勇气,还需要统揽历史大势、破解时代难题的智慧。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不如马克思,不是马克思主义者;
等于马克思,也不是马克思主义者;
只有超过了马克思,才是马克思主义者”。也就是说,有了理论创新的勇气和



智慧,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实际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就贯穿着“革故鼎新、一往无前”“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精神,也是在“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的。《纲要》讲到,“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思想家、战略家的非凡理论勇气、卓越政治智慧、强烈使命担当,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赤子情怀,应时代之变迁、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提出一系列具有开创性意义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这样的论述非常深刻、很有分量,充分阐明了总书记勇于洞察时代、勇挑理论创新重担的领袖气魄,充分展示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在推进理论创新上的执着自信和历史担当。
二、在创造性回答时代之问中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把握了时代问题,还要回答时代之问。这是理论的真正价值和意义所在,也是推进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理论品格的典范,是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典范。
就理论创新广度而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通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大组成部分,贯通历史、现实和未来,贯通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军治国等各个领域,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时代课



题,包括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这集中体现在“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之中。
就理论创新深度而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许多方面都是具有开创性、原创性的。这种开创性、原创性,打破了惯常的视野局限、思维局限与理论局限,既有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进一步揭示、又有对当今时代问题的新思想新观点,既有对社会主义理论基本范畴的丰富、又有对一些重要思想观点内涵的拓展,既有对重大理论问题的深刻阐述、又有对重大实践问题的战略谋划,说出了很多前人没有说过的“新话”,阐明了许多前人没有阐明的道理,在新时代给党和人民确立起新的思想旗帜和行动指南。比如,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四个走出来”的重大论断,提出将“三个自信”扩展为“四个自信”,提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大优势,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党的奋斗目标,提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中国共产党既要勇于进行伟大社会革命、又要勇于进行自我革命,等等。所有这些,都彰显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机析理”的理论特质,真正使人



做到了“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三、在引领时代发展中彰显马克思主义的思想风范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闪耀着理性光辉和人格光芒的科学理论,集中体现了总书记的政治品格、价值追求、精神风范。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总书记用科学性、人民性和实践性,高度评价了马克思的思想理论。实质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本身就有这样的特点。
第一,它是科学的理论。判断一种理论是否具有科学性,主要看是否系统回答所处时代提出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是否具有严密的逻辑和完整的结构并保持开放性的特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聚焦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系统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哪里来、性质是什么、特色在哪里、向何处去等一系列基本问题。这一思想主题鲜明突出,已形成集时代性、系统性、原创性于一体的开放的理论体系。
第二,它是人民的理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一以贯之的最高理想和价值追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党不懈奋斗的目标。这既是对马克思主义价值追求的继



承和发展,也是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鲜明表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真理的力量,就是因为它植根人民之中,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正如《纲要》所讲:“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是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金钥匙。”
第三,它是实践的理论。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著特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为改变当代中国人民乃至人类历史命运而创立的,是在中国人民从富到强的实践中形成的。它坚持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和方法,赋予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以新的时代内涵和新的实践价值,将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运用创造性地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它坚持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相统一的实践观,强调担当作为、知行合一、干在实处,提出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要保持艰苦奋斗、不懈奋斗、接续奋斗的精神状态,为人民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是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指南。
归结起来说,就是《纲要》所讲,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真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就是真正坚持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



推荐访问:

本文来源:https://www.taohy.cn/fanwendaquan/gongwenfanwen/41663.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