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君博文库网!

题教育开展以来(4月初)开展【四篇】

文章来源:网友投稿 时间:2023-12-15 08:38:03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题教育开展以来(4月初)开展【四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题教育开展以来(4月初)开展【四篇】

题教育开展以来(4月初)开展4篇

第1篇: 题教育开展以来(4月初)开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与实践研究论文

题目: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发展变化

姓名:涂 洁

学号:2011202110152

学院:计算机学院

班级:2011级计算机应用4班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发展变化

内容摘要: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实现了党在历史上的伟大转折。从此,党和国家把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中来,开创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取得举世瞩目辉煌成就,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本文简单论述了1978年以后的30多年中国社会各方面的变化以及发生这些变化的原因,同时也列举了一些发展过程中随之出现的问题及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议。

关键词:1978,改革开放,发展变化,综合国力,存在问题

30年弹指一挥,30年沧海桑田。30多年来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以改革实现开放,以开放实现改革,改革与开放形成了发展中的“双轮驱动”,成为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30多年来的改革开放使中国不仅摆脱了“一穷二白”的生活面貌,解决了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温饱问题,提前实现了小康社会,而且在经济、文化、科技、军事、国际地位等诸多方面取得了巨大发展进步,并成为一个在解决诸多全球问题时不可被忽略的且在当今世界大舞台上发挥着重要作用的世界大国。

一、从身边的生活变化看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变化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关于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的概括。之所以把“以人为本”放在第一位,顾名思义,它才应该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以人为本”就应该是以百姓为本,这符合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方针。长期以来,我们的党不断把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落实到百姓的生活起居当中,真正做到了为百姓谋福利、谋发展。在我的老家,当地政府就认真的贯彻了科学发展观的相关精神,现在科学发展观带来的变化可以从百姓生活变化中看出来,科学发展体现在百姓日常生活中的收入水平、教育文化、居住条件、交通通讯、生态环境等方方面面的变化历程中看出来,可以说老百姓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回顾过去,我感慨万千。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我的童年开始在安徽西北部的农村。

记得小时候每天晚上我们家里都是通过煤油灯或是蜡烛来照明,唯一的家用电器就是手电筒了,自行车是当时家里唯一的交通工具。当时的农村温饱问题已经不再问题了,家家户户每年上交完公粮后都能剩下一年的粮食。但是,当时的生产力欠发展。麦收季节时,每家每户所有能拿镰刀的人全员出动,争分夺秒的抢收成熟的小麦,生怕天有不如人愿;
春季耕种时,有牛的人家靠牛耕地,没有牛的人家,就靠自己的双手拿着钉耙耕地。一年当中,也就数这两个时节热闹,村落间、田间小道上来来往往的尽是木板车,有的运送收成的粮食,有的拉运肥料,有的托运秸秆回家当柴火,有的急匆匆的往田里赶……

随着时代的发展,改革开放的推进,中国的农村也在发生着变化。渐渐地煤油灯退出了黑夜,取而代之的是更为明亮的电灯泡和日光灯,电视机,电风扇等家用电器走进农村家庭,村落间的交通工具也丰富起来了。耕牛也退出了历史舞台,各式各样的农业机械开进了农田,大大缩短了农忙时节,同时也相应的提高了粮食产量。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中国的农村,老百姓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农民收入显著增加,现在绝大部分农村家庭的生活都达到了甚至远超过了小康水平。

30多年来,农村的教育也也有很大的发展变化。回想小时候上学的情形,现在仍记忆犹新。那是我们行政村就一所小学,每天上学都要来回步行四个两公里。记得当时我们学校只有五个简陋的教室,墙壁四面通风,冬天的时候教室里特别冷,在小学五年里,每年的冬天我的手和脚都冻成冻疮。那时候教室里条件特别差,地面还是泥土地,学生们坐的板凳是从自己家里带的,趴的桌子是用泥墩子架起来的长木板。由于是用泥巴砌成的墩子,所以经常破损,每当下雨同学们就到教室外挖泥巴修补泥墩子。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年级的升高,学校的条件也越来越好了。地面变成了水泥地面,架长木板的墩子变成了水泥墩子,再到我上五年级的时候,同学们趴的桌子变成了真桌子。而现在,我们的小学已经幡然一新,有了崭新的教室,教室的条件更好了,同学们的学习条件更好了。这一切的发展变化,均展现了30多年来农村教育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的发展政策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在土地政策方面,由最开始的家庭承包联产到户,并每年上交一定的公粮,到农民家庭不再上交公粮,再到国家给每个种田家庭发放补贴,即补粮,再到现在的土地保险,这些政策不仅反映了国家“三农”的惠民政策,而且反映了近年来中国农村的迅速发展。在粮食发面,农村老百姓不用再交国家公粮了,每年丰收的粮食转而卖给国家或市场,大大增加了农民纯收入。在农民医疗发面,近年来,农村合作医疗迅速发展起来,而且广泛普及了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既大大方便了农民在家看病问题,也在较大程度上减少了农民看病治病成本。

总而言之,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的农村迅速发展了30多年,中国的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农民老百姓的思想得到了进一步解放,中国农民的负担减轻了,中国农民也相对富裕起来了。

二、从中国的综合国力的提升看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变化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实现了党在历史上的伟大转折。从此,党和国家把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中来,开创了一条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事实证明: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成功参与经济全球化是中国崛起的关键。这一成功,可以归结为以努力推动国内体制的改革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要求,以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拉动国内改革。从生产要素国际流动的意义上看,开放为要素的流入打通了道路,而改革既释放了国内长期闲置的低级和低流动性生产要素,又为高级和高流动性要素的流入形成了发挥作用的机制和条件,进而增强了开放对要素流入的吸引力。因此,改革与开放平行推进这种“双轮驱动”构成了中国在全球化中崛起。

过去30多年,中国经济还好吗?我国国家统计局一次次地用翔实的数据和分析回答世人之问: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综合国力大幅提升,在这期间经济总量超越德国、日本,居世界位次稳步提升。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有目共睹。特别是2006至201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实际增长11.2%,不仅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速,而且比“十五”时期年平均增速快1.4个百分点,是改革开放以来最快的时期之一。经济总量不断迈上新台阶。201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97983亿元,扣除价格因素,比2005年增长69.9%;
按平均汇率折算达到58791亿美元,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我国对外经济与对外贸易水平提升,开放型经济迈上新台阶。进出口贸易总额近年来一直位居世界前列,其中货物出口额在2009年超过德国跃居世界第一位;
货物进口额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
连续18年是发展中国家中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财政实力明显增强,2010年中国财政收入超过8万亿,达到83080亿元,比2005年增长1.6倍,年均增长21.3%;
2010年末,中国外汇储备已达到28473亿美元,比2005年增长2.5倍,自2006年超过日本,连续五年稳居世界第一位。

在科技方面,“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嫦娥一号、嫦娥二号卫星成功发射,北斗导航系统的组建,首台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系统、第一台深海载人潜水器等重大科技工程成果丰硕,均为中国科技进步的写照。

另外,在军事、国际地位、国际合作、区域政治经济等方面,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都取得了巨大成就,并对世界格局产生了很大影响。“中国军事威胁论”、“金砖国家”、“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上海合作组织”等等这些,都深刻的表明了中国在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巨大发展成就,彰显了中国综合国力显著提升。

三、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经济总体上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人民物质生活水平得到普遍的提高、综合国力和世界地位显著提高。但与此同时也累积了大量的问题和矛盾,经济上两级分化已到危险边缘、经济总量大但竞争力不强、技术含量不高、大部分处于产业价值链的低端,资源透支严重、各区域发展极不平衡、环境污染居于世界之最,公共管理水平不能与时俱进,功利主义、拜金主义导致社会精神文明开倒车、部分人极端自私自利、唯利是图,导致豆腐渣工程、有毒食品、假药泛滥成灾,人人自危;
社保体系不公平,普通民众生存压力大、对富人、特权阶级仇视日益加剧、某些政府部门与民争利加上腐败盛行已经积累了很深的民怨。国内矛盾已经到了很危险的地步。

1 发展中公平与效率本末倒置。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这是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提出的经济发展方针。邓小平之所以没强调以公平为前提,是因为社会主义本身就是一个民主公平的制度。在这样一个体制下,人人平等、公平乃是一个人尽皆知的事实,不需要加以强调。然而我们的经济发展却逐渐远离了这个方针的主旨。“一部分人先富”做到了,却未能“带动后富”。一部分人在更富的同时,另一部分人,却变得更穷。社会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基尼系数(衡量收入分配“不平均程度”的指标)逐年攀升,甚至远远超过了美国等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发展模式虽然促进了发展,却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为了保证中国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发展中的公平问题亟待解决。

2 政治体制改革滞后。中国三十年改革开放最大的失误是公权力失控, 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约束政府和官员, 以至于逐渐形成了庞大的特权利益集团,严重地阻碍了公民社会、法治国家的建立。由于政治体制改革滞后,特权制度及由特权引发的腐败问题、民生问题、行政性垄断问题、弱势群体问题成为当今中国最严重的社会问题。为此,要加强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增强政府官员的服务意识。在行政部门的管理中引入市场机制,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政府要主动接受来自社会各界的监督。

3 环境问题突出。2007年中国环境绿皮书指出:中国的生态环境“局部治理,总体恶化”。中国正在为环境污染付出沉重的代价。世界银行2001年发展报告中列举的世界20个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中国占了16个。中国许多大城市肺癌标化死亡人数增加了8~10倍。据研究,到2020年,中国仅为燃煤污染导致的疾病就将付出3900亿美元。根据2005年3月4日发布的《中国环境危机》报告:目前火电厂是排放大气污染物的大户,占到了全国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的一半以上;
而我国每年因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千亿元;
全国采煤沉陷区面积已达40万公顷,造成大量土地破坏和移民搬迁;
全国1500多座煤矸石山,累计堆存30多亿吨,占地超过15万亩;
全国74家重点钢铁企业,有18家建在直辖市或省会城市;
34家建在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中国还是粗放式的生产方式,我们每增加1元的生产总值消耗的能源是世界平均的4倍,是日本的6倍。我国生产一吨钢耗水是国际先进水平的10~40倍,开采一吨原油耗水是国际先进水平的6~26倍, 生产一吨纸耗水是国际先进水平的3~10倍;

企业的高消耗、落后的生产方式,必然导致高污染。追求片面发展付出的代价是沉重的,为了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恶化的矛盾,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势在必行。

4 改革不全面。如户籍制度。户籍制度与市场经济完全相悖离、相冲突,成为“三农”问题的祸根,严重阻碍了中国城市化的发展。户籍的制度安排,使得城市可以无限度地榨取农村的财富、富裕地区可以无限度地掠夺贫困地区的人力资源,而无须负责。迁徙自由本是人的一项基本权利,在我国却得到了限制。诚然,实行户籍制度是出于我国特殊国情的考虑,是为了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实现更好的发展。然而,除了户籍制度,难道没有更好管理方式吗?就像是计划生育一样,日本没有实行计划生育,人口密度也远大于我国,日本的发展也很成功。发展不能以牺牲人民的利益为代价,发展是为了人民。在民主化水平逐渐提高的今天,户籍制度急需改革。

三十年的激荡改革,成绩斐然,暴露的问题也很多。想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的改革开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参考文献

[1]生意社.中国“十一五”经济总量超德日,综合国力大提升.中国电力网.2011-3-2

[2]记者集体采写.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东方网-文汇报.2008-12-20

[3]许翠玲.改革开放30年历史经验总结及反思.山东师范大学学士论文.2009-6-6

[4]胡星斗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成就与问题总结-兼论建立中国的改革开放学,迎接新改革开放时代[J] 《社会科学论坛》2008/11

[5]魏杰.30年中国对外开放战略的变革———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J].理论前沿,2008/10

第2篇: 题教育开展以来(4月初)开展

今年6月开始,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作者:
来源:《党员生活·下》2019年第05期

        5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从今年6月开始,在全党自上而下分两批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会议强调,开展这次主题教育,要坚持思想建黨、理论强党,推动全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同一切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的问题作坚决斗争,努力把我们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深深植根于思想中、具体落实到行动上,不断巩固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要引导全党同志勇担职责使命,焕发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把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特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任务落实到位。

第3篇: 题教育开展以来(4月初)开展

论改革开放以来文化发展

【摘要】文化是人民精神的支柱与体现。发展文化已经成为必然的道路。文化的去向影响着人民的素质涵养,精神层次。甚至对社会,国家安定,世界影响有着关系。发展文化正成为国家发展的重中之重。我们因该从历史,社会,个人方面分析并思考。【关键词】 改革开放;
文化创新;
发展

【正文】

一:改革开放以来以来中国文化发展的回顾

1978 年党中央开始拨乱反正,中国社会跨入了崭新的发展阶段。改革开放、经济体制转换引起了社会深刻的全面转型。处在这一时期的中国文化既是这一特定时期的历史产物,同时也是这一时期的历史见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积极改进了对文化事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在领导新时期文化工作的实践中,及时地调整和发展了文化艺术工作的方针政策;重申“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明确提出在不违反政治方向的前提下,不仅文化艺术的不同形式、风格可以自由竞争和争鸣,而且文化艺术作品的思想内容也要百花齐放;制定了繁荣文化艺术创作、发展群众文化活动和加强中外文化交流的许多具体政策和规定;提出了文化产品的生产要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准则,力求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佳结合的方针;提出了适应政治和经济体制改革需要进行文化体制改革的方针;等等。这些调整和发展为整个中国文化事业的发展开辟

了更加广阔的道路。首先,在“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方针指引下,文化领域呈现了多层次全方位发展的局面。一是作为国家意识形态和时代主旋律的主流文化的发展。1978 年以来主流文化按照“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原则,进行了拨乱反正、正本清源工作,从而适应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要求。主流文化在审美趣味和操作规律上也与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大众文化发生了互渗,其集中表现便是主流文化作品更加趋于平民化、大众化。主流文化的嬗变显然与改革开放以来社会背景的巨变息息相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的工作大局是改革、发展、稳定,文化发展必须与这一大局相适应;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文化活动包括主流文化也日益面向市场,即使主旋律文化艺术品也不能全靠国家拨款,国家只能养活主旋律中的主旋律;大众传媒已经发展到了今天这样一种程度,随着电视频道的增加,大众具有了更多的选择权利;文化终结了为政治服务的口号后获得了相对独立的发展空间,即使与政治关系密切的主流文化也获得了相对独立的发展空间,因之能按照文化艺术自身的规律发展。在80 年代,人文知识分子服膺于党的思想解放运动,高举启蒙和理性的大旗,在中国大地上掀起了一场持续近十年的“文化热”。尽管“文化热”有种种不足之处,但它是在改革开放背景下,经济领域、政治领域、社会领域变革在更深层次的思想文化层面的必然反映。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它支持了改革开放,促进了全社会文化观念的更新,推动了社会的进步。90 年代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更深刻而全面的转型、市场经济进一步发育并因之出现了诸多社会问题。人文知识分子承继其以天下为己任的传统,把市场经济与人文精神、后现代主义、知识分子的命运等话题作为关注对象。人文文化对由市场扩张而引发的诸多问题尤其是其对人性的正负面作用作了较深入的探讨,这对于克服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解决由体制转换、社会转型而引发的诸多问题,具有重要意义。许多老一代作家、理论家以其丰富经验在新时期文化发展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大批中年文化工作者在创作上和理论上逐渐走向成熟,以其创作和理论的实力成为新时期文化工作的骨干力量;越来越多的来自基层的有才华的青年作家、理论家走上文坛,成为发展文化事业的生力军。在这种背景下,文化艺术出现了空前的繁荣,在反映现实生活的深度和广度上,在艺术的表现力上,都有显著的进步。

二:、中国文化发展面临的几大课题

第一,是高雅文化或严肃文化和通俗文化或大众文化的矛盾。文化艺术品按其品位可区分为严肃的或高雅的、通俗的或大众的两种类型。所谓通俗的或大众的文化产品,是指在工业社会中产生,以都市大众为其消费对象,通过大众传播媒介传播的无深度的、模式化的、易复制的、按市场规律批量生产的文化产品。正如杭之所说,大众文化是“一种都市工业社会或大众消费社会的特殊产物,是大众消费社会中通过印刷媒介等大众传播媒介所承载、传递的文化产品,其明显的特征是它主要是为大众消费而制作出来的,因而它有着标准化和拟个性化的特色。。毫无疑问,市场经济乃是提高经济效益的理想手段,而社会的经济繁荣则是文化艺术发展的前提条件。同时,将市场机制引入某些文化活动领域,对后者进行市场化的经营管理,无疑将有助于这些文化活动领域转变自身运作机制、方向和方法,有助于其发展。在市场机制作用下,文化艺术产品的繁殖有更广阔的空间。但是市场机制对于严肃的或高雅的文化艺术和通俗的或大众的文化艺术具有不同的作用。通俗的或大众的文化因其通俗性、娱乐性最能抓住消费者的心理,最有可能进入市场,被买方接受实现其价值。因而,市场机制能够对通俗的大众的文

产品的繁荣提供足够而有效的刺激,此已被近年大众喜闻乐见的书刊、音乐、影视和娱乐场所的繁兴之经验事实所证明。而高雅的、严肃的文化产品将至真、至善、至美作为最高追求,从终极意义上将人类基本生存状态作为自身的最高关注对象并建构人类基本价值。

第二,是市场经济与文化价值的矛盾。文化发展可以为市场经济的发育提供精神动力,可以影响物质产品的文化含量、影响社会经济管理的发展方向、决定劳动者的文化素质、传播经济信息等。由此可见,市场经济与文化价值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一致性。另一方面,市场经济与文化价值的矛盾也是显而易见的。市场的最高原则是利益最大化,文化则以至真、至善、至美为最高价值和原则;市场经济活动关心的是个人的、团体的、局部的、世俗的利益,文化则从其终极意义上把人类基本生存状态作为自身的最高关注对象并建构人类的基本价值;市场的规则、制度、法律设施只是最低限度地保证每个人面对市场所划定的空间界限及道路规则不犯规、不逾矩,带有功利性、工具性的特征,而文化则要给社会中的每个人提供心灵停泊的家园、固置人类的安身立命之所。文化价值与市场经济矛

盾的解决可以归结为文化与市场两股力量如何平衡。

第三,是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文化和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文化的矛盾。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文化体系与市场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文化体系的冲突构成了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最深层的内驱力。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表明,在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现代市场经济体制转换过程中形成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系是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的,它真正地是大众的、科学的、民族的,体现了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要求。

第四,是中国文化认同与外来文化认同的矛盾。20 世纪中国现代文化运动是在回应西方文化的冲击时启动的。世纪之交,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逐步推进,中外文化(尤其是中西文化) 的冲突再次突现。20 世纪80 年代声势浩大的文化热中曾提出了可进一步探讨的若干问题,即文化的涵盖面、文化的重叠性、中国文化的结构、中国文化的发展阶段、中国文化的空间差异、中国文化传统的总体、中外文化交流、中国文化的世界化和世界文化的中国化等。

三:中国文化发展前景展望

中国文化发展无疑是文化发展的延续。被继承的“传统”和遗产,同时,中国文化必将随着中国社会进一步巨变,在解决世纪之交文化发展课题的基础上而发生更深刻的变化。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文化和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文化的矛盾在,而中国传统文化将在现代化社会找到应有的位置。文化是人们适应环境的产物,它与生产力发展水平、制度和体制状况具有内在关联。世纪之交存在的与计划体制相适应的文化与市场体制相适应的文化的矛盾和冲突,其根源在于新旧体制、秩序、规范交替并存情况下社会结构转型的不彻底性、局部性、不平衡性;整合机制的非协调性、滞后性和相对软弱性。因此,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全确立,文化形态亦将发生深刻的转换,两种文化体系的冲突和矛盾亦将趋于消解。同时,人们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形成新的文化价值观念。改革开放的实践无是转变人们文化价值观念的重要的动力源泉。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冲突和矛盾曾是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的一大景观。毫无疑问,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文化存在。所谓传统文化与现代化联结点决不是字面上的东西,它应该是一种精神,一种力量,一种驱动着所有奔向现代化未来的人们的强大精神动力。我们重视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以至对世界的价值,批判继承这份珍贵的人类文化遗产,并发扬光大。

第4篇: 题教育开展以来(4月初)开展

学校科技创新活动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深入开展科普宣传和科学技术传播活动,进一步提高广大科技辅导员及青少年的科学素质,引导他们形成热爱科学、勇于创新的理念。
二、重点工作
继续与高校合作,选派优秀大学生进校担任校外科技辅导员工作。各校要继续加强科技教育阵地建设,采取多种方式为学生开展科技活动创造条件,全面推动科技活动的常态化;要普及与培优相结合,全面推进重点项目,逐步形成学校科技项目特色化。
九月:
1.选送优秀作品参加第27届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2.组织参加市第28届中小学生计算机程序设计竞赛。
四月:
1.科技辅导员自身创造发明、论文参加省、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2.科普大篷车、快乐科技一堂课进校园活动。
五月:
1.组织参加全国科普宣传周活动;
2.区中小学生第九届头脑奥林匹克比赛。
六月:
举办2014年区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3-8月准备阶段)。
(1)创造发明作品
(2)生物和环境科学实践论文、调查报告
(3)“机器人”创意作品
(4)小学生科学幻想绘画,作品尺寸:38×54厘米
七月:开展科技夏令营活动。
九月:
1.举办区中小学生航空、航海、车辆模型比赛;
2.举办区中小学生计算机程序设计比赛。
十月:
1.组队参加市航空、航海、车辆模型比赛;
2.推荐优秀创新作品、论文、科幻绘画等参加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十一月:
1.组织参加第十一届省青少年电脑机器人竞赛赛区选拔赛;
2.组织参加第19届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
十二月:召开2014年青少年科技教育各项活动表彰会。

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活动方案

 为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实施科教兴校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巩固我县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成果,响应省市各级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组委会的号召,在县委、县政府、县教育局、县科技局、县科协、县团委等组织下,我县将于2010年10月举办石门县首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大赛组委会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二、总体目标

通过这一次的中小学科技创新大赛的活动,要达到以下目标。制定完整的计划,做到有计划、有目标、分阶段地加以推进和实施。完善科技创新活动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激发全校师生支持、关心、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热情。不断丰富学校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的内容与方式,培育学校教育工作者和学生的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普及科学知识,提升科学素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三、主要工作及措施

(一)加强对“创新大赛”活动工作的领导

学校要成立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领导小组,加强以校长牵头,科技教师、研究性学习教师、劳技教师等为骨干成员队伍建设。

(二)积极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系列活动

1、开展实验创新活动。

中小学以物理教师、化学教师、生物教师等对实验有爱好,并且有较好实验基础的学生要做到专门辅导,让这一部分有特长的学生对已经学过的实验有更深的理解,在理解已有实验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能对现有的实验进行改造和创新。各校不定期组织以班为单位的实验创新比赛,评出一二三等奖,一等奖获得者将代表各校参加师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此项比赛将由各校物、化、生教研组和教务处统一组织。

2、开展创新发明活动。

中小学以科技活动教师、研究性学习教师、物理教师、化学教师、要对部分对小发明、小创造有爱好,并且有较好创作基础的学生要做到针对性的辅导,让这一部分有特长的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的现象(特别是对节约、能源现象)有更深的理解,在理解生活常识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能对现有的装置进行改造和创新。中小学要不定期组织创新发明比赛,评出一二三等奖,一等奖获得者将代表学校参加师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此项比赛由中小学科技活动小组、研究性学习小组和学校教务处统一组织举行。

创新发明比赛是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的重头戏,教师必须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积极性,必须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带动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实践活动,活动的开展必须在注重提高学生能力的前提下,力争有创造性、实用性、先进性的小发明作品不断涌现,尽可能爱护、保护、尊重学生的创新思维,不能忽视、冷漠、不以为然地看待学生的奇思妙想,真正做到开发学生潜能,锻练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在实践活动中还要求学生之间必须有合作、帮助、协作、友爱的团队精神,并能保证学生在团队内各尽其才,各显所能,获得个人和团队的同步提高。

3、开展小设计活动。

  学校的美术活动小组和信息技术活动小组要承担起科幻画和电脑绘画等方面的辅导设计,这就要求老师对学生要手把手地对学生以全面的辅导,要让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能够有所创意,特别是一部分美术基础比较好的学生要做重点辅导,力求能够有较大的提高,能够设计出有较高水平的作品。中小学要组织比赛,评出一二三等奖,一等奖获得者将代表学校参加师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此项比赛由学校科技活动小组、美术小组和学校教务处统一组织举行。

4、开展小论文创作活动。

开设阅读课,做到落实到教师,落实到班级,语文教师要把阅读科普科普知识贯彻到日常教学中,不断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让部分学生能够创作出科学幻想类论文,也可以是科普读物的读后感,也可以是对已有的科普读物进行的改写。通过小论文的创作活动,不仅要提高学生的小论文写作水平,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科学意识和科学素养。要不定期组织小论文比赛,评出一二三等奖,一等奖获得者将代表学校参加师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此项比赛由各校语文小组、科技活动小组和学校教务处统一组织举行。

5、开展小制作活动

学生要在小发明、小制作的基础上开展科学实践活动,亲自动手,切身体验才能够有亲身体会。学校科技活动组、物理活动小组、化学活动小组、社会实践组要对学生进行辅导和帮助,要为学生制作小制作作品提供必要的条件和设备,要协助学生不断改进自己的作品,

学生在小制作中也要力求节约、简化制作步骤,不要求大、求全、求多,要做到在制作中体现以下原则:着力求精、求准、求新,在设计上下功夫,在制作上求精美。各校要不定期组织小制作比赛,评出一二三等奖,一等奖获得者将代表各校参加石门县首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此项比赛由各校科技活动小组、劳动技术小组、研究性学习小组、物理活动小组、化学活动小组、社会实践小组和学校教务处统一组织举行。

三、实施步骤

本方案分宣传发动、组织实施、检查验收、总结评比四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2018年9月)。学校应成立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活动领导小组。

第二阶段:组织实施(2018年9月-2018年11月)

把科技意识强、科普热情高、科普质量提升快的班级作为重点辅导。每项工作尽量要做到规范化,并建立标准统一、形式规范的档案,做到资料齐备、完整、真实。

第三阶段:作品验收(201年11月15日)。根据创新大赛工作计划和要求开展活动,各班要积极上交作品,上交好作品,力争在作品水平上能有一个提高,做到各班能有一项作品以上作品上报学校,学校将组织评比,并将优秀作品上交师市教育局,参加师市的评比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第四阶段:总结评比(2018年11月)。通过学校科技创新大赛评比结果的基础上,要认真进行总结工作,并对存在的不足认真加以整改。

五田中学科技创新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思想为指导,使学生明确“创新”是民族发展的灵魂,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希望。为提高广大师生科学文化素养为目标,提升全体师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开展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知识为主的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提升师生的科技创新能力。面向全体学生,以学校为基础,激发学生对科技发明创新的兴趣和爱好,关心、关注当今科技发展的新 潮流,使学生意识到自己是新世纪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增强学生的责 任感、使命感。

二、活动目的

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充分挖掘学生内在潜力,展示学生特长,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进步推进 素质教育。

三、活动主题:节能、环保、创新。

四、实施原则

1、科普性原则

以科技发明创新大赛活动为契机,在学生中进行深入扎实的科学知识、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普及教育,学生通过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提高学生的科技意识,培养创新能力。

2、主体性原则

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他们的自主探究精神和主体作用,让学生逐步成为自我开发创造力的主体。

3、个性化原则

从实际出发,发展学生个性;鼓励学生扬长补短,学有特长,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创新索质,培养创新才能。

五、组织机构

1、组委会组长:蔡先庆

成员:蔡邦华、文勇、张天佐、刘宇金、邹秀龙、何助阶、

各教研组长

2、辅导老师:

科技辅导员:王志刚以及理化生组全体教师

科普“征文”辅导:语文老师

科普板报辅导:班主任

科幻画辅导:刘建红以及中小学美术组老师

科技制作辅导:理、化、生、地老师

科技实践辅导:综合实践小组成员

六、活动内容

本届青少年的科技创新活动从四个方面着手。

(一)科普宣传

1、利用国旗下讲话,做好校主题科技月宣传发动工作。(拟第4周星期一升旗仪式后)

2、利用板报、广播、电视进行宣传,班级各出一期科普教育黑 板报(教导处、德育处联合对各班进行评比,并进入业务考核)

3、各班级通过班会、团队活动、综合实践活动等途径,结合学生特点开展主题教育

4、各学科也可根据学科特点,向学生进行相关的科普教育。

(二)科普实践

1、利用班级活动,开展各项科普活动竞赛选拔活动。

2、组织学生观看科普录相片

3、开展一些科普实验、饲养、栽培活动,写篇科技小论文或观察日记。

4、举办一次科普知识讲座。

(三)科普比赛
1、科技创新制作活动(1)主题、说明
A、“科技创新小制作’”一一用身边的1旧电器、1旧玩, 具等废旧物品,运用“声、光、电、磁、机械”等科学原理创新制作科技玩具、模型等作品。
B、“生活中的小发明”一一发现生活、学习用品中的不足、缺陷,发明创出可以弥补不足与缺陷的小发明,或发明出实用、多功能的新型用具。
(注:可以只写出创造发明创意(或奇思妙想),设计思路、设计原理、设计图纸)

(2)活动要求:

A.根据给出的创造发明主题,进行准备与制作,每位学生可独立或与家长或与科任教师共同制作1至2件科技小发明、小制作作品参赛。

(每班择优选送,数量3至5件)

B.比赛作品应有科技含量、创新性、实用性、 美观性 与学生课余生活联系密切,并提倡利用废旧物品为材料进行科技制作。

C.作品上贴注:作品类型(小制作或小发明、科幻画)、作品题目、作班级、姓名、年龄。

(3)评奖方法:由组委会邀请相关专业老师作初评筛选出后选作品,推荐

参加上级比赛。

(4)截止时间: 2011年11月15日(参赛作品统一-交教导处)

2、科技创新绘画比赛

(1)参赛对象各年级各班

(2)比赛内容:各班组织学生,美术老师专业辅导进行训练、选拔、参赛(美术教师进行适当指导)

(3)比赛办法:每班选送参赛作品2至3件

(4)作品要求:

A、参赛作品一律用四开素描纸(纸材质不限),作品要求整洁,反面右下角注明:作品题目、作者班级、作者姓名、年龄。

B、本次科幻画比赛采用“绘画形式多样化”的比赛方法,绘画形式可以是油画、国画、水粉画、水彩画、钢笔画、蜡笔画、剪纸画、粘贴画、电脑画或综合技法画等多种技巧、风格、材质表现(但不包括非画类其它美术品与工艺品)。

C、作品要具备想象力、科学性、绘画水平(设计、色彩、技巧)、真实(必须自己原创,不得临摹或抄袭他人作品)。

(5)比赛时间: 11月10日前交稿,统交至教导处。

(6)评奖方法:由组委会邀请相关专业老师作初评筛选出后选作品,各年级各设一、二、三等奖若千名。优秀作品推荐参加上级比赛。

3、科技小论文与观察日记竞赛(1)参赛对象:各年级各班

(2)比赛内容:各班通过开展实验、栽培、饲养等活动写一篇观

察日记;或通过学习查阅书籍、网络资料,结合科技兴国、科技兴市、

科技兴校的思想,写一篇科技小论文。体裁不限(如科技小论文、科

普童话、科普幻想。

(3)比赛要求:各班认真指导,选送2-3篇(不超过3篇)参加校比赛。

格式要求:用300字方格稿纸、兰黑或黑墨水眷写或用电脑打印稿,在题目左上方注明:“科技小论文一观察日记 (科普幻想类)”

(4)截止日期: 2018年11月5日(参赛文章统一交 教导处)

(5)评奖方法:由组委会邀请相关专业老师作评委,评出一、 二、

三等奖若干名。

七、参赛对象:全校学生

八、奖励措施

1、奖励办法:
凡上交作品班级、辅导员等都可进行组织评比,作为班级考核内容之一

十、强调说明

各班有关活动资料、材料等由班主任负责收集。活动中,要求各班积极认真地投入活动, 抱着“参与第一,比赛第二”的态度,利用活动的契机全面提高学生各方面素质,尤其是科技素质的提高。各班要广泛宣传、营造氛围。各班要精心组织、积极参与、讲究实效,要在普及教育和普遍参与的基础上指导精品,培养尖子参加竞赛。

宣化镇中心小学科技创新大赛活动方案

为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动脑能力,启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方法,培养科技创新后备人才。根据高台县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要求,学校决定开展以“携手科学,快乐成长”为主题的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结合本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比赛宗旨

加强科技教育,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二、活动主题

携手科学,快乐成长

三、基本原则
1.全体性原则(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进来,力争人人有作品、人人有活动)。
2.创新性原则(充分发展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逐步领会科学的本质,学会用科学的眼光看世界,用科学的思维想问题)。
3.整合性原则(加强科学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力争有好的方式方法出现)
四、参赛对象全校师生




刘建红 2018/9/3 20:12:54

五、  活动实施与活动时间1、准备阶段:10月份
2、实施及评奖阶段:11月10日--13日3、成果展示阶段:11月份16日  27日六、比赛项目
1.教师科技发明成果类2.教师手工制作类
3.小学生科技发明成果类4.小学生手工制作类5.教师科技活动方案类6.小学生科技小论文、7.小学生科幻绘画类七、活动组织机构

读后感类


20:13:51
刘建红 2018/9/3 20:13:51

组委会组长。吴斌
成员:闫康、桑有、谭建明总策划:谭建明
2.明确分工,责任到人
▲教师科技发明成果:谭建明负总责  组员:李吉乾■教师手工制作:范华明负总责,组员:张凤娇
▲小学生科技发明成果:钟小虎负总责,组员:王天增,▲小学生手工制作:李建明负总责,组员:赵敏

2



刘建红 2018/9/3 20:14:25


      ▲教师科技活动方案:桑有负总责,组员:贺建英

      ▲小学生科技小论文、读后感:盛金喜负总责,组员:股莉君

      ▲小学生科幻绘画:闫康负总责,组员权海荣八、竞赛作品的有关要求

      (一)教师科技发明和小学生科技发明成果类:

      1、活动(参赛)对象:全年级学生和教师,参赛作者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集体,集体人数不得超过三人。

      2、评审标准及作品要求:

      (1)自己选题:选题必须是作者本人发现、提出、选择的。(2)自己设计和研究:设计中的创造性贡献, 必须是作者本人构思、完成的。

      (3)先进性:指该项发明同以前已有的技术相比,有显著



刘建红 2018/9/3 20:15:08

(2)自己设计和研究:设计中的创造性贡献,必须是作者本人构思、完成的。
(3)先进性:指该项发明同以前已有的技术相比,有显著的进步,包括新颖程度、先进程度、技术水平与难易程度。
(4)实用性:指该项发明可预见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或效果。(如:从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入手,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力求创新、实用,贴近生活。注意作品要区别于普通的小制作,要有首创性。)
(5)各班上交2件以上科技小发明实物和作品介绍,作品要贴上标签,写明作品名称、作者姓名、班级,指导教师,并详细填写作品简介(包括作品的制作过程和原理或实用性)。
(二)小学生科技小论文、读后感




刘建红 2018/9/3 20:15:39


      1、活动(参赛)对象: 3--6年级学生,以班级为单位,参赛作者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集体。

      2、具体要求:学生每人选读一本科普读物,写出读后感。或开展一些科学实验、栽培活动,写一篇科技小论文或观察日记。或在学习生活中发现某一现象,通过观、实验、文字说明或图解等等的方式写一份科技实践活动小报告(字数要求在1000字以上)。要求学生立足身边的科学事实或实验现象,叙写自己在生活中的独到发现,体裁以小论文为主。

      (三)教师科技活动方案

      1.活动(参赛)对象:全体教师。

      2.具体要求:要对开展科技活动有明显的实际指导意义,申报材料包括申报书、方案材料等,不能为以往开展活动的总结


20:16:23
刘建红 2018/9/3 20:16:23

代γHJ心T,
也不能为一篇科技论文,应为对准备实施的一项科 技教育活动的总体设计方案。
(四)教师和学生手工制作类1.活动(参赛)对象:全体师生。
2.具体要求:作品要体现实用性,有可预见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或效果。如:从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入手,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力求创新、实用,贴近生活。
(五)科幻绘画类
1.活动主题体现:  创新科学幻想2.参赛对象:幼儿、一至六年级学生




刘建红 2018/9/3 20:17:31

3、具体要求:
(1)作品凡是体现科学与环保、地球环境保护、改造人类生存条件、开发新型能源和新型生产生活用品等方面的均可参赛。

(2)参赛作品要求用4开的画纸或水粉纸。
(3)作品形式可以是国画、水彩、水粉、蜡笔画、版画、粘贴画、电脑画等(要有创意的表现形式)。
(4)作品必须是学生个人创作,辅导老师可以加以润色。九、作品上交地点与时间
11月20号前将参赛作品交相关负责人处。十、奖励措施
凡上交作品学校将组织评比,学校将根据各项活动情况按参赛作品件数的40%设置等级奖励指标,按2:  3:5设一、二、三




刘建红 2018/9/3 20:18:02

JA7↓C,一.
等奖。并设科技活动先进班级,同时作为班级考核加分内容之一。还将选送优秀作品参加省、市科技创新大赛活动。以上几项比赛的获奖作品及优秀作品将进行我校“科技创新成果系列展览”。

推荐访问:月初 教育 四篇 题教育开展以来(4月初)开展【四篇】 题教育开展以来(4月初)开展 主题教育活动开展以来

本文来源:https://www.taohy.cn/fanwendaquan/jiaoyuzhengdun/42219.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