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君博文库网!

日常环境卫生和消毒管理监督制度3篇

文章来源:网友投稿 时间:2023-11-17 19:44:03

篇一:日常环境卫生和消毒管理监督制度

  

  检验科环境清洁消毒管理制度

  检验科环境清洁消毒管理制度

  检验科环境清洁消毒管理制度1为保护检验科及实验室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健康、安全,防止病原体通过实验室向外环境扩散,避免实验室感染,制定本制度。

  1、检验科及实验室工作人员须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必要时穿隔离衣、胶鞋、戴口罩、手套。

  2、使用合格的一次性检验用品,用后进行无害化处理。

  3、严格无菌操作,静脉采血时必须一人一针一管一巾一带;微量采血应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片;对每位病人操作前洗手或手消毒。

  4、无菌物品如棉签、棉球、纱布等及其容器应在有效期内使用,开启后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使用后的废弃物品,不得随意丢弃,放入医疗废物专用袋。

  5、各种器具应及时消毒、清洗;各种废弃标本应分类处理。

  6、报告单以打印单发放。

  7、检验科及实验室应安装非手触式洗手设施,医务人员结束操作后应及时洗手。操作场所配备速干手消毒液,安装洗眼装置。

  8、保持室内清洁卫生。每天对空气、各种物体表面及地面进行常规消毒。在进行各种检验时,应避免污染;在进行特殊传染病检验后,应及时进行消毒,遇有场地、工作服或体表污染时,应立即处理,防止扩散,并视污染情况向上级报告。

  9、菌种、毒种按《传染病防治法》进行管理。

  6、储血设备应专用于血液及血液成分,每周清洁消毒1次,每月对冰箱内壁进行生物学监测,不得检出致病微生物和霉菌。冰箱内空气培养每月一次,培养皿细菌生长菌落<200CFU/m3且无霉菌生长。

  7、严格无菌操作,采血时应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巾一带。工作人员上岗前应注射乙肝疫苗,并建立定期体检制度,工作中应做好个人防护。接触血液必须戴手套,脱手套后应洗手。一旦发生体表污染或锐器刺伤,应及时处理。

  8、废弃的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废血和血液污染物必须按照医疗废物进行处理。

  检验科环境清洁消毒管理制度2一、严格执行国家实验室生物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和医院的消毒隔离制度,保证实验室操作符合相应标准。严格执行标准预防制度,严格区分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进入办公室等清洁区不得穿工作服;

  二、工作人员进入实验室应做好基础防护(戴帽子、口罩、手套,穿工作服、工作裤、工作鞋,必要时加穿隔离衣、防护服,传染病流行期间、严格按要求防护)。离开实验室时应脱去防护装备,并用流动水洗手或快速手消毒剂消毒双手。

  三、严格无菌操作规程,采血必须一人一针一带一巾一管,操作前应洗手或手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四、检测后的血标本和培养基经压力蒸气无害化处理,检测过程中使用过的污染废物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进行处理。损伤性医疗废物放入利器盒内,其他类别医疗废物放入双层黄色塑料袋内封扎集中处理。

  五、保持实验室整洁,每日对地面、物体表面、检验操作台等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或75%酒精进行常规擦拭消毒,有污染随时消毒。并做到卫生用具专室专用。实验室每日定时常规用空气消毒机或紫外线消毒60分钟,并做好记录。

  六、HIV初筛实验室、微生物室、PCR实验室应有良好的通风装置,设置生物安全柜,有专人负责。

  检验科环境清洁消毒管理制度31.目的规范实验的消毒工作,避免或减少实验室内感染性或潜在感染性生物因子对实验室工作人员、环境和公众造成危害。

  2.范围

  适用于从事实验活动的实验室的消毒。

  3.职责

  3.1实验室负责人负责实验室消毒和生物安全事故后污染环境消毒效果评价工作的组织实施。

  3.2质量监督员负责消毒工作的监督检查,参与生物安全事故后污染环境消毒效果评价工作。

  3.3专职消毒部门或人员负责责任范围内的集中消毒和一重大生物安全事故的环境消毒工作。

  3.4实验室人员负责责任范围的常规消毒和意外事件、生物安全事故的紧急消毒工作。

  4.规定

  4.1实验室整体消毒:实验室每天使用前用紫外线照射60min,实验操作完成后用规定浓度的含氯消毒液进行全屋擦拭,并且紫外照射60min。

  4.2实验器材的分类灭菌

  4.2.1实验室用过的枪头,及损伤性器械应浸泡在消毒液内消毒过夜,再经高压灭菌消毒后洗涤。其他实验物品如培养物、标本,均应经高压灭菌后转至医疗废物暂存区,等待转运。利器盒内容物达到其容量三分之二后,将其盖上旋钮旋转改好,121度30分钟高压蒸汽灭菌,按生物废弃物处置。

  4.2.2每天对使用过的移液器用75%酒精进行擦拭。每周1次对移液器嘴进行75%酒精浸泡15分钟左右,若使用过程中发生污染应随时浸泡处理。

  4.2.3实验室对需要使用的无菌工器具和器皿能正确实施灭菌措施,无菌工器具和器皿应有明显标识,以与非无菌工器具和器皿加以区别,以防误用。

  4.3工作台等物体表面消毒:工作完毕,用含有效氯400-700mg/L的消毒液擦拭消毒,作用30分钟以上。然后用75%乙醇溶液擦拭消毒。

  4.4个人防护用品消毒:实验结束,将防护服、口罩、帽子、手套、鞋套等121℃高压消毒30分钟。防护镜浸泡在75%乙醇或有效氯为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中,作用30-60分钟。

  4.5手的消毒:用75%的乙醇擦拭,作用1-3分钟。

  4.6空气消毒:每日用紫外灯照射消毒,每日至少三次,每次不少于1小时,每立方米空间安装紫外灯强度≥1.5W。

  4.7地面消毒:工作结束,用含有效氯400-700mg/L的消毒液或采用1000mg/L—20xxmg/L季铵盐类消毒液擦拭消毒,作用30分钟以上。

  4.8在使用过程中遇有遗撒,应及时清理,并用消毒液对可能被污染的`部位进行消毒处理。

  4.9带有传染性的污物污染工作台或地面时,应以消毒液浸泡半小时后,再擦拭干净。污染的工作服也应经消毒液浸泡或高压消毒后再洗涤。

  4.10实验过程中如发生样品或试剂外溅,应立即用3%双氧水滴上,滤纸盖上半小时,然后用酒精擦洗,并用移动紫外灯消毒。

  4.11每天实验前开启各区的通风系统,各区实验结束后,分别打开传递窗紫外灯、移动紫外灯(对实验台面消毒)、天花板紫外灯消毒实验室,每次开启30~60分钟。

  4.12待紫外灯消毒时间足够后,依次关闭各区紫外灯并记录。

  4.13定期将工作服洗涤消毒,不同实验区的工作服隔开洗涤。

  4.14实验室制定日常清洁(包括消毒灭菌)计划和清场消毒灭菌计划,包括对实验室设备和工作表面的消毒灭菌和清洁。

  检验科环境清洁消毒管理制度4一、所使用的商品仪器、试剂必须有产品注册证、销售许可证和/或生产许可证。

  二、各专业组应配备足够的仪器设备保证检验结果的及时准确。

  三、各专业组组长应随时关注仪器设备的运行状态,发现问a题及时处理,对于一般小故障有能力可以自行解决,迅速恢复仪器的正常运行;如遇较严重的仪器故障应及时通知厂方工程师进行修理。

  四、对于使用年限较长、经常发生故障、需要更新的仪器设备应及时向科主任汇报,由科主任与设备科沟通后。填写设备申请表,经科主任批准后,报设备科进行招标采购,避免影响日常工作。

  五、各专业组长应关注日常工作量的变化,如遇突发事件和工作量急剧增加等情况,应及时向科主任汇报,及时添置设备,保证日常工作的正常进行。

  六、仪器、试剂、方法更新时应做比较试验,开展新项目必须做方法学评价,并有相应试验记录。方法学评价内容至少应包括:精密度、方法对比、病人结果的可报告范围。

  七、所有试剂、耗材、辅助品应根据需要定期、定量进行采购,由各专业组组长填写试剂采购清单,然后交后勤管理处由专人统一采购,试剂到货后,通知后勤管理处验货并入库,由各项目检验人员保管,并按试剂盒说明书要求保存。

  八、所有冰箱、水温箱、压力锅均要填写工作状态记录表,超范围时立即电话报修并记录报修部门或对方工号。

  检验科环境清洁消毒管理制度51.工作人员必须穿好工作服,戴好帽子口罩手套,必要时穿隔离衣,鞋套,戴防护面罩。

  2.签收过的标本应置于污染区操作台上的样品架上的,不得随意摆放。各种试剂和化学品均应贴有标签,放置于合适的位置,不与标本相碰。试验台上不放置不必要的物品。任何测试用的样品和试剂不宜置于桌面或架子的边沿,以防滑落打破,污染环境。一旦污染,先在污染区外周围倒入消毒液,逐渐向中心消毒处理;

  3.每次操作前用消毒纱布擦拭工作人员手指,再接触病人,避免交叉感染。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微量采血应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片一巾」。

  4.所有被污染的针头、刀片、碎玻璃、采血管等利器必须放在一次性锐器盒中统一焚烧处理。

  5.菌种、毒种按《传染病防止法》进行管理。

  6.所有标本必须用1500mg/L有效氯消毒液浸泡60分钟后再进行排污处理。

  7.所有被污染的一次性耗材、棉球、吸管、卫生纸、粪便、痰等标本连盒装入黄色垃圾袋,由卫生员统一收送焚烧。

  8.各种消毒液现配现用,每天监测浓度,有记录。门诊和病房检验发现传染病,应立即报告医务科和院感科,并采取隔离消毒措施,防止疫情扩散。

  9.所有需要回收利用的试管、玻片、吸管等必须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消毒、浸泡、洗涤。

  10.检验科各检查室桌椅、器具、地面每日用1000mg/L84消毒液擦拭2次;空气消毒1次;每周大扫除1次。抹布、拖把专室专用。11.每天日常工作完毕后,所有操作台面、离心机、加样枪、试管架必须消毒、擦拭,工作台面、地板必须用1000mg/L有效氯消毒液浸泡洗刷3~5分钟。

  12.所有检验科发出的化验单必须用紫外线灯消毒30分钟方可对外发出报告(科室外自助报告机打印除外),紫外线灯必须定期进行监测。

  13.各室如有特殊要求需要消毒隔离者均按全国临床操作规程实施。

  检验科环境清洁消毒管理制度6一、检验仪器应由专人负责,并制订操作规程。

  二、检验人员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心,上机前应经操作培训,熟练掌握仪器性能,严格遵守仪器的操作规程,正确地进行操作。自动分析仪器运行参数的设置应规定权限,不得随意或私自更改。

  三、每天检测前应检查仪器是否完好、功能是否正常。操作中若发现异常或故障,应及时报告设备科检修,不能擅自乱动、乱修。使用后须检查仪器并恢复原位。清理好试剂瓶、操作台,写好使用、维护、修理记录。

  四、按照仪器使用说明和操作规程做好日常维护工作,努力延长仪器的使用寿命。

  五、进修、实习人员要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使用仪器,不得任意操作。指导教师必须严格带教、监督,避免意外情况发生。

  六、做好仪器的安全、清洁工作,严禁在仪器室内吸烟、进食或接待客人。外来参观人员须经科领导同意后才可接待。

  七、选购仪器应由医院领导、科主任及专业人员经多方考察后,按正常渠道进货,并组织验收,培训人员,建立仪器档案,登记入账。

  八、带有微机配置的仪器,不得运行与本机工作无关的软件,不得在电脑上玩游戏。

  九、主任要经常了解、检查仪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检验科环境清洁消毒管理制度7一、各专业实验室负责人要根据实际需要,以保证检验质量和节约开支为原则,有计划地申购试剂,并尽量使用与仪器配套的专用试剂。申购所需试剂应经科主任及有关部门审批。

  二、确定专人负责试剂管理,协助科主任做好试剂的申购、登记入库、领发、保管、清点盘存、报废等工作,做到帐册、实物相符。即将用完的试剂要有记录,及时申请补购。

  三、试剂进货应做到来源渠道正规,货物优质、有效,有批准文号、生产日期及供货单位的营业执照复印件。试剂进货时要有验收人签名。发票须经科主任或顺位规定签字人签名后方可报销。

  四、各专业实验室负责人要做好试剂的申购、使用、保存、检查工作,谨防变质、过期和浪费。如有异常发现,应及时处理。要做好记录。

  五、所用试剂要有瓶签,按不同要求分类保管:需要冷冻、冷藏保管的试剂应保存在低温冰箱或普通冰箱内,并经常检查冰箱温度;剧毒药品由两人负责保存于保险箱内,并有使用记录及双签名;易燃、易爆品要远离水源、火源,存放于安全的沙滩内;强酸、强碱试剂要单独妥善保存。

  六、需自配的试剂要经校正,记录校正结果、时间、配制量及配制人。

  检验科环境清洁消毒管理制度81、布局合理,临床微生物室应设门禁开关,入口处有标志,限制无关人员进入。每个工作区设有流动水和洗手设备、手消毒用品,作完毕后及时进行手的清洁与消毒。

  2、微生物实验室需配备生物安全柜、蒸汽回收型高压消毒锅;对

  源于病人的原始标本如痰液等进行涂片或接种平板等工作,应在生物安全柜中进行,生物安全柜安置位置符合要求。

  3、工作人员进入工作区须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必要时穿隔离衣、胶鞋、戴口罩、手套,严格执行实验室工作规程。保持室内清洁卫生,每天对空气、各种物表及地面进行保洁处理,湿式清扫,遇有污染时立即消毒、清洗。

  4、无菌间和超净台必须保持清洁,每天清洁、消毒2次。无菌间应配备空气消毒设备

  5、使用合格的一次检验用品,用后无害化处理,并有记录。

  6、严格执行无菌规程,静脉采血必须一人一针一管一巾一带;微量采血应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片。

  7、所有被污染的针头、碎片、碎玻璃、采血管等利器必须放在一次锐器盒中统一焚烧处理。一次耗材、棉球、吸管、卫生纸、粪便、痰等标本连盒装入医疗垃圾袋,统一收送焚烧。

  8、检验科各检查室桌椅、器具、地面每日用1000mg/l含消毒液擦拭2次,空气消毒1次,每周大扫除1次。抹布、拖把专室专用。

  9、无菌物品及容器应在有效期内使用,开启后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使用后的废弃物品,应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不得随意丢弃。

  10、各种器具应及时消毒、清洗;各种废弃标本应分类处理(焚烧、入污水池、消毒或灭菌)。

  11、报告单应消毒后发放。

  12、保持室内清洁卫生,每天对空气、各种物体表面及地面进行常规消毒。

  13、菌种、毒种按<传染病防治法>进行管理。

  14、储血箱应专用于储存血液及血液成分,定期清洁和消毒,防止污染。每月对内壁进行生物学检测,不得检出致病微生物和霉菌。

  检验科环境清洁消毒管理制度9一、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工作衣、口罩、帽子穿戴整齐,操作前要洗手。

  二、凡进入人体组织所用的各种穿刺针、导管、注射器要绝对无

  菌,采集标本时应执行一人一针一筒一带一垫,使用后的一次性物品要浸泡消毒或统一焚烧、处理。

  三、各种检验后的废弃标本的处理:微生物培养器皿应高压蒸气消毒后行清洁,血液、体液等标本应与消毒液混匀后一小时,再倒入下水道,实物集中焚烧处理。

  四、直接用于标本检测的器材,如玻片、吸管、试管、各类容器等,使用后必须先在消毒液中浸泡消毒,然后用流水冲洗,再进行消毒、烘烤。

  五、检验报告单保持规范、清洁,避免与标本、容器及其它污染物接触。

  六、实验台及地面应每天进行清洁,有污染时应随时消毒,可用有效的消毒液抹拭、拖擦。

  七、工作环境保持清洁,每天下班后进行空气消毒,用紫外线照射30分钟。

篇二:日常环境卫生和消毒管理监督制度

  

  消毒卫生管理制度(通用10篇)

  在进展不绝提速的社会中,许多地方都会使用到制度,制度就是在人类社会当中人们行为的准则。信任许多伙伴都对拟定制度感到特别苦恼吧,下面是我细心为大家整理的消毒卫生管理制度(通用10篇),您的确定与共享是对我最大的激励。

  消毒管理制度篇一

  学校食堂使用的餐具、容器、用具不仅用量大、周转快,而且与进餐者直接相关,倘若餐具及容器、用具不洁,被病原微生物污染,通过就餐环节,病菌或病毒就会进入体内,造成肠道传染病或食物中毒事故、食源性疾病的发生与流行。为认真贯彻执行《食品卫生法》和《传染病防治法》特订立本餐具消毒和管理制度。

  一、餐具洗消程序

  公用餐具、容器、用具在使用前应当遵守国家订立的操作规范及卫生要求,严格依照洗消程序进行消毒:第一步是用热水洗去食物残渣(水温以50~60℃为宜);

  餐具如何进行消毒呢?目前国内外餐具消毒方法一般有两类:一类是物理消毒法,即利用热力灭杀原微生物常用的有煮沸、蒸汽、红外线等;另一类是化学消毒法,就是利用化学消毒剂灭杀灭病原微生物。但后一类有肯定副作用,对人体有不同程度的危害,所以国家对用于餐具的化学消毒剂实行严格管制,必需经省以上食品卫生监督机构审查批准方能生产、使用。目前,经国家批准常用于餐具的消毒毒剂有灭菌片、te101片、84肝炎消毒液等。其中,灭菌片有含氯量高、稳定易保管,入水后易崩解等优点,成为餐具消毒的首选毒剂。以上两类中,以物理消毒法最梦想。

  几种常用餐具消毒方法的重要卫生要求:(1)煮沸消毒法。消毒锅应呈桶状、锅底稍平,水量适度,以竹篮盛装餐具,当水沸时,将餐具放入其中,待水再沸时,取出备用,就是沸进沸出。

  (2)蒸汽消毒法。这是较常用的方法之一,其法多种多样,有简易蒸汽消毒法、锅炉蒸汽法、电热蒸汽消毒法等,一般要求消毒温度在80℃上,保持30分钟即可。

  (3)灭菌片或te101片消毒法。按每片药物兑自来水0.5公斤的比例配制消毒液,然后将洗净的碗盘等餐具放入消毒液内,浸泡35分钟。

  (4)84肝炎消毒剂消毒法。用自来水配制成1%84肝炎消毒液(即每公斤自来水加入84肝炎消毒剂10毫升),将洗净的餐具放入消毒液中浸泡35分钟,取出备用,配制均用自来水,不得用热水。

  三、加强餐具洗涤消毒工作的管理

  食堂指定人员负责餐具容器、用具洗涤消毒工作的日常管理,做到消毒常常化。

  并可通过以下检查方法检查其工作质量:1)感官检查。首先检查洗涤人员是否按洗涤程序操作,有无弄虚作假,省略消毒程序;

  2)检查消毒设备是否正常,如消毒池是否漏水,有无消毒液,消毒柜的温度等;最终检查备用餐具的卫生质量,一般来讲,卫生质量较好的餐具应当是内外壁和底部无油腻,呈现本色。

  消毒管理制度篇二

  一、消毒负责部门:

  校长负总责,学校总务处负责监督、引导、检查,相关人员实在实施。

  二、消毒范围:

  学校全部教室及功能室(地面、桌椅、门扶手等)、走廊、宿舍、厕所以及手可以触摸的地方。尤其是同学常常接触的物品要进行全面彻底消毒并做好记录。厕所用生石灰粉进行消毒。

  三、消毒时间:

  每周对学校进行卫生大扫除,确保学校乾净洁净。每天应有肯定时间(中午12:30时下午同学放学后17:30时)打开教室门窗、寝室窗户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保洁员定时负责进行每天的公共卫生环境打扫工作,定期做好消毒工作。

  四、异常情况:

  如发觉校内显现仿佛“流感”现象传染病,班主任及老师适时向校领导汇报,学校适时上报相关部门并进行监控,并做好相应的消毒措施。对患传染病同学上课的教室、适时进行空气消毒和物体表面的`消毒,情节严重的适时联系家上进行隔离治疗。消毒结束后进行通风换气。

  五、餐饮具消毒:

  1、食堂工作人员按食堂卫生管理制度的要求,做好消毒工作。

  2、同学应做到勤洗手、勤洗澡、勤换衣裳,常常晾晒被子。

  六、消毒记录:

  专人记录消毒情况,消毒人员若贻误消毒工作造成不良后果,按相应的老师管理方法进行处理。

  消毒制度篇三

  血液净化室消毒隔离制度

  1.对血液透析机定期消毒,严格监测;一次性透析器不得重复使用。

  2.工作人员定期体检,操作时必需注意消毒隔离。加强个人防护。

  3.进入血液净化室应更衣、换鞋、戴帽子、口罩,严格洗手。

  4.应对病人常规进行血液净化前肝功能、肝炎病原学等化验检查。

  5.传染病患者血液净化在隔离净化间内进行,固定床位专机透析,实行相应的隔离、消毒措施。急症病人应专机透析。

  6.加强透析液制备输入过程的质量监测。

  7.对透析中显现发热反应的病人,适时进行血培育,查找感染源,实行掌控措施。

  8.每月必需对入、出透析器的透析液进行监测,当疑有透析液污染或有严重感染病例时,应增添采样点,如原水口、软化水出口、反渗水出口、透析液配液口等,并适时进行监测。

  口腔科消毒隔离制度

  1.诊疗区域内应当保证环境乾净,每日对口腔诊疗、清洗、消毒区域进行清洁、消毒每日定时通风或者进行空气净化;对可能造成污染的诊疗环境表面适时进行清洁,消毒处理。每周对环境进行一次彻底的清洁、消毒。

  2.进入病人的口腔内的全部诊疗器械,必需达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者灭菌”的要求。

  3.对每位病人操作前后,必需洗手或手消毒,操作时必需带口罩、帽子,必需时配戴防护镜。

  4.凡接触病人伤口和血液的器械(如移动电话、车针、扩大针、拔牙钳、挺子、凿子、手术刀、牙周刮治器、洁牙器、敷料等)每人用后均应灭菌,常用口腔科检查器、充填器、托盘等每人用后均应消毒。

  5.凡接触病人体液、血液的修复、正畸模形等物品,送技工室操作前必需消毒。

  6.用后的敷料等感染性废物应适时清理、密闭、焚烧。

  内窥镜室消毒隔离制度

  1.内窥镜室诊查区、洗涤消毒区、清洁区划分明确,保持室内清洁,操作结束后严格进行消毒处理。

  2.不同部位的内镜的诊疗工作应当分室进行;不同部位内镜的清洗消毒工作的设备应当分开。

  3.工作人员清洗消毒内镜时,应当穿戴必需的防护用品,包含工作服、防渗透围裙、口罩、帽子、手套等。

  4.内镜及附件的数量应当与医院规模和接诊病人数相适应,以保证所用器械在使用前能达到相应的消毒、灭菌合格的要求、保障病人安全。

  5.进入人体无菌组织或器官的内窥镜及附件,如腹腔镜、关节镜、脑室镜、膀胱镜、宫腔镜等必需灭菌;消化道内窥镜、阴道镜等必需消毒;活检钳应灭菌处理。

  6.用后的内窥镜及附件应立刻用流动水清洗,再用多酶洗剂刷洗,清水冲洗清除管道中的残留组织,沥干水分后再进行消毒。

  7.浸泡内窥镜的消毒液选择应符合要求,浸泡完全,时间符合要求。

  8.每日监测使用中消毒剂的有效浓度,记录保管,低于有效浓度立刻更换。

  消毒制度篇四

  一、医院提倡爱清洁、讲卫生、讲社会公德,全院员工应自发维护医院环境和室内卫生。

  二、医院辖区内禁止下列行为:

  1、随地吐痰、乱扔污物、抛弃废物和乱泼污水。

  2、在工作室内存放个人生活物品或食品。

  3、在楼道内存放脚踏车、物品等。

  4、乱贴标语、宣扬广告。

  5、诊疗区域内吸烟。

  6、医疗废物不按规定收集存放。

  7、各部门按要求做好院内控烟工作。

  三、环境卫生、室内卫生责任分工

  1、医院辖区内的环境卫生、楼道、会议室、卫生间、病房的清扫保洁工作由卫生员负责。

  2、各科室室内卫生由各科室人员负责。

  3、防备保健科负责组织相关人员,定期对办公场所和病房及职工宿舍的卫生和安全进行检查,并公布检查结果,检查结果将作为科室或个人绩效考核的参考因素之一。

  四、责任要求

  1、卫生员定时清扫承当的卫生区段,每日至少清扫两次,每周大清扫一次,并把清扫的垃圾适时清运到垃圾点,做到日产日清,无积存。清扫工具有序存放在规定地点。

  2、卫生员定期做好洗刷和消毒垃圾箱和清扫工具、投药灭鼠、灭蟑,喷药灭蚊蝇等工作。

  3、职工宿舍、科室办公场所及病房内部的洁净乾净,屋内物品放置整齐,适时保持通风,保证空气清爽。

  4、医护人员定期向病员宣扬讲解卫生学问,做好病员思想、生活管理等工作。

  5、医院各科室应认真执行卫生清扫活动,并顺从卫生检查人员的引导看法。办公桌椅、地板每天至少清洁一次,门窗和墙面每月至少清洁一次。

  6、医疗废物管理按《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方法》及医院有关规定执行。

  五、全院卫生检查由防备保健科牵头,每周对各科室环境卫生保洁检查不少于一次,并将检查结果报院务会。

  六、对维护医院环境卫生表现突出的科室和个人,予以赞扬和嘉奖;对违反本规定的科室和个人,依据情节予以通报批判教育、警告、责令限期改正等惩罚。对不能履行保洁协议的卫生员,依照卫生保洁检查结果,予以扣罚工资或辞退。

  消毒管理制度篇五

  1、餐饮具使用前必需洗净、消毒,并符合国家有关食品安全标准,并将消毒后的餐具、饮具贮存在专用保洁柜内备用。未经消毒的餐饮具不得使用,禁止重复使用一次性使用的餐饮具。

  2、购置、使用集中消毒企业供应的餐饮具,本店应向供货商索取其工商执照、有关票据及相关的检验合格报告。不得购置、使用没有资质或没有检验合格报告的集中消毒企业供应的餐饮具。

  3、洗刷餐饮具;有专用水池,不得与清洗蔬菜、肉类等其他水池混用。

  4、洗涤、消毒餐饮具所使用的洗涤剂、消毒剂必需符合食品用洗涤剂、消毒剂的食品安全标准和要求。

  5、消毒后的餐饮具必需贮存在餐饮专用保洁柜内备用。已消毒和未消毒的餐饮具应分开存放,并在餐饮具贮存柜上有明显标记。餐具保洁柜应当定期清洗、保持干净。

  6、洗刷餐具,用具应严格执行洗,刷,冲,消毒四个环节。

  7、经过清洗消毒后的餐具,感观要保持洁净洁净,不得粘有肉眼可见物,抽查有要符合餐具消毒卫生标准。

  8、厨房使用的食品容器,刀具等,应做到使用一次清洗一次。

  9、采购回来的肉类,菜肯定要洗洁净,菜要洗三次,做到无杂物。食物要煮熟。

  10、工作结束后工用具,台面清洗整理洁净,并归类存放。

  消毒管理制度篇六

  导管室消毒隔离制度

  在执行手术室消毒隔离制度的基础上,做好以下工作:

  1、倘若导管为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不得重复使用。

  2、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审批的产品,说明书未界定一次性使用的导管,应按去污染、清洗、灭菌的程序进行处理

  3、传染病人用过的导管不得重复使用。

  门、急诊消毒隔离制度

  门、急诊治疗室、换药室、察看室、ICU、手术室应执行相关部分的消毒隔离制度外,做好以下几方面:

  1、建立预检分诊制度,发觉传染病人或疑似传染病人,应到指定隔离诊室疹治,并适时消毒。

  2、建立健全日常清洁、消毒制度,病人呕吐物、排泄物要适时消毒处理。

  3、医务人员的手要随时流水清洗和消毒。

  4、急症抢救室及平车、轮椅、诊察床等应每日定时消毒,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应适时消毒处理。

  5、急诊抢救器材应在消毒、灭菌的有效期内使用,一用一消毒或灭菌。

  输血科消毒隔离制度

  1、布局合理,区域划分明确,应有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血液储存、发放处、成份室、采血室和输血治疗室设在清洁区,血液检验和处置室应设在污染区,办公室设在半污染区。

  2、管理要求:

  1)进入输血科的血液及试剂必需有国家卫生行政部门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颁发的许可证。

  2)必需严格按卫生部颁发的《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方法(试行)》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规定的程序进行管理和操作。

  3)储血冰箱应每周进行清洁和消毒,防止污染。每月对冰箱的内壁进行生物学监测,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和霉菌。

  5)工作人员上岗前应注射乙肝疫苗,定期检查乙肝病毒抗体水平。接触血液必需戴手套,脱手套后洗手。一旦发生体表污染或锐器刺伤,应适时处理。

  6)废弃的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废血和血液污染物必需分类收集后

  集中处理。

  消毒管理制度篇七

  一、学校环境卫生及消毒制度。

  1、学校各班级教室每日由值日生打扫卫生,办公室每天布置工作人员值日,学校每周进行一次大扫除。办公室和教室每天要有充分时间打开门窗,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2、学校定期喷洒消毒液或石灰水进行喷雾消毒,防止病菌的繁殖和传染。(总务处负责)

  3、各班清洁卫生打扫同学每天负责进行公共环境卫生打扫,定期做好灭“四害”工作。

  4、各班饮水机每天由专人进行保洁工作,由供水部门进行定期消毒工作。

  5、如发觉校外、社区有仿佛“非典”、“禽流感”、“手、足、口病”等传染病病例,全校各部门依照“防非”、防治“禽流感”时期学校消毒制度进行责任区内的消毒工作。

  6、如发觉班内有仿佛“流感”、“禽流感”、“手、足、口病”的现象,则班主任应适时做好监控和上报工作,并做好相应的消毒措施。

  7、星期三为学校清洁卫生大扫除时间(包含消毒)。

  二、个人卫生、消毒制度。

  1、饮水必需自带独用茶杯,不喝生水、凉水,不吃生菜、凉菜。

  2、同学应做到不随地吐痰,不随地大小便;勤剪指甲,饭前便后要

  洗手,防止病从口入;日常生活中要勤洗澡、勤换衣裳,保持清洁卫生。

  3、洗手设施要放置消毒肥皂。(总务处负责)

  三、厨房卫生消毒制度。

  1、为加强学校饮食安全,防止病从口入,对食堂的餐具、炊具、室内设施作如下规定:

  2、食堂对炊具、餐具,坚持每次用餐后,用消毒水清洗。每天对餐具用开水蒸煮10—20分钟。对消毒后的炊具要有保洁措施。

  3、采购回来的肉、菜肯定要洗洁净。菜要洗3次,做到无杂物;食物要煮熟,坚持不出不卫生食品。

  4、炊事用具要常常保持清洁,每餐要清洁洁净,每天用消毒水抹熟食柜。

  5、食品过夜要加盖放好,厨房人员分饭要坚持戴口罩。

  6、生熟食物严格分开,盛放及使用不同的用具,盛放要加盖,防止蚊蝇等叮、爬及污染。

  7、每餐后对食堂的地板、水沟用漂白的粉消毒。消毒池不洗食品和污物,溲水桶应保持清洁,并加盖。

  8、采购灭鼠、灭蚊、灭蝇的药物,加强除“四害”工作,清除有害生物的繁殖的场所。

  9、使用药物消毒时,必需使用经国家批准使用的药物,正确的配制使用,保证消毒有效。

  消毒制度篇八

  为了有效的防备传染病的发生,保证师生的身体健康和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贯彻防备为主的防病原则,依据上级文件精神要求,订立本校通风消毒制度。

  一、加强教室、环境卫生的打扫和保洁,尤其是卫生死角的清理,除去病原的繁殖地。

  二、做好病媒生物防治工作。

  三、教室的通风和消毒一样,是防止传染病发生的紧要措施,各班要布置专人,做好教室的通风工作和消毒工作,杀灭病原菌,从根本上杜绝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并做好消毒记录。

  四、教室应在每节课后开窗通风,每天保持通风2小时以上,其他教学用房每天开窗通风2—3次。

  五、楼道、厕所、教室、各功能室、办公室等公共场所的消毒工作由总务处布置专人负责,每天下午师生离校后进行全面消毒,并做好消毒记录。

  六、班级每天要对班级内的公共设施进行全面擦拭消毒,并做好消毒记录。

  七、使用药物消毒时,必需使用经国家批准使用的药物,正确的配制使用,确保消毒效果。

  消毒制度篇九

  为切实作好我校传染病防治工作,把传染病防治工作落到实处,做好消毒工作,结合我校实际,特订立本制度:

  1、各教室、办公室以及楼道等,每天布置卫生值日,每周大扫除。

  每天定时(或按实际需要)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布置固定的消毒通风人员,定时消毒通风,并做好消毒通风记录。

  2、学校公共环境(功能室、垃圾池、厕所等),责任人每周用消毒液消毒一次,防控小组进行监督检查。

  3、各班要勤打扫卫生,保持室内乾净、清净,不要随地吐痰,以保持良好的卫生环境。

  4、加强学校饮食安全,防止病从口入。

  5.空气:开窗通风,课间10分钟定时,定人开窗。班级每星期一次用喷雾消毒剂,喷洒教室,进行对教室消毒。

  6.体温表用3%碘伏浸泡30分钟,取出后,放入7.5%酒精备用。(稀释液再每天调换)。

  7.发觉疑似病人:需给体温在38摄氏度以上病人戴口罩,由学校、卫生老师急送医院就诊。

  消毒制度篇十

  消毒隔离制度

  1、医务人员上班时间要衣帽整齐,下班就餐、开会时应脱去工作服。

  2、诊疗换药处置工作后均应洗手,必需时用消毒液泡洗。无菌操作时,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3、无菌器械容器、器械敷料缸、持物钳等,要定期消毒、灭菌、消毒液定期更换,体温计用后要用消毒液浸泡。

  4、病房应定时通风换气,每日空气消毒,拖洗地面,床头桌及椅子每日湿擦,抹布要专用,定期消毒。

  5、换下污衣被服,放于指定处,不随地乱丢,不在病房清点,便器每次用后清洗消毒。

  6、各种医疗用具,使用后均须消毒备用,药杯、餐具必需消毒后再用,病人被褥要定期更换消毒。

  7、有严重感染及脏器移植的手术病人,放单独病房,病室在事先进行消毒。

  8、出院病人的单元,必需做好终末处理,床、椅、桌及墙壁,应在察看室隔离,病人的排泄物和用过的物品,要进行消毒处理。未经消毒的物品,不得带出病房,也不得给他人使用,病人用过的被服应消毒后再交洗衣房清洗。

  9、传染病人按常规隔离,儿科门诊应设预检,疑似传染病,应在察看室隔离,病人的排泄物和用过的物品,要进行消毒处理。未经消毒的物品,不得带出病房,也不得给他人使用,病人用过的被服应消毒后再交洗衣房清洗。

  10、传染病人在指定的范围内活动,不准互串病房和外出。到他科诊疗时,应做好消毒隔离工作,出院、转院、转科、死亡后应进行终末消毒。门诊病人应在指定地点候诊、检查和治疗,不要在门诊各处走动,以防交叉感染。

  11、传染病人,按病种分区隔离,工作人员进入污染区要穿隔离衣,接触不同病种时,应更换隔离衣、洗手,离开污染区时,脱去隔离衣。

  12、凡厌氧菌、绿脓杆菌等特别感染的病人,应严格隔离。病人用

  过后的器械、被服、房间都要严格消毒处理,用过的敷料要烧毁。

  13、进入治疗室、换药室应衣帽乾净、戴口罩、私人物品不准带入室内,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隔离伤口用物立刻消毒处理。

  14、治疗换药室,每天通风换气,清洁、用消毒液拖地,紫外线照耀,或用消毒液喷雾消毒,每周彻底大扫除一次,每月做细菌培育一次。

  15、每天检查无菌物品是否过期,注射器盒及盐水棉球和纱布缸每天更换。用过的物品与未用过的物品严格分开,并有明显标志。

  16、治疗室的抹布、拖把等用具应专用。

  17、换药车上用物定期更换和来菌,每周总灭菌一次。换药用具应先消毒处理,再进行清洗、灭菌。

篇三:日常环境卫生和消毒管理监督制度

  

  环境卫生清洁消毒制度(通用5篇)

  环境卫生清洁消毒制度1一、卫生保洁制度

  1、建立室内外环境清洁制度,分片包干,定人定点,每天做好卫生清洁工作,定期检查。

  2、教育学员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进门先测温,佩戴口罩,勤洗手。

  (a)室外环境卫生管理要求:

  1、室外环境做到整洁、美观、所有墙面按统一规划布置不随意更改,教育学员不在墙上乱涂乱画。

  2、不随意乱扔垃圾果壳等杂物、不随地吐痰、保持画室、门厅等场所的整洁。

  3、每天擦洗坐便器,保持厕所清洁无尿垢、无臭味、定期打扫走廊和擦玻璃窗,保持画室内玻璃窗明亮、走廊清洁。

  4、保持各屋室无积灰、无垃圾,并做好灭蝇、灭鼠、灭蟑螂工作。

  二、环境卫生消毒制度

  1、早晨进入画室开窗通风。

  2、每日下班后消毒一次,每次半小时。

  3、毛巾:洗净后用有效氯250—500mg/L消毒,消毒后晾晒,每日一次。

  4、课桌消毒毛巾:课前用专用毛巾浸泡在有效氯250—500mg/L的消毒片中消毒后应用。

  5、抹布:每日用有效氯250—500mg/L的消毒液清洗消毒,悬挂晾干。

  6、桌面:课前用清水擦拭,然后有效氯250—500mg/L的消毒液消毒,4分钟后再用清水擦拭干净。

  7、门把手、水龙头:用蘸有清水抹布先擦拭,再用蘸有有效氯250—500mg/L的消毒液的抹布擦拭,而后用蘸有清水抹布擦拭。

  8、厕所:随时冲洗,每日用有效氯250—500mg/L的消毒液消毒一次。

  环境卫生清洁消毒制度2一、产房严格划分无菌区、清洁区、污染区,区域间标识明确。

  二、凡进入产房的工作人员必须换产房的工作衣、帽、口罩、鞋;手术中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并作好职业防护。除参加接产的有关人员外,其他人员不得入内。

  三、产房应有定期清洁卫生制度,室内每日用消毒液擦拭操作台面三次,地面湿式清扫三次;用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机消毒室内空气每日三次,每次30分钟以上;自然通

  风每日两次,每次30分钟,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每月定期做空气、物表等环境卫生学监测,监测结果作好登记。

  四、产妇进入分娩室必须更-衣、帽、鞋,作到橡胶垫、臀垫一人一用一消毒,用后立即用消毒液浸泡,刷洗晾干后再到供应室灭菌后再用。无菌产包一经打开超过1小时未用者必须重新更换。

  五、产床每次使用后,应用消毒液擦拭,然后才能重复使用。

  六、器械清洗室应具有洗涤池。

  七、助产器械包内备断脐专用剪及无菌纱布、棉签、无菌手套等,禁止断脐器械与其他助产器械混用;新生儿吸痰管一婴一管一用一灭菌;可重复使用的新生儿复苏设备,每次使用后要进行消毒或灭菌;吸引器、吸引瓶及吸引管等以及手术后的手术器械应及时清洗干净后,送消毒供应室统一清洗、消毒或灭菌处理。

  八、各类物品如体温表、毛刷、洗手桶等,均按常规进行浸泡消毒处理。持物筒、持物镊、敷料缸、器械盘等冲洗用品,每周进行二次压力蒸汽灭菌;消毒液按规定时间进行更换。

  九、接生后所产生的医疗垃圾,必须按照《xx市人民医院医疗废物管理办法》规定收集、转运和最终处置,禁止与生活垃圾混放,避免回流社会。

  环境卫生清洁消毒制度3为改善我社区环境卫生面貌,按照以“清洁城乡,共建文明”为主题,以市容市貌和环境卫生整治为突破口,坚持集中整治与日常管理相结合,依法整治与建章立制相结合,力争通过整治活动,提高群众环境意识,改变城乡环境卫生脏、乱、差现象,提升城市品位。根据上级统一部署,结合我社区实际情况,特制定环境整治活动主要措施如下:

  一、加强宣传,发动群众,提高环卫意识。

  1、发放环境整治活动宣传单,提高居民环保意识。

  2、利用网络宣传有关环境卫生方面的口号和知识。

  3、利用我社区的宣传阵地进行环境卫生知识宣传,制作宣传板报,营造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

  4、为居民发放倡议书,宣传环境卫生和健康方面知识。

  二、成立环境整治小组,行使职责。

  成立督查小组及监督员队伍,每天督查工作进展;广泛发动,迅速行动。对各家各户传达环境卫生整治精神,实行“门前五包”,即包卫生、包绿化、包秩序、包设施、包安全化;讲清门前卫生责任制,讲清卫生标准,责任落实到户,调动全民参与环境卫生整治活动的积极性;动员各单位、门市清除门前责任区内绿化带积存垃圾。

  三、加强小区、楼院、楼道环境卫生整治。

  1、对小区、楼院、楼道垃圾堆放物管理。

  小区、楼院内垃圾堆放物、楼道堆放物做到日产日清,要求小区、楼院内有统一的垃圾投放点,实行定点堆放,定时清运,严禁居民将垃圾乱堆、乱放。确保城区整洁、卫生,做到24小时保洁。在做好日常清扫保洁的同时,集中清理小区道路两侧的“白色污染”,逐步清除树枝,绿化带等处积存的塑料袋;对不能人为清理的垃圾、杂物,动用大型机械彻底清理。

  2、治理“礼觉污染”。

  清理小区、楼院、楼道墙壁乱贴、乱画和残留过期宣传标语、口号;清除建筑物、树木、电线杆上小广告及影响市容的宣传类悬挂物和张贴物。

  3、加强小区车辆秩序整治。

  对车辆乱停、乱放现象要坚决予以制止,要求小区、楼院内车辆集中整齐停放。

  4、协调物业,加强管理,督促物业履职。

  规范小区物业管理,选用管理规范、服务高效的物业公司接管小区物业,对小区进行规范化管理。各物业公司要积极投入到小区综合整治工作,加强卫生管理,绿化、美化小区环境,配齐卫生设施,收集和清运各类垃圾。

  四、明确责任,严格考评。

  以社区为单位,成立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督查小组及监督员。督查组人员在督查中秉着认真、务实、发现问题的态度,采取实地查看、走访居民、摄像、拍照片等方法,对辖区内“车辆乱停乱靠,乱扔垃圾,乱踩花草,乱涂乱画”等不文明行为进行监督、检查,及时纠正,并负责抓拍不文明行为和文明行为典型,并将照片张贴在小区公示栏内,以警示教育它人说明文明话、走文明路、办文明事、做文明人。各社区环境卫生整治督查小组每周编写环境整治工作统计简报,定期按照考核验收标准进行严格的验收评比,纳入社区年终工作考评成绩。年底还将以社区为单位,评出文明小区、文明楼院、文明街道、文明物业、文明市民,对期进行公开表彰;对活动中工作不积极、成效不大、变化不明显的、对于工作迟缓,不能近期完成任务,完不成既定目标的单位进行通报批评。

  环境卫生清洁消毒制度4为深入推进全县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加强农村环境卫生管理,构建长效管理机制,促进农村环境整洁,改善人居环境,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特制订本制度。

  一、组织管理机制

  1、领导机构。成立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由书记任顾问,任组长,专职副书记任副组长,县政府分管农业工作的副任常务副组长,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爱卫办,由县政府办联系农业工作的副主

  任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全县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的组织、协调工作。

  2、工作机构。将县爱卫办与县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办合署办公,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并从县纪委、组织部、督查室、县政府督查室、县电视台、县爱卫办等部门抽调人员,负责全县农村环境卫生的督查考核等工作。为确保县爱卫办发挥牵头协调作用,县爱卫办主任兼任县政府办副主任,并配置两名副主任。各乡镇成立3-5人的`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办,负责辖区内环境卫生整治工作。

  3、部门职责。每个县直单位实行联系帮扶村。实行县、乡、村、组四级干联系制度,县领导包乡镇、乡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组干部包户的层层包干负责制,推行党员户“一帮十”及“十户联长制”。县直单位领导每月下乡指导不少于一次,每年组织所有联系单位召开帮扶专题会议。并将县公路局、县教育局、县卫生局等单位纳入重点考核范围。

  4、队伍建设。组建3-5人的村级保洁队伍,在保洁员聘请上优先考虑有劳动能力的低保人员及五保户,各村与保洁员签订协议,对保洁员定岗位、定路段、定责任、定标准,县、乡两级进行备案。各乡镇制定村级保洁员管理制度,保洁员每天到组签到一次,包组干部每三天到组签到一次,村支书每五天到组签到一次。实行一级一级监督。乡镇定期组织保洁员进行培训,让保洁员成为村级卫生监督员、宣传员,强化保洁员的责任意识。保洁员工资发放与日常检查考核挂钩,实行基本工资与绩效工资相结合,凡是在全县考核中低于一定分值的,或在暗访中脏乱差现象严重的,该村保洁员工资由县财政代扣不予发放。保洁员未正常上岗的处以一定罚款。年终对全县优秀保洁员进行表彰,实行奖优罚劣。

  二、宣传教育机制

  1、集中宣传。制作垃圾分类及整治成效专题片,分别组织乡镇、村组干部和村民集中观看专题片。各乡镇至少安排一台巡回宣传车,下乡入村进行巡回宣传。利用乡镇赶圩日人员集中,发放宣传资料,提高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知识入户率。在各中小学校的主题班会上开展农村环境卫生知识宣传,通过学生影响、带动家长自觉养成良好的卫生生活习惯。

  2、入户宣传。印制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宣传挂图、农村生产生活垃圾分类小常识及门前三包责任书,发放到每户农户,并要求张贴在家里显眼位置。驻村干部及中小学教师利用晚上时间上门入户,指导农户进行垃圾分类,促使群众自觉参与环境卫生整治。

  3、阵地宣传。通过县政府门户网站、县电视台、永兴手机报等媒介,宣传工作成效,树立先进典型。各乡镇、村组设立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宣传栏,既宣传卫生知识,也公布每月检查考核情况。县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办编发工作简报,打造农村环境卫生整治信息共享、经验交流、成果展示的平台。

  4、活动宣传。通过开展“小手拉大手”、文明卫生户、优秀保洁员、清洁户评选抽奖、送戏下乡等活动,在全民中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宣传教育,在全县上下形成“讲卫生光荣、不讲卫生可耻”的良好氛围。

  全县每月召开一次现场推进会,每季度召开一次点评会,每年召开一次总结表彰大会。各乡镇每月召开不少于两次的座谈会、点评会或观摩会。各村每月定期组织村民小组长、党员及村民代表召开专题会。

  三、经费筹措机制

  1、县财政保障经费。县财政每年预算安排农村环境卫生整治资金不少于2000万元。其中乡镇按照类别每季度安排以奖代投资金3-5万元;每个行政村每年安排基础设施费用2-3万元、保洁员工资1.5万元;年度被评为省、市、县级卫生村的分别奖励2万元、1万元、0.5万元。

  2、乡镇自筹经费。多方筹集资金,农村环境卫生资金专帐,用于环卫基础设施改善、对村组以奖代投和驻村干部的奖励。

  3、收取保洁卫生费。出台村规民约,根据村组实际情况,按5-10元/户·月的标准收取卫生保洁费;对红白喜

  事按100-200元/次收取卫生保洁费。费用由村组干部或卫生理事会上户收取,专项用于村组农村环境卫生整治。

  4、企业帮扶资金。调动辖区企业的积极性,实行企业包干帮扶村制度,每个企业每年给予所包干村组一定的环境卫生整治专项经费,该费用全部入乡镇财政账户,实行专款专用。

  5、村集体资金。有集体经济来源的村,设立专项资金用于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

  6、社会捐助资金。各村通过积极主动联系村籍企业主和知名人士,捐助环境卫生整治经费并实行专款专用。

  四、设施管理机制

  1、设施配备。各乡镇及村根据实际需要添置相应的环卫设施。乡镇政府所在地添置垃圾池、大垃圾桶、垃圾斗车、洒水车、垃圾清运车、环卫巡逻车等。村级配置垃圾池、垃圾桶、焚烧池、人力托运车、洋铲、铁钳、小喇叭、割草机、喷雾器等。做到户有垃圾桶和焚烧池,村有垃圾收集车或垃圾池,乡有垃圾运输车和垃圾填埋场等。

  2、设施管护。发放给农户的“一池四桶”由农户负责管理,实行谁使用、谁管理。村组公用环卫设施由各村负责管理维护,配置给保洁员的设施所有权归村委会,保洁员负责日常管护。聘请专业保洁公司的,环卫设施所有权归乡镇,在承包期间,环卫设施的管理、维护、保养、用油等由承包方负责。外包租用的,由承包方负责管理维护。

  3、责任主体。各乡镇制定环卫设施管理制度,明确环卫设施购买数量及种类,实行造记登记。确定责任人,制定对环卫设施管护不力所采取的惩罚措施。如发现农户将发放垃圾桶或焚烧池挪作他用的,以教育为主;对破坏垃圾池等环卫设施的,照价赔偿或维修好;因管理不善丢失、使用不当造成损坏的环卫设施由责任人自行购买补足。

  五、垃圾清运机制

  1、户集、村收、村处理。农户严格按照厨余垃圾、其它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进行分类,对不能自行处理的垃圾定点投放到不可回收垃圾池,由村委会定期安排清运车辆进行清运。或由农户自行在家把垃圾分好类,垃圾清运实行外包,由承包人员定期上门集中收集垃圾直接拖至填埋场进行处理。

  2、户集、村收、乡(镇)处理。垃圾清运实行承包制。乡镇与专业队伍合作将垃圾清运工作整体外包。或由乡镇购买垃圾清运车,支付清运人员工资,巡回定期清运各村垃圾。

  3、分类减量、就地处理。对于一些比较偏远的村组,集中处理难度大、成本高,则由各村农户自行做分类减量处理,并将有害垃圾定点存放,定期由乡镇统一负责处理有害垃圾。

  4、专业公司处理。通过建设垃圾处理系统,居民在家中对垃圾进行源头分类,分类投放到垃圾收集亭,由专人将垃圾转运至垃圾中转站,采用专业的垃圾车辆将其运送至相对应的垃圾终极处理站,并进行分类处理。

  六、督查考核机制

  1、督查方式。

  坚持定期督查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考核组每月开展一次集中检查,采取抽签形式随机抽查,对各乡镇及村组卫生进行计分排名。县爱卫办平时开展不定期抽查,全面掌握农村环境卫生情况和保洁员履职情况。县领导平时随机督查,并纳入每月的考核计分。

  2、督办方式。

  对在定期考核与不定期抽查中,发现村级卫生较差的村组由县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办下发整改意见书。整改落实不到位的由县纪委下发督办卡。对重大问题由书记下发书记督办令。

  3、结果运用。

  推行每月一考核、一排名,每季一通报,一点评、一奖惩,考核结果作为安排资金的重要依据。每季度按照乡镇类别分别给予以奖代投资金3-5万元,对排名前三名的另奖励对等标准的以奖代投资金,排名后三名且低于85分的取消以奖代投资金。

  各乡镇实行乡镇干部包村,每月在全县考核前对各村组织考核,考核成绩与驻村干部及村干部绩效工资进行挂钩,每月对排名前三名和后三名的村处以1000-2000元的奖罚。各行政村以组或自然村为单位、户为责任人,制订卫生评比标准,并推行最清洁户与欠清洁户评比。实行抓两头,促中间,每月对组及农户开展卫生评比。最清洁户评比户数约为全村户数的5-10﹪,最清洁户与欠清洁户的评比结果在宣传栏中公示,对最清洁户奖励洗衣粉、牙膏等日用品以资鼓励;对欠清洁户进行劝导教育,情节严重者按村规民约处以相应数量的罚款或以劳代罚。

  环境卫生清洁消毒制度5为继续巩固国家文明卫生县城的创建成果,彻底改变社区农业组环境卫生“脏、乱、差”的局面,按照“因地制宜、长效管理”的原则,开展农村组环境卫生整治,经社区居支两委共同研究,决定建立社区农业组环境卫生管理制度。

  一、管理的目标

  1、培养新农民,,增强群众环保、卫生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2、建设新家园,开展社区各农业组环境卫生整治,达到村容整洁;

  3、营造新环境,协调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

  二、管理的范围

  1、农业组道路,沟港堰塘;

  2、农户房前屋后;

  3、垃圾屋及周围。

  三、管理对象

  1、农业组各农户;

  2、垃圾清运者;

  3、农业组卫生管-理-员。

  四、管理的标准

  1、农业组区域公路路面整洁,视野范围内无白色垃圾,水沟畅通。

  2、农户房前屋后整洁干净,无垃圾杂物和乱搭乱建,屋内家具摆放整齐,家禽、畜实行集中饲养或圈养,沟渠畅通无垃圾。

  3、堰塘、小溪水面无漂浮物和垃圾,无发臭污水。

  4、及时清运垃圾或焚烧深埋,无大量堆积。

  五、管理的职责

  1、各农业组小组长为本组卫生管-理-员,受社区环卫站长领导

  2、各小组卫生管-理-员负责本小组内道路、堰塘、溪沟、农户房前屋后等公共卫生的实施管理。

  3、社区与各小组卫生管-理-员签订卫生保洁合同书,确保小组区域卫生整洁,滤布

  环境优美。

  4、农户房前屋后落实“三包”责任制,即包卫生、包秩序、包绿化,生活垃圾要倒入垃圾屋或焚烧深埋。

  六、管理的方式

  1、社区每月组织小组卫生管-理-员对各小组的卫生进行一次大检查,并设立流动红旗。

  2、每年组织开展文明卫生户评星活动,并发放星级奖牌。

  七、管理的措施

  1、加强领导,社区成立文明卫生创建领导小组,总支书记任组长,社区主任任副组长,肖向聪任社区环卫站长,吴玲玲任创建专干,全面负责本社区环境卫生管理。

  2、经费保障,重视农业小组卫生基础设施投入,重视宣传投入,争取每年人均投入3元。

  3、宣传先行,在各农业组广泛进行卫生宣传,营造环境卫生人人有责的氛围,发动农民积极参与,从个人做起,从家庭做起,每个季度对小组道路、沟港堰塘、房前屋后等进行环境卫生整治。

  4、督查,社区创建专干每周要对各农业组卫生进行一次督查,对督查情况要进行记录,并指出整改落实范围。

  5、考评,采用每月记分,年终累计,以奖代补的办法。

推荐访问:日常环境卫生和消毒管理监督制度 消毒 日常 监督

本文来源:https://www.taohy.cn/fanwendaquan/gongwenfanwen/39318.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