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君博文库网!

小学五年级国学经典诵读教案9篇

文章来源:网友投稿 时间:2023-11-13 09:44:02

篇一:小学五年级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五年级下册《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年级

  五年级

  古诗、朱熹《春日》

  老子《道德经》11、诵读古诗,理解古诗的意思;

  2、感受春日的美好景象,感受诗人寻春的愉快心情。

  3、激发学生读书求知的乐趣。

  所需时间

  5分钟

  课题

  国学经典

  教学内容

  诵

  读

  目

  标

  诵读程序

  一、读春:积累词句(可当作课前活动)

  开小火车,每人读一个词语,看谁的胆量大,谁的普通

  话标准,谁的声音好听。

  1、出示四字词语:

  春回大地

  春光明媚

  春光融融

  春光旖旎

  春色

  怡人

  春燕回巢

  春风得意

  春色迷人

  春色无边

  春意盎然

  5分钟

  春暖花开

  2、出示佳句名诗:

  春风杨柳万千条

  春风又绿江南岸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二、咏春:享受春天

  1、同学们,当春天到来时,人们会自然而然地想起古代

  诗人对春天的赞叹。他们对春天是那样痴情,那样狂放,那样欣

  赏!真可谓把春天描摹得绚丽而又迷人,达到了绝妙的地步。古

  人赞美春天的诗词很多,然而,人们最喜爱、最推崇的是南宋诗

  人朱熹的《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

  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出示《春日》)

  28分钟

  2、今天咱们要学的就是这一首诗。谁知道题目的意思?

  (学生板书题目

  3、请大家自由地大声地读一读朱熹写的《春日》,读的时候结合注释。

  4、读了这首诗以后,你能猜测一下诗人朱熹在春日时的心情吗?(高兴、喜悦、兴奋、愉快、欢快、激动、舒畅、舒坦、得意……)(学生板书在黑板两侧)

  5、猜测终归是猜测,如果大家能够从诗句中找出“证据”,来证明诗人当时的心情,你就可以理直气壮地说,我不是猜测,我是有理由的。(说出一处,请学生将词语板书到相应的横线上)

  6、春天真美呀!诗人看到这万紫千红的春天,心中

  又是……又是……

  7、明诗意,配乐读。

  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诗人兴致勃勃,来到泗水河畔观赏美景。满眼望去,无限风光,给人涣然一新的感觉。诗人悠闲自得,感受着春风的清新和温暖,享受着万紫千红的艳丽和芬芳,不禁诗兴大发…….(师生共诵《春日》)

  三、惜春:书海求知

  同学们,你们现在就处在人生的春天,看你们的眼睛如春水一般清澈,你们的脸颊如花朵般艳丽,你们的思想如春光般明慧,亲爱的同学们,你打算怎样度过你生命中的春天呢?

  课后反思

  上

  课

  时

  间

  2分钟

  年级

  五年级

  课题

  国学经典

  教学内容

  诵

  读

  目

  标

  古诗、王安石《泊船瓜洲》

  老子《道德经》2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大体理解诗意;背诵并默写古诗。

  2、领悟诗人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使学生受到热爱家乡的教育。

  3、感受诗句的优美,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感。

  诵读程序

  所需时间

  一、情境导入

  5分钟

  1、(配乐播放月亮图)同学们,这是什么?(一轮明月高挂夜

  空)

  2、谈话:碧空如洗,圆月如盘。在这皎洁的月光下,客居他乡的游子,常常会以明月来吟诗作词,寄托思念之情。此时此刻,看到这圆盘一般的明月,我们也忍不住想吟诵古人思乡的诗句。

  师: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5分钟

  板书:泊船瓜洲

  王安石

  二、知诗人,解诗题。

  (1)齐读题目,问:谁来说说题目的意思?(把船停靠在瓜洲

  的岸边)

  (2)你了解这首诗的作者吗?指名介绍。

  (王安石,字介甫,北宋抚州临川人,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临

  川先生文集》。王安石青少年时代是在父亲身边度过,因此他视南京为地第二故乡。他年轻时,中进士。写这首诗时,正是宋神

  宗第二次让他任宰相,推行新法。所以他前往上任,公务非常繁

  忙,经常东奔西走实行变革。这首诗是他有一回坐着船沿着长江向西行驶的旅途中写的。

  (板书:知诗人,解诗题)

  三、抓字眼,明诗意

  (一)、熟读古诗。

  (1)小声朗读,想想该怎样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

  (2)自己大声试读几遍,再同桌互读评价。

  28分钟

  (3)指名朗读,师生就重音、停顿、升降调进行评议和正音。

  全班配乐齐读。

  (二)理解诗意。

  同学们打算以什么方法来理解这古诗呢?

  (1)下面请同学们按照自己的方法,试理解诗句的大概意思。

  (2)小组合作学习,分组交流对诗句的理解。

  (3)指名说说诗句中重点词语的意思,再说说诗句的意思。

  (4)教师演示课件,学生根据演示背诵古诗。

  小结:

  刚才,我们抓住了诗句中难理解的字眼,弄懂了诗的大2分钟

  意,也就是(板书:抓字眼,明诗意)

  四、体验情感1、品词析句。

  课后反思

  上

  课

  时

  间

  年级

  教学内容

  诵

  读

  目

  标

  诵读程序

  五年级

  课题

  国学经典

  古诗、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

  老子《道德经》3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2、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了解古诗的大意,感受古诗的意境美,激发学生乐于积累古诗文的情趣。

  所需时间

  一、提问引入,揭题、释题

  5分钟

  1、这节古诗文吟诵课,老师先请小朋友来背首古诗《小池》。知

  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

  2、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另一首诗《宿新市徐公店》。

  3、读诗题,理解题意(板书课题)

  宿:住宿,过夜

  新市:地名

  徐公店:姓徐的男子开的客店

  5分钟

  宿新市徐公店的意思是(诗人在新市一个姓徐的人开的客店里过

  夜)

  4、杨万里在这里看到了一幅怎样的景象呢?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二、初读古诗

  1、自由读诗,借助拼音把字读准,不会读的字多读几遍。

  2、指名读,小朋友注意听音是否读准,再指名读。

  三、逐句指导朗读,感悟诗的意境美。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1、(出示课件)小朋友,请听老师朗读,一边听一边想,通过

  这两行诗,你看到了什么?

  3、请你把看到的景色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

  4、是呀,篱笆稀稀疏疏地围着园子,旁边有一条很长很长的小路伸向远方。树上的花儿已经落下来,枝头长出了嫩绿嫩绿的新

  叶。这景色真美呀!谁能来把这种美读出来呢。

  5、指名读,根据情况由老师或朗读得好的同学带读;(疏疏,要读得轻;深,要读得慢来表现小路很长很长;未成阴,要重读。)28分钟

  老师范读,学生跟读,自由朗读;等下老师请男同学和女同学比

  比,看谁读得更美。

  6、过渡

  美丽的乡村景色吸引了诗人杨万里,忽然他眼前出现了更加有趣的画面,想知道是什么吗?(边出示课件)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1、学生回答。

  是小孩子在追黄蝶(那他们是怎么追的呢?)飞快地跑(是的,诗中“急走”就是飞快地跑的意思)

  2、现在你就是那个小朋友,你喜欢的黄蝶就在不远处,想抓到

  它吗?(想)那就用你的朗读来告诉我们吧!

  3、指名读。(根据读的情况,指导学生读这句诗时,要重读“急”

  和“追”)

  4、老师范读,学生跟读,男生站起来大声朗读,齐读。

  5、小朋友捉住蝴蝶了吗?(没有)

  6、你是从哪句诗中看出来的(飞入菜花无处寻。)

  2分钟

  7、(看课件)为什么会无处寻?(黄蝶和油菜花都是金黄色的,地里到处是金灿灿的油菜花,黄蝶飞进花丛中躲起来,所以没地方找到。)

  8、看着小朋友在这美好的春天追赶着黄蝶,诗人杨万里会是怎样的心情呢!(高兴)

  9、是呀,诗人看到这么美丽的景象,又看到了这些可爱的孩子,他也不由得高兴起来,请你自己把这两句多读几遍,读出那种高兴的心情来!

  10、请想来读的小朋友站起来读,再四大组比赛读。

  四、诵读古诗,表现古诗的意境

  课后反思

  上

  课

  时

  间

  年级

  五年级

  课题

  国学经典

  教学内容

  诵

  读

  目

  标

  古诗、杜

  甫《江畔独步寻花》

  老子《道德经》41、读懂诗句,体会诗的意境和思想感情。

  2、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这首诗。

  3、利用学校园艺景点资源引导学生创作。

  诵读程序

  一、释题:1、启发谈话:我们学过许多古诗,谁来背一首,指名学生背诵。本课我们学习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师板出课题,学生挤读。

  2、释题;题目什么意思,你能说说吗?不行的话,请看诗后注释⑴,指名学生说说诗题意思。

  二、学习《江畔独步寻花》

  1、学生自读古诗3分钟左右,然后指名说说读懂了什么?

  2、精读第一句:黄师塔前东水流,春光懒困倚微风。

  ⑴指名读这一句

  ⑵问:读了这一句你知道什么?“懒”是何意?哪些写出了春光美?

  ⑶指导朗读,指名读、齐读。

  3、精读第二句: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⑴指名读这一句

  ⑵问:桃花开得很多了,这些花怎么样,你如何知道的?

  ⑶想家:如果蝴蝶黄莺会说话,它们看见这么多这么美所需时间

  5分钟

  5分钟

  28分钟

  2分钟

  的花,会说些什么?

  ⑷指导朗读,指名读、齐读。

  4、品味、赏析;你最喜欢诗中的哪句或哪词?说……为什么?

  5、感情朗读古诗

  三、迁移、应用

  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写出了春天美丽的景象,也写出了诗人高兴的心情。写得妙极了,同学们,看看窗外的植物园,想想我们美丽的校园,你能将本诗换何字变成你的吗?

  课后反思

  上

  课

  时

  间

  年级

  教学内容

  诵

  读

  目

  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和默写古诗。

  2、借助注释理解诗的大意,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古诗文的基本方法,培养阅读古诗的兴趣,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3、体会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欣赏,对劳动生活、劳动人民的赞美。

  诵读程序

  所需时间

  五年级

  课题

  国学经典

  古诗、翁卷《乡村四月》

  老子《道德经》5一、导入

  5分钟

  同学们,我们生活在繁荣的都市,感受着现代文明的气

  息,同时也呼吸着污浊的空气,举目高楼大厦,却难见蓝天白云,举足车水马龙,却总是来去匆匆呀。这就是我们都市生活的最真

  实的写照了,于是假日里,我们便走出都市,向往……(蓝蓝的天空,碧绿的山原,清新的空气……)这样的地方有吗?(乡村)

  5分钟

  其实很多诗人都喜欢乡村田园生活,像南宋诗人翁卷就

  是其中一位,对比李白杜甫,翁卷很陌生,那我们就先简单地了

  解一下他。他是浙江永嘉(温州)人,很有才华,却没有做官,喜欢田园生活,擅长作田园诗。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一首《乡村

  四月》,板书:乡村四月

  乡村是地点(江南一带)四月是时间(初夏时期)

  听老师读诗题,从老师的读中,你听出了什么?(听出

  向往之情)是啊,我向往乡村四月。可能大家还没有我这种感觉,因为你们没读进乡村四月。没关系,现在让我们随着诗人一起走

  在乡村的小路上,去感受乡村初夏的气息吧。

  二、初读诗,了解诗意。

  1.请大家大声读读这首诗,注意要把字读准,把句读顺。28分钟

  (自由读)

  2.谁愿意在大家面前吟诵吟诵?(2分钟)

  正音:多音字:卷、了生字:规、闲

  3.师范读,生个性读,把诗读通了(用喜欢的方式读)。

  4.小组读,齐读。

  5.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说说诗句的意思。理解古诗的意思有那些方法呢?(注释、上下文、字典、请教别人……)

  6.先自己利用这些方法悟一悟,不懂的可以请教别人或

  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7.学生汇报自己的理解。

  你明白了那句的意思?(让学生粗略地讲,无需一定要

  读诗句再说)

  说到“白满川”时,借助课件理解。

  过渡语:乡村四月的景色被大家读着读着就勾出了大概的轮廓,这就是多读的魅力。它能把藏在字里行间的画面立体起来。

  三、品读美景。

  1.但刚才同学们说的只是乡村四月大概的轮廓,大家能否再清晰地告诉老师,在诗中,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把你们的答案写在纸上,然后举起来。

  2.老师随着学生写的词语,问:你看到?你听到?

  课后反思

  上

  课

  时

  间

  2分钟

  年级

  教学内容

  诵

  读

  目

  标

  诵读程序

  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

  所需时间

  5分钟

  2、感受诗中的童趣,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古诗的愿望。

  五年级

  课题

  国学经典

  古诗、白居易《池上

  》

  老子《道德经》61、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1小朋友们,你最喜欢玩的游戏是什么?(弹珠子、拍

  球、滚铁环、丢沙包、跳房子、跳皮筋、踢毽子、抓棋子、打乒

  乓、捉蚂蚱、养蚕、捕蜻蜓、粘知了、逮天牛、捞螃蟹、挖蚯蚓……)

  2你们的童年生活多么有情趣啊!想知道一千多年前的孩子们玩什么吗?请回忆一下我们学过的古诗,看有没有写关于5分钟

  那时候小孩生活的。

  (背诵《小儿垂钓》、《村居》,品味诗中的童趣。)

  3今天,老师将和你们一起学习一首写古时候小孩情趣

  的诗,它叫——

  板书课文题目:《池上》

  二、初读全诗,了解大意

  1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你了解白居易吗?给同学们说一说。

  (1)白居易是唐代的大诗人,与李白、杜甫齐名,一

  生写了2800多首诗。

  (2)白居易与顾况的有趣故事:白居易16岁时,已经

  写出了不少可以传世的好诗,其中最有名的是五言律诗《赋得古

  原草送别》。据说白居易初到长安,去拜见老诗人顾况。顾况听28分钟

  说他名叫居易,便开玩笑说:“长安米贵,居恐不易。”当读到

  白居易诗中写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大为赞赏,说

  有这样的文笔,居长安不难。确见白居易才情非凡。

  (3)他每次写成诗后,都要把诗读给老人听,所以他

  的诗人人都听得懂,都会读。

  2读通吗?

  5请学生自由读古诗,在难读的字下面作上记号。

  教师:把你认为难读的字告诉同桌,请他教你读。

  教师:你认为哪些字难读,能提醒一下同桌吗?

  教师:《池上》这首诗也非常容易读,愿意自己把它2分钟

  (“撑”、“艇”、“萍”都是后鼻韵。)

  8抽读生字卡片,读得好的同学教全班读。

  指名读全诗、互相评价。

  齐读全诗。

  过渡:读古诗,不仅要把字音读准,还要读出诗的停顿。

  三、再读古诗,读出停顿

  5教师范读,请小朋友用“/”标出诗的停顿。

  与老师标出的停顿对比一下,看自己是否标正确。

  学生自己练习朗读。

  请能正确读出停顿的同学读给大家听。

  全班齐读。

  课后反思

  上

  课

  时

  间

  年级

  教学内容

  诵

  读

  目

  标

  2、初步掌握评价性阅读的知识,学习简单的文艺评论的写法。

  3、在活动中进行联想和想象能力的训练,增强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诵读程序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所需时间

  5分钟

  1、领略我国古代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品位古代诗歌丰富的内涵。

  五年级

  古诗、杜牧《清明》

  老子《道德经》课题

  国学经典

  教师:播放课件(课文配套光盘中的图片+民乐《雨打芭蕉》),教师朗读《清明》。并请学生评价这首诗哪些字词用得好。

  学生:欣赏图片、音乐及教师朗读,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小结,多媒体展示课文对本诗的评价。

  5分钟

  “"纷纷”(在周汝昌先生心目中“纷纷”一词正是《清明》

  绝句中的“诗眼”,那么何谓“诗眼”?)

  比较:纷纷之雪──大

  纷纷之雨──细

  揭示了诗歌形象春雨的特色

  比较:春雨:"天街小雨润如酥"夏雨:"如倾如注"秋雨:"淅淅沥沥""行人""断魂":

  通过品味这两个词语,作者体会了诗歌的"情":清明时节,应当是家人团聚,悼念已逝亲人之际,可自己却孤身行路,不免触景伤怀,又加上细雨纷纷,更增加了愁绪。

  28分钟

  小结:通过品味"纷纷"、"行人"和"断魂",我们体会了诗歌2分钟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这正是我国古典诗歌中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一种绝艺,一种胜"遥"课后反思

  上

  课

  时

  间

  年级

  教学内容

  诵

  读

  目

  标

  五年级

  课题

  国学经典

  古诗、李清照《夏日绝句》

  老子《道德经》81、理解古诗中重点字的意思和在诗中的含义。

  2、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

  3、通过熟读,体会古诗的意境。理解诗句意思,能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诵读程序

  一、咀嚼诗句——温情

  1、(投影出示)《静夜思》

  学生齐读

  2、提问: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学生: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所需时间

  5分钟

  3、引述:这淡淡的乡愁让我们为之动容,那你能不能再带5分钟

  我们欣赏一首诗,借此来抒发思乡之情呢?

  生答(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

  4、过渡:“诗中寓情,情中育诗”,我们感受到了古代文

  人李白和王唯那种淡淡的思乡之愁,触摸到了那细腻的情感。那

  再让我们来感受一种浓烈的情感。

  5、板书:夏日绝句

  二、初读寻疑——酿情

  1、(出示《夏日绝句》)学生齐读

  2、学生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归纳并出示:1、为什么诗命名为《夏日绝句》?

  2、我很想了解一下李清照。

  3、诗人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这首诗?

  4、诗人为什么会怀念项羽?这和她所要表达的感情有什么

  联系?

  三、细读品味——悟情

  1、学生自由朗读诗歌。

  2、品读3、4句

  引述:项羽突围到乌江,乌江亭长劝他急速渡江,回到江东,重整齐鼓。项羽自己觉得无脸见江东父老,便回身苦战,杀死敌

  兵数百,然后自刎。这种宁死也不屈的精神怎么不叫诗人深深地

  怀念呢?孩子们,让我们把诗人这种深深的怀念之情读出来吧!

  (齐读)情感再浓烈一点(齐读)。

  指导朗读:孩子们,请用你的声音表现出对项羽这个英雄人

  物的怀念之情,请你声情并茂地传递对他的崇敬。

  引读: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3、引导过渡:站在英雄曾经慷慨就义的地方,看着眼前滚

  滚流淌着的江水,我们的李清照不禁高喊——

  28分钟

  这份宁死不屈的爱国热情真是荡气回肠呀!让我们再次感受

  这份浓烈的情!(齐读全诗)

  四、拓展延伸——释情

  1、讲述:在历史长河中,又有多少文人过客如李清照一样

  抒发着自己的爱国热情,让我们走近他们去感受那份挚热的情感

  吧!

  学生交流搜集到的古代爱国诗篇,并请他们说说自己的感受。

  2、提问:那这一首首爱国诗篇,这一颗颗赤诚的心与你有

  什么关系呢?

  课后反思

  上

  课

  时

  间

  年级

  教学内容

  诵

  读

  目

  标

  3、体会诗人所抒发的感情。

  诵读程序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看过黄山上的飞来山吗?(出示图所需时间

  5分钟

  1·熟读成诵,了解诗歌的大意。

  2、背诵、默写名句,并作简要分析。

  古诗、王安石《登飞来峰》

  老子《道德经》9五年级

  课题

  国学经典

  画)……你们觉得奇怪不奇怪?山上为什么会有如此的一座山呢?

  今天我们来看王安石是怎么看的?二、朗读《登飞来峰》

  1、教师范读,学生轻吟。

  2、全体学生齐读并背诵。

  5分钟

  三、在教师的点拨下品味全诗。重点品味蕴含在诗中的哲理。

  本诗主要写了哪些内容?2、本诗是一首哲理诗,其中的哲理是如何揭示出来的?点拨:①哲理是从具体的情境中自然提炼出来的。

  ②哲理是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加以表达的。即哲理的诗化,诗

  化的哲理。

  ③由学生谈谈对这两句蕴含深刻的诗的理解。

  四、质疑活动

  1、《登飞来峰》前两句,后两句的侧重点各是什么?

  2、“不畏浮云遮望眼”中的“浮云”在古代诗歌中常被用

  来比喻谗佞之类的小人或其他消极事物。王安石此时还没有受到28分钟

  什么挫折或打击,应该说他的心境是积极的,但他为什么会有这

  样的感受呢?

  3、诗人借登飞来峰观赏景色,阐明了一个怎么样的哲学道

  理?同时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五、小结: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作于王安石29岁时。这是他出世以来,初显才能,胸怀包负的时期,表达了诗人踌躇满志的情怀。全诗将写景与抒怀紧密结合起来,从而突出了诗的主题。

  课后反思

  上

  课

  时

  间

  2分钟

  年级

  教学内容

  诵

  读

  目

  2、理解重点文言词语的意思,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描绘的情景。

  3、把握将军的形象。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并背诵。

  五年级

  古诗、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老子《道德经》1课题

  国学经典

  标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古诗。

  诵读程序

  所需时间

  5分钟

  一、激趣引入

  宋神宗熙宁四年至七年(公元1071-1074),苏轼在杭

  州任通判。六年(公元1073)正月二十一,苏轼病后初愈,应

  杭州知府、诗友陈襄的邀请,在西湖上饮酒赏景,见西湖初晴后

  雨,景色动人,便写下西湖的美景,《饮湖上初晴后雨》两首。

  诗的第一首说:“朝曦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人醉乡。此意自佳5分钟

  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这是第二首。

  首句“水光潋滟晴方好”。写自己和朋友在西湖边上饮酒,天气

  开始晴朗,不大一会儿工夫,天竟阴了,下起雨来。这样,饮酒

  未尽,诗人便饱览了西湖上晴和雨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色。

  前两句是写景,后两句转入议论。第三句“欲把西湖比西子”,诗人在这里用一个贴切而奇妙的比喻,拿西施来比西湖。西施,春秋时代越国的美女,姓施,家住浣纱溪村(往今浙江诸暨县)

  西,故称西施。西施是客体,西湖是主(喻)体。作者选用这二

  者,不仅仅因为她们同在越地,同有一个“西”字,更主要的是

  她们都具有天然美的姿质,具有婀娜多姿的阴柔之美。这种比喻

  突发奇想,发人所未发,新颖别致。第四句“浓妆淡抹总相宜”,揭示两者的内涵,写出了西湖的神韵。

  这首《七绝》全诗构思高妙,概括性强,它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28分钟

  之景、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评价,把西湖晴雨皆宜

  的美轮美奂传神地勾勒出来。同时,这首诗还闪射出哲理的光辉,它给人们以启迪,大自然不缺乏美,缺乏的是自己的发现。这首

  诗在结构上是起承转合的典范。前两句白描,对偶工切,用陈述

  句,一起一承。第三句用假设句转折。第四句合拢。而且三、四

  句,不再对仗,改为散体单行,结构上具有灵活性、转折性、立

  体性,其意境单纯而丰富,含义深广。

  课后反思

  2分钟

  上

  课

  时

  间

  年级

  教学内容

  诵

  读

  目

  标

  诵读程序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古诗是中华文化的绚丽瑰宝,是诗人思想心境的所需时间

  5分钟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课文。

  2、懂得热爱家乡,珍惜亲情。

  五年级

  古诗、叶绍翁《夜书所见》

  老子《道德经》11课题

  国学经典

  凝华。一二年级我们已经学过一些古诗。那位同学来背一背李白

  的《静夜思》?(齐背)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呢,表现了诗人的什么感情?今天我们也来学习一首关于思乡的古诗。他便是我国

  宋代诗人叶绍翁写的《夜书所见》。

  (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2、见是什么意思?书是什么意思?

  (见:看见

  书:写、记录)

  3、那作者在夜晚见到了什么呢?让我们边看图片,边读一读,想一想,不懂的词语查查注释。

  二、学习古诗

  5分钟

  1..指名学生读、齐读。

  2`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3、现在谁来给我们展示一下自己的朗读?

  (指名多人朗读)

  ·老师发现你在萧萧梧叶后面停顿了一下,我也觉得该这样读,我们学着他的样子来读读。

  三、诗句理解:

  1、带着思乡之情,谁来读读后面两句?

  2、作者看到了什么又勾起他的思想情绪了呢?

  (挑促织)

  ·此时诗人看到这些情景,又会想到什么呢?

  (自己童年时的伙伴。)

  28分钟

  ·是啊,他可能会想到自己童年时跟小伙伴们一起捉蟋蟀的场景,可能会想到小时候一起玩时有趣的事,可能会情不自禁地

  笑出声来,可是现在呢?自己一个人在外地,童年的伙伴们还能

  记得我吗?再读一读,好吗?

  3、夜深篱落一灯明,什么是一灯明?

  (只有一盏灯,多么孤单啊!)

  ·离开家乡,又这么孤单,你们想想,诗人除了想念自己的伙伴外,最想念谁?

  (父母、亲人)

  4、是啊,他可能会想到自己童年跟小伙伴一起捉蟋蟀的场景,可能会想到小时候一起玩时有趣的事,可现在却是一个人在异地,童年的伙伴和亲人都不在身边,体会一下这种心情,再读一读好吗?

  (齐读)

  5、“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这句诗是什么意思吗?

  6、看来你们已经能很好地理解这首诗了,带着你们的理解,读——(全诗)

  2分钟

  7、体会情感:假如你就是这个离乡背井、独自在外的诗人,看到眼前的情景,你会产生怎样的心情?

  (一是动思乡之情,二是勾起对童年往事的回忆。)

  8、在这样的一个秋天的晚上,本应该和家人团聚,而你却身处异乡,又看到萧萧桐叶、篱落一灯明,你的心情会怎样?

  ·让我们一起来体会一下这种孤独、凄凉、思乡的感觉,一起来

  9、我发现你们都已经很深的感受到了诗人当时的感受,成了一个小诗人了,那么想不想把这首诗给背下来呢?

  课后反思

  上

  课

  时

  间

  年级

  教学内容

  诵

  读

  目

  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能通过阅读和想象,感情诗的意境、背诵古诗。

  诵读程序

  一、激趣引入

  解题知作者

  所需时间

  5分钟

  五年级

  古诗、查慎行《舟夜书所见》

  老子《道德经》12课题

  国学经典

  1、今天,余老师和大家学习一首古诗,相信通过这堂课

  的学习,我们能够得到进步和提高。

  2、这首诗就是——(板书:舟夜书所见)请同学们齐读

  诗题,感谢同学们嘹亮的嗓童,请看看余老师的手势再读一遍诗5分钟

  题。(手势突出“舟夜“和”书“,以及”书“和”所见“之间

  的停顿。)

  3、读了诗题,聪明的小朋友能不能从中了解到一些诗的内容呢?(在教师的手势提醒下,学生回答:一夜晚,诗人在船

  上把看到的景色写了下来。只有可能学生对“书”的意思产生联

  系,教师以“书写”一词引导学生理解。)突出“所见”一词,28分钟

  并在课题下的“所见”一词下划横线。

  4、那首诗的作者是谁呢?请大家把书翻到89页,谁来

  告诉大家?(可以由经常读课外书,识字多的同学说出“棵”、“慎”、“行”的字音。实在不会就查字典)(教师板书:查慎2分钟

  行)诗人棵慎行,同学们认识吗?这样吧,我们这儿有一段关于诗人查慎行的介绍,咱们来看一看。(出示课件,你知道了什么?)

  [点评:导题快慢,运用激励性评价激发了学习兴趣和信心,依照读题情况,用手势点拨,领悟了题意,丰富了语感,进而自主了解作者。]二、整体感知,读正确读流利。

  1、在学习古诗前,让我们回忆一下以前是怎样学习古诗的?(对学生学情地及时把握)

  2、那咱们就来读读这首古诗吧。把字音读准,把古诗读流利,自由读,开始吧!

  3、(出示课件)指名读。(评价:感谢学生们地大胆朗读)

  4、正音:

  1)见:xian。回忆《敕勒歌》“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xian)牛羊。“读字。再读一读这行诗,(指名:多读,再齐读。)

  2)萤:(ying)后鼻音,保(cu)平舌音,读字,再分读一读这两行诗。(渗透节奏感。)

  5、邀上你的好伙伴读。(评价:感谢好伙伴地友情朗读,善于捕捉诗的节奏美,)

  6、读(评价、感谢同学们正确流利地朗读)

  7、教师指着“所见”一词,诗人看见了什么?学生自由交流,重在对古诗地了解和感受。)(评价学生有自己的感受)

  [点评:关注真实地学情,落实“实”字。把新的学习,建立在自己的学习和方法上。不走过场,生字正音。带入每一行诗,再读,教师的角色正确定位于“平等者的首席”,抓住题眼“所见”一词,引导学生整体感情。]三、精读品味,有方法指导的想象体验。

  1、到底作者看到了怎样的景色?为了进一步学习古诗,下一步,我们该干什么?回忆我们在第二组课文学到的一种非常好的方法。(抓“理解重点词句”与“理解”的途径,主要有: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结合生活实际等等)

  2、小组合作学习,几个同学凑在一块,[先读一行,再找一找重点词,,说一说作者看到的景色,其他同学可以补充,修正。咱们就这样读一行,找一行,说一行,一行一行地学习古诗,(学生小组学习时,教师适时参与,和学生共同感受“漆黑无月”,“闪烁微光”,“层层细浪”,“水里的微光散开,,星光跳动”,兼顾每一个学习小组,表扬小组合作学习好的)

  3、全班交流

  1)(出示课件:前两行及配图)指名读,多指名,说说重点词语,谈谈自己体会,适时出示“孤光”一词,读词,解词,孤零零的感觉你是怎么体会到的?联系第一行诗,轻声读一读,边读边体会。指名说一说,读一读。(评价学生时应与其产生共鸣,并致力于培养语感,景象美韵律美,)而且这点光怎么样?(板画)齐读第二行,出示“萤”字,读字,解字,小朋友平时

  见过萤火虫吗?什么样的?把你告诉到的读出来,范读。指名读。男女生读。组织学生评价。(指导学生评价,可以说出自己听读时的感觉,也可以谈自己的朗读建议。)

  2)(出示课件,后两行及配图)方法同上。出示“簇”,读字,查字典,解字。(边板书)当微风吹拂河面,泛起层层波浪,怎么样了呢?齐读第四行,出示“散”字,读字,解字。什么散开了?散成什么样儿了?(引导学生依图展开想象)(评价:感谢学生丰富的想象力,给我们带来了富有童趣的体验,)指名读,评价,小组读。

  4、在同学们的读书声中,我仿佛真的看到了作者见到的景色,你们呢?想不想身临其境呀?让我们随诗人一起走进如诗的美景。(出示动画课件)

  5、交流感受

  作者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色?(评价感谢学生的同时,引导学生理出自己的情感,图画形成的轨迹,即“学习之法”、“语感形成之法”。)

  6、,(出示配音课件)范背

  7、自由背、作手势、指名背、小组背、齐背。

  [点评:这是阅读教学的中心环节,学生通过“自主回忆,选择阅读方法,小组合作,读一行,找一行,说一行”,讨论学习,全班交流,体会,感受诗意,诗境,让自主性得到了发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得到了体现,整个学习过程,学生朗读课文从正确到流利地有感情,情感体验活动逐步加深,体现了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教师恰到好处的“点”、“拨”、“引”是教学效率的可靠保证。]四、延伸拓展,自主学习

  1、诗美,景美,学生的背诵更美!真是一群会想象,爱学习的小精灵!我相信同学们一定能选择下面的学习内容。

  2、(出示课件)指名说学习内容。“小练笔”、“学古

  诗”这些内容有难度,看看哪位勇敢的同学愿来尝试。

  课后反思

  上

  课

  时

  间

  年级

  教学内容

  诵

  读

  目

  标

  2、感受诗句的语言美,初步了解诗人杨万里的诗风。

  3、系统积累有关“送别诗”及其它一些诗歌。

  诵读程序

  一、激趣引入

  所需时间

  5分钟

  1、熟读成诵,感悟诗句意境,理解诗人对友人含蓄的眷恋之情。

  五年级

  古诗、曾几《三衢道中》

  老子《道德经》13课题

  国学经典

  曾几(1084—1166),宋代诗人,字吉甫,号茶山居士,赣州(今江西赣州市)人。曾侨居茶山(今江西上饶县北),遂

  自号茶山居士。曾几的诗歌风格明快流畅,曾受江西诗派影响,但不拘于成规。作品有《茶山集》传世。

  5分钟

  曾几是一位旅游爱好者,这首诗就是他游赏浙江衢州三衢山

  时写的。作品再现了诗人游赏三衢山时的愉悦情景,抒写了诗人

  行于三衢道中的见闻感受,流露了诗人对自然山水、对平淡生活

  的热爱,自然,优美,清新,明快。

  “梅子黄时日日晴”,诗人开篇首先交代了出行的时间,“梅

  子黄时”,即阴历四至五月。

  “小溪泛尽却山行”,这一句写的是出行游赏的路线。

  28分钟

  “绿阴不减来时路”,这一句紧承上句之“山行”写归路之

  “绿阴”,诗人在这里用“来时路”巧妙地将笔墨悄然过渡到描

  写归程上来。

  “添得黄鹂四五声”,这一句将意境描写推到极致,将诗人

  舒畅愉悦之情怀推至顶峰,使作品之主题更臻完善。

  作品给读者的感受可谓是明快自然,生活韵味十足,这将得益于构思的精巧,剪裁的精当。作者将平平淡淡的一次游山玩水的旅游行程写得景色宜人,写得愉悦心情跃然纸上,写得令人仿佛置身于那平凡生活的意趣之中,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高超技艺的完美体现。

  课后反思

  上

  课

  时

  间

  2分钟

  年级

  教学内容

  五年级

  古诗、辛弃疾《清平乐.》

  老子《道德经》14课题

  国学经典

  诵

  读

  目

  标

  1、有感情朗读,熟读成诵。

  2、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

  3、感悟这首词的魅力所在,具备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

  诵读程序

  (一)、作者:辛弃疾

  辛弃疾出生于被金人侵占的北方,亲眼目睹了汉人的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他始终坚持爱国抗金的政治主张,十分渴望百姓能过上安定宁静的生活,一直为抗金而不懈努力,但却遭受奸臣打击,被贬到远离战火的江西农村,闲居达二十年之久。作者长期居住农村,对农村生活有了更多的了解,对农民也有较多的接触。这首词就在他被贬之后写的。

  教学意图:拓宽视野,更好地学习古诗

  (二)、词题:

  《清平乐·村居》

  乐(yuè)

  齐读课题

  清平乐在这是这首词的词牌名,村居是题目。

  (三)、初读

  1、将这首词读给同桌听,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齐读

  3、指明个人读

  (四)、小组合作学习

  要求:

  小组合作,每人一句;将自学中不懂的地所需时间

  5分钟

  5分钟

  28分钟

  方用铅笔标出来或写下来。

  ①先读这一句词;

  ②说出这句词中的重点词语的意思;

  ③这句词所表达的意思;

  ④在图画情境中体验词句,想象画面;

  ⑤有感情的朗读这句词。

  ⑥小组长总结全词。在图画情境中体验诗句,想象画面。

  (五)、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主要意思。

  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与向往之情,对名利的淡薄,对自然真实、恬静有趣的生活之神往,以及其生活追求。学生亲身体验到了作者思想情操之美,沉浸其中,接受心灵的洗涤。

  (六)、读书成诵

  课后反思

  上

  课

  时

  间

  2分钟

  年级

  教五年级

  课题

  国学经典

  学内容

  诵

  读

  目

  标

  古诗、李清照《如梦令》

  老子《道德经》151、理解诗人曲折抒发的惜春之情

  2、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

  诵读程序

  一、揭示题目,简介作者。

  1、人称“千古第一才女”,创“易安体”的李清照

  2、介绍李清照的生平

  二、理解意涵

  所需时间

  5分钟

  1、朗读这首词,说说这首词中出现了哪些人物、场景、对

  白?

  人物:主仆两人

  场景:春雨后的屋中

  5分钟

  对白:“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2、结合杜甫《三绝句》:“不如醉里风吹尽,可忍醒时雨

  打稀”,联系下文,说说李清照昨夜纵酒的缘由可能是什么?

  3、李清照醒后第一件事是什么?

  4、既然如此关切,念念不忘,李清照为什么不自己去看海

  棠究竟如何了?“试”体现出她怎样的心理?

  5、从“却道”的“却”字,你能品读出诗人怎样的心绪?

  28分钟

  6、“知否,知否?”怎样朗读才符合诗人当时真实的情感?

  7、“绿肥红瘦”写出了什么?诗人的用字有什么高妙之处?

  8、作为一名女子,诗人的惜春其实还有怎样的一层含义?

  三、朗读与总结

  1、理解女诗人惜春之后更为细腻的心绪后,带着这一份理

  解,再回过头来看前文,你对李清照之前的回避、躲闪、不忍有

  了怎样的认识?

  2、在跟深切的理解诗人内心曲折深藏的情感后,再一次朗2分钟

  读诗歌,在朗读过程中重读并重点感受以下字词:“试”“却道”“知否,知否?”“应是”。读出诗人内心复杂幽微的情感波澜。

  3、归;纳语言风格——言浅意深,含蓄曲折

  课后反思

  上

  课

  时

  间

  年级

  教学内容

  诵

  读

  目

  标

  2、掌握词的内容,体会词的意境。

  3、领会词中作者流露的思想感情。

  诵读程序

  一、激趣引入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注释】

  所需时间

  5分钟

  5分钟

  1、了解作者的身世经历及生活时代。

  五年级

  古诗、纳兰性德《长相思》

  老子《道德经》16课题

  国学经典

  榆关:山海关的别称。那畔:那边。指关外。帐:指护卫皇

  帝军队的营帐。更: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聒碎:

  搅碎。聒,嘈杂。

  一、教学目标(字幕)

  1、了解作者的身世经历及生活时代。

  2、掌握词的内容,体会词的意境。

  3、领会词中作者流露的思想感情。

  二、导入

  王国维曰:明月照积雪、大江流日夜、澄江静如练、山气日夕佳、落日大旗中、中天悬明月、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此等境界可谓千古奇观。

  三、作者介绍

  28分钟

  纳兰性德(1655—1685)字容若,满洲正白旗人。清康熙十五

  年(1676)进士,官一等侍卫。生平避谈世事,故词也主要写离别

  相思及怨夏悲秋等个人生活感受。词的风格直抒胸怀,婉约清新;

  但过多哀思,情调消沉。

  四、配画面朗读

  山水、山海关、风雪、千帐灯、故园。

  五、预习指导

  1、作者在词中描绘了什么样的景物,你能确定是哪里的景物吗?

  2分钟

  2、体会出这词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六、感知理解

  纳兰性德推崇南唐李煜,词风清丽自然,缠绵悱恻,反映到这首《长相思》上,虽然

  写旅途思乡,也写得悠长动情。

  词的上片从“山一程,水一程”的叠用,来说明身离故乡之远。下片以“风一更,雪一更”气候上的转变来渲染作者此时孤寂情怀。风雪打断了他思乡之梦,懊丧之余,他更加怀念故园的宁静详和,作者于清丽哀婉之中又不乏边寨之雄奇风情的描述,这两者结合到一起,就升华了羁旅怀乡的主题。

  七、赏析加点字

  1、“一”字赏析:上下片的前两句均用“一”字,不但对仗工整,使文字呈连续不绝之势,词风更加缠绵。

  2、“身”字赏析:点明身处之地及方向,“身”与心相对,身向榆关,而心却在关内,表明作者心系故园。

  八、知识归纳长相思,词牌名。内容多写男女或朋友久别思念之情,故名。双调三十六字,平韵。

  课后反思

  上

  课

  时

  间

  年级

  教五年级

  课题

  国学经典

  学内容

  诵

  读

  目

  标

  古诗、辛弃疾《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老子《道德经》1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反复诵读,感悟词中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的情感。

  3、培养学生对大自然、对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

  诵读程序

  一、复习导入。

  1、齐背辛弃疾词《清平乐村居》

  2、揭题: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词牌词题

  二、布置初读。

  1、自由诵读:字字正确、句句通顺。

  2、划出不理解的词语。

  三、初读检查。

  1、(出示课件1)指名读,正音;齐读。

  2、质疑,引导解疑。

  四、小组学习。

  1、用心读,边读边想画面。

  2、小组内互说,有感情地朗读。

  五、大组交流。

  所需时间

  5分钟

  5分钟

  28分钟

  1、自由说自己印象最深的画面。

  ①引词句。②说画面。③作补充。④练诵读。

  2、范读。学生闭眼想象完整画面。

  3、(出示课件2)说完整画面。

  ①小组内互说。②独立说或合作说完整画面。

  4、配乐诵读。

  ①指名诵读。②简评。③齐诵,可变换方式。④练背。

  六、补充积累。

  1、(出示课件3、4)补充辛弃疾词《南乡子》《破阵子》,师生齐诵

  课后反思

  上

  课

  时

  间

  2分钟

  年级

  教学内容

  诵

  读

  五年级

  课题

  国学经典

  古诗、辛弃疾《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

  》

  老子《道德经》11、诵读古诗,理解古诗的意思;

  2、感受春日的美好景象,感受诗人寻春的愉快心情。

  目

  标

  3、激发学生读书求知的乐趣。

  诵读程序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辛弃疾词作鉴赏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所需时间

  5分钟

  5分钟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作者的这首词,用极高明的比兴

  手法,表达了作者深沉的爱国情思,堪称词中的瑰宝。辛弃疾此

  首《菩萨蛮》用极高明之比兴艺术,写极深沉之爱国情思,无愧

  为词中瑰宝。

  造口一名皂口,在江西万安县西南六十里(《万安县志》)。

  词中的郁孤台在赣州城西北角(《嘉靖赣州府志图》),因“隆

  阜郁然,孤起平地数丈”得名。“唐李勉为虔州(即赣州)剌史

  时,登临北望,慨然曰:”余虽不及子牟,而心在魏阙一也。‘改

  郁孤为望阙。“(《方舆胜览》)清江即赣江。章、贡二水抱赣

  州城而流,至郁孤台下汇为赣江,再北流,经造口、万安、太和、吉州(治庐陵,今吉安)、隆兴府(即洪州,今南昌市),入鄱

  阳湖注入长江。淳熙二、三年间(1175-1176),词人提点江西

  刑狱,驻节赣州,这首词正是词人在此时书于造口壁的。南宋罗28分钟

  大经《鹤林玉露。辛幼安词》条云:”其题江西造口壁词云云。

  盖南渡之初,虏人追隆祐太后,(哲宗孟后,高宗伯母)御舟至

  造口,不及而还,幼安因此起兴。“这一记载对体会本词意蕴,实有重要意义。《宋史》高宗纪及后妃传载:建炎三年(1129)

  八月,”会防秋迫,命刘宁止制置江浙,卫太后往洪州,腾康、刘珏权知三省枢密院事从行。“闰八月,高宗亦离建康(今南京

  市)赴浙西。时金兵分两路大举南侵,十月,西路金兵自黄州(今

  湖北黄冈)渡江,直奔洪州追隆祐太后。”康、珏奉太后行次吉

  州,金人追急,太后乘舟夜行。“《三朝北盟会编》十一月二十

  三日载:”质明至太和县(去吉州八十里。《太和县志》),又

  进至万安县(去太和一百里。《万安县志》),兵卫不满百人,滕康、刘珏皆窜山谷中。金人追至太和县,太后乃自万安县至皂

  口,舍舟而陆,遂幸虔州(去万安凡二百四十里?《赣州府志》)。2分钟

  “《宋史·后妃传》:”太后及潘妃以农夫肩舆而行。“《宋史。胡铨传》:”铨募乡兵助官军捍御金兵,太后得脱幸虔。“课后反思

  上

  课

  时

  间

  备注:校本课程

篇二:小学五年级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五年级下册“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年级

  诵

  读

  目

  标

  诵读

  准备

  学

  生

  活

  动

  以多种形式诵读、背诵。

  准备相应的音响资料和相关的故事。

  五年级

  课题

  《强自信》

  1、背诵、理解“经典要义”各条目。

  2、懂得自信的重要意义。

  3、背诵“每日汇报”和“铃声设置”1、学生自读经典要义,注意读准字音。

  2、教师教读,并讲解经典要义的大致意思。

  3、多种形式进行朗读。分组读、指名读、分男女同学读等。

  三、学习国学经典“每日汇报”的(一)学习“经典要义”

  1、学生自读经典要义,注意读准字音。

  2、教师教读,并讲解经典要义的大致意思。

  3、多种形式进行朗读。分组读、指名读、分男女同学读等。

  (二)学习生活实践

  分享成功。

  1、学生自读古诗,读准字音,根据注释了解古诗的意思。

  2、教师教读,学生多种形式进行朗读。

  3、领会古诗所蕴含的道理。

  三、学习国学经典“每日汇报”的(一)经典诵读《毛遂自荐》

  1、学生自读经典要义,注意读准字音。

  2、教师教读,并讲解经典要义的大致意思。

  3、多种形式进行朗读。分组读、指名读、分男女同学读等。

  (二)学习生活实践

  分享成功。

  1、学生自读古诗,读准字音,根据注释了解古诗的意思。

  2、教师教读,学生多种形式进行朗读。

  3、领会古诗所蕴含的道理。

  三、学习国学经典“每日汇报”的(一)学习情景一

  1、学生自读经典要义,注意读准字音。

  2、教师教读,并讲解经典要义的大致意思。

  3、多种形式进行朗读。分组读、指名读、分男女同学读等。

  (二)学习情景二

  1、学生自读古诗,读准字音,根据注释了解古诗的意思。

  2、教师教读,学生多种形式进行朗读。

  3、领会古诗所蕴含的道理。

  三、学习国学经典“每日汇报”的1、学生自读经典要义,注意读准字音。

  2、教师教读,并讲解经典要义的大致意思。

  3、多种形式进行朗读。分组读、指名读、分男女同学读等。

  4、同桌相互说说名言所蕴含的道理。

  三、学习国学经典“每日汇报”的1、学生自读经典要义,注意读准字音。

  2、教师教读,并讲解经典要义的大致意思。

  3、多种形式进行朗读。分组读、指名读、分男女同学读等。

  4、教师教读,学生多种形式进行朗读。

  5、领会古诗所蕴含的道理。

  三、学习国学经典“每日汇报”的(一)诵读《强自信》经典要义

  1、学生自读经典要义,注意读准字音。

  2、教师教读,并讲解经典要义的大致意思。

  3、多种形式进行朗读。分组读、指名读、分男女同学读等。

  (二)学习生活实践

  分享成功。

  1、学生自读古诗,读准字音,根据注释了解古诗的意思。

  2、教师教读,学生多种形式进行朗读。

  3、领会古诗所蕴含的道理。

  三、学习国学经典“每日汇报”的(一)经典诵读《《论语·乡党》》

  1、学生自读经典要义,注意读准字音。

  2、教师教读,并讲解经典要义的大致意思。

  3、多种形式进行朗读。分组读、指名读、分男女同学读等。

  (二)学习生活实践

  分享成功。

  1、学生自读古诗,读准字音,根据注释了解古诗的意思。

  2、教师教读,学生多种形式进行朗读。

  3、领会古诗所蕴含的道理。

  三、学习国学经典“每日汇报”的(一)经典诵读《郑浣遣亲》

  1、学生自读经典要义,注意读准字音。

  2、教师教读,并讲解经典要义的大致意思。

  3、多种形式进行朗读。分组读、指名读、分男女同学读等。

  (二)学习生活实践

  分享成功。

  1、学生自读古诗,读准字音,根据注释了解古诗的意思。

  2、教师教读,学生多种形式进行朗读。

  3、领会古诗所蕴含的道理。

  三、学习国学经典“每日汇报”的(一)经典诵读《论语·乡党》

  1、学生自读经典要义,注意读准字音。

  2、教师教读,并讲解经典要义的大致意思。

  3、多种形式进行朗读。分组读、指名读、分男女同学读等。

  (二)学习生活实践

  分享成功。

  1、学生自读古诗,读准字音,根据注释了解古诗的意思。

  2、教师教读,学生多种形式进行朗读。

  3、领会古诗所蕴含的道理。

  三、学习国学经典“每日汇报”的(一)经典诵读《论语·乡党》

  1、学生自读经典要义,注意读准字音。

  2、教师教读,并讲解经典要义的大致意思。

  3、多种形式进行朗读。分组读、指名读、分男女同学读等。

  (二)学习生活实践

  分享成功。

  1、学生自读古诗,读准字音,根据注释了解古诗的意思。

  2、教师教读,学生多种形式进行朗读。

  3、领会古诗所蕴含的道理。

  三、学习国学经典“每日汇报”的(一)经典诵读《论语·乡党》

  1、学生自读经典要义,注意读准字音。

  2、教师教读,并讲解经典要义的大致意思。

  3、多种形式进行朗读。分组读、指名读、分男女同学读等。

  (二)学习生活实践

  分享成功。

  1、学生自读古诗,读准字音,根据注释了解古诗的意思。

  2、教师教读,学生多种形式进行朗读。

  3、领会古诗所蕴含的道理。

  三、学习国学经典“每日汇报”的(一)经典要义诵读1、学生自读经典要义,注意读准字音。

  2、教师教读,并讲解经典要义的大致意思。

  3、多种形式进行朗读。分组读、指名读、分男女同学读等。

  (二)学习生活实践

  分享成功。

  1、学生自读古诗,读准字音,根据注释了解古诗的意思。

  2、教师教读,学生多种形式进行朗读。

  3、领会古诗所蕴含的道理。

  三、学习国学经典“每日汇报”的(一)经典诵读《论语·先进》

  1、学生自读经典要义,注意读准字音。

  2、教师教读,并讲解经典要义的大致意思。

  3、多种形式进行朗读。分组读、指名读、分男女同学读等。

  (二)学习生活实践

  分享成功。

  1、学生自读古诗,读准字音,根据注释了解古诗的意思。

  2、教师教读,学生多种形式进行朗读。

  3、领会古诗所蕴含的道理。

  三、学习国学经典“每日汇报”的(一)经典诵读《论语·先进》

  1、学生自读经典要义,注意读准字音。

  2、教师教读,并讲解经典要义的大致意思。

  3、多种形式进行朗读。分组读、指名读、分男女同学读等。

  (二)学习生活实践

  分享成功。

  1、学生自读古诗,读准字音,根据注释了解古诗的意思。

  2、教师教读,学生多种形式进行朗读。

  3、领会古诗所蕴含的道理。

  三、学习国学经典“每日汇报”的(一)经典诵读《论语·先进》

  1、学生自读经典要义,注意读准字音。

  2、教师教读,并讲解经典要义的大致意思。

  3、多种形式进行朗读。分组读、指名读、分男女同学读等。

  (二)学习生活实践

  分享成功。

  1、学生自读古诗,读准字音,根据注释了解古诗的意思。

  2、教师教读,学生多种形式进行朗读。

  3、领会古诗所蕴含的道理。

  三、学习国学经典“每日汇报”的(一)经典诵读《论语·先进》

  1、学生自读经典要义,注意读准字音。

  2、教师教读,并讲解经典要义的大致意思。

  3、多种形式进行朗读。分组读、指名读、分男女同学读等。

  (二)学习生活实践

  分享成功。

  1、学生自读古诗,读准字音,根据注释了解古诗的意思。

  2、教师教读,学生多种形式进行朗读。

  3、领会古诗所蕴含的道理。

  三、学习第19周铃声设置的古诗《江南好》

  四、要求学生谈谈学习后的收获。

  五、作业布置

  六、教师小结

  课后

  反思

  上课时间

  通过学习,学生能懂得一些做人的基本道理。

  执教

篇三:小学五年级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学国学诵读教案

  诵读经典之——《三字经》

  1、人之初

  教学目标:

  1.了解《三字经》相关背景,激发学习兴趣。

  2.浅显讲解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及思想家。

  3.通过课程内容学习,理解习惯及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的影响,学习的重要性,学习贵在专一和坚持。

  教学重点:

  激发学习兴趣,解答为什么要学习国学,国学学什么,学了对生活会有什么影响。

  教学难点: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对人性的理解。启发大家思考如何评判哲学思想,如果辩证的看待问题。

  教具准备:三字经有关材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三字经》是古代小朋友上学的第一本书,是一本启蒙读物。他一共有1000多个字,但是包含了很多的内容,也有很多有意思的故事。三字经作为小朋友上学学的第一门课程,学了它,我们就能知道怎么做个好孩子,天上都有什么东西,为什么我们会有辈分,中国-可编辑修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长的河是那条河?在我们没出生以前中国发生了什么事?我们从今天开始也要学习它,通过它我们将会了解很多的东西。

  这本《三字经》会回答我们。接下来,我们来一起学习一下,它是怎么回答我们的。

  二、诵读新句子:

  请一个学生上台领读,大家一起诵读。

  三、讲解句子,阐释概念:

  1、人之初,性本善:“初”在这里就是“刚出生的时候”,“性”就是“品性、品格、德行”这句意思是:世界上的每一个人在刚出生的时候都是好的,善良的。

  [讨论:大家同意这个说法吗?根据同学的回答,进一步启发思考]教师小结:引出,同样的父母,一样的家庭环境,即使是亲兄弟,在天性上也有着极大的差距,如果是天性是先天决定,无法改变,人人一样,那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呢?我们的祖先难当没有发现这个现象吗?接下我们,我们看看三字经是如何解释这个现象的2、性相近,习相远。“近”接近,类似;“习”习染,长期在某种环境下养成的习惯;这句的意思是:本性本来差别不大,但是因为后天受到环境的影响,人和人之间的差距就变得越来越大了。

  3、教之道,贵以专。“教”教育,学习;“贵”重要的,好的方面;“专”专一。这句地意思是:做任何事都是要以专心为主,这样才能做好每一件事。

  4、讲解

  养不教

  父之过

  教不严

  师之惰

  -可编辑修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提问,我们人生的第一个老师一般是谁?父亲应该对教育孩子负什么责任?在孩子的成长之中,父亲起了一个什么样的作用呢?(2)讲了岳飞教育儿子的故事

  教育当然是父母的职责,但是人终究要走进社会,要离开父母,进入学校去接受更完备的教育。不严格地进行教育,是老师的过错。

  四、复习:

  诵读新学的句子,齐诵已学的所有句子。

  五、总结

  每个人出生时都是一样的,不管是善还是恶,我们都有完全一样的开始。后天的生活环境,每个人受到的教育,以及在学习过程中的专心程度,使我们渐渐差别越来越大。有人经过努力成为了自己理想中的人,也有人编成了大家都不喜欢的人。我们要想实现自己的理想,就应该从现在开始,专心学习,和善良的好的人交朋友,听父母的话。

  -可编辑修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学国学诵读教案二

  国学经典诵读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认识生字,会写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3.学习通过看注解、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4.学习通过看注解、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5.感受到江南山水的自然美,享受到美的熏陶。

  6.养成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好习惯。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段:有凝望明月思念故乡的思乡诗,有寒光铁衣锁边关的边塞诗,也有杨柳依依话斜阳的送别诗……今天,我们将走近两位唐代诗人。

  二、学习古诗

  1.教师指导学生认真读好古诗。

  独坐/敬亭/山

  (唐?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可编辑修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二、写字

  “庭”字共()笔,第七笔是(),第八笔是()。

  “亭”字共()笔,第九笔是(),组词()。

  三、理解古诗意思

  联系课文中注释,并能借助工具书,或请教老师同学,看看插图,想一想诗句的意思,并练习说出来。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理解的意思是:()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意思是:()1.想象画面,感情朗读:

  诵读《独坐敬亭山》,诗人饱尝了人间的辛酸,感受到了世态的炎凉,因怀才不遇而产生()的感情,也正是因为诗人投身于大自然,以山为伴,才寻找到了“()”

  的安慰。

  吟咏《望洞庭》,感受到了诗人用轻快的笔触,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幅优美的()图。方圆数百里的洞庭湖在诗人眼里竟似玲珑的“潭面”;月光笼罩下的湖水、山色相称,在诗人眼里又恰似“()”

  。奇特的想象,大胆的夸张,不禁又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的情怀。

  2.假如你是“诗仙”李白,你会怎么吟诵《独坐敬亭山》——

  假如你是“诗豪”

  刘禹锡,你会怎么吟诵《望洞庭》——这两首诗都描写的是(),要将它们背下来,永远留在自己的记忆中!-可编辑修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课后作业

  1、把生字写正确写美观:

  2.默写古诗。

  第二课时

  一、精彩回顾:

  背诵古诗《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二、自由诵读,初步感知:

  1.借助拼音读古诗,做到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初读古诗,并会填:

  (1)读准字音,并认真抄写下来:

  (2)通过朗读,发现:这首诗歌在形式上是“”句子导

  学设计或长或短”,叫(),也叫()。这种诗歌体裁都有词牌名,()就是这首诗歌的词牌名。

  (3)能结合诗句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谙”的意思是:________。

  “红胜火”的意思是:________。

  “绿如蓝”的意思是:________。

  3.熟读古诗,知道:

  (1)《忆江南》的作者是________代诗人。(2)结合注释,想一想课题的意是:________。

  (3)结合课文中注释,并能借助工具书,或请教老师同学,联系插图,-可编辑修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给同桌说说诗意。吟诵这首词,边读边体会出这首词的朗读节奏。

  三、熟读成诵,体会诗意:

  1、在《忆江南》中,诗人把杭州作为了自己的第二个故乡,一句“________”把作者的思绪引向了对昔日江南的美好回忆,成为了千古绝唱。

  2、其实,通过对这三首诗词的诵读和欣赏,我们都能感受到

  (________),体验到诗人的思想感情,同时也积累下了名诗佳句:

  四、拓展阅读:

  其二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

  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白居易曾写下了三首《忆江南》,课文选取了其中的第一首。

  五、课外积累: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唐)王维

  几行红叶树,无数夕阳山。

  ——(清)王士祯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唐)李白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唐)杜甫

  -可编辑修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学国学诵读教案三

  培新小学经典诵读活动

  教学目标:

  诵读《弟子规》感悟古典诗文中的做人道理;培养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

  采用各种方法诵读《弟子规》,演译《弟子规》,领悟《弟子规》的内涵。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批判性的对待古典文化,汲取精华,去其糟粕,培养学生初步的辩证思想。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的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你们知道的经典性的诗文有哪些呢?(出示课件:《三字经》《千字文》《论语》《弟子规》四大名著《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图片)今天我们学习《弟子规.》你们猜猜"弟子规"是讲什么的呢?二、自由诵读、整体感悟。

  1、读一读,想一想,《弟子规》主要的内容有哪些?是什么意思?(板书:孝、涕、谨、信、爱、仁、学文。)2、背一背,唱一唱。原文是怎样介绍这些内容的?3、学生或读、或背、或唱、或演。

  -可编辑修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提示:在这些内容中,作者为什么把"学文"放在后面呢?难道学习文化知识不重要吗?二、交流方法

  展示成果。

  1、同学们运用了那些方法学习《弟子规》?(随机板书:唱、诵、舞、讲、画、演)2、请自由组合,一起商量商量,准备表演。

  3、学生交流、准备。

  4、展示成果:

  要求:(1)告诉大家,展示的形式;(2)选择这个内容的理由;(3)其他同学观看是虚心学习。

  表演(老师相机评价,点拨,)5、小结:我们班同学真是多才多艺,学习方法很巧妙,很有趣。例如:把其中的一段话改编成一个小品,唱拍手歌;画一幅画;编舞蹈等等。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也能用上这些有趣的方法,还可以创造更多的新方法,使我们的学习更加有趣。

  同学们欣赏了古腔古韵的《弟子规》,有什么感想和启发吗?帮助学生总结:

  (1)学会做人;(2)促进语文学习;(3)取其精华、取其糟粕。

  三、课堂拓展

  深化认识。

  1、老师推荐名句:(课件显示)(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可编辑修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4)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5)吾日三醒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2、学生带读,然后齐读。

  3、老师介绍:古代的"忠""孝""仁""义"等思想在现代社会仍然被人们所推崇。湖北有一个退休工作人员编写了一本新《家训》受到家长、老师以及同学们的喜爱。

  课件显示:羊有跪乳之恩,鸭有反哺之情,孝也!蜜蜂职责分明,大雁飞行有序,礼也!鸡非定时不鸣,燕飞春社不至,信也!鹿得草而寻群,蚁得食而报众,义也!蜘蛛结网而食,鹦鹉学舌而语,智也!诸物本无知,却具天性美德,人为万物之灵,立身处世,岂肯愧对于物?4、最后老师给大家一些寄语:(课件显示)忠心献给祖国,孝心献给父母,爱心献给社会,诚心献给伙伴,上进心留给自己。

  总结:同学们,中国古代的经典文化,经历历史风雨的洗礼,仍然流传至今,必然有它存在的原因。同学们在以后的课外阅读中,多接触一些古诗文,并且做到学以致用、古为今用。那样,不仅会获得无穷的乐趣,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且一定会像《弟子规》最后几句所说的"勿自暴

  勿自弃

  圣与贤

  可驯致。"-可编辑修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板书:

  走进《弟子规》

  孝、悌、谨、信、爱、仁、学文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小学国学教案四

  《弟子规》教学案例与反思

  一、教学内容: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

  二、教学目标:

  1.理解两句话的意思,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这两句话。

  2.看故事、听故事,学会与人相处之道。

  三、教学难点:学会与人相处之道。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弟子规》,谁来背背上节课的内容。

  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弟子规》。

  (二)看一看,说一说,体会情感。

  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弟子规》中的: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

  自由读,指名读。

  2、出示:兄道友,弟道恭

  -可编辑修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动画片,想不想看?

  播放《孔融让梨》的故事。

  (2).谁来说说哥哥为什么要让孔融先拿?

  (3).那孔融为什么要拿最小的呢?他为什么要把大的让给哥哥,从这里可以看出孔融是个什么样的孩子?表现出孔融对哥哥怎样?

  (4).那爸爸说弟弟比他小的时候,他说了什么?从这可以看出孔融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表现出孔融对弟弟怎样?

  (5).孔融作为哥哥很友善,作为弟弟很尊重哥哥,这就是——(引说)

  3、学习“兄弟睦,孝在中”

  (1).小朋友看这些是什么?老师带来了一根筷子,像不像一支箭,我请一个小朋友来折一下看看能不能把它折断,如果是一把呢?我们下面就来看一个关于折箭的故事。

  (2).读《兄弟折箭》的故事。

  (3).从故事中你知道了母亲为什么吃不下饭呢?经过折箭这件事,后来这些兄弟有没有团结和睦呢?看着和睦相处的几个弟兄,这时如果你是母亲你心情怎样?会觉得这几个儿子怎样?

  (4).是呀兄弟之间和睦就是孝顺的一种表现呀。这就是——

  4、学习“财物轻,怨何生”

  (1).我们再看《兄弟折箭》这个故事,几个兄弟因为什么差点打起来呀?得到那只鹿有什么好处呢?如果他们不去争那只鹿还会打起-可编辑修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吗?

  (2).把财物看轻,不去争,不去抢,就不会打起来,就不会产生怨恨。这就是——

  5、学习“言语忍,忿自泯”

  (1).学了这么久同学们也累了,老师让同学们放松一下,再看一个动画片好不好?

  看《将相和好》。

  (2).廉颇得知蔺相如的官位比自己大的时候很不服气,开始说的什么?如果是你听了这话你会有什么样的反应?你会怎么做?蔺相如听了怎么做的?蔺相如是怕了廉颇吗?他说了什么?从这儿可以看出蔺相如懂得怎样?你能不能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他?结果廉颇还生气吗?

  (3).小结,是呀在言语方面如果我们懂得忍让就会减少很多言语所造成不必要的误会,还有争吵。这就是——

  (三)诵读

  1.下面我们把学的内容连起来读一读。

  2.小朋友能不能把今天学的内容记在你的脑海呢?(四)谈一谈,升华感情。

  1.同学们学习生活在一起,我们就像一家人,大家亲如兄弟姐妹,通过今天的学习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你准备怎么做呢?

  2.不光《弟子规》教育我们这样做,古人还有好多关于我们今天学的内容的成语、名言警句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可编辑修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和为贵;礼之用,和为贵;得饶人处且饶人;和睦相处;一团和气;化干戈为玉帛;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3.最后老师有一首歌送给大家。我们来一起唱一唱结束今天的课程。

  唱《相亲相爱一家人》。

  (五)作业:背诵今天所学的内容。

  教学反思:

  哲学家菩德曼说过:“播下一个信念,你将收获一种行动;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个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个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教育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多方位的渗透、熏陶、感染往往比直白的说教效果更好。因此本节课,我没有直白的说教,而是通过《孔融让梨》、《兄弟折箭》、《将相和好》的故事,最后唱《相亲相爱一家人》,让学生一步步加深理解和体会,使孝敬父母的美德逐渐深入学生心灵。

  古人云:“集腋成裘,聚沙成塔。”荀子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这两句话都强调了积累的作用。离开了积累,一切语文活动都好像无根之木、无源之水,那么语文素养的提高就成了“空中楼阁”了。该如何帮助学生进行积累呢?我通过形式多样的诵读活动,自读、齐读、诵读,读出节奏,读出感情,读出韵味;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受,在读中悟理。学生在反复朗读中达到熟读成诵。学生不仅积累了语言,更积累了品质。

  -可编辑修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学国学教案五

  《诫子书》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诫子书》是修身立志的名篇,其文短意长、言简意赅,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澹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荒唐焦躁。学习本文重在引导学生理解内容,把握主旨,体会情感,从中获得精神的力量: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并由此积累背诵相关警言以自励。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读准字音,掌握关键词句,理解文章内容,熟读成诵。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组讨论,探究式学习,体会作者情感,把握文章主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理念和父对子的殷殷期望。

  三、教学重点:

  背诵课文,积累警句,理解主旨,勤学励志,修身养性。

  四、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情感,赏析精彩妙点

  五、教法、学法设想:

  -可编辑修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篇文章短小精悍,辞约意丰,字字珠玑,掷地有声,有谆谆告诫之语,更溢满殷殷期盼之情。在教学中要达成目标,掌握重点,突破难点,采用的首要方法就是以“读”贯穿课堂始终:通过反复地读让学生自然成诵;让学生合作交流探究释疑理解作者情感,把握文章主旨,联系现实实际谈体会,赏析品味拓展积警句;中间穿插历史背景小故事,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兴趣,感受诸葛亮的人格魅力,提升自己的品德素养情趣。

  六、课时安排: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丞相名垂汗简青,书台犹在谁复登”“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千古良相诸葛亮不但是陆游、文天祥笔下的精英忠魂,更是后人眼中的智慧化身。他一生立志“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为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更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高风亮节言传身教,惠及子女。

  诸葛亮是在54岁的时候逝世的,在逝世前他曾经对他五岁的儿子说过一段话,这段话后来一直被诸葛家族奉为祖训,可见他对诸葛子孙有着多么深远的影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段话(板书:诫子书),相信大家也一定受益匪浅。

  (二)初读,读熟课文:

  1、解题:《诫子书》,告诫儿子的一封家书。

  2、找生朗读课文,师点拨存在的问题。

  -可编辑修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师范读,提示长句停顿。

  示例: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指定学生诵读,余生纠正,后齐读)

  4、学生自由朗读。

  5、指定一名学生朗读,听者点评(从字音、停顿两方面)。

  6、学生齐声朗读。

  (三)精读,疏通文意:

  1、自主学习:

  学生借助课下注释,工具书自主译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圈画疑难问题。

  师巡回指导。

  2、合作探究:

  小组合作,解决个人疑难问题。探究不成的,小组代表上台板书。

  师参与讨论。

  3、总结交流:

  1)四人一组互相翻译课文,交流指正;

  2)典型代表两名译文,师阐述自己观点,供参考。

  (四)研读,赏析文章:

  故事引子:

  -可编辑修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他躬耕陇亩时“苟全姓名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但注意结交名士,研读古籍,留心时政,常以管仲、乐毅自励。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做军师之后就提出著名的《隆中对》,策动孙、刘联盟,大破曹操,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蜀汉建立,拜为丞相。为完成统一中原,兴复汉室的大业,他效忠先主,辅佐后主,外联东吴,内修政理,南征平叛,北抗强魏,先后五次北伐魏国,终因积劳成疾而逝世,享年54岁,临终遗嘱“掘棺材之地,穿平常服饰,不配器物”,留给子孙的财产只有桑800株,薄田15公顷。他以自身言行感染激励自己的子孙,“善政嘉事”,“美声溢誉”,其子诸葛瞻、诸葛尚均义无返顾,为国捐躯,一家三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深为后人传诵。

  由此引申:

  1、集体探究:

  1)诸葛亮写这封家信的用意是什么?(学生举手发言)

  (告诫儿子要注意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表达了他希望后代志存高远的厚望)

  (2)文本作者抓住一个“静”字,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材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淡泊、立志、惜时)其原句分别用《逻辑学》中的“否定之否定规律”(双重否定句式)来强调其重要性,找出这几个句子,再次加以品读,联系自身实际,谈谈感受体会。

  A、淡泊: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B、立志: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可编辑修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萎,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3)请按照议论文的结构来给文章分层,并找出论点句,治学、修身、惜时句,再次品读。(按照板书提示分组讨论完成,后总结再板书)

  板书:提出论点——正(静)反(躁)两方面论证(治学、修身)——劝戒惜时,有所为}

  A、论点句: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B、治学(静):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正)。

  C、修身:(躁):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反)。

  D、惜时:(见上,略)

  (4)按照板书提示思路,引导学生背诵原文。

  自背。互背。齐背。

  (五)朗读,积累词句:

  学生再次放声朗读课文,圈画自己喜欢的句子。

  (六)作业设置:

  1、背诵全文,积累警句。

  2、请同学们查找历代歌咏人间真情的诗词,分门别类加以整理,一周后在班内开展一次“人间自有真情在”为主题的诗词诵读活动。

  九、板书设计:

  《诫子书》

  诸葛亮

  -可编辑修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淡

  修身

  宁

  泊

  静

  明

  治学

  致

  志

  惜时

  远

  小学国学教案六

  《大学·诚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读: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诵读中体会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

  2、会说:理解课文,说一说从中受到的启迪和教育。

  3、会背:熟读成诵,积累内化名言佳句。

  4、会用:能结合具体的语境恰当地学以致用。

  教学重点:

  读文、背文

  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

  同学们,国学第二课《修身为本》中有这样一句话:“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意思就是从天子到百姓,都要把“修身”当做根本。(板书“修身”)修身的意思是“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修身是中国人的古训,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修身呢?第二单元的五篇课文就是以“修身”为核心,反映了古人对修身的各项要求。今天,我们-可编辑修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首先学习修身的第一个要求,第三课《诚意》。(板书课题,读课题)

  二、我会读

  什么是“诚意”,怎么才能做到诚意呢?我们开始学习之旅的第一站——“我会读”(出示课件)

  1.录音领读,正音示范

  打开书第11页,请同学们先跟着录音来读,注意听清每一个字的读音以及句中的停顿。(播放录音)

  2.小组练读,读通读顺

  接下来我们小组合作练读,比一比,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合作要求:自由练读——组长领读——自愿领读——三人对读——小组齐读(小组自由练习读)

  效果检测:

  (1)读句子:(读得真认真,现在老师考考你们,看能不能把课文中比较难读的句子读正确。)

  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指名小组,这三个多音字“恶恶”“好好”以及通假字“谦”你读得很准确,奖励你们做小老师领着大家读这句话。)

  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指名小组。)

  富润身,德润屋,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男女生)

  (2)读课文:(难读的句子读好了,读课文肯定就没有困难了,哪-可编辑修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个小组来读给大家听?)

  指名小组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和读。)

  齐读课文:(下面我们齐读课文。读后评价:字正腔圆,自然流畅。)

  3.变式朗读,激发兴趣

  如果老师给课文变个模样,你们还有能力读好吗?古人写文章是竖着排列,而且没有标点符号,要靠读书人自己的理解来断句,难度很大哦!(出示没有标点课文)先自己练一练。

  效果检测:指名三个同学朗读,其他同学轻声和读。(看来用古人的方式读书对你们来说也没有困难)

  4.配乐朗读,读出韵味

  如果配上音乐,我们就更能读出文言文的感觉和韵味。

  老师范读、练读、指名读。(有节奏有韵味,读古文就是这种味道)

  二、我会说

  现在大家已经把课文读得有滋有味了,我们知道诚意是修身的第一个要求,那么什么是“诚意”?怎么做到“诚意”呢?让我们进入学习之旅的第二站——“我会说”,说一说你对课文的理解。

  1.默读理解

  请你默读课文,运用“注释搬家”和“文译对照”的方法试着理解每一句话的意思。

  2.文译对读

  现在你能找到和原文相对应的译文吗?前后两人合作,一人读原-可编辑修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一人读译文,第一段你读原文,你读译文,第二段交换角色,明白吗?

  效果检测:

  老师读一句原文,看谁能迅速找出相对应的译文。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

  如恶恶臭(第一个恶是什么意思?恶臭的意思呢?臭是多音字,一个读音是chou,意思是气味难闻,另一个读音就是xiu,意思是所有气味的总称。)

  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现在也说是“心宽体胖”,意思是一个人心胸开阔了,心情舒畅了,外貌就显得很从容很安详。)

  (评价:学得认真,找得准确。)

  3.自我感悟

  译文对原文的每一句话做了详细的解释,这种解释有的很深奥,你不一定全都读得懂,老师有时候都得好好琢磨。我们完全可以在译文的基础上有自己的理解和体会。

  什么是“诚意”?

  课文第一段告诉了我们什么是诚意,他说“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就是不欺骗别人,也不欺骗自己,也就是不自欺欺人。

  你是怎么理解诚意的呢?(我们不妨给诚来组组词:真诚

  诚实

  忠诚

  诚信……学生自由谈,可以结合《中彩那天》和《万年牢》。)

  是啊,意念真诚应该是发自内心的,一些好的行为应该是发自内-可编辑修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心自觉自愿的,不管有人监督没人监督,我们都会按照正确的做法去做。这就是“君子必慎其独也”(板书:君子慎独。做到到诚意,就要慎独,现在人们常把君子慎独常作为一个四字词语来使用)

  前国家领导人刘少奇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人在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有做各种坏事的可能的时候,不做坏事,这就叫慎独。

  能够管得住自己的内心也叫慎独,君子慎独了,就能“心广体胖”。君子慎独的故事有好多呢:课文日积月累中介绍的元朝著名学者许衡和清朝的叶存仁都是慎独的楷模。

  不畏人知畏己知

  清朝雍正年间,叶存仁先后在很多地方做官,历时三十余载。一次,在他离任时,僚属们派船送行,然而船只迟迟不启程,直到明月高挂才见划来一叶小舟。原来是僚属为他送来临别馈赠,为避人耳目,特地深夜送来。他们以为叶存仁平时不收受礼物,是怕别人知晓惹出麻烦,而此刻夜深人静,四周无人,肯定会收下。叶存仁看到此番情景,即兴写诗一首:月白风清夜半时,扁舟相送故迟迟。感君情重还君赠,不畏人知畏己知。随后将礼物完璧归赵了。

  许衡和叶存仁都做到了慎独,所以他们都是君子。

  三、我会背

  古人的这些谆谆教诲能够流传至今,是值得我们反复去读,印在脑子里的。让我们接着走进学习之旅的第三站——“我会背”

  1、自由练背

  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里把这篇课文记在脑海里,成为我们班的星级“诵读之星”。

  -可编辑修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效果检测

  (1)梯级背诵一:“三星级诵读明星”(星级诵读第一关,如果你能看着提示把课文背下来,你就是三星级诵读之星。)

  所谓诚其意者:(),如恶恶臭,(),此之谓自谦,故()!”

  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掩其不善,()。人之视己,如见(),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故()。”

  曾子曰:“十目所视,()其严乎!。”富润屋,(),心广体庞,故()。

  (2)梯级背诵二:“四星级诵读明星”(星级诵读第二关,如果你看着提示能背诵课文,你就是四星级诵读明星。)

  所谓诚其意者:(),(),(),此之谓自谦,故()!”

  小人闲居为不善,(),(),掩其不善,()。人之视己,如见(),()。此谓(),()。故()。”

  曾子曰:“(),()其严乎!。”富润屋,(),(),故()。

  (3)梯级背诵三:“五星级诵读明星”(星级诵读最后一关,如果这样你还能背,你就是五星级诵读明星啦!)

  所谓诚其意者:

  小人闲居为不善:

  曾子曰:

  四、我会用

  这些经典名句现在储存到了你的脑海,就变成了你自己的财富。需要的时候,你就可以随时取出来运用。学习之旅第四站——“我会用”。请阅读下面的场景,你会把今天学到的课文中的句子用在里面吗?-可编辑修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场景一:放学回到家,看到爸爸妈妈给我留的纸条,说是去奶奶家,让我一个人先做作业。我像往常一样认认真真把作业写完才看电视。爸爸妈妈回来夸奖我作业写得规范美观,我说“”

  场景二:爸爸开车带我公园,在经过一个路口时是红灯,爸爸看路口没有摄像头,就想闯过去,我说:“大学中有句话叫

  你一定要自觉遵守交通法规。”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走进了大学,聆听了经典,明白修身的第一个要求就是诚意,要做到意念真诚,就要慎独,但愿我们都能慎独,都能成为心广体胖的君子。

  板书设计:

  修身

  3诚意

  毋自欺

  君子慎独

  心广体胖

  -可编辑修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HANKS!!!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课件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可编辑修改-

篇四:小学五年级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教案-(五年级下册)

  《国学经典诵读》指导课教案一

  一.诵读内容:《江畔独步寻花》

  二.教学目标:

  1.熟读会背这首古诗

  2.了解这首古诗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

  1.谈话激趣(略)

  1.明确诵读内容:《江畔独步寻花》

  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

  (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

  六、课堂小结:(略)

  1/1《国学经典诵读》指导课教案二

  一.诵读内容:《雨晴》

  二.教学目标:

  1.会背《雨晴》

  2.了解这篇古文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

  1.谈话激趣(略)

  1.明确诵读内容:《雨晴》

  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文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

  (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

  六、课堂小结:(略)

  2/1《国学经典诵读》指导课教案三

  一.诵读内容:《宿新市徐公店》

  二.教学目标:

  1.熟读会背这首古诗

  2.了解这首古诗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

  1.谈话激趣(略)

  1.明确诵读内容:《宿新市徐公店》

  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

  (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

  六、课堂小结:(略)

  《国学经典诵读》指导课教案四

  3/1一.诵读内容:《增广贤文》七

  二.教学目标:

  二.1.会背《增广贤文》七

  2.了解这篇古文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

  1.谈话激趣(略)

  三.1.明确诵读内容:《增广贤文》七

  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文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

  (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

  六、课堂小结:(略)

  《国学经典诵读》指导课教案五

  一.诵读内容:《如梦令》门外绿阴千顷

  4/1二.教学目标:

  1.熟读会背这首古诗

  2.了解这首古诗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

  1.谈话激趣(略)

  二.1.明确诵读内容:《如梦令》门外绿阴千顷

  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

  (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

  六、课堂小结:(略)

  《国学经典诵读》指导课教案六

  一.诵读内容:《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二.教学目标:

  5/1三.1.会背《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2.了解这篇古文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

  1.谈话激趣(略)

  四.1.明确诵读内容:《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文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

  (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

  六、课堂小结:(略)

  《国学经典诵读》指导课教案七

  一.诵读内容:《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二.教学目标:

  1.熟读会背这首古诗

  6/12.了解这首古诗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

  1.谈话激趣(略)

  1.明确诵读内容:《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

  (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

  六、课堂小结:(略)

  《国学经典诵读》指导课教案八

  一.诵读内容:《增广贤文》七

  二.教学目标:

  1.会背《增广贤文》七

  2.了解这两篇古文意思及出处。

  7/1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

  1.谈话激趣(略)

  1.明确诵读内容:《增广贤文》七

  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文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

  (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

  六、课堂小结:(略)

  8/1《国学经典诵读》指导课教案九

  一.诵读内容:《绝句四首》

  二.教学目标:

  1.会背《绝句四首》

  2.了解这两篇古文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

  1.谈话激趣(略)

  明确诵读内容:《绝句四首》

  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文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

  (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

  六、课堂小结:(略)

  9/1《国学经典诵读》指导课教案十

  一、诵读内容:《三衢道中》

  二.教学目标:

  1.会背《三衢道中》

  2.了解这篇古文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

  1.谈话激趣(略)

  明确诵读内容:《三衢道中》

  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文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

  (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

  六、课堂小结:(略)

  《国学经典诵读》指导课教案十一

  10/1一、诵读内容:《到京师》

  二.教学目标:

  1.会背《到京师》

  2.了解这篇古文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

  1.谈话激趣(略)

  明确诵读内容:《到京师》

  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文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

  (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

  六、课堂小结:(略)

  《国学经典诵读》指导课教案十二

  一、诵读内容:《增广贤文》九

  11/1二.教学目标:

  1.会背《增广贤文》九

  2.了解这两篇古文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

  1.谈话激趣(略)

  明确诵读内容:《增广贤文》九

  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文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

  (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

  六、课堂小结:(略)

  《国学经典诵读》指导课教案十三

  一、诵读内容:《滁州西涧》

  二.教学目标:

  12/11.会背《滁州西涧》

  2.了解这篇古文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

  1.谈话激趣(略)

  明确诵读内容:《滁州西涧》

  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文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

  (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

  六、课堂小结:(略)

  《国学经典诵读》指导课教案十四

  一、诵读内容:《咸阳值雨》

  二.教学目标:

  1.会背《咸阳值雨》

  13/12.了解这篇古文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

  1.谈话激趣(略)

  明确诵读内容:《咸阳值雨》

  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文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

  (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

  六、课堂小结:(略)

  《国学经典诵读》指导课教案十五

  一、诵读内容:《饮湖上初晴后雨》

  二.教学目标:

  1.会背《饮湖上初晴后雨》

  2.了解这篇古文意思及出处。

  14/1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

  1.谈话激趣(略)

  明确诵读内容:《饮湖上初晴后雨》

  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文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

  (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

  六、课堂小结:(略)

  《国学经典诵读》指导课教案十六

  一、诵读内容:《增广贤文》十

  二.教学目标:

  1.会背《增广贤文》十

  2.了解这篇古文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15/1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

  1.谈话激趣(略)

  明确诵读内容:《增广贤文》十

  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文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

  (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

  六、课堂小结:(略)

  南安市杨山小学

  五(下)

  国

  16/1学

  教

  案

  17/17

篇五:小学五年级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中华诵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国学经典诵读》指导课教案一一.诵读内容:《江畔独步寻花》二.教学目标:1.熟读会背这首古诗2.了解这首古诗意思及出处。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五.指导过程: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内容:《江畔独步寻花》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3.检查效果及指导:(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3)朗读示范。(4)学生自由读。(5)抽查理解及用处。(5)背诵:六、课堂小结:(略)

  《国学经典诵读》指导课教案二1.诵读内容:《雨晴》二.教学目标:1.会背《雨晴》2.了解这篇古文意思及出处。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五.指导过程: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内容:《雨晴》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2)读、想、交流古文意思及用处。3.检查效果及指导:(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3)朗读示范。(4)学生自由读。(5)抽查理解及用处。(5)背诵:六、课堂小结:(略)

  《国学经典诵读》指导课教案三一.诵读内容:《宿新市徐公店》二.教学目标:1.熟读会背这首古诗2.了解这首古诗意思及出处。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五.指导过程: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内容:《宿新市徐公店》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3.检查效果及指导:(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3)朗读示范。(4)学生自由读。(5)抽查理解及用处。(5)背诵:六、课堂小结:(略)

  《国学经典诵读》指导课教案四1.诵读内容:《增广贤文》七二.教学目标:2.1.会背《增广贤文》七2.了解这篇古文意思及出处。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五.指导过程:1.谈话激趣(略)3.1.明确诵读内容:《增广贤文》七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2)读、想、交流古诗文意思及用处。3.检查效果及指导:(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3)朗读示范。(4)学生自由读。(5)抽查理解及用处。(5)背诵:六、课堂小结:(略)

  《国学经典诵读》指导课教案五1.诵读内容:《如梦令》门外绿阴千顷二.教学目标:1.熟读会背这首古诗2.了解这首古诗意思及出处。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五.指导过程:1.谈话激趣(略)2.1.明确诵读内容:《如梦令》门外绿阴千顷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3.检查效果及指导:(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3)朗读示范。(4)学生自由读。(5)抽查理解及用处。(5)背诵:六、课堂小结:(略)

  《国学经典诵读》指导课教案六一.诵读内容:《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二.教学目标:3.1.会背《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2.了解这篇古文意思及出处。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五.指导过程:1.谈话激趣(略)4.1.明确诵读内容:《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2)读、想、交流古诗文意思及用处。3.检查效果及指导:(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3)朗读示范。(4)学生自由读。(5)抽查理解及用处。(5)背诵:六、课堂小结:(略)

  《国学经典诵读》指导课教案七1.诵读内容:《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二.教学目标:1.熟读会背这首古诗2.了解这首古诗意思及出处。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五.指导过程: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内容:《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3.检查效果及指导:(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3)朗读示范。(4)学生自由读。(5)抽查理解及用处。(5)背诵:六、课堂小结:(略)

  《国学经典诵读》指导课教案八一.诵读内容:《增广贤文》七二.教学目标:1.会背《增广贤文》七2.了解这两篇古文意思及出处。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五.指导过程: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内容:《增广贤文》七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2)读、想、交流古诗文意思及用处。3.检查效果及指导:(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3)朗读示范。(4)学生自由读。(5)抽查理解及用处。(5)背诵:六、课堂小结:(略)

  《国学经典诵读》指导课教案九1.诵读内容:《绝句四首》二.教学目标:1.会背《绝句四首》2.了解这两篇古文意思及出处。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五.指导过程:1.谈话激趣(略)明确诵读内容:《绝句四首》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2)读、想、交流古诗文意思及用处。3.检查效果及指导:(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3)朗读示范。(4)学生自由读。(5)抽查理解及用处。(5)背诵:六、课堂小结:(略)

  《国学经典诵读》指导课教案十一、诵读内容:《三衢道中》二.教学目标:1.会背《三衢道中》2.了解这篇古文意思及出处。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五.指导过程:1.谈话激趣(略)明确诵读内容:《三衢道中》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2)读、想、交流古诗文意思及用处。3.检查效果及指导:(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3)朗读示范。(4)学生自由读。(5)抽查理解及用处。(5)背诵:六、课堂小结:(略)

  《国学经典诵读》指导课教案十一一、诵读内容:《到京师》二.教学目标:1.会背《到京师》2.了解这篇古文意思及出处。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五.指导过程:1.谈话激趣(略)明确诵读内容:《到京师》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2)读、想、交流古诗文意思及用处。3.检查效果及指导:(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3)朗读示范。(4)学生自由读。(5)抽查理解及用处。(5)背诵:六、课堂小结:(略)

  《国学经典诵读》指导课教案十二一、诵读内容:《增广贤文》九二.教学目标:1.会背《增广贤文》九2.了解这两篇古文意思及出处。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五.指导过程:1.谈话激趣(略)明确诵读内容:《增广贤文》九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2)读、想、交流古诗文意思及用处。3.检查效果及指导:(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3)朗读示范。(4)学生自由读。(5)抽查理解及用处。(5)背诵:六、课堂小结:(略)

  《国学经典诵读》指导课教案十三一、诵读内容:《滁州西涧》二.教学目标:1.会背《滁州西涧》2.了解这篇古文意思及出处。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五.指导过程:1.谈话激趣(略)明确诵读内容:《滁州西涧》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2)读、想、交流古诗文意思及用处。3.检查效果及指导:(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3)朗读示范。(4)学生自由读。(5)抽查理解及用处。(5)背诵:六、课堂小结:(略)

  《国学经典诵读》指导课教案十四一、诵读内容:《咸阳值雨》二.教学目标:1.会背《咸阳值雨》2.了解这篇古文意思及出处。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五.指导过程:1.谈话激趣(略)明确诵读内容:《咸阳值雨》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2)读、想、交流古诗文意思及用处。3.检查效果及指导:(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3)朗读示范。(4)学生自由读。(5)抽查理解及用处。(5)背诵:六、课堂小结:(略)

  《国学经典诵读》指导课教案十五一、诵读内容:《饮湖上初晴后雨》二.教学目标:1.会背《饮湖上初晴后雨》2.了解这篇古文意思及出处。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五.指导过程:1.谈话激趣(略)明确诵读内容:《饮湖上初晴后雨》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2)读、想、交流古诗文意思及用处。3.检查效果及指导:(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3)朗读示范。(4)学生自由读。(5)抽查理解及用处。(5)背诵:六、课堂小结:(略)

  《国学经典诵读》指导课教案十六一、诵读内容:《增广贤文》十二.教学目标:1.会背《增广贤文》十2.了解这篇古文意思及出处。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五.指导过程:1.谈话激趣(略)明确诵读内容:《增广贤文》十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2)读、想、交流古诗文意思及用处。3.检查效果及指导:(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3)朗读示范。(4)学生自由读。(5)抽查理解及用处。(5)背诵:六、课堂小结:(略)

  南安市杨山小学五(下)国学教案

篇六:小学五年级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五年级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中华诵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1课

  江畔独步寻花

  一.诵读内容:《江畔独步寻花》

  二.教学目的:

  1.熟读会背这首古诗2.理解这首古诗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才能。

  三.教学重点难点:熟读会背,理解与背诵。

  四.教学课时:2课时

  五.指导过程:

  1.谈话激趣〔略〕2.明确诵读内容:《江畔独步寻花》

  3.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途。

  4.检查效果及指导:

  〔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腔调的上下,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途。

  〔5〕背诵:

  六、课堂小结:〔略〕2课

  雨晴

  诵读内容:《雨晴》

  二.教学目的:

  1.会背《雨晴》2.理解这篇古文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才能。

  三.教学重点难点:熟读会背。理解与背诵。

  四.教学课时:2课时

  五.指导过程:

  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内容:《雨晴》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文意思及用途。

  3.检查效果及指导:

  〔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腔调的上下,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途。

  〔5〕背诵:

  六、课堂小结:〔略〕3课

  宿新市徐公店

  一.诵读内容:《宿新市徐公店》

  二.教学目的:

  1.熟读会背这首古诗2.理解这首古诗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才能。

  三.教学重点难点:熟读会背、理解与背诵。

  四.教学课时:2课时

  五.指导过程:

  1.谈话激趣〔略〕2.明确诵读内容:《宿新市徐公店》

  3.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途。

  4.检查效果及指导:

  〔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腔调的上下,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途。

  〔5〕背诵:

  六、课堂小结:〔略〕4课

  《增广贤文》七

  一.诵读内容:《增广贤文》七

  二.教学目的:

  1.会背《增广贤文》七2.理解这篇古文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才能。

  三.教学重点难点:熟读会背、理解与背诵。

  四.教学课时:2课时

  五.指导过程:

  1.谈话激趣〔略〕2.明确诵读内容:《增广贤文》七

  3.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文意思及用途。

  4.检查效果及指导:

  〔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腔调的上下,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途。

  〔5〕背诵:

  六、课堂小结:〔略〕5课

  《如梦令》门外绿阴千顷

  一.诵读内容:《如梦令》门外绿阴千顷

  二.教学目的:

  1.熟读会背这首古诗2.理解这首古诗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才能。

  三.教学重点难点:熟读会背、理解与背诵。

  四.教学课时:2课时

  五.指导过程:

  1.谈话激趣〔略〕

  明确诵读内容:《如梦令》门外绿阴千顷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途。

  3.检查效果及指导:

  〔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腔调的上下,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途。

  〔5〕背诵:

  六、课堂小结:〔略〕6课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一.诵读内容:《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二.教学目的:

  1.会背《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2.理解这篇古文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才能。

  三.教学重点难点:熟读会背、理解与背诵。

  四.教学课时:2课时

  五.指导过程:

  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内容:《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文意思及用途。

  3.检查效果及指导:

  〔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腔调的上下,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途。

  〔5〕背诵:

  六、课堂小结:〔略〕7课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一.诵读内容:《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二.教学目的:

  1.熟读会背这首古诗2.理解这首古诗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才能。

  三.教学重点难点:熟读会背、理解与背诵。

  四.教学课时:2课时

  五.指导过程:

  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内容:《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途。

  3.检查效果及指导:

  〔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腔调的上下,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途。

  〔5〕背诵:

  六、课堂小结:〔略〕8课

  《增广贤文》七

  一.诵读内容:《增广贤文》七

  二.教学目的:

  1.会背《增广贤文》七2.理解这两篇古文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才能。

  三.教学重点难点:熟读会背、理解与背诵。

  四.教学课时:2课时

  五.指导过程:

  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内容:《增广贤文》七

  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文意思及用途。

  3.检查效果及指导:

  〔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腔调的上下,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途。

  〔5〕背诵:

  六、课堂小结:〔略〕9课

  绝句四首

  诵读内容:《绝句四首》

  二.教学目的:

  1.会背《绝句四首》2.理解这两篇古文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才能。

  三.教学重点难点:熟读会背、理解与背诵。

  四.教学课时:2课时

  五.指导过程:

  1.谈话激趣〔略〕

  明确诵读内容:《绝句四首》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文意思及用途。

  3.检查效果及指导:

  〔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腔调的上下,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途。

  〔5〕背诵:

  六、课堂小结:〔略〕10课

  三衢道中

  一、诵读内容:《三衢道中》

  二.教学目的:

  1.会背《三衢道中》2.理解这篇古文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才能。

  三.教学重点难点:熟读会背、理解与背诵。

  四.教学课时:2课时

  五.指导过程:

  1.谈话激趣〔略〕

  明确诵读内容:《三衢道中》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文意思及用途。

  3.检查效果及指导:

  〔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腔调的上下,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途。

  〔5〕背诵:

  六、课堂小结:〔略〕11课

  到京师

  一、诵读内容:《到京师》

  二.教学目的:

  1.会背《到京师》2.理解这篇古文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才能。

  三.教学重点难点:熟读会背、理解与背诵。

  四.教学课时:2课时

  五.指导过程:

  1.谈话激趣〔略〕

  明确诵读内容:《到京师》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文意思及用途。

  3.检查效果及指导:

  〔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腔调的上下,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途。

  〔5〕背诵:

  六、课堂小结:〔略〕12课

  《增广贤文》九

  一、诵读内容:《增广贤文》九

  二.教学目的:

  1.会背《增广贤文》九2.理解这两篇古文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才能。

  三.教学重点难点:熟读会背、理解与背诵。

  四.教学课时:2课时

  五.指导过程:

  1.谈话激趣〔略〕

  明确诵读内容:《增广贤文》九

  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文意思及用途。

  3.检查效果及指导:

  〔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腔调的上下,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途。

  〔5〕背诵:

  六、课堂小结:〔略〕13课

  滁州西涧

  一、诵读内容:《滁州西涧》

  二.教学目的:

  1.会背《滁州西涧》2.理解这篇古文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才能。

  三.教学重点难点:熟读会背、理解与背诵。

  四.教学课时:2课时

  五.指导过程:

  1.谈话激趣〔略〕

  明确诵读内容:《滁州西涧》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文意思及用途。

  3.检查效果及指导:

  〔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腔调的上下,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途。

  〔5〕背诵:

  六、课堂小结:〔略〕14课

  咸阳值雨

  一、诵读内容:《咸阳值雨》

  二.教学目的:

  1.会背《咸阳值雨》2.理解这篇古文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才能。

  三.教学重点难点:熟读会背、理解与背诵。

  四.教学课时:2课时

  五.指导过程:

  1.谈话激趣〔略〕

  明确诵读内容:《咸阳值雨》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文意思及用途。

  3.检查效果及指导:

  〔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腔调的上下,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途。

  〔5〕背诵:

  六、课堂小结:〔略〕15课

  饮湖上初晴后雨

  一、诵读内容:《饮湖上初晴后雨》

  二.教学目的:

  1.会背《饮湖上初晴后雨》2.理解这篇古文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才能。

  三.教学重点难点:熟读会背、理解与背诵。

  四.教学课时:2课时

  五.指导过程:

  1.谈话激趣〔略〕

  明确诵读内容:《饮湖上初晴后雨》

  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文意思及用途。

  3.检查效果及指导:

  〔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腔调的上下,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途。

  〔5〕背诵:

  六、课堂小结:〔略〕16课

  《增广贤文》十

  一、诵读内容:《增广贤文》十

  二.教学目的:

  1.会背《增广贤文》十2.理解这篇古文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才能。

  三.教学重点难点:熟读会背、理解与背诵。

  四.教学课时:2课时

  五.指导过程:

  1.谈话激趣〔略〕

  明确诵读内容:《增广贤文》十

  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文意思及用途。

  3.检查效果及指导:

  〔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腔调的上下,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途。

  〔5〕背诵:

  六、课堂小结:〔略〕

篇七:小学五年级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五年级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中华诵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1课

  江畔独步寻花

  一.诵读内容:《江畔独步寻花》

  二.教学目标:

  1.熟读会背这首古诗

  2.了解这首古诗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熟读会背,理解与背诵。

  四.教学课时:2课时

  五.指导过程:

  1.谈话激趣(略)

  2.明确诵读内容:《江畔独步寻花》

  3.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

  4.检查效果及指导:

  (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

  六、课堂小结:(略)

  2课

  雨晴

  诵读内容:《雨晴》

  二.教学目标:

  1.会背《雨晴》

  2.了解这篇古文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熟读会背。理解与背诵。

  四.教学课时:2课时

  五.指导过程:

  1.谈话激趣(略)

  1.明确诵读内容:《雨晴》

  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文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

  (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

  六、课堂小结:(略)

  3课

  宿新市徐公店

  一.诵读内容:《宿新市徐公店》

  二.教学目标:

  1.熟读会背这首古诗

  2.了解这首古诗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熟读会背、理解与背诵。

  四.教学课时:2课时

  五.指导过程:

  1.谈话激趣(略)

  2.明确诵读内容:《宿新市徐公店》

  3.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

  4.检查效果及指导:

  (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

  六、课堂小结:(略)

  4课

  《增广贤文》七

  一.诵读内容:《增广贤文》七

  二.教学目标:

  1.会背《增广贤文》七

  2.了解这篇古文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熟读会背、理解与背诵。

  四.教学课时:2课时

  五.指导过程:

  1.谈话激趣(略)

  2.明确诵读内容:《增广贤文》七

  3.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文意思及用处。

  4.检查效果及指导:

  (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

  六、课堂小结:(略)

  5课

  《如梦令》门外绿阴千顷

  一.诵读内容:《如梦令》门外绿阴千顷

  二.教学目标:

  1.熟读会背这首古诗

  2.了解这首古诗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熟读会背、理解与背诵。

  四.教学课时:2课时

  五.指导过程:

  1.谈话激趣(略)

  明确诵读内容:《如梦令》门外绿阴千顷

  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

  (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

  六、课堂小结:(略)

  6课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一.诵读内容:《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二.教学目标:

  1.会背《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2.了解这篇古文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熟读会背、理解与背诵。

  四.教学课时:2课时

  五.指导过程:

  1.谈话激趣(略)

  1.明确诵读内容:《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文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

  (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

  六、课堂小结:(略)

  7课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一.诵读内容:《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二.教学目标:

  1.熟读会背这首古诗

  2.了解这首古诗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熟读会背、理解与背诵。

  四.教学课时:2课时

  五.指导过程:

  1.谈话激趣(略)

  1.明确诵读内容:《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

  (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

  六、课堂小结:(略)

  8课

  《增广贤文》七

  一.诵读内容:《增广贤文》七

  二.教学目标:

  1.会背《增广贤文》七

  2.了解这两篇古文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熟读会背、理解与背诵。

  四.教学课时:2课时

  五.指导过程:

  1.谈话激趣(略)

  1.明确诵读内容:《增广贤文》七

  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文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

  (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

  六、课堂小结:(略)

  9课

  绝句四首

  诵读内容:《绝句四首》

  二.教学目标:

  1.会背《绝句四首》

  2.了解这两篇古文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熟读会背、理解与背诵。

  四.教学课时:2课时

  五.指导过程:

  1.谈话激趣(略)

  明确诵读内容:《绝句四首》

  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文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

  (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

  六、课堂小结:(略)

  10课

  三衢道中

  一、诵读内容:《三衢道中》

  二.教学目标:

  1.会背《三衢道中》

  2.了解这篇古文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熟读会背、理解与背诵。

  四.教学课时:2课时

  五.指导过程:

  1.谈话激趣(略)

  明确诵读内容:《三衢道中》

  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文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

  (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

  六、课堂小结:(略)

  11课

  到京师

  一、诵读内容:《到京师》

  二.教学目标:

  1.会背《到京师》

  2.了解这篇古文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熟读会背、理解与背诵。

  四.教学课时:2课时

  五.指导过程:

  1.谈话激趣(略)

  明确诵读内容:《到京师》

  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文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

  (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

  六、课堂小结:(略)

  12课

  《增广贤文》九

  一、诵读内容:《增广贤文》九

  二.教学目标:

  1.会背《增广贤文》九

  2.了解这两篇古文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熟读会背、理解与背诵。

  四.教学课时:2课时

  五.指导过程:

  1.谈话激趣(略)

  明确诵读内容:《增广贤文》九

  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文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

  (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

  六、课堂小结:(略)

  13课

  滁州西涧

  一、诵读内容:《滁州西涧》

  二.教学目标:

  1.会背《滁州西涧》

  2.了解这篇古文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熟读会背、理解与背诵。

  四.教学课时:2课时

  五.指导过程:

  1.谈话激趣(略)

  明确诵读内容:《滁州西涧》

  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文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

  (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

  六、课堂小结:(略)

  14课

  咸阳值雨

  一、诵读内容:《咸阳值雨》

  二.教学目标:

  1.会背《咸阳值雨》

  2.了解这篇古文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熟读会背、理解与背诵。

  四.教学课时:2课时

  五.指导过程:

  1.谈话激趣(略)

  明确诵读内容:《咸阳值雨》

  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文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

  (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

  六、课堂小结:(略)

  15课

  饮湖上初晴后雨

  一、诵读内容:《饮湖上初晴后雨》

  二.教学目标:

  1.会背《饮湖上初晴后雨》

  2.了解这篇古文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熟读会背、理解与背诵。

  四.教学课时:2课时

  五.指导过程:

  1.谈话激趣(略)

  明确诵读内容:《饮湖上初晴后雨》

  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文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

  (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

  六、课堂小结:(略)

  16课

  《增广贤文》

  十一、诵读内容:《增广贤文》十

  二.教学目标:

  1.会背《增广贤文》十

  2.了解这篇古文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熟读会背、理解与背诵。

  四.教学课时:2课时

  五.指导过程:

  1.谈话激趣(略)

  明确诵读内容:《增广贤文》十

  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文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

  (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

  六、课堂小结:(略)

篇八:小学五年级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五年级国学经典诵读《送友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熟读会背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王维的《送沈子福归江东》和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对照译文初步理解诗文的大概意思。

  3、激发朗读、诵读的兴趣,培养朗读、背诵、诵读、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教学难点:背诵诗文。

  教学准备:写有国学经典诵读学习步骤的卡片、学生名字卡片

  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集体诵读学过的国学经典诵读篇目(四年级、五年级的内容都可)

  一、导入

  同学们,很高兴今天我们再次相约国学课堂。今天的国学经典诵读,我们一起走进古诗词专题诵读《送友篇》。古往今来,许多的文人墨客对于友人离别总是歌吟不绝。诗中除了浓浓的感伤之外,往往还洋溢着积极向上的青春气息,充满希望和梦想。作者或是直接抒情或是借景抒情,给后人留下了一首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请大家翻开课本37页,这个专题有三首古诗,分别是——《送沈子福归江东》、《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我们先学习第三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二、学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一)读准字音

  1、学这首诗,首先要把字音读准。老师这里有全班同学的名片,待会抽到谁,谁就来读。(张贴“读准字音”小卡片)

  2、生自由练读。

  3、指名读(抽签、指导、评价)

  4、齐读

  (二)读出节奏

  1、师范读:听你们读,我也想读。(师范读)你们知道我读好的秘诀吗?那是因为我读出了诗的节奏。这首诗的节奏是什么样的?七言的古诗一般按二二三的节奏划分,一起来给诗划节奏。(张贴“读出节奏”的小卡片)。告诉你,我不光读出了节奏,我还读出了押韵。(在黑板的诗句上圈出“中、同、红)

  2、师生合作练习

  我们来合作读一读,我读一句,你们接读下一句,注意读出诗的节奏。

  3、小组合作练习(每小组一句接读)

  4、齐读

  (三)了解诗意

  1、生浏览译文:为了把诗读得更好,请你读读诗右边的译文,了解诗句的意思。(张贴“了解诗意”)请你们把诗和译文对照起来快速浏览。(生浏览译文)

  2、师生对读诗文:我们来玩一个游戏:我说你猜,我说译文,你说诗句。(教师要结合学生回答情况给予评价鼓励)

  3、同桌互读、齐读。

  4、再次诵读。(给予恰当的评价,如:真好,读出了诗的韵味;用读表达出了诗人对友人的眷恋等。)

  (四)背诵古诗

  1、师逐渐去掉诗句,指导学生背诵。

  ①这样你们能读吗?(师擦去第二、四句)

  一起来,读

  ②我使出更狠的招,还可以吗?(全部擦去诗句)

  2、指名背(抽签)。

  全班来你们都行,自己来可以吗?先自己背一背,也可以背给你的同桌听,一会请你们一个个来背。(张贴“背诵古诗”卡片)(抽签背诵)

  三、总结方法

  师结合四张卡片归纳学习方法:刚才我们学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怎么做的?先(借助拼音读准诗的字音),再(练习读出诗的节奏),然后(借助诗后的注释、译文来了解诗意),最后(把古诗背诵出来),这就是学习国学经典诵读的基本方法。

  你们能用这样的方法学习其它两首古诗吗?

  四、自学、检查

  (一)《送沈子福归江东》

  1、生用以上方法自学《送沈子福归江东》。(要给予一定的时间)

  2、检查生自学情况

  ①抽签接力读(从卡片中抽出几个同学,让他们接读古诗,要求其它同学也要认真听,当好小裁判,听听这些同学读的是否准确)

  ②诗文对照大挑战。

  方式一:师抽出两个学生,一个学生说诗意,另一个学生说出(或背出)对应的诗句;

  方式二:老师抽出一个学生,这个学生抽出自己的对手,一个学生说诗意,另一个学生说诗句

  ③比赛背诵古诗。我们比赛看谁能用最短的时间背下王维的这首《送沈子福归江东》。(学生自由背诵、指名背诵或抽签背诵、学生齐背诵)

  (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学生自学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要给予一定的时间)

  2、检查生自学情况

  ①开火车接读,男生和女生接读,四个小组接读。

  ②诗文对照大挑战。

  方式一:一个学生说诗意,另一个学生说出(或背出)对应的诗句;

  方式二:老师抽出一个学生,这个学生抽出自己的对手,一个学生说诗意,另一个学生说诗句

  ③比赛背诵古诗。我们比赛看谁能用最短的时间背下李白的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学生自由背诵、指名背诵或抽签背诵、学生齐背诵)

  五、整合、展示

  1、创设情境背诵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诗人杨万里驻足六月的西湖送别友人林子方,他借西湖的美景曲折地表达了对友人的眷恋——《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齐(生背);诗人王维在杨柳渡头送别沈子福,他将内心的无限别情和眼前的无边春色融为一体——《送沈子福归江东》齐(生背);李白在黄鹤楼送别孟浩然,孤舟远去,他却依然翘首久立,不忍离去——《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齐(生背)。

  2、集体表演诵读

  全班站立,诵读三首古诗。

  齐:送沈子福归江东

  一组:杨柳渡头行客稀;

  二组:罟师荡浆向临圻;

  三组:惟有相思似春色;

  四组:江南江北送君归。

  齐背整首诗。

  齐: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男生:故人西辞黄鹤楼;

  女生:烟花三月下扬州;

  老师: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齐背整首诗。

  齐: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女生: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男生: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齐背整首诗。

  六、小结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孩子们,希望你们多读书,读好书,让经典美文伴你一生!

篇九:小学五年级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五年级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五年级国学经典诵读《送友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熟读会背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王维的《送沈子福归江东》和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对照译文初步理解诗文的大概意思。

  3、激发朗读、诵读的兴趣,培养朗读、背诵、诵读、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教学难点:背诵诗文。

  教学准备:写有国学经典诵读学习步骤的卡片、学生名字卡片

  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集体诵读学过的国学经典诵读篇目(四年级、五年级的内容都可)

  一、导入

  同学们,很高兴今天我们再次相约国学课堂。今天的国学经典诵读,我们一起走进古诗词专题诵读《送友篇》。古往今来,许多的文人墨客对于友人离别总是歌吟不绝。诗中除了浓浓的感伤之外,往往还洋溢着积极向上的青春气息,充满希望和梦想。作者或是直接抒情或是借景抒情,给后人留下了一首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请大家翻开课本37页,这个专题有三首古诗,分别是——《送沈子福归江东》、《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我们先学习第三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二、学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一)读准字音

  1、学这首诗,首先要把字音读准。老师这里有全班同学的名片,待会抽到谁,谁就来读。(张贴“读准字音”小卡片)

  2、生自由练读。

  3、指名读(抽签、指导、评价)

  4、齐读

  (二)读出节奏

  1、师范读:听你们读,我也想读。(师范读)你们知道我读好的秘诀吗?那是因为我读出了诗的节奏。这首诗的节奏是什么样的?七言的古诗一般按二二三的节奏划分,一起来给诗划节奏。(张贴“读出节奏”的小卡片)。告诉你,我不光读出了节奏,我还读出了押韵。(在黑板的诗句上圈出“中、同、红)

  2、师生合作练习

  我们来合作读一读,我读一句,你们接读下一句,注意读出诗的节奏。

  3、小组合作练习(每小组一句接读)

  4、齐读

  (三)了解诗意

  1、生浏览译文:为了把诗读得更好,请你读读诗右边的译文,了解诗句的意思。(张贴“了解诗意”)请你们把诗和译文对照起来快速浏览。(生浏览译文)

  2、师生对读诗文:我们来玩一个游戏:我说你猜,我说译文,你说诗句。(教师要结合学生回答情况给予评价鼓励)

  3、同桌互读、齐读。

  4、再次诵读。(给予恰当的评价,如:真好,读出了诗的韵味;用读表达出了诗人对友人的眷恋等。)

  (四)背诵古诗

  1、师逐渐去掉诗句,指导学生背诵。

  ①这样你们能读吗?(师擦去第二、四句)一起来,读

  ②我使出更狠的招,还可以吗?(全部擦去诗句)

  2、指名背(抽签)。

  全班来你们都行,自己来可以吗?先自己背一背,也可以背给你的同桌听,一会请你们一个个来背。(张贴“背诵古诗”卡片)(抽签背诵)

  三、总结方法

  师结合四张卡片归纳学习方法:刚才我们学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怎么做的?先(借助拼音读准诗的字音),再(练习读出诗的节奏),然后(借助诗后的注释、译文来了解诗意),最后(把古诗背诵出来),这就是学习国学经典诵读的基本方法。

  你们能用这样的方法学习其它两首古诗吗?

  四、自学、检查

  (一)《送沈子福归江东》

  1、生用以上方法自学《送沈子福归江东》。(要给予一定的时间)

  2、检查生自学情况

  ①抽签接力读(从卡片中抽出几个同学,让他们接读古诗,要求其它同学也要认真听,当好小裁判,听听这些同学读的是否准确)

  ②诗文对照大挑战。

  方式一:师抽出两个学生,一个学生说诗意,另一个学生说出(或背出)对应的诗句;

  方式二:老师抽出一个学生,这个学生抽出自己的对手,一个学生说诗意,另一个学生说诗句

  ③比赛背诵古诗。我们比赛看谁能用最短的时间背下王维的这首《送沈子福归江东》。(学生自由背诵、指名背诵或抽签背诵、学生齐背诵)

  (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学生自学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要给予一定的时间)

  2、检查生自学情况

  ①开火车接读,男生和女生接读,四个小组接读。

  ②诗文对照大挑战。

  方式一:一个学生说诗意,另一个学生说出(或背出)对应的诗句;

  方式二:老师抽出一个学生,这个学生抽出自己的对手,一个学生说诗意,另一个学生说诗句

  ③比赛背诵古诗。我们比赛看谁能用最短的时间背下李白的这首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学生自由背诵、指名背诵或抽签背诵、学生齐背诵)

  五、整合、展示

  1、创设情境背诵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诗人杨万里驻足六月的西湖送别友人林子方,他借西湖的美景曲折地表达了对友人的眷恋——《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齐(生背);诗人王维在杨柳渡头送别沈子福,他将内心的无限别情和眼前的无边春色融为一体——《送沈子福归江东》齐(生背);李白在黄鹤楼送别孟浩然,孤舟远去,他却依然翘首久立,不忍离去——《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齐(生背)。

  2、集体表演诵读

  全班站立,诵读三首古诗。

  齐:送沈子福归江东

  一组:杨柳渡头行客稀;

  二组:罟师荡浆向临圻;

  三组:惟有相思似春色;

  四组:江南江北送君归。

  齐背整首诗。

  齐: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男生:故人西辞黄鹤楼;

  女生:烟花三月下扬州;

  老师: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齐背整首诗。

  齐: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女生: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男生: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齐背整首诗。

  六、小结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孩子们,希望你们多读书,读好书,让经典美文伴你一生!

推荐访问:小学五年级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诵读 国学 教案

本文来源:https://www.taohy.cn/jiaoansheji/38622.html

推荐内容