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君博文库网!

政协制度的发展历程4篇

文章来源:网友投稿 时间:2023-11-20 13:00:10

篇一:政协制度的发展历程

  

  中国政治协商制度的历史演变

  阶段一:新中国成立前期

  第一时间段:抗日战阵结束后,成立“联合政府”;1946年1月10日至31日,……(旧政协)。五项决议:……

  第二时间段:人民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转转战略进攻,1948年4月底,中共……口号……“五一”……。

  1948年8月,……河北省平山集合

  1949年3月毛……已经成熟

  1949年6月15日至20日………9月17日……改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第三时间段:新中国成立前夕,1949年9月21日至30日,第一届……参加会议代表……(多写一点)

  第一届人民政协会会议闭幕第二天……

  阶段二:新中国成立后

  第一时间段:1949年9月到1954年9月……(该部分概括写)……

  1949年9月……政协委员会……第一届人民政协全国委员会,共召开4次分别是……

  第二时间段:1954年10月到1966年5月。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1954年12月第二届全国政协第一次会议制定了《章程》

  1959年4月

  1964年12月

  第三个时间段:1966年6月到1976年10月

  ……被迫停止……文革时期(简写)

  阶段三: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1977年12月,第四届……

  1978年12月,在京召开……

  1982年第五届……1983年6月,第六届……

  1988年3月,第七次

  1989年12月30日……《意见》

  1993年3月第八届

  1993年3月27日李瑞环在全国政协八届一次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是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

  1994年1月,修改章程《……

  1994年3月全国政协八届二次会议上,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修正案)》“把参政议政列入政协的主要职能,是政协工作的经验总结,是本次会议的重要成果”,认为:“参政议政与政治协商、民主监督是一致的。

  1995年1月13日,政协全国委员会党组提出《关于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规定》

  6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指出:“开展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是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各级党委要按照党的十七大做出的战略部署,切实支持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职能,积极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制度建设”。

  2008年3月3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于在北京召开。会议的主要议程是:听取和审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和关于提案工作情况的报告;选举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主席、副主席、秘书长和常务委员;列席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听取并讨论政府工作报告及其他有关报告。

篇二:政协制度的发展历程篇三:政协制度的发展历程

  

  人民政协章程的历史沿革

  人民政协章程是政协的基本法律,是制定和执行政协工作的宪法性规范。随着时代的变迁,人民政协章程经历了多次修改和完善,这一过程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和丰富的历史内涵。

  一、1949年版章程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委员会条例》正式颁布实施。该条例规定,政协是由各民主党派和人民团体、各族各界人士组成的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起草宪法、参加国家行政、立法和司法工作。此时,政协尚未完全成立,因此该条例并不具有章程的作用,只是政协组建前的暂行法规。

  二、1954年版章程

  1954年,政协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明确政协的性质、职能和组织形式,为政协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该章程规定,政协的任务是制定和推动执行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社会建设方针和政策,以及为增强全民族团结、维护和平、促进和谐社会发展而努力奋斗。同时,该章程还规定了政协的组织形式和工作程序。

  三、1964年版章程

  1964年,政协第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新的《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进一步完善了政协的职能和组织形式。该章程规定,政协必须密切联系人民群众,吸收各阶层代表参加政协工作,保证政协代表的代表性和广泛性,为各族各界人士特别是民主党派和团体的代表,在提出意见、建议和批评中,发挥自己的民主权利和监督作用。

  四、1982年版章程

  1982年,政协第五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新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主要增加了政协的政治责任和社会公益性。该章程规定,政协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维护宪法和法律,保障人权和

  民主权利,促进各阶层的团结和互谅互让,为推动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建立健全民主法制和逐步实现现代化而努力奋斗。

  五、2005年版章程

  2005年,政协第十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新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主要增强了政协的履职能力和代表性。该章程规定,政协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提高政协代表的履职能力和政治素质,积极参与国家法制建设、治理和民生改善,加强政协组织和工作制度的建设,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六、总结

  人民政协章程的历史沿革,充分反映了我国政治体制变革和时代进步的演变过程。从原始简单到逐渐完善,政协作为我国的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正在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履职能力和代表性,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历史性的贡献。

篇四:政协制度的发展历程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人民政协协商形式的发展及其价值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人民政协作为我国的重要政治制度,不仅在协商方面发挥了关键的作用,而且在国家发展进程中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探讨新中国成立70年来人民政协协商形式的发展及其价值。

  一、早期人民政协协商形式的发展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政协协商形式十分简单。在1954年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上,政协委员们只是以小组讨论的形式交流了各自的意见。此后几年中,人民政协的协商形式逐渐成熟,从1956年起,召开的政协全会采用了大会制和分组讨论,进一步完善了协商流程。

  在新中国成立70年的发展历程中,人民政协逐渐发展了许多新形式的协商。除了传统的全会和分组讨论之外,人民政协还进行了许多形式多样的协商活动,例如民主监督、议政协商、专题调研等。

  人民政协在国家发展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安排之一,人民政协不仅代表了各阶层、各界别、各民族的利益,还旨在借助协商求同存异,推进国家建设进程。人民政协在国家的各种重大决策中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在调和各方面的利益矛盾、协调政府与民间的关系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南水北调、长江三峡工程等重大国家工程的决策过程中都涉及到了人民政协的多次协商。

推荐访问:政协制度的发展历程 发展历程 政协 制度

本文来源:https://www.taohy.cn/guizhangzhidu/39669.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