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君博文库网!

当前农村学校教育存在的问题10篇

文章来源:网友投稿 时间:2023-11-25 19:55:05

篇一:当前农村学校教育存在的问题

  

  当前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地区的教育也得到了很大的进步和发展。但是,与城市地区相比,农村地区的教育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以下是当前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问题一:教育资源不平衡

  当前,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于城市地区还存在不少差距。从教育设施、师资力量、教育经费等方面来看,城市地区的条件要好于农村地区。因此,农村学生接受的教育质量也比城市学生差很多。

  应对策略: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鼓励企业和个人参与农村教育投资。同时,政府还应该调整农村与城市之间的教育资源配置,提高农村教育发展的优先度,让农村教育资源的分配更加公平合理。

  问题二:校企合作机会不足

  在城市地区,很多高校和企业之间都有合作机会,这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就业机会。但是,在农村地区,由于制度和条件等方面的差异,校企合作机会相对较少,这就限制了农村学生的发展。

  应对策略:政府和高校应加大力度,积极探索农村校企合作的机制,先行先试,积极寻求和拓展与企业的合作机会。同时,农村学校也要尽可能地争取更多与企业的合作机会,切实提高农村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问题三:缺乏高水平师资

  目前,农村地区的教育师资力量很难与城市地区相比。由于薪资待遇和生活条件差异等原因,很多城市优秀的教育人才不愿意到农村地区工作。这就导致了农村学校的教育质量不能得到有效提升。

  应对策略:政府应该制定有针对性的激励政策,鼓励优秀的教师到农村地区工作和生活。同时,各个学校和地方政府也要借助多种方式,如招聘可信任的公民、专家,扶持之下大学生、农村中小学教师等,培养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问题四:教育育人效果不好

  相比城市地区,农村地区的教育相对单一,只是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缺少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文化素养的培养。这就导致了很多农村学生的思想上和文化素养上的问题。

  应对策略:农村学校应该加强思想教育和文化素养教育,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同时,家长和社会也要积极参与其中,共同为农村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助力。

  结语: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地区的教育也一定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然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要认真研究面临的问题,并制定有实效的对策,共同推动农村教育健康快速发展。

篇二:当前农村学校教育存在的问题

  

  当前农村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当前农村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结构失调,教学质量严重滑坡。

  我所调查的中学,共有老师35个。其中20岁?25岁的老师占总比例的25%,28岁?45岁的已婚老师占总比例的55%,临进退休的老教师占总比例的20%。民办教师占总比例的80%,正规师范院校毕业的老师还不到总比例

  的20%。绝大部分教师不会英语,不懂微机操作,带来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学手段等方面的老化,很多学校不能按照教学大纲的规定全面开课,教育质量得不到保证。我在给当地学生上课时发现,他们几乎是不说普通话的,就连上课回答问题都是用家乡话,我问他们老师上课时说的是什么时?他们告诉我,很少有老师说普通话。

  我们在进行培训时,他们学校正好有一名英语老师在给一些学生进行补课。那个老师在进行英语发音时竟然也是一口的乡音!

  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老化有着极其复杂的历史背景和现实原因,主要有教师队伍的进口、教育经费的投入、教师的待遇、现行教育用人机制、经济社会的发展等问题。

  目前,城乡教育差距不断扩大。由于农村教师的工资、待遇比城市教师低,工作条件也比城市差,因此,有文凭、素质高的教师都奔向大城市,致使农村中青年优秀教师流失严重。中青年优秀教师的外流直接导致农村教师队伍结构失调,具体表现为民办教师、教师年龄偏大的比重较大,正规师范类院校毕业生不多。这种现象在当地学校中表现得尤为突出。由于民办教师、老教师知识层次低,缺乏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和相应的教育理论知识,这使得他们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只能照本宣科工所传授的知识也明显跟不上学生的实际需要和日新月异的科技

  发展。正因为如此,才会有50%的村民把本地农村教育问题归结于教师素质差。

  (二)教育消费负担过重,儿童失学仍然存在

  通过走访调查我们得知,目前教育消费已成为一些农村家庭的最大负担。调查显示,除有极少数的家庭无人

  上学外,有40%的人表示占到了家庭纯收入的26%?50%,有50%的表示占到了家庭纯收入的51%以上。而在教

  育支出占到了家庭纯收入51%以上的家庭中,有10%的家庭超过了100%,也就是说,这种家庭为了支付孩子的教育费用必须靠亲戚朋友资助或借债。农村家庭教育消费负担过重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近年来,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业生产资料价格高,农村家庭实际可支配收入相当少。二是教育费用有明显增加趋势。我们在当地村民访谈时,一位退休的老教师告诉我们,不少孩子才初中毕业,因家庭负担不起学费,早早地出去赚钱谋生了。而且,这种现象在农村比较普遍。

  (三)教学设施落后,办学条件较差。

  从调查中我们得知至少有一半的村民认为农村教育问题主要在于学校教学条件差。的确,从整体上看,农村小学的硬件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不少农村中小学既没有电脑、语音教室等先进的教学设备,也没有图书馆和实验室等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场所。虽然全国小学统一都要开设外语课和计算机课,但很多农村学校因为缺乏师资或者设备不齐全,这些课程基本都是形同虚设,即使开设了这些课程,也只是走走形式。在我们给孩子们上课时,孩子们既然告诉我们,他们从小到大从来就没有接触过音乐、美术、舞蹈、电脑这些课程。这些在我们看来非常普通的课程,却是农村孩子的心里唯一的向往。但即便如此,农民们告诉我们对下一代的智力投资是必不可少的。

  很明显,这投资也是有在读子女的农民的主要负担。从调查可以看出,粗略估算一下,就可知道培养一个高中文

  凭的毕业生要3万多元,这对于当前这个村子的农民来说,可不是一笔小数目,几年的汗水都不一定换得到。但

  他们并没有埋怨,他们表示:就算教育费用再高,他们也一定要让子女完成学业。因为他们深知没有知识(或者说没有文凭)在如今的社会是越来越行不通了。就像他们自己,大多是小学文化程度,外出打工好一点的工作都找不到,只能到工地、矿井当劳工,这些地方的劳动条件很差,生活很艰苦。虽然他们自己不说,可家人都知道,他们在那些地方干活是拼了命的。在这种环境下,他们的期望是什么?很简单,子女能好好学习,将来学有所成。

  虽然他们自己的生活并不容易,甚至可以说很艰难。但对于子女的要求,他们大多都给予满足。被问及为什么要这样做时,他们毫不犹豫地回答:现在的困难只是暂时的,等孩子们完成了学业后情况就会改观了。这短短数语听起得如此轻松,可知他们流了多少的汗水?而这一切,作为子女的又有几人能真正了解呢?

  在和孩子们的交流中我了解到,他们都很想成为大学生成为科学家,对外面未知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和憧憬。

  但当我问他们以后回不回来的时候,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沉默了。也许是还是学生的他们尚未明白我这个问题的含

  义,也许是一直以来伴随他们左右的"考大学,去大城市”的话影响着他们。没有一个孩子表示自己将回到自己的家乡。

  孩子们的想法和做法并非出自自己思考,而大部分都来源于家长和老师的言传身教。在和一位老大爷的聊天当中,老人告诉我们他有两个儿子去

  了城市,小儿子和小儿媳妇在教书,在谈到孙子时,老人很自豪的告诉我们,他的大孙子刚在一所省重点高中考了前十名,以后考大学,考名牌大学,到大城市去!老人的笑容让我感受到了

  家长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迫切心情。我问老人想没想过让儿子、儿媳或者孙子回家乡支援家乡建设,老人说:村子里太苦,能到外面去,干嘛回来。谁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过点好日子!

  听到这件事的时候,我的内心是沉重的。我国城乡的巨大差异造成了教育观念上一个极其偏激的错误。农村的孩子迫于自己农村户口及生活环境的压力,几乎用尽自己所有的精力去学习考大学,以此来摆脱落后的环境,实现自己美好生活的梦想。但当这些村里的骄傲考出去成为大学生以后呢?他们中有几个回到自己那还不富裕的家乡,投身其中的建设呢?人都向往美好的生活,这本无可厚非,但村里留下的是什么?几个大学生的名字,一个虚幻的荣誉而已。人才依旧缺乏,生活依旧贫困。

  这种人才流向并非只存在于农村和城市之间,也同样存在于小城市和大城市之间,落后地区和发达地区之间,以至于我国的西部和东部之间及国内和国外之间。

  二、解决的途径

  (一)完善农村义务教育制,改善农村教学环境,提高农村整体素质.这对减轻农民负担,培养农村人才,发展

  农村经济,实现农村小康具有长远意义。

  (二)统筹城乡文化发展,推进农村网络化、信息化^城市拥有信息、科技、文化等无形资源的优势,而这些城市先进文明,目前没有充分辐射到广大的农村,造成了农村信息资源的匮乏,使农民难以增收,制约着农村的发展。统筹城乡文化发展,关键在于推进农村网络化、信息化,极力架设城乡信息高速公路工实现城乡信息资源共享,弘扬民族文化,丰富农村文化生活;在城乡信

  息高速公路”的带领下,繁荣农村文化,促进农村发展。

  (三)从源头上拓宽教师入口渠道,逐步淘汰现有不称职教师,建立合理的教师交流、轮岗机制,真正做到事业留人,待遇留人。

  要始终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落实科教兴区”战略,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基础工程来

  抓,积极培养高水平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建设一支符合新世纪发展的合格的教师队伍。从选拔、培养、保障、管理、激励等方面,建立一套确保师资队伍建设顺利推进的工作机制。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教育上去了,就大有希望。教育是现代文明的基石。提高国民素质,增强综合国力,必须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农村教育影响广泛,关系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这同教育特别是农村教育的发展密不可分。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解放了生产力。农业先进实用技术之所以能得到大面积推广,乡镇企业之所以能异军突起,农村富余劳动力之所以能大量向沿海地区和城镇转移,其中一个根本原因,就是有数以亿计受过义务教育的农村劳动力作为基础和支撑,农村普及义务教育有很大成绩,功不可没。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正处在关键的发展阶段,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的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扩大,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等,都迫切需要全面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世界新科技革命的兴起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推进,对广大农村人口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没有农村全面普九”,没有农民素质的全面提高,就很难实现全面小康。农村教育在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

  这次社会实践活动中,我在尽量地多点去做,多点去体会。的确,"实践才是最好的导师",要获得人生的知

  识,就必须亲身去实践、去行动。我在服务社会的同时,也逐步了解社会,磨练自己,增长才干,对社会实际工作也有了初步的认识。通过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真正让我在实践中锻炼了自己、增长了才干,提高了

  综合素质,她让我学会了如何与陌生人沟通、学会了怎样与队友协调合作、学会了吃苦耐劳,让我懂得了团结互助的伟大力量,让我学到了很多书本上永远无法学到的东西。总之,她让我成长了不少,这次难忘的经历不仅将

  成为我人生中一段美好的回忆,也将成为我人生的一笔宝贵财富,更时刻激励着我加倍努力,实实在在地把握住每一个今天,从眼前踏出远行的路,每一步都留下坚实的脚印中学只是所有贫困学校的一个缩影。

  试析中国农村教育现状

  农村教育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重要作

  用,它既是农村发展的基础性条件,也是农村发展状况的重要表征。从20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中期,在农村改革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带动下,农村教育获得了长足的进展,而90年代中期之后,随着财政体制与农村经济状况的变化,农村教育正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和严重的困难,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面临经费短缺的困难,继续提高教育水准更是举步维艰,城乡教育与知识差距明显加大。这种状况如不及时改变,不仅影响教育的普及与提高,更将影响社会的公正与稳定乃至现代化事业的健康发展。因此,把农村教育作为一个战略性问题进行全局性的思考与筹划,实在是当务之急。本文只是就农村普及教育角度展示当今现状、点明原因并提出一些建议,以期引起重视与讨论。

  一、农村教育的现状令人堪忧

  农村教育是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点。中国(内地)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65%,人口素质低,文盲和半文盲人口2.19亿,在农村就业人口中,文盲和半文盲占35.9%,小学文化程度者占37.2%,每万人口大学生数为4名,平均文化程度为4年,这种状况是现代化进程中的沉重包袱。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变为人力资源的优势,不仅是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也是影响

  现代化建设进程的战略性任务。

  农村普及教育正在全面展开,并且取得了历史性的进展。自从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公布后,全国分三片地区推进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到2000年,全国有2410多个县通过了九年义务教育的验收,人口覆盖率达到85%,扣除城市人口,农村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地区的覆盖人口也达到54%左右。普及教育对农村社会起了动员作用,重教兴教蔚然成风,办学条件明显改善,许多地方农

  村学校的校舍确实是当地最好的建筑之一,为农村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较好

  的基础。

  但是,农村已经实现的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还只是初步的,是低水平、不平衡、不巩固的,其中还存在一些“水分”,而城乡的差距扩大正在加剧,是一个严峻的现实。据90年代中期的统计,全国只有40%左右的小学和50%左右的初中达到了原国家教委规定的实验仪器和图书配备的标准,由此推断农村中小学

  绝大多数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最低标准。在有些城市投入上亿、甚至数亿元建设所谓“标志性学校”或“示范性学校”的同时,乡村不少学校却在危房里上课;城市有的学校建设超标准的健身房、温水游泳池等高于当地居民生活水准的豪华设施,而不少乡村学校的学生买不起必需的书本,教师得不到必要的教学材料。当然,这些现实是现阶段城乡差距的反映,但是教育体制和政策在缓和还是加剧这种差距上是有重要作用的。

  二、农村教育滞后不前的原因

  (一)农村教育基础设施本身薄弱,未能建立有效的农村教育体系。

  目前,农村基础教育勉强成体系,但是这个体系的质量令人担忧;而农村职业教育只有一些零星教育,根本未能形成体系。农民受教育程度受制于这样的农村教育体系,不但传统意义上的文盲、半文盲率难以降低,而且现代意义上的文盲无法扫除,至今仍然在增加。其结果,贫困农村农民的素质低下就是铁定的事实。在这种现状下,构建农村终身教育体系就成为一种空想。

  (二)农村财力不足是根本原因,也由于这一原因导致农村教育投入不足。

  以广西这一特殊地区为例。广西近年来每年在教育方面的支出占整个广西财政总支出的1/6,即每6元钱中就有1元办教育,如2000~2002年广西教育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分别是18.9、19.1、18.9。虽然表面上看广西教育支出在财政总支出比重上没有低于其他省区,但是广西年财政收入绝对数额低,财政支出的绝对数额也相应地较低,因此广西教育支出的绝对数额是远远低于经济发达省

  区的。由于广西经济发展水平相对低,人均财政收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根据《中国财政年鉴2003》公布的统计数据,2002年全国人均财政收入为665元,广西为387元,在全国31个省份中排第23名。虽然中央决定实行农村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但发达县份与欠发达县份仍相差很大,如凌云县2002年一般预算收入2196万元,人口18.4万人,人均财政收入仅为119元,连基本的支出都无法保证,难以承载“九年义务教育”之重。从广西地区看来,也就可折射出其它贫困农村地区的相似处境。

  财力不足,必然导致教育投入不足,进而使得农村教育的投资体系难以运转。按现行的教育经费负担体系来看,当地较为贫困的乡镇财政负担着农村绝大多数的教育经费。贫

  困的乡镇财政一般是“吃饭”财政,根本无力独自进行公共产品投入。国家近几年来,加大对城市教育的关注,将主要教育投资用于城市,对农村教育的投入相对极少,而且附加条件多,加上程序复杂,层层盘剥,真正能投入到农村教育中,得到实际使用的资金不多,不能满足农村教育的最基本的需要。从教育经费和教育投资规模来看,农村教育的质量是难以有保障的。

  (三)教育支出结构不合理也是重要原因。

  教育经费拨款应当首先保证人员工资及基本的公用经费,而不是搞基本建设、设备采购及其他形象工程。现在有些地方热衷于赶时髦,在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去搞信息化达标、远程教育、示范工程等等,耗资大、成效少。

  (四)师资力量的大量流失也是农村教育滞后的又一重大原因。

  城乡经济和收入水平的差距持续拉大,农村教师主要是骨干教师大量流失,城乡之间的教育差距仍在扩大。大城市、中心城市、县城、乡镇之间以及不同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和工作、生活条件悬殊,一般县城的教师比乡镇教师的收入高出三分之一或一半,造成教师逐级向上流动,中西部城市的教师向东部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流动,县城的向中心城市、乡镇的向县城流动,而流出的都是骨干教师,如四川省德阳市2001年已流出高中高级教师61人,有的国家级骨干教师在参加国家级培训时,就给沿海大城市挖走。与此相对应,农村又大量增加了代课教师,因为一名公办教师的工资相当于五六名代课教师的报酬,由于教育经费短缺,地方政府和农村中小学宁愿用代课教师,而不用师范学校的毕业生,如果这种情况继续发展,农村教育仍将不断滑坡,将会失去持续发展的条件。

  三、解决农村教育问题的几点对策

  (一)建立优质的九年义务教育体系。

  提高教育质量,建立优质九年义务教育体系是重中之重。这是基础教育在农村教育体系中的核心地位所决定的。我们搞九年义务教育不要挂羊头卖狗肉”,要脚踏实地,把九年义务教育真正送到农村,就应该把九年义务教育的费用减下来,不要让全体适龄农村孩子因各种原因而失学。

  九年义务教育体系应该是优质的,与城市教育比较,农村基础教育的含金量极为逊色。配合农村人口的转移,城市化建设的加速,我们应该采取各种措施来确保这个体系的质量,其中包括大力鼓励优秀教师到农村去。

  (二)调整并逐步完善农村教育管理体制与投资体制。

  农村义务教育应实行在国务院的领导下,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体制,明确新体制的总体目标和基本框架,对于改变基础教育管理权限和经费分担责任层层下放,农村学校经费难以保证的状况,提供制度的保障。现在的问题是如何从不同地区的实际出发,形成体制实现的制度模式,从全国范围而言,最终应该制定包括农村基础教育在内的教育投资法规。作为过渡性措施,首先建立教师工资由中央、省、地、县几级政府分担的机制,加大中央和省级政府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确保农村教师的工资按时足额发放。然后按照不同地区义务教育生均成本的额度,确定不同地区中央、省、地、县几级政府的分担比例,并以法律形式保证实施。为此,需要从现在就开始着手进行调查研究,确定不同地区义务教育的生均成本,并按不同地区财政收支状况,确定各级政府分担比例,作为制定投资法规的依据。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农村教育经常性经费的按时足额拨付,农村教育才能持续健康地发展。

  (三)明确规定每年增加的财政性教育经费的用途。

  每年增加的财政性教育经费应主要用于解决乡村中小学教师工资问题、公用经费偏低问题、危房改造问题。县乡财政每年的超收部分主要用于教育,一是保证教学基本用房的建设,二是解决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缺口,三是增加必要的教学设备。

  (四)加强示范教育,激发农民的求知欲望。

  极为残酷的就业现实,已使农村农民从正面或反面,吸收打工生涯中的教训。我们应该加强示范教育,用榜样的力量,激发农民内心的求知欲望,使他们从心底有个学习的企求,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

  在全国加强职业教育的大环境转好的前提下,各贫困地区农村农民将有一个参与职业教育,掌握实用生产技能,提高自身素质,改变劳动者受教育水平低、职业技能低、个人文明程度低的要求和奋发学习的过程。

  通过基础教育,他们将提高自身的核心素质;通过较为正规的职业教育,他们将掌握劳动力市场所必须的劳动力应具有的一些基本要素。综合素质的提高,从

  而改变自己的弱质地位,他们就会以新的面孔出现在省内外的劳动力市场上,将站在较高的平台上,拓宽就业门路,受到雇主的欢迎、尊重和信任,享有较为平等的社会地位,提高收入。从而可提高下一代的受教育可能,提高下一代的受教育质量。

  四、余论

  重视农村教育不仅仅是因为农村人口占我国人口比重最大,农业发展事关国脉民生,更为关键的是目前农村教育和农村社会转型正处在一个“潜力大压力更大”的爬坡阶段。

  农民整体素质不高,就业竞争力差是造成“就业低层次化,收入长期低下”的主要原因之一。不彻底解决农民受教育的问题,农民的素质就永远不会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也会继续受阻,而“三农”问题的解决也就会遥遥无期。要大面积地提高农民的素质,除了让他们受到足够的教育外,没有别的路可走。

  在我们的身边,有这么一个群体,他们的父母为了生存,外出打工,用他们的勤劳和智慧努力改变自己和家里的命运。他们曾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稳定做出了贡献,然而他们却将自己的子女留在农村,而这些本应还是父母掌上明珠的儿童,集中起来,就组成了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一一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是最近的几年一个较为突出和严峻的话题。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越来越

  多的剩余劳动力走出了农村,带着希望和梦想走进了城市,然而面对城市中高昂的生活费和学杂费,许多有子女的农民工出于无赖,只有将自己的孩子留在了农村,留在了自己的老家,这就有了我上述的群体--留守儿童。

  儿童本应是天真无邪,无忧无虑,快快乐乐的。而这些看似简单容易得到的东西在我们的留守儿童中却很难看到,本应该还是在父母怀里撒娇,淘气的的年纪,却因为自己的父母不在身边,过早的的承受着生活的辛酸,本应该还是在父母的翅膀下受到保护的年龄,却因为父母不在身边,却要过早的一人去面对一切困难。本应该和父母一起玩耍嬉戏的年龄,却因为父母不在身边,过早的承受着那份孤独。有时候我就在想,父母既然生下了他们,却为何要将他们抛下,虽然我知道这是他们出于无赖的选择,虽然他们在外也很辛苦,但是你是否听到了孩子们的心声,每当他看到别的小朋友在父母

  的怀里撒娇受到父母的疼爱时,他就会想我的父母在哪里,你可知道他们内心的期盼,他们希望自己

  的父母能够早早的赚够钱回家,早早的一家能够团圆。他们不需要父母给他们买多少好玩的玩具多少漂亮的衣服,但是他们盼望的是父母都能够一直陪伴在身边,在他需要帮助的时候父母能够伸去援助

  之手,当他生病的时候父母能够一直陪在他身边。陪他度过那漫长的黑夜。

  记得小时候经常唱过的一首歌《世上只有妈妈好》,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投进了妈妈的怀抱,幸福享不了”。可现如今,这些留守儿童要投入妈妈怀抱的时候,他们的妈妈却在哪里?其实孩子需求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孩子们更需要的是父母们的关爱,而这种爱是用其他亲情

  和物质都无法弥补的,孩子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无时无刻都是需要父母的关心和爱护的,而这种看似非

  常简单而且普通的要求,却被这社会给剥夺了,使这些孩子过早的了解到了社会的酸甜苦辣。

  记得去年一次短暂的回家去姐姐家走了趟,当看见侄女拿着一道幼儿园数学习题哭着喊着叫我帮忙解答,看着她那双渴望知识的眼神,我的心难受极了。姐姐和姐夫也像中国千千万万的农民工一样,选择离开农村,步入了城市,家里的两个孩子全都交给姐夫的妈妈代养,虽然两位老人非常疼爱自己的两个孙子,对孙子们的照料也非常的细心,可是在农村毕竟还是有很多农活要忙的,两位老人又能照顾到多少呢?他们只是能够照顾两个孩子不被饿着,不被冻着,其他的也照顾不了多少,毕竟他们也都没上过多少的学,孩子们在学习上中、成长上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两位老人是解决不了的。两位老人也是极力想说服姐姐,叫姐姐回来带小孩的。随即我给姐姐打了电话,向她说了两个孩子的问题,说了孩子的教育问题,说完后姐姐也是欣然允诺,答应回来照顾孩子。其实我是极力反对夫妻双双都出来打工的,既然你们决定要了这个孩子,你就应该给他一个温暖的家,一个美好没有缺陷的童年。

  虽然这在现实中很难办到,但是我想有一个亲人在身边这应该不是很难的吧。父母出去是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自己的孩子。

  在此,我呼吁广大的朋友,请多关注关注我们的留守儿童吧,请多一点对他们的关心,少一点对他们的歧视。多一点对他们的帮助,少一点对他们的厌恶。创建和谐社会,共创美好未来,关注和关心我们的留守儿童有你有我共同的参与和努力。

  “啃着冷馒头,喝着白开水,眼前是咸菜或是前一天的剩菜,这就是他们的午饭。他们,就是安丘市柘山的留守儿童,如果您也有孩子,看看自己孩子的生活,您忍心不帮帮他们,让他们也吃上一口热饭菜吗?”广播里传来播音员沉重的声音。是呀,看看他们的生活,再看看我们,就像掉进了福堆里一样,有着天壤之别。我似乎能想象出他们的形象:消瘦的身躯,深凹的脸颊,一双渴求的眼睛,,看着,就令人心酸、令人心痛啊!

  现在,中国的农民工大军有2亿多,他们已是所在城市的顶梁柱,但是,由此产生的留守儿童却成了最无辜的受害者。曾经看过一个留守儿童写的文章:“一个人就是一

  个家,一个人想,一个人哭,一个人笑。我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出去打工了,我不知道什么是父爱或是母爱,就连他们的模样也记不清了。我考试从来都不及格,自信心有多差就不用说了,,”为什么孩子的成绩总是不理想?还不是因为家长的教育没有跟上,孩子就像是一张白纸,家长往上写什么就是什么,什么也没写,成绩不理想也是必然的。正在召开的人民代表大会,一位代表阿姨提出议案一一《关注留守儿童》。她沉痛的讲述:“我曾经到过一个看守所,里面黑压压的全是人,其中80炊农二代,,”。在亲

  情长期缺失的情况下,部分留守儿童已经产生了一系列心理、道德、学习等方面的严重问题。

  这些留守儿童,都是我的同龄人,当我们享受着现代化的教育,吃着美味的食品,跟家人坐在豪华旅游车里周游世界的时候,他们可能坐在危机四伏的教室里,凉水就馒头,两眼痴痴的望着那条通往外界的路,回忆父母留给自己那点可怜的记忆。想到这些,我的心好痛,渐渐的也有了一个清晰的中国梦一一关注留守儿童,让我的留守儿童朋友跟我们一起过上幸福的生活。我希望,国家能制定出好的政策,多建设一些优质学校,让留守儿童不再留守,他们可以跟随父母到打工地上学,无忧无虑的跟父母朝夕相处,享受到应有的快乐,接收到最好的教育,他们也是未来社会最好的生力军,“少年强则

  国强”,中华的崛起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有人说:一个地方呆久了,异乡也成了故乡。我希望,我们这些城里人,都能热情的张开双臂,真诚的接纳这些异乡人,诚恳的跟他们做朋友,让他们像在家乡一样的踏实。因为,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中国,我们都有一个美丽的中国梦就是过上幸福的生活

  浅谈小组合作学习的好处

  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模式的应用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它不仅充分发挥了师

  生间、生生间的相互交流,协作功能;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让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把个人自学、小组交流、全班讨论、教师指点等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而促使小组之间合作、竞争,激发了学习热情,挖掘了个体学习潜能,增大了信息量,使学生在互补促进中共同提高。下面是我在具体实践过程中的几点收获:

  一、小组合作学习拓宽了学生学习的空间

  小组合作学习不仅将学生个体间的学习竞争关系改变为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关系,还将传统教学中的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交流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为他们提供一个较为轻松、自主的学习环境,提高了学生创造思维的能力,而且还将学生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使他们在参与学习的活动中得到愉悦的情感体验。

  二、小组合作学习更能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主动参与的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小组合作学习要求学生向组内成员阐述自己的看法,这不但可以增加学生学以致用

  的机会,还可以增强他们对学习的爱好,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还可以使他们接受不同的观点,扩展他们的视野,促进思维的发

  展。三、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提高学

  习效率。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强调小组中每个成员都要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并且每个成

  员都带有极大的热情,学习任务由大家共同分担,集思广益,各抒己见,人人都尽其所能,这样问题就变得较容易解决了。它为每位学生参与学习提供良好的教学氛围,为发展学生的合作品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终身学习的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小组合作学习是同学之间互帮互学,彼此交流知识的过程,也是互爱互助,相互沟通感情的过程。它使每一成员都溶入集体中,增强了集体意识。

  四、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合作学习把学生由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它要求那些已经掌握某种知识和技能的学生把知识和技能教给其它成员。作为讲授者的学生,为了能够教得更清楚、透彻,必须对所学的材料进行认真的阅读和分析。其它学生也希望在课堂上表现出色,因此他们就要做好充分的预习工作。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自学能力自然就提高了。

  总之,在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形成了师生、生生之间的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交流模式,使小组中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也乐于倾听他人

  的意见,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愉快的事情,从而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要,促进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和谐发展,最终达到使学生爱学、会学、乐学的目标,进而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让幸福之花绽放课堂

  摘要:教育是为了实现学生健康幸福的人生,而课堂是教育的重要阵地。如果在素质教育课堂上将幸福理念贯穿其中,注重提高学生理解幸福、感受幸福、创造幸福的能力,那么将会促进其幸福感的生成,使课堂变成幸福的海洋,学生乐在其中,学在其中。

  关键词:素质教育课堂;理解幸福;感受幸福;创造幸福

  教育的真谛和归宿是幸福,教育就是为了实现学生健康幸福的人生。俄国的教育家乌申斯基曾

  经讲到: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幸福,不能为任何不相干的利益而牺牲这种幸福。”然而在

  现实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并不幸福,幸福感的缺失使他们的心灵面临着真正的迷失。不是学生不懂幸福,而是很难在课堂上获得幸福。

  课堂是教育的重要阵地,学生的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这里度过的,教师能否创建愉快、生动、充满活力的课堂,直接影响到学生幸福感的生成。因此课堂不应该仅仅是学生接受训导和告诫的地方,应当成为学生个性和思维的花朵赖以扎根的土壤;课堂不是知识灌输的车间”,应当成为学生主动探

  求、砥砺思想的智慧竞技场;课堂不是学生接受精神煎熬的地方,应当成为学生体验幸福和快乐的天

  堂……

  素质教育课堂正是这样一个理想的平台,它不仅给教师提供广阔的空间,还给学生提供释放激情的场所。如何把幸福理念贯穿于素质教育课堂,将是一个亟待探索的课题。幸福是一种能力,是感谢生命、感受快乐、完善自我、调节身心平衡、调节人与社会平衡的能力。这种能力并非与生俱来,是需要长期的磨砺和培养才能形成的。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幸福感,就应该注重提高学生理解、感受、创造幸福的能力。

  一、培养学生理解幸福的能力

  理解幸福的能力就是具备正确的幸福观。幸福观是人们在幸福的追求和享受中所持的观点和看法。由于人们生活经历、个性品质、文化背景等不同,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会自觉或不自觉的形成高尚或庸俗的幸福观。一些学生在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风气的熏染下,其思想和行为逐渐偏移,盲目去追求物质生活的享受。如一学生曾经讲到:幸福就是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将来嫁一有钱人,快乐的生活。”还有的学生说:幸福就是吃好、喝好、玩好。”如果一味的把幸福寄托在外在的物体上,幸福也就成了没有根的浮萍。因此,我们要把学生对物质享受上的追求提升为精神美化上的追求,这样才能使其获得持久而深刻的幸福体验,进而形成高尚的幸福观。

  所以在素质教育课堂上,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培养道德情操的机会,向学生传达正确的幸福观,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领会幸福,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例如,在忠孝篇中,有一篇感人至深的故事《母爱齐天》,讲述一位母亲要捐肾救子,可是查出有重度脂肪肝,于是她开始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减肥计划,奇迹般康复,最终救子成功。在组织学生讨论母爱伟大时,有一位学生就讲到:这个儿子真幸

  福!”当捕捉到这一关键性的词语时,教师就可以做适当的引导,让学生们回忆生活中的感动,体会做儿女的幸福,懂得感谢父母。

  培养学生理解幸福的能力,还要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只有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才会以积极乐观的精神和坚定不移的态度去迎接人生的挑战。所以在素质教育课堂上,要引导学生热爱人

  生,满怀信心对待生活。例如可以讲述一些名人的故事:小泽征尔是如何凭借自信摘取世界指挥家大赛桂冠的;患有严重口吃的乔吉拉德是如何被吉尼斯世界纪录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让学生

  们从中领悟什么是人生的真正价值,进而能够勇于进取,不懈追求,创造幸福生活。

  二、培养学生感受幸福的能力

  许多人认为,幸福离自己很遥远,殊不知幸福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就在我们举手投足中,甚至就在不经意中,稍纵即逝。正如艺术家罗丹曾说: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同理,生活中也并不缺少幸福,而是缺少发现、感受幸福的能力。

  当一个人对生活保持一种积极的态度,对身边的事物心存感激,那么其感受能力就强,就更容易体验到幸福;反之,现在一些学生虽然拥有优越的生活条件和良好的学习环境,但却对人生的方向和生活的意义一片模糊,以至产生消极悲观的情绪,整天怨天尤人,从而产生了身在福中不知福”的现象。

  因此,培养学生感受幸福的能力,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一)要创造有利于学生幸福学习的外部条件

  1.打破教室的传统格局,变革课桌椅的排列方式。学生可自主设计,任意组合,围坐在一起,增强互动的效果。当然,还可以带着学生沐浴在明媚的阳光下,和着青草的芳香,在户外促膝而谈,这时课堂上威严、拘谨的气氛早已烟消云散,学生的思维会更加活跃,语言表达无拘无束,思考问题既深又广。

  2.改变授课模式,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作用。教师作为引导者,只是提出问题,学生们通过

  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找寻答案。当然师生之间的交流,并不全是生硬的语言,也可以通过各种生动的形式来完成,例如解手链的游戏,以无声的语言告诉学生团队中沟通与倾听的重要性;或者制作母亲节贺卡,通过一句句真诚的祝福,践行感恩的誓言。(二)引导学生从身边发

  现感受幸福

  1.在素质教育课堂上,开展感恩教育。大多数学生认为现在的幸福生活是理所当然的,缺乏感恩之心。由于没有感恩之心,就缺少了幸福感。所以,教师可创设情境勾起学生对往事的回忆,让大家讲述在成长过程中,与父母之间的感人故事。有两名2009级幼教大专班的女生,在讲述的时候几度哽咽,或许是尘封多年的往事又触动了心弦,所以它打动了)在座的每一位学生。

  2.在素质教育课堂上,开展发现幸福”的讨论会。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谈谈最近你觉得最幸福的事情是什么”,有的会说:我刚刚完成了我的毕业论文,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好幸福呀!”有的会说:我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身体倍儿棒,吃嘛嘛香,就是幸福。”有的说:我们每天都快快

  乐乐的生活着,就是幸福。”针对大家形形色色的回答,可以总结出:其实幸福就在我们身边,幸福的事情每天都在发生。

  因此,只要我们关注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细节,汇聚人生中幸福的点点滴滴,为学生创造和谐温馨的幸福氛围”,学生自然就能感受到幸福的源泉。

  三、培养学生创造幸福的能力

  一个人的幸福不是靠他人给予的,而是靠自己创造的,人人都可以成为自己幸福的建筑师。

  (一)要加强学生道德人格的塑造

  亚里士多德说过幸福即是某种德性"德国著名哲学家包尔生也认为对于意志完全由德性支配的人来说,有德性的行为始终是最大的幸福和喜悦。”可见,幸福和品德息息相关。所以在素质教育

  课堂上,要始终围绕对学生道德品质的教育,抓住课堂中的每一个契机,培养学生诚实、守信、乐于助人、尊重师长、团结互助的行为习惯。让学生在游戏和丰富多彩的自主活动中体验和感悟道德的境界,让幸福的德育存活于学生快乐的生活中。

  (二)要引导学生做善于交往的人

  现在有些独生子女在家里娇惯坏了,来到集体不懂得团结、谦让,常常以自我为中心,久而久

  之孤独感就油然而生。素质教育课堂恰恰提供了一个大家共同参与的机会,例如在看动作猜成语的游

  戏中,锻炼同学间的默契;在猜猜他/她是谁的游戏中,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评价他人,并且听到他人对自己的评价。通过这些互动性的小游戏,增进学生间的了解,搭建起彼此沟通的桥梁。良好的交往可以促进人的身心健康,使人保持积极乐观的心理平衡。如果在人际交往中,学生与教师及其他同学融洽相处,能经常得到他们的理解和肯定,能向他们倾诉衷肠,就会及时地得到理解和安慰,卸下思想包袱,轻装上阵,幸福的甜水自然就在心头潺潺流淌。

  (三)教给学生创造快乐的方法

  例如号召学生组建志愿者服务队,利用周末到敬老院献爱心,通过帮助他人,获得快乐;或者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院的各项活动(包括学生会),不仅可以丰富经验,还能得到锻炼,充实生活,在成功中体味喜悦;或者培养兴趣爱好,减轻学习压力。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如果能够把幸福理念贯穿始终,那真是相得益彰。素质教育课堂应该成为学生幸福成长的温馨港湾”,为学生一生的幸福画出浓墨重彩的一笔。

  浅谈初中英语新课改新教法

  一、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新课改”新在哪里赧大的特点就是课堂教学突出与学生学习为主体,即要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我们知道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是学校培养未来人才的蓝图。它包括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而课程改革核心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就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必须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掌握系统的英语基础知

  识并能够进行交际的能力。而课堂教学的主要因素是学生、教师和教材。新课改”后初中英语教材图

  文并茂,为训练学生口语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它改变了传统的作法,从语言的实际意义出发来教学语言形式,以达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目的。它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提供真实的语言材料,以便在课堂上开展交际活动,教学内容的编排方式也尽量考虑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在传授英语知识的同时,尤

  其注重启发思维,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真正初步掌握运用英语这个交际工具。总之,它一个新的特点就是文章内容以对话出现较多,说明新课改后,听说读写,强调听说领先,读写跟上。注重的是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这种变化使教师的教法也必须改革,我们应该用新

  的教法来教学生。

  二、新教法以学生学习为主体,就必须重点放在培养学生主动开口讲英语,从羞于开口----敢于开口----我要开口,这一过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

  1、坚持情景教学。在课文教学中创设一定的语言情景,使学生宛如置于一种真实的语言环境之中,就能使学生自然而然地产生用英语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就会无拘无束地使用语言,他们的语言交际能力就能逐步得到提高,在创设的语言情景中组织学生听说训练,学生会感到所学英语的真实性,对语言的感觉和理解会更加深刻。创设语言情景还能使课堂生动活泼,从而使课文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所

  谓情景”是指具体场合的情形或景象。一般分视觉情景和听觉情景两类,我们可以采用投影、图片、实

  物,教师的表情手势、表演动作、课文教学中使用的录音,教师富有感情的声音,表演课文时人物不同的声音等手段来达到情景教学的目的。

  2、利用直观语言来教学。教师授课时所讲的英语,可以借助手势、表情、动作相配合,使语言形象

  化,易于理解、记忆。抽象语言也可以借助实物、图片、简笔画,让语言和实物之间建立直接的关系,达到语言直观,用教室里所有的人和物--教师、学生、(男孩、女孩、少先队员、共青团员)人的服装、鞋、帽、书、文具、桌子、椅子、黑板、门、窗、地板以及清洁具等,此外学生、教师的高矮、肥瘦、动作,各种实物的颜色形状性质,功用等等的一切的一切,都可以用来达到语言直观,例:教tall、short

  抽象意义单词时,在班上的学生中选两位学生,一个是班上最高的,一个是班上最矮的,可以介绍,LiMingistall,WangHaiisshort。

  实物”使语言直观,学生学得轻松、容易,而且更加主动积极,兴趣盎然,最大的优点首先是使学生把词汇的音、形、义三者直接联系起来,减少了母语这一中介环节,不仅有利于记忆,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用

  英语思考英语。

  3、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兴趣是指个体积极认识,探究某种事物,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有调查表明,兴趣比智力对学生成功与失败的影响更大些。兴趣对成功的影响占25%,而智力只占

  15%。固此在培养学生口语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兴趣的影响。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对正在进行的活动有推动作用,如同一个学生对于英语口语有浓厚的兴趣,就可以使他更加积极地主动开口讲英语,从练习中达到熟练流利自由地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同时,兴趣对智力的发展起着促进作用,是开发

  智力的钥匙。正因为兴趣可以在实践活动中后天形成,所以我们可以培养。教师要尽量创设一个轻松

  愉快的学习环境,促进英i 教学,也引发学生对英语的兴趣,讲句型、单词时,可以一边讲一边呈现实物、模型、图表、图解、图片、简笔画。

  [1]例:

  用简笔画表示的各种形象给人一种简洁风趣之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或者应用电教化手段,巩

  固学生的兴趣。在现代教育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教师采用电教媒体,可使教学信息更加彳t化,使学生耳目一新,达到课时少、客量大、负担轻、效果好的目的,目前许多学生对电脑已十分熟悉,有的胜过老师因此师生共同研究运用多媒体教学,不仅能改进教师的课堂教学,也能促进学生参引活动,提高、巩固、激发学生的兴趣。

  4、满足学生的成就感,[2]美国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德森认为,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

  于学习效果的提高。最佳的动机激起水平与作业难度密切相关,任务较容易,最佳激起水平较高,任务难

  度中等,最佳动机水平也适中,任务越困难,最佳激起水平越低,因此在教学中尽量满足学生的成就感,例:

  每周进行一次口语英语竞赛,对于成绩前10名及进步的学生进行奖励。表扬与奖励比批评与指责更

  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因为前者能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对于那些在竞争中处于劣势的学生,教师

  应给予更多的关注与鼓励,设置情境使其有成功的体验,以免产生自暴自弃的心理,例:课堂提问时,难的问题提问优生简单,容易的问题提问落后生。这样因材施教,在学生回答正确的情况下,教师要讲,“Very

  good"、“Notbad、“"clever、”Great等赞"语多给予鼓励,满足了学生的成功欲”。这样每个学

  生都可以品尝成功的喜悦和成就感,从而情趣大增。但如果回答出了差错,也不埋怨、训斥、责怪,而是

  及时帮助其认识和纠正过来,并尽量挖掘其正确可取之处,保护学生积极性不受挫伤,将这种良好的课

  堂气氛不断延续下去,每个学生也就更加胆大敢言了。

  传统的教学模式基本是教师讲、学生听,整节课学生大多当录音机,而教师讲的内容多,都是语法,很

  少让学生自己动口(除了提问),恨不得一下子全倒给学生,这样学生一节课都在忙着记笔记,教师又讲得

  很累,课堂上学生收获就是一本本笔记,课内消化不了,课后怎能吸收硼以BookIlesson74为例讲

  新课改前后教法。

  A:Whatwouldyoulikeforbreakfast?B:I"dlikeaglassofmilkandanegg.

  A:Wouldyoulikesomebread?B:Idon"tthinkso,Whataboutyou?A:I"dlikesomecakes.以前教就按我讲彳^听,我写你抄”的方法来教,先自己翻译一下课文,再解释Wouldlike的句

  型和some的用法,举了许多例子,讲得口干舌燥,效果不佳,新课改后,我是这样教的:

  StepOne:看课本听录音一遍,然后关上课本,再听录音两遍,训练听力。

  StepTwo:听完录音,叫学生自己译课文,并提出问题,这时可能出现"Wouldlike”"Do

  like混"淆。可以帮学生区别,让学生自己以“Would……like句,多让学生发言,这样全班印象较

  深。再启发学生找出一个特殊用法的地方,对找出来的学生加以表扬满足他们的成就感,再点一下

  some的用法,some不一定只用于肯定句中,在表示委婉请求、征求意见提出建议的一般疑问句中,也可用some,让学生自己举例巩固,这样这段对话大家都理解透彻。

  StepThree:教师让全班读对话,分组读对话,叫学生扮演A、B进行对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可调动课堂气氛。

  StepFour:不看课文,就自己早上吃什么的实际自找搭档,两个人来对话,让听说读写全面得到训

  练。

  三、从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到新教法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就必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能

  力。新教法强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新课改前未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新课改后,学生养成自

  主学习,成为必然的趋势。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学生是具有自觉能动性的人,在教育过程中,他们不仅接受教育,而且自觉主动地进行自我教育和发展。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人,都有自己独特

  的见解,在学习中有自主作用和独立倾向,教师应尊重学生的独立个性,充分估计学生的自主作用,我们

  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可见,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比上课多讲一个语法点更重要,有经验的教师都善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乐意学习,这样在学海无涯苦作舟”中自寻乐趣,减少压力,轻松学习,才不会产生厌学心理,但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呢徵师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指

  导:

  1、培养学生自觉预习新课的习惯。

  教师可以对新课的主要内容拟几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课文,边看边思考,不懂的作个记号,上

  课各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难点、疑点,这样久而久之学生自己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通过知

  识来学习新知识,就懂得了新旧知识的联系。在教师来教新课之前,学生对教材就有了不同程度的理解

  和掌握。

  2、培养学生用自己语言复述课文,可以给学生keywords或自编与课文相关的对话,或是对于课

  文提出问题来讨论。例BookI(下)Lesson90PartOne给出keywords再请学生复述,hair、eyes、mouth、arms、legstallwear;又例:Lesson93PartTwoA:Hello!Whereareyoufrom?B:I"mfromtheUSA.Whataboutyou?A:Oh,I"mnfAustralia.让学生按自己实际情况自编与这段课文相关的对话。

  例:A:Hello!Whereareyoufrom?B:(莆田人)I"mfromPutian,China.A:(三明人)Oh,I"mfromSanming,China.Lesson94PartTwo对课文提出问题如下:

  WhatarethedifferencesbetweenChinesenameandAmerican/Englishname?3、鼓励学生独立学习时,试做还没教的例题练习,先做一遍,不怕错,让学生自己摸索和掌握解题方法和规律,也许不会做的,就是课文新的语法点,这样学习新语法点时,就更专心、认真,更得心应手。

  4、鼓励学生多阅读英语报刊、英语课外书,扩大知识面,加强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

  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教师的教是为了不教”目的达到。教是为了不教”是我们共同追

  求的目标,能做到这点教师自身必须有一定的素质水平,也就是下面第四点要谈到的。

  四、为了适应新课改,突出课堂教学以学生学习为主体,教师进行适当的指导。教师的指导要精要少。

  新的教材要求教师要由重知识传授变为重学生发展;由重教师教”转变为重学生的学”由教教科书”

  转变为用教科书”《钢要》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拿到教材后,千万不要就教材教教材”而应利用教材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根据学生发展需要对教材进行调适和重组,再加以发展。课堂活动改变了教师讲、学生听的形式,而是教”让位给学”。在活动中学习。大力提倡学生在参与、探究、体验、主动、创新、合作中学到知识。新教材中有相当多的活动,如:Workalone,Listenandfollow;Readandsay;Listen,

  readandunderstand等。还有Groupwork,Pairwork。教师应根据这些学习材料,组织丰富的活动和布置一定的任务,来帮助学生发展学习能力。而不是把书本知识原原本本地传授给学生。简而言之,很多时候,教师只是点到为止,让学生亲身活动中不知不觉学到知识。例:Book1下Topic1Howdoyougotoschool?Section4b教师可以点下how可以对交通方式提问。重点就放在组织活动

  上。可以有以下一些活动。

  1、学生两人一组表演对话:

  A:Howdoyouusuallygotoschool?B:Iusuallygotoschoolbybike。Howaboutyou?A:Iusuallywalktoschool。

  2、分组活动,谈论自己早晨以何种交通方式来上学。

  3、双人活动。展示不同的交通工具图片进行问答:Howdoyouusually,cometoschool?例如:onfoot,bybike,bybus,bycar,bytrain,bysubway,byboat/ship,byair/plane。

  4、让学生做一个调查报告,调查全班同学:"Howdoyouusuallygotoschool?按人数从多到"

  少列成表格,向大学汇报。inourclass,fifteenstudentsgotoschoolbybike这样在活动中完成了Activity4b新课改下初中英语教学之我见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必然会对师生产生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但要求教师积极转变角色、提高素质,而且要求教师的教学行为以及学生的学习行为都产生相应的变化,并根据不断变化的新形势

  和不断出现的新问题进行反思,以期达到双赢”的教学目的。

  关键词:初中英语新课程教学

  新课改理念的提出及实践,需要完成区别于旧课程理念的四大转变:第一,完成由单纯传授知识向信息化、社会化、现代化的英语教育观的转变;第二,完成由封闭式向开放式的思维模式的转变;第三,完成由研究英语教法为主向研究英语学法为主的转变;第四,完成以考查知识为主向以考查能力为主的评价系统的转变。在这四种转变的落实过程中,仍然存在这样或那样问题。为应对这样的挑战,英语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综合素质和协调能力?我发表以下几点看法。

  首先,教师要有坚定的信念和崇高的师德,时刻以教书育人”为己任。这是教师所应具备的基

  本素质。这里的信念不仅包含了对本职工作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也包含了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与把握。无论教学实践过程中出现怎样的困难,教师都应该始终坚信课改方向,并积极查找、分析问题的原因,克服困难,积极推动课改的进程。高尚的师德就是要求每一位教师都能够做到急学生之所急,想学生之所想,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既要无微不至地关怀学生,真诚地爱护学生,与学生彼此信赖,培养深厚的情感,又要严格要求学生,认真对待他们的缺点和错误,因势利导,利用情感教育燃起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教师的素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班的精神面貌和学习状态,深刻地影

  响着每个学生德、智、体、美、劳等诸方面的发展。因此,高素质的教师能协调好各方面对学生的要求与影响,能够有计划地组织好教学活动,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使每个学生各方面素质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其次,教师应坚持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

  在当今这个信息时代,教师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终身学习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英语学科有其自身的特

  点,它不仅仅是一种交流的工具,更重要的是它也在映射着世界的潮流、社会前进的节奏。因此英语教师不但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思维,尽快领悟新课改的精神,还要时刻保持敏锐的洞察力,不断了解并吸收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做学科教学的带头人。

  再次,教师的教学方法应该多样化。尤其是在具备了先进的多媒体设施之后,英语教学更应该不失时机地与多媒体结合,体现英语学习灵活、形象、生动、有趣的特点。教师需要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精心设计每一堂课的教学方法。

  在彻底掌握所要讲授的知识的基础上,还要设计怎样把知识教给学生,学生才会更容易、更主动地接受。比如我们经常引入课堂的情景设置、悬念设置,在帮助学生理解消化必须掌握的知识外,还可以用来引起学生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兴趣。教师创设相应的语言情境帮助学生感知,理解英语中抽象的概念,运用电教媒体,不失为一种极为有效的手段。最后,教师要善于不断总结、反思,在经验教训中取得进步。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成果的客观评定,离不开教师的反思。所谓教学反思,其实就是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思考与总结。我们主张教师反思,不是空谈理论,空喊口号,更不是不切教学实际的盲目争辩,而是为了让反思的成果成为一种经验,一种智慧,以求更好地指导和改进今后的教学工作。新课改的教学理念为我们教师队伍的反思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理论支持。反思的角度很多,我认为不妨先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从自己取得的教学效果着手,分析教学过程中的成败得失,在此基础上查找漏洞弥补缺口,这样得来的经验既真实又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并且能够大幅度地改进自己的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效率。第二,可以通过虚心请教榜样教师,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积极促进自身的成熟。这种间接经验一经用于实践,也可以产生巨大的正面效应。第三,可以通过听取家长和学生的意见(比如召开家长会和班会)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从另一个角度重新审视自己的教法,也会对自己今后的教学产生积极影响。

  我们不能否认教师的重要作用,但学生的学习态度、状态以及努力程度也不容忽视。在很大程度上,教学效果的好坏依赖于学生的刻苦程度和重视程度。特别是在当前新课改的形势下,新的理念要求我们完成以教师为主向以学生为主的转变。从小学步入初中,这是一个转折点,也是一个新的起点。学生应尽快适应这种飞跃,以不同的方法、以更加认真的态度来学习。初中阶段的英语主要侧重点在英语知识和语法的学习上,英语知识似乎变幻莫测,但万变不离其宗。重点的知识是系统的,也是规整的。因此学生要活学活用,以不变应万变,加强对交际用语及语言使用的掌握和理解。

  此外还要讲究学习策略,制定符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计划,从新学期伊始就培养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一种思辨的能力。英语学习是一种积累,结果或许见于一时,但工夫却是下在平时。良好的学习习惯其实也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一经掌握,便不会轻易失去,而且一定会受用终身。

  最后,学生一定不要对教师产生依赖心理。教师教的初衷在于引导,或者说是指引,而不是替代。教师帮助学生寻找学习资源,设计学习方式,发掘学生的潜力,保证学生前进的方向,为学生创造积极向上的氛围,而学生是主人。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实践这种转变,学生也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推动改革的进程。

篇三:当前农村学校教育存在的问题

  

  农村教育存有的问题

  教育是国之根本,少年志则国志,少年强则国强。教育决定着国家未来的发展。在中国,农村人口占绝大局部,农村的教育问题受到国家的广泛注重,而农村的小学教育是重中之重。在我国经济持续发展下,我国的教育事业也在迅速的发展着,农村小学教育也取得了不错的提升。但是,如今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农村小学教育的问题越来越凸显,不符合和谐农村的发展目标,成为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桎梏。为此,必须增强农村小学教育建设,提升小学教育水平。

  我国人口众多,教育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农村小学教育一直是其中的软肋,制约着教育水平整体的提升。农村小学教育远远落后于城市的小学教育。生源逐年减少、办学规模萎缩、教师素质偏低、小学办学条件差、家庭教育缺陷等等,都严重制约了小学教育的发展。

  一、农村小学教育存有的问题

  1、农村入学儿童减少,学校分布不合理,办学规模萎缩。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农村年轻夫妇观点的转变,使得农村人口出生率持续降低,学龄儿童逐年减少,农村小学在校人数日渐萎缩。农村经济的发展,居民收入的提升,以及九年义务教育完全免费的政策的实施。为了给孩子更好的起点,越来越多的农村的年轻夫妇宁愿把孩子送去较远的城镇小学。一方面,越来越多外出务工的父母选择了让子女在其流入地就读。很多流入地政府对打工子女入学政策开始放宽,开始接纳这些孩子进入当地公办学校就读,还不用额外交纳赞助费、借读费等,同当地学生一样平等享用优质的教育资源。这样家长能随时照顾孩子的学习、生活,消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城镇小学在招生方面,也想方设法争抢生源,提供一系列的优惠和高质量的服务。这些让农村小学招生越来越困难,小学生数目也日渐减少,使得学校不得不缩小规模,也就有一些地方开始让较小规模的小学实行合并或者停办,使得办学质量更加恶

  化,生源又会减少,形成一个恶性循环。一些小学升值因为班额小,老师少,不得不采取包班教学。这不但增加了老师的教学难度,教学质量也难以保证,学生学习效率肯定也会大打折扣,家长更加不信任学校。

  2、师资力量薄弱,教师教学任务繁重。

  当前农村小学教师年龄普遍较大,精力缺乏,学校办学条件差,教师编制缺乏,很多老师不得不承担多学科教学,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同时,农村家长为生计纷纷外出务工,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位现象严重。孩子多由祖辈代管,或溺爱有加,或放任过度。留守儿童的现状要求教师有较强的教学水平和责任心。

  教师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第一要素,没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就不可能有一个好的学校,但因为历史、地理环境、教育发展不均衡等因素,造成了当前农村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具体表现在:

  a、因为绝大局部教师长期工作在农村小学,这里管理相对落后,工作、生活条件艰苦,社会、家长对教育的注重度低,甚至相当一局部教师长期在本地工作,导致局部教师不思进取,工作缺乏激情,养成松散习惯,难以专心教学。

  b、因信息闭塞,学习、见识的机会少,造成教师观点落后,教法传统、简单。

  c、因为现行管理体制因素和教育经费投入缺乏,很难贯彻落实有效的激励机制,干好干坏一个样,教师缺乏竞争意识,没有危机感、紧迫感、责任感,从而安于现状,不注重学习,不注意提升自己的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水平。

  d、因教师整体素质和教研水平不高,教师间的传帮带流于形式,效果差,教师成长的外部条件受到限制。

  e、因教师流动的单向性、教师分配政策的改变造成农村学校已多年没有补充新的教师,特别是局部有一技之长优秀青年教师持续流向城区学校,使得农村学校教师年龄结构、学科结构失衡,中老年教师占多数,非语数学科教师难以专业化。

  3、小学办学条件差,城乡差异明显。

  即使近几年国家对小学教育基础设施投入增大,但是,相对于城镇小学来说,农村小学的设施不先进。各地基本都将重点放在城镇中心小学,而对边远农村小学过问较少。长期的边缘化使农村的小学与城镇小学的硬件设施差别越来越大。

  在很多农村小学,仅仅几间教室,在其中存有着很多危房,缺少修缮,严重威胁着学生的安全。小学教学器材奇缺,显微镜、酒精灯等等其他最基本的实验室设备,还有很多地方都不具备。微机室、语音室、音乐室、图书室等功能性教室,很多地方都没有,有的仅仅空名头或者设备过旧,图书馆缺乏新书,计算机缺少更新维护。学生体育活动用的操场、篮球场等体育设施缺失,对现代体育活动没有接触。

  这些教育基础设施的缺失和陈旧,严重制约了小学素质教育的发展和小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升,让很多学校心有余而力缺乏。想改善教学却苦于没有设备、经费。

  4、家庭教育制约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影响非常大,作为父母来说,应怎样教育孩子?给孩子的成长应提供怎样的空间和条件呢?作者认为:首先应给孩子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理智的家庭气氛。

  全家人要建立好良好的家庭人际关系,对孩子的教育目标要一致,严格要求孩子,事事处处做好孩子的榜样。其次,要关心、协助孩子搞好学习,给孩子固定一个学习的地方,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协助解决学习上的困难对孩子成长来说非常重要。第三,一定要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品德,让孩子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做诚实、正直、有责任感的人。第四,作为父母一定要保护好孩子的心理健康,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这些因素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来说非常重要,将影响和伴随着孩子的一生。

  农村现在普遍存有着一个现象,那就是孩子的父母亲出门打工谋生计,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照顾。我国农村的老人基本上是小学文化水准,这里所谓的“照顾”也就是生活起居意义上的照顾,根本无力胜任“留守子女”的思想、学习和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任务,使得“留守子女”们在家庭教育这个环节严重缺失,这影响的不但仅是他们的学习成绩,更多的是他们的身心健康。农村家庭教育的缺位,把本应由家庭、学校共同承担的教育责任全推给教师和学校。

  留守儿童较为普遍的问题有:

  a、学习较差。因为这些孩子在留守期间是和年迈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友生活在一起的,这些老人年龄普遍偏大,身体不好,文盲的比例较高,不但在学习上无法给留守儿童切实有效的协助和辅导。

  b、性格缺陷。在留守儿童中,放纵溺爱型家长的比例比其他儿童中的比例要高得多。究其原因,主要是监护人管不了,不会管,外出父母则管不到,留守学生几乎生活在无限制状态下,无形中形成了自私自利,霸道等性格特点。

  c、心理障碍。留守学生监护人对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介入较少,注重不够。因为远离父母,缺少了起码的与父母交流的机会,而监护人又无暇顾及他们的情感变化,这对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极为不利,常引发种种心理病症,如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焦虑自闭、缺乏自信、悲观消极。

  二、农村中小学教育中所存有问题产生的原因

  1、有的教师片面地认为素质教育就是减轻学生负担,减少教学内容,有的学校挂着素质教育的旗帜大搞应试教育,仍然把升学率当成评估教学质量的硬指标,节假日补课有增无减,甚至把班级分为快班、慢班、实验班来实行教学,对学生的身心造成极大的伤害。

  2、作为一线教师,在多年的教学实践及与其他教师的交流中发现,教师对课堂教学管理存有三种心态:

  (1)不敢管。担心有的学生会产生敌对心理。

  (2)不会管。不可否认,有很多教师工作责任心很强,也很想把课堂教学组织得井井有条,秩序井然。但是,在管理上往往不得要领,缺乏有效的管理方法和经验。要么性情急躁,动辄点名批评,批评多而表扬激励少,严而失度,简单粗暴,过后思想疏导又不即时或者不到位,使学生难以接受,甚至引发学生的逆反心理;要么要求标准不高,要求不严,课堂教学管理和组织水平不强,想管好而管不好,不能驾驭控制课堂,课堂教学秩序失控。

  (3)不愿管。有个别教师认为,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学,是给学生传授知识,提升学生水平素质,课堂教学管理严和松对教师来说无关紧要。有的教师认为天天抓课堂纪律,会

  分散教学的精力。还有的教师认为,抓课堂教学纪律和管理会影响教学进度,与提升教学质量有些矛盾,且费力不讨好。

  3、农村留守儿童是一群“情感饥饿”的孩子,情感的缺失容易使他们的心理出现扭曲和变形。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和性格状况主要有两类情况,一类是性格比较孤僻,在家主要跟上了年纪的祖辈生活,性格不如其他同龄人开朗、自信;另一类却调皮捣蛋,喜欢搞恶作剧,这主要是因为老人对孙辈的溺爱,不忍心管教,发展到后来就管不住了。未成年人处于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期间,他们特别需要长辈尤其是父母的关爱和引导,但留守儿童对关爱的渴求得不到满足,一些不良情绪如愤怒、失落、焦躁、担忧等得不到排解,长期积累,便形成孤僻内向的性格倾向。

  三、农村小学教育存有问题的解决建议

  1、“农村入学儿童减少,学校分布不合理,办学规模萎缩”的解决建议

  a、政府理应把扶持农村小学教育作为扶贫工程的重点,增大扶持力度,重点引进教师资源,提升办学水准。改善学校的硬件设施,提供更全面的服务。

  b、政府引导教育资源整合,撤并学生人数少的学校。合理布局学校位置,做到兼顾周边村落。有必要的地区能够选择建设学生宿舍。为边缘地区学生提供寄宿服务。

  c、制定农村小学建设和管理的基本规范,强化农村小学教育的制度管理,确立合格学校基本标准,落实目标管理,大力实施规范化建设,推动教育质量提升,脚踏实地做强教育质量,做好教育形象。

  2、“师资力量薄弱,教师整体年龄偏大”的解决建议

  a、政府增大人才引进教师资源,为农村小学教师队伍提供新的血液,调整小学教师年龄结构。合理调派教师,为小学培养优秀的师资。补充小学专任音乐、美术、体育等教师。

  b、提升教师工资福利,改善教学基础设施,丰富教师业余生活。按时发放按量发放教师工资。建立合理的奖惩制度,对“油条”教师实行处罚。

  c、增强教师德育建设,真正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摒弃旧俗的教育模式,促动教师教学方式改革,开设完整素质教育课程。

  3、“小学办学条件差,城乡差异明显”的解决建议

  a、政府理应均衡城乡教育投入,合理分配教育预算,稍微向农村小学倾斜。重点建设小学教舍等基础设施,添置教学设备,完善体育设施。

  b、学校理应积极寻求突破,寻求社会协助,改善学校环境。学校支出透明化,让每一分钱花得在位置,发挥其最大作用。

  4、“家庭教育制约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的解决建议

  a、针对当前家庭、农村社区和学校之间缺乏有机的合作与沟通状况,建立行之有效的家庭、社区和学校联动的运作机制:政府要增大对留守儿童关爱的宣传力度,培养全社会注重留守儿童的良好气氛;学校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增强对学生的抗挫折和困难的教育,增强他们的心理承受水平;村委会应建立农产邻里管护网,做到每个留守儿童均有人照看,使留守儿童充分感受到社区的关怀;家庭、村委会和学校之间做到各负其责,即时沟通、即时理解,遇到问题即时解决,从制度上形成对留守儿童的最坚强有力的保护网,保证他们的健康成长。

  b、尽可能调整好家长外出方式,为子女提供必要的生活和学习条件。父母之间最好留一个在家照顾和监护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保持家庭教育与影响气氛的完整存有。假如夫妻双方都出去打工,首要问题就是选定好监护人。监护人最好是比较有文化、有责任感、能监督和指导自己孩子的亲朋好友,既不要娇惯孩子,也不要让子女干过多的家务、农活,保证子女充分的学习时间。如是祖辈监护,一定要嘱咐其对孙辈的严格要求,增强生活和学业的监护。

  c、学校应把“留守儿童”的教育作为专项工作,常抓不懈。各班级应建立起“留守儿童”个人档案,学校统一部署管理。学校和老师应给“留守儿童”以更多的注重、鼓励、协助。爱是教育的基石,对于长期生活在“孤独城堡”中,处于父母“关爱缺失”的“留守儿童”,爱是教育的前提,教育应把爱放在中心位置。

篇四:当前农村学校教育存在的问题

  

  农村学校教育均衡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对策

  第一篇:农村学校教育均衡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对策

  农村教育均衡发展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对策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关键着力于推进教育公平。基础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着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是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和教育公平的重要手段。

  一、农村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存在的问题与成因

  1、农村基础教育经费投入少。自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以来,休宁县教育局在农村办学上投入了较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使农村教育的整体办学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是,从目前农村与城镇的教育发展水平相比较看,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仍明显落后于城镇学校,而村级小学的办学条件尤为落后。一些村级小学没有微机教室,教学设施设备器材不足,办学条件与城镇学校、当地的中心校差距很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形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一些地方政府没有按照均衡发展的要求,合理使用国家或者省级下拨的教育经费,甚至存在挤占挪用的问题。

  2、农村学校教师得不到合理补充,优秀教师外流严重,师资水平明显偏低。目前,造成农村师资水平较低的原因主要有:一是由于城镇学校待遇优厚,加之管理上的问题,导致农村学校的教学骨干多数都流入城镇学校。二是村级小学的师资得不到及时补充。补充新教师时,往往优先考虑城镇学校,因此农村学校只好

  “老弱病”教师坚持在教学一线工作。三是农村学校特别是村级小学的师资配备还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师生比。仅以乡镇小学而言,县级人事和教育部门均以全乡小学为单位核定教师编制数,而乡镇中心小学为保证本校足够的师1资,就挤占村小“编制”。四是农村学校缺少素质优秀的教师。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城镇学校的优秀师资过于集中,而农村学校素质优

  秀的教师则十分缺乏。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学历层次偏低。五是城镇学校存在教师超编问题,而农村学校特别是村级小学教师缺编。六是教师的学科结构不合理也是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一个瓶颈问题。

  3、择校问题给农村学校办学造成较大冲击。近年来,农村各地中小学生择校现象较为普遍。由于农村学校师资水平不高、教学质量偏低,加之城镇学校千方计地招收农村优秀学生,导致农村学校品学兼优学生不断转出,优秀生源逐渐减少,社会认可度下降,造成恶性循环,给办学带来了很大冲击。还有一些父母由于在外打工,把孩子送到城镇的一些公立或私立学校就读,也是造成农村学生流失的原因之一。

  二、正确认识农村基础教育发展问题,是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

  1、提高认识,正确理解和把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质。要扎实有效地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无论是政府决策者、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广大教育工作者,首先必须要对均衡发展有正确的认识和正确的理解。要认识到均衡发展的实质是通过调整教育资源配置而提供相对均等的教育机会和条件,以客观公正的态度和科学有效的方法实现教育效果和成功机会的相对均衡。均衡发展不等于平均发展,不是每一所学校都按同一模式、同一发展水平发展,不是降低优质学校和优质教育标准,不是忽视城区学校的进一步发展,而是以更有力的措施扶持农村薄弱学校,促其加快发展,缩小学校间在办学条件、师资队伍建设、管理水平、教育质量上的差距,实现相对均衡。

  2、明确职责,进一步强化政府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责任。根据新的《义务教育法》,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各级政府的主要职责,基础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就是义务教育,因此,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责任也在于政府。为此,在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过程中,必须进一步强化政府的责任。各级政府的决策者和领导者,应当以科学发展的理念,从本地教育发展的实际出发,解决教育整体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使全体公民接受同样质量的教育,这既是国家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最终目的,也是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根本要求,更

  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真正体现。

  三、推进农村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的对策

  1、科学规划,积极有效地调整好学校布局。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化的关键在于改善农村学校的布局和教学条件。教育主管理部门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人口变化状况,认真调研,科学规划,制定好新一轮学校布局调整规划。

  2、加大投入,改造农村学校硬件设施,推进办学条件均衡化。城乡、区域和校际间的不均衡首先直观地表现为校舍、场地、教育装备等办学条件的不均衡。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首要工作就是要加大对薄弱学校的经费投入力度,改善薄弱学校的硬件设施,使薄弱学校拥有与其它学校大致均等的物质条件,实现办学条件的标准化。

  3、多措并举,推进师资配置均衡化。如果说办学条件不均衡是“硬件”的不均衡,则“师资”不均衡则是“软件”的不均衡。要推进“软件”均衡发展,就必须多措并举。为此,首先要提高农村中小学尤其一些薄弱学校教师的福利待遇,在统一城乡教师各项福利待遇的基础上,建立农村中小学教师岗位津贴制度,鼓励优秀教师到农村薄弱学校任教。

  其次要加大对农村薄弱学校师资配备力度,要从每年录用的师范类毕业生中挑选一部分优秀毕业生到薄弱学校任教,尽量减少代课教师,并开齐开好每门课。再次要加强校本培训,薄弱学校要吸引、留住优质教师确实很难,利用现有师资,开展校本培训,应该是提高师资水平的一条最快最便捷的途径。三是要按照“相对稳定、统筹兼顾、合理流动、利益补偿、均衡发展”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农村学校教师管理制度,如可规定农村学校教师流向城镇学校每年不得超过在编教师的2%,农村学校教师评上高级职称必须继续在所在学校服务3年以上方可流动,等管理制度。

  龙田中心小学张家荣

  2014年5月28日

  联系电话:***第二篇:直面农村学校教育存在问题及对策

  安全教育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全,关系到国家、个人的利益,更直接关系到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因此,学校应积极、健康地开展安全教育,将其摆在学校工作的首要位置。然而,一些农村学校安全教育不容乐观,亟待整治。

  一、存在的问题1.学校领导重视不够抓好安全教育是贯彻落实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学校应把好安全教育关,从源头上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掌握必备的安全知识,教给学生最基本的安全应急能力。时下,一些学校领导对安全工作重视不全不深,造成学生安全事故频频发生,给国家和人民带来较大损失。主要表现为“四重四轻”:重教学轻安全,一些学校领导受教学奖惩、升学压力的影响,只注重教育教学的管理,把主要精力放在了教学质量的提升上,完全忽视了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形成恶性循环,使学校安全隐患没有得到及时排查、控制。重学生轻教师,有的学校领导认为安全事故只会发生在学生身上,于是加强了对学生安全管理与监督,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视而不见,造成了严重体罚学生、班级管理松散、学校财产被盗等。重校内轻校外,个别学校领导对校内安全工作常抓不懈,时时讲,事事讲,形成了良好的校园安全环境。

  直面农村学校教育存在问题及对策

  江西省上饶县汪村学校

  苏友辉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教育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但勿庸讳言的是,随着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很多地方的农村教育却呈不断滑坡之势,如果任由这种势头发展下去,不但农村的整体人力资源状况将受到极大影响,而且还会产生更严重的其他社会问题。

  ·农村学校教育存在的问题

  教育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但由

  于经济发展滞后,教育欠账较多,从办学条件、师资队伍、教育教学管理到素质教育,与其他发达城市教育相比所凸显的差距已经越来越大。农村学校教育存在的问题,严重制约着农村的教育事业。

  (一)学生生源严重不足。随着我国计划生育的逐步深入,农村学校学生数正逐年减少,一些乡村教学点或自然村的学校因招不到学

  生而停办。许多到外地打工的家长把孩子带到外地就读,有的千方百计送孩子到集镇、县城教学质量好的地方入学,造成生源流失日益严重。学生人数太小的学校难以合理配置师资,不能保证正常开展各种规范有序的教学活动,不仅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而且造成教育效果大打折扣。因生源不足,有些农村小学,特别是乡村教学点只有开复式班,给一个年级上课,另一个年级的学生就做作业,孩子们的听课时间就大打了折扣,且两个年级之间相互干扰,孩子们无法有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因此复式班学生的综合素质普遍较差。实行“撤校并班”后,有的村落已不再设学校,山里的孩子往往要步行到离家十几里外的学校去上学,小小年纪便要在学校搭中餐或寄宿,而且大部分农村学校的住宿条件较差,学生的安全以及家长的负担成为一个新问题。

  (二)合校引发新的问题

  1.安全问题。合校后,多数学生离学校较远,有的甚至要七八公里的路程,而家长一般忙于农活,没有时间去接送孩子上学,由于孩子年龄小,尤其是小学低年级孩子,上学路上不够安全。不仅仅有车,而且还有社会不良青年对他们的敲诈勒索。由于孩子上学早,放

  学晚,女学生的安全令人担忧,时有女学生遭到社会不法分子的性侵犯。

  2.在未合校以前,有些学生在自己村里或者邻村上学,一日三饭在家食用,而到学区上学,他们不得以在校吃饭,甚至住宿,这无疑加重了农村家长的负担。

  (三)教育投入严重不足,教学设施陈旧。农村学校的校舍危房普遍存在,且教学设施比较陈旧。由于教师队伍庞大,国家取消了教育附加费的收取,给地方财政造成相当大的压力。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想方设法增加教育投入,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努力争取国债投资,地方财政也克服经济困难,千方百计挤出经费,实施了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办学条件得到一定的改善;山区学校的办学条件还有待更进一步的改善。有些学校虽然盖起了新校舍,但师生所用的桌椅设施仍然是上世纪70年代留下来的,新旧相映,显得极不协调。而

  政府、学校都没有能力增加太多的投入,有些学校近几年没有添置如足球、篮球、乒乓球等体育设备,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如电视机、投影机、电脑等更是孩子们无法想象的奢侈品,在农村小学几乎找不到手风琴、电子琴等音乐器材。

  (四)教师待遇偏低。边远山区学校师资严重缺乏与城镇学校严重超编形成矛盾。由于一部分师范毕业生及在职老师不愿意到边远山区工作,想方设法留在城区,造成了边远山区学校师资严重缺乏,而城区学校严重超编的矛盾。如:我校现有代课教师38名,他们的月薪仅为420元,极大地挫伤了这一部分老师的积极性。

  (五)教师整体素质急待提高。由于在农村基层教学的教师大多数是由过去的民办教师就地转正,甚至有很多还是代课老师,许多教师没有进行过正规的教育教学培训,基础较差;还有一些教师一边教学一边种田,没有把精力全花在教学上,有的甚至把教学当成副业,把做家务、干农活、搞其他赚钱的行当当成主业;这些老师参与进修培训、接受再教育的自觉性与积极性不高,造成业务素质与文化素质低下,难以培养出具有较好教学技能与较高教学水平的名师,妨碍了教学水平的提高。再者,由于学生数量少,有些乡村小学教师人数仅三五个、六七个不等,一名教师包一个年级、两个年级,学生的全部学科,包括语文、数学、体育、音乐、美术、品德与社会(生活)、科学,都由这名教师“包干”。有些乡村小学只开语文、数学等主课,体育课就算开了也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教学内容,让孩子们到校园里溜溜、玩玩,只要不打架就行。音乐、美术、品德与社会(生活)、科学等课程就只发课本给学生,根本就不上。

  因交通不便,信息不灵,师生对外界的新生事物接触少,对一些新的观念、理论、知识的接收少,导致观念陈旧、思想保守、知识老化,教学还保持着传统、僵化的老模式:老师讲,学生听,教学效果差。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改善农村小学教育现状的现实策略

  存在问题,就必须解决。教育发展的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必须坚持农村教育重中之重的地位不动摇,必须要下大力气改变当前

  农村小学教育的现状。当然,要改善农村学校教育并不是一件易事,但各级政府如果能把农村教育环境的改善当作一件大事来抓,各位农村中小学校校长能将学校的发展当作自己的家一样看待,群策群力,我想办法总比困难多。下面,我将结合我校在工作实际中的点滴做法谈一谈,与大家共勉。

  (一)深化农村学校教育体制改革。严格执行国家颁布的学校教职工编制标准,认真做好教职工定岗、定员、分流工作。在核定编制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农村学校区域广、生源分散、教学点较多等特点,保证农村地区教学编制的基本需求。要进一步深化农村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对教师的考核和聘期考核,逐步实行教师聘任制、岗位责任制、结构工资制,实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目标。实行教师轮岗制,扩大教师的流动面。继续实施支教活动,城镇教师必须到农村学校支教一至二年,方能得到晋升。设立教师特殊津贴制度,对长期支持在偏远农村任教的教师实施特殊津贴。鼓励青年教师“上山下乡”,对“上山下乡”的青年教师同样实施特殊津贴。为解决教师不足问题,除了聘用师范学校毕业生外,还可以通过选派城镇学校富余人员到边远山区支教等方法。加大学校布局调整力度,逐步撤并一些规模较小、办学效益差的学校,优化教师资源配置。要研究和解决好路途较远学生上学的困难,这是布局调整后学校能否长期稳定发展的关键,不能因学校布局调整导致学生辍学,不能因学校布局调整增加过重的群众负担。建立健全学校办学水平综合评价体系。帮助落后学校发现不足,寻找差距,明确努力的方向,制定改进措施,限期整改,以实际行动赶超先进。

  (二)优质教育资源共享。通过实施“名师共享”活动,让有高超教学艺术、全新教育理念的骨干教师到偏远山区学校上指导课,帮助薄弱校教师提高教学水平。通过教改教研活动,以公开课、讲座等多种形式实现“教改成果共享”、“教育信息共享”,帮助扶持薄弱校。要充分发挥城镇教育对农村教育的带动作用,促进城乡教育相对均衡发展,不断提高农村教育的整体水平。

  (三)多方筹资,加大教育投入。通过集资、引资、政府投资等

  方式,增加对学校的资金投入,帮助农村小学完善各项教学设施的建设,进一步改善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为农村小学的发展提供一个可靠的物质基础。提高老师的福利待遇,妥善解决好教师的就医、保险、养老等问题,有条件的乡镇可实施教师安居工程,在乡镇政府所在地或中心村兴建教师公寓或教师住宅小区,实现农村教师生活城镇化,使他们安居乐教,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人才是立校之本、强校之本,没有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办不成高水平的学校。通过制定相关的政策、制度,督促教师参与进修培训,多学知识,增长才干,更新观念,开拓创新。以新课程、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为重点,以提高教师实际教学能力和接受计算机基础知识为主要内容,开展好教师全员培训和继续教育,使教师成为热爱学习、学会学习、终身学习的楷模,成为全社会的表率。

  (五)树立终身学习观——营造教师发展新理念。要适应新课程的实施,教师就必须有多层面的知识框架,就必须充电。学校既是学生学习的场所也是教师学习的场所,教师首先要成为终身学习者。

  第三篇:教育均衡发展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对策

  教育均衡发展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对策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事业关系国家兴亡。目前,我国基础教育发展很不平衡,因此,教育均衡发展是当务之急,是值得我们思考和重视的问题。现在每天都有人在讲均衡发展教育事业,大家也都知道教育要公平公正。但真正去促成教育均衡发展人却不多,落实到行动上还是有一定距离。然而,老百姓对“读得好”和“公平接受优质教育”的愿望日益强烈。教育的公平性成了社会的焦点问题,这绝不是杞人忧天。城市的教育资源丰富,农村的教育资源贫乏,这是目前中国的基础教育现状。我县也不例外。很多家长为了让自己的孩子接受较好的教育,硬是克服各种困难,把自己孩子往县城学校送。这样的一股风,带来很多负面影响。造成很多的农村孩子都往办学条件好的学校挤。结果,县城学校班级已人满为患,有的班级人数超过70人,严重超编。通道都坐人,教师连站的地方都

  没有,根本就无法上课。学生受到好的教育,变成一句空话。而农村小学有的班级只剩下5、6人,教室里空空然,冷冷清清,没有一点学习氛围,上课效果同样不好。还有,农村的小学生,小小年纪就远离父母,背井离乡求学,寄托在别人家,管理不到位,出现很多社会问题。家长又得每月多花500元至700元,给本来就不算富裕的家庭增加负担。农村小学教育出路在哪里?教育均衡发展路在何方?

  现以山城中心小学实际情况为例,针对教育事业均衡问题,进行探讨,分析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

  一、现状分析。

  山城中心小学现有教师254人,18所小学。(中心校1所,教师112人,学生2100人。13所农村完小校,4所农村初小校,教师142人,学生1877人)除中心校地处县城外,其余均分散在城乡结合部和偏远农村。如汤坑小学、山边小学等学校与邻县交接。农村小学有的虽然只有50到60个学生,却有六个年级。学生少,班级多。7个教师,除毕业班安排2人任教,其他5人都要包班。农村小学教师编制紧,基本上没有配备专职的老师,有的学校整年没有歌声。还有农村小学教师年龄偏大,有的学校平均年龄54岁。因为种种原因,山城中心小学很少分配新毕业的师范生。有的是老民办教师转正的,有的是代课转正的,有的是在外乡镇任教数年后调入。教学水平参差不齐,教研能力相对低,教师素质相差甚远。特别是近年来,农村小学与中心校的教学质量差距不断拉大,农村小学教学质量差,成绩好一点的学生就跑到县城学校读书,造成恶性循环。现状令人担忧。

  二、存在问题。

  1、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农村教师年龄大,教学整体水平不高。

  随着大量农村孩子进城读书,县城中心小学学生数骤增,大批农村优秀青年教师被选拔到中心小学任教,使得原本就脆弱的农村师资力量越发薄弱,教师配备不全,教师老龄化现象严重,整体学历水平较低、教学观念陈旧、教学能力较差,又难有培训的机会,这些现象都严重影响了农村教师的专业成长,制约农村小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2、学校“门前冷落车马稀”。学习氛围差,教学质量不好。

  因为学生少,教师配备也少,造成学校冷冷清清,校园没有生气。学习氛围差,班级没有优生,学生没有学习积极性,老师上课没有激情。再加上老师少,教学工作压力大,任课要跨班和多科,整天累得直不起腰。配备专职教师更是一种奢望。有的老师长期在农村小学任教,思想有情绪,消极应付,工作积极性不高。学校教学成绩提高慢,造成社会、家长有意见。

  3、学校缺少相应的教研评价制度,教师教学水平提升不快。

  新课程实施以来,学校对教师在新课程背景下的专业考核评价缺乏相应的配套,原有的评价无法体现教师在校本教研中的付出与价值,这也严重制约着当前的农村小学教研工作,教师的教研积极性不高。教师不积极参加教研活动,不认真学习新的教学理论,不更新教学方法,就难以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4、客观环境限制学校教研活动,平时教研有名无实、效果差。

  现在大部分农村小学学生数少、学校规模小,年级基本上以单班为主,年级备课组几乎就只有一个老师,许多老师都要身兼数班、多科,教师工作量大,分身无术,想参加教研活动也没时间。教学研究经常是一种奢侈的想法,有心无力。学校教研管理只处于一种低层次的听课、评课上,难以做到集体备课、集体评课,难以形成浓厚的教研氛围,教研没有实质性的效果。

  5、学校经费紧张,钱少难办学。

  因为学生少,学校经费紧张,捉襟见肘。所以教师较少外出学习,交流进修的机会也少。有的学校的教育刊物报纸等学习资料几乎没有。新教育理论的信息不灵。外出学习没机会,在校学习没资料。如何去提高教师理论水平和教学水平?

  6、送教下乡,效果不显著。

  平时我们也组织中心校的青年教师送教下乡,到下面农村小学上课,和农村小学的老师共同探讨教学方法,同时组织农村学校教师到中心小学上课或听课,让广大农村教师体验中心校浓厚的教研氛围,但力度不够,流于形式,收效甚微。

  三、主要对策。

  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

  加强教师的思想品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师德师风教育,规范教师的职业行为。在教师中倡导“立足本职作贡献,争先创优当先锋”。让教书育人成为教师的工作守则。让爱岗敬业成为教师的自觉行动。特别要重视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全中心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建设一支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教师队伍,办人民满意的学校。

  2、整合农村办学资源,提高农村小学教学质量。

  合理整合农村小学,优化教育资源配备,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我们要以这次全国“校安工程”的校舍建设为契机,认真进行布局调整。对现有的学校重新规划布点,留下7所完小校,3个教学点。除中心校外,其他的6所布局都是附近村相对中心点,另外设立三个教学点,方便学生上学。要加强对这些学校的人力、物力的投入,把撤并学校的图书、仪器、桌椅等集中起来使用,老师也集中在一所学校上课。彻底改善农村小学的办学条件,提高农村小学教学质量。让广大的农民子弟能就近入学读书,并学得好,留得住。既减轻家长的负担,也减轻县城学校的压力。

  3、加大送教下乡力度,实现教育资源共享。

  继续做好组织中心校的青年骨干教师送教下乡的工作。青年骨干教师到下面农村小学上课,和农村小学的老师共同探讨教学方法,把最新的教育信息及时传递到农村学校。同时组织农村学校教师到中心小学听课,学习新的教育思想、新的教育理理念,实现教育资源共享。

  4、实行教师动态管理,促进县城教师和农村教师互动。

  鼓励青年教师到农村小学任教。中心小学建立县城青年教师轮流支援农村小学制度,服务期限3年,服务期满调回县城。35周岁以下的老师,人人都要轮岗。对到农村小学服务其间,评优、评先、职称评聘方面给予照顾。选派规模大的农村小学、年轻一点的老师到中心小学所在校跟班上课,学习一段时间后回原学校任教。

  5、加强教研活动,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加强教研活动,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是我们研究的主要对策。为

  更好做好这方面工作,我们选择了《城乡协作的教研意义与策略研究》为研究课题,就是要加大中心校和农村校教研的合作力度,每学期开展6次的教研互动(中心校教师到农村小学上公开课4次,农村小学教师到中心小学上公开课2次)。目的是要提高农村小学的教研质量,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农村小学的教学质量,竭力促使山城中心小学范围内的学校教育均衡发展。使农村小学生不再往县城挤,减轻家长负担,减轻县城学校的负担。

  但是,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我又感到这种城乡协作的教研力度还远远满足不了农村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需求,满足不了农村小学提高质量的需求。我感到中心校和农村小学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无论是办学条件还是教学水平等,中心校老师和农村老师在教研方面较难取得共识。结果造成一头热一头冷,我们是想让教师多学一点,但老师们似乎不领情,教研效果不是很明显。为克服这一现象,我们要加强“片区教研活动”。所谓的“片区教研活动”,就是把几所相邻的农村小学联成一个教学片区,在这样的片区内开展教研活动,既省时又方便。大家的教学水平和学校办学条件又在同一个层面上,比较能沟通,教学方法较能产生共鸣,可以说“片区教研活动”是“城乡教研协作”的补充和延伸,效果不错。

  “片区教研活动”至少每学期要开展2次。中心小学指定教导处的一位副教导专职负责。每次教研都要求精心准备,每次的活动都进行登记存档,使“片区教研活动”开展扎实有效。真正提高农村老师的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以上的对策是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贯穿在整个工作过程中。而教研活动是主线。我们在力所能及范围内搞好各种层次的教研活动,努力提高教研活动质量,为广大农村小学教师创造一个学习、提高的机会。高质量的教研活动,是提高农村小学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提高农村小学教师教学水平又是均衡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我想: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把提高农村教师教学水平当作一件重要的事情抓好,把农村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把学校办成家长满意的学校,就近入学应该是农村广大家长的愿望。广大的农村家长就不必把自己

  孩子往县城学校挤,就不必让自己孩子,小小年纪就远离父母,背井离乡去求学。就不必使学生家长每月多花500元至700元,给本来就不是富裕的家庭增加负担。这难道不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吗?

  第四篇:农村中学生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农村中学生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摘要]一些农村学校学生的学习情况不容乐观,尚存在很多值得深思的问题。例如:自主学习能力差、等级分化严重、文化基础差、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养成教育等。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只要社会、学校、教师和家长们不断努力,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就一定能帮助学生在学习成绩、行为和道德习惯方面改正缺点,取得长足的进步。

  [关键词]农村中学生;学习情况;分析原因;解决方法

  班主任工作是小学教育的重中之重,是班级工作的舵手,是学生成才的导师,是学生灵魂的塑造者。小学教育的优劣,关系到人的一生,小学生能否健康快乐成长自然与小学班主任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做好班主任工作对于学生成长是至关重要的。

  一、爱岗敬业,加强自身修养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一个成功的班主任,要依靠自己的高尚品德和教育智慧,依靠自己的感召力和吸引力,从德、智、体、美等多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训练、陶冶、感染、示范,有效地运用多种教育手段对学生进行教育。

  1.用知识武装自己。不断用新知识充实自己,做知识的富有者。时代的进步要求班主任要不断地充实自己各方面的知识,在学生中站稳脚步。学生信服和尊重老师一般都是由于老师知道很多他们所不知道的知识、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学生最不能原谅的就是教师的一知半解。班主任在知识传播、更新途径多样化的今天,必须不断对自己“充电”,不断用新知识充实武装自己。不仅要精通所教学科,还要熟悉所学专业的一切知识,具备多种能力。应有启迪学生心灵的能力,应有教育和管理相结合的能力,应有较高的演讲和对话能力等,这样才能应对随时可能在班级中突发的各种状况。

  2.热爱工作,为人师表。对班主任工作的无比热爱是当好班主任的先决条件。小学生自身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未成熟,外界的人、事、物对他们人格的形成有重大的影响。学生的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学校里度过的,因而老师的仪表仪态、言行举止、对工作的态度等对学生习惯的培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而班主任是各项工作任务的中间者和具体执行者,和学生接触的时间比较长。班主任要努力塑造自己课堂内外的形象,如对待教学工作的态度,可以具体到很细的地方,如注意板书、课堂语言要规范等。在课堂内外与学生、其他老师相处时也都要注意礼仪等细节。

  二、热爱学生,因人施教

  高尔基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可见爱学生,这是班主任教育必须具备的教育素养之一,是教育素养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一种品质。班主任要善于接近学生,体贴和关心学生,和他们进行亲密的思想交流,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老师对他的亲近和爱,这是班主任顺利开展一切工作的基础。每个学生的素质、才能、知识、个性和兴趣等都是有差异的,由于受不同的自然环境的影响,对某一具体问题、具体事物也有着不同的看法,这就要求班主任在爱孩子的同时深入学生中间,与学生交朋友,熟悉每一个学生的情况,及时了解学生中间存在的问题,区别不同的对象,选择不同的形式,因人因时因地而异做思想政治工作,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对症下药,达到因人施教的目的和效果。

  三、言行一致,公正无私

  言行一致是指教师说过的话一定要做到,讲信用,这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必要条件之一。言行一致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在班级同学面前宣布的计划和制度,必须如期执行,要有始有终,切忌虎头蛇尾。

  2.答应学生保密的事,就一定要守口如瓶,即使事情的发展需要公开,也要征求本人的同意才能公开。这样才能取得学生的信任,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

  3.不管在任何场合,决不说做不到的话,也不说过头话,以免脱离实际,言而无信。

  4.一旦事先说过的诺言在新的情况下不能实现,要实事求是地向大家说明情况,取得学生的谅解。

  班主任应该公正地对待每一名学生,无论是干部或一般学生,成绩好的或成绩差的,听话的或不听话的,都要一视同仁。处理任何事情,都应该是非分明,不能有偏见。要肯定正确的言行,制止错误的言行,奖惩分明。班主任的言行、举止对学生有表率作用,也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因此班主任一定要事事处处严格要求自己。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要首先做到。有什么样的班主任,就会带领、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班主任以身作则,严以律己,是形成班级学生良好、高尚的道德情操的必要条件之一,也是当好班主任的基本要求。

  四、培养班级干部,发挥小助手作用

  一个班的集体面貌如何,很大程度上是由班干部决定的。班干部对班集体有着以点带面和以面带面的作用,他们是班主任的左右手。作为班级的组织者,光靠自身的热情和能量是不够的,培养一批班干部,发挥小助手的作用是班主任不能忽视的做法。唯有慎重地选拔和培养干部队伍,班主任工作才能逐渐从繁重走向简单与轻松。班集体要选择具有较强的号召力和管理能力的学生做班干部,在保证班干部队伍中一定量具有能力的学生的基础上,可以让那些学习成绩好却不愿参加班级活动或学习一般而有特长的学生加入班干部的队伍。这样可以让更多的学生有参加班级建设的机会,让他们乐于为班级建设贡献力量。

  班干部队伍的组建不能仅仅作为一种形式存在,班主任必须精心培养:一是要大力表扬班干部的优点,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帮助班干部树立威信;二是在鼓励班干部大胆工作,在指点他们工作方法的同时,要更严格要求班干部个人在知识、能力上取得更大进步,在纪律上以身作则,力求从各方面给全班同学起模范带头作用;三是培养班干部团结的协作精神,要能够通过班干部这个小集体建立正确、健全的舆论,带动整个班集体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形成集体的组织性、纪律性和进取心,从而更好地管理班级。

  五、家校合作,共促学生健康发展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想要全面了解、教育孩子,一定要深化家庭教育。班主任首先要全面了解家长的情况,对家长要较全面地了解,如知识层次、生活习惯、教育方式、对待孩子学习和前途的认识等。其次要提高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耐心地做家长的工作,引导家长多关心孩子,多鼓励孩子,较全面地要求孩子。班主任工作与家庭教育相结合,是孩子健康地成长,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必然要求。

  家访是教师与家长取得联系,进一步了解学生情况的有效方式。目的在于沟通思想,互通情况,达到教育学生的一致性。在家访时,与家长谈话要选择恰当的语言,既要赞扬学生的长处,也要直言不讳地指出学生的不足,态度要真诚,切忌告状。班主任可以通过家长会向家长介绍近期班上出现的倾向性问题和应注意的事项,介绍学校和班级的基本情况,宣传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同时请优秀家长介绍其先进的教育经验,以便其他家长借鉴,提高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求得较好的配合。

  六、建设良好的班风

  班风,即班级风气,是指一个班级中起主导作用的风气。它是师生在共同的班级生活中形成的一种精神风貌,具有巨大的教育力量。

  班主任在接班之初,就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及身心特征有意识、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讨论确定班风的构成要素。另外,班主任还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提出不同阶段的具体奋斗目标,如“学雷锋周”“文明礼貌月”“为班级争光,搞好体操比赛”等。目标明确了,团结加强了,纪律性提高了,学生自觉学习和锻炼的风气就会逐步形成。

  奋斗目标的确立必须实事求是,也就是班风建设必须要符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目标过高过低都是不科学的,都不利于班集体建设。对基础好的班级,目标可定得高一点;而对基础差的班级,目标就应定得低一点。班主任可根据目标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出有效的措施,引导学生实现班级和个人的双重目标。优良的班风建设离

  不开班主任的努力,班主任要为促成良好的班风尽职尽责,让班级中的每一分子都乐于在这样的班级中生活和学习。这样,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必能形成团结和谐、奋发上进的班风。

  小学班主任工作是琐碎的,充满挑战的,需要教师不断地学习和探索,积累经验,创新方法,真正全面履行班主任工作职责,把班级管理好,把学生教育好,创建优秀班集体,为人才培养和学校的发展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檀传宝.教师伦理学专题[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2]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5.[3]李镇西.做最好的班主任[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8.(责任编辑

  史玉英)

  第五篇:浅谈农村学校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212浅谈农村学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农村学校的发展,关系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现笔者结合自己目前自身教育管理和实践就南充市仪陇县农村教育行政管理上一些常见的问题,提出一些见解。农村学校生存和发展主要受到地方经济、人口、师资、决策、教学资源等几个方面因素的制约。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创办农村的优质教育体系,以建立城乡教师相互交流和资源优化配置等手段来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

  【关键词】农村,学校管理,问题,对策

  仪陇是朱德元帅和张思德同志的故乡,大多数乡镇处在经济贫困的山区。如何提本地区的教育质量,直接关系到提高我县的综合竞争实力。作为行政领导机关对现阶段九年义务教育的管理,特别是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管理就是一个必须加强的工作。通过前几年的“撤村校,一乡办好一所中心校”工作,教育也从由乡镇管理统一纳入县区管理,实现了人权、财权和事权“以县区为主”,同时也明确了县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负有直接领导和管理责任,乡镇负有督导责任。仪陇县通过这些年的整合,大部分乡镇做到一乡一校,除像老木、立山、茶房等偏远的乡镇保留1到2所设施较好的村校,做到集中优化

  教育资源。可是农村教育为什么不能跟上城区教育呢?笔者认为重点在于解决学校行政管理、师资建设和提高教育资源的统筹等。

  一、农村教育行政管理及发展存在的常见问题

  1、校长队伍和教师队伍建设问题

  校长和教师队伍的建设,直接关系到农村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的根本性问题,现在,南充市以全面进入义务教育阶段的新课程改革工作,在农村校长的管理理念和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的转变决定新课程改革在农村实施的成败,如果缺少一支素质教高并且热爱农村教育工作的校长和教师队伍,那么实施新课程改革,推进农村教育的持续发展,提高农村教育教学质量就只能是一句空口号了。

  现阶段我县农村教师主要分三类,第一类是年龄偏大的中师和高中毕业生、民办转正人员,这批人基本上是本乡镇的人员,教龄一般在20到30年之间,已经在教学上形成一定的模式,教育教学理念陈旧不符合新课程改革的需求,教师的角色转变很难实现,并且并不愿积极参与课改等,基本是在过着一种等退休的日子,这类教师在一定限度上遏制这农村教育的发展;第二类就是教龄在4到7年之间的教师,这批人基本达到大专或本科学历,他们在教育教学上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学习吸收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新理念较快,是农村教育发展的中坚力量,可是我市城乡条件差距大,在农村生活、学习、工作环境差福利基本没有,这就促使这批优秀教师在为自己的调动和进城在努力,每年都有一批优秀的教师从农村流失,这批教师是农村学校的骨干教师,他们的流失使得农村的教育发展基本成为一句口号;第三类教师就是刚才学校毕业分配的年轻的大学生,他们的教龄在1到3年,还没有形成自己的一套教育教学方法,他们在学校所学到的教育教学理论大部分已不符合现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所有的一切其实都要全部从头学起,而在农村他们很难找到好的指导老师,要求他们独立去摸索,这也限制着农村教育的发展。

  校长队伍建设在仪陇县近几年有了很大的变化,一批年轻有较好业务水平和管理水平的校长上任,但是城乡的差距让我们的农村校长福利等还不如城区或城郊的一名普通教师,不少农村校长感叹道,在

  乡下当校长还不如进城做教师。这点也成为农村教育发展的一个不稳定的因素。

  2、学校决策体系存在的问题

  做为我国中小学普遍实行的学校领导体系,校长负责制实际上就是一长制,其特点是责任制和内行领导,采去个人决策的方法进行学校管理决策,这样的决策迅速且效率高。我县采取的是校长负责制,这种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学校以前在管理中存在的党政不分、以党代政的弊端,在学校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上起到了积极、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校长的个人决策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校长的独断独行,又特别是在农村学校,很多学校校长一人说了算,而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的校长决策的正确性,并最终影响学校发发展。现在我县中小学校长相对于学校管理来说,各个校长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是相对于学校的管理要求来说,校长队伍整体水平和校长的个人综合素质都有待于提高,随着学校的发展,学校的管理决策也会越来越复杂。我县有着一批优秀的校

  长队伍,但是他们都在城区工作,在我们的农村学校的校长队伍,有一些校长的综合素质不高,由此影响学校的决策的正确性,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校的发展。

  3、农村学校的生源流失问题

  1独生子女增多,家长重视子女的未来。由于当今家长对优质教育的需求越来越高,加之农村学校与县城学校客观上相比有明显的差距,这都造成了一大批优秀学生的外流。家长重视子女的教育,希望子女能考上好大学,使得大批农村学生纷纷涌入县城学校。如此下去,一些农村学校将因为失去许多优生而影响质量的提高,而教育质量不提高又招不到优秀学生,陷入了恶性循环,使差距会越拉越大。

  2、仪陇县本身就是农业大县,每年有无数农民工外出务工,一部分学生随父母到外地就读。大批农民工进城,也使得农村学生随之流失,农村学校的生存存在着巨大的挑战。学生越来越少,学校的规模越来越小,家长就越没信心,继而造成更多的生源流失。这在一定程度限制着农村学校的发展,学校的生源的不能保障就很难谈到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如何保障农村学校的生源,这是一个函待解决是问题。

  3、青年教师进城。在农村地区,每一年都有一批在农村工作的教师进城,农村学校因此每年损失一批培养多年的优秀教师。许多青年教师本身家庭就处在城市,对农村没有归属感;再者农村学校与城市学校存在客观的差距,造成了农村学校留不住人的局面。优秀教师走了,家长对学校认同度降低,把子女送进城区学校,把极度匮乏的农村优质生源又一次搬走了。

  4、农村学校教育资源配置问题

  首先农村学校财政投入有限,物力资源奇缺,使用效率低下。许多学校布局不够合理,规模效益较差;人力资源使用效率低;;经营管理不善,造成人为浪费严重;资源配置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城乡差距;资源配置起点低,软硬件建设滞后。每一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得到最好的教育,但是,目前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资源配置极其不合理,城区学校有着良好的硬件和软件,并且有着一批优秀的教师队伍,每一个城区学校都有优秀的学科带头人,为其学校的进一步发展起到很大的作用。而我们的农村学校,硬件软件相对落后,大部分学校的教师队伍存在中间断层的现象,年轻教师专业化发展有待加强,老教师面临退休无心教学的情况。现在,城乡教育的差距正在一步步拉大,教育资源的整合和共同发展,满足

  家长对优质教育的要求是农村学校生存和发展面临的一个重大考验。

  5、农村学校的经费问题

  农村学校的经费主要财政拨款,但贫困地区学校的经费少之又少,所以农村中小学运转非常艰难,学校缺乏经费,就很难让学校有更好的发展了,更别说学校规模的扩大化了,缺乏经费学校对教师的继续教育和学校的发展就是口号而已,学校就很难进一步发展。

  二、常见问题解决的对策

  1、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和校长队伍

  (1)教师的培养。农村学校要求发展和提高,教师队伍的建设至关重要,才能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为我们农村学校培养一支业务水

  平高超的教师队伍呢?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

  第一,多给青年教师学习的机会,让其积极主动提高教师个人的文化素养和专业水平,并鼓励教师进行学历进修;

  第二,健全城乡结对开展教师交流机制,这样城市的优秀教师把先进、高效的教学理念带入农村学校,对农村学校的教学质量有很大推动作用,学校之间进行校际专题的研讨活动,通过活动来提高教师的水平,不断得汲取外面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

  第三,鼓励年轻教师积极参与教研,积极参加教育局、教研室组织和举办的论文、优质课、案例、教学故事、教坛新蕾、教坛新星、教坛新秀等竞赛活动,在不断磨练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水平,做好教师理论学习的指导工作,并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撰写教学论文,以此次来提高自己的业务;

  第四,开展好学校的校本培训和教研组培训工作,校本培训在于提高全校教师的业务和理论水平,而教研组的培训和学习在很大程度上对教师的专业发展起到和好的引领作用,学校多组织教师外出学习先进的经验,给予年轻教师充分的学习和发展空间;

  第五,突现教师队伍专业化的要求,全面实施教师资格制度,提高农村教师新录用的学历要求和心理素质要求,严格教师准入制度,通过吐故纳新等方法,提高教师职业道德和教师育人水平,增强教师岗位的竞争性,提高教师整体资源利用效率,有助于农村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

  (2)校长的培养。

  第一,在校长的选拔和任用上要打破校域、乡域的限制,要立足县域或更大的时空范围选拔和配备,每年通过后备干部选拔活动,选拔部分年轻教师准备进入校长队伍,并且对新上任的校长实行培训制度和结对学习制度,让我们的年轻校长能在经验丰富,管理方法有自己独立见解的优秀校长指导下对学校进行管理;

  第二,明确校长的权利和责任,让我们的校长在明确自己的权力并使用时,能够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只有这样,我们的校长才能更好的管理好我们的学校;

  第三,校长考核制度的实施,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健全对我们校长的考核工作,通过“德、勤、绩、能”等几个方面的考核,评价我们校长一学年对学校的行政管理工作的情况进行评价,并结合学校的考核和教师评议等多种手段对校长进行综合全面且客观的评价,对不胜任校长工作的人员实行调离岗位,切实对校长队伍进行管理。

  2、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体现教育的公平性

  (1)要实现教育公平性,主要的途径就是教育资源的配置合理,让乡下的学生能享受优质教育,感受教育的公平。作为政府部门应做好协调作用。

  (2)教育资源的配置。要达到教育公平,教育资源的配置的合理就有着很大的关系,那么如何才能达到教育的公平呢?第一、是农村学校硬件的建设上,做为行政部门,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和资金上的倾斜,加强学校硬件建设。第二、是农村学校的软件建设上,学校领导班子要积极开展好相关的建设活动,充分发掘存在的潜能和资源,一所优质的学校不仅仅是硬件好就可以的,软件的建设工作更加重要,它包括了教师队伍的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教学资源开发等等诸多方面,只要农村学校将硬件和软件的建设工作落实到位了,实现优质教育和公平教育是目标就实现了。

  3、创办特色教育学校

  (1)特色教育提升学校知名度。一个学校要有一种特色,区别于其他学校的办学理念。学校的特色教育就像学校的一张名片,说起一种文化、一种理念,自然想到一所学校,它以一种隐形的文化形式存在,可以不断地影响周围的家长和学校。我认为农村学校应该更加深入的探索特色教育,以其独特、先进、科学、稳定的办学理念区别于其他学校并取得一定的成绩,成为社会认可的学校,农村学校同样也能留住优秀的教师并吸引优质生源。

  (2)把素质教育融入特色教育中。农村学校一直忽略的就是素质教育,没有真正的做到以人为本全面发展,把素质教育融入特色教育中是农村学校符合实际的选择,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以素质教育中的艺体教育为依托创建特色教育,全面培养学生各项能力。让农村孩子

  同样感受素质教育的快乐。

  我国农村孩子占,农村教育发展是我们不能忽视的问题。教育是民族发展的根本,如何抓好教育工作,是我们国家的头等大事,从目前农村教育发展现状出发,针对我县农村学校管理谈了几点看法。但是解决农村教育发展的更多问题,需要政府部门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引用文献:

  1、“浅析农村学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发展”...《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秦嘉麟

  2.“农村学校生源流失分析及对策研究”......《课程教育研究》2012年第20期赵相奇

篇五:当前农村学校教育存在的问题

  

  农村学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近年来,随着国家一系列惠民政策的推行和惠民工程的实施,农村教育的投资不断加大,进入新的发展时期。但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他们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愈来愈迫切,加之布局调整的实施及学生数量的急剧减少,又出现了许多新问题,使得农村中小学的管理面临许多新困难,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将严重影响农村教育的质量。

  一、当前农村中小学教学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招生秩序不够规范,留在乡村学校的学生综合素质差。

  在广大农村,由于家庭经济情况的悬殊,部分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往往对孩子的教育要重视得多,不惜一切代价将自己的孩子送到城区学校就读,这无可厚非。同时,民办学校由于利益驱动,凭借自己的经济实力,纷纷前往农村地区,采取各种手段争抢农村优秀生源,农村中小学大部分尖子生、特长生都被民办学校挖走或进入城区学校就读,形成了城区学校拥挤不堪、农村学校门可罗雀的强烈反差,广大农村学校所招收的学生大多综合素质较差,学习成绩参差不齐,纪律意识差,行为表现不良,情绪波动大等多个方面,这就给农村中小学的教育教学和常规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农村中小学整体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2、专业教师严重缺乏,整体教学水平不高。

  由于农村中小学所处的地理、交通、经济及社会生活环境相对较差,地方财力用于补充基础教育的经济实力有限,农村教师的工作环境、生活条件、福利待遇相对较差,缺乏吸引和挽留优秀教师安心农村教育工作的实力和条件,导致教师数量不够、专任教师不足、整体实力不强、教学水平偏低、教学效率不高的被动局面难以缓解,给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造成严重的影响。同时,由于生源

  少、经费补充困难、激励机制不灵活、教师的工作压力太大,参与业务进修及教研教改工作的积极性不高,造成部分农村教师观念保守、思想落后、知识老化,难以满足现时农村基础教育的客观要求,严重影响着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提高,制约着整个农村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部分年轻教师刚刚被培养成熟,眼看着能够为农村教育事业挑重担、做贡献了,可是大多数都通过各种渠道调往那些条件优越、待遇丰厚的城区学校,让农村学校“干瞪眼”。

  3、许多家长育人观念落后,教师教育思想保守,教育水平提高幅度不大。

  由于大多数农民群众受教育程度都不很高,受传统的小农经济意识束缚,面对我国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许多农村家长对未来社会人才素质的较高要求了解不多,对子女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缺乏正确的理想教育与行为导向,对孩子们全面发展缺乏必要的信念支持和监督引导,造成大多数农村中小学生缺乏学习自信心,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持续学习的决心。同时,由于近年来各地农村务工人员大量增加,部分劳动力输出产生了短期经济利益,在一些家长的意识里形成了“读书无用论”,认为孩子在学校里只是为了“长年龄、管孩子”,至于学习的好坏倒也无所谓。这样一来,就造成很大一部分农村学生缺乏学习内动力,在生活中遇到挫折、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就打退堂鼓,部分学生干脆过早放弃学习,外出打工挣钱或者谋求其它出路,学校教育在缺乏家长的理解与支持、社会的重视与认可等多方面不利因素的桎梏中,老师没有信心,不积极改革,难以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学校教育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4、各界对农村学校老师的工作评价不科学,激励机制不健全。

  应试教育思想根深蒂固地束缚着农村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动机,家庭和社会对升学率的片面关注,迫使学校对教师的考核只重视考试成绩而忽视学生综合素质和全面能力的评价,“以分数定优劣、凭成绩定奖罚”的传统评价模式始终难以打破,教师被迫将追求考试分数和升学率放在工作首位,偏废了学生的智力开

  发、思维发展和能力培养。由于生源状况的影响,教师以高、中考目标为指挥棒,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搞“题海战术”、“磨尖子、抓重点”上却没有收到较好的效果,严重违背了现代教育的客观规律,偏离了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全面发展要求,给学生继续学习、持续发展埋下了可怕的祸根。这样一来,最后造成教学效率普遍较低、整体效果极差的结果当然也就不足为怪了。

  5、学校学生逐年减少,留守儿童数量逐年增多,家庭教育残缺不全,学生管理难度加大。

  广大农村由于大量的劳动力输出,许多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临时监护人多数是祖辈,他们中间有许多是文盲或半文盲,对留守儿童在思想上遇到的困惑得不到应有的帮助、学习上遇到的困难得不到及时的解决,孤独感、自卑感、失落感长期困扰着他们。这些孩子们在同一年龄阶段,走进同一学校的同一班级接受同一教师的授课,几年以后,学习成绩和行为表现却出现了很大差异,这种现象的出现不仅仅在于学校教育的问题,更重要地反映了家庭教育和环境教育的优劣。

  6、经济压力较大,债务问题困扰学校,校长难以静下心来抓学校管理。

  我县几所农村高中由于前几年创建省级标准化高中产生了大量债务,近两年,受生源状况影响,学校学生数量急剧下降,各项经费维持学校的正常运转尚捉襟见肘,更不用说偿还债务了。经常有人上门要债,有时一天甚至有三到四拨人来要账,校长疲于应付。同时每所学校还有一定的教师集资款,利息难以按时清欠,不安定因素很大,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对此,校长忧心忡忡,难以全身心投入学校管理之中。

  二、解决农村中小学教育管理问题的对策思考

  1、加大财政投入,改善办学条件,确保农村学校的正常运行和健康发展。

  加大对农村薄弱学校的投入力度,调整过去人、财、物等资源向城区重点学校倾斜的政策,把工作重心转向农村薄弱学校的治理,使其能够获得比城区学校更多

  的政策支持和资源补充,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加快发展步伐。特别是要做好学校债务的化解工作,使学校能够甩下包袱,轻装上阵。当然,也要鼓励学校多渠道筹措办学资金,挖掘内部潜力,精打细算,开源节流。同时,要加强调控,整合教育资源,严格按照大学区管理工作有关要求,努力实现强弱联合,让教师流动吐故纳新,以帮助和带动农村薄弱学校快速发展。

  2、进一步提高教师待遇,提高农村教师的工作能力和教学水平。

  有限经费向教学倾斜。农村学校的办学经费非常紧张,“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为管理者,一方面要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另一方面要尽可能地压缩其他开支,尽可能地增加教师奖励资金,努力提高教师待遇,保障学校工作的正常开展,维护学校的平安稳定。

  针对农村教师经济收入低、住房条件差的客观事实,设立农村教师补助基金,尽可能帮助农

  村教师解决好住房困难、家属就业、子女入学、看病就医等关键问题,以调动全体农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同时,可以借鉴外县市做法,对长期在农村工作的教师按照工作年限等每年给予一定的资金奖励。

  在教师管理方面,要大力提高农村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形成良好的教育风气,对教师的考核实行“师德”和“业绩”一票否决制,努力提高农村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要号召全社会关心农村教育,尊重乡村教师,理解乡村教师的困难处境,积极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并在表彰先进、职称评定等方面予以倾斜。

  3、提高学校对寄宿生的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

  根据实际情况,将农村寄宿学校的部分教师转岗为宿舍管理员、服务员、心理咨询员等,进一步规范寄宿生内部管理,让留守学生在学校的学习与生活有“家一样”的感受,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创造较为良好的环境,以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和内动力。

  3、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向素质教育要质量。薄弱学校的学生文化基础差,但往往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学校如果一昧地单纯追求教学质量,扼杀了学生的天性,导致学生更加厌学,结果往往是适得其反。不妨调整下传统的思维模式,换一个角度思考,也许我们能够收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学校可以多组织开展一些美术书法作品评比、象棋篮球乒乓球比赛、故事会诗歌会演讲会、小发明小制作展览、田径运动会、文艺联欢等形式多样并为学生所喜闻乐见的活动,学生的兴趣提高了,他们才可能更加热爱学校生活,在参与各项活动的过程中,使综合素质得到明显提高。

篇六:当前农村学校教育存在的问题

  

  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的教育发展存在严重的不平衡状态,无论从哪个角

  度来看,农村远远落后于城填区域,而作为基础教育的农村

  教育更是陷入让人非常不安的状态。尽管国家近年来加大了

  对农村教育的投入,但总的来说,还有诸多不如人意的地方

  根据几年来从事教育管理工作的经验总结和思考,现就农村

  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农村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育投入不足,学校办学条件差

  尽管近

  20年来中国乡村教育的办学条件有了很大的改

  观,但与需求相比,还相差甚远,乡村教育经费不足的压力

  越来越大了;信息社会把原来就落后的乡村办学条件再一次

  向后抛得比历史上任何时候的距离都远。许多村小不要说现

  代化的教学设备,就连基本的教学手段都难以满足。许多学

  校用地狭窄,没有学生活动场地,没有基本体育、音乐、美

  术及其他活动课教学设施,老师们依然是用“一块黑板一张

  嘴,两支粉笔一本书”来完成教学任务的。最为严重的是还

  存在许多危房学校,被陶渊明称为“世外桃源”的陶寓村小

  学的校长和老师们每天轮流值班,在墙壁的裂缝处贴上白

  纸,一旦发现白纸有裂痕,马上组织学生撤离,这严重威胁

  着师生安全。村级小学办学条件差,影响和阻碍着我国农村

  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提高。

  2、在校学生逐年减少,生源大量流失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教育资源的重组以及农

  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村小学生

  源骤减问题日益凸现,以

  我校为例:

  2006年全校学生有

  305人,2007年

  280人,2008年为

  202人,2009年为

  167人。这种现状在我县农村小学普

  遍存在,因而不能不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种:首先是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农村人口出生率明显下降,使生源大量减少。其次,城乡二元结构差别造就的教育资源发展不均衡,加上现在的家长越来越重视对孩子的教育,都希望子女接受更好的教

  育,想方设法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将子女转学到县城小学,使

  农村小学生源日益减少。再次,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现在不少农民外出务工,将孩子带在身边,送进城市学校就

  读,客观上造就了农村小学生源的减少。

  3、教师队伍素质参差不齐

  在农村小学整体上出现了教师队伍“老龄化”的现象。

  这种趋势令人担忧。因为这些年纪大的教师,只有少数受过

  专业教育,大部分是民师转正过来的。他们仅凭自己日积月

  累的教学经验开展工作,教法陈旧,观念落后,知识结构老

  化,知识面窄,面对新形势下的素质教育,改革后的义务教

  育课程,往往觉得力不从心,无所适从。教师队伍中还有相

  当一部分是县内政策班招生的,虽然也接受过教师专业培

  训,但教学基本功相当扎实的为数不多。再者教师队伍中出

  现“留不住”的现象,目前我县在村级小学任教的中师毕业

  生已寥寥无几,他们大多调往县城、乡镇中心学校或初中。

  4、教学科研流于形式,课程改革举步维艰

  农村教育,一直笼罩在应试教育的阴影里,教师的教学

  工作就成了追求学生的学习成绩,从而导致教师从事教学研

  究主动性不强,积极性不高,学校只能依靠

  制度强制推进,大多数教师认为从事教学研究是年轻教师的事,甚至是教育

  专家的事。即使开展教研活动,也是为了应付检查,并没有

  把教学研究看作是提升自己业务能力的途径,评课也多为应

  付性地简单说两句,主题不明确,发言人不能完全投入,不

  是跑题,就是不了了之,缺乏应有的争论,体现不出教研的气氛。这种形式化的教研活动效益低下,不能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从而影响学校课程改革的推进工作。

  二、农村小学走出困境的相应对策

  农村小学占了义务教育的半壁河山,必须高度重视它当前所

  面临的困境。对农村小学现状的分析不是目的,找出解决问

  题的对策才是目的的所在。针对农村小学存在的问题笔者建

  议采取以下对策:

  1、加大农村小学教育投入,均衡教育资源

  村级小学办学条件所存在的严重问题,使改善村级小学的办

  学条件已成为当务之急,基础教育是一项关于国计民生的大

  事,小学教育更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环节,也是我们实施科学

  兴国战略的重要方面,我们应重视农村小学教育,发展均衡

  教育,一方面教育当局应加大教育政策的倾斜力度,继续支

  持农村小学教育。另一方面应调动社会力量,呼吁社会各界

  人士关注教育,关注农村小学教育,使村级小学办学条件有

  明显提高。

  2、深化农村教育体制改革,加大学校布局调整力度

  为了进一步整合农村教育资源,加快实现城乡教育的均衡发

  展,进一步提高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我们县应不断加

  大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力度。针对农村学校布点多,规模小,教育资源闲置的问题,打破乡镇、村组界线,采取分散合并、直接撤并,建中心学校,完全小学、教学点等方式,对办学

  规模小,办学条件差的农村小学进行调整撤并,以布局调整

  带动项目建设,以项目建设推进危房改造。对学校布局进行

  调整,使教育资源得到有效整合,校舍条件得到改善,办学

  质量得到提高,才能有效防止生源大量流失。

  3.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专业水平

  常言道,学生要一碗水,老师应有一桶水。当今时代这个比

  例不适应教育的发展,教师仅有一桶水是远远不够的。新一

  轮课程改革,素质教育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特别是小

  学老师,需打造成学习型教师,当今教师要博览群书,丰富

  知识,更新教学方法,与时俱进,方能适应时代发展。教师

  的知识水平,业务能力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与否。

  (1)以考促学

  目前,有多少同行朋友用了多少时间去学习,钻研业务?自

  觉去“充电”?我认为老师与学生一样要读书啊。没有压力

  就没有动力,只有对教师进行考试检测,才能促进他们自觉

  去学习,自觉提高。八十年代,教师教材教法考试,对老师

  学习,提高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以考促学,关键要务求实效,不要留于形式,一定要防止走过场,否则适得其反,才能达

  到以考促学的目的。

  (2)以训促提高

  针对教师教学方法陈旧,知识贫乏,教学艺术差等现象,我

  认为教育主管部门、业务部门应组织对教师进行在职、离职、短期或较长期

  (一个月、一个学期)

  的培训。

  通过理论学习、实地考察、实习等方式,可以提高老师的知识水平,业务能

  力。教育主管部门、业务部门制定培训规划,确定培训周期,力争两年或三年

  全县小学教师轮训一次。方式可采取逐级骨

  干培训,骨干培训骨干,最后达到全员培训。

  4、坚持开展校本教研,引领教师的专业成长

  课堂是教育的“终端”,新课程理念如果不能最终落实到课

  堂教学,体现于课堂教学,那么新课程改革就不可能成功,从理念到实践之间有一段艰难的路要走,尤其是对广大农村

  中小学教师来讲要经过一个艰难的转化历程。在落实新课程

  理念方面,管理者既充当组织者,实践者的角色,又充当着

  研究者,构建者的角色。由此看来,管理者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与教师同成长,但又要比教师担当更多的角色,即作

  为新课程改革引领者、组织者的角色,因此,管理者要坚持

  开展校本教研,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1)引导教师在实践中反思

  引导教师不断地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

  定期举办“新

  课程实施回头看”,引导第一线教师经常性的反思自己的教

  学活动;引导教师备好“教后案”,促使教师们在实践的基

  础上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行为;鼓励教师写教

  学反思,利用网络空间,展示教师的才华,也展示教师的教

  学才艺。

  (2)引导教师在教研中共进

  开展系列“新课程专题”教研活动,以教师间的互助和教师

  个人反思相结合,促进教师专业在实践中成长。

  可以通过“人

  人上好一节研讨课,人人评好一节课”;落实好研讨课的“备

  ---上---说---评---上”五个环节,建立起评课的目的在于推进

  教师反思,完善执教者以人为本的观念;可以通过“人人都

  有专题研究,人人能开一次讲座”,相互间交流探究,深化

  教师的专题研究,提高

  教师的专业素养。

  农村义务教育是我国教育工作的重点,而农村的小学教育更

  是重中之重,只有加强农村小学教育的力度,才能逐步提高

  农村教育的质量。路漫漫其修远兮,农村小学教育需要国家

  和政府更高的重视和不断的探索,更需要全民支持。

篇七:当前农村学校教育存在的问题

  

  当前农村义务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农村地区接受基础教育的人口众多,村校布局分散,师资水平较低,办学条件较差,整个农村教育还相当滞后。目前农村中小学校已经走进了义务教育改革的行列,重视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教学行为正在逐渐形成。要发展农村教育,改变农村教育滞后的现状,把握机遇,认真落实义务教育的各项改革是一个契机。然而农村中小学在各项改革中面临的问题很多,若得不到妥善解决,将会严重影响农村地区的教育改革进一步向纵深发展。

  一、主要表现

  1、办学条件差。除了校园占地面积外,农村学校普遍存在教学用房、教学装备、食宿条件标准低、数量不足等问题,而且与城市学校的差距越来越大。

  2、教师数量不够,整体素质较低。在教职工编制标准设置上,出现实质性倒退,可以说是从政策上拉大了城乡教师编制标准的差距。

  3、投入严重不足,生均公用经费政策落实不好,学校累计债务化解难,运转困难。

  4、教师的职业压力越来越重,到了已无法承担的地步。

  二、主要原因

  1、政策歧视。这是农村义务教育发展不好,城乡教育差距越来越大的主要原因。从客观来讲,建国后我国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实行城乡非均衡发展模式,以农补工,以农村支持城市,形成了城乡

  二元经济结构,城乡分治、城市取向,几乎所有的政策措施都是如此,各种资源集中于城市,教育也不例外,国家在各方面优先发展城市教育,优先发展各类重点、示范、“窗口”,几十年积淀下来,就造成了现在的城乡差距局面。从主观上来讲,许多地方还未自觉地、主动地认识我国已经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新的发展阶段,没有真正树立正确政绩观,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的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热衷于直接发展经济,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不愿意多花精力、多用财力于农村教育这个缺口大、问题多、见效慢的基础事业。我地区也是采取了先保城市后发展农村的做法,在经费投入上、师资编制的配备、教师的培训提高和教师的调配上均向城市倾斜,导致农村学生享受了不了优质教育资源,使城乡差距越来越大,广大农民对优质教育资源需求的呼声越来越强烈。

  2、措施不力。这是农村义务教育发展不好、城乡教育差距越来越大的重要原因。尽管有科教兴国、科教兴滇等响亮的口号,但在工作布局和对各级党委、政府的政绩考核上,教育特别是农村教育并没有体现出它应有的存在。与计生、综治、党风廉政、环保、安全、财税、“三农”,甚至交通、国土、建设等方面的工作比,教育工作及其考核就是一个软项,教育方面的法律法规、政策措施可软可硬,可执行可不执行。可执行得好也可执行得少,少有问津。结果,尽管教育花了各级政府最大一笔钱,但教育事业在很大程度上还是教育系统内部的事。

  3、职能错位。这是农村义务教育发展不好,城乡教育差距越来

  越大的直接原因。政府用于教育的各种资源始终不足。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基本确立的情况下,政府有限的教育资源只能用于为每位公民提供平等的公共服务,解决义务教育阶段“吃饱”的问题,而部分社会成员在义务教育阶段和非义务教育阶段要“吃好”的问题,一般地,应主要由市场提供。因此,各级政府在教育方面的基本任务应该是努力确保每一位公民接受平等的义务教育,其具体要求就是推进城乡义务教育的均衡、健康、可持续发展,而不能热衷于集中大量资源办各类示范校、重点校、窗口校。对农村义务教育“雪中送炭”,而少给城市学校特别是一部分优势学校“锦上添花”。

  4、体制不顺。农村学校在实行以乡镇管理为主的体制下,给农村教育的健康快速发展形成了一定的制度性障碍:一是只保基本的维持性投入,不愿在改善办学条件上增加投入;二是权力越位。在学校的人事安排上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争权,本由教育部门管理的教师调配、学校内部的人事调整各级领导却站在前台来行使。三是当下的干部管理体制,不利于学校管理队伍的建设。班子不团结、缺乏战斗力时有存在。

  5、压力过大。

  在农村,800万教师承担着6600万中小学生的教育,这个庞大人群的生存状态直接关系着整个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从总体上看,近年来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福利待遇均有了明显提高。但对于广大的农村中小学教师而言,他们的生活境况是否也达到了一种相对令人满意的程度,调查发现:这些农村中小学教师面临的压力很大,他们的处境仍然艰辛。教师,一个以传授知识,传承文化为主

  的职业,人们只知道教师职业的重要,但它所背负的职业压力却往往被人忽视。今天,教师的地位已经从旧社会的老九上升到“太阳底下最光荣的职业”。可这只是在称呼上而已,教师在面临工作、生活的双重挑战下,由此产生的压力和心理问题不仅仅影响着个人的生活质量,而且还直接影响到教育的对象,教师们的心理压力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问题是值得我们深思与探讨的。

  新时期的教师普遍感到工作中承受着较大压力,近年来,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开始从以前的物质要求提升到了精神要求,越来越多的人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但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家长们”只要能出奶的牛,而最好这头牛什么也不吃"的思想是越来越严重,他们要求孩子出成绩的同时,也要求教师全身心的爱孩子。在他们的心中,只要把孩子交到学校的手中,剩下的问题就是学校的问题,他们认为应该由教师主动与家长联系,而不是自己要主动的到学校或者打电话了解孩子在校的情况。

  三、几点建议

  从总体来说,各级党委、政府及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该把发展农村义务教育、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作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任务。农村义务教育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不是财政问题,而是政策问题、决心问题。只要多从政治的角度、全局的高度入手,坚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农村义务教育的许多难题就会迎刃而解。

  1、要对现行的教育法律、法规、政策及其配套措施进行全面清

  理,为农村义务教育发展构建良好的法制环境,从制度安排上确保农民与城市居民一样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从制度上消除教育歧视。可以以市县为单位,逐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逐步实行完善农村义务教育体系。

  2、要将发展农村义务教育,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纳入对各级党政班子及其主要领导的考核体系,加大考核权重,变“软考核”为“硬考核”。各级政府应切实转变职能,将有限的资源主要用于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和城市薄弱学校建设,新增高中教育规模和义务教育阶段的优质资源建设应主要由市场提供。要采取更加坚决有力的措施促进民办教育发展,拓宽教育投入渠道,切实增加教育投入。

  3、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最经济、见效最快的办法是提高农村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配足教师,(特别是各类专业教师的配备,不要一直认为农村教师就是“万金油”)加强培训,提高素质,这是发展农村教育的必由之路。各级政府的教育投入中要更加合理地安排校舍场地、师资师训和教育装备的分配比例,不能只见物不见人,只重硬件不重软件。

  4、请政府进一步关心地方工作,要进一步充实教育督导室的力量,多聘请一些专兼职督学,分片包干,经常到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履行教育职责的情况进行督导,针对一些共性问题(特别是教育投入和管理体制方面的问题)进行专项检查,指导地区教育工作健康发展。

  5、教师奴隶化,学生祖宗化,人际复杂化,加班日夜化,上班无偿化,检查严厉化,待遇民工化,翻身是神话。贾平凹说的这句打油诗很好的反映了现今社会大部分教师的处境。

  社会政府学校方面,社会应该关心与支持老师的工作,建立合理的角色期待,创设一个好的人文环境,可以在制定相关法规时,切实保护教师权益,体现人文关怀,满足教师的基本生存条件。各级政府应该在落实义务教育经费的同时,真正落实教师的工资等待遇保障。公共教育事业是需要政府保障和公众的支持,但对于在教育专业领域内的工作,公众在要求教师承担责任的同时,如教师的教学、教育工作,必须不侵犯其专业自主权。真正做到胡锦涛总书记所提出的,“保障教师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维护教师合法权益”。学校和校领导也应该对教师采取一种重用和关怀相结合的管理方式,不仅对教师在业务上有要求,同时也应该给予满足他们个人需要的激励,建立积极向上、和谐发展的教育文化氛围。并且对教师进行一个定期的健康教育与健康监控,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篇八:当前农村学校教育存在的问题

  

  农村教育存有的问题

  一、小学教育的重要性

  小学教育是整个教育事业的基础,影响着整个教冇事业的质量:首先,小学教弃在义务教

  冇实施中占据基础地位。义务教育的普及水准、质量髙低,直接关乎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所

  需劳动力素质和人才质呈:。小学教冇是九年义务教育的第一阶段,在实施义务教育、杜绝新

  文盲产生、保障公民教冇义务与权力方而都具有重要意义。其次,小学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

  中有重要地位。小学教冇是初等教冇阶段,是各级各类教性。

  二、农村小学教冇的现状分析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增强农村教育工作决尢》中强调,对于经济发展和教育的发展来说,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农村小学教育规模较小、办学条件较差、师资力量较弱,管理上缺乏

  规范性,无法顺利实现教育目标。

  三、农村小学教冇师资力量难以保障

  教师是教学的实施者,是学校教弃的管理者,学术界绝大部分观点都认同师资对于小学教

  育的重要性。当前,农村小学普遍而临师资质量不高、教师数量短缺等问题。在职教师往往

  身兼数职,同时带多个年级、多个科目的课程,还要参与学校的行政管理工作,如负责少先队活

  动、参加社区活动及各种比赛项目,加上农村环境艰苦,年轻老师的流动率比较高,教师队伍老

  化、不稳立、质量低等导致教师队伍建设面临很大问题。

  农村小学基础建设水平弱,普遍存有校舍落后,教学设施与现代化脫巧的情况,甚至无法满

  足国家对于学校建设的标准化要求。究苴原因是在教冇经费的管理上,存有着不足和不平均

  两大问题。因存有地区差异,经济较发落后地区的教育经费相对较少。加上对于城乡小学教

  育的分配存有不均,很少存有额外拨款,使农村小学的经费保障得不到充分落实。体冇场地、乐器等基本教弃设施的缺失对于实现小学生徳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目标起到限制作用。

  五、农村小学教育缺少与家长合作

  ff的起点和基石,为学生身心健康奠

  立基础,也为接受中、高等教冇提供了可能

  “校园教冇才是教冇"的观点在农村较为普迪。家庭没有给学校教育应有的支持,仍然有一

  部分家长没有从根本上理解到知识和文化对子女成长的意义,没有理解到自己在对子女的教

  育中应有的责任和义务,致使因忙着农活或外出打工赚钱而忽略对孩子的引导与教育,使小

  学生产生自卑感,形成孤僻、任性、倔强的心理,对于学校教育的有效性产生制约。

  六、农村小学教育师资力量难以保障

  教师是教学的实施者,是学校教育的管理者,学术界绝大部分观点都认同师资对于小学教

  冇的重要性。当前,农村小学普颯而临师资质量不高、教师数量短缺等问题。在职教师往往

  身兼数职,同时带多个年级、多个科目的课程,还要参与学校的行政管理工作,如负责少先队活

  动、参加社区活动及各种比赛项目,加上农村环境艰苦,年轻老师的流动率比较髙,教师队伍老师队伍建设而临很大问题

  化、不稳泄、质疑低等导致教

篇九:当前农村学校教育存在的问题

  

  当前农村学校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西安市临潼区新市街办焦范小学

  二〇一三年十二月十六日

  当前农村学校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近年来,随着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数量的进一步增多,农村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及教育问题日益突出。,农村中小学学生中留守儿童占了大部分,有的由单亲监护,有的由祖辈监护,有的由亲友监护,此外,还存在个别留守儿童独自生活的情况。这些孩子在生命安全和心理健康、教育教养方面出现了许多问题,存在许多隐患。如何让这部分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已成了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存在“四个问题”

  一.

  身体健康问题

  有的留守儿童特别是监护人家庭生活仍比较困难的儿童,有时温饱得不到保证,部分留守儿童营养严重不良,并缺乏必要的卫生、保健、医疗条件。

  二.心理健康问题

  留守儿童往往会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自卑胆怯、行为孤僻、情绪消极等特征。并极易受到不良生活和行为习惯的影响,再加上一些在外打工的家长以多给钱作为爱的补偿,养成了部分留守学生我行我素、自私自利、乱花钱、比阔气的坏习惯以及吸烟、迷恋网吧、打架、早恋等不良行为。

  三.学习成绩问题

  由于心理问题的存在和农活、家务活的增多,而且作业无人辅导,学习成绩较差,作业不认真完成,无心上学,往往学习成绩下降甚至厌学逃学。

  四.

  安全保障问题

  由于缺乏家庭管护和自我保护能力不强,留守儿童又很容易成为各类犯罪侵犯的高危人群,容易酿成许多伤害事故。

  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四点建议”

  1、完善农村留守儿童的关怀教育机制

  建立“代管家长”制度,加强对“代管家长”和监护人的培训,使他们掌握更多的心理学知识,加大对留守儿童课内课外的管护力度,让留守儿童生活有人照管、学习有人辅导。同时要充分发挥媒体作用,加强社会各界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努力构建以留守儿童为中心的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参与的三位一体的教育保护网络。

  2、积极开展各种留守儿童关爱活动

  定期聘请法制宣传员来校做专题演讲、主题班会、团队活动,举办书画展、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等各种活动,使留守儿童生活在欢乐的氛围中,增强学习、生活的自信心。开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和体谅父母教育等,培养留守儿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保障农村小学教育经费投入

  由于农村学校条件差,教学和活动条件也很差,经费极少,使农村留守学生在家庭教育缺失的情况下,学校和教师的教育功能不能更有效的发挥。更没法实现保障和奖励留守儿童。以促进其全面发展。

  4、发展本地经济,留住劳动力。

  如果能抓住可利用资源大力发展,这对于我们所在区域经济的发展和

  留守儿童的解决问题,都会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同在蓝天下,共同成长进步”。我们将继续关注留守儿童的问题,为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生活、心理健康、安全等问题作出应有的努力。同时,我们也希望全社会能更多地关注留守儿童,为这一特殊群体建造一条共同关爱、呵护的桥梁。

篇十:当前农村学校教育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农村教育状况虽然有了明显改善,但仍存在着很多问题。总的看来,我国农村教育的整体发展水平低,与城乡教育存在着巨大差别。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育经费短缺

  投入少,经费短缺是农村教育发展中面临的首要问题。由于经费短缺,现有农村教育的办学条件只能满足学科教学的基本需要,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相去甚远。农村中小学教师学历层次偏低,教师工资待遇不能保障,学校的教学设施简陋,教学基本仪器不足等也是不争的事实。这些现实问题都严重影响了农村教育的质量。

  二、农村教育结构不合理,教育脱离农村社会的实际

  由于社会、经济、政治、思想等因素的制约,农村教育形成了单一的全日制普通学校教育结构,忽视了各种形式的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而农村教育的内容和学科设置脱离农村实际。接受教育的毕业生回去后缺乏实际的生产能力,人才培养与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目前,农村人才呈现出“三少”的特点:中高级人才少,专业技术人才少,直接为“三农”服务的人才少。没有形成健全有效的农村教育和科技培训体系,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方式、内容和规模比较薄弱,缺少培养适应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专业技术人才的实践基地。农村教育与农村经济社会的不协调性,严重限制着农村教育本身的长远发展。

  三、农民收入水平偏低,教育负担过重

  我国城乡在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收入上存在着明显的差距。据统计资料显示,我国目前城市居民收入是乡村居民的2.90倍。农村居民收入低下,加上孩子多相比城市居民在教育经费上负担较重,农村的支付能力较弱,加之过重的教育负担,降低了农村对教育的有效需求,使农村教育处在较低的水平。

  四、农村教师队伍的现状令人担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师资队伍不稳定,农村教师流失严重。由于农村地区教师待遇普遍低,有的地区甚至连教师的工资也不能保障,加上他们缺乏进修和专业发展的机会,农村教师也加入了人才流动的大潮。这使本来就虚弱不堪的农村教育雪上加霜。其次,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低。由于农村教育工作环境差,教师待遇低,业务培训少,许多中青年骨干教师流向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再次,农村中小学教师老龄化严重。由于历史的原因和当前的实际,农村教师特别是中小学教师大都是过去的老教师,他们由于年龄偏大、学历偏低、身体偏差、真正有益的业务培训少,这样的教师队伍构成严重制约农村教育的发展。

  五、教育观念落后

  农村普遍认为教育投入是消费性的,而缺乏教育投入是生产投入,是新的经济增长点的观念;认为教育是单纯传授知识,而缺乏教育担负着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人才创新的任务观念。这些落后和陈旧的教育观念,制约了农村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推荐访问:当前农村学校教育存在的问题 农村 学校 教育

本文来源:https://www.taohy.cn/fanwendaquan/jiaoyuzhengdun/40468.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