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君博文库网!

2023年关于文化自信、文化强国研讨发言【五篇】

文章来源:网友投稿 时间:2023-12-03 16:57:02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关于文化自信、文化强国研讨发言【五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3年关于文化自信、文化强国研讨发言【五篇】

关于文化自信、文化强国的研讨发言5篇

第1篇: 关于文化自信、文化强国的研讨发言

专题一 增强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

○ 时事点击

热点一: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时事1 2016年12月12日,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山东省有14个家庭获全国文明家庭殊荣,其中有来自济南市的房秋泽家庭和王克华家庭。

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评选表彰活动,以“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为着力点,以文明家庭创建活动为载体,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促进老年人老有所养,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推动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进一步培育和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些文明家庭是生活在我们身边的普通人,他们用实际行动把家庭幸福的梦想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之中。

时事2 2016最美孝心少年

他们是:悉心照料93岁奶奶和患病哥哥的田应志、坚持多年带着年幼弟弟妹妹上学的余虽、独自照顾奶奶日常生活的任芳芳、捐髓救母的李佳、给渐冻症舅舅带去温暖和希望的周蕊、为患病母亲唱歌进入《音乐大师课》的向小康、和继母共同撑起六口之家的坚强女孩迟凯琳、跑遍深山为爷爷采药的“小大人”张钊、替父母分忧悉心照顾年迈外婆的姜沅昊、捐髓救父的曹胤鹏。

时事3 感动中国人物

2016年度感动中国人物分别是:孙家栋、王锋、支月英、秦玥飞、张超、李万君、梁益建、郭小平、阿布列林·阿布列孜、潘建伟,以及特别致敬:中国女排。

热点二: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时事1 中央首次以文件形式专题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问题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在最具中国传统文化韵味的新春佳节到来前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意见》提出,到2025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基本形成,研究阐发、教育普及、保护传承、创新发展、传播交流等方面协同推进并取得重要成果,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化产品更加丰富,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显著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基更为坚实,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明显提升。强调

从2013年开始,中央电视台就不断地推出这样的文化综艺类节目,像《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成语大会》《谜语大会》等等,而且每播必火,已经在社会上引起很大的热潮,有很多人开始越来越多地关注我们的中国文化,喜爱中国文化。2016年《中国诗词大会》更是深受好评,拿到了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最佳综艺节目奖。全社会都去重温传统经典,从传统当中找回到自己的初心,有了初心才能继续前进。

热点三:弘扬中华民族伟大精神

时事1 工匠精神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016年3月5日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今年两会,“工匠精神”再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更完美的精神理念。工匠精神就是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用户至上的服务精神。 

时事2 G20峰会展示中国精神、中国力量

○ 考点链接

1.怎样孝敬父母

孝敬父母,应该体现在日常生活中。

(1)听从父母的正确教导,认真学习、踏实做人。

(2)体谅父母和家庭的困难,不向父母提过分的要求。

(3)亲近、关心、帮助父母,衣食住行先想到父母,主动承担家务劳动。

(4)赡养父母,不仅物质上更要在精神上关心父母。

2.怎样尊敬老师

对老师的尊敬体现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

(1)虚心听取老师的教诲,努力达到老师的要求;

(2)感激老师的关心和教育;

(3)与老师交往时要谦虚、恭敬,有礼貌;

(4)关心、体谅和帮助老师。

3.怎样战胜挫折

①要正确认识挫折,树立正确的态度,乐观勇敢地面对挫折。

②要学会一些排解挫折感的方法,进行自我疏导。

③要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提高承受挫折的能力,特别是要培养自信乐观、自强不息、宽容豁达等品质。

④要培养坚强的意志。坚强的意志是战胜挫折的最可靠的保证。

⑤要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

4.中华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精神是民族之魂,是民族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具体体现为:长征精神、延安精神、铁人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工匠精神等,这些都是对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发展,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特点和强大的生命力。)

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涵

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6.怎样发展先进文化

①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思想。②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中心环节。③优先发展教育与科学是建设先进文化的基础工程。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建设先进文化的重要任务。⑤批判地继承我国古代的优秀传统文化。大胆地吸收和利用世界优秀文明成果。

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国家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社会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公民层面)。

8.在世界文化融合的洪流中,中国文化该如何应对

(1)今天,科技进步和社会的发展造就了为世人共享的国际文化,使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受到冲击。

(2)中国拥有强大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人文传统。在世界文化融合的洪流中,中国文化仍然要保持自己的个性和特征,凸显独特的魅力。

9.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其他民族和国家的文化

(1)尊重彼此的文化,以平等的态度进行交流与对话,是与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人民友好交往的基本前提。

(2)在世界文化的交流与对话中,我们应以世界的、开放的眼光,尊重每个民族文化的传统和个性,促进世界各民族文化的共同繁荣和发展。

○ 专项演练

一、单项选择题

1. “等你考上大学,妈妈就享福了;
等你毕业工作了,妈妈就享福了;
等你结完婚,有了孩子,妈妈就享福了”央视公益广告《别让等待成为遗憾》给我们的启示

A 关心体贴父母,调适逆反心理

B 尊重理解父母,事事听从父母的安排

C 与父母平等沟通,有话好好说

D 孝敬父母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2. 师生关系并非总是风平浪静,偶尔也会出现波澜,面对着些波澜,下面方式不正确的是

A 尊重与信任老师 B 疏远和讽刺老师

C 理解和体谅老师 D 关心和帮助老师

3. 2016年,《中国诗词大会》热播,它是继《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之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的又一大型力作,让古代经典诗词深深印在国民大众的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基因”。关于中华传统文化,说法正确的是

①灿烂的中华文化内容丰富多彩、博大精深

②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③发展先进文化必须继承民族传统文化的全部

④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是发展先进文化的中心环节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③④

4. 在和“一带一路”沿岸的中亚、西亚等国家和地区打交道时,面对不同民族语言、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正确的态度和做法是

尊重民族差异,包容多样文化 倡导文明宽容,促进互学互鉴

坚持汉族特色,强化自身优势 ④搁置文化交流,埋头市场开拓

A. ③④ B. ②④ C. ①③ D. ①②

二、非选择题

【孝老爱亲,和谐家庭】

2016 年 12 月 12 日,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表彰大会在京举行。习近平强调,我们要重视家庭文明建设,努力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成为人们梦想启航的地方。家庭教育最重要的是如何做人的教育,要引导他们有做人的气节和骨气。“广大家庭都要重言传、重身教,教知识、育品德,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

1.我国开展全国文明家庭表彰有什么意义?(6 分)

2016 年“最美孝心少年”向小康,父亲常年外出打工,十一岁的向小康承担起了照顾患严重精神疾病母亲的重任。每天在上学之余她要买菜、做饭,寸步不离地陪伴着母亲,悉心照料母亲。小康用笑容和歌声面对磨难,用孝心和坚强撑起爱的天空。

2.向小康孝敬父母和直面挫折的事迹感动了我们。作为同龄人,你打算如何向她学习?(8 分)

【记录点滴,共同成长】

某校班主任在班级群里发起“回首三年,记录点滴,共同成长”的话题。

1.请同学结合以下事例,谈谈自己的做法,传递正能量。(每空2分,共10分)

◇好友向你分享她成功的喜悦时,你会①________________。

◇当你发现家人违规停放私家车或自行车时,你会②_________________ 。

◇放学路上,同学拉你去网吧玩游戏,你会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外国学生文化交流团来我校参观学习,作为服务志愿者你会 ④__________________。

◇当你因生病打针上课迟到,被老师批评,你会⑤________________。

随后班长也在群里发起“挫折,让我成长”的话题。

2.你遇到过哪些挫折?(2分)你是如何战胜挫折的?(3分)

第2篇: 关于文化自信、文化强国的研讨发言

增强文化自信发言稿【精选】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从根本上说就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路,也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以下是XX精心整理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增强文化自信发言稿【精选】  文化自信具有丰厚的内涵与意蕴,包括文化复兴路上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全新形态,是一种奠基在中华民族苦难与奋斗历程上的文化自觉与自豪。
  彰显出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中华民族是中国文化的主体,而中华文化则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灵魂。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文化自信是对中华民族精神苦旅主体性的确证和展现。文化的本质是人化,一个民族文化的本质是这个民族精神文化追求的不断展现、偏离和复归,是一个民族自我身份认知的精神历程。我们在今天重新界定文化自信的理论内涵就是要唤醒和保持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意识。
  在21世纪的中国,文化自信既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自我的时代呼唤,亦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自觉与自豪。近代西方的船坚炮利在敲开中国大门的同时,国人基于文化悠久丰厚而产生的文化自豪日渐削弱,甚至有部分人由此走向了对中华文化的自卑。但即使如此,深受中华文化浸润的中国人民并未因此真正失去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只是在民族危亡之时,作为中华民族整体精神的文化自我暂时找不到在何处安放。这种状况直到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才发生改观,抑或说,马克思主义为中国民族主体性精神的安放找到了一条光明的现实路径,并为中华文化的全面复兴开辟了广阔的空间。
  昭示着社会主义文化新形态的世界意义。马克思指出:“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其时代精神的精华”,而哲学正是文化中的精华部分。按照这个逻辑,当代中国的文化自信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时代精华的自豪与自信。这种自豪与自信彰显着社会主义文化新形态海纳百川的包容精神,为世界其他国家文化自信的重建以及文化发展的现实选择具有极为重要的借鉴意义和示范价值。这种自信建立在对时代精神的科学把握基础之上,建立在对世界文明形态借鉴融合的历史进程之中,是对当代中国文化形态存在的合理性与现实性的肯定与坚持,是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所蕴含的价值理念和发展理念的自我文化阐释,展现出中国文化发展道路对世界文化发展的世界历史意义。“欲人勿疑,必先自信”,这种文化自信是在文化的交流与互鉴中对自我民族文化的礼敬,对自我民族精神的科学总结和精准把握,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文化观的方法论和理论原则的秉持和坚守。
  五千年的文化积淀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中国故事素材,要想使中华文化走出国门真正的发挥现实影响力,需切实做好对现有文化资源的实践转换,用外国人听得懂的叙事方式,看得懂的实践平台,感触得到的实践形式把中华文化内涵和价值讲清楚。建立在民族性基础上的中华文化唯有在实践形态和观念形态上形成互动和转化,才能够真正具有亲和力、感染力和影响力,中国文化的民族特质才能被世人所接纳和认同,中华文化的世界影响力才能真正地得以显现。
  承载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的战略诉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积淀为民族文化基因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源泉”,当代中国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也即是源与流的关系,只不过,这里的文化之源绝不是故步自封、停滞不前的文化形态,而是不断创造创新之源。真正的文化自信是缘于文化复兴的自觉与自立,而不是复活一切传统文化资源,是有能力、有勇气结合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不断进行文化创造和创新以实现中华文化现代化。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实质上是一个由传统文化走向现代文化的历史进程,这一进程是建立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不可割舍的文化脐带的基础之上,在现代化的总体进程中,文化、经济、政治、社会以及生态相互交融,并对时代精神进行文明层面的浓缩、提升、传承、创新的过程。
  文化本身即是一种超越性的存在,但文化的超越性往往只在传统与现代的交汇、古代与今天的对接中才能够显现。我们不能自我阉割民族文化的精神命脉,既不能厚古薄今,亦不能厚今薄古。而应该坚持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方法,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有扬弃地予以继承,有理性地加以创新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及时融入现代元素,推动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上实现中华文化现代化。
增强文化自信发言稿【精选】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指出:“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回顾沂蒙历史,我们可以自豪地说,在沂蒙精神的淬炼下,沂蒙党政军民也是最有理由自信的。沂蒙这片沃土孕育了灿烂辉煌的沂蒙历史文化和感天动地的沂蒙红色文化。作为沂蒙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核,沂蒙精神既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又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如果说沂蒙红色文化是沂蒙党政军民的文化基因,沂蒙精神就是沂蒙党政军民的灵魂,这种基因与灵魂构成了沂蒙党政军民的“特质”,是沂蒙党政军民“最有理由自信”的“根本”所在。
  XX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临沂时指出:“山东是革命老区,有着光荣传统,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铸就的沂蒙精神,对我们今天抓党的建设仍然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启示我们,沂蒙精神含着双重主体、双重内涵,一方面是沂蒙党政军及其精神,另一方面是沂蒙人民及其精神,两者构成沂蒙精神的内涵体系。
  从沂蒙党政军这个主体看,表现出“胸怀群众、引领群众、爱护群众、奉献群众”的“大仁”。这种“大仁”是“仁政”的升华,是中国传统社会治理理念与马克思主义政党理念的深度融合。从沂蒙人民这个主体看,表现出“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大义”。这种“大义”是“义理”的升华,是中国传统社会核心价值观与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深度融合。沂蒙党政军民还共同具有一种“奋发有为”的精神。这种精神在战争年代表现为“不畏艰难、勇往直前”,在和平时期表现为“艰苦创业、开拓进取”。这种“奋发有为”精神是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在齐鲁大地的展现,深刻体现了齐鲁文化的精髓。
  由此看来,与沂蒙精神的双重主体相匹配,沂蒙精神的内涵体系可以简单地概括为“大仁大义、奋发有为”。“大仁大义、奋发有为”,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深度融合,是齐鲁文化在现当代的传承发展,不仅能够完整概括沂蒙精神的双重意蕴,也可以充分展示新时期山东精神的精神内核。弘扬新时期沂蒙精神,就是要在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沂蒙精神重要讲话的精神实质的基础上,坚定沂蒙文化自信,弘扬沂蒙党政军民“大仁大义、奋发有为”的精神,重铸“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党群关系。
  就弘扬沂蒙精神的内容而言,要做到一个“深刻认识”,把握三个“着力点”。一个“深刻认识”,就是要深刻认识到,沂蒙精神不仅是人民群众“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精神,还是党政军“胸怀群众、引领群众、爱护群众、奉献群众”的精神。三个“着力点”,一是要充分运用沂蒙文化资源,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是深刻揭示沂蒙精神与中国精神的内在联系,弘扬中国精神,凝练中国共识,汇聚中国力量,共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三是把握沂蒙精神的精神实质,加强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教育,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
  就弘扬沂蒙精神的主体而言,要牢固树立“双主体”思维。一方面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政府与军队这一“主体”,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深入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努力做好党的群众工作,为了人民的利益无私奉献。另一方面是人民群众这一“主体”,要高度信任党、真心拥护党。沂蒙精神生成与发展中客观存在的“双主体”,意味着传承与弘扬沂蒙精神也客观存在着“双主体”,任何一个主体的缺位,沂蒙精神的传承与弘扬也无以为继。
  就弘扬沂蒙精神的路径而言,要做好“三个节点”的有效衔接。一是做好沂蒙精神的理论研究。要尊重历史,着眼现实,与时俱进,加强研究,充分挖掘沂蒙精神的时代价值。二是做好沂蒙精神的宣传教育。要把沂蒙精神融入区域国民教育与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教育党员干部群众,尤其是青少年学生。三是做好沂蒙精神的实践。实践沂蒙精神,党员干部要践行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人民群众要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青少年学生主要是践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观。
增强文化自信发言稿【精选】  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成我们文化自信的三大源泉。坚持文化自信,要深刻理解和把握文化自信的三大源泉,这是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精神力量的前提保证。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血脉和灵魂,国家和民族的强盛总是以一定的文化兴盛为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并针对文化自信进一步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我国的独特优势。之所以独特,首先在于中华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中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中时间跨度最长、内涵最丰富、最有价值的文明。其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超越时空,跨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中华文明曾经深刻影响着人类文明进程,特别是四大发明。马克思曾经说过:“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再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包容互鉴、历久弥新的鲜明特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开放包容的文化,正是开放带来的交流、包容带来的互鉴,才使中华文化不断自我丰富,不断自我革新,不断自我发展,曾经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最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也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的重要启示,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的独特优势,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相融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 “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绝不是偶然的,是我国历史传承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决定的。英国20世纪著名的历史学家汤因比说过这样一番话:“中国文化如果不能够取代西方成为人类的主导,那么整个人类的前途将是可悲的。”20世纪英国著名的科技史专家李约瑟说:“今天保留下来的各个时代的中国文化、中国传统、中国社会的精神气质和中国人的人事事务,在许多方面,将对以后指引人类世界作出十分重要的贡献。”
  坚持文化自信,就是要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是要使中华民族最优秀的传统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使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传统文化价值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以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抓手,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第3篇: 关于文化自信、文化强国的研讨发言

新华网评:文化自信圆文化强国梦

2014年04月09日 08:50:04 来源:
新华网

分享到:
19

文化自信圆文化强国梦

——从习近平主席“熊猫外交”说起

 3月30日下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比利时国王菲利普共同出席比利时天堂公园大熊猫园开园仪式。习近平表示,大熊猫是友谊的使者,体现了中国人民对比利时人民的深情厚谊,希望比利时小朋友们喜爱“星徽”和“好好”,也喜爱上中国和中国文化。(据新华网2014年3月31日)

    大熊猫一向被西方媒体认为是中国的象征,而中国人自己也把熊猫和这种隐喻当成了文化、价值观的重要输出。习主席此番“熊猫外交”,是显示中国软实力的一种方式,更是中国文化在面向世界时自信的表现。有媒体评价称“外交之重结合文化之巧,使‘中国梦’这一概念,再次备受瞩目”。这是中国文化逐步走向自信和成熟过程中的一个缩影,也将是中国走向实现文化强国梦想之路的重要标志。

    不单是熊猫这样的常见“符号”,中国还有好多蕴含深厚底蕴的文化在过去和现在影响着世界。辉煌的艺术成就以其独特的魅力引人称叹,也为周边地区带来过长期的和平与繁荣;
包容和谐仁爱坚韧的精神广播四方,礼乐文明至今还影响着东亚人民的思想和生活。这些都是今天的中国人引以为傲的,也是中国人文化自信的源泉。

    如今,伴随经济技术等领域的飞跃,文化强国已被提升到了关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高度,文化自信更使中国在实现中国梦的高速路上焕发出勃勃生机。

    目前,全球已有435所旨在传播中华传统文化和语言魅力的孔子学院,每年有大量承载中国精神的戏曲、话剧等各类文艺演出在海外备受热捧,国产大片以及国际电影节越来越为世人关注,卷轴式的奥运盛典至今令全球称道……尽管突破文化壁垒、穿越文化隔阂,向世界挺进的突围之路仍然任重而道远,但中国人在语言、影视、文艺等文化事业上已逐渐获得世界的认同。在不断深化的经济文化交流过程中,中国文化在吸引外国人眼球的同时,也培养了非常深刻的“中国情节”。这种情节增进了中国与世界的相互了解,吸引着更多的外国人来到中国,了解中国,与中国展开各领域合作,也在事实上加快了中国的现代化发展进程。

    十八大以来,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事业全面快速发展的进程中,文化发展上的自信,为国家软实力的提升打开一扇扇窗,展示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和文化价值观。如今的中国应该,也可以拥有和展示这种文化上的自信;
正是这种自信,将为中华民族实现文化强国的梦想提供不竭动力。

    接受良好教育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一环——从彭丽媛在德国中学讲述“中国梦”说起

    解决教育公平的问题已经迫不及待,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当时,当地应有的公共资源教育是我们今后努力的发展方向。“希望天下所有孩子特别是女孩都能接受良好教育”,我们可以很深刻地体会到彭丽媛的中国梦的含义。

第4篇: 关于文化自信、文化强国的研讨发言

增强文化自信的关键

文︳张曼

【摘 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谈到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文化自信建设等。逐渐提升文化自觉、加大文化交流、注重文化创新,从而增强文化自信,才能够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不竭的动力。

【期刊名称】当代党员

【年(卷),期】2016(000)016

【总页数】1

【关键词】文化自信;国家文化软实力;文化自觉;文化交流;文化创新;总书记;习近平;中国梦

【文献来源】>

第5篇: 关于文化自信、文化强国的研讨发言

增强“文化自觉”树立“文化自信”打造“文化强国”

作者:周东华
作者机构:中共上海市委党校来源:党政论坛ISSN:1006-1754年:2011卷:000期:023页码:P.9-11页数:3中图分类:D64正文语种:CHI
关键词:“文化自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文化自信;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共中央;文化体制改革;改革开放;会议通
摘要: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改革开放以来,中共中央曾经颁发了几份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决定。一是1985年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
二是1996年十四届六中全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


推荐访问:文化 强国 研讨 关于文化自信、文化强国研讨发言【五篇】 关于文化自信 文化强国的研讨发言 文化强国与文化自信

本文来源:https://www.taohy.cn/fanwendaquan/xuexiqiangguo/41326.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