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君博文库网!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10篇

文章来源:网友投稿 时间:2023-11-21 09:00:10

篇一: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六二班万雅婷

  本学期我承担六年级《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工作任务,为了不断提升自己的精神追求,增强职业道德,掌握教育规律,拓展学科知识,强化专业技能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过程。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制定本学期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为指导,使道德存在于儿童的内心,使法治原则为更多儿童所了解和遵守,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懂法守法,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社会规则,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本学期将一如既往地扎实落实思品学科的各项常规工作,提高教学效率,同时加大学科科研力度,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科建设。

  二、常规教学

  ㈠教学目标

  本册教材围绕公民与国家的关系的生活主题,以法律和宪法精神为主线,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基本制度、国家机构等内容贯穿起来,使之成为一个整体。

  1.

  通过第一单元《我们的守护者》的教学,感受到法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懂得生活中法律是不可或缺的。只有懂法、守法生活才会和谐美好,让学生体认宪法的核心价值,初步理解宪法精神

  2.

  通过第二单元《我们是公民》的教学,着重讲宪法规定公民的基本

  权利与义务,并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本单元的教学重难点是了解公民的权利与义务,依法行使权力,依法履行义务。

  3.

  通过第三单元《我们的国家机构》的教学,识记国家机构的含义、组织体系、设置。着重讲宪法规定国家制度,宪法将国家权力赋予国家机

  构并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以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4.

  通过第四单元《法律保护我们健康成长》的教学,体会自己受到的法律特殊保护,增强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意识和能力,了解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的专门法律,知道未成年人受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基本内容,及其在青少年成长中的地位。。

  ㈡教学资源分析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性质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生活型综合课程。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生活性;(2)开放性;(3)活动性。材力求体现思想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现实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和活动性原则。根据《道德与法治》课

  程标准要求和本套《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编写指导思想,教材将以主题单元形式展开,并重点突出以下特征:

  1.

  从儿童真实生活出发实现学科内容的整合

  教材不是从传统德育的规范体系或德目体系展开学习内容,而是着眼

  于儿童现实生活的整体性,从学生生活原型出发,重新融入儿童生活之中,有机整合为学习主题。

  2.

  强化教材的生活指导职能

  教材试图“以适应儿童现实生活为起点,帮助儿童实现高质量的幸福

  生活”作为一以贯之的编写线索和基调,围绕“如何发展儿童判断、选择、适应、超越的能力,以争取个人幸福、社会有用性和更广泛的人类福祉”的生活教育主题,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导意识,发展儿童对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一方面通过现实情景的捕捉和再创造,让儿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乐,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另一方面通过引入儿童生活中的典型问题,鼓励儿童自己在探寻问题解决方案过程中,参与生活、创造生活,展示儿童多样化的个性和丰富的智慧,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3.以活动型教学为主要特征的过程导向设计

  为切实地引导活动型教学的开展,教材设计将改变传统教材编写中以教师的“教”组织教学过程的设计思路,消解以“预成的学习结果”为核心的教材组织模式下课文加练习的刻板结构,将活动型教学中学生的活动过程作为设计的主要依据。因此,教材试图从学生的学习行为出发组织主题单元,促进自主活动,在学习活动的渐次展开中,引导教师重点关注学生学习过程里呈未分化状态的整体学习状态和学习需要,使学生能在活动的不断演进过程中实现原来被课程目标割裂的“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目标的自然统整。

  4.

  让教师和学生走进教材,保持教材的弹性和广泛适用性

  各主题单元均选择具有通用性的、可供师生具体真实地参与的活动题

  材,使教材成为师生开展活动的指导,从而将各地具体而微的自然、人文

  资源和经济、文化背景,以及师生的经验和兴趣等等都纳入课程资源体系,为师生在活动中进行二次开发留有空间。

  ㈢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六年级2班学生共有37人,其中男生18人,女生19人。孩子经过几年的学习后基本懂得了学校生活规则,初步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

  习惯,多数学生文明有礼貌,能遵守课堂学习规定,能积极学习,能安全健康地学习生活。还有少数学生比较顽皮,自我控制能力差,在课堂上、集体活动中不能很好地约束自己,甚至个别孩子有模仿社会上不良言行的现象。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现有情况调整教学,用不同的方法开展教学,激励所有孩子努力学习。

  ㈣教学方法设计

  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寓道德概念和行为要求于生动、活泼的具体形象之中。

  2.

  利用插图,图文对照,边看边说边想,帮助学生理解。

  3.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活动。

  以孩子们生活中的现实问题为抓手,以实际生活案例为依托,突出正面引导,让孩子们在学习中体会到法治让

  生活更美好。

  4.

  结合大队部的各项活动进行教育。

  5.

  充分利用教学用书中的儿歌及小故事穿插于课堂教学中。

  6.

  领略大自然的美,了解社会的繁荣,培养学生的环境素养。

  7.

  根据小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和认知特点,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采取由浅入深、由近及远、循环往复、螺旋上升、形式多样等方式,引导孩子们通过学习,从不同角度、侧面感悟和践行核心价值观。

  8.

  课程中积极发挥绘本生动活泼、有趣有启发性的作用,引导孩子们通过自主阅读、小组讲述或者表演等形式,自然而然地懂得其中蕴含的规则、法理等,使教学从课堂延伸到学生更广阔的生活领域,做到实实在在的知行合一。

  (五)教学进度与课时分配

  六年级教学进度表

  题

  目

  课

  时

  章

  节

  自

  至

  备

  注

  第一单元

  我们的守护者

  感受生活中的法律

  宪法是根本法

  我们是公民

  公民意味着什么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我们的国家机构

  国家机构有哪些

  人大代表为人民

  权力受到制约和监督

  法律保护我们健康成长

  我们受特殊保护

  知法守法,依法维权

  期末复习

  第

  周2周

  第

  周3周

  第二单元

  第

  周6周

  第

  周周

  第三单元

  第

  周周

  第

  周1周

  第

  11周12周

  第四单元

  第

  12周13周

  第

  14周15周

  第

  16周

篇二: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部编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随着留守儿童的日益增多,这些孩子缺乏家庭教育,这就要求教师加强对其予以行之有效的教育和引导,让他们尽快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材分析:

  教材编排共设四个单元,第一单元:我们的守护者,第二单元:我们是公民,第三单元:我们的国家机构,第四单元:法律保护我们健康成长,教材内容围绕法律、法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基本制度、国家机构等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成为一个整体,课型通过插图和典型事例,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自己在受到法律保护的同时,也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做一个合格的小公民。

  三、教学目标:

  1.教育学生,懂得生活离不开法律、法规,同时也要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权利。

  2.树立宪法意识,了解法律的作用,体会自己受到法律保护的同时,也应当遵守法律,法规。

  3.识记宪法、国家机构的含义、组织体系等。

  4.初步了解自己拥有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树立有权利也有义务的观念。

  5.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学习做人,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品德和学习习惯,乐于探究和热爱生活的儿童。

  四、教学重难点:

  1.要求学生懂得生活中离不开法律、法规,要做守法的公民。学会利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

  2.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以便参与社会的能力。

  3.让法治意识贯穿于学生的生活,切实做好学生良好的品德和习惯养成教育。

  4.认知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树立宪法意识。

  五、教学措施:

  1.让“四种能力”的培养贯穿于课堂教学,转变过去满堂灌的教学观念。

  2.课堂教学应体现对儿童的尊重,理解和关注,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道德与法治。

  3.建立学习小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孩子们在实践中体验,在交流中感悟,享受健康的学习生活。

  4.用课件进行教学,力求课堂的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品质,及时与学生沟通,搞好师生关系。

  部编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一、班级情况分析

  一年级新生入学不久,学生活动力特别强,活泼好动,特别是男孩子,又跑又叫的,注意力难以集中,学习习惯还处于自由散漫型状态。在这个过程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希望通过本册教学,努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二、教材分析

  1、低年段教科书将课标提出的三经四纬课程框架,三经,即:儿童与自我,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然,四纬,即: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手动脑、有创意地生活,用三篇课文和一个单元体验活动创造性地拓展为与儿童发生密切联系的家庭、学校、自然、社会四大生活场域,引领置身其中的儿童在4个生活方面学习、活动、提升,用空间逻辑取代了原教材的生活事件和时间逻辑的编排。因为家庭是儿童德性生长的起点,然后从家庭走到学校,走向大自然,走上社会,由近及远,由小到大。低年级段每册都由四大场域构成,4册教材纵向看,相同场域的主题单元内容螺旋上升,凸显儿童成长发展的脉络,促进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构成儿童习得道德修养与法治意识的逻辑清晰又综合立体的生活画面。

  2、彰显立德树人,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法治意识教育的启蒙

  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新教材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有机渗透在活动主题中。国家层面价值目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体现的课文有:《我爱爸爸妈妈》、《幸福一家人》等;社会层面价值取向: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体现的课文有:《我和伙伴一起玩》、《游乐园里真开心》、《与规则同行》、《红路灯在站岗》等;个人层面价值准则: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体现的课文有:《我的新伙伴》、《可爱的校园》、《老师,您好》等。

  ②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

  新教材精选了很多经典古诗文,名人名言,农谚等。如《弟子规》《治家格言》,古诗《锄禾》《游子吟》,《论语》“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不学礼无以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等传统经典,以“宝典箱”的形式呈现,将中华传统美德中的“孝亲、勤俭、自强、厚仁、贵和、好学”等等伦理观念和行为规范有机融入教材,以“文”化“德”,使儿童的德性在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中得到滋养。

  ③法治意识教育的融入。

  《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提出的小学阶段目标是“着重普及宪法常识,养成守法意识和行为习惯,让学生感知生活中的法、身边的法,培育学生的国家观念、规则意识、诚信观念和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

  3、营造儿童文化,增加儿童道德与法治学习、践行的乐趣

  和成效。

  新教材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彰显儿童生活中的德育要素,着力营造浓郁的儿童文化,使之更加顺应儿童的天性,满足儿童的需求,利用儿童文化的感染力,更好地影响儿童的人生价值观、审美价值观和道德价值观。

  新教材重塑了两个小伙伴形象:盼盼和圆圆,他们是教室里儿童的同龄人,不时在学习过程中提出问题,与教室中的儿童互动交流。

  同时重塑了四个卡通动物:康康熊、乐乐猴、爱爱鸽、创创鼠,形象活泼可爱,巧妙地出现在活动场景中,穿针引线,富有情趣地引导儿童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手动脑有创意地生活。

  新教材中的活动小栏目,生动形象,指向明确,起着规范教学内容、引领教学活动的作用。如故事屋、游乐场、音乐厅、观察哨、碰碰车、宝典箱、诵读台、法治窗、实践园、体验馆、小论坛、加油站等。栏目内的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如故事、游戏、下跳跳棋、小竞猜、小辩论、小制作、小养殖、诵读、特长展示、歌曲欣赏、童话剧表演等等,让儿童喜闻乐见,有兴趣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新教材尝试创作或改编了“微绘本“故事。配图活泼明快,文字言简意赅,富有童趣,启迪智慧。新教材中原创、改编或选用儿歌童谣和歌曲,让教材为儿童的欢乐世界。

  绘本故事举例:请翻开一上课本:P6《兔妈妈和兔宝宝》P28《孤独的小猪》P42《大耳朵和小眼睛》P62《七只小猴去旅行》

  儿歌举例:请翻开一上课本:P14《唱儿歌感受爱》P26《找朋友》P29《一颗星》P40《刷牙歌》

  教材这些浓浓的儿童文化的呈现,传递童心、童音,激发童真童趣,把德育目标化难为易,化繁为简,更有效地让低年级学生理解和接受,提高了教学的实效性。把课堂变成了暖暖的儿童乐园,使儿童获得了润物无声的道德情操与法治意识的熏陶。

  4、倡导现代学习方式,引领儿童在体验活动中提升思辨能力,初步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

  新教材中的“观察哨”、“碰碰车”、“实践园”、“体验馆”等活动栏目,通过形式多样的情境创设,在碰撞、探究、思辨、践行中,帮助儿童获得探求知识的能力,培养初步的科学精神和道德判断能力,为儿童提供了更开阔的思维和行动空间。

  低年级《道德与法治》新教材摒弃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模式,通过主题鲜明的活动栏目推动主题学习活动,以先进的学习方式激发儿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发展儿童的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

  新教材精选了很多经典古诗文,名人名言,农谚等。如《弟子规》《治家格言》,古诗《锄禾》《游子吟》,《论语》“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不学礼无以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

  者”等传统经典,以“宝典箱”的形式呈现,将中华传统美德中的“孝亲、勤俭、自强、厚仁、贵和、好学”等等伦理观念和行为规范有机融入教材,以“文”化“德”,使儿童的德性在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中得到滋养。

  部编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人,多数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对道德与法治这一学科很感兴趣。由于本班留守儿童较多,缺乏家庭教育,导致了少部分的学困生,这就要求教师加强对学困生的教育和引导,让他们尽快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材分析:

  教材编排分为四个单元:

  一单元(我们的`守护者),二单元(我们是公民),三单元(我们的国家机构),第四单元(法律保护我们健康成长),教材内容围绕法律、法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基本制度、国家机构等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成为一个整体。课文通过插图和典型事例,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自己受到法律保护的同时,也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做一个合格的小公民。

  三、教学目标:

  1、教育学生,懂得生活离不开法律、法规,2、同时也要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权利。树立宪法意识,了解法律的作用,体会自己受到法律保护的同时,也应当遵守法律,法规。

  3、识记宪法、国家机构的含义、组织体系,设置。

  4、初步了解自己拥有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树立有权利也有义务的观念。

  5、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品德和学习习惯,乐于探究和热爱生活的儿童。

  四、教学重难点:

  1、要求学生懂得生活中离不开法律、法规,要做守法的公民。学会利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

  2、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以便参与社会的能力。

  3、让法治意识贯穿于学生的生活,切实做好学生良好的品德和习惯养成教育。

  4、认知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树立宪法意识。

  五、教学措施:

  1、让“四种能力”的培养贯穿于课堂教学,转变过去满堂灌的教学观念。

  2、课堂教学应体现对儿童的尊重,理解和关注,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道德与法治。

  3、建立学习小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孩子们在实践中

  体验,在交流中感悟,享受健康的学习生活。

  4、用课件进行教学,力求课堂的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品质,及时与学生沟通,搞好师生关系。

  六、教学进度与课时分配:

  1、单元名称内容第一单元我们的守1—32、宪法是根本法第二单元我们是公4—64、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三单元我们的国家机构

  5、国家机构有哪些7—16、人大代表为人民第四单元法律保护我们健康成长11—149。知法守法依法维权期末复习15—考试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第一单元:我们的守护者本单元安排了两个内容,分别是《感受生活中的法律》和《宪法是根本法》。主要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法律,我们生活中有哪些法律,法律对于我们的作用,法律怎样规范我们的行为;同时也让学生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制定其他法律的基础和依据,我们要知道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要树立宪法权威。每一课后有活动园,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能更好地掌握教材内容。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教学目标:

  (1)了解法律是什么,生活与法律的关系;

  (2)了解法律的作用有什么。

篇三: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最新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本学期我承担六年级《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工作任务,为了不断提升自己的精神追求,增强职业道德,掌握教育规律,拓展学科知识,强化专业技能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过程。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制定本学期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为指导,使道德存在于儿童的内心,使法治原则为更多儿童所了解和遵守,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懂法守法,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社会规则,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本学期将一如既往地扎实落实思品学科的各项常规工作,提高教学效率,同时加大学科科研力度,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科建设。

  二、教学目标

  本册教材围绕公民与国家的关系的生活主题,以法律和宪法精神为主线,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基本制度、国家机构等内容贯穿起来,使之成为一个整体。

  1.通过第一单元《我们的守护者》的教学,感受到法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懂得生活中法律是不可或缺的。只有懂法、守法生活才会和谐美好,让学生体认宪法的核心价值,初步理解宪法精神。

  2.通过第二单元《我们是公民》的教学,着重讲宪法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并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本单元的教学重难点是了解公民的权利与义务,依法行使权力,依法履行义务。

  3.通过第三单元《我们的国家机构》的教学,识记国家机构的含义、组织体系、设置。着重讲宪法规定国家制度,宪法将国家权力赋予国家机构并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以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4.通过第四单元《法律保护我们健康成长》的教学,体会自己受到的法律特殊保护,增强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意识和能力,了解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的专门法律,知道未成年人受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基本内容,及其在青少年成长中的地位。

  三、教学资源分析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性质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生活型综合课程。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生活性;(2)开放性;(3)活动性。材力求体现思想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现实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和活动性原则。根据《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要求和本套《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编写指导思想,教材将以主题单元形式展开,并重点突出以下特征:

  1.从儿童真实生活出发实现学科内容的整合。

  2.强化教材的生活指导职能。

  3.以活动型教学为主要特征的过程导向设计。

  4.让教师和学生走进教材,保持教材的弹性和广泛适用性。

  四、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六年级四个班共有学生163人,其中男生83人,女生80人。孩子经过五年的小学学习后基本懂得了学校生活规则,初步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多数学生文明有礼貌,能遵守课堂学习规定,能积极学习,能安全健康地学习生活。还有少数学生比较顽皮,自我控制能力差,在课堂上、集体活动中不能很好地约束自己,甚至个别孩子有模仿社会上不良言行的现象。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现有情况调整教学,用不同的方法开展教学,激励所有孩子努力学习。

  五、教学方法与措施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寓道德概念和行为要求于生动、活泼的具体形象之中。

  2.利用插图,图文对照,边看边说边想,帮助学生理解。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活动。以孩子们生活中的现实问题为抓手,以实际生活案例为依托,突出正面引导,让孩子们在学习中体会到法治让生活更美好。

  4.结合大队部的各项活动进行教育。

  5.充分利用教学用书中的儿歌及小故事穿插于课堂教学中。

  6.领略大自然的美,了解社会的繁荣,培养学生的环境素养。

  7.根据小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和认知特点,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采取由浅入深、由近及远、循环往复、螺旋上升、形式多样等方式,引导孩子们通过学习,从不同角度、侧面感悟和践行核心价值观。

  8.课程中积极发挥绘本生动活泼、有趣有启发性的作用,引导孩子们通过自主阅读、小组讲述或者表演等形式,自然而然地懂得其中蕴含的规则、法理等,使教学从课堂延伸到学生更广阔的生活领域,做到实实在在的知行合一。

篇四: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学期教学计划及进度安排

  一、学情分析:

  随着留守儿童的日益增多,这些孩子缺乏家庭教育,这就要求教师加强对其予以行之有效的教育和引导,让他们尽快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材分析:

  教材编排共设四个单元,第一单元:我们的守护者,第二单元:我们是公民,第三单元:我们的国家机构,第四单元:法律保护我们健康成长,教材内容围绕法律、法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基本制度、国家机构等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成为一个整体,课型通过插图和典型事例,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自己在受到法律保护的同时,也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做一个合格的小公民。

  三、教学目标:

  1.教育学生,懂得生活离不开法律、法规,同时也要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权利。

  2.树立宪法意识,了解法律的作用,体会自己受到法律保护的同时,也应当遵守法律,法规。

  3.识记宪法、国家机构的含义、组织体系等。

  4.初步了解自己拥有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树立有权利也有义务的观念。

  5.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学习做人,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品德和学习习惯,乐于探究和热爱生活的儿童。

  四、教学重难点:

  1.要求学生懂得生活中离不开法律、法规,要做守法的公民。学会利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

  2.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以便参与社会的能力。

  3.让法治意识贯穿于学生的生活,切实做好学生良好的品德和习惯养成教育。

  4.认知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树立宪法意识。

  五、教学措施:

  1.让“四种能力”的培养贯穿于课堂教学,转变过去满堂灌的教学观念。

  2.课堂教学应体现对儿童的尊重,理解和关注,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道德与法治。

  3.建立学习小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孩子们在实践中体验,在交流中感悟,享受健康的学习生活。

  4.用课件进行教学,力求课堂的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品质,及时与学生沟通,搞好师生关系。

  六、教学进度:

  周

  次

  日

  期

  一

  9.2—9.6二

  9.9—9.13三

  9.16—9.20四

  9.23—9.27五

  9.30—10.4六

  10.7—10.11七

  10.14—10.18八

  10.21—10.25九

  10.28—11.1十

  11.4—11.8十一

  11.11—11.15十二

  11.18—11.22十三

  11.25—11.29十四

  12.2—12.6十五

  12.9—12.13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

  法律是什么

  法律作用大

  宪法是根本法

  公民意味着什么

  我是中国公民

  公民的基本权利

  国家机构有哪些

  国家机关的职权

  期中复习

  期中检测

  人大代表为人民

  责任在肩,人民在心

  权利受到制约和监督

  我们受特殊保护

  特殊关爱,助我成长

  备

  注

  十六

  12.16—12.20知法守法,依法维权

  十七

  12.23—12.27依法维权有途径

  十八

  十九

  二十

  12.30—1.31.6—1.101.13—1.17复习、考试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制教全册教案

  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正当权益,懂得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理解法律保护是未成年人的特别需要,感受法律保护对未成年人的意义。

  能力目标:学会运用法律来积极有效地维护自己的权利。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法律的保护就在我们身边,我们要增强法律意识,依法保护我的正当权利。

  教学重难点及关键

  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法律保护公民的正当权利,当公民权利受到侵犯时,应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教学难点:理解法律保护是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特别需要。

  教学方法:自主预习,情景体验,分组探究,交流展示,归纳提升,达标测试。

  教法:提问法,讲解法,讨论法

  学法: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法

  教具及学具准备:小品表演、案例搜集、了解有关法律的一些规定。

  教学时数

  两课时:教学过程与设计:

  一、导入新课:

  师:我们渴望平静、和和美美的生活,但社会生活并非如此。请欣赏

  同学给我们带来的小品表演。

  小品表演:

  学生表演引言中的汪菁、杨依、王浩权利被侵害的三个片段。

  师:同学们,在你们的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情况呢?面对这些情形,你觉得是继续忍受还是可以想别的办法解决呢?

  学生讨论,分别发表意见,说出多种解决方案,如通过新闻媒体披露,运用社会舆论的压力解决;推举代表与对方交涉,协商解决;到政府的有关部门反映情况;把对方告上法庭,通过司法途径解决。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生活中权利受到侵害时,我们可以运用法律来积极有效地维护自己的权利,法律保护就在我们身边。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第五单元第一节“生活中的法律保护”

  二、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正当权益,懂得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2)理解法律保护是未成年人成长的特别需要,感受法律给予未成年人特殊保护的意义。

  三、学生自主学习,了解本堂课的主要知识点:

  (1)如何理解法律保护公民的正当权利?

  (2)说说我们在家中、在学校、在社会中所享有的一些权利?

  (3)为什么我们未成年人健康成长需要国家法律的特殊保护?

  (4)有哪些保护未成年人正当权利的专门法律?

  学生边看书,边把问题批在相关课文的上面,并将答案打记出来。

  交流自主学习的结果。

  四、分组探究、展示交流:

  1、你说我说大家说:除了课文中提到的几种权利,你还知道我们享有哪些权利?

  学生分组探究,代表发言交流探究成果。

  教师指导:1、政治权利: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等政治自由;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权等。

  2、人身权利:人身自由权、生命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荣誉权、名誉权、隐私权等。

  3、财产权利:个人财产所有权、财产继承权等。

  4、受教育权。

  5、司法保护权。

  2、根据引言部分所说的汪菁、杨依、王浩的情况,你认为他们分别可以怎样依法维权?

  学生分组探究,代表发言交流探究成果。

  教师指导:利用法律来进行维权主要依靠法律手段,通过执法机关来进行维权行动。

  (1)、汪菁案例解决的途径:上诉到工商部门、城管部门等,由他们出面进行依法取缔;去法院起诉,要求停止侵害,进行赔偿。

  (2)、杨依维权的途径:反映到卫生防疫部门,依法处罚小饭店;上诉到法院要求民事赔偿等。

  (3)、王浩可以拨打110报警,由公安部门配合抓获敲诈者。

  3、作为未成年人,一般会有哪些不法侵害发生?把你知道的案例与大家分享。

  学生分组探究,代表发言交流探究成果。

  未成年人的侵害有来自社会的,还有来自家庭和学校的。如:

  被社会青年敲诈勒索。被流氓或坏人殴打。被人拉拢看黄色书刊、录像等。被坏人抢夺钱财或被骗钱财。被家长或学校老师殴打、体罚。雇佣童工。有些娱乐场所、网吧引诱未成年人进入等。有些厂家、商家销售不合格食品.

  4、你认为应如何防止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事情发生?

  学生分组探究,代表发言交流探究成果。

  全社会共同参与,齐心协力,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构建良好的社会环境。

  加强管理,加强理想、道德、法制、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等教育,提高未成年人的素质,增强未成年人的法制观念

  注重修养,善于引导,家庭和学校为未成年人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和学习环境。

  5、阅读课文中提供的少年犯罪的案例,谈谈怎样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学生分组探究,代表发言交流探究成果。

  教师指导:全社会共同参与,齐心协力,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构建良好的社会环境。

  加强管理,加强理想、道德、法制、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等教育,提高未成年人的素质,增强未成年人的法制观念。注重修养,善于引导,家庭和学校为未成年人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和学习环境。

  板书设计:

  认识法律,懂法知法

  2宪法是根本法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正当权益,懂得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理解法律保护是未成年人的特别需要,感受法律保护对未成年人的意义。

  能力目标:学会运用法律来积极有效地维护自己的权利。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法律的保护就在我们身边,我们要增强法律意识,依法保护我的正当权利。

  教学重难点及关键

  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法律保护公民的正当权利,当公民权利受到侵犯时,应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教学难点:理解法律保护是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特别需要。

  教法:自主预习,情景体验,分组探究,交流展示,归纳提升,达标测试。

  学法: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法

  教具及学具准备:幻灯片,情景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及设计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板书)

  一、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板书)

  学生回顾前面所学知识:

  出示图片:打击犯罪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依法行政。

  依法治国首先应该依据哪部法律?

  学生回答(略)。

  教师归纳:宪法是实行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

  出示图片:宪法

  因为宪法规定了我们国家的性质、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等根本问题。

  学生齐读教材中关于宪法第一条第一、第二款规定。

  教师:你还知道其他根本问题的相关内容吗?

  活动一:知识抢答一

  (1)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的根本任务是什么?(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4)公民的基本权利有哪些?(平等权;政治权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社会经济权利;文化教育权利;妇女的权利;婚姻、家庭、儿童和老人的权利;华侨、归侨和侨眷的正当权利。)

  (5)公民的基本义务有哪些?(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依法纳税。其它:公民有劳动的义务;有受教育的义务;夫妻双方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

  (6)国家的标志是什么?(国旗、国徽、国歌。)

  ……

  教师作好各组抢答结果记录。

  建国以来,我国先后颁布过四部宪法,1982年宪法是现行宪法,曾做过四次修订。它由序言和总纲、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国旗国歌国徽首都四章构成。

  板书设计

  树立宪法意识,知法懂法不犯法

  3公民意味着什么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①知道公民的身份从何而来以及什么是国籍。

  ②认识居民身份证并懂得它的作用和重要性。

  2.能力目标

  培养树立学生的公民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作为中国公民的自豪感,能维护中国公民的形象。

  教学重难点及关键

  【教学重点】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教学难点】懂得宪法和普通百姓生活息息相关,树立宪法意识。

  教法:自主预习,情景体验,分组探究,交流展示,归纳提升,达标测试。

  学法: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法

  教具及学具准备

  1.教师应就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做专门的学习和了解。

  2.教师应当了解学校所在地区的人民代表,并与其联系,争取得到他们的支持。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及设计

  一、目标解读、预习反馈

  1、导出新课,解读《导学案》的学习目标:

  (1)课件展示不同身份人群的图片。

  (2)谈一谈你是怎么理解中国人,美国人等不同身份的。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二单元的第一课《公民意味着什么》。通过本课学习,同学们至少要达到以下两个目标:1、知道公民的身份从何而来以及什么是国籍。2、认识居民身份证并懂得它的作用和重要性。

  2、检查《课前预习案》的“预习自测”部分,学生汇报。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疑难问题”合作探究,交流展示:小组内合作,解决不了的问题,老师精讲点拨。

  1、课件出示第23页的知识窗。

  交流:你知道国籍是什么?它是怎么获得的?

  2、认识身份证。

  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一个小卡片,它能代表我们的身份,那就是身份证。

  一:先说一说身份证是什么样子的?居民身份证的正面和背面分别印有哪些信息?居民身份证上独一无二的信息是什么。

  ---公民身份证号码

  二:了解身份证号码的不同含义。

  公民身份证号码由18位数字组成,各有不同的含义:第1--6位是地址码,7---14位为出生日期码,15---17位为顺序码,第18位为校验码,如果校验码为10,则用x代替。

  3、三:公民身份证的有效期。(课件出示课本25页相关链接)

  4.身份证用处知多少?

  住酒店办理住宿登记

  机场办理登机手续

  在邮局邮寄物品

  在自助取票机上打印火车票

  在手机营业厅办理业务

  板书设计

  做合格公民,树立良好形象

  4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让学生初步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2、普及相关的法律知识。

  3、提高学生法律意识,初步建立运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及关键

  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对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规定

  明确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构建法治意识

  教法:自主预习,情景体验,分组探究,交流展示,归纳提升,达标测试。

  学法: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法

  教具及学具准备

  1.教师应就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做专门的学习和了解。

  2.教师应当了解学校所在地区的人民代表,并与其联系,争取得到他们的支持。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及设计

  1、故事导入

  师:《闻鸡起舞》《中流击楫》

  师:祖逖、刘琨的英勇行为让我们敬佩不已。

  同学们,你们已经年满十周岁了,相对于一二年级的小弟弟、小妹妹,你们长大了,长高了,也更加懂事了。你们有自己的道德要求,让“学法、知法、守法、用法”

  成为你们的习惯,因为法律就是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

  师:这节法制课我们来学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2、公民、权利和义务的概念

  看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引导理解概念)

  学生自由发言讨论,师总结解释概念。

  师: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3、权利的范畴

  你们生活在家庭、社会和学校中,每一个成年人都有责任保护你们。了解自己的权利,知道权利被侵害后如何保护自己,是十分必要的,相信学习了本课之后同学们会有所收获。

  师:描述案例1情景

  课件演示《宪法》中密切联系小学生的权利的条款。

  4、义务的范畴

  说完了权利我们再来看看我们的义务。请先看案例2,课件出示案例2。

  师:从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学生自由交流。

  师:义务是我们必须去做的事情,宪法中对公民的义务也做出了详细的规定:(课件出示)指名读。

  5、知识拓展

  不仅我们国内的法律对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就是国际上也出台了许多法律法规来保护少年儿童的权利。

  课件出示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指名读。

  6、知识梳理

  本节课我们学习到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知道了小学生也是公民,也具有和成年人一样的法律赋予的权利,就是在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中都有明确的规定。涉及保护我们少年儿童的法律还有很多很多,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等等,我们会在今后的学习中慢慢接触,希望法律改变你们的生活。

  板书设计

  做合格公民,做国人骄傲

  5国家机构有哪些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1)识记国家机构的含义

  (2)识记国家机构的组织体系

  (3)识记我国国家机构的设置

  (4)理解国家机构与国家性质、国家职能之间的关系

  (5)理解中央国家机构的职权和活动组织原则

  (6)运用国家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组织活动中的对人民负责原则原理说明依法治国及加强廉政建设的必要性

  2、技能目标:

  (1)培养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辩证的分析国家机构与国家性质、国家职能之间的关系

  (2)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方法,认清资本主义国家机构的本质

  (3)理解并能坚持做到依法治国的各项要求,做一个守法、护法公民

  3、价值目标

  (1)通过对依法治国原则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守法意识。

  (2)培养学生强烈的国家意识和国家认同观念

  教学重难点及关键

  教学重点:

  1、国家机构与国家性质、国家职能的关系

  2、准确理解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活动原则

  教学难点:

  1、我国国家机构的活动原则

  2、什么是人民法院的独立审判权?人民法院为什么要独立行使审判权?

  3、正确理解人民检察院的法律监督权,人民检察院为什么要独立行使法律监督权?人民检察院法律监督的主要内容包括:

  4、国家主席(难点、易错点)

  教法:讨论法,讲述法,比较法。

  学法:合作交流法,自主探究法

  教具及学具准备:课件,素材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及设计

  五、教学过程:

  1、用电脑把第一课的主要内容显示一遍,这样做既可以帮助学生回忆第一课的知识,又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同时也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和知识的内在联系上,把握本课的教学内容,因为本课关于国家机构的知识是第一课有关国家基本理论知识的继续和拓展。

  2、让学生准确回答国家性质与国家职能的关系。

  教师可以在黑板的副板书位置上写出国家性质与国家职能的关系,以便学生加深印象。

  3、教师小结:我们通过近一个月的政治课学习,知道了国家是统治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政治权力机关,国家作为阶级统治的工具,担负着一系列对内对外职能,那么,国家要靠什么来行使国家权力。实现对内、对外职能呢?这个问题就是我们这一课所要研究的问题。

  一、国家机构及其组织体系(板书)

  前边我们复习了关于国家职能,即国家在实现阶级统治与社会管理中担负的职责和功能,实现阶级统治,实施对社会的管理,需要一定的物质载体,这个物质载体就是国家机构。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国家机构问题。

  1、国家机构的含义(板书)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42页第一自然段,然后回答:什么是国家机构?

  在学生看完第42页第1段后,总结:统治阶级为行使国家权力而建立起来的一整套国家机关的总和,就是国家机构。

  结合投影,引导学生分析国家机构的含义。首先,提出问题:为什么要建立国家机构?如果学生答出是为了行使国家权力,就一定要问:是所有的阶级都能行使国家权力吗?要让学生完整答出是统治阶级为行使国家权力。

  (1)国家机构是国家机关的总和。(板书)

  从纵向看它包括:中央国家机关、地方国家机关

  从横向看它包括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暴力机关

  请同学们看课本第42页,第2自然段,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国家性质与国家机构的关系?为什么是这种关系?

  (3)国家行政机关。(板书)

  行政管理一词是指一切社会团体、社会组织为了一定的目标而进行的组织和活动,一般具有指挥与执行两层意思。而负责行政管理的机关就叫行政机关。如果是管理国家行政事物的机关,那就是国家行政机关,又称国家管理机关,通常也称为政府。

  行政机关产生的方式:有的由立法机关产生,比如议会制国家,由议会中的占多数席位的政党组阁;有的由选举产生,比如总统制国家,由直接或间接选举产生。

  现代各行政机关及其首脑的称谓不同,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七国首脑会议参加者,各国的行政机关与首脑的称谓都有哪些?

  (学生议论,教师归纳。)

  行政机关的名称有内阁(这词源于法国,是国王单独会见侍从的私人房间或开秘密会议的小房间)、政府。首脑的称谓有首相、总理、总统。像英国叫首相、日本叫总理、法与美国总统。内阁成员有的大臣,有的叫部长。世界上也有的国家的行政机关叫部长会议,行政首脑叫主席,我国的行政机关是国务院,行政首脑叫总理。

  板书设计

  司法机关,维护和平

  6人大代表为人民

  学习目标

  1.初步了解共和国、公民、人民代表三个概念的含义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2.知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内容和作用。

  3.知道人民代表是代表人民利益的。

  4.初步了解人民代表的工作方式。

  教学重难点及关键

  教学重点: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我国公民参加国家管理的一项最基本的政治权利。

  教学难点: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我国公民参加国家管理的一项最基本的政治权利

  教法:讨论法,讲述法,比较法。

  学法:合作交流法,自主探究法

  教具及学具准备:课件,素材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及设计

  1.导入。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23页上方的课文。教师在黑板上板书“共和国”“公民”“人民代表”三个概念,请学生就自己对这三个概念的理解自由发表意见,教师不必判断正确与否。教师应告诉学生,今天的学习就是要帮助他们深入认识和理解这三个概念。

  2.探究活动。教师引导学生逐一讨论上述三个概念。

  共和国

  “是一种国家性质,即国家是什么样的。除了共和国,还有其他体制的国家,如封建国家。我们国家几千年来一直是封建国家,而共和国是没有皇帝、国王的国家。封建国家是属于君主的,共和国则是属于人民的。”

  公民

  “在封建国家,国家的主人是皇帝、国王等君主。在共和国,国家的主人是公民。那么,什么是主人?同学们认为主人是什么样的人?”可以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家庭进行思考,引导他们得出如下意见:“主人是可以做主的人,比如决定各种事情,在家庭里如要不要买房子、买什么样的房子、买什么地方的房子,要不要让孩子参加围棋班,假期是回老家走亲戚还是外出旅游,只有自己家的人才能决定(小学生也是小主人)等,外人不能替家庭的人做决定,这个家庭的人才是主人。又如,有的同学可能

  养过小猫、小狗等宠物,对于这些宠物,你们就是主人,你可以决定是不是带它出去、到哪里去、什么时候去,决定喂它吃什么、什么时间替它洗澡等,总之替它决定许多事情,甚至决定它的命运―――是不是把它送人等。”

  “作为国家的主人意味着什么呢?那就是要管理国家中发生的各种事情,要对国家负责。我们国家的主人是所有的公民,所有的公民都要管理国家,对国家负责。而在封建国家,只有国王或皇帝才能做决定,而且他可以决定所有人的命运。”

  公民怎样管理国家的各种事情呢?我们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了解到一种,就是自己直接参加投票选举,比如自己选举居委会、村委会,直接参与决策;又如,虎子所在村的全体村民投票决定开办土豆加工厂等;再如,同学们自己也亲身经历了选举班委会的活动,自己投票选出了班旗和班徽。不过,如果所有的事情都让每个公民去讨论、决定和投票,是不是可能?”请学生参考教科书进行发言,将他们的意见引导到选举代表的答案上来。

  人民代表

  “所有的公民都有权利对国家的事情提出批评和建议。但是,我国有13亿公民,不可能所有重大的事情都让大家停下自己的工作去讨论、决定,所以必须选举代表。人民代表就是由公民选举出来,代表公民参加国家或地方管理的人。”在此基础上,可以让学生再学习教科书第23页的课文。

  3.阅读讨论。教师提问:“人民代表是怎样工作的?”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23~24页,通过提问确认学生基本清楚了学校门口设立安全标志的过程,尤其是小学生和姚老师在这个过程中都做了些什么,并且用左侧方框中的文字加以强调和概括。

  4.小组准备。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布置任务:“同学们从教科书上了解了人民代表是怎样工作的,我们每个小组在下次课上要完成一个任务,通过模拟活动,表现一位人民代表代表公民对地方或者国家的事情提出建议。”教师应提醒学生参考教科书中提到的姚老师是怎样做的,人民代表工作的基本原则―――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然后让学生准备。教师巡视并为学生提供帮助。每个小组应当有一个同学模拟人民代表,其他同学模拟普通公民。要表现出通过公民向代表反映意见、提出要求、人民代表了解情况、写出提案、告诉公民自己准备怎样在代表大会上提出等完整的过程。教师应提醒学生,要设计好在自己的小组中普通公民是什么人,应当与他们所反映的问题和要求一致,比如,农民反映假种子问题、某地居民要求本地的企业解决排放污水问题等。

  板书设计

  人民代表为人民,带领人民奔小康

  7权利受到制约和和监督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明确对权力制约和监督的必要性。明确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在于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认识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明确对权力制约和监督的意义。

  2、能力:提高归纳与分析的能力。归纳监督政府权力的若干途径,分析政府依法行政和接受民主监督的重要意义,分析建立健全权力监督机制的内涵等。利用教材提供的情景和问题,就有关政府依法行政和权力监督体系的内容,提高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初步探究学习的能力。学会辩证地认识问题。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权力。学会行使对政府的监督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权力的两面性,形成正确的权力观。认识人民监督政府是民主政治的重要标志,培养行使民主监督权利的政治素养和公民意识。了解相关加强和改进政府工作的信息,体会我国政府推进依法行政、进行科学民主决策和接受人民监督的重要意义。明确我国行政监督体系的作用,相信我们的政府是法治政府。

  教学重难点及关键

  1.明确政府接受监督的重大意义。(重点)

  2.理解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具体要求。(重点、难点)

  教法:讨论法,讲述法,比较法。

  学法:合作交流法,自主探究法

  教具及学具准备:课件,素材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及设计:

  师:同学们,在我国,政府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政府要依法行政,但是滥用权力时有发生,怎样确保权力依法行使呢?今天我们共同探讨这一问题(板书: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课堂探究活动一:

  教师提问:1、同学们,大家讨厌贪官吗?为什么?

  2、你心目中的好官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自学教材46页第一段和47页最后一段,了解权力的两面性及为什么要对权力进行监督和监督的意义。

  结论一:为什么监督政府

  教师点评并总结:权力是把双刃剑,为防止权力的滥用,就要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这样才能保证政府行使权力是为人民谋利益的。监督政府的意义,课堂探究活动二:

  教师提问:这些官怎么就成了贪官了呢?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展示贪官语录。

  教师总结:究其原因有两个:一是思想根源,二是制度根源。

  教师提问:你认为思想根源和制度根源哪方面的完善能更直接有效的减少“贪官”?

  学生自由回答。

  结论二:怎样监督政府

  教师点评: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这个机制,一靠民主,二靠法制,二者缺一不可。我国行政监督体系是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的有机结合。

  展示相关图片。

  课堂探究活动三:

  讨论:公民的监督和政府自身的监督哪个更有效?

  学生自由发言

  播放视频:焦点访谈《督查到底,追责到人》了解行政系统内部的监督。

  结论三:我国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

  教师总结:两者相结合才最有效。

  指导学生结合教材47页图了解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

  练习:几种监督方式的区分

  教师:政府也自觉接受监督,建立公开办事制度,这就是阳光工程。就你最关心的问题,打市长热线询问

  板书设计

  权利的行使,大家共同监督

  8我们受特殊保护

  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明确未成年人需要特殊保护的意义,体会今天的我们受到法律的特殊保护。

  能力:能够认识和判断哪些是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现象和行为,提高辨别是非、美丑的能力。

  知识:了解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基本内容。

  教学重点:我们为什么受法律特殊保护,法律怎样保护我们健康成长。

  教学难点:学校保护、家庭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辨析。

  教法:讨论法,讲述法,比较法。

  学法:合作交流法,自主探究法

  教具及学具准备:课件,素材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及设计:

  一、引入新课

  1、导入语:同学们,我们平常乘车会给那些人让座?因为老弱病残孕是弱势群体,要受到全社会的特殊关爱。同样,我们未成年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有可能受到来自各方面的侵害,也需要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法律来保护我们。

  2、课件展示课题:《我们受法律特殊保护》

  二、讲授新课

  ㈠、我们需要特殊保护

  过渡性交流:我们受法律保护,这里的我们指的是谁?未成年人指那些人?

  〖情境互动动一〗(见课件)情境再现:上述这些图片和和情境案例,给我们的感想是什么?结合以上图片和案例,你能说出未成年人为什么需要特殊的保护吗?(P63+序言)

  结论:未成年人很容易受到侵害。

  原因:①、现实方面:我们生活的环境是复杂的,存在着不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因素,在我们成长过程中,时常会受到一些不法侵害。②、自身方面,未成年人有许多弱点和不足:未成年人生活经验不足,各方面不够成熟,辨别是非和区分良莠能力较差;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不够强,容易遭受不法侵害。

  结论:我们需要法律给予特殊保护。

  过渡性交流:除了上述原因外,你认为还应该有什么原因?让我们一起来观看一个视频吧。

  〖情境互动二〗(见视频)想一想:党和国家领导人为什么要重视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

  原因: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对国家和民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未成年人是党和国家的希望,是中华民族的希望,我们的健康成长关系着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富强。结论:我们需要法律给予特殊保护。

  过渡性交流:通过上述的分析了解,请同学们一起来分享一下我对“青少年为什么要受到法律的特殊保护”的总结,大家对照自己的理解,看一看你总结的对吗?

  我的小结:青少年为什么需要受到特殊保护?

  1、自身方面,未成年人有许多弱点和不足:未成年人生活经验不足,各方面不够成熟,辨别是非和区分良莠能力较差;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不够强,容易遭受不法侵害。

  2、国家方面:我们是党和国家的希望,是中华民族的希望,我们的健康成长直接关系着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富强。

  3、现实方面:我们生活的环境是复杂的,存在着不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因素,在我们成长过程中,时常会受到一些不法侵害。

  ㈡、法律保护我们健康成长

  名言欣赏:马克思名言(见课件)。

  过渡性交流:(益智小测验)为保护我们健康成长,家庭、学校、社会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下边我们进行一个益智小测验,看谁能首先分辨出下面图片中我们都受到了来自哪些方面的保护吗?请举手回答。

  调查报告(见课件):你还能列举身边的来自家庭、学校、社会方面保护未成年人的典型事例吗?

  温馨小提示:父母对我们悉心照料;老师对我们进行安全教育;学校进行危房改造;对未成年人免费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

  智慧展示台(见课件):结合上述情境材料,你能说说家庭、学校、社会对我们的健康成长有什么重要作用吗?(P65正文)

  过渡性交流:家庭、学校和社会各界自觉履行职责对我们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社会生活环境是复杂的,也存在着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因素,面对下列情境,你会怎样做?你认为最有效的方法是什么?

  学生交流,得出结论:运用法律手段,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因为法律保护我们健康成长。

  过渡性交流:为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有效地制止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行为,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我国许多法律法规都对保护未成年人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还制定了两部专门法律从家庭、学校、社会、司法四个方面具体规定了在保护未成年人方面的法律责任。你知道这两部专门法律是什么法律吗?你知道还有那些法律对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也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板书设计

  司法保护,民族崛起

  ..9知法守法,依法维权

  学习目标

  一、教学目的:

  加强法制教育宣传,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养成学法、懂法、依法办事的好习惯,有效地树立和维护学校良好的学风以及社会的稳定发展。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强法制教育宣传,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养成学法,懂法,依法办事的好习惯,有效地树立和维护学校良好的学风以及社会的稳定发展。

  三、知识技能目标:

  让学生更了解法律,并知道法制教育的重要性,使学生在遇到某些情况下(如:被打劫、勒索等)懂得如何运用法律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教学重难点及关键:通过案例分析和学生参与讨论事例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

  教法:讨论法,讲述法,比较法。

  学法:合作交流法,自主探究法

  教具及学具准备:课件,素材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

  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已逐步成为全社会的共识。然而,社会各方面的保护和帮助还要通过未成年人的配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家长,教师和社会不可能时时刻刻呵护着未成年人,未成年人只有自己长本事,才能有效防范来自社会生活中的侵权侵害。所以,在加强来自家庭,学校,社会保护的同时,未成年人尤其是未成年中学生认真学习法律知识,依法自律,正确对待父母和学校的教育,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则十分必要。

  (观看法制教育视频)

  小组讨论,并用气泡图等各种形式记录,小组派代表发言,各组参与讨论。

  (一)正确对待父母和学校的教育

  随着年龄的增长,未成年学生的独立自主意识逐渐增强。未成年学生的独立自主的意识是很可贵的,有些未成年学生对家长和教师的教育缺乏正确的态度。如认为父母“赶不上潮流”。对父母的话听不进去,甚至动不动就与父母顶撞,耍态度,发脾气;对教师的批评教育很反感,认为是和自己过意不去。如果连教师,家长的正确教育也不接受,那就很容易在生活的道路上出现偏差。

  (二)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未成年人应该懂得,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自我保护最有效的措施是求助法律。依法维权不仅能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而且是维护法律的尊严。

  (三)中学生预防侵害的基本原则与基本方法:

  原则:

  1、依靠法律,预防违法犯罪对自己的侵害

  中小学生要明确,依靠法律是预防侵害的首要原则是自我保护的必备武器。依靠法律,必须学法、知法,掌握必要的法律知识.要弄清什么是合法,什么是违法;什么是无罪,什么是犯罪;什么是自己的义务,权利和合法权益,什么是受到侵害。还要弄清家庭,学校、社会、司法对未成年人保护的内容和法律责任。要依法履行自己的义务和行使权利,并在违法犯罪行为对自己形成侵害时,能够依靠法律手段进行自我保护。要做到:一克服“害怕对方报复,干脆自认倒霉”的错误思想;二克服“管它三七二十一,我私下找人报复”的错误做法。总之,就是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自我保护,而不能用个人感情代替政策、法律。

  2、依靠组织,预防违法犯罪对自己的侵害

  这里所说的组织,一般是指侵害发生地或自己所在的街道办事处、派出所、居委会、村委会、学校等部门。

  3、依靠群众,预防违法犯罪行为对自己的侵害

  包括中小学生家长在内的广大群众,对破坏社会治安,危及中小学生人身安全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活动深恶痛绝,盼望通过综合治理和“严打”使社会稳定,中小学生受到保护而健康成长。群众的眼睛雪亮,智慧丰富,威力无穷,不断涌现出保护少年儿童,见义勇为的好市民,好青年,好干部。所以当中小学生受到违法犯罪分子的侵害时,要千方百计地求助身边的群众,共同来对付坏人。当群众勇敢而义无反顾地和违法犯罪分子做斗争时,违法犯罪分子将成为过街老鼠,无藏身之地,遭灭顶之灾。

  4、依靠智慧,预防违法犯罪行为对自己的侵害勇于斗争,相信正义必将战胜邪恶;不能怯弱,不能束手待毙,不能让坏人为所欲为,这是中小学生预防侵害的必要前提。但是,中小学生年龄较小,身单力薄,在面对违法犯罪分子时,要强调善于斗争。要依靠自己的聪明智慧,机智巧妙地战胜敌人,保存自己.电影《平原游击队》中的游击队长李向阳说:“要想抓住狐狸,就得比狐狸狡猾。”《鸡毛信》中的海娃就是把鸡毛信藏在羊群头羊的尾巴下,躲过日本鬼子的搜查,胜利地完成了送重要情报的任务;小兵张嘎也是眉头一皱,计上心来,想出招数中,战胜愚蠢的敌人。

  板书设计

  知法守法,维护和平

篇五: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六年级道法教学计划部编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六年级下册教材设三个单元,共6课。下册为4-6单元,每个单元2课,每课一般安排2课时,每册安排18课时左右,留出一些课时用于研究性学习、社会调查、社区活动等实践活动,每单元实践活动安排2课时。

  一、教材分析

  六年级下册教材为了针对适应新的环境和学习生活,解决适应与学会调适的矛盾,设立了三个单元的内容。由“优化心理品质”(直面挫折,磨砺坚强意志)到“感悟生命价值”(珍爱生命,自尊自信,感悟人生、生命价值),将心理健康教育和道德教育有机地融为一体,是教材的内容体系完全构建在学生心理发展的基石之上,为道德教育的效果和效率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再到“树立法治观念”(法律在我身边,法律不可违,做守法公民),提高学生的守法意识,树立法治观念,成为一名知法、守法、用法的好公民。将心理、道德、法律有机融为一体,在行文上以提升学生的行为为主线,目的在于使学生能真正的融合相关知识于正确的行为之中,既达到教学目的,又能提高德育法治教育的实效性。

  第一单元:优化心理品质。当面对生活中的挫折,能注意调整心态,学会控制,并凭借坚强的意志迎难而上,锻炼个性心理品质,磨砺坚强意志,陶冶情操,追求高雅情趣,形成良好的生活态度。

  第二单元:感悟生命价值。这一单元,对刚步入青春期的学生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主要引领学生体会生命的可贵,领悟人生的意义。从丰富多样的生命现象谈起,谈到生命需要相互关爱,人的生命具有独特性,再谈如何珍爱我们的生命,如何尊重生命、延伸生命的价值。养成自尊自信的生活态度,树立为社会服务远大志向,承担社会责任。

  1/第三单元:树立法治观念。本单元内容以法律知识为线索,讲述了法律的特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感悟生活中处处有规则,生活离不开规则,区分法律与道德的不同。明确违法与犯罪的含义及其后果,任何违法犯罪必定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和处理,提高学生的守法意识,恪守法律、服从法律,发自内心的相信法律的权威,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保障我们的生活,树立法治观念,成为一名知法、守法、用法的好公民。

  二、教学和评价建议

  1、以教材为基础,讲解热点问题,增加信息量,开拓学生视野。

  在课程教学中,本课程教学的难点在于概念,观点较为抽象、枯燥,与初中生的年龄心理有一定差距,教师可以以教材为基础,讲解热点问题,增加信息量,开拓学生视野。中学生在思维方面,开始进入抽象思维的境界,学了理论就与现实对照。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在教学中讲解热点问题,可谓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对于与教材有关联的热点问题,可以结合教材进行讲解。只要教师能够准确捕捉住学生思想方面的热点问题,巧妙地质疑解惑,学生就会对课堂产生浓厚的兴趣,较好地掌握学科的理论观点,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关注学生思维困惑点,设置两难问题,提高课堂思辨性。

  价值观多重化不断冲击着人们的思想,改变着人们的道德判断、价值标准。初中生正处于思维发展的重要阶段,道德判断也开始从他律走向自律,引导他们了解社会、关注生活,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六年级学生有了一定思辨能力,但能否理清层次脉络还有一定的困难。教学时,须紧扣社会热点,学生的兴趣点和生活的困惑点搭建思辨平台,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层层点拨和引导,帮助学生从感性认识提炼为理性总结,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帮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感悟、构建并丰富学习经验,真正实现知、情、行的统一。

  2/3、有效开展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是教材设计的一个亮点,是本套教材体系和内容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遵循单元教育主题而设计,与单元学习内容紧密相关。单元实践活动有别于课堂教学,但二者相辅相成,有机统一。实践活动也要有教学目标,需要提前设计、提前准备、提供各种保障。活动形式是丰富多样的,如社会调查、讨论会、演讲比赛、知识竞赛、手抄报等。具体采用哪种形式,要根据学生实际、活动要求、教学需要确定。在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顾问”。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收集处理信息、交流和合作,在实践中感受、体验和内化,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明确价值取向。实践活动是理论联系实际、课堂与实践相结合的有效载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发挥主观能动性,促进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三、教学措施

  1、不断学习,提升自我,超越自我,丰富自身知识,与时俱进,以适应本学科的教学。

  2、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与之适应的教学方案,备好每一节课。

  3、多样化教学,强调学生的主动积极参与,更多地进行讨论、分析、探究活动等形式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一定的效果。

  4、教学中多举与学生生活贴近的实例,鼓励和引导学生从自身学习生活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进度

  3/时间内容第一周第七课第一二项目第二周第八课第一二项目第三周单元复习第四周第九课第一二项目第五周第九课第三项目第六周第十课第一二项目第七周复习迎期中考试第八周期中考试第九周单元复习第十周第十一课第一二项目第十一周第十一课第三项目第十二周单元复习第十三周第十二课第一二项目第十四周第十二课第三项目第十五周复习迎考期末考试

  六年级道法教学计划部编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本学期我承担六年级《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工作任务,为了不断提升自己的精神追求,增强职业道德,掌握教育规律,拓展学科知识,强化专业技能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过程。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制定本学期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为指导,使道德存在于儿童的内心,使法治原则为更多儿童所了解和遵守,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懂法守法,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社会规则,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本学期将一如既往地扎实落实思品学科的各项常规工作,提高教学效率,同时加大学科科研力度,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科建设。

  二、常规教学

  ㈠教学目标

  本册教材围绕公民与国家的关系的生活主题,以法律和宪法精神为主线,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基本制度、国家机构等内容贯穿起来,使之成为一个整体。

  4/1.通过第一单元《我们的守护者》的教学,感受到法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懂得生活中法律是不可或缺的。只有懂法、守法生活才会和谐美好,让学生体认宪法的核心价值,初步理解宪法精神

  2.通过第二单元《我们是公民》的教学,着重讲宪法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并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本单元的教学重难点是了解公民的权利与义务,依法行使权力,依法履行义务。

  3.通过第三单元《我们的国家机构》的教学,识记国家机构的含义、组织体系、设置。着重讲宪法规定国家制度,宪法将国家权力赋予国家机构并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以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4.通过第四单元《法律保护我们健康成长》的教学,体会自己受到的法律特殊保护,增强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意识和能力,了解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的专门法律,知道未成年人受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基本内容,及其在青少年成长中的地位。。

  ㈡教学资源分析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性质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生活型综合课程。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生活性;(2)开放性;(3)活动性。材力求体现思想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现实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和活动性原则。根据《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要求和本套《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编写指导思想,教材将以主题单元形式展开,并重点突出以下特征:

  1.从儿童真实生活出发实现学科内容的整合

  5/教材不是从传统德育的规范体系或德目体系展开学习内容,而是着眼于儿童现实生活的整体性,从学生生活原型出发,重新融入儿童生活之中,有机整合为学习主题。

  2.强化教材的生活指导职能

  教材试图“以适应儿童现实生活为起点,帮助儿童实现高质量的幸福生活”作为一以贯之的编写线索和基调,围绕“如何发展儿童判断、选择、适应、超越的能力,以争取个人幸福、社会有用性和更广泛的人类福祉”的生活教育主题,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导意识,发展儿童对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一方面通过现实情景的捕捉和再创造,让儿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乐,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另一方面通过引入儿童生活中的典型问题,鼓励儿童自己在探寻问题解决方案过程中,参与生活、创造生活,展示儿童多样化的个性和丰富的智慧,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3.以活动型教学为主要特征的过程导向设计

  为切实地引导活动型教学的开展,教材设计将改变传统教材编写中以教师的“教”组织教学过程的设计思路,消解以“预成的学习结果”为核心的教材组织模式下课文加练习的刻板结构,将活动型教学中学生的活动过程作为设计的主要依据。因此,教材试图从学生的学习行为出发组织主题单元,促进自主活动,在学习活动的渐次展开中,引导教师重点关注学生学习过程里呈未分化状态的整体学习状态和学习需要,使学生能在活动的不断演进过程中实现原来被课程目标割裂的“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目标的自然统整。

  4.让教师和学生走进教材,保持教材的弹性和广泛适用性

  各主题单元均选择具有通用性的、可供师生具体真实地参与的活动题材,使教材成为师生开展活动的指导,从而将各地具体而微的自然、人文资源和经济、6/文化背景,以及师生的经验和兴趣等等都纳入课程资源体系,为师生在活动中进行二次开发留有空间。

  ㈢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六年级学生共有XX人,其中男生XX人,女生XX人。孩子经过一年的学习后基本懂得了学校生活规则,初步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多数学生文明有礼貌,能遵守课堂学习规定,能积极学习,能安全健康地学习生活。还有少数学生比较顽皮,自我控制能力差,在课堂上、集体活动中不能很好地约束自己,甚至个别孩子有模仿社会上不良言行的现象。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现有情况调整教学,用不同的方法开展教学,激励所有孩子努力学习。

  ㈣教学方法设计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寓道德概念和行为要求于生动、活泼的具体形象之中。

  2.利用插图,图文对照,边看边说边想,帮助学生理解。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活动。以孩子们生活中的现实问题为抓手,以实际生活案例为依托,突出正面引导,让孩子们在学习中体会到法治让生活更美好。

  4.结合大队部的各项活动进行教育。

  5.充分利用教学用书中的儿歌及小故事穿插于课堂教学中。

  6.领略大自然的美,了解社会的繁荣,培养学生的环境素养。

  7/7.根据小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和认知特点,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采取由浅入深、由近及远、循环往复、螺旋上升、形式多样等方式,引导孩子们通过学习,从不同角度、侧面感悟和践行核心价值观。

  8.课程中积极发挥绘本生动活泼、有趣有启发性的作用,引导孩子们通过自主阅读、小组讲述或者表演等形式,自然而然地懂得其中蕴含的规则、法理等,使教学从课堂延伸到学生更广阔的生活领域,做到实实在在的知行合一。

  ㈤教学进度与课时分配

  第一单元我们的守护者6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22宪法是根本法2第二单元我们是公民63公民意味着什么24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2第三单元我们的国家机构65国家机构有哪些26人大代表为人民27权力受到制约和监督2第四单元法律保护我们健康成长68我们受特殊保护28/9知法守法,依法维权2期末复习

  9/9

篇六: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2023秋季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案及教案〔全册〕

  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

  认识到纪律、道德和法律的一样点和不同点,明白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和公布的,具有强迫力和权威性,所有成员都要遵守。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国家的一些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课本插图,法律案例等。

  预习要求:

  课前与爸爸妈妈交流交流,理解生活中哪些地方涉及哪些法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暑假中,老师听说过这样一件事情:小明爸爸妈妈离婚了,小明跟妈妈生活,刚开场的时候爸爸每个月都会支付小明的生活费,可是爸爸再婚之后又生了一个小孩,就不再支付小明的生活费了。你们说小明的爸爸做的对吗?为什么?这时候小明又该怎么办呢?

  2、学生简单发表自己的看法,老师引出本课话题:是的,小明的爸爸做的是不对的,他没有对小明尽抚养的义务,违背了我国的法律。这时候小明可以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权利。在生活中,假如有人进犯了我们的权利,我们就可以利用权法律来维护我们自身的权利。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法律方面的常识。

  3、板书课题: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

  二、法律是什么

  1、老师引导:同学们,你们知道法律是什么吗?关于法律你们知道些什么?学生说一说自己知道的关于法律的知识。老师小结:看来大家对法律的知识理解的还不真不少,法律在生活中标准着我们的行为,保护着我们的权利,协调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法律就在我们的身边,时常与我们相伴,大家来看一看,下面的这些事情都与法律有关吗?

  2、老师出示课本利;妇女的权利;婚姻、家庭、儿童和老人的权利;华侨、归侨和侨眷的正当权利。〕

  〔5〕公民的根本义务有哪些?〔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机密,保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维护祖国的平安、荣誉和利益;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依法纳税。其它:公民有劳动的义务;有受教育的义务;夫妻双方有实行方案生育的义务;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

  〔6〕国家的标志是什么?〔国旗、国徽、国歌。〕

  ……

  老师作好各组抢答结果记录。

  建国以来,我国先后公布过四部宪法,1982年宪法是现行宪法,曾做过四次修订。它由序言和总纲、公民的根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国旗国歌国徽首都四章构成。

  板书设计

  树立宪法意识,知法懂法不犯法

  教学反思

  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树立宪法意识。”因为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施行宪法目的是有效贯彻依法治国的原那么,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首先要增强学生的宪法意识。所以在整个法制教育中,宪法教育居于核心地位。同时宪法是公民权利的根本法律保障,每位公民都有必要理解宪法、掌握宪法。

  3公民意味着什么

  学习目的1.知识目的①知道公民的身份从何而来以及什么是国籍。

  ②认识居民身份证并懂得它的作用和重要性。

  2.才能目的培养树立学生的公民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的激发作为中国公民的自豪感,能维护中国公民的形象。

  教学重难点及关键

  【教学重点】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教学难点】懂得宪法和普通百姓生活息息相关,树立宪法意识。

  教法

  自主预习,情景体验,分组探究,交流展示,归纳提升,达标测试。

  学法

  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法

  教具及学具准备

  1.老师应就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做专门的学习和理解。

  2.老师应当理解学校所在地区的人民代表,并与其联络,争获得到他们的支持。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及设计

  一、目的解读、预习反应

  1、导出新课,解读《导学案》的学习目的:

  〔1〕课件展示不同身份人群的图片。

  〔2〕谈一谈你是怎么理解中国人,美国人等不同身份的。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人。”在此根底上,可以让学生再学习教科书制“害怕对方报复,干脆自认倒霉”的错误思想;二克制“管它三七二十一,我私下找人报复”的错误做法。总之,就是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自我保护,而不能用个人感情代替政策、法律。

  2、依靠组织,预防违法犯罪对自己的损害

  这里所说的组织,一般是指损害发生地或自己所在的街道办事处、派出所、居委会、村委会、学校等部门。

  3、依靠群众,预防违法犯罪行为对自己的损害

  包括中小学生家长在内的广阔群众,对破坏社会治安,危及中小学生人身平安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活动深恶痛绝,盼望通过综合治理和“严打”使社会稳定,中小学生受到保护而安康成长。群众的眼睛雪亮,智慧丰富,威力无穷,不断涌现出保护少年儿童,见义勇为的好市民,好青年,好干部。所以当中小学生受到违法的损害时,要千方百计地求助身边的群众,共同来对付坏人。当群众英勇而义无反顾地和违法做斗争时,违法将成为过街老鼠,无藏身之地,遭灭顶之灾。

  4、依靠智慧,预防违法犯罪行为对自己的损害勇于斗争,相信正义必将战胜邪恶;不能怯弱,不能束手待毙,不能让坏人为所欲为,这是中小学生预防损害的必要前提。但是,中小学生年龄较小,身单力薄,在面对违法时,要强调擅长斗争。要依靠自己的聪明智慧,机智巧妙地战胜敌人,保存自己.电影《平原游击队》中的游击队长李向阳说:“要想抓住狐狸,就得比狐狸狡猾。”《鸡毛信》中的海娃就是把鸡毛信藏在羊群头羊的尾巴下,躲过____鬼子的搜寻,成功地完成了送重要情报的任务;小兵张嘎也是眉头一皱,计上心来,想出招数中,战胜愚蠢的敌人。

  板书设计

  知法守法,维护和平

  教学反思

  现代教育强调学生主体参与,提倡学生主动学习,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主题探究那么是学生主体参与的重要途径,分开了探究就谈不上主体参与。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充分运用主题探究让学生参与,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会学习,体验成功。

篇七: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

  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人,多数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对道德与法治这一学科很感兴趣。由于本班留守儿童较多,缺乏家庭教育,导致了少部分的学困生,这就要求教师加强对学困生的教育和引导,让他们尽快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材分析:

  教材编排分为四个单元:一单元(我们的守护者),二单元(我们是公民),三单元(我们的国家机构),第四单元(法律保护我们健康成长),教材内容围绕法律、法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基本制度、国家机构等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成为一个整体。课文通过插图和典型事例,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自己受到法律保护的同时,也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做一个合格的小公民。

  三、教学目标:

  1.

  教育学生,懂得生活离不开法律、法规,。同时也要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权利。

  2.

  树立宪法意识,了解法律的作用,体会自己受到法律保护的同时,也应当遵守法律,法规。

  3.识记宪法、国家机构的含义、组织体系,设置。

  4.初步了解自己拥有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树立有权利也有义务的观念。

  5.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品德和学习习惯,乐于

  探究和热爱生活的儿童。

  四、教学重难点:

  1.要求学生懂得生活中离不开法律、法规,要做守法的公民。学会利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

  2.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以便参与社会的能力。

  3.让法治意识贯穿于学生的生活,切实做好学生良好的品德和习惯养成教育。

  4.认知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树立宪法意识。

  五、教学措施:

  1.让“四种能力”的培养贯穿于课堂教学,转变过去满堂灌的教学观念。

  2.课堂教学应体现对儿童的尊重,理解和关注,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道德与法治。

  3.建立学习小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孩子们在实践中体验,在交流中感悟,享受健康的学习生活。

  4.用课件进行教学,力求课堂的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品质,及时与学生沟通,搞好师生关系。

  六、教学进度与课时分配:

  单元名称

  内容

  课

  时

  周次

  第一单元

  1.感受生活的法律

  我们的守护者

  第二单元我们是公民

  4.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2.宪法是根本法

  3.公民意味着什么

  2221-34-62第三单元

  5.国家机构有哪些

  我们的国家机构

  6.人大代表为人民

  7.权利受到制约和监督

  222227-10第四单元

  8我们受特殊保护

  法律保护我们健康成长

  期末复习

  9.知法守法依法维权

  11-1415-考试

篇八: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精选五篇]

  第一篇: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本学期我承担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工作任务,为了不断提升自己的精神追求,增强职业道德,掌握教育规律,拓展学科知识,强化专业技能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过程。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制定本学期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以《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为指导,使道德存在于儿童的内心,使法治原则为更多儿童所了解和遵守,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懂法守法,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社会规则,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本学期将一如既往地扎实落实思品学科的各项常规工作,提高教学效率,同时加大学科科研力度,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科建设。

  二、常规教学㈠教学目标本册教材围绕公民与国家的关系的生活主题,以法律和宪法精神为主线,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基本制度、国家机构等内容贯穿起来,使之成为一个整体。

  1.通过第一单元《我们的守护者》的教学,感受到法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懂得生活中法律是不可或缺的。只有懂法、守法生活才会和谐美好,让学生体认宪法的核心价值,初步理解宪法精神2.通过第二单元《我们是公民》的教学,着重讲宪法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并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本单元的教学重难点是了解公民的权利与义务,依法行使权力,依法履行义务。

  3.通过第三单元《我们的国家机构》的教学,识记国家机构的含义、组织体系、设置。着重讲宪法规定国家制度,宪法将国家权力赋予国家机构并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以实现人民当家作主4.通过第四单元《法律保护我们健康成长》的教学,体会自己受到的法律特殊保护,增强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意识和能力,了解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的专门法律,知道未成年人受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基本内容,及其在青少年成长中的地位。。

  ㈡教学资源分析《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性质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

  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生活型综合课程。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生活性;

  (2)开放性;

  (3)活动性。材力求体现思想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现实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和活动性原则。根据《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要求和本套《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编写指导思想,教材将以主题单元形式展开,并重点突出以下特征:

  1.从儿童真实生活出发实现学科内容的整合教材不是从传统德育的规范体系或德目体系展开学习内容,而是着眼于儿童现实生活的整体性,从学生生活原型出发,重新融入儿童生活之中,有机整合为学习主题。

  2.强化教材的生活指导职能教材试图“以适应儿童现实生活为起点,帮助儿童实现高质量的幸福生活”作为一以贯之的编写线索和基调,围绕“如何发展儿童判断、选择、适应、超越的能力,以争取个人幸福、社会有用性和更广泛的人类福祉”的生活教育主题,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导意识,发展儿童对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一方面通过现实情景的捕捉和再创造,让儿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乐,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

  另一方面通过引入儿童生活中的典型问题,鼓励儿童自己在探寻问题解决方案过程中,参与生活、创造生活,展示儿童多样化的个性和丰富的智慧,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3.以活动型教学为主要特征的过程导向设计为切实地引导活动型教学的开展,教材设计将改变传统教材编写中以教师的“教”组织教学过程的设计思路,消解以“预成的学习结果”为核心的教材组织模式下课文加练习的刻板结构,将活动型教学中学生的活动过程作为设计的主要依据。因此,教材试图从学生的学习行为出发组织主题单元,促进自主活动,在学习活动的渐次展开中,引导教师重点关注学生学习过程里呈未分化状态的整体学习状态和学习需要,使学生能在活动的不断演进过程中实现原来被课程目标割裂的“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目标的自然统整。

  4.让教师和学生走进教材,保持教材的弹性和广泛适用性各主题单元均选择具有通用性的、可供师生具体真实地参与的活动题材,使教材成为师生开展活动的指导,从而将各地具体而微的自然、人文资源和经济、文化背景,以及师生的经验和兴趣等等都纳入课程资源体系,为师生在活动中进行二次开发留有空间。

  ㈢学生基本情况分析六年级学生共有XX人,其中男生XX人,女生XX人。孩子经过一年的学习后基本懂得了学校生活规则,初步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多数学生文明有礼貌,能遵守课堂学习规定,能积极学习,能安全健康地学习生活。还有少数学生比较顽皮,自我控制能力差,在课堂上、集体活动中不能很好地约束自己,甚至个别孩子有模仿社会上不良言行的现象。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现有情况调整教学,用不同的方法开展教学,激励所有孩子努力学习。

  ㈣教学方法设计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寓道德概念和行为要求于生动、活泼的具体形象之中。

  2.利用插图,图文对照,边看边说边想,帮助学生理解。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活动。以孩子们生活中的现实问题为抓手,以实际生活案例为依托,突出正面引导,让孩子们在学习中体会到法治让生活更美好。

  4.结合大队部的各项活动进行教育。

  5.充分利用教学用书中的儿歌及小故事穿插于课堂教学中。

  6.领略大自然的美,了解社会的繁荣,培养学生的环境素养。

  7.根据小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和认知特点,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采取由浅入深、由近及远、循环往复、螺旋上升、形式多样等方式,引导孩子们通过学习,从不同角度、侧面感悟和践行核心价值观。

  8.课程中积极发挥绘本生动活泼、有趣有启发性的作用,引导孩子们通过自主阅读、小组讲述或者表演等形式,自然而然地懂得其中蕴含的规则、法理等,使教学从课堂延伸到学生更广阔的生活领域,做到实实在在的知行合一。

  ㈤教学进度与课时分配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进度表章节题

  目课时自

  至备

  注第一单元我们的守护者6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22宪法是根本法2第二单元我们是公民63公民意味着什么24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2第三单元我们的国家机构65国家机构有哪些26人大代表为人民27权力受到制约和监督2第四单元法律保护我们健康成长68我们受特殊保护29知法守法,依法维权2期末复习

  一、教学指导思想

  本册教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家层面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为思想主轴,全景展现中国腾飞的历史进程、取得的伟大成就、面临的时代挑战和作出的积极应对,引导学生心怀

  祖国,倾听、讲述和思考中国故事,感受与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与传递中国力量,追梦出彩,共享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做自信中国人。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积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将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前瞻性要求与青少年思想品德发展、法治素养提升、健康人格形成的基本规律相结合,努力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时代命题。

  二、学生情况分析

  进入九年级,学生感受、认识和参与生活的范围不断扩展,思想水平和情感能力快速提升,对国民身份认同的心理需要日益凸显,“做一个怎样的中国人”逐渐成为这一时期青少年思想和精神发育的核心主题。从九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品德发展需求出发,在不断扩展的生活场域中聚焦“我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将“我”的生命感受与国情、法律、心理健康和道德诸领域的知识相融合,推动学生对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所生发出的不同主题开展深度学习,在自我探索与自主建构的基础上对这些价值观念逐步认同、接受和内化。

  三、教材编写遵循的原则1.关注生命教育,引领生命成长2.基于学生实际,由浅入深3.关注学生的生活,注重体验4.针对学生的问题,在对话、探究的过程中引领四、教学任务

  读懂教材,用好教材,实现立德树人的育人使命1、认真研读、挖掘教材,充分做好教学准备

  教材对教师专业化和教师队伍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教材中的一些主题本身具有一定的难度,如生命教育、自我探索,需要教师加强相关理论学习,准确理解和把握教材内容,领会编写者意图。(教材中暗含了大量方法指导,如思维导图)(1)尊重教材◆尊重教材,基于文本又不拘泥于文本。

  ◆尊重不等于封闭,新教材能激发新问题、新思考、新讨论、新实践。

  (2)深读教材:立足编写依据读懂教材。

  ◆一个使命◆一条主线◆三个逻辑统一◆上册八个主题(2)深读教材:立足课程目标读懂教材(3)立足学生发展特点读懂教材

  ◆国家意志和学生经验、认知之间的矛盾(4)立足多维方式读懂教材用结构方式读懂教材(从教材结构——单元结构——课结构)2充分利用教材栏目,关注学习过程道德与法治教育特别强调学习的过程性和实践性,强调要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样的活动,在体验、辨析与践行中生成知识,提升能力,形成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

  德品质。教材设计的栏目为教学活动过程的顺利展开搭建了很好的脚手架。

  3、增强情境体验与对话,提高教学开放性教材的编写力图促使教师和学生能够与教材设计的内容与问题情境产生一定的共鸣或思想冲突,能够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真实的内在体验、感受进行对话,而不是仅仅浮于表面形式。这样的对话无疑会增强课堂的开放性,如何对课堂生成部分进行恰当的承接、整合、转化,是对老师的挑战。

  4、创造性地处理教材,拓展教材,开发资源

  基于学生、教师、学校和地区实际,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处理教材,开发教学资源,努力实现教材的严肃性与教学的活泼性的有机统一,教材的相对稳定性与社会生活的不断变化性的有机统一,教材功能的发挥与学生成长的有效对接。(譬如,方法与技能的拓展)5、提升专业素养和品格修养,保障课程有效实施

  教材对教师专业化和教师队伍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教材中的一些主题本身具有一定的难度,如生命教育、自我探索,需要教师加强相关理论学习,准确理解和把握教材内容,领会编写者意图。(教材中暗含了大量方法指导,如思维导图)五、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及措施

  1.树立正确的教学观,以培养人为目的,为人师表,寓教于乐,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教师要充分利用我校有限的多媒体资源。精心组织课堂教学,精心组织课外实践活动。

  2.按学校的要求,认真备课。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知识、备教法,做到心中有书,熟练掌握教材,努力学习。深入钻研教材,深入分析学生情况,确定好教学环节的重点难点,科学安排教学过程。

  3.认真上好每一节课,讲课时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关键,精讲多练,及时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训练,提高起综合运用能力,同时进行思想教育,使学生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养成良好的道德观念。

  4.搞好学生课前预习,让学生提前对课文有大体的了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做到课堂有练习、课后有作业,并且当堂的知识当堂消化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搞好课前、课中两个提问;

  做好课堂、单元、期中、期末测验的准备及分析总结工作

  5.认真做好后进生的工作。以鼓励为主,不轻易批评。帮助学生分析原因,建立自信心,做到

  因材施教,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与策略,提高其学习兴趣。

  6.虚心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多听课,不但要多听本课老师的课,还要多听其它学科老师的课,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

  六、具体教学进度安排周次起止时间教

  学

  内

  容备注19.1—9.2与学生交流九上道德与法治教材1.1坚持改革开放29.5—9.91.2走向共同富裕了解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变化39.12—9.162.1创新改变生活2.2创新永无止境49.19—9.23第一单元复习及测试3.1生活在民主国家

  59.26—9.303.2参与民主生活活动搜集总结增强民主意识的具体做法610.3—10.74.1夯实法制基石4.2凝聚法治共识

  710.10—10.145.1延续文化血脉5.2凝聚价值追求810.17—10.21认真阅读经典,与同学交流读后体会。

  6.1正视发展挑战910.24—10.286.2共筑生命家园处理同步作业1010.31—11.47.1促进民族团结7.2维护祖国统一1111.7—11.11第二单元测试

  期中考试1211.14—11.1讲评期中试卷8.1我们的梦想1311.21—11.258.2共圆中国梦

  处理同步作业1411.28—12.2第三单元小结与测试讲评单元测试卷1512.5--12.9第四单元小结与测试讲评单元测试卷1612.12—12.16期末复习测试1712.19—12.23复习备考1812.26—12.30复习备考191.2—1.6复习备考201.9—1.13复习备考

  第二篇: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2021--2021学第一学期《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祁丰学校

  张玉芳

  一、学生基本情况:

  1.本年级学生共5人,其中男生4人,女生1人。

  2.孩子经过一年的学习后基本懂得了学校生活规则,初步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多数学生文明有礼貌,能遵守课堂学习规定,能积极学习,能安全健康地学习生活。

  3.还有少数学生比较顽皮,自我控制能力差,在课堂上、集体活动中不能很

  好地约束自己,甚至个别孩子有模仿社会上不良言行的现象。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排注重图文结合,内涵丰富,形式多样,坚持以学生品行教育为主线,切实抓好学生品行教育和养成良好习惯教育两个环节,为学生的学习和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2.本教材游戏较多,通过游戏和和各种儿童喜欢的主体活动,对学生进行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为学生形成积极地生活态度、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实际的生存能力打下初步的基础。

  3.本教材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主要题材。课程将从课堂扩展到家庭、社区及其儿童生活的所有空间。

  三、任务与目标

  1.端正思想,加强认识,树立新型的教育理念,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创新教学过程,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的质量。

  2.以《课程标准》为准绳,以现行的教材为依据,完成各年级的教学任务及教学内容。

  3.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由教材中的事例、道理来规范学生。能联系周围,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

  4.配合学校教导处及其他教研工作,搞好本教研组的工作。

  5.加强教师的业务素质及能力的提高培训。做好本学期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

  四、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根据小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和认知特点,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采取由浅入深、由近及远、循环往复、螺旋上升、形式多样等方式,引导孩子们通过学习,从不同角度、侧面感悟和践行核心价值观。

  3.以孩子们生活中的现实问题为抓手,以实际生活案例为依托,突出正面引导,让孩子们在学习中体会到法治让生活更美好。

  4.建立学习小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5.课程中积极发挥绘本生动活泼、有趣有启发性的作用,引导孩子们通过自主阅读、小组讲述或者表演等形式,自然而然地懂得其中蕴含的规则、法理等,使教学从课堂延伸到学生更广阔的生活领域,做到实实在在的知行合一。

  第三篇:部编版四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2021年下学期道德与法治学科第七册教学计划

  执教者:

  本学期我承担四(7)、四(8)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工作任务,为了不断提升自己的精神追求,增强职业道德,掌握教育规律,拓展学科知识,强化专业技能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过程。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制定本学期工作计划如下:

  一、学情分析

  孩子经过一年的学习后基本懂得了学校生活规则,初步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多数学生文明有礼貌,能遵守课堂学习规定,能积极学习,能安全健康地学习生活。

  还有少数学生比较顽皮,自我控制能力差,在课堂上、集体活动中不能很好地约束自己,甚至个别孩子有模仿社会上不良言行的现象。

  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现有情况调整教学,用不同的方法开展教学,激励所有孩子努力学习。

  二、教材分析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在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本课程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将品德、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国情历史和文化教育,地理和环境教育等有机地融合,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的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经验、情感、能力、知识,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为他们成长为具备参与现代社会生活能力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三、教学目标

  为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使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在集体活动中乐于合作、待人诚实守信的品质,初步形成规则意识、民主意识;

  2、使学生知道学习是自己的责任,体验学习给自己带来的乐趣,形成积极向上、乐观好学的学习态度;

  3、在了解家乡的基础上萌发家乡的热爱之情,能向家乡的优秀人物学习;

  4、关爱自然,感激大自然对人类的哺育,初步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行为与习惯:

  1、帮助学生建立与人交往有诚信、能合作、民主地参与集体生活品质,初步形成规则意识、民主意识;

  2、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地完成自己学习任务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的毅力和耐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培养学生爱惜名胜古迹,不乱丢乱扔乱刻画的良好习惯;

  4、养成保护水资源,爱护身边环境的良好习惯。

  (三)知识与技能:

  1、培养学生逐步建立自觉遵守公共秩序的意识,知道同情和帮助残疾人是一个人的良好品德的体现,并养成主动关爱处境困难或者不幸人的行为;

  2、知道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关心集体、参加集体活动、维护集体荣誉承担义务,了解家乡环境问题,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环境保护活动,了解民风民俗及对人们的影响,抵制不良风气和迷信活动,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通过第一单元《与班级共成长》的教学,帮助孩子们建立集体观念,学习做小主人,自己的班级自己爱,自己的班级自己管,班级生活规则大家定、齐遵守,从而培养孩子们初步的集体意识和自主管理意识、责任意识。第二单元《为父母分担》的教学,体会父母为家庭忙碌的辛劳,管好自己,少给父母添麻烦,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减轻父母的负担,为家庭事务出主意,用自己的创意和行动为家庭做贡献。

  而通过第三单元《信息万花筒》的教学,引导孩子们在社会生活中养成遵守秩序,爱护环境、爱护公共设施等良好行为习惯,学习做一个文明的小公民。渗

  透《环境保护法》、《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制教育。第四单元《让生活多一些绿色》的教学,让孩子们爱祖国从爱自己的家乡做起,了解家乡的美丽山水、丰富物产,认识为家乡作出贡献的可亲可敬的人们,为伟大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而骄傲自

  豪。四、教学措施

  1、根据新课程的教学要求,要运用好教材。要做到“删减、替换、补充”。教材是为学生提供的案例,要注意理清教材的思路,把握教材的教学主题。在教学过程中,要以教材提供的教育主题为基础,引导学生去学习,去探究。让学生用自己的眼光、方式来看待世界,允许学生有自己的看法。

  2、教学的核心是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体现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社会的能力,使学生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

  3、儿童期是品德与社会发展的启蒙阶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从儿童发展的现实和可能出发,要采用他们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引导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他们今后人格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

  4、采取以客观社会为基础与学生为主体的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引导学生在自主活动中自我体验感悟,探究发现训练技能,养成习惯。

  5.充分利用教学用书中的儿歌及小故事穿插于课堂教学中。

  6.领略大自然的美,了解社会的繁荣,培养学生的环境素养。

  7.根据小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和认知特点,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采取由浅入深、由近及远、循环往复、螺旋上升、形式多样等方式,引导孩子们通过学习,从不同角度、侧面感悟和践行核心价值观。

  8.课程中积极发挥绘本生动活泼、有趣有启发性的作用,引导孩子们通过自主阅读、小组讲述或者表演等形式,自然而然地懂得其中蕴含的规则、法理等,使教学从课堂延伸到学生更广阔的生活领域,做到实实在在的知行合一。

  五、教学课时进度

  第一单元

  与班级共成长

  6课时

  1.我们班四岁了

  (2课时)

  2.我们的班规我们订(2课时)

  3.我们班

  他们班(2课时)

  第二单元

  为父母分担

  6课时

  4.少让父母为我操心(2课时)

  5.这些事我来做(2课时)

  6.我的家庭贡献与责任(2课时)

  第三单元

  信息万花筒

  6课时

  7.健康看电视(2课时)

  8.互联*

  新世界(2课时)

  9.正确认识广告(2课时)

  第四单元

  让生活多一些绿色

  6课时

  10.我们所了解的环境污染(2课时)

  11.变废为宝有妙招(2课时)

  12.低碳生活每一天

  期末复习

  第四篇: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教育方针和科教兴国战略为指导,以实施全面素质教育为方向,充分发挥思想品德课的教育功能,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原则,在班级中提倡民主平等、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的精神,进一步加强班级的学习风气精神建设,增强班级学习积极性的凝聚力。坚持德育教研,以心理健康教育为重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

  二、学情、教材分析

  (一)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女同学爱学上进,但部分男同学虽很聪明,但学习劲头不足,对于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基础知识及书写方面对他们来说是弱项,究其原因是认识不到位,这还有待于采取恰当的方法去解决。八年级学生总的来说比较稳定,学习态度及氛围都比较好,学以致用恰恰是他们的弱点,这就需要让他们知道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不单需要记忆一些基础知识,还需要灵活应用,来解决一些实际案例中存在的问题。由于我对个别的学生不是十分了解,这需要在今后的教学、生活与日常交往中,进一步了解、分析、及时发现,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对症下药,以便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

  (二)教材分析

  本册书包含四个单元十课的内容,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分为两课,丰富的社会生活和*络生活新空间,善于与人交流合作,努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本单元为后三个单元起到铺垫的作用,所以在整册教材中举足轻重。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如何合理利用*络。教学难点是懂得如何在社会中成长和理解*络提供的新空间。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分为三课社会生活离不开秩序、社会生活讲道德和做守法的公民,以人际交往为主题,围绕学生生活圈的扩展,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学会人际交流与沟通;。尊重他人,做一个诚实的人;学会尊重宽容他人,能够平等待人,与人为善。他是对上一单元内容的承接,也是本册教材内容的重点之一。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在理解规则重要性的基础上自觉遵守规则,礼貌诚信待人,同时也要在理解违法的危害性的基础上预防犯罪。教学难点是理解各个规则的重要性,理解法不可违。第三单元,承担社

  会责任分为两课责任与角色同在和积极奉献社会。帮助学生学会交往,提高他们的交往品德,增强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使他们终身受益。本单元教学重点是加强学生对责任的认识,勇于承担社会责任,教学难点是让学生认识到为社会服务。本单元为下一单元的知识提供了理论依据。第四单元维护国家利益,共分为三课国家利益至上、树立整体国家安全观、建设美好祖国,本单元是整册教材的重点内容,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国家安全的重要性,教学难点是激发学生为建设祖国贡献力量的情感。

  三、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养成尊重他人、诚实守信、乐于助人、有责任心。树立规则意识、法制观念,有公共精神,增强公民意识。

  (二)能力目标

  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能够自我调适、自我控制。逐步掌握交往与沟通的技能,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方法。学习运用法律维护自己、他人、国家和社会的合法权益

  (三)我们要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养成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在具体情境中与人流畅地交流,沟通,努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让我们了解*络交往,学会自我保护,过健康的*络生活。进一步理解和把握如何友好交往、关心他人、关爱社会,做一个诚信守信的人。自觉遵守社会规则,遵纪守法,能够利用法律保护自己。关心国家大事,坚持国家利益至上,维护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

  四、教学重点难点

  (一)重点:

  ①养成亲生活的行为,②合理利用*络,③维护秩序需要规则,④做文明礼貌的人

  ⑤如何加强自我防范,⑥承担责任的代价与回报

  ⑦正确认识国家利益,⑧实干创造未来

  (二)难点:

  ①理性参与*络生活,②维护和改进规则

  ③践行诚信,④有勇有谋,应对犯罪

  ⑤如何关爱他人⑥如何捍卫国家利益

  ⑦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

  五、教学措施

  1.树立正确的教学观,以培养人为目的,为人师表,寓教于乐,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教师要努力掌握教育新技术,充分利用我校有限的多媒体资源。精心组织课堂教学,精心组织课外实践活动。

  2.按学校的要求,认真备课。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知识、备教法,做到心中有书,熟练掌握教材,努力学习。深入钻研教材,深入分析学生情况,确定好教学环节的重点难点,科学安排教学过程。

  3.认真上好每一节课,讲课时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关键,精讲多练,及时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训练,提高起综合运用能力,同时进行思想教育,使学生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养成良好的道德观念。

  4.搞好学生课前预习,让学生提前对课文有大体的了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做到课堂有练习、课后有作业,并且当堂的知识当堂消化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搞好课前、课中两个提问;做好课堂、单元、期中、期末测验的准备及分析总结工作

  5.认真做好后进生的工作。以鼓励为主,不轻易批评。帮助学生分析原因,建立自信心,做到因材施教,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与策略,提高其学习兴趣。

  第五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首先,经过七年级人际交往、*络特点、法律知识等等的铺垫,学生能够顺利过渡到八年级的学习,一定程度上也能够降低对走进社会生活、遵守社会规则、勇担社会责任的学习难度。其次八年级学生总的来说比较稳定,学习态度及氛围都比较好。但是八年级的内容无论是容量上还是知识理解难度上提升了一个度,而单单依靠生活常识和七年级的基本知识是不够的。所以学以致用恰恰是他们的弱点,这就需要让他们知道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不单需要记忆一些基础知识,还需要灵活应用,来解决

  一些实际案例中存在的问题。而所任教的班级里大多数是女同学爱学上进,但部分男同学虽很聪明,但学习劲头不足。此外,对于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基础知识背诵及书写方面对他们来说是弱项,究其原因是认识不到位,故在讲解时需要采用多种方式来促进学生的理解,交给学生背诵的技巧,同时还要鼓励后进生,才能减少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

  二、教材分析本册书包含四个单元十课的内容,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分为两课,丰富的社会生活和*络生活新空间,善于与人交流合作,努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本单元为后三个单元起到铺垫的作用,所以在整册教材中举足轻重。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如何合理利用*络。教学难点是懂得如何在社会中成长和理解*络提供的新空间。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分为三课社会生活离不开秩序、社会生活讲道德和做守法的公民,以人际交往为主题,围绕学生生活圈的扩展,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学会人际交流与沟通;

  尊重他人,做一个诚实的人;

  学会尊重宽容他人,能够平等待人,与人为善。他是对上一单元内容的承接,也是本册教材内容的重点之一。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在理解规则重要性的基础上自觉遵守规则,礼貌诚信待人,同时也要在理解违法的危害性的基础上预防犯罪。教学难点是理解各个规则的重要性,理解法不可违。第三单元,承担社会责任分为两课责任与角色同在和积极奉献社会。帮助学生学会交往,提高他们的交往品德,增强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使他们终身受益。本单元教学重点是加强学生对责任的认识,勇于承担社会责任,教学难点是让学生认识到为社会服务,本单元为下一单元的知识提供了理论依据。第四单元维护国家利益,共分为三课国家利益至上、树立整体国家安全观、建设美好祖国,本单元是整册教材的重点内容,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国家安全的重要性,教学难点是激发学生为建设祖国贡献力量的情感。

  三、课标要求

  (一)第一单元1.1关注社会发展变化,增进关心社会的兴趣和情感,养成亲社会行为。正确认识好奇心和从众心理,发展独立思考和自我控制能力。

  1.2合理利用互联*等传播媒介,初步养成积极的媒介批评能力,学会理性利用现代媒介参与社会公共生活。

  1.6积极参与公共生活、公益活动,自觉爱护公共设施,遵守公共秩序,有

  为他人、为社会服务的精神。

  (二)第二单元1.5理解遵守社会规则和维护社会公正对于社会稳定的重要性,正确认识和理解社会矛盾,理解发展与稳定的辩证关系。

  1.1知道礼貌是文明交往的前提,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与技能,理解文明交往的个人意义和社会价值。

  2.2学会换位思考,学会理解与宽容,尊重、帮助他人,与人为善。

  2.3领会诚实是一种可贵的品质,正确认识生活中诚实的复杂性,知道诚实才能得到信任,努力做诚实的人。

  3.2知道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作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理解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受到一定的法律制裁。

  (三)第三单元

  1.4知道责任的社会基础,体会承担责任的意义,懂得承担责任可能需要付出代价,知道不承担责任的后果,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四)第四单元

  1.7感受个人成长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提高文化认同感、民族自豪感,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责任意识。

  2.8了解当今世界发展趋势,知道我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作用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增强忧患意识3.5懂得维护国家统一,维护各民族的团结,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是每个公民的义务。

  四、教学重难点(一)重点养成亲生活的行为,合理利用*络,维护秩序需要规则,做文明礼貌的人

  如何加强自我防范,承担责任的代价与回报

  正确认识国家利益,实干创造未来

  (二)难点

  理性参与*络生活,维护和改进规则

  践行诚信,有勇有谋,应对犯罪如何关爱他人,如何捍卫国家利益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五、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及措施1.尝试用希沃授课助手教育新技术来提高教学效率。

  2.按学校的要求,认真备课,确定好教学环节的重点难点,科学安排教学过程。

  3.做到课堂有练习、课后有作业,并且当堂的知识当堂消化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精讲多练,及时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训练,提高起综合运用能力。

  4.注意对学困生的思想教育,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与策略,提高其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化解畏难情绪。

  5.课前布置预习问题,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6.做好课堂、单元、期中、期末测验的准备及分析总结工作。

  7.多听课,不但要多听同学科老师的课,还要多听其它学科老师的课,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

  六、教学进度表一、教学指导思想

  本册教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家层面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为思想主轴,全景展现中国腾飞的历史进程、取得的伟大成就、面临的时代挑战和作出的积极应对,引导学生心怀祖国,倾听、讲述和思考中国故事,感受与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与传递中国力量,追梦出彩,共享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做自信中国人。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积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将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前瞻性要求与青少年思想品德发展、法治素养提升、健康人格形成的基本规律相结合,努力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时代命题。

  二、学生情况分析

  进入九年级,学生感受、认识和参与生活的范围不断扩展,思想水平和情感能力快速提升,对国民身份认同的心理需要日益凸显,“做一个怎样的中国人”逐渐成为这一时期青少年思想和精神发育的核心主题。从九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品德发展需求出发,在不断扩展的生活场域中聚焦“我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将“我”的生命感受与国情、法律、心理健康和道德诸领域的知识相融合,推动学生对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所生发出的不同主题开展深度学习,在自我探索与自主建构的基础上对这些价值观念逐步认同、接受和内化。

  三、教材编写遵循的原则1.关注生命教育,引领生命成长2.基于学生实际,由浅入深3.关注学生的生活,注重体验4.针对学生的问题,在对话、探究的过程中引领四、教学任务

  读懂教材,用好教材,实现立德树人的育人使命1、认真研读、挖掘教材,充分做好教学准备

  教材对教师专业化和教师队伍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教材中的一些主题本身具有一定的难度,如生命教育、自我探索,需要教师加强相关理论学习,准确理解和把握教材内容,领会编写者意图。(教材中暗含了大量方法指导,如思维导图)(1)尊重教材◆尊重教材,基于文本又不拘泥于文本。

  ◆尊重不等于封闭,新教材能激发新问题、新思考、新讨论、新实践。

  (2)深读教材:立足编写依据读懂教材。

  ◆一个使命◆一条主线◆三个逻辑统一◆上册八个主题(2)深读教材:立足课程目标读懂教材(3)立足学生发展特点读懂教材

  ◆国家意志和学生经验、认知之间的矛盾(4)立足多维方式读懂教材用结构方式读懂教材(从教材结构——单元结构——课结构)2充分利用教材栏目,关注学习过程道德与法治教育特别强调学习的过程性和实践性,强调要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样的活动,在体验、辨析与践行中生成知识,提升能力,形成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教材设计的栏目为教学活动过程的顺利展开搭建了很好的脚手架。

  3、增强情境体验与对话,提高教学开放性教材的编写力图促使教师和学生能够与教材设计的内容与问题情境产生一定的共鸣或思想冲突,能够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真实的内在体验、感受进行对话,而不是仅仅浮于表面形式。这样的对话无疑会增强课堂的开放性,如何对课堂生成部分进行恰当的承接、整合、转化,是对老师的挑战。

  4、创造性地处理教材,拓展教材,开发资源

  基于学生、教师、学校和地区实际,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处理教材,开发教学资源,努力实现教材的严肃性与教学的活泼性的有机统一,教材的相对稳定性与社会生活的不断变化性的有机统一,教材功能的发挥与学生成长的有效对接。(譬如,方法与技能的拓展)5、提升专业素养和品格修养,保障课程有效实施

  教材对教师专业化和教师队伍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教材中的一些主题本身具有一定的难度,如生命教育、自我探索,需要教师加强相关理论学习,准确理解和把握教材内容,领会编写者意图。(教材中暗含了大量方法指导,如思维导图)五、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及措施

  1.树立正确的教学观,以培养人为目的,为人师表,寓教于乐,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教师要充分利用我校有限的多媒体资源。精心组织课堂教学,精心组织课外实践活动。

  2.按学校的要求,认真备课。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知识、备教法,做到心中有书,熟练掌握教材,努力学习。深入钻研教材,深入分析学生情况,确定好教学环节的重点难点,科学安排教学过程。

  3.认真上好每一节课,讲课时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关键,精讲多练,及时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训练,提高起综合运用能力,同时进行思想教育,使学生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养成良

  好的道德观念。

  4.搞好学生课前预习,让学生提前对课文有大体的了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做到课堂有练习、课后有作业,并且当堂的知识当堂消化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搞好课前、课中两个提问;

  做好课堂、单元、期中、期末测验的准备及分析总结工作

  5.认真做好后进生的工作。以鼓励为主,不轻易批评。帮助学生分析原因,建立自信心,做到因材施教,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与策略,提高其学习兴趣。

  6.虚心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多听课,不但要多听本课老师的课,还要多听其它学科老师的课,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

  六、具体教学进度安排周次起止时间教

  学

  内

  容备注19.1—9.2与学生交流九上道德与法治教材1.1坚持改革开放29.5—9.91.2走向共同富裕了解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变化39.12—9.162.1创新改变生活2.2创新永无止境49.19—9.23第一单元复习及测试3.1生活在民主国家

  59.26—9.303.2参与民主生活活动搜集总结增强民主意识的具体做法610.3—10.74.1夯实法制基石4.2凝聚法治共识

  710.10—10.145.1延续文化血脉5.2凝聚价值追求810.17—10.21认真阅读经典,与同学交流读后体会。

  6.1正视发展挑战910.24—10.286.2共筑生命家园处理同步作业1010.31—11.47.1促进民族团结7.2维护祖国统一1111.7—11.11第二单元测试

  期中考试1211.14—11.1讲评期中试卷8.1我们的梦想1311.21—11.258.2共圆中国梦

  处理同步作业1411.28—12.2第三单元小结与测试讲评单元测试卷1512.5--12.9第四单元小结与测试讲评单元测试卷1612.12—12.16期末复习测试1712.19—12.23复习备考1812.26—12.30复习备考191.2—1.6复习备考201.9—1.13复习备考

篇九: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全册教案

  最新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本班共有学生52人,多数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对道德与法治这一学科很感兴趣。由于本班留守儿童较多,缺乏家庭教育,导致了少部分的学困生,这就要求教师加强对学困生的教育和引导,让他们尽快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材分析教材编排分为四个单元:

  一单元(我们的守护者),二单元(我们是公民),三单元(我们的国家机构),第四单元(法律保护我们健康成长),教材内容围绕法律、法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基本制度、国家机构等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成为一个整体。课文通过插图和典型事例,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自己受到法律保护的同时,也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做一个合格的小公民。

  三、教学目标1.教育学生,懂得生活离不开法律、法规,。同时也要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权利。

  2.树立宪法意识,了解法律的作用,体会自己受到法律保护的同时,也应当遵守法律,法规。

  3.识记宪法、国家机构的含义、组织体系,设置。

  4.初步了解自己拥有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树立有权利也有义务的观念。

  5.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品德和学习习惯,乐于探究和热爱生活的儿童。

  四、教学重难点1.要求学生懂得生活中离不开法律、法规,要做守法的公民。学会利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

  2.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以便参与社会的能力。

  3.让法治意识贯穿于学生的生活,切实做好学生良好的品德和习惯养成教育。

  4.认知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树立宪法意识。

  五、教学措施1.让“四种能力”的培养贯穿于课堂教学,转变过去满堂灌的教学观念。

  2.课堂教学应体现对儿童的尊重,理解和关注,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道德与法治。

  3.建立学习小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孩子们在实践中体验,在交流中感悟,享受健康的学习生活。

  4.用课件进行教学,力求课堂的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品质,及时与学生沟通,搞好师生关系。

  六、教学进度与课时分配:

  单元名称内容课时周次第一单元我们的守护者1.感受生活的法律2.宪法是根本法221-3第二单元我们是公民3.公民意味着什么4.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224-6第三单元我们的国家机构5.国家机构有哪些6.人大代表为人民7.权利受到制约和监督2227-10第四单元法律保护我们健康成长8我们受特殊保护9.知法守法依法维权2211-14期末复习15-考试第一单元我们的守护者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认识法律是什么。

  2.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知道《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与少年儿童有关的法律法规。

  3.了解法律规定了人们的权利和义务。

  能力目标1.积累与自己息息相关的法律。

  2.认识以法律为代表的社会规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够正确认识学习和生活中有哪些权利,并体验用相应法律、法规维护自身权利,以及依法履行自己的义务。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完成《课前预习案》。

  准备课件、《课堂练习案》和《课后拓展训练案》。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目标解读、预习反馈1.导出新课,解读《导学案》的学习目标:

  (1)课件展示与法律有关的图片。

  (2)调查同学们所了解到的法律规定了我们的哪些权利。

  (3)除了权利,还规定了哪些义务?(4)法律与道德、纪律的区别在哪里呢?2.检查《课前预习案》的“预习自测”部分,学生汇报。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疑难问题”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1.说一说,你接触过法律吗?2.你觉得国家的法律和学校纪律有何不同?3.与我们小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有哪些?小组内合作,解决不了的问题,老师精讲点拨。

  三、精讲点拨、学科建模利用课件教学:

  1.课件出示第2页图片,列举生活中我们了解的法律,以及给我们所规定的权利。

  2.课件出示图片,了解法律给我们所规定的义务。

  3.课件出示第4页的活动园。

  交流:你是如何看待法律和纪律的?你认为违反法律的后果和违反学校纪律的后果是一样的吗?4.过渡:道德与法律,是基本的社会准则。对社会而言,它们如同鸟之双翼、车之两轮,缺一不可。(课件出示第4页的阅读角。)小结:通过学习阅读角,正确认识道德与法律的在我们生活中的关系与作用。

  5.无论在学校、家庭,还是社会生活中,处处都有法律伴随着我们。(课件出示生活涉及法律的图片)小组讨论:我们的亲人或亲戚,了解他们的工作和生活中都涉及哪些法律?小结:法律调整社会关系,保护合法权益,维护公共秩序。大到国家的政治生活,小到个人的家庭生活,处处都有法律的身影。

  四、当堂训练、巩固新知利用《课堂训练案》,当堂达标,巩固所学。

  五、归纳总结、拓展提升1.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2.分发《课后拓展训练案》,如果有时间就当堂完成一部分必做题。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不同的法律调解不同的社会关系。

  2.体会法律的作用。

  能力目标1.区分自身生活中所蕴含的法律范畴。

  2.学习用相应的法律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够体验用相应法律、法规维护自身权利,进一步认识法律公平正义的内涵。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完成《课前预习案》。

  准备课件、《课堂练习案》和《课后拓展训练案》。

  教学过程:

  一、目标解读、预习反馈1.导出新课,解读《导学案》的学习目标:

  (1)课件展示生活中涉及法律的图片。

  (2)调查家人或亲戚,了解他们的工作和生活中都涉及哪些法律。

  (3)区别认识刑法、民法和行政法,区分它们各自的规定?(4)实地采访,了解我们的学校生活会涉及哪些法律,这些法律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5)今天我们就来继续学习第一单元的第一课《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的第二课时。通过本课学习,同学们至少要达到以下两个目标:1.了解与我们生活关系密切的刑法、民法和行政法的特点。2.知道法律对我们生活的作用,感受法律的公平正义。

  2.检查《课前预习案》的“预习自测”部分,学生汇报。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疑难问题”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1.与我们小学生息息相关的法律有哪些?2.有人说:“法律不外乎人情,打官司又很麻烦,我们尽量别打官司”,这种说法对吗?小组内合作,解决不了的问题,老师精讲点拨。

  三、精讲点拨、学科建模利用课件教学:

  1.课件出示第6页阅读角,明确刑法的发展及作用,进一步明确当今刑法的作用及大体规定。

  2.课件出示第6页相关链接,了解民法的作用及大体规定。结合图片进一步明确民法对于我们生活的相关保障。

  3.同上方法进一步了解行政法及其作用。

  4.小结:在法律的大家庭里,这些不同的法律调整不同领域的社会关系,发挥不同的功能。它们规范着人们的行为,保障者社会的生产、生活秩序。

  5.课件出示第8页活动园,将有关情景与相应的法律连接。将所学理论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进一步区别掌握刑法、民法和行政法与我们生活的联系及所起作用。

  6.过渡:作为社会生活中的基本规则,法律为我们设定了行为准则,提供了外部保障,维护者我们的正常生活。(课件出示第10页的阅读角。)小结:通过学习阅读角,正确认识法律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

  7.无论在学校、家庭,还是社会生活中,处处都有法律伴随着我们。(课件4出示法律维护我们合法权益的图片)。情景讨论:生活中遇到法律问题,如何维权。

  8.课件出示相关链接,了解法律援助。

  小结:法律明确我们的行为方向,指引我们的行为方向,保护我们的合法权益。让我们在法律的指引和保护下,个人和家庭快乐、幸福,社会与国家公正、和谐。

  四、当堂训练、巩固新知利用《课堂训练案》,当堂达标,巩固所学。

  五、归纳总结、拓展提升1.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2.组织一次“法律故事会”,讲一讲自己知道的或经历过的与法律有关的故事,说说它带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3.发《课后拓展训练案》,如果有时间就当堂完成一部分必做题。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2.宪法是根本法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感受并识记国家宪法日。

  2.认识到宪法具有最高权威,神圣不可侵犯,依法治国首先要依宪治国。

  能力目标1.了解宪法的主要内容。了解国家宪法日的由来。

  2.组织一些活动宣传国家宪法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组织活动感受宪法日的重要意义,认识宪法的法律效力及权威。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完成《课前预习案》。

  准备课件、《课堂练习案》和《课后拓展训练案》。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目标解读、预习反馈(一)猜谜游戏,导入话题1.师:首先进行一个猜谜游戏,谜语是:排行我老大,国法之根本;

  子由母产生,冲突我有效。请问谜底是什么?(生齐答:宪法)2.教师问:到底谁在法律家族中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呢?(学生可能回答:宪法)好,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宪法,了解宪法。板书课题: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3.导出新课,解读《导学案》的学习目标:

  (1)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感受并识记宪法日。

  (2)认识到宪法具有最高权威,神圣不可侵犯,依法治国首先要依宪治国。

  (3)通过组织活动感受宪法日的重要意义,认识宪法的法律效力及权威。

  (4)探究二十世纪以来中国发生的伟大历史变革。

  4.检查《课前预习案》的“预习自测”部分,学生汇报。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疑难问题”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1.宪法的地位和作用?宪法是国家的____________。是制定其他法律的________,它规定了一个国家的根本_____和根本_____,规定了公民所享有的基本_____和必须履行的基本_____。宪法也规定了行使国家权力的各个国家机关,具有最高的_____、_____、_____。

  2.我国现行宪法颁布时间?哪天规定为国家宪法日?3.国家宪法日的设立,不仅是增加了一个纪念日,更是全民的宪法_____、_____、_____,有助于形成举国上下_____宪法,宪法至上,用宪法维护人民权益的_____。

  小组内合作,解决不了的问题,老师精讲点拨。

  三、精讲点拨、学科建模利用课件教学:

  1.课件出示国家宪法日图片,了解的宪法地位,以及国家宪法日的由来。

  2.课件出示图片,了解国家宪法日宣传活动。

  3.课件出示第14页的活动园。

  列举国家宪法活动日的活动主题。

  4.过渡:《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浴血奋斗的结果。(课件出示第15页的“新中国伟大历史变革”。)小结: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

  5.了解宪法的主要构建内容。(课件出示宪法目录)小结:国家宪法日,一年只有一天。我们要通过丰富多彩的宪法宣传教育活动,我们能够更好地学习宪法,了解宪法。在社会生活中,我们更要做到遵守宪法,维护宪法,保证宪法实施。

  四、当堂训练、巩固新知利用《课堂训练案》,当堂达标,巩固所学。

  五、归纳总结、拓展提升1.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2.说说宪法的主要内容。

  3.分发《课后拓展训练案》,如果有时间就当堂完成一部分必做题。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认识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自觉维护宪法的尊严。

  2.认识到宪法具有最高权威,神圣不可侵犯。

  2.能力目标1.了解宪法宣誓及其发展状况。

  2.设计一些宣传宪法的标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目标解读、预习反馈(一)辩论,导入话题1.辩论――“谁是法律家族的核心”。

  2.小组讨论。通过学生对不同法律的陈述和辩论,让学生对法律有更深的了解。

  3.导出新课,解读《导学案》的学习目标:

  (1)从思想上认识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自觉维护宪法的尊严。

  (2)理解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其他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

  (3)了解宪法宣誓及其发展状况。

  4.检查《课前预习案》的“预习自测”部分,学生汇报。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疑难问题”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1.出示《未成年人保护法》部分条款,《未成年人保护法》保护的对象是什么?保护对象的权利有哪些?宪法又规定了哪些方面的内容?2.通过阅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你认为这三部法律的第一条规定的共同点是什么?反映了宪法和其他法律是什么关系?小组内合作,解决不了的问题,老师精讲点拨。

  三、精讲点拨、学科建模利用课件教学:

  1.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1)辩论会:《谁是法律家族的核心》小结:通过辩论,让学生明确宪法是根本法,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2)活动园:阅读《刑法》、《物权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一条规定,知晓宪法和其他法律的关系。

  小结:宪法是国家的总章程,其他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任何法律不得与宪法相抵触。

  (3)出示19页活动园,通过宪法的部分条款和一些生活中的场景,让学生用连线的方式把对应的内容连起来。通过练习增强学生对宪法法律效力的认识。

  小结:任何公民在享有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的同时,也必须履行宪法规定的基本义务。

  2.树立宪法权威。

  (1)活动园:“宪法权威之我见”主题班会。

  小结:让学生明确生活中应该怎样维护宪法权威。

  (2)怎样进行“宪法宣誓”。

  小结:进一步感知宪法的权威,维护宪法的权威。

  3.设计宣传宪法的标语。

  四、当堂训练、巩固新知利用《课堂训练案》,当堂达标,巩固所学。

  五、归纳总结、拓展提升1.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2.说说宪法权威。如何进行宪法宣誓。

  3.分发《课后拓展训练案》,如果有时间就当堂完成一部分必做题。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第二单元我们是公民3.公民意味着什么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知道公民的身份从何而来以及什么是国籍。

  2.认识居民身份证并懂得它的作用和重要性。

  2.能力目标培养树立学生的公民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作为中国公民的自豪感,能维护中国公民的形象。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完成《课前预习案》。

  准备课件、《课堂练习案》和《课后拓展训练案》。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目标解读、预习反馈1.1、导出新课,解读《导学案》的学习目标:

  (1)课件展示不同身份人群的图片。

  (2)谈一谈你是怎么理解中国人,美国人等不同身份的。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二单元的第一课《公民意味着什么》。通过本课学习,同学们至少要达到以下两个目标:1.知道公民的身份从何而来以及什么是国籍。2.认识居民身份证并懂得它的作用和重要性。

  2.检查《课前预习案》的“预习自测”部分,学生汇报。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疑难问题”合作探究,交流展示:小组内合作,解决不了的问题,老师精讲点拨。

  1.课件出示第23页的知识窗。

  交流:你知道国籍是什么?它是怎么获得的?2.认识身份证。

  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一个小卡片,它能代表我们的身份,那就是身份证。

  (1)先说一说身份证是什么样子的?居民身份证的正面和背面分别印有哪些信息?居民身份证上独一无二的信息是什么。

  ---公民身份证号码(2)了解身份证号码的不同含义。

  公民身份证号码由18位数字组成,各有不同的含义:第1--6位是地址码,7---14位为出生日期码,15---17位为顺序码,第18位为校验码,如果校验码为10,则用x代替。

  (3)公民身份证的有效期。(课件出示课本25页相关链接)3.身份证用处知多少?(1)住酒店办理住宿登记,机场办理登机手续,在邮局邮寄物品。

  (2)在自助取票机上打印火车票,在手机营业厅办理业务。

  4.小结小小卡片不仅作用大,而且就号码一项也很有意思!同学们,你们一定要牢记自己的身份证号码哦。

  三、精讲点拨、学科建模1.国籍取得的方式一般有两种:一是以出生的方式取得;二是以申请加入的方式取得。

  2.“公民”一词最早出现于古希腊。

  3.公民身份证号码是身份证上独一无二的信息,每个人都有一个专属于自己的号码。

  公民身份证号码由18位数字组成,各有不同的含义:第1--6位是地址码,7---14位为出生日期码,15---17位为顺序码,第18位为校验码,如果校验码为10,则用x代替。

  4.身份证用处住酒店办理住宿登记机场办理登机手续在邮局邮寄物品在自助取票机上打印火车票在手机营业厅办理业务.四、当堂训练、巩固新知利用《课堂训练案》,当堂达标,巩固所学。

  五、归纳总结、拓展提升[必做题]一、填空。

  1.国籍的取得方式一般有两种,一是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

  2.“公民”一词最早出现于___________,并为__________所沿用。

  3.___________是身份证上独一无二的信息,每个人都有一个专属于自己的号码。

  二、判断。

  1.我家祖祖辈辈生活在中国,我出生在中国,具有中国国籍。()2.外国人,愿意遵守中国的宪法和法律,并具备一定条件,可以申请批准加入中国国籍。()3.公民身份证号码前六位是出生日期。()[选做题]小组之间讨论:机场的边检为什么设置“中国公民”通道和“外国人”通道?五、归纳总结、拓展提升1.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2.分发《课后拓展训练案》,如果有时间就当堂完成一部分必做题。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身为中国公民,应该知道国家的建设成就。

  2.明白如果走出国门,我们就是中国的名片,要严于律己。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知道自己应该为祖国做什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爱国热情,能自觉维护祖国形象。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完成《课前预习案》。

  准备课件、《课堂练习案》和《课后拓展训练案》。

  教学过程:

  一、目标解读、预习反馈1.导出新课,解读《导学案》的学习目标:

  课件出示能展现祖国建设成就的图片,可以联系实际谈谈现在的科技发展情况,激发学习兴趣。

  解读目标:这一节课,就让我们认识自己中国公民身份,并了解我们祖国的建设成就,而且一定要知道身为中国人,我们应该为祖国的繁荣富强感到骄傲和1自豪。

  2.检查《课前预习案》的“预习自测”部分,学生汇报。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疑难问题”合作探究,交流展示:小组内合作,解决不了的问题,老师精讲点拨。

  利用课件教学:

  1.了解祖国的建设成就,激发民族自豪感。

  新中国成立以来,无论是科技还是经济等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方面,中国GDP超10万亿美元,是世界上10万亿俱乐部成员,是日本GDP的2倍。高铁2万公里,占世界6成。钢铁产量,世界16亿吨,中国占8亿吨;

  中国高速公路12万公里,占世界的52%,力压美国占世界第一;

  有六个世界之最的港珠澳跨海大桥。

  科技方面的成就:中国天眼,世界最大的望远镜;

  北斗卫星,世界排名第二位;

  神舟飞船,载人航天;

  我国是世界第三个把飞行员送入太空的国家;

  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在太空进行试验;

  神威·太湖之光计算机,计算能力世界第一。

  体育方面的成就:成功举办北京奥运;

  男足曾实现历史性突破,闯入2021年韩/日世界杯赛;

  跳水从梦之队时代到里约奥运会中国队的金牌第一的超级梦之队;

  中国横扫世界乒坛;

  中国女排东山再起,两夺世界冠军,更夺得了里约奥运会金牌。

  ……这一些,都是我们中国公民共同努力的结果2.看到这些成就,你有什么感想。(激发民族自豪感)3.我能为祖国做些什么?看到这些成就,内心真的是很激动,那作为小学生的我们,能为祖国做些什么呢?我们不能像科学家叔叔那样搞科研,也不能像解放军叔叔去保家卫国,但我们可以从身边做起,从学好每一个知识做起。谁愿意来说一说你想怎么做?4.小结同学们的答案让老师特别欣慰,老师仿佛看到了在你们的努力下,我们祖国更加灿烂的明天。那就让我们从现在做起,努力学习,锻炼好身体,加油吧!孩子们。你们一定会成为建设祖11国的栋梁之材,成长为我们国家最优秀的公民。

  三、精讲点拨、学科建模1.我是中国公民,我关心国家建设。

  经济军事航天……我是中国公民,我自豪。

  2.护照是我们在海外证明中国国籍和中国公民身份的证件。

  3.努力做好中国名片。

  四、当堂训练、巩固新知利用《课堂训练案》,当堂达标,巩固所学。

  五、归纳总结、拓展提升[必做题]一、填空。

  1.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作出自己的贡献,是我们作为____________的使命。

  2.中国是全世界第_____个掌握载人深潜技术的国家,在___________研究和资源勘探方面都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3._____护照是我们在海外证明中国国籍和中国公民身份的证件。

  4.走出国门,每个人都代表中国,都是中国的__________。

  二、判断。

  1.出国的人就不是中国公民了。()2.外籍华人不是中国公民了。()3.犯罪后被判刑,就失去公民身份了。()4.只有取得选民资格,才享有公民权利。()5.很多国家的风俗习惯和我们不一样,我们应当尊重。()三、简答题。

  1.护照上有哪些重要信息?2.很多中国人在海外取得科技、商业等方面的成功,你知道他们的励志故事吗?[选做题]作为中国公民,你打算为祖国做些什么?五、归纳总结、拓展提升1.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2.分发《课后拓展训练案》,如果有时间就当堂完成一部分必做题。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4.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有哪些。

  2.知道一些基本法律的内容。

  2.能力目标明白权利不是绝对的,而是有界限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能在生活中合法使用权利,并自觉履行个人义务。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完成《课前预习案》。

  12准备课件、《课堂练习案》和《课后拓展训练案》。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目标解读、预习反馈1.导出新课,解读《导学案》的学习目标:

  课件出示图片,引出主题----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解读目标:这一节课,就让我们一起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认识一些基本法律法规,让我们做一个知法懂法的好孩子。

  2.检查《课前预习案》的“预习自测”部分,学生汇报。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疑难问题”合作探究,交流展示:小组内合作,解决不了的问题,老师精讲点拨。

  (一)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宪法也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借助课本32.33页的活动园,小组讨论公民有哪些权利。

  1.公民的权利(1)平等权,即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2)选举权与被选举权,即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3)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4)宗教信仰自由,包括信仰宗教的自由和不信仰宗教的自由;

  (5)人身自由、人格尊严、住宅不受侵犯和通信自由;

  (6)劳动权、休息权、退休人员生活保障权和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力时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7)受教育权,进行科研、文艺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

  (8)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婚姻、家庭、母亲和儿童受国家的保护;

  (9)保护华侨、归侨和侨眷的合法权益;

  (10)国家和社会保障残废军人的生活,抚恤烈士家属,优待军人家属;

  国家和社会帮助安排盲、聋、哑和其他残废的公民的劳动、生活和教育;

  (11)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申诉、控告或检举的权利;

  由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侵犯公民权利而受到损失的人,有依法取得赔13偿的权利。

  2.公民的义务在我国,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宪法规定公民的基本义务有:

  (1)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

  (2)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

  (3)维护祖国安全、荣誉和利益的行为;

  (4)劳动的义务;

  (5)受教育的义务;

  (6)保卫祖国、抵抗侵略、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7)依法纳税;

  (8)夫妻双方有义务实行计划生育,父母有义务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成年子女有义务赡养扶助父母。

  (二)议一议只想享受权利,不想履行义务。想多享受权利,少履行义务的认识正确吗?为什么?(课件出示图片)(三)在生活当中,我们还应履行一些道德方面的义务。

  (四)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第一,公民既享受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又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宪法》第33条规定:“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第二,公民的某些宪法权利和义务是相互结合的,如劳动权和受教育权,它们既是公民的权利,又是公民的义务。

  第三,权利和义务在整体上是相互促进的。

  第四,权利上附有限制条件,《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宪法》第51条)。

  三、精讲点拨、学科建模1.公民的权利(1)平等权,即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2)选举权与被选举权,即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14选举权,但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3)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4)宗教信仰自由,包括信仰宗教的自由和不信仰宗教的自由;

  (5)人身自由、人格尊严、住宅不受侵犯和通信自由;

  (6)劳动权、休息权、退休人员生活保障权和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力时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7)受教育权,进行科研、文艺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

  (8)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婚姻、家庭、母亲和儿童受国家的保护;

  (9)保护华侨、归侨和侨眷的合法权益;

  (10)国家和社会保障残废军人的生活,抚恤烈士家属,优待军人家属;

  国家和社会帮助安排盲、聋、哑和其他残废的公民的劳动、生活和教育;

  (11)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申诉、控告或检举的权利;

  由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侵犯公民权利而受到损失的人,有依法取得赔偿的权利。

  2.公民的义务在我国,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宪法规定公民的基本义务有:

  (1)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

  (2)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

  (3)维护祖国安全、荣誉和利益的行为;

  (4)劳动的义务;

  (5)受教育的义务;

  (6)保卫祖国、抵抗侵略、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7)依法纳税;

  (8)夫妻双方有义务实行计划生育,父母有义务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成年子女有义务赡养扶助父母。

  四、当堂训练、巩固新知利用《课堂训练案》,当堂达标,巩固所学。

  15[必做题]一、填空。

  1.是国家的根本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2.宪法规定,公民享有广泛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权利。

  3.年颁布的宪法全面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4.我们应当履行的基本义务,既有对、的义务、也有对家庭的义务。

  二、判断。

  1..如果我们不履行义务,就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2.权利不是绝对的,而是有界限的。()3.我们要增强权利观念,义务观念无所谓。。()4.男性和女性在求职时权利是一样的,单位不得歧视女性。()三、简答题。

  1.列举你所知道的法律名称2.宪法中规定的公民的权利有哪些?[选做题]在生活中,我们怎样履行自己的义务。?五、归纳总结、拓展提升1、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2、分发《课后拓展训练案》,如果有时间就当堂完成一部分必做题。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知道人权是什么?2.了解国家为了保障人权做了哪些工作?.2.能力目标能够列举身边的人权保护事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能在生活中合法使用权利,并自觉履行个人义务。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完成《课前预习案》。

  准备课件、《课堂练习案》和《课后拓展训练案》。

  教学过程:

  一、目标解读、预习反馈1、导出新课,解读《导学案》的学习目标:

  课件出示图片,引出主题----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解读目标:这一节课,就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国家为了尊重和保障公民的权利,制定了那些法律法规。

  2、检查《课前预习案》的“预习自测”部分,学生汇报。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疑难问题”合作探究,交流展示:小组内合作,解决不了的问题,老师精讲点拨。

  161.结合课前预习,小组讨论:什么是“人权”.2.交流探究《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21--2021)》目录。

  分为几大部分,涉及哪些方面?3.小组交流“活动园”——人权保护在身边,请同学们列举自己身边的人权保护事例。

  三、精讲点拨、学科建模1.人权是每个人作为人所应当享有的权利。

  2.《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21--2021年)》五大目标(1)全面保障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2)依法保障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3)充分保障各类特定群体权利(4)深入开展人权教育(5)积极参与国际人权工作3.12月10日是世界人权日四、当堂训练、巩固新知利用《课堂训练案》,当堂达标,巩固所学。

  [必做题]1.是每个人作为人所应当享有的权利。

  2.2021年,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将“”载入宪法。

  3.目前,我国已经参加了项国际人权条约,认真履行已参加的国际人权条约义务,开展交流与合作,推动国际人权事业健康发展。

  判断:1.国际人权事业的发展需要世界各国的共同参与。()2.12月12日是世界人权日。()3.我们要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努力消除性别歧视。()4.人人有权享受社会保障,包括社会保险。()简答题1.列举自己身边的人权保护事例。

  2.你知道《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21--2021)》目录包含哪些内容吗?选做题你知道《儿童权利公约》的来历和主要内容吗?五、归纳总结、拓展提升1.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2.分发《课后拓展训练案》,如果有时间就当堂完成一部分必做题。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第三单元我们的国家机构5.国家机构有哪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了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及其职权。

  2.明确国家机构的产生及其各自职权范围。

  2.能力目标能够把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来,能了解国家机关在维护人民当家做主中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提高对国家机关的认识,增强人民当家作主的自豪感。

  1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完成《课前预习案》。

  准备课件、《课堂练习案》和《课后拓展训练案》。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目标解读、预习反馈1.导出新课,解读《导学案》的学习目标:

  (1)说说我们学校有哪些职能部门,都担负着哪些职责。

  (2)活动园:看看哪些单位属于国家机构。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三单元的第一课《国家机构有哪些》。通过本课学习,同学们至少要达到以下两个目标:1.明确国家机构及其各自职权范围。2.能够结合案例分析国家机构的职权。

  2.检查《课前预习案》的“预习自测”部分,学生汇报。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疑难问题”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1.我国各国家机关的主要职权是什么?2.生活中经常与国家机关打交道的经历。

  3.我们的日常生活能否离得开国家机关?小组内合作,解决不了的问题,老师精讲点拨。

  三、精讲点拨、学科建模利用课件教学:

  (一)学习“身边的国家机构”1.课件出示第42页的活动园。

  交流:看看身边哪些单位属于国家机构。

  2.过渡:各国家机构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让我们走近身边的国家机构,来进一步了解这些机构。(课件出示了解国家机构。)3.出示第43页活动园。进一步了解所在地区的国家机构。

  总结:总体了解国家机构的概念和基本构架。

  (二)学习“国家机关的职权”1.课件出示国家机构组织系统简表,了解不同类型的国家机关及其职责。

  2.做一做44页活动园,加强认识。

  3.课件出示,进一步学习国家机构的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进一步了解它的四项权力。

  4.课件出示,进一步学习国家机构的行政机关——人民政府及所属工作部门。

  15.课件出示,进一步学习国家机构的监察机关——“监察委员会”,以及我国的司法机关——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6.通过活动园,了解法院可以审理哪些类型的案件?总结:通过学习,让我们真正了解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国家机构有哪些,并且知道正是它们保障了我们的国家生活正常运转。并且知道宪法是规定国家机关职权的根本法律依据。

  四、当堂训练、巩固新知利用《课堂训练案》,当堂达标,巩固所学。

  五、归纳总结、拓展提升1.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2.说说生活中我们与国家机关相互联系的具体事例。

  3.分发《课后拓展训练案》,如果有时间就当堂完成一部分必做题。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了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及其职权。

  2.明确国家机构的产生及其各自职权范围。

  2.能力目标能够把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来,能了解国家机关在维护人民当家做主中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提高对国家机关的认识,增强人民当家作主的自豪感。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完成《课前预习案》。

  准备课件、《课堂练习案》和《课后拓展训练案》。

  教学过程:

  一、目标解读、预习反馈1.导出新课,解读《导学案》的学习目标:

  (1)出示图片:说说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认识。

  (2)活动园:人大代表是怎样产生的,如何代表人民行驶当家作主的权利?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般什么时候召开?会讨论、决定哪些事情呢?(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三单元的第一课《国家机构有哪些》的第二课时,通过本课学习,同学们至少要达到以下两个目标:1.国家机关是如何产生的呢?2.国家机关与人民的关系。

  2.检查《课前预习案》的“预习自测”部分,学生汇报。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疑难问题”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11.全国人民大表大会的相关知识。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如何选举产生国家权力机关的?3.了解“一府一委两院”的含义,以及具体职责。

  4.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如何履职,以及与人民的关系。

  小组内合作,解决不了的问题,老师精讲点拨。

  三、精讲点拨、学科建模利用课件教学:

  1.课件出示第48页的活动园和49页的知识窗。

  交流:国家权力机关是如何产生的?。

  2.过渡:我们了解了国家权力机关的相关知识。那么作为全国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国家机关又是如何产生的呢?(课件出示了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选举情况。)3.出示第50页知识窗,了解“一府一委两院”。

  4.出示第50页活动园,分析人民、人民代表大会与“一府一委两院”的关系。

  5.探究: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履职情况——从“穿制服”说起。

  总结:通过学习,让我们真正了解了国家权力机关以及执行机关的产生、履职情况,还知道了国家机关与人民、人民代表大会的关系。让我们进一步拥护国家权力机关的领导,增强人民当家作主的自豪感。

  四、当堂训练、巩固新知利用《课堂训练案》,当堂达标,巩固所学。

  五、归纳总结、拓展提升1.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2.说说生活中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履职时必须穿制服?3.分发《课后拓展训练案》,如果有时间就当堂完成一部分必做题。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6.人民代表为人民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人民代表和人大、人民之间的内在联系,明确人民代表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观察社会政治现象及其关系的大局意识和能力。

  2.通过阅读、课堂学习讨论等形式,让学生能够列举人民代表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人民权利实现和维护等方面的重大作用,体会到人大代表和人大在我国政治生活中的重要性,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心人大代表工作,关心支持其开展工作,并逐步培养国家意识。

  23.引导学生认同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体验人大制度对我国人民利益实现、巩固政权和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意义,培养其具有良好的政治参与意识和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先请同学简单介绍汇报自己调查采访的具体情况:如区县人民代表选举工作的过程,代表的产生情况,代表对人民的责任、承诺等。

  二、实践反馈活动1.我国选举制度的内容;

  人民代表的产生、与选民的关系;

  活动2.人民代表接待日活动安排;

  三、交流与共享1.“谈一谈”:为什么说我国国家的权力来源于人民?请同学们根据教材,谈谈自己的看法。

  小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以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和爱国者的根本利益,体现了中国各民族、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根本利益。保证全体人民行使国家权力,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实质,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本质。它既有利于全国人民参加国家管理,也有利于在民主的基础上有效地处理国家事务。

  2.它的具体表现是:

  (1)人民选举人民代表,组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有权修改宪法,制定法律,决定国家重大问题。

  (2)人民代表大会向人民负责,受人民群众的监督。

  由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根据民主集中制组织和运行的,所以它保证了各级人民政府能够在民主的基础上集中处理国事,成为有效的行政工作系统。随着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化,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将同整个社会主义制度一样,逐步得到充分的发挥。

  3.我国选举制度的内容。

  凡达到选举年龄的公民,除被剥夺政治权利者外,普遍享有选举权。

  资产阶级虽然最早提出“普遍选举“的口号,用来动员人民群众参加反封建21专制的斗争,但是在他们夺取政权后,却严格限制选举权,规定了诸如居住期限、财产资格、教育程度、性别、种族等选举资格的限制。直到20世纪初才成为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的选举原则,但这一原则在实践中仍未能得到很好贯彻。

  我国选举法规定,凡年满18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使普选原则我国在实践中得到很好贯彻。

  4.讨论与交流通过这一具体实例你得出哪些结论?人民代表和人民的关系是代表与被代表、受委托与委托的关系。板书5.谈一谈为什么说我国国家的权力来源于人民?请同学们根据教材,谈谈自己的看法。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略)板书设计教学反思7.权力受到制约和监督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了解我国国家机关的职能是什么,行使哪些权力。

  2.进一步了解“一站式”政务服务。

  2.能力目标能够把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来,明白行政办事流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提高对国家行政机关的认识,增强人民当家作主的自豪感。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完成《课前预习案》。

  准备课件、《课堂练习案》和《课后拓展训练案》。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目标解读、预习反馈1.导出新课,解读《导学案》的学习目标:

  (1)课件出示:图中的工作人员分别是哪些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2)生活中,我们熟悉的行政机关有哪些?(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三单元的第7课《权力受到制约和监督》第一课时。通过本课学习,同学们至少要达到以下两个目标:1.了解我国国家机关的职能是什么,行使哪些权力。2.进一步了解“一站式”政务服务。

  2.检查《课前预习案》的“预习自测”部分,学生汇报。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疑难问题”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1.我国各国家机关的职能是什么?行使哪些权力?如何行使权力?2.生活22中去行政办事大厅办事的经历。

  小组内合作,解决不了的问题,老师精讲点拨。

  三、精讲点拨、学科建模利用课件教学:

  (一)学习“权力行使有边界”1.阅读第62页的活动园。

  交流:从图上你能看出哪些问题?2.课件出示,继续了解行政机关的组成及履职情况,以及国务院机构改革后,机关部门设置情况。

  过渡:行政机关要受到宪法和法律的约束,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也就是说,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职责,行政机关必须履行;

  宪法和法律没有授予的权力,行政机关就不能行使。(课件出示活动园和相关链接。)总结:国家行政机关必须在法定范围内、依照法定程序行使权力,既不能对应该履行的职责不履行、少履行或慢履行,也不能超越职责范围行使权力。

  (二)学习“一站式行政服务”1.课件出示了解“一站式”行政服务的定义,了解其性质。

  2.和同学找一找本县的“行政服务中心”。

  3.课件出示,了解“12345公共服务系统”。

  总结:“一站式”服务,就像一个“政务超市”,不同区域代表不同的行政机关,承担着办理不同业务的职能。人们到这里办理业务时到相应的区域就可以。

  四、当堂训练、巩固新知利用《课堂训练案》,当堂达标,巩固所学。

  五、归纳总结、拓展提升1.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2.说说生活中我们与国家机关相互联系的具体事例。

  3.分发《课后拓展训练案》,如果有时间就当堂完成一部分必做题。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知道国家行政机关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

  2.它们行使权力必须加强监督,权力违法必定追责。

  2.能力目标懂得依法行政、依法监督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重要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国家行政机关的重要性,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自觉支持依法行政,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完成《课前预习案》。

  23准备课件、《课堂练习案》和《课后拓展训练案》。

  教学过程:

  一、目标解读、预习反馈1.导出新课,解读《导学案》的学习目标:

  (1)课件出示图片:这组图片给我们什么启示?(2)启示:在我国的经济、社会等领域,必须加强对权力的监督,以保证权力的行使符合人民的意愿,体现人民的利益。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三单元的第7课《权力受到制约和监督》第二课时。通过本课学习,同学们至少要达到以下两个目标:1.知道国家行政机关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2.它们行使权力必须加强监督,权力违法必定追责。

  2.检查《课前预习案》的“预习自测”部分,学生汇报。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疑难问题”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1.我国国家权力机关如何接受公民监督?监督方式有哪些?2.作为小学生的我们是否也可以监督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呢?3.国家权力机关或工作人员违法行政会追责吗?小组内合作,解决不了的问题,老师精讲点拨。

  三、精讲点拨、学科建模利用课件教学:

  (一)学习“权力运行受监督”1.阅读第66页的活动园。

  交流:从图上你能看出哪些问题?你在生活中有同样的困惑吗?2.课件出示小贴士,继续了解行政机关的履职情况,以及要受到来自各方面的监督。

  过渡:在我国,对权力的监督来自多个方面。把党内监督同国家机关监督、民主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贯通起来,增强监督合力,保证权力的依法运行。(课件出示主席寄语和小贴士,加强认识。)3.课件出示活动园,查找资料,判断下列事例属于何种监督方式。加深认识公民参与监督的方式。

  4.课件出示知识窗,继续了解“信息公开”和“政府公报”,5.讨论:小学生能否监督、怎样监督?6.阅读角:党的领袖对于权力监督的观点。

  总结: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不论年龄大小,我们都有对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他们的违法失职行为有提出申诉、控告或检举的权利。我们要依法行使监督权,在提出批评、检举问题时应该尊重事实,不能诬告陷害。

  (二)学习“权力违法必追责”1.课件出示“活动园”明确国家机关违法行24使权力,一定会追责。

  2.课件出示活动园,讨论“行政机关违法行使职权,造成损失,如何处理”。

  3.课件出示阅读角,通过“河南死刑保证书案”加深对权力违法必追责的认识。

  总结: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侵犯公民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国家要依法承担赔偿责任。这既保障了公民的合法权益,又促使国家机关依法行使职权。

  四、当堂训练、巩固新知利用《课堂训练案》,当堂达标,巩固所学。

  五、归纳总结、拓展提升1.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2.说说生活中我们与国家机关相互联系的具体事例。

  3.分发《课后拓展训练案》,如果有时间就当堂完成一部分必做题。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第四单元法律保护我们健康成长8.我们受特殊保护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知道什么是未成年人,为什么我们需要法律特殊保护?2.保护未成年人成长的有关法律有哪些?3.我们都受到了哪些方面的保护?能力目标知道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有哪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知道国家对未成年人的关心,提升幸福感。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完成《课前预习案》。

  准备课件、《课堂练习案》和《课后拓展训练案》。

  教学过程:

  一、目标解读、预习反馈1.导出新课,解读《导学案》的学习目标:

  课件出示图片,引出主题----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解读目标:

  这一节课,就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国家为了尊重和保障公民的权利,制定了那些法律法规。

  2.检查《课前预习案》的“预习自测”部分,学生汇报。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疑难问题”合作探究,交流展示:小组内合作,解决不了的问题,老师精讲点拨。

  25(一)讨论交流:

  我们是未成年人。

  1.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小组交流:

  什么是未成年人?2.不同国家的法定成年年龄有什么不同?(二)讨论:

  活动园你如何看待未成年人做家务问题?正反方辩论三、合作探究:

  1.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有哪些?《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2.我们享受那些方面的保护?(出示课件图片)家庭学校社会司法3.国家为什么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四、了解未成年人犯罪及相关法规。

  三、精讲点拨、学科建模1.在我国,未满18周岁的公民为未成年人。

  2.未成年人作为家庭的一员,也应尽一份责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3.国家制订了很多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4.未成年人受到的保护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5.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教育公平,教育均衡,关注弱势群体的受教育问题。

  四、当堂训练、巩固新知利用《课堂训练案》,当堂达标,巩固所学。

  [必做题]一、填空题1.在我国,未满的公民为未成年人。美国的成年年龄是,英国,德国,法国的成年年龄是周岁。

  2.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提供,已成为我国法治建设的重要议题。

  3.关乎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4.全面提高,不仅有助于促进,而且对全民族素质的提高和民族的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二、判断题1.从世界范围观察,青少年犯罪已经呈现出低龄化,手段智能化,团伙性和暴力性犯罪增多的特点。

  ()2.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

  ()3.10岁是准许在道路上驾驶自行车,三轮车的最低年龄。

  ()4.小学生在家可以不做家务。

  ()5.6——7岁是义务教育小学入学年龄。

  ()三、简答题1.列举我们国家保护未成年人的法规。国家为为未成年人制26定这些法律有什么意义?2.《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主要规定有哪些内容?选做题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说说你认为家庭,学校和社会在保护未成年人方面还存在哪些问题?五、归纳总结、拓展提升1.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2.分发《课后拓展训练案》,如果有时间就当堂完成一部分必做题。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感受家人对自己的关心与爱护,能为家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了解社会各界对未成年人(特别是留守儿童)的特别关怀,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2.能力目标能为家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学会关心体贴家人。能回报社会,做有价值的事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家人的付出,初步培养家庭责任感。明确社会各界的关怀,初步培养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完成《课前预习案》。

  准备课件、《课堂练习案》和《课后拓展训练案》。

  教学过程:

  一、目标解读、预习反馈1.新课导入:

  照片欣赏,调动激情。

  1.欣赏一组幼童时期和成长历程的照片。

  2.揭示课题(设计说明:照片源于学生生活,唤起幼时记忆,初步感知成长道路上一直与家人同行。)2.目标解读:

  通过本课学习,同学们要达到的目标是感受家人对自己的关心与爱护,能为家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了解社会各界对未成年人(特别是留守儿童)的特别关怀,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3.检查《课前预习案》的“预习自测”部分,学生汇报。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一)故事回忆,体验亲情1.分享故事:傍晚,劳累了一天的妈妈下班回到家。她见我神情痛苦地躺在床上,赶紧摸摸我发烫的额头,“呀,烧得好厉害!”妈妈望了望窗外的大雨,二话没说,披上雨衣抱起我就向医院跑去。

  2一路上,风吼得厉害,雨也越下越大。妈妈怕我被雨水淋着,就把雨衣的一大半给了我,把我裹得严严实实。我躺在妈妈的怀中,心里有说不出激动。渐渐地,我发现妈妈的呼吸越来越急促,脚步也好像放慢了,每挪动一步都那么费力。我着急地想:“医院啊医院,以前觉得你离我家挺近的,可现在为什么变得这么遥远?”2.幻灯片播放家人关爱孩子事例,引发回忆:回忆一下,在你的成长过程中,感受到了哪些来自家庭的关爱?讲述自己感触最深的故事,表达自己的感恩之心。

  (设计说明:以身边同学的故事为例,真实地讲述家人疼爱子女平凡而又感人的故事,引起学生共鸣,想到父母对自己的关爱,从而有感而发,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人的悉心照顾和培养。)3.学生小组内交流,推选代表全班交流。

  4.教师小结:家庭是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也是未成年人生活、成长的主要场所。父母作为未成年人的法定监护人,有管教和保护未成年子女的权利和义务。作为未成年人,应听从父母的教导,孝敬父母。子女在成年后,还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

  (二)阅读角:了解国际家庭日和《儿童权利公约》1.简要讲述P78国际家庭日的由来和意义。

  2.同学们,听完这些故事,谈谈你的收获和感受。

  3.教师小结:国际社会也一直致力于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未成年人承载着世界的美好明天,让我们携起手来,努力前行,不负厚望。

  (三)知识窗: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请同学们讨论,在日常的生活中,如何与家人相处,或家庭和睦能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四)社会对未成年人的态度1.一个社会对未成年人的态度,可以反映出它的文明程度。全社会应当树立尊重、保护、教育未成年人的良好风尚,关心、爱护未成年人。

  幻灯片出示社会对未成年人的关爱。

  2.补充介绍《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有关规定。

  3.请你结合自己的经历或看过的资料、向同学介绍一下:在你的成长过程中、感受到了哪些来自社会各界的特别关怀?(五)关爱留守儿童1.简介留守儿童成因: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全社不少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创业。在此过程中,一些人选择将未成沪未年子女留在家乡交2由他人监护照料,导致大量农村留守儿童出现。

  2.分析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根据权威调查,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超过了902万人。(完成81页阅读角)。

  谈一谈你认为留守儿童在成长中会面临哪些些问题?3.就如何更好地关心、帮助留守儿童提出合理的建议。

  4.教师小结:关爱和保护农村留守儿童,不仅关系到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也关系到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协调发展。为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也是家庭和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三、精讲点拨、学科建模(一)感恩家人感情升华1.家人需要关心和体贴家人这么爱我们,他们是否也需要我们去关心、体贴呢?上一周我们已经开展了“我爱我家”第一阶段的综合实践活动,观察记录了父母一天的活动,现在先请你们先来谈谈自己的感想。

  同学们,我们在享受家人关爱的同时,也要试着学会关心、体贴自己的家人。平时,你有主动关心过家人吗?请你说一说。

  2.学着关心、体贴家人。

  接下来我们就做一个“关爱家人”的闯关游戏,想参加的同学马上请你准备好。

  (1)第一关:知道家人生日我知道的生日是月日;

  我知道的生日是月日;

  我知道的生日是月日;

  我知道的生日是月日;

  同学们,每年家人都为我们过生日,我们也应该记住他们的生日,心中有他们,这就是关心家人的表现。

  (2)第二关:为家人庆祝生日先说一说你以前是怎么给家人庆祝生日的。

  假如今天就是妈妈的生日,我就是寿星妈妈,你还有其他庆祝的办法吗?(3)第三关:我会做,我能行!开饭了,我会()。

  妈妈不高兴了,我会()。

  2(),我会()。

  (),我会()。

  ……(设计说明:通过游戏的形式,检测学生关爱家人的行为,告知学生关爱家人的方式,在游戏中分享快乐,体会到关心、体贴家人也是自己应该做的事,培养家庭责任感。)(二)感恩社会,明理导行思考:我能为社会做什么?出示具体情境,引导学生辨析导行。

  四、当堂训练、巩固新知利用《课堂训练案》,当堂达标,巩固所学。

  五、归纳总结、拓展提升1.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你该如何保护自己?你该如何感恩家人,回报社会?出示梁启超和毛泽东的名言,对学生提出希望。

  2.分发《课后拓展训练案》,如果有时间就当堂完成一部分必做题。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9.知法守法依法维权教学目标1.懂得正确行使权利,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2.知道正确行使权利有界限,维护权利守边界。

  重点难点重点:懂得正确行使权利,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难点:知道正确行使权利有界限,维护权利守边界。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讲课之前,老师向你们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假如你在马路上行走,有人欺侮了你,你会怎么办?回答得很好,我们当中有些人表现出了一种无畏的英雄气概,但这并不是最理想的处理问题的方式,如果遇到拦路抢劫的事,我们最好能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做一个知法守法的好少年。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九课--《知法守法依法维权》。板书课题:《知法守法依法维权》一课向我们介绍了用法律保护自己,不违犯法律,那么,是怎样做的呢?二、讲述故事,激情明理:

  1.创设情境、讲述故事。

  2.提出问题,引导明理:问题:

  1.当别人对你强行搜身时,你是怎样做的?2.你为什么不让家人去报复?如果去报复后会造成什么后果?③你为什么能受到别人的称赞?3.师生共议,明确道理。学生议论,教师小结。

  小结:1.你在被别人拦住,遭受恐吓的时候,并没有被吓倒,他勇敢地站在3那里,冷静地劝说那几个人;

  当那几个青年强行对他搜身时,你利用自己所学的法律知识保护了自己,指出了他们的行为触成了犯罪。假如你是你,你这时会怎样做?说的很好,我们要用法律保护自己,首先必须知法、懂法,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必须多学法律知识,只有掌握了法律知识,才能知道什么是违法犯罪,才能在自己受到伤害时保护自己。

  2.是的,你清楚地知道:如果哥哥去找他们,一定会用暴力报复他们,而使用暴力去报复人是违法的,因此你不让哥哥去找他们。你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是避免了一场流血事件,二是使哥哥免于违法。当然这一切都是与你知法守法分不开的。假设这件事发生在你身上,你的亲人要去报复别人,你会怎样做?假如那几个青年是你的亲人,你又会怎样做?小结:以后,我们一定要多学些法律知识,不做违法的事。假如我们的亲人要做违法的事,一定要劝阻。如果已经做了违法的事,一定要劝说他们到公安机关自首。让我们共同努力,维护社会治安,做一个知法守法的好少年,好吗?③小结:你之所以受到人们的称赞,是因为他平时学习了很多法律知识,知道用法律去劝阻别人不违法,模范地做到了学法、知法、守法。

  三、拓宽知识,深化明理:列举事例,强化明理。

  你是我们青少年学法、知法、守法的典范。有谁知道我们身边知法守法的事迹吗?小结:你们说的这些事迹,有很多老师也知道,他们一方面自己遵纪守法,另一方面用法律终止别人违法,虽然不是轰轰烈烈的壮举,却维护了社会的安宁,我们要向他们学习。

  四、对比讨论,辨析明理:

  1.“少年儿童是国家的小公民,应该学法、知法、守法。“小结:少年儿童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有权利和义务维护祖国的安定,因此应该学法、知法、守法。

  2.“少年儿童天真活泼,不应该受法律的约束。“小结:天真活泼并不是无拘无束,少年儿童的天真活泼是在以纪律和法律为前提条件下的天真活泼,所以也应以遵纪守法为先决条件。

  ③“你准备怎样做一个知法守法的好少年。“小结:从小学法、知法、守法,31同时要运用法律知识劝阻别人的违法行为,为维护社会的安定做出贡献。

  五、简单总结,激情导行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张你运用法律知识保护自己的同时,终止了个别人的违法行为,是我们学习的楷模。希望你们从小做起,从现在做起,认真学习法律知识,从小遵守纪律,长大遵守法律,做一个知法守法的合格公民。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32

篇十: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安排

  一、学情分析:

  随着留守儿童的日益增多,这些孩子缺乏家庭教育,这就要求教师加强对其予以行之有效的教育和引导,让他们尽快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材分析:

  教材编排共设四个单元,第一单元:我们的守护者,第二单元:我们是公民,第三单元:我们的国家机构,第四单元:法律保护我们健康成长,教材内容围绕法律、法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基本制度、国家机构等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成为一个整体,课型通过插图和典型事例,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自己在受到法律保护的同时,也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做一个合格的小公民。

  三、教学目标:

  1.教育学生,懂得生活离不开法律、法规,同时也要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权利。

  2.树立宪法意识,了解法律的作用,体会自己受到法律保护的同时,也应当遵守法律,法规。

  3.识记宪法、国家机构的含义、组织体系等。

  4.初步了解自己拥有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树立有权利也有义务的观念。

  5.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学习做人,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品德和学习习惯,乐于探究和热爱生活的儿童。

  四、教学重难点:

  1.要求学生懂得生活中离不开法律、法规,要做守法的公民。学会利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

  2.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以便参与社会的能力。

  3.让法治意识贯穿于学生的生活,切实做好学生良好的品德和习惯养成教育。

  4.认知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树立宪法意识。

  五、教学措施:

  1.让“四种能力”的培养贯穿于课堂教学,转变过去满堂灌的教学观念。

  2.课堂教学应体现对儿童的尊重,理解和关注,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道德与法治。

  3.建立学习小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孩子们在实践中体验,在交流中感悟,享受健康的学习生活。

  4.用课件进行教学,力求课堂的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品质,及时与学生沟通,搞好师生关系。

  六、教学进度

  周

  次

  日

  期

  一

  9.2—9.6二

  9.9—9.13三

  9.16—9.20四

  9.23—9.27五

  9.30—10.4六

  10.7—10.11七

  10.14—10.18八

  10.21—10.25九

  10.28—11.1十

  11.4—11.8十一

  11.11—11.15十二

  11.18—11.22十三

  11.25—11.29十四

  12.2—12.6十五

  12.9—12.13十六

  12.16—12.20十七

  12.23—12.2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

  法律是什么

  法律作用大

  宪法是根本法

  公民意味着什么

  我是中国公民

  公民的基本权利

  国家机构有哪些

  国家机关的职权

  期中复习

  期中检测

  人大代表为人民

  责任在肩,人民在心

  权利受到制约和监督

  我们受特殊保护

  特殊关爱,助我成长

  知法守法,依法维权

  依法维权有途径

  2备

  注

  十八

  十九

  二十

  12.30—1.31.6—1.101.13—1.17复习、考试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制全册教案

  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正当权益,懂得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理解法律保护是未成年人的特别需要,感受法律保护对未成年人的意义。

  能力目标:学会运用法律来积极有效地维护自己的权利。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法律的保护就在我们身边,我们要增强法律意识,依法保护我的正当权利。

  教学重难点及关键

  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法律保护公民的正当权利,当公民权利受到侵犯时,应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教学难点:理解法律保护是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特别需要。

  教学方法:自主预习,情景体验,分组探究,交流展示,归纳提升,达标测试。

  教法:提问法,讲解法,讨论法

  学法: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法

  教具及学具准备:小品表演、案例搜集、了解有关法律的一些规定。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与设计

  一、导入新课:

  师:我们渴望平静、和和美美的生活,但社会生活并非如此。请欣赏

  同学给我们带来的小品表演。

  小品表演:

  学生表演引言中的汪菁、杨依、王浩权利被侵害的三个片段。

  师:同学们,在你们的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情况呢?面对这些情形,你觉得是继续忍受还是可以想别的办法解决呢?

  学生讨论,分别发表意见,说出多种解决方案,如通过新闻媒体披露,运用社会舆论的压力解决;推举代表与对方交涉,协商解决;到政府的有关部门反映情况;把对方告上法庭,通过司法途径解决。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生活中权利受到侵害时,我们可以运用法律来积极有效地维护自己的权利,法律保护就在我们身边。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第五单元第一节“生活中的法律保护”

  二、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正当权益,懂得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2)理解法律保护是未成年人成长的特别需要,感受法律给予未成年人特殊保护的意义。

  三、学生自主学习,了解本堂课的主要知识点:

  (1)如何理解法律保护公民的正当权利?

  (2)说说我们在家中、在学校、在社会中所享有的一些权利?

  (3)为什么我们未成年人健康成长需要国家法律的特殊保护?

  (4)有哪些保护未成年人正当权利的专门法律?

  学生边看书,边把问题批在相关课文的上面,并将答案打记出来。

  交流自主学习的结果。

  四、分组探究、展示交流:

  1、你说我说大家说:除了课文中提到的几种权利,你还知道我们享有哪些权利?

  学生分组探究,代表发言交流探究成果。

  教师指导:1、政治权利: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等政治自由;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权等。

  2、人身权利:人身自由权、生命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荣誉权、名誉权、隐私权等。

  3、财产权利:个人财产所有权、财产继承权等。

  4、受教育权。

  5、司法保护权。

  2、根据引言部分所说的汪菁、杨依、王浩的情况,你认为他们分别可以怎样依法维权?

  学生分组探究,代表发言交流探究成果。

  教师指导:利用法律来进行维权主要依靠法律手段,通过执法机关来进行维权行动。

  (1)、汪菁案例解决的途径:上诉到工商部门、城管部门等,由他们出面进行依法取缔;去法院起诉,要求停止侵害,进行赔偿。

  (2)、杨依维权的途径:反映到卫生防疫部门,依法处罚小饭店;上诉到法院要求民事赔偿等。

  (3)、王浩可以拨打110报警,由公安部门配合抓获敲诈者。

  3、作为未成年人,一般会有哪些不法侵害发生?把你知道的案例与大家分享。

  学生分组探究,代表发言交流探究成果。

  未成年人的侵害有来自社会的,还有来自家庭和学校的。如:

  被社会青年敲诈勒索。被流氓或坏人殴打。被人拉拢看黄色书刊、录像等。被坏人抢夺钱财或被骗钱财。被家长或学校老师殴打、体罚。雇佣童工。有些娱乐场所、网吧引诱未成年人进入等。有些厂家、商家销售不合格食品.4、你认为应如何防止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事情发生?

  学生分组探究,代表发言交流探究成果。

  全社会共同参与,齐心协力,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构建良好的社会环境。

  加强管理,加强理想、道德、法制、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等教育,提高未成年人的素质,增强未成年人的法制观念

  注重修养,善于引导,家庭和学校为未成年人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和学习环

  境。

  5、阅读课文中提供的少年犯罪的案例,谈谈怎样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学生分组探究,代表发言交流探究成果。

  教师指导:全社会共同参与,齐心协力,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构建良好的社会环境。

  加强管理,加强理想、道德、法制、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等教育,提高未成年人的素质,增强未成年人的法制观念。注重修养,善于引导,家庭和学校为未成年人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和学习环境。

  板书设计:

  认识法律,懂法知法

  2宪法是根本法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正当权益,懂得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理解法律保护是未成年人的特别需要,感受法律保护对未成年人的意义。

  能力目标:学会运用法律来积极有效地维护自己的权利。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法律的保护就在我们身边,我们要增强法律意识,依法保护我的正当权利。

  教学重难点及关键

  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法律保护公民的正当权利,当公民权利受到侵犯时,应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教学难点:理解法律保护是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特别需要。

  教法:自主预习,情景体验,分组探究,交流展示,归纳提升,达标测试。

  学法: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法

  教具及学具准备:幻灯片,情景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及设计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板书)

  一、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板书)

  学生回顾前面所学知识:

  出示图片:打击犯罪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依法行政。

  依法治国首先应该依据哪部法律?

  学生回答(略)。

  教师归纳:宪法是实行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

  出示图片:宪法

  因为宪法规定了我们国家的性质、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等根本问题。

  学生齐读教材中关于宪法第一条第一、第二款规定。

  教师:你还知道其他根本问题的相关内容吗?

  活动一:知识抢答一

  (1)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的根本任务是什么?(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公有制为主体、多

  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4)公民的基本权利有哪些?(平等权;政治权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社会经济权利;文化教育权利;妇女的权利;婚姻、家庭、儿童和老人的权利;华侨、归侨和侨眷的正当权利。)

  (5)公民的基本义务有哪些?(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依法纳税。其它:公民有劳动的义务;有受教育的义务;夫妻双方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

  (6)国家的标志是什么?(国旗、国徽、国歌。)

  ……

  教师作好各组抢答结果记录。

  建国以来,我国先后颁布过四部宪法,1982年宪法是现行宪法,曾做过四次修订。它由序言和总纲、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国旗国歌国徽首都四章构成。

  板书设计

  树立宪法意识,知法懂法不犯法

  3公民意味着什么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①知道公民的身份从何而来以及什么是国籍。

  ②认识居民身份证并懂得它的作用和重要性。

  2.能力目标

  培养树立学生的公民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作为中国公民的自豪感,能维护中国公民的形象。

  教学重难点及关键

  【教学重点】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教学难点】懂得宪法和普通百姓生活息息相关,树立宪法意识。

  教法:自主预习,情景体验,分组探究,交流展示,归纳提升,达标测试。

  学法: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法

  教具及学具准备

  1.教师应就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做专门的学习和了解。

  2.教师应当了解学校所在地区的人民代表,并与其联系,争取得到他们的支持。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及设计

  一、目标解读、预习反馈

  1、导出新课,解读《导学案》的学习目标:

  (1)课件展示不同身份人群的图片。

  (2)谈一谈你是怎么理解中国人,美国人等不同身份的。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二单元的第一课《公民意味着什么》。通过本课学习,同学们至少要达到以下两个目标:1、知道公民的身份从何而来以及什么是国籍。2、认识居民身份证并懂得它的作用和重要性。

  2、检查《课前预习案》的“预习自测”部分,学生汇报。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疑难问题”合作探究,交流展示:小组内合作,解决不了的问题,老师精讲点拨。

  1、课件出示第23页的知识窗。

  交流:你知道国籍是什么?它是怎么获得的?

  2、认识身份证。

  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一个小卡片,它能代表我们的身份,那就是身份证。

  一:先说一说身份证是什么样子的?居民身份证的正面和背面分别印有哪些信息?居民身份证上独一无二的信息是什么。

  ---公民身份证号码

  二:了解身份证号码的不同含义。

  公民身份证号码由18位数字组成,各有不同的含义:第1--6位是地址码,7---14位为出生日期码,15---17位为顺序码,第18位为校验码,如果校验码为10,则用x代替。

  3、三:公民身份证的有效期。(课件出示课本25页相关链接)

  4.身份证用处知多少?

  住酒店办理住宿登记

  机场办理登机手续

  在邮局邮寄物品

  在自助取票机上打印火车票

  在手机营业厅办理业务

  板书设计

  做合格公民,树立良好形象

  4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让学生初步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2、普及相关的法律知识。

  3、提高学生法律意识,初步建立运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及关键

  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对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规定

  明确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构建法治意识

  教法:自主预习,情景体验,分组探究,交流展示,归纳提升,达标测试。

  学法: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法

  教具及学具准备

  1.教师应就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做专门的学习和了解。

  2.教师应当了解学校所在地区的人民代表,并与其联系,争取得到他们的支持。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及设计

  1、故事导入

  师:《闻鸡起舞》《中流击楫》

  师:祖逖、刘琨的英勇行为让我们敬佩不已。

  同学们,你们已经年满十周岁了,相对于一二年级的小弟弟、小妹妹,你们长大了,长高了,也更加懂事了。你们有自己的道德要求,让“学法、知法、守法、用法”

  成为你们的习惯,因为法律就是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

  师:这节法制课我们来学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2、公民、权利和义务的概念

  看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引导理解概念)

  学生自由发言讨论,师总结解释概念。

  师: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3、权利的范畴

  你们生活在家庭、社会和学校中,每一个成年人都有责任保护你们。了解自己

  11的权利,知道权利被侵害后如何保护自己,是十分必要的,相信学习了本课之后同学们会有所收获。

  师:描述案例1情景

  课件演示《宪法》中密切联系小学生的权利的条款。

  4、义务的范畴

  说完了权利我们再来看看我们的义务。请先看案例2,课件出示案例2。

  师:从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学生自由交流。

  师:义务是我们必须去做的事情,宪法中对公民的义务也做出了详细的规定:(课件出示)指名读。

  5、知识拓展

  不仅我们国内的法律对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就是国际上也出台了许多法律法规来保护少年儿童的权利。

  课件出示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指名读。

  6、知识梳理

  本节课我们学习到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知道了小学生也是公民,也具有和成年人一样的法律赋予的权利,就是在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中都有明确的规定。涉及保护我们少年儿童的法律还有很多很多,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等等,我们会在今后的学习中慢慢接触,希望法律改变你们的生活。

  板书设计

  做合格公民,做国人骄傲

  125国家机构有哪些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1)识记国家机构的含义

  (2)识记国家机构的组织体系

  (3)识记我国国家机构的设置

  (4)理解国家机构与国家性质、国家职能之间的关系

  (5)理解中央国家机构的职权和活动组织原则

  (6)运用国家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组织活动中的对人民负责原则原理说明依法治国及加强廉政建设的必要性

  2、技能目标:

  (1)培养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辩证的分析国家机构与国家性质、国家职能之间的关系

  (2)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方法,认清资本主义国家机构的本质

  (3)理解并能坚持做到依法治国的各项要求,做一个守法、护法公民

  3、价值目标

  (1)通过对依法治国原则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守法意识。

  (2)培养学生强烈的国家意识和国家认同观念

  教学重难点及关键

  教学重点:

  1、国家机构与国家性质、国家职能的关系

  2、准确理解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活动原则

  13教学难点:

  1、我国国家机构的活动原则

  2、什么是人民法院的独立审判权?人民法院为什么要独立行使审判权?

  3、正确理解人民检察院的法律监督权,人民检察院为什么要独立行使法律监督权?人民检察院法律监督的主要内容包括:

  4、国家主席(难点、易错点)

  教法:讨论法,讲述法,比较法。

  学法:合作交流法,自主探究法

  教具及学具准备:课件,素材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及设计

  五、教学过程:

  1、用电脑把第一课的主要内容显示一遍,这样做既可以帮助学生回忆第一课的知识,又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同时也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和知识的内在联系上,把握本课的教学内容,因为本课关于国家机构的知识是第一课有关国家基本理论知识的继续和拓展。

  2、让学生准确回答国家性质与国家职能的关系。

  教师可以在黑板的副板书位置上写出国家性质与国家职能的关系,以便学生加深印象。

  3、教师小结:我们通过近一个月的政治课学习,知道了国家是统治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政治权力机关,国家作为阶级统治的工具,担负着一系列对内对外职能,那么,国家要靠什么来行使国家权力。实现对内、对外职能呢?这个问题就是我们这一课所要研究的问题。

  一、国家机构及其组织体系(板书)

  前边我们复习了关于国家职能,即国家在实现阶级统治与社会管理中担负的职责和功能,实现阶级统治,实施对社会的管理,需要一定的物质载体,这个物质载体就是国家机构。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国家机构问题。

  141、国家机构的含义(板书)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42页第一自然段,然后回答:什么是国家机构?

  在学生看完第42页第1段后,总结:统治阶级为行使国家权力而建立起来的一整套国家机关的总和,就是国家机构。

  结合投影,引导学生分析国家机构的含义。首先,提出问题:为什么要建立国家机构?如果学生答出是为了行使国家权力,就一定要问:是所有的阶级都能行使国家权力吗?要让学生完整答出是统治阶级为行使国家权力。

  (1)国家机构是国家机关的总和。(板书)

  从纵向看它包括:中央国家机关、地方国家机关

  从横向看它包括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暴力机关

  请同学们看课本第42页,第2自然段,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国家性质与国家机构的关系?为什么是这种关系?

  (3)国家行政机关。(板书)

  行政管理一词是指一切社会团体、社会组织为了一定的目标而进行的组织和活动,一般具有指挥与执行两层意思。而负责行政管理的机关就叫行政机关。如果是管理国家行政事物的机关,那就是国家行政机关,又称国家管理机关,通常也称为政府。

  行政机关产生的方式:有的由立法机关产生,比如议会制国家,由议会中的占多数席位的政党组阁;有的由选举产生,比如总统制国家,由直接或间接选举产生。

  现代各行政机关及其首脑的称谓不同,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七国首脑会议参加者,各国的行政机关与首脑的称谓都有哪些?

  (学生议论,教师归纳。)

  行政机关的名称有内阁(这词源于法国,是国王单独会见侍从的私人房间或开秘密会议的小房间)、政府。首脑的称谓有首相、总理、总统。像英国叫首相、日本叫总理、法与美国总统。内阁成员有的大臣,有的叫部长。世界上也有的国家的行政机关叫部长会议,行政首脑叫主席,我国的行政机关是国务院,行政首脑叫总理。

  15板书设计

  司法机关,维护和平

  6人大代表为人民

  学习目标

  1.初步了解共和国、公民、人民代表三个概念的含义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2.知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内容和作用。

  3.知道人民代表是代表人民利益的。

  4.初步了解人民代表的工作方式。

  教学重难点及关键

  教学重点: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我国公民参加国家管理的一项最基本的政治权利。

  教学难点: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我国公民参加国家管理的一项最基本的政治权利

  16教法:讨论法,讲述法,比较法。

  学法:合作交流法,自主探究法

  教具及学具准备:课件,素材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及设计

  1.导入。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23页上方的课文。教师在黑板上板书“共和国”“公民”“人民代表”三个概念,请学生就自己对这三个概念的理解自由发表意见,教师不必判断正确与否。教师应告诉学生,今天的学习就是要帮助他们深入认识和理解这三个概念。

  2.探究活动。教师引导学生逐一讨论上述三个概念。

  共和国

  “是一种国家性质,即国家是什么样的。除了共和国,还有其他体制的国家,如封建国家。我们国家几千年来一直是封建国家,而共和国是没有皇帝、国王的国家。封建国家是属于君主的,共和国则是属于人民的。”

  公民

  “在封建国家,国家的主人是皇帝、国王等君主。在共和国,国家的主人是公民。那么,什么是主人?同学们认为主人是什么样的人?”可以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家庭进行思考,引导他们得出如下意见:“主人是可以做主的人,比如决定各种事情,在家庭里如要不要买房子、买什么样的房子、买什么地方的房子,要不要让孩子参加围棋班,假期是回老家走亲戚还是外出旅游,只有自己家的人才能决定(小学生也是小主人)等,外人不能替家庭的人做决定,这个家庭的人才是主人。又如,有的同学可能养过小猫、小狗等宠物,对于这些宠物,你们就是主人,你可以决定是不是带它出去、到哪里去、什么时候去,决定喂它吃什么、什么时间替它洗澡等,总之替它决定许多事情,甚至决定它的命运―――是不是把它送人等。”

  “作为国家的主人意味着什么呢?那就是要管理国家中发生的各种事情,要对国家负责。我们国家的主人是所有的公民,所有的公民都要管理国家,对国家负责。而在封建国家,只有国王或皇帝才能做决定,而且他可以决定所有人的命运。”

  公民怎样管理国家的各种事情呢?我们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了解到一种,就是自

  1己直接参加投票选举,比如自己选举居委会、村委会,直接参与决策;又如,虎子所在村的全体村民投票决定开办土豆加工厂等;再如,同学们自己也亲身经历了选举班委会的活动,自己投票选出了班旗和班徽。不过,如果所有的事情都让每个公民去讨论、决定和投票,是不是可能?”请学生参考教科书进行发言,将他们的意见引导到选举代表的答案上来。

  人民代表

  “所有的公民都有权利对国家的事情提出批评和建议。但是,我国有13亿公民,不可能所有重大的事情都让大家停下自己的工作去讨论、决定,所以必须选举代表。人民代表就是由公民选举出来,代表公民参加国家或地方管理的人。”在此基础上,可以让学生再学习教科书第23页的课文。

  3.阅读讨论。教师提问:“人民代表是怎样工作的?”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23~24页,通过提问确认学生基本清楚了学校门口设立安全标志的过程,尤其是小学生和姚老师在这个过程中都做了些什么,并且用左侧方框中的文字加以强调和概括。

  4.小组准备。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布置任务:“同学们从教科书上了解了人民代表是怎样工作的,我们每个小组在下次课上要完成一个任务,通过模拟活动,表现一位人民代表代表公民对地方或者国家的事情提出建议。”教师应提醒学生参考教科书中提到的姚老师是怎样做的,人民代表工作的基本原则―――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然后让学生准备。教师巡视并为学生提供帮助。每个小组应当有一个同学模拟人民代表,其他同学模拟普通公民。要表现出通过公民向代表反映意见、提出要求、人民代表了解情况、写出提案、告诉公民自己准备怎样在代表大会上提出等完整的过程。教师应提醒学生,要设计好在自己的小组中普通公民是什么人,应当与他们所反映的问题和要求一致,比如,农民反映假种子问题、某地居民要求本地的企业解决排放污水问题等。

  板书设计

  人民代表为人民,带领人民奔小康

  17权利受到制约和和监督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明确对权力制约和监督的必要性。明确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在于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认识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明确对权力制约和监督的意义。

  2、能力:提高归纳与分析的能力。归纳监督政府权力的若干途径,分析政府依法行政和接受民主监督的重要意义,分析建立健全权力监督机制的内涵等。利用教材提供的情景和问题,就有关政府依法行政和权力监督体系的内容,提高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初步探究学习的能力。学会辩证地认识问题。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权力。学会行使对政府的监督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权力的两面性,形成正确的权力观。认识人民监督政府是民主政治的重要标志,培养行使民主监督权利的政治素养和公民意识。了解相关加强和改进政府工作的信息,体会我国政府推进依法行政、进行科学民主决策和接受人民监督的重要意义。明确我国行政监督体系的作用,相信我们的政府是法治政府。

  教学重难点及关键

  1.明确政府接受监督的重大意义。(重点)

  2.理解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具体要求。(重点、难点)

  教法:讨论法,讲述法,比较法。

  学法:合作交流法,自主探究法

  教具及学具准备:课件,素材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及设计:

  师:同学们,在我国,政府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政府要依法行政,但是滥用权力时有发生,怎样确保权力依法行使呢?今天我们共同探讨这一问题(板书: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

  1课堂探究活动一:

  教师提问:1、同学们,大家讨厌贪官吗?为什么?

  2、你心目中的好官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自学教材46页第一段和47页最后一段,了解权力的两面性及为什么要对权力进行监督和监督的意义。

  结论一:为什么监督政府

  教师点评并总结:权力是把双刃剑,为防止权力的滥用,就要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这样才能保证政府行使权力是为人民谋利益的。监督政府的意义,课堂探究活动二:

  教师提问:这些官怎么就成了贪官了呢?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展示贪官语录。

  教师总结:究其原因有两个:一是思想根源,二是制度根源。

  教师提问:你认为思想根源和制度根源哪方面的完善能更直接有效的减少“贪官”?

  学生自由回答。

  结论二:怎样监督政府

  教师点评: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这个机制,一靠民主,二靠法制,二者缺一不可。我国行政监督体系是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的有机结合。

  展示相关图片。

  课堂探究活动三:

  讨论:公民的监督和政府自身的监督哪个更有效?

  学生自由发言

  播放视频:焦点访谈《督查到底,追责到人》了解行政系统内部的监督。

  结论三:我国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

  2教师总结:两者相结合才最有效。

  指导学生结合教材47页图了解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

  练习:几种监督方式的区分

  教师:政府也自觉接受监督,建立公开办事制度,这就是阳光工程。就你最关心的问题,打市长热线询问

  板书设计

  权利的行使,大家共同监督

  8我们受特殊保护

  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明确未成年人需要特殊保护的意义,体会今天的我们受到法律的特殊保护。

  能力:能够认识和判断哪些是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现象和行为,提高辨别是非、美丑的能力。

  知识:了解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基本内容。

  教学重点:我们为什么受法律特殊保护,法律怎样保护我们健康成长。

  教学难点:学校保护、家庭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辨析。

  教法:讨论法,讲述法,比较法。

  学法:合作交流法,自主探究法

  教具及学具准备:课件,素材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及设计:

  一、引入新课

  1、导入语:同学们,我们平常乘车会给那些人让座?因为老弱病残孕是弱势群体,要受到全社会的特殊关爱。同样,我们未成年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有可能受

  21到来自各方面的侵害,也需要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法律来保护我们。

  2、课件展示课题:《我们受法律特殊保护》

  二、讲授新课

  ㈠、我们需要特殊保护

  过渡性交流:我们受法律保护,这里的我们指的是谁?未成年人指那些人?

  〖情境互动动一〗(见课件)情境再现:上述这些图片和和情境案例,给我们的感想是什么?结合以上图片和案例,你能说出未成年人为什么需要特殊的保护吗?(P63+序言)结论:未成年人很容易受到侵害。

  原因:①、现实方面:我们生活的环境是复杂的,存在着不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因素,在我们成长过程中,时常会受到一些不法侵害。②、自身方面,未成年人有许多弱点和不足:未成年人生活经验不足,各方面不够成熟,辨别是非和区分良莠能力较差;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不够强,容易遭受不法侵害。

  结论:我们需要法律给予特殊保护。

  过渡性交流:除了上述原因外,你认为还应该有什么原因?让我们一起来观看一个视频吧。

  〖情境互动二〗(见视频)想一想:党和国家领导人为什么要重视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

  原因: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对国家和民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未成年人是党和国家的希望,是中华民族的希望,我们的健康成长关系着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富强。结论:我们需要法律给予特殊保护。

  过渡性交流:通过上述的分析了解,请同学们一起来分享一下我对“青少年为什么要受到法律的特殊保护”的总结,大家对照自己的理解,看一看你总结的对吗?

  我的小结:青少年为什么需要受到特殊保护?

  1、自身方面,未成年人有许多弱点和不足:未成年人生活经验不足,各方面不够成熟,辨别是非和区分良莠能力较差;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不够强,容易遭受不法侵害。

  222、国家方面:我们是党和国家的希望,是中华民族的希望,我们的健康成长直接关系着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富强。

  3、现实方面:我们生活的环境是复杂的,存在着不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因素,在我们成长过程中,时常会受到一些不法侵害。

  ㈡、法律保护我们健康成长

  名言欣赏:马克思名言(见课件)。

  过渡性交流:(益智小测验)为保护我们健康成长,家庭、学校、社会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下边我们进行一个益智小测验,看谁能首先分辨出下面图片中我们都受到了来自哪些方面的保护吗?请举手回答。

  调查报告(见课件):你还能列举身边的来自家庭、学校、社会方面保护未成年人的典型事例吗?

  温馨小提示:父母对我们悉心照料;老师对我们进行安全教育;学校进行危房改造;对未成年人免费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

  智慧展示台(见课件):结合上述情境材料,你能说说家庭、学校、社会对我们的健康成长有什么重要作用吗?(P65正文)过渡性交流:家庭、学校和社会各界自觉履行职责对我们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社会生活环境是复杂的,也存在着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因素,面对下列情境,你会怎样做?你认为最有效的方法是什么?

  学生交流,得出结论:运用法律手段,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因为法律保护我们健康成长。

  过渡性交流:为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有效地制止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行为,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我国许多法律法规都对保护未成年人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还制定了两部专门法律从家庭、学校、社会、司法四个方面具体规定了在保护未成年人方面的法律责任。你知道这两部专门法律是什么法律吗?你知道还有那些法律对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也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板书设计

  司法保护,民族崛起

  23..9知法守法,依法维权

  学习目标

  一、教学目的:

  加强法制教育宣传,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养成学法、懂法、依法办事的好习惯,有效地树立和维护学校良好的学风以及社会的稳定发展。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强法制教育宣传,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养成学法,懂法,依法办事的好习惯,有效地树立和维护学校良好的学风以及社会的稳定发展。

  三、知识技能目标:

  让学生更了解法律,并知道法制教育的重要性,使学生在遇到某些情况下(如:被打劫、勒索等)懂得如何运用法律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教学重难点及关键:通过案例分析和学生参与讨论事例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

  教法:讨论法,讲述法,比较法。

  学法:合作交流法,自主探究法

  教具及学具准备:课件,素材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

  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已逐步成为全社会的共识。然而,社会各方面的保护和帮助还要通过未成年人的配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家长,24教师和社会不可能时时刻刻呵护着未成年人,未成年人只有自己长本事,才能有效防范来自社会生活中的侵权侵害。所以,在加强来自家庭,学校,社会保护的同时,未成年人尤其是未成年中学生认真学习法律知识,依法自律,正确对待父母和学校的教育,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则十分必要。

  (观看法制教育视频)

  小组讨论,并用气泡图等各种形式记录,小组派代表发言,各组参与讨论。

  (一)正确对待父母和学校的教育

  随着年龄的增长,未成年学生的独立自主意识逐渐增强。未成年学生的独立自主的意识是很可贵的,有些未成年学生对家长和教师的教育缺乏正确的态度。如认为父母“赶不上潮流”。对父母的话听不进去,甚至动不动就与父母顶撞,耍态度,发脾气;对教师的批评教育很反感,认为是和自己过意不去。如果连教师,家长的正确教育也不接受,那就很容易在生活的道路上出现偏差。

  (二)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未成年人应该懂得,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自我保护最有效的措施是求助法律。依法维权不仅能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而且是维护法律的尊严。

  (三)中学生预防侵害的基本原则与基本方法:

  原则:

  1、依靠法律,预防违法犯罪对自己的侵害

  中小学生要明确,依靠法律是预防侵害的首要原则是自我保护的必备武器。依靠法律,必须学法、知法,掌握必要的法律知识.要弄清什么是合法,什么是违法;什么是无罪,什么是犯罪;什么是自己的义务,权利和合法权益,什么是受到侵害。还要弄清家庭,学校、社会、司法对未成年人保护的内容和法律责任。要依法履行自己的义务和行使权利,并在违法犯罪行为对自己形成侵害时,能够依靠法律手段进行自我保护。要做到:一克服“害怕对方报复,干脆自认倒霉”的错误思想;二克服“管它三七二十一,我私下找人报复”的错误做法。总之,就是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自我保护,而不能用个人感情代替政策、法律。

  2、依靠组织,预防违法犯罪对自己的侵害

  25这里所说的组织,一般是指侵害发生地或自己所在的街道办事处、派出所、居委会、村委会、学校等部门。

  3、依靠群众,预防违法犯罪行为对自己的侵害

  包括中小学生家长在内的广大群众,对破坏社会治安,危及中小学生人身安全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活动深恶痛绝,盼望通过综合治理和“严打”使社会稳定,中小学生受到保护而健康成长。群众的眼睛雪亮,智慧丰富,威力无穷,不断涌现出保护少年儿童,见义勇为的好市民,好青年,好干部。所以当中小学生受到违法犯罪分子的侵害时,要千方百计地求助身边的群众,共同来对付坏人。当群众勇敢而义无反顾地和违法犯罪分子做斗争时,违法犯罪分子将成为过街老鼠,无藏身之地,遭灭顶之灾。

  4、依靠智慧,预防违法犯罪行为对自己的侵害勇于斗争,相信正义必将战胜邪恶;不能怯弱,不能束手待毙,不能让坏人为所欲为,这是中小学生预防侵害的必要前提。但是,中小学生年龄较小,身单力薄,在面对违法犯罪分子时,要强调善于斗争。要依靠自己的聪明智慧,机智巧妙地战胜敌人,保存自己.电影《平原游击队》中的游击队长李向阳说:“要想抓住狐狸,就得比狐狸狡猾。”《鸡毛信》中的海娃就是把鸡毛信藏在羊群头羊的尾巴下,躲过日本鬼子的搜查,胜利地完成了送重要情报的任务;小兵张嘎也是眉头一皱,计上心来,想出招数中,战胜愚蠢的敌人。

  板书设计

  知法守法,维护和平

  26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各单元知识要点归纳

  第一单元

  我们的守护者

  1.我们生活在法律中,法律规范着我们的(行为),保护着我们的(权利),协调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法律就在我们身边,时常与我们相伴。

  2.法律保护了我们的权利。在法律的规定下,我们享有(人生)权,(财产)权,(受教育)权等权利,学习知识、快乐成长。

  3.法律规定了我们的义务。纪律、道德和法律规范着我们的行为。与纪律、道德不同,法律由国家制定和颁布,具有(强制力)和(权威性)。所有社会成员都要(遵守)法律,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依法履行自己的(义务)。

  4.(法律)调整社会关系,保护合法权益,维护公共秩序。大到国家的(政治)生活,小到个人的(家庭)生活,处处都有法律的身影。

  5.刑法是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刑法规定了什么样的行为是犯罪,对于犯罪应该给予什么样的惩罚。刑法惩罚犯罪,保护人权,保卫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

  6.民法是维护人们(日常生活秩序)的主要法律。民法保护了我们的生命、(健康)、(名誉),保护我们的房屋、(用具)、(储蓄),民法指导人们签订和履行合同,调整生产、(贸易)、(消费)等社会关系。

  7.除了刑法和民法,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还有行政法等法律。行政法约束(行政机关)的权力,督促其履行自己的(职责),管理公共事务,为公众提供服务。

  8.在法律的大家庭里,这些不同的法律调整不同领域的社会关系,发挥不同的功能。它们规范着人们的(行为),保障着社会的(生产)、(生活)秩序。

  9.作为社会生活的基本规则,法律为我们设定了(行为准则),提供了(外部保障),维护着我们的正常生活。

  10.法律如同指南针,告诉我们行为的(方向)。法律保障我们可以选择自己的生活;法律督促我们积极承担起对他人、(社会)和(国家)的责任。

  11.法律如同尺子,衡量我们行为的(对错)。合法的行为受到(保护),违法的行为受到(制裁)。当争议和冲突发生时,国家行政、司法机关依据法律作出公正的处理。

  12.法律如同武器,是保护我们的坚强盾牌。当我们的合法权益遭受侵害时,要善于运用(法律)武器,依法维护自己的权利。如果经济困难,可以通过(法律援助),获得政府

  2提供的免费法律服务。

  13.人人依法享有(权利),人人依法履行(义务)。在法律的指引和保护下,个人和家庭快乐、幸福,社会与国家公正、和谐。

  14.宪法是国家根本法,是制定其他法律的(基础)和(依据)。它规定了一个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规定了公民所享有的基本(权利)和必须履行的基本(义务)。同时,宪法也规定了行使国家权力的各个国家机关,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法律(权威)、法律(地位)。

  15.我国现行宪法是(1982)年(12)月(4)日颁布的。(2014)年,我国将(12)月(4)日设为国家宪法日,并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宪法宣传教育活动。国家设立宪法日具要重要意义。

  16.国家宪法日的设立,不仅是增加一个纪念日,更是全民的宪法(教育)日、(普及)日、(深化)日,有助于形成举国上下尊重宪法,宪法至上,用宪法维护人民权益的社会氛围。

  17.《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浴血奋斗的结果。国家宪法日的设立,让宪法意识植根人心,这正是(忠于)宪法、(维护)宪法的具体体现。

  18.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管理国家。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19.国家宪法日一年只有一天。但是我们对宪法的认识,不能止于这一天。通过丰富多彩的宪法传宣传教育活动,我们能更好地(学习)宪法,(了解)宪法。在社会生活中,我们更要做到(遵守)宪法,(维护)宪法,保证宪法实施。

  20.在法律体系中,宪法与其他法律法规不同,它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是国家的(根本)法。树根给枝叶输送营养,枝叶在树根支撑下成长。宪法就如同(树根),其他法律就好比繁茂的(枝叶)。

  21.宪法是国家(总章程),规定国家和社会生活中最(重要),最(根本)的问题,其他法律只规定社会生活某些方面的内容。

  22.在我国,其他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任何法律不得与宪法相抵触。

  23.我国宪法保护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防止国家机关(滥用权力)。任何公民的享有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的同时,也必须履行宪法规定的基本(义务)。

  24.一个国家必须有一个最高的法律权威,任何人都必须在这个权威规定的范围内活动,2这个权威就是(宪法)。

  25.树立宪法权威,要求我们必须掌握(宪法)知识。了解宪法如何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以及国家(机构),我们就能体会它在国家和国民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知道它是我们行动的根本(依据)。

  26.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从事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都没有超越宪法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的行为都应该得到(追究)。

  第二单元

  我们是公民

  1.在家里我们都是孩子,在学校里我们都是(学生),在商场里,我们都是(顾客),我们的身份在不同的场合会发生变化,但是有一个身份是共同的,那就是(公民)。

  2.公民身份与国家密切相关,标示着个人作为国家成员的资格,即具有某一国(国籍),并根据该国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国籍取得的方式一般有两种,一种是以(出生方式)取得;二是以(申请加入)的方式取得。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3.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本人出生在中国,具有(中国)国籍。

  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本人出生在外国,具有(中国)国籍。

  外国人或无国籍人愿意(遵守)中国的宪法和法律,并(具备)一定的条件,可以申请批准加入中国国籍。

  我国(不承认)中国公民具有双重国籍,中国公民具有法定条件的,可以经申请批准(退出)中国国籍。

  4.为了证明居住在中国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公民的身份,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便利公民进行社会活动,维持社会秩序,国家为每个公民确定了(公民身份号码)——每个公民唯一的、终生不变的身份代码。

  5.国民身份号码有(18)位数字组成,各有不同的含义:第1一6位是(地址)码,第7一14位是(出生日期)码;第15一17位是(顺序)码;第18位是(校检)码,如果校检码为10,用(x)代替。

  6.日常生活中,警察基于履行职责的需求,依法有权查验居民的(身份)证,我们必须配合,这是我们作为公民的(法定)义务。

  7.村民身份证上有姓名,生日,家庭住址等信息,应注意(保密),避免个人信息(泄

  2露)后被不法分子利用,损害自己的或家庭的利益。

  8.中华民族是智慧、勤劳、勇敢的民族,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举世瞩目。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做出自己的贡献,是我们作为中国公民的(使命)。

  9.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地快速发展,中国到海外留学、务工和执行公务的人也越来越多。中国公民不仅应当在中国境内遵守(法律),到其他国家或地区学习、工作和旅游时也应当遵守当地(法律),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

  10.(护照)是我们在海外证明中国国籍和中国公民身份的证件。

  1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宪法保障的公民基本权利,是我们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权利。宪法规定,公民享有广泛的(人身)、(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权利。国家应充当保障公民基本权利,让人们可以安心地(工作)、(学习)和生活,让每个公民在困难时获得帮助。

  12.权利不是绝对的,而是有(界限)的。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因此,我们在行使权利的时候,不能(滥用权力)。

  13.宪法除了保障公民基本权利,还规定了公民的基本(义务),这体现了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相结合的原则。我们应当履行的基本义务,既有对国家、社会的义务,也有对(家庭)的义务。

  14.宪法规定,任何公民都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权利和(义务)是一致的。因此我们不仅要增强权利观念,也要增强(义务)观念,自觉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

  15.公民履行义务既包括做法律规定我们必须做的事,如(纳税),(服兵役),维护祖国安全、荣誉和权利,也包括不做法律禁止做的事情,如(不偷别人的财物),不伤害别人,如果我们不履行义务,就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16.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人权是每个人作为人所应当享有的(权利)。(2004)年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载入宪法。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的宪法原则,要求我国各级国家机关(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观念,采取各种措施积极保护和促进人权。

  近年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全面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思想(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总体上实现了小康,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

  317.国际人权事业的发展需要世界各国的共同参与。目前,我国已经参加了(20余)项国际人权条约,认真履行已参加的国际人权条约义务,开展国际人权交流和合作,推动国际人权事业健康发展。

  第三单元

  我们的国家机构

  1.国家的正常运转需要通过(国家机构)实现,我们的生活也离不开(国家机构)的保障。

  2.国家机构是(国家机关)的统称。(宪法)是确定国家机构的最高法律依据。学校,医院,银行,邮局等单位(不享有)宪法规定的职权,(不属于)国家机构。

  3.国家机构包括(中央)国家机关和(地方)国家机关,前者在全国范围内行使职权,后者代表国家在所在区域内行使职权。

  4.不同的国家机关名称不同,(职权)也不同。它们就像我们身体的器官,在承载着自己独特功能的同时,彼此之间又有着严密的(组织)性和(协调)性。(宪法)是规定国家机关职权的根本法律依据。

  5.(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它的常设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员委员会,简称为(“全国人大常委会”)。根据宪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和(监督)权。

  6.人民政府是行政机关,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它代表国家在经济、社会等领域行使行政管理职权,提供公共服务。人民政府包括政府自身及所属工作部门,这些部门行使政府的具体职能,我们经常会与它们打交道。

  7.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监察委员会),是行使国家监察职能的专责机关,是国家的监察机关。我国司法机关,包括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中华人民共和国法院是国家的(审判)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

  8.任何社会都有争议存在。(司法)是解决社会争议的重要手段,是维护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9.我国人口众多,不可能每个人都直接行使国家权力。人民通过(选举)产生人大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10.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国务院总理、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国家监察委员会主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地方人民政府

  31正职和副职、地方监察委员会主任、地方人民法院院长和地方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均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产生。

  11.在每年召开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国务院总理、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都要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作工作报告。

  12.国家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根据宪法,“一府一委两院”由同级(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同级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受同级人民代表大会监督。

  13.(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必须依靠(人民)的支持,按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行使职权,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努力为人民服务。

  14.作为国家的主人,为了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力,人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统一管理国家和地方事务。

  15.(选举)是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途径,(选票)代表着一种民主权利。县、乡两级人大代表换届选举是全体选民行使选举权重要体现,每一张选票都应当认真对待和珍视。

  16.每年的(三月初),来自全国各地的全国人大代表会聚(北京),走进(人民大会堂),代表全国各族人民行使国家权力,共商国是。

  17.人民代表是人民(选举)产生的,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人大代表)应当依法行使代表职权,积极履行代表义务,充分发挥代表作用。

  18.人大代表要按时出席(人民代表)大会,依法认真行使大会期间的各项职权。人大代表要密切联系人民群众,(听取)和(反映)选民的意见和要求。

  19.关心国家大事不仅仅是人大代表的职责,其他公民也可以积极建言,参政议政。这既是公民应有的(权利),也是公民自觉承担(社会责任)的体现。

  20.国家的兴旺与每个公民息息相关,公民参政议政是权利,也是(责任):它不仅有利于政府听取广大人民的意见,更好地实现民主、科学决策,管理好国家事务;也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愿望),(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21.参政议政并不仅仅是成年人的事,作为小学生的我们也可以(积极参与)。生活中有很多和我们关系密切的问题,我们也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提出来。

  22.我国国家国机关的职能是什么,行使哪些权力,如何行使权力,(宪法)和法律中有明确的规定。其中我们熟悉的公安部门、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教育管理部门等行政机关,都在行使(行政)权力。

  3223.国家机关必须在(法定范围)内,依照(法定程序)行使权力,既不能对应该履行的职责不履行,少履行或慢履行,也不能(超越)职责范围行使权力。

  24.根据宪法和法律规定,我国的行政机关下设的各部门(职能分工)不同,他们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共同(服务)于人民,(维护)国家安定和社会秩序。

  25.一站式服务,就像一个“政务超市”,不同区域代表不同的(行政)机关,承担着办理不同业务的(职能),人们到这里办理业务时,到相应的区域就可以了。

  26.在我国的经济、社会等领域,必须加强对权力的(监督),以保证权力的行使符合人民的意愿,体现人民的(利益)。

  27.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必须按照(法律)要求,保持同公民与社会的联系,倾听意见,接受(监督),保证国家机关依法行使权力,自觉履行职责。

  28.在我国,对权力的监督来自多个方面。把党内监督同国家机关监督、(民主)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贯通起来,增强监督合力,保证权力的依法运行。

  29.生活中,公民可采取多种方式参与监督,例如采用(书信)、电子邮件、(电话)、走访等形式向有关部门举报或反映;通过(网络)、电视、(广播)、报刊等媒体进行监督。

  30.接受监督是(法治)国家的要求,更是社会发展需要。国家机关要主动创造条件接受(监督);公民也要积极参与(监督)国家机关,这是法律赋予我们的责任。

  31.我国法律规定,行政机关在行使行政管理职权的过程中,要通过政府公报、政府网站、(新闻发布会)、(报刊)等合法的形式,主动向社会公开有关信息,包括与公民切身利益相关的信息,需要公民广泛知道和参与的信息,各行政机关的机构设置,职能,办事程序等信息,以便更好地接受(监督)。监督行政机关是公民依法享有的(权利)。

  32.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不论年龄大小,我们都有对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他们的违法失职行为有提出(申诉)、(控告)或检举的权利。我们要依法行使监督权,在提出批评、检举问题时应该(尊重事实),不能(诬告陷害)。

  33.国家机关行使职权时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就是(违法行为)。对于国家机关的违法行为,要及时依法(纠正),防止因国家机关违法行使职权给(国家)和(人民)的权益造成损失。

  34.人民法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公正、及时审理行政案件,切实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有效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

  35.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侵犯公民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国家要依法承担(赔偿)责任。这既保障了公民的(合法权益),又促使国家机关(依法)行使职权。

  33第四单元

  法律保护我们健康成长

  1.在我国,未满(18)周岁的公民为未成年人,(18)周岁以上的公民为成年人。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未成年人超过我国人口数量的(1/5)。

  2.很多法律规定都涉及具体(年龄)的节点,不同(年龄)阶段在法律上具有不同的意义。有些法律规定(达到)一定的年龄才享有相应的权利,承担相应的义务或责任。

  3.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提供法律保障,已成为我国法治建设的重要议题。我国制定了专门的法律,以更有效地保护未成年人,促进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

  4.专门为未成年人制定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5.义务教育关乎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不仅有助于促进教育公平,而且对全民族素质的提高和民族的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6.(《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是我国为了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提高全民族素质而制定的法律,于(1986)年通过,经2006年和2015年两次修正。强调教育公平、(教育均衡)的理念,关注(弱势)群体的受教育问题是这部法律的重要特点。

  7.近年来,我国侵害未成年人权益的事件时有发生,这些事情在拷问道德的同时,也暴露出了未成年人(权利保护)方面存在着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普遍关注。

  8.(《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是我国第一部专门保护未成年人各项合法权利的法律。这部法律于(1991)年通过,经过两次修正,明确了对未成年人的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该法为促进为成年人健康成长提供了更好的法律保障,体现了国家对未成年人的关心和爱护。

  9.保护未成年人是(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政党、(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城乡基层群体性自治组织、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和其他成年公民的共同责任。只有(家庭)、(学校)、社会、国家各司其职,才能全方位保护未成年人。

  10.从世界范围观察,青少年犯罪已经呈现出(低龄化)、手段智能化、团伙性和(暴力性)犯罪增多的特点。有效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关键在于集合全社会力量,创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作为未成年人,要从小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知法、(守

  34法),铭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11.(《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是为了保障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培养未成年人良好品行,有效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而制定的法律。这部法律于(1999)年通过,2012年修正。该法明确了各级教育、行政、司法部门以及其他社会组织和家庭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方面的教育、防范和矫治等职责。

  12.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中国强。为未成年人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在我国,(家庭)、(学校)以及整个社会在未成年人成长过程中都给予了许多特别关怀。国际社会也一直致力于对未成年人的保护。

  13.家庭是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也是未成年人生活、成长的主要场所。父母作为成年人的法定监护人,有管教和保护未成年子女的(权利)和(义务)。作为未成年人,应听从父母的教导,(孝敬)父母。子女在成年后,还有(瞻养扶助)父母的义务。

  14.父母应当关注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健康和(行为)习惯,以健康思想和适当的方法教育未成年人,引导未成年人进行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在法治社会,不得实施家庭暴力。

  15.世界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已将遏制家庭暴力纳入法律程序。我国于(2015)年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2016)年(3)月正式施行,该法规定,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应当以(文明)的方式进行家庭教育,依法履行监护和教育职责,不得实施家庭暴力。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都属于(家庭暴力)。

  16.一个社会对未成年人的态度,可以反映它的文明程度。全社会应当树立尊重、(保护)、教育未成年人的良好风尚,关心、(爱护)未成年人。

  17.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不少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创业。在此过程中,一些人选择将未成年子女留在家乡交由他人监护照料,导致大量农村(留守)儿童出现。近年来发生的多起农村留守儿童受到侵害的事件,引起全社会对这一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的广泛关注。

  18.关爱和保护农村(留守)儿童,不仅关系到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也关系到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协调发展。为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也是(家庭)和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19.为了更好的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利,处罚侵害未成年人的违法行为,我国制定了

  35专门(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并在其他一些法律中规定了保护未成年人的(特别)条款。同时,作为公民,未成年人的一般权利也受到法律的同等保护。(知晓)法律,(学好)法律,(用好)法律,才能依法维护权利。

  20.公民享有(人身)权、(财产)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受教育)权以及参与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各项权利。(宪法)、(民法)、刑法、行政法等各部门法,从各个角度、各个方面,对公民的权利进行全方位的保护。在公民权利受到侵害时,应当运用相应的(法律)维护自身权利。

  21.法律对未成年人的保护,还体现在对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方面:通过对实施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进行及时(教育)、(矫治),将未成年人与可能诱发犯罪的环境(隔离)开来,以保护其健康成长。

  22.(法律)是保护我们权利的最有效、最有力的手段。当权利受到侵害时,我们应当运用(法律)手段依法维权,而不能采用违反法方式维权。“运用法律维权益,以暴制暴不可取。”同时,权力的行使和保护也有边界。权利人应当在(法律)的范围内行使和保护权利,而不能超越法律范围滥用权利,超越法律的诉求得不到法律的支持。

  23.法律既(维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也对违法犯罪行为进行严厉(惩处)。一方面,在我们权利受到侵害时,需要运用(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权益,另一方面,我们也应当(遵守)法律,做守法公民,不违法犯罪。

  24.在校园生活中,同学们之间相处有很多难以忘怀的愉快时光,但有时也会出现不和睦的音符,如孤立自己不喜欢的同学、(恃强凌弱)、(强行向同学索要财物)等。随着科技的发展,网上传播谣言等网络欺凌行为也越来越多。这些欺凌行为不仅严重(侵害)了他人的权利,(危害)到我们的身心健康,也破坏了和谐有序的校园生活。

  25.我们应该勇敢地对欺凌行为说“不”。对于校园欺凌行为,我们可以向(有关国家机关)请求追究行为人的法律责任。大家共同努力,构建和谐美好的校园生活。

  26.针对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问题,2016年11月,教育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向校园欺凌和暴力“亮剑”。

  27.我们在和他人接触时,应当注意自己的身体(隐私)部位不能被人随意触摸。一旦有人侵犯我们的身体,应当设法尽快(远离)并告知(父母)和(老师)。我们应加强自我保护能力,提高警惕,预防性侵害。

  28.法律保护未成年人的成长。当我们的权利受到侵害时,应该及时将情况告诉(家长)

  36或(老师),寻求(法律)专业人员的帮助,向(有关部门)寻求保护,运用法律维护我们的权利。

  29.未成年人在维护自身权利时,应要学会(保护)自己。当遭遇侵害时,应当(冷静)应对,尽量避免危险,设法逃离现场,及时(报警)求助,以保证自身安全。

  30.依法维权要靠证据,一切能够证明案件事实的材料都可以成为证据,例如(合同)、书信、(指纹)、(录音)、电子邮件、(证人证言)等。

  37

推荐访问: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 上册 法治

本文来源:https://www.taohy.cn/fanwendaquan/gongwenfanwen/39766.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