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君博文库网!

丰富教研形式,提升教研质量13篇

文章来源:网友投稿 时间:2022-12-10 23:20:02

丰富教研形式,提升教研质量13篇丰富教研形式,提升教研质量  如何提高教研活动的质量摘要:教学研究除了保证每位教师的均衡发展,促进整体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外,还需要做好专题研究。所以提高教研活动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丰富教研形式,提升教研质量13篇,供大家参考。

丰富教研形式,提升教研质量13篇

篇一:丰富教研形式,提升教研质量

  如何提高教研活动的质量摘要:教学研究除了保证每位教师的均衡发展,促进整体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外,还需要做好专题研究。所以提高教研活动的质量尤为重要。

  关键词:提高;教研活动;质量Abstract:Teachingisstudiedexceptthatguaranteeeachteacher’sbalanceddevelopment,promotetheimprovementofthewholeeducationalteachinglevel,needtodoagoodjobofthecasestudy.Soitisparticularlyimportanttoimprovethequalityoftheteachingandresearchactivity.Keywords:improve;teachingandresearchactivity;quality

  站在教师的立场上,审视自己的教研活动会有一种新的感受。从教学研究的角度看,好像谁的理论越高深就显得谁越有水平,而教师是否接受,是否对教学有作用,考虑得如何就不得而知了。真正体现教研活动的价值应该在于能够体会到教师的真正需求,真正解决教学一线的实际困惑和问题。如:通过调查,了解到进入课改以来,教师对于理念性的知识都知道了,但是对于课程的实施还存在很多的困惑,此时他们最需要的是多看些课例,从中受到启发。那么活动时只放课例是否就可以了呢?站在教师的角度思考,他们还需要有人引领,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势与不足,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于是教研员在选择课例时就要综合考虑,同时要对课例的每个细节都关注到,这样才能使活动更具实效性。

  每次教研活动只有发挥了教师的主体作用,调动教师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才能使教师投入到教学研究上来,才能使他们坐得住,听得进,才能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性。因此努力营造一种教研文化,即参与到活动中来了,全身心地投入,就一个问题展开研讨,教师参与其中发表自己的见解。我注意尊重教师的想法,在不断地磨合中达成一致的意见,在平等的气氛中,教师感到有话想说、有话敢说。在思考与表达中,教师的友谊加深了,研究问题的能力提高了。

  教学研究除了保证每位教师的均衡发展,促进整体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外,还需要做好专题研究,让处于不同层面的教师都能得到发展,因此我主要采用“构建教师梯队分层指导培养的策略”。

  1组建区中心组,加强指导和交流组建区中心组,集中学习、培训、指导、交流,利用这样一个团队组织,形成研究的氛围。在中心组活动时,注意结合教师的不同特点和需求,以专题研究为主,引领教师通过研究和实践提高自己对教学、教材的理解,通过中心组教师的听课、评课、交流和研讨,增加教师锻炼的机会,提高教师对教学设计、教学实施的能力,通过集体反思促进教师个体反思,真正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如:我们以中心组教师为主开展了如何设计教学课件为学生学习服务、如何制定符合实际的课时目标、如何理解预设与生成等专题研究,我们把研究的专题定小,让每个教师都有研究的机会,于是在

  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得到了提高。同时结合研究的需要,做好教学研究课,解决教学中的问题,给教师以启发。这样开展活动,教师知道要做什么、怎样去做,而且问题来源于自己的教学实践,教师也有研究的热情。2抓住骨干教师,做好示范和引领

  中心组中也有骨干力量,而且还有被评为区级骨干的教师,这样的教师,除了参与专题研究外,还带领他们参与市区级课题研究,在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教师角色、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等课题研究中,带着他们积极探讨、大胆实践,通过研究上出了高质量的课,给全区教师以示范和引领。其中,①杨明、谭庆燕分别在2002和2004年北京市第六、第七届教学评优活动中获得一等奖;②谭庆燕老师到西城区进行教学交流活动收到较好的效果;③指导杨明写的教学案登在《小学德育》和《市课改案例集》中,指导谭庆燕撰写案例《打动学生心灵》刊登在《小学德育》杂志上;④指导杨明做《向毒品说“不”》被中央电视大学录制为教学资料电视台播放,指导杨明讲《节约每一滴水》一课录制了百节课例,指导卢艳焱讲《爱护五官》一课在课题会上展示,录制了百节课例。

  他们取得了这样的成绩,给其他教师以鼓励,他们自身也在努力追求新的目标。

  3发现新人新秀,培养打造新生代教师队伍的不断变换,新人不断涌现。在视导听课过程中,我还努力发现新人新秀,带领他们从读懂课标、教材开始,逐步学会备好课,上好课。例如:在听课中发现一位年轻教师的一个教学活动比较有创意,于是鼓励教师,并细致地给予指导,在进一步思考后,写出详细的教案,我们再进行交流,这样的方式促进了教师主动投入到教材的理解上来,教师的研究是一种积极的状态,这样的教师是我们下一步培养的重点。我想在这样不断推出新人的过程中,使每个投入到学科教学中的教师都认为自己有努力的方向,也督促已经有所成绩的教师继续努力,因为只要停滞不前,后备力量就会追上来。在这样一种积极向上的教研氛围中,每位教师都在努力着,这样的努力必然带来教学能力的提高今后在课程标准的学习、教材的理解、把握,教学环节的设计、目标的制定、活动的安排、教师基本功的提高等方面还需要加强对教师的系统指导,真正使每位教师都能很好地驾驭教材和课堂,实现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篇二:丰富教研形式,提升教研质量

  -

  -

  通知

  全体教师:为提高我校的教学水平,解决教学中的相关问题,按照学校的教

  研活动方案安排,定于2021年9月14日12点30分在书法教室,举行以?教师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主题的教研活动,请教师准备好相关材料,按时参加。

  X胜小学2021年9月5日

  -

  -可修编-

  -

  -

  教研活动上报表

  单位:马庄镇X胜小学

  2021年9月14日

  教研活动主题参与人员

  教师如何精准备课全体教师

  时间2021年9月14日

  主讲人

  X春华

  教研主题的征集:

  李宗群: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

  X雪杉:如何提高高年级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

  戚庆玉:新学期备课应当注意的事项

  王靖雯:如何更好的进展精品教案的设计

  活

  X清兰:如何做好开学好习惯的养成

  X春华:教师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动

  闻增连:经过各位教师对课题讨论,我们决定以?

  教师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本次教研活动主题。

  过

  教研随记:

  程

  王靖雯:把功夫下在课前

  教师上一堂课并不难,上一堂有质量的课就不容易,

  经常上高质量的课就更不易,其功夫应该下在课前。1.

  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仔细备课。2.教师要虚心学习。3.

  “洗脑〞“充电〞也很重要。

  戚庆玉:把力量放在课内

  1.教师每堂课尽可能做到优质高效,必须遵守几点原那

  么:〔1〕必须明确本堂课教学目标;〔2〕必须让学生积极

  参与教学活动;〔3〕必须当堂检查、反应和稳固。2.注重

  课堂学生管理,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

  -

  -可修编-

  -

  活动过程

  -

  陈广宏:把补困加在课后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全体学生完全掌握所学的知识是不现实的,总会有那么几个学生在学习上有困难跟不上其他同学。教师决不放弃每一位学生,不仅要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上的疑难问题,而且更要帮助学生解决思想问题。所以我认为一个教师,既要重视优生的培养,又不要无视了对差生的辅导。X春华:精心设计课堂练习,促进学生全面提高根据教材的编排特点,在授完新知识后,就要对新知识进展稳固,进而运用,这是最有效的教学方法,也是教育者经历之谈。X雪杉:加强过程管理对教师的教学工作除了平时的常规检查,随堂听课外,加强对个别青年教师、不安心教学教师的管理。采取分阶段、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转变其思想,提高其业务能力。

  活动效果

  各位教师针对“教师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展开热烈讨论,并决心取长补短,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本次活动的开展,对今后的教学有着较好的促进作用,效果良好。

  注:上报时要附相关的教研活动材料及教研活动总结、照片。

  -

  -可修编-

  -

  -

  教研活动总结

  单位:马庄镇X胜小学

  2021年9月14日

  X胜小学在2021年9月14日进展了?教师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教研活动。

  活动中,各位教师积极发言,充分讨论,对教师如何精准备课进展了深入的研讨。王靖雯从把功夫下在课前、戚庆玉从把力量放在课内、陈广宏从把补困加在课、X春华从精心设计课堂练习,促进学生全面提高、X雪杉从加强过程管理等方面进展了深入的研讨。其他教师也进展了热烈的讨论。

  闻校长最后强调:教学质量的提高,关键是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要根据各年级、各学科学生的根底和不同特点,制定教学目标,使“向40分钟要质量〞的口号真正落实到每一堂课,充分发挥课堂的主渠道作用。

  -

  -可修编-

  -

  -

  教师如何精准备课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保证教学任务的圆满完成,参考学校全体教职员工的意见,并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根据上级教学常规管理实施细那么及质量考核方法,认为要抓教学质量就得从切实加强教师课堂教学过程管理入手,才能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第一,把功夫下在课前。教师上一堂课并不难,上一堂有质量的课就不容易,经常上高质量的课就更不易,其功夫应该下在课前。1.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仔细备课。必要时采取集体讨论的方式备课。备详细教案、备教学目标、备教学环节、备可能出现的教学中的意外情况、备教法和学法、备板书设计,必须严格做到六个好,即拟好教学方案、熟悉好教学内容、抓好教学进度、收集好教学资料、搞好测验考试和定好教学目标。2.教师要虚心学习。向经历丰富的教师请教,多和名师交流,同事之间多探讨,只有这样你才能得到其点拨和指导,防止走弯路。同时,也请他们来听听你上的课,让他们帮你找缺点,多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这样会进步很快。3.“洗脑〞“充电〞也很重要。随着教育事业的开展和教学改革的深化,在学校里的某些教材观点和教育理论理念难免会有些滞后。教师一定要抽时间多读先进的教育理论书籍,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来武装自己,与时俱进,这样在教学实践中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把力量放在课内。1.教师每堂课想要尽可能做到优质高效,必须遵守几点原那么:〔1〕必须明确本堂课教学目标;〔2〕必须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3〕必须当堂检查、反应和稳固。2.注重课堂学生管理,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教学效果是否显著?教师的主导作用非常重要!能直接反映出教师的课堂管理能力。教师的课堂管理能力强,主导作用就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高,教与学配合

  -

  -可修编-

  -

  -

  就会默契,教学效果就好。学生不学、不听,教学质量上不去,关键在于教师的责任心和课堂管理能力。一个好教师,一个重视课堂管理的教师,课堂上是不会出现混乱状况的,否那么就是教师的管理有问题,也就是主导作用发挥得不好。教师要应用多种形式、手段,调节课堂气氛,要时刻关注课堂动向,适时地采取有效措施,使学生始终保持精力充分、兴趣盎然,这样课堂教学效果肯定就会很好。

  第三,把补困加在课后。优先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全体学生完全掌握所学的知识是不现实的,总会有那么几个学生在学习上有困难跟不上其他同学。教师决不放弃每一位学生,不仅要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上的疑难问题,而且更要帮助学生解决思想问题。所以我认为一个教师,既要重视优秀学生的培养,又不要无视了对成绩稍差的学生的辅导。其经历做法是:1.课堂上优先提问成绩稍差的学生。这样做,一是给予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让他们明白,教师没有抛弃他们。二是给学生一个锻炼的时机,促使他们专心听课。2.优先批改作业。不管怎么忙、时间怎么紧,都要按质按量批改好差生的作业,并及时纠正错误。3.优先辅导。成绩差的学生可能会比拟自卑,一般情况下不会主动向教师提问问题。针对这一特点,教师要经常主动问他们:这节课听懂了没有?还有哪个地方不明白的吗?或者用派对的方法,结对子一对一进展帮扶。4.抓两头保中间。一年级和六年级任课教师要高度负责,不能从一年级起,就出现学困生。不能使学困生在毕业时还没有脱困。中间年级教师要防止产生新的学困生。如果学困生档案中有新出现,该任课教师要承当责任。5.分层转化。转化后进生共分四个层次:一是学校监控:后进生转化成绩突出的教师还可以进展奖励。对学生而言,学校每学期期末在后进生中开展评选“学习进步奖活动〞,凡学习进步较大的后进生,进展隆重表彰。通过建立制度,使后进生转化工作走上

  -

  -可修编-

  -

  -

  制度化、标准化的轨道。二是重点监控。确立五个重点:重点年级、重点学科〔语文、数学〕;重点教师、重点学生〔自己不学、家长不管,成绩特差的学生〕。三是加强检查。教诲处按规定对后进生进展严格检查考核,并及时反应结果,提出整改意见,催促整改。6.教师操作。教师要耐心细致做好后进生的思想工作,让后进生树立信心。坚持日常转化。任课教师每周利用课余时间,与后进生进展谈话,并有记录,在课堂上教师对差生要多启发诱导,多提问差生,多检查他们的课堂作业。对他们取得的每一点进步都要及时进展鼓励,让他们找回自尊和自信,树立起发奋向上的动力。最后一名差生进步了,整体质量就自然会水涨船高。7.自我提升。开展“一帮一、齐进步〞结对子活动,后进生主动找“先进生〞,取得他们的帮助,提高自身的成绩。8.家庭协助。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号召家长每日检查孩子的作业,帮助孩子弄懂学习内容,耐心做孩子思想工作,提高孩子学习成绩。这样差生有了困难就能得到及时的帮助。通过这样做,成绩差的学生减少,整体水平提高了,教学质量也就上去了。

  第四,精心设计课堂练习,促进学生全面提高。根据教材的编排特点,在授完新知识后,就要对新知识进展稳固,进而运用,这是最有效的教学方法,也是教育者经历之谈。

  要到达这一要求,必须通过形式多样的练习,才能收到好的效果。我认为练习题的设计要非常讲究,要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另外,练习题的设计要有层次、有密度、有梯度,题型多样,既有根本练习,又要设计富有思考性的题目,特别要注意变换习题的形式,进展比照练习以区别容易混淆的知识,突破教学难点。这样去设计课堂练习,既表达了素质教育的要求,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既可以照顾优生,又照顾了差生,使他们都能感觉到“吃饱了〞。

  -

  -可修编-

  -

  -

  第五,加强过程管理。对教师的教学工作除了平时的常规检查,随堂听课外,加强对个别青年教师、不安心教学教师的管理。采取分阶段、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转变其思想,提高其业务能力。方法为:一听〔听课堂教学〕;二看〔看备课笔记、作业批改〕;三座谈问卷〔开学生座谈会、问卷调查,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四总结提高〔在上述调查根底上,指导其总结成功的教学经历,以发扬光大;指出其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良措施和意见〕。全面解决“教和学〞之间存在的实际问题,保证学校教学活动有秩序、高质量地正常开展,有培养全体教师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教学作风,加强课堂教学管理。

  -

  -可修编-

  

  

篇三:丰富教研形式,提升教研质量

  几年的工作实践我们形成了问题课题实践反思的教研框架应用专业引领同伴互助反思交流的教研模式使我校的校本教研走上了有效的途径办学质量不断提高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如何通过校本教研有效提升教学质量

  作者:肖丽娜来源:《新课程·小学》2017年第02期

  课改是一个全新的教育实践,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及师生之间的关系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何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严峻的课题。在这个背景下,我们认识到校本教研是一条有效的途径。实现三个突破,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推动学校发展,迈出了成功的一步。一、一个制约“规模小、分布散、设点多”这是我们菩萨庙小学历史办学特点,也是农村小学的缩影,严重制约校本教研的开展。一是老师们单枪匹马,孤军作战。即便有心教研,也难以持续和突破。二是很多教师身兼数职,角色多重。我们有13所小学,有的教师既是领导又是班主任,还是科任教师。“拳打脚踢”,工作量大,担任科目多,没有时间和精力搞教研。三是由于地理位置偏僻,经济基础薄弱,信息闭塞,一些教师几年也没有机会外出参加业务学习、观摩交流。四是由于受环境影响,久而久之,教师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故步自封,对教研工作懈怠懒散,不想教研。受这些因素的制约,教研工作只是走形式。一人演多人看,照着学没变样。感觉是:听的时候热血沸腾,想的时候波澜壮阔,做的时候涛声依旧。教师的专业成长受阻,教研工作没有走向实际,没有走向实质,使我们的办学质量始终徘徊在后头。二、三个突破挑战和机遇并存,在课改的大潮中,不进则退。我们必须静下心来,审时度势。以学校实际为立足点,以课题牵动为突破口,以促进教师的成长推动学校的发展为归宿地,探索学校发展之路。1.集中办学——突破一村一校的历史格局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2005年,我们经过调研,在刘校长的带领下,在镇、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社会人士的捐助下,合并了七所小学。到2014年底,由原来的13所小学合并成了4所小学,达到了空前的办学规模。每校学生数均达200人以上,教学班齐全。教师竞聘上岗,选择专业知识丰富、有活力的年轻教师。2.课题牵动——突破一人演多人看的教研模式多少年来,我们的教研工作只为了应付上级检查,始终处在被动地位。面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遇到的困难,熟视无睹,束手无策。这正是校本教研的突破口。(1)课题产生,使校本教研走上轨道那时,在语文教学上,很多教师感到一课书按常规两三课时讲不完。有很多知识没讲透,训练不到位。尽管在读中感悟,究竟“悟”了多少,掌握了多少知识,心里没底。于是“课前将课文读熟”是教师的一致呼声。这样,我们把“课前将课文读熟”提升为“课前预习”,规定了内容,纳入到教学管理当中。一年多的实践,学生的成绩有了很大提高。校本教研的局面已打开,初步形成了“问题—课题—实践”的教研基本框架。(2)专业引领,为校本教研指明了方向为了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用以指导实践,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我们多次聘请专业人员和专家来我校讲学,并且让教师走出去,学习新的理念和新的教学方法。教研员在调研中又做了评议、分析指导,做了明确的指向,使我们明确了“大语文教学观”和“大课堂”的理念。在课题的推动下,教师们大胆地实践,探索“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学习习惯的培养”“语文课前预习方法”“语文教学课外延伸”等课题,取得了一定的经验。总结了阅读教学的三个环节“课前预习(感受、释难答疑、积累),课上交流(感受、释难答疑、积累),课后延伸(阅读相关文章,积累、寻找未解问题的答案)。初步完成了实践—认识的过程。学生的阅读能力普遍提高,相应的习作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3)同伴互助,为校本教研增加了动力专业引领固然重要,但也不能一味地指望专家学者来指导,而应加强自身的理论学习,自觉接受理论的指导。以老带新,促进青年教师尽快成长。新老教师结对子以后,老教师自觉履行培养指导新老师的责任,在老教师的指引下,新教师很快成为学校和市级的教学骨干。小组合作,促进小组成员共同提高。3.专业成长——突破了请得进,送不出的经验交流惯例以前,我们在观摩和交流中,不是请外地人员来校讲学上课,就是到外地学习听课。从没到外地介绍经验,上观摩课,外地也没有到我校参观学习,这已成为惯例。2013年,科研室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组织的“自主学习”研究现场会在我校召开。几年的工作实践,我们形成了“问题—课题—实践—反思”的教研框架,应用“专业引领—同伴互助—反思交流”的教研模式,使我校的校本教研走上了有效的途径,办学质量不断提高。我们深深认识到,教师的成长,学校的发展是一个长期学习、努力实践的过程,是一个个台阶的自我跨越。只要立足校本,引进先进经验,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就能在质量立校、科研兴校的道路上前进。参考文献:[1]罗蓉,赖小斌.基于问题的校本教研模式研究[J].教育学术月刊,2008(5).[2]徐秀琴.校本教研模式浅探[J].小学教学参考,2008(3).

  

  

篇四:丰富教研形式,提升教研质量

  切实加强教研工作提升教研工作水平

  古城镇中心小学周强

  各位老师:大家好!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的形势下,“科研兴教、质量立校”

  战略逐步深入人心,向教研要质量、要效益已成为中小学校和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做科研型、学者型、专家型教师,已成为广大教师努力追求的最高境界。如何切实加强小学教研工作呢?我个人以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明确小学教研工作的内容和重点

  教研可分为教育科研和教学研究两个方面。教育科研是指“为改革和发展教育工作,以科学理论为指导,采取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对教育科学的某些理论和实践问题,揭示普遍规律,探求新观念、新理论、新方法的具有科学程序的一种实践活动”。其对象包括教育规律、教育思想、教育体制、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各个方面。教学研究则主要是指对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探索。教育科研的对象包括一切教育现象和教育过程,偏重于宏观、理论方面。而教学研究局限于教学,偏重于微观、实践方面。从广义上讲,教育科研应当包括教学研究。由于教师长期置身于教育教学实践,拥有得天独厚的教育对象和设施,具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最了解教育教学实际情况,在从事教研的科研人员、学校领导和教师三大支柱中,教师毫无疑问是主力军。因此,应当提倡和鼓励教师人人参加教研。

  全体教师参加的教研,应当以日常教学实践为主要对象,以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效率为目标,着力于教学内容、结构、方法、过程的研究、探索、改进,在此基础上逐步向教育科研领域进军,探索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上升到理性阶段,形成新的教育理念。教师中的骨干力量,在参与、引领群体教学研究的同时,可承担力所能及的教育科研课题,力争在理论方面取得突破和创新。

  1/5

  二、提倡教师个人钻研

  广义的研究,既包括不同主体之间的相互讨论、磋商,也包括同一主体对特定对象的分析、思考、领悟。不同主体间的研究应以主体各自的研究为基础。没有主体各自的深入研究,主体间的研究往往会变得浮浅甚至流于形式。加强中小学教研活动,应当大力提倡和鼓励教师个人钻研。

  首先,要引导教师学习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法规,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教学论、教育史等教育理论,形成现代科学的教育观、质量观、教学观、学生观,掌握科学的认识论、方法论。

  其次,要引导教师深入研究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了解本学科教学改革的动态,吸收最新教育科研成果,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资源,努力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再次,要引导教师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善于总结,运用教育规律探索、解决教学中的具体问题,不断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面对具体的教育对象和教学内容,教师要有创新的勇气和决心,勇于深入思考和大胆畅想,敢于将自己的教学设想付诸于实践,在实践中学习、探索,在实践中研究、创新,在实践中归纳、反思、提炼、总结,从而发现某些方面那怕是些微的教育教学规律,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个性和风格。

  三、组织好教研组、备课组活动

  在教师自我钻研、自我提高的基础上,学校领导和教研部门要重点抓好教研组、备课组活动。一是抓好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动和定期开展的备课组活动。教研组活动是同学科教师研究、探讨教学中重点问题的有效形式。应当主要围绕当前教学,确定明确、具体的研究专题,确定中心发言人,做好充分的准备。在教研组活动中,要倡导百家争鸣、商讨辩论,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学术气氛,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对研究专题形成科学的意见和结论,并做好记录、整理和总结工作。

  备课组活动是同课头教师研究教学工作的日常形式,主要由备课组长或一名骨干教师对某一单元、章节教材及教情、学情进行分析,提出课时安排、教

  2/5

  学结构、作业、实践等方面的初步设想,对重点难点问题的解决提出应对措施,交由集体讨论、完善,为集体备课打好基础。或对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形成共识。

  二是组织好组内听课、评课和观摩示范活动。应重点抓好优秀教师观摩课、骨干教师示范课、青年教师汇报课等类型的听课、评课活动。观摩、示范课一般在其一阶段教学开始时进行,具有导向、示范作用。观摩、示范课最好在施教前进行说课,即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说教材、说学生、说教法,重点说明“我准备怎样教”和“我为什么这样教”,通过说课使听者对教学设计有一个概括的了解。讲课后组内进行评议,肯定成功经验,指出不足并提出改进意见,供组内成员借鉴。汇报课应由任教者写出教案初稿,经骨干教师指导修改或集体研究、完善后定案。执教者讲课后组内评议,指出教学实践的成败得失,供任教者借鉴。

  四、重视教师日常自发的磋商和研究

  集体进行教学研究往往受时间和内容的限制。在此之外,有一种更为简便、高效,更能解决教学中实际问题的教研活动,这就是教师之间在办公室、阅览室、校园、饭厅、宿舍,在课间休息、个人备课、批阅作业和试卷时进行的相互请教、讨论、研究活动。这种研究活动具有自发性、开放性、自由性、实用性和问题具体性、效果显著性等特点。虽然涉及的问题多是存在于教学实践中不起眼又不具有普遍性而未能被集体教研活动涉及的小问题,但却是个人钻研未能解决,确实影响教育教学高效进行的客观问题,

  通过几名教师甚至只有两名教师的交谈、讨论或者聊天就可使疑问者豁然开朗,或者由一名教师讲述在理论学习或教学实践中的切肤体会,使大家受到启发和教益,收到取长补短的良好效果。由于这种教研活动不受时间、地点、科目、内容、人员的限制,突破了集体教研活动的局限,可与集体教研活动共存互补,相得益彰,故应大力提倡。中小学应积极倡导教师之间的日常交流、磋商与研讨。

  3/5

  五、加强教学、教研工作的总结与交流

  总结、交流是提高教学、教研成效的十分重要的环节,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切实予以加强。一是教师要搞好日常教学经验、教研成果的归纳、总结。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通过学习、思考、研究、实践,对某些问题往往可以获得深刻的领悟和独到的见解,或形成点滴的成功经验。但如不及时归纳、整理、总结、记载,便不能提炼和升华,随着时间的推移还会淡化和遗忘。鉴此,教师应通过教学后记、札记、心得、体会等形式,随时整理、记载自己的实践成果,形成文稿,丰富自己的教学资源。

  二是要着力抓好日常交流。要加强教师间包括不同学科教师间的听课、观摩、教案展览等活动,适当组织教师外出听课、考察、参观、学习、培训,请名师作课、讲学。每次活动后由教研组或备课组组织讨论,交流心得体会,促进教师不断学习先进经验,充实、丰富、完善自己,提高教学和教研水平。

  三是要引导、组织教师搞好教学、教研工作总结和交流。期末结束时,学校要安排足够的时间,引导教师认真回顾、反思、总结一学期的教学、教研工作,形成具有实在内容和个性特征的文字总结。教学、教研工作总结,不可强求面面俱到,切忌形式主义。可以自己某一方面的研究成果或教学实践成败得失的突出感受代替全面总结。

  在教师个人总结的基础上,组织好分组交流并择优进行校级交流,相互学习、吸收成果,推广经验。对其中的优秀成果,由相关人员协助充实、完善,报送上级教研部门或专业报刊,在更大的范围内交流推广。以上几点希望各位教师能认真执行,以提高各自的教研水平。谢谢大家。

  4/5

  切实加强教研工作提升教研工作水平------教科研专题报告

  周强2013.2

  [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5/5

  

  

篇五:丰富教研形式,提升教研质量

  加强教学研究提高教学质量

  —-和平路小学研修小组实践研究报告

  根据研修计划,在观摩教育专家视频报告的同时,努力将所学、所思、所悟、所得与本校工作实际相结合,力争通过研修学习,促进我们积极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夯实教学常规,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一)细化、完善《小学教学管理规范》和《日常教学行为规范》《绿色评价实施方案》中有关教学常规和质量提升的相关措施,继续开展“日巡课、周教研、月检查、年评比”常规管理制度,同时进一步完善学业跟踪监控体系,从而达到规范教学管理和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二)完善教学常规检查措施。教导处每月组织一次常规普查,教学常规检查侧重点放在课堂的实效性上,杜绝备课上课“两张皮”,重点检查课件是否与备课一致.(三)抓好单元监测和期末质量监测.教师还要根据日常监测在课堂教学中采取扎实有效的分层次教学,逐步提高学生成绩等级的转化率.实行“单元监测消号反馈制",由教务主任和教研组长做好监督和反馈,旨在通过此举督促教师按时、保质、保量做好日常常规单元检测,同时将对检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向教师进行反馈。

  二、深化课堂教学研究,打造优质高效课堂(一)开展好“三课”活动。注重优质高效课堂的研究,着重组织好“三课”活动,深化课堂教学,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一是骨干教师示范

  1

  课,通过骨干教师的示范课在全体教师中起到示范和引领的作用。二是“青年教师展示课"活动,对于近三年参加工作课改的年轻教师在每学期至少进行一次展示课。开展“师徒结对"活动,邀请区学科教研员对教师课堂进行一对一的听课和指导,加快年轻教师授课水平的提升。三是“一师一优课”活动,认真组织教师参加“一师一优课”活动,并通过本活动让教师做好自我观课,自我反思,同时立足校本教研,提高课堂教学效益。通过“三课"活动,在促进年轻教师成长的同时,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和引领作用,以期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目的.

  (二)积极打造“个性化”教学模式。从“骨干教师示范课”入手,立足校本教研,依托“订单式教研",借助磨课流程,深入实施课堂教学改革,以骨干教师课堂教学模式为基点,打造个学科个性化的教学模式.本学期,我校将以“点”-“线”—“面”的改革方式,大刀阔斧,全面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力促“个性化"教学模式的异彩纷呈。

  (三)针对短板问题,采取措施,确保课堂教学实效.一是针对“课堂教学短板现象”实施“结对子”并定期跟踪听课。二是针对“质量短板现象"措施实施单独约谈,跟踪监控。

  (四)利用导学案,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教师在备课设计导学案时,要处理好学生“基础与发展”的关系,依靠导学案“课前梳理”部分,帮助学生把学习本节课新内容需要用到的知识、方法、思想等方面的认知前提-—旧知(学习本节课的基础,如知识、生活经验等)梳理清楚,以几个“小题"的形式呈现出来;并在题前用【知识与方法】【知识与思想】进行标注,要将方法、思想进行显性说明,为新知识学习做好铺垫。

  2

  依靠导学案“课内探究”部分引导学生在本节课的学习中,掌握新知识,形成新能力,实现学生的发展。对于课内探究题目的设计,强调以2—3个问题为载体,问题与目标一致;核心问题要切中学生的发展点;且要加强应考的针对性,体现知识的应用性。

  三、以课题研究为抓手,力促教师专业发展(一)课题研究,成立专题课题组,确定专人负责,进行月定期调度和汇总。加强“小课题”研究,每学科集体进行一项小课题研究,每月定期调度,纳入常规检查。开展公民养成及责任教育课题研究。(二)以“活动"促发展,引领师生同成长,共进步。深入实施“四项基本功锻造工程”、“阅读提升工程”和“英语提升工程”,在教师中开展“基本功展示"活动,在学生中开展“读书之星”“写字大赛”班级“经典诵读"“英语之声”等活动,促进学生成长。(三)扎实落实《绿色评价实施方案》。加强对语文、数学和英语主要学科的质量进行监控、反馈,加大对微机、科学和体育等各科教师的听课以及对学生进行体质检测、微机基本技能大赛以及实验操作技能大赛筹备、调度及比赛.突出艺体特色活动,提高学生专项技能,扎实落实体育艺术“2+1”活动,通过开展“春、秋季趣味运动会”“太空泥塑展示"“书画展展示活动”、“排球、足球联赛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四、加强校本教研,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为了促进校本教研和集体备课的有效融合,学校采用主题式教研与集体备课同时进行,展开讨论的方式,让教师以这一实际的课题为例子

  3

  进行教研,研究方法,用授课的方式进行呈现。让教师团队在碰撞中擦出智慧的火花,集众人之智,共同进步。

  在扎实开展好信息技术课程的基础上,构建了信息技术支撑下的教育教学及管理体系。在办公管理中实施“钉钉办公系统",在教学中不断推进电子书包、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积极参加科技创新及电脑制作、微课等活动,实现全校无线网络全覆盖,加快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及管理的深入融合,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4

  

  

篇六:丰富教研形式,提升教研质量

  有效教研促教育质量提升

  教研工作是提升教师教育理论水平和教学水平,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取得长足进步的有效途径和不竭动力.学校希望以研促教、研教共同开展〞,以实现教研工作为学校教育教学效劳的目标,下面就如何提升教研工作的实效性,谈几点自己浅薄的体会和看法.

  一、充分调动教师参与教研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教师教育教学理论水平,教学实践水平,最终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取得长足进步,这是教研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通过教研工作的开展切实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改革教师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课堂角色的这是教研活动的功能,也是教研组织者具体目标.然而长期以来,广阔教师由于熟悉不到位,加上受到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质量的评价模式的影响,认为抽出时间和精力去参与教研工作还是不如扎扎实实抓好分数"甚至认为教研工作只是学校装点门面的面子货〞,没有实实在在的意义.提升教师参与教研工作的积极性,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1、注意聆听教师教学中的困惑.有研究者曾指出:幼儿的学习动机与成效取决于教师能否满足他们对于知识和情感的需求.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情感需要共同制约着他们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式.其实成人何尝不是如此.对于教师来说,只有能够满足他们专业成长需要、能够解决他们工作中的困惑问题的学习和培训I,才能激发出教师内在的主动学习、研究和实践的动机和欲望,才能让他们感受和体验到获得专业成长、实现自身价值的乐趣.〞这就是说,要想使教研活动取得实效,问题必须真正来自教师的体验.

  2、教研活动的主题应在教师的亲自参与下才确定下来,应是教师从感到迫切需要解决的教学实际问题中选择出来的.从发现和提出问题环节开始,就应确定教师的教研主体地位,而不是到了召开讨论会时教师才参与进来.正因为教研主题是在教师的参与下共同确定的,教师就清楚地知道了为什么要开展这次教研活动,这次教研活动要到达什么目的,自己应该如何去主动参与,从而也就使教师从耍我参加教研活动〞转变为我要参加教研活动教师们对教研活动的来龙去脉都有所了解,主体地位得到了尊重,积极性也就发挥出来了.

  3、充分结合教师的专业,教师的特长、教学风格和性格特点,分层次组织教师参与感兴趣、有实效的教研活动.由于教师具有个体差异性,他有专业、特长、教学风格、性格等方面有所不同,在组织教研活动时,在突出共性的时,要兼顾差异.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教研活动,对不同的教师在兴趣、体验、收获上各不相同.例如,有的教师语言表达、课堂组织水平较强,能够较好将最新的教育理念通过课堂教学表现出来;有的教师擅长于将自己的教学实践上升为自己的独特见解等.在组织教研活动时,要认真分析教师的特点,能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特长的教师兴趣口味,让每位教师的才能都有充分发挥的余地,让他们都取得实实在在的进步,并充分体验教研活动的快乐和成就感,不能一刀切,否那么难以表达教研活动的高效性.

  4、学校领导既要做教研活动方案的制订者、治理者,也要做教研活动的有效参与者.作为一学校领导,不能只将教研活动挂在口头上,活动方案贴在墙面上,而应该把重视和亲自参与、有效参与结合起来,这就要求学校领导既要做优秀的教研工作治理者,又要做一名学者型、研究型的专家,在教研活动中,身先士率、率先垂范,力求成果,出特色成果,这样才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感染和说服教师积极、有效的参与教研活动.

  5、学校要适当的减轻教研骨干的课时量,让其在教研工作中充满责任感,由于教研工作需要教师抽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潜

  心的研究,全身心的参与.如果教师的教学任务过重,教师会有心有余,而力缺乏之感,疲于应付教研活动,这样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实效性就会大打折扣.学校应充分考虑到这一问题,才能让教师特别是教研骨干有精力、有责任、更加有热情地参与教研工作.

  二、不断丰富教研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学校在组织教研活动中,不要过分考虑开展次数的多少,关键要注重教研活动的形式多样性、内容丰富、实效性.例如,学校为了突出教研活动的次数,一学期或一学年里频繁的组织听、上示范课,然后再组织教师大规模的自评、众评课的优点和缺乏,这样就算是经常性开展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当然,本人并不否认这样的教研活动的效果性,但是我认为这种形式的活动太单调,效果也非常局限,上课时用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往往华而不实,学生在重点、难点知识方面的学习深入不够,所以听课教师觉得新奇,上课教师觉得没底,学生学得模糊.另外,评课教师为了顾全授课教师的颜面,往往是大喝赞歌,很少提出有价值的改良举措和意见.试想,这样的教研会活动能取得真正意义的实效吗另外,由于形式、内容的单一,根本无法满足不同层次教师的教学需求,无法做到全员有效参与、人人提升.要做到教研活动形式和内容的多样性,我想到了几点供大家参考.1、集体备课,同年级或同科次的科任教师对教学前后中遇到的问题,疑问进行及时、有效的探讨和交流.2、组织针对几个新课程标准理念的教学预案设计竞赛.3、经常性组织教师写教学反思、教学感悟,供教师间传阅.4、经常性开展分析教材活动.5、组织教师进行复习探讨.6、组织外出学习的教师开展学习汇报和结合所学上示范课.7、组织教师到有特色的学校进行观摩学习.8、邀请区域内有一定影响的骨干教师到校内上示范课.9、请教育专家到校内做教学理论知识讲座和报告.

  10、对如何落实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理论进行专题讨论.三、提升教研活动的针对性才有效教研活动不但要以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理论为指导,而且还要充分考虑到学校教师的实际情况,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需要改变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等,找准切入点,认真制订教研工作方案,有条不紊的开展工作,并在工作中,根据情况及时做出调整,这样才能真正表达教研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如果教研活动的内容空洞化,形式单一化,不与校内教师在教学存在的问题,遇到的困难的解决有效结合起来,那么教研活动只会成为教师的负担,学校的面子工程,教研活动就无法到达教研为教育教学效劳,为提升教师的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水平的目的.实际上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存在着许多有待解决问题,难题,例如:?弟子规?教案的编写;如何将教师作为知识灌输的角色向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讨学习的引导者的转变;如何有效地组织复习;如何将现代教学媒体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等,这些问题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共同难题,只有切实地关注这些问题,并把它们与教研活动的组织,开展紧密结合起来,才能真正表达其活动的有效性.四、达成研究共识,并关注行为跟进教研活动的收获与成效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认识上的进步,二是行为上的改良.许多教研活动的小结往往是对过程的整理,却没有思考研究之后的熟悉提升,没有去关注最后的共识.教研之中,大家要从浅显的道理出发,提升为指导教学行为的根本理念,再根据可能,将理念系统化为理论.这种熟悉的进步应该有一点,是一点,共识的形成与延伸是收获的重要方面.当然仅仅停留在认识是不够的,光说不练也未必是有效的教研,只有将研究共识转化为进一步的教学建议,转化为具体教学行为的改进才是教研的目的.将叙事研究方法应用到教研活动的研究中,倡导用案例的方法

  

篇七:丰富教研形式,提升教研质量

  某一主题的教学研究告一段落之后要引导教师抓住教师的说课上课评议的环节让教师在自我比较同行评价集体反思中找到研究的生长点在一段时间里对研究专题深入进行实践解剖累教与学的原始资料在相关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对资料进行加工构建形成具有一定理论色彩的案例研究经过案例教学的验证直到对典型案例进行符合教育论文要求的精致加工整合到教育专题论文的理论框架中去

  怎样让教研活动更有效?——关于策略的讨论影响教研活动有效性的因素有很多。譬如:对参加者需求的了解与尊重、组织者的创意及其基本理念、类似于教学设计的教研活动设计、教研活动的可参与性、组织者的经验与临场能力、组织者调动资源的能力等。我们概括了以下改进教研活动的策略。1、明确工作背景和参与教师的需求有效的活动首先必须是有的放矢的活动。不了解教师的需求是不可能组织起真正有效的活动的。活动组织前首先要进行调研,规划教研主题,摸清教师的认识和行为现状,掌握老师的基本需求。当然,同时还要掌握有关背景。2、做好活动规划,设计教师的参与点,让每个环节都是有价值的活动要有真实的收获,必须让参与者真正融入。所以如何通过环节设计,让教师的思想动起来,需要一定的任务作介质。教师参与点的设计是很有技术性的,这也是决定教研活动效果的重要方面。参与方式要多样化,参与程度要体现递进,要让不同层次教师都有参与的可能。当然巧妙利用参与者中的资源,是参与点设计的要点。3、要有充分的准备,更要尊重真实的生成任何活动都要精心准备,但过度准备,默守计划,把教研活动当作预设节目的流畅表演却是不提倡的。我们认为,充分准备不是为了展示,而是为了促进教师交流的“火花”,“预设”的目的要为“生成”服务。在许多教研活动上,老师都会准备比较完整的发言稿,但实际研讨中,其作用应该只是提示。但很多老师却选择了全文朗读。将比较规范的书面语言,口头阐述出来,听众常会有理解的困难。因此在研讨中,真正重要的是过程中即时生成的东西。只有当教研活动能够起到激活“生成”的作用,教研活动才是成功的。4、要营造对话交流氛围,同时把握好话语主动权的调控教研活动最怕的是“一言堂”,没有交流就没有进步。但是无序的交流可能是低效益的,把握话语的主动权常常是教研活动主持人经验的所在。5、一定要达成研究共识,并关注行为跟进教研活动的收获与成效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认识上的进步,二是行为上的改进。许多教研活动的小结往往是对过程的整理,却没有思考研究之后的认识提高,没有去关注最后的共识。教研之中,大家要从浅显的道理出发,提升为指导教学行为的基本理念,再根据可能,将理念系统化为理论。这种认识的进步应该有一点,是一点,共识的形成与延伸是收获的重要方面。当然仅仅停留在认识是不够的,光说不练也未必是有效的教研,只有将研究共识转化为进一步的教学建议,转化为具体教学行为的改进才是教研的目的。将叙事研究方法应用到教研活动的研究中,倡导用案例的方法研究教研活动的策划的思路。老师们既可以从一类活动入手,去总结这一类型教研活动的经验;也可以从一次活动入手,反思活动的得与失,讨论提高活动质量的方法和建议。案例的呈现形式也应特点纷呈,可以夹叙夹议,以议论分析为主;也可以叙议结合,以叙事介绍为主;也可以以教研活动实录的形式来展示。当然,我们无意以一种模式统一所有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的叙述形式,只要老师们带着研究的眼光去参与教研活动,认识教研活动,只要老师们重视教研活动中的收获与效率,就是校本教研精神的体

  强化校本教研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学生发展,提升学校办学品位的必由之路。以我校开展校本教研工作为例,谈谈如何有效地开展校内教研活动。一、正确认识校本教研校本教研包含三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必须以学校发展为本”,强调从学校实际出发,围绕学校工作中的重要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教研工作,通过解决现实问题为学校发展服务;第二层含义是:“必须以教师发展为本”,确立教师在教研工作中的主体地位,让教师成为教研的主人,通过教研来培养教师、提高教师素质;第三层含义是:“必须以学生发展为本”,要研究学生,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解决学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疑难问题。开展校本教研活动,首先要明确校本教研的基本要素,教师个人、教师集体、专业研究人员是校本教研的三个核心要素,他们构成了校本教研的三位一体关系,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是开展校本教研的三种基本力量。二、学校开展校本教研的做法校本教研强调以问题研究为核心,增强教研的目的性、减少随意性,根据学校具体情况确定有自身特色的教研方式。(一)发现问题领导通过听课、观摩课例、研讨交流或者是教师在自我反思中发现教育教学存在的困惑和问题,教学领导与教研组的教师们进行交流,选择大家都感兴趣的问题,作为校本教研的主题进行研究。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活动发现问题:1、教研组听评课中发现问题领导在听课时,通过观察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效果,及时与学生和教师交流,在听课和交流中发现教研专题,有的放矢地开展教研活动。因此,学校各教研组每学期都应该开展教学研讨课,组织本组教师进行听课、评课,从听评课中发现问题。如:我校就组织这样的教研活动,选择某位教师上课后,集体备课时,全组教师共同来备这节课,听课时全组教师共同参与,课后马上评课。评课时,先由授课教师谈本课的设计意图、要实现的目标、自己有哪些收获和体会,再由本组教师进行评析,在评课的过程中针对课堂教学存在的困惑提出问题,作为校本教研的主题。如我们在听评课中发现了“各学科在分组合作教学中,教师只注意分组的形式,而不注重效果”这个问题,因此,我们就组织各教研组围绕“如何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如何指导学生进行合作、自主学习”,展开研讨交流活动,使教研活动具有针对性、实效性。2、课例观摩中提出问题教师所有的学习活动、学习内容最终的着眼点还要落实到课堂教学上,因此要重视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也应该经常组织教师进行课例观摩活动。可以把外出学习带回来的光盘选择有代表性的放给教师观看,全体教师共同去感受。也可以因地制宜,选择身边教师的课例进行观摩研究,把学校教师上公开课、评优课或教研课的全过程实录下来,放给教师们看,并进行研讨。在听评课中把发现的问题作为校本教研的专题进行研究。如:在我校在听了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搭石》一课后,老师们发现在四年级的课堂上还利用一定时间进行书写指导,有必要吗?于是,我们就以“四年级还需不需要进行书写指导”为专题进行了研究。3、研讨交流中提出问题专题研讨是一种可以自由发言的讨论会,不强求统一的结论,旨在开阔思路,引导思考,加深教师对某一问题的认识,寻求更多的教学策略。如我校曾以“教学中如何开展探究式学

  习”为主题举行专题研讨,在研讨中,教师们围绕着“探究式学习”展开了研讨,通过交流,教师们加深了对探究这一学习方式的认识,同时还形成许多教学策略与方案,便可用于指导教学实践。同时又提出了新的问题:“探究式学习作为数学教学中常用的学习方式是否也同样适用于语文等人文学科的学习?”、“在语文课中可以让学生探究哪些内容?教学模式如何?教师的作用如何发挥?”等问题,这些问题就可以作为校本教研的新问题进行研究。4、自我反思中提出问题倡导教师自我反思,是因为任何研究都始于“问题”,只有当教师意识到教学中出现了“问题”,并想方设法在行动中解决问题,且不断回头反思解决问题的效果时,才真正踏上了一条校本教研的旅程。如:我校的教师在不断的自我反思中,提出教材的插图有的与课文内容的描述不大一样,或是与课文的价值取向不大一致时,怎样处理?于是我们就以“如何使用课文的插图”为专题,作为校本教研的问题进行研究。(二)设计方案搜集、整理和学习相关的文献资料,了解所要研究的问题的症结和关键,在专业人士的指导和帮助下制定解决问题的计划和方案。1、理论指导理论指导是针对校本教研中发现的普遍性的问题或是个别教师走进了教学误区时,适时的从理论上给予切合实际的指导。如:在听课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部分教师为了迎合当前的课改新形式,无论是有必要还是没有必要,都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好象没有了小组合作就不叫上课似的。在我们提出了“如何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这一专题进行研究后,学校及时的组织教师进行有关小组合作方面内容的理论学习,使教师清楚小组合作必须是有效的,从而把握了教师教学的方向。2、专业引领专业引领通常是采用开展讲座的形式进行。可以邀请专业研究人员讲座,也可以进行校内领导讲座,要以校内领导讲座为主。专业人员讲座。专业人员接触的范围广,因此就站得高,他们的理论水平要远远的高于基层单位的人员,要请他们作指导,象我们在研讨交流中提出的“在语文课中可以让学生探究哪些内容?教学模式如何?教师的作用如何发挥?”等问题就可以请科研室的人员从理论上作指导。象我们在自我反思中提出的“如何使用课文的插图”这一问题,就可以请师校的教研员做专门的指导。校长、副校长讲座。虽然专业人员的讲座非常专业,教研员的指导非常到位,但不能长期依赖于他们,校长和副校长还要从学校自身的需要出发,结合外出学习和考察获得的经验进行讲座,指导教师正确教学。通过研究人员的理论指导和专业引领,对发现的问题设计出要解决的方案,从而制定解决问题的计划。(三)行动实践根据制定的研究计划,教研组成员进行分工,分头开展教育教学实践和探索,并保持探索过程中的同伴互助。1、重视集体备课学校要确立“校本教研日”,使校本教研制度化。“校本教研日”可以是集体备课,重点是对教材的钻研、教学的设计、重难点的剖析和实践的反思等。也可以是综合教研活动,重点是理论学习、课例观摩、专题研讨、案例评析等。这种教研模式会形成重研讨、重互助、重实践的新型教研风气,有力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2、案例评析式教研活动案例评析式教研活动,是根据听课过程中感觉教师哪一个教学环节或是片段处理的好,把它拿出来与教师们一起分析研究,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转移。在教研时,先让老师把自己是“如何设计的?为什么这样设计?有什么效果?”说出来,然后全体教师进行评议。如:在听课过程中,我们觉得赵威老师在讲《群鸟学艺》一课时,让学生演一演的环节设计的非常好,就让她在教研时把自己的想法和做法与全体教师进行了交流。3、课题研究式教研活动课题研究式教研活动是将教研与科研有机融合的教研活动形式,适用于课程改革中提出的具有超前性的,或者在短时间内难以解决的新理念、新方法的认识与实践。例如:在以往的作文教学中,都是以写记实类习作为重点,很少有想象作文的内容。而《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要“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可是,让学生多写想象作文,会不会产生更多的空话、假话?哪些内容的想象作文适合学生写?怎么指导才能使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教师们都很困惑,可供借鉴的资料和经验很少。为此,我们可以应用“课题研究式教研活动”加以研究,要求教师在研究过程中,反复地进行课堂实践、分析讨论,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提高认识,找到策略,积累经验。通过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就是想解决教师把理念转变成行动的问题,使教师能够在理论的指导下,用全新的视角去看待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四)总结反思教师个人将参加校本教所活动中感触最深的事、教育教学片段,通过案例的形式撰写出来,并和全组老师一起分享。同时教研组总结教研活动开展过程的得失,写出教研活动的报告。通过教师的自我反思,就是想让反思成为教师的一种习惯,使教师能够在总结中提高,在借鉴中创新。三、校本教研要坚持以课例为载体要使校本教研取得实效,关键在于确定好教学研究的主题。我认为,研究的主题应该来自于课堂,来自于教师的亲身实践,应该让教师在参与校本教研的过程中能够及时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相结合,在实践中进行探索,在探索中学会反思,在反思中改进行为。课程改革需要教研活动的有力支持,以校本教研为突破口,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我也只是做了初步的探索与尝试,还需要不懈努力与追求,只要我们勇于实践、敢于创新,一定会创造出更多更有效的校本教研活动形式。

  谈谈怎样进行有效的校本教研活动校本教研就是“以校为本的教研活动”,就是坚持科学教育发展观,立足学校,以人为本,同伴互助,专家引领,自我反思,达到促人发展,促质量提高的教研活动方式。那么怎么开展校本教研呢,怎样才能使我们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有比较高的回报呢?下面就谈谈这个问题。第一,自我充电,提高教师的认知水平和研究水平,丰富教师的知识内涵。就教师自身而言,要形成读书学习不断积累的好习惯。应该积极主动通过不同途径进行广泛学习,特别是会利用因特网,主动进行网上学习培训,开发丰富的网上资源,开阔视野、灵活思路,从而增强研究意识,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真实问题,克服被动性、盲目性。就学校而言,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积极为教师创造培训学习的机会,比如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灵活培训形式,全力提高教师的科研实践能力,组织教师外出参观考察活动,从先进或发达地区吸取教学智慧,获得教研灵感。主动邀请上级教研部门、高校专家、学者到校讲学、调研,积极鼓励和支持教师参加各类教学研究会议、学习和培训,提高教师的科研意识和水平。当然,教师的全面提高也是伴随着校本教研的开展而逐步进行的,二者也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第二,同伴互助,注重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协调与合作,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我县从03年以来推广的“集体备课个性化教学”形式就是促进教师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的有效途径。积极探索备课制度改革,实行集体备课制,教师提前研究教材,独立备课,集体研讨,修改完善,课后反思。这样既加强了教师之间的学习交流,做到资源共享,同时又减轻了老师的工作负担,提高了备课实效。防止和克服教师各自为战和孤立无助的现象。这种教研形式重在倡导科学精神,营造求真、务实、严谨的教研氛围,确实提高了教学研究质量。第三,课堂观察,全面解析教学行为,促使教学行为精益求精。许多教学问题的产生,是由于教师缺少对问题的信息与意识而引起,教室是一个繁忙的地方,老师很少有时间及时进行教学反思,现实情况是:教师从来就很少对课堂(包括自己的和别人的)进行系统的观察。日本学者佐藤学认为“透过观察学习意想不到的东西”“授课过程中的突发事件是极其复杂的,必须读懂看起来单纯的事件后面所隐藏的复杂性。”在校内开展教研活动,全体参加者边观看录像边讨论授课的具体事例,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其目的并不是在于评价课上得好还是坏,而是让大家一起感受授课过程的“乐趣”和困难,因此在讨论中,最重要的是丢开一切抽象的语言,只说出自己对所观察到的事例的质朴感受和具体的事实本身。只要大家能相互交流自己朴素感到的一切,就必然能学到许多意想不到的东西。因此,观课可以让老师意识到自已的偏见,通过放大特定的教学行为,将自己的观察与他人的观察相比较,变灌输式教研活动为主动参与式教研活动,达到共研共进之功效。第四,与课题研究结合,增加校本教研的理论支撑,引领校本教研的方向。课题选择是校本教研的关键,它对整个教研活动起着定向作用。“研究什么”、“怎样研究”影响着教师“学习什么”、“怎样学习”等。所以在校本教研工作中我们倡导以教科研课题作为教研的内容,使教师以自己的工作和教学为基础,开展学习和课题研究活动。在学习和研究活动中,要注意理论与实践结合;教学与科研结合;学习与工作结合;个人学习与集体讨论结合。在课题的选择、设计、研究和结题的一系列活动过程中,主动参与课题研究并接受相应的培训和指导,从而不断提高在教育教学中开展科研活动的兴趣和能力。吸引更多的教师加入课题研究,逐步形成“人人要参与、校校有专题、全县成体系”的科研格局。教师学习与教育专

  家指导结合;校内与校外结合;教师与学生结合等。这种以校为本的教研是一个连续的、面向未来的永恒的过程,是保证学校和教师可持续发展的最佳教研方式之一。第五,搭建平台,营造宽松和谐教师交流的氛围。思想只有通过交流才让知晓,通过碰撞才能够产生火花。为了更好地促进教研与科研的共同发展,学校应该为每一位教师提供了思想交流的平台。通过举办以各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为主要对象的课题答辩会、课题推广活动等,可以促进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热情。比如举办了“教学思想”论坛,促进校长办学理念的更新,促进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举办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武活动、中年教师创新教学活动、老年教师传艺活动等,促进不同层次的教师在原来的基础上都有发展目标和施展本领的舞台等,都是增强校本教研活动的有效方法。无论你是科研所得,还是教研所获,都可以在“论坛”上交流。“论坛”上,我们不求观点完美,但求要有所思、所想,对共同关心的无论是科研还是教研的热点问题,都可以进行实时交流,随时点评,以达到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第六,自我反思,提升、深化校本教研层次和内涵。因为反思更能促进教师的自我改变,让教师萌生“参与感”;体会教师的自我教学,加重教师的“成就感”;通过反思使教师处于主动的角色,获得立即的回馈。一方面,教师可以在反思中为自己确定一个目标,然后寻找相应的教育理论和相关知识武装自己,在自修和实践过程中不断反思,不断调整,从而实现自我改进和自我提高。另一方面,对教育专家、优秀教师的传授和指导也必须有个自我消化吸收的过程,这样才可能有实质性的收获和帮助。可以说,任何外在的东西若是离开了教师自我反思这一环节,都将收效甚微。最后,建立长效运行机制,使校本教研经常化、制度化。首先,必须完善“校本教研”工作体系,规范“校本教研”制度,制定“校本教研”工作评估、测评办法。明确领导和教师进行“校本教研”的职责要求,制定统筹规划、整体设计、科学策划、定期召开校本教研工作例会、包校蹲点、学科研究组等工作制度。同时在学校组建以校长为组长的“校本教研”教科研领导机构,并吸纳教导处、教研室、教研组等部门负责人参加“校本教研”考核组。通过开展听课、评课,定期检查、随机抽查、跟踪督查,实施实验教学质量监控;定期对各级教研组织的活动情况、效果进行监督检查考核;随机对学生质量进行测评,检查“校本教研”实验效果。其次,要建立“校本教研”经验交流与推广制度。由教科研人员深入基地校,蹲点指导,和实验教师共同开展研究,创造经验成果,再分阶段面向全县汇报展示,提供案例,以发挥典型引路的示范辐射作用。组织好县、乡、校三级教研网络活动,坚持教研组每周不少于一次的教研活动,学校每月召开一次“校本教研”研讨活动,教研片定期开展“校本教研”校际交流。打破常规,通过不定期召开校本教研研讨会、不同层面的校本教研座谈会等形式交流推广好的经验和做法,提出研究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再次,为确保“校本教研”科学有序进行,要加强对实验档案的管埋。各个学校、每个教师都应该建立了“校本教研”专题档案,要求档案积累做到“全、细、勤”,学习的文献、论文、教案、实验记录、阶段小结、检测等原始材料及时归档整理。要周周有教学随笔,月月有典型案例分析,并将经验与困惑及时反馈到学校或教研室。总之,“校本教研”是一个博大精深的话题,是我们在新形势下探索教研模式的一种尝试。它并不否定其它形式的教研作用,而是从另一种视角上探索教研的方向,扩大教研的职能,挖掘内在资源,促使教研更加科学。我们要很好研究探索适合我县实际的校本教研模式,来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激发教师的职业热情和创新精神,改变教师的角色认识和自我观念,增强学校管理的效能,达到促进学校、教师、学生健康发展的目的。

  怎样开展有效的教研活动今天我想与大家交流的题目是:提高教研组活动的有效性。教研组作为一个教学研究最为基层的实体由来已久,但是并不意味着教研组活动都是有效的,高效的。我理解中的有效性有这样三层意思:效率:是指工作总量与工作时间的比值,应放弃“事倍功半”,追求“事半功倍”。效果:有没有效果,就是看教师们参加校本教研前与参加校本教研后的变化值?有效果的校本教研应是带着困惑而来,在参与研讨的过程中形成新的思考、产生新的问题而离开。效益:是投入与产出的比值,要尽可能地促使老师都愿意全情投入教研活动。如果产出与投入不成正比,那么校本教研将及不上个人自主的研修,这将使得校本教研失去其存在的意义。怎样提高教研组活动的有效性,我将其归结为五方面,分别是:(一)提升教研组长的工作能力——活动有效的关键(二)精心筛选教研内容,满足教师实际需求——活动有效的根本(三)基于“对话”的教研方式——活动有效的前提(四)全员参与教研活动全过程——活动有效的保证(五)逐步完善评价体系——活动有效的助推器五点中,着重交流第四点,详细描述我们是怎么做的,其余四点就蜻蜓点水,浮光掠影了。(一)提升教研组长的工作能力——活动有效的关键1、给予引导、帮助及监控2、培养组长自我反思的习惯3、对教研组长的评价实现多角度(二)精心筛选教研内容,满足教师实际需求——活动有效的根本1、研究问题来自于真实的教学环境。2、研究内容系列专题化。(三)基于“对话”的教研方式——活动有效的前提1、对话建立于自我的思考2、对话要有民主的氛围。3、多元的对话途径。(四)全员参与教研活动全过程——活动有效的保证原本属于教研组长或上课教师的工作,从始至终让每一位教师参与其中,重心从一个教师转移到了如何让每一个生命个体主动参与进来,关注每一个生命个体对教学的思考,从而使我们每一个教师在教研组活动中得到发展。聚焦问题阶段:每位教师每周提出一至两个具有研究价值或感到困惑的问题,或者提出一个具有独特见解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对学生的分析、来自于自己的课堂实践,也可以来自听别人课堂实践后的所思所想。例如本学期,我们开展了校本教研发现真问题的听课活动,每位教师在听好一节课后必须提交两个问题。(举例读)教研组利用每周活动时间,通过问题会诊、问题答辨等方式,能讨论解决的当场解决,如不能解决的则也会在讨论的过程中逐渐剥离其非质化的东西,使问题得以明朗并逐步聚焦,最为此问题便成为下学期的研究主题。情报搜集阶段:教研主题产生之后,由组内每一位成员群策群力。每人都有各自的任务。或是现状分析、或是理念引领、或是案例的搜集整理。在这样的过程中使每位教师在任务驱

  动之下,主动地去探寻与主题相关的知识,而在这样的搜寻情报过程中,有助于每个教师对该研究主题的提升。以课为载体的研究阶段:研究应与课结合在一块儿,很是美好的思考也必须经过实践得以验评。过程中要改变一人上课教研组长卖力的教研方式,倡导每一位教师提前介入,一起与上课教师经过写教案、试教、上课的每一个环节,在这样一起研磨的过程实现共同成长。我校数学教研组曾经于2005年3月25日开展过市级校本教研展示活动,这一次活动就是一次提前介入式的活动,该次活动的研究主题是:如何开展有效地自主探究。流程如下:●课题的确定、评课维度的确定课题的确定在教研课中,课题的确定一般是由执教教师所决定的,但是我们把课题确定的过程作为全组教师研究教材、并明确什么样的教学内容适合用于这一学习方式的过程。环节一:研读教材,并根据自主探究的理论知识,在个人认识基础上并结合教学进度,确定你认为适合于开展自主探究学习方式的课题。环节二;交流讨论,我认为哪一堂课是适合于开展自主探究这一学习的运用?我为什么是这样认为的?在研讨的基础上,最后确定了两堂课。评课维度的确定全组讨论:只停留于对课堂教学策略的评课方式行不行?怎样更有利于对主题形成清晰的认识?研讨的结果:评课应围绕主题制定出评课的维度,这样才能使对课的解剖更具有针对性,从而使我们的思考更深入。再次讨论:评课维度提出的依据是什么?提出怎样的维度?研讨结果:评课维度应依据前期出现的一些教学行为与自主探究学习之间存在的差距提出,提出的维度应该在自主探究这一学习方式中起到较为重要的作用。最后我们确立了四个评课的维度并在每个维度上安排了两到三个重点点评的教师。●试教、提出修改意见试教前,我们要求两位上课教师先自己备出教学预案。原因一:每人有每人的想法,尊重教师的原创;原因二:改变教师依赖别人指导的心理与行为。3月11日进行了第一次试教。按照惯例,全组教师到场听课,并于当于下午进行了课后研讨。研讨包括:1、说课:关键要让执教教师说出你对教材是怎么理解的?目标定位是什么?你是通过哪些细节落实目标的?2、教师评课:提出哪个环节上是不够好或不够清晰的?并且质疑执教教师你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什么?并提出是否可以这样改进,会更有利于目标的达成?●课堂教学展示,数学组教师和其余学科部分教师研讨活动展示集体智慧的结晶,使每个教师从中看到我们改进后的策略是否有利于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并一起来反思成功或不足的原因所在,,以求得共同发展。回顾这个全体教师一起行进的过程,过程中蕴含了全体教师与文本的对话,与学生的对话,与自我的对话,与他人的对话。对话使教研活动变成了创造、生成的过程,对话促进了每一位教师的共同成长,对话了促进了学校教研组文化的形成。主题总结阶段:不反思的教研是没有深度的、它的有效度也必然是低的。某一主题的教学研究告一段落之后,要引导教师抓住教师的说课、上课、评议的环节,让教师在自我比较、同行评价、集体反思中找到研究的生长点,在一段时间里对研究专题深入进行实践解剖,积累教与学的原始资料,在相关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对资料进行加工、构建,形成具有一定理论色彩的案例研究,经过案例教学的验证,直到对典型案例进行符合教育论文要求的精致加工,整合到教育专题论文的理论框架中去。这样,教师的研究就从直观、感性、经验的水平提高到理论联系实际、揭示本质特征和因果关系的水平上。教研组内的每一位教师在一学期内经历一次上述的全过程,只要持之以恒,教学研究活动的质量和效益就会明显提高。(五)逐步完善评价体系——活动有效的助推器

  充分发挥评价导向作用,在学校内广泛深入开展创建品牌教研组活动,从“教研组长负责任、教研活动规范求特色、教学常规质量监控有实效、教研氛围浓厚、教研有实绩、其他”六个方面加以评价。在校内树典型、引路子、拓思路、引领教研组工作不断提升品质,从而形成比、学、赶、崇尚学术、崇尚研究的教研氛围,推动教研组活动有效地开展。很多人都问我,你们校本教研有什么特色?并没有!只是一个“实”撑起了一片天空,使整个团队多次承担市、区级校本教研活动,多次被评为市、区级优秀教研组,这次又在秀洲区首次学科基地评选中榜上有名。我觉得务实是一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与传承;务实传递着积累与渐进的思想,不积跬步,何以至千里?相信只要踏实每一步,我们的工作就会有效,就能孕育出一片姹紫嫣红!

  

  

篇八:丰富教研形式,提升教研质量

  开展丰富多彩的教研室活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摘要:教研室担负着教学、科研、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研究、教材建设、课程建设等重要任务,概括起来是三大作用:服务于教学,服务于科研,服务于高校的育人,所以其作用发挥的怎样将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加强教研室建设,是满足教学和科研的需求,改善教研室的服务质量,提高教研室在教学水平、教学质量及教学管理的基本保障。关键词:教研室活动;教育;教学质量教研室是学校落实教学任务、进行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的基层教学单位。加强教研室建设,是满足教学和科研的需求,改善教研室的服务质量,提高教研室在教学水平、教学质量及教学管理的基本保障[1]。教研室的工作和活动的质量、水平,直接反映了学院教学工作的整体水平,关系到学院的办学指导思想、教学改革与建设的贯彻落实,关系到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在教学和管理工作中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2-4]。如何把丰富多彩的教研室活动与教学、科研、育人融合起来,最大限度地发挥教研室的作用是我们一直思考和努力探索的课题。一、开展教研室活动的意义1.教研室活动是教师学习、交流、提高的平台或载体。在开展教研室活动时,教师仅仅为完成上级规定的任务而开展活动,会失去其应有的研究性和实效性功能。只有不断学会教学的教师才会培养出不断学会学习的学生。开展教研室活动其实就是组织教师“探索和学习教学”

  的过程。实际工作中我们的老师从一次次的教学实践、教学探索、教学反思中,深刻地认识到教师的教学不应仅仅满足于获取某些教学经验,更多地应该获得一些教学理论的支撑,甚至构筑自己的一套教学理论,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在新的教学形式下,教研室活动从组织到开展都能引发教师的上进心,促使教师不断追求。老教师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理论深厚,是我们年轻教师学习的榜样,而年轻教师在教学信息方面接受快,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能力强,这也是老教师的不足之处,可以利用教研室活动实现教学相长。2.教研室活动是不断传递新的教学理念的过程。由于扩招,很多老师平时都被琐碎、繁重的教育教学任务所束缚,几乎没有时间和精力出去进修学习,教研室活动可以实现校本培训的效果。我们可以组织自己学习,也可以请专家来给我们指导。教育教学方面的一些先行者他们有着非常丰富的教学经验,请他们来传授一些先进的东西对提高教师对理论认识水平,缩短与先行者的差距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3.教研室活动促进了整体团结协作,提高工作效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虽然是一种个体行为,但它所体现的是集体智慧。诚然,教师在教学中主要展现的是自己对问题的分析与呈现,但是把老师们的观点集中起来并加以整合,不仅能资源共享,而且将获得更大的教学效益。特别是近几年,从学科发展,课程建设,教学改革等要求对教师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努力从教学方面的“实践型”、“经验型”逐步向“科研型”、“专家型”发展,教研室活动即实现了个人的科学发展,也增强了团队的向心力、凝聚力,可以完成更艰巨的任务。

  二、如何开展丰富多彩的教研室活动教研室的核心职能是围绕如何提高教学质量而展开的工作,所以教研室活动的主要任务是落实学院的教学计划开展教学、科研等常规活动。多年的实践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在教学工作中三级管理的重要性,教研室是抓好落实的最基础环节,也是最重要环节,为完成各项教学工作提供了组织保证。教研室已基本相对独立承担起授课计划任务的落实、期初、期中、期末教学检查、教学效果评价、课程建设、教学研究、科学研究项目申报、各项教学工作材料的总结等。通过教研室活动为载体,发挥其在教学、科研和育人方面的作用。1.协助学院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在人才培养方案论证过程中,教研室老师积极参与,在新上专业论证时,把市里的相关行业专家如药业工程师、公园规划处的技师、苗圃的技术人员请到学校,一起讨论,从专业设置、教学大纲、实践技能培养等进行分析,探讨,取得了显著成效。组织教研室成员针对不同专业的培养需要讨论和编写教学大纲,选定教材,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出教学进度,明确一学期的工作。每学期开学第一周根据学院的工作计划,制订本教研室教学、科研等工作计划,经过教研室全体成员讨论通过后,组织实施。根据培养目标和课程基本要求,按照学校以及学院教学管理规定,协助教学院长落实教学计划;严格按照专业教学计划安排落实教师教学任务。2.配合系里开展好期初、期中和期末的常规教学检查,规范教学过程。组织听、评课。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方面,在学院规定听课标准的基础上,制定了系领导每月听课、教研室主任每月听课的听课制度,教研

  室每位老师每学期保证听课四次以上,做好《听课记录》,并且针对新教师较多,本科专业课程的实际,有重点地听新教师授课、加强对新教师的培养和对老教师的监督工作以及课程建设,落实听课意见反馈制度。对教师同行的课堂讲授效果、教学内容、多媒体等教学手段运用、课堂管理、教案讲稿等进行认真评价。组织召开教师座谈会,及时了解学生及教师授课的意见和教师对学生的看法,共同研究改进措施和改革办法。对教学认真但教学效果不理想的教师采取帮扶措施,实施新老教师之间的“导师制”,让有经验的教师给予适当指导,青年教师多听老教师的课,领悟课程内涵。组织观摩教学,总结课堂教学组织管理的成功经验和案例,树立典型,共同探讨教学方法。3.教学研究是科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申请教改课题,撰写具有较高水平的教学研究论文,把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积极倡导教师精选精讲教学内容,注意吸纳学科研究的新成果,采取参与式、互动式、直观式等教学方法,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自主参与意识和实践能力。4.课程考试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教研室要严格把关。认真按照教务处要求组织好教师搞好期末流水阅卷和学生成绩评定工作。在考试制度改革方面,逐步建立试题库考试制度,实现教考分离。购买了八门课程的题库,经过多年的积累、逐步修订、完善,全部主干课试题库建设已经完成,多门专业必修课也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题库,真正实现了教考分离,真正考查学生对于一门课程的掌握情况。对于新增设专业的新开必修课也在逐步建设中。两门课程率先实现了客观试题的

  

篇九:丰富教研形式,提升教研质量

  四是研究价值明显教师的创新意识得以强化能力得到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得到体现学科教学形成特色形成了课堂教学一般模式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我们越来越地认识到无论是强调教师成为研究者还是推进课题研究活动其表现形式虽然呈现在教学内容与形式的改革实质上却昭示着学校创新文化的重构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积极开展教研教改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朱国亮来源:《成功》2016年第34期

  “科研兴校”在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的洪流中“校喻师晓”。作为基层学校到底该怎样进行教育科研?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我们走过的是一条基于学校、基于教师、基于学生的校本教研之路。一、在教学实践的困惑中,我们生成了一系列“草根性”的问题回顾学校发展的历程,我校教育教学质量几经沉浮,一直不稳,1998年学校实行了一系列改革。全校师生员工克难奋进、艰苦创业,迅速扭转了教学质量滑坡的局面,99年至今,我校各级各类竞赛及中考成绩都走在乡镇前列。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崛起时的兴奋消失了,逆境中奋进的精神倦怠了,老师素质又成为学校进一步提升的“瓶颈”。于是,我们有了下面的困惑:困惑一:我们所取的成绩,只不过是师生用时间和精力换来的,“烤鸭式”的教育教学方式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厌倦心理,失去学习兴趣,失去创新能力。困惑二:教师对学生主体地位认识偏颇,没有很好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而是一厢情愿地按自己的习惯与思路来教学,教学在观念落后,缺乏教改意识,教研能力不强,教法陈腐。困惑三:由于受市场经济冲击,许多教师对自己的职业缺乏认同感,职业倦怠现象十分普遍。我们感到困惑,我们又在困惑中探索。2001年6月教育部正式分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拉开了21世纪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序幕,它像一缕春风吹进了校园。我校同全市一样2002年全面进入新课程。走进新课程之初,教师对新课程的理念似懂非懂,对新课程的特征把握不准,于是我们把下边三个问题抛向全体教师,以期引起教师的思索:问题一:推行素质教育,我们如何摆脱应试教育的阴影,如何找准符合校情的校本教研之路?问题二: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我们需要构建怎样轻负高效的课堂?问题三:在教育科研中,如何引领教师专业化成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正是由于我们理性的反思,才有了问题意识。我们才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在“新课标、新课程、新教材”的背景下,我们以课题研究为载体,以创新教育理论为指导,以“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指向,走上了扎扎实实的校本教研之路。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二、校本教研引领教师专业化成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知识社会,信息时代,人们对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有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正在有形无地改变着我们对教育教研的理解。当前更加关注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时,老师群体自身的创新能力的提高形成了实现这一育人理念的关键。但是教师的创新能力的提高绝不会“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必须根植于教研的过程中,让教师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创造,在创造中享受职业的尊严与快乐。为此,我们以此为依托开展教研,给教师压担子,洗脑子,炼身子,引领教师专业化成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一)构建制度管理体系——让人文凝聚力量以人为本的教研管理体系和教研制度体系,是对人的修养、人格,境界的提升而不是对人的原始性劣根性的迁就。凸显的是尊重生命、完善生命的价值取向。在这种管理体系中校长作为第一责任人指导校本教研工作,依靠行政力量,调动各种资源服务教育科研。由教务人员和学科教研组长组成的教科室具体确定教研专题,制订教研方案,安排组织教研活动。教研组落实教研任务,评价、总结、反馈教研情况。我们的体会是教师参与是基础,专业引领是关键,校长重视是保障。通过建立教育科研一系列制度,规范教研活动,评价教研工作,激励教研行动,有效促进了活动的开展。在制度管理体系中,我们特别注重评价,强调过程评价,淡化结果评价,强调多元评价,防止单一评价。营造以人为本,互相关怀的教研文化和同伴互助的氛围。(二)建立教师学习网络——让书香溢满校园胡锦涛同志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说:“教师是知识的重要传播者和创造者。在当今时代知识层出不穷的条件下,要成为合格教育者就必须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又说:“广大教师要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如饥似渴地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新技术,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书育人的本领。”教师学习的特点:基于经验的反思学习,基于案例的情景学习,基于问题的行动学习,基于团队的合作学习。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建立了教师学习网络这种教师学习网络整合了校本教研的三个要素,成为理论与实践、个人与团队、专家与教师融为一体的学习形式。让教师走进经典,走近大师,走进课堂,走进精神的家园。(三)打造展示平台——让生命绽放异彩(1)同伴互助平台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教研的经验只有在学校流动起来,成为团队共享的才是有意义的。为此我们每学年都要举行各种形式的教研活动,如骨干教师展示课、教学质量月活动、中青年教师教学比武、教研经验交流等。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辐射作用,帮助其它教师实现加速发展。通过这种团队成员的“对话”和“讨论”,实现经验共享,让教师在互助合作的氛围中成长。(2)学生交流平台创新教育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在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发展上,因此,我们十分注重建立一个学生交流的平台,让学生在展示中彰显创新能力,以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创新氛围。我们的校报《窗口》就是一个这样的交流平台。起初,我们把《窗口》定位于“中小学生作文个性化发展研究”的阵地,主要登载教师的专题教研论文、心得、经验和思考,学生的习作。随着教研专题的扩展和教研进程的深入,我们感觉到这个报纸的范围太窄了。于是,我们重新把它定位于展示师生创新能力的场所,只要是师生原创的作品、制作、发明等都可入选,打破文科与理科、课内与课外、学校与社会的框框,开辟了“作文T型台”、“创新天地”“课堂在线”“师路心语”“科幻世界”等栏目。从此《窗口》的面貌焕然一新,极大调动了师生创新激情,后来,有许多见诸刊物报端的文章以及获国家发明专利的“恒温输液装置”设计当初都是在《窗口》上登载的。《窗口》每月一期,从2003年至今没间断。校报发表作品每学期评比一次。我们不追求内容无懈可击,但我们相信,我们点燃的创新火种将会燃烧出灿烂的云霞。每学期一次的学生演讲比赛是我们打造的另一个学生展示平台。我们根据时事特点确定每期演讲主题,像2007年的“我读书我快乐”、2008年“迎奥运我参与我奉献”。让学生锻炼能力,施展才华。一位平时性格内向、见人脸红的女生在经历演讲后变得性格开放、自信、成绩也明显上升。她说:演讲改变了我的今天,更可以改变我的明天。(四)物化教研成果——让智慧闪耀光芒在教研的几个环节中我们十分重视论文撰写,因为教研经验只有经过筛选、整理、加工形成论文才能成为共享的可交流的东西,同时,教师撰写论文又反过来可以促进教研的开展和深入。我们推动教研论文写作的策略是:制度保障——理论先导——典型引路——全面铺开。就在这样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的过程中,内化创新思想,外化创新方法,物化创新成果,沿途拾起一串串创新教育教学的研究果实:方案、报告、论文、案例、反思、总结、证书、奖牌。初步统计,启动课题研究以来论文、案例、课件等获国家级奖30余篇,省级奖20余篇,市县级奖70余篇,省级以上刊物发表的近20篇,有10几位青年教师在市县级教学比武中获奖。创新教育教研还让我们的课堂出现了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模式:像数学探究式课堂模式:创设情景——发现问题——建立模型——探究问题——运用与拓展;理化创新教学课堂模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式:呈现——猜想——探究——总结;作文个性化写作模式:自由写作实践。强调作文的自主性、开放性、真实性和实用性。我们的课题研究经历既有山重水复的困惑,又有柳暗花明的喜悦。2006年黄冈市教科院专家在对我校课题研究验收后指出:红四中的课题研究工作在有序、扎实、有效的轨道上进行,具体表现在这几个方面:一是学校一班人强化科研兴校理念,建立了完善的课题研究机构、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二是课题研究思路正确、措施得力、运行有效;三是研究主体——教师热情高涨,工作勤奋,成绩明显;四是研究价值明显,教师的创新意识得以强化,能力得到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得到体现,学科教学形成特色,形成了课堂教学一般模式。三、关注细节,着力营造学习型的校园文化。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我们越来越地认识到,无论是强调教师成为研究者,还是推进课题研究活动,其表现形式虽然呈现在教学内容与形式的改革,实质上却昭示着学校创新文化的重构。因此,我们将校园文化建设纳入科研课题中来,将校园文化、教育艺术、教学艺术等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和有机组合。大到校园的整体布置,小到每一块石头、每一处花草、每一个标语牌都在不断地斟酌和磨合。没有细节,就没有成功;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创新成了镇中师生的心灵之约,课题研究成果展示成了镇中文化长廊的主题……总之,我们让学校的空气中弥漫着文化,让校园的每一处折射出教育创新的内涵,让人真切地感受到一种文化的沉淀,一种家的平安与温馨。曾经为日常琐事而心烦,曾经我们对自己的职业缺乏认同感,是科研让我们拥抱真情,让我们体味了“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的甜蜜,感悟过“爱如茉莉,人生如茶”的甘醇。教育科研让我们心底澄明,心灵简约,理性睿智,青春永驻!我们将大力推广课题研究成果,紧跟时代的脉动,不断开掘新的教研课题,始终让教研促进学生成长,促进教师发展,促进学校兴旺发达。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篇十:丰富教研形式,提升教研质量

  大力开展教研活动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高家湖小学

  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本学期我校教学工作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

  方针,以教学为中心,以教研为基础,以研究为龙头,以服务为宗旨,

  以人为灵魂,以发展为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

  量。

  一、加强教学管理认真落实一日常规

  备课、上课、作业、辅导、复习、考查等若干个教学环节,环环

  相扣组成教学单元;若干教学单元首尾相接组成一定的教学周期;若

  干教学周期循环往复,螺旋上升,构成完整的教学过程。教学质量就

  是在一个个教学环节、教学单元、教学周期,以至整个教学过程中一

  项项形成、一点点积累、一步步提高的。忽视了哪个阶段,哪个步骤,

  都会影响整个流程的进展,影响整体质量的提高。只有整个教学过程

  中各环节都能认真落实一日常规、上规格,终端质量才能得到保证。

  为了更好落实一日常规我校制定教师考核细则:

  语文、数学、英语课:

  1、按要求备课,无缺备、漏备,符合进度,

  备课:50分

  字迹干净整洁者得满分。2、没有编写、沿用旧教案、或使用他人教案不但不得分,另外扣除20分。3、无全册、单元、章节分析、单元测试题者每项

  扣除5分,4、缺备、漏备1课时扣除5分。

  常识课:

  1、直接编写者符合进度得满分。2、不能使用

  下载教案。课课要有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后记者

  得满分。否则,一律得0分。上课:

  1、按时、按课程表,课前有准备、有教案者得满分。

  2、不按课表随意调课上课者每节课扣除5分。3、上课拖

  延或早出课堂5分钟以上者每发现一次扣除5分。4、无故

  上课:(50分)一节课不上者扣除20分。

  上公开课、教研课:公开课、教研课:

  (20分)

  1、每学期上一次远程教育或多媒体公开课记10分,2、

  每学期上一次教研课记5分,不上者不得分,3、凡到中心

  学校、市教研室上一次公开课记25分,获奖者:中心学校

  奖另加10分,市教研室另加15分,自治区级另加20分。

  1、按要求及时全批全改者得满分。2、缺批、漏批一

  作业批改:50分

  次扣除5分,学生作文缺批、漏批一次扣除10分。无错字、词无纠正的每次扣除2分3、作业错题无纠正的每次扣除2

  分

  政治、业务学习:50分

  1、按规定要求学习、记录详细、字迹干净整洁的记满分。2、每缺记一次扣除5分,3、记录不全简单扼要每次扣除2分

  1、计划及时按要求制定,内容符合要求者得100分,

  制定计划:20分迟交一天扣除5分,2、每学期期中、期末认真搞好测查质

  量分析各得50分。缺一次扣除5分。

  1、每学期校长、主任听课30节、教研组长听课20

  参加教研活动:(20分)、编写案例(10分)、教学设计(10分)、小课题研究材

  料:(10分)

  节、教师听课10节记录详细记10分,每缺一节扣除2分。2、凡积极参加中心学校、学校组织教研活动记10分,否则每缺一次扣除2分。3、每学期期中、期末各编写案例1篇、教学设计1节者各得10分,少交1篇或1节个扣除5

  分

  撰写论文、总结:10分

  1、每学期上交总结一份记10分,2、撰写论文获奖者:中心学校级记5分、市教育局记10分、自治区级记15分、国家级记20分

  1、凡教研室、中心学校、学校组织到外听课、学习能

  外出学习、听课:按时参加,并做好记录,记录完整、齐全的,并且有领导

  20分

  签字的记20分,去参加不做记录记10分,不参加者不得

  分,一次要倒扣除5分

  教学成果:50分

  1、凡每学期中心学校测查及格率和中心学校平均及格率持平得30分,低于一个百分点扣除1分,2、凡考入前五名者奖:5分、4分、3分、2分、1分。

  1、按时到校、不早退出全勤者记20分,2、请病假每

  出勤:20分

  天扣除1分,请事假每天扣除2分,3、迟到、早退每月累计5次扣除1分、10次以上扣除3分,4、无故不到校者

  每天扣除5分。此考核细则从2007年9月1日起实行

  1、备课:做到每科有备课,课课有教案。做到每科有备课,课课有教案。备课要有学期目标单元目标,有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具准备、教学时间、教学过程、作业设计、板书设计等。衡量备课的优劣主要“四看”,一看教学理念是否符合课改精神,二看教学设计是否依托标准思想,三看集体备课调整是否认真,是否符合班级实际,四看教后小记是否具有针对性、指导性。学校将对教师的备课隔月检查,其中调整方案、教学反思将重点检查,并公布检查结果,记入教师业务档案。

  2、上课:课堂教学要改革传统的教学,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要落实新课标提出的“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合作交流”新的学习方式,给每个学生提供均等的学习和发展的机会,面向全体学生。上课时做到“七不”:不坐着上课、不喝茶、不吸烟、不接待客人、不接电话、不拖堂、不体罚变相体罚学生。评价一节课的重要标准:看是否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3、作业批改:要求每次作业量适中,教师精心设计作业内容,学生书写工整,作业批改及时认真仔细,红笔下无误。家庭作业有布置有要求有检查,作业量适中。学校将进行优秀作业评比,以更好的促进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学校将对学生的作业批改作定期检查,要求作业字迹工整、清楚,批改及时规范,每一种作业批改要有激励性评语。每位科任教师都要重视学生的书写质量,把学生的书写作为重点来抓。

  4、参加教研活动5、撰写论文6、考勤二、大力开展教研活动努力提高教学质量1、有专家认为:要改变一所学校,需要不断开展校内教研活动,让教师们敞开教室的大门,进行相互评论,除此以外别无他法。目前学校的教研组形同虚设,常常都是布置工作、检查工作,以及以教研组名义组织的例行工事的所谓“学习”,这些都不能算作是研究型教

  研组的活动。研究型教研组应该是研究问题,而不是完成任务,应该是把教学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梳理出来,对其进行深入的思考,归纳出解决问题和改善现状的方案,然后用实践去验证。研究型教研组活动不是简单地组织公开课,而应该以课堂教学为核心,完善课堂教学管理,针对不同的课型,不同的主讲者,依据不同目的组织课堂教学的评议、比较、取舍活动。一个学校“课堂教学管理”究竟有多少种类的课型?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不过从目前教学管理的实践来归纳,基本上有四种课型,即“达标课”“研究课”“示范课”和“优质课”。学校在学期(学年)内有序开展这四种课型的教研活动,使教师的教学水平处于一个不断发展的提升的过程。“达标课”是每位教师上课的底线,要求基本功达标,教学理念达标,上好了“达标课”,才能上“研讨课”,“研讨课”有特色、价值,才能推荐上“示范课”。只有在完成前三课的基础上,才有资格参加校级以上“优质课”展示与评比。教师围绕着这四课型而进行有阶段性、有梯度的渐进式发展,明确努力方向,教学水平的提高才有保障和动力。

  

篇十一:丰富教研形式,提升教研质量

 营造教研氛围提升教研品质营造教研氛围提升教研品质小学教务处教研工作总结本学期在教育局和学校的直接领导下小学教务处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质量观深化课程改革强化责任意识研究意识团队意识努力促迚我校小学教学质量的迚一步提高

  营造教研氛围

  提升教研品质

  -----小学教务处教研工作总结

  本学期在教育局和学校的直接领导下,小学教务处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质量观,深化课程改革,强化责任意识、研究意识、团队意识,努力促进我校小学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为迅速提升我校的教研品质,我们将常规教研定位为:“养成习惯,形成氛围,提升品位。”力求每一次教研活动能使教者有提高,听者受启发,指导者得提升。一、讲规范,以养成教研习惯1、规圆矩方严格“研”的环节。一是规范“备”的步骤,要求教者走出“个人摸索”的误区,积极争取同伴互助,课前广泛征求意见,达到集思广益。二是规范“教”的程序,教研课要先小范围试教,教研组长、学科教学骨干听课、评课后再校内正式教出。三是规范“评”的程序,先由教者简单说课,再由教师轮流评课,做到人人发言,最后由教研组长进行总结。教研组长必须做好充分的发言准备。四是规范资料收集,教者要上交“试教课教案、正式教出教案、个人说课稿”。这些要求针对不同的对象提出来后,无论遇到什么样的阻力和困难,我们都不厌其烦地督促、坚定不移地落实。有的老师不愿意试教,想一次性教出;有的老师试教后怕麻烦,不愿意采纳正确的建议继续试教,想草草正式教出图完成任务。这种情形教导处耐心做工作,但坚决不妥协。老师们开始不习惯,不适应,在学校坚持下慢慢形成习惯了,也就能按要求去做,在“做”的基础上再提“质量”的要求,渐能越做越好,渐能越做越精。规范教研活动的各个环节,这样一次一次一丝不苟地开展校本教研的过程,提升了教研活动的品质。

  2、龙腾虎跃让骨干尽展所长。学校里不能是“龙藏虎卧”“珠暗匣中”人才埋没独善其身之处,是龙是虎就要让其展身姿在教研的天空里腾跃激昂,是明珠就要让它放出光彩。我们一是培养教研组长的组织策划能力和教研指导能力,

  二是充分发挥教学骨干的光和热。每一堂教研课、竞赛课,骨干教师与教者一起亲历它的设计修改、不断科学完善的过程,是极好的集体培训,“人”与“课”一起成长。我们积极争取参赛锻炼的机会,借以在实战中试身手拓眼界获取经验和自信。一个个回合下来,骨干教师的实践水平和研究指导能力得到提高,学校的教研实力迅速增强。竞赛课取得了好成绩,我们肯定参赛选手,也会充分肯定教研组长的尽职尽责,着重激发参与指导的骨干教师的成就感,使他们有更多的积极性带动本组、本办公室、本年级段乃至全校的教研。

  3、循序渐进工作要求由易到难。暂时难为的事,不妨以“较容易达到的目标”来要求,操之过急,会造成大片的反对声。对于反思和随笔的撰写,在起初阶段,我们是分年龄段来提要求的,对年龄长的老师,先要求有反思的意识、有每月交随笔的习惯;年轻的老师,写得真实,有写的兴趣就加以鼓励。到了本学期,我们提高了要求,从“写真实、讲质量”这个角度来讲评来引导。渐渐地,老师们能够以比较认真的态度来写随笔,以比较敏锐的视角来搜集实践素材。本期3月份教师们写的随笔可以说在去年的基础上整体都跃升了一个档次。

  4、严于律已管理人员做榜样。将帅是集体行为的一面镜子,反之亦然,管理者当以“从集体行为中观照自身”的心态来要求自己。我校教学管理人员一是坚持学习,做“学习型教师”。不仅阅读中外名著以提高自身人文素养、修炼在世事烦杂中宁静沉淀的功夫,同时也经常阅读教育教学书籍,相互鼓励、相互督促。二是带头上教研课,积极参加教研活动、认真参加培训、外出听课自始至终坚持、勤于写反思、坚持业务学习以先进理论培训老师。三是履行职责一丝不苟。如活动事先拿出周密方案、过程勤督促、结果认真总结;如想方设法在第一时间处理老师们就教学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和要求,热心帮助老师们解决困难。教学管理人员的以身示范是无声的号令,对树立“工作创优”意识、形成优良教风起到了很好的榜样。二、抓师风,以形成教研氛围

  1、校正教改意识的“弦”。各项工作要求严了,老师们都感觉压力大、有怨言。心情不畅快下工作成效事倍功半,关键还在于树立正确的教改意识。针对此,我们一是讲课改形势,让老师们“放眼长远看全局”:我们正置身于“加强校本教研、校本培训的教育改革大潮”中,每个人都应当与教育的主旋律同节拍。二是介绍区里先进学校的教研,以“眺望四周看局部”:区里有很多学校很多老师都已经行动起来,走在我们的前面堪当表率,我们,不能做落伍者!三是讲学校生存与教学质量间的关系,分析学校现状,从而意识到教改不是搞花架子加重老师负担,而是发展的需要。讲学校在区里取得的各项荣誉,“天道酬勤、事在人为”,每一项成绩的获得正是缘于每一位岳城人的努力,而伴随荣誉而来的是,工作的要求也更讲求品质。学校的发展在这样一个良性的循环中也将会越来越迅速。这是“立足集体看发展”。四是宣传“教研培训是最大的福利”观念。帮助老师正确看待工作中的“苦和乐、喜与忧”,要在工作中寻找“幸福感、归宿感”以实现个人价值。这是“立足个人看成长。”如此由远而近、由宏观到微观、由集体至个人,层层剖析,才能绷紧校正好老师头脑中那根教改意识的“弦”。2、谱好工作讲评的“曲”。为了使讲评具有说服力、具有针对性,我们留心收集来自教学一线的资料,加强教学监督力度。我们结合开展“新教师、特殊教师跟踪听课,骨干教师听课,一年级行为习惯调查研究听课”活动等。听随堂课时,当堂看教案,当时评课交流。在获得了一手资料的基础上,我们有目的、有重点、及时、敏锐地做好每一次工作讲评,力求讲评一次帮助一些老师、解决一两个问题。讲评大张旗鼓地宣传先进事迹,以弘扬正气。老师在培训中受到表彰了,学校在大会上表扬,在校园里出通报;老师在全区常规检查中受表扬了,学校马上在校园里张红榜;教学进步快的、责任感强的、积极进行业务学习的......一一受到肯定。不良的工作态度、落后的工作方法只能面怀羞涩地隐退消失。有效的工作讲评就是一支铿锵作声的曲,越来越多的老师会伴随着这样奋进的旋律前进,良好的风气逐渐形成。3、创建净化舆论的“场”。学校风气不佳往往受制约在某些极少数消极因

  素的干扰。我们一是采取“行政下年级,分块承包”的办法,在各年级段、各办公室听取老师们的心声,逐个与老师们交流,搜集调查了解情况,纠正错误片面的说法。二是个别座谈制造负面影响的老师,帮助他们提高认识,切断不良因素的源头;个别座谈学校里受人尊重的老师,帮助他们提高判断力,取得群众舆论的支持,控制负面影响的散播,使其失去听众和市场。三是寻找巧妙的谈话机会。有些老师,工作敬业精神强,但总有方方面面的不足,认识不到位。这就要找一个恰当的机会与老师谈。去年评优和评选优秀班主任之后,我们对评优教师分两组进行了谈话,既祝贺这些老师取得的成绩,也非常明确地指出他们工作中仍然存在着的失误和问题。在这样个别的、小范围的场合,行政与老师的沟通很顺畅,大家都能够比较推心置腹。学校的意见诚恳地提出来,老师也能心悦诚服地接受。4、唱响多方评价的“声”。评价的主体如果只是学校,那么还不足以全方位地反映现实。我们向家长和学生发放无记名“教师教学问卷情况调查表”,本期又面向全体学生开展了与学生交朋友的活动。以学生之呼声、家长之评议、社会之反响,很有说服力地来倡正气,树立好的教风。另外,我们还在完善学校规章制度时,将教师的外出培训、岗位锻炼、评优晋级都与教师的教研态度、教研成绩挂勾,以形成一个良性的竞争环境,激励教师参与教研。一个学期来我们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许多问题,我们愿不断反思总结,吸取经验。我们坚信:以人为本,科研兴校的办学理念;团结协作,以校为荣的集体意识;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奋进精神,定会取得更好成绩.

  

  

篇十二:丰富教研形式,提升教研质量

 三以人为本育人为先是教研室开展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结合学校开展的三育人活动加强对教研室老师师德师风教育要求每个老师参与到诸如新生的入学教育学生社团活动的指导参观实习指导社会实践指导学生就业的推荐指导等多种活动中去使老师转变观念对学生的教育培养不仅仅是课堂知识的传授也应该更多的关心他们的素质提高专业素质的培养等多方面教师应该从多方面关心引导学生应该是学生的良师益友

  开展丰富多彩的教研室活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摘要:教研室担负着教学、科研、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研究、教材建设、课程建设等重要任务,概括起来是三大作用:服务于教学,服务于科研,服务于高校的育人,所以其作用发挥的怎样将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加强教研室建设,是满足教学和科研的需求,改善教研室的服务质量,提高教研室在教学水平、教学质量及教学管理的基本保障。关键词:教研室活动;教育;教学质量教研室是学校落实教学任务、进行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的基层教学单位。加强教研室建设,是满足教学和科研的需求,改善教研室的服务质量,提高教研室在教学水平、教学质量及教学管理的基本保障[1]。教研室的工作和活动的质量、水平,直接反映了学院教学工作的整体水平,关系到学院的办学指导思想、教学改革与建设的贯彻落实,关系到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在教学和管理工作中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2-4]。如何把丰富多彩的教研室活动与教学、科研、育人融合起来,最大限度地发挥教研室的作用是我们一直思考和努力探索的课题。一、开展教研室活动的意义1.教研室活动是教师学习、交流、提高的平台或载体。在开展教研室活动时,教师仅仅为完成上级规定的任务而开展活动,会失去其应有的研究性和实效性功能。只有不断学会教学的教师才会培养出不断学会学习的学生。开展教研室活动其实就是组织教师“探索和学习教学”

  的过程。实际工作中我们的老师从一次次的教学实践、教学探索、教学反思中,深刻地认识到教师的教学不应仅仅满足于获取某些教学经验,更多地应该获得一些教学理论的支撑,甚至构筑自己的一套教学理论,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在新的教学形式下,教研室活动从组织到开展都能引发教师的上进心,促使教师不断追求。老教师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理论深厚,是我们年轻教师学习的榜样,而年轻教师在教学信息方面接受快,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能力强,这也是老教师的不足之处,可以利用教研室活动实现教学相长。2.教研室活动是不断传递新的教学理念的过程。由于扩招,很多老师平时都被琐碎、繁重的教育教学任务所束缚,几乎没有时间和精力出去进修学习,教研室活动可以实现校本培训的效果。我们可以组织自己学习,也可以请专家来给我们指导。教育教学方面的一些先行者他们有着非常丰富的教学经验,请他们来传授一些先进的东西对提高教师对理论认识水平,缩短与先行者的差距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3.教研室活动促进了整体团结协作,提高工作效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虽然是一种个体行为,但它所体现的是集体智慧。诚然,教师在教学中主要展现的是自己对问题的分析与呈现,但是把老师们的观点集中起来并加以整合,不仅能资源共享,而且将获得更大的教学效益。特别是近几年,从学科发展,课程建设,教学改革等要求对教师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努力从教学方面的“实践型”、“经验型”逐步向“科研型”、“专家型”发展,教研室活动即实现了个人的科学发展,也增强了团队的向心力、凝聚力,可以完成更艰巨的任务。

  二、如何开展丰富多彩的教研室活动教研室的核心职能是围绕如何提高教学质量而展开的工作,所以教研室活动的主要任务是落实学院的教学计划开展教学、科研等常规活动。多年的实践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在教学工作中三级管理的重要性,教研室是抓好落实的最基础环节,也是最重要环节,为完成各项教学工作提供了组织保证。教研室已基本相对独立承担起授课计划任务的落实、期初、期中、期末教学检查、教学效果评价、课程建设、教学研究、科学研究项目申报、各项教学工作材料的总结等。通过教研室活动为载体,发挥其在教学、科研和育人方面的作用。1.协助学院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在人才培养方案论证过程中,教研室老师积极参与,在新上专业论证时,把市里的相关行业专家如药业工程师、公园规划处的技师、苗圃的技术人员请到学校,一起讨论,从专业设置、教学大纲、实践技能培养等进行分析,探讨,取得了显著成效。组织教研室成员针对不同专业的培养需要讨论和编写教学大纲,选定教材,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出教学进度,明确一学期的工作。每学期开学第一周根据学院的工作计划,制订本教研室教学、科研等工作计划,经过教研室全体成员讨论通过后,组织实施。根据培养目标和课程基本要求,按照学校以及学院教学管理规定,协助教学院长落实教学计划;严格按照专业教学计划安排落实教师教学任务。2.配合系里开展好期初、期中和期末的常规教学检查,规范教学过程。组织听、评课。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方面,在学院规定听课标准的基础上,制定了系领导每月听课、教研室主任每月听课的听课制度,教研

  室每位老师每学期保证听课四次以上,做好《听课记录》,并且针对新教师较多,本科专业课程的实际,有重点地听新教师授课、加强对新教师的培养和对老教师的监督工作以及课程建设,落实听课意见反馈制度。对教师同行的课堂讲授效果、教学内容、多媒体等教学手段运用、课堂管理、教案讲稿等进行认真评价。组织召开教师座谈会,及时了解学生及教师授课的意见和教师对学生的看法,共同研究改进措施和改革办法。对教学认真但教学效果不理想的教师采取帮扶措施,实施新老教师之间的“导师制”,让有经验的教师给予适当指导,青年教师多听老教师的课,领悟课程内涵。组织观摩教学,总结课堂教学组织管理的成功经验和案例,树立典型,共同探讨教学方法。3.教学研究是科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申请教改课题,撰写具有较高水平的教学研究论文,把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积极倡导教师精选精讲教学内容,注意吸纳学科研究的新成果,采取参与式、互动式、直观式等教学方法,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自主参与意识和实践能力。4.课程考试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教研室要严格把关。认真按照教务处要求组织好教师搞好期末流水阅卷和学生成绩评定工作。在考试制度改革方面,逐步建立试题库考试制度,实现教考分离。购买了八门课程的题库,经过多年的积累、逐步修订、完善,全部主干课试题库建设已经完成,多门专业必修课也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题库,真正实现了教考分离,真正考查学生对于一门课程的掌握情况。对于新增设专业的新开必修课也在逐步建设中。两门课程率先实现了客观试题的

  机考,设好难、中、易的分值,计算机随机组题,每个学生考试的内容都不一样,避免了学生之间和阶梯教室考试客观试题易于抄袭的缺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5.抓好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指导工作,毕业论文指导工作是教研室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理科系论文是依靠多个实验得到的数据为支撑,需要通过多次反复摸索才能得到可靠的数据,所以历时较长,需要花费很大精力。尤其是我们学院的专业特点决定了毕业论文工作的艰巨性,生物的生活周期比较长,又有季节性限制,所以实验项目持续的时间较长,指导学生查阅文献,认真抓好毕业论文的选题、开题、实验过程的指导、监督,毕业论文的撰写工作。在答辩过程中每位老师都本着对其他老师负责、对学生负责的态度,认真审阅论文并提出修改意见。很多学生的毕业论文毕业后发表在国家核心期刊上。6.抓好教师的在岗业务提高工作。组织全系教师进行培训,把竞赛的形式引入教研活动之中,如组织优质课评比、说课比赛、现场教案评比、教学论文评比、教学基本功评比赛(课件、板书)等。这种活动能激发参与者的积极性,又能发现在某一方面确有专长的人才,成为教学、教研上的“领头雁”。通过听说评课及传、帮、带等教研活动,帮助新教师尽快适应教学工作。为科研服务是教研室工作的另一个重点工作。开展科学研究工作,积极申报院、市、省和国家级的科研项目,开展科研课题的研究并利用科研成果指导教学。老师在参与、研究的过程中不断积累成果,提高自身的学术水平和研究能力,培养成为教育教学、教育科研的“两栖

  人”,带动全体教师的整体科研能力得以提高很重要。在科研项目研究中,发扬团结协作精神,形成团队合力,发表较高水平的科研论文。结合学校开展的“三育人”活动,加强对教研室老师师德师风教育,要求每个老师参与到诸如新生的入学教育、学生社团活动的指导、参观实习指导、社会实践指导、学生就业的推荐指导等多种活动中去,使老师转变观念,对学生的教育培养,不仅仅是课堂知识的传授,也应该更多的关心他们的素质提高、专业素质的培养等多方面,教师应该从多方面关心、引导学生,应该是学生的良师益友。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教研室活动的前提和保障1.领导重视,老师团结是开展好教研室活动的前提。生命科学和技术学院是学校最古老的学院,多年的积淀形成了许多优良的传统,比如我们每学年开学时系里领导要专门召开教研室主任工作会,听取各教研室本年度的工作思路,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现场讨论解决办法,从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给予大力支持,经常了解工作开展情况,并且系里的班子成员分工每人负责一个教研室,参加教研室会议,帮助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保证了教研室工作的顺利开展。学期末还要召开教研室主任总结会议,共同探讨酝酿下学期的工作任务。作为一个教研室,作为一个学习、研究的小组,每项工作中大家都能积极配合,主动承担工作任务,因此各项工作都能出色地完成。2.思想统一,目标明确保障了教研室活动的顺利开展。教研室作为最基层的教学、科研组织单位,要想把活动和工作做好,单靠一个教研室主任或某一位老师的努力是无法实现的,必须形成一个思想统一,

  目标明确,行动一致的整体,才能及时高效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在学期初制定工作计划时或者是院系里有工作任务时,都能坐下来面对面进行分析、商讨,达成共识。3.内容丰富,形式灵活才能使教研室活动保质保量。教研室活动形式不应该是单纯的“一言堂”,而应该是“多言堂”。一般根据学校或系里的教学安排,定期或不定期举办教研室活动,这样的方式目的明确,效率高,但是在教研室活动前我们都做了认真的准备,尽量压缩时间,提高开会质量。面对面情感的交流、现场的气氛是传统教研方式的优势,而即时、便利是网上教研活动的长项,两者只有协调互补,才能使我们的教学研究工作更科学、更有效率。利用电子邮箱、飞信、QQ群、博客等现代化的通讯手段也是开展教研室活动很方便的一种形式,一些文件精神传达后还要发到各位老师的邮箱,以便仔细研读,它可以节省大量时间,使老师们不必为参加会议、记录而浪费很多时间;飞信的使用也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信息传递快速、方便;网页更新率很高,对我们教师和学生及时了解信息帮助很大。

  参考文献:[1]张洪江,等.调整本科教学体系提高教学质量[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增刊):67-70[2]刘小强,何齐.重建教研室:教学组织变革视野下的高校教学质量建设策略[J].高等教育研究,2010,31(10):57-61[3]马廷奇.大学教学与科研关系的探讨[J].高等教育研究,2009,

  30(4):87-92.[4]容华宿,程远,韦素玲.对高校教研室团队建设的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09,151(12):25-27.

  

  

篇十三:丰富教研形式,提升教研质量

 通过复习课课件比赛教师分专题整合了一批教学资源教研员通过打包分发将研究成果以电子讲稿30多个近千页的形式及时发送给全区英语教师教师非常欢迎他们说这些课件是我们自己做的适合区情在研制的同时也加深了对课程标准的理解提高了复习课的质量这样的活动非常有效实用我们愿意参加

  提高区级教研质量的几个关键环节

  南京市建邺教师进修学校唐德海

  教研员是教学研究的实践者和组织者,教研活动的本质是教研员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实现有效教学或有效研究的活动过程。多年来,教研员在实施新课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发挥了很大作用。然而,通过调研,我们也不难发现,由于学科教研员的不同,活动质量却有较大的差异,有的教研活动质量较高,受到学校教师的欢迎,有的则不然。那么,这些差异是如何产生的?从哪些环节着手可以有效提高教研质量?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问题的提出案例一:主体、分层要落实。一次区学科教研活动,其主要内容是教材分析。活动完毕,笔者与一位中年教师交谈,这位教师说,我年年参加这样的活动,许多内容我们都知道。教研员要我们在教学中要分层,要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但教研员如何分层,如何发挥我们主体作用?这样的活动没有吸引力。案例二:如此“合作学习”。一位教师在教学中,对本来很简单的问题,却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课堂上看似热闹,收效甚微。课后与教师交流时,这位教师不假思索地说,“你们教研员在教研活动中提出:教学中要组织学生互动、开展合作学习。本来,我并未准备这样上的,因为你们来听课,所以这样调整”。教研活动收到这种效果,笔者听后愕然。案例三:影响区教研质量的表现。每年一度教研质量问卷调研,许多教师在肯定了教研员工作后,归纳了影响教研质量的表现:1、教研活动不分层;2、教师主体不到位;3、公开课热闹不适用;4、参与“校本”无准备;5、活动手段不先进;6、准备工作不充分;7、用昨天的问题代替今天的问题;8、用自己想象中的问题代替教师的问题;9、用个别教师的问题代替大家的问题;10、对教研员工作没有评价标准……。以上三个案例可以看出,教研员如何发挥好研究、指导、服务的作用,充分发挥其专业引领的作用,有诸多问题值得探讨。笔者认为,“提出问题——设计方案——教研行动——反思提升”是教研工作的四个重要环节。只有牢牢把握这四个环节,教研活动才能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才能得到学校、教师的欢迎。一、认真调研,发现真问题,是提高教研质量的前提任何研究总是从问题开始的,教研工作更应如此。长期以来,有的教研员习惯了面对几十、几百位老师讲授教材、课程标准;习惯了在办公室伏案勾画理想的课堂,设计理想的教学;习惯了用自己想象中的问题代替教师的问题……。然而,往往忽视了调研。教研员要反问自己,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存在哪些问题?哪些是教师的真实问题?哪些是全局性的问题?哪些是个别教师的问题?哪些是观念方面的问题?哪些是教学技巧、策略上的问题?教师喜欢什么形式的教研活动?哪些数据证明我们的工作有效、高效?等等。由此可见,发现问题,掌握第一手真实资料,是教研活动能有针对性的前提。没有调研,心中无数,开展活动必然盲目、低效。为此,我们要到教学实践中去发现问题、寻找问题,从根本上推动新课程的实施。为了了解教师中的真问题,我们可以通过下几个方式进1、问卷调查设计相关量表对学校、教师和学生进行调查,可以了解某个时段中教学中的问题或教师希望解决的问题,可以了解教研活动质量。对教研室来说,这种方式可以了解全区教研工作状态,从而引领教研员更好地为学校、教师服务。近几年来,我区坚持问卷调研(见附件1),从实际情况来看,产生了积极的效果;对教研员来说,可以针对教师在教学存在的真问

  题,及时生成教研专题,调整教研行为。遗憾的是,目前,教研员通过问卷调研的形式了解教学实情的不多。

  2、个别访谈个别访谈这种形式由于个别交流,简便易行。可以用于问题诊断,容易发现教研中的问

  题,了解教师需要解决的困惑,因而容易被大家接受。但目前在教研员中确定主题,制定访谈提纲,有目的做,在相当程度上还缺乏。我区教研室定期组织教研员到中小学开展“教学实践周”活动,教研员带着专题,通过访谈,和教师交流,取得第一手教研信息,为教研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3、视导观察教学视导是教研员的常规工作,通过教学视导,可以发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同时也了解教师在教学中的好的做法,了解校本教研的成功经验,为教研提供鲜活案例。我区的一些教研员,通过视导,了解教师的教学过程设计是否科学有效,了解学生的学情,了解教研组、备课组的活动情况。发现校本教研典型经验,及时通过教研现场会的形式进行推广,收到良好的效果。

  4、成绩分析

  教学质量调研,是目前教学质量管理的一种常见的手段。通过分析,我们可以了解数据背后的问题,可以了解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的教学效果。同样一个班级,为什么不同的教师,其学生的成绩为什么不一样?是教学态度的问题,还是教学观念上的问题,还是教学策略、技巧的问题?等等。我区教研员每次质量调研后,通过成绩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到学校跟踪听课,帮助教师分析原因,提出整改建议,受到学校的欢迎。

  二、明确目标,精心设计,是提高教研质量的保证

  教研目标不明,设计随意或无准备,是教研活动质量不高的原因之一。设计指的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案、设想、构想、策划,教研活动设计,要有明确的目标。教研活动前的精心设计,是提高教研质量的保证。无数事实证明,教研活动的低效来源于教研目标的不明确,设计的随意,它使教研活动流于形式而不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教研活动设计要从教师教学实际中的问题出发,不能从教研员假想的问题出发。在教研活动的设计时,我们要回答这样的问题,教师存在哪些问题,需要什么样的指导,哪些指导很有必要,哪些指导可能多余?本次教研活动要达到什么目标?有哪些资源可利用?采用什么样的形式、手段指导效果最好?等等。

  1、教研目标要明确

  教研活动要有清晰的教研目标,教研目标要能明确告诉人们,教师参加教研活动所达到的结果是什么。制定的教研目标要符合教师的实际,要把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教学技能及学习兴趣,作为制定教研目标的出发点,这样,才能增强教研内容的针对性。对于某一次教研活动,目标可以较小而具体,可以通过设计一个课例,讨论一个案例,或是解决教师教学中一个困惑的问题,从而实现活动目的。如:新课如何导入?差生成因分析与转化策略,校本

  课程如何开发?如何体现学习的自主性、合作性和探究性?中小学教学如何衔接?等等。我区教研室为此设计了“教研活动备课本”,要求教研员在设计时填写教研目标、活动主题、参与对象、过程设计、活动要点记录、活动反思等,从制度上保证这项工作的落实。

  2、教研设计要分层

  我们知道人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师也不例外。分层教研可以帮助教师缩小差距,并使每一个教师得到提高和发展。事实证明,教研活动不分层,必然会引起一部分教师的不滿,本文中的案例一就是典型的例子。从目前情况来看,这种现象还很严重。分层教研,虽然使教研员的工作负担增加,但能换来了教研效益的最优化。因为教研活动的针对性更强,不同层次的教师节约了时间成本,从而使教师对教研员的工作更加认可与支持。

  教研员要关注不同层面学校的教师,将参加活动的教师分为若干变化的群体,针对不同群体的需要调整设计。在分层教研设计中,首先要关注针对性,就是教研的内容、要求、方法和手段是针对某个特定层面的教师的;其次是主体性,就是在设计中要更多思考如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提供怎样的服务和指导;第三是阶段性,就是根据内容的变化和教师的具体需要在不断的调整和变化。在分层设计中,可按教师的需求分层,可根据年龄分层,可根据学校类型分层,可根据教师专业水平分层等等。有的教研员根据教师从教的时间,按“师适应期、成长期、发展期、成熟期”进行分层教研,收到较好的效果。

  3、参与校本要准备教研走向校本是教研活动的本质要求。以校为本的教研,是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

  校,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的一种教学研究形式。新型的自下而上,上下相结合的教研运行机制,要求教研员重新认识自己的角色和职责。然而,现实中,一些教研员不重视校本教研,参加校本教研时,没有准备,随意性较大。笔者认为,教研员参与校本教研前要做好以下几个准备:首先,要了解校本教研的有关理论。按照建构主义的理论,学习发生在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的“真实情境”中,教师学习凭自身的经验进行“意义建构”,以及相互作用的“对话”、“合作”与“人际互动”等。教师在学校工作实践这样的真实情境中,更能有效地进行认知学习和反思,观念变化、经验积累成为可能。教研员只有明确了为什么,做什么,如何做,从而明确角色定位而不越俎代庖。其次,要了解学校开展本次校本教研目的,需要解决什么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那些理论支撑?这样,可以事先收集有关理论素材,发挥专业引领作用,做到有的放矢,为教师服务。第三,外引内联,为学校提供信息服务,在校本教研中充分发挥教师个人、教师集体的作用,引导教师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反思、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三、聚焦问题,形式多样,是提高教研质量的关键

  笔者认为,聚焦问题的活动,是教研活动务实的重要表现,是提高教研质量的关键。没有实质内容、不能解决教师中的问题,只能无病呻吟,当然不为教师欢迎;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操作性强,实效性大的教研方式,必将受到教师的称赞。

  教研活动要避免出现下列现象:空洞大道理讲的多,解决具体问题的少;教研活动给出结论多,让教师思辨的少;形式的东西多,具体的办法少。教研活动要贴近课改,贴近教师实际,形式多样,在针对性上下功夫。1、带着问题,听中研

  从目前来看,集体性的教研活动还是主要的活动形式。带着问题,听中研,就是通过一人讲众人听的形式,开展的教研活动。主讲者可以是专家、名特优教师、教研员,但更要发挥教师的作用。通过讲座、报告、主题发言等形式,可以向教师介绍先进的教育理论、教学策

  略、教学方法等等。针对一些教师教与学不同步的问题,我区有的教研员给大家介绍

  “建构主义理论”,收到较好的效果;为了加速骨干教师的成长,使骨干教师明确发展方向,看到自己存在的不足,有的教研员请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讲自己成长的经历,教师听后反响很大;有的教研员在教研活动前,让教师介绍自己最近学习的一篇有关理论文章,时间短,成本低,效果好;我区各学科教研员请名特优教师开设讲座,上观摩课,事后开展“我向名师学到什么的大讨论”,活动效果非常好。

  2、提供案例,看中研提供案例,看中研,就是给大家提供一个或两个相同或相近的案例,激发并引导教师在学习、讨论过程中产生认知冲突,这样教师能够清晰地明辨一个理念或一种策略。这些形式的特点是能引起教师的兴趣,能让教师更好地联系自己熟悉的教学实际,提供了更多的资料和经验,使大家都多多受益。我区小学语文教研员开展的“大语文”研究活动,组织教师到学校,看一个个真实的案例,组织教师观摩后研讨;我区开展的“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形成一种教研模式,通过观摩不同教师提供的相同教学内容的课例,找出共性部分,比较优劣,教师感到可看、可学;针对校本教研中出现的问题,我们通过校本教研现场会,让学校介绍成功做法,这样的案例,参加者回去后立即可以效仿。许多教师感慨地说,希望教研员今后多提供这样的案例。3、沙龙研讨,聊中研区级教研的过程应是教研员和教师互动交往的过程,交往的双方都是主体,教研员要从教研中的管理者、传授者、控制者、主导者,转变为教研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沙龙研讨,聊中研,就是给教师营造一个民主宽松的研究氛围,不机械照搬理论,在这样的环境中,教师根据关心自己的问题,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通过让不同的观点碰撞,比较,鉴别,让彼此的感受、认识、体验、经验进行对接或重构,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教研新局面。这样的教研可以照顾到个体差异,让教师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培养教师创造性思维。我区承办省教研室的“有利于提高中小学教学质量的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施”立项课题,在此课题的研究中,主要以“沙龙式”的对话形式进行,在这样的环境中,大家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讲真话,研究效率高。4、聚焦问题,做中研建构主义理论告诉我们,要重视学习活动中的主体性作用,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于事物的理解。我们常常要求教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试问,教研员又怎样发挥了教师的主体作用的呢?笔者认为,自我发展不仅是教师的义务,而且是教师的权利,每位教师都具有自我发展的能力,我们要关注教师本人在专业发展的能动作用。这就向我们提出,在平时的教研活动中,我们要聚焦问题,让教师在实践中去感知、理解和内化教育理论。为此,教研员通过收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问题和典型的教学事件,形成专题,组织教师进行实践操作,在操作中研讨。如:如何设疑能引起学生的兴趣,重难点如何处理,合作学习如何有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如何二次备课,如何写反思日记等等,由于教师是研究的主体,他们是具体研究的操作者,这就使教研活动的实效性更加明显。如何把握中考目标,提高复习课质量,是教师关心的问题。我区英语教研员以此为专题,组织各校备课组开展集体攻关,开展了专题研究。通过复习课课件比赛,教师分专题整合了一批教学资源,教研员通过打包分发,将研究成果以电子讲稿(30

  多个,近千页)的形式及时发送给全区英语教师,教师非常欢迎,他们说,这些课件是我们自己做的,适合区情,在研制的同时,也加深了对课程标准的理解,提高了复习课的质量,这样的活动非常有效、实用,我们愿意参加。

  5、合理组合,分层研合理组合,分层研,就是教研活动的方式上,把统一的教研活动与分层的教研活动相结合,由单一性的教研活动向多层次、自主性活动方式转变。通过分层教研、专题教研、分片教研等方式开展教研活动。在分层教研中,无论是研究课、集体备课还是调研检测命题等等方面,要发挥区中心组教师、学科教师的主体作用。既要发挥条件较好的学校教师的作用,也要发挥条件一般学校教师的主体作用。我们可以按年龄分层,对于新教师,教研员要把教研的重点放在课程标准、教材的解读上以及如何提高组织教学的水平上;对于中年教师,我们可把教研的重点放在教学的策略、方法手段的运用上;对于骨干教师,我们可以重在教学技巧、教学艺术的研讨上,通过与专家面对面,激发他们奋发向上。不同的年级有不同的要求,有时,教研的侧重点也不同。对于小学科,因人数较少,备课组活动进行,教研员应组织成立“校际备课组”,定期检查、指导,提高备课质量。学校生源差异,必将引发教学行为、教学方式的变化。因此,教研员要重视并引导校际联合体研究活动,这种教研可以缩小学校差距,促进校与校之间的交流与共享,互助引领,使资源共享,促进教学质量提高。近几年来,南京市教研室组织校际联合体的分层教研,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6、信息技术,网中研网络教研改变了教师的学习状态,改变了教研供给不足的状态,改变了教师成长环境,创造了优秀教师脱颖而出的机会,促进了教研的知行结合,可以做强做大教研。博客教研在技术层面上是一种多主体、跨时空、低成本、高效率的教研形式,是一种自主、平等、对话、协商、共建、共享的教研机制。使教研能够提供面向全体和个性化的服务,促进教研走向校本和师本;使教研得以连续和跟进,促进教研走向深入和提高;使教研能够获得专家的系统引领和深度跟进,促进教研突破难点和制高点。这里,介绍两个常见的教研平台。课例研讨及网络教研资讯平台:开展网上与现实相结合的教学研究和课例研讨,帮助教师探究问题、案例写作、专题学习和自我研修,推广成熟的教学方法、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共享教学经验,开展网络教师培训。课题研究及教科研平台:侧重课题研究及教研信息发布、成果展示、资料形成等方面,利用网络积累资料、优化研究过程。在教研工具平台的开发与应用过程中,应事先确定一个整体的发展思路,从解决实际问题入手,坚持“开发一个,成熟一个”的原则,注重有效性与实效性相结合,使每个平台在实际使用中能够充分发挥其应有作用,从而稳步有序地推进教研的可持续发展。四、反思小结,提升水平,是提高教研质量的重要一环基于问题解决的教研反思,是教研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就不可能为以后工作提供经验教训。教研员要善于透过现象反思事物的本质。经常反思的人还有这样的感觉,许多创造性的工作方式方法令你在惊喜之余往往会产生新的思路。然而,一些教研员对反思提升这一环节比较忽视,往往教研活动完了,也就完了,至于对本次教研活动中提出的问题或对教师提出的学习任务解决得怎样,问题解决的策略是否合理,总结反思的比较少。笔者认为,为了使教研质量可持续提升,教研员要养成反思的品质,要反思过程,反思效益,并将教研中的一些关键性的问题提升为课题。1、反思过教研活动结束后要回头思考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我们要反思,教研活动中,目

  标制定的是否合理?主体作用发挥了如何?是否能够有效地解决了预设的问题?问题真的被解决了吗?如果问题没有很好地被解决,要进一步搞清究竟是由于所设计的方案本身是否合理,还是因为方案的执行发生严重偏离,等等。2、反思效益

  我们干任何事,都应该讲究效益。有的教研活动事半功倍,而有的事倍功半。一个教研活动结束后,我们要问一问自己,花费的时间是否恰当,投入产出比是否最优化,运用的手段是否合理?是否以较少的时空取得较多的收获?教师是否真正理解了理论并能在教学实践中加以合理的运用?是否引发了教师思考和继续学习的愿望,是否引发了新的思考,产生新的专题3、提升为课题

  问题课题化”是区级教研的重要策略和途经。在平时,我们感到,一些日常的教学问题虽然不断被解决,但教师却很难从整体上转换自己的教学观念、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从而也就导致了教研同水平反复。为此,我们要针对教学中的一些典型问题、热点问题、症结问题开展专题性研究,力图使“问题”转化为研究的“课题”,并促进研究成果向实际应用的转化。教研员要在解决日常教学问题的过程中捕捉一些关键的,值得设计、追究的研究课题。课题研究的目的是“问题解决”,但同时也促使教研员自身的提高。

  我区提出,教研员要通过抓一个课题,带出一支队伍,出一批成果。一些教研员,组织骨干教师成立课题组,对课改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有计划,重点地进行研究。针对一些教师受传统智力观影响,过分注重学生逻辑能力的现状,我区数学教研员组织教师开展了“多元智能理论与数学教学的整合”研究,通过这一省级课题的研究,现在教师不再只因学生逻辑能力差异而评价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善于发现、培养学生的其它智能;针对省级重点课题“计算机辅助教学运用时机的研究”,全区21个学校成立了子课题,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的研究,提高了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水平,推动了我区教育信息化工作,此课题被省教研室评为“优秀课题”。

  不过,并非任何教学问题都构成教研课题,只有当教师持续地关注某个有意义的教学问题,教学问题才可能转化为教研课题。

  “国家教育部关于改进和加强教学研究工作的意见”提出:“改进和完善教学研究制度和工作方式,努力将教学研究工作的重心下移到学校,逐步形成民主、开放、高效的教研机制;认真研究课程功能、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课程管理,深入了解并及时解决教学中的困难和问题,总结、推广教学经验,探索教学规律,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专业水平和中小学课程建设与管理能力。”这为教研工作指明了方向。为了提高教研质量,我们要深入了解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要调整教研机制,要在实效性上多思考,多研究。只有从教学问题上入手,在设计方案上把关,在教研中聚焦问题,在活动后不断反思,教研工作必然受到学校、教师的欢迎。

  

  

推荐访问:丰富教研形式 提升教研质量 教研 形式 提升

本文来源:https://www.taohy.cn/fanwendaquan/gongwenfanwen/27814.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