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君博文库网!

学科融合的实践与思考(8篇)

文章来源:网友投稿 时间:2023-11-07 14:00:05

篇一:学科融合的实践与思考

  

  演马小学三年级三班上学期综合实践活动小课题研究

  《综合实践与学科融合》教学计划

  一、《综合实践与学科融合》研究内容

  (一)与品德与社会学科的融合

  1、为学校画平面图。

  2、制作从家到学校的路线图。

  3、写一写公共场合中的安全小常识。

  4、设计爱护公共设施的宣传标语、宣传计划。

  (二)与科学学科的融合

  1、了解小丑玩具站起来的秘密。

  2、做好蚂蚁观察记录。

  3、研究小草喝水的小实验。

  4、了解家乡饮用水的来源,调查水污染情况。

  (三)与语文学科的融合

  1、记录课余生活的安排。

  2、了解有关蜜蜂的知识。

  3、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四)与地方、校本学科的融合

  1、在校园内领养一棵你最喜欢的树,建立档案卡。照顾并了解它的习性和学名。

  2、调查一种珍惜动植物的生存状况。

  3、环保秀。

  二、《综合实践与学科融合》研究目标定位

  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1、通过走访、调查、上网等多种方式认识综合实践与各科教学的密切联系。

  2、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

  3、通过各种活动,使学生学会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注我们生活的家园。

  4、通过各种活动,使学生能就日常生活常见的事物进行辩证思考,激发环保意识,从小培养社会责任感。

  5、亲身参与实践,注重亲历、自主学习和实践,在开放的学习情景中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

  《综合实践与学科融合》研究课时教学计划

  子课题研究内名称

  容

  行动指导内容

  公共场学生亲身体验并注意去观察,自己总结在公共场合中存在

  合中的的安全隐患,做好记录。

  安全小”

  与品常识

  德与社公共设通过多种途径参与到公共设施小组合作想出口号响亮具

  会学科施宣传有感染力的宣传标语。

  的融合

  标语、宣传计划

  学校平学会画学校的平面图,布局合理标示清晰。

  面图

  调查学

  校的新变化

  与科学融合

  小丑玩采用采访、调查等多种方式去发现学校的新变化。

  在自己动手操作过程中积极探索其中的奥秘,在实践中

  具站起去发现知识,在动手的过程中感受到科学知识带来的魅学科的来的秘力。

  密

  蚂蚁观做好详尽细致的观察记录,及时和小组同学交流。

  察记录

  小草喝做好充分的准备,及时观察记录。

  水

  家乡饮深入生活中调查了解,寻根求源,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用水

  与语文课余生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并配合采访、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

  学科的活

  融合

  蜜蜂

  学会认真观察、记录蜜蜂的习性。

  传统文对传统文化的了解要深入,让学生切实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化

  与地方、建立领宝贵。

  让每个学生做好长期的管理与记录是一个关键。让他们

  校本学养树木体会到其中的乐趣,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科的融的档案合

  卡

  调查珍惜动植物

  环保秀

  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变废为宝。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演马小学三年级二班上学期综合实践活动小课题研究

  《长脖子娃娃》教学计划

  一、《长脖子娃娃》研究内容

  学做长脖子娃娃

  学做长脖子娃娃是我们这一学期综合实践课的研究内容,我们重点围绕“长脖子娃娃”展开对各种姿态表情的长脖子娃娃的创作与研究。

  二、《长脖子娃娃》研究目标定位

  在这个课题开发、实施中,本着“塑造完美,自主创新”为目标,以人的发展为核心。通过学生对“长脖子娃娃”的感知、制作、与创新,激发他们美的情感、美的想象,从而养成一种美的情操、美的道德、美的品质。进一步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在活动中能够主动参与,自主创新,勤于动手,重视彼此交流,以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让创新使智慧闪光。

  积极组织和引导学生讨论研究、亲手制作,扎实有效地开展好这门课程,在课内外兴起美与创新的学习热潮,营造良好文化氛围,真正让学生在制作的过程中受益。同时,通过该课题的实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他们的思维更加活跃,以更加轻松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之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初步感受长脖子娃娃作品形态逼真的特点,体验制作的乐趣。

  2、初步了解制作所常用的工具、材料,认识并会使用学会用不同的简单的工具,了解动漫人物动物的设计,认识简单的电路板。

  3、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各种表情的动漫人物及各种动物系列的长脖子娃娃的制作。

  4、观察生活中的各种动物、人物,并结合观察进行创作。

  5、利用自己制作的长脖子娃娃为家人、老师及同学送上节日的祝福,传递自己的情感。

篇二:学科融合的实践与思考

  

  融合教学的课堂实践及思考

  作者:苏逊

  王春玲

  王本喆

  来源:《北京教育·普教版》2021年第02期

  融合教学是以学生认知为基础,打破学科之间的割裂状态,将学科知识整合,实现学习内容综合化的教学实践活动。它力图将语文、历史、物理、数学等不同学科有机融合为一个整体,在强化学生对主题内容理解的同时,帮助学生获得整体、全面的知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融合教学与课程改革理念“从学生单一知识、技能的培养转向综合素质培养,从单学科教学转向跨学科教学”的要求不谋而合。以下是我们以《公道杯》为例,进行语文、物理两个学科融合教学的课堂实践及思考。

  融合教学打破单学科单思维壁垒

  《公道杯》是一节以中国传统器物——公道杯为载体的语文、物理学科融合教学课。在这节课上,语文老师先让学生阅读一篇大致说明公道杯的构造、原理、现象的文章,然后指导学生画出公道杯设计草图。物理老师再指导学生动手制作简易公道杯,引出相关的物理现象与原理。这样,语文阅读为物理知识提供了文字理解的支撑,丰富了故事性,增添了人文色彩;而物理实验演示以及公式的严谨推导,又增强了学生对文字背后包含的原理的理解,既打破了单学科、单思维的壁垒,又实现了“1+1>2”的效果。

  融合教学供给内容与方式的课堂实践

  融合教学的实质是从改变教育供给侧的角度,围绕教育资源、提供主体和方式进行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

  一是设置丰富多样的教学环节。融合教学让教学环节更加丰富,在语文阅读理解、绘画草图环节,我们采取了知识竞赛的形式;在物理动手制作公道杯和实验环节,我们采取了小组合作的形式。物理实验为学生揭开了虹吸现象的真面目,语文阅读带给学生做人做事的启示。最后以编写公益广告做结尾。整个课堂设计充实紧凑、环环相扣,学生在完成一个半小时的学习后仍意犹未尽,这显然是单一学科教学无法达到的效果。

  二是多位教师通力合作。《公道杯》采取的是两位教师同台穿插上课的形式。备课时,两位教师彼此尊重各自学科需求,研讨教学方法。上课时,互相协助,比如,语文老师讲课时,物理老师板书;物理老师做实验时,语文老师帮助拿器材。当面对学生问题时,两位老师共同启发、引导,学生们也都兴趣十足。这样的备课效率以及课堂呈现的效果,都是“单师”课堂无法相比的。

篇三:学科融合的实践与思考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跨学科融合的实践与思考

  摘要:在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学日常教学活动时,不能只是立足本学科的内容,来对学生们展开引导与教学,同时还应当关注到各学科之间的密切联系,关注到学生们综合性的发展、全面化的进步,而实现跨学科教学,让学生们把握本学科知识的同时,也对于其他学科的内容产生了解,以此来推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进步。本文探究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师可采用的有效教学策略,以推进跨学科教学实践,推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数学;跨学科融合

  前言:

  在现阶段教学过程之中,大多数教师都会发现,学生们对于各学科知识的认识总是不同步、不统一的,他们还往往会出现偏科的情况,难以实现全面协调,健康发展。为此,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就可以将各个学科的内容融合起来,带领学生们对于各学科的知识产生一个统一的认识,以此来推进学生的长远进步。小学数学教师就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利用先进的教学策略来实现跨学科融合教学,为学生们建设一个高质量数学课堂。

  一、创设多元情境,实现优质导学

  在开展实际教学活动时,小学数学教师可以从导学环节出发,为学生们创设多元化的情境,引领学生们进入到不同的情境之中,产生多元化认识,实现丰富的思考,为实现跨学科学习奠定坚实基础[1]。

  例如,小学数学教师在带领学生们学习《认识图形》这一单元的内容时,就可以为学生们创设出丰富的情景,带领学生们投入到情境之中,展开对于学科知识的初步认识,实现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与把握,同时又能够了解到美术知识,体会到美术学习过程,从而实现数学与美术两大学科的融合,推进教学质量的提升。比如,在开展实际教学活动时,小学数学教师就可以在多媒体教学设备上,为学生们创设出一个“描点连线”的游戏情境,带领学生们进入到这一具体的情境之中展开对于知识的探究,让学生们以美术创作的形式,展开了对于图形的初步了解。借助学生们在这一环节之中所完成的“作品”,教师可以对学生们进行进一步的引导:“大家描绘出了如此丰富的图案,那么接下来,我们依次来认识一下这些图案,了解一下这些图案的名称与特点好不好呢?”在这一过程之中,小学数学教师就带领学生们投入到了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之中,将美术教学与数学教学灵活融合起来,推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进步,从而实现优质导学。

  二、结合学科内容,引入丰富知识

  在授课过程之中,小学数学教师还应当结合学科的内容,为学生们引入更加丰富的知识,带领学生们体会到其他学科的内容,以此来开拓学生们的视野,推进学生的综合化发展[2]。

  例如,小学数学教师在带领学生们学习《认识时间》这一单元的内容时,就可以灵活地结合本单元的内容,为学生们引入更加多元化的知识。比如,在开展实际教学活动时,小学数学教师往往会以“时间”作为起点,直接引领学生们投入到“时间长短”、“时间换算”等数学知识的探究之处。实质上,在这一过程里,教师就可以引入更加多元化的内容。小学数学教师可以结合体育课堂的情景,来帮助学生们判断“时间的快慢”:“同学们,我们在体育课堂上进行赛跑的时候,相同的距离所需要的时间越长越好,还是越短越好呢?比如,在跑一百米的时候,有一位同学用了十秒,另一位同学用了十五秒,这两位同学谁更优秀呢?”通过这种形式,小学数学教师就灵活借助了体育课堂之中的案例,加深了学生们对于数学知识的认识,从而实现了学科融合。再比如,小学数学教师还可以引入一些语文知识,或是语文常识,来丰富学生们的文化积累:“同学们,我们经常说的‘一刻钟’表示多长时间呢?‘一个时辰’又表示多长时间呢?”基于此,小学数学教师又将一些常识性语文知识引入到了数学课堂之中,进一步丰富了学生们的认识,推动了学生的发展与提升。

  三、关注长远发展,培养发散思维

  最后,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日常教学活动时,应当将跨学科教学的落脚点放在培养学生们的能力上,关注到学生们的长远发展,实现对于学生们思维的培养。只有这样,学生们才能够真正通过跨学科学习,获得长远的进步,给学生们带来更加深远的影响。

  例如,在日常教学过程之中,小学数学教师就应当广泛地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来对学生们进行引导,不仅为学生们讲解其他学科的多元化知识,还可以鼓励学生们进行发散性思考,鼓励学生们提出自己的独特想法与见解。通过这种形式,学生们将会在数学课堂之中,展开想象、进行探究,将自己所学的多学科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性的思考,从而获得思维上的锻炼,实现全面进步与提升。比如,小学数学教师在带领学生们学习《长度单位》这一部分学科知识时,就可以鼓励学生们将所学的数学知识,自行地与其他学科的内容联系起来,进行更加广阔的探究:“同学们,我们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在其他学科之中都有哪些应用呢?大家开动脑筋,想想自己有没有在其他学科里,见到我们本节课所学的内容。”通过这种形式,小学数学教师就对学生们形成了鼓励,推动了学生的能力提升。

  总结:

  在新课标背景下,跨学科教学是今后数学学科教学发展的一大趋势,也是满足学生们成长与发展,所必需的教学方式。为此,小学数学教师乃至各个阶段各个学科的教师都应当展开教学策略与方式的探究,从而推进跨学科教学的开展,推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朱瑞雪.小学数学跨学科整合的教学实践尝试[J].山东教育,2020(34):38-40.

  [2]阮燕玲.跨学科合作的小学数学实践活动的教学[J].教育艺术,2020(03):48-49.

篇四:学科融合的实践与思考

  

篇五:学科融合的实践与思考

  

  跨学科融合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摘要:学科融合(FOS-FusionofSubjects)是指在承认学科差异的基础上不断打破学科边界,促进学科间相互渗透、交叉的活动。学科融合既是学科发展的趋势,也是产生创新性成果的重要途径。在学科融合的时代背景下,学校的教学活动也要积极适应发展,勇于打破传统分科教学模式的界限,积极探索实践跨学科融合教学,从而培养学生的学科融合意识,促进学生的发展、成长。

  关键词:跨学科;融合教学;思考

  一、跨学科融合教学的意义和作用

  学科融合是技术革新、学科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高中阶段课程方案提出:“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培养目标是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地理课程标准进一步明确:“地理课程旨在使学生具备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在学科体系上在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基本框架的基础上,综合考虑融入科学发展观、国家安全教育、海洋意识教育等,注重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

  综合思维能力,不仅是学科内各知识点的简单归纳整合,更是跨学科知识的有机联系融合。“综合思维”素养有助于人们从整体的角度全面、系统、动态地分析和解决所要面对的实际问题。例如,在探究“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缘由”这一问题时,如果仅仅停留于历史学科或政治学科内,单纯从那个时代国内的经济变革、政治时局等角度去分析,那必然是片面、狭隘的。只有跳出学科的框架,跳出疆域的边界,从更大的时空去思考探求问题的缘由,才能发现:当时阿拉伯帝国的兴起,阻断了传统的陆上丝绸之路,人们不得已把目光转向了更加变化莫测的海洋通道,加上当时航海技术的进步,给了人们开拓海上丝路的底气,这才有了恢宏壮阔的海上丝绸之路。

  这样的全球视野、全科角度才是教育应致力于带给学生的能力素养。

  当然,跨学科融合教学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学科间知识的贯通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还有助于提高教学实效,提升学习效率。

  首先,有效的跨学科融合教学,能够避免学科割裂带来的重复教学,提高教学时效。例如,政治、生物和地理学科都会涉及“环境保护”内容,历史和地理学科都有“地理大发现”的相关内容,当进行学科融合教学时,就可以有针对性地避免重复教学,提高教学时效。

  其次,有效的跨学科融合教学,能够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其他学科知识体系,降低本学科的学习难度,提高学习效率。例如,英语学科进行“国际音标”教学时,如果能够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汉语拼音”知识技能尝试学科融合教学,就能大大降低学生学习国际音标的难度,提高学习效率。

  二、跨学科融合教学的策略和方式

  如何进行学科的融合教学?在我看来,学科融合是不同学科间的交叉、渗透,是不同学科资源的统整与参与,但跨学科融合教学绝不是简单的不同学科的拼接与混搭叠加,不同学科应该有主次,以主导学科为中心,联结各关联学科,从而实现不同学科知识的融入和贯通。

  (一)以地理为主导的学科融合

  地理是一门天然的易于联结融合其他学科、兼具文理科特点的综合性科目。自古以来,人们常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来形容一个人的博学多才。地理是一门兼具自然科学属性和人文科学属性的学科,涵盖地形、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自然地理要素和人口、政治、经济、社会、历史、文化、交通等人文地理要素。因此,在实践中,以地理为主导进行跨学科融合教学,以地理学科为核心联结其他相关科目,能够较好地融合统整各学科资源,提升学科融合的成效。

  (二)以问题案例为载体的学科融合

  学科的知识体系一般以主题为引领,可以是教学主题,可以是活动主题,可以是生活主题,但在呈现形式上一般以问题案例呈现,通过多维度、多角度的跨学科问题来引领教学活动的开展。

  三、以地理学科为主导的跨学科融合教学实践

  地理课程标准提出要注重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在内容体系上,通过必修和选修模块满足了学生全面和个性化发展的需求,涵盖天文学基础、海洋地理、旅游地理、政治地理、城乡规划、环境保护等内容框架,以地理学科为主导的跨学科融合教学实践有了极大的操作空间。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教学过程中如何尝试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教学。

  (一)地理与语文、英语的融合教学

  语文、英语是沟通交流的工具,也是文化传承的载体,其中常见的神话传说、诗词歌赋等语言文化内容,也包含着大量的地理学科方面的内容,从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传说,到《山海经》中的各种神异记载,这些内容对学生学习、理解地理学科知识能起到很好的帮助作用。例如,在学习宇宙的起源和形成时,我就引入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传说,通过对神话传说的解读,让学生把它与现代的宇宙大爆炸理论相比较,一则可以加深其对宇宙不断膨胀、冷却的印象,二则可以增强其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二)地理与数学的融合教学

  数学是一门非常实用的工具学科,在众多科目中都会应用到数学的计算和逻辑。在地理科目中,在进行比例尺计算、地方时与区时的换算、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等一些活动时,必然要用到一些简单的数学计算,把它与数学课融合起来,就能避免重复教学,提升学习效率。

  (三)地理与物理、化学、生物的融合教学

  地理与物理两门学科联系紧密,物理在地理科学发展进程中,特别是地理天文学发展方面起到了极大的作用,经典力学定律、万有引力定律、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等物理学科知识是学习研究地球运动等地理天文学知识的前提和基础;此外,热胀冷缩、热力环流规律、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等物理学科知识,对学生理解掌握气压带的形成与分布规律、风的形成及风带分布规律、气旋反气旋等地理气候知识提供了有力支持。

  (四)地理与政治、历史的融合教学

  在我国教育界一直就有政史地不分家的观点,这三个学科之间是紧密关联的,历史以时间为轴线组织相关内容,地理以空间为轴线组织相关内容,时空是不可割裂的整体,政治则是存在于一定时空里的活动,离不开相应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政治、历史也是人文地理学中基本的构成要素,“政治地理”是地理学科的一个重要选修模块,在学习活动中,常常要把三者有机结合。

  (五)地理与中职建筑学科的融合教学

  建筑类学科也是与地理学科紧密关联的学科。建筑的规划、设计、施工等要考虑日照、风向、取水、地形、地质、材料等地理因素的影响。因此,在中职的建筑类专业中,以地理为主导,与各建筑学科融合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有效理解、掌握建筑规划布局、建材选择、建筑日照间距要求等中职建筑学科的内容。

  四、结语

  学科的发展历经从“合”到“分”再到新一轮“融合”的过程:现有的学科分类最初都以混沌不分的形态包含于哲学范畴内,从15世纪末开始,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若干学科分别从哲学中分离出来,单学科领域内的研究得以不断深入和细化,有效地促进了科学的发展。从20世纪后半叶开始,由于研究一些复杂的问题需要多个学科知识的协同,学科发展又出现了融合的趋势,传统经典学科间的界限被不断打破,学科的边界被重新划分,一些交叉学科(如物理化学、分子生物学)和多学科的研究领域(如城市研究、脑科学研究)开始大量出现。

  在学科融合的时代背景下,跨学科融合教学是教育理想的必然选择和应有追求。在日常教学实践中,我们要注重模糊学科的边界,致力消除学科间的割裂,实现学科融合教学,避免重复教学,提升教学时效,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孔令博.走出课堂的界限,整合课程的资源:初中各学科的资源整合的探索与尝试[J].新课程(中学),2017(4):81.

篇六:学科融合的实践与思考

  

  综合实践活动融合多学科的思考与实践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是新课程改革后要求中小学生必修的一门新课程,它具有综合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等特点。综合实践活动与多学科融合教学,在课程实践中能够激发学生投入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推进综合实践课程创新发展,促进指导教师素质的全面发展等,因此,综合实践需注重与某一学科、学科间交叉点实施融合教学,并在各学科教学中融合入综合实践教学理念。

  关键词:综合实践;多学科;融合教学;研究

  一、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分析

  1.综合性:综合性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特征之一,综合性特征是由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面对的社会生活所决定的,社会生活世界由社会、个人及自然等要素构成,这些要素是相互交织、相互融合的整体,并由各种关系相互交织在一起。其中,学生与社会或他人、学生与自然、学生与自我的关系是社会生活世界最普遍最基本的关系。处理这些关系、探究世界的过程,就是对学生进行发展教育并体现价值的过程。因此,学生个性的发展不是某些学科知识杂汇的过程,而是通过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不断探究社会生活世界的过程。从而,综合实践活动便具有了超越严密的知识体系学科界限,更着眼于学生全面整体发展的综合性特征。

  2.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面向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个性发展,而且面向学生整个生活,随学生社会生活世界变化而变化,综合实践活动目标、活动内容和方式都具有开放性特征。虽然新课程规定,综合实践活动主要有信息技术、社会服务与社会实践、研究性学习、劳动技术教育四大领域,但不同地区、学校、班级及学生,具体活动内容是具有开放性的、多种多样的。综合实践课程可根据现有课程资源、学生已有经验采取不同的活动方式进行,活动实施中的社会参与性学习、体验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都是基本活动方式,而考察、实验、制作、调查、访问、劳动等都是综合实践活动中基本的方式,这些活动方式和过程因人而异,不强求学生机械固定地采取某种方式过程,具有鲜明的开放性特征。

  3.生成性:综合实践课程价值主要体现在活动实施过程,因为教师指导学生参与了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得到了自身能力的发展,通过过程体验反思有利于觉醒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能力增长。综合实践活动,生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生成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及社会实践能力;生成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行为意识及价值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生获得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不是通过告知或灌输的方式来传递的,而是通过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亲历体验逐步生成的。生气性是综合实践活动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发挥的独到价值。

  4.自主性: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学生自主充分发挥搭设了广阔的平台。学生可通过自主选取研究课题、自主选择学习的目标和内容、自主选择活动小组、自主选择指导教师而实现自己的活动目标。

  二、多学科融合式综合实践教学的价值

  1.激发学生投入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多学科融合式教学的综合实践活动,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注重对学生多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通过学生多学科、多视角丰富的探究活动,促进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在社会、自然、人与人交往中更好地提炼自己的思想观点,更好地研究性学习,社会参与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也进一

  步激发了学生投入综合实践活动这门课程的兴趣。

  2.推进综合实践课程创新发展

  教学课程的创新发展,需要教学方式的变革,单一古板的教学方式只会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也不利于课程的创新发展。综合实践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开放性、实践性很强的教学课程,从课程本身的内在属性要求必须实施多学科融合式的教学方式;同时综合实践也是一门时效性较强的课程,需要不断的创新,需要教学方式的融合式运用。多学科融合式教学方式的变革,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不断融入多学科知识,保持课程的鲜活性,促进了综合实践课程的创新发展。

  3.促进指导教师素质的全面发展

  综合实践课是新课程改革要求必修的一门新课程,当前这门课程指导教师大多由其他学科教师来兼任,或改专业过来的。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更多是某个学科专家,他们的知识层次相对具有偏面性、单一性,当前指导综合实践课程的能力素质水平也相对不高。多学科融合式教学,引导指导教师在精通本专业同时,要善于吸纳和借鉴其他学科知识,来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开阔自己的知识视野,并在教学实践上探索互动式、实验式、案例式等多种方式,无论教学知识储备还是授课技巧都将得到较大提高,也有利于促进指导教师素质的全面发展。

  4.促进综合实践课程目标的实现

  综合实践活动具体主题是综合的,而不是单一的,它因学生所处的社区背景、自然环境,以及学生现实生活的需要的不同而不同。综合实践活动这种综合性是其它任何课程所不具備的。同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也是多样的、综合的,也是其它课程所不具备的。因此,多学科融合式教学,充分融合了多学科的教学手段,充分融合了多学科的知识点,避免了学科单一带来的教学弊端,更加促进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的实现。

  三、多学科与综合实践活动融合策略

  1.以学科教学为平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在平时各学科课堂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材课程的实际需要和学生的个性需求,为学生创设一定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参与、体验综合实践活动,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小小的学科课堂也可拓展成为学生掌握知识、陶冶品德、发展能力的社会生活世界,从而达到培养学生个性发展、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综合实践目的。

  2.利用学科交叉知识点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往往存在这样的问题,就是一部分学生不是提不出问题,就是提出课题太大而无法实施,与实际课题结合不够紧密。如何克服这样的问题呢,实际各学科教材就有丰富的问题库,在学科教材中隐藏着大量与社会、生活、自然有关并值得研究的问题。因此,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可对学科知识进行充分的分析梳理,找到学科课程与社会、自然、生活相关交叉点和延申点,激发学生参加综合实践活动的浓厚兴趣,一方面可为综合实践活动提供研究课题,另一方面可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恰如其分应用到综合实践活动中去,达到较好的融合。

  3.综合实践教学理念融入学科教学

  综合实践活动是以小组合作方式进行的合作式学习,是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社会、自然、生活中确定课题的探究式学习,目的是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通过亲自体验来提高解决问题的自觉性。课程的开设不仅意味着新的课程形式的出现,更是新的课程理念的出现和生长,其着眼点就在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教

  师的教学理念。为此,教师就要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理论,树立综合性、探究式的教学理念,将综合实践活动经验转化为教学实践,融入到各学科课程的实际教学中,使学科讲授式教学变为以问题为中心的研究性教学,促使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培养能力、陶冶情操。

篇七:学科融合的实践与思考

  

  关于学科融合的想法

  时下,关于学科融合的话题已是教育界关注和谈论的热点,也是众多教育人和学科教师不断尝试和探索的课题。但从现实的实践和认识上看,老师们对学科融合在理解和操作上还存在偏颇甚至误区,致使学科融合教育没有收到理想的效果。本文试从学科融合的内在要求及价值诉求入手,谈谈对学科融合的认识和思考。

  一、学科融合的内在品质和要求

  学科融合是多门学科的参与和介入,但又不是简单的跨学科教育。从教育的目的和价值诉求来看,学科融合旨在通过多门学科资源的介入,有效地化解问题,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并在问题探究的过程中全面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在学科融合的过程中,主导学科(要学习的学科)是认知的对象和目标,其他学科是方法和手段,这些作为方法和手段的学科是学习上的资源供给和智力支持,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学好主导学科,丰富和拓展学生的学习资源和认知视野。为此,学科融合有内在的规定和要求,必须从根本上克服那些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

  二、学科融合教育的必要性

  教学上,学科融合的价值和意义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学科融合是学习认知的必然要求

  就目前的学生学习和探究而言,没有哪一项认知活动是单靠一门学科知识就能完成的。也就是说,学生的学习和认知是一项综合性活动,完成一项学习和认知活动,需要多门类知识的参与,即便再简单的认知活动,单靠一门纯粹的学科知识也是很难解决的。学生的生活学习和认知的过程是一个多门学科知识积极参

  与的过程,也是学习者主动调度和发挥综合知识技能的过程,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

  2.学科融合是学科教学的品质诉求

  综观当下每一门学科,它们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蕴含着其他学科的潜质,并在自身学科体系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我们学习的任何一门学科,只要用心去阅读和思考,都能找到其他学科的影子,都有其他学科门类知识的介入和参与。当然,我们的学科课程在编写上也充分考虑到了这一点,鼓励学生创新思维,并能够突破学科界限进行多视角的思考和研究问题,善于利用多门类学科知识解决现实中的问题。这是学科发展的要求,也是学科建设的重要品质。

  3.学科融合是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

  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这种开放不只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接纳、交流与合作,更在于行业与行业之间、人与人之间达成高度的沟通与融合。这就要求人才的培养要打破学科界限,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要注重两个方面:一是加强文理科知识的融合,坚持感性与理性、人文与科学并重,从根本上改变过去那种文理分开、人格单一、思维固化的现象,切实培养文理兼通、身心两健、素质全面的综合性人才。二是创新学科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思考和解决问题,这是实施学科融合教学的关键。

  三、学科融合教育的实践和思考

  学科融合是基于一定的教学需要进行的有效链接,具有内在的规定和要求。

  1.学科融合要有效地解决探究的问题

  在教学上,学科融合的目的和价值主要体现在解决问题上,也就是说,学科融合的目的在于有效地解决问题。一切学科融合都是为解决问题服务,这是学科

  融合的根本取向。但在实际教学中,一些老师为了突出和体现自己的学科融合思想,便会多方嫁接其他学科知识,不论有无需要,也不计与研究问题的关联性有多大,只想着多多益善,到头来不光无益于问题的解决,更是让学生一头雾水,不知所云。

  2.学科融合要围绕一个核心目标展开

  每一课教学,都有明确的目标。教学上的每个环节以及每个知识板块的处理都要指向一定的目标,在目标引领下,无论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要形成一个清晰的认知路线,任何探究活动都必须沿着这条路线行进。由此可见,学科融合不是诸多学科简单无序或不疼不痒地粘连和介入,而是经过筛选具有目标导向的有价值的参与。高明的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会以教学目标为统领,将众多参与进来的学科知识进行有效的组织,使这些学科知识形成合力直奔教学目标的达成。

  3.学科融合要注重模糊学科界限

  学科融合的最佳境界就是模糊学科界限,这在教学中体现为分不出知识的来源,只是需要时信手拈来,一切知识都来得悄无声息、不留痕迹,但又恰到好处,都发挥出各自独特的功能和效应。有道是“学科痕迹是一种匠气的表现”。当下对学业优异者的定义是:“学习知识没有明显的学科界限,应用知识不在意知识的来源,解决问题便是创新知识应用,并在尝试和探索中生成新的认识。”

  学科融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也是新时期教师的必备素质和教学的努力方向。唯有坚持学科融合,我们的教学才会有真正的突破,并实现新的生长和跨越。也唯有这种教学,才能真正拓宽学生学习的路径,并培养出无愧于这个时代的创新人才。

篇八:学科融合的实践与思考

  

  教学探讨卫生职业教育灾燥造援37圆园19晕燥援11基于疾病多学科融合PBL课程的教学实践与思考陈萍袁赵林静袁张彬袁郭志坤袁高福莲*(新乡医学院基础医学院,河南新乡453003)分器官系统编写教学病案,让学生以医生身份摘要:将PBL应用于基于疾病多学科融合的课程设计,以临床病例为基础,实现知识整合。我校在临床医学专业1~3年级开设基于疾学习,通过对病案的讨论、学习,培养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病多学科融合PBL课程,取得较好效果,拓宽了医学教育改革思路。多学科融合关键词:PBL;医学教育;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246(2019)11-0072-03建立PBL病案库,加工成自编病案,并分为学生版[4]和教师版,学生版已经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对教与学进行全面考核体系,建立课程教学与评估网络平台,建设PBL教学专用教室满足教学需求。评估,2教学实践2.1学生来源第一阶段:确定开课人数后,在临床医学专业2~3年级每个班级随机抽取2~3人,具由年级办组织实施试行;第二阶将学生每8~段:面向临床医学专业1~3年级所有班级开放,15人分为一组。(见图1)2.2课程安排2.3教学过程第1和第2单元以大班授课的形式向学生介绍PBL教学我校PBL课程筹建过程及特点,课程安排,成绩的背景、目的,评定,如何有效利用医学相关资源辅助病案信息讨论等。随后学习过程如图2所示。以小组为单位进入第3单元病案讨论,每个病案分3幕即3次课学习,课上逐幕呈现病案信息,(1)(2)学生围绕以下议题展开讨论:不知道或不理解的术语;(3)患者的主要问题和问题外的关键信息;主要问题涉及的结(4)(5)构、功能、病理等;主要问题之间的关联性;问题涉及的“问题”情景中,在教PBL教学模式把学习设置到有意义的“问师的整体把握和指导下,让学生通过分析问题学习隐含于终身学习能题”背后的科学知识,达到有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调力的效果[1]。其精髓在于发挥“问题”对学习过程的指导作用,动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基础医学教学过程中,由于各学科揭示的生命现象不同,教学重点不同,以至于大部分学生难以对各学科知识模块建立有效联系,缺乏知识整合与运用能力[2]。此学生在基础课程学习阶段外,基础课程与临床课程设置不同,导致难以体会医学基础知识在解决临床问题过程中的重要性,对基础课程学习不够重视。基于疾病多学科融合PBL课程将将PBL引入医学教育PBL引入医学教育有助于改善这一现状。单独开设的学校并的例子很多[3],但真正跨学科、多学科融合、进行基于疾病多学科融合PBL课程不多。我校结合实际情况,旨在尝试解决以学科为单位设计,将其作为选修课单独开设,基础与临床脱节等问教学存在的基础医学学科间联系不紧密、取得了较好效果题,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岗位胜任力,并积累了一些经验。1课程构建由接受过PBL开设基于疾病多学科融合PBL课程选修课。选取临床真实病例教学培训的不同学科的教师组成教学团队,基金项目:河南省医学教育研究课题(Wjlx2016019)对比、动画、小结等等方式提高学生课堂参与感,并利用比喻、方式使抽象知识具体化,增强学习的趣味性。融合云课堂和传促使教师和学生之间统多媒体面授的混合式教学取两者之长,积极互动,是中国教育事业逐步进入高质量低成本网络学习的必由之路。参考文献:2018,36(10):80-81.说课设计[J].卫生

推荐访问:学科融合的实践与思考 学科 融合 实践

本文来源:https://www.taohy.cn/fanwendaquan/gongwenfanwen/37810.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