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君博文库网!

语言学概论索绪尔3篇

文章来源:网友投稿 时间:2023-11-24 12:44:02

篇一:语言学概论索绪尔篇二:语言学概论索绪尔篇三:语言学概论索绪尔

  

  语言学概论基本知识

  2010-12-24语言符号的特点:①任意性和强制性;②线条性;③系统性。

  其中任意性和强制性比较重要。①任意性:语言符号的音与义之间没有必然的、本质的联系,它们的结合是由社会“约定俗成”的。表现:某种具体语言的音义结合关系;形成人类语言多样性的一个重要原因。②强制性:符号的任意性知识是就创制符号时的情形说的。符号一旦进入交际,也就是某一语音形式与某一意义结合起来,表示某一特定的现实现象以后,它对使用它的社会成员来说就具有了强制性。任何人不能借口任意性而随意改变音义之间的结合关系。符号的音义结合是社会约定俗成的,它们之间的关系改变也要由社会来决定。

  最直接的说法就是,言语,是用嘴说出来的.而语言不单是用嘴说的.语言和言语是不同的两个词语,从字面上来讲,语言就是人们之间沟通的方式,或者说是人们进行沟通的一种表达手段,如果没有了语言那么人们之间沟通就将会出现障碍,而言语,是指人们所说的话,指的是比较具象的东西,言语就是语言的直接表达方式。

  语言包括言语,但是言语不一定是语言,语言是言语的总括,而言语就是语言的部分,他们是统一跟整体的关系,是不可分割的两点,如果言语表达的好,那么这个人的语言水平就会相对的高一些,如果语言表达不好,可能他的肢体语言就会相对的灵活一些,反正不管怎样,在人们拥有了语言与言语之后,对人们的沟通都起到了促进作用,让人们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思

  索绪尔所建立的语言学研究方法最重要的作用是它使我们注意到语言是一项社会制度

  索绪尔对语言和言语的二分能够证明这一点。经过这样的二分,语言是属于集体的产物便得到了强调,因为这说明它不是说话者个人的行为,后者应当是“言语”。而语言,是所有言语行为必须遵守的规则。不论说话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可以是多么不同(在这一点上他们可以是自由的),他们赖以运用的规则始终是相同的(在这一点上他们是完全不自由的)。

  如果说(语言与言语)这一对概念道出了语言是社会制度这一本质,那么另一对概念——共时态与历时态——则道出了索绪尔把语言作为社会制度来研究(也就是从本质上来研究语言)的愿望。因为,根据索绪尔的观点,从语言的共时态里我们看到的是这个完整的系统结构,而从历时态中我们看到的是个别要素的偶然变化;那么显然,要研究这一制度是如何运作的/必须看到前者的面貌,而索绪尔对语言学最大的那些贡献恰恰是在前者上的。

  区分语言和言语,有助于明确语言研究的对象和范围,还具有一般科学方法论的价值,“因为它阐明了任何科学程序所必需的抽象过程”。索绪尔严格区分“语言”和“言语”的目的就是要纯化语言学的研究对象,这在一门科学发展的某个特定的历史阶段是完全合理的和完全必要的,历史的实践也完全证明了这一点。

  记录语言的符号是按时间线性排列的。线条性是语言符号的一个重要条件。记录语言的符号是按时间线性排列的。语言符号只能一个跟着一个依次出现,在时间的线条上绵延,顺着时间的线条前后相续,好像一根链条,一个环节扣着一个环节。比如说,“我叫邵贵虎”,只能一个符号接着一个符号依次说出来。

  第二章

  语音

  第五节

  韵律特征

  5.1韵律特征

  “韵律特征”又叫做“超音质特征”或“超音段特征”,指的是语音中除音质特征之外的音高、音长和音强方面的变化。从音位理论的角度来看,最小的音段是音位。比音位大的音段是音位的组合序列。音位的组合序列又可以进一步划分为音节、音节组合、语句三个层次。

  韵律特征的构成要素有两个特点:一是它们永远只能和音质成分同时出现,自身不能单独占据一个时间段落;二是它们都是一种对比性特征,也就是通过与同类特征的对比而存在的音高、音长和音强的变化形式和幅度。

  5.2长短音

  在有些语言或方言里,可以利用一个音的音长差别来区别意义。

  由于长短音也可以像元辅音音位那样起区别意义的作用,因而也可以把它们看作是一种音位,这种非音质音位叫做“时位”。

  5.3声调

  任何一种语言里的音节都有一定的音高,但是音节的音高在不同语言里作用并不完全相同。这种音节所具有的能区别词义或语素义的音高变化就叫做“声调”。有声调的语言就叫做“声调语言”。没有声调的语言叫“非声调语言”

  声调可以从“调值”和“调类”两个方面来分析。

  调值指音节高低升降变化的实际情况,也就是声调的实际读法。

  目前标写声调调值的最通用的方法是“五度标调法”。

  声调语言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音节组合在一起时,音节的调值有时会发生变化而与单念时不同,这种现象叫“连读变调”。

  5.4轻重音

  人们说话时,彼此相连的各个音节的轻重并不是完全相等的,它们有的听上去突出一些,有的听上去微弱一些,这就是语音中的轻重音现象。只有在两个或两上以上音节的对比中,才能产生轻重音现象。

  (l)重音

  音节组合中某个或某些音节听上去比较突出的现象叫做“重音”,带有重音的音节就是重音音节。

  重音通常都是由音强、音高、音长、音质等多方面的因素综合在一起来表现的,而不是仅仅同音强的增加有关。

  重音又分为“词重音”和“句重音”。词重音指出现在多音节单词中的重音,它总是落在单词的某个音节上,是这些词的语音形式的一部分。

  词重音按照它在词中所处位置的情况,可以分为固定重音和自由重音两种类型。如果不同词里的重音都落在词的同一位置上,这种词重音叫固定重音。

  每一个词里的重音位置虽然固定不变,但在不同的词里重音的位置却可以不同,这种词重音叫自由重音,也叫不固定重音或移动重音。

  从音位分析的角度看,能够区别不同意义的重音也可以看作是一种音位,这种非音质音位叫做“重位“。

  (2)轻音

  音节组合中某个音节听上去比较微弱的现象叫“轻音”,读轻音的音节叫做轻音音节。

  轻音的特征同音强、音高、音长、音质等方面的变化都有关系。

  轻音可以同非轻音构成对比,形成对立,因而可以起区别意义的作用。

  5.5语调

  这种与全句的意思以及说话人的情感、态度相关的全句的高低、长短、强弱等方面的变化叫做“语调”。

  语调的分析和描写涉及的因素很复杂,我们仅从句重音、长短和高低三个主要方面作一些简单的介绍。

  (l)句重音

  “句重音”是指出现在句子中的重音,它不涉及词义,而只同全句的意思的有关。句重音又分为两种,一种叫“节律重音”,或“语法重音”一种叫“强调重音”,或“逻辑重音”。

  (2)长短

  音节的长短也是构成语调的重要特征之一。

  (3)高低

  这种全句音高的高低升降变化就是我们这里所说的“高低”。它贯穿于整个句子,而在从最末一个重音音节算起的句终部分最为明显。

  全句的音高变化大体上可以分为低调和高调两种。低调是全句各音节的高度呈降低趋势的调子。

  高调是全句各音节的高度呈升高趋势的调子。

  同是语调的高低,不同的语言可能有不同的具体表现形式,声调语言和非声调语言之间的差别尤其明显。

  第四节

  音位的组合

  4.1音节

  音节是听觉上最自然、也就是最容易分辨的最小语音单位,也是音位和音位组合构成的最小的语音结构单位。

  “肌肉紧张度说”。这种理论是根据发音时肌肉紧张程度的变化来解释音节的形成和确定音节之间的边界的。这种理论认为人在发音时发音器官的肌肉总是松驰和紧张相互交替的。肌肉每紧张一次,就形成一个音节。肌肉的紧张过程又可分为渐强、最强、渐弱三个阶段。

  这些语音单元在前后过渡、相互联接时,会因为自身性质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过渡和联接方式,这些方式叫做“音渡”,又叫做“音联”。可以帮助我们分辨音节的界限。

  音节的划分除了要根据音节在发音机制上的特性之外,还要考虑到语音社会性的影响,要受到特定社会语言习惯的制约。

  音节是音位组合而成的语音结构单位。音节的结构规律主要体现在音节的类型和音位在音节中所能占据的位置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的持点是一种语言在语音上区别于其它语言的重要持征。以元音作为核ny的音节共有以下四种基本结构类型:

  1)V2)C-V3)V-C4)C-V-C其中的V代表元音,C代表辅音。在这四种基本类型中添加进若干元音或辅音,就可以扩展成各种不同的音节结构类型。

  音节结构的分析有不同的方法。一种方法是“元辅音分析法”。这种分析法以元辅音为基本分析单位。一种方法是我国传统的“声韵调分析法”。这种分析法以“声母”、“韵母”、“声调”为基本分析单位。声母指音节开头的辅音,韵母指音节中声母后面的整个部分。韵母又成分韵头、韵腹、韵尾三个部分。韵腹是韵母中开口度最大或听起来最响的成分,是韵母的核心。韵腹通常都是元音。韵头又叫介音,是韵母中位于韵腹之前的成分。韵尾是韵母中位于韵腹之后的收尾成分。每一个韵母都必须有韵腹,但可以没有韵头和韵尾。声调指音节中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音高变化。

  汉语的韵母可以按韵头的不同分为四类,即所谓的“四呼”。“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撮口呼”。P64.2复元音

  一个音节内两个或两个以上元音的组合叫“复元音”。

  复元音与几个相连的单元音是不同的。第一,复元音的几个成分同属于一个音节,发音时发音器官只有一次肌肉紧张;相连的单元音各自分属于不同的音节,发音时有几个元音就有几次肌肉紧张。

  第二,复元音是一个整体,发音时发音器官的运动是连续滑动的,元音的音质是不间断地逐渐变化的,中间会产生一连串的过渡音;几个相连的单元音是彼此独立的个体,发音时发音器官的运动是跳跃式的。

  由两个元音组合而成的复元音叫“二合元音”,由三个元音组合而成的复元音叫“三合元音”。在二合元音中,前一个元音听起来比较响的叫“前响二合元音”,后一个元音听起来比较响的叫“后响二合元音”。三合元音一般都是中间响两头弱。汉语普通话里的复元音韵母都是由二合元音或三合元音构成的,其中那个比较响亮的元音就是韵母中的韵腹,其余的元音是韵头或韵尾。

  4.3复辅音

  一个音节内两个或两个以上辅音的组合叫“复辅音”。

  同复元音一样,复辅音也是一个音节内部的音位组合。如果两个辅音相连但却分属不同的音节就不能算是复辅音。

  复辅音也有不同于复元音的特点。复辅音里的几个辅音并没有像复元音那样一体化,它们各有自己的发音过程。复辅音的音质变化是突变式的,彼此之间没有过渡音来联结,中间有明确的界限。正是因为复辅音与复元音在性质上有所不同,有人主张不用复辅音这个名称,而改称为“辅音丛”或“辅音群”。

  4.4语流音变

  在连续的语流中,一个音可能由于邻近音的影晌,或自身所处地位的没,或说话的快慢、高低、强弱的不同而在发音上产生一些变化,这种现象叫“语流音变”。

  (1)同化

  语流里两个不同的音,其中一个因受另一个影响而变得跟它相同或相似,这种现象叫“同化”。

  由前面的音影响后面的音而产生的同化叫顺同化。

  由后面的音影响前面的音而产生的同化叫逆同化。

  (2)异化

  语流中两个相同或相近的音,其中一个因受另一个的影响而变得不相同或不相近,这种现象叫“异化”。

  (3)弱化

  语流中有些音在发音上变弱,这种现象叫弱化。

  辅音的弱化表现为发音阻力减小。

  元音的弱化表现为发音的用力程度减弱。

  在有声调的语言里,弱化音节的声调也会发生变化。

  (4)脱落

  语流中某些原有的音消失了,这种现象叫“脱落”。

  (5)增音

  语流中有时加进了原来没有的音,这种现象叫“增音”。

  什么是语法结构规则的递归性?递归性和层次性有什么关系?

  同样的语法结构可以层层嵌套,同一条结构规则可以重复使用而不致造成结构上的混乱,借数学的术语来说,这就是语法结构规则的"递归性"。在句法组合中,递归性有两种表现,一种是从初始结构开始,自始至终重复运用同一条语法规则。例如"计算机/我//喜欢"这个句子是主谓结构,它们的谓语(/以后的部分)本身又是主谓结构,这里,"主语+谓语"这条语法规则不间断地使用了两次;另外一种表现是,同一条语法规则可以在一个结构上间隔地重复使用,例如在"我/看///过//他/////写////的///散文"中,第一层使用了"主语+谓语"规则,造成了"我/看过他写的散文"这个主谓结构,第五层又使用了一次"主语+谓语"规则,造成了"他写"这个主谓结构。

  语法规则的递归性和语法结构的层次性密切相关。语法结构的层次性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由递归性造成的,反过来讲,语法结构的层次性也为语法规则的反复使用提供了可能。结构中某个单位(例如词)可以不断地被一个同功能的词组去替换,结果可以使基本结构里面的项扩展成层次非常复杂的结构,但作用仍等于原先的那个项。

  第四章

  语法

  第一节

  语法和语法单位

  一、什么是语法

  事物的一切运动都是根据一定的规则进行的。人的言语活动,包括说出语句和理解语句,也有一定的规则,要是偏离了这些规则就不成话,就有毛病。小孩儿在学话的过程中,常常说出不成话的“话”。例如,大人说:“宝宝,幼儿园去。”孩子说:“宝宝不幼儿园去。”这就是因为孩子还没有掌握好语序规则。在如,汉语里说“一头牛”“一本书”,绝不能说“一本牛”“一头书”,而英语没有这个讲究,说“acattle”“abook”就行了。这反映了汉语里有量词。汉语中说“他过一本书”和“他正在看一本书”,其中“看这个动词没有形式的变化,而在英语里就得分别说“hehasreadthisbook”“heisreadingthisbook”动词“”(看)非得有形式变化不可,不然就是病句。可见,每一种语言都有自己的一套规则,人们不知不觉地根据这套规则在组织句子、理解句子。这套规则就是语法。这种规则实际包含两套规则:语法单位一个接着一个组合起来的规则叫做语法的组合规则;语法单位可以互相替换的规则,这就是语法单位的聚合规则。语法是词的构成和变化的规则、组词成句的规则的总和。其中词的构成和变化的规则叫词法,把词组合成句子的规则叫句法。

  一、语法的特点

  1、语法的抽象性

  语法是说话的规则。说话的规则是有限的,而人们说出的句子则是无限的。有限的规则之所以能够支配无限的句子的形成,就是因为语法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张三找李四”与“李四找张三”是意思相反的两个句子,但却属于同一个语法结构:“主语+动词+宾语”,其中“张三”“李四”同属于名词。“名词就是对“张三”“李四”“约翰”“玛丽”“山”“水”“学生”“书”

  等许许多多具体词的抽象概括,“动词”就是对“找、爱、游、忙、看”许许多多具体词的抽象概括。“主语+动词+宾语”这个语法结构则是对“张三找李四”“李四找张三”“约翰爱玛丽”“李四玩水”“学生看书”等等无数具体句子的抽象概括。

  2、语法的稳固性

  与语法的抽象性有关的是语法的稳固性。语法的稳固性是相对语音、词汇而言的。

  世界上各种语言都是逐渐形成的,并且处于逐渐的演变过程之中。在这种漫长的形成和演变过程中,变化最大的是词汇(词汇中基本词汇是很稳固的,但所占的比例很小,大量的是一般词汇,而一般词汇处于经常的变化之中),其次是语音,语法体系则是最稳固、变化最小的因素。上古汉语中大量的词到今天已经消失,不再使用,流传下来的词,除了一些基本词汇中的词(如:山、水、人、日、月、牛、羊)之外,意义变化也很大,这就是我们阅读古书往往离不开工具书的原因。从上古汉语到现代汉语,语音系统已有了很大的变动,具体的音值更是变得面目全非。人们无法确知《诗经》的词语在当时的读音即使是语言学家,也只能作一些推测性的构拟。然而《诗经》中句子的语法结构,却与现代汉语基本一致,体现了惊人的稳固性。例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世界上不同的语言在互相接触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借词”或“外来词”的现象。从魏晋到唐代,梵语的词大量进入汉语,如“刹那”“涅磐”;“五四”时期又有大量日语的词进入汉语,如“干部”“自由”“综合”“分析”。英语中借自拉丁语、法语和其它外语的词,具有人统计,一度高达整个英语词汇的百分之八十。然而在语言的接触中,语法体系的互相影响却很小,这也是语法稳固性的表现。

  3、语法的民族性

  语言具有民族性,而决定一种语言的面貌的,正是该语言的基本词汇和语法体系。并且,语法体系比基本词汇更具有稳固性,因而也更具有民族性。语言和语言的相互接触中,词汇的可渗透性和语法体系的稳固性,也是语法的民族性的表现。

  语法范畴及表现形式有强烈的民族性。同一个语法范畴,在甲语言、乙语言里有,在丙语言里就没有;在甲语言里用某种语法手段来表达,在乙语言里就可能用另一种语法手段来表达。一种语言属于什么类型,主要就是根据这些来确定的。

  三、语法的单位

  无论是词法规则还是句法规则,都体现在一定语法单位之间的关系上。语法的单位是:语素、词、短语、句子。

  1、语素

  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是最小的语法单位。例如汉语中的“天、沙、吧、的、啤、玻璃、沙龙、巧克力”等等,英语中的“I,happy,un-,-ly,-ness”,等等。

  同一语音形式可能与不同的意义相结合、构成不同的语素。

  例如,“现代化”的“化”与“化学”的“化”,语音相同,但是意义不同,就是两个不同的语素。

  说语素是“最小的音义结合体”,指的是语素不能分解为更小的有意义的语言单位,或者说,语素的意义不能在作分解。“玻”和“璃”都没有独立的意义,“玻璃”当然只是一个语素;“沙龙”也只是一个语素,虽然“shā”和“lóng”这两个语言形式都可以代表一定的意义,但“沙龙”的意义(一种客厅)并不能再分解为“沙)的意义(细小的石粒等等)和“龙”的意义(一种传说中的神奇动物)。

  语素是最小的音义结合体,这个特点决定了它是最小的语法单位,是语法分析的终点。

  语素和语素的组合,一般构成词,也有的时候这种组合仍然不是独立的词,仍然是词的结构成分,这就是复合语素。例如“电视机”一词中的“电视”。与此相区别,我们上面讲的都是单纯语素。

  我们可以根据语素在词中的不同作用把它分成词根、词缀、词尾三类。词根是词的核心部分,词的意义主要是由它体现出来的。它可以单独成词,也可以彼此组合成词。汉语中的大多数语素都是成词语素。词缀是只能黏附在词根上构成新词的前缀,它本身不能单独成词。

  2、词

  词是能自由运用的最小的语法单位。例如汉语中的“天”“沙坑”“吧”“的”“酒”“啤酒”“玻璃”“沙龙”“巧克力”等等,英语中的“I”“happy”“unhappy”“happily”“happiness”等等。

  词是比语素高一级的语法单位,它是由一个或几个语素构成。“天”“酒”这两个词分别只包含一个语素,“啤酒”这个词包含“啤”和“酒”两个语素。“天”和“酒”是可以独立成词的语素,“啤”是不能独立成词的语素。同样,“happy”是可以独立成词的语素,“un-”“-ly”“ness”是不能独立成词的语素。

  说词“能自由运用”,指的是可以在语句中自由地变换位置,可以作为一个独立单位出现在不同的句法结构的不同位置上。例如,“我们喝了啤酒”“啤酒我们喝了”“我们啤酒喝了”“我们喝的是啤酒”“啤酒是一种饮料”。能否自由运用,是词和语素的主要区别。语素不能自由运用。不能独立成词的语素,当然不能自由运用;能独立成词的语素,一旦自由运用了(例如,上例中的“啤酒”可以用“酒”替换),已经不再是语素,而是词了。有些词虽然运用起来不如其他词自由,但在句子中不是其他词的结构成分,因此也是词,而不是构词的语素。例如汉语“算了吧,别去了。”这句话,提开了“算”“别”“去”这些词后,剩下了的“了”和“吧”也只能是词,并不是其他词的构成成分。

  说词作为能自由运用的语法单位是“最小的”,指的是词具有内部凝聚力,说话时不能中间打断,不能插入其他成分(即不能扩展)。短语内部(跟词跟词之间)可以打断,可以插入其他成分。这是词跟短语的主要区别之一。例如“啤酒”“啤酒桶”“装啤酒的桶”“喝啤酒”“喝两瓶啤酒”。这里面“啤酒”这个词具有内部凝聚力,而短语没有这样的凝聚力,可以扩展,根据这个原则。我们可以确定“电视机”是词而不是短语,从而进一步确定其中的“电视”是复合语素而不是词。

  3、短语

  短语是比词高一级的能自由运用的语法单位。它通常由词与词按照一定的句法规则组合而成。例如:“语言和思维”“敲锣”“好的”。

  短语是比较重要也比较复杂的语法单位。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对短语作不同的分类,某一种分类结果还可以作进一步的次分类。从最大的方面讲,短语可以有两种分类:一种是从整个短语的句法功能来分,得出短语的功能类型。例如,“大海”是个名词性短语,“很深”是个谓词性短语。另一种是从短语的内部结构来分,得出短语的结构类型。短语的结构分类又可以,得出短语的结构类型,短语的结构分类又可以有几个不同的角度。

  首先,根据其构成成分的语法类别,可以分出一般短语和特殊短语。一般短语又叫词组,是实词与实词的组合,人们习惯于用结构类型来命名,如:“主谓短语”“动宾短语”“后补短语”“偏正短语”和“联合短语”。特殊短语是实词和虚词的组合,人们习惯于用虚词来命名,如:“介词短语”,“方位短语”,“‘的’字短语”(如“我的”)。句子里的绝大部分词组是根据表达的需要临时作出的组合。这种组合,人们不需要死记硬背,只要交际有需要,马上能按照语法规则把有关的词组织起来。语言中也有不少必须完整地记住的词的固定组合,这类词组叫固定词组如:人民代表大会,北京大学,狐假虎威等。

  4、句子

  句子是能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具有特定语调和明显停顿的最大的语法单位。例如:“喝什么?”“啤酒。”“你在哪儿读的中学?”“在杭州。”“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要不是你来,我还不去呢!”

  句子具有特定的语调,句子和句子之间有较大的停顿,据词可以把句子从连续的话语中分出来。上面上用句号、问号、叹号等表示句子的界限。试比较:“这事儿谁管?”“他管。”“恩,他管还算合适。”前一个“他管”是句子,后一个“他管”只是句子的成分。

  说句子“能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指的是句子可以单独起交际的作用。句子是最小的言语单位,是言语活动的动态单位。

  作为最小的言语单位,句子的活动领域完全不同于短语。短语只是语言单位,不是言语单位。作为最大的语法单位,句子是由短语构成的、比短语高一级的语法单位。语法学研究的直接对象是语言而不是言语。实际上,作为言语交际单位的句子,指的是一个个具体的句子,而作为语言单位(语法单位)的句子,指的则是抽象的句子模式。由于句子可以是言语交际单位,因此句子中可以出现短语结构中所没有的语言成分和结构形式,例如插入语、成分倒置等。

  第二节

  组合规则

  语法的组合规则包括语素组合成词的规则和组词合成句子的规则,前者叫构词法,它和词的变化规则合在一起叫做词法,后者叫句法。

  有一个词根语素构成的词叫单纯词。

  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构词语素组成的词为合成词,其中由词根语素按一定的规则组合起来构成的合成词,称为复合词。构成复合词的规则称为复合词构词法。这种构词法在汉语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由词根语素和词缀组合起来构成的词称为派生词。构成派生词的规则叫做派生词的规则叫派生词构词法,或叫附加法,意思是说,这种词是由词缀加在词根之上构成的。

  二

  词的组合五种基本类型

  各种语言中短语结构的类型不完全相同,但有五种最基本、最主要的结构类型是各种语言普遍具有的,所不同的是它们的表现形式。

  (1)

  主谓结构

  主谓结构反映被陈述的对象(主语)和所陈述的内容(谓语)之间的关系。

  天/冷

  他睡了It/rains(2)

  述宾结构

  述宾结构反映动作行为(谓词)与动作行为所支配、所涉及的对象(宾语)之间的关系。述宾结构中的谓词在多数语言里限于动词,因此有人称为动宾结构。例如:

  坐车

  买票

  述宾结构是谓词性的。有时候一个动作所涉及的对象不止是一个,而是两个,习惯上称作“双宾语”,例如:敬他一杯酒,givehimabook.两个宾语中,一般是一个指人,一个指物。

  主谓结构和谓宾结构在不同的语言里有不同的语序,即不同的线性排列。有人考察了动宾结构作谓语的结构,指出主语、动词和宾语三者最常见的语序有三种,依次为:

  a主+动+宾

  我读书

  b主+宾+动

  我书读

  c动+主+宾

  读我书

  汉语和英语的语句多数属a型,日语、蒙古语属于b型。C型只出现在印地安语中。这些都是语序比较固定的语言。有的形态发达的语言语序比较灵活,例如俄语“我+读+书”可以有六种语序。语序灵活的原因,是语句中三个词都标明语法意义的的形态变化。

  (3)

  述补结构

  在述语的后面,也可以加上一些成分以表示述语的程度、结果、趋向等,这叫补语。由述语和补语构成的结构叫做述补结构。汉语的述补结构是述语在前,补语在后。例如:

  走远了

  说得好

  住在学校

  (4)

  偏正结构

  这种结构反映修饰和被修饰的关系。一类是以体词性词语为中心成分的,整个结构也是体词性的。例如:

  新桌子

  共同研究的成果

  另一类是以谓词性词语为中心成分的,整个结构也是谓词性的,例如:

  快跑

  很高兴

  汉语的偏正结构一般是“偏”的部分在前,“正”的部分在后。法语则相反,常常是前正后偏。英语中也有类似法语的结构如:abookonthedesk(5)

  联合结构

  联合结构由两个或更多语法声平等的词语并列而成。如:

  伟大、光荣、正确的中国共产党

  不管在家、在学校、在街上,一有机会就宣传他的主义

  以上五种结构是除联合结构外,其他几种结构都由两项组成,规定着两项之间的关系。

  三、语法结构的意义和形式

  任何一个语言成分,从语素到句子,都具有双重意义:一是词汇意义或逻辑意义,一是语法意义。例如:“天”“地”“书”“桌子”“巧克

  11力”各自有不同的词汇意义,指称不同的客观事物,但这些词又有共同的语法意义:名词性。虚词没有词汇意义,但具有语法意义。例如“他的书”中“的”没有词汇意义,但具有在短语中表示领属关系的意义,这就是“的”这个虚词的语法意义。同样,词组合成结构后,整个结构也具有语法意义。如“红”和“布”组合,如果是“红布”意思就是“红色的布”,“红”是修饰“布”的,这就是“红布”的语法意义;如果是“布红”意思是“布是红色的”,“红”是陈述说明“布”的,这就是“布红”这个短语的语法意义。再如“走好”就是“走的好、走得稳”,“好”是“走”的补充说明,这就是“走好”这个短语的语法意义。总之,每个语法结构都有自己特定的语法意义,上述五种基本结构都有自己的语法意义:主谓结构的语法意义是“陈述”,偏正结构的语法意义“修饰”,述宾结构的意义是“支配”,述补结构的意义是“补充说明”,联合结构的意义是“并列”或者“选择”。词汇意义和逻辑意义是具体的词或语句的意义,语法意义是从同类的词或语句中抽象出来的意义。而这种抽象是在这种词语和其他词语的各种组合中进行的。因此我们说,语法意义就是词语的结构意义。

  任何一种语法意义都不能离开一定的语法形式而存在,或者说,都得用一定的语法形式来表达。语法形式就是语法意义的表达形式。如短语“红布”,其偏正关系(修饰关系)这个语法意义就是由“形容词+名词”这个结构形式来表达的。“布红”,其主谓关系(陈述关系)这个语法意义就是由“名词+形容词”这个结构形式来表达的。

  语法结构的语法意义的表现手段有:

  选词

  基本结构的各个项都要求一定词类里的词来充当。如动宾结构第一项必须是动词,后项必须是名词。有些词不能进入基本结构并作为其中的一项,有些词虽然可以进入基本结构,但位置要受到一定的限制,如“水、火、太阳、饼干”之类一般所说的名词,很少可能充当主谓结构里的谓语。而“男、女、真、假”等所谓的形容词不能作谓语,而“很、亲自、大肆、都、不”等只能作状语。因此哪些词可以进入结构表示相应的语法意义,必须要进行选择。只有用适当的词类才能表达相应的语法意义。反过来,我们之所以能判断一个结构的语法意义,也是根据词类来判断。

  词序

  语序是通过语法单位在句子中的排列次序来表达语法意义的手段。在汉语里,各种结构都有特定的词序。主谓结构主语在前,谓语在后;述宾结构述语在前,宾语在后;述补结构述语在前,补语在后。各种语言里述宾结构两项的位置是句法结构的重要标志。

  虚词和词形变化

  虚词又称语法词或辅助词,是只表示语法意义的词,如冠词、助词、介词、连词、语气词等。虚词的作用是形成词与词的组织关系的构架,是词与词的媒介。实词在构架中不断地相互替换,作为构架的虚词却只能保持稳定。如“我和你”,“你和他”,无论实词如何替换,联合关系依然不变。而在有变格、变位等词形变化的语言里,词要组成结构,往往要通过词形变化来实现。比如在英语中,在主语确定后,动词必须根据主语进行时态和数的变化后,才能做谓语。

  选词、词序、虚词、词形变化都为基本结构提供了必要的语法形式,人们正是根据语法形式来判别一个组合属于哪种结构。

  12四、组合的层次性

  短语中的成分虽然具有线条性,但短语并不等于排在一起的一串词。它的成分与成分之间的组合是分层次的。单纯短语只有两个词,其组合只有一个层次,因此层次性不明显。复杂短语有三个或更多的词,其组合就不止一个层次。例如:

  我

  们

  三

  班

  的班

  长。

  短语结构的层次性是比线条性跟深一步,也更为重要的特点。我们在分析短语的结构时,必须认清内部的组合层次。同样的词,同样的排列顺序,组合层次不同,其结构和意义常常不同。例如:

  三班的小王和王老师。

  这个例子的第一层次分别是联合结构和偏正结构。

  发现了敌人的哨兵。

  咬死了猎人的狗。

  关心自己的孩子。

  保护封建社会的土地制度。

  出租汽车

  烤白薯

  研究方法

  每一个层次都可以分出两个成分,这两个组成成分叫做直接组成成分。句子里组合本来是有层次的,语法分析应该把它反映出来。弄清结构的层次对正确理解语句的意义很重要。

  五

  组合的递归性

  短语结构的内部组合可以有不止一个层次,因而,一个短语往往又可以作为一个更大短语的构成成分。这样,我们可以根据一条规则或有限的几条规则把一个简单的短语结构扩展为一个复杂的短语结构。例如:a三班的班长b四年级三班的班长c中文系四年级三班的班长d杭州大学中文系四年级三班的班长??从a至d,短语结构的类型一直没有变,都是偏正结构,在扩展中,只重复使用了一条规则:短语结构的成分如果用句法功能相同的任何词语来替换,整个结构的类型(性质和功能)不变。所谓扩展,也就是用功能相同的复杂短语来替换简单词语。

  任何一个复杂的短语结构,都是依照一定的层次重复使用一条或几条结构规则构成的。我们借用数学的术语,把结构规则可重复使用的特点叫做短语结构的递归性。

  正因为短语结构具有递归性,人们才能用有限的规则和相对有限的词去造出数量无限多、长度上(从理论上说)不受限制的句子。人们能理解或说出从来没有听到过的句子,除了语法规则具有抽象性、可以类推外,还由于规则具有递归性,重复使用。也正因为这种抽象性和递归性,我们在研究语法时,可以从无限多的语句中抽象概括出几类基本的短语结构。

  第三节

  聚合规则

  语法的聚合规则就是语法单位分类和变化的规则。所谓的语法单位这里主要讲的是词。先看一下词的分类。词首先分成实词和虚词,根据的是语法功能,实词可

  13以作句子成分,虚词不能句子成分。实词的再分类,也根据是词的语法功能。我们讲组合规则的时候给句子立出了主、谓、宾、定、状、补等成分,它们是句子结构里组合位置。每个位置都要有相应的词类出现。因此词类是按照词在结构中所能起的作用,即词的语法功能分出的类。在一种语言里,凡是能在同样的组合位置中出现的词,它们的句法功能相同,就可以归成一类。在有些语言里,语法功能和词类的对应是很整齐的。在英语中,一般说来,能出现在主语、宾语位置上的大多名词,能出现在谓语位置上的大多是动词,能出现在定语、表语位置上的大多是形容词,能出现在状语位置上的大多是副词。在各种语言里都有些词有两种语法功能,也就是说他们具有两种词性,也就是很多语言都有兼类词。有些语言,每类词都有相应的形态,如英语中,名词都以-tion或ness,形容词后一般带-ful,带后缀-ly的一般是副词,有时是形容词,例如hardly,lonely如果一种语言里所有的词都有形态,那么完全可以单凭形态标准来给所有的词分类。但是,即使是形态发达的语言,也不是所有的词都有形态(例如在俄语中,实词的形态标志是明显的,但虚词却没有形态标志)。

  给词分类的目的就是为了说明句子的组合规则。句子的数量是无穷的,如果不给词分类,很难归纳出其中的规则。但如果我们如果能对按照功能进行分类,就能很容易地说出组合规则。因此,划分词类是概括句法格式、发现组合规则所不可缺少的。

  每个词类都有着各自的语法特征,而每一类中的词就语法特征来看由都“大同小异”,相互间既统一又对立,因此每一词类可以再按语法特征分成各级小类,即每一个词类本身包含着复杂的层级系统。因此,我们应该立体地看这个系统。

  二

  形态

  同一个词与不同的词组合就有不同的变化。这些不同的变化形成一个聚合,叫做词形变化,或者叫做形态。如在英语中的beisareamwaswerebeen这些不同的形态叫做be的形态。

  词形变化是词的组合结构关系所要求的。像俄语这样的语言,语序非常灵活,但人们仍能准确地理解句子的意义,主要的原因就是丰富的形态。句子成分不管在什么位置上,人们总能根据形态准确地判断哪一个是主语、哪一个是谓语、哪一个是宾语。同类的词往往具有同样的形态。因此词形变化综合反映词的句法功能,也完全可以作为划分词类的依据。形态原则和功能原则是基本一致的。如果形态不充分,或者和句法功能发生矛盾,词类还得按照句法功能来定。

  三

  语法范畴

  词形变化是语法形式,每种变化都体现一定的语法意义。如英语be的is、are、am、was、were、been等语法形式都有一定的语法意义:is表示单数、第三人称、一般现在时;are表示复数、一般现在时;am表示单数、第一人称、一般现在时;was表示单数、第一、三人称、过去时;were表示过去时,第二人称、复数;been表示完成时。因此,语法意义是语法成分内容的一个方面,语法形式是另一个方面。我们给语法意义进行分类,is、are、am都可以表示现在时,was、were都表示过去时,been都表示完成时。我们把这种对语法意义的分类叫做语法范畴。形态是词的变化形式方面的聚合,那么语法范畴就是/由词的变化形式所表示的/意义方面的聚合。

  常见的语法范畴有:性、数、各、时、体、态、人称。它们分别与语言中最重要的两类词——名词和动词相联系。以俄语为例:

  体

  时

  格

  性

  14动词

  名词

  人称

  态

  数

  其他词类的语法范畴,一般是为了与名词或动词保持一致关系而存在的。

  (1)

  性

  性表示名词、代词等等在语法上的性别。欧洲许多语言的名词、代词、形容词都有性的语法范畴,如:俄语、德语的名词有阳性、阴性和中性的分别,法语的名词有阳性和阴性的分别。词的语法性别之所以产生,本来是为了说明事物的自然性别,如俄语的兄弟是阳性名词,姐妹是阴性名词,海是中性名词。但由于种种原因,词的语法性别并不总是同事物的自然性别相符合,如:俄语的桌子是阳性名词,书是阴性名词,而桌子与书这两个事物本身并无阴阳、雌雄等等的自然性别可言。因此,区分词的语法性别的根据/并不是事物的自然性别,而只能是词的形态。形容词也有“性”,但形容词的性不是自身确定的,而是要与名词的性保持一致。

  汉语的名词、代词和形容词都没有性的语法范畴。“男人”和“女人”,“公牛”和“母牛”所表示的自然性别,是用词汇形式“男”“女”“公”“母”来表示的,而不是用形态或其他语法形式来表示的。单数第三人称代词分别写成“他”“她”“它”也不是形态变化,因为这种区别只限于书面语,实际口语里并没有这样的区别。

  (2)

  数

  数表示名词、代词等所指称的事物的数量。这个数量不是由数词、量词表示的,而是由名词、代词等用自身的形态表示的。印欧的名词、代词大都分单数和复数(有的语言还有双数和复数之分),如:英语名词“room(房间)”属单数,“rooms”(房间)属复数,这里词尾“s”就是表示复数语法意义的形态。

  古代汉语没有数的语法范畴。现代汉语中指人的名词和代词可以用“们”表示复数,如“同胞们”“先生们”“乡亲们”“你们”“我们”“他们”“它们”。汉语中这些复数名词或代词有一个不同于印欧语的特点:前面不能再加表示确数的数量词(例如不能说“三个乡亲们“)

  (3)

  格

  格表示名词或代词、形容词在语句中和其他词的关系。作为形态范畴的格(即传统语法学所说的格“,由词的内部曲折或词尾变化来表示,如英语“i”(我,主格),“me”(我,宾格),“my”(我,所有格),“mine”(“我的”东西,所有格)。跟性的范畴一样,形容的格总是与名词的格保持一致,是由名词的格决定。“格”这个形态范畴在屈折语中最普遍,格的数目也最多,词与词之间的多种关系由多种多样的格来表示,而一般与语序无关,语序变动基本上不影响句子的意义,如拉丁语、俄语。在分析语中格就比较少,如英

  15语中代词有一些格,但数目少于拉钉语、俄语,而名词几乎没有格。现代汉语的名词、代词、形容词都没有格这个范畴。无论说“张三找李四”还是说“李四找张三”,“张三”与“李四”都不起形态变化。在一些语言里,“格”这一范畴的数量有减少的趋向,例如,古代英语格比现代英语多,到了现代,只剩下代词分主格、宾格和所有格了(有人认为现代英语的名词/不分主格和宾格,但有所有格,如book’s)。

  (4)

  时

  时又称“时制”,表示行为或过程的时间,即以说话的时间为准,指出以谈话的时间为准,指出谈话中所说的行为过程是发生在过去,现在还是将来等等。许多。许多语言的动词具有三种基本的时:现在时、过去时、将来时,每种时都有一定的形态标志。如:英语“”(写)属现在时,“”(写过)属于过去时,“”(将写)属将来时。汉语中有“体”的范畴,但没有“时”的范畴,一般用词汇形式(如现在、过去、将来等词)而不用语法形式来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概念。

  (5)

  体

  体又称“情貌”,表示动作的进行状态或类型。不同的语言的动词,其“体”的范畴很不相同,最常见的是“完成体”“未完成体”“持续体”(或称进行体),如英语、俄语和法语的动词。此外,出现在各种语言中的还有起始体、反复体、惯常体、瞬止体、固定体等等。

  汉语动词的体范畴尚待全面考察,有人已经指出四种体:未然体(动作尚未发生),如:“你开窗户吗?”曾然体(动作已经发生),如“你开过窗户吗?”已然体(动作已经发生),如“你开了窗户吗?”持续体(动作持续进行),如“窗户开着吗?”与印欧语有很大差别的是,汉语动词的体范畴的表达手段不是构形形态,它有点类似于分析形态,但一般人把它们划归许地,例如上例中的“过”“了”“着”。

  (6)

  态

  态又称“语态”或“情态”,表示动作与行为同主体的关系。动作行为由动词反映,主体一般是处于主语位置上的体词。最常见的态有两种:主动态,又称施动态,表示动作行为是由主体发出的。例如英语的“JohnlovesMary”(约翰爱玛丽)是主动态,“John”主体。被动态,又称受动态,表示动作行为是主体承受的。例如英语的“MaryislovedbyJohn”(玛丽为约翰所爱)是被动态,“Mary”是主体。汉语的动词没有这样的形态变化,但有人认为/汉语也有“态”的语法范畴,例如“我吃完了”是主动态,“饭吃完了”是被动态。有时也用虚词“被”“给”等等表示被动意义,如“鸡被吃了”。对此,现在有不同的意见。即使承认汉语里有态的语法范畴,那也不是用形态手段,而是用句法手段来表达的。有时甚至从句法结构上也辨别不出是什么“态”,例如:“鸡不吃了”(主动态“鸡不吃食了”还是被动态“鸡不被人吃了”?)这时需要作更深一步的语法分析。

  (7)

  人称

  人称有人又称之为“身”,表示动作行为是由身发出的。说话者为第一人称,听话者为第二人称,其余为第三人称。在印欧语

  16里,谓语位置上的动词要与主语在人称保持一致。例如英语“JohnlovesMary”(约翰爱玛丽)中,“爱”这个动作是由单数第三人称发出的,因此动词“love”要加词尾“s”。英语动词“be”的现在时单数有人称变化:amareis.任何语言的人称代词都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的区别,但只是词汇上的区别,不是语法中的人称范畴。语法中的人称范畴是用动词的形态变化来表示的。因此,并不是每种语言都存在人称范畴。汉语中就没有人称范畴。

  语法范畴必须有形式表示,它不是固定不变的。例如古英语的名词和形容词都有性的语法范畴,可是现代英语中没有了。又如古英语名词的“格”有四种:主格、宾格、与格、属格,而现代英语中前三种合并为一种,所以只有两种格,相boy这个名词的两个格,一是boy,一是boy’s.

  每一种语法范畴都有如下的这些特点:

  第一,有共同的意义范畴。

  第二,第二同一语法范畴中的各个变化形式是互相对立的、排斥的。

  第三,同一语法范畴中/各个项/所表示的意义不仅取决于它本身,而且也取决于它和其他项之间的相互制约的关系。

  第四节

  变换

  每一种句法结构都是从具体的语句中抽象概括出来的格式,都具有区别于其他句法结构的形式和意义。但是,不同的句法结构之间并不是不相关的。我们来看几个句子:

  Aa小王丢了钥匙。

  b小王把钥匙丢了。

  c钥匙小王丢了。

  d钥匙被小王丢了。

  这一句子分别属于不同的句型:

  a名词1+动词+助词+名词2b名词1+介词+名词2+动词+助词

  c名词2+名词1+动词+助词

  d名词2+介词+名词1+动词+助词

  Be小王丢了钥匙。

  f小王没丢钥匙。

  Cg小王丢了钥匙。

  h小王丢了钥匙吗?

  i小王是不是丢了钥匙?

  j小王丢没丢钥匙?

  B组和C组内部各句之间,句型也不同。但是,任何一个说汉语的人都能感觉到,A、B、C各组的几个句子之间是有联系的。A、b、c、d是一个意思四种说法,其中A、b是主动句,c、d是被动句,e肯定句,f是相应的否定句,g是陈述句,1h、I、j是相应的疑问句。不仅在意义上互有联系,而且在句法结构上也有某种联系,这种联系就是变换。所谓就是变换,就是一种句法结构变为另一种句法结构的过程。

  二、转换的程序(规则)

  变换总是依照一定的程序(或称规则)进行。最常见的程序有四种:

  1、移位

  其规则为:XYYX小王丢了钥匙。

  钥匙小王丢了。

  2、添加

  其规则为:XXY例如:

  钥匙小王丢了。

  钥匙被小王丢了。

  3、删减

  其规则为:X?(?表示“不存在”。)

  你坐下。

  坐下!

  4、复写

  其规则为:XXX英语中由陈述句转换为反意疑问句时,主语要复写。例如:

  Youareastudent.Youareastudent,aren’tyou?

  二、转换分析的作用

  了解不同句法结构之间的转换关系,对我们深入全面地理解语言结构的性质和基本面貌有直接的帮助。

  任何一种语言都有好多好多句型,我们可以根据转换的原理,根据极其有限的、最基本的几个句型,推知别的句型,从而造出无数的句子来。

  不管我们学习哪一种语言,都可以并且应该首先掌握陈述句这个句类中的基本句型,而把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看作由陈述句转换而来的句类。各种语言里由陈述句转换为别的句类,其转换的程序(即规则)一般是固定的。例如,汉语的陈述句转换为一般疑问句的主要程序是:

  他毕业了。

  他毕业了?

  他毕业了吗?

  他是不是毕业了?

  他毕业没毕业?

  他毕业了没有?

  以上只谈了句型的转换。如果再把语调、语气考虑进去,那我们就掌握了汉语疑问句主要格局,就是说,这些规则适用于汉语中绝大多数的一般疑问句。英语中由陈述句转换为疑问句也有固定的规则可循,以第三人称单数为例:

  HestudiesEnglish.DoeshestudyEnglishi?HestudiesEnglish,doesn’the?

  Whatdoeshestudy?汉语和英语的否定句,一般都是由肯定句添加一个否定词转换而来。例如:

  他来。

  他没(不)来。

  Heisateacher.Heisn’tateacher.

  1英语中主动句转换为被动句的基本规则是:名词1+动词+名词2名词2+be+动词+名词1。例如:

  JohnlovesMary.MaryislovedbyJohn.以上证明,句法结构的可转换原理反映了不同结构之间的有机联系,抓住这个原理,在学习语言时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抓住转换的原理,还有助于比较清楚地揭示同义结构和歧义结构(特别是歧义结构)的特点。

  四、同义结构和歧义结构

  本节开头举了A组(a、b、c、d)四个句子,说汉语的人会觉得四句话的意思基本相同,这里的“意思”实际上指的是逻辑语义结构,即施事、受事、动作等因素的相互关系。a、b、c、d四个句子尽管句法结构不同,但逻辑语义结构相同:名词1“小王”代表施事(即动作的发出者)。动词“丢”代表,名词2“钥匙”代表受事(即动作的承受者)。逻辑语义结构是从另一角度对语句所作的抽象,如果我们把四个句子的词/用同类词替换了,其句法结构和逻辑意义结构都仍然保持不变,例如:

  张三折了花。

  张三把花折了。

  花张三折了。

  花被张三折了。

  任何一种逻辑语义结构都用某种句法结构来反映,而任何一种句法结构也都反映了某种逻辑语义结构。然而,句法结构和逻辑语义结构并不是简单的一对一的关系。

  有时候,几个不同的句法结构反映了同一个逻辑语义结构,这几个句法结构就叫做同义结构。我们上面举的就是同义结构的例子。逻辑语义结构的共同性是同义结构之间可转换性的基础。

  变换与句法多义

  研究多义,就要分化多义,也就是用一定的方法揭示出某一形式所具有的几种不同意义。分化多义的方法很多,不同的类型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

  出租汽车

  一个工厂的实验员

  但有些句子如果采用层次分析法:

  扮演的是一位有名的演员。

  (他)扮演的是一位有名的演员。

  扮演(他)的是一位有名的演员。

  这种多义格式可用公式表示为V2+的+是+NP,V2表示双向动词,表示的动作既可以陈述某人(施事),可以支配某人(受事);“V2的”既可以是施事,也可以是受事。当NP具有V这一行为能力时,便形成了多义结构。用变换分析中的添加法,分别给V2补出施事和受事,就限制了V的指向,由双向变为单向,从而分化了多义。同样的还有:

  反对的是少数人

  关心的是他的母亲

  理发的是一个男青年

  值得一提的是,变换分析可以分化各种类型的句法多义。因为不管哪种类型的多义,最终都要在语言形式上得到显现。变换分析正是通过改变句法结构的外形,1提示形式背后潜藏的意义上的差异,其理论依据在于意义总要通过形式来表现,形式都表示一定的意义。

  义素

  义位的语义构成成分,是词义的最小的语义构成成分,又叫语义特征。

  义素是从逻辑学和心理学的角度孤立地考察某个语言符号的所指在一次出现时得出的最小予以资料实体,它只有取得义位变体的资格后才能进入具体的语义系统。

  比如男人的义素可以分析为:人,男性,成人。

  义素的分析:分析义素首先要确定对比词群,确立的标准为这一组词至少有一个相同的意象。分析义素对分析同义词的意义、正确使用词语组合具有积极意义。

  比如男人、女人、孩童这组词,可以分析为(以男人为参照):

  男人:人,男性,成人

  女人:人,非男性,成人

  孩童:人,男|女性,非成人

  则每个词提得的义素是区分自身与他词的有效依据。

  而男人和桌子这组词(差别过大),可分析为:

  男人:实物,生命体

  桌子:实物,非生命体

  这样的分析虽然在组的内部足以区分彼此,但提得的义素不足以在更大的语意范围内作为确定词的依据,比如光看“实物,生命体”无法判断出是男人,因而不具有普遍意义,是不正确的。

  相关研究

  美国J.W.佩里和A.肯特,英国Y.A.威尔克斯都从不同的角度研究过语义因子。

  威尔克斯认为,应该根据5个方面来选择语义因子:①有限性,即语义因子的数目应该是有限的,应少于它所表示的复合概念的数目。②全面性,即适合于表达各种复合概念的语义。③独立性,即彼此独立。④不循环性,即不能互为定义而造成循环。⑤基元性,即不能再作进一步的分解。

  佩里和肯特采用三字母组合来代表语义因子,第一个字母之后留下一个空白来表明语义因子与它所表示的复合概念的关系。例如,M-CH表示仪器,L-CT表示电,M-SR表示测量,R-HT表示温度,A表示所指语义因子与复合概念是属与种的关系,因此,MACH表示某种仪器;Q表示复合概念借助于所指语义因子进行活动,因此,MACHLQCT表示借助于电来工作的仪器;u表示复合概念所进行的活动为所指语义因子所确定,因此,MACHLQCT

  2MUSR表示借助于电来进行测量的仪器;W表示复合概念作用于所指语义因子,因此,MACHLQCTMUSRRWHT表示借助于电来测量温度的仪器──这就是“温差电偶”这个词。给每一个词记上一个作用指标可指出相应的词在句子中的功能。例如,作用指标KQJ表示“在什么帮助下”,这样,KQJ──MACHLQCTMUSRRWHT便可表示“温度借助于温差电偶来确定”这个句子。

  简答义素和语素之间的区别。

  答:义素和语素不是同一个概念,它们是两种性质上根本不同的单位。义素是对一个词的语义特征进行分析后所得到的最小语义单位;语素则是最小的音义结合体。义素是一种从理论上分析出来的语义单位,就不是一种自然语言的单位,义素不直接与语音相结合。语素不仅有一定的意义而且有一定的读音,是人们可以直接感受到的自然语言的单位。

  10.简答义素和义项之间的关系。

  答:一个词可以同时有几个理性意义,其中一个意义在语言学上叫一个义项。现代语义学把分析音位的区别特征原理用于词义分析,把义项进一步分析为若干语义特征,这些语义特征就是义素。

  11.简答词的通俗意义和科学意义的区别。

  答:词的理性意义由于概括深度上的差别而分为两类:一种是人们对事物所具有的一组非本质特征的反映,这种词的理性意义可以称之为“通俗意义”;另一种是人们对事物的本质特征的反映,这种词的理性意义可以称之为“科学意义”。

  12.简答义素分析的作用。

  答:义素研究在语义研究和语法研究中被广泛使用,在许多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义素分析可以清楚间接地说明词义的结构,便于比较词义之间的异同,揭示近义词、反义词

  21等词义关系,有利于词义的研究、学习和掌握。(2)义素分析有助于说明词语组合的语义条件。

  13.解释“单义词”。

  答:单义词即一个词的意义可以概括反映一类现象,单义词只有一个义项。

  14.解释“多义词”。

  答:多义词即一个词的意义可以概括反映相互关联的几类对象,也就是包含几个互相联系的义项。

  15.解释“本义”。

  答:多义词的多个义项中,最初的那个意义叫本义。

  16.解释“引申义”。

  答:由本义直接或间接衍生出来的意义。

  17.解释“同义词”。

  答:同义词指一种语言或方言中意义相同或相近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

  18.解释“反义词”。

  答:反义词指一种语言或方言中意义相反或相对的两个词。

  19.解释“上位词、下位词”。

  22答:语言中有些词所代表的范围大,有些词所代表的范围小,如果后者所代表的事物可以完全包容在前者所代表的事物范围内,那么它们之间就具有上下位关系。其中所代表的范围大的词叫上位词,所代表的事物范围小的词叫下位词。

  20.简答多义词和同音词的关系。

  答:多义词和同音词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以一个语音形式来表示多个意义。区别在于:多义词的各个意义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同音词的意义之间没有任何联系。多义词是一个词兼有几个互相联系的意义,是词义的一种聚合方式,而同音词则是两个或几个不同的词,与词义的聚合没有直接的关系。

  21.为什么多义词在交际中一般不会造成歧义?

  答:一个词虽然可以有几个意义,但在使用中一般不会产生歧义。(1)词语总是在一定的上下文中使用的,特定的上下文会使多义词只体现一个意义;(2)人们的言语交际总是在一定环境中发生的,特定的交际环境也可以使多义词只体现一个意义。

  22.简答近义词之间的差别。

  答:(1)词的理性意义。有的近义词词义所概括反映的对象只是基本相同,但它们所指的范围不完全重合。有的近义词的词义所概括的对象虽然相同,但在强调的重点、方面或达到的程度都有所不同。(2)词的非理性意义,即附加色彩。有些是感情色彩不同;有些是语体色彩不同。

  23.简答语义场的层次性和系统性。

  答:层次性是语义场的一个显著特点,事物本身的分类是有层次的,因而反映事物类别的语义场也就形成了有层次的结构,若干较小的语义场可以集合成较大的语义场,若干较大的语义场可以集合成更大的语义场。系统性也是语义场的一个重要特点。一个语义场就是一

  23个局部的语义系统。在这个系统中,类属义划定的意义领域,被划分为若干块并分配给不同的词语,这些词语以一种互补的方式来对同一意义领域进行反映。系统中某个词语的意义会受到系统中其他词语的制约,系统中某个词义的变化或词语数量的增减,会导致意义领域的重新划分和分配,从而引起系统中其他词义的变化。语义场的系统性的特点反映出语言的词汇具有一定的系统性。

  24.解释“关系意义”

  答:词语在组合时都要形成一定的结构关系,由这些结构关系所赋予的意义就叫做关系意义,包括语法关系意义和语义关系意义。

  25.解释“语气意义”。

  答:反映说话人使用句子的目的和说话人情绪的意义,包括陈述、疑问、祈使、感叹等不同的意义。

  26.解释“述谓结构”

  答:从语义结构上看,一个句子包括“情态”和“命题”两部分,情态包括时态、语态、语气等方面的意义,情态以外的部分即命题。一个命题在语义结构上可进一步分析为一个“述谓结构”。一个述谓结构由一个“谓词”和若干个“变元”组成,谓词一般就是句子中的谓语动词或形容词,是处于支配地位的核心成分。

  27.解释“语义指向”。

  答:句子某个成分在语义上指向哪儿,或者说同哪个成分或哪些成分发生语义联系,就是这个成分的语义指向。

  28.解释“歧义”。

  24答:歧义是指同一形式的语言符号序列可能表达不同意义的现象。

  29.解释“变元”。

  答:变元又称“题元”、“项”等,是与谓词有直接关系并受谓词支配的语义成分。变元一般都是名词性的词语,在句子中经常充当主语或宾语。

  30.解释“语义角色”。

  答:根据谓词和变元之间不同的关系,可以把变元分为若干个类型,这种变元的类型一般称之为“语义角色”。常见的语义角色有施事、受事、与事、工具、结果、处所等。

  31.解释“蕴含”。

  答:蕴含是句义之间的关系的一种,就话语本身所表达的意义而言,如果有句义甲就必然有句义乙,就说甲蕴含乙。在一般情况下,蕴含的规律是含有下位概念或局部概念的句义蕴含有上位概念或整体概念的句义,而不是相反。这种蕴含关系通常可以从句子本身的意义推知,而不必以来特殊的背景关系。用公式表示为甲乙。

  32.解释“预设”。

  答:预设是句义之间的一种关系,预设是就话语本身表达的意义而言的,有句义甲就必然有句义乙。蕴含包含在句子的断言范围内,是句子的基本信息;预设不在句子的断言范围内,是句子的背景信息,用公式表示为甲乙。

  33.为什么谓词是处于支配地位的核心地位?

  答:一个述谓结构可以有多少变元以及可以有何种性质的变元,都是由谓词的语义决定的。因为谓词语义规定了述谓结构的内容,从而也就规定了句子的语义框架,有了这个语义

  25框架,在用符合谓词语义要求的变元把这个框架填满,就产生了句子的命题。因此,在述谓结构中,谓词是处于支配地位的核心成分。

  施事和受事固然可以看作语法关系中比较典型的语义成分,但是其典型语义的实现或者受抑制,却在相当程度上是受制于语用因素的。不管是施事成分中的意愿型、施行性、责任性,还是受事成分中的受影响性、渐成性、位移性等等,总是在语用因素影响下凸现其中的某些方面,或者某些方面受压抑。语用因素并不是句法一语义研究的垃圾箱,本项研究专注于语用条件的深入观察和离析,试图让语用条件的分析具有明确的可操作性,从而显现出它深刻的解释能力。

  基本义

  词语的本来意义。本义就是文献记载的词的最初意义。基本义就是词在现代最常用的意义。

  例:“网”基本义为用绳线结成的捕鸟捉鱼的器具。

  “门”基本意为建筑物的出入口或安在出入口上能开关的装置。

  本义

  说明:词的最初的、最基本的意义。

  示例及分析:

  (1)“深”:从上到下或从外到里的距离大。如:“这里的河水很深。”“那里有一条纵向的很深的峡谷。”“这个宅院很深。”

  (2)“实”:内部完全填满,没有空隙。如:“这是一个实心儿的铁球。”“河水已经冻实了。”

  引申义

  说明:由词的本义演变而产生的/后起义。

  示例及分析:

  (1)这篇文章很深,初中学生读不懂。“深”:深奥。

  (2)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深”深入。

  比喻义

  说明:用一个词的本义比喻另一事物而产生的新的比较固定的意义。

  示例及分析:

  (1)“风浪”的本义为:水面上的风和波浪。比喻义为:比喻艰险的遭遇。如:他是个久经风浪的人,面对着邪恶势力,毫不畏惧,顽强地斗争。

  引申义

  引申义

  简介

  从本义“引申”出来的,即从本义发展出来的意义

  基本意义

  由本义推演而派生出来的意义叫引申义。根据与本义关系的亲疏远近可将引申义

  26分为直接引申义和间接引申义。直接引申义是直接由本义派生出来的意义。间接引申义则由本义辗转再引申(即由引申义再引申)而来的意义。

  例子

  向:本来的意义是“向北的窗户”。

  引申意义是“朝着”、“对着”。直接引申是从本义直接派生出来的意义。间接引申是由直接引申而再引申出来的意义,与本义为间接关系。

  语言转用是指一种语言取代其它语言而成为不同民族的共同交际工具。

  语言转用的条件:

  语言转用是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发生的。两个民族发生融合,哪一种语言成为胜利者,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口的多寡,经济,科技、文化水平的高低,而不一定依靠政治、军事上的优势。例如汉族历史上曾先后被契丹族、女真族、蒙古族、满族的统治者所征服,但汉语始终是胜利的一方,就在于汉民族人口众多,经济、科技、文化水平也较其它民族占优势。

  语言转用的过程:

  语言的统一除了表现为不同的方言集中统一为民族共同语外,还表现为不同的语言统一成一种语言,而不同语言的统一主要是通过浯言转用来实现的。语言转用指广种语言战胜另一种语言。

  语言转用大多随武力征服或民族迁徙而发生。由于各民族都有坚持本民族语言、保持本民族文化的心理倾向,所以,语言转用往往需要一个很长的时期。这一过程大致是:开始的时候,一个民族在使用本民族浯言的同时,出于社会交往的需要,遂渐学会另一民族的语言而形成双语现象,而后新学会的语言在交际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使用的范围不断扩大,本民族语言随之退居次要地位,直至最终停止使用,语言转用才算完成。例如满族转用汉浯就延续了三百多年,高卢的克勒特语和拉丁语的融合则花费了四个世纪之久。

  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重点

  德国学者洪堡特(Humboldt,1767-1835)最著名的著作是《人类语言结构的多样性》。他指出,“在人脑里天生有着创造语言的能力,语言是讲话着产生语言和理解语言的能力,而不是说话或写字所产生的可观察的结果。”洪堡特还因为关于民族语言和思维的论断而出名。他认为,“一个民族的语言和思维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民族的语言就是他们的精神,一个民族的精神就是他们的语言。”

  萨丕尔—沃尔夫假说(TheSapir-WhorfHypothesis)把洪堡特关于民族语言与思维的论点推向了极端。假说认为:语言形式决定着语言使用者对世界的看法;世界上各民族的语言不同,所以各民族对世界的分析也不相同。简而言之,就是语言决定思维。

  2当代美国语言学家Chomsky认为,人脑的初始状态应该包括人类一切语言共同具有的特点,称为普遍语法(universalgrammar)。通俗地说,普遍语法是所有语言的基本特称。就像汽车必须有轮子和发动机一样,所有语言必须有动词和名词。婴儿在出生时脑袋里面已经具备了这些基本的句法结构。一个儿童在五、六岁时就可以掌握母语;这个年龄的儿童智力还不发达,学习其它知识(如数学物理)还相当困难,而学习语言却这样容易。这也说明了,一个中国出生的婴儿,在3-4岁后被带到美国,成年后其英语水平与美国小孩没有区别。

  语言与思维相互作用(interact),相互制约(inter-constrain),是人脑机能的两个方面。语言并不能决定思维,但是语言对思维有暗示、诱导作用。既然是暗示诱导作用,语言对思维就有制约,思维也能打破语言的制约。一个创造性思维的头脑总是在与语言发生矛盾,人类的一些突破性的认识总是打破了某种语言的思维定式。没有人类打破语言束缚的创造能力,科学就不会发展,社会也不会进步。使用不同语言时,就会受到这种语言所承载的价值观和社会文化的影响。

  然而,其它更多的学者认为,语言不同会使人对世界的看法不同,这是不符合事实的。科学的历史证明,人类对世界的看法经历多次变化,并不是语言的原因引起的,科学思想的传播也不受语言界限的束缚。Einstein是说印欧语言的,但他的相对论对于欧洲人来说同样难于理解。北京外国语大学刘润清学者也强调:“任何语言中的可发明和创造都可以被其他语言所理解。没有这一点,就没有跨民族、跨文化的交流和沟通。

  辅音发音特点

  辅音包括清辅音和浊辅音两大类。发音时声带不震动、送气的叫清辅音;发音时声带震动、不送气的叫浊辅音。

  辅音都是嗓音,这是因为发音时气流受到不同程度的阻碍,发出的音不像元音那样清脆悦耳。

  发辅音时,不论美语或英语,都能感觉到下面的一些共同的特点:

  1)气流受阻。从肺部呼出的气流在通过口腔或鼻腔时遇到阻碍(发元音时不受任何阻碍)。

  2)气流较强,尤其是爆破音。(发元音时气流较弱)。

  3)阻碍部分肌肉较紧张(发元音使肌肉均衡地保持紧张)。

  4)有清、浊之分。

  一、什么是基本词汇?基本词汇的特点是什么?基本词汇包含的词有哪些重要类型

  1、一种语言中所有的词和成语等固定用语的总汇是该语言的词汇,根据词的重要程度,可以把词汇分为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两大类。基本词汇里的词是语言词

  2汇的核心。基本词汇就是人们自古至今常用的,用来表达日常事物现象的,并成为构成新词基础的那一部分词。

  2、基本词汇有以下三个特点:(1)全民常用性。基本词汇中的词都是一个语言社团里的人们在日常生活和日常交际中经常地、普遍地使用着的词,其使用范围非常广泛。这些词所表示的都是一些最常见的现实现象和基本概念。例如汉语中的"水、饭、菜、睡、衣服、车、吃、走、看、听、大、热、高、新"等。(2)稳固性。基本词汇中的词是大多是自古就有的,历史悠久,人们世世代代都在使用,不容易发生变化。例如汉语三千年前的甲骨文中已经有了"牛、羊、马、鸡、酒、日、月、雨、雪、风、见、杀、大、小"等词,这些词自古至今都是常用的。(3)构词能力强,是构成新词的基础。基本词汇大多由一个词根构成,所表示的词义在语言的语义系统中一般都是重要的、核心的,因此这些词根容易成为构造新词的基干。需要注意的是,基本词汇中的词在参与构词(合成词)时一般要由词降格为语素。例如英语词water(水)属于基本词汇,它可以降格为语素参与构成"watercourse(水渠)、waterer(给水器)、waterfall(瀑布)、waterfoul(水鸟)、watergate(水门)、waterglass(玻璃水杯)、waterhead(水源)、waterline(水线)、watermark(水印)、waterscape(水景)"等合成词。

  3、基本词汇包含的词有以下重要类型:(1)表示自然现象和常见事物的词,例如"天、地、日、月、雨、雪、水、火、山、湖、海、人、马、牛、羊"等;(2)表示生产和生活资料的词,例如"车、船、刀、斧、房、布、衣服"等;(3)表示亲属关系的词,例如"父母、叔伯、丈夫、妻子、儿子、女儿、兄弟、姐妹"等;(4)表示人体器官的词,例如"眼、耳、鼻、舌、手、脚、心、肺、肠、胃"等;(5)表示方位和时令的词,例如"上、下、前、后、左、右、东、南、西、北、春、夏、秋、冬"等;(6)表示数目的词,例如"一、二、三、四??十、百、千、万"等;(7)表示常见动作行为的词,例如"生、死、吃、说、见、想、问、走、跑、听、看、跳、飞;"等;(8)表示常见性状的词,例如"大、小、多、少、高、低、长、短、红、白"等。

  多义词

  有两个以上意义的词叫多义词。多义词是一词多义,几个意义之间往往有联系。多义词是“单义词”的对称。多义词是具有几个彼此不同而又相互关联的意义的词,这些意义是同属一个本义或基本意义的引申意义。人们在社会生产发展中要反映日趋复杂的客观现象,就不可避免地要用原有的词来表示相关的其他事物,使新旧词义并存。

  兼类词

  英语中有很多常用词可以用作两种或多种不同的词性,如:about可以用作副词和介词;hard可以用作形容词和副词,这种词叫兼类词。这类词意思也不相同,所以也是多义词。

  汉语里兼类词比较常见的有三种,一种是名词与动词的兼类词,比如“经历”;一种是名词与形容词的兼类词,比如“错误”;还有一种是形容词与动词的兼类词,比如“讨厌”。

  语言发展变化的主要特点是不平衡性、渐变性、相关性和规律性。

  2调位

  利用音高变化的不同来区别语音符号的音位就是调位,一般也叫声调,是一种非音质音位。

  语义场是在同一个语义系统中,在共时条件下,若干个具有共同义素的义位聚合起来的聚合体。

  语义场是借用物理学中“场”的概念而来的,是指语义的类聚。语义场强调的是一个词跟全体词在语义上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只有通过比较、分析词与词之间的语义关系,才能确定这个词真正的内涵。

  语义场必须在一个共同语义要素的支配下组成,例如在“家畜”这一语义要素的支配下,由“牛、羊、马、猪、骡”等构成了一个语义场。

  根据语义要素建立语义场,大的语义场下面可以分出小的语义场,小的语义场下面还可以分出更小的语义场,乃至最小的语义场,义素分析法必须在最小的语义场里进行。

  同一语义场的词语互相依存、互相制约,一个词义范围的扩大或缩小都会受到周围词语的影响。

  语义场的性质

  1、语义场的联系性。

  在一个语义场内每个词义都相互联系,相互补充。每增减一个词,场内的语义就要重新调整。

  2、语义场的层次性。语义场是带层次结构的语义有序集。语义场下可分若干“子场”。

  3、语义场的民族性。不同民族语言的语义不是一一对应的。与不同语言的词相联系的概念不尽一致,同一概念在不同语言中有的用语言单位(词、熟语)表达,有的用言语单位(自由词组)表达。

  字符:就是文字符号,是文字的最基本的单位,也就是直接跟某种语言单位相联系的符号。

  亲属语言

  从同一种语言分化出来的几种独立的语言。在语音、词汇、语法上有一定的共同特点和对应关系。语系、语族、语支都是根据语言的“亲属关系”建立的,叫亲属语言。如汉语和藏语、壮语、苗语,它们同出一源,是亲属语言。

  组合关系

  聚合关系

  组合关系

  符号和符号组合起来的关系。符号和符号的组合形成语言的结构。

  组合关系

  Syntagmatic组合关系也称句段关系,可比作横向水平关系,指一个语言元素与另一语言元素同时排列在言语链条上,构成语言要素在现场的组合,如在“快来”这个句子中,3“来”和“快”的关系。是索绪尔的结构主义语言学中研究语言状态关系的两大主轴之一.

  聚合关系

  在链条的某一环节上能够相互替换的符号具有某种相同的作用,它们自然聚集成群。它们彼此的关系称为聚合关系。

  1、语义的性质

  语义具有多方面的性质,而且各种性质相互关联,往往形成对立统一关系。这里面只讨论几种最基本的重要性质。

  A、语义的客观性和主观性

  语义作为人们对词语所指事物现象的认识,最终来源于客观世界,因此,语义具有一定的客观性。表示实有事物现象的词语,如“树、红、走”等,其语义直接反映了客观事物现象的特征,即使是那些表示虚构事物现象的词语,如“鬼、神、龙”等,其语义也间接地、曲折地反映了客观世界。

  B、语义的概括性和具体性

  语义作为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一种概括的认识,词语的意义概括了它所指的各个具体对象的共同特征。不仅表示普通概念的词语,如”猫、挖、热”等,其语义具有概括性,即使是专有名词,如“孟子、天津、庐山”等,也具有概括性,它们概括了所指对象不同时期、各个方面的共同特征。

  C、语义的稳固性和变异性

  2、语义的类型

  A、概念意义,又称理性意义、指称意义等,是人们对所指对象的区别性特征的概括认识。

  B附加意义是词语所体现的各种联想意义或色彩意阿味。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a感情意义b理据意义c语体意义

  成词语素

  不成词语素

  成词语素是指这个语素的本身是一个词,如:天、地、草,也可以与别的语素组合成词:白天,地面;不成词语素如:丰、健、达,这类语素不能独自成词,却能够与别的语素组合成词,如健康、丰富,达观等。

  31社会方言是由社会群体的不同性质而形成的语言变体。社会方言和地域方言没有直接的渊源,它是由不同的职业、社会地位、政治信仰、受教育程度等因素或由这些因素构成的社区交际习惯所形成语言差异。主要差别是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以及一些特殊词汇的使用。

  在语言学中,社会方言指的是在某一社会团体,社会阶层或次文化群中被使用的语言。在此意义上,它区别于个人方言,即个人使用的特殊形式的语言。社会方言也区分于地域方言,即特定地区使用的特殊形式的语言。然而地域方言通常有特殊的社会地位,所以一种特定的语言变体常常同时被视为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例如,标准意大利语相对于托斯卡纳语来说是一种地域方言。但作为意大利民族的语言,它也是社会方言,因为它被作为通用语在全国的广播,新闻媒体和上流社会中被使用。

  语法单位是在语句中活动的/能够在组合的某一位置上/被替换下来的片段。

  语法单位有大有小,最大的语法单位是句子,比句子小的依次是词组、词、语素。语素是最小的语法单位。

  句子是具有一个句调、能够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的语言单位。

  词组也叫短语,是语义上和语法上都能搭配而没有句调的一组词,是造句的备用单位。大多数词组加上句调成为句子。

  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是构成短语和句子的备用单位。一部分词加上句调可以单独成句。

  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的构词单位,是语言的备用单位。语素可以组合成合成词,有的可单独成词。

  词

  有单纯词和合成词两种。

  单纯词:由一个语素构成(连绵词、外来词、叠音词)。其中连绵词又分为双声连绵词和叠韵连绵词。

  合成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语素构成,有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偏正结构、并列结构、动补结构等。

  32词作为词汇单位和作为语法单位所表示的意义是不一样的。词和词组在造句功能上是一致的,处于同一个平面上,它们同是词汇的单位,属于同一级别。而在语法意义上,词组是比词大一级的单位。

  借词的由来

  在历史发展中,民族与民族之间,总会发生交流,当某种物品的名字在交流一方使用的语言中并不存在,或其中一方特别强大时,借词就产生了.顾名思义,所谓借词就是一种语言从另一种语言中"借"来的词,通常这种词都是音译词,比如"沙发"、“麦克风”,以至于“塔”;英语里的"tea","kungfu"借自中文。

  历史上,日语、越南语和韩语都经历过从汉语大量借走词汇的过程,目前这些语言中五成以上词汇与汉语有渊源,在韩语中,甚至“我们”的说法都被改变了(“??”,和现在广东话的叫法一样);而现在,包括汉语在内的大多数“弱势”语言都在从欧洲语言(主要是英语)借学术名词和新鲜事物的叫法,这在没有意译词系统和习惯的语言中尤为明显。

  借词也叫做外来词,它指的是/音和义都借自外语的词。

  借词的用法

  汉语吸收外来词采用的手段即来源有:

  1、纯粹音译,即直接借用外语的音,如“沙发、夹克、咖啡、沙龙、扑克、拷贝”等。

  2、音译加汉语语素,如“卡车、啤酒、酒吧、芭蕾舞、艾滋病”等。

  3、音译兼意译,即虽然是音译,但又能从汉字的意义获得外来词词义的某种提示,如“幽默、香波、基因、俱乐部、可口可乐”等。

  4、半音译半意译,如“马克思主义(Marxism)”

  要注意区别借词和“意译词”、“仿译词”:

  意译词是用本族语言的构词材料和规则构成新词,把外语中的某个词的意义翻译过来。

  如:

  英语原词

  借词

  意译词

  bank版克

  银行

  telephone德律风

  电话

  仿译词是用本族语言的语素逐个对译外语原词的语素造成的词。

  如:汉语中的“黑板”(blackboard)、“足球”(football)、“蜜月”(honeymoon)等。

  33

推荐访问:语言学概论索绪尔 语言学 概论 索绪尔

本文来源:https://www.taohy.cn/fanwendaquan/gongwenfanwen/40238.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