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君博文库网!

村委会工作存在问题及不足14篇

文章来源:网友投稿 时间:2022-12-09 06:50:05

村委会工作存在问题及不足14篇村委会工作存在问题及不足  当前村民自治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  摘要:村民自治是构建我国基层民主政治体制的关键要素,直接影响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农村区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村委会工作存在问题及不足14篇,供大家参考。

村委会工作存在问题及不足14篇

篇一:村委会工作存在问题及不足

  当前村民自治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

  摘要:村民自治是构建我国基层民主政治体制的关键要素,直接影响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农村区域发展、农村地区安定及和谐。村民自治体制在我国推广运行的较久,但是这一制度成效却效果不佳,村民自治存在很多问题。在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下,农民的参政意识逐渐深入,村民自治积极性日益高涨与无法实现村民自治的现状成了当前基层民主政治体制的一大矛盾点。

  关键词:村民自治;参与主体;运行机制前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需要社会主义民主的大力支持,村民自治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措施,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整治改革不能忽视的关键要素。村民自治大多是以村民基层自治为主导方式,形式是以行政村为单位运行的。村民自治是村民正确行使村内公共事务参与、管理和监督的自治权利,然而在农村地区,农民的很多权利都得不到保证,如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压制、村委会对村民权限的压制等。一、当前村民自治存在的问题1.参与主体从村民自治实行以来,村民作为参与主体,在民主思想、权利思想、参与思想等方面都有所改变,然而还只是在潜意识阶段,没有成形的主体观念,使得出现在民主意识上的不足、自治参与被动性和自主权利形同虚设的情况,以下我们来具体分析:1.1民主意识不足。中国长久以来的封建专制制度,导致我国农村经济文化难以发展,处于迂腐落后阶段,村民的民主思想、民主观念缺乏,村民的自我管理水平和村委会的工作能力不足;农村封建家族观念的制约,导致很多村民无法自主的参与政治活动;很多村民对村民自治了解不够,觉得自治就是想我所想,做我所做,导致村民自治落实的异常艰难。并且,因农村地区的经济状况较差,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使得农民综合素质很低。我国,大多数文盲都在农村地区。农民的综合素质难以满足农业经济和基层民主政治的发展需求,对党的指导思想和民主精神难以正确把握。所以,导致村民无法像西方国家那样有着系统的民主观念,导致在村民民主意识的残缺。1.2自治参与的被动性部分村民对政治权利了解不够,总是不懂得利用自己的政治权利,进行合理的利益表达。如在民主选举期间,他们不了解选举权和投票的实际作用,往往是盲从,别的村民怎么选自己就怎么选,就这样丢掉了自己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既让选举结果不如意,并且长期这样会使得村民参与政治被动性。一些外界环境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村民自治缺乏积极性。在进行村民自治期间,村民总会因党政权力、宗族势力而备受影响,这些权力使得村民自治难以顺利运行,使得村民无法发挥自主管理作用,在参与期间,总是很被动。2.运行环境我国当前的农村现状就是整个村民自治的发展环境,在村民自治体系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总的来说,经济势力、宗族势力和保障体制所形成的运行环节并不健全,对村民自治而言,困难重重。2.1保障体制不健全一些村民自治法规体制不健全,村民自治保障体制有空缺。虽然我国出台的

  一些法律政策为村民自治提供了明确的法规,但是细则还是不够全面:①村民代表会议体制落实不到位或者建立不科学;与促进民主法治建设相关的自治条例都缺乏制定,自治就徒有虚名;村务公开体制时间久远,缺乏优化创新;②缺乏具体的经济发展、减轻农民经济压力、扩展集体经济及精神文明创建的计划和指导办法等的制定。③村级财务体制、村民参与民主监督、村委会强化自身建设等制度不明确和规范,或是制度形同虚设。

  2.2经济势力在改革开放的贯彻执行中,农村中有些人由经商、养殖富裕了起来。经济实力,让他们有了必要的条件能够步入到整治行列额,村民自治反倒成了他们的进入村委会的工具。一般就是贿选,实现自己的从政需求。现在农村贿选问题严重,贿选就是候选人采用经济手段,通过买选票、送礼等形式贿赂选民来实现当选目标。贿选行为使得村民自治秩序混乱,甚至变成了村民自治思想的麻醉剂。二、如何更好的实现村民自治对于以上使得村民自治无法落实和村民自治愿望无法促成的情况,以下我们提出几点策略,来改善村民对自治需求与无法实现人们利益这一矛盾,以便更高效的达到村民自治。1.强化参与主体素质村民是村民自治参与主体,村民的素质直接影响着自治落实程度和效果。或者说文化知识是参与政治活动的前提基础,如列宁所言:“文盲是不懂的政治的,一定要先教他们识字。不会识字就不会有政治,不会识字就只会有流言蜚语、传闻偏见,而唯独缺乏政治。”在实际上我们都能了解到一种情况:只要是文化知识匮乏地区,民主体制、民主意识、民主作风就难以形成,而愚昧、盲从的情况就很盛行。因长期历史因素,中国农村地区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与文化知识掌握程度比较而言,农民的思想价值观念对村民自治制度落实限制更大。因此,我们要强化对村民的思想知识教育,提升村民文化素养。并且,还要加大对村民政治素质和政治思想的培养力度,在村民自治中促进村民参与政治社会化,提高村民的主体观念和参与观念,让村民明确自身在村民自治中的权利与地位。唯有这样,才能全面体现自身利益需求,达到村民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提升自己。2.优化运行环境对于村民自治运行期间出现的“环境污染”,我们一定要面对阻力,迎难而上,解决不足,创建一个生态的运行环境。第一,要解决好与宗族势力间的关系。宗族势力是一直以来我国历史产物,无法彻底根除。在村民自治期间,对宗族势力要正确引导,既要建立起村委会和村民大会的权威性,又要以经济形式打压宗族势力,在意识上淡化宗族观念,确保各个村民都能以独立个体身份参与自治。第二,禁止经济因素对选举制的破坏,贿选既会影响村民选举积极性,对村民民主思想的培养也产生制约作用。这一阶段要深入开展村民大会及常委会的监督措施,要增强村民的防御思想,避免唯利是图的小农思想。第三,要解决好党政关系。村支书和村主任是独立职位,要权责分明,要在制度和操作上确保二者规范进行。第四,要健全保障机制。村委会实施直选后,怎样完善民主制,丰富民主形式,推广村民有序参与政治?怎样健全村党支部领导积极健康的村民自治体制?怎样发挥村级党组织的关键作用,规范党支部和村委会的关系?这些都是我们在进行农村基层民主管理体制,要迫切解决的问题。3.完善运行机制强化村民自治的有序进行,就要按照新出台的《村组法》的相关要求,以民

  

篇二:村委会工作存在问题及不足

  本篇文档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进行任意编辑

  2022年村党总支委员、村委会委员履职情况、存在问题和原因剖析汇报

  2022年村党总支委员、村委会委员履职情况、存在问题和原因剖析汇报

  本人XXX,男,57岁,XX年X月出生,X年X月至今参加工作,X年X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1年2月—2022年6月历任原XX村支部委员、村委委员,2022年7月至今历任合并后XX村党总支委员、村委会委员)。现任XX是否党总支部组织委员。

  近年来,在XX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本人认真学习领会党在农村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学习领会xx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本人主要负责XX村党总支部党组织工作,兼综治、统战部门工作,协助村其他工作。下面将本人从2022年以来至及两委成员履职情况、存在问题和原因剖析汇报如下:

  一、履职情况

  党组织工作:能按时完成上级党组织工作任务,在发展党员方面严格按程序操作,配合党总支做好“三会一深”学习教育工作,在抓好党员组织纪律上严格在学习方面做好会议记录,和本人学习记录,坚持入户家访撰写工作日志,蹲点三个村民组,做好服务群众工作,协抓综治、统战工作,配合征地、拆迁工作和村民矛盾调解工作。

  二、存在问题1、在学习方面:整治理论学习不够深入,只忙于本职工作,忽视学习政治理论,未从整体上去认真钻研,学习应用不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走过场,有事现学现用,工作思路不宽,力不从心。2、在工作方面:深入与主要负责领导交流的少,有事情找领导。对待村级工作出谋划策的少,深入基层农村了解村民矛盾问题不够深入。只局限于本职工作,工作上情绪急躁,会发牢骚,没有创新思路,本质工作与其他工作配合的不够。在工作中有事不是自己分管的工作,以自己工作忙要做材料多推辞,没有做好共同承担工作的责任。

  

  本篇文档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进行任意编辑

  3、在生活方面:平时生活没有做到勤俭节约,思想认识模糊,在

  去指导实践。

  为个人平时生活是小事,有放松对自己的严格要求,有碍于情面参加一

  2、指导在思想:自觉服务于群众意识不强,标准把握不高,没有

  些私人聚餐,这是铺张浪费现象。

  掌握实践的的

  本篇文档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进行任意编辑

  3、严要求、做表率,作为村两委成员,要有坚定的思想信念树立正确的工作态度,从思想上牢固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为XX村的发展尽一名村干部的责任。

  汇报人:XXXXX年X月X日

  

  

  

篇三:村委会工作存在问题及不足

  当前农村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作者:付振起来源:《科技资讯》2011年第29期

  付振起

  (菏泽市牡丹区吴店镇经管站山东菏泽274000)

  摘要:在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针对问题,笔者提出了做好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工作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农村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F323791(2011)10(b)-0252-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

  在新的形势下如何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保持农村社会稳定,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1当前农村工作存在的问题

  (1)乡镇财政收支有所好转,但保运转保发展的压力依然存在。

  (2)农民负担明显减轻,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出现“梗阻”。税改后农村公益事业建设资金除各级政府的支持、扶持外,更多的是通过“一事一议”的渠道来解决。由于农民对公益事业的认知程度不一,加上集体意识淡薄,往往很难达成共识,造成投入严重不足,农村生产生活条件难以得到明显改善。

  (3)村级债务得到较好控制,但化债仍然是当前农村工作的最大难题,乡村两级债务仍然是制约农村发展的一个沉重包袱。

  (4)当前农村发展很快,但社会事务管理有弱化趋势。随着机构的改革,处于转型时期的相关管理部门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长效的机制,导致当前农村社会事务管理有明显的弱化趋势。

  (5)乡村干部的思想观念和工作方式方法亟待转变。由于当前村组干部待遇还偏低,心中存在落差,存在茫然失措、畏难压头的思想,对自己该干什么、怎么干心中没有底。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分析当前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认为有以下因素。

  (1)干部因素:一是农村干部素质不高。农村干部缺乏学习提高,认识水平有限,理解政策不深,有时执行政策走样,工作中容易滋生一些矛盾。二是农村干部认识观念还没有转变,导致农村干部服务意识淡漠,甚至与民争利。三是农村干部精神状态不佳。一些农村干部工作软了,上级交给的任务完不成,领导不满意;如果工作硬了,说是方法不当,作风粗暴,常常是上级批评群众骂,认为是“风箱里的老鼠两头受气”。这些因素掺杂到干部的工作中去,导致农村干部精神状态不佳。

  (2)群众因素:一是部分农民的思想认知水平较低,存在松懈涣散、自私狭隘的思想。一些人各种各的田,各挣各的钱,对集体的事不关心,不过问,对乡村两级干部管理漠然置之;二是农民对过去与干部产生的怨结“心有余悸”,这种残留思想使群众对当前的基层干部失去信心,在工作

  上往往产生抵触情绪;三是农民群体出现多样化。目前的农民群体实际上已经分化成普通农民、农民工、基层干部、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主等若干阶层,他们对事物的认识、情感、声望和社会、经济地位千差万别,价值取向各有不同。复杂的工作对象从而产生了复杂的农村工作局面。四是农民的自主意识和决策能力增强。特别是新一代农民的文化科技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其视野更加开阔,思想更加活跃。农民的“不安分”心态增加了农村工作的难度。

  2做好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工作的几点建议

  针对农村工作出现的一系列变化,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尽快转变思想观念。

  这次调查时,群众要求最多的是基层干部要搞好农村公益事业建设。因此我们乡村干部必须把为群众服务当作天职,从当前群众最迫切的需求上找准工作的突破口,动足脑子,想尽办法,做好文章,在积极引导农民致富奔小康、大力发展乡村集体经济、组织兴建农村公益事业上有新的作为。

  (2)切实转变政府职能。

  一是重点培植本级骨干财源。要拓宽发展思路,明确主攻方向,把财源建设的重点转移到二、三产业上来,积极构建以工业经济为主导的多元化财源体系。二是履行好基础设施建设的职能。要大力加强农田水利、乡村道路等基础建设,增强农业抗灾能力,改善农村生产条件。三是履行好引导生产发展的职能。要充分利用各种载体,广泛传播科技知识,有针对性地举办农民培训班,建立一批科技示范基地和科技示范户,带动农民学科技、用科技,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民致富能力。四是履行好管理公共事业的职能。乡镇政府不仅要担负一方经济发展的重任,而且还要担负地方事业发展重要职责。五是履行好维护社会稳定的职能。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做好群众信访工作,预防和打击违法犯罪,营造安全、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

  (3)努力创新工作方式方法。

  一是管理方式从“直接型”向“间接型”转变。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型,要转变到通过加强宏观调控、规范市场、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上来,对那些可以由市场、企业和民间办好的事情,政府部门则坚决“退位”,不再具体包办事务性活动。二是工作方式由简单的行政命令向用市场办法引导、服务、示范转变。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学会用市场经济的办法开展工作,通过抓龙头、抓中介、抓大户来引导、服务、示范,发展农业,活跃农村,致富农民。三是日常管理由“为民作主”向“让民作主”转变。惠农政策的实施,使农村党群干群关系有了很大的改善,但要从根本上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构建和谐农村,必须进一步理顺乡镇与村组的关系,全面落实村民自治,变“为民作主”为“让民作主”。不论大事小事,只要属于村民自治范畴,乡镇都要指导、支持、帮助群众通过规范的方式和程序,民主决策,自主办理,更多地运用法律、经济和教育管理的手段,在尊重村民自主权和村委会相对独立性的基础上实现对村组的有效管理。

  (4)切实加大对乡村的扶持力度。

  当前乡镇正处于转型关键期,在乡镇自身努力的同时,上级部门也要进一步加大对乡村的扶持力度。

  (5)不断提高干部综合素质。

  提高乡村干部素质是实现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基础和前提,要把它作为当前干部管理的首要任务来抓。一是提高思想素质。进一步加强对广大乡村干部的思想教育,使他们作风正、经济清、

  办事公,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二是提高政策水平。引导乡村干部认真学习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领会其精神实质。在宣传落实过程中不走样,同时又能结合本地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三是增强开拓意识。当前农村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要引导广大干部抓住机遇,带领群众干一番事业。四是善于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乡村干部要学会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只有思想工作做细了,道理讲明了,政策法规宣传到位了,群众与干部之间的思想沟通了,农村才能和谐发展。

  

篇四:村委会工作存在问题及不足

  一是由于一些村官的财务知识匮乏法律意识淡薄致使村委会村社干部政务不公开经济管理混乱资金使用收支不透明甚至自己又批又支把村集体的财物当成个人的想花就花想拿就拿肆无忌惮有的就是有账也是白条坐支坐收居多甚至直接漏收重支直接侵害村民利益又由于监督的空白致使违法乱纪腐败行为得不到及时有效制止和纠正造成群众利益长期被侵害以村干部代表的村委会公信力极差

  论文提要

  新形势下农村村两委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当前村委会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一)村干部选举有失民主、公正,很难达到民众的期望。(二)乡村混混介入农村治理工作,严重干扰了农村民主管理、村民自治各项工作。(三)一些村官(尤其是村内“一把手”)履行职责有法不依,未真正按“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原则来开展工作,由此所引发的问题和矛盾与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决策背道而驰,成为农村最不和谐的问题之一。(四)基层党支部未发挥好领导核心作用,班子战斗力不强,缺乏“双带”(即: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能力的村干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未体现出来。(五)、农村基础条件差,保障机制和激励机制不健全。(六)、民主管理机制不健全,村民自治有待加强。

  二、对策(一)依法选举,依法管理。(二)提高村干部和农民的整体素质,增强农民的法制观念和民主意识。(三)建立健全农村自治组织的各项规章制度。(四)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五)建立激励约束机制,解决村组干部主动性不够,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六)、加强基层组织阵地建设,为村“两委”和村民自治增强活力。

  新形势下农村村两委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基层建设是国家政权的基础。市场经济条件下,实行由村民直选村委会,是农村推行民主政治的一项重要举措。一个地方要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工作目标,就必须大力加强农村基层建设,不断增强村委会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使党的基层组织真正成为推动新农村建设的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而村委会的领导核心——村支书这个不是“官”的官,在村内是“下管鸡毛蒜皮,上管婚丧嫁娶”,是党和政府在群众中最基层的代言人。特别是由村民直选村主任、村支书一肩挑,属于村民自治推进中的制度创新。这一模式的推出,客观上有利于权力的集中,对于有效调适村委会和党支部之间的矛盾冲突,减轻农民负担,以及推进农村民主政治建设,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我们又看到与制度创新相伴随的,是有些一把手滥用权力,村民自治变为党支部自治甚至是村党支书(主任)个人自治。

  就近几年来说,虽然中央出台了一系列发展农业、稳定农村、富裕农民的惠农政策,更加注重从基础和战略的高度来解决“三农”问题。但是,随着农业税减免政策的逐步到位、农村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村委会面临着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新挑战。

  一、当前村委会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一)村干部选举有失民主、公正,很难达到民众的期望。

  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对选举中出现问题的处理缺少法律依据。在选举中,目前主要是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组织选举工作。但是,在一些地方(诸如对选举中出现问题的处理)还不完善。二是在推行村民自治的过程中,出现了农民民主意识贫乏、政府行为失范、家族势力抬头,黑恶势力操纵选举等问题。主要体现在:贿选成风,“谁给好处就选谁”,选举的过程成了政治赌博的过程;农村宗法、宗教势力抬头,谁家人多势力大,村民就被迫选谁;“拳头、棍棒里面出村官”;也有村党支部权力被架空,支部培养,推荐干部成了空话;三是地域影响选举的公正性。村民之间的利益往往是以地域关系为基础的,不同的地域关系产生和形成了村民之间的不同派别。因为对大多数的选民来说,他们考虑的更多的是自身的利益。如果村官是他们所在的村民小组的,可能就会在今后的基础公共设施建设和其

  他支农惠农方面向本组倾斜,这就使选举村干部与自身的利益挂钩,当选的村干部也就更能有效地影响村委会做出有利于本自然村的决定。因此我们可以发现,传统文化中的地域因素对选举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不正常的选举,产生了不称职的村委会,为农村的发展埋下了阴影。

  (二)乡村混混介入农村治理工作,严重干扰了农村民主管理、村民自治各项工作。

  介入方式主要有三:一是介入选举。惟利是图,软硬兼施,通过利诱、威逼和打击报复等手段,为自己的头目或者傀儡强拉选票;二是介入村民日常纠纷的处理。村民之间发生纠纷后,纠纷双方常常请乡村混混来以恶制恶,用非正常手段解决矛盾;三是介入村级决策的实施。有些村干部与混混存在权钱交易或利于瓜葛,促成了村干部和混混相互勾结,狼狈为奸,横行乡里,为所欲为。

  (三)一些村官(尤其是村内“一把手”)履行职责有法不依,未真正按“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原则来开展工作,由此所引发的问题和矛盾与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决策背道而驰,成为农村最不和谐的问题之一。

  个别村干部作风不端、工作方式粗暴、侵害村民利益等问题引发新的矛盾和上访。主要体现在:一是由于一些村官的财务知识匮乏,法律意识淡薄,致使村委会、村社干部政

  务不公开,经济管理混乱,资金使用收支不透明,甚至自己又批又支,把村集体的财物当成个人的,想花就花,想拿就拿,肆无忌惮,有的就是有账,也是白条坐支坐收居多,甚至直接漏收重支,直接侵害村民利益,又由于监督的空白,致使违法乱纪腐败行为得不到及时有效制止和纠正,造成群众利益长期被侵害,以村干部代表的村委会公信力极差;二是有些村干部在村内家族势力庞大,人多势众,在村内大权独揽,大小事情一人说了算,对村民态度骄横跋扈,村民敢怒不敢言;三是由于一些村干部在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和执法办事的过程中做不到一视同仁,优亲厚友,使人们的心理感到不平衡,引发一些不必要的社会矛盾;四是各种矛盾产生后没有及时、公正地采取处理措施,甚至在办事过程中作风粗暴、言语粗鲁,致使矛盾激化,引发村民上访。

  (四)基层党支部未发挥好领导核心作用,班子战斗力不强,缺乏“双带”(即: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能力的村干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未体现出来。

  一是个别党员干部官本位思想严重,以自我为中心,“私”字当头,为了守住位子,故意瘫痪组织,甚至千方百计阻止有水平、有能力、有文化的年轻人加入组织;二是部分村干部的整体素质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不完全适应,缺少应变能力;三是多数村干部文化水平低,身无长处,有为民富民之心,却无为民富民之策,只满足于应付上级;四

  是性别结构不合理,女性党员偏少;五是广大农村党员年龄普遍偏大,老观念和旧思维方式在潜意识中根深蒂固,加之缺乏技能培训,致富办法少,思想惰性大,等、靠、要思想严重,部分老党员甚至以老、穷做资本,带头为自己和他人因没有得到某些救济或救济偏少而经常找乡、村两级的麻烦乃至于上访。

  总之,因为广大农村党员干部综合素质偏低,发展思路不清晰,导致理解党的方针、政策水平不高,决策能力、工作能力低下,严重影响了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党员先进性不突出。

  (五)、农村基础条件差,保障机制和激励机制不健全。一是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滞后,农村税费改革后,村级正常开支面临很大的缺口,严重影响着村委会的规范运行和职能作用的发挥,更满足不了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二是社会保障机制和激励机制不完善,对村级干部缺乏相应的激励措施。政治方面:不能转干和提拔重用,干好干坏一个样,干部普遍缺乏进取心;经济方面:待遇偏低,老无所养等缺乏工作动力;三是工作怕得罪人,得混且混。(六)、民主管理机制不健全,村民自治有待加强。一是民主选举、民主监督、民主评议、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在农村刚刚起步,民主管理制度还不够健全,干部群众民主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有能力、有知识的党员流失

  严重,由于民主自治机制不完善,干部能力得不到发挥,他们中的许多人为了生计而从事其他活动,履行干部职责成为农村干部的“第二职业”。

  二、对策新形势下,要解决目前农村基层组织存在的主要问

  题,建设一支富有战斗力和开创精神的村级强班子、好班子,加快农村发展经济,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那么,在讨论乡村社会治理时,切不可离开乡村社会实际而抽象地谈论民主、自由、权利这些大词,更不可以抽象的理念代替对乡村社会的冷静观察与思考。通过调查了解,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依法选举,依法管理。首先村干部的产生过程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等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进行。关键抓好“选人”,建设一支富有战斗力的村级班子,尤其要调配好支部书记。“村子富不富,关键看支部;班子强不强,关键看班长”。农村各项工作千头万绪,需要处在最基层的党支部和村委会逐项落实。村两委班子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进模范作用能否得到充分发挥,关键看支部书记。班子选好了,“一把手”选准了,农民致富奔小康就会有希望。为此,我们在选好一班人,选准“领头雁”的工作中,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按照“自

  富能力强、带富能力强”的“双强”标准:选用“双强”型的村支部书记(村委主任);选配“双强”型的村组干部;培养“双强”型的农民党员队伍;吸收“双强”型的农民入党;让一批政治素质好,作风踏实,不谋私利,有奉献精神,会管理,懂经营的人脱颖而出;选人的面要广、路要宽,不拘一格,可以从种养大户或农民经纪人中有能力的党员中选任,也可从外出打工有管理经营经验的人员及大中专毕业生中选任。此外,要不断补充新鲜血液,吸收年轻党员,扩大党员队伍,把农村致富能手中的积极分子作为后备干部进行培养,从根本上改变党员队伍年龄老化、文化偏低、能力较弱和后备干部乏人的状况。

  其次,选举产生的村委领导班子在工作中要依法办事,党支部既要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又要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依法支持和保障村民自治。

  (二)提高村干部和农民的整体素质,增强农民的法制观念和民主意识。

  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只有不断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培养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才有可靠的保证和战略高度。要大力实施“农民知识化”工程。首先把乡村党员干部作为骨干进行培训,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法律法规、市场经济知识和先进适用农业技术的培训,不断提高农村党员干部调整经济结

  构、发展农村经济的能力,使这些新农村建设的骨干力量首先成为新型农民。其次是通过这些骨干去培训和影响其他群众,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农民综合素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健康和谐的发展。

  (三)建立健全农村自治组织的各项规章制度。乡镇党委、政府要加强指导和培训,帮助村级建立和完善如下几项制度:(1)村两委联席会议制度。凡涉及村庄整体利益、长远利益和村民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可以由村党支部或村委会提出初步议案,提交村两委联席会议讨论并拟定初步决策方案,然后将决策方案向群众公布,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由两委联席会议形成决议。要通过两委联席会议制度,规范两委的内部决策运作机制,形成党支部领导下的集体民主决策。(2)两会议事制度,包括党员议事会制度和村民代表大会议事制度。在村级组织下选举出有威信、有觉悟、公道正义的村民组建村民议事会,保证人民群众能够正确行使民主权利。特别是要注意总结经验,推行一些已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制度,如村民(党员)民主评议制度、村委会(党支部)定期报告工作制度、村民代表会质询制度、民主日制度等。(3)村务公开、村规民约、村务管理、社会治安、环

  境卫生管理等系列制度。把村民自治制度落到实处,把两委班子建设成为一支能自觉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廉洁勤政,奋发有为的新农村领导集体。尤其要在防止村务公开流于形式和走过场上下功夫,并把财务公开放到突出位置。关于村委会的资金收支,可由乡镇政府对其进行“双代管”;对于村主任(支书)的财务支出,要成立理财小组予以监控。

  (4)明确干部工作职责,制定考评办法,建立干部述职制度和民主评议制度,进一步增强基层组织的整体功能,增强农村基层组织的生机与活力。

  (四)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为民富民的重要举措,也是农村稳步发展,农民人心稳定的保证。发展村级经济一是要因地制宜,抓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在结构调整时,要积极稳妥,克服盲目性,要从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当地的地理优势、市场行情和传统习惯来规划调整,如炎山乡二半山适合发展核桃、花椒、蜡虫、魔芋产业,区、乡两级应大力支持,正确引导,加强培训,为农村增产增收创造条件和搞好服务,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效益。二是要利用大户带动产业结构调整。积极鼓励老板、个体经营户、经纪人投资兴办企业,促进经济发展,一者可以增加农民就业岗位;二者可以解决农产品难卖的问题;三者可以带动农村劳动者业务素质结构

  调整;四是可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增加村级集体收入。五是要转变村干部的工作方向,增强“双带”能力,鼓励党员干部带头,兴办各类经济实体,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增收,形成一种干部当能人,能人当干部的良好氛围。

  (五)建立激励约束机制,解决村组干部主动性不够,积极性不高的问题。

  首先,在推荐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劳动模范时向其倾斜,使他们在政治上有荣誉。其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提高村干部的待遇和解决养老问题,让村干部在经济上得到实惠,在养老方面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同时建立“工作责任到村,目标量化到村,监督考核到村,兑现奖惩到村”的工作责任制,以保证村级干部充分覆行职责。

  (六)、加强基层组织阵地建设,为村“两委”和村民自治增强活力。

  抢抓省、市、(区)财政扶持机遇,要加快解决以村级办公室、活动室为重点的农村基层组织场所建设,进一步完善党组织活动阵地和农村教育培训阵地的建设,改善村级党组织活动条件和农民群众受教育培训的条件。整合各种资源,广泛开展政策理论、法律法规和各种农业实用技术的教育培训活动,充分发挥好党组织的引导作用和服务功能。

  农村党员队伍建设是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党员处在农村工作的第一线,只有农村党员真正发

  挥先锋模范作用,才能切实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要高度重视并切实抓好农村党员的教育、管理,引导党员发挥模范作用。让党员引导和帮助群众发展生产,勤劳致富;对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要求,在农村党员中广泛开展“带头当先锋”活动,做给大家看,带着大家干。通过“双带工程”、使农民党员做到“三个带头”,争当“三个先锋”,即着眼于生产发展、生活宽裕,带头调整农业结构和采用农业先进实用技术,做致富先锋和科技推广先锋;着眼于乡风文明、村容整洁,带头崇尚科学、弘扬美德,做树立农村文明新风的先锋;着眼于管理民主,带头履行应尽义务和解决矛盾纠纷,做遵纪守法的先锋和维护农村稳定的先锋。

  参考资料[1]徐勇,吴毅.乡土中国的民主选举,农村村民委

  员会研究文集[C].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徐世雨.村民委员会选举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

  对策[J].山东: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

  

  

篇五:村委会工作存在问题及不足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村级党支部存在问题整改措施

  篇一: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精品】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的组织基础,要全面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必须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切实规范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近年来,各级适应农村发展新形势的要求,立足实际,大胆创新,在推进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工作上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也取得了明显成效,巩固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促进了农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发展。但通过调研发现,在加强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和具体实践中,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必须提高认识,强化措施加以改进,才能为农村改革发展稳定提供更加有力的政治和组织保证。一、当前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一)由于村民委员会的直选相对于农民群众的素质和目前我国法制水平的超前性,部分村在村委会换届过程中受封建宗族、宗派势力的影响,干扰了选举工作的健康进行。这些宗族宗派势力暗地里采取一些非法手段或封官许愿,或迎合群众的落后思想,提出不交集资提留等,并以此当选。甚至有些有违法乱纪行为的人,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人进入了村委班子,给农村带来了新的不安定因素。(二)部分干部群众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在处理党的领导与村民自治的关系问题上存在“对立论”和“分离论”两种错误认识,部分村两委出现了“两张皮”现象。所谓“对立论”就是把党的领导同村民自治对立起来,或者是一提村民自治就排斥党的领导,或者是片面理解党的领导而否认村民自治;所谓“分离论”就是认为党支部、村委会应各管各的事,互不干涉。有些新当选的村主任上任之后不是考虑按《组织法》的要求如何开展工作,而是争权夺利,要求换会计,要签字权,跟支部唱对台戏。有个别新当选的村主任片面理解或曲解《组织法》,认为实行村民自治“党委不能管,支部管不着”,应“一切权力归村委会”;村民自治就是村主任说了算,在村务决策和村务管理中我行我素,不依法办事,严重影响了党在农村的一系列方针政策的落实以及正常的村务管理。(三)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尚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如个别农村党支部书记缺乏驾驭全局和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决策不民主,工作方法简单粗暴,缺乏新形势下做好农村工作的本领;农村的教育,引导和帮助村委会成员牢固树立党的观念,自觉接受村党支部的领导。党支部和村委会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同心协力把村里的事情办好,为村民服务好。二要建立健全村党支部领导下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大量情况表明,村党支部、村委会之间出现不协调,绝大多数都出在村级重大事务的决策与管理上由谁说了算,按什么程序办的问题上。解决这个问题,关键在于依照有关法律和条例,明确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职责,规范村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级重大事务决策和管理程序,建立健全村党支部领导下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要建立和完善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完善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规范村务公开特别是财务公开制度,加强民主监督,保障村民当家作主的权利。近年来,我们推行由党支部召集、书记主持的村党支部和村委会联席会议制度,在民主协商基础上对村级重大事务进行决策,然后按照各自的职能组织实施,这样既保证了村党支部的领导地位,又发挥了村委会的作用。三要进一步改进农村基层干部选拔任用方式,选配好村党支部和村委会领导班子。近年来,在村党支部的选举上,我们采取“两推一选”的办法,先由党员、群众分别推荐,再由党员大会选举产生。这种办法有利于选举产生党员和群众都拥护的村党支部领导班子,也有利于处理好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关系,应继续坚持好。对村委会的选举,也要加强领导,既保障农民群众充分行使民主权利,又引导他们正确行使民主权利。提倡村党支部书记通过选举担任村委会主任,实行村党支部书记与村委会主任一人兼;鼓励村党支部和村委会成员按照规定的选举程序交叉任职。实践证明,这样做有利于协调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关系,减少矛盾,还能减少干部职数,减轻农民负担。(三)创新党员管理机制。农村党员是农村党支部的“细胞”,围绕激发农村党员队伍活力,工作中应重点抓好三方面工作:首先,要敞开入口,严格按照“两推一公示”的要求,召开党员和村民代表会议,实行“双推”。对推荐出来的优秀中青年,经村党支部研究,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后,再在全村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并指定1—2名正式党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员作为培养联系人,落实帮教责任,负责考察写实;对入党积分子经过培养后,组织党员和村民代表重新进行评议,按照评议结果实行优胜劣汰。评议结果为优秀、确已具备入党条件的,召开党员大会,研究发展其入党;评议得一般票和差票超过参加评议人数1/3的,不要再作为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培养,民主推荐补充新的入党积极分子。这样一来,可以较好地解决个别村优秀青年入党难、突击发展党员的问题,消除党员发展的“盲区”。其次,要疏通出口,对党员推行党员量化管理,由村党支部与党员签订《党员年度工作目标责任书》,对联户内容进行细化、量化。分半年和年终两次,由村党支部组织进行两次考核。对考核分数不足60分的党员,帮助他们找出问题,分析原因,制定整改措施,限改不改的按照有关程序进行处置,达到警示教育的目的。第三,要放手培养后备干部。要把后备干部培养工作作为一项制度,坚持年年抓,常年抓,不断线。要求每个村选拔2—3名后备干部,列入党委统一管理,统一建立档案,定期进行培训学习,提高他们的政策理论水平和农村工作能力。工作中要交任务、压担子,使他们在工作中得到锻炼,促其早日成为开展农村工作的骨干力量。(四)规范财务管理机制。农村财务管理是影响干群关系和村庄稳定的焦点问题。要立足实际,健全机制,抓好农村财务规范化管理。进一步建立健全重大经济事项事先申请制度、定项限额管理制度、财务开支集体会签制度、财务开支集体会签制度、借(贷)款管理规定、印章管理制度和村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等财务管理制度规定,要求村级严格执行有关规定,加强农

  

篇六:村委会工作存在问题及不足

  论文提要

  新形势下农村村两委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当前村委会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一)村干部选举有失民主、公正,很难达到民众的期望。(二)乡村混混介入农村治理工作,严重干扰了农村民主管理、村民自治各项工作。(三)一些村官(尤其是村内“一把手”)履行职责有法不依,未真正按“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原则来开展工作,由此所引发的问题和矛盾与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决策背道而驰,成为农村最不和谐的问题之一。(四)基层党支部未发挥好领导核心作用,班子战斗力不强,缺乏“双带”(即: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能力的村干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未体现出来。(五)、农村基础条件差,保障机制和激励机制不健全。(六)、民主管理机制不健全,村民自治有待加强。

  二、对策(一)依法选举,依法管理。(二)提高村干部和农民的整体素质,增强农民的法制观念和民主意识。(三)建立健全农村自治组织的各项规章制度。(四)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五)建立激励约束机制,解决村组干部主动性不够,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六)、加强基层组织阵地建设,为村“两委”和村民自治增强活力。

  新形势下农村村两委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基层建设是国家政权的基础。市场经济条件下,实行由村民直选村委会,是农村推行民主政治的一项重要举措。一个地方要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工作目标,就必须大力加强农村基层建设,不断增强村委会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使党的基层组织真正成为推动新农村建设的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而村委会的领导核心——村支书这个不是“官”的官,在村内是“下管鸡毛蒜皮,上管婚丧嫁娶”,是党和政府在群众中最基层的代言人。特别是由村民直选村主任、村支书一肩挑,属于村民自治推进中的制度创新。这一模式的推出,客观上有利于权力的集中,对于有效调适村委会和党支部之间的矛盾冲突,减轻农民负担,以及推进农村民主政治建设,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我们又看到与制度创新相伴随的,是有些一把手滥用权力,村民自治变为党支部自治甚至是村党支书(主任)个人自治。

  就近几年来说,虽然中央出台了一系列发展农业、稳定农村、富裕农民的惠农政策,更加注重从基础和战略的高度来解决“三农”问题。但是,随着农业税减免政策的逐步到位、农村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村委会面临着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新挑战。

  一、当前村委会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一)村干部选举有失民主、公正,很难达到民众的期望。

  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对选举中出现问题的处理缺少法律依据。在选举中,目前主要是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组织选举工作。但是,在一些地方(诸如对选举中出现问题的处理)还不完善。二是在推行村民自治的过程中,出现了农民民主意识贫乏、政府行为失范、家族势力抬头,黑恶势力操纵选举等问题。主要体现在:贿选成风,“谁给好处就选谁”,选举的过程成了政治赌博的过程;农村宗法、宗教势力抬头,谁家人多势力大,村民就被迫选谁;“拳头、棍棒里面出村官”;也有村党支部权力被架空,支部培养,推荐干部成了空话;三是地域影响选举的公正性。村民之间的利益往往是以地域关系为基础的,不同的地域关系产生和形成了村民之间的不同派别。因为对大多数的选民来说,他们考虑的更多的是自身的利益。如果村官是他们所在的村民小组的,可能就会在今后的基础公共设施建设和其

  他支农惠农方面向本组倾斜,这就使选举村干部与自身的利益挂钩,当选的村干部也就更能有效地影响村委会做出有利于本自然村的决定。因此我们可以发现,传统文化中的地域因素对选举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不正常的选举,产生了不称职的村委会,为农村的发展埋下了阴影。

  (二)乡村混混介入农村治理工作,严重干扰了农村民主管理、村民自治各项工作。

  介入方式主要有三:一是介入选举。惟利是图,软硬兼施,通过利诱、威逼和打击报复等手段,为自己的头目或者傀儡强拉选票;二是介入村民日常纠纷的处理。村民之间发生纠纷后,纠纷双方常常请乡村混混来以恶制恶,用非正常手段解决矛盾;三是介入村级决策的实施。有些村干部与混混存在权钱交易或利于瓜葛,促成了村干部和混混相互勾结,狼狈为奸,横行乡里,为所欲为。

  (三)一些村官(尤其是村内“一把手”)履行职责有法不依,未真正按“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原则来开展工作,由此所引发的问题和矛盾与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决策背道而驰,成为农村最不和谐的问题之一。

  个别村干部作风不端、工作方式粗暴、侵害村民利益等问题引发新的矛盾和上访。主要体现在:一是由于一些村官的财务知识匮乏,法律意识淡薄,致使村委会、村社干部政

  务不公开,经济管理混乱,资金使用收支不透明,甚至自己又批又支,把村集体的财物当成个人的,想花就花,想拿就拿,肆无忌惮,有的就是有账,也是白条坐支坐收居多,甚至直接漏收重支,直接侵害村民利益,又由于监督的空白,致使违法乱纪腐败行为得不到及时有效制止和纠正,造成群众利益长期被侵害,以村干部代表的村委会公信力极差;二是有些村干部在村内家族势力庞大,人多势众,在村内大权独揽,大小事情一人说了算,对村民态度骄横跋扈,村民敢怒不敢言;三是由于一些村干部在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和执法办事的过程中做不到一视同仁,优亲厚友,使人们的心理感到不平衡,引发一些不必要的社会矛盾;四是各种矛盾产生后没有及时、公正地采取处理措施,甚至在办事过程中作风粗暴、言语粗鲁,致使矛盾激化,引发村民上访。

  (四)基层党支部未发挥好领导核心作用,班子战斗力不强,缺乏“双带”(即: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能力的村干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未体现出来。

  一是个别党员干部官本位思想严重,以自我为中心,“私”字当头,为了守住位子,故意瘫痪组织,甚至千方百计阻止有水平、有能力、有文化的年轻人加入组织;二是部分村干部的整体素质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不完全适应,缺少应变能力;三是多数村干部文化水平低,身无长处,有为民富民之心,却无为民富民之策,只满足于应付上级;四

  是性别结构不合理,女性党员偏少;五是广大农村党员年龄普遍偏大,老观念和旧思维方式在潜意识中根深蒂固,加之缺乏技能培训,致富办法少,思想惰性大,等、靠、要思想严重,部分老党员甚至以老、穷做资本,带头为自己和他人因没有得到某些救济或救济偏少而经常找乡、村两级的麻烦乃至于上访。

  总之,因为广大农村党员干部综合素质偏低,发展思路不清晰,导致理解党的方针、政策水平不高,决策能力、工作能力低下,严重影响了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党员先进性不突出。

  (五)、农村基础条件差,保障机制和激励机制不健全。一是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滞后,农村税费改革后,村级正常开支面临很大的缺口,严重影响着村委会的规范运行和职能作用的发挥,更满足不了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二是社会保障机制和激励机制不完善,对村级干部缺乏相应的激励措施。政治方面:不能转干和提拔重用,干好干坏一个样,干部普遍缺乏进取心;经济方面:待遇偏低,老无所养等缺乏工作动力;三是工作怕得罪人,得混且混。(六)、民主管理机制不健全,村民自治有待加强。一是民主选举、民主监督、民主评议、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在农村刚刚起步,民主管理制度还不够健全,干部群众民主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有能力、有知识的党员流失

  严重,由于民主自治机制不完善,干部能力得不到发挥,他们中的许多人为了生计而从事其他活动,履行干部职责成为农村干部的“第二职业”。

  二、对策新形势下,要解决目前农村基层组织存在的主要问

  题,建设一支富有战斗力和开创精神的村级强班子、好班子,加快农村发展经济,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那么,在讨论乡村社会治理时,切不可离开乡村社会实际而抽象地谈论民主、自由、权利这些大词,更不可以抽象的理念代替对乡村社会的冷静观察与思考。通过调查了解,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依法选举,依法管理。首先村干部的产生过程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等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进行。关键抓好“选人”,建设一支富有战斗力的村级班子,尤其要调配好支部书记。“村子富不富,关键看支部;班子强不强,关键看班长”。农村各项工作千头万绪,需要处在最基层的党支部和村委会逐项落实。村两委班子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进模范作用能否得到充分发挥,关键看支部书记。班子选好了,“一把手”选准了,农民致富奔小康就会有希望。为此,我们在选好一班人,选准“领头雁”的工作中,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按照“自

  富能力强、带富能力强”的“双强”标准:选用“双强”型的村支部书记(村委主任);选配“双强”型的村组干部;培养“双强”型的农民党员队伍;吸收“双强”型的农民入党;让一批政治素质好,作风踏实,不谋私利,有奉献精神,会管理,懂经营的人脱颖而出;选人的面要广、路要宽,不拘一格,可以从种养大户或农民经纪人中有能力的党员中选任,也可从外出打工有管理经营经验的人员及大中专毕业生中选任。此外,要不断补充新鲜血液,吸收年轻党员,扩大党员队伍,把农村致富能手中的积极分子作为后备干部进行培养,从根本上改变党员队伍年龄老化、文化偏低、能力较弱和后备干部乏人的状况。

  其次,选举产生的村委领导班子在工作中要依法办事,党支部既要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又要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依法支持和保障村民自治。

  (二)提高村干部和农民的整体素质,增强农民的法制观念和民主意识。

  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只有不断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培养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才有可靠的保证和战略高度。要大力实施“农民知识化”工程。首先把乡村党员干部作为骨干进行培训,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法律法规、市场经济知识和先进适用农业技术的培训,不断提高农村党员干部调整经济结

  构、发展农村经济的能力,使这些新农村建设的骨干力量首先成为新型农民。其次是通过这些骨干去培训和影响其他群众,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农民综合素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健康和谐的发展。

  (三)建立健全农村自治组织的各项规章制度。乡镇党委、政府要加强指导和培训,帮助村级建立和完善如下几项制度:(1)村两委联席会议制度。凡涉及村庄整体利益、长远利益和村民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可以由村党支部或村委会提出初步议案,提交村两委联席会议讨论并拟定初步决策方案,然后将决策方案向群众公布,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由两委联席会议形成决议。要通过两委联席会议制度,规范两委的内部决策运作机制,形成党支部领导下的集体民主决策。(2)两会议事制度,包括党员议事会制度和村民代表大会议事制度。在村级组织下选举出有威信、有觉悟、公道正义的村民组建村民议事会,保证人民群众能够正确行使民主权利。特别是要注意总结经验,推行一些已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制度,如村民(党员)民主评议制度、村委会(党支部)定期报告工作制度、村民代表会质询制度、民主日制度等。(3)村务公开、村规民约、村务管理、社会治安、环

  境卫生管理等系列制度。把村民自治制度落到实处,把两委班子建设成为一支能自觉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廉洁勤政,奋发有为的新农村领导集体。尤其要在防止村务公开流于形式和走过场上下功夫,并把财务公开放到突出位置。关于村委会的资金收支,可由乡镇政府对其进行“双代管”;对于村主任(支书)的财务支出,要成立理财小组予以监控。

  (4)明确干部工作职责,制定考评办法,建立干部述职制度和民主评议制度,进一步增强基层组织的整体功能,增强农村基层组织的生机与活力。

  (四)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为民富民的重要举措,也是农村稳步发展,农民人心稳定的保证。发展村级经济一是要因地制宜,抓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在结构调整时,要积极稳妥,克服盲目性,要从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当地的地理优势、市场行情和传统习惯来规划调整,如炎山乡二半山适合发展核桃、花椒、蜡虫、魔芋产业,区、乡两级应大力支持,正确引导,加强培训,为农村增产增收创造条件和搞好服务,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效益。二是要利用大户带动产业结构调整。积极鼓励老板、个体经营户、经纪人投资兴办企业,促进经济发展,一者可以增加农民就业岗位;二者可以解决农产品难卖的问题;三者可以带动农村劳动者业务素质结构

  调整;四是可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增加村级集体收入。五是要转变村干部的工作方向,增强“双带”能力,鼓励党员干部带头,兴办各类经济实体,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增收,形成一种干部当能人,能人当干部的良好氛围。

  (五)建立激励约束机制,解决村组干部主动性不够,积极性不高的问题。

  首先,在推荐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劳动模范时向其倾斜,使他们在政治上有荣誉。其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提高村干部的待遇和解决养老问题,让村干部在经济上得到实惠,在养老方面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同时建立“工作责任到村,目标量化到村,监督考核到村,兑现奖惩到村”的工作责任制,以保证村级干部充分覆行职责。

  (六)、加强基层组织阵地建设,为村“两委”和村民自治增强活力。

  抢抓省、市、(区)财政扶持机遇,要加快解决以村级办公室、活动室为重点的农村基层组织场所建设,进一步完善党组织活动阵地和农村教育培训阵地的建设,改善村级党组织活动条件和农民群众受教育培训的条件。整合各种资源,广泛开展政策理论、法律法规和各种农业实用技术的教育培训活动,充分发挥好党组织的引导作用和服务功能。

  农村党员队伍建设是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党员处在农村工作的第一线,只有农村党员真正发

  挥先锋模范作用,才能切实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要高度重视并切实抓好农村党员的教育、管理,引导党员发挥模范作用。让党员引导和帮助群众发展生产,勤劳致富;对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要求,在农村党员中广泛开展“带头当先锋”活动,做给大家看,带着大家干。通过“双带工程”、使农民党员做到“三个带头”,争当“三个先锋”,即着眼于生产发展、生活宽裕,带头调整农业结构和采用农业先进实用技术,做致富先锋和科技推广先锋;着眼于乡风文明、村容整洁,带头崇尚科学、弘扬美德,做树立农村文明新风的先锋;着眼于管理民主,带头履行应尽义务和解决矛盾纠纷,做遵纪守法的先锋和维护农村稳定的先锋。

  参考资料[1]徐勇,吴毅.乡土中国的民主选举,农村村民委

  员会研究文集[C].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徐世雨.村民委员会选举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

  对策[J].山东: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

  

  

篇七:村委会工作存在问题及不足

  村级班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农村基层班子建设是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村级组织建设的基础性工程。近年来,各地村级班子认真贯彻执行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积极带领广大人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但是,随着改革开放进一步扩大,农业生产方式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村级班子建设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如何认识和解决这些新情况、新问题是事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能否贯彻执行的一件大事。本文就村级班子建设中存在的若干问题作一探讨,以达到解决问题,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之目的。一、村级班子建设存在的问题(一)虽然农村基层班子建设初步解决了“有人管事”的问题,但班子中干部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1、村干部“源头”不畅,一些村班子建设缺乏优秀的“领头雁”。目前,村级班子普遍存在着整体素质偏低的问题,这直接影响了基层班子的战斗力,特别是有些后进村,人才匮乏,后继无人,班子瘫痪,党员干部严重老化,村组干部后继无人。班子调整时,选不到合适的干部,有的只好降低要求,这些干部遇到困难和问题时,便撂担子,造成群众人心不稳,怨声载道,工作严重滞后。2、思想观念陈旧,缺乏开拓创新精神。一些村干部仍习惯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思想定势和工作方法,思想保守,因循守旧,缺乏争上游,创一流的信心和勇气,事业心、责任感不强。许多村干部遇到计划生育、征收农业税、群众纠纷之类的棘手问题,不是积极的想办法解决,而常常是绕着弯子走,兜着圈子转,遇到问题就患得患失,觉得当村干部太吃亏。3、公仆意识不强,群众观念淡薄。一些村干部看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不是以群众利益为重,而是从个人或小团体利益出发,有利则干,无利就推。在重大问题上,不走群众路线,不集中群众智慧,凭一时冲动或想当然办事,最终导致失败或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有的干部只喜欢对上级组织负责,很少深入农户,帮助老百姓解决实际问题,有的处事不公,私心严重,在税费征收上加码,在救济金、最低生活保障金上,挪用截留,甚至吃、拿、卡、要,以权谋私。4、急功近利,工作作风不实。一些村干部为了完指标,创实绩,只做表面文章,汇报时只讲成绩,不讲缺点,对存在的问题“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在上报农业产值,粮食产量等方面,欺上瞒下,玩数字游戏,搞浮夸。5、法制观念淡薄,工作方法简单。一些干部依法行政的观念淡薄,强制落实种植计划,哄骗处理矛盾纠纷和群众上访,对群众做工作缺乏耐心,甚至个别村干部“通不通,三分钟,再不通,龙卷风”。群众稍有微词,就采取过激行动,造成干群关系紧张。6、班子内部不团结,内耗也较严重。部分村级班子涣散,搞“窝里斗”,拉帮结派搞团伙,今天你拆台,明天他挑刺,你吹你的号,他唱他的调,造成了工作不协调,捅漏子,不团结出乱子的混乱状况。这就难以很好的发挥村干部的组织领导作用。(二)虽然农村集体经济已有一定发展,解决了“有点钱办些事”的问题,但班子整体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的生存与发展能力还十分脆弱,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目前村级集体经济实力还较弱,大多数村属于“温饱型”,有少数后进村经济发展是“空壳”村,村班子成员威信不高,工作难以开展,公益事业更是无力兴办。2、近年来,有些村虽然也办了一些村办企业或集体经营项目,但对于发展经济缺乏远见,思路不清,管理不善,还是得不到较快的发展。3、村级班子制度不健全,服务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经济组织不完善。不少村服务功能很差,不能为农民群众致富奔小康提供有效的服务。(三)农村基层班子面临着许多矛盾,工作的主要方式已不能适应新时期农村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已经影响到农民个人与班子集体的密切联系,使许多工作开展困难。少数

  农民受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较深,使本来就存在的狭隘利益观更为严重,致使这些农民不能很好地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关系,有的只要权利,不尽义务,只关心个人利益,不关心集体利益,有的对基层班子抱着“有田有事不靠你、有吃有喝不找你,参军招干不求你,不批不斗不怕你,解决不好就骂你,不达目的就告你”的态度,不积极配合村干部的工作。2、农民负担较重的现状仍然存在,减轻农民负担是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一项增加农民收入,保持农村稳定的重大决策,天水市制定了减轻负担的具体内容和措施,但有些村干部依然我行我素,为了早出成绩,搞短期行为,超出群众负担能力铺摊子、搞项目。有部分仍然存在村组班子巧立名目,硬性收费,少数村级班子不从实际出发,经济发展没有一点成绩,却开展名目繁多的达标升级活动,向农民搞摊派,群众为此非常反感,干群关系进一步恶化。另外,随着村民自治的依法推行和农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民的民主意识和参政议政的要求日益增强,但有些农村基层干部仍沿用计划经济时期的“狠办法”、“硬办法”去推动工作,使群众产生抵制心理,有的违法施政,激起民怨,导致干群关系紧张,有的办事不公,不民主,甚至搞宗派势力,逞权势,耍威风,愚弄群众,欺压老实百姓,有的大吃大喝,侵占公款公物,甚至以权谋私,严重损坏了村级干部班子的整体形象。(四)在村级班子教育管理和干部选拔任用上走调变样,不能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进行。一是有的有教育管理阵地,但没有具体的教育管理内容。就拿天水市来说,全市各乡镇在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过程中都设立了党校和文明市民、村民学习教育管理阵地,但由于经费紧张,工作太忙,领导抓得不力,这块阵地大多都没有很好地发挥培训村级基层干部的作用,有的虽然开始教育、培训,但也是流于形式,走过场,没有一个健全的组织制度和学习制度来管理约束。二是有的农村党员队伍管理松散,有的乡镇党委抓党员冬训也是流于形式,走过场,没有起到教育党员干部应有的作用。同时,个别村级支部班子建设中班子不齐,没有制度,年青党员更是了了无几。在有些村还出现了有村党支部而没有支部书记的情况。三是有些乡镇直接任免村委会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九条明确规定“村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第十一条又规定:村民会议有权撤换和补选村民委员会的成员。这说明村民委员会成员的任免权不在乡镇政府,但有些乡镇党委的个别领导不依法行政,对村委会班子建设是一人说了算,选谁和免谁权力都在他的手里,难以保证村干部的质量。二、村级班子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原因村级班子建设中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村干部思想理论基础差。由于平时注重村里的具体事务,加上家庭负担较重,往往忽视了理论学习,对新时期党对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学得不多,领会得不深,特别是没有深入系统地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致使理论与实际结合得不好,缺乏正确地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工作也缺乏开拓创新精神。(二)村干部工作宗旨意识淡薄。由于一些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树立得不牢固,想问题、办事情、作决定没有很好地坚持把村民“满意不满意,赞成不赞成”作为衡量工作的标准。有时为了完任务,出成绩,工作上也会出现一些不切实际,急功近利的现象,往往造成不好的影响和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另外,有的干部在摸清民情、了解民意、关心群众疾苦、解决群众困难方面做得不够及时和富有成效。(三)村级班子经济基础薄弱。虽然近年来农村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有的乡镇农村经济发展仍然缓慢,有的村级集体经济非常薄弱,村干部很想给村里办些公益事业,但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由于没有经济实力,致使村干部许多很好的设想,各级政府给的一些好项目、大项目难以实施,从而失去了壮大集体经济、带领农民共同致富奔小康的良好机遇。(四)村级班子干部的党性修养较差。一些村干部由于缺乏必要的党内生活的锻炼,致使工作原则性不强,在组织生活会上不能有效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不能对自己严格要求,廉洁自律意识差,其形象连普通党员的要求都达不到,与人民群众对村干部的要求相比就差得更远了。

  

篇八:村委会工作存在问题及不足

  对农村两委班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的调查报告

  根据部机关安排,5月18日至20日,我们一行三人深入*镇和*乡两个乡镇及19个行政村,对农村两委班子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在这两个乡镇,首先听取了党委书记关于本乡镇农村两委班子的整体情况汇报,之后分别选择有代表性的村通过与两委班子成员座谈和实地走访群众等方式进行了深入调研。现将调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经过第八届村委会换届选举,*乡14个行政村中8个村连选连任,“一肩挑”的达到13个村;*镇38个行政村中26个村实现了“一肩挑”,9个村连选连任。通过调研,两个乡镇党委对农村两委班子建设比较重视,能够及时处理农村班子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可以说,两个乡镇的村级班子建设总的形势是好的,呈现出了积极、健康的发展态势,为促进当地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组织基础。同时发现,村级班子建设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着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和威信,影响着农村的发展和稳定。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村级班子整体素质不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文化程度偏低。农村两委干部的文化程度较以前相比,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比例仍然很高。二是学习的积极性不高。部分村干部只注重干一些具体的工作,忽视了对政治理论的学习。三是民主、法律意识淡薄。个别村干部工作方式简单,领导方法陈旧,导致工作中干群关系紧张,矛盾增多。

  2、个别村存在干部不作为现象。一是“不想作为”。*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连续担任村主干长达二十余年,思想疲软,观念陈旧,不思进取,得过且过,只停留在上传下达、敷衍应付的基点上,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经济上没有大的贡献。二是“无能为力”。*村全村800余口人,常住人口仅300余人,61岁老支书*,担任书记27年,一心想搞好村里工作,提高农民收入,却受地理位置限制,只好当老百姓的邮递员、修理员。*村,全村280余口人,青壮年劳动力全部外出务工,仅有30多位老人常住在村,由于地理位置偏高,连最基本的吃水问题都难以解决。现任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主任*,面对该村的自然条件和现实情况显得“无能为力”。三是“有力难为”。*村新当选的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主任是*公司总经理,平时忙于经营企业,没有太多精力考虑村里的事情,甚至连最基本的农村日常事务也不能及时办理,影响了该村的发展。还有一些村的两委班子成员,常年在外打工,难以参与该村的事务管理。

  3、农村干部队伍后继乏人。一是班子年龄结构老化。这一点普遍得到广大农村干部的重视,有些村在第八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中及时为班子输入新鲜血液。但目前班子老化现象还比较严重,*村党支部书记*已经67岁,*村党支部书记*现已64岁,这两个村的两委干部都在50岁以上。二是村级后备干部缺乏。村里有头脑、有能力的年轻人都把眼光放在经济发展上,真正愿意服务农村、扎根农村的人越来越少。三是年轻党员政治意识淡化。一些年轻党员经常在外,不能及时接受党组织的教育管理,集体意识、服务意识不清。*村40岁以下的党员大都出门在外,不参与村里事务。四是农村干部待遇低。农村工作环境艰苦,任务繁重,村干部待遇低、难落实,不少村干部不安心本职工作,人心思动现象较普遍,甚至干脆“撂担子”。

  4、部分村两委班子关系不协调。部分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不能互相配合共同开展工作,有些村党支部书记对村里事情基本不管,支部对村委工作不支持,无法发挥出村级班子应有的工作合力。

  5、村级党组织活动开展难。农村党组织普遍反映农村党员年龄结构老化、外出务工人员增多,“一课三会”制度难落实,活动难开展。坚持制度最好的*村,在以前坚持每月三次党员例会,后来变成每年召开四次党员大会,现在感觉到组织一次党员大会都非常困难。

  6、个别村财务管理混乱,运行不规范。个别村会计出纳形同虚设,没有规范的账目,财务收支只是一个笔记本;部分村“两委”主干法律观念淡薄,素质相对较低,认为只要给村里办了事就行,不用

  向村民公开太多;个别村干部怕麻烦,长时间不向群众公布账目,致使村民对村干部产生猜忌和误解,随即出现上访告状的情况。

  三、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市场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人口的自由流动,导致大量优秀人才外流,使村干部选拔范围变窄,年轻党员培养发展困难;同时受物质利益的刺激,使党员干部价值观念发生变化,宗旨观念淡化。

  2、乡镇党委对加强村级组织建设重视不够。乡镇对农村党建工作重视不够,只注重经济建设,轻视党的组织建设,甚至以经济建设替代组织建设,使基层班子建设与经济建设脱节。忽视对基层党员干部的管理教育,对村干部重使用轻培养,对于村干部的教育和培养抓得不力,资金和精力投入不够,部分村干部出现思想问题时,教育方式方法单一,难以取得实效,致使部分干部新当选不久,便问题不断,在客观上难以建起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3、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弱化了村级班子作用的发挥。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多数村级集体经济实力弱化。通过对这两个乡镇的调查,只有郭家庄镇的郑家庄村有集体收入,其余村的集体收入几乎是空白。特别是税费改革后,乡村两级财力进一步减弱,村级组织“无钱办事”的矛盾更加突出,村级组织为群众办实事的条件受限,导致不少村班子软弱涣散,在群众中没有威信。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和主动性受到很大的抑制,出现基层干部难选、难当、难留的“三难”问题。

  4、待遇偏低难保障,抑制了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一是薪酬待遇低、难兑现。目前我县村支部书记、村委主任的月工资报酬一般在100元左右,村“两委”成员月工资只有几十元。有的村连干部工资也不能及时发放,只好挂在账上。村干部为了完成工作任务,不得不自己垫钱。还有一些老干部,一心扎在农村干了20年、30年以上,如今自身生活难以保障,感觉到心灰意冷,影响了村干部的积极性。二是卸任后生活难保障。卸任村干部生活贫困的现象较为普遍,卸任村干部每年虽然享受一定的补贴,但数额有限,难以解决实际困难。目前,卸任村干部的待遇不如农村五保户、残疾人、复员军人和特困企业下岗职工。

  

篇九:村委会工作存在问题及不足

  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对农村两委班子建设

  中存在的问题的调查报告(精选多篇)]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1、村级班子整体素质不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文化程度偏低。农村两委干部的文化程度较以前相比,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比例仍然很高。二是学习的积极性不高。部分村干部只注重干一些具体的工作,忽视了对政治理论的学习。三是民主、法律意识淡薄。个别村干部工作方式简单,领导方法陈旧,导致工作中干群关系紧张,矛盾增多。2、个别村存在干部不作为现象。一是“不想作为”。*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连续担任村主干长达二十余年,思想疲软,观念陈旧,不思进取,得过且过,只停留在上传下达、敷衍应付的基点上,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经济上没有大的贡献。二是“无能为力”。*村全村800余口人,常住人口仅300余人,61岁老支书*,担任书记27年,一心想搞好村里工作,提高农民收入,却受地理位置限制,只好当老百姓的邮递员、修理员。*村,全村280余口人,青壮年劳动力全部外出务工,仅有30多位老人常住在村,由于地理位置偏高,连最基本的吃水问题都难以解决。现任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主任*,面对该村的自然条件和现实情况显得“无能为力”。三是“有力难为”。*村新当选的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主任是*公司总经理,平时忙于经营企业,没有太多精力考虑村里的事情,甚至

  

  连最基本的农村日常事务也不能及时办理,影响了该村的发展。还有一些村的两委班子成员,常年在外打工,难以参与该村的事务管理。

  3、农村干部队伍后继乏人。一是班子年龄结构老化。这一点普遍得到广大农村干部的重视,有些村在

  的村通过与两委班子成员座谈和实地走访群众等方式进行了深入调研。现将调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经过

  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连续担任村主干长达二十余年,思想疲软,观念陈旧,不思进取,得过且过,只停留在上传下达、敷衍应付的基点上,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经济上没有大的贡献。二是“无能为力”。*村全村800余口人,常住人口仅300余人,61岁老支书*,担任书记27年,一心想搞好村里工作,提高农民收入,却受地理位置限制,只好当老百姓的邮递员、修理员。*村,全村280余口人,青壮年劳动力全部外出务工,仅有30多位老人常住在村,由于地理位置偏高,连最基本的吃水问题都难以解决。现任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主任*,面对该村的自然条件和现实情况显得“无能为力”。三是“有力难为”。*村新当选的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主任是*公司总经理,平时忙于经营企业,没有太多精力考虑村里的事情,甚至连最基本的农村日常事务也不能及时办理,影响了该村的发展。还有一些村的两委班子成员,常年在外打工,难以参与该村的事务管理。

  3、农村干部队伍后继乏人。一是班子年龄结构老化。这一点普遍得到广大农村干部的重视,有些村在

  上,真正愿意服务农村、扎根农村的人越来越少。三是年轻党员政治意识淡化。一些年轻党员经常在外,不能及时接受党组织的教育管理,集体意识、服务意识不清。*村40岁以下的党员大都出门在外,不参与村里事务。四是农村干部待遇低。农村工作环境艰苦,任务繁重,村干部待遇低、难落实,不少村干部不安心本职工作,人心思动现象较普遍,甚至干脆“撂担子”。

  4、部分村两委班子关系不协调。部分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不能互相配合共同开展工作,有些村党支部书记对村里事情基本不管,支部对村委工作不支持,无法发挥出村级班子应有的工作合力。

  5、村级党组织活动开展难。农村党组织普遍反映农村党员年龄结构老化、外出务工人员增多,“一课三会”制度难落实,活动难开展。坚持制度最好的*村,在以前坚持每月三次党员例会,后来变成每年召开四次党员大会,现在感觉到组织一次党员大会都非常困难。

  6、个别村财务管理混乱,运行不规范。个别村会计出纳形同虚设,没有规范的账目,财务收支只是一个笔记本;

  部分村“两委”主干法律观念淡薄,素质相对较低,认为只要给村里办了事就行,不用向村民公开太多;

  个别村干部怕麻烦,长时间不向群众公布账目,致使村民

  

  对村干部产生猜忌和误解,随即出现上访告状的情况。三、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1、市场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人口的自由流动,导致大量

  优秀人才外流,使村干部选拔范围变窄,年轻党员培养发展困难;

  同时受物质利益的刺激,使党员干部价值观念发生变化,宗旨观念淡化。

  2、乡镇党委对加强村级组织建设重视不够。乡镇对农村党建工作重视不够,只注重经济建设,轻视党的组织建设,甚至以经济建设替代组织建设,使基层班子建设与经济建(xxxx)设脱节。忽视对基层党员干部的管理教育,对村干部重使用轻培养,对于村干部的教育和培养抓得不力,资金和精力投入不够,部分村干部出现思想问题时,教育方式方法单一,难以取得实效,致使部分干部新当选不久,便问题不断,在客观上难以建起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3、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弱化了村级班子作用的发挥。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多数村级集体经济实力弱化。通过对这两个乡镇的调查,只有郭家庄镇的郑家庄村有集体收入,其余村的集体收入几乎是空白。特别是税费改革后,乡村两级财力进一步减弱,村级组织“无钱办事”的矛盾更加突出,村级组织为群众办实事的条件受限,导致不少村班子软弱涣散,在

  

  群众中没有威信。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受到很大的抑制,出现基层干部难选、难当、难留的“三难”问题。

  4、待遇偏低难保障,抑制了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一是薪酬待遇低、难兑现。目前我县村支部书记、村委主任的月工资报酬一般在100元左右,村“两委”成员月工资只有几十元。有的村连干部工资也不能及时发放,只好挂在账上。村干部为了完成工作任务,不得不自己垫钱。还有一些老干部,一心扎在农村干了20年、30年以上,如今自身生活难以保障,感觉到心灰意冷,影响了村干部的积极性。二是卸任后生活难保障。卸任村干部生活贫困的现象较为普遍,卸任村干部每年虽然享受一定的补贴,但数额有限,难以解决实际困难。目前,卸任村干部的待遇不如农村五保户、残疾人、复员军人和特困企业下岗职工。

  5、农村干部开展工作阻力较大。一是卸职老干部“不服气”。个别卸任村干部不是利用威信高、经验丰富的优势为村集体发展出谋划策,而是暗地较劲,寻找麻烦影响新班子工作,致使个别新老班子之间矛盾尖锐。二是离退休老干部“不满意”。个别回村离退休老干部只讲组织原则,不讲村里实际,工作中“指手画脚”,不做实际贡献。三是部分群众“乱告状”。村干部频频接受纪检、审计部门审查,投入了大量的精力,背上了思想包袱,影响了工作开展。

  

  三、加强村级班子建设的对策与建议1、进一步加强对村级班子建设的重视和领导。要充分认识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抓好村干部队伍建设。一是切实加强对村干部队伍建设的领导和指导。要认真落实好党建工作责任制,强化乡镇党委的责任,党委书记要履行好

  动作用。四是建立监督约束机制。完善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制,更好地实施对权力的配置和限制。深入推进“三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增强工作透明度。

  3、提高村干部的经济待遇,激发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内在活力。针对农村干部特别是村级干部所处环境艰苦,工作难做,报酬又低,不少优秀年轻党员不愿担任村干部的实际,要在提高政治地位的基础上,切实在生活上关心他们,提高村干部的工资待遇;

  继续落实县委实行的卸职干部定额补助制度,让村干部“在职有奔头,卸任有想头,工作有劲头”。

  4、壮大集体经济实力,为村级班子建设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加强村级班子的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的物质基础。结合县委发展县域经济的发展思路,合理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乡镇党委、政府要加强对村级经济工作的领导,帮助搞好经济管理和发展规划,建立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激励机制。对集体经济薄弱村,要统筹规划,重点扶持,上下结合,分批突破,做到“一村一策”,切实为村级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

  5、细化办法,加强基层党建工作考核力度。要按照“细化、量化、科学化”的要求,合理确定乡镇党委和农村党支部承担的党建责任目标。要建立奖惩机制,对完成责任目标好

  

  的,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对于不能完成的,实行末位淘汰、黄牌警告、诫勉谈话等

  制度,并与工资待遇挂钩。

  织的教育管理,集体意识、服务意识不清。*村40岁以下的党员大都出门在外,不参与村里事务。四是农村干部待遇低。农村工作环境艰苦,任务繁重,村干部待遇低、难落实,不少村干部不安心本职工作,人心思动现象较普遍,甚至干脆“撂担子”。

  4、部分村两委班子关系不协调。部分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不能互相配合共同开展工作,有些村党支部书记对村里事情基本不管,支部对村委工作不支持,无法发挥出村级班子应有的工作合力。

  5、村级党组织活动开展难。农村党组织普遍反映农村党员年龄结构老化、外出务工人员增多,“一课三会”制度难落实,活动难开展。坚持制度最好的*村,在以前坚持每月三次党员例会,后来变成每年召开四次党员大会,现在感觉到组织一次党员大会都非常困难。

  6、个别村财务管理混乱,运行不规范。个别村会计出纳形同虚设,没有规范的账目,财务收支只是一个笔记本;

  部分村“两委”主干法律观念淡薄,素质相对较低,认为只要给村里办了事就行,不用向村民公开太多;

  个别村干部怕麻烦,长时间不向群众公布账目,致使村民对村干部产生猜忌和误解,随即出现上访告状的情况。

  三、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市场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人口的自由流动,导致大量优秀人才外流,使村干部选拔范围变窄,年轻党员培养发展困难;

  同时受物质利益的刺激,使党员干部价值观念发生变化,宗旨观念淡化。

  2、乡镇党委对加强村级组织建设重视不够。乡镇对农村党建工作重视不够,只注重经济建设,轻视党的组织建设,甚至以经济建设替代组织建设,使基层班子建设与经济建设脱节。忽视对基层党员干部的管理教育,对村干部重使用轻培养,对于村干部的教育和培养抓得不力,资金和精力投入不够,部分村干部出现思想问题时,教育方式方法单一,难以取得实效,致使部分干部新当选不久,便问题不断,在客观上难以建起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3、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弱化了村级班子作用的发挥。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多数村级集体经济实力弱化。通过对这两个乡镇的调查,只有郭家庄镇的郑家庄村有集体收入,其余村的集体收入几乎是空白。特别是税费改革后,乡村两级财力进一步减弱,村级组织“无钱办事”的矛盾更加突出,村级组织为群众办实事的条件受限,导致不少村班子软弱涣散,在群众中没有威信。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受到很大的抑制,出现基层干部难选、难当、难留的“三难”问题。

  

  5、农村干部开展工作阻力较大。一是卸职老干部“不服气”。个别卸任村干部不是利用威信高、经验丰富的优势为村集体发展出谋划策,而是暗地较劲,寻找麻烦影响新班子工作,致使个别新老班子之间矛盾尖锐。二是离退休老干部“不满意”。个别回村离退休老干部只讲组织原则,不讲村里实际,工作中“指手画脚”,不做实际贡献。三是部分群众“乱告状”。村干部频频接受纪检、审计部门审查,投入了大量的精力,背上了思想包袱,影响了工作开展。

  三、加强村级班子建设的对策与建议1、进一步加强对村级班子建设的重视和领导。要充分认识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抓好村干部队伍建设。一是切实加强对村干部队伍建设的领导和指导。要认真落实好党建工作责任制,强化乡镇党委的责任,党委书记要履行好

  2、加强农村干部队伍培养和管理。一是抓好村级后备干部的选拔培养。要以乡镇为单位建立健全村级后备干部人才库,有计划地加强培养锻炼。同时注重发展优秀青年农民入党。二是进一步落实村级干部的“双定、双述、双评”管理制度,加强农村干部的日常监管,进一步强化村级干部的责任感和事业心。三是建立培训教育机制。充分发挥县乡党校主阵地的优势,强化在职村干部的教育培训,切实帮助基层干部更新观念、增强致富本领。同时,加大典型的培植力度,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四是建立监督约束机制。完善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制,更好地实施对权力的配置和限制。深入推进“三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增强工作透明度。

  3、提高村干部的经济待遇,激发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内在活力。针对农村干部特别是村级干部所处环境艰苦,工作难做,报酬又低,不少优秀年轻党员不愿担任村干部的实际,要在提高政治地位的基础上,切实在生活上关心他们,提高村干部的工资待遇;

  继续落实县委实行的卸职干部定额补助制度,让村干部“在职有奔头,卸任有想头,工作有劲头”。

  4、壮大集体经济实力,为村级班子建设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加强村级班子的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的物质基础。结合县委发展县域经济的发展思路,

  

  合理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乡镇党委、政府要加强对村级经济工作的领导,帮助搞好经济管理和发展规划,建立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激励机制。对集体经济薄弱村,要统筹规划,重点扶持,上下结合,分批突破,做到“一村一策”,切实为村级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

  5、细化办法,加强基层党建工作考核力度。要按照“细化、量化、科学化”的要求,合理确定乡镇党委和农村党支部承担的党建责任目标。要建立奖惩机制,对完成责任目标好的,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

  对于不能完成的,实行末位淘汰、黄牌警告、诫勉谈话等制度,并与工资待遇挂钩。

  好范文网范文网【】

  三是有的村是国家干部兼任村党支部书记;四是有的村党支部书记年龄在60岁以上,而主任的位置空缺的。一、实行“一肩挑”的原因为了进一步协调村党支部和村委会之间的矛盾,统一两委班子成员的思想认识,形成共同干事业的合力,现目前,农村两委班子普遍存在互相扯皮,至不买帐的“两张皮”现象,班子不团结,活力不够,工作难以开展。一方面有的村委会主任不能正确处理与村党支部和街党工委的关系,全局观念差,认为自己是全体村民选出来的,比党支部更能代表村民,与支部书记是思想不统一、工作上不服从,自己说了算,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怎么干就怎么干。另一方面,有的党支部不能正确对待村委会,有畏难止步,无所作为的消极思想,对村委会不领导,不沟通,对工作不敢管,不愿管,不会管。也有的党支部加强党的领导的名义,抓住权力不放,包办村里的一切事务。因而,两委班子难以形成合力,更谈不上抓村里的建设和发展。这是目前制约农村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实行“一肩挑”,则可以解决这一矛盾,有利于农村工作的顺利开展,有利于农村的建设与发展。二、实行“一肩挑”的利与弊根据30个村观目前的运行情况来看,实行“一肩挑”的利

  

  是大于弊的,主要表现在:1、有利于两委班子的关系协调。实行“一肩挑”后,两委

  关系进一步理顺,工作更加协调,减少了撞车、扯皮的现象。2、有利于班子的团结,有利于改善干群关系。实行“一肩

  挑”后,村级班子更加团结,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得到加强,干群关系也会更加协调。以往有些村党支部书记和主任及两委成员之间经常互相扯皮,至不买帐,形不成统一意见,工作无法开展。实行“一肩挑”后,主要领导对村里的工作能够通盘考虑,全面推进,减少了两委矛盾和相互扯皮现象,班子其他成员也认为工作好做了。

  3、有利于基层党建工作更好地服务于农村经济建设。实行“一肩挑”后,村党组织的作用会更加突出,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更加明显,能够做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开展工作,减少了“两张皮”现象。两委班子成员的工作情绪高涨、热情高,能密切配合,精诚团结,办事效率显著提高,在群众中的威望也明显提高。

  实行“一肩挑”后,也有少数同志认为这样会助长了主要领导的个人专断作风,容易形成“一言堂”。如果主要领导的素质不高,考虑问题不全面、不科学,一旦出现失误,是难以及时制止和纠正的,其后果会不堪设想。还有的同志认为实行“一肩挑”后,领导班子内协调缓冲力量减弱,副职若与主要

  

  领导有矛盾不易化解,造成工作不能有效开展;同时主要领导的压力大,精力有限,如若副职不得力,容

  易顾此失彼,甚至影响工作全局。三、提出几点建议1、实行“一肩挑”的村,主要领导的素质必须全面,上级

  党组织在考虑人选时重点考虑其思想政治素质,管理能力,工作经验,在班子内和群众中的威信等等因素。

  2、要加强村主要领导的学习教育。3、要配好得力的副职。4、要完善监督机制。

  村县已被列为全省18个"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试点县之一"。事实一再证明:只要农村"两委"班子坚强有力,农村工作就会扎实有效。但在肯定成绩的同时还应看到,目前有些地方农村"两委"班子的思想、作风状况还不适应或不完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村支部、村委会及其相互之间还存在着这样那档的问题和矛盾,有的思想保守,不思进取;

  有的利欲熏心,以权谋私;有的素质低下,无作所为;有的争权压势,相互掣肘等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从近几年我县纪检监察工作的实践来看,每年因"两委"班子的问题而引发的群众上访都占到总上访量的50以上,查办村干部违法违纪案件均超过案件总数的70;从各种媒体报道的内容来分析,农村"两委"班子存在的问题带有一定的普遍性。基于此,县纪委按照"解剖麻雀"的工作思路,主动牵头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于2014年11月深入农村最基层开展了为期20天的调研活动,实现了"找出问题,弄清原因"的预期目标,为今后进一步采取措施、解决问题创造了条件。一、基本情况为使这次活动开展得的扎实有效,我们在事先了解情况的茂盛上,有针对性地选择了全部6个乡镇的19个行政村作为调

  

  研对象。期间共召开"两委"班子成员座谈会19个,召开群众代表座谈会21个,深入73个农户调查了解情况。在被调查的19个村中,"两委"班子配合默契、村务工作出色的村有7个;

  "两委"班子配合情况及工作开展情况属中间状态的有10个;

  "两委"班子关系紧张、村务工作举步维艰的村有2个。这个事实表明,作为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县,纪检监察工作的立足点今后仍须放在对农村"两委"班子的建设、监督和管理上。

  二、问题表现通过调研,发现部分村的"两委"班子中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给当地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带来不利的影响。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歧严重。乡党委及时出面进行协调,提出合理的人选建议,当时"两委"主要干部表示认同,但一个月后他们发现在各自花钱、使用公章时不那么方便,最后还是各用各的人,各设各的帐,导致村里工作不能正常开展。

  

  现形式就是互相告对方的状。新县镇王帽村是一个拥有3000多人的回汉杂居大村,情况比较复杂,1997年该村实现了新老班子交替。去年夏天,部分群众反映现任村干部在挥霍浪费和加价收取电费加重农民负担的问题,县纪委立案调查期间,又有部分群众反映前任村干部有经济违纪问题,县纪委一并及时进行了调查处理,但双方似乎对处理结果不满意,仍然频繁上访,造成了事实上的新老班子之间矛盾的公开化,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不稳

  定,村务工作受到严重影响。

  限说不出来,只知道年年都要做"征收"三提五统",一思想上报统计数字,搞计划生育"三件事;

  有的村党支部、村委会办公地点四壁空空如野,见不到有关"两委"职责、成员分工、及规章制度等张贴物。职责不清势必造成工作无序,结果"两委"班子对村里的易事、落"好人"的事抢着干,而对难事、得罪人的事都甩手,造成整体工作被动、落后。

  三、主要原因上述问题的存在,既有历史的、主观的、政治的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这样几点:其一,思想认识有误区。有些村党支部书记对基层党组织在领导农村工作中的核心作用。缺乏全面、科学的理解,习惯于村里的大事小事都由党支部乃至书记个人说了算,不如此就感到不舒服。有的说:"党是领导一切的,我是党支部书记,村里的事不听我的听谁的";有些村的村委会主任对自身的职责范围也缺乏正确的认识,有的说:"党支部是党员选举的,而村委会是全体村民选举的,只有村委会才真正代表群众,我村委会主任说了不算谁说了算"。认识上的片面性导致"两委"干部工作中争权压势、争名夺利现象的发生。其二,选举环节存在问题。一是有贿选现象。有些人出于

  

  某种动机和目的,运用非正当手段谋取村官,贿选就是其中手段之一,这种情况在一些经济实力较强的个体业主和私营企业老板中比较突出。二是宗派势力、家庭势力和农村恶势力幕后操纵选举。这种现象在一些大村和民族村较为明显,三是候选人误导群众。有的人在竞选演说时,耍起了说大话、空许愿的把戏,以此换取群众支持。如宋庄乡某村村民白某为当上村主任,竟喊出了"我若当选保证不收"三提五统,不搞计划生育"等明显背离国家政策法规的错误言论。四是选举的组织工作有漏洞。满足于履行法定程序,追求大民主,但事前缺乏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对村内不同民族间、不同类型的群众间、上下届村干部间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了解不够,不注意做群众思想政治工作,忽视积极正确的引导,致使那些不适合当村干部的人走上村干部岗位,有的甚至是多年的村霸。

  其三,教育培训不够。一方面,上级机关组织的培训还未真正落到实处,有时在内容确定和时机选择上其针对性和时效性把握的还不够好,重视任后培训忽视任前培训,重视农村科技知识的教育忽视民主法制知识的教育;

  另一方面,有的村干部缺乏自我加压、主动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对涉及农村党支部、村委会如何开展工作的一系列制度规范知之不多,造成工作中揽权、越权和蛮干、盲干现象的发生。

  

  其四,上级监管不力。上级有关部门未能很好地帮助农村"两委"班子理顺关系,分清职责,完善相关制度;

  未能及时有效地反先进村的好经验好做法在更大范围内推广;

  对农村"两委"班子中存在的问题缺乏预见性和解决问题的主动性,反应迟缓,措施不到位,有时存在畏难情绪;

  未形成切实可行且行之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未能反经常性的监督检查落到实处。

  四、几点对策农村基层干部是党的整个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执行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骨干力量,是党联系广大人民群众的桥梁,是最终实现党在农村各项工作目标的决定因素。因此要始终不渝地坚持党中央、中纪委一贯倡导的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战略方针,从抓制度、抓规范、抓教育入手,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解决好农村"两委"班子中的突出问题。一要进一步规范有关程序和规则。建议上级党组织、国家权力机关着手研究制定有关农村基层党组织、村民自治组织工作运行的条规及实施细则,进一步明确农村"两委"班子的职责权限,使党内和村务议事规则、办事制度等更加实化、细化,确保"两委"班子各司其职、各谋其政,找准位置,演好角色,实际工作中做到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克服混乱现象,实现统一

  

  意志,使村里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序进行。努力从要命上解决农村"两委"班子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

  二要提高选举质量。首先要做好前期工作。加大工作力度,深入党员和村民中间讲清意义、晓以利害,使之提高觉悟、坚持原则,正确行使民主权力;

  其次要坚持民主公开原则。要做到候选人条件、选举程序、选举办法、选举结果公开,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尊重选民意愿,不得指定选举某人或不选举某人。再次要坚持党对选举工作的领导。部门之间通过配合,采取有力措施,防止拉选票及贿选行为的发生,坚决排除宗派、家庭和农村恶势力对选举工作的干扰,真正把政治思想好、办事公道正派、改革意识强、群众威信高、民主作风好的人选进村级领导班子;

  最后要探索多种方式。在目前实行的联名提名和海选两种方式的基础上,要积极探索村委会换届选举的多种选举方式,只要是民主的方式、体现民意的方式、群众能接受的方式都可采用。

  三要加强教育培训。以县、乡党校为主阵地,运用上党课、当地典型示范、外出参观学习等多种形式,适时对村干部进行培训。既要发挥县级党校的优势,又要重视乡镇级党校的作用;

  

  既要搞好任中培训,又要做好任前培养;既要抓好"两委"班子成员的培训,又要注意两个"一把手"的培训。培训内容要以理想信念教育、宗旨教育、法纪教育为主,同时要搞好市场经济知识、经济管理知识、农村实用技术等的教育,当前则要把有关基层党组织工作和村民自治方面的内容予以突出,下大力提高"两委"班子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方针政策水平,强化其宗旨观念和民主法制观念。四要及时发现并解决农村"两委"班子存在的问题。县、乡党组织要把村级"两委"班子建设作为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按照"五个好"的要求切实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研究部署,尤其"一把手"要亲自抓这项工作,对有问题的典型村,"一把手"要亲自上阵,"解剖麻雀",一抓到底;县级特别是乡级纪检监察机关和组织部门要充分发挥作用,经常下村了解情况,发现问题苗头及时遏制解决,争取工作主动权;在掌握真实情况的基础上,对配合不力的农村"两委"班子,以及群众意见较大的村支书或村主任,要严格按照法守程度予以调整。五要注重发挥党员和村民代表的作用。纪检监察机关要在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把握本职工作与农村工作的结合点,充分正确地履行好"教育、监督、惩处"职能;

  

  同时要进一步强化党员、村民代表对"两委"班子及其成员的监督作用,加强以村务权开为核心包括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理财、民主监督在内的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引导群众正确行使民主权力,支持并执行"两委"班子围绕本村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决策,监督"两委"班子行使权力情况和贯彻落实上级有关农村工作各项部署的情况。

  六要积极推行机关干部下村任职工作。2014年,县委已选派200多名优秀青年干部下村任职、挂职,既推动了农村工作的开展,又减轻了农民过重的负担,实践证明效果不错。今后,要把这项工作与县乡两级政府机构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做到超前谋划,落实有力,要不断总结这方面的经验,发扬成绩,克服不足,以实现"点上深化,面上推开"的既定目标,切实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篇十:村委会工作存在问题及不足

  对农村两委班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的调查报告

  根据部机关安排,5月18日至20日,我们一行三人深入*镇和*乡两个乡镇及19个行政村,对农村两委班子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在这两个乡镇,首先听取了党委书记关于本乡镇农村两委班子的整体情况汇报,之后分别选择有代表性的村通过与两委班子成员座谈和实地走访群众等方式进行了深入调研。现将调查情况汇报如下:一、基本情况经过第八届村委会换届选举,*乡14个行政村中8个村连选连任,“一肩挑”的达到13个村;*镇38个行政村中26个村实现了“一肩挑”,9个村连选连任。通过调研,两个乡镇党委对农村两委班子建设比较重视,能够及时处理农村班子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可以说,两个乡镇的村级班子建设总的形势是好的,呈现出了积极、健康的发展态势,为促进当地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组织基础。同时发现,村级班子建设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着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和威信,影响着农村的发展和稳定。二、存在的主要问题1、村级班子整体素质不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文化程度偏低。农村两委干部的文化程度较以前相比,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比例仍然很高。二是学习的积极性不高。部分村干部只注重干一些具体的工作,忽视了对政治理论的学习。三是民主、

  1

  法律意识淡薄。个别村干部工作方式简单,领导方法陈旧,导致工作中干群关系紧张,矛盾增多。2、个别村存在干部不作为现象。一是“不想作为”。*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连续担任村主干长达二十余年,思想疲软,观念陈旧,不思进取,得过且过,只停留在上传下达、敷衍应付的基点上,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经济上没有大的贡献。二是“无能为力”。*村全村800余口人,常住人口仅300余人,61岁老支书*,担任书记27年,一心想搞好村里工作,提高农民收入,却受地理位置限制,只好当老百姓的邮递员、修理员。*村,全村280余口人,青壮年劳动力全部外出务工,仅有30多位老人常住在村,由于地理位置偏高,连最基本的吃水问题都难以解决。现任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主任*,面对该村的自然条件和现实情况显得“无能为力”。三是“有力难为”。*村新当选的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主任是*公司总经理,平时忙于经营企业,没有太多精力考虑村里的事情,甚至连最基本的农村日常事务也不能及时办理,影响了该村的发展。还有一些村的两委班子成员,常年在外打工,难以参与该村的事务管理。3、农村干部队伍后继乏人。一是班子年龄结构老化。这一点普遍得到广大农村干部的重视,有些村在第八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中及时为班子输入新鲜血液。但目前班子老化现象还比较严重,*村党支部书记*已经67岁,*村党支部书记*现已64岁,这两个村的两委干部都在50岁以上。二是村级后备干部缺乏。村里有头脑、有能力的年轻人都把眼光放在经济发展上,真正愿意服务农村、扎根农村的人越

  2

  来越少。三是年轻党员政治意识淡化。一些年轻党员经常在外,不能及时接受党组织的教育管理,集体意识、服务意识不清。*村40岁以下的党员大都出门在外,不参与村里事务。四是农村干部待遇低。农村工作环境艰苦,任务繁重,村干部待遇低、难落实,不少村干部不安心本职工作,人心思动现象较普遍,甚至干脆“撂担子”。4、部分村两委班子关系不协调。部分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不能互相配合共同开展工作,有些村党支部书记对村里事情基本不管,支部对村委工作不支持,无法发挥出村级班子应有的工作合力。5、村级党组织活动开展难。农村党组织普遍反映农村党员年龄结构老化、外出务工人员增多,“一课三会”制度难落实,活动难开展。坚持制度最好的*村,在以前坚持每月三次党员例会,后来变成每年召开四次党员大会,现在感觉到组织一次党员大会都非常困难。6、个别村财务管理混乱,运行不规范。个别村会计出纳形同虚设,没有规范的账目,财务收支只是一个笔记本;部分村“两委”主干法律观念淡薄,素质相对较低,认为只要给村里办了事就行,不用向村民公开太多;个别村干部怕麻烦,长时间不向群众公布账目,致使村民对村干部产生猜忌和误解,随即出现上访告状的情况。三、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1、市场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人口的自由流动,导致大量优秀人才外流,使村干部选拔范围变窄,年轻党员培养发展困难;同时受物质利益的刺激,使党员干部价值观念发生变化,宗旨观念淡化。2、乡镇党委对加强村级组织建设重视不够。乡镇对农村党建工作重

  3

  视不够,只注重经济建设,轻视党的组织建设,甚至以经济建设替代组织建设,使基层班子建设与经济建设脱节。忽视对基层党员干部的管理教育,对村干部重使用轻培养,对于村干部的教育和培养抓得不力,资金和精力投入不够,部分村干部出现思想问题时,教育方式方法单一,难以取得实效,致使部分干部新当选不久,便问题不断,在客观上难以建起高素质的干部队伍。3、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弱化了村级班子作用的发挥。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多数村级集体经济实力弱化。通过对这两个乡镇的调查,只有郭家庄镇的郑家庄村有集体收入,其余村的集体收入几乎是空白。特别是税费改革后,乡村两级财力进一步减弱,村级组织“无钱办事”的矛盾更加突出,村级组织为群众办实事的条件受限,导致不少村班子软弱涣散,在群众中没有威信。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受到很大的抑制,出现基层干部难选、难当、难留的“三难”问题。4、待遇偏低难保障,抑制了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一是薪酬待遇低、难兑现。目前我县村支部书记、村委主任的月工资报酬一般在100元左右,村“两委”成员月工资只有几十元。有的村连干部工资也不能及时发放,只好挂在账上。村干部为了完成工作任务,不得不自己垫钱。还有一些老干部,一心扎在农村干了20年、30年以上,如今自身生活难以保障,感觉到心灰意冷,影响了村干部的积极性。二是卸任后生活难保障。卸任村干部生活贫困的现象较为普遍,卸任村干部每年虽然享受一定的补贴,但数额有限,难以解决实际困

  

篇十一:村委会工作存在问题及不足

 改进公开形式实行公开内容通报制同时要重视经济的发展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组织力量对村财薄弱村的村干部除村主干外村财会人员村务监督小组成员要参照农村六大员享受财政固定补贴保障村干部村财会人员村财会人员村务监督小组成员工资待遇提高他们参与村务管理工作的积极性

  浅谈村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规范村务管理工作,是发展基层民主,增强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构建和谐农村社会,推动广大农村党员干部群众积极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维护村集体、村干部、村民根本利益,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现象发生的根本途径。当前,村务管理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影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健康有序开展。对此,本文就当前村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谈一些初浅的分析探讨。一、存在问题1、村级财务制度的执行存在“三不严”。一是限额审批制度不严。超权限审批、支出发票无经办人签字证明、支出事项、金额的不真实等现象较为突出,而且笔数不少,金额不小。二是财务结算制度不严。按要求,村级财务一年至少要结算四次。但据了解到的数据表明,未按要求进行结算的村仍然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甚至还有个别村存在未登帐的现象。三是现金管理制度不严。主要表现在“三个突出”,即非出纳人员经手现金现象突出、公款私存现象突出、坐支现金现象突出。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村干部贪污、挪用、私分、私存公款和出纳短款等违法违纪违规行为时有发生。2、民主管理制度的落实存在“三不到位”。一是村民自治不到位。当前农村普遍存在村主干治理代替村民自治的现象。一些本应由村民代

  表会议讨论决定才有效的事项,却由村两委会决定代替执行了。二是村财监管不到位。乡(镇、街道)领导对村财监管工作重视不够、基层组织、纪检、经管等部门的监督作用未有效发挥,造成了村务管理缺乏经常性监督,村干部个人或集体违法违纪现象时有发生。三是村务监督小组运作不到位。相当一部份村务监督人员或不熟悉财会知识、不知如何理财,或对村务监督作用认识不足,不是与村两委“对着干”,就是走过场、不监督,造成农村财务疏于监督,村务监督小组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3、村财支出呈现“三高”。一是村干部工资支出数额高。虽然相关部门对村主干的工资、福利已经作了明确的规定,但仍有个别村存在擅自提高村主干和村两委干部的工资标准及乱发放奖金等问题,如一些村干部在村领取固定工资补贴后,又领林改、护林、计生等误工补贴等。而且这类问题正在呈现上升趋势。二是招待费等项目支出数额高。虽然上级对村级组织在招待费问题上三令五申要实行“零招待”或“限额招待”,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村级组织在招待费方面不仅没有很好地遵守有关规定,而且招待费的支出还占了村财支出的相当大比例。据统计,全县三是报刊征订费用高。为减轻农民负担,上级对村级组织征订报刊费用作了明确限制,但目前多数村都存在超限额现象。4、村务公开存在“三不”。一是公开不及时。存在公开次数和时间不正常,未按要求进行公开,等到群众有反映或上级来检查时,匆匆公布,应付了事,甚至还有不少的村没有实行村务公开。二是公开不真实。许多村只是公开一些如计划生育等事项,而农民群众想知道的村财开

  支、村集体资产处置、各项利农、惠农政策的落实却往往不公开、打折公开。三是公开不全面。在公开形式上仅限于公开栏公开,比较单一。在公开内容上不全面,遮遮掩掩,藏头露尾,只公开大项目,没有分列明细账,没有按时逐项、逐笔公开。二、原因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思想认识不足,责任主体不明确。一方面乡镇领导认识上存在误区,认为干部政绩主要看经济发展的速度,将主要精力放在抓经济上项目上,而认为村务管理既不出成绩,又容易得罪人,出力不讨好,对村务规范化管理没有高度重视,得过且过。村务管理各项制度不能认真落实,严格执行;还有一方面就是村务管理的责任主体不明确,县、乡、村在村务管理中承担什么角色没有明确的规定。2、人员素质不高,追究体系不健全。一是村干部、村财会人员、村务监督小组人员素质不高是造成村务管理混乱的直接原因。二是现有的规定对不执行相关制度的人员,党纪、政纪难于涉及那些非党员的农村干部,使用正常的法律制裁又显得太严厉,使一些很好的制度不能得到落实。三是对责任人缺乏硬性约束和量化考核指标,没有具体的考核标准和责任追究办法,无法保证规范村务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3、监督主体不实,督促检查不到位。一是纵向监督弱化。由于乡(镇、街道)主要领导对村务管理工作认识不足,不重视,对村务管理缺乏经常性监督,使村财监管工作流于形式,形成一种“上不管,下不知,实际无人理”的局面。二是横向监督虚化。大部分村虽然都设立了

  村务监督小组,但由于部份民主理财小组人员不熟悉财会知识、文化水平有限,不知道村务监督应该做些什么事情,或是监督小组成员长期外出,没有履行职责,横向监督没有起到真正的作用,形同虚设。4、现有制度不全,村务管理不完善当前农村缺乏一套完整的、符合实际的、操作性强的管理制度;现有的农村管理制度又缺乏定性和定量标准,缺乏实施细则,可操作性不强,从而不能较好地依靠完备的有效机制来引导、规范、约束和保障农村各项经济活动。还有就是村财薄弱,村干部(目前我县只有村主干有财政补助)、村财会人员、村务监督小组成员待遇得不到保障,工作积极性不强,村务管理工作无法正常开展。三、对策思考1、提高思想认识,明确责任主体县、乡(镇、街道)和村党支部、村委会三级都要充分认识规范村务管理和管好村主干的重要性,切实把加强规范村务管理工作和管好村主干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急需解决和必需解决的问题来抓。要建立“三为主、三联动”的村务管理工作机制,即:以县为主导,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对村务管理工作开展面上的指导和监督工作;以乡(镇、街道)作主力,由乡(镇、街道)党委、政府具体负责对村务管理工作开展经常性的指导、监督、检查,规范村级事务,约束村干部的行为;以村级唱主角,切实发挥好村民自治的作用,加强对村干部的自我约束和制度约束。通过明确责任主体,真正形成三级联动相互配合的工作机制,保证村务规范运作,促进村干部依法依规办事。

  2、严格责任追究,确保制度落实制度的落实是规范村务管理的关键。在今后的工作中,一方面要加强乡(镇、街道)对村的监管。乡(镇、街道)要加强对村主干、村两委干部及财务人员、民主理财小组成员三个层次人员的培训,使他们能熟知村务管理的各项制度规定,并根据各自的职责,制定相应考核标准,对因不履行职责,致使村务管理制度没有落实的,进行责任追究。另一方面要加强县对乡(镇、街道)的监管。县级党委、政府要把乡(镇、街道)监督辖区内各村落实村务管理各项制度的情况列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由纪检、组织、人事、财政、审计、农业等部门联合对各乡(镇、街道)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干部奖惩的重要依据。三是加强责任追究。对落实村务管理各项制度不力的乡(镇、街道)主要领导要进行批评教育,对由此而引发重大农村社会不稳定问题或发生村干部违法违纪行为的不仅要追究相关领导责任,还要对所在乡(镇、街道)实行党风廉政建设“一票否决制”。3、强化监督检查,做到防微杜渐一是要强化党内监督。乡(镇、街道)要对管辖范围内的村(居)开展定期、不定期的巡查,加强对村干部的经常性监督,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做到关口前移,防患未然。二是要深化民主监督。要认真落实民主决策和民主理财制度,规定凡是大笔财务支出、集体资源转让或重大建设项目,必须经村两委会或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或村民大会决定,杜绝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要切实发挥好村民理财小组的作用,杜绝村书记、村主任直接经手财经,实行审批、管理、经手三权分离。

  对村财的监管实行“三制”,即:村财预算实行向乡(镇、街道)报备制、村财开支实行季度跟踪检查制、村财结算实行年终复核审计制,对村财开支实行总量限制、过程控制、年终决算的全程监督工作机制,切实加强对村财的监督管理。三是要发动群众监督。4、创新工作机制,促进规范管理一是在重大事项运行中推行“四权分离”制,即:⑴由村党组织实施决策组织权,负责对整个决策活动的组织领导,对村民关心的重大事项在决策形成、执行、监督和总结等各个环节中承担组织领导的职责。⑵由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实施决策表决权,负责对村民委员会提交的方案进行讨论表决。⑶由村民委员会实施决策执行权,负责执行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表决通过的决议,办理各项具体事务。⑷由村务监督小组实施决策监督权,负责对决策的监督。以“四权分离”来进一步明确村级组织各自的职责,化解村“两委”矛盾。二是在村财管理方面要坚持“十有”要求。即:年初有计划、收支有票据、财务有登账、审批有章法、招待有限额、工资有标准、村民有理财、发包有公布、财务有公开、年末有述职。三是在村务公开方面实行“报备制”和“通报制”。为进一步规范村务公开,全县各村应实行村务公开向所在乡(镇、街道)报备制度,由乡镇对村务公开的内容进行把关,确保公开时间及时、反映真实、内容全面。改进公开形式,实行公开内容通报制,同时,要重视经济的发展,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组织力量,对村财薄弱村的村干部(除村主干外)、村财会人员、村务监督小组成员要参照农村“六大员”享受财政固定补贴,保障村干部、村财会人员、村财会人员、村

  务监督小组成员工资待遇,提高他们参与村务管理工作的积极性。

  

  

篇十二:村委会工作存在问题及不足

 村委会换届选举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和几点建议

  我街道总人口3.9万,辖41个行政村。从我街道上届村委会换届选举中的情况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农村宗派问题。由于我国两千年封建制度的影响,宗法社会残留意识在不少农村群众的思想中依然存在,有的还根深蒂固。不少农民看问题,首先是家庭,其次是家族,再次是宗族。换届选举时,家族、宗法、姓氏都可能形成一方势力,影响正常的选举工作。在以往的换届选举中,宗族势力操纵选举,影响选举的现象时有发生。

  二、程序问题。在村委会换届选举中需要经过不同的阶段,在每一阶段,都有若干程序,每一个程序里都包含有一定规格的表格和公告。如推选村民代表、推选村委会初步候选人、确立正式候选人的表格和公告都有一定规范的格式和要求,并有相应规范的文字说明,在上届村委会换届选举过程中,试点范本修改了多次,这样容易因选举程序的混乱而影响选举的公正性和合法性。

  三、选举中的“拉票”问题。有的地方在换届选举时,候选人之间经常展开一些不正当的竞选活动。比如,一些候选人不仅仅通过亲朋好友“游说”,有的以经济手段拉票,如有些候选人及其代理人在选举开始之前四处活动,给群众送烟、送物,有的大肆请客送礼等。有的甚至通过贬低性议论及“大字报”等有意损害竞争对手的声誉,借以达到当选的目的。

  四、个别机关干部对换届选举工作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对换届选举工作,片面认为党组织不应过多干预,选谁算谁,放着不管,工作中缩手缩脚,不去理直气壮地大胆领导和引导,怕出现问题;对村委会建设的基本情况了解不深,心中无数,特别是对个别问题较多、情况复杂的村更是拿不准,吃不透,拿不出有针对性的措施,无法主动开展工作。

  五、广大农民群众的民主权利意识极不平衡。从调查来看,村民的民主权利意识出现了两极分化的状况,除部分村的个别人,强烈要求民

  1/2

  主权利的一小部分人关心这次村委会换届外,大部分村的村民小农意识较强,整体素质远未达到与经济发展相应的水平,对村委会换届缺乏热情,认识不到自己的民主权利,对村政事物漠不关心,认为怎么选都行,谁当选都无所谓,这种想法给别有用心的人以可乘之机。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建议在下届村委会换届选举中,应当注意和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必须大力宣传宪法法律和党的方针政策,为农村的文明开放提供思想源泉。进一步强化社会主义法制,瓦解宗法社会的保障功能。积极引导广大村民逐步树立科学、民主、法制的意识,消除宗族、家族观念的影响。

  二是深入细致地做好试点工作,进一步规范村委会换届选举程序。村委会换届选举的任何程序都不是空置的或可有可无的“形式”,它都是内容的一部分。只有严格每一道程序,才能保证选举秩序的井然,保证选举结果的公正和公平。反之,如果仅满足于达到一定的投票率,满足于表面的完成选举任务,而忽视一些必要的程序,选举的公正性和合法性就会遭到破坏。针对每个村千差万别的具体情况,要注意实行分类指导,进行先期试点,取得经验后,再在面上逐步推开,善于把问题解决在试点工作中。

  2/2

  

  

篇十三:村委会工作存在问题及不足

 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

  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

  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提升基层组织力,筑牢筑强基层战斗堡垒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团结带领群众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党的任务的战斗堡垒。20XX年,**县面临脱贫摘帽的严峻政治任务,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关系到县委、县政府的政策在农村能否得到落实,以及落实的程度。在党的十九大召开后的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更是处于一个全新的考验环境中,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建设面临一系列新问题,如何让基层党组织的执行力得到显著的提升,让基层组织成为统领中心工作的最强板,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最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还需要从理论上进行深入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对策。为此,本报告从提出当前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建设面临一系列新问题角度出发,选取执行力较好的党组织作为调研对象,并从中提取出合理有效的对策做了以下调研,具体如下:一、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1、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不强。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威望不高,缺乏凝聚力和战斗力,在本村发挥不了核心作用。在调研中发现这样一些现象问题:一是村党支部的核心作用发挥得不好。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带领群众发展经济方面思路不宽、办法不多,特别是对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解决不到位;二是农村党支部班子成员的思想观念还没有从根本上转变过来,尤其是市场服务意识还非常淡薄。在具体工作中,只有致富愿望但无致富思路,工作缺乏创造性,农村党组织的服务功能不能满足群众的需要,在带领群众共同致富上显得力不从心,不能很好地带领群众走共同致富的道路;三是党支部组织活动开展不正常。“有的党员很少过组织生活,有的党员党性意识淡薄、组织观念淡化,不按规定参加组织生活、交纳党费,只要权利不要

  1

  义务、只图待遇不愿奉献,在参加组织生活时向党组织索要报酬”。一些基层党支部书记反映:“现在不给报酬,党组织活动比较难开展。”导致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不强,在群众中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减弱。

  2、农村基层干部的素质和能力较低。党员队伍的年龄结构、能力素质、党员意识等状况,决定着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基层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有效发挥,但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农村基层干部趋于老龄化,队伍不稳定,后继乏人。由于少数农村党支部发展党员的力度不大,不注意培养青年干部,导致村干部难选难找,特别是村党支部书记队伍不稳定,农村党支部形不成核心、聚不成合力,极少部分处于瘫痪和半瘫痪状态。

  二是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部分农村基层干部的综合素质已难以适应新时期的要求。具体表现为:文化素质偏低、思想观念陈旧、工作方法简单、组织协调能力较差、法制观念淡薄、组织观念弱化、“双带”能力不强、对搞好农村工作缺乏信心和勇气”。

  3、农村基层党员队伍的教育和管理相对滞后。随着农村社会经济体制的变化,大批农民党员外出务工,流动性较大,导致党员集体活动难以开展、时间难以确定、人员难以到齐、思想难以沟通,党内生活制度基本上流于形式,使党支部与党员思想之间出现了断层,对党员的管理和教育难以落实。特别是对农民工流动党员的管理方式与其自身特点不相适应,农民工流动党员在流入地的思想状况和行为表现,流出地党组织很难准确掌握,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找不到合适的平台,农民工党员的基本权利也很难得到保障,使党组织的凝聚力受到一定的影响。

  4、农村党组织设置的传统模式与农村经济结构的多元化之间缺乏协调性。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尤其是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农村的经济和社会面貌已发生了划时代的变革,农村经济结构的多元化和经济组织的多样化,农村党员从业的流动性、多样性、分散性,农村经济发展的不同步性和不平衡性,以村为单位建立党支部这种传统的村级党组织设置与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党组织活动方式和党员活动范围的变化不相适应,越来越不利于农村生产力的发

  2

  展和农村党组织的自身建设。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是提出解决问题对策的前提,农村基层党组织产生这些

  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其主要原因有: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使干部队伍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发生了变化,村级党组织对农民经济生活的影响在程度上、范围上明显弱化,农民对村级党组织的经济依赖性大大减弱,而党组织建设没有适应这种变化。城乡之间人口的大规模迁移,农村人口的大量外出,使村级党组织党员队伍年龄老化、后备力量匮乏;

  党员权利保障不到位,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干部队伍的约束机制有所弱化等。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使村级党组织建设的现实状况与理想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二、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执行基本情况1、党支部基本情况**村总人口2638人,党员55人,村党组织设党总支一个,下设党支部2个,第一党支部党员34人,第二党支部党员21人。其中60岁以上党员27人,5559岁4人,46-54岁12人,36-45岁8人,35岁以下5人;大专以上文化7人,中专文化2人,高中文化11人,初中及以下36人。2、基层组织力执行情况**村党总支主要以组织振兴为核心,提升基层组织力:以“五好”支部为目标,以村党总支建设为重点,切实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同时以人才振兴为基础,充分调动村民(包括青年团员、妇女、外出务工能人)在农村发展中的作用,凝聚乌下发展正能量,打牢乌下发展的坚强组织基础。一是以村党总支为核心,村委会、村务监督委员会、村民议事会、共青团、村妇联等村级组织机构健全,运转正常,具备依法、依规办事能力和依法治村、民主管理水平,村级组织力高效提升,战斗堡垒坚强可靠。二是狠抓产业发展,完成传统产业提质改造,瓜果和蔬菜种植为主导产业实现产出效益最大化,农民持续较快增收,体现出产业发展特色,村级经济有效快速发展。三是进一步完善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村民出行方便,饮水安全,用

  3

  电有保障,通讯无障碍。农家书屋、村级卫生室、党员活动室和村级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完善并规范管理,公共服务全覆盖,服务能力全面提升。

  四是通过弘扬党建主导作用和社会正气,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农村各项事业协调发展,例如完善的党务公开栏,无职党员的设岗定责的落实,高配篮球场的投入使用,社会组织入驻办公点,农家书屋的正常高效的使用和维护,留守儿童之家,义警站,人民调解室,监控研判室,关心下一代办公室,老年人活动中心,供销惠万家办公室,扶贫攻坚站,村委法制办,农技推广室,妇女之家,人口学校计生协会活动室,心理咨询室的投入使用使村的矛盾得到及时化解,各项工作得到及时落实,也使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群众思想更新解放,乡风文明社会和谐。

  三、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对策和建议1、抓基础。一是加强农村基层党的干部队伍建设。农村基层党的干部队伍被认为是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中坚力量,是村级组织的“主心骨”,是党员群众的“领头雁”,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纽带和桥梁。抓住了村级班子建设,就抓住了农村工作的根本。因此要因村制宜,按照“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用人理念,选好配强村级班子,对存在“两张皮”现象的班子推行“一肩挑”;对软弱涣散、服务意识不强的班子及时进行调整,把政治素质好、“双带”能力强的干部选入村级党组织班子。二是加强农村发展党员工作。我们党历来从细胞之于肌体的高度来看待发展党员工作的重要性,随着党内民主的发展,又从党员是党的活动的主体的高度,强调发展党员工作是党的建设的一项经常性重要工作。发展农村党员工作应当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按照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总要求,坚持《党章》规定的党员标准,始终把政治标准放在第一位;坚持慎重发展、均衡发展,有领导、有计划地进行;坚持入党自愿原则和个别吸收原则,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禁止突击发展,反对“关门主义”。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在做好党员发展工作的前提下,还要做好党员的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保障好农民党员的基

  4

  本权利,做好流动党员的工作,及时清除蜕化、变质党员。2、抓关键。一是建立党建工作责任制,两级机构,解决“谁来抓”的问题。围绕党建工

  作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年度工作规划,设立党支部、党小组两级党建机构,村支书亲自主管,各党小组具体实施。根据各村实际制定相应的制度,村党支部书记是方案履行“第一责任人”,把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作为统揽全局的大事来抓,把基层党建放到全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中去谋划和考虑,制定基层党建工作计划,向乡镇党委报告基层党建工作开展情况,调查研究解决基层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组织领导等方面发挥“第一责任人”的作用。

  二是把村党支部日常工作纳入目标考核体系,解决“抓什么”的问题。实行党支部工作专职述职制度,要求村党支部书记每年就履行“一把手负总责”落实情况向党支部全委会述职,建立问题整改、督察指导机制,强化对基层组织建设的领导,形成“书记抓、抓书记”的责任机制。

  3、抓重点。一是建立和完善保障激励机制。建立健全激励保障机制,是保障村党支部干部队伍稳定的基础性条件之一,能有效激发他们投身新农村建设的热情和动力。在村干部的各种报酬中,经济报酬是最有决定性的,针对当前村干部经济报酬过低的问题,必须想尽办法加以解决。二是建立和完善村级事务管理机制。村委会要自觉接受村党支部的领导,村委会决定重要问题时要经常与党支部沟通协调,听取党支部的意见,建立村“两委”既相互协调又相互制约的权力运行机制。党支部要不断改进工作方法,领导和支持村委会按照自己的章程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要明确各自的权责,村党支部要改善领导方式,支持、保证村委会和村民代表会议依法行使职权、履行职能,协调村委会同其他组织的关系。村委会应负责村级事务的日常管理工作,组织实施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大会的决议以及决定对村委会决策、办理的事务,属于政治方向的事要经党支部讨论同意,属于一般社会、经济、文化建设事务之类的事,村委会自行决策;村委会对党支部作出的有关政治方向性的决策要认真执行;对党支部涉及村委会工作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要认真听取,并按自己的章程形成村委会的决策。

  5

  4、抓管理。一是加强对村级干部的教育培训。做好干部队伍的教育培训工作,既是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必由之路,也是解决农村基层干部队伍“本领恐慌”的根本之策。农村基层干部是贯彻执行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骨干力量,是团结带领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带头人。要把村党组织书记培训纳入干部教育培训整体规划,既要制定届、期培训规划,又要制定年度培训计划,确保村党组织书记定期参加集中培训活动。二是建设服务型村级党组织。建设服务型基层党组织是基层党组织功能调适的具体措施之一,通过建设服务型基层党组织,使党组织的功能重新回到建党本意上来,使基层党组织在为民服务的过程中承担起民众与国家联系的桥梁作用,也使民众在具体实践中感受到党组织是代表他们切身利益的,从而能更加密切党群关系,为党的执政奠定雄厚的群众基础。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除了需要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牢固树立服务人民群众的理念外,还需要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具有服务人民群众的本领。客观上看,当前一些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能力与人民群众的现实要求有着一定的差距。5、抓发展。一是大力发展集体经济。集体经济发展了,村干部的待遇得到了充分保障,解除了他们的生活的后顾之忧,他们才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来参加基层党组织的各项活动,为村里各项事业积极出谋划策,付诸实干。二是发展优质和年轻的党员。优先发展优质和年轻的党员,包括在外务工能回乡创业创富的党员和群众。他们以身作则,对发展村集体经济和转变党员群众的落后的思想观念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目前,农村需要加快土地流转,转变生产方式和观念。6、聚核心。基层党组织,十九大精神就是核心。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负责人就是村支书,必须抓好队伍思想建设,管好两委班子队伍。党员和班子内部中,思想要能够统一;班子成员当中,内部不能出现相互拆台的现象,注重协调,加强思想教育,提高警惕性,在问题出现萌芽状态就能及时化解掉。简而言之,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建设,需要两手抓,一手抓思想教育抓队

  6

  伍管理和建设,一手抓经济发展,为抓队伍管班子提供强有力的保障,让基层组织由之前的短板成为村级发展核心的最强板,建成攻坚克难的最强战斗堡垒。

  7

  

  

篇十四:村委会工作存在问题及不足

 目前村级党组织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

  一、目前村级党组织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一,村级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发挥不充分,战斗堡垒作用不明显。我国农村实行村民自治制度以来,在部分村干部及村民中存在一种误解,即认为村委会的权威要高于村党支部、甚至把村民自治与服从党的领导对立起来。不能正确处理好村党支部与村委会的关系,抹杀了村党支部的领导核心地位,再加上部分地方宗族等势力干预村级事务,以致有些村级党组织在村民中缺乏号召力、凝聚力、战斗力,村级党组织的领导权威没有充分确立,无法发挥真正意义上的战斗堡垒作用。第二,村级党组织领导班子素质不太高,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到位。村党支部书记是在乡镇党委指导下经“两推一选”产生的,他们大多是在群众中具有一定威信和工作能力、连任村干部多年的老党员。但其中有些人年龄偏大、文化水平偏低、政策理论功底弱,缺少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缺乏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因而很难带领村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增加村民收入,甚至还会运用不正确的思维方式开展工作。在带头富、带领富中作用发挥不太明显,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党员干部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第三,村级党组织党内民主发挥不充分,党员权利义务意识不明确。有些村级党组织以缺少党员活动室、缺少经费支持等理由不开展经常性的活动,对党员的教育和管理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党内生活

  制度流于形式。有些党员不十分明确自己在党内的民主权利与义务,缺少行使和维护权利的自主意识。还有的村支部书记把党支部在农村工作中的领导核心作用理解为党的领导绝对化,忽视和否认村委会的职能作用,村内大小事都由支部决定、甚至由村支书个人拍板,忽视党员的民主权利,党内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得不到落实,工作随意性大。

  第四,村级党组织的保障激励机制不健全,后备干部的培养工作不重视。由于目前没有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和符合村民自身发展的村级党组织保障激励机制,农村党员政治热情下降,缺乏为村民服务的意识。许多“农村能人党员”通过自己劳动挣得的钱远远多于村干部的报酬,他们往往不愿担任村干部,以致出现了村级党组织干部岗位“能人不愿干,能力差的人抢着干”的现象。此外,农村工作量大、比较繁琐,不脱产就完不成工作任务,而在具体工作中,因报酬低又不能脱离农业生产,所以农村党员干部常处于既没有做好工作又没有抓好生产的“两难”境地,其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充分、不到位。同时,市场经济促使区域间人员的流动性增大,加之缺乏对村级后备干部培养工作的探索创新,“断层”现象、“青黄不接”已成为当前村级党组织建设中普遍而严峻的问题。

  第五,村级党组织的设置模式创新不及时,组织活动载体不丰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村级党组织建设是关键。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党组织设置模式化,组织活动载体单一化的弊端逐渐显现。一是单纯按照村民小组和党员居住地设置党小组的做法,不利于行业相似、分工相近的党员相互交流致富心得、实用技术推广、

  疑难问题讨论,不能充分调动党员的积极性、创新性,不利于党员科技素质和致富能力的提高,不利于农民党员典型示范带动作用的发挥。二是村级党组织原有的活动载体不巩固,落实不到位,活动载体单一、创新性不够。

  二、村级党组织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首先,学习意识淡化,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理解落实不到位。学习问题,不仅关系党员干部自身的发展进步,而且关系国家、民族的兴衰。是否重视学习、认真学习,是否通过学习、实践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和工作能力,是有没有党性和党性强不强的重要表现。党员要时刻对自己在学识、眼界、能力等方面的不适应保持警醒,把更多时间和精力放在学习上,养成勤奋学习和深入思考的习惯,尽量多学一点、学深一点,不断优化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当前,村级党组织面临的环境复杂、任务繁重,党员干部只有不断提高理论素养和学习能力,才能科学判断形势,始终把握正确方向,不断增强贯彻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坚定性,充分发挥村级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其次,忽视对党员的管理教育,党内民主落实不到位。农村税费改革后,一些没有村集体收入的党组织失去了固定的经济收入,党员教育活动经费不足,开展经常性的党内生活有一定现实困难。同时,一定时期以来,有的党员领导干部只强调党员履行义务,忽视党员的民主权利,对党员的管理教育存在偏颇,党员的权利义务意识不明确。另外,保障党员民主权利的制度和机制不完善,党员行使民主权利的渠道不够畅通,党内民主流于形式,落实不到位。

  再次,村级党组织建设投入不足,后备干部培养的长效机制不健全。没有建立健全资金投入机制,有些村级党组织经费有限,缺少开展村级党内活动场所,党内生活不经常化,党员干部参与党内活动的积极性不高。村级党组织负责人的保障激励水平没有得到适时提高,报酬低、保障差、出路窄、队伍不稳、后继乏人。同时,没有树立把村级组织和生产一线作为培养锻炼年轻后备干部基础阵地的意识,有关后备干部选拔、培养和使用相结合的工作机制不健全、不完善。

  最后,村级党组织建设工作方法陈旧,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由于党员的职业、年龄、文化构成不同,出现了党员个体需求的多样化趋势,但传统的以地域划分党组织的设置方法,使党员生产活动、社会活动和党的组织活动脱节,党组织的凝聚力日渐削弱。同时,农村经济发展呈现出不平衡特点,强村富村在发展过程中面临资源紧缺状况而迫切需要拓展发展空间,而经济薄弱村则具有相对富余土地、劳动力等优势。因此,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要求突破按行政体制设置村级党组织的模式。有些村级党组织固守原有的实践载体活动,不善于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培养新型农民,带领群众致富、维护农村稳定”这一目标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党员干部参与相关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

  三、村级党组织存在问题的对策建议首先,建设学习型村级党组织,创先争优谋发展。学习是一个人获取知识、提高素质、增长本领的重要方式。村级党组织,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在村级得以落实的“领头雁”,要把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紧紧围绕“守信念,

  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这一标准,坚持学中干、干中学,创建先进村级党组织。一是紧跟党中央、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真学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自觉践行科学发展观,团结带领党员群众干事创业,真心实意为党员群众服务。二是通过学典型、树新风,人人争做优秀共产党员活动,努力使党员干部的学习形成长效机制,探索完善各种学习形式,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加强对学习过程的管理,强化督促检查和考核,把考核结果纳入领导干部综合评价体系和领导班子建设目标管理体系,作为考核领导班子和选拔任用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

  其次,切实发挥村级党组织的党内民主,充分保障党员主体地位和民主权利。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和党的活动的主体,村级党组织是党的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党员主体地位和民主权利在村级党组织内受到尊重的程度,直接反映着村级党组织党内民主发展的程度。只有通过加强党内民主建设使“细胞”和“主体”活跃起来,这样的党组织才能充满生机活力。一是村级党组织要把党内民主摆在重要位置,认真贯彻中央的方针部署,深入研究新形势下党内民主建设的新情况新问题,把握正确方向,统筹规划。二是鼓励和支持村级党组织以改革创新精神积极探索扩大党内民主的多种实现形式,引导广大党员在党内民主实践中学习民主,激发和培育党员的民主意识,珍惜和正确运用民主权利,增强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实现党员人人平等、共同参与和管理党内事务。

  再次,建立健全村级党组织保障激励机制,关注后备干部培养管理。村级党组织负责人是农村基层组织的带头人,担负着带领广大村

  民促进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重要任务。充分调动村级党组织负责人的工作积极性,迫切需要解决他们的基本报酬保障问题。一是积极推广“一定三有”经验(即定权责立规范和工作有合理待遇、干好有发展前途、退岗有一定保障),抓紧完善落实。按照不低于当地农村劳动力平均收入水平,确定村级党组织负责人的基本报酬;创造条件,尽快为村级党组织负责人办理基本养老保险;加大从优秀村级党组织负责人中选拔乡镇干部、考录公务员、招聘乡镇事业编制人员的力度,推荐政治素质好、参政议政能力强的村级组织负责人为“两代表一委员”。二是建立完善后备干部选拔、培养和使用相结合的工作机制,采取定向培训与定岗锻炼相结合的培训方式,把村级组织和生产一线作为培养锻炼年轻干部的基础阵地。三是建立健全后备干部“能进可出”机制,对锻炼期间工作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后备干部,优先提拔到相应的领导岗位上,锻炼期满乡镇有空岗的同等条件优先考虑。后备干部在任职期间不认真履行职责,群众有意见的一律不予提拔。

  最后,科学设置村级党组织模式,创新党组织活动载体。随着农村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现代农业的发展,必然带来农村经济结构深刻变动和农业经营方式深刻转变。村级党组织只有主动适应这种变化,积极改革创新党组织的设置形式,增强组织功能、服务功能、引领功能,更好地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强大力量。一是按照“就近组建、创新形式、便于管理、发挥作用”为原则,构建“上通下达,纵横交错、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党组织建设格局。二是落实推广在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产业链、外出务工经商人员相对集中点建立党组织的做法,积极探索“村村联建”、“村企联

  建”、“村居联建”等党组织模式,努力扩大党组织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如可否探索推行“支部+协会”这一党组织设置模式,实现村民持续增收与村级党组织设置形式的协调发展。三是适新应变,发展好村级党小组。坚持“地域相近,行业相近”原则,科学设置村级党小组,选好配强党小组长,扎实开展好党小组活动。四是服务好“三级联创”活动,落实村级党建责任制。结合村级党组织建设实际,科学合理地设置需要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具体岗位,扎实开展“设岗定责”、“党员承诺制”等活动,积极创新党组织活动载体。

  

  

推荐访问:村委会工作存在问题及不足 村委会 存在问题 工作

本文来源:https://www.taohy.cn/fanwendaquan/gongzuohuibao/26396.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